CN116486542A - 基于电子围栏的预警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基于电子围栏的预警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86542A
CN116486542A CN202310214888.8A CN202310214888A CN116486542A CN 116486542 A CN116486542 A CN 116486542A CN 202310214888 A CN202310214888 A CN 202310214888A CN 116486542 A CN116486542 A CN 1164865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ly warning
target
information
determining
target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1488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东强
范永学
李慧
齐春生
李湛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 Ltd
Beijing Guodianto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 Ltd
Beijing Guodianto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 Ltd, Beijing Guodianto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1488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86542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865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865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13/00Burglar, theft or intruder alarms
    • G08B13/02Mechanical actuation
    • G08B13/12Mechanical actuation by the breaking or disturbance of stretched cords or wires
    • G08B13/122Mechanical actuation by the breaking or disturbance of stretched cords or wires for a perimeter fe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7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using pattern recognition or machine learning
    • G06V10/764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using pattern recognition or machine learning using classification, e.g. of video objec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20/00Scenes; Scene-specific elements
    • G06V20/50Context or environment of the image
    • G06V20/52Surveillance or monitoring of activities, e.g. for recognising suspicious objects
    • G06V20/53Recognition of crowd images, e.g. recognition of crowd conges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20Movements or behaviour, e.g. gesture recognition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13/00Burglar, theft or intruder alarms
    • G08B13/18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 G08B13/189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using passive 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 G08B13/194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using passive 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using image scanning and comparing systems
    • G08B13/196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using passive 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using image scanning and comparing systems using television camera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5/00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1Services related to particular areas, e.g. point of interest [POI] services, venue services or geofen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sychiatry (AREA)
  • Social Psycholog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电子围栏的预警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在确定电子围栏监控的目标区域后,实时监测目标区域的入侵状态信息的同时,实时获取目标区域内目标人群的作业信息和目标设备的位置信息;在信息获取时接进行的分类处理,为后续的预警进行分类分级提供便利,提高分类分级预警的效率;最后,根据入侵状态信息、作业信息和位置信息进行分类分级预警,对不同入侵状态信息、作业信息或位置信息及各信息组合的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预警,实现了将预警类型和预警等级进行有效的区分,使得管理人员可以在报警的第一时间清楚报警的具体原因,进而采取合适的应对措施,提高了对危险行为的处理效率。

Description

基于电子围栏的预警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安全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电子围栏的预警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围栏是一种先进的周界防盗报警系统,系统主要由电子围栏主机、前端探测围栏、后端控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电子围栏主机是产生和接收高压脉冲信号,并在前端探测围栏处于触网、短路、断路状态时产生报警信号,并把入侵信号发送到后端控制系统;前端探测围栏由杆及金属导线等构件组成的有形周界。后端控制系统通过控制键盘或控制软件,可实现多级联网,进行报警和通知等。电子围栏是一种主动入侵防越围栏,对入侵者企图做出反击,阻拦甚至鸡腿入侵者,延迟入侵时间,并把入侵信号发送到后端控制系统,以保证管理人员能及时了解报警区域的情况,快速的作出处理,但是,无法将预警类型和预警等级进行有效的区分,使得管理人员无法在报警的第一时间清楚报警的具体原因,进而无法做出合适的应对措施,延误了对入侵者行为处理时间。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电子围栏的预警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用于解决因无法区分预警类型和预警等级而导致的无法对报警进行高效处理的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种基于电子围栏的预警方法,包括:
确定所述电子围栏监控的目标区域;
实时监测所述目标区域的入侵状态信息;
实时获取所述目标区域内目标人群的作业信息;
实时获取所述目标区域内目标设备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入侵状态信息、所述作业信息和所述位置信息进行分类分级报警。
可选地,所述实时监测所述目标区域的入侵状态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区域确定所述电子围栏的警戒范围;
响应于所述警戒范围内出现入侵者,确定所述入侵者与所述目标区域的区域边界的第一距离,并将所述第一距离确定为所述入侵状态信息;
响应于所述警戒范围内未出现入侵者,将未发现入侵确定为所述入侵状态信息。
可选地,所述实时获取所述目标区域内目标人群的作业信息,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区域内所述目标人群的识别图像,其中,所述目标人群包括至少一个施工人员;
识别所述识别图像内每个所述施工人员是否佩戴安全设备;
响应于存在未佩戴所述安全设备目标人员,确定所述目标人员的目标数量,并将所述目标数量确定为所述作业信息;
响应于不存在未佩戴所述安全设备目标人员,将未发现危险作业确定为所述作业信息。
可选地,所述实时获取所述目标区域内目标设备的位置信息,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地图以及所述目标设备在所述地图中的位置点;
响应于所述位置点发生移动,确定所述位置点移动的第二距离,并将所述第二距离确定为所述位置信息;
响应于所述位置点未发生移动,将未发现设备移动确定为所述位置信息。
可选地,根据所述入侵状态信息、所述作业信息和所述位置信息进行分类分级预警,包括:
响应于所述入侵状态信息为第一距离,触发第一类预警,并根据所述第一距离和预设的第一分级距离确定第一预警等级;
响应于所述作业信息为目标数量,触发第二类预警,并根据所述目标数量和预设的分级数量确定第二预警等级;
响应于所述位置信息为第二距离,触发第三类预警,并根据所述第二距离和预设的第二分级距离确定第三预警等级;
根据所述第一预警等级、所述第二预警等级、所述第三预警等级中的至少一种进行报警和通知。
可选地,基于电子围栏的预警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入侵状态信息为未发现入侵,且所述作业信息为未发现危险作业,且所述位置信息为未发现设备移动,进入预警准备状态。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预警等级、所述第二预警等级、所述第三预警等级中的至少一种进行报警和通知,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预警等级、所述第二预警等级、所述第三预警等级确定当前预警类别、当前预警等级和预警总等级;
根据所述当前预警类别和所述当前预警等级进行声光报警,并将所述当前预警类别和所述当前预警等级发送至预设的目标终端;
根据所述预警总等级确定危险等级,并将所述危险等级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
可选地,基于电子围栏的预警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用户终端在预设的时间间隔内没有反馈确认信息,根据所述时间间隔持续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提示信息,直至接收到所述确认信息。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子围栏的预警装置,包括:
区域确定模块,被配置为:确定所述电子围栏监控的目标区域;
入侵监控模块,被配置为:实时监测所述目标区域的入侵状态信息;
作业监控模块,被配置为:实时获取所述目标区域内目标人群的作业信息;
设备监控模块,被配置为:实时获取所述目标区域内目标设备的位置信息;
预警通知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入侵状态信息、所述作业信息和所述位置信息进行分类分级预警。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所述的方法。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申请提供的基于电子围栏的预警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在确定电子围栏监控的目标区域后,实时监测目标区域的入侵状态信息的同时,实时获取目标区域内目标人群的作业信息和目标设备的位置信息;在信息获取时接进行的分类处理,为后续的预警进行分类分级提供便利,提高分类分级预警的效率;最后,根据入侵状态信息、作业信息和位置信息进行分类分级预警,对不同入侵状态信息、作业信息或位置信息及各信息组合的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预警,实现了将预警类型和预警等级进行有效的区分,使得管理人员可以在报警的第一时间清楚报警的具体原因,进而采取合适的应对措施,提高了对危险行为的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基于电子围栏的预警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获取入侵状态信息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获取作业信息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获取位置信息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分类分级预警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基于电子围栏的预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申请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的描述,相关技术中还存在如下的情况:
电子围栏主机采用了先进的“阻挡为主,报警为辅”的周界安防理念,集“威慑、阻挡、报警、安全”于一身,独特的触网探测技术使电子围栏真正实现触网、短路、断路三种报警模式,且由微处理器控制具有高度可靠性,键盘操作简单方便。电子围栏具有先进的脉冲高压输出功能:周界每条线都有电击,使周界电子围栏无懈可击。强力阻挡形成物理屏障,能延迟入侵时间,为安全防范争取主动。且电子围栏误报率极低,先进的报警原理,抗干扰能力强,报警准确,克服了红外、微波、静电感应等的技术缺陷,周界各种绝缘子均为防水设计,保证系统在能报警的同时,不受气候、植物、小动物等因素的影响。电子围栏无盲区、无死角,周界电子围栏可随地形的起伏架设,大门口、拐角均可安装,安全可靠,系统采用高电压、低能量的设计思路,对人体不会构成生命危害。且高低压可转换模式:管理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自由切换模式。白天或有其他人员在围栏附近作业时切换到低压模式,可使前端围栏的脉冲打击力度降低;在夜间或需要高警戒时间,可以恢复到高压脉冲模式。最重要的的是,电子围栏可以在远程利用用户终端进行远程布防、撤防操作,且设置有联动输出接口,可与监视器、外部软件实现联动功能。为拓展电子围栏的监测内容提供了可能。
基于上述描述的情况,下面参考本申请的若干代表性实施方式,详细阐释本申请的原理和精神。
本清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电子围栏的预警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确定电子围栏监控的目标区域。
具体实施时,电子围栏需要监控的目标区域为电子围栏的前端探测围栏所围成的区域,即由杆及金属导线等构件组成的有形周界对应的区域,示例性的,可以为工程现场、重点作业区域和高危作业区域等。
步骤102;实时监测目标区域的入侵状态信息。
在具体实施时,实时监测目标区域的入侵状态信息对应的是目标区域入侵场景,该场景对应分类分级预警的第一类情况,即入侵者企图无视警告靠近甚至翻阅电子围栏,进入目标区域的场景。在该场景中,当入侵者进入电围栏的警戒范围时,触发预警,随着入侵者与前端探测围栏组成的有形周界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入侵者可能遭受到的危险的等级越来越高,为保护入侵者的人身安全,预警等级也越来越高,以警示入侵者停止前进,保护入侵者的安全,同时随着入侵者的前进,预警等级提升的同时,远程预警通知的管理人员也会发生变化,以方便不同的管理人员对不同等级的预警进行处理。
步骤103;实时获取目标区域内目标人群的作业信息。
在具体实施时,实时获取目标区域内目标人群的作业信息对应的是施工安全场景,该场景对应分类分级预警的第二类情况,即目标区域内的目标人群是否存在危险作业行为,是否按照规定佩戴了安全设备,例如,目标区域为工程现场,目标人群为施工人员,如果施工人员没有按照规定佩戴安全帽,会对施工人员的安全产生威胁,属于危险作业。在该场景中,当检测到目标人群存在危险作业时,触发预警,随着检测到的危险作业人员的数量越来越多,出现作业危险的可能越来越大,为保护目标人群的安全,预警等级也越来越高,以警示目标人群按照规定佩戴安全设备,保护目标人群的安全;同时,随着检测到的危险作业人员的数量越来越多,预警等级提升的同时,远程预警通知的管理人员也会发生变化,以方便不同的管理人员对不同等级的预警进行处理。
步骤104;实时获取目标区域内目标设备的位置信息。
在具体实施时,实时获取目标区域内目标设备的位置信息对应的是设备安全场景,该场景对应分类分级预警的第三类情况,即目标区域内的目标设备是否存在被盗风险,是否在没有报备的情况下进行了移动,一般情况下,目标设备为目标区域内的重要设备或贵重设备。在该场景中,当检测到目标设备存在非法移动时,触发预警,随着目标设备移动距离的增加,目标设备发生被盗的可能性越来越大,预警等级也越来越高,以警示移动目标设备的人员停止移动行为,保护目标设备的安全;随着目标设备被移动的距离越来越大,预警等级提升的同时,远程预警通知的管理人员也会发生变化,以方便不同的管理人员对不同等级的预警进行处理。
步骤105;根据入侵状态信息、作业信息和位置信息进行分类分级报警。
具体实施时,在某一时刻可能只存在一类可以触发预警的行为,但是也可能存在两类,甚至三种类型的预警同时出现,所以,根据入侵状态信息、作业信息和位置信息进行分类分级报警,根据报警的内容的不同,实现了将预警类型和预警等级进行有效的区分,使得管理人员可以在报警的第一时间清楚报警的具体原因,进而采取合适的应对措施,进行报警的同时通知对应类别和级别预警的现场管理人员尽量抵达现场,及时停止危险行为的继续,提高了对危险行为的处理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电子围栏的预警方法,在确定电子围栏监控的目标区域后,实时监测目标区域的入侵状态信息的同时,实时获取目标区域内目标人群的作业信息和目标设备的位置信息;在信息获取时接进行的分类处理,为后续的预警进行分类分级提供便利,提高分类分级预警的效率;最后,根据入侵状态信息、作业信息和位置信息进行分类分级预警,对不同入侵状态信息、作业信息或位置信息及各信息组合的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预警,实现了将预警类型和预警等级进行有效的区分,使得管理人员可以在报警的第一时间清楚报警的具体原因,进而采取合适的应对措施,提高了对危险行为的处理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实时监测目标区域的入侵状态信息,包括:
步骤201:根据目标区域确定电子围栏的警戒范围。
具体实施时,因为目标区域为由杆及金属导线等构件组成的有形周界对应的区域,所以目标区域的边界就对应杆及金属导线等构件组成的有形周界,也可以在周界位置处设置安全警示牌来进一步警示入侵者(入侵者包括有意或无意进入电子警戒范围的人员),而警戒范围是以目标区域的边界为基础向外扩展出一定距离的范围,该距离一般为前端探测围栏可以监测的距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示例性的,以目标区域的边界为基础向外扩展10米,即当有人员进入目标区域边界外10米的范围时,触发预警,该人员成为入侵者。其中,警戒范围也可以根据其他方式进行确定,只要保证目标区域在警戒范围内即可,在此不做过多限定。
步骤202:响应于警戒范围内出现入侵者,确定入侵者与目标区域的区域边界的第一距离,并将第一距离确定为入侵状态信息。
具体实施时,当有人员进入警戒范围,即有人员距离目标区域10米或更近时,触发预警,并确定此时为第一类预警,即入侵者企图靠近或进入目标区域的预警。此时,需要通过电子围栏实时监控该入侵者与目标区域边界之间的第一距离,随着入侵者的深入,第一距离越来越小,入侵者翻阅电子围栏的可能性越大,对应的预警等级也就越高,所以此时将入侵者与目标区域的区域边界的第一距离作为入侵状态信息,方便后续根据第一距离对第一类预警的预警等级进行划分,提高预警处理效率。
步骤203:响应于警戒范围内未出现入侵者,将未发现入侵确定为入侵状态信息。
在具体实施时,由于电子围栏和安全标志牌的设置,在大多数时间内,是不会在警戒范围内出现入侵者的,所以对于警戒范围内未出现入侵者的情况,需要将未发现入侵确定为入侵状态信息,此时,虽然会产生入侵状态信息,但是不会触发第一类预警,在报警时第一类预警对应的声光报警模式不会出现,也不会通知第一类预警对应的管理人员,使得管理人员不会将报警误判为存在第一类报警,提高预警处理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实时获取目标区域内目标人群的作业信息,包括:
步骤301:获取目标区域内目标人群的识别图像,其中,目标人群包括至少一个施工人员。
具体实施时,第一预警针对的是外部的入侵者,而第二类预警针对的是目标区域内的目标人群,可以利用电子围栏设置的联动输出接口,与监视器、摄像头等图像识别设备进行连接,可以利用这些图像识别设备获取目标区域内目标人群的识别图像,可以根据获取得到的识别图像来确定目标人群的施工安全情况,以实现在施工安全场景对目标区域的监控,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
步骤302:识别识别图像内每个施工人员是否佩戴安全设备。
具体实施时,对于获取到的识别图像,识别这些识别图像中每个目标人员的安全设备的穿戴情况,例如,施工人员是否佩戴安全帽和防护服。
步骤303:响应于存在未佩戴安全设备的目标人员,确定目标人员的目标数量,并将目标数量确定为作业信息。
具体实施时,只要存在未佩戴安全设备目标人员,就会触发第二类预警,即目标区域内目标人群存在危险作业的预警,此时,需要识别出目标区域内未佩戴安全设备的目标人员的数量,目标人员的数量越大,发生危险事故的可能性就越大,对应的预警等级也会相应的提升,所以此时将目标人员的数量作为作业信息,方便后续根据目标人员的数量对第二类预警的预警等级进行划分,提高预警处理效率。
步骤304:响应于不存在未佩戴安全设备目标人员,将未发现危险作业确定为作业信息。
具体实施时,由于在目标区域内进行工作需要按照规定佩戴安全设备,在大多数时间内,不会出现未佩戴安全设备的目标人员,所以对于不存在未佩戴安全设备目标人员的情况,需要将未发现危险作业确定为作业信息,但是不会触发第二类预警,在报警时第二类预警对应的声光报警模式不会出现,也不会通知第二类预警对应的管理人员,使得管理人员不会将报警误判为存在第二类报警,提高预警处理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实时获取目标区域内目标设备的位置信息,包括:
步骤401:确定目标区域的地图以及目标设备在地图中的位置点。
具体实施时,需要确定与目标区域对应的地图,然后在地图中对贵重设备或重要设备等目标设备进行标记,得到目标设备在地图中的位置点,该位置点会随着目标设备的移动在地图中进行相应的移动,可以反应目标设备的安全情况,当需要主动进行目标设备的移动时,可以关闭对位置点的实时监控。
步骤402:响应于位置点发生移动,确定位置点移动的第二距离,并将第二距离确定为位置信息。
具体实施时,当目标设备对应的位置点在地图上发生移动时,触发第三类预警,即目标设备存在被盗风险的预警,此时,需要确定目标设备对应的位置点在地图中移动的第二距离,第二距离越大,说明目标设备移动的越远,目标设备被盗风险越大,对应的预警等级越高,当位置点移动出地图边缘,说明目标设备已经被带出目标区域,目标设备已经失窃。
步骤403:响应于位置点未发生移动,将未发现设备移动确定为位置信息。
具体实施时,由于在目标区域内目标设备的保护措施比较完备,所以发生目标设备被盗的概率是较低的,在大多数时间年内,不会出现目标设备被盗的情形,所以对于位置点未发生移动的情况,将未发现设备移动确定为位置信息,但是不会触发第三类预警,在报警时第三类预警对应的声光报警模式不会出现,也不会通知第三类预警对应的管理人员,使得管理人员不会将报警误判为存在第三类报警,提高预警处理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根据入侵状态信息、作业信息和位置信息进行分类分级预警,包括:
步骤501:响应于入侵状态信息为第一距离,触发第一类预警,并根据第一距离和预设的第一分级距离确定第一预警等级。
具体实施时,当入侵状态信息为第一距离时,说明入侵者已经进入警戒范围,此时第一类预警被触发,此时根据预设的第一分级距离和第一距离之间的关系确定第一类预警的第一预警等级,示例性的,若第一分级距离包括10米、2米和0米,当入侵者刚刚进入警戒范围,第一距离小于等于10米,大于2米,此时入侵者距离电子围栏的周界具有一定的距离,危险程度相对较低,此时第一预警等级为一级;随着入侵者的深入,当第一距离小于等于2米大于0米时,说明入侵者已经靠近电子围栏周界,危险等级提高,此时第一预警等级为二级;当第一距离为0米时,说明入侵者和电子围栏的周界重合,说明入侵者正在尝试翻越电子围栏,即将入侵目标区域,危险等级达到最高,此时第一预警等级为二级。
步骤502:响应于作业信息为目标数量,触发第二类预警,并根据目标数量和预设的分级数量确定第二预警等级。
具体实施时,当作业信息为目标数量时,说明存在至少一名施工人员未佩戴施工设备,此时第二类预警被触发,根据目标数量和预设的分级数量确定第二预警等级。示例性的,假设分级数量为1位和5位,若通过识别设备识别到的目标人员的目标数量为1位,说明未佩戴安全设备的人员较少,属于个人疏忽行为,危险等级较低,此时第二预警等级为一级;当目标人数大于1位小于等于5位时,未按照规定佩戴安全设备的施工人员增加,发生危险的概率提高,危险等级提升,此时第二预警等级为二级;当目标人数大于5位时,为按照规定佩戴安全设备的施工人员数量很多,很容易发生作业危险,危险性很大,此时第二预警等级为三级。
步骤503:响应于位置信息为第二距离,触发第三类预警,并根据第二距离和预设的第二分级距离确定第三预警等级。
具体实施时,当位置信息为第二距离时,说明目标设备已经被移动,此时第三类预警被触发,根据第二距离和预设的第二分级距离确定第三预警等级。示例性的,若第二分级距离包括1米、3米和X米,其中,X为目标设备与目标区域边之间距离的最小值。当目标设备刚刚被移动,第二距离小于等于1米,此时目标设备被移动的距离较小,距离电子围栏的周界还具有一定的距离,被盗程度相对较低,此时第三预警等级为一级;随着目标设备被移动的距离逐渐增大,当第二距离小于等于3米大于1米时,说明目标设备已经被移动了较长的距离,被盗风险显著增加,危险等级提高,此时第三预警等级为二级;当第二距离为大于等于X米时,说明目标设备可能和电子围栏的周界重合,甚至已经被移出目标区域,目标设备被盗且成功的可能性提高,此时第三预警等级为三级。
步骤504:根据第一预警等级、第二预警等级、第三预警等级中的至少一种进行报警和通知。
具体实施时,响应于入侵状态信息为未发现入侵,且作业信息为未发现危险作业,且位置信息为未发现设备移动,进入预警准备状态。当三类预警都没有被触发时,说明现在没有检测到危险,进入预警准备状态,当任何一类预警被触发时,立即根据对应预警类别和预警等级进行报警和通知。
具体地,根据第一预警等级、第二预警等级、第三预警等级中的至少一种进行报警和通知,包括:
根据第一预警等级、第二预警等级、第三预警等级确定当前预警类别、当前预警等级和预警总等级;
根据当前预警类别和当前预警等级进行声光报警,并将当前预警类别和当前预警等级发送至预设的目标终端;
根据预警总等级确定危险等级,并将危险等级发送至目标终端。
其中,示例性的,当只存在一类三级预警时,直接将第一类预警确定为前预警类别,一类三级确定为当前预警等级,且此时预警总等级为三级,此时只需要根据预设的与一类三级对应的声光报警模式进行声光报警即可,并通知一类三级预警的相关管理人员即可。
若同时存在一类三级和三类三级预警时,直接将第一类预警和第三类预警的混合类预警确定为前预警类别,一类三级和三类三级的混合级别确定为当前预警等级,且此时预警总等级为六级,此时需要根据预设的时间间隔循环交替进行一类三级对应的声光报警模式和三类三级预警对应的声光报警模式,并分别通知对应的管理人员,最后根据危险总等级通知额外的其他管理人员。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将电子围栏设备接入边缘代理装置,即可实现报警信息的实时推送,使相关管理人员可以迅速的了解到相关报警的具体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响应于目标终端在预设的时间间隔内没有反馈确认信息,根据时间间隔持续向目标终端发送提示信息,直至接收到确认信息。
具体实施时,如果管理人员的目标终端在接收到对应的报警通知时,如果管理人员没有及时接收并看到报警通知,就无法使管理人员在报警的第一时间清楚报警的具体原因,所以根据预设的时间间隔不断向管理人员发送对应的报警信息,直至管理人员反馈确认信息,该确认信息可以在管理人员打开消息时自动反馈,也可以让管理人员进行手动反馈,进而使得管理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采取合适的应对措施,提高了对危险行为的处理效率。
作为一些可选实施例,以施工现场为例,每类预警类型及对应预警等级的报警及通知的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表1分类分级预警表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可以由单个设备执行,例如一台计算机或服务器等。本实施例的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分布式场景下,由多台设备相互配合来完成。在这种分布式场景的情况下,这多台设备中的一台设备可以只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中的某一个或多个步骤,这多台设备相互之间会进行交互以完成所述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上述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与上述任意实施例方法相对应的,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子围栏的预警装置。
参考图6,所述基于电子围栏的预警装置,包括:
区域确定模块10,被配置为:确定电子围栏监控的目标区域;
入侵监控模块20,被配置为:实时监测目标区域的入侵状态信息;
作业监控模块30,被配置为:实时获取目标区域内目标人群的作业信息;
设备监控模块40,被配置为:实时获取目标区域内目标设备的位置信息;
预警通知模块50,被配置为:根据入侵状态信息、作业信息和位置信息进行分类分级预警。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模块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上述实施例的装置用于实现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相应的基于电子围栏的预警方法,并且具有相应的方法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与上述任意实施例方法相对应的,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任意一实施例所述的基于电子围栏的预警方法。
图7示出了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更为具体的电子设备硬件结构示意图,该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输入/输出接口1030、通信接口1040和总线1050。其中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输入/输出接口1030和通信接口1040通过总线1050实现彼此之间在设备内部的通信连接。
处理器1010可以采用通用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等方式实现,用于执行相关程序,以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
存储器1020可以采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静态存储设备,动态存储设备等形式实现。存储器1020可以存储操作系统和其他应用程序,在通过软件或者固件来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时,相关的程序代码保存在存储器1020中,并由处理器1010来调用执行。
输入/输出接口1030用于连接输入/输出模块,以实现信息输入及输出。输入输出/模块可以作为组件配置在设备中(图中未示出),也可以外接于设备以提供相应功能。其中输入设备可以包括键盘、鼠标、触摸屏、麦克风、各类传感器等,输出设备可以包括显示器、扬声器、振动器、指示灯等。
通信接口1040用于连接通信模块(图中未示出),以实现本设备与其他设备的通信交互。其中通信模块可以通过有线方式(例如USB、网线等)实现通信,也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例如移动网络、WIFI、蓝牙等)实现通信。
总线1050包括一通路,在设备的各个组件(例如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输入/输出接口1030和通信接口1040)之间传输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上述设备仅示出了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输入/输出接口1030、通信接口1040以及总线1050,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设备还可以包括实现正常运行所必需的其他组件。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设备中也可以仅包含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方案所必需的组件,而不必包含图中所示的全部组件。
上述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用于实现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相应的基于电子围栏的预警方法,并且具有相应的方法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与上述任意实施例方法相对应的,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基于电子围栏的预警方法。
本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
上述实施例的存储介质存储的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基于电子围栏的预警方法,并且具有相应的方法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申请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申请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申请实施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另外,为简化说明和讨论,并且为了不会使本申请实施例难以理解,在所提供的附图中可以示出或可以不示出与集成电路(IC)芯片和其它部件的公知的电源/接地连接。此外,可以以框图的形式示出装置,以便避免使本申请实施例难以理解,并且这也考虑了以下事实,即关于这些框图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细节是高度取决于将要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平台的(即,这些细节应当完全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范围内)。在阐述了具体细节(例如,电路)以描述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或者这些具体细节有变化的情况下实施本申请实施例。因此,这些描述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尽管已经结合了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是根据前面的描述,这些实施例的很多替换、修改和变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其它存储器架构(例如,动态RAM(DRAM))可以使用所讨论的实施例。
本申请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电子围栏的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所述电子围栏监控的目标区域;
实时监测所述目标区域的入侵状态信息;
实时获取所述目标区域内目标人群的作业信息;
实时获取所述目标区域内目标设备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入侵状态信息、所述作业信息和所述位置信息进行分类分级报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时监测所述目标区域的入侵状态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区域确定所述电子围栏的警戒范围;
响应于所述警戒范围内出现入侵者,确定所述入侵者与所述目标区域的区域边界的第一距离,并将所述第一距离确定为所述入侵状态信息;
响应于所述警戒范围内未出现入侵者,将未发现入侵确定为所述入侵状态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时获取所述目标区域内目标人群的作业信息,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区域内所述目标人群的识别图像,其中,所述目标人群包括至少一个施工人员;
识别所述识别图像内每个所述施工人员是否佩戴安全设备;
响应于存在未佩戴所述安全设备的目标人员,确定所述目标人员的目标数量,并将所述目标数量确定为所述作业信息;
响应于不存在未佩戴所述安全设备目标人员,将未发现危险作业确定为所述作业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时获取所述目标区域内目标设备的位置信息,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地图以及所述目标设备在所述地图中的位置点;
响应于所述位置点发生移动,确定所述位置点移动的第二距离,并将所述第二距离确定为所述位置信息;
响应于所述位置点未发生移动,将未发现设备移动确定为所述位置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入侵状态信息、所述作业信息和所述位置信息进行分类分级预警,包括:
响应于所述入侵状态信息为第一距离,触发第一类预警,并根据所述第一距离和预设的第一分级距离确定第一预警等级;
响应于所述作业信息为目标数量,触发第二类预警,并根据所述目标数量和预设的分级数量确定第二预警等级;
响应于所述位置信息为第二距离,触发第三类预警,并根据所述第二距离和预设的第二分级距离确定第三预警等级;
根据所述第一预警等级、所述第二预警等级、所述第三预警等级中的至少一种进行报警和通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入侵状态信息为未发现入侵,且所述作业信息为未发现危险作业,且所述位置信息为未发现设备移动,进入预警准备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预警等级、所述第二预警等级、所述第三预警等级中的至少一种进行报警和通知,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预警等级、所述第二预警等级、所述第三预警等级确定当前预警类别、当前预警等级和预警总等级;
根据所述当前预警类别和所述当前预警等级进行声光报警,并将所述当前预警类别和所述当前预警等级发送至预设的目标终端;
根据所述预警总等级确定危险等级,并将所述危险等级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目标终端在预设的时间间隔内没有反馈确认信息,根据所述时间间隔持续向所述目标终端发送提示信息,直至接收到所述确认信息。
9.一种基于电子围栏的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区域确定模块,被配置为:确定所述电子围栏监控的目标区域;
入侵监控模块,被配置为:实时监测所述目标区域的入侵状态信息;
作业监控模块,被配置为:实时获取所述目标区域内目标人群的作业信息;
设备监控模块,被配置为:实时获取所述目标区域内目标设备的位置信息;
预警通知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入侵状态信息、所述作业信息和所述位置信息进行分类分级预警。
10.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0214888.8A 2023-03-07 2023-03-07 基于电子围栏的预警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64865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14888.8A CN116486542A (zh) 2023-03-07 2023-03-07 基于电子围栏的预警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14888.8A CN116486542A (zh) 2023-03-07 2023-03-07 基于电子围栏的预警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86542A true CN116486542A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14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14888.8A Pending CN116486542A (zh) 2023-03-07 2023-03-07 基于电子围栏的预警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86542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68930A (zh) * 2023-10-18 2024-01-09 山东飞天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激光雷达的铁路施工防侵监测系统
CN117456471A (zh) * 2023-12-22 2024-01-26 深圳市纳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周界安防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579993A (zh) * 2024-01-16 2024-02-20 石家庄学院 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围栏安全管理系统
CN117368930B (zh) * 2023-10-18 2024-05-31 山东飞天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激光雷达的铁路施工防侵监测系统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68930A (zh) * 2023-10-18 2024-01-09 山东飞天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激光雷达的铁路施工防侵监测系统
CN117368930B (zh) * 2023-10-18 2024-05-31 山东飞天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激光雷达的铁路施工防侵监测系统
CN117456471A (zh) * 2023-12-22 2024-01-26 深圳市纳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周界安防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456471B (zh) * 2023-12-22 2024-04-12 深圳市纳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周界安防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579993A (zh) * 2024-01-16 2024-02-20 石家庄学院 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围栏安全管理系统
CN117579993B (zh) * 2024-01-16 2024-03-22 石家庄学院 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围栏安全管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486542A (zh) 基于电子围栏的预警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0308222B2 (en) Vehicle security system
CN106157507B (zh) 一种基于雷达和视频融合的输电线路立体防护装置
CN103208166A (zh) 路面作业人员危险预警保护方法及危险事件智能预警保护器
CN104700534B (zh) 核电厂监控系统的报警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065410A (zh) 入侵检测报警的方法和装置
CN110867046A (zh)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智能洗车机视频监控预警系统
CN110634254A (zh) 一种电子围栏
CN104392573A (zh) 一种基于视频的智能偷盗检测方法
CN112288975A (zh) 一种事件预警的方法和装置
CN112191353B (zh) 一种用于提升碎石机作业区域安全性的装置及方法
CN112102543A (zh) 一种安检系统和方法
US10471933B2 (en) Vehicle security system
CN117456471B (zh) 一种周界安防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927731B (zh) 一种立体防护方法、三维检测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Ruff Innovative Safety Interventions
Vidya et al. YOLOv4 based Vehicle Identification for Accident Detection System
KR102301427B1 (ko) 오브젝트의 액션 패턴 예측을 통한 중장비 콘트롤 시스템
US20230410512A1 (en) Autonomous safety violation detection system through virtual fencing
RU2703180C2 (ru) Способ интеллектуального мониторинга охраняемого объекта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CN101751741A (zh) 防盗监控装置
CN116863669A (zh) 用于无人化排土机的安全防护方法、系统及介质
Kent et al. Proximity Detection Systems in Underground Mines
CN105575019A (zh) 一种防入侵安全监控设备
Ruff Feasibility of using intelligent video for machine safety appl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