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54412A - 一种卷绕式电芯及二次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卷绕式电芯及二次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54412A
CN116454412A CN202310420716.6A CN202310420716A CN116454412A CN 116454412 A CN116454412 A CN 116454412A CN 202310420716 A CN202310420716 A CN 202310420716A CN 116454412 A CN116454412 A CN 1164544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piece
width
winding
lug
battery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2071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万玲玲
王金钻
刘婵
侯敏
曹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Ruipu Energy Co Ltd
Rept Battero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Ruipu Energy Co Ltd
Rept Battero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Ruipu Energy Co Ltd, Rept Battero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Ruipu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2071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54412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544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544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7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wound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wound positive electrodes, wound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wound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3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leads or tab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6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ixing the leads to the electrodes, e.g. by weld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卷绕式电芯及二次电池,其为由第一极片、第二极片以及隔膜在卷针上卷绕而成的扁平状结构,第一方向与卷针的宽度方向平行;第一极片靠近其起始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空箔区,第一空箔区上连接有第一极耳,沿着第一方向,第一极耳到第一极片起始端的距离与卷针宽度的比值为0.1~0.2;第二极片靠近其起始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空箔区,第二空箔区上连接有第二极耳,沿着第一方向,第二极耳到第二极片起始端的距离与卷针宽度的比值为0.1~0.2。本申请提供的卷绕式电芯,通过控制极耳焊接偏距与卷针宽度的比值在0.1‑0.2,可确保正负极片与隔膜的充分接触,从而降低电芯内阻,提升电芯循环性能,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卷绕式电芯及二次电池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二次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卷绕式电芯及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与其他可充电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因能量密度高、自放电低、电压平台高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大量广泛不同的应用。从小型电子设备到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再到车辆和许多其他应用,应有尽有。但锂离子电池会老化。这不仅取决于时间或日历,还取决于电池经历的充电放电循环次数。因此提升电池的循环性能至关重要。
目前,卷绕式电芯常用的提高电池循环性能的方法有:优化活性材料、优化电解液组成、优化极片涂层结构、优化极片卷绕方式等,而这些解决方法目前受到了材料本身或者加工的限制,进一步提升越来越难,同时可能会带来高成本或者高风险。
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发明内容
本申请方案提供了一种卷绕式电芯及二次电池,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卷绕式电芯循环性能的提升存在成本高、加工困难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卷绕式电芯,其为由第一极片、第二极片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的隔膜在卷针上卷绕而形成的扁平状结构,在卷绕时,所述第一极片的起始端、所述第二极片的起始端分别独立地与所述卷针沿第一方向上的两端中的任一端对齐,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卷针的宽度方向平行;
其中,所述第一极片靠近其起始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空箔区,所述第一空箔区上连接有第一极耳,沿着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极耳到第一极片起始端的距离与卷针宽度的比值为0.1~0.2;
所述第二极片靠近其起始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空箔区,所述第二空箔区上连接有第二极耳,沿着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极耳到第二极片起始端的距离与卷针宽度的比值为0.1~0.2。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片第一次发生弯折的位点为第一弯折处;
所述第二极片第一次发生弯折的位点为第二弯折处,所述第一弯折处和所述第二弯折处分别位于卷绕式电芯的两侧。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片第一次发生弯折的位点为第一弯折处;
所述第二极片第一次发生弯折的位点为第二弯折处,所述第一弯折处和所述第二弯折处位于卷绕式电芯的同一侧。
一些实施例中,以卷绕式电芯在宽度方向上的中轴线为电芯中线,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分别位于所述电芯中线的两侧。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一极片相连的部分为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焊接部的长度为所述第一极片宽度的25%~65%;
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第二极片相连的部分为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焊接部的长度为所述第二极片宽度的25%~65%。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片为正极片,所述第二极片为负极片;
或者,所述第一极片为负极片,所述第二极片为正极片。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正极片的宽度为30~100mm,所述负极片的宽度为32~102mm,且所述负极片的宽度比所述正极片的宽度大2~5mm。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以及覆盖在所述正极集流体上的正极活性材料层;
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以及覆盖在所述负极集流体上的负极活性材料层。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层包括正极活性物质,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包括磷酸铁锂或三元材料;
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包括负极活性物质,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包括石墨、软碳、硬碳、硅氧、硅碳中的一种或多种。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卷绕式电芯。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正、负极耳焊接偏距(即极耳到极片起始端的距离)与卷针宽度的比值影响电芯内阻大小,极耳焊接偏距与卷针宽度的比值小于0.1,会导致正、负极耳之间的距离过大而使得卷芯中央位置处正、负极片和隔膜之间接触变差,导致电芯内阻过大,从而影响电芯循环性能。极耳焊接偏距与卷针宽度的比值大于0.2,极片空箔区边缘无支撑区域较大,卷绕时内圈极易打皱,卷芯内部不平整,电芯内阻增加。同时由于电芯正、负极耳之间的距离过小,测试过程中极耳极易相连短路。
本申请通过在原有卷绕式电芯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了精细优化,控制正、负极耳焊接偏距与卷针宽度的比值均在0.1-0.2,能够进一步提升电芯循环性能,无需对电芯材料或结构进行大幅改造,仍可采用现有生产设备和工艺进行生产,具有成本低的优点,实际生产中通过调整极耳焊接位置或者卷针宽度即可达到上述目的,操作简单,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芯的截面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1-2和对比例1-2提供的电芯的常温循环容量保持率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3和对比例3-4提供的电芯的常温循环容量保持率图。
图中:1、第一极片;100、第一极耳;101、第一弯折处;102、第一焊接部;103、第一空箔区;2、第二极片;200、第二极耳;201、第二弯折处;2、隔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本申请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2和图3所示,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卷绕式电芯,其为由第一极片1、第二极片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极片1和第二极片2之间的隔膜3在卷针上卷绕而形成的扁平状结构,在卷绕时,所述第一极片1的起始端、所述第二极片2的起始端分别独立地与所述卷针沿第一方向上的两端中的任一端对齐,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卷针的宽度方向平行;需要说明的是,在卷绕后抽走卷针,进行高温压块,在形成的卷绕式电芯中是没有卷针的;另外,所述第一方向即图2中的左右方向。
其中,所述第一极片1靠近其起始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空箔区103,所述第一空箔区103上连接有第一极耳100,沿着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极耳100到第一极片1起始端的距离与卷针宽度的比值为0.1~0.2;
所述第二极片2靠近其起始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空箔区,所述第二空箔区上连接有第二极耳200,沿着第二极片2的长度延伸方向,所述第二极耳200到第二极片2起始端的距离与卷针宽度的比值为0.1~0.2。
需要说明的是,空箔区属于极片的一部分,但是该部分并未涂覆活性材料层,也就是说,极片包括两部分,涂覆有活性材料层的部分和未涂覆活性材料层的空箔区,空箔区可用来焊接极耳,比如,参见图1所示,第一极片1上灰色部分涂覆有活性材料层,而白色部分为未涂覆活性材料层的第一空箔区103,这样在结合附图1来看,第一极片1的起始端即是第一空箔区103远离有活性材料层的一端。
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正、负极耳焊接偏距L(即极耳到极片起始端的距离)与卷针宽度的比值影响电芯内阻大小。对于如图1的卷绕电芯,极耳焊接偏距L与卷针宽度的比值小于0.1,会导致正、负极耳之间的距离过大而使得卷芯中央位置处正、负极片和隔膜之间接触变差,导致电芯内阻过大,从而影响电芯循环性能;极耳焊接偏距L与卷针宽度的比值大于0.2,极片起始端空箔区无支撑区域较大,卷绕时内圈极易打皱,卷芯内部不平整,正负极接触变差增加电芯内阻。同时由于电芯正、负极耳之间的距离过小,测试过程中极耳极易相连短路。需要说明的是,极片的起始端指的是极片中位于电芯内部的端部。
由于所述第一极片1的起始端、所述第二极片2的起始端分别独立地与所述卷针沿第一方向上的两端中的任一端对齐,也即所述第一极片1的起始端可以与所述卷针沿第一方向上的两端中的任一端对齐,所述第二极片2的起始端也可以与所述卷针沿第一方向上的两端中的任一端对齐,二者之间互相不影响,因此,第一极片1第一次发生弯折的位点与所述第二极片2第一次发生弯折的位点的方位有多种布局。
比如,作为示例,参见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片1第一次发生弯折的位点为第一弯折处101;所述第二极片2第一次发生弯折的位点为第二弯折处201,所述第一弯折处101和所述第二弯折处201分别位于卷绕式电芯的两侧。
本申请提供的方案适用于多种现有常规卷绕式电芯结构,作为一个示例,图2展示了其中一种,具体的,以卷绕式电芯在宽度方向上的中轴线为电芯中线A-A,图2展示的卷绕式电芯结构中,第一弯折处101和第二弯折处201分别位于电芯中线A-A的两侧。
再比如,作为另一个示例,第一弯折处101和第二弯折处201位于电芯中线A-A的同一侧。
参见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以卷绕式电芯在宽度方向上的中轴线为电芯中线A-A,所述第一极耳100和所述第二极耳200分别位于所述电芯中线的两侧。
上述设置可确保第一极耳100和第二极耳200具有足够的距离,以避免两者接触发生短路。
参见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耳100与所述第一极片1相连的部分为第一焊接部102,第一焊接部102的长度为所述第一极片1宽度的25%~65%;
所述第二极耳200与所述第二极片2相连的部分为第二焊接部,第二焊接部的长度为所述第二极片2宽度的25%~65%。
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正、负极耳的焊接长度d(即第一焊接部或第二焊接部的长度)影响电芯循环性能,极耳焊接长度d小于极片宽度D的25%,焊接长度过短,导致极耳和极片接触面积过小,使得电芯内阻过大,降低电芯循环性能;极耳焊接长度d大于极片宽度D的65%,导致电芯表面不平整,正、负极接触变差,影响电芯循环性能,因此,通过控制极耳焊接长度d在极片宽度D的25%-65%内可改善卷绕式电芯的循环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片1为正极片,所述第二极片2为负极片;
或者,所述第一极片1为负极片,所述第二极片2为正极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正极片的宽度为30~100mm,所述负极片的宽度为32~102mm,且所述负极片的宽度比所述正极片的宽度大2~5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以及覆盖在所述正极集流体上的正极活性材料层;
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以及覆盖在所述负极集流体上的负极活性材料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层包括正极活性物质,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包括磷酸铁锂或三元材料;
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包括负极活性物质,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包括石墨、软碳、硬碳、硅氧、硅碳中的一种或多种。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卷绕式电芯。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以下实施例1和2,对比例1和2,正负极之间的正极活性材料种类、负极活性材料种类和涂层厚度相同,其中正极活性材料为磷酸铁锂,负极活性材料为扣电克容量为340mAh/g的人造石墨;以下实施例3和对比例3-4,正负极之间的正极活性材料种类、负极活性材料种类和涂层厚度相同,其中正极活性材料为磷酸铁锂,负极活性材料为扣电克容量为350mAh/g的人造石墨。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的一种卷绕式电芯,其为由正极片、负极片以及位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隔膜卷绕在卷针上而形成的扁平状结构;
其中,正极片上连接有正极耳,正极耳到正极片起始端的距离为5mm,卷针宽度为42mm,极耳焊接偏距L与卷针宽度的比值为0.12;
负极片上连接有负极耳,负极耳到负极片起始端的距离为5mm,卷针宽度为42mm,极耳焊接偏距L与卷针宽度的比值为0.12;
其中,正极片宽度为70mm,负极片宽度为73mm,正极耳的焊接长度为30mm,占正极片宽度的43%,负极耳的焊接长度为31mm,占负极片宽度的43%。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的一种卷绕式电芯,其为由正极片、负极片以及位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隔膜卷绕在卷针上而形成的扁平状结构;
其中,正极片上连接有正极耳,正极耳到正极片起始端的距离为8mm,卷针宽度为42mm,极耳焊接偏距L与卷针宽度的比值为0.19;
负极片上连接有负极耳,负极耳到负极片起始端的距离为8mm,卷针宽度为42mm,极耳焊接偏距L与卷针宽度的比值为0.19;
其中,正极片宽度为70mm,负极片宽度为73mm,正极耳的焊接长度为30mm,占正极片宽度的43%,负极耳的焊接长度为31mm,占负极片宽度的43%。
对比例1
如图2所示的一种卷绕式电芯,其为由正极片、负极片以及位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隔膜卷绕在卷针上而形成的扁平状结构;
其中,正极片上连接有正极耳,正极耳到正极片起始端的距离为3mm,卷针宽度为42mm,极耳焊接偏距L与卷针宽度的比值为0.07;
负极片上连接有负极耳,负极耳到负极片起始端的距离为3mm,卷针宽度为42mm,极耳焊接偏距L与卷针宽度的比值为0.07;
其中,正极片宽度为70mm,负极片宽度为73mm,正极耳的焊接长度为30mm,占正极片宽度的43%,负极耳的焊接长度为31mm,占负极片宽度的43%。
对比例2
如图2所示的一种卷绕式电芯,其为由正极片、负极片以及位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隔膜卷绕在卷针上而形成的扁平状结构;
其中,正极片上连接有正极耳,正极耳到正极片起始端的距离为12mm,卷针宽度为42mm,极耳焊接偏距L与卷针宽度的比值为0.29;
负极片上连接有负极耳,负极耳到负极片起始端的距离为12mm,卷针宽度为42mm,极耳焊接偏距L与卷针宽度的比值为0.29;
其中,正极片宽度为70mm,负极片宽度为73mm,正极耳的焊接长度为30mm,占正极片宽度的43%,负极耳的焊接长度为31mm,占负极片宽度的43%。
实施例3
如图2所示的一种卷绕式电芯,其为由正极片、负极片以及位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隔膜卷绕在卷针上而形成的扁平状结构;
其中,正极片上连接有正极耳,正极耳到正极片起始端的距离为5mm,卷针宽度为42mm,极耳焊接偏距L与卷针宽度的比值为0.12;
负极片上连接有负极耳,负极耳到负极片起始端的距离为5mm,卷针宽度为42mm,极耳焊接偏距L与卷针宽度的比值为0.12;
其中,正极片宽度为83mm,负极片宽度为86mm,正极耳的焊接长度为42mm,占正极片宽度的51%,负极耳的焊接长度为44mm,占负极片宽度的51%。
对比例3
如图2所示的一种卷绕式电芯,其为由正极片、负极片以及位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隔膜卷绕在卷针上而形成的扁平状结构;
其中,正极片上连接有正极耳,正极耳到正极片起始端的距离为5mm,卷针宽度为42mm,极耳焊接偏距L与卷针宽度的比值为0.12;
负极片上连接有负极耳,负极耳到负极片起始端的距离为5mm,卷针宽度为42mm,极耳焊接偏距L与卷针宽度的比值为0.12;
其中,正极片宽度为83mm,负极片宽度为86mm,正极耳的焊接长度为18mm,占正极片宽度的22%,负极耳的焊接长度为20mm,占负极片宽度的23%。
对比例4
如图2所示的一种卷绕式电芯,其为由正极片、负极片以及位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的隔膜卷绕在卷针上而形成的扁平状结构;
其中,正极片上连接有正极耳,正极耳到正极片起始端的距离为5mm,卷针宽度为42mm,极耳焊接偏距L与卷针宽度的比值为0.12;
负极片上连接有负极耳,负极耳到负极片起始端的距离为5mm,卷针宽度为42mm,极耳焊接偏距L与卷针宽度的比值为0.12;
其中,正极片宽度为83mm,负极片宽度为86mm,正极耳的焊接长度为58mm,占正极片宽度的70%,负极耳的焊接长度为60mm,占负极片宽度的70%。
性能测试
将实施例1-3和对比例1-4制得的卷绕式电芯制作成二次电池,对电池进行如下性能测试。
(1)电池内阻:使用内阻仪测试分容后电芯内阻,测试结果见表1;
(2)电池循环性能:1C恒流恒压充电至3.65V;静置10min;1C放电至2.0V,容量保持率=电芯循环N圈后容量/初始容量,常温循环容量保持率曲线见图4和图5。
表1
参见图4所示,图4展示了实施例1-2和对比例1-2制得的卷绕式电芯的常温循环性能,根据图中可以看出,对比例1中极耳焊接偏距与卷针宽度的比值低于0.1,导致极耳中心距过大,正负极极片和隔膜之间接触变差,从而导致电芯内阻提高,降低电池循环性能;对比例2中极耳焊接偏距与卷针宽度的比值大于0.2,极片起始端空箔区无支撑区域较大,卷绕时内圈极易打皱,卷芯内部不平整,正负极接触变差增加电芯内阻。同时由于电芯正、负极耳之间的距离过小,测试过程中极耳极易相连短路。因此,有必要将极耳焊接偏距与卷针宽度的比值控制在0.1-0.2。
参见图5所示,图5展示了实施例3和对比例3-4制得的卷绕式电芯的常温循环性能,根据图中可以看出,对比例3中极耳焊接长度低于极片宽度的25%,导致极耳与极片的接触面积过小,分容后内阻过大,降低电池循环性能;对比例4中极耳焊接长度大于极片宽度的65%,又会造成卷芯表面不平整,存在正负极片和隔膜接触变差,同样不利于电池循环性能的提高。因此,有必要将极耳焊接长度控制在极片宽度的25%-65%。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卷绕式电芯,其特征在于,其为由第一极片(1)、第二极片(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极片(1)和第二极片(2)之间的隔膜(3)在卷针上卷绕而形成的扁平状结构,在卷绕时,所述第一极片(1)的起始端、所述第二极片(2)的起始端分别独立地与所述卷针沿第一方向上的两端中的任一端对齐,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卷针的宽度方向平行;
其中,所述第一极片(1)靠近其起始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空箔区(103),所述第一空箔区(103)上连接有第一极耳(100),沿着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极耳(100)到第一极片(1)起始端的距离与卷针宽度的比值为0.1~0.2;
所述第二极片(2)靠近其起始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空箔区,所述第二空箔区上连接有第二极耳(200),沿着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极耳(200)到第二极片(2)起始端的距离与卷针宽度的比值为0.1~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式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1)第一次发生弯折的位点为第一弯折处(101);
所述第二极片(2)第一次发生弯折的位点为第二弯折处(201),所述第一弯折处(101)和所述第二弯折处(201)分别位于卷绕式电芯的两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式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1)第一次发生弯折的位点为第一弯折处(101);
所述第二极片(2)第一次发生弯折的位点为第二弯折处(201),所述第一弯折处(101)和所述第二弯折处(201)位于卷绕式电芯的同一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式电芯,其特征在于,以卷绕式电芯在宽度方向上的中轴线为电芯中线,所述第一极耳(100)和所述第二极耳(200)分别位于所述电芯中线的两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式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100)与所述第一极片(1)相连的部分为第一焊接部(102),所述第一焊接部(102)的长度为所述第一极片(1)宽度的25%~65%;
所述第二极耳(200)与所述第二极片(2)相连的部分为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焊接部的长度为所述第二极片(2)宽度的25%~6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式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1)为正极片,所述第二极片(2)为负极片;
或者,所述第一极片(1)为负极片,所述第二极片(2)为正极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卷绕式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的宽度为30~100mm,所述负极片的宽度为32~102mm,且所述负极片的宽度比所述正极片的宽度大2~5mm。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卷绕式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以及覆盖在所述正极集流体上的正极活性材料层;
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以及覆盖在所述负极集流体上的负极活性材料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卷绕式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层包括正极活性物质,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包括磷酸铁锂或三元材料;
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包括负极活性物质,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包括石墨、软碳、硬碳、硅氧、硅碳中的一种或多种。
10.一种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卷绕式电芯。
CN202310420716.6A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卷绕式电芯及二次电池 Pending CN1164544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20716.6A CN116454412A (zh)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卷绕式电芯及二次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20716.6A CN116454412A (zh)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卷绕式电芯及二次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54412A true CN116454412A (zh) 2023-07-18

Family

ID=87126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20716.6A Pending CN116454412A (zh)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卷绕式电芯及二次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5441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46616A (zh) * 2023-07-26 2023-08-25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和用电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46616A (zh) * 2023-07-26 2023-08-25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和用电设备
CN116646616B (zh) * 2023-07-26 2024-03-12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和用电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206877A1 (zh)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0517852C (zh) 一种卷绕式锂离子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CN111370644B (zh) 极片及其加工方法、电芯结构、电池
CN213546383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卷芯
CN116454412A (zh) 一种卷绕式电芯及二次电池
WO2023124570A1 (zh) 极片、卷芯和电池
KR100582558B1 (ko) 스페이서가 구비된 리튬금속 고분자 이차전지용 리튬금속음극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215644564U (zh) 极片组件、电池及电子设备
CN114050325A (zh) 电芯及电化学装置
CN211045637U (zh) 一种聚合物电芯
CN219873592U (zh) 电池
CN210628401U (zh) 一种多极耳圆柱形锂离子电池
CN217588983U (zh) 一种中间出极耳式正极片、电芯及电池
CN205355181U (zh) 一种二次电池
CN212434666U (zh) 一种阳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CN212085154U (zh) 锂离子电池及其电芯、车辆
CN114069113A (zh) 一种扣式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86843B (zh) 一种高倍率针式锂离子电池
CN113707887A (zh) 一种极片、圆柱形卷绕式电芯及锂离子电池
CN203800137U (zh) 一种镍氢电池
CN111682219A (zh) 一种阳极片、锂离子电池及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CN201478402U (zh) 锂系列二次电池卷芯及锂系列二次电池
CN220873658U (zh) 一种电池卷芯结构
CN219892365U (zh) 极片、电芯、电池和车辆
CN218568941U (zh) 一种卷绕式电芯及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