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63937B - 一种平行双吊索检测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平行双吊索检测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63937B
CN116463937B CN202310359801.6A CN202310359801A CN116463937B CN 116463937 B CN116463937 B CN 116463937B CN 202310359801 A CN202310359801 A CN 202310359801A CN 116463937 B CN116463937 B CN 1164639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wheel
driven wheel
driving
wheel
driv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5980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463937A (zh
Inventor
卢迪
王晓琳
朱茂华
李剑辉
周羁
林甲胜
时慧恩
蒙东龙
蓝元沛
韦永山
赵靖钊
廖乃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Academy of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Academy of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Academy of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Guangxi Academy of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31035980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639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64639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639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4639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639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19/00Stru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ridges
    • E01D19/10Railings; Protectors against smoke or gases, e.g. of locomotives; Maintenance travellers; Fastening of pipes or cables to bridges
    • E01D19/106Movable inspection or maintenance platforms, e.g. travelling scaffolding or vehicles specially designed to provide access to the undersides of bridg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平行双吊索检测机器人,用于检测桥梁的平行双吊索,包括机器人主体、X形活动支架、主动轮系、从动轮系、定位装置和检测装置,X形活动支架上部左右两端分别与两套主动轮系连接,下部左右两端分别与两套从动轮系连接,检测装置位于主动轮系和从动轮系之间,机器人主体通过主动轮系和从动轮系与平行双吊索进行接触,机器人主体设有定位孔和凸轴,X形活动支架通过定位孔与机器人主体连接,检测装置通过凸轴与机器人主体连接;本发明通过与机器人主体连接的X形活动支架的主动轮系和从动轮系与两侧平行的吊索接触,可同时检测两边的吊索,通过主动轮系和从动轮系之间的检测装置实现对平行双吊索结构的同步检测,提升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平行双吊索检测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拉索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平行双吊索检测机器人。
背景技术
吊索是拱桥、悬索桥的核心结构,是将桥面载荷传递给拱肋、主缆的关键构件,而在当今拱桥、悬索桥的工程设计中平行双吊索形式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设计形式,即在单一吊点处设置距离相近的两道平行吊索同时承受该吊点处的载荷,平行双吊杆的设计不仅能简化桥梁构造、减少锚具尺寸、便利施工,还可使得桥面系刚度和吊杆安全冗余度进一步提升,同时使得不中断交通条件下的换索、张拉施工得以实现,吊杆长期暴露于空气中,工作环境恶劣,在常年风吹雨淋、紫外线照射等自然因素以及粗放安装施工、人为损伤和交通载荷等人为因素作用下,吊杆表面的PE保护层硬化、脆裂、划痕、凹坑等表面损伤是最频发的吊杆病害形式,导致吊杆内部的金属腐蚀磨损,因此,需对桥梁吊杆外观定期进行检测,及时防范因PE护套受损而导致的吊索内部的金属暴露被腐蚀,现有的检测主要是爬索机器人通过轮式或履带式动力设计,依靠摩擦力在吊杆表面低速行进,对吊杆进行自动化外观检测,全面替代人工检测方法,可以有效降低人员高空作业风险,减少作业成本,但现有的检测机器人使用前需将本体拆解并环抱于吊杆之上后重新组合为统一整体后,再进行作业。
专利CN201520865940.7公开了一种轻型桥梁索杆外观检测机器人,包括用于驱动其沿着桥梁索杆行走的驱动系统、用于检测桥梁索杆外观的视觉检测系统、用于调节驱动系统对桥梁索杆夹紧力的调节杆系统、用于安装各系统的侧板骨架 ;驱动系统包括上驱动滚筒和下驱动滚筒、分别固定套置在上驱动滚筒和下驱动滚筒上的驱动滚轮组件、控制驱动滚轮组件的电机控制器 ;视觉检测系统包括有视频控制模块、数据存储器和至少一摄像头 ;调节杆系统包括用于连接上驱动滚筒和下驱动滚筒的调节螺杆和用于固定调节螺杆的模具弹簧 ;侧板骨架包括侧板和侧板连接杆。该装置采用爬索机器人对吊杆进行自动化外观检测,使用前需将本体拆解并环抱于吊杆之上后重新组合为统一整体后再进行作业,费时费力,且需安装与拆卸两次才能完成一组双吊索的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同时检测双吊杆、安装与拆卸方便、提升检测效率的平行双吊索检测机器人,以解决设备安装与拆卸繁琐、不能同时检测双吊杆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方案如下:
一种平行双吊索检测机器人,用于检测桥梁的平行双吊索,包括机器人主体、X形活动支架、主动轮系、从动轮系、定位装置和检测装置;所述主动轮系、从动轮系和检测装置均设有两套;所述X形活动支架上部左右两端分别安装一套所述主动轮系,下部左右两端分别安装一套所述从动轮系;所述检测装置位于所述主动轮系和所述从动轮系之间;所述定位装置与所述检测装置连接;所述机器人主体前后两侧设有定位孔和凸轴;所述X形活动支架通过所述定位孔与所述机器人主体连接;所述检测装置通过所述凸轴与所述机器人主体连接。检测机器人通过X形活动支架上部左右两套主动轮系和下部左右两套从动轮系与平行双吊杆进行摩擦接触,实现机器人在两杆之间的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机器人主体包括螺纹推杆、数传天线、GPS天线、图传天线、旋臂推杆、垂向移动铰链、步进电机、GPS模块、图传机载模块、数传机载模块、主控板和智能电池;
所述数传天线、所述GPS天线、所述图传天线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数传机载模块、所述GPS模块、所述图传机载模块连接,另一端均延伸出所述机器人主体外部;所述智能电池位于所述机器人主体内部下端,进行供电;所述主控板位于所述智能电池左上方,所述GPS模块、图传机载模块、数传机载模块均位于所述智能电池右上方,从下到上依次为数传机载模块、图传机载模块、 GPS模块;所述步进电机位于所述智能电池的中上方;
所述螺纹推杆穿过所述垂向移动铰链与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旋臂推杆一端与所述垂向移动铰链与所述旋臂推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X形活动支架连接。螺纹推杆通过紧定螺丝与步进电机的输出轴相连实现传动,通过旋臂推杆和垂向移动铰链与X形活动支架连接,带动X形活动支架伸展运动,数传天线、GPS天线、图传天线分别通过电气接口与数传机载模块、GPS模块、图传机载模块进行连接,通过主控板进行数据收集、运算、指令输出等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X形活动支架设有两组X形单面活动支架,分别位于所述机器人主体的前后两侧,且两组X形单面活动支架之间均布有四套横撑装置;所述定位孔包括两个定位孔A和定位孔B;
所述X形单面活动支架设有两根主旋臂、四根副旋臂和四根旋臂末端连杆;两根所述主旋臂成“X”形连接,且连接处通过销轴和所述定位孔B与所述机器人主体铰接;所述主旋臂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一根所述旋臂末端连杆,所述旋臂末端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主动轮系或者所述从动轮系连接;两根所述副旋臂的一端相互连接,并通过所述定位孔A与所述机器人主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旋臂末端连杆的中部连接;
所述横撑装置包括主旋臂横撑、副旋臂横撑、横撑连杆;所述横撑连杆两端分别与所述主旋臂横撑、所述副旋臂横撑中部连接;所述主旋臂横撑的两端分别与主旋臂连接;所述副旋臂横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副旋臂连接。“X”形连接的主旋臂和副旋臂方便调整左右两侧轮系间距,使左右两侧的轮系紧压在两侧吊杆上,保证设备不滑落,横撑连杆进一步加固主旋臂横撑和副旋臂横撑。
进一步的,所述主动轮系包括带刹车有刷电机、齿轮减速器、主动轮定位缓冲装置、主动轮异形压杆、主动轮H型连接盘、传动箱、主动轮后盖和主动转轮装置;
所述主动轮H型连接盘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传动箱、所述主动轮后盖连接;所述主动转轮装置设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主动轮H型连接盘前后两侧;所述主动转轮装置包括主动橡胶轮和主动轮轴;所述主动轮轴贯穿所述主动橡胶轮,一端伸入所述传动箱的内部,另一端与所述主动轮后盖连接;所述齿轮减速器一端伸入所述传动箱的内部,另一端与所述刷电机连接;
所述主动轮定位缓冲装置设有三套,其中两套底端与所述传动箱连接,另一套底端与所述主动轮后盖连接;所述主动轮定位缓冲装置包括主动轮止压弹簧、主动轮直线轴承和主动轮光滑导杆;所述主动轮光滑导杆由上到下依次贯穿所述主动轮止压弹簧、主动轮直线轴承和主动轮异形压杆;所述主动轮系通过所述主动轮异形压杆与所述X形活动支架连接。带刹车有刷电机提供动力,其输出轴的力矩通过齿轮减速器向下传递到传动箱上,通过主动轮轴带动主动橡胶轮转动,直线轴承和主动轮光滑导杆之间的主动轮止压弹簧,方便主动轮异形压杆沿主动轮光滑导杆做直线运动使进行缓冲。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箱设有四个轴承、七个等比锥齿轮和两个等比传动轴;七个所述等比锥齿轮两两相邻,并相互啮合组成四组齿轮副;所述等比传动轴通过两端的所述轴承安装在传动箱内部;七个所述等比锥齿轮中,有一个所述等比锥齿轮安装在所述齿轮减速器的输出端上,有两个所述等比锥齿轮分别固定在所述主动轮轴上,剩下四个所述等比锥齿轮两两安装在两个所述等比传动轴上;所述传动箱的内部结构成对称性安装。带刹车有刷电机提供的动力通过传动箱内部的四组齿轮副和等比传动轴向两侧传递至主动轮轴上,带动与主动轮轴连接的主动橡胶轮转动,等比传动轴通过两端的轴承进行限位与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主动轮系设有动轮避震器和主动轮压力传感器;所述主动轮压力传感器设在所述主动轮避震器的底部并且紧压在所述主动轮H型连接盘上;所述主动轮避震器9-7的下部还设有主动轮预紧螺母9-8;所述主动轮避震器9-7顶端套装在所述主动轮异形压杆中部。主动轮预紧螺母调整主动轮避震器的弹簧预紧力,主动轮压力传感器能获取主动轮系对于索体表面的正压力值,通过动轮避震器提升机体越障时的机体平稳性。
进一步的,所述从动轮系包括四组从动轮定位缓冲装置、从动轮异形压杆、从动轮H型连接盘、两个从动轮侧盖和两组从动转轮装置;所述从动轮H型连接盘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从动轮侧盖连接;所述从动转轮装置位于所述从动轮H型连接盘前后两侧;所述从动转轮装置包括从动橡胶轮和从动轮轴;所述从动轮轴贯穿所述从动橡胶轮,且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从动轮侧盖连接;四组所述从动轮定位缓冲装置均布在两个所述从动轮侧盖上;
所述从动轮定位缓冲装置包括从动轮止压弹簧、从动轮直线轴承和从动轮光滑导杆;所述从动轮光滑导杆由上到下依次贯穿所述从动轮止压弹簧、所述直线轴承、所述从动轮异形压杆与所述从动轮侧盖连接。X形活动支架上部的主动轮系带动下部的从动轮系转动,从动轮侧盖与从动轮H型连接盘螺纹连接,两个从动轮侧盖之间从动橡胶轮通过从动轮轴转动,从动轮直线轴承和从动轮光滑导杆之间的从动轮止压弹簧,作为从动轮异形压杆沿从动轮光滑导杆做直线运动的缓冲器。
进一步的,所述从动轮系设有从动轮避震器和从动轮压力传感器;所述从动轮压力传感器设置在从动轮避震器的底部并且紧压在所述从动轮H型连接盘上;所述从动轮避震器的下部还设有从动轮预紧螺母;所述从动轮避震器的顶部套装在所述从动轮异形压杆中部。从动轮预紧螺母调整从动轮避震器的弹簧预紧力,从动轮压力传感器能获取从动轮系对于索体表面的正压力值,通过从动轮避震器提升机体越障时的机体平稳性。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装置包括UWB信号处理模块和UWB信号天线;所述UWB信号天线与所述UWB信号处理模块连接;所述UWB信号处理模块固定安装在所述检测装置上。通过UWB信号处理模块和UWB信号天线获取高精度局部定位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装置包括两组安装装置和两组观察设备;所述凸轴包括凸轴A和凸轴B;两组所述安装装置通过所述机器人主体前后两侧的的凸轴A和凸轴B与机器人主体连接;所述安装装置包括载荷挂载架和两个相机安装支座;所述观察设备包括两个内侧高清相机和两个外侧高清相机;所述相机安装支座呈弧形;所述载荷挂载架两端均与相机安装支座固定连接,所述相机安装支座内壁两端分别与所述内侧高清相机、所述外侧高清相机连接。所述载荷挂载架位于所述机器人主体前后侧,每个所述载荷挂载架通过前后两面上的凸轴A和凸轴B与机器人主体连接。载荷挂载架的相机安装支架上的内侧高清相机和外侧高清相机能够准确捕捉索体表面图像,获取索体表面病害信息。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将两组X形单面活动支架通过机器人主体前后两侧的定位孔A和定位孔B与机器人主体销轴铰接,通过凸轴A和凸轴B安装检测装置,安装好X形活动支架和检测装置后,人为调整X型活动支架初步适应平行双吊索的间距,遥控控制步进电机正向转动,通过螺纹推杆带动垂向移动铰链向上移动,同步带动旋臂推杆往外伸张,使X型活动支架系伸展,通过其上部左右两端主动轮系和下部左右两端从动轮系与平行双吊索的接触,通过轮系与索体之间的摩擦力实现机体沿索体的前后移动,通过检测装置上安装的内侧高清相机和外侧高清相机获取索体表面病害信息,定位装置通获取机体的局部定位信息,获取的数据信息通过机器人主体内部的传输系统传递的地面的站点,实时反馈机器人的采集数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与机器人主体连接的X形活动支架的主动轮系和从动轮系与两侧平行的吊索接触,通过主动轮系和从动轮系之间的检测装置可对两侧的吊索进行检测,方便对常见平行双吊索结构的同步检测,避免了传统爬索机器人需要拆装两次才能完成双吊索检测的作业模式,成倍提升了双吊索的自动化检测作业效率。
2.本发明通过X形活动支架的主旋臂横撑与机器人主体的旋臂推杆和螺纹推杆上的垂向移动铰链连接,可通过电机旋转带动X形活动框架的内缩与外扩调整,方便机器人进行固定和移动,同时方便机器人的快速拆装。
3.本发明的X型活动支架系的每条斜边结构均采用平行四边形设计,能保证左右两侧轮系向内收缩或向外扩张同步性,还能保证机体始终平行于索体方向,且支架末端的旋臂末端连杆能够始终垂直索体方向,继而确保支架系传递给轮系的力始终垂直作用于轮系中两轮构成的平面,确保力的最大效率传递。
4.本发明的检测装置设有两个内侧高清相机和两个外侧高清相机,能准确捕捉索体表面图像,方便对吊索进行全方位检测损伤。
5.本发明主动轮系和从动轮系全部设有独立的避震器,能有效提升机体越障时的机体平稳性,通过调节主动轮预紧螺母和从动轮预紧螺母,可人为调节主动轮系与从动轮系的避震特性。
6.本发明的定位装置、GPS天线和GPS模块能获取全局高精度定位信息;通过机器人主体内部的数传天线、数传机载模块、图传天线和图传机载模块传递采集数据,方便工作人员在地面观察。
7.本发明通过主动轮系和从动轮系上设置的压力传感器来获取轮系对索体的压力值,结合电机的驱动作用,可对爬行摩擦力进行实时反馈控制,确保机体不划落,并且拥有足够摩擦力沿索体爬行,方便控制、调节装置的运动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机器人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机器人主体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X形活动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主动轮系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主动轮系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从动轮系结构示意图。
图中:1、平行双吊索;2、机器人主体;2-1、定位孔A;2-2、定位孔B;2-3、凸轴A;2-4、凸轴B;3、主旋臂;4、副旋臂;5、主旋臂横撑;6、副旋臂横撑;7、横撑连杆;8、旋臂末端连杆;9、主动轮系;9-1、带刹车有刷电机;9-2、齿轮减速器;9-3、主动轮止压弹簧;9-4、主动轮直线轴承;9-5、主动轮光滑导杆;9-6、主动轮异形压杆;9-7、主动轮避震器;9-8、主动轮预紧螺母;9-9、主动轮压力传感器;9-10、主动轮H型连接盘;9-11、传动箱;9-12、主动轮后盖;9-13、主动橡胶轮;9-14、主动轮轴;9-15、轴承;9-16、等比锥齿轮;9-17、等比传动轴;10、从动轮系;10-1、从动轮止压弹簧;10-2、从动轮直线轴承;10-3、从动轮光滑导杆;10-4、从动轮异形压杆;10-5、从动轮避震器;10-6、从动轮预紧螺母;10-7、从动轮压力传感器;10-8、从动轮H型连接盘;10-9、从动轮侧盖;10-10、从动橡胶轮;10-11、从动轮轴;11、UWB信号处理模块;12、UWB信号天线;13、载荷挂载架;14、相机安装支座;15、内侧高清相机;16、外侧高清相机;17、螺纹推杆;18、数传天线;19、GPS天线;20、图传天线;21、旋臂推杆;22、垂向移动铰链;23、步进电机;24、GPS模块;25、图传机载模块;26、数传机载模块;27、主控板;28、智能电池。
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一种平行双吊索检测机器人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平行双吊索检测机器人,用于检测桥梁的平行双吊索1,包括机器人主体2、X形活动支架、主动轮系9、从动轮系10、定位装置和检测装置;主动轮系9、从动轮系10和检测装置均设有两套;X形活动支架上部左右两端分别安装一套主动轮系9,下部左右两端分别安装一套从动轮系10;检测装置位于主动轮系9和从动轮系10之间;定位装置与检测装置连接;机器人主体2前后两侧均设有定位孔和凸轴B;X形活动支架通过定位孔与机器人主体2连接;检测装置通过凸轴与机器人主体2连接。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发明的X形活动支架通过定位孔与机器人主体2连接,人为调整X型活动支架初步适应平行双吊索1的间距,通过其上部左右两端主动轮系9和下部左右两端从动轮系10与平行双吊索1的接触,通过表面摩擦力实现机体沿索体的前后移动,通过凸轴与机器人主体2连接的检测装置可获取索体表面病害信息,通过与检测装置连接的定位装置通获取机体的局部定位信息。
实施例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机器人主体2包括螺纹推杆17、数传天线18、GPS天线19、图传天线20、旋臂推杆21、垂向移动铰链22、步进电机23、GPS模块24、图传机载模块25、数传机载模块26、主控板27和智能电池28;数传天线18、GPS天线19、图传天线20的一端分别与数传机载模块26、GPS模块24、图传机载模块25连接,另一端均延伸出机器人主体2外部;智能电池28位于机器人主体2内部下端;主控板27位于智能电池28左上方,GPS模块24、图传机载模块25、数传机载模块26均位于智能电池28右上方,从下到上依次为数传机载模块26、图传机载模块25、 GPS模块24;步进电机23位于智能电池28的中上方;螺纹推杆17穿过垂向移动铰链22与步进电机23的输出轴连接;旋臂推杆21一端与垂向移动铰链22连接,另一端与X形活动支架连接。
本实施例的螺纹推杆17通过紧定螺丝与步进电机23的输出轴相连实现传动,通过旋臂推杆21和垂向移动铰链22与X形活动支架连接,带动X形活动支架伸展运动,数传天线18、GPS天线19、图传天线10分别通过电气接口与数传机载模块26、GPS模块24、图传机载模块25进行连接,通过主控板27进行数据收集、运算、指令输出等功能。
实施例
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 X形活动支架设有两组X形单面活动支架,分别位于机器人主体2的前后两侧,且两组X形单面活动支架间均布有四套横撑装置;定位孔包括两个定位孔A2-1和定位孔B2-2;X形单面活动支架设有两根主旋臂3、四根副旋臂4和四根旋臂末端连杆8;两根主旋臂3成“X”型连接,且连接处通过销轴和定位孔B2-2与机器人主体2铰接;与主旋臂3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一根旋臂末端连杆;上端的旋臂末端连杆8的另一端与主动轮系9垃连接,下端的旋臂末端连杆8的另一端与从动轮系10连接;两根副旋臂4的一端相互连接,并通过定位孔A2-1与机器人主体2连接,另一端与旋臂末端连杆8的中部连接;横撑装置包括主旋臂横撑5、副旋臂横撑6、横撑连杆7;横撑连杆7两端分别与主旋臂横撑5、副旋臂横撑6中部连接;主旋臂横撑5的两端分别与主旋臂3连接;副旋臂横撑6的两端分别与副旋臂4连接。
本实施例的“X”形连接的主旋臂3和副旋臂4方便调整左右两侧轮系间距,使左右两侧的轮系紧压在两侧吊杆上,保证设备不滑落,横撑连杆7连接副旋臂横撑6的一端与连接,通过电机带动旋臂推杆21移动,从而带动横撑连杆7移动,使与主旋臂3和副旋臂4以机器人主体2为中心点,进行伸展,横撑连杆在带动主旋臂3和副旋臂4运动的同时,能进一步加固主旋臂横撑5和副旋臂横撑6。
实施例
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主动轮系9包括带刹车有刷电机9-1、齿轮减速器9-2、三套主动轮定位缓冲装置、主动轮异形压杆9-6、主动轮H型连接盘9-10、传动箱9-11、主动轮后盖9-12、两个主动转轮装置、动轮避震器9-7、主动轮预紧螺母9-8和主动轮压力传感器9-9;主动轮定位缓冲装置包括主动轮止压弹簧9-3、主动轮直线轴承9-4和主动轮光滑导杆9-5;传动箱9-11设有四个轴承9-15、七个等比锥齿轮9-16和两个等比传动轴9-17;主动转轮装置包括主动橡胶轮9-13和主动轮轴9-14;
主动轮H型连接盘9-10左右两侧分别与传动箱9-11、主动轮后盖9-12连接;两个主动转轮装置分别位于主动轮H型连接盘9-10前后两侧;两套主动轮定位缓冲装置的底端与传动箱9-11连接,另一套的底端与主动轮后盖9-12连接;主动轮光滑导杆9-5由上到下依次贯穿主动轮止压弹簧9-3、主动轮直线轴承9-4和主动轮异形压杆9-6;
七个等比锥齿轮9-16中,主动轮轴9-14贯穿主动橡胶轮9-13,一端伸入与传动箱9-11内部与一个等比锥齿轮9-16连接,另一端主动轮后盖9-12连接;齿轮减速器9-2一端伸入传动箱9-11与一个等比锥齿轮连接,另一端与刷电机9-1连接;主动轮H型连接盘9-10左右两侧分别与传动箱9-11、主动轮后盖9-12连接;等比传动轴9-17通过两端的轴承9-15安装在传动箱内部;剩下四个所述等比锥齿轮9-16两两安装在两个等比传动轴9-17上;七个等比锥齿轮9-16两两相邻,并相互啮合组成四组齿轮副;传动箱9-11内部结构成对称性安装;
主动轮压力传感器9-9设在主动轮避震器9-7的底部并且紧压在主动轮H型连接盘9-10上;动轮避震器9-7的下部设有主动轮预紧螺母9-8;主动轮避震器9-7顶端套装在主动轮异形压杆9-6中部;主动轮系9通过主动轮异形压杆9-6和旋臂末端连杆8与X形活动支架连接。
本实施例通过带刹车有刷电机9-1提供动力,通过齿轮减速器9-2输出轴向下传递到传动箱9-11上,带刹车有刷电机9-1提供的动力通过传动箱9-11的等比锥齿轮9-16相互啮合组成齿轮副和等比传动轴9-17向两侧传递至主动轮轴9-14上,带动与主动轮轴9-14连接的主动橡胶轮9-13转动,等比传动轴9-17通过两端的轴承9-15进行限位与固定,主动轮直线轴承9-4和主动轮光滑导杆9-5之间的主动轮止压弹簧9-3,方便主动轮异形压杆9-6沿主动轮光滑导杆9-5做直线运动时进行缓冲,主动轮预紧螺9-8调整主动轮避震器9-7的弹簧预紧力,主动轮压力传感器9-9能获取主动轮系9对于索体表面的正压力值,通过主动轮避震器9-7提升机体越障时的机体平稳性。
实施例
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从动轮系10包括四组从动轮定位缓冲装置、从动轮异形压杆10-4、从动轮H型连接盘10-8、两个从动轮侧盖10-9、两组从动转轮装置、从动轮避震器10-5、从动轮预紧螺母10-6和从动轮压力传感器10-7;四组从动轮定位缓冲装置均布在两个从动轮侧盖10-9上;从动轮H型连接盘10-8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从动轮侧盖10-9连接;从动转轮装置位于从动轮H型连接盘10-8前后两侧;
四组从动轮定位缓冲装置均布在两个从动轮侧盖10-9上;从动轮定位缓冲装置包括从动轮止压弹簧10-1、从动轮直线轴承10-2、从动轮光滑导杆10-3;从动转轮装置包括从动橡胶轮10-10和从动轮轴10-11;从动轮轴10-11贯穿从动橡胶轮10-10,两端分别与两个从动轮侧盖10-9连接;从动轮光滑导杆10-3由上到下依次贯穿从动轮止压弹簧10-1、从动轮直线轴承10-2、从动轮异形压杆10-4与从动轮侧盖10-9连接,从动轮止压弹簧10-1位于直线轴承10-2和从动轮光滑导杆10-3之间;从动轮压力传感器10-7设置在从动轮避震器10-5的底部并且紧压在从动轮H型连接盘10-8上;从动轮避震器10-5的下部设有从动轮预紧螺母10-6;从动轮避震器10-5的顶部套装在从动轮异形压杆10-4中部。
本实施例的X形活动支架上部的主动轮系10带动下部的从动轮系9转动,从动轮侧盖10-9与从动轮H型连接盘10-8螺纹连接,从动橡胶轮10-10通过从动轮轴10-11转动,从动轮直线轴承10-2和从动轮光滑导杆10-3之间的从动轮止压弹簧10-1,作为从动轮异形压杆10-4沿从动轮光滑导杆10-3做直线运动的缓冲器,从动轮预紧螺母10-6调整从动轮避震器10-5的弹簧预紧力,从动轮压力传感器10-7能获取从动轮系10对于索体表面的正压力值,通过从动轮避震器10-5提升机体越障时的机体平稳性。
实施例
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定位装置包括UWB信号处理模块11和UWB信号天线12;凸轴包括凸轴A2-3和凸轴B2-4;UWB信号天线12与UWB信号处理模块11连接;UWB信号处理模块11固定安装在检测装置上;检测装置包括两组安装装置和两组观察设备;两组安装装置通过机器人主体2前后两侧的的凸轴A2-3和凸轴B2-4与机器人主体2连接;安装装置包括载荷挂载架13和两个相机安装支座14;观察设备包括两个内侧高清相机15和两个外侧高清相机16;相机安装支座14呈弧形;载荷挂载架13两端均与相机安装支座14固定连接;相机安装支座14内壁两端分别与内侧高清相机15和外侧高清相机16与相机安装支座14连接。
本实施例的载荷挂载架13位于机器人主体2前后侧,每个载荷挂载架13通过前后两面上的凸轴A2-3和凸轴B2-4与机器人主体2连接,通过UWB信号处理模块11和UWB信号天线获取高精度局部定位信息传输到地面基站,载荷挂载架的弧形的相机安装支架环绕索体,内壁两端的高清相机和高清相机能够准确捕捉索体表面图像,获取索体表面病害信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平行双吊索检测机器人,用于检测桥梁的平行双吊索(1),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器人主体(2)、X形活动支架、主动轮系(9)、从动轮系(10)、定位装置和检测装置;所述主动轮系(9)、从动轮系(10)和检测装置均设有两套;所述X形活动支架上部左右两端分别安装一套所述主动轮系(9),下部左右两端分别安装一套所述从动轮系(10);所述X形活动支架上部左右两端的所述主动轮系(9)和下部左右两端的所述从动轮系(10)与所述平行双吊索(1)相接触;所述检测装置位于所述主动轮系(9)和所述从动轮系(10)之间;所述定位装置与所述检测装置连接;所述机器人主体(2)前后两侧均设有定位孔和凸轴;所述X形活动支架通过所述定位孔与所述机器人主体(2)连接;所述检测装置通过所述凸轴与所述机器人主体(2)连接;
所述机器人主体(2)包括螺纹推杆(17)、数传天线(18)、GPS天线(19)、图传天线(20)、旋臂推杆(21)、垂向移动铰链(22)、步进电机(23)、GPS模块(24)、图传机载模块(25)、数传机载模块(26)、主控板(27)和智能电池(28);所述螺纹推杆(17)通过紧定螺丝与步进电机(23)的输出轴相连实现传动,通过旋臂推杆(21)和垂向移动铰链(22)与X形活动支架连接,带动X形活动支架伸展运动,数传天线 (18)、GPS天线(19)、图传天线(20)分别通过电气接口与数传机载模块(26)、GPS模块(24)、图传机载模块(25)进行连接;所述数传天线(18)、所述GPS天线(19)、所述图传天线(20)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数传机载模块(26)、所述GPS模块(24)、所述图传机载模块(25)连接,另一端均延伸出所述机器人主体(2)外部;所述智能电池(28)位于所述机器人主体(2)内部下端;所述主控板(27)位于所述智能电池(28)左上方,所述GPS模块(24)、图传机载模块(25)、数传机载模块(26)均位于所述智能电池(28)右上方,从下到上依次为数传机载模块(26)、图传机载模块(25)、GPS模块(24);所述步进电机(23)位于所述智能电池(28)的中上方;
所述X形活动支架设有两组X形单面活动支架,分别位于所述机器人主体(2)的前后两侧,且两组X形单面活动支架之间均布有四套横撑装置;所述定位孔包括两个定位孔A(2-1)和定位孔B(2-2);
所述X形单面活动支架设有两根主旋臂(3)、四根副旋臂(4)和四根旋臂末端连杆(8);两根所述主旋臂(3)成“X”型连接,且连接处通过销轴和所述定位孔B(2-2)与所述机器人主体(2)铰接;与所述主旋臂(3)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一根所述旋臂末端连杆(8),所述旋臂末端连杆(8)的另一端与所述主动轮系(9)或者所述从动轮系(10)连接;两根所述副旋臂(4)的一端相互连接,并通过所述定位孔A(2-1)与所述机器人主体(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旋臂末端连杆(8)的中部连接;所述横撑装置包括主旋臂横撑(5)、副旋臂横撑(6)、横撑连杆(7);所述横撑连杆(7)两端分别与所述主旋臂横撑(5)、所述副旋臂横撑(6)中部连接;所述主旋臂横撑(5)的两端分别与主旋臂(3)连接;所述副旋臂横撑(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副旋臂(4)连接;所述螺纹推杆(17)穿过所述垂向移动铰链(22)与所述步进电机(23)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旋臂推杆(21)一端与所述垂向移动铰链(2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X形活动支架的所述主旋臂横撑(5)连接;
所述定位装置包括UWB信号处理模块(11)和UWB信号天线(12);所述UWB信号天线(12)与所述UWB信号处理模块(11)连接;所述UWB信号处理模块(11)固定安装在所述检测装置上;
所述检测装置包括两组安装装置和两组观察设备;所述凸轴包括凸轴A(2-3)和凸轴B(2-4);两组所述安装装置通过所述机器人主体(2)前后两侧的的凸轴A(2-3)和凸轴B(2-4)与机器人主体(2)连接;所述安装装置包括载荷挂载架(13)和两个相机安装支座(14);所述观察设备包括两个内侧高清相机(15)和两个外侧高清相机(16);所述相机安装支座(14)呈弧形;所述载荷挂载架(13)两端均与相机安装支座(14)固定连接;所述相机安装支座(14)内壁两端分别与所述内侧高清相机(15)、所述外侧高清相机(1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行双吊索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系(9)包括带刹车有刷电机(9-1)、齿轮减速器(9-2)、主动轮定位缓冲装置、主动轮异形压杆(9-6)、主动轮H型连接盘(9-10)、传动箱(9-11)、主动轮后盖(9-12)和主动转轮装置;所述主动轮H型连接盘(9-10)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传动箱(9-11)、所述主动轮后盖(9-12)连接;所述主动转轮装置设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主动轮H型连接盘(9-10)前后两侧;所述主动转轮装置包括主动橡胶轮(9-13)和主动轮轴(9-14);所述主动轮轴(9-14)贯穿所述主动橡胶轮(9-13),一端伸入所述传动箱(9-11)的内部,另一端与所述主动轮后盖(9-12)连接;所述齿轮减速器(9-2)一端伸入所述传动箱(9-11)的内部,另一端与所述刷电机(9-1)连接;
所述主动轮定位缓冲装置设有三套,其中两套底端与所述传动箱(9-11)连接,另一套底端与所述主动轮后盖(9-12)连接;所述主动轮定位缓冲装置包括主动轮止压弹簧(9-3)、主动轮直线轴承(9-4)和主动轮光滑导杆(9-5);所述主动轮光滑导杆(9-5)由上到下依次贯穿所述主动轮止压弹簧(9-3)、主动轮直线轴承(9-4)和主动轮异形压杆(9-6);所述主动轮系(9)通过所述主动轮异形压杆(9-6)与所述X形活动支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平行双吊索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箱(9-11)设有四个轴承(9-15)、七个等比锥齿轮(9-16)和两个等比传动轴(9-17);所述等比传动轴(9-17)通过两端的所述轴承(9-15)安装在所述传动箱(9-11)内部;七个所述等比锥齿轮(9-16)中,有一个所述等比锥齿轮(9-16)安装在所述齿轮减速器(9-2)的输出端上,有两个所述等比锥齿轮(9-16)分别固定在所述主动轮轴(9-14)上,剩下四个所述等比锥齿轮(9-16)两两安装在两个所述等比传动轴(9-17)上;七个所述等比锥齿轮(9-16)两两相邻,并相互啮合组成四组齿轮副;所述传动箱(9-11)的内部结构成对称性安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平行双吊索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系(9)设有动轮避震器(9-7)和主动轮压力传感器(9-9);
所述主动轮压力传感器(9-9)设在所述主动轮避震器(9-7)的底部并且紧压在所述主动轮H型连接盘(9-10)上;所述主动轮避震器(9-7)的下部还设有主动轮预紧螺母(9-8);所述主动轮避震器(9-7)顶端套装在所述主动轮异形压杆(9-6)的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行双吊索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轮系(10)包括四组从动轮定位缓冲装置、从动轮异形压杆(10-4)、从动轮H型连接盘(10-8)、两个从动轮侧盖(10-9)和两组从动转轮装置;
所述从动轮H型连接盘(10-8)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从动轮侧盖(10-9)连接;所述从动转轮装置位于所述从动轮H型连接盘(10-8)前后两侧;所述从动转轮装置包括从动橡胶轮(10-10)和从动轮轴(10-11);所述从动轮轴(10-11)贯穿所述从动橡胶轮(10-10),且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从动轮侧盖(10-9)连接;
四组所述从动轮定位缓冲装置均布在两个所述从动轮侧盖(10-9)上;所述从动轮定位缓冲装置包括从动轮止压弹簧(10-1)、从动轮直线轴承(10-2)和从动轮光滑导杆(10-3);所述从动轮光滑导杆(10-3)由上到下依次贯穿所述从动轮止压弹簧(10-1)、所述直线轴承(10-2)、所述从动轮异形压杆(10-4)与所述从动轮侧盖(10-9)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平行双吊索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轮系(10)设有从动轮避震器(10-5)和从动轮压力传感器(10-7);所述从动轮压力传感器(10-7)设置在所述从动轮避震器(10-5)的底部并且紧压在所述从动轮H型连接盘(10-8)上;所述从动轮避震器(10-5)的下部还设有从动轮预紧螺母(10-6);所述从动轮避震器(10-5)的顶部套装在所述从动轮异形压杆(10-4)中部。
CN202310359801.6A 2023-04-06 2023-04-06 一种平行双吊索检测机器人 Active CN1164639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59801.6A CN116463937B (zh) 2023-04-06 2023-04-06 一种平行双吊索检测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59801.6A CN116463937B (zh) 2023-04-06 2023-04-06 一种平行双吊索检测机器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63937A CN116463937A (zh) 2023-07-21
CN116463937B true CN116463937B (zh) 2024-01-19

Family

ID=87172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59801.6A Active CN116463937B (zh) 2023-04-06 2023-04-06 一种平行双吊索检测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63937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807942U (zh) * 2014-01-15 2014-09-03 上海同济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站 一种斜拉桥缆索机器人
CN203977289U (zh) * 2014-04-16 2014-12-03 广州诚泰交通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桥梁索缆检测平台
CN109183613A (zh) * 2018-09-04 2019-01-11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一种缆索检测机器人
CN111827108A (zh) * 2019-04-15 2020-10-27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应用于桥梁裂缝检测的陆空两用智能机器人
CN214296201U (zh) * 2020-11-04 2021-09-28 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 一种攀爬机器人
CN215593669U (zh) * 2021-05-24 2022-01-21 广州市开博桥梁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悬索桥索夹螺栓检测维修装置
KR102399056B1 (ko) * 2022-01-06 2022-05-17 (주)미래시티글로벌 와이어 이동형 구조물 검사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구조물 검사 장비
CN114525733A (zh) * 2022-04-01 2022-05-24 四川长瑞土木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用于桥梁拉索外观和索力检测的轻型高强智能检测机器人
CN115262385A (zh) * 2022-08-26 2022-11-01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一种悬索桥双轨道的攀爬机构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807942U (zh) * 2014-01-15 2014-09-03 上海同济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站 一种斜拉桥缆索机器人
CN203977289U (zh) * 2014-04-16 2014-12-03 广州诚泰交通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桥梁索缆检测平台
CN109183613A (zh) * 2018-09-04 2019-01-11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一种缆索检测机器人
CN111827108A (zh) * 2019-04-15 2020-10-27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应用于桥梁裂缝检测的陆空两用智能机器人
CN214296201U (zh) * 2020-11-04 2021-09-28 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 一种攀爬机器人
CN215593669U (zh) * 2021-05-24 2022-01-21 广州市开博桥梁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悬索桥索夹螺栓检测维修装置
KR102399056B1 (ko) * 2022-01-06 2022-05-17 (주)미래시티글로벌 와이어 이동형 구조물 검사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구조물 검사 장비
CN114525733A (zh) * 2022-04-01 2022-05-24 四川长瑞土木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用于桥梁拉索外观和索力检测的轻型高强智能检测机器人
CN115262385A (zh) * 2022-08-26 2022-11-01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一种悬索桥双轨道的攀爬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63937A (zh) 2023-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44221U (zh) 一种摆动式轮臂爪复合巡检机器人机构
CN102075117A (zh) 双轴跟踪太阳光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5380666U (zh) 一种塔架攀爬机器人的机械手装置
CN102110959B (zh) 高压线路运行状态智能巡检行走装置
CN108760199A (zh) 一种用于对梁底检查车轨道进行检查的视频检查车
CN106005458A (zh) 一种用于无人机高空航拍的自稳平台
CN116463937B (zh) 一种平行双吊索检测机器人
CN102110960B (zh) 高压线路运行状态智能巡检行走机构
CN110034518B (zh) 一种自主越障式输电线巡视车及工作方法
CN201918666U (zh) 高压线路运行状态智能巡检行走装置
CN207764984U (zh) 一种框架式信号灯杆
CN106284069A (zh) 无线遥控斜拉索桥钢索自动检测装置
CN114032763A (zh) 一种桥梁斜拉索自动抱紧爬升检测装置
CN113479321A (zh) 一种用于电力线路巡检的北斗定位无人机
CN213168487U (zh) 带减震装置的锂电供电的水上无人机停机平台
CN116706817B (zh) 一种输电铁塔线缆固定装置
CN211223653U (zh) 工业巡检设备
CN112634486A (zh) 一种基于定轨巡查技术的电力智能巡检装置
CN114475118B (zh) 灾后空陆两用救援机器人
CN113236947A (zh) 用于变电站的巡检装置
CN114671024A (zh) 一种线路巡检清障无人机
CN210939245U (zh) 一种无臂式线缆巡线机器人
CN109693221B (zh) 一种风电叶片检测装置
CN217870065U (zh) 一种双向多旋翼缆索微接触型检测机器人
CN102975192B (zh) 一种航空标志球自动装卸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