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74680B - 一种制备多重乳液的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备多重乳液的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74680B
CN116474680B CN202310520922.4A CN202310520922A CN116474680B CN 116474680 B CN116474680 B CN 116474680B CN 202310520922 A CN202310520922 A CN 202310520922A CN 116474680 B CN116474680 B CN 1164746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
multiple emulsion
reactor
emulsion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2092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474680A (zh
Inventor
林良良
李子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n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n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n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angn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052092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746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64746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746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4746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746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93Microreactors, e.g. miniaturised or microfabricated reac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ng 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other than foodstuffs or contact lens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L2/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ng 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other than foodstuffs or contact lenses; Accessories therefor using physical phenomena
    • A61L2/14Plasma, i.e. ionised ga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3/00Mixing according to the phases to be mixed, e.g. dispersing or emulsifying
    • B01F23/40Mixing liquids with liquids; Emulsifying
    • B01F23/405Methods of mixing liquids with liqui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3/00Mixing according to the phases to be mixed, e.g. dispersing or emulsifying
    • B01F23/40Mixing liquids with liquids; Emulsifying
    • B01F23/41Emulsify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3/00Mixing according to the phases to be mixed, e.g. dispersing or emulsifying
    • B01F23/40Mixing liquids with liquids; Emulsifying
    • B01F23/41Emulsifying
    • B01F23/4105Methods of emulsify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3/00Mixing according to the phases to be mixed, e.g. dispersing or emulsifying
    • B01F23/40Mixing liquids with liquids; Emulsifying
    • B01F23/41Emulsifying
    • B01F23/411Emulsifying using electrical or magnetic fields, heat or vib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33/00Other mixers; Mixing plants; Combinations of mixers
    • B01F33/30Micromix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33/00Other mixers; Mixing plants; Combinations of mixers
    • B01F33/80Mixing plants; Combinations of mixers
    • B01F33/82Combinations of dissimilar mix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8Processes employing the direct application of electric or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Apparatus therefor
    • B01J19/087Processes employing the direct application of electric or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Apparatus therefor employ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nerg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8Processes employing the direct application of electric or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Apparatus therefor
    • B01J19/087Processes employing the direct application of electric or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Apparatus therefor employ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nergy
    • B01J19/088Processes employing the direct application of electric or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Apparatus therefor employ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nergy giving rise to electric discharg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Colloid Chemist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乳液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备多重乳液的装置及方法。该方法以油脂、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增稠剂、活性成分和去离子水为原料,以不同流速通入微反应器内,在惰性气氛下利用常压微等离子体反应即可直接连续化制备多重乳液。与现有方法相比,该发明集成微反应器和等离子体技术开发高效连续流乳液制备装置。一方面,利用微反应器传质传热效率高,过程连续,精准可控等优势强化乳化过程;另一方面,结合等离子体反应活性强,能量集中等特性加剧流动情况。同时,等离子体中的带电粒子和活性物质赋予乳液更高的稳定性和一定的杀菌功效,拓宽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综上,该方法在制备多重乳液方面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和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制备多重乳液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乳液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备多重乳液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多重乳液因其特殊的“三相两膜”的多隔室结构,可以将一些性质不同的物质分别溶解在不同的相中,起到隔离、保护、控制释放、靶向释放、掩藏风味等多种功能效果,因此多重乳液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价值。现有技术一般采用两步法制备多重乳液,首先形成油包水或者水包油的稳定乳液,然后把制备的稳定乳液加入到相应的分散相中,在乳化剂的作用下再次乳化,从而形成多重乳液。但是,制备多重乳液的两步法步骤繁琐,工艺复杂,难以保证产物的稳定性和均一性,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应用。
专利CN202011129110.X公开了一种两步法制备水包油包水型多重乳液的方法,为保证多重乳液的稳定性,额外添加乳清浓酸蛋白和修饰淀粉等赋形剂。采用两步乳化法步骤繁琐,工艺复杂,且机械搅拌管理粗放,材料消耗大,易引发多重乳液均一性差、微包裹成功率低等一系列问题,难以实现对多重乳液尺寸、结构以及组分的精细调控,致使制备的多重乳液单分散性、同心度等基本特征差异较大,直接影响了多重乳液后续应用。
微流控技术基于体积小,集成化、自动化程度高的微流控芯片,可在微通道中对流体流动进行精细且准确的操控,大大提高流体流动效率,减少原料消耗量,被认为是解决传统多步乳化多重乳液制备方法均一性差、微包裹成功率低等问题的优选方案,所制得的多重乳液单分散性、可控性均优于传统多重乳液制备系统。
专利CN201711101393.5公开了一种为配备微流控芯片及微流控芯片连接的输液装置的多重乳液制备系统,可实现单分散性好,原材料利用率高的多重乳液的精准制备,但仅采用单一的微流控过程强化手段不能保证多重乳液的制备效率,所得乳液的湍动程度不够,产率极低,不能满足工业化应用,且仍需后续高温灭菌处理才能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微通道耦合等离子体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制备方法,它不仅兼具微反应器和等离子体技术的优势,如制备简单、效率高、产品均一性好、质量稳定等优点,还具有杀菌的优点。目前普遍认为等离子体处理后的微生物失活可归因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等离子体可以产生大量的活性物质,主要为活性氧和活性氮,主要包括O3、OH·、NOx等,它们可以单独或联合作用,首先对细菌细胞膜造成氧化损伤,其中,活性氧可以通过轰击微生物细胞膜脂对细胞膜造成损伤,接着进入细胞内造成胞内DNA、蛋白质、脂质等物质氧化,从而使细胞失活。另一方面,等离子体产生的带电粒子还可以通过静电力破坏或点穿孔导致微生物细胞凋亡,其中,静电力破坏是带电粒子在微生物表面累积,产生静电力引发静电干扰,导致细胞膜的电张力超过负荷,破坏微生物细胞膜,导致其死亡。而电穿孔效应是由于带电粒子作用于微生物表面破坏其化学键,使微生物细胞膜产生孔洞,导致胞内物质渗出,致使微生物凋亡。用该方法制备出的多重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长期储存性,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多重乳液制备方法。此外,微反应器和等离子体还能产生协同作用。将等离子体限域在微反应器内不但能提高活性粒子的密度,而且能量集中、放电会更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制备多重乳液的装置及方法,将微反应器和等离子体技术结合,实现高质量多重乳液的高效连续化制备。一方面,微流控技术可以在微尺度精准操控流体流动和传质传热;另一方面,等离子体提供的高焓、高活性、高能量密度环境可以使水相受热变为气态,加剧流体的湍动程度,保证了多重乳液的单分散性和均一性。
按照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述制备多重乳液的装置,包括,
气液混合装置,其第一入口连通惰性气体,第二入口连通水相或油相;
微反应器,其第一入口连通气液混合装置的出口,第二入口连通油相或水相,出口连接产物收集装置;
所述微反应器的第二入口与所述气液混合装置的第二入口不同时连通水相或油相;
等离子体反生装置,其包括设置于所述微反应器正反表面的导电材料,所述导电材料分别连接交流电源的电极和接地电极。
本发明装置借助导电材料在微反应器内产生等离子体,利用微尺度与强电场的协同作用实现连续高效地制备高质量的多重乳液,结构简单、搭建简便,易于维修和拆卸,成本廉价,可根据实际生产实现对乳液类型,乳液粒径,乳液包裹体的灵活制备,实现连续化,工业化大批生产,具备很强的创造性、普适性和实用性。
进一步的,所述气液混合装置为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第一入口端设有质量流量控制器。
进一步的,所述三通阀的内径为1.5~3.2mm。
进一步的,所述惰性气体选自氮气、氩气、氦气、氖气中的一种或多种,惰性气体可以存储与钢瓶中,钢瓶通过管道连通气液混合装置的第一入口,管道上设有质量流量控制器。
在交流强电场作用下,惰性气体中的电子跃迁到更高的能级,与其他原子碰撞形成等离子体。当气液混合装置的第二入口连通水相时,惰性气体与水相先混合形成气液混合流体,有助于形成水包油包水型多重乳液;当气液混合装置的第二入口连通油相时,与油相先混合有助于形成油包水包油型多重乳液,有助于控制所制备多重乳液的类型。
进一步的,所述水相和油相在泵的作用下通入所述气液混合装置或所述微反应器。
具体的,所述泵为双柱塞泵,所述水相和油相分别存放于进料瓶b和进料瓶a中,所述进料瓶b和进料瓶a分别连通所述双柱塞泵的两个入口。
进一步的,所述交流电源的电压为5~25kV。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材料与交流电源的电极之间设有稳压阻抗。
进一步的,所述稳压阻抗的电阻为20~40kΩ。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材料选自透明导电薄膜(氧化铟锡(ITO)薄膜、碘化亚铜(CuI)薄膜、硫化铜(CuS)薄膜、聚酰亚胺(PI)薄膜、聚苯胺(PAN)薄膜、聚噻吩(PTH)薄膜或聚吡咯(PPy)薄膜)、导电层(锡纸导电层、氧化铜导电层、氧化锌导电层或导电陶瓷层)、导电网(石墨烯导电网、铜导电网、银导电网或铝导电网)。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材料贴合在所述微反应器正反两面的中间位置,其大小根据微反应器的尺寸而定,具体可以为长4~15cm,宽2~12cm。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材料上设有两块导电胶,所述导电胶a一侧与微反应器正面导电材料相连,另一侧与交流交流电源的电极相连;导电胶b一侧与微反应器反面导电材料相连,另一侧与接地电极相连;通过导电材料和导电胶,所述微反应器、交流电源和稳压阻抗构成闭合回路,从而在微反应器的微通道内产生等离子体。
进一步的,所述的微反应器为微通道反应器,材质为石英、玻璃等绝缘材料,使乳化过程可视,便于操控。
进一步的,所述微通道反应器的微通道内设有不同类型的折流板或流体通道,可以加剧流体的湍动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微反应器的微通道内径为0.5~3mm,通过调节内径大小,可有效控制所制备多重乳液的粒径大小。
进一步的,输送原料液的通道材质为聚四氟乙烯,内径为1~3mm,其中,输送原料液的通道包括输送水相和油相的管道,气液混合装置连接微反应器的管道。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备多重乳液的方法,采用上述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水相和油相中的一种,以及惰性气体同时通入气液混合装置进行混合,得到气液混合物;
S2:将所述气液混合物、水相和油相中的另一种通入微反应器,同时打开交流电源,在微反应器内产生等离子体,气液混合物与水相和油相中的另一种在微反应器内混合乳化形成多重乳液。
本发明方法中,在等离子体作用下,多重乳液水相受热,部分液体气化,湍动程度加剧,制备出的多重乳液粒径更均一;同时等离子体中含有的大量高能电子、活性基团等成分,极易与细菌、霉菌、芽孢、病毒中的酶、蛋白质和核酸发生化学反应,摧毁和扰乱微生物的生存功能,使各类微生物死亡,赋予多重乳液消毒杀菌的功效,通过此方法制备出来的多重乳液可进一步应用于生物,医药等方面。
进一步的,所述惰性气体的流量为40~80sccm。
进一步的,所述油相与水相的流速比为0.5:1~2:1,具体的,油相流速为0.5~4.0mL/min,水相流速为0.5~4.0mL/min。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计算得等离子体产生的功率为2~8W,处理时间(液体停留时间)为30s~5min。
具体的,等离子体产生的功率通过计算得到,计算方式如下:首先利用Tektronix-TBS1102型数字示波器记录电荷(Q)和电压(V)的波形,根据所得到的数据绘制李萨如曲线,功率P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其中,P表示等离子体功率,Qm是瞬时电容器电荷,Va是瞬时电压,T是交流周期。
进一步的,所述水相和/或所述油相中含有以下组分中的一种:
a.表面活性剂;
b.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
c.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增稠剂。
进一步的,所述表面活性剂为水溶性表面活性剂或油溶性表面活性剂,所述助表面活性剂为水溶性助表面活性剂或油溶性助表面活性剂;所述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含量根据本领域制备标准或多重乳液的配方而定,一般来说,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应该控制在总体系中的2~20%之间,助表面活性剂的用量控制在总体系中的0~5%之间,增稠剂的用量控制在总体系中的0.05~0.3%。
具体的,所述水相含有以下组分中的一种
a.水溶性表面活性剂;
b.水溶性表面活性剂和水溶性助表面活性剂;
c.水溶性表面活性剂、水溶性助表面活性剂和增稠剂;
所述油相含有以下组分中的一种
a.油溶性表面活性剂;
b.油溶性表面活性剂和油溶性助表面活性剂。
即:所述水相为水,含有水溶性表面活性剂的水,含有水溶性表面活性剂和水溶性助表面活性剂的水,或含有水溶性表面活性剂、水溶性助表面活性剂和增稠剂的水;
所述油相为油脂、含有油溶性表面活性剂的油脂、或含有油溶性表面活性剂和油溶性助表面活性剂的油脂。
进一步的,所述水为去离子水;
所述水溶性表面活性剂选自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醚、硬脂酸聚氧乙烯醚、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胺、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乙二醇醚、聚氧乙烯硬脂醇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水溶性助表面活性剂选自正丁醇、乙二醇、乙醇、丙二醇和戊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增稠剂为无机盐,选自氯化钠和氯化钾其中的一种;
所述油脂选自硅油、白油、橄榄油、椰子油、蓖麻油、棉籽油、大豆油、芝麻油、核桃油、杏仁油、花生油、玉米油、米糠油和茶籽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油溶性表面活性剂选自磷脂酰胆碱、硬脂酸、月桂酸、甘油单硬脂酸酯、甘油单亚油酸脂、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山梨醇酯、聚甘油醇酯、蓖麻油聚氧乙烯36醚、聚氧乙烯月桂基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油溶性助表面活性剂选自蛋黄卵磷脂、大豆卵磷脂、明胶、甘油脂肪酸酯、多甘醇脂肪酸酯、聚山梨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具体的,无机盐作为增稠剂,在制备多重乳液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多重作用:①稳定乳液:增加水相和油相之间的离子强度,从而减少它们之间的静电排斥作用,这有助于乳化剂将水相和油相均匀地分散在一起,形成稳定的乳液;②调节粒子大小:无机盐可以影响乳化剂分子的表面电荷,从而调节乳液中的粒子大小和分布;③控制黏度:无机盐可以改变乳液中的溶剂性和离子强度,从而影响乳液的黏度。
进一步的,所述水相中还包括水溶性活性成分。所述水溶性活性成分可以为贵金属盐(如硝酸银、氯金酸、氯铂酸、氯化钯、硝酸钯等)、水溶性药物(如维生素B5、维生素B6、天冬氨酸、青霉素、红霉素、阿司匹林、葡萄糖酸钙等)或水溶性化妆品活性成分(如维生素C、吡哆醇、水杨酸、茶多酚、角鲨烷、玻尿酸、葡萄糖酸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以贵金属盐为例,乳液包裹贵金属纳米颗粒可以使原本对人体有害的贵金属应用于生物传感器、医学影像、光热治疗等生物医药领域,且利用等离子体可以很快将贵金属还原出来。
进一步的,所述油相中还包括油溶性活性成分。所述油溶性活性成分可以为油溶性药物(如维生素A、维生素D、肾上腺素、紫杉醇、多柔比星、芬太尼、四环素、克拉霉素、普萘洛尔等)和油溶性化妆品活性成分(如亚油酸、绿茶提取物、芦荟提取物、蛋白酶、脂肪酶、甘草酸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简单高效、环境友好、安全可控,为实现一步法连续制备多重乳液提供新视角;本发明装置和方法在操作上简单、安全、集成度高,反应过程能源损耗较少、利用率高,产品产率高;结构上,便于维修、拆卸、改装,易于自动化生产,占地面积小;技术上,采用连续化生产方式,利用柱塞泵和质量流量控制器精准控制水油两相和气体流量,通过改变水油两相流速比可灵活控制所制备多重乳液的类型,改变微反应器的内径大小可有效控制多重乳液的粒径大小,通过增加水相成分可制备多种乳液包裹材料,具有很广的操作弹性;
2)与传统机械搅拌乳化方法相比,采用柱塞泵控制乳液在微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一致,使得液滴在微反应器内所经历的反应环境相同,所制备出的乳液直径小且粒径均一;采用的微反应器为石英或玻璃等透明材质,乳化过程可视,便于操控。
采用等离子体乳化具有更高的乳化效率,借助等离子体可以使水相由液态变为气态,加剧湍动情况,使得产物具备优异的均一性,等离子体赋予乳液带电性能,乳液间的静电排斥使其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长期储存性,拓宽多重乳液的应用范围;
3)等离子体中的高能电子和活性物质,可以对微生物细胞膜造成破坏从而导致微生物凋亡,赋予多重乳液杀菌消毒的作用,可进一步应用于生物医药方面;
4)与其他等离子体法相比,本发明将高压放电限制在微反应器内,不仅能量集中,而且无需昂贵的真空设备即可使等离子体在室温大气压下稳定运行;此外,装置有很好的密封性,连同气体后即可隔绝空气环境对反应过程的影响;耦合微流控过程强化手段,使得混合、乳化和杀菌过程在30s~5min内迅速完成,与传统多重乳液制备方法相比极大简化制备工艺、提升制备效率。
5)本发明装置和方法基于微反应器和等离子体技术的协同优势,实用性强,可实现无菌多重乳液的连续化生产,有效避免原料和产品受污染的可能,产品均一度高,质量稳定,易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且放大效应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装置中微反应器的管道放大图。
图3为实施例1所制备多重乳液离心后日光照射图。
图4为实施例1所制备多重乳液滴水实验图。
图5为实施例1所制备多重乳液超景深显微镜照片(放大250倍)。
图6为实施例1和对比例1所制备多重乳液的粒径分布图。
图7为实施例2所制备多重乳液超景深显微镜照片(放大250倍)。
图8为实施例2所制备多重乳液超景深显微镜照片(放大1000倍)。
图9为实施例2和对比例2所制备多重乳液的粒径分布图。
图10为实施例3所制备多重乳液的TEM图。
图11为实施例4所制备多重乳液包裹金纳米颗粒在不同处理时间下的照片。
图12为实施例5所制备维生素C多重乳液包裹体和维生素C水溶液的释放曲线图。
图13为实施例6所制备芦荟提取物多重乳液包裹体和芦荟提取物乙醇溶液的释放曲线图。
附图标记说明:1-氩气钢瓶、2-质量流量控制器、3-双柱塞泵、4-进料瓶a、5-进料瓶b、6-三通阀、7-微反应器、8-导电材料、9-导电胶、10-交流电源、11-稳压阻抗、12-产物收集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本发明提供了制备多重乳液的装置,包括,
气液混合装置,其第一入口连通惰性气体,第二入口连通水相或油相;
微反应器,其第一入口连通气液混合装置的出口,第二入口连通油相或水相,出口连接产物收集装置;
微反应器的第二入口与气液混合装置的第二入口不同时连通水相或油相;
等离子体反生装置,其包括设置于微反应器正反表面的导电材料,导电材料通过导电胶分别连接交流电源的两端。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气液混合装置为三通阀6,惰性气体为氩气,三通阀6的第一入口通过管道连接存储氩气的氩气钢瓶1,管道上设有质量流量控制器2;
水相和油相分别存放于进料瓶b 5和进料瓶a 4,并利用双柱塞泵3分别通入三通阀6和微反应器7;
微反应器7的正反表面都贴有导电材料8,微反应器正面导电材料8通过导电胶9与交流电源相连,微反应器反面导电材料8通过导电胶9与接地电源相连,其中一片导电材料与交流电源之间设有稳压阻抗;
产物收集装置为产物收集瓶12,连接在微反应器7的出口。
如图2所示,微通道反应器的微通道内设有三种不同类型的折流板。
采用该装置制备多重乳液,其步骤如下:
(1)配制各组分流体
根据所制备乳液的组分数、重数和类型确定所需流体中水相(原料1)与油相(原料1)的数量和配方。
(2)多重乳液的制备
打开氩气钢瓶1,用质量流量控制器2控制氩气流速,用双柱塞泵3分别将原料液1和原料液2以一定流速送至微反应器7内,其中原料液2与氩气在三通阀6处混合后进入微反应器7内;打开交流电源,在反应区产生等离子体;在微流等离子体作用下,原料液1和原料液2混合乳化形成多重乳液。
实施例1一步法连续制备多重乳液
(1)原料液1的配制:取白油40g,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15g,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3g,卵磷脂0.3g,蓖麻油聚氧乙烯36醚0.5g,混合均匀,备用;
(2)原料液2的配制:取去离子水40g,1,2-戊二醇0.5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6g,氯化钠0.1g,混合均匀,备用;
(3)参考图1和图2设备,输送原料液的管道为内径2mm的聚四氟乙烯管,三通阀内径为2.5mm,微反应器的微通道内径为1.5mm,在微反应器正反表面粘贴长为12cm,宽为8cm的ITO导电膜,稳压阻抗的电阻为30kΩ,与氩气钢瓶1相连的质量流量控制器设置开度为60sccm,并维持30s以确保微反应器内空气完全排出,将原料液1和原料液2分别装入进料瓶a和进料瓶b中,设置双柱塞的流速分别为2.0mL/min和3.0mL/min,氩气和原料液2在三通阀处混合形成气液混合流。待气液混合流和原料液1连续流入微反应器7后,开启交流电源10,计算得等离子体的输出功率为5W。乳化后的乳液从微反应器7出口流出到产物收集瓶12中,待2min结束后,关闭等离子体装置。
本实例制得多重乳液的表征数据如图3~6所示:离心后自然光下乳液照片(图3)中可以看出,所制备的乳液在3000rpm条件下离心20min,离心后的乳液无分层现象,证明此方法所制备的乳液稳定性好;进行滴水实验判断剂型(图4),当乳液滴入去离子水后,白色液滴浮于水的表面,并逐渐扩散,初步证明所制备乳液为W/O/W乳液;从图5的超景深照片中可以看出多重乳液的形貌,进一步证明所制备乳液为W/O/W乳液,且粒径分布均一,单分散性好。在相同配方下,对比微通道耦合等离子体法和传统机械搅拌法制备所得多重乳液的粒径分布(图6)可知,用微通道耦合等离子体法制备出的多重乳液粒径分布更加均一,乳液稳定性更好。
实施例2一步法连续制备多重乳液
(1)原料液1的配制:取硅油40g,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10g,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8g,卵磷脂0.5g,Atlox 4916-LQ 0.3g,混合均匀,备用;
(2)原料液2的配制:取去离子水40g,1,2-丙二醇0.5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6g,氯化钠0.1g,混合均匀,备用;
(3)参考图1和图2设备,输送原料液的管道为内径2mm的聚四氟乙烯管,三通阀内径为2mm,微反应器的微通道内径为2mm,在微反应器正反表面粘贴长为13cm,宽为9cm的CuI导电膜,稳压阻抗的电阻为30kΩ,与氩气钢瓶1相连的质量流量控制器设置开度为70sccm,并维持20s以确保微反应器内空气完全排出,将原料液1和原料液2分别装入进料瓶a和进料瓶b中,设置双柱塞的流速分别为2.0mL/min和4.0mL/min,氩气和原料液2在三通阀处混合形成气液混合流。待气液混合流和原料液1连续流入微反应器7后,开启交流电源10,计算得等离子体的输出功率为8W。乳化后的乳液从微反应器7出口流出到产物收集瓶12中,待停留时间2min结束后,关闭等离子体装置。
图7~8所示为实例2下所制备多重乳液在不同放大倍数下的超景深图片:从超景深显微镜所得照片可以明显看出所制备的多重乳液粒径均一,且单分散性好。图9为相同配方下,微通道耦合等离子体法和传统机械搅拌法制备所得多重乳液的粒径分布图,由图可见,用微通道耦合等离子体法制备出的多重乳液粒径分布更加均一,乳液稳定性更好。
实施例3一步法连续制备多重乳液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在于:换用内径更小的微反应器(1mm)。与氩气钢瓶1相连的质量流量控制器设置开度为80sccm,并维持15s以确保微反应器内空气完全排出。控制原料液1和原料液2的流速分别为1.0mL/min和1.0mL/min。计算得等离子体的电源功率为5W。待停留时间5min结束后,关闭等离子体装置。图10所示为实施例3下所制备多重乳液的TEM图,可见更换不同内径的微反应器可以实现对多重乳液粒径的精准控制。
实施例4一步法连续制备多重乳液包裹贵金属纳米颗粒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在于:原料液2的组成为35g去离子水,1,2-戊二醇0.5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6g,氯化钠0.1g和10.2mg氯金酸。与氩气钢瓶1相连的质量流量控制器设置开度为40sccm,并维持60s以确保微反应器内空气完全排出。控制原料液1和原料液2的流速分别为2.0mL/min和4.0mL/min。计算得等离子体电源功率为5W,乳化后的乳液包裹金纳米颗粒从微反应器7出口流出到产物收集瓶12中,待停留一段时间后,关闭等离子体装置。图11所示为实施例4下所制备多重乳液包裹金纳米颗粒的照片(从左往右依次为纯乳液对照,停留30s,60s,120s),可以看出,增长等离子体的处理时间可获得不同包裹程度的乳液包裹金纳米材料,为制备乳液包裹贵金属纳米颗粒的制备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实施例5一步法制备多重乳液包裹水溶性化妆品活性物质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在于:原料液2的组成为35g去离子水,1,2-戊二醇0.5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6g,氯化钠0.1g和0.35g维生素C。与氩气钢瓶1相连的质量流量控制器设置开度为60sccm,并维持40s以确保微反应器内空气完全排出。控制原料液1和原料液2的流速分别为2.0mL/min和4.0mL/min。计算得等离子体电源功率为6W,乳化后的乳液包裹水溶性化妆品活性物质从微反应器7出口流出到产物收集瓶12中,待停留时间2min结束后,关闭等离子体装置。图12为不同释放时间下维生素C的释放曲线,可看出与水溶液相比,在W/O/W多重乳液中维生素C的释放速率最慢,这对于提高活性物的生物利用率及降低皮肤刺激性都具有重大意义。
实施例6一步法制备多重乳液包裹油溶性化妆品活性物质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在于:原料液1的组成为白油40g,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14.5g,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3g,卵磷脂0.3g,蓖麻油聚氧乙烯36醚0.5g和芦荟提取物0.5g。与氩气钢瓶1相连的质量流量控制器设置开度为50sccm,并维持30s以确保微反应器内空气完全排出。控制原料液1和原料液2的流速分别为4.0mL/min和2.0mL/min。控制交流电源功率为5W,乳化后的乳液包裹油溶性化妆品活性物质从微反应器7出口流出到产物收集瓶12中,待停留时间2min结束后,关闭等离子体装置。图13为不同释放时间下芦荟提取物的释放曲线,可看出与溶液相比,在O/W/O多重乳液中芦荟提取物的释放速率最慢,说明多重乳液对于维持芦荟提取物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有效抑制芦荟提取物氧化变质。
对比例1机械搅拌法制备多重乳液
(1)取100mL烧杯,分别加入白油40g,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15g,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3g,卵磷脂0.3g,蓖麻油聚氧乙烯36醚0.5g,均匀溶解,作为油相备用。
(2)取100mL烧杯,分别加入取去离子水40g,1,2-戊二醇0.5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6g,氯化钠0.1g,混合均匀,作为水相备用。
(3)在700rpm/min的条件下,将水相溶液倒入油相溶液中,乳化15min得到W/O/W多重乳液。
对比例2机械搅拌法制备多重乳液
(1)取100mL烧杯,分别加入硅油40g,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10g,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8g,卵磷脂0.5g,Atlox 4916-LQ 0.3g,混合均匀,作为油相备用;
(2)取100mL烧杯,分别加入去离子水40g,1,2-丙二醇0.5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6g,氯化钠0.1g,混合均匀,作为水相备用;
(3)在600rpm/min的条件下,将水相溶液倒入油相溶液中,乳化15min得到W/O/W多重乳液。
对比例3一步法连续制备多重乳液
(1)原料液1的配制:取白油40g,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15g,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3g,卵磷脂0.3g,蓖麻油聚氧乙烯36醚0.5g,混合均匀,备用;
(2)原料液2的配制:取去离子水40g,1,2-戊二醇0.5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6g,氯化钠0.1g,混合均匀,备用;
(3)参考图1和图2设备,输送原料液的管道为内径2mm的聚四氟乙烯管,三通阀内径为2.5mm,微反应器的微通道内径为1.5mm,在微反应器正反表面粘贴长为12cm,宽为8cm的ITO导电膜,稳压阻抗的电阻为30kΩ,与氩气钢瓶1相连的质量流量控制器设置开度为40sccm,并维持75s以确保微反应器内空气完全排出,将原料液1和原料液2分别装入进料瓶a和进料瓶b中,设置双柱塞的流速分别为0.5mL/min和0.5mL/min,氩气和原料液2在三通阀处混合形成气液混合流。待气液混合流和原料液1连续流入微反应器7后,开启交流电源10,计算得等离子体的输出功率为5W。乳化后的乳液从微反应器7出口流出到产物收集瓶12中,待5min结束后,关闭等离子体装置。实验发现,加长处理时间后,多重乳液结构遭到破坏,静置后出现明显分层。证明在多重乳液的制备过程中,等离子体处理时间过长会导致乳液界面不稳定,无法形成多重乳液。
对比例4热基微通道制备多重乳液
(1)原料液1的配制:取白油40g,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15g,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3g,卵磷脂0.3g,蓖麻油聚氧乙烯36醚0.5g,混合均匀,备用;
(2)原料液2的配制:取去离子水40g,1,2-戊二醇0.5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6g,氯化钠0.1g,混合均匀,备用;
(3)参考图1和图2设备,输送原料液的管道为内径2mm的聚四氟乙烯管,三通阀内径为2.5mm,微反应器的微通道内径为1.5mm,将微反应器置于水浴加热中,设置水浴温度50℃,将原料液1和原料液2分别装入进料瓶a和进料瓶b中,设置双柱塞的流速分别为2.0mL/min和2.0mL/min,原料液1和原料液2连续流入微反应器中,乳化后的乳液从微反应器7出口流出到产物收集瓶12中,待4min结束后,关闭水浴加热锅。实验发现,与微通道耦合等离子体制备多重乳液相比,单独的微通道反应器也可制备出多重乳液,但制备出的多重乳液粒径分布不均一,稳定性一般,在3000rpm条件下离心5min即会出现破乳分层现象。
对比例5等离子体制备多重乳液
(1)原料液1的配制:取白油4.0g,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1.5g,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0.3g,卵磷脂0.03g,蓖麻油聚氧乙烯36醚0.05g,混合均匀,备用;
(2)原料液2的配制:取去离子水4.0g,1,2-戊二醇0.05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06g,氯化钠0.01g,混合均匀,备用;
(3)将原料液1和原料液2倒入烧杯中混合,加入转子,准备带有不锈钢毛细管的大气压等离子体反应器,与氩气钢瓶1连通,质量流量控制器设置氩气开度为40sccm,将已通入氩气的不锈钢毛细管与液面垂直地置于液面上约2mm处,开启搅拌,控制转速为600rpm/min,同时进行放电,放电电压为15kV,放电频率5kHz,控制放电时长5min,结束后,关闭等离子体装置。实验发现,与微通道耦合等离子体技术相比,常规搅拌法耦合等离子体技术所制备出的多重乳液粒径较大,且乳化效果一般,不能满足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由此可见,将等离子体限制在微反应器内,可以在高压常温下连续运行,散热快,活性粒子密度高,乳化更快,乳化效果更好。
性能测试方法如下:
(1)维生素C体外透皮实验
以1%的维生素C水溶液和维生素C多重乳液包裹体为对照,采用透皮实验获得不同释放时间下维生素C的释放曲线,具体实验操作如下:1.将硝酸纤维素微孔滤膜置于肉豆蔻异丙酯中浸泡20min后取出,用吸水纸轻轻挤压滤膜,去除表面多余的液体,备用。2.打开药物透皮扩散仪的开关,将扩散池温度调制30℃。3.取6个扩散接收池,从1到6编号,加满6.5mL生理盐水作为接收液,将处理好的硝酸将处理好的硝酸纤维素微孔滤膜固定在供给池和接受池之间,并使之与接受液充分接触,置于扩散池中恒温水浴预热。4.准确称取1g产物于供给池中,均匀涂抹于硝酸纤维素微孔滤膜上,并滴入一滴氮酮作为渗透促进剂,打开药物透皮扩散仪的磁力搅拌器,转速为500rpm。5.在透皮吸收实验开始第6、12、18、24、32、36小时分别从1到6号取100μL接收液,加入2mL无水乙醇中超声10min使其充分溶解,后用0.45μm的一次性针头过滤器过滤,滤液转移到10mL棕色容量瓶中,用无水乙醇定容。6.定容得到的液体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200~300nm处的吸光度,记录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定的吸光度。
7.将1g产物变为1g 1%的维生素C水溶液,作对照组重复上述实验。
(2)芦荟提取物体外透皮实验
以1%的芦荟提取物乙醇溶液和芦荟提取物多重乳液包裹体为对照,采用透皮实验获得不同释放时间下芦荟提取物的释放曲线,具体实验操作如下:1.购买新鲜猪耳朵,除去耳部猪毛和猪耳朵中间的软骨,用脱脂棉擦去真皮层下的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后去除表面多余的液体,零下20℃低温保存备用。2.打开药物透皮扩散仪的开关,将扩散池温度调制37℃。3.取6个扩散接收池,从1到6编号,加满6.5mL生理盐水作为接收液,将处理好的硝酸将处理好的猪皮固定在供给池和接受池之间,并使之与接受液充分接触,置于扩散池中恒温水浴预热。4.准确称取1g产物于供给池中,均匀涂抹于猪皮上,打开药物透皮扩散仪的磁力搅拌器,转速为500rpm。5.在透皮吸收实验开始第6、12、18、24、32、36小时分别从1到6号取100μL接收液,加入2mL无水乙醇中超声10min使其充分溶解,后用0.45μm的一次性针头过滤器过滤,滤液转移到10mL棕色容量瓶中,用无水乙醇定容。6.定容得到的液体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芦荟提取物的质量浓度。7.将1g产物变为1g 1%的芦荟提取物乙醇溶液,作对照组重复上述实验。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制备多重乳液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气液混合装置,其第一入口连通惰性气体,第二入口连通水相或油相;
微反应器,其第一入口连通气液混合装置的出口,第二入口连通油相或水相,出口连接产物收集装置;
所述微反应器的第二入口与所述气液混合装置的第二入口不同时连通水相或油相;
等离子体反生装置,其包括设置于所述微反应器正反表面的导电材料,所述导电材料分别连接交流电源的电极和接地电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多重乳液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混合装置为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第一入口端设有质量流量控制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多重乳液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材料与交流电源的电极之间设有稳压阻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多重乳液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反应器的微通道内径为0.5~3mm。
5.一种制备多重乳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水相和油相中的一种,以及惰性气体同时通入气液混合装置进行混合,得到气液混合物;
S2:将所述气液混合物、水相和油相中的另一种通入微反应器,同时打开交流电源,在微反应器内产生等离子体,气液混合物与水相和油相中的另一种在微反应器内混合乳化形成多重乳液。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多重乳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惰性气体的流量为40~80sccm,油相与水相的流速比为0.5:1~2:1。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多重乳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等离子体产生的功率为2~8W,处理时间为30s~5min。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多重乳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相和/或所述油相中含有以下组分中的一种:
a.表面活性剂;
b.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
c.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增稠剂。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多重乳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相中还包括水溶性活性成分。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多重乳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相中还包括油溶性活性成分。
CN202310520922.4A 2023-05-10 2023-05-10 一种制备多重乳液的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164746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20922.4A CN116474680B (zh) 2023-05-10 2023-05-10 一种制备多重乳液的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20922.4A CN116474680B (zh) 2023-05-10 2023-05-10 一种制备多重乳液的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74680A CN116474680A (zh) 2023-07-25
CN116474680B true CN116474680B (zh) 2023-11-03

Family

ID=87219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20922.4A Active CN116474680B (zh) 2023-05-10 2023-05-10 一种制备多重乳液的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74680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14743A (ja) * 2007-03-06 2008-09-18 Univ Of Tsukuba プラズマジェットを用いた金属ナノ粒子の合成及び表面処理
CN102341168A (zh) * 2009-01-06 2012-02-01 谢菲尔德大学 等离子体微反应器装置、灭菌单元和分析器
CN202238016U (zh) * 2011-06-13 2012-05-30 苏州市奥普斯等离子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等离子体微乳化装置
CN105706314A (zh) * 2013-09-24 2016-06-22 伊利诺伊大学受托管理委员会 模块化的微等离子体微通道反应器装置、微型反应器模块和臭氧生成装置
CN108671970A (zh) * 2018-04-11 2018-10-19 华南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双尺寸微液滴的产生方法
CN108852862A (zh) * 2018-07-11 2018-11-23 江南大学 一种多重乳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237867A (zh) * 2021-06-02 2021-08-10 江南大学 一种微流控与等离子体技术耦合制备表面增强拉曼基底的装置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14743A (ja) * 2007-03-06 2008-09-18 Univ Of Tsukuba プラズマジェットを用いた金属ナノ粒子の合成及び表面処理
CN102341168A (zh) * 2009-01-06 2012-02-01 谢菲尔德大学 等离子体微反应器装置、灭菌单元和分析器
CN202238016U (zh) * 2011-06-13 2012-05-30 苏州市奥普斯等离子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等离子体微乳化装置
CN105706314A (zh) * 2013-09-24 2016-06-22 伊利诺伊大学受托管理委员会 模块化的微等离子体微通道反应器装置、微型反应器模块和臭氧生成装置
CN108671970A (zh) * 2018-04-11 2018-10-19 华南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双尺寸微液滴的产生方法
CN108852862A (zh) * 2018-07-11 2018-11-23 江南大学 一种多重乳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237867A (zh) * 2021-06-02 2021-08-10 江南大学 一种微流控与等离子体技术耦合制备表面增强拉曼基底的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74680A (zh) 2023-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aafar-Maalej et al. A new method for liposome preparation using a membrane contactor
Gudipati et al. Oxidative stability and in vitro digestibility of fish oil-in-water emulsions containing multilayered membranes
Sun et al. Microfluidic melt emulsification for encapsulation and release of actives
EP2175922B1 (en) Delivery systems for delivering functional compounds to substrates and processes of using the same
JP5759533B2 (ja) 薬物療法における高せん断の利用
US20030064924A1 (en) Hydrophilic complexes of lipophilic materials and a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ir production
Gao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microfluidic-aided chitosan-based multifunctional material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Tang et al. Designable dual-power micromotors fabricated from a biocompatible gas-shearing strategy
CN102553066B (zh) 基于多孔微针结构的经皮给药系统
Anal Stimuli-induced pulsatile or triggered release delivery systems for bioactive compounds
CN103989635B (zh) 超临界二氧化碳制备辅酶q10脂质体的方法
Liang et al. Microfluidic fabrication of pH-responsive nanoparticles for encapsulation and colon-target release of fucoxanthin
Niu et al. Rheological aspects in fabricating pullulan-whey protein isolate emulsion suitable for electrospraying: Application in improving β-carotene stability
Freitas et al. Flow-through ultrasonic emulsification combined with static micromixing for aseptic production of microspheres by solvent extraction
CN116474680B (zh) 一种制备多重乳液的装置及方法
Eskandari et a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nano-liposome, application in nano medicine
CN104146987A (zh) 一种脂质体/二氧化硅复合纳米微囊的简易制备方法
Liu et al. Three-fluid nozzle spray drying strategy for efficient fabrication of functional colloidosomes
Zhang et al. Formation of Protein Nanoparticles in Microdroplet Flow Reactors
JP2003071261A (ja) 単分散複合型エマルションの製造装置
Jara-Quijada et al. Liposomes loaded with green tea polyphenols—optimiz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release kinetics under conventional heating and pulsed electric fields
CN109620803B (zh) 一种碳酸氢铵载药热敏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Kakumanu et al. Focused Ultrasound A Novel Tool for liposome formulation
CN211836407U (zh) 一种用于提升生物利用度的高压萃取和微脂粒包覆的装置
Liu et al. Enabling direct dense encapsulation of water-insoluble powder in hydrogel microcapsules by bubble-assisted encapsulation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