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33827A - 虚拟人脸形象的生成方法、展示方法、生成及展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虚拟人脸形象的生成方法、展示方法、生成及展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33827A
CN116433827A CN202310373898.6A CN202310373898A CN116433827A CN 116433827 A CN116433827 A CN 116433827A CN 202310373898 A CN202310373898 A CN 202310373898A CN 116433827 A CN116433827 A CN 1164338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map
makeup
model
virt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7389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柯文湛
刘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Quyan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Quyan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Quyan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Quyan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7389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33827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338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338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5/003D [Three Dimensional] image rendering
    • G06T15/04Texture mapp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5/003D [Three Dimensional] image rendering
    • G06T15/005General purpose rendering architec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10/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generation or computer graphics
    • G06T2210/62Semi-transparenc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虚拟人脸形象的生成方法、展示方法、生成装置、展示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基于对模型遮罩图的标志操作,获取模型遮罩图上的多个标志区域以及多个标志区域各自的位置;其中,模型遮罩图为待处理人脸模型的遮罩图,标志区域表征待处理人脸模型对应表观区域上的人脸部位;然后,获取分别在多个标志区域上绘制的多张人脸部位彩妆图,并基于多个标志区域各自的位置,将多张人脸部位彩妆图合成得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最后,将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和人脸基本材质图提供给渲染器渲染待处理人脸模型,得到渲染器生成的虚拟人脸形象。采用本方法能够降低渲染虚拟形象时的资源占用率和提升渲染的效率。

Description

虚拟人脸形象的生成方法、展示方法、生成及展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虚拟人脸形象的生成方法、展示方法、生成装置、展示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高速发展,人工智能使得“虚拟世界”的应用越来越多,从虚拟歌手到虚拟舞者的运营等,都涉及到“虚拟形象”的创建。
在相关技术中,大多采用通用的人脸模板为用户提供原始的“虚拟形象”,从而在原始的“虚拟形象”不同部位通过不同的特征素材来展现出最终“虚拟形象”。
然而,传统技术一般是将各种人脸部位的特征素材一起提供给渲染器,以渲染出最终“虚拟形象”,从而该种方式在渲染虚拟形象时资源占用率较高,渲染处理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减少资源占用率和提升渲染处理效率的虚拟人脸形象的生成方法、展示方法、生成装置、展示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虚拟人脸形象的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对模型遮罩图的标志操作,获取所述模型遮罩图上的多个标志区域以及所述多个标志区域各自的位置;所述模型遮罩图为待处理人脸模型的遮罩图,所述标志区域表征所述待处理人脸模型对应表观区域上的人脸部位;
获取分别在所述多个标志区域上绘制的多张人脸部位彩妆图,并基于所述多个标志区域各自的位置,将所述多张人脸部位彩妆图合成得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
将所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和人脸基本材质图提供给渲染器渲染所述待处理人脸模型,得到所述渲染器生成的虚拟人脸形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多个标志区域各自的位置,将所述多张人脸部位彩妆图合成得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包括:
将各标志区域的位置作为对应人脸部位彩妆图的图像定位信息;
基于所述图像定位信息,将所述多张人脸部位彩妆图与预设的人脸底图进行合成处理,得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图像定位信息,将所述多张人脸部位彩妆图与预设的人脸底图进行合成处理,得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包括:
基于所述图像定位信息,确定各人脸部位彩妆图分别在所述人脸底图上的合成区域;
将各所述人脸部位彩妆图逐张与所述人脸底图上对应的合成区域进行合成处理,得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图像定位信息,将所述多张人脸部位彩妆图与预设的人脸底图进行合成处理,得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包括:
基于所述图像定位信息,确定各人脸部位彩妆图分别在所述人脸底图上的合成区域;
将各人脸部位彩妆图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合成区域进行透明度特征合并和颜色特征合并处理,得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于对模型遮罩图的标志操作,获取所述模型遮罩图上的多个标志区域以及所述多个标志区域各自的位置,包括:
基于所述待处理人脸模型在平面上的展开形状,生成一与所述展开形状相贴合的模型遮罩图;
根据对所述模型遮罩图的标志操作,获取所述模型遮罩图上的多个标志区域;
获取所述多个标志区域各自在所述平面上的中心点坐标,并根据所述中心点坐标得到所述多个标志区域各自的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和人脸基本材质图提供给渲染器渲染所述待处理人脸模型,得到所述渲染器生成的虚拟人脸形象,包括:
将所述人脸基本材质图提供给所述渲染器,以通过所述渲染器对所述待处理人脸模型进行第一渲染,得到待上妆人脸模型;所述人脸基本材质图为应用于所述待处理人脸模型表观区域上的基本材质图,所述第一渲染用于在所述待处理人脸模型上渲染出所述人脸基本材质图中的基本材质;
将所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提供给所述渲染器,以通过所述渲染器对所述待上妆人脸模型进行第二渲染,得到所述渲染器生成的虚拟人脸形象;所述第二渲染用于在所述待上妆人脸模型上渲染出所述合成后的彩妆图。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虚拟人脸形象的展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应用界面中展示出已制作的虚拟人脸形象模型;所述已制作的虚拟人脸形象模型根据虚拟人脸形象的生成方法得到;以及
在所述应用界面中展示出已制作的多张可选彩妆图和多张可选基本材质图;
响应于对所述多张可选彩妆图和所述多张可选基本材质图中的至少一张的选择操作,确定用于生成新的虚拟人脸形象的人脸彩妆图集和人脸基本材质图集,并利用虚拟人脸形象的生成方法根据所述人脸彩妆图集和人脸基本材质图集生成新的虚拟人脸形象;
在所述应用界面中展示出所述新的虚拟人脸形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确定用于生成新的虚拟人脸形象的人脸彩妆图集和人脸基本材质图集,包括:
若选择至少一张可选彩妆图,则将所述至少一张可选彩妆图与所述已制作的虚拟人脸形象模型对应的已有彩妆图进行相应替换,得到所述人脸彩妆图集;
若选择至少一张可选基本材质图,则将所述至少一张可选基本材质图与所述已制作的虚拟人脸形象模型对应的已有基本材质图进行相应替换,得到所述人脸基本材质图集。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虚拟人脸形象的生成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基于对模型遮罩图的标志操作,获取所述模型遮罩图上的多个标志区域以及所述多个标志区域各自的位置;所述模型遮罩图为待处理人脸模型的遮罩图,所述标志区域表征所述待处理人脸模型对应表观区域上的人脸部位;
图像合成单元,被配置为执行获取分别在所述多个标志区域上绘制的多张人脸部位彩妆图,并基于所述多个标志区域各自的位置,将所述多张人脸部位彩妆图合成得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
人脸渲染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将所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和人脸基本材质图提供给渲染器渲染所述待处理人脸模型,得到所述渲染器生成的虚拟人脸形象。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虚拟人脸形象的展示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展示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在应用界面中展示出已制作的虚拟人脸形象模型;所述已制作的虚拟人脸形象模型根据虚拟人脸形象的生成方法得到;以及在所述应用界面中展示出已制作的多张可选彩妆图和多张可选基本材质图;
人脸更新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响应于对所述多张可选彩妆图和所述多张可选基本材质图中的至少一张的选择操作,确定用于生成新的虚拟人脸形象的人脸彩妆图集和人脸基本材质图集,并利用虚拟人脸形象的生成方法根据所述人脸彩妆图集和人脸基本材质图集生成新的虚拟人脸形象;
第二展示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在所述应用界面中展示出所述新的虚拟人脸形象。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基于对模型遮罩图的标志操作,获取所述模型遮罩图上的多个标志区域以及所述多个标志区域各自的位置;所述模型遮罩图为待处理人脸模型的遮罩图,所述标志区域表征所述待处理人脸模型对应表观区域上的人脸部位;
获取分别在所述多个标志区域上绘制的多张人脸部位彩妆图,并基于所述多个标志区域各自的位置,将所述多张人脸部位彩妆图合成得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
将所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和人脸基本材质图提供给渲染器渲染所述待处理人脸模型,得到所述渲染器生成的虚拟人脸形象。
第六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基于对模型遮罩图的标志操作,获取所述模型遮罩图上的多个标志区域以及所述多个标志区域各自的位置;所述模型遮罩图为待处理人脸模型的遮罩图,所述标志区域表征所述待处理人脸模型对应表观区域上的人脸部位;
获取分别在所述多个标志区域上绘制的多张人脸部位彩妆图,并基于所述多个标志区域各自的位置,将所述多张人脸部位彩妆图合成得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
将所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和人脸基本材质图提供给渲染器渲染所述待处理人脸模型,得到所述渲染器生成的虚拟人脸形象。
第七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基于对模型遮罩图的标志操作,获取所述模型遮罩图上的多个标志区域以及所述多个标志区域各自的位置;所述模型遮罩图为待处理人脸模型的遮罩图,所述标志区域表征所述待处理人脸模型对应表观区域上的人脸部位;
获取分别在所述多个标志区域上绘制的多张人脸部位彩妆图,并基于所述多个标志区域各自的位置,将所述多张人脸部位彩妆图合成得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
将所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和人脸基本材质图提供给渲染器渲染所述待处理人脸模型,得到所述渲染器生成的虚拟人脸形象。
上述虚拟人脸形象的生成方法、展示方法、生成装置、展示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先通过基于对模型遮罩图的标志操作,获取模型遮罩图上的多个标志区域以及多个标志区域各自的位置;其中,模型遮罩图为待处理人脸模型的遮罩图,标志区域表征待处理人脸模型对应表观区域上的人脸部位;然后,获取分别在多个标志区域上绘制的多张人脸部位彩妆图,并基于多个标志区域各自的位置,将多张人脸部位彩妆图合成得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最后,将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和人脸基本材质图提供给渲染器渲染待处理人脸模型,得到渲染器生成的虚拟人脸形象。这样,一方面,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方式,本方案通过将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和人脸基本材质图提供给渲染器来渲染待处理人脸模型,以生成的虚拟人脸形象,从而优化了虚拟人脸形象制作的流程,降低了在渲染虚拟形象时的资源占用率以及提升了渲染处理的效率;另一方面,利用人脸模型的遮罩图来得到人脸部位彩妆图和关于人脸部位的位置,以通过人脸部位彩妆图和关于人脸部位的位置合成得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从而提升制作的虚拟人脸形象的自然度和表现力,使得后续人脸模型的展示质量和展示效果更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虚拟人脸形象的生成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虚拟人脸形象的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获取标志区域以及标志区域各自的位置步骤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获取标志区域步骤的模块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合成得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步骤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合成得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步骤的模块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渲染器生成的虚拟人脸形象步骤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渲染器生成的虚拟人脸形象步骤的模块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虚拟人脸形象的展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虚拟人脸形象的展示方法的模块图。
图11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虚拟人脸形象的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虚拟人脸形象的生成装置框图。
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虚拟人脸形象的展示装置框图。
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虚拟人脸形象生成的计算机设备的框图。
图1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虚拟人脸形象展示的计算机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虚拟人脸形象的生成方法或者虚拟人脸形象的展示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终端102通过网络与服务器104进行通信。数据存储系统可以存储服务器104需要处理的数据。数据存储系统可以集成在服务器104上,也可以放在云上或其他网络服务器上。其中,终端102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物联网设备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物联网设备可为智能音箱、智能电视、智能空调、智能车载设备等。便携式可穿戴设备可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头戴设备等。服务器104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来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服务器104首先基于对模型遮罩图的标志操作,获取模型遮罩图上的多个标志区域以及多个标志区域各自的位置;其中,模型遮罩图为待处理人脸模型的遮罩图,标志区域表征待处理人脸模型对应表观区域上的人脸部位;然后,服务器104再获取分别在多个标志区域上绘制的多张人脸部位彩妆图,并基于多个标志区域各自的位置,将多张人脸部位彩妆图合成得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最后,服务器104再将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和人脸基本材质图提供给渲染器渲染待处理人脸模型,得到渲染器生成的虚拟人脸形象。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虚拟人脸形象的生成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服务器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基于对模型遮罩图的标志操作,获取模型遮罩图上的多个标志区域以及多个标志区域各自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模型遮罩图为待处理人脸模型的遮罩图。
其中,待处理人脸模型为一个无人脸的特征的虚拟三维模型。
其中,遮罩图采用待处理人脸模型在平面上的展开图形,其用于对待处理人脸模型(全部或局部)上的目标区域进行遮挡,从而屏蔽某些非处理区域,以实现仅对待处理人脸模型的目标区域进行处理。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基于待处理人脸模型上的目标部分,生成对应目标部分的遮罩图。具体的,在生成遮罩图的时候,可以对采集的包含待处理人脸模型的帧图像进行处理。比如可以根据遮罩层的大小,对该帧图像进行裁剪,以获得包含待处理人脸模型的脸部各部分的图像,进一步处理该图像,使该图像中目标部分对应的区域用相应的遮罩颜色(如白色)表示,其余脸部各部分对应的区域用区别于遮罩颜色的颜色(如黑色)表示,从而生成待处理人脸模型的遮罩图。
在一种实施例中,标志操作为用户通过标志工具在模型遮罩图上执行区域标志的操作。
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可通过客户端的相关标志工具触发标志操作,比如客户端界面上的指定触发按钮或输入框,还可以是用户的语音指令,具体的,例如可以是在客户端的显示界面上显示的虚拟按钮,用户点击该按钮的操作即可实施标志操作。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标志操作也可以为服务器通过预设的神经网络模型在模型遮罩图上自动执行区域标志的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设的神经网络模型可以通过待处理人脸模型上的人脸关键点识别的方式来确定人脸各部分需要标志的图像区域。这里,人脸关键点是指在图像中能够反映人脸的局部特征(如形状特征和纹理特征)的点,一般为多个像素点的集合,例如,人脸关键点可以是眼睛关键点、嘴巴关键点或鼻子关键点等。
在实际应用中,预设的神经网络模型对包含人脸各部分的帧图像进行人脸关键点检测,确定人脸部各部分所包括的关键点;基于确定的人脸关键点,采用人脸对齐算法进行人脸对齐,进而确定由这些关键点构成的区域,最终基于这些关键点构成的区域在模型遮罩图上自动标志出对应的标志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标志区域表征待处理人脸模型对应表观区域上的人脸部位。其中,人脸部位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眼部、发部、耳朵、嘴巴、鼻子、眉毛、胡子、脸型等。这里,眼部可以包括眼睛及眼镜,发部可以包括头发及帽子。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或神经网络模型执行区域标志包括:在模型遮罩图上进行区域标志操作包括在对应的矩形区域中通过不同颜色的通道色值来标志出不同的人脸部位。例如,在第一区域中标志出颜色通道1且色值为S1的亮部区域来标志出嘴唇部位,在第二区域中标志出颜色通道2且色值为S2的亮部区域来标志出眉毛部位,在第三区域中标志出颜色通道3且色值为S3的亮部区域来标志出腮红部位,在第四区域中标志出颜色通道4且色值为S4的亮部区域来标志出眼影部位。其中,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均为不同尺寸的矩形。
在实际应用中,颜色通道可以采用三通道的,也可以采用四通道的,比如红R、绿G、蓝B颜色通道或者红R、绿G、蓝B、透明度A颜色通道。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如XYZ颜色通道、YUV颜色通道或者Lab颜色通道。具体采用何种颜色通道需要根据目标部分的数量来确定。其中,标志区域中的一个像素点的颜色值则可以理解为该像素点在颜色通道中的值。
进一步地,在用户或神经网络模型在模型遮罩图上标志出多个区域标志后,在对应的视图界面中还可以呈现用于调节目标区域标志的颜色的颜色调节功能项,比如颜色调节轴、颜色调节按键等。该颜色调节功能项是针对目标区域标志设置的,可以同时包含多个目标区域标志对应的颜色调节轴或者颜色调节按键。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通过点击需要调节颜色的目标区域标志对应的颜色调节按键、或者拖拽需要调节颜色的目标区域标志对应的颜色调节轴等,对区域标志的颜色通道/色值进行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标志区域各自的位置可以是各标志区域的中心点坐标、区域右下角坐标、区域左下角坐标等,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S12:获取分别在多个标志区域上绘制的多张人脸部位彩妆图,并基于多个标志区域各自的位置,将多张人脸部位彩妆图合成得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分别在该多个标志区域上绘制出多张人脸部位彩妆图。例如,标志区域1为人脸眼部的区域,标志区域2为人脸嘴巴的区域,标志区域3为人脸眉毛的区域,则用户在标志区域1上绘制出5张眼部彩妆图,在标志区域2上绘制出4张嘴巴彩妆图,在标志区域3上绘制出10张眉毛彩妆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人脸部位彩妆图指的是具有色彩妆容效果的人脸部位图,比如,具有眼影彩妆效果的眼部图,具有腮红彩妆效果的腮部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不同的人脸部位彩妆图指代人脸上不同位置的人脸部位图,服务器将每个人脸部位彩妆图按照对应各自的位置,对该多张人脸部位彩妆图进行合成,以得到一张完整的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张人脸部位彩妆图的合成包括各张图像透明度通道的合成与颜色特征的合成。
步骤S13:将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和人脸基本材质图提供给渲染器渲染待处理人脸模型,得到渲染器生成的虚拟人脸形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人脸基本材质图指的是一张具有人脸基本材质特征但无人脸妆容效果的人脸图。其中,人脸基本材质特征是指对应人脸物理性质的特征,如人脸皮肤具有白皙、红润、亮晶晶等物理性质的特征,或者人脸皮肤的肌理和高光等物理性质特征。
在一些实施例中,渲染器将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和人脸基本材质图传入其对应的可执行着色器程序(如OpenGL中的Program对象)中,由可执行着色器程序根据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和人脸基本材质图的渲染参数来配置着色对象的映射关系和渲染顺序,并根据着色对象的映射关系和渲染顺序依次在待处理人脸模型上渲染出人脸彩妆效果和人脸基本材质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渲染的过程中可执行着色器程序需要将合成后的彩妆图和人脸基本材质图的颜色特征进行叠加得到目标颜色,并将目标颜色叠加在待处理人脸模型上,以在待处理人脸模型上渲染出虚拟人脸形象的颜色。
其中,渲染器生成的虚拟人脸形象是指具有用户配置的人脸彩妆效果和人脸基本材质效果的虚拟三维人脸形象。
上述的虚拟人脸形象的生成过程中,服务器首先通过基于对模型遮罩图的标志操作,获取模型遮罩图上的多个标志区域以及多个标志区域各自的位置;其中,模型遮罩图为待处理人脸模型的遮罩图,标志区域表征待处理人脸模型对应表观区域上的人脸部位;然后,获取分别在多个标志区域上绘制的多张人脸部位彩妆图,并基于多个标志区域各自的位置,将多张人脸部位彩妆图合成得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最后,将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和人脸基本材质图提供给渲染器渲染待处理人脸模型,得到渲染器生成的虚拟人脸形象。这样,一方面,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方式,本方案通过将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和人脸基本材质图提供给渲染器来渲染待处理人脸模型,以生成的虚拟人脸形象,从而优化了虚拟人脸形象制作的流程,降低了在渲染虚拟形象时的资源占用率以及提升了渲染处理的效率;另一方面,利用人脸模型的遮罩图来得到人脸部位彩妆图和关于人脸部位的位置,以通过人脸部位彩妆图和关于人脸部位的位置合成得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从而提升制作的虚拟人脸形象的自然度和表现力,使得后续人脸模型的展示质量和展示效果更优。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地,在具体实施方式的上述方法中,所揭露的方法可以通过更为具体的方式以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服务器将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和人脸基本材质图提供给渲染器渲染所述待处理人脸模型,得到渲染器生成的虚拟人脸形象的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
示例性地,服务器获取模型遮罩图上的多个标志区域以及多个标志区域各自的位置的方式;服务器基于多个标志区域各自的位置,将多张人脸部位彩妆图合成得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的方式等等,其仅仅为一种集合的方式,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人脸部位彩妆图、人脸基本材质图之间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合到另一个系统中,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中获取标志区域以及标志区域各自的位置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在步骤S11中,服务器基于对模型遮罩图的标志操作,获取模型遮罩图上的多个标志区域以及多个标志区域各自的位置的过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步骤S111,基于待处理人脸模型在平面上的展开形状,生成一与展开形状相贴合的模型遮罩图。
在一实施例中,待处理人脸模型为一个三维的无人脸特征的人脸模型。服务器将待处理人脸模型在平面(例如UV平面)上进行展开,得到人脸模型的展开形状,然后再生成一张与该展开形状的尺寸大小相贴合的遮罩图。
步骤S112,根据对模型遮罩图的标志操作,获取模型遮罩图上的多个标志区域。
在一实施例中,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中获取标志区域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其中,服务器将模型遮罩图X1显示在编辑界面中,然后由设计工程师在模型遮罩图X1上进行区域标志操作,以在模型遮罩图X1上标志出多个矩形区域,包括区域S1、区域S2、区域S3、区域S4、区域S5和区域S6,最后服务器从模型遮罩图X1上获取该多个矩形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计工程师在模型遮罩图上进行区域标志操作包括在对应的矩形区域中通过不同颜色的通道色值来标志出不同的人脸部位。例如,如图4中,设计工程师在区域S5中通过标志R通道且色值为255的亮部区域来标志出嘴唇部位,在区域S2中通过标志G通道且色值为128的亮部区域来标志出眉毛部位,在区域S3中通过标志G通道且色值为255的亮部区域来标志出腮红部位,在区域S1中通过标志B通道且色值为255的亮部区域来标志出眼影部位。
步骤S113,获取多个标志区域各自在平面上的中心点坐标,并根据所述中心点坐标得到所述多个标志区域各自的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服务器将模型遮罩贴图上各个标志区域的颜色通道色值发送给区域定位程序,以通过调用区域定位程序根据标志区域的颜色通道色值来遍历出各个标志区域的像素坐标,从而获取到多个标志区域各自的位置。
其中,各个标志区域的像素坐标可以是各标志区域的中心点坐标、区域右下角坐标、区域左下角坐标等,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中合成得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在步骤S12中,服务器基于多个标志区域各自的位置,将多张人脸部位彩妆图合成得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的过程,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步骤S121,将各标志区域的位置作为对应人脸部位彩妆图的图像定位信息。
步骤S122,基于图像定位信息,将多张人脸部位彩妆图与预设的人脸底图进行合成处理,得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图6为本申请中合成得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一实施例的模块示意图。服务器将多张人脸部位彩妆图A、预设的人脸底图B和人脸部位彩妆图的图像定位信息C发送给compute shader程序,以通过调用compute shader程序来将多张人脸部位彩妆图与预设的人脸底图进行合成处理,得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D。
其中,compute shader程序是一种可调用GPU(Graphic Processor Unit,图形处理器)并行计算力的程序,其作用是在处理一些大量相似的、频率高的计算的时候,可以分担CPU的压力,让GPU高并行化的处理这些计算。比如说处理高分辨率图片、对模型的顶点操作、光线追踪中的RayCast、物理模拟流体中每个grid中的计算等等。Compute Shader可以上千倍地加速这些运算的进行。
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122中,compute shader程序可以基于如下方式实施:
步骤一:基于图像定位信息,确定各人脸部位彩妆图分别在人脸底图上的合成区域。
其中,人脸底图为一张具有人脸形状(包括各种人脸部位)且与待处理人脸模型在平面上的展开形状相贴合的二维贴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compute shader程序根据各人脸部位彩妆图的图像定位信息,将人脸底图与各张人脸部位彩妆图进行匹配,以在人脸底图上确定与人脸部位彩妆图所表征的人脸部位相匹配的合成区域。
步骤二:将各人脸部位彩妆图逐张与人脸底图上对应的合成区域进行合成处理,得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compute shader程序将各人脸部位彩妆图按照预定的次序依次与人脸底图进行合并。作为示例,人脸部位彩妆图包括嘴唇贴图、腮贴图、眉毛贴图、眼影贴图、痣贴图。其中,compute shader程序先将嘴唇贴图与人脸底图进行合并,得到第一合并贴图;再将腮贴图与第一合并贴图进行合并,得到第二合并贴图;再将眉毛贴图与第二合并贴图进行合并,得到第三合并贴图;再将眼影贴图与第三合并贴图进行合并,得到第四合并贴图;再将痣贴图与第四合并贴图进行合并,以得到最终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
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122中,compute shader程序可以基于如下方式实施:
步骤一:基于图像定位信息,确定各人脸部位彩妆图分别在人脸底图上的合成区域。
其中,人脸底图为一张具有人脸形状(包括各种人脸部位)且与待处理人脸模型在平面上的展开形状相贴合的二维贴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compute shader程序根据各人脸部位彩妆图的图像定位信息,将人脸底图与各张人脸部位彩妆图进行匹配,以在人脸底图上确定与人脸部位彩妆图所表征的人脸部位相匹配的合成区域。
步骤二:将各人脸部位彩妆图分别与对应的合成区域进行透明度特征合并和颜色特征合并处理,得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compute shader程序将各人脸部位彩妆图分别与对应的合成区域进行透明度特征合并和颜色特征合并处理包括:先基于公式(1)将人脸部位彩妆图与人脸底图进行透明度特征(即透明度通道)的合并;然后,再基于公式(2)将人脸部位彩妆图与人脸底图进行颜色特征的合并,以得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
其中,公式(1)基于:C.Alpha=B.Alpha+A.Alpha×(1-B.Alpha)表征。公式(2)基于:C.rgb=(B.rgb×B.Alpha+A.rgb×A.Alpha×(1-B.Alpha))÷(C.Alpha)表征。
其中,A.Alpha表征人脸底图的透明度通道、B.Alpha表征人脸部位彩妆图的透明度通道、C.Alpha表征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的透明度通道,A.rgb表征人脸底图的三原色、B.rgb表征人脸部位彩妆图的三原色、C.rgb表征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的三原色。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和第二种实施方式服务器可以分别单独实施,以达到其各自对应的实施目的和效果,也可以将两种实施方式进行组合来实施,以达到两者对应组合的实施目的和效果。
在第三种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122中,compute shader程序可以基于如下方式实施:
步骤一:基于图像定位信息,确定各人脸部位彩妆图分别在人脸底图上的合成区域。
其中,人脸底图为一张具有人脸形状(包括各种人脸部位)且与待处理人脸模型在平面上的展开形状相贴合的二维贴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compute shader程序根据各人脸部位彩妆图的图像定位信息,将人脸底图与各张人脸部位彩妆图进行匹配,以在人脸底图上确定与人脸部位彩妆图所表征的人脸部位相匹配的合成区域。
步骤二:将各人脸部位彩妆图逐张与对应的合成区域进行透明度特征合并和颜色特征合并处理,得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
作为一示例,人脸部位彩妆图包括嘴唇贴图、腮贴图、眉毛贴图、眼影贴图、痣贴图。其中,compute shader程序先将嘴唇贴图与人脸底图依次进行透明度特征合并和颜色特征合并处理,得到第一合并贴图;再将腮贴图与第一合并贴图依次进行透明度特征合并和颜色特征合并处理,得到第二合并贴图;再将眉毛贴图与第二合并贴图依次进行透明度特征合并和颜色特征合并处理,得到第三合并贴图;再将眼影贴图与第三合并贴图依次进行透明度特征合并和颜色特征合并处理,得到第四合并贴图;再将痣贴图与第四合并贴图依次进行透明度特征合并和颜色特征合并处理,以得到最终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中渲染器生成的虚拟人脸形象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在步骤S13中,服务器将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和人脸基本材质图提供给渲染器渲染待处理人脸模型,得到渲染器生成的虚拟人脸形象的过程,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步骤S131,将人脸基本材质图提供给渲染器,以通过渲染器对待处理人脸模型进行第一渲染,得到待上妆人脸模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人脸基本材质图为应用于待处理人脸模型表观区域上的基本材质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本材质图为用于表达人脸物理性质的三维贴图,其可以包括如基础肤质贴图、人脸金属度贴图、人脸粗度贴图、人脸法线贴图、人脸厚度贴图、人脸曲率贴图、人脸次平面散射预积分贴图等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渲染用于在待处理人脸模型上渲染出人脸基本材质图中的基本材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渲染器将人脸基本材质图传入其对应的可执行着色器程序(如OpenGL中的Program对象)中,可执行着色器程序根据人脸基本材质图和待处理人脸模型的渲染参数来配置着色对象的映射关系和渲染顺序(如,<Program id=’0’>表示第一个渲染的Program对象),并根据着色对象的映射关系和渲染顺序依次渲染出各个人脸基本材质图。然后,渲染器调整人脸基本材质图的渲染尺寸和分辨率,以使人脸基本材质图的渲染尺寸和分辨率与待处理人脸模型在平面上的展开形状相同,最后渲染器再将调整后人脸基本材质图依次绘制在待处理人脸模型的表观区域上侧,以将人脸基本材质图和待处理人脸模型合并,进而在待处理人脸模型上渲染出人脸基本材质图。
其中,渲染参数的着色对象的映射关系包括的人脸基本材质图外观(例如,图像的设计或结构、图像的用户界面部件、所使用的字体、图像上使用的颜色(例如,前景色和背景色)等)、图像及其用户界面部件的功能、要由图像及其用户界面部件显示的数据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待上妆人脸模型为具有人脸特征的无妆人脸模型,即没有妆容效果的人脸模型,且该人脸模型表观区域上的人脸特征基于渲染的人脸基本材质图所表征。
步骤S132,将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提供给渲染器,以通过渲染器对待上妆人脸模型进行第二渲染,得到渲染器生成的虚拟人脸形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渲染用于在待上妆人脸模型上渲染出合成后的彩妆图。
其中,在第二渲染的过程中需要将合成后的彩妆图和人脸基本材质图的颜色特征进行叠加得到目标颜色,并将目标颜色叠加在待上妆人脸模型上,以在待上妆人脸模型上渲染出虚拟人脸形象的颜色。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合成后的彩妆图和人脸基本材质图的颜色特征进行叠加可以基于公式:C.rgb=A.rgb×(1-B.a)+B.rgb×(B.a)实施。其中,A为待上妆人脸模型上人脸基本材质图的颜色、B为合成后的彩妆图的颜色、C为最终虚拟人脸形象的目标颜色;B.a为合成后的彩妆图的透明度。
作为示例,参阅图8,图8为本申请中渲染器生成的虚拟人脸形象一实施例的模块示意图。在步骤S13中,服务器首先将人脸基本材质图(如图8中的a部分所示)提供给渲染器,基本材质图包括基础肤质贴图、人脸金属度贴图、人脸粗度贴图、人脸法线贴图、人脸厚度贴图、人脸曲率贴图、人脸次平面散射预积分贴图等。然后,渲染器将脸基本材质图渲染到待处理人脸模型上,得到待上妆人脸模型(如图8中的b部分所示)。然后,服务器再将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如图8中的c部分所示)提供给渲染器,以通过渲染器将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渲染到待上妆人脸模型上,得到渲染器生成的虚拟人脸形象(如图8中的d部分所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提供了一种虚拟人脸形象的展示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终端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在应用界面中展示出已制作的虚拟人脸形象模型,以及在应用界面中展示出已制作的多张可选彩妆图和多张可选基本材质图。
如图10中的a部分所示,基于用户对应用程序关于展示制作的虚拟人脸形象的操作,在应用程序的应用界面P1中展示出一个已制作的虚拟人脸形象模型的虚拟人脸形象S1,以及在应用界面P1的右侧上栏展示出已制作完成的人脸部位彩妆图集合,在应用界面P1的右侧下栏展示出已制作完成的人脸基本材质图集合。其中,在人脸部位彩妆图集合中包括有多张已制作完成的可选彩妆图S2和用于制作该已制作的虚拟人脸形象模型S1的多张人脸部位彩妆图S3;在人脸基本材质图集合中包括有多张已制作完成的可选基本材质图S4和用于制作该已制作的虚拟人脸形象模型S1的多张人脸基本材质图S5。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已制作的虚拟人脸形象模型为根据上述实施例中的虚拟人脸形象的生成方法得到,其具体制作过程见上述实施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S22:响应于对多张可选彩妆图和多张可选基本材质图中的至少一张的选择操作,确定用于生成新的虚拟人脸形象的人脸彩妆图集和人脸基本材质图集,并生成新的虚拟人脸形象。
在一种实施例中,确定用于生成新的虚拟人脸形象的人脸彩妆图集和人脸基本材质图集,包括:若选择至少一张可选彩妆图,则将至少一张可选彩妆图与已制作的虚拟人脸形象模型对应的已有彩妆图进行相应替换,得到人脸彩妆图集。
作为一示例,终端响应于对展示的多张可选彩妆图S2中的至少一张图像T1的选择操作,则首先在已有彩妆图(即多张人脸部位彩妆图S3)中确定出与该图像T1所表征含义(包括人脸部位含义)相同的目标图像T2,然后再从该已有彩妆图中将该目标图像T2替换为图像T1,得到新的多张人脸部位彩妆图S3,即得到人脸彩妆图集。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确定用于生成新的虚拟人脸形象的人脸彩妆图集和人脸基本材质图集,包括:若选择至少一张可选基本材质图,则将至少一张可选基本材质图与已制作的虚拟人脸形象模型对应的已有基本材质图进行相应替换,得到人脸基本材质图集。
作为一示例,终端响应于对展示的多张可选基本材质图S4中的至少一张图像T3的选择操作,则首先在已有基本材质图(即多张人脸基本材质图S5)中确定出与该图像T3所表征含义(包括基本材质含义)相同的目标图像T4,然后再从已有基本材质图中将该目标图像T2替换为图像T1,得到新的多张人脸基本材质图S5,即得到人脸基本材质图集。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利用上述实施例中的虚拟人脸形象的生成方法以基于人脸彩妆图集和人脸基本材质图集生成新的虚拟人脸形象。
步骤S23:在应用界面中展示出新的虚拟人脸形象。
如图10中的b部分所示,在终端利用上述实施例中的虚拟人脸形象的生成方法以基于人脸彩妆图集和人脸基本材质图集生成新的虚拟人脸形象S6的情况下,终端将虚拟人脸形象模型的该新的虚拟人脸形象S6展示于应用界面P2中。
上述的虚拟人脸形象的展示方式,一方面,仅仅通过用户选择的可选图像来更新制作虚拟人脸形象的图像集合,以得到新的虚拟人脸形象,从而优化了虚拟人脸形象更新的流程,降低了用户的操作繁杂度以及提升了虚拟人脸形象更新的效率。
为了更清晰阐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虚拟人脸形象的生成方法,以下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对该虚拟人脸形象的生成方法进行具体说明。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参考图11,图11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虚拟人脸形象的生成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用于服务器104中,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步骤S31:获取空白人脸模型。
其中,空白人脸模型为一个无人脸的特征的虚拟三维模型。
步骤S32:生成一张与人脸空白模型的相贴合的脸部遮罩贴图。
其中,脸部遮罩贴图与人脸空白模型在UV坐标上的展开形状相贴合。
步骤S33:获取基于脸部遮罩贴图上标志出的多个色块矩形框。
具体地,首先,标志端在脸部遮罩贴图上标志出多个针对于不同人脸部位所占据的图像区域的色块矩形框。然后,服务器再从标志端获取该脸部遮罩贴图上的多个色块矩形框。
其中,标志端可以为服务器本身,其用于基于预设的基准人脸图像上不同人脸部位所占据的图像区域,以自动化的在脸部遮罩贴图上标志出色块矩形框。标志端也可以为电子设备(如智能手机)或处理器,其用于基于设计工程师所触发的标志操作,在脸部遮罩贴图上标志出色块矩形框。标志端也可以为服务器和电子设备两者的结合,以在服务器自动化的在脸部遮罩贴图上标志出色块矩形框之后,再基于设计工程师所触发的修改操作,对脸部遮罩贴图上标志的色块矩形框进行修改。
其中,每一个色块矩形框表征脸部遮罩贴图上的一种人脸部位所占据的图像区域(即待制作的人脸部位)。人脸部位包括嘴唇、腮、眉毛、眼影、痣等。
其中,每一个色块矩形框具有对应的颜色通道和色值。
其中,嘴唇:R通道,色值:255;眉毛:G通道,色值:128;腮红:G通道,色值:255;眼影:B通道,色值:255。
步骤S34:确定每一个色块矩形框的中心点像素坐标。
步骤S35:获取基于各色块矩形框的形状大小和中心点像素坐标,生成多张人脸部位贴图,并将各色块矩形框的中心点作为对应人脸部位贴图的原点像素坐标。
其中,每一张人脸部位贴图对应一个人脸部位。
具体地,首先,绘图端基于各色块矩形框的形状大小和中心点像素坐标,绘制出多张人脸部位贴图。然后,服务器再从绘图端获取该多张人脸部位贴图,并将各色块矩形框的中心点作为对应人脸部位贴图的原点像素坐标。
其中,绘图端可以为服务器本身,其用于基于预设的贴图模板和对应的各色块矩形框的形状大小和中心点像素坐标,自动化的绘制出多张人脸部位贴图。绘图端也可以为电子设备(如智能手机)或处理器,其用于基于设计工程师所触发的绘图操作,绘制出多张人脸部位贴图。绘图端也可以为服务器和电子设备两者的结合,以在服务器自动化的绘制出多张人脸部位贴图之后,再基于设计工程师所触发的修改操作,对绘制的多张人脸部位贴图进行修改。
步骤S36:根据各张人脸部位贴图的原点像素坐标,将各人脸部位贴图依次与预设的原始人脸贴图进行合并,得到一张部位合并贴图。
其中,通过调用compute shader程序对贴图进行合并。
其中,预设的原始人脸贴图为一张具有人脸形状且无人脸特征的二维贴图。
其中,compute shader程序对贴图进行合并包括:先基于公式(1)将人脸部位贴图与原始人脸贴图进行透明度通道的合并;然后,再基于公式(2)将人脸部位贴图与原始人脸贴图进行颜色的合并。
其中,公式(1)为:C.Alpha=B.Alpha+A.Alpha×(1-B.Alpha);
公式(2)为:C.rgb=(B.rgb×B.Alpha+A.rgb×A.Alpha×(1-B.Alpha))÷(C.Alpha)。
其中,A为原有贴图的颜色;B为当前部位贴图的颜色;C为部位合并后贴图的颜色。
其中,Alpha表征贴图的透明度通道,rgb表征贴图的三原色。
其中,将各人脸部位贴图依次与预设的原始人脸贴图进行合并包括:先将嘴唇贴图与原始人脸贴图进行合并,得到第一合并贴图;再将腮贴图与第一合并贴图进行合并,得到第二合并贴图;再将眉毛贴图与第二合并贴图进行合并,得到第三合并贴图;再将眼影贴图与第三合并贴图进行合并,得到第四合并贴图;再将痣贴图与第四合并贴图进行合并,得到最终的部位合并贴图。
步骤S37,基于预设的模型材质信息对空白人脸模型进行皮肤渲染,得到初始虚拟人脸模型。
其中,模型材质信息至少包括基础贴图、金属度贴图、粗度贴图、法线贴图、厚度贴图、曲率贴图、次平面散射预积分贴图。
其中,模型材质信息中的各种贴图为包含对应人脸物理性质的三维贴图。
其中,初始虚拟人脸模型为具有人脸特征的素妆人脸模型。
步骤S38:将部位合并贴图叠加到初始虚拟人脸模型中,得到虚拟人脸形象模型。
其中,虚拟人脸形象模型的人脸形象基于部位合并贴图和模型材质信息中的各种贴图表征。
其中,将部位合并贴图叠加到初始虚拟人脸模型中包括基于公式(3)将初始虚拟人脸模型的皮肤渲染颜色和部位合并贴图的颜色进行叠加,得到针对虚拟人脸形象模型的目标颜色。
其中,公式(3):C.rgb=A.rgb×(1-B.a)+B.rgb×(B.a)。
其中,A为初始虚拟人脸模型的皮肤渲染颜色;B为部位合并贴图的颜色;C为虚拟人脸形象模型的目标颜色;a为部位合并贴图的透明度。
这样,一方面,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方式,本方案通过将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和人脸基本材质图提供给渲染器来渲染待处理人脸模型,以生成的虚拟人脸形象,从而优化了虚拟人脸形象制作的流程,降低了在渲染虚拟形象时的资源占用率以及提升了渲染处理的效率;另一方面,利用人脸模型的遮罩图来得到人脸部位彩妆图和关于人脸部位的位置,以通过人脸部位彩妆图和关于人脸部位的位置合成得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从而提升制作的虚拟人脸形象的自然度和表现力,使得后续人脸模型的展示质量和展示效果更优。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所涉及的虚拟人脸形象的生成方法的虚拟人脸形象的生成装置。该装置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案与上述方法中所记载的实现方案相似,故下面所提供的一个或多个虚拟人脸形象的生成装置实施例中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虚拟人脸形象的生成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提供了一种虚拟人脸形象的生成装置10,包括:数据获取单元11、图像合成单元12和人脸渲染单元13,其中:
其中,数据获取单元11,被配置为执行基于对模型遮罩图的标志操作,获取所述模型遮罩图上的多个标志区域以及所述多个标志区域各自的位置;所述模型遮罩图为待处理人脸模型的遮罩图,所述标志区域表征所述待处理人脸模型对应表观区域上的人脸部位;
其中,图像合成单元12,被配置为执行获取分别在所述多个标志区域上绘制的多张人脸部位彩妆图,并基于所述多个标志区域各自的位置,将所述多张人脸部位彩妆图合成得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
其中,人脸渲染单元13,被配置为执行将所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和人脸基本材质图提供给渲染器渲染所述待处理人脸模型,得到所述渲染器生成的虚拟人脸形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基于所述多个标志区域各自的位置,将所述多张人脸部位彩妆图合成得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的方面,该图像合成单元12具体还用于:
将各标志区域的位置作为对应人脸部位彩妆图的图像定位信息;
基于所述图像定位信息,将所述多张人脸部位彩妆图与预设的人脸底图进行合成处理,得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基于所述图像定位信息,将所述多张人脸部位彩妆图与预设的人脸底图进行合成处理,得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的方面,该图像合成单元12具体还用于:
基于所述图像定位信息,确定各人脸部位彩妆图分别在所述人脸底图上的合成区域;
将各所述人脸部位彩妆图逐张与所述人脸底图上对应的合成区域进行合成处理,得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基于所述图像定位信息,将所述多张人脸部位彩妆图与预设的人脸底图进行合成处理,得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的方面,该图像合成单元12具体还用于:
基于所述图像定位信息,确定各人脸部位彩妆图分别在所述人脸底图上的合成区域;
将各人脸部位彩妆图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合成区域进行透明度特征合并和颜色特征合并处理,得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基于对模型遮罩图的标志操作,获取所述模型遮罩图上的多个标志区域以及所述多个标志区域各自的位置的方面,该数据获取单元11具体还用于:
基于所述待处理人脸模型在平面上的展开形状,生成一与所述展开形状相贴合的模型遮罩图;
根据对所述模型遮罩图的标志操作,获取所述模型遮罩图上的多个标志区域;
获取所述多个标志区域各自在所述平面上的中心点坐标,并根据所述中心点坐标得到所述多个标志区域各自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将所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和人脸基本材质图提供给渲染器渲染所述待处理人脸模型,得到所述渲染器生成的虚拟人脸形象的方面,该人脸渲染单元13具体还用于:
将所述人脸基本材质图提供给所述渲染器,以通过所述渲染器对所述待处理人脸模型进行第一渲染,得到待上妆人脸模型;所述人脸基本材质图为应用于所述待处理人脸模型表观区域上的基本材质图,所述第一渲染用于在所述待处理人脸模型上渲染出所述人脸基本材质图中的基本材质;
将所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提供给所述渲染器,以通过所述渲染器对所述待上妆人脸模型进行第二渲染,得到所述渲染器生成的虚拟人脸形象;所述第二渲染用于在所述待上妆人脸模型上渲染出所述合成后的彩妆图。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提供了一种虚拟人脸形象的展示装置20,包括:第一展示单元21、人脸更新单元22和第二展示单元23,其中:
第一展示单元21,被配置为执行在应用界面中展示出已制作的虚拟人脸形象模型;所述已制作的虚拟人脸形象模型根据虚拟人脸形象的生成方法得到;以及在所述应用界面中展示出已制作的多张可选彩妆图和多张可选基本材质图;
人脸更新单元22,被配置为执行响应于对所述多张可选彩妆图和所述多张可选基本材质图中的至少一张的选择操作,确定用于生成新的虚拟人脸形象的人脸彩妆图集和人脸基本材质图集,并利用虚拟人脸形象的生成方法根据所述人脸彩妆图集和人脸基本材质图集生成新的虚拟人脸形象;
第二展示单元23,被配置为执行在所述应用界面中展示出所述新的虚拟人脸形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确定用于生成新的虚拟人脸形象的人脸彩妆图集和人脸基本材质图集的方面,该人脸更新单元22具体还用于:
若选择至少一张可选彩妆图,则将所述至少一张可选彩妆图与所述已制作的虚拟人脸形象模型对应的已有彩妆图进行相应替换,得到所述人脸彩妆图集;
若选择至少一张可选基本材质图,则将所述至少一张可选基本材质图与所述已制作的虚拟人脸形象模型对应的已有基本材质图进行相应替换,得到所述人脸基本材质图集。
上述虚拟人脸形象的生成装置和虚拟人脸形象的展示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14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人脸彩妆图和人脸基本材质图等各种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虚拟人脸形象的生成方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15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无线方式可通过WIFI、移动蜂窝网络、NFC(近场通信)或其他技术实现。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虚拟人脸形象的展示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4和图15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如图14所示,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基于对模型遮罩图的标志操作,获取所述模型遮罩图上的多个标志区域以及所述多个标志区域各自的位置;所述模型遮罩图为待处理人脸模型的遮罩图,所述标志区域表征所述待处理人脸模型对应表观区域上的人脸部位;
获取分别在所述多个标志区域上绘制的多张人脸部位彩妆图,并基于所述多个标志区域各自的位置,将所述多张人脸部位彩妆图合成得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
将所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和人脸基本材质图提供给渲染器渲染所述待处理人脸模型,得到所述渲染器生成的虚拟人脸形象。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如图15所示,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在应用界面中展示出已制作的虚拟人脸形象模型;所述已制作的虚拟人脸形象模型根据虚拟人脸形象的生成方法中的任一项得到;以及
在所述应用界面中展示出已制作的多张可选彩妆图和多张可选基本材质图;
响应于对所述多张可选彩妆图和所述多张可选基本材质图中的至少一张的选择操作,确定用于生成新的虚拟人脸形象的人脸彩妆图集和人脸基本材质图集,并利用虚拟人脸形象的生成方法根据所述人脸彩妆图集和人脸基本材质图集生成新的虚拟人脸形象;
在所述应用界面中展示出所述新的虚拟人脸形象。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基于对模型遮罩图的标志操作,获取所述模型遮罩图上的多个标志区域以及所述多个标志区域各自的位置;所述模型遮罩图为待处理人脸模型的遮罩图,所述标志区域表征所述待处理人脸模型对应表观区域上的人脸部位;
获取分别在所述多个标志区域上绘制的多张人脸部位彩妆图,并基于所述多个标志区域各自的位置,将所述多张人脸部位彩妆图合成得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
将所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和人脸基本材质图提供给渲染器渲染所述待处理人脸模型,得到所述渲染器生成的虚拟人脸形象。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另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在应用界面中展示出已制作的虚拟人脸形象模型;所述已制作的虚拟人脸形象模型根据虚拟人脸形象的生成方法中的任一项得到;以及
在所述应用界面中展示出已制作的多张可选彩妆图和多张可选基本材质图;
响应于对所述多张可选彩妆图和所述多张可选基本材质图中的至少一张的选择操作,确定用于生成新的虚拟人脸形象的人脸彩妆图集和人脸基本材质图集,并利用虚拟人脸形象的生成方法根据所述人脸彩妆图集和人脸基本材质图集生成新的虚拟人脸形象;
在所述应用界面中展示出所述新的虚拟人脸形象。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基于对模型遮罩图的标志操作,获取所述模型遮罩图上的多个标志区域以及所述多个标志区域各自的位置;所述模型遮罩图为待处理人脸模型的遮罩图,所述标志区域表征所述待处理人脸模型对应表观区域上的人脸部位;
获取分别在所述多个标志区域上绘制的多张人脸部位彩妆图,并基于所述多个标志区域各自的位置,将所述多张人脸部位彩妆图合成得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
将所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和人脸基本材质图提供给渲染器渲染所述待处理人脸模型,得到所述渲染器生成的虚拟人脸形象。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另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在应用界面中展示出已制作的虚拟人脸形象模型;所述已制作的虚拟人脸形象模型根据虚拟人脸形象的生成方法中的任一项得到;以及
在所述应用界面中展示出已制作的多张可选彩妆图和多张可选基本材质图;
响应于对所述多张可选彩妆图和所述多张可选基本材质图中的至少一张的选择操作,确定用于生成新的虚拟人脸形象的人脸彩妆图集和人脸基本材质图集,并利用虚拟人脸形象的生成方法根据所述人脸彩妆图集和人脸基本材质图集生成新的虚拟人脸形象;
在所述应用界面中展示出所述新的虚拟人脸形象。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涉及的用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信息、用户个人信息等)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分析的数据、存储的数据、展示的数据等),均为经用户授权或者经过各方充分授权的信息和数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光存储器、高密度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阻变存储器(ReRAM)、磁变存储器(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铁电存储器(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y,FRAM)、相变存储器(Phase Change Memory,PCM)、石墨烯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等。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DRAM)等。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数据库可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中至少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可包括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等,不限于此。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处理器可为通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可编程逻辑器、基于量子计算的数据处理逻辑器等,不限于此。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虚拟人脸形象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对模型遮罩图的标志操作,获取所述模型遮罩图上的多个标志区域以及所述多个标志区域各自的位置;所述模型遮罩图为待处理人脸模型的遮罩图,所述标志区域表征所述待处理人脸模型对应表观区域上的人脸部位;
获取分别在所述多个标志区域上绘制的多张人脸部位彩妆图,并基于所述多个标志区域各自的位置,将所述多张人脸部位彩妆图合成得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
将所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和人脸基本材质图提供给渲染器渲染所述待处理人脸模型,得到所述渲染器生成的虚拟人脸形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多个标志区域各自的位置,将所述多张人脸部位彩妆图合成得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包括:
将各标志区域的位置作为对应人脸部位彩妆图的图像定位信息;
基于所述图像定位信息,将所述多张人脸部位彩妆图与预设的人脸底图进行合成处理,得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图像定位信息,将所述多张人脸部位彩妆图与预设的人脸底图进行合成处理,得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包括:
基于所述图像定位信息,确定各人脸部位彩妆图分别在所述人脸底图上的合成区域;
将各所述人脸部位彩妆图逐张与所述人脸底图上对应的合成区域进行合成处理,得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图像定位信息,将所述多张人脸部位彩妆图与预设的人脸底图进行合成处理,得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包括:
基于所述图像定位信息,确定各人脸部位彩妆图分别在所述人脸底图上的合成区域;
将各人脸部位彩妆图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合成区域进行透明度特征合并和颜色特征合并处理,得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对模型遮罩图的标志操作,获取所述模型遮罩图上的多个标志区域以及所述多个标志区域各自的位置,包括:
基于所述待处理人脸模型在平面上的展开形状,生成一与所述展开形状相贴合的模型遮罩图;
根据对所述模型遮罩图的标志操作,获取所述模型遮罩图上的多个标志区域;
获取所述多个标志区域各自在所述平面上的中心点坐标,并根据所述中心点坐标得到所述多个标志区域各自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和人脸基本材质图提供给渲染器渲染所述待处理人脸模型,得到所述渲染器生成的虚拟人脸形象,包括:
将所述人脸基本材质图提供给所述渲染器,以通过所述渲染器对所述待处理人脸模型进行第一渲染,得到待上妆人脸模型;所述人脸基本材质图为应用于所述待处理人脸模型表观区域上的基本材质图,所述第一渲染用于在所述待处理人脸模型上渲染出所述人脸基本材质图中的基本材质;
将所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提供给所述渲染器,以通过所述渲染器对所述待上妆人脸模型进行第二渲染,得到所述渲染器生成的虚拟人脸形象;所述第二渲染用于在所述待上妆人脸模型上渲染出所述合成后的彩妆图。
7.一种虚拟人脸形象的展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应用界面中展示出已制作的虚拟人脸形象模型;所述已制作的虚拟人脸形象模型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中的任一项得到;以及
在所述应用界面中展示出已制作的多张可选彩妆图和多张可选基本材质图;
响应于对所述多张可选彩妆图和所述多张可选基本材质图中的至少一张的选择操作,确定用于生成新的虚拟人脸形象的人脸彩妆图集和人脸基本材质图集,并利用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根据所述人脸彩妆图集和人脸基本材质图集生成新的虚拟人脸形象;
在所述应用界面中展示出所述新的虚拟人脸形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用于生成新的虚拟人脸形象的人脸彩妆图集和人脸基本材质图集,包括:
若选择至少一张可选彩妆图,则将所述至少一张可选彩妆图与所述已制作的虚拟人脸形象模型对应的已有彩妆图进行相应替换,得到所述人脸彩妆图集;
若选择至少一张可选基本材质图,则将所述至少一张可选基本材质图与所述已制作的虚拟人脸形象模型对应的已有基本材质图进行相应替换,得到所述人脸基本材质图集。
9.一种虚拟人脸形象的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获取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基于对模型遮罩图的标志操作,获取所述模型遮罩图上的多个标志区域以及所述多个标志区域各自的位置;所述模型遮罩图为待处理人脸模型的遮罩图,所述标志区域表征所述待处理人脸模型对应表观区域上的人脸部位;
图像合成单元,被配置为执行获取分别在所述多个标志区域上绘制的多张人脸部位彩妆图,并基于所述多个标志区域各自的位置,将所述多张人脸部位彩妆图合成得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
人脸渲染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将所述合成后的人脸彩妆图和人脸基本材质图提供给渲染器渲染所述待处理人脸模型,得到所述渲染器生成的虚拟人脸形象。
10.一种虚拟人脸形象的展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展示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在应用界面中展示出已制作的虚拟人脸形象模型;所述已制作的虚拟人脸形象模型根据虚拟人脸形象的生成方法得到;以及在所述应用界面中展示出已制作的多张可选彩妆图和多张可选基本材质图;
人脸更新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响应于对所述多张可选彩妆图和所述多张可选基本材质图中的至少一张的选择操作,确定用于生成新的虚拟人脸形象的人脸彩妆图集和人脸基本材质图集,并利用虚拟人脸形象的生成方法根据所述人脸彩妆图集和人脸基本材质图集生成新的虚拟人脸形象;
第二展示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在所述应用界面中展示出所述新的虚拟人脸形象。
11.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虚拟人脸形象的生成方法,或者权利要求7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虚拟人脸形象的展示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包括程序数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程序数据由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设备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虚拟人脸形象的生成方法,或者权利要求7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虚拟人脸形象的展示方法。
CN202310373898.6A 2023-04-07 2023-04-07 虚拟人脸形象的生成方法、展示方法、生成及展示装置 Pending CN1164338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73898.6A CN116433827A (zh) 2023-04-07 2023-04-07 虚拟人脸形象的生成方法、展示方法、生成及展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73898.6A CN116433827A (zh) 2023-04-07 2023-04-07 虚拟人脸形象的生成方法、展示方法、生成及展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33827A true CN116433827A (zh) 2023-07-14

Family

ID=87079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73898.6A Pending CN116433827A (zh) 2023-04-07 2023-04-07 虚拟人脸形象的生成方法、展示方法、生成及展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33827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73122A (zh) * 2021-03-02 2021-06-18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游戏角色上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453027A (zh) * 2020-03-27 2021-09-28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直播视频、虚拟上妆的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780047A (zh) * 2021-01-11 2021-12-10 北京沃东天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虚拟试妆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641397A (zh) * 2022-10-20 2023-01-24 上海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 虚拟形象的合成、展示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3027A (zh) * 2020-03-27 2021-09-28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直播视频、虚拟上妆的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780047A (zh) * 2021-01-11 2021-12-10 北京沃东天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虚拟试妆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973122A (zh) * 2021-03-02 2021-06-18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游戏角色上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641397A (zh) * 2022-10-20 2023-01-24 上海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 虚拟形象的合成、展示方法和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4081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reating a full head 3D morphable model
US11961189B2 (en) Providing 3D data for messages in a messaging system
US11189104B2 (en) Generating 3D data in a messaging system
CN109859098B (zh) 人脸图像融合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11783556B2 (en) Augmented reality content generators including 3D data in a messaging system
US9959453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three-dimensional rendering of a virtual augmented replica of a product image merged with a model image of a human-body feature
US11410401B2 (en) Beautification techniques for 3D data in a messaging system
US20240048678A1 (en) Effects for 3d data in a messaging system
US20140085293A1 (en) Method of creating avatar from user submitted image
US20230066885A1 (en) Procedurally generating augmented reality content generators
DE112016004249T5 (de) Erzeugung dreidimensionaler modeobjekte durch zeichnen in einer virtual-reality-umgebung
JP2019510297A (ja) ユーザの真実の人体モデルへの仮想的な試着
WO2021042134A1 (en) Generating 3d data in a messaging system
CN108932745B (zh) 图像绘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05024728A1 (ja) 形態変形装置、物体動作符号化装置および物体動作復号化装置
JP2011048586A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08447111B (zh) 法线贴图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及终端
JP7244810B2 (ja) 単色画像及び深度情報を使用した顔テクスチャマップ生成
WO2023093291A1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WO2020104990A1 (en) Virtually trying cloths &amp; accessories on body model
JP2017111719A (ja) 映像処理装置、映像処理方法、及び映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CN116433827A (zh) 虚拟人脸形象的生成方法、展示方法、生成及展示装置
WO2018151612A1 (en) Texture mapping system and method
US10878610B1 (en) Generating an animation feature from line deformations
US11250632B2 (en) High quality AR cosmetics simulation via image filtering techniqu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