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56000A - 折叠式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折叠式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56000A
CN116456000A CN202210008911.3A CN202210008911A CN116456000A CN 116456000 A CN116456000 A CN 116456000A CN 202210008911 A CN202210008911 A CN 202210008911A CN 116456000 A CN116456000 A CN 1164560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put device
display device
keyboard
input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0891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明超
张宇
甄海涛
张莲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0891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5600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560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560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5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62Details related to the integrated keyboard
    • G06F1/1669Detachable keyboar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23Construction or mounting of dials or of equivalent devices;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us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2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touch pad, a touch sensor or a touch detec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提供了一种折叠式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显示装置;第一主体,包括沿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排列的第二显示装置和输入装置,输入装置为折叠式装置;其中,第一显示装置通过第一转动机构与第二显示装置相连,以能够相对第二显示装置绕垂直于长度方向的第一轴线转动,以使得电子设备能够在折叠状态和非折叠状态之间切换;其中,沿长度方向,第一转动机构、第二显示装置和输入装置依次设置。本申请的显示装置和输入装置集成于同一台折叠式电子设备上,用户可以通过输入装置进行输入,从而可以提高输入体验,并且可以提高设备的便携性。

Description

折叠式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折叠式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折叠式电子设备(例如,具有折叠屏的平板、笔记本电脑等)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用户在使用折叠式设备时,可以通过屏幕上的虚拟键盘进行输入。虚拟键盘基于触控反馈技术,当触控屏的响应不及时时,用户的输入体验会受到影响。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带键盘的折叠式电子设备,以提高用户的输入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折叠式电子设备,用于提高用户的输入体验。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折叠式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显示装置;第一主体,包括沿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排列的第二显示装置和输入装置,输入装置为折叠式装置;其中,第一显示装置通过第一转动机构与第二显示装置相连,以能够相对第二显示装置绕垂直于长度方向的第一轴线转动,以使得电子设备能够在折叠状态和非折叠状态之间切换;其中,沿长度方向,第一转动机构、第二显示装置和输入装置依次设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显示装置和输入装置集成于同一台折叠式电子设备上,用户可以通过输入装置进行输入,从而可以提高输入体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输入装置包括:第一输入装置;第二输入装置,第二输入装置通过第二转动机构与第一输入装置相连,以能够相对第一输入装置绕平行于第一轴线的第二轴线转动,以使得输入装置能够在折叠状态和非折叠状态之间切换;其中,沿长度方向,第二显示装置、第一输入装置和第二转动机构依次设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输入装置被设置为折叠式的,从而可以减小设备体积,便于携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电子设备和输入装置均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显示装置覆盖于第二显示装置之上,第一显示装置的正面和第二显示装置的正面相对;第二输入装置覆盖于第一输入装置之上,第一输入装置的正面与第二显示装置的正面相对;第二显示装置的背面和第一输入装置的背面形成电子设备的底面,第一主体的背面和第二输入装置的背面形成电子设备的顶面;其中,电子设备的底面和顶面均为平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电子设备和输入装置均处于折叠状态时,电子设备的底面和顶面的夹角为锐角,以使得电子设备的高度自第一显示装置所在一端向输入装置所在一端逐渐减小。
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电子设备可以具有轻薄的视觉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锐角为1°~4°。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输入装置能够通过第二转动机构转动至位于第一输入装置的背侧,并与第一输入装置呈设定夹角,以使得输入装置形成用于支撑电子设备的支撑架,支撑架能够将电子设备支撑于站立姿态。
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通过折叠式电子设备自带的输入装置形成支撑架,从而可以减轻电子设备的厚度和重量,并提高电子设备便携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设定夹角为80°~10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转动机构为阻尼转轴机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阻尼转轴机构包括:第一转轴,设于第一输入装置上,第一转轴的轴线与第二轴线平行;第二转轴,设于第二输入装置上,第二转轴的轴线与第二轴线平行;摩擦体,开设有第一摩擦孔和第二摩擦孔,第一转轴套设在第一摩擦孔中以与摩擦体转动连接,第二转轴套设在第二摩擦孔中以与摩擦体转动连接;其中,在第一输入装置和第二输入装置的至少之一受到绕第二轴线的转动力矩时,第一输入装置和第二输入装置能够基于第一转轴与第一摩擦孔的转动连接、第二转轴与第二摩擦孔的转动连接进行相对转动;在第一输入装置和第二输入装置均处于自由状态时,第一输入装置和第二输入装置能够基于第一转轴与第一摩擦孔之间的静摩擦力、第二转轴与第二摩擦孔之间的静摩擦力保持相对静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转轴设于第一输入装置的正面和背面之间,第二转轴设于第二输入装置的正面和背面之间。
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当输入装置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均低于输入装置的正面,以使得输入装置具有平整的外观;当输入装置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能够形成较大的用于布置输入装置实体的空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输入装置的周向边框凸出其其操作面,第二输入装置的周向边框凸出其操作面;在输入装置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输入装置的周向边框与第二输入装置的周向边框相互接触,第一输入装置的操作面和第二输入装置的操作面相互间隔。
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可以避免第一输入装置的操作面和第二输入装置的操作面由于相互挤压而产生误触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显示装置和输入装置以不可分离的方式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显示装置的至少部分壳体和第一输入装置的至少部分壳体一体成型。本申请实施方式可以简化电子设备的制作工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的主板设置在第一显示装置或第二显示装置中,并且,输入装置电连接至主板,以通过主板进行供电。
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输入装置中无需设置电源,从而可以进一步减轻电子设备的整机重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显示装置和输入装置通过磁吸结构、吸盘结构、抱箍结构、卡接结构、夹紧结构和/或粘接结构可分离地连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输入装置还可以被连接至其他显示装置。即,多台显示装置可以复用同一输入装置,从而提高输入装置的经济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显示装置上设有第一磁吸结构,第一输入装置上设有第二磁吸结构,第一磁吸结构和第二磁吸结构相互吸合,以使得第二显示装置和输入装置可分离地连接;第二输入装置上设有第三磁吸结构,在输入装置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二磁吸结构和第三磁吸结构相互吸合。
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采用磁吸结构作为第二显示装置和第一输入装置之间的连接结构,该设置方式可以避免对电子设备的外观产生影响。另外,当输入装置处于折叠状态时,磁吸结构还能将输入装置锁定在折叠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输入装置或第二输入装置包括下述部件中的一个或多个:键盘,触控板,指纹读取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些实施方式中折叠式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些实施方式中折叠式电子设备的输入方式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电子设备的示例性使用状态一(展开状态);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电子设备的示例性使用状态二(中间状态);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电子设备的示例性使用状态三(折叠状态);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键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电子设备的侧视图(折叠状态);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电子设备的示例性使用状态四(大屏模式);
图9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电子设备的示例性使用状态五(站立状态);
图9b为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的支撑架设置方式;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转动机构安装在键盘中的状态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转动机构从键盘中拆出的状态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转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爆炸视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键盘的横截面图一(展开状态);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键盘的横截面图二(折叠状态);
图1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转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电子设备的爆炸视图一;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电子设备的爆炸视图二;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与输入装置的可分离连接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一种折叠式电子设备(简称“折叠式设备”)。参考图1,折叠式设备1’包括第一显示装置10’和第二显示装置20’。第一显示装置10’和第二显示装置20’可以相对彼此转动,以使得折叠式设备1’可以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
第一显示装置10’和第二显示装置20’上分别设有触控屏。为提高视觉体验,第一显示装置10’的周向边框15’和第二显示装置20’的周向边框25’被设置的尽可能窄,以使得触控屏具有尽可能大的面积。当用户需要输入文本时,可以通过触控屏显示的虚拟键盘实现文本输入。示例性地,用户可以通过点击应用程序的文本框调出虚拟键盘。
触控屏通过触控反馈技术来识别用户输入,对用户的操作手势(例如,用户按压触控屏的位置、力度、时长等)有一定要求,对电子设备的响应速度也有一定要求。当触控屏的响应不及时时,用户在虚拟键盘上的输入体验会受到影响。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参考图2,用户可以通过外接键盘2’实现对折叠式设备1’的输入。键盘2’与折叠式设备1’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例如,蓝牙模块)连接,以实现数据的交互。键盘2’中设有电池,电池用于对键盘2’中的元器件(例如,控制芯片,蓝牙模块)进行供电。该实现方式中,用户可以通过键盘2’实现输入,但是,用户需要同时携带两个独立设备(折叠式设备1’和键盘2’),携带物品的重量和数量都有所增加,使用不便。
为此,本申请实施方式用于提供一种折叠式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折叠式设备具有输入装置(例如,键盘),使得折叠式设备在具备便携性的同时,还能便于用户输入。
以下介绍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在下述具体实施例中,将折叠式笔记本电脑作为折叠式设备的示例。但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折叠式设备可以为折叠手机、折叠式平板等。
图3~图5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设备1的示例性结构图。其中,在图3,折叠式设备1处于展开状态,在图5,折叠式设备1处于折叠状态,在图4,折叠式设备1处于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另外,本文各图示中,x轴方向表示折叠式设备的长度方向(简称“长度方向”),y轴方向表示折叠式设备1的宽度方向(简称“宽度方向”),z轴方向表示折叠式设备1的高度方向(简称“高度方向”)。其中,x轴方向,y轴方向,z轴方向两两垂直。
参考图3~图5,折叠式设备1包括第一显示装置10、第二显示装置20和输入装置1B,其中,第一显示装置10和第二显示装置20合称为“显示装置1A”。第一显示装置10设有第一显示屏11,第二显示装置20上设有第二显示屏21,第一显示屏11或第二显示屏21可以是具有触控功能的屏幕,也可以是仅具有显示功能的屏幕。本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屏11和第二显示屏21为同一柔性屏的两个不同部分。但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屏11和第二显示屏21可以为两块彼此独立的屏幕。
第一显示装置10和第二显示装置20通过第一转动机构50转动连接(转动轴线为M1),这样,第一显示装置10和第二显示装置20能够相对彼此绕轴线M1(作为第一轴线)转动,以使得折叠式设备1可以在折叠状态和非折叠状态之间切换。其中,折叠式设备1的非折叠状态可以是如图3所示的展开状态,也可以是如图5所示的中间状态。
参考图3,当折叠式设备1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显示装置10和第二显示装置20齐平(两者的夹角α1为180°或180°左右)。该状态下,折叠式设备1具有较大的显示面积,可以为用户提供较好的视觉体验。因此,折叠式设备1的展开状态又可称作“大屏模式”。
参考图5,当折叠式设备1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显示装置10和第二显示装置20基本合拢(两者的夹角α3为0°或0°左右),第一显示屏11和第二显示屏12被折叠至折叠式设备1的内部。该状态下,折叠式设备1具有较小的外形尺寸,可方便用户的收纳和携带。
参考图4,当折叠式设备1处于中间状态时,第一显示装置10和第二显示装置20的夹角α2在α1和α3之间。示例性地,图4中,α2为100°左右。此时,第一显示装置10具有良好的可视角度,折叠式设备1可以作为笔记本电脑使用。因此,图4所示状态又可称作折叠式设备1的“笔记本模式”。在其他示例中,α2可以是α1和α3之间的任一角度,例如,20°,60°,130°等。
本实施例中,轴线M1垂直于长度方向。可以理解,在折叠式设备1的展开/折叠过程中,其在长度方向的尺寸相应伸长/缩短。在展开状态,折叠式设备1具有最大长度;在折叠状态,折叠式设备1具有最小长度。另外,在展开状态,折叠式设备1具有最小高度;在α2=90°的中间状态,折叠式设备1具有最大高度。
参考图3~图5,折叠式设备1还包括键盘1B(作为输入装置的示例)。第二显示装置20和键盘1B形成为一个主体,本申请将之称作“第一主体”。沿长度方向,第一转动机构50、第二显示装置20和键盘1B依次设置。也就是说,沿长度方向,第一转动机构50和键盘1B分别位于第二显示装置20的相反两侧。
由于第二显示装置20和第一显示装置10是通过第一转动机构50相连的,因此,当第二显示装置20相对第一显示装置10转动至使得折叠式设备1处于非折叠状态时(例如,图3所示的大屏模式,图4所示的笔记本模式),沿长度方向,第一显示装置10和第二显示装置20位于键盘1B的同一侧。这样,用户在观察屏幕的同时,可以方便的通过键盘1B进行输入。即,通过设置键盘1B,折叠式设备1可以为用户提供触控屏之外的输入途径,从而可以提高用户输入体验。
另外,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A和键盘1B集成于同一台折叠式设备1上,从而可以减少用户携带设备的数量。本实施例中,输入装置为键盘。但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输入装置可以包括触控板、指纹读取器或者键盘中的一个或多个。
继续参考图3~图5,本实施例中,键盘1B为折叠式键盘。其中,在图3和图4,键盘1B处于展开状态;在图5,键盘1B处于折叠状态。
键盘1B包括第一键盘30(作为第一输入装置)和第二键盘40(作为第二输入装置)。第一键盘30和第二键盘40通过第二转动机构60(转动轴线为M2)连接,这样,第一键盘30和第二键盘40能够相对彼此绕轴线M2(作为第二轴线)转动,以使得键盘1B在折叠状态和非折叠状态之间切换。其中,轴线M1和轴线M2相互平行。键盘1B的非折叠状态可以是如图3、图4所述的展开状态,也可以是后文将叙述的“背折状态”。
沿长度方向,第二显示装置20、第一键盘30和第二转动机构60依次设置。也就是说,沿长度方向,第二显示装置20和第二转动机构60位于第一键盘30的相反两侧。由于第一键盘30和第二键盘40是通过第二转动机构60相连的,因此,当键盘1B处于非折叠状态时,第一键盘30和第二键盘40位于显示装置1A的同一侧,以便于用户的输入操作。
具体地,参考图3和图4,在键盘1B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键盘30和第二键盘40平齐(两者的夹角为180°或180°左右),此时,键盘1B的全部按键暴露在外部,以便于用户的输入操作。
参考图5,当键盘1B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键盘30和第二键盘40基本合拢(两者的夹角为0°或0°左右),以使得键盘1B具有较小的体积,以便于用户携带。同时,第一键盘30的按键31和第二键盘40的按键41被收纳至键盘1B内部,因而可以避免按键被误触碰。
示例性地,第一显示装置10、第二显示装置20、第一键盘30、第二键盘40均为平板状装置。进一步地,各装置具有相同的宽度。参考图3,当折叠式设备1和键盘1B均处于展开状态时,折叠式设备1呈矩形的平板状。另外,将折叠式设备1在折叠时,各装置与高度方向平行的方向称作该装置的厚度方向。
另外,本申请中,将各装置与用户交互的一面称作该装置的正面,与之相反的一面称作该装置的背面。例如,参考图4和图5,第一显示装置10设置第一显示屏的一面为其正面10a,与正面10b相反的一面为第一显示屏10的背面;第一键盘30设置按键的一面为其正面30a,与正面30a相反的一面为第一键盘30的背面30b。同理,表面20a为第二显示装置20的正面,表面20b为第二显示装置20的背面;表面40a为第二键盘40的正面,表面40b为第二键盘40的背面。
参考图6,本实施例提供的键盘不包括数字按键,仅包括QWERTY键盘的按键。参考图6,QWERTY键盘包括四排按键,其中两排布置于第一键盘30上,另外两排布置于第二键盘40上。由于QWERTY键盘可以满足大多数的输入场景,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键盘在满足日常使用的同时,还可以具有较小的体积。但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键盘1B也可以包括数字键盘。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键盘1B也可以实现为其他形式的键盘,例如,9键键盘。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键盘1B也可以是非折叠式的。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键盘30或第二键盘40上还可以设有触控板、指纹读取器等。
图7示出了折叠式设备1的侧视图(折叠式设备1和键盘1B均处于折叠状态)。参考图7,在折叠式设备1和键盘1B均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二显示装置20覆盖于第一显示装置10之上,第一显示装置10的正面10a和第二显示装置20的正面20a相对;第二键盘40覆盖于第一键盘30之上,第一键盘30的正面30a和第二键盘40的正面40a相对。
进一步地,第一显示装置10、第二显示装置20、第一键盘30、第二键盘40的长度分别被表示为L1、L2、L3、L4,其中,L1与L4之和(记作Lup)等于L2与L3之和(记作Ldown)。即,当折叠式设备1和键盘1B均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显示装置10的侧边12与第二键盘40的侧边42正好接触,以使得折叠式设备1具有完整的外观。但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Lup可以略小于Ldown(例如,两者的差值为1~2mm),从而使侧边12与侧边42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余量。
继续参考图7,当折叠式设备1和键盘1B均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显示装置10的背面10b和第二键盘40的背面40b共同形成折叠式设备1的顶面71,第二显示装置20的背面20b和第一键盘30的背面30b共同形成折叠式设备1的底面72。其中,折叠式设备1的顶面71和底面72均为平面。也就是说,当折叠式设备1和键盘1B均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显示装置10的背面10b与第二键盘40的背面40b位于同一平面,第二显示装置20的背面20b和第一键盘30的背面30b位于同一平面,这样,折叠式设备1可以具有平整的外观。
进一步地,顶面71和底面72的夹角为锐角θ。即,当折叠式设备1和键盘1B均处于折叠状态时,从侧视图(例如,图7)看,折叠式设备1的形状为楔形。也就是说,沿长度方向,折叠式设备1各部分具有不同厚度,自折叠式设备1的左侧(第二显示装置20所在一侧)向折叠式设备1的右侧(第一键盘30所在一侧),折叠式设备1的厚度逐渐减小。该设置可以使得折叠式设备1具有轻薄的视觉效果。示例性地,θ=1°~4°。进一步地,θ=1.5°~3°。本实施例中,第一显示装置10和第二显示装置20的厚度相同。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显示装置10和第二显示装置20的厚度也可以不相同。
图8示出了折叠式设备1被展开,键盘1B被折叠的状态。此时,折叠式设备1工作于大屏模式。参考图8,由于键盘1B被设置为折叠式的,因此,在键盘1B处于折叠状态时,其具有较大的厚度(因此具有较大的结构强度)。此时,键盘1B可以作为用于握持折叠式设备1的把手。同时,在键盘1B处于折叠状态时,其按键位于键盘1B内部,因此,用户在握持键盘1B时,不会对按键进行误操作。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以图1示出的折叠式设备1’为例),为增加显示屏面积,折叠式设备1’多采用窄边框设计,因此,当折叠式设备1’处于展开状态时,用户难以单手握持。相较于图1所示的方式,本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键盘1B可以作为折叠式设备1的把手使用,便于用户握持折叠式设备1。
参考图9a,第二键盘40还可以相对第一键盘30转动至位于第一键盘30的背侧,本文将键盘1B的该状态称作“背折状态”。当第二键盘40位于第一键盘30的背侧,并与第一键盘30呈设定夹角(示例性地,/>)时,键盘1B可以作为用于支撑折叠式设备1的支撑架。
参考图9a,折叠式设备1处于横屏模式,并且以站立姿态放置于支撑物2(例如,桌子)的表面。其中,第二键盘40位于第一键盘30的背侧,形成对折叠式设备1提供侧向支撑的支撑脚,能够防止折叠式设备1发生倾翻,因而可以将处于横屏模式的折叠式设备1支撑于站立姿态。其中,折叠式设备1的横屏模式为其长度方向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宽度方向大致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模式。示例性地,当折叠式设备1处于横屏模式时,第一显示装置10的侧边13,第二显示装置20的侧边23,第一键盘30的侧边33,第二键盘40的侧边43与支撑物2的表面接触。
图9b示出了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架。参考图9b,该实施方式中,支撑架1B’为与折叠式设备1’的背面贴合的保护套。支撑架1B’的一角向后翻折,以形成支撑脚。该实施方式中,支撑架1B’和折叠式设备1’为两个独立的部件,不仅增加了整机的厚度,也影响了产品的便携性和美观性。相较于该方式,本实施例可以通过折叠式设备1自带的折叠键盘1B形成支撑架,从而可以减轻折叠式设备1的厚度和重量,并提高折叠式设备1便携性。
以上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键盘1B的使用方式进行了介绍。根据上文所述,通过设置折叠式键盘1B,折叠式设备1可以为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功能。
如上文所述,第一键盘30和第二键盘40通过第二转动机构60相连,以使得键盘1B可以在多个状态之间切换。本实施例中,第二转动机构60为阻尼转轴机构。其中,阻尼转轴机构是通过摩擦力使两个被连接的部件能够相对转动并能定位于任意角度的机构。即,当两个部件通过阻尼转轴机构连接时,推动一个相对另一个转动时会有阻尼手感;当两个部件均处于自由状态(不受外力的状态)时,两者可以保持相对静止。以下对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转动机构60进行介绍。
图10和图11示出了第二转动机构60在键盘1B中的安装方式示意图。其中,图10为第二转动机构60在键盘1B中的装配状态,图11为将第二转动机构60从键盘1B中拆出的状态。
参考图10和图11,第二转动机构60包括第一转轴61、第二转轴62和摩擦体63。第一转轴61设于第一键盘30上,第二转轴62设于第二键盘40上。其中,第一转轴61的轴线与轴线M2平行,第二转轴62的轴线与轴线M2平行。
具体地,参考图11,第一键盘30上具有安装孔35、36,第一转轴61的两端61a、61b分别插设在安装孔35、36中,以使得第一转轴61安装在第一键盘30上;第二键盘40上具有安装孔45、46,第二转轴62的两端62a、62b分别插设在安装孔45、46中,以使得第二转轴62安装在第二键盘40上。
示例性地,键盘1B中可以设有两组第二转动机构60,两组第二转动机构60在键盘1B的宽度方向上对称设置。这样,在键盘1B的折叠/展开过程中,键盘1B各部分可以具有同步的转速,有利于提高折叠/展开过程的顺畅性。
图12示出了第二转动机构60的示例性结构图(爆炸视图)。参考图12,第一转轴61包括包括销611、612和轴613。销611、612中分别开设有连接孔614、615,轴613的两端分别插设在连接孔614、615中,以使得销611、轴613、销612依次连接。同样地,第二转轴62包括包括销621、622和轴623。销621、622中分别开设有连接孔624、625,轴623的两端分别插设在连接孔624、625中,以使得销621、轴623、销622依次连接。
摩擦体63中设有第一摩擦孔631和第二摩擦孔632,轴613套设在第一摩擦孔631中,以使得第一转轴61与摩擦体63转动连接;轴623套设在第二摩擦孔632中,以使得第二转轴62与摩擦体63转动连接。
参考图11,当在第二键盘40上施加绕轴线M2的转动力矩T时(例如,用户推动第二键盘40时),第一键盘30和第二键盘40可以通过第一转轴61与摩擦体63之间的转动连接、第二转轴62与摩擦体63之间的转动连接进行相对转动,从而使键盘1B在折叠状态和非折叠状态之间切换。例如,当转动力矩T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时,可以将键盘1B从当前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当转动力矩T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时,可以将键盘1B从当前状态切换至背折状态。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键盘30上施加绕轴线M2的转动力矩T也可以实现键盘1B在折叠状态和非折叠状态之间的切换。
第一转轴61和第一摩擦孔631之间的配合为过盈配合,第二转轴62和第二摩擦孔632之间的配合为过盈配合。因此,当第一键盘30和第二键盘40处于自由状态时(即键盘1B上没有外力作用时),第一转轴61和摩擦体63会在静摩擦力的作用下保持相对静止,第二转轴62和摩擦体63会在静摩擦力的作用下保持相对静止状态,从而使得第一键盘30和第二键盘40之间保持在相对静止的状态。即,通过第二转动机构60提供的摩擦力,键盘1B可以保持在任意状态,例如,图3、图4所示的展开状态,图5、图8所示的折叠状态,或者图9所示的背折状态。另外,当键盘1B位于图9所示的背折状态时,第二转动机构60中的静摩擦力可以提供防止折叠式设备1倾倒的扭力,以将折叠式设备1稳定地支撑于站立姿态。
示例性地,参考图12,摩擦体63由多片摩擦片633层叠而成。通过调整摩擦片633的数量,可以调整第一转轴61/第二转轴62与摩擦体63之间的摩擦力。例如,当摩擦片633的数量增加时,第一转轴61/第二转轴62与摩擦体63之间的摩擦力增加,从而有利于将键盘1B可靠地保持在各个状态;当摩擦片633的数量减小时,可以减小键盘1B状态切换过程中的阻力,从而便于用户操作。
本实施例中,第一转轴61、第二转轴62均为分段式的结构,该结构有利于实现第一转轴61、第二转轴62与键盘1B的装配过程。以第一转轴61为例。参考图10和图12,第一转轴61的装配过程可以为:(1)将销611安装在第一键盘30的安装孔35中;(2)将摩擦体63放置在容纳槽49中,通过第一键盘30的安装孔36,将轴613穿过摩擦体63上的第一摩擦孔631后,与销611的连接孔614进行插接;(3)将销612安装在第一键盘30的安装孔36中,并与轴613进行插接。
另外,参考图11,设于销(例如,销611)上的连接孔为方孔,这样,销(例如,销611)和轴(例如,轴613)之间的连接为非转动连接(即销和轴之间不会发生相对转动),从而可以提高键盘1B在折叠/展开过程中的顺畅性。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销和轴之间的非转动连接。例如,通过过盈配合实现销和轴之间的非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机构50包括相互平行的两根转轴(即第一转轴61和第二转轴62),该设置方式还有利于对键盘1B的外形进行优化。以下结合图13和图14进行介绍。
图13和图14示出了键盘1B的横截面图(图10的A-A截面),其中,图13为键盘1B的展开状态,图14为键盘1B的折叠状态。参考图13和图14,本实施例中,第一转轴61位于第一键盘30的正面30a和背面30b之间,第二转轴62位于第二键盘40的正面40a和背面40b之间。这样,当键盘1B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转轴61和第二转轴62均低于键盘1B的正面,以使得键盘1B具有平整的外观;当键盘1B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转轴61和第二转轴62之间形成较大的用于布置键盘1B实体的空间,可以保证键盘1B在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键盘30和第二键盘40不发生相互干涉。
进一步地,参考图13和图14,第一键盘30包括沿其厚度方向(图示D3方向)凸出于按键31表面(作为第一键盘30的操作面)的第一凸部37,第二键盘40包括沿其厚度方向(图示D4方向)凸出于按键41表面(作为第二键盘40的操作面)的第二凸部47。当键盘1B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凸部37和第二凸部47相互接触。由于第一凸部37凸出于按键31表面,第二凸部47凸出于按键41表面,因此,当键盘1B处于折叠状态时,按键31和按键41之间不会由于相互挤压而产生误触碰。示例性地,第一凸部37实现为第一键盘30的的周向边框38,第二凸部47实现为第二键盘40的周向边框48,该示例可以简化键盘1B的结构设置。周向边框38和周向边框48的结构还可以参考图10。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凸部37/第二凸部47也可以实现为其他结构。
以上对第二转动机构60的设置方式进行了示例性说明。但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转动机构60可以实现为其他阻尼转轴形式。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转动机构60可以实现为柔性材料,例如,可变形的塑料、橡胶、金属等。当在第一键盘30或第二键盘40上施加推力时,柔性材料可以发生弯折,以使得键盘1B在各状态之间切换;当第一键盘30和第二键盘40处于自由状态时,柔性材料可以保持固定形状,以将键盘1B保持在设定状态。
又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转动机构60可以实现为图15所示结构。其中,图15(a)为该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转动机构60’的俯视图,图15(b)为第二转动机构60’的侧视图。参考图15,第二转动机构60’包括固定连接于第一键盘30上的支架64,以及固定连接于第二键盘40上的支架65。支架64上设有轴66,支架65上设有套筒67。轴66套设在套筒67中,并与套筒67过盈配合。
当在第一键盘30或第二键盘40上施加推力时,轴66相对套筒67转动,以使得键盘1B在各状态之间切换;当第一键盘30和第二键盘40处于自由状态时,轴66和套筒67在静摩擦力作用下保持相对静止,以将键盘1B保持在设定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转动机构60实现为阻尼转轴机构,可以方便地将键盘1B翻折至任意期望的状态。但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转动机构60也可以实现为非阻尼转轴机构的形式,该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设置限位结构来将键盘1B保持在期望状态。
以上对第一键盘30与第二键盘40之间的连接方式进行了介绍。本实施例中,为提高操作的便利性,第一转动机构50也可以实现为阻尼转轴机构。第一转动机构50的设置方式可以参考上文第二转动机构60的设置方式(例如,图15所示的方式),也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中的转动机构的设置方式(例如,现有技术中笔记本电脑、折叠屏手机中转动机构的设置方式),不作赘述,只要能实现第一显示装置10和第二显示装置20之间的转动连接即可。
以下介绍折叠式设备1各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图16示出了折叠式设备1的爆炸视图。参考图16,第一显示装置10包括后盖16、第一显示屏11和前框17,第二显示装置20包括后盖26、第二显示屏21和前框27。第一显示屏11和第二显示屏21分别与后盖16、26固定连接(例如,粘接,螺纹连接等),前框17、27分别压合在第一显示屏11、第二显示屏21上方,以对显示屏进行进一步固定。示例性地,第一显示屏11和第二显示屏21为同一柔性屏的不同部分。
参考图17,后盖16、26可以围成容纳折叠式设备1的各元器件的容纳空间。参考图17,后盖16形成的容纳空间中容纳有折叠式设备1的喇叭模组81、摄像头模组82、麦克风模组83、喇叭模组84、主板模组85、散热模组86等;后盖26形成的容纳空间中容纳有折叠式设备1的副板模组87、电池模组88等。其中,主板模组85和副板模组87通过线材891连接。线材891可以是柔性FPC、同轴线或极细电子线等。需要说明的是,图17仅为各模组的示例性设置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其他变形。例如,主板模组85也可以设置于第二显示装置20中。
进一步地,键盘1B与折叠式设备1的主板模组85电连接,例如,键盘1B中的控制芯片通过线材892与主板模组85电连接。这样,键盘1B不仅可以实现与显示装置1A之间的通信,还可以通过折叠式设备1的主板进行供电。从而,键盘1B中无需设置电源,以进一步减轻整机的重量。
本实施例中,第二显示装置20和键盘1B为不可分离式连接。具体地,第二显示装置20的至少部分壳体与第一键盘30的至少部分壳体一体成型,以实现第二显示装置20和键盘1B的不可分离连接,该设置可以简化折叠式设备1的制作工艺。示例性地,参考图16和图17,第一键盘30的后盖39和第二显示装置20的后盖26一体成型,例如,通过钣金冲压工艺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中,第二显示装置20和第一键盘30采用不可分离的方式连接,这样,显示装置1A和键盘1B可以形成一个牢固结合的整体,方便用户携带。另外,键盘1B还可以通过折叠式设备1的主板供电,以减轻折叠式设备1整机重量。但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显示装置20和第一键盘30也可以采用可分离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以下进行示例性介绍。
图18示例性地示出了第二显示装置20和第一键盘30之间的可分离连接方式(内部结构图)。其中,图18(a)为第二显示装置20和第一键盘30的结合状态,图18(b)为第二显示装置20和第一键盘30的分离状态。本示例中,第二显示装置20和第一键盘30之间通过磁吸结构连接。
参考图18,第二显示装置20中设有第一磁吸结构81。第一磁吸结构81包括3块磁铁,3块磁铁分别为磁铁811、磁铁812和磁铁813。磁铁811、磁铁812、磁铁813均设置于第二显示装置20的侧壁24上(侧壁24为第二显示装置20的与第一键盘30相邻接的侧壁)。
第一键盘30中设有与第一磁吸结构81相对应的第二磁吸结构82。第二磁吸结构82也包括3块磁铁,3块磁铁分别为磁铁821、磁铁822和磁铁823。磁铁821、磁铁822、磁铁823均设置于第一键盘30的侧壁34上(侧壁34为第一键盘30的与第二显示装置20相邻接的侧壁)。并且,第二磁吸结构82中的3块磁铁与第一磁吸结构81中的3块磁铁一一对应。即,磁铁821与磁铁811相对应,磁铁822与磁铁812相对应,磁铁823与磁铁813相对应。相互对应的两块磁铁的磁极相反设置,例如,磁铁811的南极(S极)朝上,北极(N极)朝下;磁铁821的S极朝下,N极朝上。
根据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当用户手持键盘1B,并将第一键盘的侧壁34靠近第二显示装置20的侧壁24时,侧壁34会被自动吸引至侧壁24上,以使得键盘1B被自动吸引至显示装置1A上。本实施例中,用户可以以便捷的方式将键盘1B连接至显示装置1A。
继续参考图18,第二键盘40上还设置有第三磁吸结构83。第三磁吸结构83也包括3磁铁。并且,第三磁吸结构83中的3块磁铁与第二磁吸结构82中的3块磁铁一一对应。这样,当键盘1B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二磁吸结构82和第三磁吸结构83可以相互吸附,以将键盘1B锁定在折叠状态。
进一步地,第一显示装置10上还设置有第四磁吸结构84。第四磁吸结构84也包括3块磁铁。并且,第四磁吸结构84中的3块磁铁与第一磁吸结构81中的3块磁铁一一对应。这样,当折叠式设备1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磁吸结构81和第四磁吸结构84可以相互吸附,以将折叠式设备1锁定在折叠状态。
本示例中,采用磁吸结构作为第二显示装置20和第一键盘30之间的连接结构,该设置方式可以避免对折叠式设备1的外观产生影响。但本申请不限于此。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显示装置20和第一键盘30之间的连接结构可以为吸盘结构、抱箍结构、卡接结构、夹紧结构、粘接结构、磁吸结构和/或上述结构的组合,只要能实现显示装置1A和键盘1B的可分离连接即可。
另外,通过可分离式的连接,键盘1B还可以被连接至其他显示装置。即,多台显示装置可以复用同一键盘1B,从而提高键盘1B的经济性。另外,键盘1B中还可以设置无线通信模块(例如,蓝牙模块),键盘1B可以通过该通信模块与显示装置进行通信,以提高键盘1B的复用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上”、“下”、“左”、“右”“前”“后”“顶”“底”等方位性术语为折叠式设备的示例性方位,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其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相应地发生变化,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定。
在本实施例的上述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标识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同时存在A和B这三种情况。

Claims (17)

1.一种折叠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显示装置;
第一主体,包括沿所述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排列的第二显示装置和输入装置,所述输入装置为可折叠式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装置通过第一转动机构与所述第二显示装置相连,以能够相对所述第二显示装置绕垂直于所述长度方向的第一轴线转动,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能够在折叠状态和非折叠状态之间切换;其中,沿所述长度方向,所述第一转动机构、所述第二显示装置和所述输入装置依次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装置包括:
第一输入装置;
第二输入装置,所述第二输入装置通过第二转动机构与所述第一输入装置相连,以能够相对所述第一输入装置绕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的第二轴线转动,以使得所述输入装置能够在折叠状态和非折叠状态之间切换;
其中,沿所述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显示装置、所述第一输入装置和所述第二转动机构依次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和所述输入装置均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显示装置覆盖于所述第二显示装置之上,所述第一显示装置的正面和所述第二显示装置的正面相对;所述第二输入装置覆盖于所述第一输入装置之上,所述第一输入装置的正面与所述第二显示装置的正面相对;
所述第二显示装置的背面和第一输入装置的背面形成所述电子设备的底面,所述第一主体的背面和所述第二输入装置的背面形成所述电子设备的顶面;其中,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底面和所述顶面均为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和所述输入装置均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底面和所述顶面的夹角为锐角,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的高度自所述第一显示装置所在一端向所述输入装置所在一端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锐角为1°~4°。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入装置能够通过所述第二转动机构转动至位于所述第一输入装置的背侧,并与所述第一输入装置呈设定夹角,以使得所述输入装置形成用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能够将所述电子设备支撑于站立姿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夹角为80°~100°。
8.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机构为阻尼转轴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转轴机构包括:
第一转轴,设于所述第一输入装置上,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平行;
第二转轴,设于所述第二输入装置上,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平行;
摩擦体,开设有第一摩擦孔和第二摩擦孔,所述第一转轴套设在所述第一摩擦孔中以与所述摩擦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套设在所述第二摩擦孔中以与所述摩擦体转动连接;
其中,在所述第一输入装置和所述第二输入装置的至少之一受到绕所述第二轴线的转动力矩时,所述第一输入装置和第二输入装置能够基于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摩擦孔的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摩擦孔的转动连接进行相对转动;
在所述第一输入装置和所述第二输入装置均处于自由状态时,所述第一输入装置和第二输入装置能够基于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摩擦孔之间的静摩擦力、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摩擦孔之间的静摩擦力保持相对静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设于所述第一输入装置的正面和背面之间,所述第二转轴设于所述第二输入装置的正面和背面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装置的周向边框凸出其操作面,所述第二输入装置的周向边框凸出其操作面;
在所述输入装置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输入装置的周向边框与所述第二输入装置的周向边框相互接触,所述第一输入装置的操作面和所述第二输入装置的操作面相互间隔。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装置和所述输入装置以不可分离的方式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装置的至少部分壳体和所述第一输入装置的至少部分壳体一体成型。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主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显示装置或所述第二显示装置中,并且,所述输入装置电连接至所述主板,以通过所述主板进行供电。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装置和所述输入装置通过磁吸结构、吸盘结构、抱箍结构、卡接结构、夹紧结构和/或粘接结构可分离地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装置上设有第一磁吸结构,所述第一输入装置上设有第二磁吸结构,所述第一磁吸结构和所述第二磁吸结构相互吸合,以使得所述第二显示装置和所述输入装置可分离地连接;
所述第二输入装置上设有第三磁吸结构,在所述输入装置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二磁吸结构和所述第三磁吸结构相互吸合。
1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装置或所述第二输入装置包括下述部件中的一个或多个:键盘,触控板,指纹读取器。
CN202210008911.3A 2022-01-06 2022-01-06 折叠式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64560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08911.3A CN116456000A (zh) 2022-01-06 2022-01-06 折叠式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08911.3A CN116456000A (zh) 2022-01-06 2022-01-06 折叠式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56000A true CN116456000A (zh) 2023-07-18

Family

ID=87122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08911.3A Pending CN116456000A (zh) 2022-01-06 2022-01-06 折叠式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5600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4148712A1 (en) Fold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EP3364635B1 (en) Foldable mobile terminal
US8363014B2 (en) Wireless keyboard base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EP3340008B1 (en) Mobile apparatus
EP3540557B1 (en) Composite shaft assembly, multi-function keyboard, and tablet computer external component
EP1456734B1 (en) Mobile terminal device having foldable functional cover
US2012022968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210333839A1 (en) Auxiliary display system
EP4138373A1 (en) Rotation mechanism, support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H08314570A (ja) 情報機器及び情報機器搭載机
US20160128439A1 (en) Adjustable display housing assembly
KR20000060321A (ko) 디스플레이 유니트 및 그 디스플레이 유니트를 사용한 노트북 컴퓨터
AU2021103710A4 (en) Support apparatus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1950937A2 (en) Portable apparatus
WO201113515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lat and tilt slide mechanism
CN209748968U (zh) 保护壳以及具有该保护壳的电子设备
US20070072656A1 (en)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11449096B2 (en)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US2010017367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O2016065568A1 (en) Multi-configuration input device
EP3093730B1 (en) Sep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2022066795A (ja) 情報機器システムおよび入力装置
US8082631B2 (en) Folding mechanism for compact device
CN113418090B (zh) 显示器和电脑
CN116456000A (zh) 折叠式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