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58400A - 一种大春马铃薯超高产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春马铃薯超高产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58400A
CN116458400A CN202310368416.8A CN202310368416A CN116458400A CN 116458400 A CN116458400 A CN 116458400A CN 202310368416 A CN202310368416 A CN 202310368416A CN 116458400 A CN116458400 A CN 1164584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rtilizer
potato
potatoes
yield
high y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6841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哲超
隋启君
胡祚
张磊
李周
包丽仙
刘小红
徐宁生
杨菊
王颖
涂国静
赵志坚
李怀龙
白建明
李先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ot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Zhaotong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CROP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Zhaot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Zhaotong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CROP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ot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Zhaotong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CROP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Zhaot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Zhaotong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31036841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5840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584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584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25Root crops, e.g. potatoes, yams, beet or wasabi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21/00Methods of fertilising, sowing or planting
    • A01C21/005Following a specific plan, e.g. pattern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21/00Methods of fertilising, sowing or planting
    • A01C21/007Determining fertilization requir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7/00Botany in general
    • A01G7/06Treatment of growing trees or plants, e.g. for preventing decay of wood, for tingeing flowers or wood, for prolonging the life of plant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大春马铃薯超高产栽培方法,选择抗晚疫病、高产、稳产的晚熟品种;精选种薯播种,适时早播,合理密植;利用膜下滴灌、膜上覆土等技术实现前期提苗;水肥一体,缓控施肥;结合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防控晚疫病;通过剪茎修枝、控制株高,搭架扶蔓、防止倒伏,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促进植株光合作用。本发明极大解决了前期低温干旱、植株生长慢,后期田间郁闭、晚疫病发生严重、植株倒伏、光合同化作用减弱的问题,实现了绿色高效的晚疫病防控,有效延长马铃薯生长时期,充分利用了光热资源,提高了肥料利用率,产量增加显著。

Description

一种大春马铃薯超高产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春马铃薯超高产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西南山区属低纬度、高海拔地区,无霜期长,夏季雨水充沛,光、温热资源丰富,马铃薯是该地区主要粮食作物,适宜马铃薯生长时期可达150天以上,通过光温产量潜力模型研究认为西南山区大春马铃薯产量潜力为8.9吨/亩,与世界范围内已知的马铃薯潜在产量数据相比,云贵高原地区大春马铃薯的潜在产量全球最高。但据统计资料,目前云南大春马铃薯平均产量仅有1.1吨左右,且波动很大,单产低于国内平均水平,该地区种植季节为大春作,即大春一季作,当地农民一般为3至4月播种,5月中旬出苗,7至8月收获,马铃薯有效生长时间不足,光、温资源浪费,产量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掘。
要在西南地区保证马铃薯足够的生长时间其实却并不容易,云南大春前期低温干旱,植株生长慢,中后期多雨,易发生晚疫病,植株易徒长及倒伏,马铃薯倒伏后使田间郁闭严重,加快晚疫病流行,下部叶片因光照不足变黄、腐烂或脱落,光合同化作用减弱,加上养分大部分被茎叶所消耗,输送到块茎的营养不足,影响产量形成。生产上大多数农户的马铃薯出苗后一个半月即植株死亡,有效生长期才50天左右,显然产量水平是上不去的。西南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占全国约40%,单产水平上不去,种植效益低,难以形成产业优势区。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山地小农农业种植管理粗放,前期低温干旱植株出苗生长慢,后期雨水致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植株徒长倒伏,马铃薯有效生长时间不足,产量不高,效益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春马铃薯超高产栽培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针对西南大春马铃薯前期低温干旱,后期雨水多、晚疫病流行、植株易倒伏,整体生长有效时间不足,产量低的问题,发明一种大春马铃薯超高产栽培方法,选用高抗晚疫病的晚熟品种适时早播、合理密植,前期通过膜下滴灌、膜上覆土技术提苗,中期缓控施肥,后期通过剪茎修枝、控制株高,搭架扶蔓、防止倒伏,绿色高效防控晚疫病,极大解决了前期出苗慢、后期田间郁闭、晚疫病发生严重、植株倒伏、光合同化作用减弱的问题,有效延长马铃薯生长时期,产量增加显著。所述大春马铃薯超高产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择抗晚疫病、高产、稳产的晚熟品种;
步骤二,精选种薯播种,适时早播,合理密植;
步骤三,大垄双行种植,膜下滴灌、膜上覆土,缓控施肥,绿色高效防控晚疫病;
步骤四,剪茎修枝、控制株高,搭架扶蔓、防止倒伏。
进一步,所述步骤一中,优选云薯108(登记编号:GPD马铃薯(2021)530114)作为马铃薯晚熟品种。
进一步,所述步骤二中,选用合格的一级或二级脱毒种薯;播种前剔除病、烂种薯,催芽处理;优先采取整薯播种,单个种薯质量在50~100g,如果薯块较大,则对100~200g的种薯纵切一分为二,并将切出的薯块消毒、包衣。
进一步,依据当地最佳播期,适当早播5~10天。按1.1~1.2米拉线开沟,宽窄行条播,大行距0.70~0.80米、小行距0.4米,“品”字形摆放,株距0.26~0.28米,种植密度约3900~4600塘/亩。
进一步,所述步骤三中,利用大垄双行+膜下滴灌+膜上覆土技术,实现前期提苗,盖塘时起高垄,起好垄后铺设滴灌管(带),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盖膜后四周用土压实,在马铃薯幼芽距离地膜3厘米左右时培土3~5厘米,及时破膜放苗,苗齐后中耕培土1~2次。
进一步,缓控施肥,参考当地土壤的NPK含量基础数据,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增施农家肥或有机肥,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千克或商品有机肥200~300千克;肥料施用方式:农家肥或有机肥及磷肥主要作为基肥使用,氮肥、钾肥50%作为底肥,50%追肥,进入发棵期每15天一次施肥,施2~3次,每亩每次施16-8-34配比水溶肥5千克,结薯期每10天一次施肥,施3~5次,每亩每次施16-8-34配比水溶肥10千克,生长后期每15天一次施肥,共施2~3次,每亩每次施16-8-34配比水溶肥5千克。后2次施肥中,可以每亩每次增加2千克硼肥或适当微量元素肥料。参考施肥量为:纯N 20~25kg/亩,P2O518~23kg/亩,K2O 38~43kg/亩,CaO3~5kg/亩,MgO 1~3kg/亩。具体施肥量需要结合土壤、农家肥养分含量及肥料利用率来计算。
进一步,所述步骤三中,结合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并拔除中心病株,选用强效药剂在晚疫病侵染循环6~7代开始进行抗病品种的防治,每隔3代侵染循环防治一次,防治5~7次。
进一步,所述强效药剂包括银法利和增威赢绿。
进一步,所述步骤四中的控制株高包括:
剪茎修枝,及时去除病枝、弱枝、老枝,保留2~3枝主茎,打顶去花,保持植株高度在70cm,若出现徒长,用50ppm的烯效唑喷雾1次控制株高。
进一步,所述步骤四中的防止倒伏包括:
苗高于70cm后,搭架扶蔓,每隔2米左右将架材插于大垄四周,用线绳连接起来,绑定易倒伏植株,后期喷施0.5%磷酸二氢钾或者马铃薯专用叶面肥1~3次,补充镁锌等中微量元素;喷施嘧菌酯1~2次,兼顾防控早疫病。
结合上述的技术方案和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第一、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以及解决该问题的难度,紧密结合本发明的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以及研发过程中结果和数据等,详细、深刻地分析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何解决的技术问题,解决问题之后带来的一些具备创造性的技术效果。具体描述如下:
一、延长生育期,有效利用了光热资源,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大春马铃薯主要限制因素在于前期干旱,后期雨水多,因晚疫病发生严重,造成大量减产,平均亩减产0.9吨左右。传统大春种植5月中旬出苗、7~8月就进行收获,产量低,效益差,本发明通过集成抗旱抗病技术,克服干旱及晚疫病的限制因素,通过适时早播,前期提苗,延迟收获,使马铃薯生长期大大延长,后期植株到11月份还能青枝绿叶,从而提高了光热利用率,土地使用率,产量大幅提升。
二、抗病品种+晚疫病预警系统+药剂防控+改善田间通风透过条件,实现绿色高效的晚疫病防控。
研究表明,感病晚熟品种通过11次药剂防控,也可显著延长马铃薯生长期,但要实现减少打药次数,需要结合抗病品种与晚疫病药剂防控,抗病品种前期可以不进行打药防治,可以减少农药施用量,结合晚疫病预测预报系统,通过次数不多的药剂防控,结合大垄双行种植及后期搭架扶蔓等栽培农艺措施,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使抗病品种生育期延长,产量增加,实现绿色高效的晚疫病防控。
1.对抗病品种进行药剂防治,结合云南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见网站:http://yunnan.chinablight.org/yunnan),进行晚疫病侵染循环代数的判别,减少了打药次数,增产显著。
表12020年药剂防控试验产量
试验表明:相较于感病品种在3代侵染循环需要进行防治,多数抗病品种在晚疫病侵染循环6代开始防治即可,而云薯108更是可以推迟到7代侵染循环开始防治,可适当延迟打药。
2.把握关键时期用药,提高了防控效率。
表22019年药剂防控试验产量
在关键时期(第7代侵染循环开始)用效果好的杀菌剂也特别重要,见表2,虽然同一时期开始打药,但关键时期用效果强的杀菌剂效果更好,甚至3次用药效果超过6次用药。
三、提高肥料利用率
大春马铃薯前期干旱,植株生长缓慢,后期雨水集中,植株易发生徒长,氮素的挥发、淋溶损失较多,农学利用率低,试验表明大春种植条件下,增施氮肥,产量增加有限,晚熟品种合作88增施过多的氮肥反而会出现减产,云薯108喜肥,增施到45kg/亩尿素产量才会有下降趋势,晚熟增产模式下生育期延长,通过膜下滴灌实现前期控水,后期控肥,水肥一体化,进一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达到增产目的。
四、前期密植,后期疏枝,保障了高产要素。
研究结果显示,合理密植是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的有效途径,见表3,但会带来田间郁闭、湿度增大、晚疫病发生严重、植株徒长及倒伏问题,通过前期合理密植,后期进行疏枝,保持田间群体植株一个良好的动态变化与平衡。充分发挥土、肥、水、光、气、热的效能,通过调节单位面积内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使个体发育健壮,群体生长协调,达到高产的目的。
表3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五、控制株高,防止倒伏,协调源库,创新马铃薯高产高效潜力实现途径
1.控制株高
表4控制株高对产量的影响
试验表明:不控制徒长,马铃薯亩产量难以突破4吨。通过提供充足的肥料和防治晚疫病,延长生育期,并通过防徒长,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产量,亩产达到4吨以上。控制株高在70cm比较理想,产量也是比较好的。
研究表明,云薯108大春生长过程中株高能达104.6cm,通过2次100ppm多效唑喷施处理时株高下降至69.4cm、产量增加23%。
2.防止倒伏
大春季雨水多,到了后期马铃薯容易发生徒长、倒伏,通风透光不良,易染病害,造成雨季烂秧。本发明通过搭架扶蔓,剪茎修枝,起到通风透光的作用,有利于降低晚疫病的发生,提高光合作用。
第二,把技术方案看做一个整体或者从产品的角度,本发明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具备的技术效果和优点,具体描述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大春马铃薯超高产栽培方法,能够延长生育期,有效利用了光热资源,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本发明将抗病品种、晚疫病预警系统和药剂防控相结合,减少了打药次数,将膜下滴灌、膜上覆土和全生物降解膜相结合,实现了前期控水、后期控肥,同时,本发明通过前期合理密植,后期控制株高,协调源库,防止倒伏,以利通风透光,增强光合能力,促进苗壮苗旺,减少病虫害,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创新了马铃薯绿色高产高效潜力实现途径。
第三,作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创造性辅助证据,还体现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1)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转化后的预期收益和商业价值为:
西南高海拔山区为山地小农农业模式,较难采用大规模机械化集约种植模式,本发明技术方案为西南山区小农农业提供了一种精耕细作模式,产量大幅度提升,应用前景广阔。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填补了国内外业内技术空白:
国内外平均产量较高的地区多位于平原地区,如荷兰、美国的马铃薯高产区域,山地农业马铃薯产量普遍不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填补了国内外山地农业马铃薯高产技术的空白。
(3)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人们一直渴望解决、但始终未能获得成功的技术难题:
据统计资料,目前云南大春马铃薯平均产量仅有1.1吨左右,且波动很大,如何稳定、提高大春马铃薯产量,增加生产竞争力,促进马铃薯产业发展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马铃薯作为一种大田作物,一般为雨养农业,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借鉴了设施农业的种植方式,通过膜下滴灌、膜上覆土,克服了前期低温干旱的问题,通过简易搭架扶蔓,克服了后期马铃薯植株徒长易倒伏的生产难题。
(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克服了技术偏见:
本发明虽然会增加900元材料成本和600元人工成本,但产量翻番,且通过抗病品种应用及晚疫病高效防控、提高肥料利用率,在提高产量的同时保证了绿色种植,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可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大春马铃薯超高产栽培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2018年和2019年的降雨量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延长马铃薯生育期效果示意图
图4(a)~图4(e)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抗病品种+药剂防控的效果示意图;
图5(a)~图5(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依据侵染代数进行防控决策的马铃薯产量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依据侵染循环代数进行防控的不同马铃薯品种的产量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关键时期使用强效药剂后不同马铃薯品种的产量示意图;
图8(a)~图8(c)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不同马铃薯品种的肥料利用率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株高对不同马铃薯品种产量的影响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马铃薯防止倒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春马铃薯超高产栽培方法,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大春马铃薯超高产栽培方法包括:
S101,选择抗晚疫病、高产、稳产的晚熟品种;
S102,精选种薯,合理密植;
S103,水肥一体、缓控施肥,绿色高效防控晚疫病;
S104,控制株高,防止倒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技术要点:
(1)选择抗晚疫病、高产、稳产的晚熟品种。推荐选用云薯108等马铃薯新品种。
(2)精选种薯、适时早播、合理密植。选用合格的一级或二级脱毒种薯。播种前剔除病、烂种薯,催芽处理。推荐采取整薯播种,单个种薯质量在50~100克,如果种薯量不够,可对100~200克的种薯纵切一分为二。切出的薯块用3000倍恶霉灵加施保根溶液1000倍喷洒,或用2.5%的“适乐时”100ml+35%的“锐胜”40ml,兑水1千克包衣。依据当地最佳播期,适当早播5~10天。按1.1~1.2米拉线开沟,宽窄行条播,大行距0.70~0.80米、小行距0.4米,“品”字形摆放,株距0.26~0.28米,种植密度约3900~4600塘/亩。盖塘时起高垄,起好垄后铺设滴灌管(带),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盖膜后四周用土压实,在马铃薯幼芽距离地膜3厘米左右时培土3~5厘米,及时破膜放苗,苗齐后中耕培土1~2次.
(3)水肥一体、缓控施肥。大垄双行种植,膜下滴灌、膜上覆土,参考当地土壤的NPK含量基础数据,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增施农家肥或有机肥,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千克或商品有机肥200~300千克,利用膜下滴灌、膜上覆土等技术,实现前期提苗,中期缓控施肥。肥料施用方式:农家肥或有机肥及磷肥主要作为基肥使用,氮肥、钾肥50%作为底肥,50%追肥,进入发棵期每15天一次施肥,施2~3次,每亩每次施16-8-34配比水溶肥5千克,结薯期每10天一次施肥,施3~5次,每亩每次施16-8-34配比水溶肥10千克,生长后期每15天一次施肥,共施2~3次,每亩每次施16-8-34配比水溶肥5千克。后2次施肥中,可以每亩每次增加2千克硼肥或适当微量元素肥料。参考施肥量:纯N 20~25kg/亩,P2O518~23kg/亩,K2O 38~43kg/亩,CaO 3~5kg/亩,MgO 1~3kg/亩。具体施肥量需要结合土壤、农家肥养分含量及肥料利用率来计算。
(4)高效防控晚疫病。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结合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并去除中心病株,选用银法利、增威赢绿等强效药剂,在晚疫病侵染循环6~7代开始进行抗病品种关键时期的防治,每隔3代侵染循环防治一次,防治5~7次。
(5)控制株高,保持植株高度在70cm左右。剪茎修枝,及时去除病枝、弱枝、老枝,保留2~3枝主茎,打顶去花,若出现徒长,用50ppm的烯效唑喷雾1次控制株高。
(6)防止倒伏,苗高于70cm后,搭架扶蔓,每隔2米左右将架材插于大垄四周,用线绳连接起来,绑定易倒伏植株,生长中后期根据植株表现,追施镁锌中微量元素肥料,促进植株光合作用,在盛花后期喷施0.5%磷酸二氢钾或者马铃薯专用叶面肥1~3次,补充中微量元素,延缓植株衰老、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喷施嘧菌酯1~2次,兼顾防控早疫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及优点:
一、延长生育期,有效利用了光热资源,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大春马铃薯主要限制因素在于前期干旱,后期雨水多(见图2),因晚疫病发生严重,造成大量减产,平均亩减产0.9吨左右。传统大春种植5月中旬出苗、7~8月就进行收获,产量低,效益差,本发明通过集成抗旱抗病技术,克服干旱及晚疫病的限制因素,通过适时早播,前期提苗,延迟收获,使马铃薯生长期大大延长,后期植株到11月份还能青枝绿叶,从而提高了光热利用率,土地使用率,产量大幅提升(见图3)。
二、抗病品种+晚疫病预警系统+药剂防控+改善田间通风透过条件,实现绿色高效的晚疫病防控。
研究表明,感病晚熟品种通过11次药剂防控,也可显著延长马铃薯生长期,但要实现减少打药次数,精准防控,需要结合抗病品种与晚疫病药剂防控。抗病品种前期可以不进行打药防治,可以减少农药施用量,结合晚疫病预测预报系统,后期通过次数不多的药剂防控后,抗病品种生育期延长,产量增加,从而实现绿色高效的晚疫病防控。
1.感病品种需要进行多次的晚疫病防控,而抗病品种可以推迟防治时间,减少农药用量,防控作用主要体现在块茎膨大后期。(见表5和图4(a)~图4(e))表5防控增产率
2.结合云南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见网站:http://yunnan.chinablight.org/yunnan),依据晚疫病侵染循环代数进行防控决策(见表6和图5(a)~图4(b))。试验表明:2017年从第6代5次侵染开始(7月17日)防控的效果比从第5代1次侵染开始(7月5日)好,说明早防没有必要。2018年从第8代4次侵染开始(7月16日)防控的效果比从第9代5次侵染开始(7月24日)好,说明防晚了就错过了防治最佳时期。综合比较,品种合作88从第6代侵染循环开始防控的效果较好。
表6防控决策
3.试验表明:相较于感病品种在3代侵染循环需要进行防治,多数抗病品种在晚疫病侵染循环6代开始防治即可,而云薯108更是可以推迟到7代侵染循环开始防治,可适当延迟打药(见图6)。在关键时期(第7代侵染循环开始)用效果好的杀菌剂也特别重要,虽然同一时期开始打药,但关键时期用效果强的杀菌剂效果更好,甚至3次用药效果超过6次用药(见图7和表2)。
三、提高肥料利用率
试验表明如果马铃薯植株早死,即使增施N肥,产量增加有限,增施过多的氮肥反而会出现减产(见图8a),晚熟增产模式下马铃薯品种肥料利用率增加,研究结果表明云薯401适宜:施氮量(尿素):24kg/亩(见图8b),而云薯108增施到45kg/亩产量才会有下降趋势,晚熟增产模式下生育期延长,可通过提高肥料利用效率,达到增产目的(见图8c)。
四、控制株高,防止倒伏,协调源库,创新马铃薯高产高效潜力实现途径
1.控制株高
如图9所示,研究表明,云薯108(登记编号:GPD马铃薯(2021)530114)、云薯702在进行2次100ppm多效唑防控的处理时产量增加明显,合作88(审定编号:滇马铃薯5号)、云薯506(登记编号:GPD马铃薯(2018)530026)、青薯9号(审定编号:滇马铃薯2016001号)、云薯202(登记编号:GPD马铃薯(2018)530019)在多效唑喷施1次100ppm处理时产量增加显著,2019年受干旱影响,云薯105(登记编号:GPD马铃薯(2018)530017)、云薯505(登记编号:GPD马铃薯(2018)530025)等株高较矮的品种喷施多效唑增产不明显。
2.防止倒伏
如图10所示,大春季雨水多,到了后期马铃薯容易发生徒长,本发明通过搭架扶蔓,剪茎修枝,起到通风的作用,有利于降低晚疫病的发生,提高光合作用。
二、应用实施例。为了证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创造性和技术价值,该部分是对权利要求技术方案进行具体产品上或相关技术上的应用实施例。
2021年在云南昭通地区巧家马树乡、昭阳区西魁梁子、永善县火地沟进行极量创新模式攻关。
(1)选择抗晚疫病、高产、稳产的晚熟品种云薯108。
(2)精选种薯。选择无虫眼、无病斑、种薯完整、表皮光滑、芽眼明显、薯形端正的50克原种薯块作种薯。为了防止播种后预防晚疫病的发生,对种薯进行以下包衣处理:喷洒高巧(60%吡虫啉)100ml+银法利100ml、或施保根150g+80%代森锰锌150g,兑水3kg喷150kg种薯。
(3)大垄双行、合理密植。
宽窄行条播,大行距0.70~0.80米、小行距0.4米,按1.1~1.2米开沟,拉线后在线两边开好2条宽0.25米、深0.1米的播种沟,品字形摆放,株距0.28~0.30米,种植密度约3700~4400塘/亩。
(4)膜下滴灌、膜上覆土,水肥一体、缓控施肥。
参考当地土壤的NPK含量基础数据,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检测结果见表4。
表7:土壤检测结果。
结合各极量点土壤养分状况和播种时的不同施肥(底肥)水平,计算出各极量点整个生育期的需要追肥量,每亩施用优质农家肥2000千克、复合肥(15-10-20)8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作基肥,盖塘时起高垄,起好垄后将滴灌管(带)滴头凹槽朝下平铺在垄背上,堵好末端,将主、支管道与水泵、施肥器、过滤器、控制阀门、连接好,最后将滴灌带与支管连接,连接完毕后,检查无滴漏现象。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地膜规格900×0.008毫米,盖膜后四周用土压实,在垄面上每隔1.5米压一条土带,防止大风揭膜。在马铃薯幼芽距离地膜3厘米左右时培土3~5厘米,及时破膜放苗。
利用膜下滴灌等技术,依苗情长势灌溉追肥,进入发棵期每15天一次施肥,共施2次,每亩每次施16-8-34配比水溶肥5千克,结薯期每10天一次施肥,共施3次,每亩每次施16-8-34配比水溶肥10千克,生长后期每15天一次施肥,共施2次,每亩每次施16-8-34配比水溶肥5千克。后2次施肥中,每亩每次增加2千克硼肥。(5)高效防控晚疫病。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结合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并去除中心病株,选用银法利、增威赢绿等强效药剂,在晚疫病侵染循环7代开始进行抗病品种关键时期的防治,每隔3代侵染循环防治一次,防治5次。
(6)剪茎修枝,及时去除病枝、弱枝、老枝,保留2~3枝主茎,打顶去花,保持植株高度在70cm,用50ppm的烯效唑喷雾1~2次控制徒长。
(7)防止倒伏,苗高于70cm后,搭架扶蔓,每隔2米左右将架材插于大垄四周,用线绳连接起来,用线绳连接起来,绑定易倒伏植株,后期喷施0.5%磷酸二氢钾或者马铃薯专用叶面肥1~3次,补充镁锌等中微量元素;喷施嘧菌酯1~2次,兼顾防控早疫病。
三、实施例相关效果的证据。本发明实施例在研发或者使用过程中取得了一些积极效果,和现有技术相比的确具备很大的优势,下面内容结合试验过程的数据、图表等进行描述。
2021年11月15日,云南省农学会组织并邀请省内外相关专家,对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马树镇小米地村的马铃薯极量攻关点进行田间实产验收。测产结果显示,该攻关点现场全田实收“云薯108”672.18平方米,小米地村种植的“云薯108”有效延长生育期达190天,总产量为6629.52千克,按1.5%去杂,折合亩产为6479.75千克,刷新了西南地区马铃薯最高单产纪录。同时总计有3个攻关点产量突破6吨,2个点突破5吨,说明技术可复制、可持续、可推广。
表82021年昭通洋芋帝国极量攻关试验试验结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发明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大春马铃薯超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择抗晚疫病、高产、稳产的晚熟品种;
步骤二,精选种薯播种,适时早播,合理密植;
步骤三,大垄双行种植,膜下滴灌、膜上覆土,缓控施肥,绿色高效防控晚疫病;
步骤四,剪茎修枝、控制株高,搭架扶蔓、防止倒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春马铃薯超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优选云薯108作为马铃薯晚熟品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春马铃薯超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选用合格的一级或二级脱毒种薯;播种前剔除病、烂种薯,催芽处理;优先采取整薯播种,单个种薯质量在50~100g,如果薯块较大,则对100~200g的种薯纵切一分为二,并将切出的薯块消毒、包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春马铃薯超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当地最佳播期,适当早播5~10天;按1.1~1.2米拉线开沟,宽窄行条播,大行距0.70~0.80米、小行距0.4米,“品”字形摆放,株距0.26~0.28米,种植密度3900~4600塘/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春马铃薯超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利用大垄双行、膜下滴灌和膜上覆土技术,实现前期提苗;盖塘时起高垄,起好垄后铺设滴灌管,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盖膜后四周用土压实,在马铃薯幼芽距离地膜3厘米左右时培土3~5厘米,及时破膜放苗,苗齐后中耕培土1~2次。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春马铃薯超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缓控施肥;参考当地土壤的NPK含量基础数据,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增施农家肥或有机肥,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千克或商品有机肥200~300千克;肥料施用方式:农家肥或有机肥及磷肥主要作为基肥使用;氮肥、钾肥50%作为底肥,50%追肥,进入发棵期每15天一次施肥,施2~3次,每亩每次施16-8-34配比水溶肥5千克,结薯期每10天一次施肥,施3~5次,每亩每次施16-8-34配比水溶肥10千克,生长后期每15天一次施肥,共施2~3次,每亩每次施16-8-34配比水溶肥5千克;后2次施肥中,可以每亩每次增加2千克硼肥或适当微量元素肥料;参考施肥量为:纯N20~25kg/亩,P2O518~23kg/亩,K2O38~43kg/亩,CaO3~5kg/亩,MgO1~3kg/亩;具体施肥量需要结合土壤、农家肥养分含量及肥料利用率来计算。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春马铃薯超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结合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并去除中心病株,选用强效药剂在晚疫病侵染循环6~7代开始进行抗病品种的防治,每隔3代侵染循环防治一次,防治5~7次。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春马铃薯超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强效药剂包括银法利和增威赢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春马铃薯超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的控制株高包括:
剪茎修枝,及时去除病枝、弱枝、老枝,保留2~3枝主茎,打顶去花,保持植株高度在70cm,若出现徒长,用50ppm的烯效唑喷雾1次控制株高。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春马铃薯超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的防止倒伏包括:
苗高于70cm后,搭架扶蔓,每隔2米左右将架材插于大垄四周,用线绳连接起来,绑定易倒伏植株,后期喷施0.5%喷施磷酸二氢钾或者马铃薯专用叶面肥1~3次,补充镁锌等中微量元素;喷施嘧菌酯1~2次,兼顾防控早疫病。
CN202310368416.8A 2023-04-10 2023-04-10 一种大春马铃薯超高产栽培方法 Pending CN1164584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68416.8A CN116458400A (zh) 2023-04-10 2023-04-10 一种大春马铃薯超高产栽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68416.8A CN116458400A (zh) 2023-04-10 2023-04-10 一种大春马铃薯超高产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58400A true CN116458400A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83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68416.8A Pending CN116458400A (zh) 2023-04-10 2023-04-10 一种大春马铃薯超高产栽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5840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34787B (zh) 一种冬春季节性干旱条件下小麦玉米轮作保水节肥的方法
CN111248080B (zh) 一种冬小麦北育南繁一年三代加代育种方法
CN106034930A (zh) 一种苹果种植方法
CN103430799A (zh) 温室壶瓶枣栽培技术
CN102823421B (zh) 番茄单株双头苗高产栽培方法
CN102934579A (zh) 一种用于冬水田或冬闲田的水稻直播种植方法
CN104025866A (zh) 一种大棚西红柿的种植方法
CN111316877B (zh) 一种木薯抗倒伏增产的栽培方法
CN106818128B (zh) 一种沙漠绿化种植结构和方法
CN110199809B (zh) 一种木薯自交系群体材料高效构建方法
CN107439192A (zh) 一种柴胡玉米间种的栽培方法
CN112293175B (zh) 一种设施辣椒的高效生产方法
CN110839473B (zh) 一种胡杨的育苗方法
CN116458400A (zh) 一种大春马铃薯超高产栽培方法
CN111386956A (zh) 一种水果木瓜套种冬瓜的栽培方法
CN111328651A (zh) 一种一年内轮作种植收获两种作物的栽培方法
CN110771457A (zh) 小麦水肥减量增次微喷高产高效栽培方法
CN110870448A (zh) 一种山地木薯套种西瓜高产栽培方法
CN110800543B (zh) 一种沙枣育苗的方法
CN111631100B (zh) 一种早熟马铃薯节水灌溉技术
CN116349562B (zh) 一种燕窝果促花栽培方法
CN114586616A (zh) 一种西瓜和蔬菜高效复种栽培方法
CN113243246A (zh) 一种奶香红提品质和产量双提高的种植方法
CN113854134A (zh) 一种戈壁沙漠日光温室基质栽培西瓜水肥一体化方法
CN112772325A (zh) 一种再生稻节水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