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85938A - 流径曲线生成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流径曲线生成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85938A
CN116485938A CN202310247589.4A CN202310247589A CN116485938A CN 116485938 A CN116485938 A CN 116485938A CN 202310247589 A CN202310247589 A CN 202310247589A CN 116485938 A CN116485938 A CN 1164859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rtex
curve
vector
river
flow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4758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tease Hangzhou Networ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tease Hangzhou Networ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tease Hangzhou Network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tease Hangzhou Networ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4758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8593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859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859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1/002D [Two Dimensional] image generation
    • G06T11/20Drawing from basic elements, e.g. lines or circles
    • G06T11/203Drawing of straight lines or curv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4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e.g. of flood or hurricane; Forecasting, e.g. risk assessment or mapp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流径曲线生成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包括:获取基础曲线,基础曲线上包括:多个顶点;计算各顶点的位移向量的位移向量;根据各顶点的位移向量,对基础曲线上的各顶点进行位移,得到各顶点位移后的位置,根据各顶点位移后的位置,生成虚拟河流的流径曲线。根据计算得到的各顶点的位移向量,对基础曲线上进行基础曲线上的各顶点进行位移,继而基于各顶点位移后的位置,可以自动生成虚拟河流的流径曲线,该虚拟河流的流径曲线可以用于自动生成虚拟河流,无需人工参与绘制,提升了虚拟河流的生成效率,节省了人力资源;而且,生成的虚拟河流的形态更加接近真实河流形态,提升了虚拟河流形态的真实性。

Description

流径曲线生成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流径曲线生成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硬件性能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在游戏中实现逼近真实世界的渲染效果已成为近年游戏行业热门的研究课题。其中,写实类游戏的特点在于美术制作上追求还原真实世界的自然景观,对于河流的模拟也成为重要的一部分。
相关技术中,通过美术人员人工参与实现对于河流的模拟。但是,相关技术中,需要人工参与导致模拟河流的效率低下,还浪费了人力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虚拟河流模拟方法、装置、处理设备及存储介质,以便解决相关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流径曲线生成方法,包括:
获取基础曲线,所述基础曲线上包括多个顶点;
计算所述基础曲线上各顶点的位移向量;
根据所述各顶点的位移向量,对所述基础曲线上的所述各顶点进行位移,得到所述各顶点位移后的位置;
根据所述各顶点位移后的位置,生成虚拟河流的流径曲线。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流径曲线生成装置,包括:
获取基础曲线,所述基础曲线上包括:多个顶点;
计算所述基础曲线上各顶点的位移向量;
根据所述各顶点的位移向量,对所述基础曲线上的所述各顶点进行位移,得到所述各顶点位移后的位置;
根据所述各顶点位移后的位置,生成虚拟河流的流径曲线。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流径曲线生成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读取并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流径曲线生成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流径曲线生成方法,包括:获取基础曲线,基础曲线上包括:多个顶点;计算各顶点的位移向量的位移向量;根据各顶点的位移向量,对基础曲线上的各顶点进行位移,得到各顶点位移后的位置,根据各顶点位移后的位置,生成虚拟河流的流径曲线。根据计算得到的各顶点的位移向量,对基础曲线上进行基础曲线上的各顶点进行位移,继而基于各顶点位移后的位置,可以自动生成虚拟河流的流径曲线,该虚拟河流的流径曲线可以用于自动生成虚拟河流,无需人工参与绘制,提升了虚拟河流的生成效率,节省了人力资源,而且,根据各顶点位移后的位置生成虚拟河流的流径曲线,使得基于该流径曲线所生成的虚拟河流的形态更加接近真实河流形态,提升了虚拟河流形态的真实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流径曲线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流径曲线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流径曲线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础曲线上第一向量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础曲线上第二向量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各顶点的位移向量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相关技术中生成的虚拟河流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虚拟河流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流径曲线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环形曲线生成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流径曲线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虚拟河流生成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缩短的环形曲线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缩短的虚拟环形河流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流径曲线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流径曲线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101、获取基础曲线,基础曲线上包括多个顶点。
其中,可以获取预先存储的基础曲线,也可以响应输入的参数配置操作,获取曲线配置参数,该曲线配置参数用于形成基础曲线,还可以采用其它方式获取基础曲线,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制。
S102、计算基础曲线上各顶点的位移向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基础曲线上各顶点的位置,以及模拟的河流对应的用力方向,计算基础曲线上各顶点的位移向量。
S103、根据各顶点的位移向量,对基础曲线上的各顶点进行位移,得到各顶点位移后的位置。
其中,各顶点对应的位移向量可以不同。各顶点对应的位移向量可以用于表征各顶点的位移的距离以及位移的方向。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各顶点的位移向量,可以对基础曲线上的各顶点依次进行位移,也可以对基础曲线上的各顶点同时进行位移,还可以采用其它方式对基础曲线上的各顶点进行位移,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S104、根据各顶点位移后的位置,生成虚拟河流的流径曲线。
其中,根据各顶点位移后的位置,依次进行绘制,生成虚拟河流的流径曲线。虚拟河流的流径曲线可以用于模拟虚拟河流。
可选的,基于该虚拟河流的流径曲线以及预设河流宽度,可以模拟虚拟河流。示例的,可以以流径曲线为中轴线,在流径曲线的一侧,距离流径曲线中各顶点预设距离处得到多个第一目标顶点,基于多个第一目标顶点可以得到一虚拟河岸线;在流径曲线的另一侧,距离流径曲线中各顶点预设距离处得到多个第二目标顶点,基于多个第二目标顶点可以得到另一虚拟河岸线,2倍的预设距离便为预设河流宽度。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虚拟河流的流径曲线所模拟的虚拟河流,可以应用在动画中,也可以应用在游戏中,还可以应用在其它场景中,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制。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流径曲线生成方法,包括:获取基础曲线,基础曲线上包括:多个顶点;计算各顶点的位移向量的位移向量;根据各顶点的位移向量,对基础曲线上的各顶点进行位移,得到各顶点位移后的位置,根据各顶点位移后的位置,生成虚拟河流的流径曲线。根据计算得到的各顶点的位移向量,对基础曲线上进行基础曲线上的各顶点进行位移,继而基于各顶点位移后的位置,可以自动生成虚拟河流的流径曲线,该虚拟河流的流径曲线可以用于自动生成虚拟河流,无需人工参与绘制,提升了虚拟河流的生成效率,节省了人力资源,而且,根据各顶点位移后的位置生成虚拟河流的流径曲线,使得基于该流径曲线所生成的虚拟河流的形态更加接近真实河流形态,提升了虚拟河流形态的真实性。
可选的,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流径曲线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上述S102中计算基础曲线上各顶点的位移向量的过程,包括:
S201、计算各顶点的第一向量和第二向量,第一向量的方向和第二向量的方向互相垂直。
其中,第一向量的方向和第二向量的方向,可以用于模拟的河流对应的用力方向,即第一向量的方向和第二向量的方向可以用于表征模拟的河流的运动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先计算各顶点的第一向量,再计算各顶点的第二向量;也可以先计算各顶点的第二向量,再计算各顶点的第一向量,还可以同时计算第一向量和第二向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制。
S202、根据第一向量和第二向量,计算各顶点的位移向量。
其中,第一向量和第二向量均具有对应的大小和方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采用预设计算公式,根据第一向量和第二向量,计算各顶点的位移向量,其中,各顶点的位移向量用于表征各顶点的位移方向和位移距离。
可选的,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流径曲线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上述S201中计算各顶点的第一向量和第二向量的过程,可以包括:
S301、根据基础曲线的曲率以及第一预设参数,计算各顶点的第一向量。
其中,第一向量的方向可以用于表征向河岸两侧扩展的方向。
可选的,第一向量可以为双切线(bitangent),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础曲线上第一向量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基础曲线上各顶点具有双切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基础曲线的曲率,计算各顶点的初始第一向量;继而针对各顶点的初始第一向量的值叠加第一预设参数,得到各顶点的第一向量。
S302、根据多个顶点中相邻顶点的位置信息,计算各顶点的第二向量。
其中,第二向量的方向用于表征河流行进方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计算多个顶点中相邻顶点的位置信息的差值,对该差值进行归一化处理,继而根据归一化处理后的差值以及河流行进方向,确定第二向量。
另外,第二向量可以为基础曲线的切线(tangent)。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础曲线上第二向量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基础曲线上各顶点具有切线。
可选的,可以采用预设应用程序执行上述S301至S302的过程,其中,采用不同的节点执行S301和S302,可选的,可以采用Measure(测量)节点执行上述S301的过程,采用Polyframe(多边形框架)节点执行上述S302的过程。预设应用程序可以为Houdini(一种三维计算机图形软件)。
需要说明的是,通常河流自高海拔山区发源,在行入平原即将入海时,由于地势较为平缓,河水有足够时间和空间对河道进行侵蚀,所形成的蜿蜒形态更为显著,这一过程中,外河岸(凸出一侧河岸)的河水流速会大于内河岸,导致外河岸受侵蚀影响越发凸出,也因此深度要大于内侧,而内河岸也因河道的偏移形成浅滩。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可表征向河岸两侧扩展的方向的第一向量,以及可表征河流行进方向的第二向量,计算各顶点的位移向量,后续基于各顶点的位移向量对各顶点的位置进行位移,形成的虚拟河流的流径曲线,更加贴近真实的河流形态。
可选的,上述S202中根据第一向量和第二向量,计算各顶点的位移向量的过程,可以包括:
根据第一向量、第二向量、第一向量对应的第一权重以及第二向量对应的第二权重,计算各顶点的位移向量。
其中,第一权重可以大于第二权重。可以使得目标曲线上各部位(尤其是头尾部位)的蜿蜒效果更加均匀些。第一权重和第二权重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预设公式,根据第一向量、第二向量、第一向量对应的第一权重以及第二向量对应的第二权重,计算各顶点的位移向量。
可选的,各顶点的位移向量direction计算公式如下:
direction=2×bitangent+tangent
其中,bitangent为第一向量,tangent为第二向量,2为第一权重,第二权重可以为1。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各顶点的位移向量示意图,如图6所示,基础曲线上各顶点的位移向量可以表征各顶点为位移方向以及单位位移长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S103中根据各顶点的位移向量,对基础曲线上的各顶点进行位移,得到各顶点位移后的位置的过程,可以包括:
根据各顶点的位移向量以及预设位移参数,对基础曲线上的各顶点进行位移,得到各顶点位移后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计算各顶点的位移向量以及预设位移参数的乘积,对曲线各点进行位移,得到各顶点位移后的位置。
Position+=Direction×offset
其中,Position表示各顶点位移后的位置,Direction表示各顶点的位移
向量,offset表示预设位移参数。
可选的,上述S104中根据各顶点位移位置,生成虚拟河流的流径曲线的过程,可以包括:
计算顶点位移后的位置,直至计算次数大于或者等于预设循环次数,生成虚拟河流的流径曲线。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循环次数可以用于模拟时间的长短;预设循环次数越大,模拟的时间越长;预设循环次数越小,模拟的时间越短。不同循环次数下,所生成的虚拟河流的流径曲线,继而所生成的虚拟河流形态不同,流径曲线为蜿蜒曲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经过预设循环次数循环后,可以获取最后一次计算的顶点位移后的位置,根据最后一次计算的顶点位移后的位置,生成一条虚拟河流的流径曲线;基于该一条虚拟河流的流径曲线,生成一条虚拟河流。其中,根据后一次计算的各顶点的位移向量,对前一次计算对应的流径曲线上的各顶点进行位移,得到后一次计算的各顶点位移后的位置。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经过预设循环次数循环后,可以获取每次计算的顶点位移后的位置,根据每次计算的顶点位移后的位置,动态生成多条虚拟河流的流径曲线;基于动态生成多条虚拟河流的流径曲线,动态生成一条形态变化的虚拟河流。
可选的,在上述S104中根据各顶点位移位置,生成虚拟河流的流径曲线的过程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根据流径曲线、预设基础宽度、流径曲线的曲率以及预设曲率宽度,生成虚拟河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根据预设基础宽度、流径曲线的曲率以及预设曲率宽度,计算河流宽度,根据河流宽度以及流径曲线,生成虚拟河流。
其中,河流宽度=预设基础宽度+流径曲线的曲率*曲率宽度。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相关技术中生成的虚拟河流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虚拟河流示意图。如图7和8所示,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图7,图8中的方式所生成的虚拟河流蜿蜒形态更佳,更贴近真实河流的形态。
需要说明的是,外河岸(凸出一侧河岸)的河水流速会大于内河岸,导致外河岸受侵蚀影响越发凸出,也因此深度要大于内侧,而内河岸也因河道的偏移形成浅滩。当侵蚀进行到一定程度,凸出的河道从整条河流中分裂独立,就形成了牛轭湖,而主河道会从断裂处相接继续下一轮侵蚀。
以下对牛轭湖的模拟过程进行解释说明。
可选的,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流径曲线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9所示,上述S104中根据各顶点位移后的位置,生成虚拟河流的流径曲线的过程,可以包括:
S601、根据各顶点位移后的位置,确定各顶点中的第一顶点与第二顶点。
其中,第一顶点与第二顶点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且第一顶点与第二顶点并非相邻顶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根据各顶点位移后的位置,计算各顶点之间的距离,根据各顶点之间的距离确定各顶点中的第一顶点与第二顶点,第一顶点与第二顶点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且第一顶点与第二顶点并非相邻顶点。
S602、根据第一顶点与第二顶点,对流径曲线进行分割,得到凸出的环形曲线和主干道曲线。
S603、根据环形曲线和主干道曲线,生成虚拟河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顶点和第二顶点进行合并,得到合并点,以合并为分界点,对流径曲线进行分割,得到凸出的环形曲线和主干道曲线。可选的,可以采用Fuse(融合)节点对第一顶点和第二顶点进行合并,得到合并点。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环形曲线生成的示意图,如图10中的(a)为一条流径曲线,对图10中的(a)进行分割,如图10中的(b)为分割出的环形曲线和主干道曲线。
可选的,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流径曲线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1所示,上述S603中根据环形曲线和主干道曲线,生成虚拟河流的过程,可以包括:
S801、根据环形曲线生成虚拟环形河流。
S802、根据主干道曲线生成虚拟主干道河流,虚拟环形河流和虚拟主干道河流互不连通。
其中,虚拟环形河流可以为虚拟牛轭湖。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先执行S801的过程再执行S802的过程,也可以先执行S802的过程再执行S801的过程,还可以同时执行S802的过程以及S801的过程,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制。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虚拟河流生成的示意图,如图12中的(a)为一条虚拟河流,如图12中的(b)为分割出的环形河流和主干河流。
可选的,上述S602中根据第一顶点与第二顶点,对流径曲线进行分割,得到凸出的环形曲线和主干道曲线的过程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控制第一顶点沿环形曲线向第二顶点所在的方向移动,并控制第二顶点沿环形曲线向第一顶点所在的方向移动,生成动态缩短的环形曲线。
其中,通过移动第一顶点以及第二顶点的位置,可以动态缩短环形曲线,直至环形曲线消失。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缩短的环形曲线的示意图,如图13所示,相比于如图10中的(b)为分割出的环形曲线,出现了缩短的现象。
上述S801中根据环形曲线生成虚拟环形河流的过程,可以包括:
根据动态缩短的环形曲线生成动态缩短的虚拟环形河流。
其中,根据根据动态缩短的环形曲线生成动态缩短的虚拟环形河流,直至虚拟环形河流消失的过程。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缩短的虚拟环形河流的示意图,如图14中的(a)和(b)所示,相比于如图14中的(a),虚拟环形河流出现了缩短的现象。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模型虚拟环形河流的生成到消失的过程,即实现了动态的模拟牛轭湖的产生搭到消失的过程,该过程可以基于预设循环次数多次计算实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采用预设工具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流径曲线生成方法,因为处理过程中用到了重采样,所以输入曲线的长度对稳定性影响很大。重采样的模式有两种,根据固定长度分段或者指定分段点数。因为后续处理涉及很多具体距离上的计算,因此使用固定长度分段会比较合适,以防每次使用需要手动调整分段长度。
其中,输入曲线的长度尺寸无法确定,要排除这个可变因素,这里设计了根据包围盒来控制模型尺寸的功能。无论输入基础曲线的尺寸多大,都会被转换到标准的单位包围盒中,并计算出缩放尺寸,在标准包围盒中进行流径曲线生成处理后,再根据缩放尺寸将流径曲线还原到原始长度尺寸。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蜿蜒曲线生成工具后,可以在一分钟内迅速调整产出多条复杂的蜿蜒形态曲线,提升了生产效率。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可以采用预设配置面板配置基础曲线的参数,可以配置基础曲线的曲率、曲率的计算方式、计算配置参数(例如计算的向量带方向,不取绝对值,输出的向量的格式)等等。
其中,还可以调节基础曲线的尺寸参数,调整工具中的“resize scale”(调整比例)参数,可定义蜿蜒曲线的步长。resize scale越大,步长越小,曲线蜿蜒更为扭曲,resize scale越小,步长越大,曲线蜿蜒密度越小。
综上所述,根据计算得到的各顶点的位移向量,对基础曲线上进行基础曲线上的各顶点进行位移,继而基于各顶点位移后的位置,可以自动生成虚拟河流的流径曲线,该虚拟河流的流径曲线可以用于自动生成虚拟河流,无需人工参与绘制,提升了虚拟河流的生成效率,节省了人力资源。而且,根据可表征向河岸两侧扩展的方向的第一向量,以及可表征河流行进方向的第二向量,计算各顶点的位移向量,后续基于各顶点的位移向量对各顶点的位置进行位移,形成的虚拟河流的流径曲线,更加贴近真实的河流形态。
下述对用以执行本申请所提供的流径曲线生成方法的流径曲线生成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等进行说明,其具体的实现过程以及技术效果参见上述流径曲线生成方法的相关内容,下述不再赘述。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流径曲线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
获取模块1001,用于获取基础曲线,所述基础曲线上包括:多个顶点;
计算模块1002,用于计算所述基础曲线上各顶点的位移向量;
位移模块1003,用于根据所述各顶点的位移向量,对所述基础曲线上的所述各顶点进行位移,得到所述各顶点位移后的位置;
生成模块1004,用于根据所述各顶点位移后的位置,生成虚拟河流的流径曲线。
可选的,所述计算模块1002,具体用于计算所述各顶点的第一向量和第二向量,所述第一向量的方向和所述第二向量的方向互相垂直;根据所述第一向量和所述第二向量,计算所述各顶点的位移向量。
可选的,所述计算模块100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基础曲线的曲率以及第一预设参数,计算所述各顶点的第一向量,所述第一向量的方向用于表征向河岸两侧扩展的方向;根据所述多个顶点中相邻顶点的位置信息,计算所述各顶点的第二向量,所述第二向量的方向用于表征河流行进方向。
可选的,所述计算模块100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向量、所述第二向量、所述第一向量对应的第一权重以及所述第二向量对应的第二权重,计算所述各顶点的位移向量。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各顶点位移后的位置,确定所述各顶点中的第一顶点与第二顶点,其中,所述第一顶点与所述第二顶点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一顶点与所述第二顶点并非相邻顶点;
分割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顶点与所述第二顶点,对所述流径曲线进行分割,得到凸出的环形曲线和所述主干道曲线;
第一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环形曲线和所述主干道曲线,生成虚拟河流。
可选的,所述第一生成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环形曲线生成虚拟环形河流;根据所述主干道曲线生成虚拟主干道河流,所述虚拟环形河流和所述虚拟主干道河流互不连通。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顶点沿所述环形曲线向所述第二顶点所在的方向移动,并控制所述第二顶点沿所述环形曲线向所述第一顶点所在的方向移动,生成动态缩短的环形曲线;
所述第一生成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动态缩短的环形曲线生成动态缩短的虚拟环形河流。
可选的,所述生成模块1004,具体用于计算所述顶点位移后的位置,直至计算次数大于或者等于预设循环次数,生成虚拟河流的流径曲线。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流径曲线、预设基础宽度、所述流径曲线的曲率以及预设曲率宽度,生成所述虚拟河流。
上述装置用于执行前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这些模块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简称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等。再如,当以上某个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代码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简称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代码的处理器。再如,这些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简称SOC)的形式实现。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该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1101、存储器1102。
其中,存储器1102用于存储程序,处理器1101调用存储器1102存储的程序,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具体实现方式和技术效果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示例的,该方法可以包括:
获取基础曲线,所述基础曲线上包括多个顶点;
计算所述基础曲线上各顶点的位移向量;
根据所述各顶点的位移向量,对所述基础曲线上的所述各顶点进行位移,得到所述各顶点位移后的位置;
根据所述各顶点位移后的位置,生成虚拟河流的流径曲线。
可选的,所述计算所述基础曲线上各顶点的位移向量,包括:
计算所述各顶点的第一向量和第二向量,所述第一向量的方向和所述第二向量的方向互相垂直;
根据所述第一向量和所述第二向量,计算所述各顶点的位移向量。
可选的,所述计算所述各顶点的第一向量和第二向量,包括:
根据所述基础曲线的曲率以及第一预设参数,计算所述各顶点的第一向量,所述第一向量的方向用于表征向河岸两侧扩展的方向;
根据所述多个顶点中相邻顶点的位置信息,计算所述各顶点的第二向量,所述第二向量的方向用于表征河流行进方向。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向量和所述第二向量,计算所述各顶点的位移向量,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向量、所述第二向量、所述第一向量对应的第一权重以及所述第二向量对应的第二权重,计算所述各顶点的位移向量。
可选的,在所述根据所述各顶点位移后的位置,生成虚拟河流的流径曲线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各顶点位移后的位置,确定所述各顶点中的第一顶点与第二顶点,其中,所述第一顶点与所述第二顶点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一顶点与所述第二顶点并非相邻顶点;
根据所述第一顶点与所述第二顶点,对所述流径曲线进行分割,得到凸出的环形曲线和所述主干道曲线;
根据所述环形曲线和所述主干道曲线,生成虚拟河流。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环形曲线和所述主干道曲线,生成虚拟河流,包括:
根据所述环形曲线生成虚拟环形河流;
根据所述主干道曲线生成虚拟主干道河流,所述虚拟环形河流和所述虚拟主干道河流互不连通。
可选的,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顶点与所述第二顶点,对所述流径曲线进行分割,得到凸出的环形曲线和所述主干道曲线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顶点沿所述环形曲线向所述第二顶点所在的方向移动,并控制所述第二顶点沿所述环形曲线向所述第一顶点所在的方向移动,生成动态缩短的环形曲线;
所述根据所述环形曲线生成虚拟环形河流,包括:
根据所述动态缩短的环形曲线生成动态缩短的虚拟环形河流。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各顶点位移位置,生成虚拟河流的流径曲线,包括:
计算所述顶点位移后的位置,直至计算次数大于或者等于预设循环次数,生成虚拟河流的流径曲线。
可选的,在所述根据所述各顶点位移位置,生成虚拟河流的流径曲线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流径曲线、预设基础宽度、所述流径曲线的曲率以及预设曲率宽度,生成所述虚拟河流。
综上所述,根据计算得到的各顶点的位移向量,对基础曲线上进行基础曲线上的各顶点进行位移,继而基于各顶点位移后的位置,可以自动生成虚拟河流的流径曲线,该虚拟河流的流径曲线可以用于自动生成虚拟河流,无需人工参与绘制,提升了虚拟河流的生成效率,节省了人力资源。
可选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程序产品,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程序,该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
示例的,该方法可以包括:
获取基础曲线,所述基础曲线上包括多个顶点;
计算所述基础曲线上各顶点的位移向量;
根据所述各顶点的位移向量,对所述基础曲线上的所述各顶点进行位移,得到所述各顶点位移后的位置;
根据所述各顶点位移后的位置,生成虚拟河流的流径曲线。
可选的,所述计算所述基础曲线上各顶点的位移向量,包括:
计算所述各顶点的第一向量和第二向量,所述第一向量的方向和所述第二向量的方向互相垂直;
根据所述第一向量和所述第二向量,计算所述各顶点的位移向量。
可选的,所述计算所述各顶点的第一向量和第二向量,包括:
根据所述基础曲线的曲率以及第一预设参数,计算所述各顶点的第一向量,所述第一向量的方向用于表征向河岸两侧扩展的方向;
根据所述多个顶点中相邻顶点的位置信息,计算所述各顶点的第二向量,所述第二向量的方向用于表征河流行进方向。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向量和所述第二向量,计算所述各顶点的位移向量,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向量、所述第二向量、所述第一向量对应的第一权重以及所述第二向量对应的第二权重,计算所述各顶点的位移向量。
可选的,在所述根据所述各顶点位移后的位置,生成虚拟河流的流径曲线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各顶点位移后的位置,确定所述各顶点中第一顶点与第二顶点,其中,所述第一顶点与所述第二顶点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一顶点与所述第二顶点并非相邻顶点;
根据所述第一顶点与所述第二顶点,对所述流径曲线进行分割,得到凸出的环形曲线和所述主干道曲线;
根据所述环形曲线和所述主干道曲线,生成虚拟河流。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环形曲线和所述主干道曲线,生成虚拟河流,包括:
根据所述环形曲线生成虚拟环形河流;
根据所述主干道曲线生成虚拟主干道河流,所述虚拟环形河流和所述虚拟主干道河流互不连通。
可选的,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顶点与所述第二顶点,对所述流径曲线进行分割,得到凸出的环形曲线和所述主干道曲线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顶点沿所述环形曲线向所述第二顶点所在的方向移动,并控制所述第二顶点沿所述环形曲线向所述第一顶点所在的方向移动,生成动态缩短的环形曲线;
所述根据所述环形曲线生成虚拟环形河流,包括:
根据所述动态缩短的环形曲线生成动态缩短的虚拟环形河流。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各顶点位移位置,生成虚拟河流的流径曲线,包括:
计算所述顶点位移后的位置,直至计算次数大于或者等于预设循环次数,生成虚拟河流的流径曲线。
可选的,在所述根据所述各顶点位移位置,生成虚拟河流的流径曲线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流径曲线、预设基础宽度、所述流径曲线的曲率以及预设曲率宽度,生成所述虚拟河流。
综上所述,根据计算得到的各顶点的位移向量,对基础曲线上进行基础曲线上的各顶点进行位移,继而基于各顶点位移后的位置,可以自动生成虚拟河流的流径曲线,该虚拟河流的流径曲线可以用于自动生成虚拟河流,无需人工参与绘制,提升了虚拟河流的生成效率,节省了人力资源。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英文: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流径曲线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基础曲线,所述基础曲线上包括多个顶点;
计算所述基础曲线上各顶点的位移向量;
根据所述各顶点的位移向量,对所述基础曲线上的所述各顶点进行位移,得到所述各顶点位移后的位置;
根据所述各顶点位移后的位置,生成虚拟河流的流径曲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所述基础曲线上各顶点的位移向量,包括:
计算所述各顶点的第一向量和第二向量,所述第一向量的方向和所述第二向量的方向互相垂直;
根据所述第一向量和所述第二向量,计算所述各顶点的位移向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所述各顶点的第一向量和第二向量,包括:
根据所述基础曲线的曲率以及第一预设参数,计算所述各顶点的第一向量,所述第一向量的方向用于表征向河岸两侧扩展的方向;
根据所述多个顶点中相邻顶点的位置信息,计算所述各顶点的第二向量,所述第二向量的方向用于表征河流行进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向量和所述第二向量,计算所述各顶点的位移向量,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向量、所述第二向量、所述第一向量对应的第一权重以及所述第二向量对应的第二权重,计算所述各顶点的位移向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各顶点位移后的位置,生成虚拟河流的流径曲线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各顶点位移后的位置,确定所述各顶点中的第一顶点与第二顶点,其中,所述第一顶点与所述第二顶点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一顶点与所述第二顶点并非相邻顶点;
根据所述第一顶点与所述第二顶点,对所述流径曲线进行分割,得到凸出的环形曲线和主干道曲线;
根据所述环形曲线和所述主干道曲线,生成虚拟河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环形曲线和所述主干道曲线,生成虚拟河流,包括:
根据所述环形曲线生成虚拟环形河流;
根据所述主干道曲线生成虚拟主干道河流,所述虚拟环形河流和所述虚拟主干道河流互不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顶点与所述第二顶点,对所述流径曲线进行分割,得到凸出的环形曲线和所述主干道曲线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顶点沿所述环形曲线向所述第二顶点所在的方向移动,并控制所述第二顶点沿所述环形曲线向所述第一顶点所在的方向移动,生成动态缩短的环形曲线;
所述根据所述环形曲线生成虚拟环形河流,包括:
根据所述动态缩短的环形曲线生成动态缩短的虚拟环形河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各顶点位移位置,生成虚拟河流的流径曲线,包括:
计算所述顶点位移后的位置,直至计算次数大于或者等于预设循环次数,生成虚拟河流的流径曲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各顶点位移位置,生成虚拟河流的流径曲线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流径曲线、预设基础宽度、所述流径曲线的曲率以及预设曲率宽度,生成所述虚拟河流。
10.一种流径曲线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基础曲线,所述基础曲线上包括:多个顶点;
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基础曲线上各顶点的位移向量;
位移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各顶点的位移向量,对所述基础曲线上的所述各顶点进行位移,得到所述各顶点位移后的位置;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各顶点位移后的位置,生成虚拟河流的流径曲线。
1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流径曲线生成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读取并执行时,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流径曲线生成方法。
CN202310247589.4A 2023-03-07 2023-03-07 流径曲线生成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4859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47589.4A CN116485938A (zh) 2023-03-07 2023-03-07 流径曲线生成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47589.4A CN116485938A (zh) 2023-03-07 2023-03-07 流径曲线生成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85938A true CN116485938A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24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47589.4A Pending CN116485938A (zh) 2023-03-07 2023-03-07 流径曲线生成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8593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04244B2 (en) Motion capture and character synthesis
CN107358649B (zh) 地形文件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US9202300B2 (en) Smooth facial blendshapes transfer
KR20090080421A (ko) 3차원 메쉬 모델의 메쉬 데이터의 압축 및 복원 방법 및시스템
CN108711182A (zh) 渲染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设备
CN109360266A (zh) 一种道路建模方法、相关装置和设备
CN110084894A (zh) 三维模型的局部放大展示方法、装置与电子设备
CN111862291B (zh) 水系的烘焙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Ripolles et al. Real-time tessellation of terrain on graphics hardware
CN110992495A (zh) 一种虚拟模型的变形方法及装置
CN111773719A (zh) 虚拟对象的渲染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08379841B (zh) 游戏特效的处理方法、装置和终端
CN114201569A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Ota et al. 1/f/sup/spl beta//noise-based real-time animation of trees swaying in wind fields
CN103325086B (zh) 一种基于四面体坐标系的三维图形的变形方法
CN116485938A (zh) 流径曲线生成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304105B (zh) 一种位置区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03295266A (zh) 一种基于距离加权最小折叠代价的三维模型边折叠简化的方法
KR101680174B1 (ko) 3차원 모델로부터 색칠공부도안 생성 방법, 이를 수행하기 위한 기록 매체 및 장치
CN110538456A (zh) 一种虚拟环境中的音源设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564878A (zh) 虚拟对象更新方法及装置
CN115830266A (zh) 游戏三维场景图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782529B (zh) 一种基于三维人脸实现眼球转动效果的方法和设备
CN112221150B (zh) 一种虚拟场景中的涟漪仿真方法及装置
CN107818591A (zh) 一种虚拟现实三维模型的融合建模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