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70326B - 一种插座及其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插座及其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70326B
CN116470326B CN202310720996.2A CN202310720996A CN116470326B CN 116470326 B CN116470326 B CN 116470326B CN 202310720996 A CN202310720996 A CN 202310720996A CN 116470326 B CN116470326 B CN 1164703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hole
socket
conductive terminal
sen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2099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470326A (zh
Inventor
陈秋月
许泽彬
王桂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Titanium Core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Titanium Core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Titanium Core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Titanium Core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2099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703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64703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703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4703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703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4Means for preventing access to live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0Means for supporting coupling part when not engag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66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 H01R13/6683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with built-in sens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7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插座,用于与外接插头配合使用,外接插头包括导电端子,该插座包括:壳体,内部形成有安装腔,壳体表面开设有与安装腔连通的通槽;插接部,形成有插接面,插接面上开设有插接孔;第一感应件,设于插接部内,用于感应导电端子是否插入插接孔;升降组件,用于向插接部提供驱动力,使插接部沿通槽的深度方向滑动;控制器,与第一感应件以及升降组件电连接,用于在导电端子插入插接孔时,控制升降组件工作,以使插接部靠近通槽的槽口方向滑动。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插座的控制系统。本发明解决了视障人员使用插座时触碰插接孔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插座及其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插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视障人员安全使用的插座及其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插座是用于使电器与电源连接的设备之一,其具有能够与电器插头匹配的插接孔。在相关技术中,为了方便视障人员使用插座,在插座的表面设置了导向槽,导向槽的一端位于插座的边缘,导向槽的另一端则延伸至与插接孔连通,视障人员通过触摸该导向槽后,可将外部电器的插头插销放置至导向槽内,然后顺着导向槽滑动插头插销即可将插头插销与插接孔对齐,再下压插头将插头插销插入插接孔内。
但是,视障人员在触摸插座表面的时候还是会有可能触碰插接孔,从而发生触电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插座,旨在解决视障人员使用插座时触碰插接孔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插座,用于与外接插头配合使用,外接插头包括导电端子,该插座包括:壳体,内部形成有安装腔,壳体表面开设有与安装腔连通的通槽;插接部,形成有插接面,插接面上开设有插接孔;第一感应件,设于插接部内,用于感应导电端子是否插入插接孔;升降组件,用于向插接部提供驱动力,使插接部沿通槽的深度方向滑动;控制器,与第一感应件以及升降组件电连接,用于在导电端子插入插接孔时,控制升降组件工作,以使插接部靠近通槽的槽口方向滑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插座还包括:第二感应件,设于插接部内,第二感应件相对于第一感应件远离插接面,第二感应件用于感应导电端子插入到插接孔的预设深度;其中,控制器还与第二感应件电连接,用于在导电端子插入到插接孔的预设深度时,向插接部通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插接部包括:活动块,活动块的一侧表面为插接面,活动块沿通槽的深度方向滑动,活动块与升降组件连接;接触端子,设置在活动块上,用于与导电端子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升降组件包括电机和与电机传动连接的丝杆;其中,活动块上设置有与丝杆螺纹匹配的螺纹孔,活动块上还开设有与丝杆平行的通孔,安装腔的腔壁上设置有与通孔匹配的导向柱。
在一些实施例中,插接部还包括转接件,转接件与活动块卡接连接,且与插接面相背设置,接触端子安装在转接件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腔的腔壁上设置有限位柱,限位柱用于与插接部抵接,以限制插接部靠近安装腔的腔壁;插接部还包括凸设于活动块的凸起,凸起用于与通槽面向安装腔的一端边缘抵接,以限制插接部伸出通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槽的槽壁之间的间距沿通槽背向安装腔的一端至通槽面向安装腔的一端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插座还包括发声器,发声器与控制器电连接,用于在插接部通电时产生声音。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上述插座的控制系统,应用于插座,插座包括壳体和插接部,壳体内部形成安装腔,壳体表面开设有与安装腔连通的通槽,插接部可滑动地设置在通槽内,插接部上开设有插接孔;
控制系统包括:
第一感应件,用于感应插接孔内是否插入导电端子;
升降组件,用于向插接部提供驱动力,使插接部沿通槽的深度方向滑动;
控制器,被配置为执行如下步骤:
当第一感应件感应到插接孔内插入导电端子时,控制器控制升降组件驱动插接部向通槽背向安装腔的一端滑动;
当第一感应件感应到导电端子从插接孔拔出时,控制器控制升降组件驱动插接部向通槽面向安装腔的一端滑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二感应件,第二感应件用于感应导电端子是否插入到插接孔的预设深度;
其中,控制器还被配置为执行如下步骤:
当第二感应件感应到导电端子插入到插接孔的预设深度时,控制器控制插接部处于通电状态;
当第二感应件未感应到导电端子插入到插接孔的预设深度时,控制器控制插接部处于断电状态。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插座结构中,插座未与插头连接的情况下,插接孔所在的插接面相对于壳体外表面处于凹沉的状态,从而在视障人员用手触摸的方式寻找插接孔时,只要触摸到通槽的边缘即可知道插接孔的位置,以此降低了视障人员使用插座时直接触碰插接孔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插座的一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插座的另一状态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插座的分解图;
图4为图1中插座的内部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插座的插接部和感应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插座的分解图;
图7为图5中插座的另一方向上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插座的A-A处的剖视图;
图9为图1中插座的B-B处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插座的控制系统的控制流程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插座的控制系统的另一控制流程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插座;110壳体;110a外壳;110b盖板;110c安装腔;110d通槽;111限位柱;112导向柱;120插接部;120a插接孔;121活动块;121a插接面;121b安装面;1211螺纹孔;1212第一安装孔;1213第二安装孔;1214凸起;1215通孔;122接触端子;123转接件;130第一感应件;140升降组件;141电机;142丝杆;150控制器;160第二感应件;170发声器;180插头;300外接插头;310主体部;320导电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中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而且,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插座所具有的技术缺陷,本实施例提供了在与外接插头配合时,能够降低误碰插接孔的风险的插座。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插座100包括壳体110和插接部120,壳体110内部形成有用于容纳多种功能部件的安装腔110c,壳体110表面上还开设有与安装腔110c连通的通槽110d。插接部120的至少部分设置在安装腔110c内,插接部120具有朝向通槽110d的插接面121a,插接面121a上开设插接孔120a,插接孔120a用以供外接插头300的导电端子320插入。
需要说明的是,该壳体110用以承载安装插座100的各零部件,其形状有多种,壳体110所设置的形状可以是方形体形状、圆柱体形状或是其他种形状,在此不做限定;此外,该插接孔120a可以是两孔的、三孔的,插接孔120a的标准可以是国标的插孔,也可以是美标的插孔,还可以是其他国别标准的插孔,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继续结合图3和图4所示,壳体110包括一端敞口的外壳110a和用于覆盖外壳110a敞口的盖板110b,外壳110a与盖板110b连接并共同围合形成壳体110的安装腔110c。如此设置,插座的各零部件可通过外壳110a的敞口安装至安装腔110c内,随后再将盖板110b封盖住外壳110a的敞口,方便插座100各零部件进行组装。
本实施例的插座100还包括第一感应件130、升降组件140和控制器150。第一感应件130设于插接部120内,且用于感应外接插头300的导电端子320是否插入插接孔120a,为了实现这一功能,第一感应件130可以是红外接近开关,或者其他距离传感器或者视觉传感器中的一种,但不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感应件130为红外接近开关,由于第一感应件130仅需感应外接插头300的导电端子320是否插入插接孔120a,因此本实施例的第一感应件130与插接孔120a的插入端相邻设置,具体结合图5和图6所示,插接部120具有与插接孔120a连通设置的第一安装孔1212,第一感应件130安装在第一安装孔1212内,并能够感应插到插接孔120a内的外接插头300的导电端子320。
如图8所示,由于本实施例中,插接部120的至少部分设置在安装腔110c内,从而使得插接面121a相对于壳体110的外表面呈凹沉的状态,因此视障人员使用本实施例的插座100时,只要触摸到通槽110d的边缘即可知道插接孔120a的位置,从而减少了用手触碰插接孔120a的风险。
而且,当视障人员试图将外接插头300与插接部120匹配时,由于插接面121a相对于壳体110的外表面呈凹沉的状态,因此外接插头300的主体部310与壳体110外表面抵接,从而使主体部310无法继续往通槽110d的深处移动,使得能够插到插接孔120a的只有导电端子320的末端部。由于导电端子320没有完全插到插接孔120a内,因此导电端子320无法接触到位于插接孔120a深处的接触端子122(用于通电),所以外接插头300无法通电,也就是说此时导电端子320是无电状态的,即使视障人员的手指偶然碰到导电端子320也不会发生触电。
可选地,将通槽110d的开口形状设置成与外接插头300的主体部310形状不同,或者将通槽110d的开口尺寸设置成小于外接插头300的主体部310尺寸,以此使通槽110d的边缘区域能够与主体部310抵接,从而能进一步阻止主体部310向通槽110d深处移动,可防止导电端子320与接触端子122直接接触。
其中,升降组件140用于向插接部120提供驱动力,使插接部120在通槽110d内沿通槽110d的深度方向滑动。控制器150与第一感应件130以及升降组件140电连接。
本实施例的插座100未与外接插头300连接时,插接部120处于缩在壳体110内的状态;当第一感应件130感应到插接孔120a内有外接插头300的导电端子320插入时(只有导电端子320的末端插到插接孔120a),控制器150控制升降组件140向插接部120提供驱动力,使插接部120沿通槽110d靠近通槽110d的槽口方向滑动。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谓通槽110d的槽口是指,通槽110d的两开口中相对远离安装腔110c的一开口。
如图9所示,当插接部120在升降组件140的驱动下沿着通槽110d向通槽110d的槽口滑动时,如果用户持续向外接插头300施加压力,使外接插头300和壳体110之间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时,外接插头300的导电端子320与插接部120之间发生相对移动,从而导电端子320能够伸入插接孔120a的深处,从而能够与接触端子122相接触,以实现外接插头300的通电;
需要理解的是,插接面121a与壳体110外表面之间的高度差可根据常用外接插头300的导电端子320的长度,以及插座100本身的规格来适当地进行调整,例如:壳体110的厚度较大,且通槽110d的深度较深时,可以使插接部120的一部分嵌在通槽110d内,以避免外接插头300的导电端子320无法插到插接孔120a的情况;或者,外接插头300的导电端子320的长度较长时,可以使整个插接部120位于安装腔110c内,以此增加插接面121a与壳体110外表面之间的高度差,减少视障人员在使用插座100的过程中,将外接插头300插在插接孔120a的情况下碰到外接插头300的导电端子320的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升降组件140用以驱动插接部120上下滑动的机构有很多,例如,该升降组件可以是包括驱动马达和凸轮,驱动马达固定安装在安装腔110c内,凸轮与驱动马达的输出轴连接,凸轮远离驱动马达输出轴的一端与插接部120的抵接,如此驱动马达工作即可驱动凸轮进行正反转动,进而抵顶插接部120上下滑动;
又如,该升降组件140也可以是包括驱动马达、丝杆和滑块,驱动马达固定安装在安装腔110c内,丝杆的一端与驱动马达的输出轴连接,滑块上贯设有与丝杆螺纹连接的螺纹通孔,滑块可沿通槽110d的深度方向进行滑动,滑块还与插接部120固定连接,如此驱动马达工作即可驱动丝杆进行正反转动,进而驱动滑块带动插接部120上下滑动;该升降组件140还可以是其他用以驱动插接部120上下滑动的机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另外,该控制器150可以是单片机、PWM 控制器、微处理器以及其他具有接收第一感应件130发送的信号、处理信号以及发送驱动升降组件140工作信号的装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插座100结构中,在插座100未与外接插头300连接的情况下,插接孔120a所在的插接面121a相对于壳体110外表面处于凹沉的状态,从而在视障人员用手触摸的方式寻找插接孔120a时,只要触摸到通槽110d的边缘即可知道插接孔120a的位置,以此降低了视障人员使用插座100时直接触碰插接孔120a的风险。
如图5、图6、图8、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插座100还包括第二感应件160。第二感应件160设于插接部120内,且第二感应件160相对于第一感应件130远离插接面121a。本实施例中,第二感应件160用于感应导电端子320插入到插接孔120a的预设深度。所谓的预设深度就是如上实施例中所提及的,足以使导电端子320与接触端子122接触的插入深度,也就是说,当第二感应件160感应到导电端子320意味着导电端子320与接触端子122发生接触。
具体结合图5和图6所示,插接部120还具有与插接孔120a连通设置的第二安装孔1213,第二感应件160安装在第二安装孔1213内。由于第二感应件160是导电端子320插入到足以接触接触端子122的深度时,才需要感应导电端子320,因此第二安装孔1213与接触端子122相对靠近。同样,第二感应件160可以是红外接近开关,或者其他距离传感器或者视觉传感器中的一种,但不限于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感应件160为红外接近开关。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150还分别与第二感应件160和电源开关(图中未示出)电连接。电源开关的一端与接触端子122电连接,电源开关的另一端与外部电源端或者插头180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未连接外接插头300时,电源开关是关闭状态,也即,接触端子122处于断电状态;
当导电端子320插入到插接孔120a内触发第一感应件130后,控制器150控制升降组件140驱动插接部120上升,此时设置在插接部120内的接触端子122随插接部120上升并与外界插头300接触并触发第二感应件160时,控制器150再开启电源开关,使接触端子122与外部电源端或者插头180电连接,从而使接触端子122处于通电状态(插头180与电源连接的情况下),以此外接插头300也被通电。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感应件130被触发,插接部120向通槽110d的槽口移动,使导电端子320能够伸入插接孔120a的深处,但是导电端子320的插入深度不及预设深度时,第二感应件160无法感应到导电端子320,从而接触端子122一直处于断电状态,因此视障人员在连接外接插头300的过程中偶然碰到导电端子320是没有触电风险的。
当插接部120在升降组件140的驱动下沿着通槽110d向通槽110d的槽口滑动时,如果用户的手离开了外接插头300,使得外接插头300没有向下的维持力,则插接部120会带动外接插头300一起向上滑动,从而导电端子320与插接部120之间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因此导电端子320无法伸入插接孔120a的深处,也即无法触发第二感应件160,从而使接触端子122处于断电状态,如此外接插头300处于断电状态,用户在重新抓起外接插头300时偶然碰到导电端子320也不存在触电风险。
继续参照图5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插接部120除了接触端子122之外还包括活动块121。活动块121的形状可根据要设置的插接孔120a的规格来决定,结合图10和图7所示,当插接孔120a仅支持两脚插头时,活动块121可以呈矩形或者椭圆形形状,但不限于此;当插接孔120a支持三脚插头时,活动块121可以呈三角形、梯形或者不规则形状,但不限于此。
其中,活动块121的一侧表面被设置为插接面121a,活动块121与升降组件140传动连接,且在升降组件140的驱动下,在通槽110d内沿通槽110d的深度方向进行滑动。接触端子122设置在活动块121上,具体地,接触端子122设置在当导电端子320插入到插接孔120a的一定深度时才能接触的位置。另外,壳体110上的通槽110d的槽内轮廓形状与该活动块121的形状相适配,确保活动块121能沿通槽110d的深度方向进行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活动块121具有与插接面121a相背设置的安装面121b,接触端子122设置在安装面121b上,因此导电端子320插到插接孔120a后,还需要完全贯穿活动块121才能与接触端子122进行接触。
参照图5和图6所示,在一可选示例中,为了方便接触端子122的安装,插接部120还可以包括转接件123,转接件123具有卡接脚和与卡接脚的顶端连接的安装条,接触端子122可安装在转接件123的安装条上。而为了方便转接件123与活动块121连接,本实施例中,转接件123与活动块121卡接连接,且与插接面121a相背设置。根据卡接脚的长度设置,接触端子122与活动块121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当卡接脚的长度较大时,即使将活动块121设置为较薄的形态,导电端子320的末端插到插接孔120a也不能直接接触到接触端子122。当然,插接孔120a的插入端至接触端子122之间的距离不能大于导电端子320的长度,导电端子320插入插接孔120a直至主体部310与插接面121a抵接时,导电端子320的末端应当与接触端子122接触。在该限制范围内除了上述的设置例之外,接触端子122的具体设置方式还有很多种形式,在此不做赘述。
参照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升降组件140包括电机141和与电机141传动连接的丝杆142,活动块121上设置有与丝杆142螺纹匹配的螺纹孔1211。活动块121上还开设有与丝杆142平行的通孔1215,安装腔110c的腔壁上设置有与通孔1215匹配的导向柱112。当丝杆142旋转时,由于导向柱112插接在通孔1215内,因此活动块121无法被丝杆142所带动,所以丝杆142与螺纹孔1211之间的相对运动能对活动块121产生作用力,该作用力取决于丝杆142的旋转方向。活动块121在上述作用力的推动下能够在通槽110d内滑动。活动块121的滑动过程中导向柱112还能引导活动块121的滑动方向,使活动块121不会脱离正常的运动轨迹。
继续结合图5至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腔110c的腔壁上设置有限位柱111,限位柱111用于与插接部120抵接,以限制插接部120靠近安装腔110c的腔壁。
限位柱111可以是单独存在并与设置在安装腔110c内,此时限位柱111与安装腔110c的连接方式有多种,限位柱111与安装腔110c可以采用螺钉锁付、卡接等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限位柱111也可以采用不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设置在安装腔110c内,例如采用超声波焊接、粘接等方式进行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柱111与壳体110一体化设计,以减少零部件以及安装工序。
进一步的,插接部120还包括凸设于活动块121的凸起1214,凸起1214用于与通槽110d面向安装腔110c的一端边缘抵接,以限制插接部120伸出通槽110d,防止插接部120脱离壳体110。
此外,为了方便视障人员将外接插头300的导电端子320插入至插接孔120a内,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通槽110d的槽壁之间的间距沿通槽110d背向安装腔110c的一端至通槽110d面向安装腔110c的一端的方向上逐渐减小,从而使通槽110d的槽壁对导电端子320起到导向作用,使导电端子320更容易插到插接孔120a。
继续参照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插座100还包括发声器170,发声器170与控制器150电连接。当导电端子320插入至预设深度而被第二感应件160感应时,接触端子122处于通电状态,从而外接插头300也被通电;此时控制器150将触发发声器170发出提示音,以此提醒视障人员外接插头300已连接且处于通电状态。示例性地,发声器170可选择蜂鸣器。
另外,该发声器170还可以是当导电端子320被第一感应件130感应时,发出提示音,以提醒视障人员外接插头300已正确插入到插接孔120a内,此时发声器170外发的声音与接触端子122处于通电状态是外发的声音有区别,以方便辨别。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感应件130和第二感应件160可用于感应相同的导电端子320,也可以感应不同的导电端子320,例如:外接插头300具有两个导电端子320(分别是火电端子和零线端子)时,第一感应件130用于感应其中一导电端子320,第二感应件160用于感应其中另一导电端子320;或者第一感应件130和第二感应件160均用于感应其中一导电端子320;或者第一感应件130和第二感应件160设置为两组,一组第一感应件130和第二感应件160用于感应两个导电端子320中的其中一导电端子320,另一组第一感应件130和第二感应件160用于感应两个导电端子320中的其中另一导电端子320。
又如:外接插头300具有三个导电端子320,也即,其中一为地线端子,另俩分别是火线端子和零线端子时,第一感应件130用于感应地线端子,两个第二感应件160分别用于感应于火线端子和零线端子;或者第二感应件160用感应地线端子,两个第一感应件130分别用于感应火线端子和零线端子;或者第一感应件130和第二感应件160设置为三组,分别用于感应地线端子、火线端子和零线端子。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了插座的控制系统,本实施例的控制系统适用于如上述实施例中的插座100。如图11所示,该控制系统的运作过程包括:
判断第一感应件130是否感应到插接孔120a内插入外接插头300的导电端子320;
如果是,在控制器150控制升降组件140驱动插接部120向通槽110d的槽口滑动;
如果不是,保持插接部120的初始状态,也即,插接部120保持位于安装腔110c内。
当第一感应件130感应到外接插头300的导电端子320从插接孔120a拔出时,在控制器150的作用下插接部120向安装腔110c滑动,从而缩回壳体110内;
当第一感应件130持续感应到外接插头300的导电端子320插在插接孔120a时,保持插接部120的当前位置,从而使插接部120与外接插头300持续匹配。
如图12所示,以下是第二感应件160被触发插接部120滑动至通槽110d的槽口之后的运作过程。
判断第二感应件160是否感应到外接插头300的导电端子320;
如果是,在控制器150的作用下插接部120处于通电状态(也就是接触端子122被通电);
如果不是,插接部120持续处于断电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插接部120的通电与否不仅仅取决于第二感应件160,插接部120的通电条件还可以被设置为,当第一感应件130和第二感应件160同时感应到导电端子320时,使插接部120处于通电状态。例如:外接插头300具有两个导电端子320,分别为火线端子和零线端子;其中,第一感应件130用于感应零线端子,第二感应件160用于感应火线端子。此时,插接部120的通电条件可设置为,第一感应件130和第二感应件160同时被触发,才能使插接部120通电,也即,即使第二感应件160感应到插到插接孔120a内的火线端子,但是第一感应件130未感应到零线端子时,插接部120仍处于断电状态,以此可以防止单一导电端子320插入后插接部120被通电的问题,进而减少用户被触电的风险。
又如:外接插头300具有三个导电端子320,分别为地线端子、火线端子和零线端子;其中,第一感应件130用于感应地线端子,两个第二感应件160分别用于感应火线端子和零线端子。此时,插接部120的通电条件可设置为,第一感应件130和两个第二感应件160同时被触发,才能使插接部120通电,也即,即使其中一第二感应件160感应到插到插接孔120a内的火线端子,但是第一感应件130未感应到地线端子,或者另一第二感应件160未感应到零线端子时,插接部120仍处于断电状态。
当外接插头300被拔出后,第一感应件130和第二感应件160无法感应到导电端子320,随之控制器150收到的第一感应件130和第二感应件160的感应信号也发生变化,此时控制器150判断为外接插头300已拔出,并控制升降组件140工作,驱动插接部120向安装腔110c内滑动,以此使插接部120返回至初始位置。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的部分或优选实施例,无论是文字还是附图都不能因此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凡是在与本发明一个整体的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插座,用于与外接插头配合使用,所述外接插头包括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包括:
壳体,内部形成有安装腔,所述壳体表面开设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通槽;
插接部,形成有插接面,所述插接面上开设有插接孔;
第一感应件,设于所述插接部内,用于感应所述导电端子是否插入所述插接孔;
升降组件,用于向所述插接部提供驱动力,使所述插接部沿所述通槽的深度方向滑动;
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感应件以及升降组件电连接,用于在所述导电端子插入所述插接孔时,控制所述升降组件工作,以使所述插接部靠近所述通槽的槽口方向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还包括:
第二感应件,设于所述插接部内,所述第二感应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感应件远离所述插接面,所述第二感应件用于感应所述导电端子插入到所述插接孔的预设深度;
其中,所述控制器还与所述第二感应件电连接,用于在所述导电端子插入到所述插接孔的预设深度时,向所述插接部通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包括:
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一侧表面为所述插接面,所述活动块沿所述通槽的深度方向滑动,所述活动块与升降组件连接;
接触端子,设置在所述活动块上,用于与所述导电端子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电机和与所述电机传动连接的丝杆;
其中,所述活动块上设置有与所述丝杆螺纹匹配的螺纹孔,所述活动块上还开设有与所述丝杆平行的通孔,所述安装腔的腔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通孔匹配的导向柱。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还包括转接件,所述转接件与所述活动块卡接连接,且与所述插接面相背设置,所述接触端子安装在所述转接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的腔壁上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用于与所述插接部抵接,以限制所述插接部靠近所述安装腔的腔壁;
所述插接部还包括凸设于所述活动块的凸起,所述凸起用于与所述通槽面向所述安装腔的一端边缘抵接,以限制所述插接部伸出所述通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的槽壁之间的间距沿所述通槽背向所述安装腔的一端至所述通槽面向所述安装腔的一端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还包括发声器,所述发声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用于在所述插接部通电时产生声音。
9.一种插座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插座,所述插座包括壳体和插接部,所述壳体内部形成安装腔,所述壳体表面开设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通槽,所述插接部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通槽内,所述插接部上开设有插接孔;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
第一感应件,用于感应所述插接孔内是否插入导电端子;
升降组件,用于向所述插接部提供驱动力,使所述插接部沿所述通槽的深度方向滑动;
控制器,被配置为执行如下步骤:
当所述第一感应件感应到所述插接孔内插入导电端子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升降组件驱动所述插接部向所述通槽背向所述安装腔的一端滑动;
当所述第一感应件感应到所述导电端子从所述插接孔拔出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升降组件驱动所述插接部向所述通槽面向所述安装腔的一端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二感应件,所述第二感应件用于感应所述导电端子是否插入到所述插接孔的预设深度;
其中,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执行如下步骤:
当所述第二感应件感应到所述导电端子插入到所述插接孔的预设深度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插接部处于通电状态;
当所述第二感应件未感应到所述导电端子插入到所述插接孔的预设深度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插接部处于断电状态。
CN202310720996.2A 2023-06-19 2023-06-19 一种插座及其控制系统 Active CN1164703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20996.2A CN116470326B (zh) 2023-06-19 2023-06-19 一种插座及其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20996.2A CN116470326B (zh) 2023-06-19 2023-06-19 一种插座及其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70326A CN116470326A (zh) 2023-07-21
CN116470326B true CN116470326B (zh) 2023-08-22

Family

ID=87184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20996.2A Active CN116470326B (zh) 2023-06-19 2023-06-19 一种插座及其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70326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47110A1 (en) * 1995-08-11 1998-06-10 Shoshin Idosak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 generation to check for electric connection, and safety connector
JP2008159478A (ja) * 2006-12-25 2008-07-10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コンセント
CN101800376A (zh) * 2010-01-22 2010-08-11 王天成 按钮升降式电源插座板
KR101038748B1 (ko) * 2011-02-18 2011-06-03 이삼종 지중배전선 접속전용 커넥터
CN210040717U (zh) * 2019-06-29 2020-02-07 苏州星倍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智能充电插座
CN113422247A (zh) * 2021-06-21 2021-09-21 张志国 一种隐藏式防脱落插座
CN114142301A (zh) * 2021-11-24 2022-03-04 山东乾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智能电网的防触电设备
CN114784551A (zh) * 2022-03-01 2022-07-22 浙江宏恩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装修用隐藏地插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47110A1 (en) * 1995-08-11 1998-06-10 Shoshin Idosak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 generation to check for electric connection, and safety connector
JP2008159478A (ja) * 2006-12-25 2008-07-10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コンセント
CN101800376A (zh) * 2010-01-22 2010-08-11 王天成 按钮升降式电源插座板
KR101038748B1 (ko) * 2011-02-18 2011-06-03 이삼종 지중배전선 접속전용 커넥터
CN210040717U (zh) * 2019-06-29 2020-02-07 苏州星倍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智能充电插座
CN113422247A (zh) * 2021-06-21 2021-09-21 张志国 一种隐藏式防脱落插座
CN114142301A (zh) * 2021-11-24 2022-03-04 山东乾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智能电网的防触电设备
CN114784551A (zh) * 2022-03-01 2022-07-22 浙江宏恩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装修用隐藏地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70326A (zh) 2023-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2430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elements for a modular construction element and/or system
US10056721B2 (en) Power supply connection structure device
US9054464B1 (en) Power supply connection structure device
KR950031386A (ko) 수동식 압축공구
CN116470326B (zh) 一种插座及其控制系统
CN110802639A (zh) 刀头组件及具有该刀头组件的剃须装置
CN110802641A (zh) 刀头组件及包含该刀头组件的剃须器
CN106207645B (zh) 电源插座装置
EP2822015A1 (en) Limit switch and linear actuator having the same
CN210838294U (zh) 插头组件和用电设备
CN211362345U (zh) 刀头组件及具有该刀头组件的剃须装置
JP4055629B2 (ja) コンセント
TWM289243U (en) Communication socket with switch construction
CN217823328U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电器连接组件
CN112919237B (zh) 一种电动绕线器和电动绕线器的控制方法
CN210798557U (zh) 无线通信锁
CN219017952U (zh) 一种防护性好的电源适配器
CN217281314U (zh) 一种插座
CN220569979U (zh) 一种插头
CN219006136U (zh) 一种压感式电动剃须刀
CN217009662U (zh) 物联网盒及物联网设备
CN114150938B (zh) 智能柜锁、智能柜锁的控制方法以及箱柜设备
CN215733556U (zh) 一种自动升降型充电装置
CN213197320U (zh) 一种具有儿童防护功能的螺丝刀
CN220384136U (zh) 一种切面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