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30566A - 一种共聚焦显微镜智能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共聚焦显微镜智能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30566A
CN116430566A CN202310685586.9A CN202310685586A CN116430566A CN 116430566 A CN116430566 A CN 116430566A CN 202310685586 A CN202310685586 A CN 202310685586A CN 116430566 A CN116430566 A CN 1164305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brightness
light intensity
variation
identifi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8558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430566B (zh
Inventor
李恒
崔远驰
张嵩
张萌
韩烁
魏鑫
严虎
孟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Mumusili Technology Co ltd
Nanjing Rouli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Nanjing Kaishim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Mumusili Technology Co ltd
Nanjing Rouli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Nanjing Kaishim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Mumusili Technology Co ltd, Nanjing Rouli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Nanjing Kaishim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Mumusil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8558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30566B/zh
Publication of CN1164305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305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4305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305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1/00Microscopes
    • G02B21/0004Microscop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2B21/002Scanning microscopes
    • G02B21/0024Confocal scanning microscopes (CSOMs) or confocal "macroscopes"; Accessori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to use with CSOMs, e.g. sample hold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1/00Microscopes
    • G02B21/0004Microscop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2B21/002Scanning microscopes
    • G02B21/0024Confocal scanning microscopes (CSOMs) or confocal "macroscopes"; Accessori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to use with CSOMs, e.g. sample holders
    • G02B21/0032Optical details of illumination, e.g. light-sources, pinholes, beam splitters, slits, fib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12Optical design, e.g. procedures, algorithms, optimisation routin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Microscoopes, Condens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共聚焦显微镜智能管理方法,包括获得当前环境照明亮度并对当前环境照明亮度进行调整;构建环境照明亮度变化量所对应的映射亮度变动模型;对经反光板表面反射的光强进行修正;与数据库中存储的各镜头型号所对应的工作距离范围进行匹配识别,筛选出相似匹配度最大的光强所对应的镜头型号。本发明通过调整当前的环境照明亮度使得当前环境照明亮度与数据库中存储的环境照明亮度在允许的范围内,降低环境照明亮度与数据库存储的环境照明亮度间的差异化,并采用映射亮度变动模型对当前照明环境亮度下光强的修正以及工作距离范围处理,以筛选出数据库中与之匹配的镜头型号,提高了镜头匹配识别的准确性以及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共聚焦显微镜智能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共聚焦显微镜技术领域,涉及到一种共聚焦显微镜智能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共聚焦显微镜以激光为光源,由于共聚焦显微镜镜头的测量量程不同,配置有多个镜头,根据待测物体表面尺寸,需更换显微镜镜头,以满足不同测量需求。
现有采用人工手动根据待测物体表面高度差进行镜头型号的选择,并同步与该镜头型号相匹配的校准文件,由于人工选择存在的误差,往往存在镜头与镜头型号所对应的校准文件不匹配,导致测量的数据与待观察物体表面的形貌数据严重不符,特别对于测量精度要求高的待观察物体,会导致测量失真,严重影响技术人员对测量数据真实性的判断,另外,若采用智能化进行镜头识别,存在各镜头工作距离范围以及焦点深度部分重叠情况下的干扰,导致识别的准确性差,无法保证与镜头型号相匹配的校准文件和镜头在测量中共同配合,造成形貌测量数据的精度差,无法实现对共聚焦显微镜的智能管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共聚焦显微镜智能管理方法,解决了现有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在其一个应用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共聚焦显微镜智能管理方法,包括:驱动待识别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镜头移动至位于测量平台上反光板区域上方;
获得当前环境照明亮度,基于匹配数据库中存储的校准文件所对应的环境照明亮度进行差异化分析,并对当前环境照明亮度进行调整;
构建环境照明亮度变化量对经反光板表面反射的光强变化量间的映射亮度变动模型;
对当前环境照明亮度下经反光板表面反射的光强进行修正,获得标准环境照明亮度下镜头采集的光强;
逐级调整待识别镜头与反光板间的高度,筛选出修正后的光强大于设定光强阈值所对应的工作距离范围,并与数据库中存储的各镜头型号所对应的工作距离范围进行匹配识别,筛选出相似匹配度最大的光强所对应的镜头型号。
进一步地,获取当前环境照明亮度以及数据库中存储的标准文件所对应的环境照明亮度,判断当前和存储的环境照明亮度间亮度偏移程度是否大于设定的亮度偏移系数,若大于设定的亮度偏移程度,对大于设定的亮度偏移系数的环境照明亮度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环境照明亮度偏移系数
Figure SMS_1
,/>
Figure SMS_2
为环境照明亮度偏移系数,/>
Figure SMS_3
为当前照明环境下距测量平台第j个单位高度下的环境照明亮度,/>
Figure SMS_4
为数据库存储的标准照明环境下距测量平台第j个单位高度下的环境照明亮度,T为镜头与测量平台间相距的单位高度数量。
进一步地,以同一激光镜头在同一位置高度进行实验模拟,逐次降低环境照明亮度,获得经反光板表面反射的光强值,构建各环境照明亮度下与镜头接收的经反光板表面检测点反射的光强间的照明亮度-光强表,对各环境照明亮度下亮度-光强表内的数据与该激光镜头在同一位置高度以及标准环境照明亮度下的光强进行训练,获得照明环境亮度变化量对经反光板表面反射的光强变化量间的映射亮度变动模型。
进一步地,所述映射亮度变动模型:
Figure SMS_5
,/>
Figure SMS_8
表示为当前位置下环境照明亮度/>
Figure SMS_11
相比标准环境照明亮度的光强变化量,/>
Figure SMS_7
为高度比例影响系数,
Figure SMS_10
,d为镜头到测量平台间的距离,D为镜头的最佳工作距离,最佳工作距离为镜头中心到焦点间的距离,e为自然数,/>
Figure SMS_13
为所允许的最大环境照明亮度,/>
Figure SMS_14
为允许的最小环境照明亮度,/>
Figure SMS_6
为设定的标准环境照明亮度,/>
Figure SMS_9
为标准环境照明亮度/>
Figure SMS_12
所对应的光强。
进一步地,光强修正表达式:
Figure SMS_15
,/>
Figure SMS_16
对当前环境照明亮度补偿后所对应镜头接收的光强,/>
Figure SMS_17
为当前环境照明亮度下镜头采集的光强, />
Figure SMS_18
表示为当前位置下环境照明亮度相比标准环境照明亮度的光强变化量。
进一步地,待识别镜头与数据库中存储的各镜头型号进行匹配识别,方法如下:
步骤Q1、提取数据库中各镜头型号在标准照明亮度下所对应的光强大于设定光强阈值的工作距离范围;
步骤Q2、筛选出与待识别镜头工作距离范围有重叠工作距离的镜头型号所对应的工作距离范围;
步骤Q3、判断待识别镜头中的最小工作距离是否在该镜头型号所在的工作距离范围内,若不在,执行步骤Q4,若在,执行步骤Q5;
步骤Q4、判断待识别镜头中的最大工作距离是否在该镜头型号所在的工作距离范围内,若在,分析出待识别镜头与该镜头型号的匹配相似系数
Figure SMS_19
,/>
Figure SMS_20
为第k个镜头型号所对应的最大工作距离,/>
Figure SMS_21
为第k个镜头型号所对应的最小工作距离,/>
Figure SMS_22
为待识别镜头的最大工作距离;
步骤Q5,判断待识别镜头中的最大工作距离是否在该镜头型号所在的工作范围内,若在,则待识别镜头与数据库中有重叠工作距离的镜头型号的匹配相似系数
Figure SMS_23
Figure SMS_24
为待识别镜头的最小工作距离,若不在,则待识别镜头与该镜头型号的匹配相似系数
Figure SMS_25
步骤Q6、若待识别镜头的工作距离范围大于各镜头型号所对应的工作距离范围,则待识别镜头与该镜头型号的匹配相似系数
Figure SMS_26
步骤Q7、筛选出待识别镜头与各镜头型号间的匹配相似系数,并筛选出匹配相似系数最大的镜头型号。
进一步地,采用Z轴高度变化下光强变化量进行分析,具体分析方法如下:
步骤W1、建立数据库中存储的各镜头型号接收随Z轴高度变化量下经反光板表面反射的光强的变化量,采用Z轴高度变化量下光强的衰减情况,能够排除因光源自身发出的光衰减而造成的误差;
步骤W2、筛选出与待识别镜头间的匹配相似系数大于设定的匹配相似系数阈值的各镜头型号,并提取与待识别镜头间的匹配相似系数大于设定的匹配相似系数阈值的各镜头型号在各Z轴高度下的光强;
步骤W3、分析出各镜头型号对应的焦点深度以及各镜头型号随单位Z轴高度变化下光强的变化量;
步骤W4、筛选出待识别镜头与各镜头在Z轴高度下随单位Z轴高度变化量。
进一步地,所述变化量相似度的计算公式:
Figure SMS_27
,D为镜头的最佳工作距离,s表示为二分之一的焦点深度,/>
Figure SMS_28
表示为待识别镜头在x高度下随单位Z轴高度变化量所对应的光强变化量,/>
Figure SMS_29
表示为第k个镜头在x高度下随单位Z轴高度变化量所对应的光强变化量。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共聚焦显微镜智能管理方法,通过将待识别镜头移动至反光板所在区域下的当前环境照明亮度与数据库中存储的校准文件对应的环境照明亮度进行分析,以调整当前的环境照明亮度使得当前环境照明亮度与数据库中存储的环境照明亮度在允许的范围内,降低环境照明亮度与数据库存储的环境照明亮度间的差异化,减小环境照明亮度对共聚焦显微镜管理存在的干扰。
本发明对允许范围内的环境照明亮度变化量与经反光板表面反射的光强变化量间建立映射亮度变动模型,能够准确地分析出在当前位置高度下环境照明亮度的变化对经反光板表面反射的光强变化量间的关联性,为不同位置下不同照明亮度变化量对共聚焦显微镜接收的光强变化情况,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本发明通过采用映射亮度变动模型下的光强变化量对当前照明环境亮度下光强的修正,并对修正后的光强进行分析,以精准获得标准环境照明亮度下镜头所接收或采集的光强,减小外界环境照明亮度对镜头所接收的光强的干扰程度,使得镜头所接收的光强与数据库存储的当前照明亮度下的光强数值更接近,并筛选出大于设定光强阈值所对应的工作距离范围,进而与数据库中存储的各镜头所对应的工作距离范围进行匹配分析,提高了镜头匹配识别的准确性,同时提高了激光共聚焦传感器对待观察物体表面形貌测量的精度,满足不同的测量需求,实现对共聚焦显微镜镜头的智能管理。
本发明通过对Z轴高度变化下的光强变化量进行分析,能够再次对工作区间范围相似度大且焦点深度重叠区域的镜头进行精确识别,减少镜头识别存在的不精准而导致测量数据偏离待观察物体表面真实的数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共聚焦显微镜以激光为光源,由共聚焦成像扫描系统、电子光学系统和微机图像分析系统组成,由于共聚焦显微镜镜头的测量量程不同,在对不同待测物体表面进行测量时,因待测物体表面高度差的限制,需更换镜头以满足对待观测物体表面形貌测量的准确性,若待测物体表面高度差大于镜头的测量量程,则无法获得待观测物体表面形貌,若待测物体表面高度差远小于镜头的测量量程会导致,测量量程大的镜头对物体表面测量的准确性低。
实施例一
一种共聚焦显微镜智能管理方法,包括:
步骤1、驱动待识别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镜头移动至位于测量平台上反光板区域上方;
具体:获取当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镜头所在的平面的XY位置坐标,以及获取测量平台上反光板所在区域的位置坐标范围,分析镜头在测量平台上移动至反光板上所需沿X轴和Y轴方向上允许移动的距离范围,X轴方向上允许移动的距离范围为
Figure SMS_30
,Y轴方向上允许移动的距离范围为/>
Figure SMS_31
当手动输入镜头沿测量平台X轴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超过X轴方向上允许移动的距离范围或沿测量平台Y轴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超过Y轴方向上允许移动的距离范围时,对镜头沿测量平台X轴和Y轴方向上的移动距离进行校正。
对手动输入镜头沿测量平台X轴和Y轴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校正,X轴校正距离
Figure SMS_34
,Y轴校正距离/>
Figure SMS_38
:/>
Figure SMS_32
Figure SMS_36
表示为镜头从当前位置沿X轴方向移动的最小距离,/>
Figure SMS_37
表示为镜头从当前位置沿X轴方向移动的最大距离,/>
Figure SMS_39
表示为镜头从当前位置沿Y轴方向移动的最小距离,/>
Figure SMS_33
表示为镜头从当前位置沿Y轴方向移动的最大距离,Dx为手动输入的镜头沿X轴方向上移动的距离,Dy为手动输入的镜头沿Y轴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当无需手动调节的情况下,根据显微镜镜头的当前位置
Figure SMS_40
以及反光板中心的位置/>
Figure SMS_41
,获得显微镜镜头向靠近反光板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沿X轴方向上移动的距离Dx1以及沿Y轴方向上移动的距离Dy1,具体为/>
Figure SMS_42
步骤2、获得当前环境照明亮度,基于匹配数据库中存储的校准文件所对应的环境照明亮度进行差异化分析,并对当前环境照明亮度进行调整;
具体:当亮度存在差异差的情况下,筛选出照明类型,因环境照明采用同轴光、环形光、左上、左下、右上和右下等不同照明方式以及照明亮度的调节,以保证当前环境照明亮度与数据库中存储的校准文件所对应的环境照明亮度相接近,对于照明亮度无法达到完全一致的情况时,分析出照明亮度间的差异化,结合照明亮度的差异化,为后期进行照明亮度与测量点所对应的灰度值间关系提供支持。
获取当前环境照明亮度以及数据库中存储的标准文件所对应的环境照明亮度,判断当前和存储的环境照明亮度间亮度偏移程度是否大于设定的亮度偏移程度,若大于设定的亮度偏移程度,环境照明亮度会影响共聚焦显微镜镜头接收的光强,导致无法有效对因环境照明亮度对镜头接收的光强进行补偿,造成检测的数据误差过大,通过环境照明亮度偏移系数与所设定的亮度偏移系数进行对比,以对大于设定的亮度偏移系数的环境照明亮度进行调整,降低环境照明亮度与数据库中设定的照明亮度间的差异。
环境照明亮度偏移程度,采用偏移系数进行定量评估,具体:环境照明亮度偏移系数
Figure SMS_43
,/>
Figure SMS_44
为环境照明亮度偏移系数,/>
Figure SMS_45
为当前照明环境下距测量平台第j个单位高度下的环境照明亮度,/>
Figure SMS_46
为数据库存储的标准照明环境下距测量平台第j个单位高度下的环境照明亮度,T为镜头与测量平台间相距的单位高度数量。
步骤3、构建环境照明亮度变化量对经反光板表面反射的光强变化量间的映射亮度变动模型。
以同一激光镜头在同一位置高度进行实验模拟,仅逐次降低环境照明亮度,获得经反光板表面反射的光强值,构建各环境照明亮度下与镜头接收的经反光板表面检测点反射的光强间的照明亮度-光强表,对各环境照明亮度下亮度-光强表内的数据与该激光镜头在同一位置高度以及标准环境照明亮度下的光强进行训练,获得照明环境亮度变化量对经反光板表面反射的光强变化量间的映射亮度变动模型。
所述映射亮度变动模型:
Figure SMS_47
,/>
Figure SMS_51
表示为当前位置下环境照明亮度/>
Figure SMS_55
相比标准环境照明亮度的光强变化量,/>
Figure SMS_49
为高度比例影响系数,
Figure SMS_52
,d为镜头到测量平台间的距离,D为镜头的最佳工作距离,最佳工作距离为镜头中心到焦点间的距离,e为自然数,/>
Figure SMS_54
为所允许的最大环境照明亮度,/>
Figure SMS_56
为允许的最小环境照明亮度,/>
Figure SMS_48
为设定的标准环境照明亮度,/>
Figure SMS_50
为标准环境照明亮度/>
Figure SMS_53
所对应的光强。步骤4、对当前环境照明亮度下经反光板表面反射的光强进行修正,获得标准环境照明亮度下镜头采集的光强。
光强修正表达式:
Figure SMS_57
,/>
Figure SMS_58
对当前环境照明亮度补偿后所对应镜头接收的光强,/>
Figure SMS_59
为当前环境照明亮度下镜头采集的光强,/>
Figure SMS_60
表示为当前位置下环境照明亮度相比标准环境照明亮度的光强变化量。基于当前环境照明亮度对经反光板表面反射的光强进行补偿,能够消除在允许的亮度偏移系数下因环境照明亮度的差异而导致的同一镜头在同一高度下所采集的光强存在差异,降低镜头识别的难度,最大化地减小因不同型号的镜头到最佳焦点位置间的高度间的差异小的两镜头的识别困难,消除外界环境条件对检测的数据真实性的干扰。
步骤5、逐级调整待识别镜头与反光板间的高度,筛选出修正后的光强大于设定光强阈值所对应的工作距离范围,并与数据库中存储的各镜头型号所对应的工作距离范围进行匹配识别,筛选出相似匹配度最大的光强所对应的镜头型号。
由于不同镜头的数值孔径等参数不同,对激光汇聚的工作距离也不同,即同一镜头在距反光板表面不同距离下所接收到的光强不同,通过排除环境照明光的干扰情况下,将待识别镜头的工作距离范围与数据库中存储的各镜头型号的工作距离范围间的匹配程度来筛选出待识别镜头所对应的镜头型号。
具体,待识别镜头与数据库中存储的各镜头型号进行匹配识别,方法如下:
步骤Q1、提取数据库中各镜头型号在标准照明亮度下所对应的光强大于设定光强阈值的工作距离范围;
步骤Q2、筛选出与待识别镜头工作距离范围有重叠工作距离的镜头型号所对应的工作距离范围;
步骤Q3、判断待识别镜头中的最小工作距离是否在该镜头型号所在的工作距离范围内,若不在,执行步骤Q4,若在,执行步骤Q5;
步骤Q4、判断待识别镜头中的最大工作距离是否在该镜头型号所在的工作距离范围内,若在,分析出待识别镜头与该镜头型号的匹配相似系数
Figure SMS_61
,/>
Figure SMS_62
为第k个镜头型号所对应的最大工作距离,/>
Figure SMS_63
为第k个镜头型号所对应的最小工作距离,
Figure SMS_64
为待识别镜头的最大工作距离;
步骤Q5,判断待识别镜头中的最大工作距离是否在该镜头型号所在的工作范围内,若在,则待识别镜头与数据库中有重叠工作距离的镜头型号的匹配相似系数
Figure SMS_65
,/>
Figure SMS_66
为待识别镜头的最小工作距离,若不在,则待识别镜头与该镜头型号的匹配相似系数/>
Figure SMS_67
步骤Q6、若待识别镜头的工作距离范围大于各镜头型号所对应的工作距离范围,则待识别镜头与该镜头型号的匹配相似系数
Figure SMS_68
步骤Q7、筛选出待识别镜头与各镜头型号间的匹配相似系数,并筛选出匹配相似系数最大的镜头型号。
将待识别镜头所对应的工作距离范围与各镜头型号所对应的工作距离范围间存在重叠情况下的分析,能够准确获得待识别镜头与各镜头型号间的匹配相似系数,进而筛选出与待识别镜头的工作距离范围的匹配相似系数最大的镜头型号,提高了待识别镜头与各镜头型号间匹配程度计算的精确性,能够准确识别出激光共聚焦传感器所对应的镜头型号,进而根据镜头型号调取与该镜头型号相匹配的校准文件,提高了激光共聚焦传感器对待观察物体表面形貌测量的准确性。
实施例二
对于工作区间范围相似度大且焦点深度重叠区域大的各镜头在识别时,存在识别难度大,易造成镜头型号的误识别,为了对镜头型号进一步地细化识别,需动态调整Z轴高度,基于Z轴高度变化下光强变化量对其再次筛选,大大增加了相似程度大的各镜头信号的识别精度。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对匹配相似系数大于设定匹配相似系数阈值的各镜头型号进一步进行识别,采用Z轴高度变化下光强变化量进行分析,具体分析方法如下:
步骤W1、建立数据库中存储的各镜头型号接收随Z轴高度变化量下经反光板表面反射的光强的变化量,采用Z轴高度变化量下光强的衰减情况,能够排除因光源自身发出的光衰减而造成的误差;
步骤W2、筛选出与待识别镜头间的匹配相似系数大于设定的匹配相似系数阈值的各镜头型号,并提取与待识别镜头间的匹配相似系数大于设定的匹配相似系数阈值的各镜头型号在各Z轴高度下的光强;
步骤W3、分析出各镜头型号对应的焦点深度以及各镜头型号随单位Z轴高度变化下光强的变化量;
步骤W4、筛选出待识别镜头与各镜头在Z轴高度下随单位Z轴高度变化量所对应的光强变化量间的变化量相似度最大的镜头所对应的型号,能够准确筛选出镜头型号,提高了镜头型号识别的准确性。
变化量相似度计算公式:
Figure SMS_69
,D为镜头的最佳工作距离,s表示为二分之一的焦点深度,/>
Figure SMS_70
表示为待识别镜头在x高度下随单位Z轴高度变化量所对应的光强变化量,/>
Figure SMS_71
表示为第k个镜头在x高度下随单位Z轴高度变化量所对应的光强变化量。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的构思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构思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共聚焦显微镜智能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待识别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镜头移动至位于测量平台上反光板区域上方;
获得当前环境照明亮度,基于匹配数据库中存储的校准文件所对应的环境照明亮度进行差异化分析,并对当前环境照明亮度进行调整;
构建环境照明亮度变化量对经反光板表面反射的光强变化量间的映射亮度变动模型;
对当前环境照明亮度下经反光板表面反射的光强进行修正,获得标准环境照明亮度下镜头采集的光强;
逐级调整待识别镜头与反光板间的高度,筛选出修正后的光强大于设定光强阈值所对应的工作距离范围,并与数据库中存储的各镜头型号所对应的工作距离范围进行匹配识别,筛选出相似匹配度最大的光强所对应的镜头型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共聚焦显微镜智能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当前环境照明亮度以及数据库中存储的标准文件所对应的环境照明亮度,判断当前和存储的环境照明亮度间亮度偏移程度是否大于设定的亮度偏移系数,若大于设定的亮度偏移程度,对大于设定的亮度偏移系数的环境照明亮度进行调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共聚焦显微镜智能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照明亮度偏移系数
Figure QLYQS_1
,/>
Figure QLYQS_2
为环境照明亮度偏移系数,/>
Figure QLYQS_3
为当前照明环境下距测量平台第j个单位高度下的环境照明亮度,/>
Figure QLYQS_4
为数据库存储的标准照明环境下距测量平台第j个单位高度下的环境照明亮度,T为镜头与测量平台间相距的单位高度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共聚焦显微镜智能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同一激光镜头在同一位置高度进行实验模拟,逐次降低环境照明亮度,获得经反光板表面反射的光强值,构建各环境照明亮度下与镜头接收的经反光板表面检测点反射的光强间的照明亮度-光强表,对各环境照明亮度下亮度-光强表内的数据与该激光镜头在同一位置高度以及标准环境照明亮度下的光强进行训练,获得照明环境亮度变化量对经反光板表面反射的光强变化量间的映射亮度变动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共聚焦显微镜智能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映射亮度变动模型:
Figure QLYQS_7
,/>
Figure QLYQS_10
表示为当前位置下环境照明亮度/>
Figure QLYQS_14
相比标准环境照明亮度的光强变化量,/>
Figure QLYQS_6
为高度比例影响系数,/>
Figure QLYQS_8
,d为镜头到测量平台间的距离,D为镜头的最佳工作距离,最佳工作距离为镜头中心到焦点间的距离,e为自然数,/>
Figure QLYQS_11
为所允许的最大环境照明亮度,/>
Figure QLYQS_12
为允许的最小环境照明亮度,/>
Figure QLYQS_5
为设定的标准环境照明亮度,/>
Figure QLYQS_9
为标准环境照明亮度/>
Figure QLYQS_13
所对应的光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共聚焦显微镜智能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光强修正表达式:
Figure QLYQS_15
,/>
Figure QLYQS_16
为当前环境照明亮度补偿后所对应镜头接收的光强,/>
Figure QLYQS_17
为当前环境照明亮度下镜头采集的光强,/>
Figure QLYQS_18
表示为当前位置下环境照明亮度相比标准环境照明亮度的光强变化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共聚焦显微镜智能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待识别镜头与数据库中存储的各镜头型号进行匹配识别,方法如下:
步骤Q1、提取数据库中各镜头型号在标准照明亮度下所对应的光强大于设定光强阈值的工作距离范围;
步骤Q2、筛选出与待识别镜头工作距离范围有重叠工作距离的镜头型号所对应的工作距离范围;
步骤Q3、判断待识别镜头中的最小工作距离是否在该镜头型号所在的工作距离范围内,若不在,执行步骤Q4,若在,执行步骤Q5;
步骤Q4、判断待识别镜头中的最大工作距离是否在该镜头型号所在的工作距离范围内,若在,分析出待识别镜头与该镜头型号的匹配相似系数
Figure QLYQS_19
,/>
Figure QLYQS_20
为第k个镜头型号所对应的最大工作距离,/>
Figure QLYQS_21
为第k个镜头型号所对应的最小工作距离,
Figure QLYQS_22
为待识别镜头的最大工作距离;
步骤Q5,判断待识别镜头中的最大工作距离是否在该镜头型号所在的工作范围内,若在,则待识别镜头与数据库中有重叠工作距离的镜头型号的匹配相似系数
Figure QLYQS_23
Figure QLYQS_24
为待识别镜头的最小工作距离,若不在,则待识别镜头与该镜头型号的匹配相似系数
Figure QLYQS_25
步骤Q6、若待识别镜头的工作距离范围大于各镜头型号所对应的工作距离范围,则待识别镜头与该镜头型号的匹配相似系数
Figure QLYQS_26
步骤Q7、筛选出待识别镜头与各镜头型号间的匹配相似系数,并筛选出匹配相似系数最大的镜头型号。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共聚焦显微镜智能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Z轴高度变化下光强变化量进行分析,具体分析方法如下:
步骤W1、建立数据库中存储的各镜头型号接收随Z轴高度变化量下经反光板表面反射的光强的变化量,采用Z轴高度变化量下光强的衰减情况,能够排除因光源自身发出的光衰减而造成的误差;步骤W2、筛选出与待识别镜头间的匹配相似系数大于设定的匹配相似系数阈值的各镜头型号,并提取与待识别镜头间的匹配相似系数大于设定的匹配相似系数阈值的各镜头型号在各Z轴高度下的光强;
步骤W3、分析出各镜头型号对应的焦点深度以及各镜头型号随单位Z轴高度变化下光强的变化量;
步骤W4、筛选出待识别镜头与各镜头在Z轴高度下随单位Z轴高度变化量所对应的光强变化量间的变化量相似度最大的镜头所对应的型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共聚焦显微镜智能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化量相似度的计算公式:
Figure QLYQS_27
,D为镜头的最佳工作距离,s表示为二分之一的焦点深度,/>
Figure QLYQS_28
表示为待识别镜头在x高度下随单位Z轴高度变化量所对应的光强变化量,/>
Figure QLYQS_29
表示为第k个镜头在x高度下随单位Z轴高度变化量所对应的光强变化量。
CN202310685586.9A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共聚焦显微镜智能管理方法 Active CN1164305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85586.9A CN116430566B (zh)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共聚焦显微镜智能管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85586.9A CN116430566B (zh)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共聚焦显微镜智能管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30566A true CN116430566A (zh) 2023-07-14
CN116430566B CN116430566B (zh) 2023-08-25

Family

ID=87084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85586.9A Active CN116430566B (zh)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共聚焦显微镜智能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30566B (zh)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46544A (ja) * 1992-06-12 1993-12-27 Nikon Corp 顕微鏡写真撮影装置
JPH0921957A (ja) * 1996-01-26 1997-01-21 Olympus Optical Co Ltd 自動制御式照明光学系を備えた顕微鏡
JP2000275541A (ja) * 1999-03-24 2000-10-0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レーザ顕微鏡
EP1418454A2 (de) * 2002-11-11 2004-05-12 Leica Microsystems Wetzlar GmbH Mikroskop und Verfahren zur Änderung des Lichtflusses in einem Mikroskop
JP2004212469A (ja) * 2002-12-27 2004-07-29 Hayashi Soken:Kk 照明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顕微鏡
KR101071063B1 (ko) * 2010-04-08 2011-10-10 에스엔유 프리시젼 주식회사 공초점 현미경구조를 이용한 측정대상물의 영상획득방법
KR20120003923U (ko) * 2010-11-26 2012-06-05 주식회사 휴비츠 조명 밝기 조절이 가능한 현미경
US20150124072A1 (en) * 2013-11-01 2015-05-07 Datacolor,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lor correction of a microscope image
CN106332416A (zh) * 2016-08-26 2017-01-11 福建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照明控制方法及系统
US20180267222A1 (en) * 2015-09-03 2018-09-2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ethod of making optical films and stacks
CN108693624A (zh) * 2017-04-10 2018-10-23 深圳市瀚海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成像方法、装置及系统
DE102020105984A1 (de) * 2020-03-05 2021-09-09 Leica Microsystems Cms Gmbh Steuerungssystem für ein Mikroskop, Mikroskop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r bildgebenden Positionierungsunterstützung
EP3992689A1 (en) * 2020-10-28 2022-05-04 Leica Instruments (Singapore) Pte. Ltd. Control system for adapting illumination intensity in microscopy, microscopy arrangement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CN115760654A (zh) * 2023-01-10 2023-03-07 南京木木西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显微镜图像处理系统
CN115793225A (zh) * 2023-01-10 2023-03-14 南京木木西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采集反光消除调节装置及其系统
CN115877555A (zh) * 2023-02-13 2023-03-31 南京木木西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微镜照明仿真模拟系统
CN219065871U (zh) * 2022-12-21 2023-05-23 南京木木西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拆卸显微镜镜头更换识别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46544A (ja) * 1992-06-12 1993-12-27 Nikon Corp 顕微鏡写真撮影装置
JPH0921957A (ja) * 1996-01-26 1997-01-21 Olympus Optical Co Ltd 自動制御式照明光学系を備えた顕微鏡
JP2000275541A (ja) * 1999-03-24 2000-10-0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レーザ顕微鏡
EP1418454A2 (de) * 2002-11-11 2004-05-12 Leica Microsystems Wetzlar GmbH Mikroskop und Verfahren zur Änderung des Lichtflusses in einem Mikroskop
JP2004212469A (ja) * 2002-12-27 2004-07-29 Hayashi Soken:Kk 照明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顕微鏡
KR101071063B1 (ko) * 2010-04-08 2011-10-10 에스엔유 프리시젼 주식회사 공초점 현미경구조를 이용한 측정대상물의 영상획득방법
TW201142353A (en) * 2010-04-08 2011-12-01 Snu Precision Co Ltd Method for obtaining object image using confocal microscope
KR20120003923U (ko) * 2010-11-26 2012-06-05 주식회사 휴비츠 조명 밝기 조절이 가능한 현미경
US20150124072A1 (en) * 2013-11-01 2015-05-07 Datacolor,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lor correction of a microscope image
US20180267222A1 (en) * 2015-09-03 2018-09-2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ethod of making optical films and stacks
US20190265465A1 (en) * 2015-09-03 2019-08-2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 system
CN106332416A (zh) * 2016-08-26 2017-01-11 福建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照明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8693624A (zh) * 2017-04-10 2018-10-23 深圳市瀚海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成像方法、装置及系统
DE102020105984A1 (de) * 2020-03-05 2021-09-09 Leica Microsystems Cms Gmbh Steuerungssystem für ein Mikroskop, Mikroskop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r bildgebenden Positionierungsunterstützung
EP3992689A1 (en) * 2020-10-28 2022-05-04 Leica Instruments (Singapore) Pte. Ltd. Control system for adapting illumination intensity in microscopy, microscopy arrangement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CN219065871U (zh) * 2022-12-21 2023-05-23 南京木木西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拆卸显微镜镜头更换识别装置
CN115760654A (zh) * 2023-01-10 2023-03-07 南京木木西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显微镜图像处理系统
CN115793225A (zh) * 2023-01-10 2023-03-14 南京木木西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采集反光消除调节装置及其系统
CN115877555A (zh) * 2023-02-13 2023-03-31 南京木木西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微镜照明仿真模拟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KOYAMA SHIORI: "Optical imaging of neurons related to fictive swallowing using GCaMP6f in an arterially perfused rat preparation", 《JOURNAL OF ORAL BIOSCIENCES》, vol. 65, no. 1, pages 126 - 131 *
叶仙: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弱荧光图像分析与快速成像系统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论文电子期刊网 工程科技Ⅱ辑》, vol. 2020, no. 01, pages 030 - 8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30566B (zh) 2023-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12737B (zh) 一种人造板表面瑕疵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JP2019049556A (ja) ウェーハの検査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6814083B (zh) 滤波片缺陷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CN110501342B (zh) 一种筒子纱纱杆定位视觉检测方法
CN111340798A (zh) 深度学习在产品外观瑕疵检测中的应用
CN110146017B (zh) 工业机器人重复定位精度测量方法
CN111551350A (zh) 一种基于U_Net网络的光学镜片表面划痕检测方法
WO2020248345A1 (zh) 一种基于分治思想的疵病宽度实时溯源方法
He et al. A critical review for machining positioning based on computer vision
CN107345789A (zh) 一种pcb板孔位检测装置及方法
KR20010107760A (ko) 포커싱 제어 기구 및 이를 사용하는 검사 장치
CN112686920A (zh) 一种圆形零件几何尺寸参数视觉测量方法及系统
KR20210070350A (ko) 매크로 검사 시스템, 장치 및 방법
CN111965192A (zh) 一种多面成像的视觉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JP2003271927A (ja) 欠陥検査方法
CN114578540A (zh) 基于图像技术的显微扫描载物台与物镜垂直度的调整方法
CN116430566B (zh) 一种共聚焦显微镜智能管理方法
CN209858405U (zh) 基于机器光学的pcb板缺陷检测系统装置
CN114820475A (zh) 边缘识别方法、系统、晶圆加工装置及晶圆与加工台同心状态确定方法
CN213543477U (zh) 动力电池极片涂层均匀性在线计量测试系统
CN116593137B (zh) 一种基于干涉仪的光学镜片质量测试方法及系统
WO2021179400A1 (zh) 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装配过程几何参数自适应测量系统及方法
CN210639338U (zh) 多光谱显微自动聚焦装置
CN114964032B (zh) 基于机器视觉的盲孔深度测量方法及装置
JP2003098113A (ja) 欠陥検査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