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66870A - 数据访问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数据访问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66870A
CN116466870A CN202210032832.6A CN202210032832A CN116466870A CN 116466870 A CN116466870 A CN 116466870A CN 202210032832 A CN202210032832 A CN 202210032832A CN 116466870 A CN116466870 A CN 1164668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plication data
data
application
access
lo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3283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3283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6687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668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668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1Improving I/O perform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29Configuration or reconfiguration of storage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1In-line storage syste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访问方法、装置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中的第一应用数据的访问请求,访问请求中携带有第一应用数据的名称和存储目录;基于访问请求确定第一应用数据的存储位置,存储位置包括本地和/或远端存储中心;当确定第一应用数据存储在远端存储中心且未存储在本地时,从远端存储中心访问第一应用数据。本申请能够自动减小应用数据所占用的本地的存储空间,保证了应用数据的正常访问,从而保证了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

Description

数据访问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计算机存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访问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设备中的应用程序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应用数据,例如聊天类型的应用程序所产生的应用程序包括:联系人头像、图片、视频以及聊天记录等。
对于应用程序,若需要使用应用数据,则可以执行数据访问过程。设备接收任一应用数据的访问请求,之后基于访问请求访问本地存储的任一应用数据。
但是目前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所占用的存储空间越来越大,且应用数据的数量会随着应用程序的使用时间的增大而增大,当应用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过大时,可能无法正常存储应用数据,导致无法正常访问到数据,从而影响应用程序的运行。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访问方法、装置及系统,能够自动减小应用数据所占用的本地的存储空间,保证了应用数据的正常访问,从而保证了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访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中的第一应用数据的访问请求,所述访问请求中携带有所述第一应用数据的名称和存储目录;基于所述访问请求确定所述第一应用数据的存储位置,所述存储位置包括本地和/或远端存储中心;当确定所述第一应用数据存储在所述远端存储中心且未存储在所述本地时,从所述远端存储中心访问所述第一应用数据。
该方法中,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中部分数据存储在远端存储中心,本端设备的本地无需存储所有的应用数据,且能够零适配访问远端存储中心存储的应用数据,自动减小了应用数据所占用的本地的存储空间。并且该过程无需用户参与,避免了数据误删除和丢失的情况发生,保证了应用数据的正常访问,从而保证了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
本端设备可以向远端存储中心发送第二应用数据的名称和存储目录,远端存储中心基于第二应用数据的名称和存储目录查找到第二应用数据,并向本端设备发送第二应用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本地存储的所述应用数据中的老化数据,所述远端存储中心中存储有所述老化数据;删除所述本地存储的所述老化数据。
远端存储中心中也存储有老化数据,因此可以删除本端设备本地存储的老化数据,在不会丢失老化数据的同时减小了本端设备中应用数据所占用的本地的存储空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所述本地存储的所述应用数据中的老化数据,包括:根据所述应用数据的老化指标确定所述本地存储的所述老化数据,所述老化指标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应用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所述应用数据的访问总次数、所述应用数据的最新访问时间。
其中,应用数据具有时间属性,本端设备在访问任一应用数据时会在时间属性中标识访问时间,因此本端设备可以基于时间属性确定任一应用数据的最新访问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删除所述本地存储的所述老化数据,包括:当所述老化数据在所述本地占用的存储空间大于存储空间阈值时,删除所述本地存储的所述老化数据。
在确定老化数据并删除老化数据的过程中,本端设备可以记录老化数据的名称和存储目录,即记录存储在远端存储中心且未存储在本端设备的本地的应用数据的名称和存储目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本地缓存所述第一应用数据。
本端设备可以按照第一应用数据在远端存储中心的存储目录建立相同的存储目录,并按照相同的名称在本地缓存第一应用数据。本端设备在本地缓存第一应用数据后,后续需要再次访问第一应用数据时,可以直接从本端设备的本地访问第一应用数据,提高了后续对第一应用数据的数据访问效率和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本地存储的所述应用数据同步存储至所述远端存储中心,该同步存储过程可以是不断持续执行的。
示例地,本端设备中每新增一个应用数据,即向远端存储中心发送该应用数据、应用数据的名称以及应用数据的存储目录。远端存储中心按照接收到的应用数据的存储目录建立相同的存储目录,并按照接收到的应用数据的名称在建立的存储目录中存储应用数据。在执行同步存储的过程中,本端设备可以记录已经同步的应用数据的名称和存储目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本地存储的所述应用数据中的第二应用数据改变时,确定改变后的第二应用数据,所述远端存储中心存储有改变前的第二应用数据;将所述远端存储中心中存储的所述改变前的第二应用数据更新为所述改变后的第二应用数据。应用数据具备时间属性,应用数据被改变时,其时间属性中会标识改变时间。本端设备在确定应用数据的时间属性所标识的时间变化时,确定应用数据变化。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访问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收发模块,用于接收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中的第一应用数据的访问请求,所述访问请求中携带有所述第一应用数据的名称和存储目录;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访问请求确定所述第一应用数据的存储位置,所述存储位置包括本地和/或远端存储中心;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当确定所述第一应用数据存储在所述远端存储中心且未存储在所述本地时,从所述远端存储中心访问所述第一应用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本地存储的所述应用数据中的老化数据,所述远端存储中心中存储有所述老化数据;删除所述本地存储的所述老化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应用数据的老化指标确定所述本地存储的所述老化数据,所述老化指标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应用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所述应用数据的访问总次数、所述应用数据的最新访问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老化数据在所述本地占用的存储空间大于存储空间阈值时,删除所述本地存储的所述老化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本地缓存所述第一应用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将所述本地存储的所述应用数据同步存储至所述远端存储中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当所述本地存储的所述应用数据中的第二应用数据改变时,确定改变后的第二应用数据,所述远端存储中心存储有改变前的第二应用数据;将所述远端存储中心中存储的所述改变前的第二应用数据更新为所述改变后的第二应用数据。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访问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访问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被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访问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本端设备和远端存储中心,所述本端设备包括第二方面至第四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数据访问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访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访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访问装置的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访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例如,第一范围和第二范围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范围,而不是用于描述范围的特定顺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一种示例中”、“示例地”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在一种示例中”、“示例地”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在一种示例中”、“示例地”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至少一个”的含义是指一个或多个,“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多个处理单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处理单元;多个系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
设备中的应用程序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应用数据。目前应用数据所占用的存储空间越来越大,且应用数据的数量会随着应用程序的使用时间的增大而增大。例如对于聊天类型的应用程序,应用数据包括聊天记录,聊天记录中可能包括大量的图片数据和视频数据。当应用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过大时,可能无法正常存储应用数据,导致无法正常访问到数据,从而影响应用程序的运行。并且应用数据的数量较多会影响数据访问效率。因此如何减小应用数据所占用的本地的存储空间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通常通过第三方内存清理工具对应用数据进行删除以减小应用数据所占用的本地的存储空间。但是该删除过程需要用户参与,因此存在数据误删除的情况发生,导致后续无法访问到误删除的数据,影响应用程序的运行。
或者目前还可以通过数据备份工具备份应用数据,之后删除本地存储的应用数据以减小应用数据所占用的本地的存储空间。但是该方式中当需要进行数据访问时,需要将备份的应用数据迁移至本地,导致无法真正减小应用数据所占用的本地的存储空间。并且在将备份的应用数据迁移至本地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数据丢失的情况发生,导致无法访问到丢失的应用数据,影响应用程序的运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访问方法,能够保证数据访问过程的正常执行。请参考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访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数据访问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数据访问系统。数据访问系统10包括建立有通信连接的本端设备101和远端存储中心102。本端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例如手机、笔记本电脑以及平板电脑等,远端存储中心与本端设备不同且存储空间远大于本端设备。
本端设备101上运行有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可以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以及Linux操作系统等,图1以Linux操作系统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操作系统的体系架构可以划分为内核态(Kernel Mode)和用户态(User Mode)。内核态用于控制本端设备的硬件资源,例如协调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资源,分配内存资源,并且提供稳定的环境供应用程序运行等。用户态为上层应用程序的活动空间,上层应用程序的执行必须依托于内核态提供的硬件资源,包括CPU资源、存储资源、输入输出(input/output,I/O)端口资源等。为了使上层应用程序能够访问到这些硬件资源,内核态必须为上层应用程序提供访问的接口,即系统调用。
如图1所示,内核态运行有虚拟文件系统(Virtual File System,VFS)、叠加文件系统(Overlay File System,OverlayFS)、F2FS(Flash Friendly File System)文件系统以及分布式文件系统(Distributed file system,DFS),OverlayFS包括文件路由器(FileRouter)。远端存储中心102上运行有VFS、DFS和第四代扩展文件系统(Fourth extendedfilesystem,Ext4)。本端设备101和远端存储中心102通过各自的DFS建立通信连接。
其中,VFS用于采用标准的Linux系统调用读写位于不同物理介质上的文件系统。OverlayFS为一个叠层的文件系统,其用于管理本端设备中应用程序的所有应用数据的存储目录,且挂载DFS。OverlayFS能够将两个文件系统中同一名称的数据存储目录进行目录访问的合并。图1中,OverlayFS能够自动融合本端设备101的文件系统(包括F2FS和DFS)以及远端存储中心102的文件系统(包括DFS),自动融合包括存储目录(即文件夹)的自动融合和应用数据的自动去重等,在自动融合过程中,优先保存本端设备101的文件系统中的存储目录和应用数据。DFS可以为鸿蒙DFS(Harmony DFS,HMDFS)。
本端设备101中,上层应用程序通过VFS利用统一的抽象接口读写OverlayFS。在进入OverlayFS后,通过OverlayFS访问F2FS和DFS中的存储目录。远端存储中心102中,通过VFS利用统一的抽象接口读写DFS,DFS位于Ext4的上一层,DFS中存储的数据均同时存储在Ext4中。本端设备101中的上层应用程序在访问本端设备101的DFS时,可以通过本端设备101的DFS访问远端存储中心102的DFS中的存储目录。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系统和设备结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系统和设备结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在该方法的执行之前以及执行中,本端设备可以将本地存储的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同步存储至远端存储中心,该同步存储过程可以是不断持续执行的。示例地,本端设备中每新增一个应用数据,即向远端存储中心发送该应用数据、应用数据的名称以及应用数据的存储目录。远端存储中心按照接收到的应用数据的存储目录建立相同的存储目录,并按照接收到的应用数据的名称在建立的存储目录中存储应用数据。可选地,本端设备可以在以下至少一种状态下执行该同步存储过程:充电状态、息屏状态、建立有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连接状态。在执行同步存储的过程中,本端设备101可以通过OverlayFS记录已经同步的应用数据的名称和存储目录。
可选地,本端设备还可以确定本地存储的应用数据中的老化数据,之后删除本地存储的老化数据。通过前述同步存储过程远端存储中心中也存储有老化数据,因此可以删除本端设备本地存储的老化数据,在不会丢失老化数据的同时减小了本端设备中应用数据所占用的本地的存储空间。
本端设备可以根据老化指标确定本地存储的老化数据,老化指标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应用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应用数据的访问总次数、应用数据的最新访问时间。示例地,本端设备可以根据冷热算法以及老化指标确定老化数据。以老化指标包括应用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应用数据的访问总次数以及应用数据的最新访问时间为例,冷热算法可以包括score=f(应用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应用数据访问总次数,应用数据的最新访问时间),本端设备基于冷热算法和老化指标得到score,进而基于score确定老化数据。
老化指标中,对于除了应用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其他条件都相同的两个应用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越大的应用数据越应该被删除,这样能够释放本端设备的本地更多的存储空间。对于除了应用数据的访问总次数其他条件都相同的两个应用数据,访问总次数越少的应用数据越应该被删除,这样能够提高从本端设备的本地访问到应用数据的概率。由于本地访问数据的效率高于远端存储中心访问数据的效率,因此能够提高数据访问的性能和效率。对于除了最新访问时间其他条件都相同的两个应用数据,最新访问时间越早(即与当前时间的时间间隔越大)的应用数据越应该被删除。
经过前述分析可得冷热算法为:score=a*应用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b*应用数据的访问总次数+c*应用数据的最新访问时间,例如a可以为0.1,b可以为0.4,c可以为0.4,此时当任一应用数据的score处于score范围(例如大于score阈值)时,确定任一应用数据为老化数据;当任一应用数据的score未处于score范围(例如小于或等于score阈值)时,确定任一应用数据为非老化数据。本申请实施例对a、b和c的取值不做限定,只要符合前述分析逻辑即可。
其中,应用数据具有时间属性,本端设备在访问任一应用数据时会在时间属性中标识访问时间,因此本端设备可以基于时间属性确定任一应用数据的最新访问时间。
在确定老化数据后,当老化数据在本地占用的存储空间大于存储空间阈值时,本端设备可以删除本地存储的老化数据。示例地,存储空间阈值可以为本端设备的本地总存储空间的d%,d大于0,例如d可以为5、10或15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确定老化数据并删除老化数据的过程中,本端设备101可以通过OverlayFS记录老化数据的名称和存储目录,即记录存储在远端存储中心102且未存储在本端设备101的本地的应用数据的名称和存储目录。
可选地,当本地存储的应用数据中的第一应用数据改变时,通过前述同步存储过程可知远端存储中心中也存储有第一应用数据(更新前的第一应用数据),此时本端设备可以确定改变后的第一应用数据,再将远端存储中心中存储的改变前的第一应用数据更新为改变后的第一应用数据。这样对于本端设备的本地和远端存储中心均存储的任一应用数据,在本端设备的本地存储的任一应用数据改变后能够同步改变远端存储中心存储的该任一应用数据,保证了本端设备的本地和远端存储中心所存储的应用数据的一致性。
示例地,如前述描述可知,应用数据具备时间属性,应用数据被改变时,其时间属性中会标识改变时间。本端设备在确定应用数据的时间属性所标识的时间变化时,确定应用数据变化。
请参考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访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数据访问系统,例如应用于图1所示的数据访问系统10中的本端设备101和远端存储中心102。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过程:
201、接收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中的第二应用数据的访问请求。
该访问请求中可以携带有第二应用数据的名称和存储目录。如图1所示,本端设备101的用户态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可以通过系统调用向内核态发送访问请求。
202、基于访问请求确定第二应用数据的存储位置,存储位置包括本地和/或远端存储中心。
如前述描述可知,本端设备通过OverlayFS记录已经同步的应用数据的名称和存储目录以及老化数据的名称和存储目录。本端设备可以基于访问请求查找OverlayFS记录的已经同步的应用数据的名称和存储目录以及老化数据的名称和存储目录。
若基于访问请求在已经同步的应用数据的名称和存储目录中查找到第二应用数据的名称和存储目录,且在老化数据的名称和存储目录中未查找到第二应用数据的名称和存储目录,则可以确定第二应用数据存储在本端设备的本地和远端存储中心。若基于访问请求在已经同步的应用数据的名称和存储目录中查找到第二应用数据的名称和存储目录,且在老化数据的名称和存储目录中查找到第二应用数据的名称和存储目录,则可以确定第二应用数据存储在远端存储中心且未存储在本端设备的本地。
当确定第二应用数据存储在本端设备的本地和远端存储中心时,本端设备可以直接从本端设备的本地访问第二应用数据,例如可以访问图1所示的F2FS以进行数据访问,这样能够提高数据访问效率。
203、当确定第二应用数据存储在远端存储中心且未存储在本地时,从远端存储中心访问第二应用数据。
本端设备可以向远端存储中心发送第二应用数据的名称和存储目录,远端存储中心基于第二应用数据的名称和存储目录查找到第二应用数据,并向本端设备发送第二应用数据。如图1所示,本端设备101可以通过本端设备101的DFS向远端存储中心102的DFS发送第二应用数据的名称和存储目录。
由于远端存储中心和本端设备的本地的应用数据的存储目录和名称均一致,因此本端设备在访问远端存储中心时,无需改变应用数据的访问路径,提供了一种无感的跨设备数据访问能力。
204、在本地缓存第二应用数据。
本端设备可以按照第二应用数据在远端存储中心的存储目录建立相同的存储目录,并按照相同的名称在本地缓存第二应用数据。
本端设备在本地缓存第二应用数据后,后续需要再次访问第二应用数据时,可以直接从本端设备的本地访问第二应用数据,提高了后续对第二应用数据的数据访问效率和性能。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访问方法,基于接收到的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中的第二应用数据的访问请求确定第二应用数据的存储位置,当确定第二应用数据存储在远端存储中心且未存储在本地时,从远端存储中心访问第二应用数据。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中部分数据存储在远端存储中心,本端设备的本地无需存储所有的应用数据,且能够零适配访问远端存储中心存储的应用数据,自动减小了应用数据所占用的本地的存储空间。并且该过程无需用户参与,避免了数据误删除和丢失的情况发生,保证了应用数据的正常访问,从而保证了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
本端设备可以通过本端设备的DFS访问远端存储中心的DFS以进行数据访问。由于本端设备可以将本地存储的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同步存储至远端存储中心,因此远端存储中心和本端设备的本地的应用数据的存储目录和名称均一致,这样使得本端设备在访问远端存储中心时,无需改变应用数据的访问路径,提供了一种无感的跨设备数据访问能力。
此外本端设备还可以确定本地存储的应用数据中的老化数据,之后删除本地存储的老化数据,在不会丢失老化数据的同时减小了本端设备中应用数据所占用的本地的存储空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先后顺序可以进行适当调整,过程也可以根据情况进行相应增减。例如前述过程204可以不执行,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的方法,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上述主要从设备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访问方法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各个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各个设备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访问装置的框图,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数据访问装置300可以包括收发模块301和处理模块302。示例性地,该数据访问装置可以是本端设备或远端存储中心,也可以是其中的芯片或者其他具有上述数据访问装置功能的组合器件、部件等。当该数据访问装置300是本端设备或远端存储中心时,收发模块301可以是收发器,收发器可以包括天线和射频电路等;处理模块302可以是处理器(或者,处理电路),例如基带处理器,基带处理器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当该数据访问装置300是具有上述功能的器件或部件时,收发模块301可以是射频单元;处理模块302可以是处理器(或者,处理电路),例如基带处理器。当该数据访问装置300是芯片系统时,收发模块301可以是芯片(例如基带芯片)的输入输出接口;处理模块302可以是芯片系统的处理器(或者,处理电路),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收发模块301可以由收发器或收发器相关电路组件实现;处理模块302可以由处理器或处理器相关电路组件(或者,称为处理电路)实现。
例如,当该数据访问装置300为本端设备的芯片或功能单元时,收发模块301可以用于执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由本端设备所执行的全部收发操作,和/或用于支持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处理模块302可以用于执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由本端设备所执行的除了收发操作之外的全部操作,和/或用于支持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
收发模块301可以包括发送模块和/或接收模块,分别用于执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由本端设备所执行的发送和接收的操作,所述数据访问装置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中的第一应用数据的访问请求,所述访问请求中携带有所述第一应用数据的名称和存储目录;
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访问请求确定所述第一应用数据的存储位置,所述存储位置包括本地和/或远端存储中心;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当确定所述第一应用数据存储在所述远端存储中心且未存储在所述本地时,从所述远端存储中心访问所述第一应用数据。
结合上述方案,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本地存储的所述应用数据中的老化数据,所述远端存储中心中存储有所述老化数据;删除所述本地存储的所述老化数据。
结合上述方案,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应用数据的老化指标确定所述本地存储的所述老化数据,所述老化指标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应用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所述应用数据的访问总次数、所述应用数据的最新访问时间。
结合上述方案,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老化数据在所述本地占用的存储空间大于存储空间阈值时,删除所述本地存储的所述老化数据。
结合上述方案,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本地缓存所述第一应用数据。
结合上述方案,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将所述本地存储的所述应用数据同步存储至所述远端存储中心。
结合上述方案,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当所述本地存储的所述应用数据中的第二应用数据改变时,确定改变后的第二应用数据,所述远端存储中心存储有改变前的第二应用数据;将所述远端存储中心中存储的所述改变前的第二应用数据更新为所述改变后的第二应用数据。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400可以为本端设备或者本端设备中的芯片或者功能模块;也可以为远端存储中心或者远端存储中心中的芯片或者功能模块。如图4所示,该电子设备400包括处理器401,收发器402以及通信线路403。
其中,处理器401用于执行如图2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的任一步骤,且在执行诸如从远端存储中心访问第一应用数据等访问过程时,可选择调用收发器402以及通信线路03来完成相应操作。
进一步的,该电子设备4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404。其中,处理器401,存储器404以及收发器402之间可以通过通信线路403连接。
其中,处理器401是CPU、通用处理器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微处理器、微控制器、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它们的任意组合。处理器401还可以是其它具有处理功能的装置,例如电路、器件或软件模块,不予限制。
收发器402,用于与其他设备或其它通信网络进行通信,其它通信网络可以为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s,WLAN)等。收发器402可以是模块、电路、收发器或者任何能够实现通信的装置。
收发器402主要用于数据的收发,可以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分别进行信号的发送和接收;除信号收发之外的操作由处理器实现,如信息处理,计算等。
通信线路403,用于在电子设备400所包括的各部件之间传送信息。
在一种设计中,可以将处理器看做逻辑电路,收发器看做接口电路。
存储器404,用于存储指令。其中,指令可以是计算机程序。
其中,存储器404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RAM)。存储器404还可以是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其他磁存储设备等。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需要指出的是,存储器404可以独立于处理器401存在,也可以和处理器401集成在一起。存储器404可以用于存储指令或者程序代码或者一些数据等。存储器404可以位于电子设备400内,也可以位于电子设备400外,不予限制。处理器401,用于执行存储器404中存储的指令,以实现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在一种示例中,处理器4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4中的CPU0和CPU1。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电子设备400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除图4中的处理器401之外,还可以包括处理器407。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电子设备400还包括输出设备405和输入设备406。示例性地,输入设备406是键盘、鼠标、麦克风或操作杆等设备,输出设备405是显示屏、扬声器(speaker)等设备。
需要指出的是,电子设备400可以是芯片系统或有图4中类似结构的设备。其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之间涉及的动作、术语等均可以相互参考,不予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各个设备之间交互的消息名称或消息中的参数名称等只是一个示例,具体实现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名称,不予限制。此外,图4中示出的组成结构并不构成对该电子设备400的限定,除图4所示部件之外,该电子设备400可以包括比图4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本申请中描述的处理器和收发器可实现在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模拟IC、射频集成电路、混合信号IC、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电子设备等上。该处理器和收发器也可以用各种IC工艺技术来制造,例如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CMOS)、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nMetal-oxide-semiconductor,NMOS)、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positive channel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PMOS)、双极结型晶体管(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BJT)、双极CMOS(BiCMOS)、硅锗(SiGe)、砷化镓(GaAs)等。
作为又一种可实现方式,图3中的收发模块301可以由图4中的收发器402代替,该收发器402可以集成收发模块301的功能;处理模块302可以由处理器407代替,该处理器407可以集成处理模块302的功能。进一步的,图3所示数据访问装置3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图中未示出)。当收发模块301由收发器402代替,处理模块302由处理器407代替时,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数据访问装置300可以为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400。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访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数据访问装置可适用于上述方法实施例所示出的场景中。为了便于说明,图5仅示出了数据访问装置的主要部件,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控制电路、以及输入输出装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和数据。控制电路主要用于供电及各种电信号的传递。输入输出装置主要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对用户输出数据。
当该数据访问装置为本端设备或远端存储中心时,该控制电路可以为主板,存储器包括硬盘,RAM,ROM等具有存储功能的介质,处理器可以包括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基带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整个数据访问装置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输入输出装置包括显示屏、键盘和鼠标等;控制电路可以进一步包括或连接收发电路或收发器,例如:网线接口等,用于发送或接收数据或信号,例如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及通信。进一步的,还可以包括天线,用于无线信号的收发,用于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信号传输。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任一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全部或者部分流程可以由计算机或者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装置执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控制相关的硬件完成,该计算机程序或该组指令可存储于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或该组指令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前述任一实施例的本端设备或远端存储中心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本端设备或远端存储中心的硬盘或内存。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上述本端设备或远端存储中心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上述本端设备或远端存储中心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既包括上述本端设备或远端存储中心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上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及上述本端设备或远端存储中心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数据访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应用程序的应用数据中的第一应用数据的访问请求,所述访问请求中携带有所述第一应用数据的名称和存储目录;
基于所述访问请求确定所述第一应用数据的存储位置,所述存储位置包括本地和/或远端存储中心;
当确定所述第一应用数据存储在所述远端存储中心且未存储在所述本地时,从所述远端存储中心访问所述第一应用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本地存储的所述应用数据中的老化数据,所述远端存储中心中存储有所述老化数据;
删除所述本地存储的所述老化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本地存储的所述应用数据中的老化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应用数据的老化指标确定所述本地存储的所述老化数据,所述老化指标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应用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所述应用数据的访问总次数、所述应用数据的最新访问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删除所述本地存储的所述老化数据,包括:
当所述老化数据在所述本地占用的存储空间大于存储空间阈值时,删除所述本地存储的所述老化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本地缓存所述第一应用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本地存储的所述应用数据同步存储至所述远端存储中心。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本地存储的所述应用数据中的第二应用数据改变时,确定改变后的第二应用数据,所述远端存储中心存储有改变前的第二应用数据;
将所述远端存储中心中存储的所述改变前的第二应用数据更新为所述改变后的第二应用数据。
8.一种数据访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或指令;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9.一种数据访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被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1.一种数据访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本端设备和远端存储中心,所述本端设备包括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数据访问装置。
CN202210032832.6A 2022-01-12 2022-01-12 数据访问方法、装置及系统 Pending CN1164668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32832.6A CN116466870A (zh) 2022-01-12 2022-01-12 数据访问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32832.6A CN116466870A (zh) 2022-01-12 2022-01-12 数据访问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66870A true CN116466870A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82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32832.6A Pending CN116466870A (zh) 2022-01-12 2022-01-12 数据访问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6687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27189B (zh) 一种上传照片、浏览照片以及删除照片的方法及装置
EP3968702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ntity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0266763B (zh) 跨网段互连的区块链网络实现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US10645001B2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2654100B9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相关网络设备
CN113961510B (zh) 一种文件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586716B (zh) 网络切片部署方法及装置
CN114637703B (zh) 数据访问装置、方法、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04702634A (zh) 数据操作请求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241446B (zh) 应用程序的文件传输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466870A (zh) 数据访问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979114B (zh) 云应用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15426375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数据处理系统
JP2021510020A (ja) 無線通信方法及び装置
CN114449113A (zh) 数据拨号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4346228A (zh) 共享应用程序的方法及终端
KR20140083289A (ko) 복수의 분산 저장 서버를 이용한 컨텐츠의 분산 저장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12597406A (zh) 一种文件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753969A (zh) 剪贴板内容信息的同步方法及装置
CN104765888A (zh) 一种数据访问系统、方法及装置
CN116841757A (zh) 分布式锁的实现方法及装置、分布式系统
WO2024099190A1 (zh) 能力指示方法、装置、终端、网络侧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277802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网关
CN113271229B (zh) 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设备、安全设备、交换机、路由器及服务器
CN112020049B (zh) 网络连接方法及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