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37776A - 显示装置及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及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37776A
CN116437776A CN202111675820.7A CN202111675820A CN116437776A CN 116437776 A CN116437776 A CN 116437776A CN 202111675820 A CN202111675820 A CN 202111675820A CN 116437776 A CN116437776 A CN 1164377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emitting layer
electrode
sub
pix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7582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远
彭军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jing Technology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jing Technology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jing Technology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Najing Technology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7582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37776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43686 priority patent/WO202312588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4377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377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3Connection of the pixel electrodes to the thin film transistors [TF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10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 H10K71/12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liquid deposition, e.g. spin coating
    • H10K71/13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liquid deposition, e.g. spin coating using printing techniques, e.g. ink-jet printing or screen prin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显示装置及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一种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包括:提供基板,在基板上具有由分别对应于蓝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红色子像素的多个第一电极构成的第一电极阵列,第一电极阵列包括沿第一方向的多个行以及沿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的多个列,每行中的第一电极对应于相同颜色的子像素,对应于红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的第一电极各自包含沿第二方向彼此间隔且电绝缘的两个相邻的子电极,子电极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与沿第二方向的尺寸的比值为大于1,相邻的两个子电极分别位于不同的像素中;沿第一方向移动打印喷头的同时,使打印喷头喷射包含发光材料的墨水,以在所述第一电极上形成发光层;以及在发光层上形成第二电极。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及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装置以及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诸如发光二极管的发光装置广泛应用于照明和显示领域。在显示装置中,通过多个发彩色光的像素来实现彩色图像的显示。每个像素通常可以包括至少三个子像素,即发蓝色光的蓝色子像素、发绿色光的绿色子像素以及发红色光的红色子像素。对于有机发光二极管 (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等,可以通过喷墨打印的方式形成各个子像素。
人们为了在有限面积的显示面板上实现更高的分辨率,要求子像素尽可能地小。但是,喷墨打印的方式中,由于喷墨装置的喷孔的尺寸的限制,无法打印更小的子像素。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包括:
提供基板,在基板上具有由分别对应于蓝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红色子像素的多个第一电极构成的第一电极阵列,第一电极阵列包括沿第一方向的多个行以及沿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的多个列,每行中的第一电极对应于相同颜色的子像素,对应于红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的第一电极各自包含沿第二方向彼此间隔且电绝缘的两个相邻的子电极,子电极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与沿第二方向的尺寸的比值为大于1,相邻的两个子电极分别位于不同的像素中;沿第一方向移动打印喷头的同时,使打印喷头喷射包含发光材料的墨水,以在所述第一电极上形成发光层,其中,打印喷头的单个喷嘴喷射墨水至所述两个相邻的子电极上,同时形成两个相同颜色的子像素的发光层;以及
在发光层上形成第二电极,
其中,每个像素的发光层至少包含对应于红色子像素的红色发光层、对应于蓝色子像素的蓝色发光层和对应于绿色子像素的绿色发光层,并且在每个像素的发光层中,沿第二方向,蓝色发光层位于红色发光层与绿色发光层之间。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基板;
位于基板上的、由分别对应于蓝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红色子像素的多个第一电极构成的第一电极阵列,第一电极阵列包括沿第一方向的多个行以及沿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的多个列,每行中的第一电极对应于相同颜色的子像素,对应于红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的第一电极各自包含沿第二方向彼此间隔且电绝缘的两个相邻的子电极,子电极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与沿第二方向的尺寸的比值为大于1;
位于第一电极阵列上的发光层,至少包含对应红色子像素的红色发光层、对应蓝色子像素的蓝色发光层和对应绿色子像素的绿色发光层;
位于发光层上的第二电极;
在每个像素的发光层中,沿第二方向,蓝色发光层位于红色发光层与绿色发光层之间;
对于沿第二方向相邻的两个像素,分别位于不同像素中的相邻的两个发光层发出相同颜色的光。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更为清楚。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公开,其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喷墨打印法制备发光装置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示意图;
图4A-4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打印的发光层的单元与下部电极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5A和5B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的打印的发光层的单元与下部电极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6A-6E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制备方法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示意图;以及
图10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例制备的发光装置中打印的量子点(QD)层的显微镜照片,而图10B示出了与图10A所示的区域相应的台阶仪扫描结果。
图11A-11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示意图;
图12A和12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示意图;
图13A和13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示意图;
图16A-16D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图17示出了根据对比例3的QLED的台阶仪测量结果;
图1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示意图;
图19A和19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例2的QLED发光装置的显微照片和台阶仪测量结果;
图20A-20D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例2的单色和彩色QLED 发光装置的显微照片;
图21示出了作为对比例2的QLED发光装置的显微照片;
图2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3A-23F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2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图22所述的制造方法得到的QLED显示装置的照片;
图25A和25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制造显示装置过程中的第一电极阵列的示意图;
图26示出了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制造显示装置过程中的第一电极阵列的示意图;
图2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例3的QLED的台阶仪测量结果;
图2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例4的QLED的台阶仪测量结果。
注意,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中,有时在不同的附图之间共同使用同一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部分或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而省略其重复说明。在一些情况中,使用相似的标号和字母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为了便于理解,在附图等中所示的各结构的位置、尺寸及范围等有时不表示实际的位置、尺寸及范围等。因此,本公开并不限于附图等所公开的位置、尺寸及范围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也就是说,本文中的结构及方法是以示例性的方式示出,来说明本公开中的结构和方法的不同实施例。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它们仅仅说明可以用来实施的本公开的示例性方式,而不是穷尽的方式。此外,附图不必按比例绘制,一些特征可能被放大以示出具体组件的细节。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
另外,仅仅为了参考的目的,还可以在本文中使用“第一”、“第二”等类似术语,并且因而并非意图限定。例如,除非上下文明确指出,否则涉及结构或元件的词语“第一”、“第二”和其它此类数字词语并没有暗示顺序或次序。
应当理解,在本公开中描述各层结构时,“在……上”和“在……下”的描述仅用于表示层与层之间的相对位置,并且可以包含直接接触以及非直接接触(即存在中间层)的情况。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诸如发光二极管的发光装置广泛应用于照明和显示领域。在显示装置中,通常设置有用于界定像素的像素界定层(PDL)。通常,像素界定层被呈现为隔离结构(bank)的形式,用以界定像素(或子像素),从而将像素(或子像素)分隔开。像素界定层(bank)一般制作在其上形成有有源装置(诸如,薄膜晶体管TFT)的基板(其也被称作TFT基板)。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喷墨打印法制备发光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基板3101上形成有用于限定像素区域的像素界定层,其包括多个隔离结构3103。通过喷嘴3105将含有用于形成功能层的材料的墨滴3107喷印在基板3101上,从而在像素界定层所限定的像素区域打印功能层,比如发光层等。
然而,喷墨打印的分辨率受限于喷头的喷嘴的物理间距以及喷嘴喷出的每一滴墨滴的大小,理论上最大的分辨率ppi=25400/喷头物理间距。例如,喷头的物理间距是42.33微米,则打印的最大分辨率是 600ppi。但考虑到每个子像素坑的体积(子像素坑体积=子像素长×子像素宽×隔离结构的高度),需要大于每一滴墨滴的体积,导致实际上打印工艺的上限为300ppi。
本公开针对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提供一种使用喷墨打印的方式制造具有更高分辨率的显示装置的方法。
图2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22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210,提供基板,在基板上具有由分别对应于蓝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红色子像素的多个第一电极构成的第一电极阵列,第一电极阵列包括沿第一方向的多个行以及沿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的多个列,每行中的第一电极对应于相同颜色的子像素,对应于红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的第一电极各自包含沿第二方向彼此间隔且电绝缘的两个相邻的子电极,子电极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与沿第二方向的尺寸的比值为大于1,相邻的两个子电极分别位于不同的像素中;
步骤2220,沿第一方向移动打印喷头的同时,使打印喷头喷射包含发光材料的墨水,以在所述第一电极上形成发光层,其中,打印喷头的单个喷嘴喷射墨水至所述两个相邻的子电极上,同时形成两个相同颜色的子像素的发光层。每个像素的发光层至少包含能够发出红光的对应于红色子像素的红色发光层、能够发出蓝光的对应于蓝色子像素的蓝色发光层和能够发出绿光的对应于绿色子像素的绿色发光层,并且在每个像素的发光层中,沿第二方向,蓝色发光层位于红色发光层与绿色发光层之间;以及
步骤2230,在发光层上形成第二电极。
下面将结合附图23A-图23F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
如图23A和图23B所示,首先,在基板2301上形成由多个长条形的第一电极2302构成的第一电极阵列。长条形的第一电极2302沿行方向(第一方向)的尺寸大于沿列方向(第二方向)的尺寸。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行方向和列方向被示出为彼此垂直,但是应当理解,本公开不限于此,只要行方向和列方向相交即可。
基板2301可以为例如玻璃基板等透明基板。在基板2301上沉积导电膜(例如ITO等透明导电膜)。然后,按照显示装置中预定的各个子像素的位置,对导电膜进行分割,从而形成如图23B所示的阳极阵列(第一电极阵列)。应当理解,图23B作为示意图仅示出了第一电极阵列的一部分,实际显示装置的电极阵列可以具有更多的行数和列数。
在图23B的第一电极阵列中,第1行和第5行的第一电极对应于绿色子像素,第2行、第4行和第6行的第一电极对应于蓝色子像素,第3行和第7行的第一电极对应于红色子像素。
接下来,沿行方向(即第一方向)将对应于红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的第一电极进一步分割为彼此电绝缘的两个子电极。如图23C所示,第1行第1列的,对应于绿色子像素的第一电极2302被进一步分割为两个子电极23021和23022。类似地,第1行、第3行、第5行和第7行的第一电极都被进一步分割成两个彼此电绝缘的子电极。电极的分割可以通过例如对电极进行刻蚀的方式实现。刻蚀的线宽(分割第一电极得到的两个子电极之间的间隔)可以控制在例如1微米-10 微米。但应理解,本公开不限于此。需要说明的是,电极的分割优选在开始打印程序前完成。
对于例如长条形的第一电极,沿第一方向被分割后得到的子电极仍然为长条形。并且对于长条形的子电极,其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与沿第二方向的尺寸的比值为1.5-30。在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子电极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与沿第二方向的尺寸的比值可以为1.5-20。进一步地,在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子电极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与沿第二方向的尺寸的比值可以为1.5-10。
在一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每个像素可以包含三个子像素,即红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在图23C中的虚线示出了对应于一个像素中的三种子像素的电极。
基板2301上可以具有隔离结构2308。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隔离结构2308可以为传统技术中的隔离结构,例如隔离结构的高度可以为几个微米。
然而,如图1所示,当诸如发光层等的功能层是通过喷墨打印 (inkjet print)的方法制备时,打印的墨滴在隔离结构处受毛细效应影响,液滴会沿隔离结构的表面浸润,造成边缘处的膜厚比中央处的膜厚大,从而使得在干燥后材料在隔离结构边缘处形成堆积,造成膜层不均匀。
发光二极管的膜层的均匀性受隔离结构影响(毛细效应)难以做到均匀平整。并且,发光二极管装置可以包括多层薄膜(如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等),因此在用打印法制备多层薄膜的情况下,更难做到膜层均匀平整。
另一方面,上部电极(即顶电极)在隔离结构处搭接稳定性差。上部电极通常整面覆盖功能层和隔离结构顶部,通常制作较薄(典型地,为几十纳米,例如20nm的银电极),而且膜层总厚度通常只有几百纳米(nm)(例如,100nm~200nm)。而隔离结构的高度通常达数微米。因此隔离结构和膜层总厚度的高度差很大,易于造成上部电极断裂。
因此,现有技术中通过打印法制备的发光装置的性能远低于平面旋涂法制备的发光装置。
在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隔离结构2308也可以小于700nm。如后面将参照11A-图21以及图27-图28所述,本申请的发明人研究发现,通过将隔离结构的高度设置为700nm或更小,可以减少功能层在隔离结构处因毛细效应引起的边缘处堆积而造成膜层不均匀,从而可以改善膜层的均匀性。另外,通过将隔离结构的高度设置为700nm 或更小,可以降低隔离结构和功能层的叠层的厚度台阶差,从而可以改善上部电极的搭接稳定性,并减少其断裂。
优选地,隔离结构的高度为小于等于500nm,更优选小于等于 400nm,更优选在50nm-200nm或55nm-200nm。优选地,隔离结构的高度不高于超出要形成的功能层的叠层(即,在形成用于像素或发光单元的第二电极(上部电极或顶电极(图5,501)之前的所有功能层的叠层)的高度200nm,不低于紧邻第一电极(下部电极或底电极103)的第一层功能层的高度(通常其是空穴注入层)。这里,所述高度之比较是相对于共同的参照物而言地,一般地,是相对于第一基板的表面而言的。
此外,在上面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设置有隔离结构。但是,应当理解,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显示装置可以采用下面参照图2-图11B描述的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的结构,即未设置有从基板或第一电极延伸至发光层的高度或以上从而分隔所述发光层的隔离结构。
显示装置可以具有功能层。如图23D所示,可以在第一电极上依次形成空穴注入层2303、空穴传输层2304、发光层2305、电子传输层2306以及电子注入层2307。
在制备发光层2305时,可以使打印喷头在基板2301上沿第一方向移动,同时喷射包含发光材料的墨水,以在第一电极上形成发光层 2305。
每个像素的发光层2302至少包含能够发出红光的对应于红色子像素的红色发光层、能够发出蓝光的对应于蓝色子像素的蓝色发光层和能够发出绿光的对应于绿色子像素的绿色发光层,并且在每个像素的发光层中,沿与行方向(第一方向)垂直的列方向(第二方向),蓝色发光层材料位于红色发光层与绿色发光层之间。
打印设备可以具有沿行方向排列的多个喷头,每个喷头通常装有一种颜色的墨水并且具有沿列方向排列的多个喷嘴。在制作发光层 2303时,可以控制打印设备的各个喷头,喷射包含不同的发光材料的墨滴,从而同时形成多行发光层。例如,打印设备的每个喷头可以具有沿列方向排成一列的4个喷嘴,并且喷嘴的间距等于第一电极阵列的行距。在图23C所示的第一电极阵列结构的示例中,打印设备第一次可以沿着行方向移动,并且3个喷头可以控制对应的喷嘴分别喷射包含绿色发光材料的墨水、蓝色发光材料的墨水和红色发光材料的墨水。
然后,打印设备的喷头停止喷射墨滴并沿列方向(第二方向)向下移动,从第5行第1列开始,使用3个喷头中的对应喷嘴分别打印第5行至第7行的发光材料。
应当理解,本公开对打印设备的喷嘴数量没有限制。打印设备的每个喷头可以具有1个或2个喷嘴,也可以具有3个或更多个喷嘴。如果打印设备的每个喷头上的喷嘴数量大于或等于对应的颜色的发光层的行数,往往只需要沿行方向执行一次打印,就可以完成发光层的制作,而不必再沿列方向移动。
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示意性实施例中,喷嘴的间距大于对应颜色的发光层的行距。在这种情况下,打印设备的喷头可以先沿行方向移动并喷射墨水,形成一行或多行对应颜色的发光层。然后,打印设备的喷头沿列方向偏移预定距离后,使喷头沿行方向移动并喷射墨水,形成另外的一行或多行发光层。
例如,打印设备包含3个喷头,每个喷头具有两个喷嘴,喷嘴的间距等于图23C所示的第一电极阵列中第2行与第6行之间的间距。打印设备可以使用于打印蓝色发光材料的喷头的两个喷嘴分别对准第 2行第1列和第6行第1列的左侧,沿行方向移动该喷头并喷射包含蓝色发光材料的墨水。这样,可以形成对应于第2行和第6行的蓝色子像素的发光层。然后,喷头沿列方向平移两倍的行距,并且使喷嘴对准第4行第1列的左侧。沿行方向再次移动该喷头并喷射包含蓝色发光材料的墨水,从而形成对应于第4行的蓝色子像素的发光层。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喷头沿行方向移动时,一个喷嘴可以在对应于绿色像素的一行第一电极上喷射包含绿色发光材料的墨水。由于对应绿色子像素的每个第一电极包含两个子电极,喷头只需要沿行方向移动一次,就可以使用单个喷嘴在对应绿色子像素的一行第一电极的每个子电极(即相邻的两行子电极)上形成绿色发光层。同理,对于对应红色子像素的第一电极的子电极,也可以通过喷头沿行方向移动一次,就可以使用单个喷嘴在对应红色子像素的一行第一电极的每个子电极(即相邻的两行子电极)上形成红色发光层。
最后,如图23E所示,在电子注入层上,形成阴极(第二电极) 2309,从而得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
图23F示出了按照上述方式得到的显示装置中的像素排布的示意图。如图23F所示,在上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只有第一电极与发光层重叠的部分才能发光。因此,每个蓝色子像素B的宽度(沿列方向的尺寸)等于重叠部分的宽度。蓝色发光层的宽度取决于喷头的单个喷嘴能够形成的发光材料的宽度。
另外,由于对应于红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的第一电极2302被分割为彼此电绝缘的两个电极23021、23022,因此每个绿色子像素G和红色子像素R的宽度(沿列方向的尺寸)可以减小为喷头的单个喷嘴能够形成的发光层与下面对应的电极23021、23022之间的重叠部分的宽度。
同现有技术中未对第一电极进行进一步分割的情况相比,可以得到更小的像素和更高的分辨率。如图23F中的虚线所示,显示装置中的一个像素2310可以包含第4行第1列的蓝色子像素B,第3行第1 列中下面的红色子像素2305,以及第5行第1列中上面的绿色子像素 2306。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沿列方向(第二方向)相邻的两个像素中,分别位于不同像素中的、相邻的两个发光层发出相同颜色的光。如图23F中的虚线所示,第一列中具有相邻的两个像素2310和2320。像素2310中的绿色子像素2306与像素2320中的绿色子像素2307相邻。
此外,在图23F所示的示例中,像素2310和像素2320为正方形。但是,应当理解,本公开不限于此。基于本公开的教导,像素的形状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采用本公开的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突破打印设备导致的分辨率上限,实现更大分辨率的显示装置。
图2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图22所述的制造方法得到的QLED显示装置的照片。如图24所示,该显示装置的分辨率达到了150ppi,而制造该QLED显示装置的喷头的物理分辨率只有100ppi。因此,使用本公开的制造方法,制造出显示分辨率超过喷头的物理分辨率的显示装置。这样,可以使用低物理分辨率的喷头,得到高分辨率的显示装置。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子像素中蓝色发光层的面积大于红色发光层和绿色发光层中的一者或两者的面积。同红色发光材料和绿色发光材料相比,蓝色发光材料的稳定性比较差。因此,蓝色发光材料发出的蓝光衰减得更快,这容易导致色差问题。通过设置蓝色发光材料具有更大的面积,可以改善由于蓝光衰减导致的色差问题。
例如,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每个像素的发光层中,蓝色发光层的面积可以是绿色发光层的面积的2倍。此外,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蓝色发光层的面积可以是红色发光层的面积的2倍。在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实施例中,红色发光层的面积等于绿色发光层的面积,并且蓝色发光层的面积是红色发光层面积的2倍。
图25A和图25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制造显示装置过程中的第一电极阵列的示意图。如图25A所示,在基板上形成的第一电极阵列中,每个第一电极的形状为正方形。与上述图23C所示的实施例类似,可以进一步将与绿色子像素和红色子像素对应的第一电极分割成两个彼此电绝缘的电极,如图25B所示,第1行、第3行、第5 行和第7行的第一电极被进一步分割,从而得到与单个子像素对应的各个电极。
如上所述,在显示装置工作的过程中,只有发光层中的发光材料与第一电极重叠的部分会发光。因此,当发光层中的发光材料覆盖的面积大于第一电极的面积时,每个子像素的形状由与其对应的电极的形状决定。在图25A和图25B的实施例中,红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中的阳极由正方形的第一电极分割得到,因此红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的形状为长方形,而蓝色子像素中的阳极未被分割,因此蓝色子像素的形状为正方形。
图2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制造显示装置过程中的第一电极阵列的示意图。如图26所示,在基板上形成的第一电极阵列中,每个第一电极的形状为圆形。与上述图23C所示的实施例类似,可以进一步将与绿色子像素和红色子像素对应的第一电极分割成两个彼此电绝缘的电极,如图26所示,第1行、第3行和第5行的第一电极被进一步分割,从而得到与单个子像素对应的各个电极。
在图26的实施例中,红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中的阳极由圆形的第一电极分割得到,因此红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的形状为半圆形,而蓝色子像素中的阳极未被分割,因此蓝色子像素的形状为圆形。
应当理解,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一电极的形状不限于上述的长条形、正方形和圆形,也可以是其它合适的形状,例如椭圆形、菱形、三角形、六边形或其他多边形等。
下面,将结合图2-图10B进一步详细介绍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未设置隔离结构的显示装置。应当理解,根据本公开的显示装置可以包括发光装置以及其它装置,例如电源等(未示出)。在本公开中,主要示出和描述了显示装置中的发光部分(即发光装置)的结构和特点,其它装置与现有技术相似,本公开就不再详细描述和介绍。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示意图。如图2 所示,发光装置200包括第一基板101。第一基板101上形成有多个第一电极103。发光装置200还包括位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之上的功能层的叠层(未以附图标记标示)。所述叠层至少包括发光层,发光层包括多个彼此独立的单元107。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单元107被示出为彼此分离。所述多个单元107被与相应的第一电极对应地设置,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单元107可以与第一电极103 一一对应地设置。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发光装置中,在所述多个单元107之间没有设置从第一基板或第一电极延伸达到单元107的高度或以上从而分隔所述多个单元的隔离结构。换而言之,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中,没有现有技术中的像素界定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单元107被配置为其每一单元107在第一基板101上的正投影覆盖对应的第一电极103在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如此,可以提高发光效率;还可以使得发光均匀。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少相邻像素(或子像素)对当前像素(或子像素)的影响。稍后将结合附图4A-4C以及5A和5B进行更详细说明。在本文中,在需要时,也可能以附图标记107来指示发光层。
在图2中,还示出了在发光层(其包括单元107)之下的下部功能层105和在发光层之上的上部功能层109。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下部功能层105或上部功能层109中的一个或多个是可选的。另外,尽管在图2中下部功能层105和上部功能层109被示出为单层,但其可以是多层。另外,尽管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功能层被示出为整面形式的,也就是说,该功能层可以用于多个像素或子像素,然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功能层也可以包括多个单元,单个单元可以用于一个或多个像素或子像素。
这里,功能层具有本领域中的一般含义。作为示例性的描述,功能层可以意指:用于发光单元的、设置在发光单元的两个电极之间的层。功能层可以包括下列中的至少一个: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电子阻挡层、缓冲层、和/或实现其他期望功能的任意层等等。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电极或功能层可以为两个像素共享。
在图2所示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单元107被示出为彼此分离,上部功能层109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多个单元107的单元与单元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单元107被同层设置。换而言之,所述多个单元107被设置在同一层中,厚度在工艺精度的范围内基本相同。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能够发射不同波段的光的多个单元107的厚度也可以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发光层单元107与单元107之间,上部功能层109的至少一部分与在发光层之下的下部功能层105的未被所述发光层遮蔽的部分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层的单元是通过打印的墨滴干燥之后形成的,所述墨滴含有量子点材料。如此可以形成量子点显示装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量子点可以被配置为均匀分散在墨滴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对在发光层107之下的下部功能层105(或者其中的一层或多层)的一部分进行处理,以使其表面性质不同于其他部分,从而对墨滴的打印施加影响。例如,可以对下部功能层(或者其中的一层或多层)的部分表面进行紫外线处理,从而改变其亲疏水性或其它性质。然而,由于功能层通常都是对光电性质或其他属性等有要求的层且其成分复杂,这样的处理可能会造成对光电性质、化学性质或表面平坦性等产生不利的影响,从而影响器件性能。另外,通过表面亲疏处理开展图案化的工艺中,要求各层功能层的材料均具有相同的表面亲疏性,从而对功能层的材料选择更加严苛,且同时需要兼顾发光装置的光电性能。因此,在更优选的实施例中,不进行这样的处理,而是使得所述下部功能层中与所述发光层的单元重叠的部分与所述下部功能层中不与所述发光层的单元重叠的部分的表面性质一致。如此,既降低了工艺复杂度,提供了制备效率,降低了成本,又使得对器件性能的影响最小化。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示意图。相比于图2所示的发光装置200,发光装置300还包括位于功能层的叠层之上的第二电极301。根据需要,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二电极301可以是整面电极(或者,毯式电极),其可以覆盖多个像素的功能层。然而,本公开并不限于此。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二电极301可以被配置为允许发光层所发出的光从其透射出去。示例性地,第二电极301 的厚度可以为几百纳米,例如100nm-200nm。
发光层的所述多个单元107中的各个单元、对应的第一电极103 和第二电极301的对应的部分可以被包括在对应的像素中。对应的第一电极103、功能层的叠层中的对应部分、以及第二电极301的对应的部分共同构成发光单元(或称为发光器件)。一般地,像素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发光单元。像素也可以包括多个子像素,每个子像素具有发光单元。例如,像素可以包括红绿蓝(RGB)三个发光单元(其也可以被称为子像素)。
在某些实施例中,发光装置30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二电极301 之上覆盖层303。覆盖层配置为允许从第二电极透射的光通过,覆盖层可以提高器件出光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覆盖层可以由高折光指数(n)材料构成,一般 n大于1.65,优选大于1.8。覆盖层的厚度可以在几十纳米至几千纳米的范围。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覆盖层可以由有机小分子材料,通过热蒸镀工艺制作,如NPB、Alq、CBP等形成;覆盖层的厚度可以为例如,20nm-400nm。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覆盖层可以由无机材料,可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物理气相沉积PVD工艺制作,如Al2O3、 SixNy,SixNyOz等;厚度可以为例如20nm-400nm。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覆盖层可以由有机无机杂化材料,通过湿法成膜工艺制作,如狭缝涂布、喷墨打印、超声喷涂、丝网印刷等;厚度可以为例如300nm -3000nm。所述有机材料可以是高分子树脂,如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等,也可以选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环烯烃等。所述无机材料可以选自金属化合物颗粒,如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锆等。优选地,无机颗粒的粒径一般不超过1000nm。
在不同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本公开发光装置可以是通过第一电极和第一基板出光的底发光型发光装置、通过第二电极出光的顶发光型发光装置、或通过两者出光的双面发光型发光装置。
图4A-4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打印的发光层的单元与下部电极(也被称作底电极)的关系的示意俯视图。在该示例中,下部电极103被示出为圆形。发光层的单元107也被示出为圆形。在俯视图中,发光层的单元107覆盖下部电极(即,第一电极)103。也就是说,发光层的单元107在第一基板101上的正投影覆盖对应的第一电极103在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这里,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际墨滴干燥后的形状一般可能接近圆形,但难以实现完美的圆形,这里以圆形作为示例进行理论推算。而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申请所教导的原理容易地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计算。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喷墨打印的方法制作发光层,在这种情况下,墨滴打印所形成的单元优选覆盖下部电极。如图4A所示,假设墨滴干燥后所形成的圆形单元107的半径(可以被视为横向尺寸(直径)的一半)为R,下部电极103的半径为r,打印的精度(例如,墨滴落点的偏差)为a。假设在理想情况下,打印的墨滴干燥后所形成的圆形单元107的中心与圆形的下部电极103重合(对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打印设备的喷嘴对准下部电极可以通过是设备自带功能(例如,CCD相机自动对位)来实现,落点精度由打印设备决定。
考虑到打印的精度(例如,墨滴落点的偏差)a,墨滴干燥后所形成的圆形单元107的半径R应当大于或等于下部电极103的半径r与打印精度(例如,打印落点误差)a之和,也即,R≥r+a。从而,可以确保在打印精度a的条件下,所打印形成的发光层的单元107亦能够完全覆盖下部电极103。
在无显著漏电情况下,一般地,仅所打印的发光层中的与下部电极重叠的部分会发光。
图4B示出了发光层的相邻的两个单元107和对应的相邻的两个下部电极103。如图4B中所示,两个单元107的半径分别为R1和R2,打印精度分别为a1和a2,两个下部电极103的半径分别为r1和r2。其分别满足上述的条件,也即R1≥r1+a1,R2≥r2+a2。
相邻的两个下部电极103之间的中心距d被配置为大于或等于两个单元107的半径R1、R2与打印精度a1、a2之和。也即,d≥ R1+R2+a1+a2。在R1=R2=R、r1=r2=r且a1=a2=a的情况下,间距d≥2R+2a≥2r+4a。
应当理解,对于墨滴干燥后膜层的尺寸的和下部电极的尺寸及间距的设定,可以根据不同的显示分辨率、不同的像素设计(例如,几何形状和大小不同)、是否允许部分重叠设计、设备精度等来考虑。
作为示例性的例子,可以考虑下面的情况。设定初始条件:150ppi 分辨率,形成4个等大圆形下部电极(1红、1绿、2蓝),打印设备精度为10微米,如图4C所示。对应正方形像素边长为可以169微米 (25400微米/150),下部电极间距是边长一半169/2=84.5微米。由于2R+2a≤d即R≤(d-2a)/2=(84.5-2*10)/2=32.25微米,即墨滴干燥后所形成的单元的半径最大为32.25微米。同时r≤R-a=22.25微米,即下部电极最大半径为22.25微米,对应的最大开口率为21.7%。
因此,基板分辨率和像素设计决定下部电极间距,下部电极间距和打印设备精度决定墨滴所形成的单元的直径上限,墨滴所形成的单元的直径(实验值)决定下部电极半径上限。
这里,所举例的圆形下部电极仅仅是示例性的,其开口率如前所示比较低,但其和所打印的墨滴自然干燥形状吻合,而且方便讨论下部电极间距。在实际的产品中可以应用同样的原理来配置具有所需的几何形状的单元和电极。例如,稍后将说明的实施例中采用了长方形的电极。
此外,墨滴打印所形成的单元干燥后的半径R可能受下面因素影响:墨水配方、下部电极的大小及形状。可调节墨水的配方改变其铺展半径。一般墨水的表面张力越大铺展越小,表面张力越小铺展越大。墨水的表面张力,主要依靠配方中各种溶剂的比例来调整(不同溶剂的表面张力是有差异的)。因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调整使得该配方的墨滴打印出来,刚好覆盖下部电极区域的同时,不流淌到相邻子像素的下部电极区域。根据配方的不同,包含量子点材料的墨滴所形成的单元干燥前后的直径之比可以为约1.5:1至约1.1:1。
调节墨水的固含量可以改变膜层厚度。由于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没有像素隔离结构(无像素界定部件,诸如隔离结构(bank)),因此不能通过增减打印墨滴数来改变膜层的厚度;对此,可以通过对墨水配方本身的固含量进行精准控制,满足铺展半径需求的同时,膜层厚度也要满足。
另外,还可以调节墨水的挥发速率来调节铺展半径,控制整体的挥发速率,使得墨滴内溶质在挥发性比较高的溶剂刚好即将挥发完全时,刚好铺展到所需的半径。如果还没到所需半径,有可能因为溶质在剩下的溶剂中粘度变大,无法进行移动,导致可能覆盖不全下部电极区域。如果挥发性比较高的溶剂扩到半径大小还没挥发完,可能会超过铺展所需半径,会出现干扰相邻子像素,可能导致混色现象发生。但应理解,这些并非是限定性的,在某些情况下反而可以对其进行利用。
图5A和5B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的打印的发光层的单元与下部电极的关系的示意图。在图5A和5B所示的实施例中,以长条形像素举例进行说明。
如图5A所示,墨滴打印所形成的单元107为长条形,宽度为L;下部电极对应也为长条形,宽度为l。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可以通过打印多个墨滴并干燥,来形成基本长条形或任何其他形状的发光层的单元。
假设理想情况下,墨滴打印所形成的单元107的中心线与下部电极的中心线对齐。则,类似地,为了保证覆盖,单元107被配置为其半宽度(横向尺寸的一半,L/2)大于或等于对应的下部电极103的半宽度(l/2)与打印精度(a)之和,也即,L/2≥l/2+a。
图5B示出了相邻的单元1071和1072以及对应的相邻的下部电极 1031和1032的情形。各单元1071和1072各自为长条形,且在其所延伸的方向上平行。对应的下部电极1031和1032各自为长条形,且在其所延伸的方向上平行。如图5B中所示,两个单元1071和1072 的宽度(横向尺寸)分别为L1和L2,打印精度分别为a1和a2,两个第一电极1031和1032的宽度(横向尺寸)分别为l1和l2。各单元 1071和1072和对应的下部电极1031和1032满足在前述的配置,也即,单元1071的半宽度L1/2大于或等于对应的第一电极1031的半宽度l1/2与打印精度a1之和(L1/2≥l1/2+a1),单元1072的半宽度 L1/2大于或等于对应的第一电极1032的半宽度l2/2与打印精度a2之和(L2/2≥l2/2+a2)。。
类似地,相邻的两个下部电极1031和1032之间的中心距D被配置为大于或等于两个单元1071和1072的半宽度L1/2、L2/2与打印精度a1、a2之和。也即,D≥L1/2+L2/2+a1+a2。在a1=a2=a的情况下,间距D≥L1/2+L2/2+2a≥l1/2+l2/2+4a。在L1=L2=L、l1= l2=l且a1=a2=a的情况下,间距D≥L+2a≥l+4a。
作为示例性的例子,设定初始条件:100ppi分辨率,红绿蓝像素等宽等距,打印设备精度为10微米。对应正方形像素边长为254微米 (25400微米/100),下部电极间距d=254/3=84.7微米。墨水所形成的单元的宽度L≤d-2a=64.7微米,下部电极宽度l≤L-2a=64.7-20=44.7 微米。
下面说明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制备方法。图 6A-6E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制备方法的示意图。
如图6A所示,提供第一基板101,其上具有多个第一电极103。第一基板101可以是TFT基板(其也可能被称作像素基板)。在此,可选地,可以对第一基板进行清洗。例如,利用清洗剂对该基板进行溶剂清洗,水洗,然后甩干,接着进行表面等离子处理待用。
接着,如图6B和6C所示,在第一基板101上形成功能层的叠层,所述叠层至少包括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单元107。所述多个单元107与相应的第一电极对应地设置。在所述多个单元107之间没有从第一基板或第一电极延伸达到所述多个单元的高度或以上从而分隔所述多个单元的隔离结构。该隔离结构在现有技术中也被称为像素界定层(PDL)。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基板101上形成功能层的叠层可以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喷墨打印方法,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对应地形成与所述发光层的所述多个单元对应的液态打印单元,所述墨滴含有量子点材料;对所述液态打印单元进行干燥,从而形成所述发光层的所述多个单元。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单元中的每一单元在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对应的第一电极在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发光装置的制备方法中不包括对任意一层电极或功能层进行亲水性处理或者疏水性处理。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可选地,如图6B所示,形成下部功能层105,所述下部功能层至少覆盖所述多个第一电极103;接着,可以同上面所述的方法在所述下部功能层上形成所述发光层的所述多个单元107。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部功能层105可以包括空穴注入层和空穴传输层(图中未示出)。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可以如下制备空穴注入层:将空穴注入材料配成适合涂布的墨水配方,选择合适的涂布参数,进行涂布,涂布后将基板放置在热板上,进行干燥。之后,可以如下制备空穴传输层:将空穴传输层材料的配成可以打印的配方,进行打印,打印在上述空穴注入层材料上方;然后将基板转移至真空热板,进行干燥。应理解,这里所描述的制备下部功能层的方法进行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来制备功能层。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空穴注入层(HIL)的厚度可以在几十至几百纳米的范围,例如20nm–300nm,优选30nm-150nm;空穴传输层(HTL)的厚度可以在几十至几百纳米的范围,例如10nm– 200nm,优选15nm–100nm。
在制备了可选的下部功能层之后,可以在下部功能层上形成发光层。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可以如下来制备量子点(QD)发光层:将 QD原液通过离心沉淀后,重新分散到打印溶剂的配方配成可以打印的墨水,装入打印设备;根据设置的打印参数,将QD墨水精准打印在像素基板的相互独立的电极区域,并将相应的下部电极区域完全覆盖;之后将基板转移至真空热板,进行干燥。在一些实现方式中,QD 发光层的厚度可以在几十至几百纳米的范围,例如10nm–100nm,优选15nm-60nm。
之后,如图6C所示,可选地,可以采用类似的或任何适当的方法来形成上部功能层109,所述上部功能层109覆盖所述发光层的所述多个单元107。作为示例,上述功能层可以包括电子传输层和/或电子注入层,其厚度各自可以在几十至几百纳米的范围,例如10nm–400nm,优选20nm-100nm。
之后,如图6D所示,在所述功能层的叠层上形成第二电极301。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二电极301可以被配置为整面地形成,覆盖一个或多个像素(或子像素)的显示区域。可选地,如图6E所示,在所述第二电极上形成可以透射光的覆盖层303。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示意图。如图7 所示,发光装置700还包括间隔物(spacer)701。间隔物701设置在第二电极301的远离第一电极的一侧。间隔物701可以用于在封装时减少压力或应力对像素的影响,从而保护像素或发光单元。
这里,如前所述地,发光层的所述多个单元107中的各个单元、对应的第一电极103和第二电极301的对应的部分可以被包括在对应的像素中。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称像素,在没有相反说明的情况下,其可以包括子像素。
在发光装置700还包括可选的覆盖层303的情况下,间隔物701 设置在第二电极301的远离第一电极的一侧,隔着覆盖层303与第二电极301相对。间隔物701与像素偏移地设置,从而避免遮挡发光单元发出的光,并可以避免压力或应力被传递到像素的发光单元。
尽管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间隔物701被示出为形成在覆盖层处,并示出为椭圆形,然而这仅仅是示例性的,本公开并无限于此。间隔物701也可以设置在对置基板(如图8中的801所示)上,其也可以采用任何期望的形状。
这里,作为示例,间隔物701可以通过打印法制备,比如,可以通过在期望的位置多次打印墨滴并干燥,从而形成间隔物701。或者,间隔物701也可以通过沉积间隔物材料(例如,有机或无机绝缘材料) 并对其进行图案化(例如,通过利用掩模的蚀刻)来获得。
作为示例,间隔物的厚度可以为0.5微米-5微米;形状可以是正梯形(通过正性光刻胶进行光刻形成)或倒梯形(通过负性光刻胶进行光刻形成);材料可以为下列中的一种或多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聚苯乙烯(P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碳酸酯(PC)、聚酰亚胺(PI)、聚氨酯(PU)和聚氯乙烯(PVC)。
间隔物的密度和排布与像素设计与排布有关,可以低于像素分辨率PPI。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示意图。如图8 所示,相比图7所示的发光装置,发光装置800还包括对置的第二基板801。可以将第二基板801和第一基板101对置并进行封装。发光单元(所述功能层的叠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在第二基板801和第一基板101之间可以填充有填充材料803。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示意图。如图9 所示,发光装置900可以包括第一基板901和对置的第二基板905。第一基板901上可以形成有多个像素903。像素903或者至少其发光单元可以是根据本公开前述实施例制备的像素或发光单元。在第二基板905上形成有多个间隔物907。第一基板901和第二基板905通过封装料911进行包封,在第一基板901和第二基板905之间可以填充有填充剂909。尽管这里间隔物907被示出为梯形的界面,然而这仅仅是示例性的,本公开不限于此,而是可以采用任何适当的形状。
下面说明根据本公开的制备显示装置的方法的一个实例。
首先,提供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可以是用于形成像素的像素基板,有时其也可被称为TFT基板。这里,所述第一基板可以是根据前述任意实施例或实现方式的无隔离结构的基板。
可选地,可以对第一基板进行清洗,例如利用清洗剂对第一基板进行溶剂清洗,水洗,然后甩干。接着,可以对第一基板进行表面等离子处理待用。
然后,在第一基板上形成空穴注入层。例如,可以将空穴注入材料配成适合涂布的溶液,选择适当的涂布参数,进行涂布。涂布后将基板放置在热板上,以使得涂布的溶液干燥。从而,形成空穴注入层。
之后,形成空穴传输层。例如,可以将空穴传输层材料的配成可以打印的墨水配方,将其上形成了空穴注入层的第一基板卡夹就位,通过打印设备(例如,纳米材料打印设备DMP2831)进行打印,从而将材料打印在空穴注入层上。然后可以通过真空热板对第一基板进行干燥。从而,形成空穴传输层。
之后,形成量子点(QD)层。例如,可以将QD原液通过离心沉淀后,重新分散到打印溶剂的配方,来配成可以打印的墨水装入打印设备。根据设置的打印参数,将包含QD材料的墨水精准打印在像素基板的相互独立的电极区域,并将电极区域完全覆盖。打印完成后,可以将基板转移至真空热板,进行真空干燥。如此,形成量子点层。
图10A示出了根据该实例制备的发光装置中第一基板(这里,像素基板)上打印的QD层的显微镜照片,而图10B与图10A所示的区域相应的台阶仪扫描结果。如图10B中所示,所形成的QD膜层从边缘到中间膜层基本均匀。
此外,在通过打印法制备QLED和OLED显示装置的现有技术中,通常认为,进一步降低隔离结构的高度是不利于像素隔离的,一般通过调节墨水(例如,配方)来提高墨水平铺均匀性;或者,采用额外的工艺或特殊的技术来增强像素隔离。
另一方面,像素分辨率(ppi)越大,单个子像素的开口面积越小,隔离结构的高度就不能很小,否则将可能无法打印。举例来说,假设 300ppi的被动矩阵(PM)器件(不考虑TFT占据面积),一个像素大小就是84.66μm,假设这一个像素有四个子像素,并假设子像素间隔是10μm,那留给子像素的面积就是32μm*32μm,此时如果隔离结构的高度是1000nm,那么单个子像素容积=32*32*1μm3,约1皮升;假设隔离结构高度是1.5μm,此时单个子像素的容积就会变成约1.5皮升;假设喷头是1皮升的,显然前者难以打印,有溢出混色的风险。
本公开至少针对上述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发光装置,其具有改善的发光均匀性、发光面积、性能、寿命等。
图11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1A所示,发光装置1200A包括第一基板1101。第一基板1101可以是透光或不透光的基板,可以是刚性的或柔性的基板;本公开对此没有限制。
第一基板1101上形成有多个第一电极1103以及多个隔离结构 1105。隔离结构1105可以用作界定像素的像素界定层(PDL)。隔离结构1105位于第一基板1101上,并从第一基板向上延伸。隔离结构 1105可以由无机或有机材料形成。所述无机材料例如但不限于氮化硅。所述有机材料可以是例如包括聚酰亚胺树脂的光刻胶。
这里,第一电极1103也可被称为底电极。第一电极1103可以设置在相应的隔离结构之间。在图11A的截面图所示的示例中,仅示出了一个第一电极1103,其设置在相应的两个隔离结构1105之间。在某些实施例中,隔离结构1105的一部分可以与第一电极1103重叠。如图11A所示,第一电极1103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相应的隔离结构之间。
这里还应理解,图11A仅仅示出了发光装置的一部分的截面图,因此其基板1101和隔离结构1105等部件可以并不全部示出。例如,当隔离结构的未示出的一侧不与功能层相邻时,对于该侧的侧表面没有特别限制。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隔离结构1105被配置为其高度(H)小于 700nm。本申请的发明人研究发现,通过将隔离结构的高度设置为 700nm或更小,可以减少功能层在隔离结构处因毛细效应引起的边缘处堆积而造成的膜层不均匀,从而可以改善膜层的均匀性。另外,通过将隔离结构的高度设置为700nm或更小,可以降低隔离结构和功能层的叠层的厚度台阶差,从而可以改善上部电极的搭接,减少断裂。
优选地,隔离结构的高度为小于等于500nm,更优选小于等于 400nm,更优选在大于50nm至200nm的范围。当隔离结构的高度在200nm更低时,像素的功能层边缘可以做到无堆积。此外,当隔离结构的高度在200nm更低时,能够彻底避免上部电极(其厚度较薄) 的搭接稳定性差的问题。
优选地,隔离结构的高度不高于超出要形成的功能层的叠层(即,在形成用于像素或发光单元的第二电极(上部电极或顶电极(图5, 501)之前的所有功能层的叠层)的高度200nm,不低于紧邻第一电极(下部电极或底电极103)的第一层功能层的高度(通常其是空穴注入层或空穴传输层)。更优选地,所述多个隔离结构每一个的高度被配置为在这样的范围内:不高于所述功能层的叠层的高度与100纳米(nm)之和,且不低于紧邻所述叠层中紧邻所述第一电极的功能层的高度。这里,所述高度之比较是相对于共同的参照物而言地,一般地,是相对于第一基板的表面而言的。由于打印的墨水在平铺的时候厚度往往为数微米,降低的隔离结构对墨水的流动影响比较小,从而可以减少或消除了功能层边缘处的堆叠,进而增大了像素的有效发光面积。
图11B示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部分部件的局部的放大示意图,不同于图11A,图11B中示出了一个完整的隔离结构1105。如图11A和11B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隔离结构1105包括第一部分和在第一部分下方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的横向尺寸(L)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横向尺寸(l)。这里,横向是指与基板的表面基本平行的方向,也即图中所示的基本水平的方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图11A和11B等图中所示的截面是横贯像素(或子像素)的隔离结构和发光区的截面。
在该示例中,隔离结构被示出为基本倒梯形或类似倒梯形的形状;优选地,所述倒梯形的隔离结构的侧表面与第一基板的夹角为30-85°。但应理解,隔离结构可以多种其他形状,例如,其也可以是半梯形,或下部相对于上部凹缩的其他形状,或后面将说明的实施例中的形状,例如矩形或正梯形等等。
本申请的发明人研究还发现,通过将隔离结构的第一部分的横向尺寸(L)设置为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横向尺寸(l),可以使得一个或多个功能层局部变得狭窄而增加电阻,或使得其断裂从而不连续(如图11A所示)。某些功能层(例如,空穴注入层)的横向导电性较高(方阻比较小),因此可能会导致相邻像素发生串扰。而通过使得这样的功能层在像素之间狭窄或断开,可以减少像素间串扰的发生。
在图11A和11B所示的实施例中,隔离结构的倒梯形与垂线的夹角α可以为约5°-60°。通过将隔离结构的第一部分的横向尺寸(L) 设置为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横向尺寸(l),还可以改善毛细效应,减少功能层边缘在隔离结构处的堆积,从而改善每个像素的发光均匀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隔离结构的表面可以做疏水处理,或者隔离结构本身材料就是疏水的。但应理解,本公开不限于此。
发光装置还包括功能层的叠层,所述叠层至少包括发光层。所述功能层的叠层可以包括位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上的多个第一部分,其中所述多个第一部分中的至少一层是非连续的。例如,所述功能层的叠层的多个第一部分分别属于不同的像素(或子像素),不同的像素 (或子像素)的功能层的叠层中某个或某些层是不连续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能层的叠层还可以包括位于所述隔离结构的顶面上的第二部分,其中所述功能层的叠层的所述第一部分中至少一层和所述第二部分中的对应的至少一层是非连续的。
回到图11A,发光装置1200A还包括功能层1201。作为示例,功能层1201可以是例如空穴注入层(HIL),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功能层1201形成在第一电极1103和隔离结构1105上。功能层1201通常可以整面地涂覆在基板上。而在图11A所示的实施例中,由于隔离结构的第一部分的横向尺寸(L)设置为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横向尺寸(l),功能层1201的墨水被隔离结构1105截断而发生层断裂。功能层1201的位于第一电极1103上的第一部分1201_1与位于隔离结构的顶面上的第二部分1201_2断裂开。如此,可以避免由于功能层1201 的横向导电而引起的像素间串扰。需要说明的是,位于所述隔离结构的顶面上的第二部分并不对发光器件产生实际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离结构1105的顶面基本平坦。优选地,隔离结构1105的顶面的高度大于功能层1201的高度。在其他实施例中,隔离结构1105的顶面可以是非平面的。
图11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相比图11A所示的发光装置1200A,图11C所示的发光装置1200C还可以包括在功能层1201之上的另外的功能层1203。作为示例,功能层1203可以是例如,空穴传输层。发光装置1200C还可以包括:在功能层1203之上的发光层1205,以及在发光层1205之上的功能层1207。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层1205可以是包含量子点材料的发光层。发光层可以通过打印的墨滴干燥之后形成的,所述墨滴含有量子点材料。如此可以形成量子点显示装置。在其他实施例中,发光层也可以通过例如旋涂法形成。功能层1207可以是例如电子传输层、电子阻挡层、电子注入层等中的一层或多层。如此,形成了功能层的叠层(未标示)。应理解,上述的各功能层的例子仅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1C所示的实施例中,功能层1203 被示出其上表面基本平坦,也就是说其基本填充了功能层1201的第一部分1201_1和第二部分1201_2之间的高度差。功能层1203的该配置可以通过设置隔离结构1105的高度、功能层1201和1203各自的配方以及所配置的溶液的性质、膜层厚度等来实现。该配置实现了基本平坦的表面,有利于后续功能层的制备。然而应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其他不同的配置,如下面的实施例中将进一步说明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将容易理解,发光层下部的下部功能层(即第一功能层)或上部的上部功能层(即第二功能层)中的一个或多个是可选的。另外,尽管在图11A和11C中下部功能层被示出为两层,但其也可能和上部功能层1109被示出为单层,但其可以是多层。
图12A和12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示意图。图12A所示的发光装置1300A具有与图11C所示的发光装置1200C 基本相同的部件,对于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并省略对其重复说明。图12A所示的发光装置1300A与图11C所示的发光装置1200C的不同之处在于:功能层1203的上表面并非是平坦的,而是形成有凹陷。在本实施例中,在功能层1203之后形成的发光层 1205填充了该凹陷,并具有基本平坦的上表面。
图12B所示的发光装置1300B具有与图12A所示的发光装置 1300A基本相同的部件,对于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并省略对其重复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在功能层1203之后形成的发光层1205也填充了功能层1203的上表面的凹陷。图13B所示的发光装置1300B与图12A所示的发光装置1300A的不同之处在于:发光层 1205并未完全覆盖功能层1203的图中所示的全部上表面。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形成发光层1205的打印的墨滴在干燥后可能仅形成在功能层1203的一部分表面上。优选地,发光层1205与第一电极1103对应地设置;另外,优选地,发光层1205在基板1101上的正投影覆盖对应的第一电极1103在基板1101上的正投影。如此,可以保证发光层1205对第一电极1103的覆盖,从而改善器件发光。
另外,如图12B所示,在该示例中,上部功能层1207与下部功能层(例如,1203)的未被发光层1205覆盖的部分直接接触。本申请的发明人研究发现,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发光层之上的上部功能层和下部功能层的直接接触对于器件性能没有显著的影响,这是因为下部功能层和上部功能层的导电性一般都不高,因此电位的横向扩展有限,而导电性相对高的空穴注入层则优选如图中所示处于断裂状态。而即使考虑上部功能层和下部功能层的直接接触对于器件性能的影响,也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下部功能层的材料来降低或消除其影响。
图13A和13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3A所示,发光装置1400A包括第一基板1101。第一基板1101 上形成有多个第一电极1103以及多个隔离结构1105。隔离结构1105 可以用作界定像素的像素界定层(PDL)。隔离结构1105位于第一基板1101上,并从第一基板向上延伸。电极1103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设置在相应的隔离结构之间。隔离结构1105被配置为其第一部分的横向尺寸(L)设置为大于第一部分下方的第二部分的横向尺寸(l)。发光装置1400A还包括功能层1201。作为示例,功能层1201可以是例如空穴注入层(HIL)。功能层1201形成在第一电极1103和隔离结构1105上。功能层1201的位于第一电极1103上的第一部分1201_1 与位于隔离结构的顶面上的第二部分1201_2断裂开。
发光装置1400A还可以包括在功能层1201之上的另外的功能层 1203。不同于图11C,发光装置1400A中,功能层1203也发生了断裂。功能层1203包括位于第一电极1103上方的第一部分1203_1和位于隔离结构的顶面上方的第二部分1203_2,二者彼此分离而不是连续的。作为示例,功能层1203可以是例如,空穴传输层。
图13B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示意图。相比图13A 所示的装置1400A,图13B所示的发光装置1400B还可以包括:在功能层1203之上的发光层1205,以及在发光层1205之上的功能层1207。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层1205可以是包含量子点材料的发光层。发光层可以通过打印的墨滴干燥之后形成的,所述墨滴含有量子点材料。如此可以形成量子点显示装置。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层1205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打印法打印在由隔离结构1105限定的区域内。在不同的实现方式中,发光层1205也可能超出所述堆叠所形成的空间的边界。
在图13B所示的实施例中,上部功能层1207基本填充了所述堆叠所形成的空间中的凹陷(如果发光层1205未能完全填充该空间的话)。功能层1207的该配置可以通过设置隔离结构1105的高度、功能层 1201和1203、发光层1205各自的配方、所配置的溶液的性质、膜层厚度等来实现。该配置实现了基本平坦的表面,有利于后续电极(第二电极)的制备。
应理解,在图13A和13B中,对于与图11A-12B所示的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因此,上面就各部件进行的说明可以同样地或适应性地应用于此,而不再对其进行详细的重复说明。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示意图。相比图 11C所示的实施例,图14所示的发光装置1500还包括在功能层的叠层(未标以附图标记)上的第二电极(上部电极)1501。根据需要,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二电极1501可以是整面电极(或者,毯式电极),其可以覆盖多个像素的功能层。然而,本公开并不限于此。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二电极1501可以被配置为允许发光层所发出的光从其透射出去,例如第二电极1501可以由ITO或薄的MgAg合金等透光材料形成。示例性地,第二电极1501的厚度可以为几百纳米,例如100nm -200nm。
发光层1205、对应的第一电极1103和第二电极1501的对应的部分可以被包括在对应的像素中。对应的第一电极1103、功能层的叠层中的对应部分、以及第二电极1501的对应的部分共同构成发光单元 (或称为发光器件)。一般地,像素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发光单元。像素也可以包括多个子像素,每个子像素具有发光单元。例如,像素可以包括红绿蓝(RGB)三个发光单元(其也可以被称为子像素)。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称术语像素,在没有相反说明或者上下文给出相反的含义的情况下,其可以表示像素或子像素。
在某些实施例中,发光装置150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二电极1501 之上覆盖层1503。覆盖层配置为允许从第二电极透射的光通过,覆盖层可以提高器件出光效率。在一些实施例中,覆盖层可以由高折光指数(n)材料构成,一般n大于1.65,优选大于1.8。覆盖层的厚度可以在几十纳米至几千纳米的范围。
在不同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本公开发光装置可以是通过第一电极和第一基板出光的底发光型发光装置、通过第二电极出光的顶发光型发光装置、或通过两者出光的双面发光型发光装置。
尽管这里基于图11A和图11C所示的实施例进一步示出了上部电极1501,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公开的教导将知晓,可以同样地或类似地在其他实施例中形成上部电极1501。这里不再进行具体说明。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示意图。如图 15所示,发光装置1600包括第一基板1101。第一基板1101上形成有多个第一电极1103以及多个隔离结构1105。隔离结构1105可以用作界定像素的像素界定层(PDL)。隔离结构1105位于第一基板1101 上,并从第一基板向上延伸。电极1103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设置在相应的隔离结构之间。
发光装置1600的隔离结构1105被配置为不同于图11A-图14所示的隔离结构。在该实施例中,虽然隔离结构1105被同样配置为其第一部分的横向尺寸设置为大于第一部分下方的第二部分的横向尺寸,但这是通过在隔离结构1105的侧表面(或侧壁)上形成内凹的凹陷 1611实现的。凹陷1611可以通过例如湿法蚀刻或干法蚀刻来实现。
发光装置1600还包括功能层1601。作为示例,功能层1601可以是例如空穴注入层(HIL)。功能层1601形成在第一电极1103和隔离结构1105上。功能层1601的位于第一电极1103上的第一部分 1601_1与位于隔离结构的顶面上的第二部分1601_2断裂开。
在该示例中,如图所示,在隔离结构1105之间形成了开口。该开口的空间的上表面大于底面。如此可以促进功能层1601的断裂,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串扰。
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可以同样地或类似地形成各种功能层(包括发光层)和上部电极,因此,这里不再进行详细说明。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隔离结构的侧表面形成凹陷本身就可以使得隔离结构具有第一部分和在所述第一部分下方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横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横向尺寸。另一方面,在例如前述图11A-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一部分的横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横向尺寸的隔离结构 (例如,倒梯形或半倒梯形)的侧表面进一步形成凹陷,从而可以进一步促进后续形成的期望的功能层的断裂。
优选地,可以在隔离结构的与要形成的功能层的叠层相邻的侧表面处形成尖锐部,以截断打印或涂覆到基板上的用于形成功能层的液体,从而使得所形成的功能层(例如,下部功能层)不连续。通过使得隔离结构的第一部分的横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横向尺寸或通过使得隔离结构的侧表面形成凹陷,即可以形成该尖锐部。优选地,该尖锐部被形成为在隔离结构的侧表面尽可能靠上,例如形成在隔离结构的所述侧表面的上部,其截断流体的效果将由于形成在所述侧表面的下部。
在其他实施例中,通过在该侧表面形成凹陷也可以使得所形成的功能层不连续;类似地,优选凹陷在该侧表面的上部。
图16A-16D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如图16A所示,提供第一基板1101,其上形成有第一电极1103。在第一基板1101上形成隔离结构材料层1701。隔离结构材料层1701 覆盖第一基板1101和第一电极1103。作为示例,隔离结构材料层1701 可以由氮化硅(Si3N4)形成;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隔离结构材料层的高度可以根据要形成的隔离结构的高度来设定,优选地,隔离结构材料层的高度为小于700纳米。
之后,在所述隔离结构材料层上形成图案化的掩模1703。掩模1703 可以由光刻胶形成,或者也可以由硬掩模材料形成。
之后,如图16B所示,使所述第一基板1101和要用于对隔离结构材料层1701进行蚀刻的离子或等离子流1707的方向成一定角度。例如,在图16B所示的实施例中可以将其上形成了掩模图案的第一基板 1101放置在承载台(未示出)上卡扣就位,使其相对于旋转轴1705 倾斜成一定角度β,也即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90°-β。例如,可以使第一基板1101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小于等于30度的角度。而用于蚀刻的离子或等离子的射流1707方向基本与旋转轴的方向对准。在保持所述角度的情况下,在使第一基板1101绕旋转轴1705旋转的同时,利用所述离子流对所述隔离结构材料层进行蚀刻。作为示例,旋转速率为每分钟一转。
当第一基板1101绕旋转轴1705旋转到如图16C的左侧的图所示的位置时,离子流或等离子流对隔离结构材料层的蚀刻如该左侧的图所示,左侧剩余的隔离结构材料层成倒梯形,而右侧剩余的隔离结构材料层成梯形。这是因为蚀刻的方向(即,离子流或等离子流的方向) 相对于基板(或者说隔离结构材料层)成角度。
而当第一基板1101绕旋转轴1705旋转到如图16C的右侧的图所示的位置时,离子流或等离子流对隔离结构材料层的蚀刻如该右侧的图所示,右侧剩余的隔离结构材料层成倒梯形,而左侧剩余的隔离结构材料层成梯形。这是因为蚀刻的方向(即,离子流或等离子流的方向)相对于基板(或者说隔离结构材料层)成角度。
如此,基板保持旋转,从而在左右两侧都形成了具有倒梯形截面的多个隔离结构,如图16D所示。注意,这里仅仅示出了至少部分的隔离结构作为示意。
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基板设置为基本水平(或与旋转轴垂直),而调整蚀刻所用离子或等离子流的方向相对于旋转轴的角度,来形成隔离结构。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在形成图案化的掩模1703之后,利用各向同性的蚀刻剂对隔离结构材料层进行刻蚀,来形成多个隔离结构,如图15所示。所述各向同性的蚀刻剂可以根据隔离结构材料和第一电极的材料来选择,以使得其蚀刻对隔离结构材料呈蚀刻选择性。
图1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示意图。如图 18所示,发光装置1900可以包括第一基板1901和对置的第二基板 1905。第一基板1901上可以形成有多个像素1903。像素1903或者至少其发光单元可以是根据本公开前述实施例制备的像素或发光单元。在第二基板1905上形成有多个间隔物1907。第一基板1901和第二基板1905通过封装料1911进行包封,在第一基板1901和第二基板1905 之间可以填充有填充剂1909。尽管这里间隔物1907被示出为梯形的界面,然而这仅仅是示例性的,本公开不限于此,而是可以采用任何适当的形状。这里,作为示例,间隔物1907可以通过打印法制备,比如,可以通过在期望的位置多次打印墨滴并干燥,从而形成间隔物 1907。或者,间隔物1907也可以通过沉积间隔物材料(例如,有机或无机绝缘材料)并对其进行图案化(例如,通过利用掩模的蚀刻)来获得。间隔物的密度和排布与像素设计与排布有关,可以低于像素分辨率PPI。
下面说明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制备发光装置的实例。
实例1:
首先,提供基板,该基板上具有由多个长条形的第一电极构成的第一电极阵列。长条形的第一电极沿行方向(第一方向)的尺寸大于沿列方向(第二方向)的尺寸。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行方向和列方向被示出为彼此垂直,但是应当理解,本公开不限于此,只要行方向和列方向相交即可。
。作为示例,采用其上形成了ITO透明电极(作为第一电极)的玻璃基板。
之后,通过刻蚀的方式,沿行方向将对应于红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的第一电极进一步分割为彼此电绝缘的两个子电极。刻蚀的线宽 (分割第一电极得到的两个子电极之间的间隔)可以控制在例如1微米-10微米。但应理解,本公开不限于此。
之后,在基板上形成高度大约为2微米的隔离结构。
之后,可选地,对基板进行清洗。例如,对具有像素隔离结构的基板进行溶剂清洗,吹干并经过等离子表面处理后,得到洁净的像素基板。
之后,制作空穴注入层以及空穴传输层。例如,在空气环境中,在清洁的基板上涂布PEDOT:PSS的水溶液,PEDOT是EDOT(3, 4-乙烯二氧噻吩单体)的聚合物,PSS是聚苯乙烯磺酸盐。涂布完成后在空气中进行退火处理,再将其转移至氮气环境的手套箱中进行退火。从而,最终在ITO表面形成一层PEDOT:PSS层,作为空穴注入层。然后在PEDOT:PSS层上通过喷墨打印的方式,打印聚((9,9-二辛基芴-2,7-二基)-共(4,4'-(N-(4-仲-丁基苯基)二苯胺))(TFB)的正辛苯溶液(浓度为1wt%),打印完成后在手套箱中退火形成空穴传输层。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空穴注入层(HIL)的厚度可以在几十至几百纳米的范围,例如20nm–300nm,优选30nm-150nm;空穴传输层(HTL) 的厚度可以在几十至几百纳米的范围,例如10nm–200nm,优选15nm –100nm。
之后,制作发光层。在空穴传输层上打印量子点墨水(量子点为 CdZnSeS/ZnS,浓度为80mg/mL,其对应的发射波长为470nm~485 nm)。然后转移到真空热板,在抽真空的环境下退火。在一些实现方式中,QD发光层的厚度可以在几十至几百纳米的范围,例如10nm–100nm,优选15nm-60nm。在喷头沿行方向移动时,一个喷嘴可以在对应于绿色像素的一行第一电极上喷射包含绿色发光材料的墨水。由于对应绿色子像素的每个第一电极包含两个子电极,喷头只需要沿行方向移动一次,就可以使用单个喷嘴在对应绿色子像素的一行第一电极的每个子电极(即相邻的两行子电极)上形成绿色发光层。同理,对于对应红色子像素的第一电极的子电极,也可以通过喷头沿行方向移动一次,就可以使用单个喷嘴在对应红色子像素的一行第一电极的每个子电极(即相邻的两行子电极)上形成红色发光层。
之后,作为上部功能层的示例,制作氧化锌纳米晶薄膜。例如,可以在发光层上旋涂氧化锌纳米晶溶液,例如,以2500转/分钟的转速旋涂50s。旋涂完成后在手套箱中进行退火处理。最终在发光层表面形成一层氧化锌纳米晶薄膜。作为示例,上述功能层可以包括电子传输层和/或电子注入层,其厚度各自可以在几十至几百纳米的范围,例如10nm–400nm,优选20nm-100nm。
之后,制作上部电极。例如,可以将制备了氧化锌纳米晶薄膜之后所得的器件置于真空蒸镀仓内,蒸镀阴极银电极。
之后,可以将蒸镀好电极的基板,通过UV胶与盖板粘合,UV 固化后完成封装以用于测试。
图2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例1的QLED器件点亮的显微镜照片图。实例1中利用物理分辨率为100ppi的喷头进行打印制作,得到的QLED器件的分辨率为150ppi,每一个像素大小为169.33×169.33 微米,且每个像素包括中间的未分割的蓝色子像素和紧邻蓝色像素的被分割的红绿子像素,其中蓝色子像素长139.33微米,宽50微米,长宽比2.79;红绿子像素长139.33微米,宽度9.67微米,长宽比14.41。从图24中可以看出,各个子像素发光均匀,无串色,较好的实现用低分辨率的喷头打印高分辨率的显示基板,降低了打印的难度,提高了良率。
实例2:
该实例2制备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具有矮隔离结构的发光装置。
在该实例2中,与实例1的区别之一在于基板具有大于50nm(这里,为约55nm)的高度的矮隔离结构作为像素隔离结构。该隔离结构的横截面为倒梯形(其与水平的夹角大于等于80°且小于90°)。替代地,也可以采用横截面为矩形的隔离结构。
此外,该实例2的目的在于说明根据本公开的矮隔离结构的技术效果,因此实例2与实例1的另一个区别在于:各个子像素的电极和发光层采用现有技术的传统结构和传统的喷墨打印方式制作。也就是说,在实例2中,各个第一电极没有进一步被分割为两个子电极。
作为实例3-4,使用与上述实例2基本相同的条件制备基本相同的器件,区别仅在于隔离结构的高度分别为200nm和600nm。
作为对比例1,使用无隔离结构的基板(非像素基板,整面发光),且所有功能层材料与上述实例2中的一致且厚度基本相同,但使用旋涂工艺制备。
作为对比例2,提供其上形成约2.5微米高度的隔离结构和ITO 电极的玻璃基板作为像素基板打印制备红、绿和蓝色器件,各对应膜层的制备工艺与上述实例2的相同,区别仅在于隔离结构的几何尺寸和形状不同。
作为对比例3,使用与上述实例2基本相同的条件制备基本相同的器件,区别仅在于隔离结构的高度为1000nm。
经测量,对比例2的器件(利用高隔离结构像素基板制备的红绿蓝器件)的寿命约是对比例1的器件(旋涂非像素基板器件)的约 1/5~1/10,而本公开实例2的利用矮隔离结构像素基板制备同样的红绿蓝器件寿命约是对比例1的器件(旋涂非像素基板器件)的约4/5。从而大大提高了打印QD发光装置的寿命。
图19A和19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上述实例2的QLED发光装置的显微镜照片和台阶仪测量结果。该显微镜照片和台阶仪测量结果,根据本公开的实例2的发光装置中,像素的功能层的边缘堆积消失,像素内膜厚均匀性提高。从图19A的显微镜照片看,无边缘推积现象。从图19B的台阶仪膜厚照片来看,像素内膜层均匀,也验证了无堆积的现象。
图20A-20D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或实例制备的单色和彩色QLED发光装置的显微镜照片。从图20A-20D所示的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QLED电致发光装置的显微镜照片,分别为红色、绿色、蓝色和红绿蓝点亮发光时的显微镜照片。从这些显微镜照片可以容易看出,发光均匀性都非常好。
而作为对比,图21示出了上述的对比例2的高隔离结构的QLED 发光装置的RGB三色发光的显微镜照片。从该照片可以看出,对比例2的QLED发光装置的红绿蓝像素均有沿隔离结构四周的区域发光较暗。这可能是由于隔离结构高度较高以及毛细作用导致的。
图2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例3的QLED的台阶仪测量结果。在该实例3中,与实例2的区别仅在于隔离结构的高度为200nm。如图 27所示,台阶仪测量结果表明,功能层的叠层基本是平坦的,在隔离结构处的边缘没有堆积所导致的谱线翘曲。
图2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例4的QLED的台阶仪测量结果。在该实例4中,与实例2的区别仅在于隔离结构的高度为600nm。如图 28所示,台阶仪测量结果表明,功能层的叠层在隔离结构处的边缘向上翘起,有大约18nm的堆积。
图17示出了根据对比例3的QLED的台阶仪测量结果。在该对比例3中,与实例2的区别仅在于隔离结构的高度为1000nm。如图 17所示,台阶仪测量结果表明,功能层的叠层在隔离结构处的边缘向上翘起,有大约22nm的堆积。
考虑到功能层的叠层的总厚度,功能层的叠层在隔离结构处的边缘具有通常小于20nm的堆积是可以接受的。而当隔离结构的高度为小于或等于200nm时,功能层在隔离结构处的边缘基本没有不期望的堆积,这是优选地。当隔离结构的高度为小于或等于50nm时,由于隔离结构对打印或涂布的用于形成功能层的流体的隔离作用(包括在干燥时)减弱,虽然功能层可能平坦,但可能会造成器件的其他特性的削弱,因此需要折衷考虑或采用进一步的措施。例如,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可以使隔离结构的侧表面形成有内凹的凹陷结构等。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发光装置可以被实现为显示装置,例如量子点显示装置;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
根据本公开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可以包括如本公开的任意实施例或实现方式所述的发光装置。
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中的词语“前”、“后”、“顶”、“底”、“之上”、“之下”等,如果存在的话,用于描述性的目的而并不一定用于描述不变的相对位置。应当理解,这样使用的词语在适当的情况下是可互换的,使得在此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例如,能够在与在此所示出的或另外描述的那些取向不同的其他取向上操作。
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示例性的”意指“用作示例、实例或说明”,而不是作为将被精确复制的“模型”。在此示例性描述的任意实现方式并不一定要被解释为比其它实现方式优选的或有利的。而且,本公开不受在上述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发明内容或具体实施方式中所给出的任何所表述的或所暗示的理论所限定。
还应理解,“包括/包含”一词在本文中使用时,说明存在所指出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增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以及/或者它们的组合。
在本公开中,术语“提供”从广义上用于涵盖获得对象的所有方式,因此“提供某对象”包括但不限于“购买”、“制备/制造”、“布置/设置”、“安装/装配”、和/或“订购”对象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意识到,在上述操作之间的边界仅仅是说明性的。多个操作可以结合成单个操作,单个操作可以分布于附加的操作中,并且操作可以在时间上至少部分重叠地执行。而且,另选的实施例可以包括特定操作的多个实例,并且在其他各种实施例中可以改变操作顺序。但是,其它的修改、变化和替换同样是可能的。因此,本说明书和附图应当被看作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公开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此公开的各实施例可以任意组合,而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应理解,可以对实施例进行多种修改而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24)

1.一种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包括:
提供基板,在所述基板上具有由分别对应于蓝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红色子像素的多个第一电极构成的第一电极阵列,所述第一电极阵列包括沿第一方向的多个行以及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的多个列,每行中的所述第一电极对应于相同颜色的子像素,对应于红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的所述第一电极各自包含沿所述第二方向彼此间隔且电绝缘的两个相邻的子电极,所述子电极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与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的比值为大于1,相邻的两个所述子电极分别位于不同的像素中;
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打印喷头的同时,使所述打印喷头喷射包含发光材料的墨水,以在所述第一电极上形成发光层,其中,所述打印喷头的单个喷嘴喷射墨水至所述两个相邻的子电极上,同时形成两个相同颜色的子像素的发光层;以及
在所述发光层上形成第二电极,
其中,每个像素的所述发光层至少包含对应于所述红色子像素的红色发光层、对应于所述蓝色子像素的蓝色发光层和对应于所述绿色子像素的绿色发光层,并且在每个所述像素的所述发光层中,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蓝色发光层位于所述红色发光层与所述绿色发光层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形成所述发光层的步骤包括:
所述打印喷头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并喷射所述墨水,形成所述发光层的相邻的多个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形成所述发光层的步骤包括:
所述打印喷头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并喷射所述墨水,形成所述发光层的多个第一行;以及
所述打印喷头沿所述第二方向偏移预定距离后,使所述打印喷头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并喷射所述墨水,形成所述发光层的多个第二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每个所述像素的所述发光层中,所述蓝色发光层的面积大于所述红色发光层和所述绿色发光层中任一者或两者的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每个所述像素的所述发光层中,所述蓝色发光层的面积是所述绿色发光层的面积的2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每个所述像素的所述发光层中,所述蓝色发光层的面积是所述红色发光层的面积的2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的形状为长条形、正方形、圆形或椭圆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子电极的形状为长条形,并且所述长条形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与所述长条形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的比值为1.5-3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形成多个隔离结构,位于所述基板之上并从所述基板向上延伸,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中的每一个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相应的所述隔离结构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隔离结构的高度小于700nm。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隔离结构每一个的高度被配置为在这样的范围之内:不高于所述功能层的叠层的高度与200纳米之和,且不低于紧邻所述隔离结构的叠层中紧邻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功能层的高度,所述功能层的叠层至少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之上,所述叠层至少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上的第一功能层和在所述第一功能层之上的所述发光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未设置有从所述基板或所述第一电极延伸至所述发光层的高度或以上从而分隔所述发光层的隔离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分割所述第一电极得到的两个所述子电极之间的间隔为1微米-10微米。
14.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基板;
位于所述基板上的、由分别对应于蓝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红色子像素的多个第一电极构成的第一电极阵列,所述第一电极阵列包括沿第一方向的多个行以及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的多个列,每行中的所述第一电极对应于相同颜色的子像素,对应于所述红色子像素和所述绿色子像素的所述第一电极各自包含沿所述第二方向彼此间隔且电绝缘的两个相邻的子电极,所述子电极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与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的比值为大于1;
位于所述第一电极阵列上的发光层,至少包含对应所述红色子像素的红色发光层、对应所述蓝色子像素的蓝色发光层和对应所述绿色子像素的绿色发光层;
位于所述发光层上的第二电极;
在每个像素的所述发光层中,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蓝色发光层位于所述红色发光层与所述绿色发光层之间;
对于沿所述第二方向相邻的两个像素,分别位于不同像素中的相邻的两个所述发光层发出相同颜色的光。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在每个所述像素的所述发光层中,所述蓝色发光层的面积大于所述红色发光层和所述绿色发光层中任一者或两者的面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在每个所述像素的所述发光层中,所述蓝色发光层的面积是所述绿色发光层的面积的2倍。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在每个所述像素的所述发光层中,所述蓝色发光层的面积是所述红色发光层的面积的2倍。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的形状为长条形、正方形、圆形或椭圆形。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子电极的形状为长条形,并且所述长条形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与所述长条形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的比值为1.5-30。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每个所述像素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所述红色子像素、所述绿色子像素和所述蓝色子像素,每个所述像素的形状为正方形。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
多个隔离结构,位于所述基板之上并从所述基板向上延伸,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中的每一个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相应的所述隔离结构之间。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隔离结构的高度小于700nm。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所述功能层的叠层,其中所述功能层包括所述发光层,
所述多个隔离结构每一个的高度被配置为在这样的范围之内:不高于所述功能层的所述叠层的高度与200纳米之和,且不低于紧邻所述隔离结构的所述叠层中紧邻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功能层的高度。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未设置有从所述基板或所述第一电极延伸至所述发光层的高度或以上从而分隔所述发光层的所述隔离结构。
CN202111675820.7A 2021-12-31 2021-12-31 显示装置及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 Pending CN1164377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75820.7A CN116437776A (zh) 2021-12-31 2021-12-31 显示装置及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
PCT/CN2022/143686 WO2023125882A1 (zh) 2021-12-31 2022-12-30 显示装置及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75820.7A CN116437776A (zh) 2021-12-31 2021-12-31 显示装置及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37776A true CN116437776A (zh) 2023-07-14

Family

ID=86998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75820.7A Pending CN116437776A (zh) 2021-12-31 2021-12-31 显示装置及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37776A (zh)
WO (1) WO202312588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69772B1 (ko) * 2004-11-18 2007-01-1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9614191B2 (en) * 2013-01-17 2017-04-04 Kateeva, Inc. High resolutio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evices, displays, and related methods
CN105742311B (zh) * 2014-12-11 2018-11-13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52102B (zh) * 2015-12-23 2019-07-02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像素排布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显示器
US11903300B2 (en) * 2019-11-18 2024-02-13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Pixel configurations for high resolution OVJP printed OLED display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25882A1 (zh) 2023-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89019B2 (en) High resolutio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evices, displays, and related methods
JP6564478B2 (ja) 高解像度有機発光ダイオードデバイス
US8115216B2 (en) Optoelectronic displa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EP3343626B1 (en)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US8197294B2 (en) Organic EL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CN105895818A (zh) 用于打印成膜工艺的凹槽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JP6470475B1 (ja) 有機el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277944A (ja) 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313274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用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470476B1 (ja) 有機el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9148533B (zh)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JP2008066054A (ja)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6437776A (zh) 显示装置及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
JP6470477B1 (ja) 有機el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6261355A (zh) 发光装置、其制备方法以及包括发光装置的电子设备
WO2024051548A1 (zh) 电致发光基板及包括其的电致发光装置
WO2023093756A1 (zh) 发光装置、其制备方法以及包括发光装置的电子设备
JP2010102892A (ja) 有機el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JP7321801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装置、有機el素子の形成方法、機能素子の形成方法、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WO2010032004A2 (en) Method for ink jet printing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s
CN116261357A (zh) 发光装置及包括发光装置的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