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33792A -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方法及其重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方法及其重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33792A
CN116433792A CN202310418297.2A CN202310418297A CN116433792A CN 116433792 A CN116433792 A CN 116433792A CN 202310418297 A CN202310418297 A CN 202310418297A CN 116433792 A CN116433792 A CN 1164337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ssel
image
marks
blood vessel
coronary ar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1829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浩博
王天杰
朱法胜
袁建松
乔树宾
杨伟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wai Hospital of CAMS and PUMC
Original Assignee
Fuwai Hospital of CAMS and PUM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wai Hospital of CAMS and PUMC filed Critical Fuwai Hospital of CAMS and PUMC
Priority to CN20231041829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33792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337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337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1/002D [Two Dimensional] image generation
    • G06T11/003Reconstruction from projections, e.g. tomography
    • G06T11/006Inverse problem, transformation from projection-space into object-space, e.g. transform methods, back-projection, algebraic metho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1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support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e.g. for weather forecasting or climate simul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lgebra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方法及其重建装置,其中,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方法,包括:介入治疗时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正向造影图像上得到多处第一标记,多处第一标记对应于多个标记物的位置;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逆向造影图像上得到多处第二标记,多处第二标记对应于多个标记物的位置;根据集合图像,重建近段血管和远段血管之间闭塞段血管,以连接近段血管和远段血管,以得到含有完整病变血管的重建造影图像。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介入治疗中需额外建立一条血管入路和应用双向造影技术的问题,减少应用相关技术的风险和手术花费。

Description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方法及其重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冠状动脉医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方法及其重建装置。
背景技术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是冠心病介入治疗最后的堡垒。虽然目前CTO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在医疗器械的发展下逐年提高,可达90%,但治疗耗时长、应用造影剂多、射线量大,对临床医生和患者均是巨大的考验。CTO介入治疗时,因为闭塞段血管阻挡了造影剂的前行,正向造影仅能显示闭塞段血管以近的血管轮廓,无法显示闭塞段血管以远血管轮廓,单纯依赖正向介入途径往往成功率不高。此时需进行逆向造影,使造影剂通过侧枝血管充填闭塞段血管以远处血管轮廓,达到看清血管走向的目的。在进行逆向造影后,术者方能根据逆向造影显示的远段血管的走向,调整正向导丝的走向,使正向导丝进入远段血管内。目前国际上治疗时同时应用正向造影和逆向造影的双向造影技术来明确远段血管的走向。
双向造影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CTO治疗的成功率。然而,双向造影技术需要在闭塞段血管外额外建立一条血管入路,患者需要再次接受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置鞘,增加患者痛苦,增加血管并发症风险和医疗花费;其次,双向造影技术应用造影剂量大,进一步增加患者造影剂肾病和肾衰竭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方法及其重建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双向造影技术需要在闭塞段血管外额外建立一条血管入路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方法,包括: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正向造影图像上得到多处第一标记,多处第一标记对应于多个标记物的位置;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逆向造影图像上得到多处第二标记,多处第二标记对应于多个标记物的位置;根据多处第一标记和多处第二标记,得到集合图像,其中,集合图像包括正向造影图像的近段血管和逆向造影图像的远段血管的集合;根据集合图像,重建近段血管和远段血管之间闭塞段血管,以连接近段血管和远段血管,以得到含有完整病变血管的重建造影图像。
进一步地,根据多处第一标记和多处第二标记,得到集合图像的步骤包括:将正向造影图像和逆向造影图像叠加,使多处第二标记与多处第一标记一一对应地重合在一起,并保留正向造影图像的近段血管和逆向造影图像中的远段血管,以得到集合图像。
进一步地,将正向造影图像和逆向造影图像叠加的步骤包括:将正向造影图像上的多处第一标记标记为不同颜色,将逆向造影图像上的多处第二标记标记为不同颜色,且将多处第一标记与多处第二标记一一对应地标记为同一颜色,使同一颜色的第一标记和第二标记对应同一标记物。
进一步地,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正向造影图像上得到多处第一标记,多处第一标记对应于多个标记物的位置的步骤之前,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方法还包括: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进行正向造影,以得到含有近段血管的正向造影图像;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进行逆向造影,以得到含有远段血管的逆向造影图像。
进一步地,在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进行正向造影和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进行逆向造影的步骤中,将正向造影过程和逆向造影过程放在同一射线发生器的角度下进行操作。
进一步地,角度在30度至45度之间。
进一步地,得到含有远段血管的逆向造影图像的步骤包括:在逆向造影的视频图像中出现最接近闭塞段血管的远段血管的一帧图像为含有远段血管的逆向造影图像。
进一步地,多个标记物包括导丝、肋骨影、心影、纵膈影、膈肌影、脊柱影及冠状窦影中的至少两种。
进一步地,重建造影图像上的闭塞段血管包括内轮廓线和外轮廓线,其中,内轮廓线为第一弧线,外轮廓线为第二弧线,第一弧线的弧度小于第二弧线的弧度;或者,内轮廓线包括依次连接的多段第三弧线,外轮廓线包括直线。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装置,包括:第一图像标记获取单元,用于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正向造影图像上得到多处第一标记,多处第一标记对应于多个标记物的位置;第二图像标记获取单元,用于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逆向造影图像上得到多处第二标记,多处第二标记对应于多个标记物的位置;集合图像构建单元,用于根据多处第一标记和多处第二标记,得到集合图像,其中,集合图像包括正向造影图像的近段血管和逆向造影图像的远段血管的集合;重建造影图像单元,用于根据集合图像,重建近段血管和远段血管之间闭塞段血管,以连接近段血管和远段血管,以得到含有完整病变血管的重建造影图像。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方法包括: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正向造影图像上得到多处第一标记,多处第一标记对应于多个标记物的位置;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逆向造影图像上得到多处第二标记,多处第二标记对应于多个标记物的位置;根据多处第一标记和多处第二标记,得到集合图像,其中,集合图像包括正向造影图像的近段血管和逆向造影图像的远段血管的集合;根据集合图像,重建近段血管和远段血管之间闭塞段血管,以连接近段血管和远段血管,以得到含有完整病变血管的重建造影图像。这样形成一条完整病变血管的手术入路,便于在CTO介入治疗时实时显示闭塞段血管及远段血管走向,能够依次通过近段血管、闭塞段血管到达远段血管,可使CTO介入手术过程中仅需要通过一条手术路径而不需额外建立一条血管入路,减少并发症了和医疗花费,并可替代双向造影技术,减少造影剂的用量和冠脉损伤风险。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双向造影技术需要在闭塞段血管外额外建立一条血管入路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装置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装置的优选例1的正向造影图像;
图4示出了图2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装置的优选例1的逆向造影图像;
图5示出了图2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装置的优选例1的含有近段血管和多处第一标记的正向造影图像;
图6示出了图2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装置的优选例1的含有远段血管和多处第二标记的逆向造影图像;
图7示出了图2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装置的优选例1的重建造影图像;
图8示出了图2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装置的优选例1的实时修正单元实时修正远段血管的显示图像;
图9示出了图2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装置的优选例1的近段血管与实时修正单元实时修正远段血管后的显示图像;
图10示出了图2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装置的优选例1的正向造影图像;
图11示出了图2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装置的优选例2的逆向造影图像;
图12示出了图2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装置的优选例2的含有近段血管和多处第一标记的正向造影图像;
图13示出了图2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装置的优选例2的含有远段血管和多处第二标记的逆向造影图像;
图14示出了图2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装置的优选例2的重建造影图像;
图15示出了图2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装置的优选例2的实时修正单元实时修正远段血管的显示图像;
图16示出了图2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装置的优选例2的近段血管与实时修正单元实时修正远段血管后的显示图像;
图17示出了图2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装置的优选例2的导丝偏离远段血管的显示图像;
图18示出了图2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装置的优选例2的导丝按照正确方向进入远端血管的显示图像。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第一图像标记获取单元;2、第二图像标记获取单元;3、集合图像构建单元;4、重建造影图像单元;5、实时修正单元;
11、近段血管;12、远段血管;13、闭塞段血管;21、导丝;22、心影;23、肋骨影;24、脊柱影;25、膈肌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如图1至图1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方法包括:S20,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正向造影图像上得到多处第一标记,多处第一标记对应于多个标记物的位置;S30,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逆向造影图像上得到多处第二标记,多处第二标记对应于多个标记物的位置;S40,根据多处第一标记和多处第二标记,得到集合图像,其中,集合图像包括正向造影图像的近段血管11和逆向造影图像的远段血管12的集合;S50,根据集合图像,重建近段血管11和远段血管12之间闭塞段血管13,以连接近段血管11和远段血管12,以得到含有完整病变血管的重建造影图像。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根据集合图像,重建近段血管11和远段血管12之间闭塞段血管13,以连接近段血管11和远段血管12,以得到含有完整病变血管的重建造影图像。这样形成一条完整病变血管的手术入路,便于在CTO介入治疗时实时显示闭塞段血管13及远段血管12走向,能够依次通过近段血管11、闭塞段血管13到达远段血管12,可使CTO介入手术过程中仅需要通过一条手术路径而不需额外建立一条血管入路,减少并发症了和医疗花费,并可替代双向造影技术,减少造影剂的用量和冠脉损伤风险。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双向造影技术需要在闭塞段血管外额外建立一条血管入路的问题。且能够在介入治疗时显示闭塞段血管和远段血管走向,以指导介入治疗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近段血管11”为在正向造影图像上显示最靠近闭塞段血管13一段血管,“远段血管12”为在逆向造影图像上显示最靠近闭塞段血管13一段血管。上述的“血管入路”是指左手或者右手桡动脉,或者左腿或者右腿骨动脉。
如图1至图18所示,为了便于正向造影图像和逆向造影图像叠加在一起后,使正向造影图像上的近段血管11和逆向造影图像上的远段血管12能够处于同一条手术路径上,根据多处第一标记和多处第二标记,得到集合图像的步骤包括:将正向造影图像和逆向造影图像叠加,使多处第二标记与多处第一标记一一对应地重合在一起,并保留正向造影图像的近段血管11和逆向造影图像中的远段血管12,以得到集合图像。
在本实施中,集合图像可以以正向造影图像为基础或以逆向造影图像为基础进行叠加,但以正向造影图像为基础优先。
如图1至图18所示,为了便于将正向造影图像和逆向造影图像叠加在一起,将正向造影图像和逆向造影图像叠加的步骤包括:将正向造影图像上的多处第一标记标记为不同颜色,将逆向造影图像上的多处第二标记标记为不同颜色,且将多处第一标记与多处第二标记一一对应地标记为同一颜色,使同一颜色的第一标记和第二标记对应同一标记物。
对不同标记物进行不同颜色的标记前,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装置可根据正向造影图像和逆向造影图的颜色进行自动调节对比度和亮度,使标记物清晰度增加。
如图1至图18所示,为了能够得到含有近段血管11的正向造影图像和含有远段血管12的逆向造影图像,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正向造影图像上得到多处第一标记,多处第一标记对应于多个标记物的位置的步骤之前,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方法还包括:S10,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进行正向造影,以得到含有近段血管11的正向造影图像;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进行逆向造影,以得到含有远段血管12的逆向造影图像。
如图1至图18所示,为了获得充填完整的造影剂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图像,在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进行正向造影和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进行逆向造影的步骤中,将正向造影过程和逆向造影过程放在同一射线发生器的角度下进行操作。射线发生器优选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
如图1至图18所示,角度在30度至45度之间。这样选择使冠状动脉充分展开且没有重叠的投射角度,向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内注射造影剂。上述的角度优选为RAO(右前斜位)30度、CRAN(头位)30度或者LAO45(左前斜位)度。
进一步地,为了得到充填完整造影剂的一帧图像作为含有远段血管12的逆向造影图像,得到含有远段血管12的逆向造影图像的步骤包括:在逆向造影的视频图像中出现最接近闭塞段血管13的远段血管12的一帧图像为含有远段血管12的逆向造影图像。视频图像以每秒7.5帧、15帧或30帧手动播放。
在本实施中,在正向造影的视频图像中出现最接近闭塞段血管13的远段血管12的一帧图像为含有近段血管11的正向造影图像。
如图1至图18所示,为了第一图像标记获取单元1容易在正向造影图像上识别多个标记物,为了第二图像标记获取单元2容易在逆向造影图像上识别多个标记物,多个标记物包括导丝21、肋骨影23、心影22、纵膈影、膈肌影25、脊柱影24及冠状窦影中的至少两种。根据多个标记物可通过鼠标以点、线、面的方式对多处第一标记和多处第二标记进行修改和校对。
如图1至图18所示,重建造影图像上的闭塞段血管13包括内轮廓线和外轮廓线。其中,在CTO介入治疗时为了使导丝21能够具有准确的走向,内轮廓线为第一弧线,外轮廓线为第二弧线,第一弧线的弧度小于第二弧线的弧度。人工对内轮廓线和外轮廓线进行判读并更正。
在其他实施例中,在CTO介入治疗时为了使导丝21能够具有准确的走向,内轮廓线包括依次连接的多段第三弧线,外轮廓线包括直线。具体地,多段第三弧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外凸段、内凹段及第二外凸段。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装置用于执行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方法。如图2至图18所示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装置包括:第一图像标记获取单元1、第二图像标记获取单元2、集合图像构建单元3及重建造影图像单元4。第一图像标记获取单元1用于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正向造影图像上得到多处第一标记,多处第一标记对应于多个标记物的位置。第二图像标记获取单元2用于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逆向造影图像上得到多处第二标记,多处第二标记对应于多个标记物的位置。集合图像构建单元3用于根据多处第一标记和多处第二标记,得到集合图像,其中,集合图像包括正向造影图像的近段血管11和逆向造影图像的远段血管12的集合。重建造影图像单元4用于根据集合图像,重建近段血管11和远段血管12之间闭塞段血管13,以连接近段血管11和远段血管12,以得到含有完整病变血管的重建造影图像。因此,使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装置的技术方案极大简化了CTO介入治疗的流程,缩短了手术时间和医患双方的射线量暴露,可使CTO手术过程中仅需要一条手术路径而不额外建立一条血管手术入路,减少并发症和医疗花费,并可替代了双向造影技术,减少造影剂的用量、降低肾损伤或肾衰竭的风险和冠脉损伤风险,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双向造影技术需要在闭塞段血管外额外建立一条血管入路的问题。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图像标记获取单元1提取近段血管11后,进行分析,并标记、描绘出第一标记及近段血管11轮廓,第二图像标记获取单元2获取单元提取远段血管12后,进行分析,并标记、描绘出第二标记及远段血管12轮廓,集合图像构建单元3对第一标记和第二标记的轮廓进行分析,集合图像构建单元3通过将正向造影图像和逆向造影图像叠加,使多处第二标记与多处第一标记一一对应地重合在一起,并保留正向造影图像的近段血管11和逆向造影图像中的远段血管12,重建造影图像单元4根据集合图像构建单元3构建的集合图像重建出含有完整病变血管的重建造影图像。在介入手术过程中,需根据近段血管11实时修正闭塞段血管13的远段血管12走向,由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装置中的实时修正单元5进行操作。实时修正单元5能够融合第一图像标记获取单元1、第二图像标记获取单元2、集合图像构建单元3及重建造影图像单元4的功能,可根据介入手术过程中的图像,借助以上三个单元的功能,对闭塞段血管13的远段血管12走行进行修正和显示,最终实现单元间的循环。
下面结合2个具体优选例对本申请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装置用于执行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优选例1:
如图3所示为一个冠心病患者左前降支CTO病变的造影图,首先进行正向造影,选择使左前降支血管充分展开且没有重叠的投射角度,向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内注射造影剂,该图像的射线投射体位角度为RAO30度、CRAN30度,最终获得完整的正向造影图像;
图4为相同射线投射体位角度为RAO30度、CRAN30度,经右冠状动脉进行逆向造影使左前降支闭塞远段血管12显影,最终获得左前降支CTO的完整的逆向造影图像;
图5为第一图像标记获取单元1根据选定的正向造影血管充填完整的图像自动识别并应用不同颜色和第一标记方式标注近段血管11和多处第一标记的轮廓;其中多处第一标记对应的多个标记物包括心影22、肋骨影23及膈肌影25。
图6为第二图像标记获取单元2根据选定的含有远段血管12的逆向造影图像自动识别并应用不同颜色和第二标记方式标记远段血管12和多处第二标记的轮廓;其中多处第二标记对应的多个标记物包括心影22、肋骨影23及膈肌影25。
进一步,集合图像构建单元3和重建造影图像单元4将根据图5和图6中近段血管11、远段血管12、多处第一标记和多处第二标记轮廓,进行对应叠加,重建完整病变血管走向,包括近段血管11、闭塞段血管13和远段血管12,如图7所示为左前降支CTO重建的重建造影图像;
进一步,如图8所示,术者正在尝试经正向途径进行左前降支CTO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装置的实时修正单元5将远段血管12实时显示在显示屏上,帮助术者确定导丝21的走行。
进一步,如图9所示,术者正在尝试经正向途径进行左前降支CTO介入治疗,此时正向途径注射造影剂显示近段血管11,本申请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装置的实时修正单元5根据注射造影剂修正流程对远段血管12走向进行修正后实时显示在显示屏上,及时更新远段血管12位置。
优选例2:
如图10所示为一个冠心病患者右冠状动脉CTO病变的造影图,首先进行正向造影,选择使右冠状动脉血管充分展开且没有重叠的投射角度,向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内注射造影剂,该图像的射线投射体位角度为LAO45度,最终获得完整的正向造影图像;
图11为相同射线投射体位角度为LAO45度,经左冠状动脉进行逆向造影使右冠状动脉远段血管12显影,最终获得右冠状动脉CTO的完整的逆向造影图像;
图12为第一图像标记获取单元1根据选定的含有近段血管11的正向造影图像自动识别并应用不同颜色和第一标记方式标记近段血管11和多处第一标记的轮廓;其中多处第一标记对应的多个标记物包括导丝21、心影22、肋骨影23、脊柱影24及膈肌影25。
图13为第二图像标记获取单元2根据选定的含有远段血管12的逆向造影图像自动识别并应用不同颜色和第二标记方式标注远段血管12和多处第二标记的轮廓;其中多处第二标记对应的多个标记物包括心影22、肋骨影23、脊柱影24及膈肌影25。
进一步,集合图像构建单元3和重建造影图像单元4将根据图12和图13中近段血管11、远段血管12、多处第一标记和多处第二标记轮廓,进行对应叠加,重建完整病变血管走向,包括近段血管11、闭塞段血管13和远段血管12,如图14所示为右冠状动脉CTO重建的重建造影图像;
进一步,如图15所示,术者正在尝试经正向途径进行右冠状动脉CTO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装置的实时修正单元5将闭塞段血管13和远段血管12实时显示在显示屏上,帮助术者确定导丝21的走行。
进一步,如图16所示,术者正在尝试经正向途径进行右冠状动脉CTO介入治疗,此时正向途径注射造影剂显示近段血管11腔,本申请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装置的实时修正单元5根据注射造影剂修正流程对远段血管12走向进行修正后实时显示在显示屏上,及时更新远段血管12位置。
进一步,如图17所示,术者正在尝试经正向途径进行右冠状动脉CTO介入治疗,导丝21未在正确管腔内,此时正向途径注射造影剂显示近段血管11,本申请的实时修正单元5根据注射造影剂修正流程对远段血管12走行进行修正后实时显示在显示屏上,及时更新远段血管12位置,并帮助术者发现导丝21走行错误,偏离远段血管12,此时需重新调整导丝21走行。
最终如图18所示,术者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装置帮助下,使导丝21按照正确方向进入远端血管的管腔并成功治疗CTO病变。
本发明的第一图像标记获取单元、第二图像标记获取单元、集合图像构建单元及重建造影图像单元及实时修正单元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完全的硬件实施方式、完全的软件实施方式(包括固件、驻留软件、微代码等),或硬件和软件方面结合的实施方式,这里可以统称为“电路”、“模块”或“系统”。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第一图像标记获取单元、第二图像标记获取单元、集合图像构建单元及重建造影图像单元及实时修正单元还可以实现为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该计算机可读介质中包含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方法和/或系统的实施方式可以涉及到手动地、自动地或以其组合的方式执行或完成所选任务。
例如,可以将用于执行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所选任务的硬件实现为芯片或电路。作为软件,可以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所选任务实现为由计算机使用任何适当操作系统执行的多个软件指令。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由第一图像标记获取单元、第二图像标记获取单元、集合图像构建单元及重建造影图像单元及实时修正单元来执行如本文的根据方法和/或系统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任务,诸如用于执行多个指令的计算平台。可选地,该第一图像标记获取单元、第二图像标记获取单元、集合图像构建单元及重建造影图像单元及实时修正单元包括用于存储指令和/或数据的易失性储存器和/或用于存储指令和/或数据的非易失性储存器,例如,磁硬盘和/或可移动介质。可选地,也提供了一种网络连接。可选地也提供显示器和/或用户输入设备,诸如键盘或鼠标。
可利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任何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列表)将包括以下各项:
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例如,可用一个或多个编程语言的任何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用于本发明的各方面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诸如Java、Smalltalk、C++等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和常规过程编程语言,诸如"C"编程语言或类似编程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本申请流程图和/或框图的每个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框图中各方框的组合,都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从而生产出一种机器,使得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在通过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时,产生了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装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正向造影图像上得到多处第一标记,多处所述第一标记对应于多个标记物的位置;
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逆向造影图像上得到多处第二标记,多处所述第二标记对应于多个所述标记物的位置;
根据多处所述第一标记和多处所述第二标记,得到集合图像,其中,所述集合图像包括所述正向造影图像的近段血管(11)和所述逆向造影图像的远段血管(12)的集合;
根据所述集合图像,重建所述近段血管(11)和所述远段血管(12)之间闭塞段血管(13),以连接所述近段血管(11)和所述远段血管(12),以得到含有完整病变血管的重建造影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多处所述第一标记和多处所述第二标记,得到集合图像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正向造影图像和所述逆向造影图像叠加,使多处所述第二标记与多处所述第一标记一一对应地重合在一起,并保留所述正向造影图像的近段血管(11)和所述逆向造影图像中的所述远段血管(12),以得到所述集合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正向造影图像和所述逆向造影图像叠加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正向造影图像上的多处所述第一标记标记为不同颜色,将所述逆向造影图像上的多处所述第二标记标记为不同颜色,且将多处所述第一标记与多处所述第二标记一一对应地标记为同一颜色,使同一颜色的所述第一标记和所述第二标记对应同一所述标记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正向造影图像上得到多处第一标记,多处所述第一标记对应于多个标记物的位置的步骤之前,所述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方法还包括:
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进行正向造影,以得到含有近段血管(11)的正向造影图像;
对所述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进行逆向造影,以得到含有远段血管(12)的逆向造影图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进行所述正向造影和对所述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进行所述逆向造影的步骤中,将所述正向造影过程和所述逆向造影过程放在同一射线发生器的角度下进行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在30度至45度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得到含有所述远段血管(12)的逆向造影图像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逆向造影的视频图像中出现最接近闭塞段血管(13)的远段血管(12)的一帧图像为含有所述远段血管(12)的逆向造影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标记物包括导丝(21)、肋骨影(23)、心影(22)、纵膈影、膈肌影(25)、脊柱影(24)及冠状窦影中的至少两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建造影图像上的所述闭塞段血管(13)包括内轮廓线和外轮廓线,
其中,所述内轮廓线为第一弧线,所述外轮廓线为第二弧线,所述第一弧线的弧度小于所述第二弧线的弧度;或者,所述内轮廓线包括依次连接的多段第三弧线,所述外轮廓线包括直线。
10.一种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图像标记获取单元(1),用于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正向造影图像上得到多处第一标记,多处所述第一标记对应于多个标记物的位置;
第二图像标记获取单元(2),用于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逆向造影图像上得到多处第二标记,多处所述第二标记对应于多个所述标记物的位置;
集合图像构建单元(3),用于根据多处所述第一标记和多处所述第二标记,得到集合图像,其中,所述集合图像包括所述正向造影图像的近段血管(11)和所述逆向造影图像的远段血管(12)的集合;
重建造影图像单元(4),用于根据所述集合图像,重建所述近段血管(11)和所述远段血管(12)之间闭塞段血管(13),以连接所述近段血管(11)和所述远段血管(12),以得到含有完整病变血管的重建造影图像。
CN202310418297.2A 2023-04-18 2023-04-18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方法及其重建装置 Pending CN1164337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18297.2A CN116433792A (zh) 2023-04-18 2023-04-18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方法及其重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18297.2A CN116433792A (zh) 2023-04-18 2023-04-18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方法及其重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33792A true CN116433792A (zh) 2023-07-14

Family

ID=87092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18297.2A Pending CN116433792A (zh) 2023-04-18 2023-04-18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方法及其重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3379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65840B2 (ja) 血管ロードマッピング
JP5030588B2 (ja) 2つの画像を組み合わせる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US8315355B2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C-arm systems during repeated angiographic medical procedures
US9280837B2 (en) Angiographic image acquisition system and method with automatic shutter adaptation for yielding a reduced field of view covering a segmented target structure or lesion for decreasing X-radiation dose in minimally invasive X-ray-guided interventions
US6577889B2 (en) Radiographic image diagnosis apparatus capable of displaying a projection image in a similar position and direction as a fluoroscopic image
US829557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uiding a device in a totally occluded or partly occluded tubular organ
US772516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isualizing anatomical structures
JP3667813B2 (ja) X線診断装置
US8255037B2 (en) Cardiac roadmapping
JP6002667B2 (ja) 3d起源の心臓ロードマップ生成
US10682112B2 (en) Suppression of independent movements in a series of 2D X-ray fluoroscopy images using a 3D pre-operative volume
US20100292565A1 (en) Medical imaging medical device navigation from at least two 2d projections from different angles
CN107019522B (zh) 对操作者提供图像支持的x射线装置和数据载体
CN110891513A (zh) 辅助引导血管内器械的方法和系统
DE10210646A1 (de) Verfahren zur Bilddarstellung eines in einen Untersuchungsbereich eines Patienten eingebrachten medizinischen Instruments
US10433797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ltra low dose CT fluoroscopy
JP6828083B2 (ja) 自動的な動き検出
CN114332285B (zh) 一种冠状动脉路径图的生成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CN116433792A (zh)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的重建方法及其重建装置
Breininger et al. Simultaneous reconstruction of multiple stiff wires from a single X-ray projection for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WO2008050315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uiding a device in a totally occluded or partly occluded tubular organ
CN115089294B (zh) 介入手术导航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