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80343B - 一种地下水分层监测井及其成井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下水分层监测井及其成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80343B
CN116480343B CN202310698765.6A CN202310698765A CN116480343B CN 116480343 B CN116480343 B CN 116480343B CN 202310698765 A CN202310698765 A CN 202310698765A CN 116480343 B CN116480343 B CN 1164803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itoring well
well pipe
water
permeable cavity
monito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9876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480343A (zh
Inventor
张国权
孙中瑾
姬永红
胡莹
李新元
黄鹤湾
张莹莹
谭现锋
高燕
张驰
叶小瑭
赵庆令
高翔
李晨曦
王茂争
满伟慧
高欣月
韩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Lunan Geological Engineering Survey Institute of Second Geological Brigade of Shandong Geological Survey Bureau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Lunan Geological Engineering Survey Institute of Second Geological Brigade of Shandong Geological Survey Burea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Lunan Geological Engineering Survey Institute of Second Geological Brigade of Shandong Geological Survey Bureau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Lunan Geological Engineering Survey Institute of Second Geological Brigade of Shandong Geological Survey Bureau
Priority to CN20231069876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80343B/zh
Publication of CN1164803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803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4803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803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FMEASURING VOLUME, VOLUME FLOW, MASS FLOW OR LIQUID LEVEL; METERING BY VOLUME
    • G01F23/00Indicating or measuring liquid level or level of fluent solid material, e.g. indicating in terms of volume or indicating by means of an alarm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DRILLING, e.g. DEEP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9/00Testing the nature of borehole walls; Formation testing;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samples of soil or well fluids, specially adapted to earth drilling or wells
    • E21B49/08Obtaining fluid samples or testing fluids, in boreholes or wel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18Wate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水分层监测井及其成井方法,涉及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领域。监测井包括若干监测井管和若干透水腔体;监测井管包括监测井管上段和监测井管下段,监测井管上段根据长度设计为若干分段,相邻分段之间通过监测井管接头连接;监测井管下段与最下方的监测井管上段分段连接;所述监测井管分布在透水腔体周侧;所述监测井管与透水腔体连通;所述透水腔体设置为筒状,侧面设置多个进水孔;每个待检测的含水层设置一个透水腔体和一个监测井管。本发明通过透水腔体设置解决了井管堵塞问题。每个含水层的监测井管独立设置,实现了两层以上含水层的高效监测。

Description

一种地下水分层监测井及其成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下水分层监测井及其成井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地下水的监测工作对于地下水环境的污染调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现有技术大多通过监测井进行地下水监测,监测井可用于监测水位,抽水进行取样化验(测定理化性质),测量井温等工作,通过监测井可以准确把握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和地下水体中污染物的动态分布变化情况。监测井通常包含井口保护装置、井壁管、封隔止水层、滤水管、围填滤料、沉淀管和井底等部分。但是一般的监测井无法实现多层地下水监测,也无法实现多种含水层同时监测。而现有能够实现地下水分层监测的监测井,因含水层泥质成分导致井管经一段时间使用后容易堵塞,且只能对两个含水层进行采样,其结构设计为直接插入监测管的方式,后期维修困难,大大限制了监测井的使用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下水分层监测井及其成井方法,通过设置透水腔体,解决井管堵塞问题。每个含水层的监测井管独立设置,方便后期维修,实现了两层以上含水层的高效监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地下水分层监测井,包括:
若干监测井管和若干透水腔体;所述监测井管包括监测井管上段和监测井管下段,监测井管上段根据长度设计为若干分段,相邻分段之间通过监测井管接头连接;所述监测井管下段与最下方的监测井管上段分段连接;所述监测井管分布在透水腔体周侧,所述监测井管的中轴线与透水腔体中轴线平行;所述监测井管与透水腔体连通;所述透水腔体设置为筒状,侧面设置多个进水孔;每个待检测的含水层设置一个透水腔体和一个监测井管,每个含水层内的透水腔体的中轴线重合。
进一步的,监测井管、透水腔体与孔壁之间的含水层部分填充砾料;监测井管、透水腔体与孔壁之间的隔水层部分设置封隔层。
进一步的,所述待检测的含水层为孔隙含水层时,所述透水腔体为第一样式透水腔体,所述第一样式透水腔体上下开口;相邻的第一样式透水腔体之间通过主井管连接;所述主井管呈筒状,与第一样式透水腔体直径相同;所述主井管与第一样式透水腔体中轴线重合;每个主井管内设置与主井管中轴线垂直的封隔装置;相邻的封隔装置之间设置有支撑杆。
更进一步的,所述监测井管设置在第一样式透水腔体外侧,所述第一样式透水腔体与监测井管通过固定支架连接固定;监测井管上段的分段中,最下方的分段与第一样式透水腔体连通。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样式透水腔体与监测井管通过应力消除管连通。
更进一步的,所述封隔装置为活塞式封隔器,设置于隔水层部分。
进一步的,所述待检测的含水层为基岩含水层时,所述透水腔体为第二样式透水腔体,所述第二样式透水腔体分段设置,第二样式透水腔体上下封闭;相邻的第二样式透水腔体之间不连通;所述第二样式透水腔体与钻杆连接;所述第二样式透水腔体上表面设置有反丝接头;所述反丝接头接入钻杆底端;所述钻杆上套有扶正器。
进一步的,孔隙和基岩复合含水层分为孔隙含水层部分和基岩含水层部分;所述待检测的含水层为孔隙和基岩复合含水层时,所述孔隙含水层部分的透水腔体为第一样式透水腔体,所述第一样式透水腔体上下开口;相邻的第一样式透水腔体之间通过主井管连接;所述主井管呈筒状,与第一样式透水腔体直径相同;所述主井管与第一样式透水腔体中轴线重合;每个主井管内设置与主井管中轴线垂直的封隔装置;所述监测井管设置在第一样式透水腔体外侧,所述第一样式透水腔体与监测井管通过固定支架连接固定;监测井管上段的分段中,最下方的分段与第一样式透水腔体连通;所述主井管与第一样式透水腔体内设置有工艺井管;
所述基岩含水层部的透水腔体分段设置;所述透水腔体采用第三样式透水腔体,所述第三样式透水腔体上下封闭,侧面设置有与监测井管相适应的凹槽;所述监测井管置入凹槽内,与第三样式透水腔体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监测井管通过工艺井管通入地面。
更进一步的,所述基岩含水层部的第三样式透水腔体与钻杆连接;所述第三样式透水腔体上表面设置有反丝接头;所述反丝接头接入钻杆底端;所述钻杆上套有扶正器。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第一方面地下水分层监测井的成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含水层位置,进行含水层分组;
根据含水层分组进行钻井,成井后进行刮壁操作;
将监测井管和透水腔体下入刮壁后的井内,之后对含水层进行分层填砾和止水操作,形成初步监测井;
对初步监测井进行洗井,并利用抽水试验对初步监测井进行检验得到最终监测井。
以上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存在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水分层监测井及其成井方法,可以实现孔隙含水层、基岩含水层及孔隙和基岩复合含水层的多层含水层的同时监测。每一含水层内均通过设置透水腔体解决了现有监测井井管易堵塞的问题。本发明通过每个含水层的监测井管独立设置在透水腔体周侧的设计,使得该监测井可以监测两层以上的多层含水层,且后期对于监测井的维修更加方便。本发明监测井施工工艺简单,可操作性高,延长了监测井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监测性能。
本发明附加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孔隙含水层监测井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基岩含水层监测井中监测井管中限位支架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孔隙含水层监测井中监测井管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割缝管包网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孔隙含水层监测井中4监测井管方案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孔隙含水层监测井中8监测井管方案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基岩含水层监测井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第二样式透水腔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钻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基岩含水层监测井中4监测井管方案俯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基岩含水层监测井中8监测井管方案俯视;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孔隙和基岩复合含水层监测井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第三样式透水腔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监测井管,2、井盖,3、监测水位,4、松散地层,5、孔壁,6、含水层,7、隔水层,8、砾料,9、封隔层,10、固定支架,11、支撑杆,12、支撑杆接头,13、封隔装置,14、透水腔体,15、焊缝,16、割缝管包网,17、反丝接头,18、进水孔,19、钻杆,20、扶正器,21、工艺井管,22、凹槽,23、监测井管上段,24、监测井管接头,25、应力消除管,26、监测井管下段,27、第一样式透水腔体,28、第二样式透水腔体,29、第三样式透水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地下水分层监测井,包括:
若干监测井管1和若干透水腔体14;利用监测井管1中的监测水位3进行采样监测工作。监测井管1包括监测井管上段23和监测井管下段26,监测井管上段根据长度设计为若干分段,相邻分段之间通过监测井管接头24连接;为确保监测井管1密封性,监测井管分段之间采用螺纹连接,夹有绳麻、密封胶。监测井管下段26与最下方的监测井管上段23分段连接。监测井管下段26作为下沉段,避免因落物造成监测井功能质量下降。监测井管1分布在透水腔体14周侧,监测井管1的中轴线与透水腔体14中轴线平行;监测井管1与透水腔体14连通;透水腔体14设置为筒状,侧面设置多个进水孔18;每个待检测的含水层6设置一个透水腔体14和一个监测井管1,每个含水层6内的透水腔体14的中轴线重合。监测井管1、透水腔体14与孔壁5之间的含水层6部分填充砾料8;监测井管1、透水腔体14与孔壁5之间的隔水层7部分设置封隔层9。井管根据需求均采用不锈钢或碳钢材质,井管之间采用焊接方式固定。本实施例中,透水腔体14包括第一样式透水腔体27、第二样式透水腔体28和第三样式透水腔体29三种。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地下水分层监测井可用于多层(两层以上)含水层监测,还可以用于不同种类含水层监测。现分别以孔隙含水层、基岩含水层以及孔隙和基岩复合含水层分层监测进行详细说明:
(1)孔隙含水层分层监测
待检测的含水层6为孔隙含水层时,如图1所示,以4层孔隙含水层监测为例,每一层包括含水层6和隔水层7。对每一层的含水层6进行检测,每个待检测的含水层6设置一个透水腔体14和一个监测井管1,每个含水层6内的透水腔体14的中轴线重合。主管井外壁与钻孔孔壁5之间含水层部分填石英砾料8作为滤水层,隔水层7部分采用黏土球作为封隔层9止水。主管井内壁之间采用活塞式封隔装置13,之间有支撑杆11固定,支撑杆11分为多段组成,支撑杆分段之间通过支撑杆接头12连接。最后施工井口等地面设施,接近地面位置上覆松散地层4,监测井管顶端设置井盖2,形成完整监测井。如图2所示,监测井管1每隔一段距离之间使用专用限位支架,所述限位支架可为钢筋或者钢板条制作的圆箍状结构,为了防止井管在施工中发生倾斜,保障管井之间垂直度、整洁性。
如图3所示,透水腔体14为第一样式透水腔体27,第一样式透水腔体27为桥式滤水管,上下开口;第一样式透水腔体27外进行割缝管包网16处理,防止细小颗粒进入滤水管内,割缝管包网16结构如图4所示。相邻的第一样式透水腔体27之间通过成段的主井管连接。具体通过对焊缝15进行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主井管呈筒状,与第一样式透水腔体27直径相同;所述主井管与第一样式透水腔体27中轴线重合;每个主井管内设置与主井管中轴线垂直的活塞式封隔装置13;相邻的封隔装置13之间设置有支撑杆11。封隔装置13为活塞式封隔器,设置于隔水层7部分,活塞外侧为橡胶材质,封隔器易取出,便于后期为监测井进行维护修整、下入井下电子监测设备。
监测井管1设置在第一样式透水腔体27外侧,孔隙含水层分层监测时,监测井管1数量根据具体监测的含水层层数决定,其分布方式如图5、图6所示,图5为4根监测井管分布方式,图6为8根监测井管分布方式。第一样式透水腔体27与监测井管1利用固定支架10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固定;为了保证牢固,监测井管也与主井管利用固定支架10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固定;监测井管上段的分段中,最下方的分段与第一样式透水腔体连通。第一样式透水腔体与监测井管通过应力消除管25连通,避免因形变应力使连接部分产生破坏,造成监测井报废。
该监测井可以最多监测层数
其中,N为监测层数,r为监测井管外径,R为主井管外径。
其钻孔直径计算公式为:
中,D为钻孔直径,/>为监测井管与主管井外径之间距离,/>为监测井管外壁与井壁直径距离,r为监测井管外径,R为主井管外径,为保障施工便利性,/>,/>
(2)基岩含水层分层监测
待检测的含水层6为基岩含水层时,如图7所示,以4层基岩含水层监测为例,每一层包括含水层6和隔水层7,接近地面位置上覆松散地层4。基岩含水层采用分段式透水腔体14设计,这样可以防止因含水层泥质成分造成监测井管1堵塞,也可增大监测井管1的抽水量,降低监测井维护周期,大幅度延长监测井使用寿命。对每一层的含水层6进行检测,每个待检测的含水层6设置一个透水腔体和一个监测井管1,每个含水层6内的透水腔体14的中轴线重合。监测井管1之间为螺纹连接,透水腔体14提前包网,然后投入砾料8至含水层6与隔水层7界限深度,并使用井深仪测定下入的深度,然后再使用注浆管注入早强微膨胀水泥作为封隔层9至隔水层7顶部,至水泥完成初凝后,继续重复工作,直至完成监测井所有透水腔体的下入。
透水腔体为第二样式透水腔体28,设计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可监测超过4层的含水层。第二样式透水腔体28分段设置,如图8所示,第二样式透水腔体28上下封闭,侧面进水孔18为桥式进水孔,桥是进水孔进行割缝管包网16处理。相邻的第二样式透水腔体28之间不连通;第二样式透水腔体28与钻杆19连接;第二样式透水腔体上表面设置有反丝接头17;反丝接头17接入钻杆19底端;如图9所示,钻杆19上套有扶正器20,第二样式透水腔体通过钻杆19和扶正器20下入钻孔中。透水腔体使用钻杆送入井下,由于成井后钻机的存在,用钻杆下入透水腔体不容易发生扭曲,下入以后扭动钻杆,螺丝脱扣,提出钻杆即可。
第二样式透水腔体28与监测井管1通过固定支架10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固定;监测井管上段的分段中,最下方的分段与第二样式透水腔体连通。第二样式透水腔体与监测井管通过应力消除管连通,避免因形变应力使连接部分产生破坏,造成监测井报废。基岩含水层分层监测时,监测井管数量根据具体监测的含水层层数决定,其分布方式如图10、图11所示,图10为4根监测井管分布方式,图11为8根监测井管分布方式。
该监测井可以最多监测层数
其中,N为监测层数,r为监测井管外径,R为主井管外径。
其钻孔直径计算公式为:
中,D为钻孔直径,/>为监测井管与主管井外径之间距离,/>为监测井管外壁与井壁直径距离,r为监测井管外径,R为主井管外径,为保障施工便利性,/>,/>。对于深度小、成孔质量极小的钻孔,可进一步降低/>的距离,使/>
为大幅度降低施工难度,孔隙含水层分层监测过程的监测井设计工艺为:钻孔钻至预定深度后,根据水文地质编录结果,确定监测的含水层位置、隔水层位置。钻孔为裸孔,首先在钻孔最底部填入一定深度砾料,使用钻杆和扶正器下入透水腔体,监测井管之间为螺纹连接,第二样式透水腔体提前包网,然后投入砾料至含水层与隔水层界限深度,并使用井深仪测定下入的深度,然后再使用注浆管注入早强微膨胀水泥作为封隔层至隔水层顶部,至水泥完成初凝后,继续重复工作,直至完成监测井所有第二样式透水腔体的下入。最后采用自吸泵(水位浅)或者细径潜水泵进行抽水洗井,完成监测井施工。
(3)孔隙和基岩复合含水层分层监测
孔隙和基岩复合含水层分为孔隙含水层部分和基岩含水层部分;待检测的含水层为孔隙和基岩复合含水层时,如图12所示,以4层含水层监测为例,其中下面两层为基岩含水层,上面两层为孔隙含水层。每一层包括含水层6和隔水层7,对每一层的含水层6进行检测,每个待检测的含水层6设置一个透水腔体14和一个监测井管1,每个含水层6内的透水腔体14的中轴线重合。基岩含水层中采用第三样式透水腔体29,孔隙含水层中采用第一样式透水腔体27。基岩含水层采用分段式透水腔体14设计,监测井管1之间为螺纹连接,然后投入砾料8至含水层6与隔水层7界限深度,并使用井深仪测定下入的深度,然后再使用注浆管注入早强微膨胀水泥作为封隔层9至隔水层7顶部,至水泥完成初凝后,继续重复工作,直至完成监测井所有透水腔体的下入。孔隙含水层主管井外壁与钻孔孔壁之间含水层部分填石英砾料8作为滤水层,隔水层部分采用黏土球作为封隔层止水。主管井内壁之间采用活塞式封隔装置13,主井管与第一样式透水腔体内设置有工艺井管21,工艺井管21用于方便基岩含水层部分的监测井管封隔和维修。基岩观测孔比较多,多孔封隔器不易实现,利用工艺井管设置封隔器,可以更好的封隔孔隙水含水层。必要时可以提出工艺井管,进行修复孔隙水井段。
最后施工井口等地面设施,接近地面位置上覆松散地层,监测井管顶端设置井盖,形成完整监测井。
孔隙含水层部分的透水腔体为第一样式透水腔体,第一样式透水腔体上下开口;相邻的第一样式透水腔体之间通过主井管连接;主井管呈筒状,与第一样式透水腔体直径相同;主井管与第一样式透水腔体中轴线重合;每个主井管内设置与主井管中轴线垂直的封隔装置;监测井管设置在第一样式透水腔体外侧,第一样式透水腔体与监测井管通过固定支架连接固定;监测井管上段的分段中,最下方的分段与第一样式透水腔体连通;所述主井管与第一样式透水腔体内设置有工艺井管。
基岩含水层部的透水腔体分段设置;透水腔体采用第三样式透水腔体,结构复杂,可用于小口径,如图13所示,侧面进水孔为桥式进水孔,桥式进水孔不可包网,因此设置进水孔相对于第二样式透水腔体要密集,孔隙更小,仅能用于不超过4层含水层。第三样式透水腔体上下封闭,侧面设置有与监测井管相适应的凹槽22;监测井管置入凹槽22内,与第三样式透水腔体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监测井管通过工艺井管通入地面。
基岩含水层部的第三样式透水腔体与钻杆连接;第三样式透水腔体上表面设置有反丝接头;所述反丝接头接入钻杆底端;所述钻杆上套有扶正器。
孔隙和基岩复合含水层分层监测过程的监测井设计工艺为:孔隙水部分为大孔径,基岩井为小孔径。钻探施工上,完成施工孔隙水监测部分后,下入工艺套管作为泥浆循环通道,施工小径基岩钻孔部分。至达到预定深度后,填一定深度砾料,下入第三样式透水腔体,再继续下入填入砾料至含水层上部与隔水层分界部位,并使用井深仪测定下入的深度,然后再使用注浆管注入早强微膨胀水泥作为封隔层至隔水层顶部,至水泥完成初凝后,继续重复工作,直至完成监测井所有基岩部分透水腔体的下入。然后下入工艺井管,基岩监测井管均通过工艺井管通入到地面,在孔隙水隔水层部分,封隔活塞置于工艺井管外侧,工艺井管设置为了更容易施工,更好封隔孔隙含水层,工艺井管之间为螺纹连接,便于日后拔出,对孔隙水部分进行修井。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基于实施例一地下水分层监测井的成井方法,包括选址-成井刮壁-下管、分层填砾与止水-抽水洗井-活塞封隔;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含水层位置,进行含水层分组。
步骤2,根据含水层分组进行钻井,成井后进行刮壁操作。
步骤3,将监测井管和透水腔体下入刮壁后的井内,之后对含水层进行分层填砾和止水操作,形成初步监测井。
步骤4,对初步监测井进行洗井,并利用抽水试验对初步监测井进行检验得到最终监测井得到最终监测井。
以上实施例二中涉及的各步骤与方法实施例一相对应,具体实施方式可参见实施例一的相关说明部分。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9)

1.一种地下水分层监测井,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监测井管和若干透水腔体;所述监测井管包括监测井管上段和监测井管下段,监测井管上段根据长度设计为若干分段,相邻分段之间通过监测井管接头连接;所述监测井管下段与最下方的监测井管上段分段连接;所述监测井管分布在透水腔体周侧,所述监测井管的中轴线与透水腔体中轴线平行;所述监测井管与透水腔体连通;所述透水腔体设置为筒状,侧面设置多个进水孔;每个待检测的含水层设置一个透水腔体和一个监测井管,每个含水层内的透水腔体的中轴线重合;
孔隙和基岩复合含水层分为孔隙含水层部分和基岩含水层部分;所述待检测的含水层为孔隙和基岩复合含水层时,所述孔隙含水层部分的透水腔体为第一样式透水腔体,所述第一样式透水腔体上下开口;相邻的第一样式透水腔体之间通过主井管连接;所述主井管呈筒状,与第一样式透水腔体直径相同;所述主井管与第一样式透水腔体中轴线重合;每个主井管内设置与主井管中轴线垂直的封隔装置;所述监测井管设置在第一样式透水腔体外侧,所述第一样式透水腔体与监测井管通过固定支架连接固定;监测井管上段的分段中,最下方的分段与第一样式透水腔体连通;所述主井管与第一样式透水腔体内设置有工艺井管;
所述基岩含水层部的透水腔体分段设置;所述透水腔体采用第三样式透水腔体,所述第三样式透水腔体上下封闭,侧面设置有与监测井管相适应的凹槽;所述监测井管置入凹槽内,与第三样式透水腔体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监测井管通过工艺井管通入地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分层监测井,其特征在于,监测井管、透水腔体与孔壁之间的含水层部分填充砾料;监测井管、透水腔体与孔壁之间的隔水层部分设置封隔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分层监测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检测的含水层为孔隙含水层时,所述透水腔体为第一样式透水腔体,所述第一样式透水腔体上下开口;相邻的第一样式透水腔体之间通过主井管连接;所述主井管呈筒状,与第一样式透水腔体直径相同;所述主井管与第一样式透水腔体中轴线重合;每个主井管内设置与主井管中轴线垂直的封隔装置;相邻的封隔装置之间设置有支撑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水分层监测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井管设置在第一样式透水腔体外侧,所述第一样式透水腔体与监测井管通过固定支架连接固定;监测井管上段的分段中,最下方的分段与第一样式透水腔体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下水分层监测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样式透水腔体与监测井管通过应力消除管连通。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水分层监测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隔装置为活塞式封隔器,设置于隔水层部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分层监测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检测的含水层为基岩含水层时,所述透水腔体为第二样式透水腔体,所述第二样式透水腔体分段设置,第二样式透水腔体上下封闭;相邻的第二样式透水腔体之间不连通;所述第二样式透水腔体与钻杆连接;所述第二样式透水腔体上表面设置有反丝接头;所述反丝接头接入钻杆底端;所述钻杆上套有扶正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分层监测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岩含水层部的第三样式透水腔体与钻杆连接;所述第三样式透水腔体上表面设置有反丝接头;所述反丝接头接入钻杆底端;所述钻杆上套有扶正器。
9.一种地下水分层监测井的成井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分层监测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含水层位置,进行含水层分组;
根据含水层分组进行钻井,成井后进行刮壁操作;
将监测井管和透水腔体下入刮壁后的井内,之后对含水层进行分层填砾和止水操作,形成初步监测井;
对初步监测井进行洗井,并利用抽水试验对初步监测井进行检验得到最终监测井。
CN202310698765.6A 2023-06-14 2023-06-14 一种地下水分层监测井及其成井方法 Active CN1164803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98765.6A CN116480343B (zh) 2023-06-14 2023-06-14 一种地下水分层监测井及其成井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98765.6A CN116480343B (zh) 2023-06-14 2023-06-14 一种地下水分层监测井及其成井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80343A CN116480343A (zh) 2023-07-25
CN116480343B true CN116480343B (zh) 2023-09-05

Family

ID=87214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98765.6A Active CN116480343B (zh) 2023-06-14 2023-06-14 一种地下水分层监测井及其成井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80343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145260A1 (en) * 1995-03-22 1996-09-23 Lucien Rondeau Water alert system
GB0318135D0 (en) * 2003-08-04 2003-09-03 Schlumberger Holdings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nsing using diamond based microelectrodes
CN205035094U (zh) * 2015-09-15 2016-02-17 常州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地下水采样及修复的多功能分层井
CN108468528A (zh) * 2018-05-18 2018-08-31 河北省地矿局国土资源勘查中心 一种第四系深井分层抽水止水装置及其抽水止水方法
CN110031262A (zh) * 2019-03-28 2019-07-19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一种低流量低扰动分层采样装置及其采样方法
CN110095308A (zh) * 2019-04-12 2019-08-06 中冶节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有机污染场地调查与长期监测取样井系统及其建井方法
CN111119882A (zh) * 2020-01-17 2020-05-08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一种适用超低渗透地层的ψ型管多相保真取样方法及装置
CN111425186A (zh) * 2020-04-28 2020-07-17 北京市地质工程勘察院 一种浅层地下水小口径集束式监测井及其成井方法
JP2021156881A (ja) * 2020-03-25 2021-10-07 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学研究院Beijing Municip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差圧により駆動する受動式地下水階層サンプリング装置、サンプリング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214427419U (zh) * 2021-03-02 2021-10-19 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公司 一种地下水分层监测井
CN215414581U (zh) * 2021-07-29 2022-01-04 中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矿井突水水源检测装置
CN114635492A (zh) * 2022-02-28 2022-06-17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一种适用于多层含水层的地下水污染应急管控系统及方法
CN218479812U (zh) * 2022-09-29 2023-02-14 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公司 一种可变分层的地下水监测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60657B2 (en) * 2001-04-11 2014-06-24 Gas Sensing Technology Corp In-situ detection and analysis of methane in coal bed methane formations with spectrometers
GB2467248B (en) * 2007-11-19 2012-06-27 Shell Int Research In-situ fluid compatibility testing using a wireline formation tester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145260A1 (en) * 1995-03-22 1996-09-23 Lucien Rondeau Water alert system
GB0318135D0 (en) * 2003-08-04 2003-09-03 Schlumberger Holdings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nsing using diamond based microelectrodes
CN205035094U (zh) * 2015-09-15 2016-02-17 常州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地下水采样及修复的多功能分层井
CN108468528A (zh) * 2018-05-18 2018-08-31 河北省地矿局国土资源勘查中心 一种第四系深井分层抽水止水装置及其抽水止水方法
CN110031262A (zh) * 2019-03-28 2019-07-19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一种低流量低扰动分层采样装置及其采样方法
CN110095308A (zh) * 2019-04-12 2019-08-06 中冶节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有机污染场地调查与长期监测取样井系统及其建井方法
CN111119882A (zh) * 2020-01-17 2020-05-08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一种适用超低渗透地层的ψ型管多相保真取样方法及装置
JP2021156881A (ja) * 2020-03-25 2021-10-07 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学研究院Beijing Municip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差圧により駆動する受動式地下水階層サンプリング装置、サンプリング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11425186A (zh) * 2020-04-28 2020-07-17 北京市地质工程勘察院 一种浅层地下水小口径集束式监测井及其成井方法
CN214427419U (zh) * 2021-03-02 2021-10-19 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公司 一种地下水分层监测井
CN215414581U (zh) * 2021-07-29 2022-01-04 中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矿井突水水源检测装置
CN114635492A (zh) * 2022-02-28 2022-06-17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一种适用于多层含水层的地下水污染应急管控系统及方法
CN218479812U (zh) * 2022-09-29 2023-02-14 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公司 一种可变分层的地下水监测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80343A (zh) 2023-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39029B (zh) 一种双含水层监测井装置及其建设方法
CN112814642B (zh) 一种页岩水平井分段压裂物理模拟实验的井筒装置及方法
CN106192971B (zh) 一种承压水水位观测井结构及多层水位观测的方法
CN108049847A (zh) 一种双封隔器分层抽水装置及方法
CN111425186A (zh) 一种浅层地下水小口径集束式监测井及其成井方法
CN109138904A (zh) 双封隔器分层注浆止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8119134B (zh) 水文地质钻探同径两次抽水试验装置
EP4189273A1 (en) Underground hydrogen storage vessel
CN107313744A (zh) 一种小导孔注浆加固煤层气井穿越采空区的施工方法
CN209195349U (zh) 双封隔器分层注浆止水装置
CN112647902B (zh) 一种地浸采铀钻井过滤器及成井方法
CN115142451A (zh) 深基坑内外水位动态平衡控制施工方法水位稳定装置
CN116480343B (zh) 一种地下水分层监测井及其成井方法
CN110055988A (zh) 用于基坑疏干-降压的内帘式混合井及工作方法和应用
CN212609999U (zh) 一种单孔多管多层污染修复井
CN110671053B (zh) 一种地下水分层采样监测井的建井方法
CN210049864U (zh) 一种封隔注浆分层止水模拟装置
CN213209012U (zh) 地面沉降监测分层标和水位监测井
CN205999876U (zh) 一种承压水水位观测井结构
RU2235858C2 (ru) Способ предупреждения миграции газа по заколонному пространству нефтяных и газовых скважин, а также последующих межколонных газопроявлений и грифонов газа на их устье
CN111236923A (zh) 一种松散地层钻孔泥浆护壁防塌性能检验仪及其使用方法
CN206362583U (zh) 一种模块化地下水单井多层鉴定采样系统
CN205840841U (zh) 一种单向球阀式水泥封井管接头装置
CN220899795U (zh) 一种能够减少泥沙进入的监测井结构
CN114658017B (zh) 盾构区间降水施工工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