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85348A - 一种基于供应链的针织产品运营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供应链的针织产品运营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85348A
CN116485348A CN202310555226.7A CN202310555226A CN116485348A CN 116485348 A CN116485348 A CN 116485348A CN 202310555226 A CN202310555226 A CN 202310555226A CN 116485348 A CN116485348 A CN 1164853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w material
real
processing raw
time
knitted pro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5522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刚
左苗苗
任娟
黄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uanzhenzh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uanzhenzh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uanzhenzh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uanzhenzh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5522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8534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853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853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3Workflow collaboration or project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18Certifying business or produc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4Manufactu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Finance (AREA)
  • General Factory Administ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供应链的针织产品运营管理系统,涉及针织产品运营管理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通过针织产品原料管控和工艺控制两方面进行运营管理,以至于导致针织产品生产效率不能够处于稳定状态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是根据监测结果进行针对性整顿,保证针织产品运营稳定性以及合格性,生产原料和生产工艺作为针织产品质量的数据支撑,将对应数据进行实时监测能够保证针织产品生产效率以及合格率,确保生产的针织产品能够满足需求;工艺控制单元对实时加工原料的加工工艺进行监测控制,判断当前实时加工原料是否适宜当前加工工艺,防止相邻批次的原料存在差别导致当前加工工艺不均适宜,造成针织产品的合格产量降低。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供应链的针织产品运营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织产品运营管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供应链的针织产品运营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针织产品的特性是:针织产品简单、舒适且有弹性,针织服装大都是以棉和化纤为原料,特点是柔软、透气吸汗,而随着针织面料的种类越来越多,功能性也越来越强,但是在现有技术中,无法通过针织产品原料管控和工艺控制两方面进行运营管理,以至于导致针织产品生产效率不能够处于稳定状态,容易受到原料和工艺的影响,此外,不能够根据运行设备和生产转运进行控制,造成运营过程中设备影响无法降至最低;
针对上述的技术缺陷,现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而提出一种基于供应链的针织产品运营管理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供应链的针织产品运营管理系统,包括运营管理平台,在运营管理平台内,数据采集单元和管理评定单元作为针织产品运营管理平台的前端和后端,数据采集单元将针织产品进行数据采集并将采集的数据分别对应发送至工艺控制单元和原料控制单元,并通过工艺控制单元和原料控制单元对针织产品的实时生产原料以及生产工艺进行实时监测,数据采集单元进行数据采集,并将采集数据分别发送至保全控制单元和生产转运控制单元,通过保全控制单元和生产转运控制单元对针织产品进行加工设备和生产运营控制。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原料控制单元的运行过程如下:
将当前批次针织产品标记为实时加工原料,并将相邻已加工原料标记为历史加工原料,在实时加工原料到场后将原料试纱作为首选加工原料,并根据首选加工原料的加工质量判定当前实时加工原料是否投入加工,在首选加工原料的加工质量合格后,对实时加工原料进行控制,将实时加工原料与历史加工原料剩余料依次进行排列,且实时加工原料排列于历史加工原料之后,并将历史加工原料与实时加工原料的排列交汇处对应原料标记为混织;完成原料排列后将当前实时加工原料进行监管。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获取到实时加工原料进行混纱标记过程中加工原料消耗速度与预设速度的偏差值以及实时加工原料使用过程中混织用完前加工原料的消耗量,并将其进行分析;
若实时加工原料进行混纱标记过程中加工原料消耗速度与预设速度的偏差值超过偏差值阈值,或者实时加工原料使用过程中混织用完前加工原料的消耗量不为零,则判定实时加工原料控制不合格,生成原料异常信号并将原料异常信号发送至管理评定单元;管理评定单元对实时加工原料使用进行停工整顿;
若实时加工原料进行混纱标记过程中加工原料消耗速度与预设速度的偏差值未超过偏差值阈值,且实时加工原料使用过程中混织用完前加工原料的消耗量为零,则判定实时加工原料控制合格,生成原料正常信号并将原料正常信号发送至管理评定单元。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工艺控制单元的运行过程如下:
将实时加工原料与历史加工原料进行比较,采集到实时加工原料与历史加工原料各部位织布密度的最大偏差值以及实时加工原料与历史加工原料对应同等工序执行的时长偏差,并将实时加工原料与历史加工原料各部位织布密度的最大偏差值以及实时加工原料与历史加工原料对应同等工序执行的时长偏差进行分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若实时加工原料与历史加工原料各部位织布密度的最大偏差值超过最大偏差值阈值,或者实时加工原料与历史加工原料对应同等工序执行的时长偏差超过时长偏差阈值,则当前实时加工原料与历史加工原料不适配,生成工艺调整信号并将工艺调整信号发送至管理评定单元;
若实时加工原料与历史加工原料各部位织布密度的最大偏差值未超过最大偏差值阈值,且实时加工原料与历史加工原料对应同等工序执行的时长偏差未超过时长偏差阈值,则当前实时加工原料与历史加工原料适配,生成工艺适配信号并将工艺适配信号发送至管理评定单元。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保全控制单元的运行过程如下:
将实时加工原料的同一加工设备标记为同类型设备,获取到同类型设备的运行参数,设置机器调试时段,获取到机器调试时段内同类型设备运行过程中运行参数的数值浮动频率以及同类型设备同产量运行过程中运行参数的数值最大浮动跨度,并将机器调试时段内同类型设备运行过程中运行参数的数值浮动频率以及同类型设备同产量运行过程中运行参数的数值最大浮动跨度分别标记为PL和KD;根据机器调试时段分析获取到机器调试时段内运行参数数值浮动对应时长的占比,并将机器调试时段内运行参数数值浮动对应时长的占比标记为ZB。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将上述数据代入公式获取到保全控制系数K;将保全控制系数K与系数阈值进行比较:若保全控制系数K超过系数阈值,则判定保全控制异常,生成保全控制异常信号并将保全控制异常信号发送至管理评定单元,管理评定单元将实时加工设备进行重新调试并在调试合格后继续运行;若保全控制系数K未超过系数阈值,则判定保全控制正常,生成保全控制正常信号并将保全控制正常信号发送至管理评定单元。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中,公式为其中,y1、y2以及y3均为代入公式数据的预设权重系数,且y1>y2>y3>0,β为误差修正因子,取值为0.975,T为机器调试时段总时长;运行参数表示为设备的筒口距、对位、布幅、布架张力。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生产转运控制单元的运行过程如下:
在机械调试时段结束后进行时段采集并将采集的时段标记为生产转运时段,获取到生产转运时段内异常操作产生到处理平均间隔时长以及生产转运时段内异常操作处理前产量实时增加量,并将生产转运时段内异常操作产生到处理平均间隔时长以及生产转运时段内异常操作处理前产量实时增加量进行分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若生产转运时段内异常操作产生到处理平均间隔时长超过平均间隔时长阈值,或者生产转运时段内异常操作处理前产量实时增加量超过实时增加量阈值,则判定生产转运时段内转运控制异常,生成转运控制异常信号并将转运控制异常信号发送至管理平台单元;
若生产转运时段内异常操作产生到处理平均间隔时长未超过平均间隔时长阈值,且生产转运时段内异常操作处理前产量实时增加量未超过实时增加量阈值,则判定生产转运时段内转运控制正常,生成转运控制正常信号并将转运控制正常信号发送至管理平台单元。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中异常操作表示为浮布、落布或者下布;管理平台单元将当前生产过程中异常操作进行统一处理,并在异常操作出现后根据当前产量速度设定处理时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根据监测结果进行针对性整顿,保证针织产品运营稳定性以及合格性,生产原料和生产工艺作为针织产品质量的数据支撑,将对应数据进行实时监测能够保证针织产品生产效率以及合格率,确保生产的针织产品能够满足需求;工艺控制单元对实时加工原料的加工工艺进行监测控制,判断当前实时加工原料是否适宜当前加工工艺,防止相邻批次的原料存在差别导致当前加工工艺不均适宜,造成针织产品的合格产量降低。
2、本发明中,保全控制单元对实时生产过程中的机器进行调整,保全调试机器的运转正常,提高了实时加工原料的加工效率,避免机器运行故障造成生产效率降低;在实时加工原料对应加工设备保全控制合格后,生产转运控制单元将实时生产进行转运控制分析,在实时加工过程中将生产存在的异常操作处理进行监测,判断生产过程中异常操作带来的影响是否降至最低,保证针织产品的加工合格性。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基于供应链的针织产品运营管理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发明中实施例1的原理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中实施例2的原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所示,一种基于供应链的针织产品运营管理系统,包括运营管理平台,运营管理平台内设置有数据采集单元、工艺控制单元、保全控制单元、生产转运控制单元、原料控制单元以及管理评定单元,其中,数据采集单元和管理评定单元作为针织产品运营管理平台的前端和后端,对工艺控制单元、保全控制单元、生产转运控制单元、原料控制单元进行数据采集以及管理评定;
实施例1
请参阅图2所示,在针织产品运营管理平台内,将针织产品的实时生产原料以及生产工艺进行实时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进行针对性整顿,保证针织产品运营稳定性以及合格性,生产原料和生产工艺作为针织产品质量的数据支撑,将对应数据进行实时监测能够保证针织产品生产效率以及合格率,确保生产的针织产品能够满足需求;
运营管理平台将针织产品生产进行监管时,数据采集单元将针织产品进行数据采集并将采集的数据分别对应发送至工艺控制单元和原料控制单元;本申请的汇总数据采集单元作为数据采集终端,可以为现有技术中传感器等终端设备,用于生产过程中数据采集;
在针织产品生产起始阶段,当接收到当前批次针织产品生产原料时,原料控制单元对实时原料进行监测管控,保证生产原料的合格性,同时将生产原料使用偏差降至最低,为针织产品生产提供合格的生产原料,避免生产原料异常造成针织产品生产效率降低;
将当前批次针织产品标记为实时加工原料,并将相邻已加工原料标记为历史加工原料,在实时加工原料到场后将原料试纱作为首选加工原料,并根据首选加工原料的加工质量判定当前实时加工原料是否投入加工,在首选加工原料的加工质量合格后,对实时加工原料进行控制,将实时加工原料与历史加工原料剩余料依次进行排列,且实时加工原料排列于历史加工原料之后,并将历史加工原料与实时加工原料的排列交汇处对应原料标记为混织;完成原料排列后将当前实时加工原料进行监管,获取到实时加工原料进行混纱标记过程中加工原料消耗速度与预设速度的偏差值以及实时加工原料使用过程中混织用完前加工原料的消耗量,并将实时加工原料进行混纱标记过程中加工原料消耗速度与预设速度的偏差值以及实时加工原料使用过程中混织用完前加工原料的消耗量进行分析;
若实时加工原料进行混纱标记过程中加工原料消耗速度与预设速度的偏差值超过偏差值阈值,或者实时加工原料使用过程中混织用完前加工原料的消耗量不为零,则判定实时加工原料控制不合格,生成原料异常信号并将原料异常信号发送至管理评定单元;管理评定单元对实时加工原料使用进行停工整顿;
若实时加工原料进行混纱标记过程中加工原料消耗速度与预设速度的偏差值未超过偏差值阈值,且实时加工原料使用过程中混织用完前加工原料的消耗量为零,则判定实时加工原料控制合格,生成原料正常信号并将原料正常信号发送至管理评定单元;
在实时加工原料的控制正常后,工艺控制单元对实时加工原料的加工工艺进行监测控制,判断当前实时加工原料是否适宜当前加工工艺,防止相邻批次的原料存在差别导致当前加工工艺不均适宜,造成针织产品的合格产量降低;
将实时加工原料与历史加工原料进行比较,采集到实时加工原料与历史加工原料各部位织布密度的最大偏差值以及实时加工原料与历史加工原料对应同等工序执行的时长偏差,并将实时加工原料与历史加工原料各部位织布密度的最大偏差值以及实时加工原料与历史加工原料对应同等工序执行的时长偏差进行分析;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布料的参数不同其同等工艺的执行存在偏差,如布料的厚度、密度;
若实时加工原料与历史加工原料各部位织布密度的最大偏差值超过最大偏差值阈值,或者实时加工原料与历史加工原料对应同等工序执行的时长偏差超过时长偏差阈值,则当前实时加工原料与历史加工原料不适配,生成工艺调整信号并将工艺调整信号发送至管理评定单元,管理评定单元接收后,将当前实时加工原料进行工艺调整,并将当前生产标记为工艺调整生产,工艺调整表示为现有技术对原料加工的设备进行型号更换,工艺类型进行调整等;
若实时加工原料与历史加工原料各部位织布密度的最大偏差值未超过最大偏差值阈值,且实时加工原料与历史加工原料对应同等工序执行的时长偏差未超过时长偏差阈值,则当前实时加工原料与历史加工原料适配,生成工艺适配信号并将工艺适配信号发送至管理评定单元;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相邻批次原料对应工艺适配分析以密度和工序执行时长作为两个数据进行参考,在获取到原料其他参数也适用当前处理过程;
实施例2
请参阅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1对针织产品的实时原料和加工进行监测控制,当前实施例对针织产品加工设备和生产运营进行控制,与上述实施例结合构建运营管理平台,使得当前针织产品生产的运营管理平台监测效率更高,保证针织产品的加工效率;
数据采集单元进行数据采集,并将采集数据分别发送至保全控制单元和生产转运控制单元;
保全控制单元对实时生产过程中的机器进行调整,保全调试机器的运转正常,提高了实时加工原料的加工效率,避免机器运行故障造成生产效率降低;
将实时加工原料的同一加工设备标记为同类型设备,获取到同类型设备的运行参数,运行参数表示为设备的筒口距、对位、布幅、布架张力等参数,设置机器调试时段,获取到机器调试时段内同类型设备运行过程中运行参数的数值浮动频率以及同类型设备同产量运行过程中运行参数的数值最大浮动跨度,并将机器调试时段内同类型设备运行过程中运行参数的数值浮动频率以及同类型设备同产量运行过程中运行参数的数值最大浮动跨度分别标记为PL和KD;根据机器调试时段分析获取到机器调试时段内运行参数数值浮动对应时长的占比,并将机器调试时段内运行参数数值浮动对应时长的占比标记为ZB;
将上述数据代入公式获取到保全控制系数K,其中,公式为其中,y1、y2以及y3均为代入公式数据的预设权重系数,且y1>y2>y3>0,β为误差修正因子,取值为0.975,T为机器调试时段总时长,将其代入公式该数据在公式内起到作用,避免调试过程中时长浮动;
将保全控制系数K与系数阈值进行比较:
若保全控制系数K超过系数阈值,则判定保全控制异常,生成保全控制异常信号并将保全控制异常信号发送至管理评定单元,管理评定单元将实时加工设备进行重新调试并在调试合格后继续运行;
若保全控制系数K未超过系数阈值,则判定保全控制正常,生成保全控制正常信号并将保全控制正常信号发送至管理评定单元;
在实时加工原料对应加工设备保全控制合格后,生产转运控制单元将实时生产进行转运控制分析,在实时加工过程中将生产存在的异常操作处理进行监测,判断生产过程中异常操作带来的影响是否降至最低,保证针织产品的加工合格性;
在机械调试时段结束后进行时段采集并将采集的时段标记为生产转运时段,获取到生产转运时段内异常操作产生到处理平均间隔时长以及生产转运时段内异常操作处理前产量实时增加量,并将生产转运时段内异常操作产生到处理平均间隔时长以及生产转运时段内异常操作处理前产量实时增加量进行分析,其中异常操作表示为浮布、落布或者下布等;
若生产转运时段内异常操作产生到处理平均间隔时长超过平均间隔时长阈值,或者生产转运时段内异常操作处理前产量实时增加量超过实时增加量阈值,则判定生产转运时段内转运控制异常,生成转运控制异常信号并将转运控制异常信号发送至管理平台单元,管理平台单元将当前生产过程中异常操作进行统一处理,并在异常操作出现后根据当前产量速度设定处理时长;
若生产转运时段内异常操作产生到处理平均间隔时长未超过平均间隔时长阈值,且生产转运时段内异常操作处理前产量实时增加量未超过实时增加量阈值,则判定生产转运时段内转运控制正常,生成转运控制正常信号并将转运控制正常信号发送至管理平台单元。
上述公式均是采集大量数据进行软件模拟得出且选取与真实值接近的一个公式,公式中的系数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本发明在使用时,在运营管理平台内,数据采集单元和管理评定单元作为针织产品运营管理平台的前端和后端,数据采集单元将针织产品进行数据采集并将采集的数据分别对应发送至工艺控制单元和原料控制单元;并通过工艺控制单元和原料控制单元对针织产品的实时生产原料以及生产工艺进行实时监测,数据采集单元进行数据采集,并将采集数据分别发送至保全控制单元和生产转运控制单元,通过保全控制单元和生产转运控制单元对针织产品进行加工设备和生产运营控制。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11)

1.一种基于供应链的针织产品运营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运营管理平台,在运营管理平台内,数据采集单元和管理评定单元作为针织产品运营管理平台的前端和后端,数据采集单元将针织产品进行数据采集并将采集的数据分别对应发送至工艺控制单元和原料控制单元,并通过工艺控制单元和原料控制单元对针织产品的实时生产原料以及生产工艺进行实时监测,数据采集单元进行数据采集,并将采集数据分别发送至保全控制单元和生产转运控制单元,通过保全控制单元和生产转运控制单元对针织产品进行加工设备和生产运营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供应链的针织产品运营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原料控制单元的运行过程如下:
将当前批次针织产品标记为实时加工原料,并将相邻已加工原料标记为历史加工原料,在实时加工原料到场后将原料试纱作为首选加工原料,并根据首选加工原料的加工质量判定当前实时加工原料是否投入加工,在首选加工原料的加工质量合格后,对实时加工原料进行控制,将实时加工原料与历史加工原料剩余料依次进行排列,且实时加工原料排列于历史加工原料之后,并将历史加工原料与实时加工原料的排列交汇处对应原料标记为混织;完成原料排列后将当前实时加工原料进行监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供应链的针织产品运营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获取到实时加工原料进行混纱标记过程中加工原料消耗速度与预设速度的偏差值以及实时加工原料使用过程中混织用完前加工原料的消耗量,并将其进行分析;
若实时加工原料进行混纱标记过程中加工原料消耗速度与预设速度的偏差值超过偏差值阈值,或者实时加工原料使用过程中混织用完前加工原料的消耗量不为零,则判定实时加工原料控制不合格,生成原料异常信号并将原料异常信号发送至管理评定单元;管理评定单元对实时加工原料使用进行停工整顿;
若实时加工原料进行混纱标记过程中加工原料消耗速度与预设速度的偏差值未超过偏差值阈值,且实时加工原料使用过程中混织用完前加工原料的消耗量为零,则判定实时加工原料控制合格,生成原料正常信号并将原料正常信号发送至管理评定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供应链的针织产品运营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工艺控制单元的运行过程如下:
将实时加工原料与历史加工原料进行比较,采集到实时加工原料与历史加工原料各部位织布密度的最大偏差值以及实时加工原料与历史加工原料对应同等工序执行的时长偏差,并将实时加工原料与历史加工原料各部位织布密度的最大偏差值以及实时加工原料与历史加工原料对应同等工序执行的时长偏差进行分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供应链的针织产品运营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若实时加工原料与历史加工原料各部位织布密度的最大偏差值超过最大偏差值阈值,或者实时加工原料与历史加工原料对应同等工序执行的时长偏差超过时长偏差阈值,则当前实时加工原料与历史加工原料不适配,生成工艺调整信号并将工艺调整信号发送至管理评定单元;
若实时加工原料与历史加工原料各部位织布密度的最大偏差值未超过最大偏差值阈值,且实时加工原料与历史加工原料对应同等工序执行的时长偏差未超过时长偏差阈值,则当前实时加工原料与历史加工原料适配,生成工艺适配信号并将工艺适配信号发送至管理评定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供应链的针织产品运营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保全控制单元的运行过程如下:
将实时加工原料的同一加工设备标记为同类型设备,获取到同类型设备的运行参数,设置机器调试时段,获取到机器调试时段内同类型设备运行过程中运行参数的数值浮动频率以及同类型设备同产量运行过程中运行参数的数值最大浮动跨度,并将机器调试时段内同类型设备运行过程中运行参数的数值浮动频率以及同类型设备同产量运行过程中运行参数的数值最大浮动跨度分别标记为PL和KD;根据机器调试时段分析获取到机器调试时段内运行参数数值浮动对应时长的占比,并将机器调试时段内运行参数数值浮动对应时长的占比标记为ZB。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供应链的针织产品运营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将上述数据代入公式获取到保全控制系数K;将保全控制系数K与系数阈值进行比较:若保全控制系数K超过系数阈值,则判定保全控制异常,生成保全控制异常信号并将保全控制异常信号发送至管理评定单元,管理评定单元将实时加工设备进行重新调试并在调试合格后继续运行;若保全控制系数K未超过系数阈值,则判定保全控制正常,生成保全控制正常信号并将保全控制正常信号发送至管理评定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供应链的针织产品运营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公式为其中,y1、y2以及y3均为代入公式数据的预设权重系数,且y1>y2>y3>0,β为误差修正因子,取值为0.975,T为机器调试时段总时长;运行参数表示为设备的筒口距、对位、布幅、布架张力。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供应链的针织产品运营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生产转运控制单元的运行过程如下:
在机械调试时段结束后进行时段采集并将采集的时段标记为生产转运时段,获取到生产转运时段内异常操作产生到处理平均间隔时长以及生产转运时段内异常操作处理前产量实时增加量,并将生产转运时段内异常操作产生到处理平均间隔时长以及生产转运时段内异常操作处理前产量实时增加量进行分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基于供应链的针织产品运营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若生产转运时段内异常操作产生到处理平均间隔时长超过平均间隔时长阈值,或者生产转运时段内异常操作处理前产量实时增加量超过实时增加量阈值,则判定生产转运时段内转运控制异常,生成转运控制异常信号并将转运控制异常信号发送至管理平台单元;
若生产转运时段内异常操作产生到处理平均间隔时长未超过平均间隔时长阈值,且生产转运时段内异常操作处理前产量实时增加量未超过实时增加量阈值,则判定生产转运时段内转运控制正常,生成转运控制正常信号并将转运控制正常信号发送至管理平台单元。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基于供应链的针织产品运营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异常操作表示为浮布、落布或者下布;管理平台单元将当前生产过程中异常操作进行统一处理,并在异常操作出现后根据当前产量速度设定处理时长。
CN202310555226.7A 2023-05-17 2023-05-17 一种基于供应链的针织产品运营管理系统 Pending CN11648534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55226.7A CN116485348A (zh) 2023-05-17 2023-05-17 一种基于供应链的针织产品运营管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55226.7A CN116485348A (zh) 2023-05-17 2023-05-17 一种基于供应链的针织产品运营管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85348A true CN116485348A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26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55226.7A Pending CN116485348A (zh) 2023-05-17 2023-05-17 一种基于供应链的针织产品运营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8534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57645A (zh) * 2023-08-14 2023-09-15 山东兴诺工贸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数据分析的玻璃加工生产智能管理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57645A (zh) * 2023-08-14 2023-09-15 山东兴诺工贸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数据分析的玻璃加工生产智能管理系统
CN116757645B (zh) * 2023-08-14 2023-11-10 山东兴诺工贸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数据分析的玻璃加工生产智能管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485348A (zh) 一种基于供应链的针织产品运营管理系统
CN115130702B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纺织机故障预测系统
CN103955162B (zh) 一种织物强力检测控制器、系统及检测方法
JPS61215707A (ja) 熱可塑性合成樹脂から成る単繊維糸の紡績装置
CN104894793B (zh) 热定型中针织物克重的实时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04735120U (zh) 一种中空纤维膜自动化生产线
CN102223264A (zh) 一种用于监控系统的告警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4020800A (zh) 一种染色在线反馈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CN102393691B (zh) 短纤维原液粘胶生产的自动控制系统
CN115456479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大棚环境监测系统
JP2012026078A (ja) 調節開始点に対する調整値を直接求めるための装置
CN114226282A (zh) 一种用于箱包生产线的运行效率监测系统
CN115390527A (zh) 一种晶体生长用智能控制系统
CN112790419A (zh) 一种叶丝加料的加工参数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337955B (zh) 基于定量标记激光测长的纬编针织物密度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15016411B (zh) 一种用于纺织品后加工产线的给水管理调控系统
CN104203788B (zh) 纱线监测方法
CN111850892B (zh) 溢流染色机染色过程的异常告警实现方法和装置
US20020023315A1 (en) Method of directly determining setting values for the application point of regulation in a regulated draw frame
CN209373409U (zh) 退火炉加热管电流监控改造装置
CN106502178A (zh) 计算机多界面生产控制系统巡检系统及其方法
CN104529149B (zh) 一种fsu智能化在线自动调节搓动模式的系统及方法
US6457209B1 (en) Method of directly determining setting values for the application point of regulation in a regulated draw frame
CN114595999A (zh) 一种基于全流程质量管控的系统化软件管理办法
CN112394696A (zh) 一种毛纺生产质量全流程在线监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