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56020A - 窗口交互方法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窗口交互方法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56020A
CN116456020A CN202210114778.XA CN202210114778A CN116456020A CN 116456020 A CN116456020 A CN 116456020A CN 202210114778 A CN202210114778 A CN 202210114778A CN 116456020 A CN116456020 A CN 1164560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ow
interface
electronic device
floating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1477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超杰
刘俊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PCT/CN2023/07108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3131312A1/zh
Priority to EP23737174.5A priority patent/EP4351116A1/en
Publication of CN1164560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560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2Interaction with lists of selectable items, e.g. men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66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selection means, e.g. keys, having functions defined by the mode or the status of the de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窗口交互方法和电子设备,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显示屏,方法包括:电子设备利用第一显示屏显示第一界面;响应于对第一窗口或第二窗口的第一操作,电子设备显示第二界面;其中,第二界面中包括第一悬浮窗、第一窗口、第二窗口、以及第一滑动杆;第一悬浮窗的宽度小于第一显示屏的宽度,第一悬浮窗为非模态对话框,且第一悬浮窗满足第一状态。这样,使得电子设备可以根据用户针对于显示屏的分屏需求,对悬浮窗进行合理的显示,进而增强用户使用悬浮窗的体验。

Description

窗口交互方法和电子设备
本申请要求于2022年1月10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210023810.3、申请名称为“窗口交互方法及电子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窗口交互方法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人们对于电子设备的功能需求也越发多样化。例如,为了满足用户对于多个功能的使用需求,较多电子设备可以支持电子设备的悬浮窗的显示。例如,用户可以通过复制待翻译文本触发翻译功能对应的悬浮窗的显示,并且,用户也可以通过该翻译功能对应的悬浮窗查看翻译内容。
然而,当用户对显示界面进行分屏时,则电子设备难以根据用户对于界面的分屏需求,对悬浮窗的显示进行调节,进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窗口交互方法和电子设备,使得电子设备可以根据用户针对于显示屏的分屏需求,对悬浮窗进行合理的显示,进而增强用户使用悬浮窗的体验。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窗口交互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显示屏,方法包括:电子设备利用第一显示屏显示第一界面;其中,第一界面中包括第一窗口、第二窗口、以及用于调整第一窗口的大小以及第二窗口的大小的第一滑动杆;第一窗口中显示的内容以及第二窗口中显示的内容均属于第一应用;响应于对第一窗口或第二窗口的第一操作,电子设备显示第二界面;其中,第二界面中包括第一悬浮窗、第一窗口、第二窗口、以及第一滑动杆;第一悬浮窗的宽度小于第一显示屏的宽度,第一悬浮窗为非模态对话框,且第一悬浮窗满足第一状态。这样,使得电子设备可以根据用户针对于显示屏的分屏需求,对悬浮窗进行合理的显示,进而增强用户使用悬浮窗的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界面中还包括第一区域,第一区域为第二界面中除第一悬浮窗以外的区域,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对第一区域的第二操作,电子设备显示第三界面;第三界面中包括第二悬浮窗,第二悬浮窗满足第二状态;第二状态与第一状态不同或相同。这样,电子设备可以实现悬浮窗的非模态,增加用户使用悬浮窗的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操作包括:在第二界面中将第一滑动杆滑动至第一区域的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状态包括半屏态、全屏态或底部态中的任意一种;第二状态包括底部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对电子设备的第三操作,电子设备显示第四界面;其中,第四界面包括第三悬浮窗;第三悬浮窗的宽度小于第一显示屏的高度,第三悬浮窗满足第一状态。这样,电子设备可以实现根据屏幕翻转,对悬浮窗进行翻转,增加用户使用悬浮窗的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二界面为电子设备在处于竖屏状态下的界面时,第四界面为电子设备处于横屏状态下的界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显示屏,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对电子设备的第四操作,电子设备利用第二显示屏显示第五界面;其中,第五界面中包括第四悬浮窗以及第二窗口;第四悬浮窗的宽度与第二显示屏的宽度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响应于对电子设备的第四操作,电子设备利用第二显示屏显示第五界面,包括:响应于对电子设备的第四操作,电子设备获取第一数据;第一数据包括折叠角度数据;折叠角度数据是基于角链传感器检测得到的;在电子设备确定折叠角度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电子设备利用第二显示屏显示第五界面。这样,使得电子设备可以根据检测到的折叠角度,对内外显示屏中的悬浮窗进行切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利用第一显示屏显示第一界面之前,方法还包括:在第一应用的预设功能开启的情况,电子设备利用第一显示屏显示第六界面;第六界面中显示的内容属于第一应用;电子设备利用第一显示屏显示第一界面,包括:响应于对第六界面的第五操作,电子设备利用第一显示屏显示第一界面。这样,终端设备可以便捷的开启平行视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响应于对第一窗口或第二窗口的第一操作,电子设备显示第二界面,包括:响应于对第一窗口或第二窗口的第一操作,电子设备显示第七界面;第七界面中包括第一文本;响应于对第一文本的操作,电子设备显示第一控件;第一控件中包括复制选项以及翻译选项;响应于对复制选项的操作,电子设备显示悬浮球控件;响应于对悬浮球控件的操作,电子设备显示第二界面。这样,电子设备可以根据用户的复制操作,便捷的开启悬浮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利用第一显示屏显示第一界面,包括:电子设备利用第一显示屏显示第八界面;第八界面中包括第二文本;响应于对第二文本的操作,电子设备显示第二控件;第二控件中包括复制选项以及翻译选项;响应于对翻译选项的操作,电子设备利用第一显示屏显示第一界面。这样,使得电子设备可以根据用户的翻译操作,便捷的开启悬浮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显示屏,方法包括:电子设备利用第一显示屏显示第一界面;其中,第一界面中包括第一窗口以及第二窗口,第一窗口中显示的内容属于第一应用,第二窗口中显示的内容属于第二应用;响应于对第一窗口的第一操作,电子设备在第一窗口中显示第一悬浮窗;第一悬浮窗为非模态对话框,且第一悬浮窗满足第一状态;响应于对第二窗口的第二操作,电子设备在第二窗口中显示第二悬浮窗;第二悬浮窗为非模态对话框,且第二悬浮窗满足第一状态。这样,使得电子设备可以实现在分屏窗口中对于悬浮窗的灵活显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窗口中还包括第一区域,第一区域为第一窗口中除第一悬浮窗以外的区域,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对第一区域的第三操作,电子设备显示第三界面;第三界面中包括:第一窗口中的第三悬浮窗,以及第二窗口中的第二悬浮窗;第三悬浮窗满足第二状态;第二状态与第一状态不同或相同。这样,使得分屏窗口中的各悬浮窗均可以实现非模态,增加用户使用悬浮窗的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窗口中还包括第二区域,第二区域为第二窗口中除第二悬浮窗以外的区域,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对第二区域的第四操作,电子设备显示第四界面;第四界面中包括:第一窗口中的第一悬浮窗,以及第二窗口中的第四悬浮窗;第四悬浮窗满足第二状态;第二状态与第一状态不同或相同。这样,使得分屏窗口中的各悬浮窗均可以实现非模态,增加用户使用悬浮窗的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状态包括半屏态、全屏态或底部态中的任意一种;第二状态包括底部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悬浮窗的宽度为第一显示屏的宽度的一半;第二悬浮窗的宽度为第一显示屏的宽度的一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对电子设备的第五操作,电子设备显示第五界面;其中,第五界面包括第一窗口中的第五悬浮窗、以及第二窗口中的第六悬浮窗,第五悬浮窗满足第一状态,第六悬浮窗满足第一状态。这样,使得分屏窗口中的悬浮窗可以根据用户的翻转操作灵活显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响应于对电子设备的第五操作,电子设备显示第五界面,包括:响应于对电子设备的第五操作,电子设备获取第一数据;第一数据包括角加速度数据;角加速度数据是基于陀螺仪传感器检测得到的;在电子设备确定角加速度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电子设备显示第五界面。这样,使得电子设备可以根据检测到的角加速度数据对屏幕进行灵活显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五悬浮窗的宽度为第一显示屏的高度的一半;第六悬浮窗的宽度为第一显示屏的高度的一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界面中还包括用于调整第一窗口的大小以及第二窗口的大小的第一滑动杆,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将第一滑动杆滑动到第三区域的操作,电子设备显示第六界面;其中,第六界面中包括第三窗口中的第七悬浮窗,以及第四窗口中的第八悬浮窗,第三窗口的宽度小于第四窗口的宽度,第七悬浮窗的宽度小于第八悬浮窗的宽度;或者,响应于将第一滑动杆滑动到第四区域的操作,电子设备显示第七界面;其中,第七界面中包括第五窗口中的第一悬浮球控件,以及第六窗口中的第九悬浮窗,第五窗口的宽度小于第六窗口的宽度,第九悬浮窗的宽度小于第六窗口的宽度;或者,响应于将第一滑动杆滑动到第五区域的操作,电子设备显示第八界面;其中,第八界面中包括第八悬浮窗,第八悬浮窗的宽度小于第一显示屏的宽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响应于将第一滑动杆滑动到第四区域的操作,电子设备显示第七界面之后,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将第一滑动杆滑动到第六区域的操作,电子设备显示第九界面;其中,第九界面中包括第七窗口中的第一悬浮球控件,以及第八窗口中的第二悬浮球控件;第七窗口的宽度大于第八窗口的宽度;或者,响应于将第一滑动杆滑动到第七区域的操作,电子设备显示第十界面;其中,第十界面中包括第九悬浮窗;第九悬浮窗的宽度小于第一显示屏的宽度。这样,使得分屏窗口中的悬浮窗可以根据用户的操作灵活的显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响应于将第一滑动杆滑动到第六区域的操作,电子设备显示第九界面之后,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将第一滑动杆滑动到第八区域的操作,电子设备显示第十一界面;其中,第十一界面中包括第二悬浮球控件。这样,使得分屏窗口中的悬浮窗可以根据用户的操作灵活的显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显示屏,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对电子设备的第六操作,电子设备利用第二显示屏显示第十二界面;其中,第十二界面中包括第九窗口以及第十窗口,第九窗口的宽度与第十窗口的宽度均与第二显示屏的宽度相同。这样,使得电子设备可以根据用户对于折叠屏的折叠,灵活的在多个屏幕中显示悬浮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响应于对电子设备的第六操作,电子设备利用第二显示屏显示第十二界面,包括:响应于对电子设备的第六操作,电子设备获取第二数据;第二数据包括折叠角度数据;折叠角度数据是基于角链传感器检测得到的;在电子设备确定折叠角度数据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电子设备利用第二显示屏显示第十二界面。这样,使得电子设备可以实现根据折叠屏角度的检测,并根据折叠角度确定电子设备的多个显示屏的显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显示屏,方法包括:在第一应用的预设功能未开启的情况下,响应于开启第一应用的操作,电子设备利用第一显示屏显示第一界面;响应于对第一界面的第一操作,电子设备显示第二界面;第二界面中包括第一悬浮窗;第一悬浮窗的宽度小于第一显示屏的宽度;响应于开启第一应用的预设功能,且打开第一应用的操作,电子设备显示第一界面;响应于对第一界面的第一操作,电子设备显示第三界面;第三界面中包括第一窗口、第二窗口、用于调整第一窗口的大小以及第二窗口的大小的第一滑动杆,第二窗口中包括第一悬浮窗对应的第一悬浮球控件,第一窗口中显示的内容以及第二窗口中显示的内容均属于第一应用;响应于对第一悬浮球控件的第二操作,电子设备显示第四界面;第四界面中包括第一悬浮窗、第一窗口、第二窗口、以及第一滑动杆;第一悬浮窗的宽度小于第一显示屏的宽度,第一悬浮窗为非模态对话框,且第一悬浮窗满足第一状态。这样,使得电子设备可以实现在使用平行视界的界面中显示悬浮窗。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窗口交互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显示屏,方法包括:显示单元,用于利用第一显示屏显示第一界面;其中,第一界面中包括第一窗口、第二窗口、以及用于调整第一窗口的大小以及第二窗口的大小的第一滑动杆;第一窗口中显示的内容以及第二窗口中显示的内容均属于第一应用;响应于对第一窗口或第二窗口的第一操作,显示单元,还用于显示第二界面;其中,第二界面中包括第一悬浮窗、第一窗口、第二窗口、以及第一滑动杆;第一悬浮窗的宽度小于第一显示屏的宽度,第一悬浮窗为非模态对话框,且第一悬浮窗满足第一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界面中还包括第一区域,第一区域为第二界面中除第一悬浮窗以外的区域,响应于对第一区域的第二操作,显示单元,还用于显示第三界面;第三界面中包括第二悬浮窗,第二悬浮窗满足第二状态;第二状态与第一状态不同或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操作包括:在第二界面中将第一滑动杆滑动至第一区域的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状态包括半屏态、全屏态或底部态中的任意一种;第二状态包括底部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响应于对电子设备的第三操作,显示单元,用于显示第四界面;其中,第四界面包括第三悬浮窗;第三悬浮窗的宽度小于第一显示屏的高度,第三悬浮窗满足第一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二界面为电子设备在处于竖屏状态下的界面时,第四界面为电子设备处于横屏状态下的界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显示屏,响应于对电子设备的第四操作,显示单元,用于利用第二显示屏显示第五界面;其中,第五界面中包括第四悬浮窗以及第二窗口;第四悬浮窗的宽度与第二显示屏的宽度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响应于对电子设备的第四操作,处理单元,用于获取第一数据;第一数据包括折叠角度数据;折叠角度数据是基于角链传感器检测得到的;在电子设备确定折叠角度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显示单元,用于利用第二显示屏显示第五界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应用的预设功能开启的情况,显示单元,用于利用第一显示屏显示第六界面;第六界面中显示的内容属于第一应用;响应于对第六界面的第五操作,显示单元,用于利用第一显示屏显示第一界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响应于对第一窗口或第二窗口的第一操作,显示单元,用于显示第七界面;第七界面中包括第一文本;响应于对第一文本的操作,所显示单元,用于显示第一控件;第一控件中包括复制选项以及翻译选项;响应于对复制选项的操作,显示单元,用于显示悬浮球控件;响应于对悬浮球控件的操作,电子设备显示第二界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单元,用于利用第一显示屏显示第八界面;第八界面中包括第二文本;响应于对第二文本的操作,显示单元,用于显示第二控件;第二控件中包括复制选项以及翻译选项;响应于对翻译选项的操作,显示单元,用于利用第一显示屏显示第一界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显示屏,方法包括显示单元,用于利用第一显示屏显示第一界面;其中,第一界面中包括第一窗口以及第二窗口,第一窗口中显示的内容属于第一应用,第二窗口中显示的内容属于第二应用;响应于对第一窗口的第一操作,显示单元,用于在第一窗口中显示第一悬浮窗;第一悬浮窗为非模态对话框,且第一悬浮窗满足第一状态;响应于对第二窗口的第二操作,显示单元,用于在第二窗口中显示第二悬浮窗;第二悬浮窗为非模态对话框,且第二悬浮窗满足第一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窗口中还包括第一区域,第一区域为第一窗口中除第一悬浮窗以外的区域,响应于对第一区域的第三操作,显示单元,用于显示第三界面;第三界面中包括:第一窗口中的第三悬浮窗,以及第二窗口中的第二悬浮窗;第三悬浮窗满足第二状态;第二状态与第一状态不同或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窗口中还包括第二区域,第二区域为第二窗口中除第二悬浮窗以外的区域,响应于对第二区域的第四操作,显示单元,用于显示第四界面;第四界面中包括:第一窗口中的第一悬浮窗,以及第二窗口中的第四悬浮窗;第四悬浮窗满足第二状态;第二状态与第一状态不同或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状态包括半屏态、全屏态或底部态中的任意一种;第二状态包括底部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悬浮窗的宽度为第一显示屏的宽度的一半;第二悬浮窗的宽度为第一显示屏的宽度的一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响应于对电子设备的第五操作,显示单元,用于显示第五界面;其中,第五界面包括第一窗口中的第五悬浮窗、以及第二窗口中的第六悬浮窗,第五悬浮窗满足第一状态,第六悬浮窗满足第一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响应于对电子设备的第五操作,处理单元,用于获取第一数据;第一数据包括角加速度数据;角加速度数据是基于陀螺仪传感器检测得到的;在电子设备确定角加速度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显示单元,用于显示第五界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五悬浮窗的宽度为第一显示屏的高度的一半;第六悬浮窗的宽度为第一显示屏的高度的一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界面中还包括用于调整第一窗口的大小以及第二窗口的大小的第一滑动杆,响应于将第一滑动杆滑动到第三区域的操作,显示单元,用于显示第六界面;其中,第六界面中包括第三窗口中的第七悬浮窗,以及第四窗口中的第八悬浮窗,第三窗口的宽度小于第四窗口的宽度,第七悬浮窗的宽度小于第八悬浮窗的宽度;或者,响应于将第一滑动杆滑动到第四区域的操作,显示单元,用于显示第七界面;其中,第七界面中包括第五窗口中的第一悬浮球控件,以及第六窗口中的第九悬浮窗,第五窗口的宽度小于第六窗口的宽度,第九悬浮窗的宽度小于第六窗口的宽度;或者,响应于将第一滑动杆滑动到第五区域的操作,显示单元,用于显示第八界面;其中,第八界面中包括第八悬浮窗,第八悬浮窗的宽度小于第一显示屏的宽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响应于将第一滑动杆滑动到第六区域的操作,显示单元,用于显示第九界面;其中,第九界面中包括第七窗口中的第一悬浮球控件,以及第八窗口中的第二悬浮球控件;第七窗口的宽度大于第八窗口的宽度;或者,响应于将第一滑动杆滑动到第七区域的操作,显示单元,用于显示第十界面;其中,第十界面中包括第九悬浮窗;第九悬浮窗的宽度小于第一显示屏的宽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响应于将第一滑动杆滑动到第八区域的操作,显示单元,用于显示第十一界面;其中,第十一界面中包括第二悬浮球控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显示屏,响应于对电子设备的第六操作,显示单元,用于利用第二显示屏显示第十二界面;其中,第十二界面中包括第九窗口以及第十窗口,第九窗口的宽度与第十窗口的宽度均与第二显示屏的宽度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响应于对电子设备的第六操作,处理单元,用于获取第二数据;第二数据包括折叠角度数据;折叠角度数据是基于角链传感器检测得到的;在电子设备确定折叠角度数据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显示单元,用于利用第二显示屏显示第十二界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显示屏,方法包括:在第一应用的预设功能未开启的情况下,响应于开启第一应用的操作,显示单元,用于利用第一显示屏显示第一界面;响应于对第一界面的第一操作,显示单元,用于显示第二界面;第二界面中包括第一悬浮窗;第一悬浮窗的宽度小于第一显示屏的宽度;响应于开启第一应用的预设功能,且打开第一应用的操作,显示单元,用于显示第一界面;响应于对第一界面的第一操作,显示单元,用于显示第三界面;第三界面中包括第一窗口、第二窗口、用于调整第一窗口的大小以及第二窗口的大小的第一滑动杆,第二窗口中包括第一悬浮窗对应的第一悬浮球控件,第一窗口中显示的内容以及第二窗口中显示的内容均属于第一应用;响应于对第一悬浮球控件的第二操作,显示单元,用于显示第四界面;第四界面中包括第一悬浮窗、第一窗口、第二窗口、以及第一滑动杆;第一悬浮窗的宽度小于第一显示屏的宽度,第一悬浮窗为非模态对话框,且第一悬浮窗满足第一状态。
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分别与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相对应。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任一项的方法。
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分别与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相对应。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任一项的方法。
第四方面以及第四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分别与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相对应。第四方面以及第四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五方面中的程序可以全部或者部分存储在与处理器封装在一起的存储介质上,也可以部分或者全部存储在不与处理器封装在一起的存储器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软件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窗口管理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屏手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悬浮窗的界面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平行视界下显示悬浮窗的界面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竖屏状态下的显示悬浮窗的界面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屏手机屏幕翻转的界面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非模态的界面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整平行视界中的窗口大小的界面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屏手机屏幕切换的界面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分屏显示的界面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分屏显示打开悬浮窗的界面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竖屏状态下的显示悬浮窗的界面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折叠屏手机屏幕翻转的界面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非模态的界面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整应用分屏显示界面中的窗口大小的界面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调整应用分屏显示界面中的窗口大小的界面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另种折叠屏手机屏幕切换的界面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窗口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窗口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窗口交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例如,第一值和第二值仅仅是为了区分不同的值,并不对其先后顺序进行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随着电子设备的功能需求的多样化,较多电子设备可以支持平行视界功能或者应用分屏显示功能。其中,该平行视界功能可以理解为在同一界面的两个窗口中分别显示同一应用的不同内容;该应用分屏显示功能可以理解为在同一界面的两个窗口分别显示不同应用的内容。
通常情况下,电子设备无法支持用户在平行视界(或应用分屏)所对应的界面中开启悬浮窗。另外,电子设备接收到用户由竖屏状态切换到横屏状态的操作时,也无法对平行视界(或应用分屏)所对应的界面中开启的悬浮窗进行自动翻转;并且该悬浮窗为模态,该模态可以理解为在悬浮窗存在的情况下,用户无法触摸或点击悬浮窗以外的区域。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窗口交互方法和电子设备,使得电子设备可以根据用户针对于显示屏的分屏需求,对悬浮窗进行合理的显示,进而增强用户使用悬浮窗的体验。上述电子设备也可以称为终端(terminal)、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等。电子设备可以为具有窗口显示功能的手机(mobile phone)、折叠屏手机、智能电视、穿戴式设备、平板、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电子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电子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电子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
示例性的,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电池1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传感器模块180,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192,摄像头193,显示屏1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195等。其中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180A,陀螺仪传感器180B,角链传感器180C,磁传感器180D,加速度传感器180E,距离传感器180F,接近光传感器180G,指纹传感器180H,触摸传感器180K,环境光传感器180L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角链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电子设备的折叠角度,陀螺仪传感器用于检测电子设备的横竖屏翻转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例如,处理器110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环境光的检测方法。
其中,控制器可以是电子设备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1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1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1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电子设备通过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194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显示屏194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屏194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1个或N个显示屏194,N为大于1的正整数。
电子设备的软件系统可以采用分层架构,事件驱动架构,微核架构,微服务架构,或云架构。本发明实施例以分层架构的Android系统为例,示例性说明电子设备的软件结构。
示例性的,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软件架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电子设备可以将Android系统分为五层,分别为应用程序层(applications)、应用程序框架层(application framework)、安卓运行时(Androidruntime)和系统库、硬件抽象层(hardware abstract layer,HAL,图中未示出)以及内核层(kernel)。
其中,应用程序层可以包括一系列应用程序包。例如,应用程序层可以包括:设置、日历、地图以及闹钟等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可以简称为应用),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应用程序层还可以包括情景感知模块、业务逻辑处理模块和业务呈现模块等。情景感知模块、业务逻辑处理模块和业务呈现模块可以是独立的APP,或者可以分别集成在不同的APP中,或者可以集成在同一个APP中,本申请不做限定。
其中,情境感知模块,常驻运行或以低功耗形式运行,具有感知外部事实或者环境的能力。情境感知模块可以通过API(应用程序接口)从应用程序层的其他应用程序或应用程序框架层或系统层或内核层来检测相关事件和获取事件的状态,比如检测蓝牙连接、网络连接、监测用户短信、定制定时器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情境感知模块主要作用是监听剪贴板是否有复制事件,当监听到剪贴板有复制事件,将复制事件通知给业务逻辑处理模块。情境感知模块还可以用于获取剪切板中的剪切内容的来源应用(APP),即应用包名。也就是说,剪切板内容通过情境感知模块识别该剪切的内容是从某个具体的应用中复制的。另外,情境感知模块还可以检测是否有退出当前页面的操作,当检测到退出当前页面的操作,通知业务逻辑处理模块。
业务逻辑处理模块(如:计算引擎)具有业务逻辑处理能力,用于实现各种悬浮球或悬浮窗的展示,消失的逻辑。例如,业务逻辑处理模块接收到用户触发的复制事件及情境感知模块发送的剪切板内容,判断是否满足翻译条件,从而判断是否显示悬浮球。业务逻辑处理模块还可以根据用户触发的点击悬浮球事件以及从第三方服务器获取的翻译结果内容,判断是否显示悬浮窗并将翻译结果显示在悬浮窗内。另外,业务逻辑处理模块还可以用于根据用户触发的悬浮球或悬浮窗消失的事件,判断是否将电子设备上的悬浮球或悬浮窗展示或者消失。
此外,业务逻辑处理模块还可以识别复制文本或者OCR技术提取的文本。例如可以识别出文本为日程、待分享链接、淘宝口令、网址等类型中的至少一种。又例如还可以识别出文本的语种。
业务呈现模块(如:YOYO建议),用于将悬浮球或悬浮窗显示或者消失在手机的屏幕上。例如,业务呈现模块接收到业务逻辑处理模块发送的显示悬浮球或悬浮窗的命令,通知窗口管理器将该悬浮球或悬浮窗显示在电子设备上。同时,业务呈现模块还可以在悬浮窗内呈现用户复制的文本及其对应的翻译结果。另外,业务呈现模块还可以用户根据用户触发的悬浮球或悬浮窗消失的事件,通知窗口管理器将电子设备上的悬浮球或悬浮窗展示或者消失。
如图2所示,应用程序框架层可以包括窗口管理器,内容提供器,视图系统,资源管理器,通知管理器等,活动管理器,剪贴板管理器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窗口管理器用于管理窗口程序,窗口管理器可以获取显示屏大小,判断是否有状态栏,锁定屏幕,截取屏幕等。
剪贴板管理器用于对剪贴板进行管理。剪贴板是用于临时存放交换信息的临时存储区域。
活动管理器用于管理各个应用程序的生命周期以及导航回退功能,负责Android的主线程创建,各个应用程序的生命周期的维护。
资源管理器为应用程序提供各种资源,比如本地化字符串,图标,图片,布局文件,视频文件等等。
通知管理器使应用程序可以在状态栏中显示通知信息,可以用于传达告知类型的消息,可以短暂停留后自动消失,无需用户交互。比如通知管理器被用于告知下载完成,消息提醒等。通知管理器还可以是以图表或者滚动条文本形式出现在系统顶部状态栏的通知,例如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的通知,还可以是以对话窗口形式出现在屏幕上的通知。例如在状态栏提示文本信息,发出提示音,电子设备振动,指示灯闪烁等。
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运行在虚拟机中。虚拟机将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的java文件执行为二进制文件。虚拟机用于执行对象生命周期的管理,堆栈管理,线程管理,安全和异常的管理,以及垃圾回收等功能。
如图2所示,系统库可以包括多个功能模块。例如:表面管理器(surfacemanager),媒体库(Media Libraries),三维图形处理库(例如:OpenGL ES),2D图形引擎(例如:SGL)等。
表面管理器用于对显示子系统进行管理,并且为多个应用程序提供了2D和3D图层的融合。
如图2所示,内核层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层。内核层至少包含显示驱动,摄像头驱动,音频驱动,传感器驱动。
示例性的,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窗口管理器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窗口管理器中可以包括:应用窗口,子窗口(未示出)及系统窗口。
应用窗口对应于某个应用的应用窗口,例如某个阅读应用的应用窗口,用于显示阅读应用内的内容,又例如翻译应用的应用窗口,用于显示翻译应用内的内容,又例如备忘录应用的应用窗口,用于显示备忘录应用内的内容。每个应用的界面由一个个activity组成,而activity又由view组成,view是窗口的存在形式,窗口是view的载体。当启动activity时,通知应用进程,任何activity都隶属于应用进程。也就是说,例如阅读应用对应一个activity,备忘录应用由于与阅读应用是不同的应用,因而对应另一个activity。所有activity默认的窗口类型是基窗口(TYPE_BASE_APPLICATION),即所有其他类型的应用窗口将出现在基窗口上层。
子窗口依附于父窗口,即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赖一个应用,如应用输入法窗口、应用提示框窗口等。当父窗口不可见时,子窗口也不可见。
系统窗口与应用窗口不同,不需要对应Activity。与子窗口不同,不需要有父窗口。系统窗口不属于任何一个应用,由系统来创建,只属于系统本身,往往需要声明权限才能创建,例如关机对话框窗口,状态栏窗口、搜索条窗口、输入法窗口、警告对话框、系统音量条等。
需要说明的是,系统窗口的层级一般高于应用窗口及子窗口。
继续结合图3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系统窗口中设置有悬浮球及悬浮窗。由上述分析可知,悬浮球及悬浮窗为系统窗口,无法设置于应用窗口中。
悬浮窗及悬浮球的本质是将一个view交个窗口管理器管理,由于安卓底层的系统限制,应用窗口z轴范围是1~99,子窗口的范围是1001~1999,系统窗口是(2000~2999),因而,悬浮窗及悬浮球只能在系统窗口范围中实现,如果要弹出自定义系统级窗口需要动态申请权限。Z轴是安卓窗口的层级的概念,Z轴越大的窗口越居于顶层。
进一步地,由于应用程序中每个应用的界面由各activity组成且任何activity都隶属于应用进程,因而在系统窗口设置的悬浮球及悬浮窗不具备activity的功能。为了获得悬浮球及悬浮窗可以获得类似于应用窗口内的activity的效果,即显示内容及基于用户在悬浮球及悬浮窗滑动的操作,需要额外在系统窗口内部设置滑动操作、滑动冲突等,以及根据用户的点击等操作,判断响应窗口的焦点等。具体根据以下内容的表述展开而更加清晰。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独立实现,也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电子设备为折叠屏手机为例进行示例说明,该示例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示例性的,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屏手机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折叠屏手机包括内屏以及外屏,当折叠屏手机处于折叠状态(或理解为折叠角度满足0度-70度之间等)时,折叠屏手机可以利用外屏显示包括悬浮窗的界面,或者当折叠屏手机处于展开状态(或理解为折叠角度满足70度-180度之间等)时,折叠屏手机可以利用内屏显示包括悬浮窗的界面。其中,折叠屏手机处于折叠状态或者处于展开状态时的折叠角度仅作为一种示例,并不能够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将以折叠屏手机的内屏的显示为例,对窗口交互方法进行示例说明,该示例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将以在平行视界中进行悬浮窗显示(或称为场景一,如图5-图9对应的实施例)以及在应用分屏中进行悬浮窗显示(或称为场景二,如图10-图12对应的实施例)为例,分别对窗口交互方法的具体实现进行示例说明。
场景一:折叠屏手机在平行视界中进行悬浮窗显示。
在场景一中,折叠屏手机可以支持两种平行视界功能中的悬浮窗显示:方法1,折叠屏手机支持在应用的平行视界对应的界面中触发悬浮窗;或者,方法2,折叠屏手机支持触发悬浮窗后开启应用的平行视界。
方法1:折叠屏手机支持在应用的平行视界的界面中触发悬浮窗。
本申请实施例中,折叠屏手机可以利用平行视界功能显示应用,并基于用户的操作使得折叠屏手机可以在平行视界对应的界面中显示悬浮窗。
可以理解的是,在折叠屏手机的设置界面中可以设置有例如“平行视界”的选项开关,在用户根据需求开启某一应用,例如新闻应用所对应的“平行视界”选项的情况下,用户则可以在该新闻应用中同时查看两个页面。
在折叠屏手机的设置界面中可以设置有例如“复制触发翻译”的选项开关,在用户选择开启该复制触发翻译的功能的情况下,当用户复制非系统默认语言的文字时,电子设备可以触发翻译功能,显示翻译功能对应的悬浮球;进一步的,当用户触发该悬浮球时,可以显示翻译结果。
示例性的,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行视界下显示悬浮窗的界面示意图。在图5对应的实施例中,以在新闻应用中开启悬浮窗为例进行示例说明。
在开启新闻应用对应的“平行视界”功能的情况下,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打开新闻应用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可以显示图5中的(a)所示的界面,该界面可以全屏显示新闻应用的主页面。
在如图5中的(a)所示的界面中,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触发任一新闻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可以显示图5中的(b)所示的界面。该图5中的(b)所示的界面中可以左右分屏显示新闻应用的主页面501、以及新闻应用的内容页面502。可以理解的是,该图5中的(b)所示的界面可以称为应用的平行视界对应的界面。
在如图5中的(b)所示的显示平行视界对应的界面的场景下,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在内容页面502选中“patent”单词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可以显示如图5中的(c)所示的界面。该图5中的(c)所示的界面中可以包括选项栏503,该选项栏503中可以包括如复制、以及翻译等操作选项。
在如图5中的(c)所示的界面中,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触发该“patent”单词对应的选项栏503中的“复制”选项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可以识别用户意图,并显示如图5中的(d)所示的界面。如图5中的(d)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可以包括悬浮球标识504,该悬浮球标识504可以用于指示折叠屏手机正在识别用户的意图,且折叠屏手机识别到的用户的意图可以为翻译。可以理解的是,在折叠屏手机进行识别的过程中,无需用户的操作,例如无需用户点击如图5(d)中页面的任何内容,便可以识别到用户的意图。
折叠屏手机可以在识别到用户的意图为翻译“patent”单词时,显示如图5中的(e)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可以包括:悬浮球505,该悬浮球505用于向用户提供显示翻译结果的入口。
在如图5中的(e)所示的界面中,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触发该悬浮球505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可以显示如图5中的(f)所示的界面。如图5中的(f)所示的界面中,该界面中可以显示悬浮窗506,并在悬浮窗506中展示“patent”的翻译结果。悬浮窗506显示的翻译结果包括用户复制的待查询的英文单词“patent”,以及该单词的中文释义的翻译结果,即“专利”。悬浮窗506中显示的内容还包括:用于语音朗读的控件、用于复制翻译结果的控件、用于切换翻译语种的控件等。
可以理解的是,该悬浮窗506可以居中显示在折叠屏手机的内屏底部,且悬浮窗506距离内屏的左侧以及右侧各留有一定距离。该悬浮窗506为悬浮窗的初始状态,即由用户点击悬浮球505后显示的默认形态为半屏态。示例性的,由于悬浮窗506的显示,则可以取消显示悬浮球505,以达到更好的用户体验。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折叠屏手机除了可以基于上述图5中的(a)-图5中的(f)所示的界面,开启悬浮窗506外,折叠屏手机也可以基于下述操作便捷的开启悬浮窗。
在如图5中的(c)所示的界面中,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触发该“patent”单词对应的选项栏503中的“翻译”选项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显示图5中的(f)所示的界面,例如折叠屏手机可以调出悬浮窗506。
可以理解的是,当用户在应用的平行视界界面中开启悬浮窗时,悬浮窗可以居中显示在屏幕底部。
方法2:折叠屏手机支持触发悬浮窗后开启应用的平行视界。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可以基于图6对应的实施例,在未开启应用的平行视界的情况下,打开至应用的内容页面,并在内容页面中触发悬浮窗,进一步用户可以从设置中开启应用的平行视界,并打开该应用的主页面以及内容页面,使得折叠屏手机可以左右分屏显示主页面以及内容页面,且该内容页面中可以包括之前触发的悬浮窗所对应的悬浮球,折叠屏手机可以基于用户针对悬浮球的触发显示悬浮窗。
示例性的,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平行视界下显示悬浮窗的界面示意图。在图6对应的实施例中,以在新闻应用中开启悬浮窗为例进行示例说明。
在未开启新闻应用对应的“平行视界”功能的情况下,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打开新闻应用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可以显示图6中的(a)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可以全屏显示新闻应用的主页面。
在如图6中的(a)所示的界面中,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触发任一新闻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可以显示图6中的(b)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可以全屏显示新闻应用的内容页面。
进一步的,在如图6中的(b)所示的界面中,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触发该“patent”单词对应的悬浮窗时,该界面中还可以包括悬浮窗601。可以理解的是,该悬浮窗601可以居中显示在折叠屏手机的内屏底部,且悬浮窗601距离内屏的左侧以及右侧各留有一定距离。其中,图6中的(b)所示的界面中触发悬浮窗显示的方法可以参见图5中的(c)-图5中的(f)所示的界面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折叠屏手机显示如图6中的(b)所示的悬浮窗601的情况下,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从后台打开设置应用,在设置应用中开启该新闻应用对应的平行视界功能的操作,并且接收到用户重新打开新闻应用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可以显示图6中的(c)所示的界面,该图6中的(c)所示的界面中可以全屏显示新闻应用的主页面。
在如图6中的(c)所示的界面中,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触发任一新闻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可以显示图6中的(d)所示的界面。该图6中的(d)所示的界面中可以左右分屏显示新闻应用的主页面602、以及新闻应用的内容页面603,该内容页面603中可以包括悬浮球604。其中,该悬浮球604可以为开启新闻应用的平行视界前,新闻应用的内容页面中显示的悬浮窗的另一种显示形态,如悬浮球604可以为图6中的(b)所示的悬浮窗601的另一种显示形态。
在如图6中的(d)所示的界面中,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触发悬浮球604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可以显示图6中的(e)所示的界面,该图6中的(e)所示的界面中包括悬浮窗605。
可以理解的是,该悬浮窗605可以居中显示在折叠屏手机的内屏底部,且悬浮窗605距离内屏的左侧以及右侧各留有一定距离。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图5或图6对应的实施例的情况下,折叠屏手机可以根据用户对于悬浮窗的操作呈现出三种悬浮窗状态。示例性的,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竖屏状态下的显示悬浮窗的界面示意图。
如图7中的(a)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可以包括折叠屏手机呈竖屏状态时,在使用平行视界的应用中显示的处于半屏态的悬浮窗701。其中,处于半屏态的悬浮窗占据当前应用的屏幕约一半左右的大小,显示部分翻译结果内容。半屏态的悬浮窗也可以示例性的作为默认的悬浮窗形态,即当用户复制文本后显示的第一个悬浮窗。
示例性的,在如图7中的(a)所示的界面中,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轻触悬浮窗701并向下滑动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可以显示如图7中的(b)所示的界面。
如图7中的(b)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可以包括折叠屏手机呈竖屏状态时,在使用平行视界的应用中显示的处于底部态的悬浮窗702。其中,处于底部态的悬浮窗居中显示在当前应用的屏幕底部,不显示任何翻译结果内容,有利于用户继续访问当前应用内的内容,以提高用户体验。
示例性的,在如图7中的(b)所示的界面中,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轻触悬浮窗702向上滑动,且滑动到屏幕上沿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可以显示如图7中的(c)所示的界面。
如图7中的(c)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可以包括折叠屏手机呈竖屏状态时,在使用平行视界的应用中显示的处于全屏态的悬浮窗703。其中,处于全屏态的悬浮窗可以示例性的占据整个当前应用的屏幕的中间,其展开基于用户的拖动操作而展开,用于显示比半屏态悬浮窗更多的翻译结果内容,以提高用户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折叠屏手机也可以基于其他用户操作,在上述图7中的(a)所示的界面、图7中的(b)所示的界面、以及图7中的(c)所示的界面中进行切换,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图7中的(a)所示的界面、图7中的(b)所示的界面、以及图7中的(c)所示的界面中显示的悬浮窗均可以居中显示在屏幕的底部。
基于图7对应的实施例,使得悬浮窗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操作,展示不同的形态。这样,满足了用户对于使用平行视界的应用中显示的悬浮窗的不同需求,提高了用户使用悬浮窗功能的体验感。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使用平行视界的应用中显示的悬浮窗可以根据用户的翻转需求灵活调整,进而提高用户使用折叠屏手机中的悬浮窗功能的体验感。具体的,折叠屏手机处于竖屏状态下,当用户在折叠屏手机使用平行视界的应用中显示的悬浮窗处于半屏态的情况下翻转屏幕时,折叠屏手机中的该悬浮窗可以处于半屏态(如图8对应的实施例)。
示例性的,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屏手机屏幕翻转的界面示意图。在如图8中的(a)所示,折叠屏手机使用平行视界的应用中显示的悬浮窗处于半屏态的情况下,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翻转屏幕,例如用户由折叠屏手机的竖屏状态翻转到折叠屏手机的横屏状态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可以显示如图8中的(b)所示的界面,该图8中的(b)所示的界面中,折叠屏手机中显示的悬浮窗可以处于半屏态。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处于竖屏状态的折叠屏手机的悬浮窗具有三种状态,即半屏态、底部态以及全屏态,且折叠屏手机的内屏的宽度以及高度差值较小,因此处于横屏状态的折叠屏手机的悬浮窗也可以具有三种状态,即半屏态、底部态以及全屏态,使得折叠屏手机可以根据用户翻转需求对使用平行视界的应用中显示的悬浮窗进行灵活调整。
具体的,在折叠屏手机使用平行视界的应用中显示的悬浮窗处于底部态的情况下,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翻转屏幕,例如用户由折叠屏手机的竖屏状态翻转到折叠屏手机的横屏状态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中的该悬浮窗可以处于底部态;或者,在折叠屏手机使用平行视界的应用中显示的悬浮窗处于全屏态的情况下,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翻转屏幕,例如用户由折叠屏手机的竖屏状态翻转到折叠屏手机的横屏状态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中的该悬浮窗可以处于全屏态。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折叠屏手机使用平行视界的应用中显示的悬浮窗可以满足非模态(或称为非模态对话框)。示例性的,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非模态的界面示意图。该非模态可以理解为在悬浮窗存在的情况下,用户可以触摸或点击悬浮窗以外的区域。
在如图9中的(a)所示的折叠屏手机使用平行视界的应用中显示的悬浮窗处于半屏态的情况下,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触发悬浮窗以外的区域(如图9中的(a)所示的虚线框所在的区域)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可以显示如图9中的(b)所示的界面,该图9中的(b)所示的界面中的悬浮窗可以处于底部态。
可以理解的是,非模态的悬浮窗使得用户可以实现在折叠屏手机不关闭悬浮窗的情况下,对除悬浮窗以外区域的浏览以及触发,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当非模态对话框显示时,允许转而执行程序中其他任务,而不用关闭这个对话框。此时,悬浮窗的窗口属性被设置为FLAG_NOT_TOUCH_MODAL,因而在此模式下,系统会将当前窗口区域以外的触摸/点击事件传递给底层的窗口,当前窗口区域以内的单击事件则当前窗口处理。
具体而言,在悬浮窗处于半屏态及全屏态时,将悬浮窗的窗口属性设置为FLAG_NOT_TOUCH_MODAL用以控制焦点事件处理;在悬浮窗处于底部态时,将悬浮窗的窗口属性设置为FLAG_NOT_FOCUSABLE用以把焦点事件交给当前应用的原文处理,当前应用即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当前用户正在使用的阅读应用。
FLAG_NOT_FOCUSABLE:表示当前窗口不需要获取焦点,也不需要接收各种输入事件,此标记会同时启用FLAG_NOT_TOUCH_MODAL,最终事件会直接传递给下层的具体焦点的窗口。
FLAG_NOT_TOUCH_MODAL:表示在此模式下,系统会将当前窗口区域以外的触摸/点击事件传递给底层的窗口,当前窗口区域以内的单击事件则当前窗口处理。这个标记很重要,一般来说都需要开启此标记,否则其他窗口将无法收到触摸/点击事件。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调整平行视界中的窗口大小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使用平行视界的应用中显示的悬浮窗可以保持居中。示例性的,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整平行视界中的窗口大小的界面示意图。
在如图10中的(a)所示的界面中,该界面中可以包括处于:左右分屏显示的主页面1001(或称窗口1001)以及内容页面1002(或称窗口1002),该主页面1001以及内容页面1002的中间可以设置有用于调整窗口大小的滑动杆1003,该界面中还可以包括居中显示在折叠屏的内屏底部的悬浮窗1004。
在如图10中的(a)所示的界面中,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调整窗口大小,例如接收到用户轻触滑动杆1003并向左滑动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可以显示如图10中的(b)所示的界面。
可以理解的是,该图10中的(b)所示的界面中的主页面1005的面积(或宽度),小于图10中的(a)所示的界面中的主页面1001的面积(或宽度);该图10中的(b)所示的界面中的内容页面1006的面积(或宽度),大于图10中的(a)所示的界面中的内容页面1002的面积(或宽度)。如图10中的(b)所示的界面中的折叠屏1007处于底部态。
可以理解的是,在折叠屏手机使用平行视界的应用中显示的悬浮窗的情况下,用户调整平行视界中的窗口的大小,将不会对悬浮窗的位置带来影响。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折叠屏手机的内屏使用平行视界并显示悬浮窗的情况下,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折叠屏幕,例如由折叠屏手机的内屏切换到折叠屏手机的外屏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可以显示平行视界中的右侧窗口。示例性的,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屏手机屏幕切换的界面示意图。
在如图11中的(a)所示的折叠屏手机的内屏显示窗口1101、窗口1102以及悬浮窗1103的情况下,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折叠手机屏幕(或理解为折叠屏角度满足0度-70度)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可以关闭内屏显示,并在外屏中显示如图11中的(b)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可以显示折叠屏手机内屏的窗口1102中的内容,以及悬浮窗1104。
可以理解的是,图11中的(a)所示的悬浮窗1103处于半屏态,且悬浮窗1103居中显示在内屏的底部,悬浮窗1104的宽度小于内屏的宽度;图11中的(b)所示的悬浮窗也处于半屏态,且悬浮窗1104显示在内屏的底部,悬浮窗1104的宽度等于外屏的宽度。可见,折叠屏手机在折叠过程中悬浮窗的状态,例如悬浮窗的半屏态不发生改变。
场景二:折叠屏手机在应用分屏显示界面中进行悬浮窗显示。
在场景二中,折叠屏手机可以基于图12对应的实施例开启应用分屏,并基于图13对应的实施例分别开启不同应用中的悬浮窗。
示例性的,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分屏显示的界面示意图。
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打开新闻应用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可以显示图12中的(a)所示的界面,该界面可以全屏显示新闻应用的主页面。
在如图12中的(a)所示的界面中,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沿右侧屏幕边缘向内滑动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可以显示如图12中的(b)所示的界面,该图12中的(b)所示的界面中可以包括智慧多窗(或称停靠栏(dock)栏)1201,该智慧多窗1201中可以包括:电子邮件应用对应的控件1202、备忘录应用对应的控件、视频应用对应的控件、图库应用对应的控件、以及用于在智慧多窗中增加或删减应用的控件。
在如图12中的(b)所示的界面中,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轻触该智慧多窗1201中的电子邮件应用对应的控件1202的操作,并继续拖拽该电子邮件应用对应的控件1202至屏幕右侧区域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可以短暂显示图12中的(c)所示的界面,进而跳转至如图12中的(d)所示的界面。其中,图12中的(c)所示的界面中可以显示左右分屏显示新闻应用的图标、以及电子邮件的图标;该图12中的(d)所示的界面中可以左右分屏显示新闻应用对应的窗口、以及电子邮件应用对应的窗口。
进一步的,在开启应用分屏显示的情况下,折叠屏手机可以基于图13对应的实施例分别开启不同应用中的悬浮窗。示例性的,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分屏显示打开悬浮窗的界面示意图。
在如图13中的(a)所示的开启应用分屏显示的情况下,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在新闻应用对应的窗口中触发该“patent”单词对应的选项栏中的“翻译”选项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可以显示图13中的(b)所示的界面,该图13中的(b)所示的界面中的可以显示悬浮窗1301,该悬浮窗1301可以显示在新闻应用对应的窗口的底端,且该悬浮窗1301的宽度与新闻应用的对应的窗口的宽度一致。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此时用户还没有在电子邮件应用对应的窗口中触发悬浮窗,因此该邮件应用对应的悬浮窗中可以不显示悬浮窗。
类似的,在如图13中的(c)所示的新闻应用对应的窗口中显示悬浮窗1301的情况下,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在电子邮件应用对应的窗口中触发“hello”单词对应的选项栏中的“翻译”选项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可以显示图13中的(d)所示的界面,该图13中的(d)所示的界面中的可以显示悬浮窗1301以及悬浮窗1302,该悬浮窗1302可以显示在电子邮件应用对应的窗口的底端,且该悬浮窗1302的宽度与新闻应用的对应的窗口的宽度一致。
可以理解的是,在默认开启悬浮窗时,各窗口中的悬浮窗均满足半屏态。
可以理解的是,当用户在应用分屏显示的各窗口中分别开启悬浮窗时,该悬浮窗可以分别显示在各窗口的底部,且悬浮窗的宽度与应用分屏所在的窗口的宽度一致。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图14对应的实施例的情况下,折叠屏手机可以根据用户对于任一窗口中的悬浮窗的操作,使得任一窗口中均可以呈现出三种悬浮窗状态。
示例性的,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竖屏状态下的显示悬浮窗的界面示意图。在图14对应的实施例中,以在折叠屏手机的左侧窗口1401中显示悬浮窗的三种状态为例进行示例说明,折叠屏手机的右侧窗口1402中也可以显示悬浮窗的三种状态,后文将不再赘述。
如图14中的(a)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可以包括折叠屏手机呈竖屏状态时,在应用分屏显示的界面中可以分别显示的处于半屏态的悬浮窗,例如窗口1401中显示的处于半屏态的悬浮窗1403,窗口1402中显示的处于半屏态的悬浮窗1404。其中,任一处于半屏态的悬浮窗占据当前分屏应用所在窗口的约一半左右的大小,显示部分翻译结果内容。半屏态的悬浮窗也可以示例性的作为默认的悬浮窗形态,即当用户复制文本后显示的第一个悬浮窗。
示例性的,在如图14中的(a)所示的界面中,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在窗口1401中轻触悬浮窗并向下滑动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可以显示如图14中的(b)所示的界面。
如图14中的(b)所示的界面,该界面可以包括折叠屏手机呈竖屏状态时,窗口1401中显示的处于底部态的悬浮窗。此时,由于用户未对窗口1402中的悬浮窗进行触发,因此窗口1402中的悬浮窗可以不发生变化。其中,处于底部态的悬浮窗位于当前分屏应用所在窗口的底部,不显示任何翻译结果内容,有利于用户继续访问当前应用内的内容,以提高用户体验。
示例性的,在如图14中的(b)所示的界面中,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在窗口1401中轻触悬浮窗向上滑动,且滑动到竖屏状态的屏幕上沿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可以显示如图14中的(c)所示的界面。
如图14中的(c)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可以包括折叠屏手机呈竖屏状态时,窗口1401中显示的处于全屏态的悬浮窗。此时,由于用户未对窗口1402中的悬浮窗进行触发,因此窗口1402中的悬浮窗可以不发生变化。其中,处于全屏态的悬浮窗可以显示在当前分屏应用所在窗口中,其展开基于用户的拖动操作而展开,用于显示比半屏态悬浮窗更多的翻译结果内容,以提高用户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折叠屏手机也可以基于其他用户操作,在上述图14中的(a)所示的界面、图14中的(b)所示的界面、以及图14中的(c)所示的界面中进行切换,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图14中的(a)所示的界面、图14中的(b)所示的界面、以及图14中的(c)所示的界面中显示的各悬浮窗均可以显示在分屏应用所在窗口的底部,且悬浮窗的宽度与分屏应用所在窗口的宽度一致。
基于图14对应的实施例,使得悬浮窗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操作,展示不同的形态。这样,满足了用户对于应用分屏显示界面中的各悬浮窗的不同需求,提高了用户使用悬浮窗功能的体验感。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应用分屏显示的界面中的各悬浮窗可以根据用户的翻转需求灵活调整,进而提高用户使用折叠屏手机中的悬浮窗功能的体验感。具体的,折叠屏手机处于竖屏状态下,当用户在折叠屏手机中各应用分屏中的悬浮窗均处于半屏态的情况下翻转屏幕时,折叠屏手机中的各悬浮窗均可以处于半屏态(如图15对应的实施例)。
示例性的,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折叠屏手机屏幕翻转的界面示意图。在如图15中的(a)所示,折叠屏手机各应用分屏中的悬浮窗均处于半屏态的情况下,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翻转屏幕,例如用户由折叠屏手机的竖屏状态翻转到折叠屏手机的横屏状态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可以显示如图15中的(b)所示的界面,该图15中的(b)所示的界面中,折叠屏手机中显示的各悬浮窗均可以处于半屏态。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处于竖屏状态的折叠屏手机中的悬浮窗具有三种状态,即半屏态、底部态以及全屏态,且折叠屏手机的内屏的宽度以及高度差值较小,因此处于横屏状态的折叠屏手机的悬浮窗也可以具有三种状态,即半屏态、底部态以及全屏态,使得折叠屏手机可以根据用户翻转需求对应用分屏中显示的各悬浮窗进行灵活调整。
具体的,在折叠屏手机各应用分屏中显示的悬浮窗均处于底部态的情况下,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翻转屏幕,例如用户由折叠屏手机的竖屏状态翻转到折叠屏手机的横屏状态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中的各悬浮窗均可以处于底部态;或者,在折叠屏手机各应用分屏中显示的悬浮窗均处于全屏态的情况下,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翻转屏幕,例如用户由折叠屏手机的竖屏状态翻转到折叠屏手机的横屏状态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中的各悬浮窗均可以处于全屏态。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折叠屏手机应用分屏中的各悬浮窗均可以满足非模态。示例性的,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非模态的界面示意图。
在如图16中的(a)所示的折叠屏手机各应用分屏中显示的悬浮窗(如悬浮窗1601以及悬浮窗1602)均处于半屏态的情况下,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触发新闻应用对应的窗口中的悬浮窗1601以外的区域(如图16中的(a)所示的虚线框1603所在的区域)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可以显示如图16中的(b)所示的界面,该图16中的(b)所示的界面中新闻应用对应的窗口中的悬浮窗1601可以处于底部态,电子邮件应用对应的窗口中的悬浮窗1602可以处于半屏态。
或者,在如图16中的(a)所示的折叠屏手机各应用分屏中显示的悬浮窗(如悬浮窗1601以及悬浮窗1602)均处于半屏态的情况下,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触发电子邮件应用对应的窗口中的悬浮窗1602以外的区域(如图16中的(a)所示的虚线框1604所在的区域)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可以显示如图16中的(c)所示的界面,该图16中的(c)所示的界面中电子邮件应用对应的窗口中的悬浮窗1602可以处于底部态,新闻应用对应的窗口中的悬浮窗1601可以处于半屏态。
可以理解的是,应用分屏显示界面中的各悬浮窗均满足非模态,且非模态的悬浮窗使得用户可以实现分别在各应用分屏窗口中,对除悬浮窗以外区域的浏览以及触发,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调整应用分屏显示界面中的窗口大小的操作时,各窗口中的悬浮窗可以根据用户操作进行适应调整。示例性的,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整应用分屏显示界面中的窗口大小的界面示意图。
在如图17中的(a)所示的界面中,该界面中可以包括:位于屏幕左侧的新闻应用对应的窗口1701(或简称窗口1701)、该窗口1701中的悬浮窗1704、位于屏幕右侧的电子邮件应用对应的窗口1702(或简称窗口1702)、该窗口1702中的悬浮窗1705、以及滑动杆1703。
一种实现中,在如图17中的(a)所示的界面中,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调整窗口大小,例如接收到用户轻触滑动杆1703并向左滑动(例如滑动到虚线框1706所在的区域)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可以显示如图17中的(b)所示的界面。该图17中的(b)所示的界面中的悬浮窗1709的宽度小于图17中的(a)所示的悬浮窗1704的宽度,该图17中的(b)所示的界面中悬浮窗1710的宽度大于图17中的(a)所示的悬浮窗1705的宽度。
可以理解的是,当用户在如图17中的(a)所示的界面中,轻微滑动该滑动杆1703进而改变左右两个分屏窗口的宽度时,由于两个分屏窗口的宽度变化较小,使得该两个分屏窗口中的各悬浮窗可以根据窗口宽度的改变适应调整,折叠屏手机可以显示如图17中的(b)所示的界面。
另一种实现中,在如图17中的(a)所示的界面中,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调整窗口大小,例如接收到用户轻触滑动杆1703并向左滑动(例如滑动到虚线框1707所在的区域)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可以显示如图17中的(c)所示的界面。该图17中的(c)所示的界面中的窗口1701中可以显示悬浮球1711,窗口1702中可以显示悬浮窗1712,该悬浮窗1712可以居中显示在窗口1702的底端。
可以理解的是,当用户在如图17中的(a)所示的界面中,滑动该滑动杆1703至一定区域进而改变左右两个分屏窗口的宽度,且使得任一窗口的宽度(例如图17中的(c)所示的窗口1701的宽度)缩小到一定宽度阈值时,由于两个分屏窗口的宽度变化较大,使得该宽度缩小的窗口中的悬浮窗可以替换为悬浮球显示,而该宽度增大的窗口中的悬浮窗可以居中显示,避免悬浮窗被缩小到一定宽度时影响用户对于悬浮窗中的内容的查看。
再一种实现中,在如图17中的(a)所示的界面中,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调整窗口大小,例如接收到用户轻触滑动杆1703并向左滑动(例如滑动到虚线框1708所在的区域)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可以显示如图17中的(d)所示的界面。该图17中的(d)所示的界面中的窗口1702中可以居中显示悬浮窗1713。
可以理解的是,当用户在如图17中的(a)所示的界面中,滑动该滑动杆1703至屏幕左侧边缘时,则可以理解为用户已经不需要窗口1701中的内容,使得窗口1702可以在如图17中的(d)所示的界面中全屏显示,并且窗口1702中的悬浮窗1713可以居中显示在屏幕底端。
可以理解的是,图17中的(a)所示的界面中的虚线框1706、虚线框1707、以及虚线框1708的位置仅作为一种示例,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如图17中的(c)所示的界面的基础上,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触发滑动杆并向右滑动至一定区域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的应用分屏界面中均可以显示悬浮球。
示例性的,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调整应用分屏显示界面中的窗口大小的界面示意图。
如图18中的(a)所示的界面,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调整窗口大小,例如接收到用户轻触滑动杆1703并向右滑动(例如滑动到虚线框1801所在的区域)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可以显示如图18中的(b)所示的界面。该图18中的(b)所示的界面中可以包括:窗口1702中显示的悬浮球1802,窗口1701中显示的悬浮球1711。其中,该图18中(a)所示的界面中显示的内容与图17中的(c)所示的界面中显示的内容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当用户在如图18中的(a)所示的界面中,滑动该滑动杆1703至一定区域进而改变左右两个分屏窗口的宽度时,且使得任一窗口的宽度(例如图18中的(b)所示的窗口1702的宽度)缩小到一定宽度阈值时,由于两个分屏窗口的宽度变化较大,使得该宽度缩小的窗口中的悬浮窗可以替换为悬浮球显示,避免悬浮窗被缩小到一定宽度时影响用户对于悬浮窗中的内容的查看。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8中的(b)所示的界面中,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调整窗口大小,例如接收到用户轻触滑动杆1703并继续向右滑动(例如滑动到虚线框1803所在的区域)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可以显示如图18中的(d)所示的界面。该图18中的(d)所示的界面中可以全屏显示的窗口1701,该窗口1701中包括悬浮球1711。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8中的(a)所示的界面中,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调整窗口大小,例如接收到用户轻触滑动杆1703并继续向左滑动(例如滑动到虚线框1804所在的区域)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可以显示如图18中的(c)所示的界面。该图18中的(c)所示的界面中可以全屏显示的窗口1702,该窗口1702中包括悬浮窗1713。
可以理解的是,图18中的(a)所示的界面中的虚线框1801、虚线框1804、以及图18中的(b)虚线框1803的位置仅作为一种示例,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折叠屏手机的内屏使用分屏显示功能,且任一分屏窗口中均显示悬浮窗的情况下,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折叠屏幕,例如由折叠屏手机的内屏切换到折叠屏手机的外屏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可以在外屏中上下分屏显示内屏中的窗口。示例性的,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另种折叠屏手机屏幕切换的界面示意图。
在如图19中的(a)所示的折叠屏手机的内屏显示窗口1901、窗口1902、窗口1901中显示悬浮窗1903、以及窗口1902中显示悬浮窗1904的情况下,当折叠屏手机接收到用户折叠手机屏幕(或理解为折叠屏角度满足0度-70度)的操作时,折叠屏手机可以关闭内屏显示,并在外屏中显示如图19中的(b)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中可以上下分屏显示窗口1905以及窗口1906。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外屏的手机屏幕有限,在支持上下分屏显示窗口的同时,就无法显示悬浮窗。
示例性的,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窗口交互的流程示意图。在图20对应的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软件架构中可以包括多个层,例如应用程序层、以及应用程序框架层等;该应用程序层中可以包括业务呈现模块,该应用程序框架层中可以包括窗口管理器。
如图20所示,基于平行视界功能的窗口交互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2001、在开启同一应用中的至少两个窗口的情况下,用户在任一窗口中触发翻译事件。
其中,该翻译事件可以为触发待翻译文本的翻译功能对应的悬浮窗的显示的事件。
示例性的,用户在设置应用中开启应用的平行视界功能,且基于该平行视界功能打开该应用中的至少两个窗口的情况下,例如打开应用的主页面以及内容页面的情况下,用户可以在任一窗口,如主页面或者内容页面中触发翻译事件。
S2002、响应于用户在任一窗口中触发翻译事件,窗口管理器向业务呈现模块发送用于指示显示悬浮窗的消息。
S2003、业务呈现模块调用显示器将悬浮窗居中显示在屏幕底部,悬浮窗处于半屏态。
其中,该悬浮窗为非模态。
可以理解的是,基于S2001-S2003,当电子设备接收到用户在使用平行视界的应用中开启悬浮窗时,悬浮窗可以居中显示在屏幕底部。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电子设备接收到用户在使用平行视界的应用中调整窗口大小的操作时,电子设备中的模块可以基于下述S2004-S2006所示的步骤对悬浮窗进行显示。
S2004、用户触发窗口变化事件。
其中,该窗口变化事件可以为用户在使用平行视界的应用中针对两个窗口之间的滑动杆的滑动事件。
S2005、响应于用户触发窗口变化事件,窗口管理器将用于指示显示悬浮窗的消息发送至业务呈现模块。
S2006、窗口管理器更新悬浮窗,得到更新后的悬浮窗。
可以理解的是,该更新后的悬浮窗可以为处于底部态的悬浮窗。
S2007、业务呈现模块调用显示器将悬浮窗居中显示在屏幕底部,更新后的悬浮窗处于底部态。
可以理解的是,在电子设备使用平行视界的应用中显示的悬浮窗的情况下,用户调整平行视界中的窗口的大小,将不会对悬浮窗的位置带来影响。具体的,业务呈现模块的对于悬浮窗的显示可以参见图10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此,使得电子设备可以根据用户针对于显示屏的分屏需求,对悬浮窗进行合理的显示,进而增强用户使用悬浮窗的体验。
示例性的,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窗口交互的流程示意图。在图21对应的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软件架构中可以包括多个层,例如应用程序层、以及应用程序框架层等;该应用程序层中可以包括业务呈现模块,该应用程序框架层中可以包括窗口管理器;该业务呈现模块中可以包括用于管理悬浮窗A的第一业务呈现模块,以及用于管理悬浮窗B的第二业务呈现模块。
如图21所示,基于应用分屏显示功能的窗口交互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2101、在开启应用分屏显示的情况下,用户在窗口A中触发翻译事件。
其中,该翻译事件可以参见S2001所示的步骤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2102、响应于用户在窗口A中触发翻译事件,窗口管理器向第一业务呈现模块发送用于指示在窗口A中显示悬浮窗A的消息。
S2103、第一业务呈现模块调用显示器在窗口A中显示悬浮窗A。
S2104、用户在窗口B中触发翻译事件。
S2105、响应于用户在窗口B中触发翻译事件,窗口管理器向第二业务呈现模块发送用于指示在窗口B中显示悬浮窗B的消息。
S2106、第二业务呈现模块调用显示器在窗口B中显示悬浮窗B。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电子设备接收到用户在分屏窗口中均显示悬浮窗的界面中调整窗口大小的操作时,电子设备中的模块可以基于下述S2107-S2110所示的步骤对该分屏窗口中的各悬浮窗进行显示。
S2107、用户触发窗口变化事件。
其中,该窗口变化事件可以为用户在应用分屏界面中针对两个窗口之间的滑动杆的滑动事件。
S2108、响应于窗口变化事件,窗口管理器根据窗口变化在窗口A中更新悬浮窗A的显示,以及在窗口B中更新悬浮窗B的显示。
具体的,窗口管理器可以参见图17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描述,对窗口中显示的悬浮窗进行更新。其中,窗口A可以为图17中的窗口1701,窗口B可以为图17中的窗口1702。
一种实现中,如图17中的(a)所示的,当用户轻触滑动杆1703并向左滑动(例如滑动到虚线框1706所在的区域)的操作时,窗口管理器可以参见图17中的(b)所示的界面更新悬浮窗。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图17中的(b)(或也可以为图18中的(a))所示的界面的基础上,当电子设备接收到用户触发滑动杆并向右滑动至一定区域(如图18中的(a)虚线框1801)的操作时,电子设备的应用分屏界面中均可以显示悬浮球。具体的,窗口管理器可以参见图18中的(b)所示的界面更新悬浮窗。
进一步的,在图18中的(b)所示的界面的基础上,当电子设备接收到用户触发滑动杆并向右滑动至一定区域(如图18中的(b)虚线框1803)的操作时,电子设备的应用分屏界面中可以取消显示电子设备的右侧窗口中的内容,且电子设备可以全屏显示电子设备的左侧窗口中的内容。具体的,窗口管理器可以参见图18中的(d)所示的界面更新悬浮窗。
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图17中的(b)(或也可以为图18中的(a))所示的界面的基础上,当电子设备接收到用户触发滑动杆并向左滑动至一定区域(如图18中的(a)虚线框1804)的操作时,电子设备的应用分屏界面中可以取消显示电子设备的左侧窗口中的内容,且电子设备可以全屏显示电子设备的右侧窗口中的内容。具体的,窗口管理器可以参见图18中的(c)所示的界面更新悬浮窗。
另一种实现中,如图17中的(a)所示的,当用户轻触滑动杆1703并向左滑动(例如滑动到虚线框1707所在的区域)的操作时,窗口管理器可以参见图17中的(c)所示的界面更新悬浮窗。
再一种实现中,如图17中的(a)所示的,当用户轻触滑动杆1703并向左滑动(例如滑动到虚线框1708所在的区域)的操作时,窗口管理器可以参见图17中的(d)所示的界面更新悬浮窗。
S2109、窗口管理器向第一业务呈现模块发送用于指示在窗口A中显示更新后的悬浮窗A的消息,并且,向第二业务呈现模块发送用于指示在窗口B中显示更新后的悬浮窗B的消息。
S2110、第一业务呈现模块调用显示器在窗口A中显示更新后的悬浮窗A,并且,第二业务呈现模块调用显示器在窗口B中显示更新后的悬浮窗B。
基于此,使得电子设备可以根据用户针对于显示屏的分屏需求,对悬浮窗进行合理的显示,进而增强用户使用悬浮窗的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界面仅作为一种示例,并不能够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限定。
示例性的,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窗口交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2所示,窗口交互装置220可以用于通信设备、电路、硬件组件或者芯片中,该窗口交互装置包括:显示单元2201、处理单元2202以及通信单元2203。其中,显示单元2201用于支持退出资源分配方法执行的显示的步骤;处理单元2202用于支持窗口交互装置执行信息处理的步骤;通信单元2203用于支持资源分配方法执行的数据发送以及数据接收的步骤。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通信单元2203可以是输入或者输出接口、管脚或者电路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窗口交互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2204。处理单元2202、通信单元2203、以及存储单元2204通过线路相连。
存储单元2204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存储器,存储器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设备、电路中用于存储程序或者数据的器件。
存储单元2204可以独立存在,通过通信线路与窗口交互装置具有的处理单元2202相连。存储单元2204也可以和处理单元2202集成在一起。
存储单元2204可以存储终端设备中的方法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处理单元2202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
存储单元2204可以是寄存器、缓存或者RAM等,存储单元2204可以和处理单元2202集成在一起。存储单元2204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者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存储单元2204可以与处理单元2202相独立。
在上述实施例中,存储器存储的供处理器执行的指令可以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其中,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是事先写入在存储器中,也可以是以软件形式下载并安装在存储器中。
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储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括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例如,可用介质可以包括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或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还可以包括任何可以将计算机程序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的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可由计算机访问的任何目标介质。
作为一种可能的设计,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紧凑型光盘只读储存器(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RAM、ROM、EEPROM或其它光盘存储器;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磁盘存储器或其它磁盘存储设备。而且,任何连接线也可以被适当地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无线技术(如红外,无线电和微波)从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传输软件,则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包括在介质的定义中。如本文所使用的磁盘和光盘包括光盘(CD),激光盘,光盘,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软盘和蓝光盘,其中磁盘通常以磁性方式再现数据,而光盘利用激光光学地再现数据。
上述的组合也应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8)

1.一种窗口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显示屏,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利用所述第一显示屏显示第一界面;其中,所述第一界面中包括第一窗口、第二窗口、以及用于调整所述第一窗口的大小以及所述第二窗口的大小的第一滑动杆;所述第一窗口中显示的内容以及所述第二窗口中显示的内容均属于第一应用;
响应于对所述第一窗口或所述第二窗口的第一操作,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第二界面;其中,所述第二界面中包括第一悬浮窗、所述第一窗口、所述第二窗口、以及所述第一滑动杆;所述第一悬浮窗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显示屏的宽度,所述第一悬浮窗为非模态对话框,且所述第一悬浮窗满足第一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界面中还包括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二界面中除所述第一悬浮窗以外的区域,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对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二操作,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第三界面;所述第三界面中包括第二悬浮窗,所述第二悬浮窗满足第二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与所述第一状态不同或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操作包括:在所述第二界面中将所述第一滑动杆滑动至第一区域的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状态包括半屏态、全屏态或底部态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第二状态包括所述底部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对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三操作,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第四界面;其中,所述第四界面包括第三悬浮窗;所述第三悬浮窗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显示屏的高度,所述第三悬浮窗满足所述第一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界面为所述电子设备在处于竖屏状态下的界面时,所述第四界面为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横屏状态下的界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显示屏,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对所述电子设备的第四操作,所述电子设备利用所述第二显示屏显示第五界面;其中,所述第五界面中包括第四悬浮窗以及所述第二窗口;所述第四悬浮窗的宽度与所述第二显示屏的宽度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对所述电子设备的第四操作,所述电子设备利用所述第二显示屏显示第五界面,包括:
响应于对所述电子设备的第四操作,所述电子设备获取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包括折叠角度数据;所述折叠角度数据是基于角链传感器检测得到的;
在所述电子设备确定所述折叠角度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所述电子设备利用所述第二显示屏显示所述第五界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利用所述第一显示屏显示第一界面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应用的预设功能开启的情况,所述电子设备利用所述第一显示屏显示第六界面;所述第六界面中显示的内容属于所述第一应用;
所述电子设备利用所述第一显示屏显示第一界面,包括:响应于对所述第六界面的第五操作,所述电子设备利用所述第一显示屏显示所述第一界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对所述第一窗口或所述第二窗口的第一操作,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第二界面,包括:
响应于对所述第一窗口或所述第二窗口的第一操作,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第七界面;所述第七界面中包括第一文本;
响应于对所述第一文本的操作,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第一控件;所述第一控件中包括复制选项以及翻译选项;
响应于对所述复制选项的操作,所述电子设备显示悬浮球控件;
响应于对所述悬浮球控件的操作,所述电子设备显示所述第二界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利用所述第一显示屏显示第一界面,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利用所述第一显示屏显示第八界面;所述第八界面中包括第二文本;
响应于对所述第二文本的操作,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第二控件;所述第二控件中包括复制选项以及翻译选项;
响应于对所述翻译选项的操作,所述电子设备利用所述第一显示屏显示所述第一界面。
12.一种窗口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显示屏,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利用所述第一显示屏显示第一界面;其中,所述第一界面中包括第一窗口以及第二窗口,所述第一窗口中显示的内容属于第一应用,所述第二窗口中显示的内容属于第二应用;
响应于对所述第一窗口的第一操作,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一窗口中显示第一悬浮窗;所述第一悬浮窗为非模态对话框,且所述第一悬浮窗满足第一状态;
响应于对所述第二窗口的第二操作,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二窗口中显示第二悬浮窗;所述第二悬浮窗为非模态对话框,且所述第二悬浮窗满足所述第一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窗口中还包括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一窗口中除所述第一悬浮窗以外的区域,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对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三操作,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第三界面;所述第三界面中包括:所述第一窗口中的第三悬浮窗,以及所述第二窗口中的所述第二悬浮窗;所述第三悬浮窗满足第二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与所述第一状态不同或相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窗口中还包括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所述第二窗口中除所述第二悬浮窗以外的区域,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对所述第二区域的第四操作,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第四界面;所述第四界面中包括:所述第一窗口中的所述第一悬浮窗,以及所述第二窗口中的第四悬浮窗;所述第四悬浮窗满足第二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与所述第一状态不同或相同。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状态包括半屏态、全屏态或底部态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第二状态包括所述底部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浮窗的宽度为所述第一显示屏的宽度的一半;所述第二悬浮窗的宽度为所述第一显示屏的宽度的一半。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对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五操作,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第五界面;其中,所述第五界面包括所述第一窗口中的第五悬浮窗、以及第二窗口中的第六悬浮窗,所述第五悬浮窗满足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六悬浮窗满足所述第一状态。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对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五操作,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第五界面,包括:
响应于对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五操作,所述电子设备获取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包括角加速度数据;所述角加速度数据是基于陀螺仪传感器检测得到的;
在所述电子设备确定所述角加速度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所述电子设备显示所述第五界面。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悬浮窗的宽度为所述第一显示屏的高度的一半;所述第六悬浮窗的宽度为所述第一显示屏的高度的一半。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界面中还包括用于调整所述第一窗口的大小以及所述第二窗口的大小的第一滑动杆,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将所述第一滑动杆滑动到第三区域的操作,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第六界面;其中,所述第六界面中包括第三窗口中的第七悬浮窗,以及第四窗口中的第八悬浮窗,所述第三窗口的宽度小于所述第四窗口的宽度,所述第七悬浮窗的宽度小于所述第八悬浮窗的宽度;
或者,响应于将所述第一滑动杆滑动到第四区域的操作,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第七界面;其中,所述第七界面中包括第五窗口中的第一悬浮球控件,以及第六窗口中的第九悬浮窗,所述第五窗口的宽度小于所述第六窗口的宽度,所述第九悬浮窗的宽度小于所述第六窗口的宽度;
或者,响应于将所述第一滑动杆滑动到第五区域的操作,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第八界面;其中,所述第八界面中包括第八悬浮窗,所述第八悬浮窗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显示屏的宽度。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将所述第一滑动杆滑动到第四区域的操作,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第七界面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将所述第一滑动杆滑动到第六区域的操作,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第九界面;其中,所述第九界面中包括第七窗口中的所述第一悬浮球控件,以及第八窗口中的第二悬浮球控件;所述第七窗口的宽度大于所述第八窗口的宽度;
或者,响应于将所述第一滑动杆滑动到第七区域的操作,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第十界面;其中,所述第十界面中包括第九悬浮窗;所述第九悬浮窗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显示屏的宽度。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将所述第一滑动杆滑动到第六区域的操作,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第九界面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将所述第一滑动杆滑动到第八区域的操作,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第十一界面;其中,所述第十一界面中包括所述第二悬浮球控件。
2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显示屏,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对所述电子设备的第六操作,所述电子设备利用所述第二显示屏显示第十二界面;其中,所述第十二界面中包括第九窗口以及第十窗口,所述第九窗口的宽度与所述第十窗口的宽度均与所述第二显示屏的宽度相同。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对所述电子设备的第六操作,所述电子设备利用所述第二显示屏显示第十二界面,包括:
响应于对所述电子设备的第六操作,所述电子设备获取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包括折叠角度数据;所述折叠角度数据是基于角链传感器检测得到的;
在所述电子设备确定所述折叠角度数据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所述电子设备利用所述第二显示屏显示所述第十二界面。
25.一种窗口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所述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显示屏,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一应用的预设功能未开启的情况下,响应于开启所述第一应用的操作,所述电子设备利用所述第一显示屏显示第一界面;
响应于对所述第一界面的第一操作,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第二界面;所述第二界面中包括第一悬浮窗;所述第一悬浮窗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显示屏的宽度;
响应于开启所述第一应用的预设功能,且打开所述第一应用的操作,所述电子设备显示所述第一界面;
响应于对所述第一界面的所述第一操作,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第三界面;所述第三界面中包括第一窗口、第二窗口、用于调整所述第一窗口的大小以及所述第二窗口的大小的第一滑动杆,所述第二窗口中包括所述第一悬浮窗对应的第一悬浮球控件,所述第一窗口中显示的内容以及所述第二窗口中显示的内容均属于所述第一应用;
响应于对所述第一悬浮球控件的第二操作,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第四界面;所述第四界面中包括所述第一悬浮窗、所述第一窗口、所述第二窗口、以及所述第一滑动杆;所述第一悬浮窗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显示屏的宽度,所述第一悬浮窗为非模态对话框,且所述第一悬浮窗满足第一状态。
2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和用于执行程序指令的处理器,其中,当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该处理器执行时,触发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执行权利要求12-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执行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
2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执行权利要求12-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执行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
28.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执行权利要求12-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执行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
CN202210114778.XA 2022-01-10 2022-01-30 窗口交互方法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64560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3/071082 WO2023131312A1 (zh) 2022-01-10 2023-01-06 窗口交互方法和电子设备
EP23737174.5A EP4351116A1 (en) 2022-01-10 2023-01-06 Window interactio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238103 2022-01-10
CN202210023810 2022-01-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56020A true CN116456020A (zh) 2023-07-18

Family

ID=87130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14778.XA Pending CN116456020A (zh) 2022-01-10 2022-01-30 窗口交互方法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56020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53541A (zh) * 2017-04-20 2017-09-1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浏览交互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324464A (zh) * 2019-05-17 2019-10-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949350A (zh) * 2020-05-15 2020-1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界面显示方法和设备
CN111966252A (zh) * 2020-05-14 2020-11-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窗口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2578982A (zh) * 2019-09-29 202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电子设备的操作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325996A (zh) * 2021-08-03 2021-08-3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分屏显示方法和装置
CN113672133A (zh) * 2020-05-13 2021-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指交互方法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53541A (zh) * 2017-04-20 2017-09-1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浏览交互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324464A (zh) * 2019-05-17 2019-10-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578982A (zh) * 2019-09-29 202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电子设备的操作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672133A (zh) * 2020-05-13 2021-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指交互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966252A (zh) * 2020-05-14 2020-11-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窗口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1949350A (zh) * 2020-05-15 2020-1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界面显示方法和设备
CN113325996A (zh) * 2021-08-03 2021-08-3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分屏显示方法和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027747A1 (zh) 一种界面显示方法及设备
CN110839096B (zh) 一种具有折叠屏的设备的触控方法与折叠屏设备
US20220075696A1 (en) Application Exception Recovery
CN111966252A (zh) 应用窗口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KR20220110314A (ko) 카드 디스플레이 방법, 전자 디바이스 및 컴퓨터 판독 가능 저장 매체
KR20220058953A (ko) 화면 분할 디스플레이 방법 및 전자 디바이스
EP4383069A1 (en) Method for combining multiple applications and for simultaneously starting multiple applications,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861382B2 (en) Application star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3964937A1 (en) Method for generating user profile photo,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201606631A (zh) 利用關聯指示器及浮動選單列的關聯選單
EP4170476A1 (en) Translatio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7476645B2 (ja) 携帯型情報端末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8057276A (zh) 应用界面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451709A (zh) 翻译控件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240012534A1 (en) Navigation Bar Display Method, Display Method, and First Electronic Device
CN115562771A (zh) 应用窗口管理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
CN116456020A (zh) 窗口交互方法和电子设备
US20240012938A1 (en) Information Display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WO2023131312A1 (zh) 窗口交互方法和电子设备
WO2023131313A1 (zh) 窗口交互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6456019A (zh) 窗口交互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2578988A (zh) 移动终端及其显示界面的更新方法
CN116456018A (zh) 窗口交互方法和电子设备
WO2023131314A1 (zh) 窗口交互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4995701B (zh) 悬浮窗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