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46932A - 软弱围岩支护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软弱围岩支护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446932A CN116446932A CN202310638797.7A CN202310638797A CN116446932A CN 116446932 A CN116446932 A CN 116446932A CN 202310638797 A CN202310638797 A CN 202310638797A CN 116446932 A CN116446932 A CN 11644693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nchor rod
- surrounding rock
- rod body
- spring section
- co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9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21/00—Anchoring-bolts for roof, floor in galleries or longwall working, or shaft-lining protection
- E21D21/0026—Anchoring-bolts for roof, floor in galleries or longwall working, or shaft-lining protection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bol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11/00—Lining tunnels, galleries or other underground cavities, e.g.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Linings therefor; Making such linings in situ, e.g. by assembling
- E21D11/38—Waterproofing; Heat insulating; Soundproofing; Electric insulating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7/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use in mines or tunnels, not covered elsewhere
- E21F17/18—Special adaptations of signalling or alarm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交通工程设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软弱围岩支护系统,其包括锚杆杆体、椎体部和锁紧部;锚杆杆体能够插入围岩内部;椎体部安装于锚杆杆体上,锚杆杆体移动带动椎体部移动;锁紧部包括套设在椎体部和锚杆杆体上的螺旋弹簧叶片,螺旋弹簧叶片为螺旋状叶片结构,螺旋弹簧叶片具有锁紧模式,螺旋弹簧叶片沿自身旋向的反向转动时能够进入锁紧模式,在锁紧模式时,螺旋弹簧叶片增大自身直径能够阻碍椎体部移动;通过设置的螺旋弹簧叶片增大自身直径,以使锚杆杆体固定在围岩中,增加了本发明的可靠性能,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锚杆杆体固定不稳定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交通工程设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软弱围岩支护系统。
背景技术
软弱围岩支护装置是一种用于支撑和加固软弱围岩的装置,它是在大量的工程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软弱围岩是指强度较低、稳定性较差的围岩,在隧道施工中,软弱围岩的支护是一个重要的难点。
针对软弱围岩容易出现塌方、变形等问题,支护装置应运而生。在现有技术中,如中国专利CN111764931B公开了一种高地应力软弱围岩隧道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结构包括螺纹锚杆、尖锥体和凸刺,尖锥体设置在螺纹锚杆前端,凸刺设置在尖锥体上,通过设置的螺纹锚杆将尖锥体和凸刺移动到软弱围岩的孔洞中,尖锥体能够减少螺纹锚杆的前进阻力;这种支护结构采用的凸刺虽然能够阻碍螺纹锚杆向软弱围岩外部移动,但是凸刺只能被动钩紧软弱围岩孔洞侧壁,所以凸刺对螺纹锚杆的阻碍作用不稳定。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凸刺对锚杆的固定作用不稳定,进而导致装置可靠性降低的问题,提供软弱围岩支护系统。
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软弱围岩支护系统,软弱围岩支护系统包括用于加固围岩岩体的锚杆组件,锚杆组件设置在围岩隧道中;锚杆组件包括锚杆杆体、椎体部和锁紧部;锚杆杆体能够插入围岩内部,锚杆杆体插入围岩中的移动方向为第一方向;椎体部安装于锚杆杆体上,以降低锚杆杆体插入围岩的阻力,锚杆杆体移动带动椎体部移动;锁紧部包括套设在椎体部和锚杆杆体上的螺旋弹簧叶片,螺旋弹簧叶片为螺旋状叶片结构,螺旋弹簧叶片具有锁紧模式,螺旋弹簧叶片沿自身旋向的反向转动时能够进入锁紧模式,在锁紧模式时能够阻碍椎体部移动;螺旋弹簧叶片能够沿第二方向依次划分为第一弹簧段、第二弹簧段和第三弹簧段,第一弹簧段的直径小于等于第二弹簧段的直径,第三弹簧段的直径小于等于第二弹簧段的直径,第二方向为第一方向的反向;第一弹簧段的一端固接在椎体部上,第一弹簧段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弹簧段;第三弹簧段的一端连接第二弹簧段,第三弹簧段的另一端仅能够沿第二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锚杆组件设置多组,沿围岩隧道的周向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螺旋弹簧叶片的旋向为左旋。
进一步地,第一弹簧段的直径沿第二方向逐渐增大;第二弹簧段的直径沿第二方向逐渐减小;第三弹簧段的直径等于第二弹簧段的最小直径;锚杆杆体的直径等于第三弹簧段的直径。
进一步地,锁紧部还包括套设在锚杆杆体上的滑动环,第三弹簧段的一端固接在滑动环上,锚杆杆体沿第一方向插入围岩中时,围岩对滑动环施加的反作用力使滑动环在锚杆杆体上沿第二方向移动;滑动环内壁上设置有棘齿,棘齿能够伸缩,锚杆杆体的外壁上设置有配合卡槽,棘齿与配合卡槽配合,进而限位滑动环在锚杆杆体上转动和沿第一方向滑动。
进一步地,配合卡槽具有四个侧面,分别为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配合卡槽靠近椎体部的侧面为第一侧面,远离椎体部的侧面为第三侧面,第二侧面和第四侧面相对设置且平行于锚杆杆体的轴线,第二侧面和第四侧面设置在第一侧面和第三侧面之间,第一侧面垂直于锚杆杆体的轴向方向,第二侧面相对于锚杆杆体的径向方向倾斜预设角度。
进一步地,棘齿设置多个且沿滑动环的内壁周向均匀分布;配合卡槽有多个且绕锚杆杆体周向均匀分布,位于锚杆杆体同一圆周上的多个配合卡槽为一组,配合卡槽有多组,多组配合卡槽沿锚杆杆体轴向间隔分布。
进一步地,椎体部为圆锥体结构,圆锥体结构的两端沿第二方向依次为尖锐端和平面端;锚杆杆体的两端沿第二方向分别为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与平面端固接。
进一步地,软弱围岩支护系统还包括加固围岩隧道内壁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沿第二方向依次设置的围岩密封层、隔水层、缓冲垫板和内侧支撑板;围岩密封层的外侧紧贴软弱围岩隧道的内壁设置,围岩密封层的内侧紧贴隔水层的外侧,隔水层的内侧紧贴缓冲垫板的外侧,缓冲垫板与内侧支撑板之间设置有间隙,间隙形成检测通道,检测通道中设置有感应器,感应器能够检测缓冲垫板和内侧支撑板之间的距离X,当感应器检测X发生变化时,感应器能够发出警报。
进一步地,感应器包括控制器、位移传感器和声光报警器;控制器同时与位移传感器和声光报警器电连接,位移传感器设置在检测通道中用于检测到X大小发生变化,当X的大小发生变化时位移传感器将其转化成电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能够使声光报警器发出警报声音和红蓝警示灯光;位移传感器设置多个,均匀分布在检测通道中;声光报警器设置两组,每组中包括多个声光报警器;一组声光报警器设置在位移传感器所在位置的内侧支撑板的内侧侧壁上;另一组声光报警器分别设置在围岩隧道的入口处、围岩隧道入口外的第一预设距离、第二预设距离和第三预设距离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的螺旋弹簧叶片增大自身直径,以使锚杆杆体固定在围岩中,增加了本发明的可靠性能,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锚杆杆体固定不稳定的问题。
2、通过配合卡槽设置的两侧面,以限位滑动环在锚杆杆体上转动和沿第一方向滑动。
3、设置多组锚杆组件,以增加围岩强度,防止隧道塌方。
4、通过第一侧面限制滑动环在锚杆杆体上沿第一方向移动,通过设置的第二侧面和第四侧面限制滑动环相对于锚杆杆体转动,通过设置的第三侧面引导滑动板相对于锚杆杆体向第二方向移动。
5、通过设置多组配合卡槽,使棘齿相对于锚杆杆体向第二方向移动的过程中,与不同组的配合卡槽进行配合,进而保持对滑动环在锚杆杆体上转动和沿第一方向滑动的限制作用。
6、在围岩隧道内设置声光报警器能够方便围岩隧道的检修和维护,以及提醒进入隧道的人员围岩隧道有坍塌;在围岩隧道外设置声光报警器,能够提醒即将进入隧道的人员围岩隧道中发生坍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软弱围岩支护系统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软弱围岩支护系统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的软弱围岩支护系统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包括锚杆杆体、螺旋弹簧叶片和滑动环等结构;
图6为图5结构的正视图;
图7为图6中C-C向的剖视图;
图8为图7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的软弱围岩支护系统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螺旋弹簧叶片和滑动环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00、锚杆杆体;
200、椎体部;210、螺旋弹簧叶片;212、第一弹簧段;214、第二弹簧段;216、第三弹簧段;220、滑动环;230、棘齿;240、配合卡槽;
300、围岩密封层;310、隔水层;320、缓冲垫板;330、内侧支撑板;340、检测通道;350、感应器;352、位移传感器;354、声光报警器;360、插接管;400、围岩层;410、围岩隧道;420、顶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文中为组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照图1到图9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软弱围岩支护系统。
软弱围岩支护系统,软弱围岩支护系统包括用于加固围岩岩体的锚杆组件,锚杆组件设置在围岩隧道410中;锚杆组件包括锚杆杆体100、椎体部200和锁紧部;锚杆杆体100能够插入围岩内部,锚杆杆体100插入围岩中的移动方向为第一方向;椎体部200安装于锚杆杆体100上,以降低锚杆杆体100插入围岩的阻力,锚杆杆体100移动带动椎体部200移动;锁紧部包括套设在椎体部200和锚杆杆体100上的螺旋弹簧叶片210,螺旋弹簧叶片210为螺旋状叶片结构,螺旋弹簧叶片210具有锁紧模式,螺旋弹簧叶片210沿自身旋向的反向转动时能够进入锁紧模式,在锁紧模式时能够阻碍椎体部200移动;螺旋弹簧叶片210能够沿第二方向依次划分为第一弹簧段212、第二弹簧段214和第三弹簧段216,第一弹簧段212的直径小于等于第二弹簧段214的直径,第三弹簧段216的直径小于等于第二弹簧段214的直径,第二方向为第一方向的反向;第一弹簧段212的一端固接在椎体部200上,第一弹簧段212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弹簧段214;第三弹簧段216的一端连接第二弹簧段214,第三弹簧段216的另一端仅能够沿第二方向移动。
螺旋弹簧叶片210还具有放松模式,初始时螺旋弹簧叶片210在放松模式,锚杆杆体100带动椎体部200插入围岩中,椎体部200移动带动螺旋弹簧叶片210移动并进入围岩中;锚杆杆体100插入围岩的深度符合工程需要后,转动锚杆杆体100,转动方向为螺旋弹簧叶片210旋向的反方向,使螺旋弹簧叶片210进入锁紧模式,具体地,锚杆杆体100转动带动椎体部200转动,椎体部200转动带动螺旋弹簧叶片210转动,螺旋弹簧叶片210的第二弹簧段214与围岩接触,第二弹簧段214转动时受到周围围岩的阻力,同时第二弹簧段214受到第一弹簧段212的挤压作用力以及第三弹簧段216的反作用力,进而使第二弹簧段214的直径变大,第二弹簧段214直径变大的过程中会拉扯第三弹簧段216相对于锚杆杆体100向第一方向移动,第三弹簧段216向第一方向移动并通过自身侧面带动围岩向第一方向移动,进而使围岩进入到第二弹簧段214与锚杆杆体100之间的间隙,进入该间隙中的围岩阻碍第二弹簧段214的直径变小,使第二弹簧段214的直径大于初始插入围岩时围岩孔洞的直径,进而通过第二弹簧段214阻碍椎体部200向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移动,椎体部200与锚杆杆体100固接,第二弹簧段214同样阻碍锚杆杆体100向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移动,通过设置的螺旋弹簧叶片210增大自身直径,以使锚杆杆体100固定在围岩中,增加了本发明的可靠性能,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锚杆杆体100固定不稳定的问题。
锚杆杆体100的一端固接有椎体部200,另一端设置有能够安装螺母的螺纹;锚杆组件还包括顶压板420,顶压板420中间位置设置有贯穿通孔,贯穿通孔的直径等于锚杆杆体100的直径,使顶压板420通过贯穿通孔套设于锚杆杆体100上;使用过程中,锚杆杆体100插入围岩中,并通过螺旋弹簧叶片210使锚杆杆体100固定,将顶压板420套设在锚杆杆体100上,再将螺母安装于锚杆杆体100上,通过转动螺母,使螺母向第一方向移动,螺母向第一方向移动带动顶压板420向第一方向移动。
锚杆组件设置多组,沿围岩隧道410的周向均匀分布,设置多组锚杆组件,以增加围岩强度,防止隧道塌方。
螺旋弹簧叶片210的旋向为左旋,通过右旋使螺旋弹簧叶片210进入锁紧模式。
第一弹簧段212的直径沿第二方向逐渐增大,使第一弹簧段212的形状与圆锥体结构相应,以降低围岩对螺旋弹簧叶片210的阻力;第二弹簧段214的直径沿第二方向逐渐减小,使锚杆杆体100在插入围岩中时,围岩能够进入第二弹簧段214和锚杆杆体100之间的间隙中;第三弹簧段216的直径等于第二弹簧段214的最小直径;锚杆杆体100的直径等于第三弹簧段216的直径,使第三弹簧段216贴紧锚杆杆体100,进而使第三弹簧段216相对于锚杆杆体100移动时,第三弹簧段216能够通过自身侧壁带动围岩移动到第二弹簧段214和锚杆杆体100之间的间隙中。
第二弹簧段214最大直径等于第一弹簧段212的最大直径,第二弹簧段214最小直径大于第一弹簧段212的最小直径。
锁紧部还包括套设在锚杆杆体100上的滑动环220,第三弹簧段216的一端固接在滑动环220上,锚杆杆体100沿第一方向插入围岩中时,围岩对滑动环220施加的反作用力使滑动环220在锚杆杆体100上沿第二方向移动,滑动环220向第二方向移动带动第三弹簧段216相对于锚杆杆体100向第二方向移动,进而使第三弹簧段216拉伸且更加紧贴锚杆杆体100。
滑动环220内壁上设置有棘齿230,棘齿230能够伸缩,锚杆杆体100的外壁上设置有配合卡槽240,棘齿230与配合卡槽240配合,进而限位滑动环220在锚杆杆体100上转动和沿第一方向滑动,棘齿230与配合卡槽240配合,使滑动环220只能在锚杆杆体100上沿第二方向移动,而不发生相对转动和向第一方向移动。
具体地,棘齿230滑动安装于滑动环220上并通过弹簧与滑动环220连接,使棘齿230能够相对于滑动环220的径向方向伸缩滑动。
配合卡槽240具有四个侧面,分别为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
配合卡槽240靠近椎体部200的侧面为第一侧面,远离椎体部200的侧面为第三侧面,第二侧面和第四侧面相对设置且平行于锚杆杆体100的轴线,第二侧面和第四侧面设置在第一侧面和第三侧面之间,第一侧面垂直于锚杆杆体100的轴向方向,第二侧面相对于锚杆杆体100的径向方向倾斜预设角度,使第二侧面对棘齿230具有导向作用,第二侧面能够引导棘齿230相对于锚杆杆体100向第二方向移动。
通过第一侧面限制滑动环220在锚杆杆体100上沿第一方向移动,通过设置的第二侧面和第四侧面限制滑动环220相对于锚杆杆体100转动,通过设置的第三侧面引导滑动板相对于锚杆杆体100向第二方向移动。
棘齿230设置多个且沿滑动环220的内壁周向均匀分布;配合卡槽240有多个且绕锚杆杆体100周向均匀分布,位于锚杆杆体100同一圆周上的多个配合卡槽240为一组,配合卡槽240有多组,多组配合卡槽240沿锚杆杆体100轴向间隔分布。通过设置多组配合卡槽240,使棘齿230相对于锚杆杆体100向第二方向移动的过程中,与不同组的配合卡槽240进行配合,进而保持对滑动环220在锚杆杆体100上转动和沿第一方向滑动的限制作用。
椎体部200为圆锥体结构,圆锥体结构的两端沿第二方向依次为尖锐端和平面端;锚杆杆体100的两端沿第二方向分别为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与平面端固接。
软弱围岩支护系统还包括加固围岩隧道410内壁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沿第二方向依次设置的围岩密封层300、隔水层310、缓冲垫板320和内侧支撑板330。
围岩密封层300的外侧紧贴软弱围岩隧道410的内壁设置,围岩密封层300的内侧紧贴隔水层310的外侧,隔水层310的内侧紧贴缓冲垫板320的外侧,缓冲垫板320与内侧支撑板330之间设置有间隙,间隙形成检测通道340,检测通道340中设置有感应器350,感应器350能够检测缓冲垫板320和内侧支撑板330之间的距离X,当感应器350检测X发生变化时,感应器350能够发出警报。
围岩密封层300用于固定围岩隧道410侧壁;隔水层310能够防止围岩渗水进入围岩隧道410空间中;缓冲垫板320能够加固围岩隧道410侧壁;内侧支撑板330能够隔离围岩隧道410内部空间和围岩隧道410侧壁。
围岩密封层300、隔水层310、缓冲垫板320和内侧支撑板330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紧固通孔,四个紧固通孔依次命名为第一紧固通孔、第二紧固通孔、第三紧固通孔和第四紧固通孔,四个紧固通孔同轴设置且直径大小相同;锚杆杆体100插入围岩的过程中,锚杆杆体100先后穿过第一紧固通孔、第二紧固通孔、第三紧固通孔和第四紧固通孔;四个紧固通孔与锚杆杆体100之间设置有插接管360,插接管360密封套设在锚杆杆体100上,且插接管360的外壁与四个紧固通孔的内壁密封接触设置。
感应器350包括控制器、位移传感器352和声光报警器354;控制器同时与位移传感器352和声光报警器354电连接,位移传感器352设置在检测通道340中用于检测到X大小发生变化,当X的大小发生变化时位移传感器352将其转化成电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能够使声光报警器354发出警报声音和红蓝警示灯光;位移传感器352设置多个,均匀分布在检测通道340中,用于检测围岩隧道410内壁是否塌陷。声光报警器354设置两组,每组中包括多个声光报警器354;一组声光报警器354设置在位移传感器352所在位置的内侧支撑板330的内侧侧壁上;另一组声光报警器354分别设置在围岩隧道410的入口处、围岩隧道410入口外的第一预设距离、第二预设距离和第三预设距离处。优选地,第一预设距离、第二预设距离和第三预设距离分别为十米、二十米和五十米。
在围岩隧道410内设置声光报警器354能够方便隧道的检修和维护,以及提醒进入隧道的人员围岩隧道410有坍塌;在围岩隧道410外设置声光报警器354,能够提醒即将进入隧道的人员围岩隧道410中发生坍塌。
为方便理解,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使用过程。
在围岩层400中开设出围岩隧道410,在围岩隧道410上先后设置围岩密封层300、隔水层310、缓冲垫板320和内侧支撑板330。初始时,螺旋弹簧叶片210处于放松模式,将锚杆杆体100插入围岩隧道410侧壁的孔洞中,转动锚杆杆体100使螺旋弹簧叶片210进入锁紧模式,进而使锚杆杆体100锁紧在围岩隧道410侧壁的孔洞中;将顶压板420套设于锚杆杆体100上并用螺母固定,使顶压板420抵接内侧支撑板330。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软弱围岩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软弱围岩支护系统包括用于加固围岩岩体的锚杆组件,锚杆组件设置在围岩隧道中;
锚杆组件包括锚杆杆体、椎体部和锁紧部;
锚杆杆体能够插入围岩内部,锚杆杆体插入围岩中的移动方向为第一方向;
椎体部安装于锚杆杆体上,以降低锚杆杆体插入围岩的阻力,锚杆杆体移动带动椎体部移动;
锁紧部包括套设在椎体部和锚杆杆体上的螺旋弹簧叶片,螺旋弹簧叶片为螺旋状叶片结构,螺旋弹簧叶片具有锁紧模式,螺旋弹簧叶片沿自身旋向的反向转动时能够进入锁紧模式,在锁紧模式时能够阻碍椎体部移动;
螺旋弹簧叶片能够沿第二方向依次划分为第一弹簧段、第二弹簧段和第三弹簧段,第一弹簧段的直径小于等于第二弹簧段的直径,第三弹簧段的直径小于等于第二弹簧段的直径,第二方向为第一方向的反向;
第一弹簧段的一端固接在椎体部上,第一弹簧段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弹簧段;第三弹簧段的一端连接第二弹簧段,第三弹簧段的另一端仅能够沿第二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弱围岩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锚杆组件设置多组,沿围岩隧道的周向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弱围岩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螺旋弹簧叶片的旋向为左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弱围岩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弹簧段的直径沿第二方向逐渐增大;第二弹簧段的直径沿第二方向逐渐减小;第三弹簧段的直径等于第二弹簧段的最小直径;
锚杆杆体的直径等于第三弹簧段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弱围岩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锁紧部还包括套设在锚杆杆体上的滑动环,第三弹簧段的一端固接在滑动环上,锚杆杆体沿第一方向插入围岩中时,围岩对滑动环施加的反作用力使滑动环在锚杆杆体上沿第二方向移动;
滑动环内壁上设置有棘齿,棘齿能够伸缩,锚杆杆体的外壁上设置有配合卡槽,棘齿与配合卡槽配合,进而限位滑动环在锚杆杆体上转动和沿第一方向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软弱围岩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配合卡槽具有四个侧面,分别为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
配合卡槽靠近椎体部的侧面为第一侧面,远离椎体部的侧面为第三侧面,第二侧面和第四侧面相对设置且平行于锚杆杆体的轴线,第二侧面和第四侧面设置在第一侧面和第三侧面之间,第一侧面垂直于锚杆杆体的轴向方向,第二侧面相对于锚杆杆体的径向方向倾斜预设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软弱围岩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棘齿设置多个且沿滑动环的内壁周向均匀分布;
配合卡槽有多个且绕锚杆杆体周向均匀分布,位于锚杆杆体同一圆周上的多个配合卡槽为一组,配合卡槽有多组,多组配合卡槽沿锚杆杆体轴向间隔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弱围岩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椎体部为圆锥体结构,圆锥体结构的两端沿第二方向依次为尖锐端和平面端;
锚杆杆体的两端沿第二方向分别为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与平面端固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弱围岩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软弱围岩支护系统还包括加固围岩隧道内壁的支撑组件;
支撑组件包括沿第二方向依次设置的围岩密封层、隔水层、缓冲垫板和内侧支撑板;
围岩密封层的外侧紧贴软弱围岩隧道的内壁设置,围岩密封层的内侧紧贴隔水层的外侧,隔水层的内侧紧贴缓冲垫板的外侧,缓冲垫板与内侧支撑板之间设置有间隙,间隙形成检测通道,检测通道中设置有感应器,感应器能够检测缓冲垫板和内侧支撑板之间的距离X,当感应器检测X发生变化时,感应器能够发出警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软弱围岩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感应器包括控制器、位移传感器和声光报警器;
控制器同时与位移传感器和声光报警器电连接,位移传感器设置在检测通道中用于检测到X大小发生变化,当X的大小发生变化时位移传感器将其转化成电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能够使声光报警器发出警报声音和红蓝警示灯光;
位移传感器设置多个,均匀分布在检测通道中;
声光报警器设置两组,每组中包括多个声光报警器;一组声光报警器设置在位移传感器所在位置的内侧支撑板的内侧侧壁上;另一组声光报警器分别设置在围岩隧道的入口处、围岩隧道入口外的第一预设距离、第二预设距离和第三预设距离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638797.7A CN116446932B (zh) | 2023-06-01 | 2023-06-01 | 软弱围岩支护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638797.7A CN116446932B (zh) | 2023-06-01 | 2023-06-01 | 软弱围岩支护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446932A true CN116446932A (zh) | 2023-07-18 |
CN116446932B CN116446932B (zh) | 2023-09-26 |
Family
ID=87128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638797.7A Active CN116446932B (zh) | 2023-06-01 | 2023-06-01 | 软弱围岩支护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446932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073283A (en) * | 1980-02-12 | 1981-10-14 | Deimold R | Rock bolting |
CN106761868A (zh) * | 2016-12-30 | 2017-05-31 | 安徽理工大学 | 一种新型耐久磁化锚杆 |
CN111764931A (zh) * | 2020-07-01 | 2020-10-13 | 浙江省衢州市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高地应力软弱围岩隧道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CN113250723A (zh) * | 2021-05-21 | 2021-08-13 | 安徽理工大学 | 一种深部矿井冲击地压的监测和耦合一体化防护装置 |
CN113279797A (zh) * | 2021-03-25 | 2021-08-20 | 徐州工程学院 | 一种涨紧式锁紧锚杆及其使用方法 |
-
2023
- 2023-06-01 CN CN202310638797.7A patent/CN11644693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073283A (en) * | 1980-02-12 | 1981-10-14 | Deimold R | Rock bolting |
CN106761868A (zh) * | 2016-12-30 | 2017-05-31 | 安徽理工大学 | 一种新型耐久磁化锚杆 |
CN111764931A (zh) * | 2020-07-01 | 2020-10-13 | 浙江省衢州市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高地应力软弱围岩隧道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CN113279797A (zh) * | 2021-03-25 | 2021-08-20 | 徐州工程学院 | 一种涨紧式锁紧锚杆及其使用方法 |
CN113250723A (zh) * | 2021-05-21 | 2021-08-13 | 安徽理工大学 | 一种深部矿井冲击地压的监测和耦合一体化防护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446932B (zh) | 2023-09-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6446932B (zh) | 软弱围岩支护系统 | |
CN105866243B (zh) | 一种大直径金属圆管缺陷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 |
US20160305859A1 (en) | Soil probing device having threaded male and female bayonet columns | |
CN116066077A (zh) | 一种煤岩层上向大倾角长钻孔监测传感器推送装置及方法 | |
US4436692A (en) | Plug for reactor pressure vessel nozzle | |
CN114935383A (zh) | 一种使用局限小的新型雷达液位计 | |
CN111197490A (zh) | 一种用于地铁隧洞病害检测的注浆器 | |
CN218035473U (zh) | 一种市政雨污水管道智能检测装置 | |
CN111843065A (zh) | 一种不锈钢水管接头制造加工方法 | |
CN114252508B (zh) | 一种圆钢超声波探伤机用浮动式水封装置和使用方法及圆钢超声波探伤机 | |
US5131510A (en) | Brake assembly for a control rod drive | |
CN211472309U (zh) | 一种可快速拆卸的防撞式交通护栏 | |
CN212985128U (zh) | 一种油气田隔水导管接头结构 | |
CN212622507U (zh) | 一种碳减排用检测装置 | |
CN215369074U (zh) | 一种路政电子巡查用的防护栏装置 | |
CN112554867A (zh) | 一种可回收型埋入式传感器安装固定系统及安装方法 | |
CN213392019U (zh) | 一种煤层气水平井滑动丢手装置 | |
CN208441620U (zh) | 安全防护栏 | |
CN221219995U (zh) | 一种伸缩头结构 | |
CN218798238U (zh) | 一种环形波纹管成型机 | |
CN216285182U (zh) | 一种用于快速检测阻聚剂中水分的水分检测装置 | |
CN217198604U (zh) | 一种具有高防滑性的碳纤维船桨 | |
CN221424308U (zh) | 一种led导向牌的连接装置 | |
CN220708935U (zh) | 一种锚杆锚固力检测装置 | |
CN213296948U (zh) | 一种伸缩护栏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