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19416A - 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19416A
CN116419416A CN202111660704.8A CN202111660704A CN116419416A CN 116419416 A CN116419416 A CN 116419416A CN 202111660704 A CN202111660704 A CN 202111660704A CN 116419416 A CN116419416 A CN 1164194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access
access mode
sta
channel
neural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6070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鹏
郭子阳
郭宇宸
杨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6070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19416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4771 priority patent/WO2023124694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4194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194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4Scheduled ac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及装置。该方法中,第一装置接收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并根据性能评估值,从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站点STA的信道接入方式。其中,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神经网络决策STA接入信道,第二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载波侦听冲突避免机制决策STA接入信道,性能评估值包括神经网络的精确度和损失值中的至少一种。第一装置根据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一信道接入方式还是第二信道接入方式,有利于STA采用合适的信道接入方式决策接入信道,进而有利于提高系统吞吐量,降低通信时延。

Description

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短距离传输网络系统和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系统等无线网络中,信道是共享的,即在该无线网络中的多个终端设备会使用同一共享信道进行通信。那么,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终端设备同时发送报文,会产生通信冲突,出现终端设备的报文传输失败的情况,导致该信道的吞吐量较低和终端设备通信的时延较大。
目前,终端设备可采用载波侦听冲突避免(carrier-sense multiple accesswith collision avoidance,CSMA/CA)机制或神经网络决策是否接入信道,以避免共享信道冲突。然而,CSMA/CA机制是通过随机化避免冲突,存在时延大、公平性差等缺陷。决策是否接入信道的神经网络是经过大量环境数据训练得到的,若真实环境信息与训练数据相差较大,则该神经网络输出的信道接入结果会偏离真实结果,存在一直冲突或一直不发包的现象。
因此,终端设备如何采用合适的信道接入方式决策接入信道,仍为目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及装置,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吞吐量,降低通信时延。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该方法中,第一装置接收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并根据性能评估值,从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站点STA的信道接入方式。其中,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神经网络决策STA接入信道,第二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载波侦听冲突避免机制决策STA接入信道,性能评估值包括神经网络的精确度和损失值中的至少一种。
可见,第一装置根据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一信道接入方式还是第二信道接入方式,有利于STA采用合适的信道接入方式决策接入信道,进而有利于提高系统吞吐量,降低通信时延。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装置根据性能评估值,从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包括:第一装置在精确度大于第一预设值时,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第一装置在精确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二信道接入方式。
第一装置接收的精确度大于第一预设值时,表明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精确度超过预期,从而第一装置将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确定为STA的信道接入方式;第一装置接收的精确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表明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精确度未超过预期,STA不适合采用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决策接入信道,从而第一装置将第二信道接入方式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可见,该方式有利于STA采用合适的信道接入方式决策接入信道。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装置根据性能评估值,从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包括:第一装置在第一值大于第二预设值时,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第二预设值大于零;或者,第一装置在第一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时,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二信道接入方式。第二预设值大于零。
其中,第一值是精确度减去STA已使用的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精确度的值。第二预设值大于零,那么第一装置接收的精确度大于STA已使用的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精确度。当第一值大于第二预设值时,表明第一装置接收的精确度大于STA已使用的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精度的程度超过预期值,从而第一装置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当第一预设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时,表明第一装置接收的精确度大于STA已使用的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精度的程度未超过预期值,即STA不适合采用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决策接入信道,从而第一装置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二信道接入方式。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值是STA已使用的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损失值减去第一装置接收的损失值的值。第一值大于零,表明第一装置接收的损失值小于STA已使用的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损失值。当第一预设值大于第二预设值时,表明第一装置接收的损失值小于STA已使用的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损失值超过预期,从而第一装置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当第一预设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时,表明第一装置接收的损失值小于STA已使用的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损失值未超过预期,即STA不适合采用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决策接入信道,从而第一装置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二信道接入方式。
可见,上述两种方式均有利于STA采用合适的信道接入方式决策STA接入信道。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若第一装置根据精确度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时,则第一装置还可在精确度大于第三预设值时,向第二装置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STA需更新信道接入参数。第三预设值大于第一预设值,信道接入参数可以是神经网络的结构、神经网络的权值、偏置等。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若第一装置根据上述第一值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时,则第一装置还可第一装置在第一值大于第四预设值时,向第二装置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STA需更新信道接入参数。第四预设值大于第二预设值。
可见,第一装置还可在接收的性能评估值比STA已使用的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足够大时,确定STA需更新采用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决策接入信道所使用的神经网络,以使得STA采用更新后的神经网络决策STA接入信道,可进一步提升系统的吞吐量和降低通信时延。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装置在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与STA的当前信道接入方式不相同时,还可向第二装置发送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以使得第二装置获知第一装置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一装置为STA时,第一装置还可接收来自第二装置的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装置同意将STA的信道接入方式切换为该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从而第一装置将STA的当前信道接入方式切换为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一装置为接入点AP时,第一装置还可根据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更新第一装置存储的信道接入方式状态表。该信道接入方式状态表包括与第一装置关联的多个STA中每个STA的身份标识、每个STA是否支持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每个STA的当前信道接入方式。
可见,第一装置同意第二装置将STA的当前信道接入方式更新为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时,第一装置还可更新该信道接入方式状态表,以保持和STA相同的信道接入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一装置为STA,且第一装置确定STA需更新信道接入参数时,还可接收来自第二装置的信道接入参数。从而第一装置根据该信道接入参数更新神经网络,获得更新后的神经网络,进而第一装置采用更新后的神经网络决策STA接入信道。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一装置为AP,且第一装置确定STA需更新信道接入参数时,第一装置还可向与该第一装置关联的其他STA发送信道接入参数,以使得其他STA也可根据该信道接入参数更新神经网络,并采用更新后的神经网络决策STA接入信道。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该方面的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与第一方面所述的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相对应,该方面的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是从第二装置侧进行阐述的。该方法中,第二装置训练神经网络,获得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第二装置发送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其中,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神经网络决策站点STA接入信道。性能评估值包括神经网络的精确度和损失值中的至少一种。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装置通过训练决策STA接入信道的神经网络,获得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并将该性能评估值发送给第二装置。从而有利于第二装置根据该性能评估值从第一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第二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载波侦听冲突避免机制决策STA接入信道。有利于STA采用合适的信道接入方式决策该STA接入信道。进而有利于提高系统吞吐量,降低通信时延。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装置还可接收来自第一装置的信道接入方式,该信道接入方式是第一装置根据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确定的。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装置为接入点AP。那么,第二装置根据接收的信道接入方式,确定STA需更新当前信道接入。因此,第二装置还可根据该信道接入方式更新存储的信道接入方式状态表,并向第一装置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装置同意第一装置将STA的信道接入方式切换为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信道接入方式状态表包括与第一装置关联的多个STA中每个STA的身份标识、每个STA是否支持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每个STA的当前信道接入方式。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装置为STA,则第二装置接收到来自第一装置的信道接入方式后,将第二装置的当前信道接入方式切换为该信道接入方式,从而第二装置采用切换后的信道接入方式决策STA接入信道。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装置为接入点AP时,第二装置还可接收来自第一装置的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STA需更新信道接入参数。从而第二装置向第一装置发送信道接入参数,以使得第一装置根据该信道接入参数更新神经网络。其中,信道接入参数包括神经网络的神经网络结构参数和神经网络参数。
又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装置为STA时,第二装置还可接收来自第一装置的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STA需更新信道接入参数。从而第二装置根据神经网络对应的信道接入参数更新神经网络,获得更新后的神经网络。进而第二装置采用更新后的神经网络决策接入信道。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该方法中,第一装置训练神经网络,获得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第一装置根据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从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其中,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神经网络决策站点STA接入信道,性能评估值包括神经网络的精确度和损失值中的至少一种,第二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载波侦听冲突避免机制决策所述STA接入信道。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装置通过训练决策STA接入信道的神经网络,获得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并根据该性能评估值从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从而有利于STA采用合适的信道接入方式决策接入信道,进而有利于提高系统吞吐量,降低通信时延。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装置根据性能评估值,从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包括:第一装置在精确度大于第一预设值时,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第一装置在精确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二信道接入方式。
第一装置训练神经网络的精确度大于第一预设值时,表明该神经网络的精确度超过预期,从而第一装置将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确定为STA的信道接入方式;第一装置训练神经网络的精确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表明该神经网络的精确度未超过预期,STA不适合采用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决策接入信道,从而第一装置将第二信道接入方式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可见,该方式有利于STA采用合适的信道接入方式决策接入信道。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装置根据性能评估值,从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包括:第一装置在第一值大于第二预设值时,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第二预设值大于零;或者,第一装置在第一值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值时,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二信道接入方式。第一值是精确度减去STA已使用的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精确度的值;或,第一值是STA已使用的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损失值减去损失值的值。
其中,第一值是精确度减去STA已使用的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精确度的值。第二预设值大于零,那么第一装置训练的神经网络的精确度大于STA已使用的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精确度。当第一值大于第二预设值时,表明第一装置训练的神经网络的精确度大于STA已使用的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精度的程度超过预期值,从而第一装置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当第一预设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时,表明第一装置训练的神经网络的精确度大于STA已使用的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精度的程度未超过预期值,即STA不适合采用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决策接入信道,从而第一装置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二信道接入方式。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值是STA已使用的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损失值减去第一装置接收的损失值的值。第一值大于零,表明第一装置接收的损失值小于STA已使用的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损失值。当第一预设值大于第二预设值时,表明第一装置训练的神经网络的损失值小于STA已使用的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损失值超过预期,从而第一装置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当第一预设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时,表明第一装置训练的神经网络的损失值小于STA已使用的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损失值未超过预期,即STA不适合采用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决策接入信道,从而第一装置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二信道接入方式。
可见,上述两种方式均有利于STA采用合适的信道接入方式决策STA接入信道。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若第一装置根据精确度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则第一装置还可在精确度大于第三预设值时,向第二装置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STA需更新信道接入参数,第二预设值大于第一预设值。信道接入参数可以是神经网络的结构、神经网络的权值、偏置等。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若第一装置根据上述第一值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则第一装置还可在第一值大于第四预设值时,向第二装置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STA需更新信道接入参数,第四预设值大于第二预设值。
可见,第一装置还可在接收的性能评估值比STA已使用的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足够大时,确定STA需更新采用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决策接入信道所使用的神经网络,以使得STA采用更新后的神经网络决策STA接入信道,进一步可提升系统的吞吐量和降低通信时延。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装置还可在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与STA的当前信道接入方式不相同时,向第二装置发送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以使得第二装置获知第一装置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一装置是接入点AP,且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与STA的当前信道接入方式不相同时,第一装置还可更新信道接入方式状态表,以保持和STA相同的信道接入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信道接入方式状态表包括与第一装置关联的多个STA中每个STA的身份标识、每个STA是否支持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每个STA的当前信道接入方式。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一装置是STA,且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与STA的当前信道接入方式不相同时,第一装置还可将该第一装置的信道接入方式切换为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从而第一装置采用该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决策STA接入信道。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一装置是接入点AP,且第一装置确定STA需更新信道接入参数时,第一装置还可向第二装置发送信道接入参数,以使得第二装置根据该信道接入参数更新神经网络。信道接入参数包括神经网络的神经网络结构参数和神经网络参数。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一装置是STA,且第一装置确定STA需更新信道接入参数时,第一装置还可根据神经网络对应的信道接入参数更新神经网络,获得更新后的神经网络,从而第一装置采用更新后的神经网络决策STA接入信道。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该方面的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与第三方面所述的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相对应,该方面的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是从第二装置侧进行阐述的。该方法中,第二装置接收来自第一装置的信道接入方式;第二装置将当前信道接入方式切换为该接收的信道接入方式,该信道接入方式是第一装置根据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从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的。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神经网络决策站点STA接入信道,第二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载波侦听冲突避免机制决策STA接入信道;性能评估值包括神经网络的精确度和损失值中的至少一种。
可见,第二装置接收的信道接入方式是第一装置根据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从而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的。从而,第二装置将当前信道接入方式切换为该接收的信道接入方式,可使得STA采用合适的信道接入方式决策接入信道。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装置还可接收信道接入参数,并根据该信道接入参数更新神经网络,获得更新后的神经网络。从而第二装置采用更新后的神经网络决策STA接入信道。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该方面的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与第三方面所述的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相对应,该方面的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是从第二装置侧进行阐述的。该方法中,第二装置接收来自第一装置的信道接入方式,并根据信道接入方式,更新信道接入方式状态表。其中,信道接入方式是第一装置根据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从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的。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神经网络决策站点STA接入信道,第二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载波侦听冲突避免机制决策STA接入信道。性能评估值包括神经网络的精确度和损失值中的至少一种。该信道接入方式状态表包括与第一装置关联的多个STA中每个STA的身份标识、每个STA是否支持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每个STA的当前信道接入方式。
可见,第二装置接收的信道接入方式是第一装置根据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确定的,因此第二装置根据该接收的信道接入方式更新信道接入方式状态表,以使得第二装置采用和第一装置相同的信道接入方式决策接入信道。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装置还可接收来自第一装置的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STA需更新信道接入参数。从而第二装置可向与第二装置关联的其他STA发送信道接入参数,以使得与其关联的其他STA也可根据该信道接入参数更新神经网络,进而采用更新后的神经网络决策STA接入信道。信道接入参数包括神经网络的神经网络结构参数和神经网络参数。
第六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第一装置的部分或全部功能,或者具有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第二装置的部分或全部功能,或者具有实现上述第三方面所述的第一装置的部分或全部功能,或者具有实现上述第四方面所述的第二装置的部分或全部功能,或者实现上述第五方面所述的第二装置的部分或全部功能。比如,该装置的功能可具备本申请中第一方面所述的第一装置的部分或全部实施例中的功能,也可以具备单独实施本申请中的任一个实施例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或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的结构中可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所述处理单元被配置为支持通信装置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所述通信单元用于支持该通信装置与其他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所述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所述存储单元用于与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耦合,其保存通信装置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处理单元用于控制通信单元进行数据/信令收发;
通信单元,用于接收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神经网络决策站点STA接入信道,所述性能评估值包括所述神经网络的精确度和损失值中的至少一种;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性能评估值,从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所述STA的信道接入方式;所述第二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载波侦听冲突避免机制决策所述STA接入信道。
另外,该方面中,通信装置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详述。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处理单元用于控制通信单元进行数据/信令收发;
该处理单元,用于训练神经网络,获得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神经网络决策站点STA接入信道;所述性能评估值包括所述神经网络的精确度和损失值中的至少一种;
该通信单元,用于发送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
另外,该方面中,通信装置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可参见上述第二方面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详述。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处理单元用于控制通信单元进行数据/信令收发;
该处理单元,用于训练神经网络,获得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所述神经网络决策站点STA接入信道,所述性能评估值包括所述神经网络的精确度和损失值中的至少一种;
该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从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所述STA的信道接入方式;所述第二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载波侦听冲突避免机制决策所述STA接入信道。
另外,该方面中,通信装置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可参见上述第三方面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详述。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处理单元用于控制通信单元进行数据/信令收发;
该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装置的信道接入方式;
该处理单元,用于将当前信道接入方式切换为所述信道接入方式;
所述信道接入方式是所述第一装置根据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从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的;
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神经网络决策站点STA接入信道;所述第二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载波侦听冲突避免机制决策所述STA接入信道;所述性能评估值包括所述神经网络的精确度和损失值中的至少一种。
另外,该方面中,通信装置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可参见上述第四方面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详述。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处理单元用于控制通信单元进行数据/信令收发;
该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装置的信道接入方式;
该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信道接入方式,更新信道接入方式状态表;
所述信道接入方式是所述第一装置根据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从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的;
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神经网络决策站点述STA接入信道;所述第二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载波侦听冲突避免机制决策所述STA接入信道;
所述性能评估值包括所述神经网络的精确度和损失值中的至少一种;该信道接入方式状态表包括与第一装置关联的多个STA中每个STA的身份标识、每个STA是否支持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每个STA的当前信道接入方式。
另外,该方面中,通信装置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可参见上述第五方面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详述。
作为示例,通信单元可以为收发器或通信接口,存储单元可以为存储器,处理单元可以为处理器。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处理器用于控制收发器进行数据/信令收发;
收发器,用于接收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神经网络决策站点STA接入信道,所述性能评估值包括所述神经网络的精确度和损失值中的至少一种;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性能评估值,从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所述STA的信道接入方式;所述第二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载波侦听冲突避免机制决策所述STA接入信道。
另外,该方面中,通信装置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详述。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处理器用于控制收发器进行数据/信令收发;
该处理器,用于训练神经网络,获得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神经网络决策站点STA接入信道;所述性能评估值包括所述神经网络的精确度和损失值中的至少一种;
收发器,用于发送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
另外,该方面中,通信装置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可参见上述第二方面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详述。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处理器用于控制收发器进行数据/信令收发;
处理器,用于训练神经网络,获得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所述神经网络决策站点STA接入信道,所述性能评估值包括所述神经网络的精确度和损失值中的至少一种;
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从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所述STA的信道接入方式;所述第二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载波侦听冲突避免机制决策所述STA接入信道。
另外,该方面中,通信装置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可参见上述第三方面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详述。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处理器用于控制收发器进行数据/信令收发;
该收发器,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装置的信道接入方式;
处理器,用于将当前信道接入方式切换为所述信道接入方式;所述信道接入方式是所述第一装置根据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从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的;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神经网络决策站点STA接入信道;所述第二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载波侦听冲突避免机制决策所述STA接入信道;所述性能评估值包括所述神经网络的精确度和损失值中的至少一种。
另外,该方面中,通信装置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可参见上述第四方面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详述。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处理器用于控制收发器进行数据/信令收发;该收发器,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装置的信道接入方式;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信道接入方式,更新信道接入方式状态表;
所述信道接入方式是所述第一装置根据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从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的;
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神经网络决策站点述STA接入信道;所述第二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载波侦听冲突避免机制决策所述STA接入信道;
所述性能评估值包括所述神经网络的精确度和损失值中的至少一种;该信道接入方式状态表包括与第一装置关联的多个STA中每个STA的身份标识、每个STA是否支持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每个STA的当前信道接入方式。
另外,该方面中,通信装置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可参见上述第五方面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详述。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芯片或芯片系统。所述处理单元也可以体现为处理电路或逻辑电路;所述收发单元可以是该芯片或芯片系统上的输入/输出接口、接口电路、输出电路、输入电路、管脚或相关电路等。
在实现过程中,处理器可用于进行,例如但不限于,基带相关处理,收发器可用于进行,例如但不限于,射频收发。上述器件可以分别设置在彼此独立的芯片上,也可以至少部分的或者全部的设置在同一块芯片上。例如,处理器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模拟基带处理器和数字基带处理器。其中,模拟基带处理器可以与收发器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数字基带处理器可以设置在独立的芯片上。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在同一块芯片上集成的器件越来越多。例如,数字基带处理器可以与多种应用处理器(例如但不限于图形处理器,多媒体处理器等)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之上。这样的芯片可以称为系统芯片(System on aChip,SoC)。将各个器件独立设置在不同的芯片上,还是整合设置在一个或者多个芯片上,往往取决于产品设计的需要。本申请实施例对上述器件的实现形式不做限定。
第七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各种方法。在执行这些方法的过程中,上述方法中有关发送上述信息和接收上述信息的过程,可以理解为由处理器输出上述信息的过程,以及处理器接收输入的上述信息的过程。在输出上述信息时,处理器将该上述信息输出给收发器,以便由收发器进行发射。该上述信息在由处理器输出之后,还可能需要进行其他的处理,然后才到达收发器。类似的,处理器接收输入的上述信息时,收发器接收该上述信息,并将其输入处理器。更进一步的,在收发器收到该上述信息之后,该上述信息可能需要进行其他的处理,然后才输入处理器。
基于上述原理,举例来说,前述方法中提及的接收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可以理解为处理器输入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
对于处理器所涉及的发送和接收等操作,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或者,如果未与其在相关描述中的实际作用或者内在逻辑相抵触,则均可以更加一般性的理解为处理器输出和接收、输入等操作,而不是直接由射频电路和天线所进行的发送和接收操作。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处理器可以是专门用于执行这些方法的处理器,也可以是执行存储器中的计算机指令来执行这些方法的处理器,例如通用处理器。上述存储器可以为非瞬时性(non-transitory)存储器,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其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芯片上,本申请实施例对存储器的类型以及存储器与处理器的设置方式不做限定。
第八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上述方面的至少一个第一装置、至少一个第二装置。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系统还可以包括本申请提供的方案中与第一装置、第二装置进行交互的其他设备。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储存指令,当所述指令被计算机运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
片系统包括处理器和接口,所述接口用于获取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或指令以实现或者支持第一装置实现第一方面所涉及的功能,或者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或指令以实现或者支持第二装置备实现第二方面所涉及的功能,或者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或指令以实现或者支持第一装置实现第三方面所涉及的功能,或者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或指令以实现或者支持第二装置实现第四方面所涉及的功能,或者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或指令以实现或者支持第二装置实现第四方面所涉及的功能。例如,确定或处理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数据和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终端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AP和STA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采用CSMA/CA机制决策是否接入信道时的状态转移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采用神经网络决策是否接入信道时的状态转移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单元的帧格式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首先,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对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通信系统进行描述。
一.通信系统。
请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系统可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接入点(access point,AP)、三个站点(station,STA)。图1所示的设备数量和形态用于举例,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实际应用中可以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AP,三个或三个以上的STA。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以AP 101,STA 1021、STA 1022、STA1023,该AP101能够为STA 1021、STA 1022、STA 1023提供无线服务,且每个STA与AP之间的通信链路共享信道为例进行阐述。其中,图1中的AP101以基站为例,STA 1021、STA1022、STA 1023以手机为例。
本申请实施例中,AP和STA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AP和STA均包括处理器、媒体介入控制层(Media Access Control,MAC)模块、收发机、天线。该MAC模块包括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第一模块是指采用载波侦听冲突避免(carrier-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collision avoidance,CSMA/CA)机制决策是否接入信道的模块,第二模块是指采用神经网络决策是否接入信道的模块。STA或AP在某一时刻只能从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中选择一个模块决策是否接入信道。收发机用于通过天线实现收发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通信系统可以为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WLAN)或蜂窝网,或其他支持多条链路并行进行传输的无线通信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主要以部署IEEE 802.11的网络为例进行说明,而本申请涉及的各个方面可以扩展到采用各种标准或协议的其它网络,例如,BLUETOOTH(蓝牙),高性能无线LAN(highperformance radio LAN,HIPERLAN)(一种与IEEE 802.11标准类似的无线标准,主要在欧洲使用)以及广域网(WAN)、个人区域网(personal area network,PAN)或其它现在已知或以后发展起来的网络。因此,无论使用的覆盖范围和无线接入协议如何,本申请提供的各种方面可以适用于任何合适的无线网络。
本申请实施例中,STA具有无线收发功能,可以支持802.11系列协议,与AP或其他STA进行通信。例如,STA可以是允许用户与AP通信进而与WLAN通信的任何用户通信设备,如包括但不限于,平板电脑、桌面型、膝上型、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手持计算机、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手机等可以联网的用户设备,或物联网中的物联网节点,或车联网中的车载通信装置等。可选的,STA还可以为上述这些终端设备中的芯片和处理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中,AP是为STA提供服务的装置,可以支持802.11系列协议。例如,AP可以为通信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网桥等通信实体,或,AP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宏基站,微基站,中继站等,当然AP还可以为这些各种形式的设备中的芯片和处理系统,从而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和功能。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公开的实施例,作以下两点说明。
(1)本申请公开的实施例中场景以无线通信网络中Wi-Fi网络的场景为例进行说明,应当指出的是,本申请公开的实施例中的方案还可以应用于其他无线通信网络中,相应的名称也可以用其他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对应功能的名称进行替代。
(2)本申请公开的实施例将围绕包括多个设备、组件、模块等的系统来呈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实施例或特征。应当理解和明白的是,各个系统可以包括另外的设备、组件、模块等,并且/或者可以并不包括结合附图讨论的所有设备、组件、模块等。此外,还可以使用这些方案的组合。
二.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到的名词解释。
在短距离传输网络系统和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系统等无线网络中,信道是共享的。在分布式场景中,没有中心节点对网络中的所有节点进行统一的调度和协调,直接由节点决策是否接入共享信道。目前,终端设备可采用CSMA/CA机制或神经网络决策是否接入信道,以避免共享信道冲突。以下分别介绍终端设备采用CSMA/CA机制和神经网络决策是都接入信道的详细流程:
1.终端设备采用CSMA/CA机制决策是否接入信道。
图3为终端设备采用CSMA/CA机制决策是否接入信道时的状态转移图。如图3所示,终端设备在没有新的报文需要发送时,处于空闲态(idle)。当终端设备有新的报文需要发送时,新的报文先进入分布式帧间间隙(Distributed Inter-frame Spacing,DIFS)状态。终端设备在DIFS状态下,在预设时间内侦听信道,一旦连续时间监听到信道空闲,则新的报文进入竞争(contention)状态。终端设备在“contention”状态中继续侦听信道,每次侦听信道空闲时,则将退避(Back off,BOF)值减“1”,直到BOF减到“0”时,终端设备将新的报文转移到发送状态,即“TX”状态,并向接收端发送该报文。如果终端设备在“contention”状态时的侦听过程中,一旦侦听出信道忙碌,则进入等待状态,即“hold”状态。终端设备在“hold”状态中,执行信道侦听,一旦信道侦听空闲,则回到“DIFS”状态,否则停留到“hold”状态。
当终端设备发送报文后,若接收端正确接收,则接收端向终端设备回复确认应答(Acknowledge,ACK)。终端设备接收到ACK后,竞争窗口(Contention Window,CW)的值回到最小值,即CWmin,CWmin是由协议标准规定的。若接收端在预设时间内没有正确接收报文,则终端设备会接收到来自接收端的否认应答(Negative Acknowledge,NAK),此时CW会加倍,即CW=min(2*CW,CWmin)。从而终端设备处于“contention”状态的时间就会变长,进而避免冲突。
终端设备采用CSMA/CA机制决策是否接入信道的方式,也可称为分布式协调功能(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Function,DCF)。
2.终端设备采用神经网络决策是否接入信道。
图4为终端设备采用神经网络决策是否接入信道的状态转移图。如图4所示,与上述图3不同的是,若终端设备在“DIFS”状态时侦听到信道空闲,则终端设备将当前环境信息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获得神经网络输出的关于是否接入信道的结果。该神经网络是终端设备根据大量历史环境信息对其进行训练获得的。环境信息可以是介质访问控制层(MediaAccess Control,MAC)层和物理(Physical,PHY)层能够收集到的全部状态,例如信道侦听结果,丢包情况等。
当神经网络的输出值a=1时,终端设备确定接入信道;当a=0时,终端设备确定回到“DIFS”状态,并继续侦听信道。若终端设备在“DIFS”状态侦听信道空闲,则终端设备再次采用神经网络确定是否接入信道,否则,终端设备一直侦听信道。若接收端正确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的报文,则向终端设备发送ACK,终端设备接收ACK,并回到空闲状态;若接收端在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的报文,则向终端设备发送NAK,终端设备接收NAK,并回到“DIFS”状态。
然而,上述CSMA/CA机制中,终端设备是通过随机化避免冲突,存在时延大、公平性差等缺陷。决策是否接入信道的神经网络是经过大量环境数据训练得到的,若真实环境信息与训练数据相差较大,则该神经网络输出的信道接入结果会偏离真实结果,存在一直冲突或一直不发包的现象。另外,终端设备采用神经网络决策是否接入信道时,需要该终端设备具有较大的算力,且终端设备的功耗大。
目前,若终端设备采用神经网络决策是否接入信道,当该终端设备的电耗低时,终端设备可以将信道接入方式切换为采用CSMA/CA机制决策是否接入信道。若终端设备的干扰情况发生变化时,终端设备也可进行当前信道接入方式的切换。若终端设备采用当前信道接入方式决策是否接入信道时,一直确定出不发包,或者一直冲突时,终端设备也可进行当前信道接入方式的切换。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在决策接入信道时,需选择合适的信道接入方式,以提高系统的吞吐量,降低通信时延。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装置是接入点(Access Point,AP)时,第二装置是站点(station,STA);当第一装置是STA时,第二装置是AP。
三.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100。图5是该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100的交互示意图。该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100从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之间交互的角度进行阐述。该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100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S101.第二装置训练神经网络,获得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神经网络决策站点STA接入信道,性能评估值包括神经网络的精确度和损失值中的至少一种。
可理解的,该神经网络是决策STA接入信道时所采用的神经网络,决策STA接入信道是指决策STA是否接入信道。第一接入方式是指利用神经网络决策STA接入信道,从而该神经网络也是采用第一接入方式决策接入信道时采用的神经网络。该神经网络是STA或接入点AP根据大量历史环境信息训练得到的神经网络。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触发第二装置训练神经网络的条件可以是网络中的状态发生变化。例如,网络服务的节点数发生变化,网络中服务的业务存在明显的变化,网络的性能发生变化(比如丢包率增加)等。若训练神经网络的条件被触发,则第二装置训练该神经网络。
第二装置训练神经网络的算法可以是梯度下降算法、牛顿算法、共轭梯度法、拟牛顿法和莱文贝格-马夸特(Levenberg-Marquardt)算法,等等。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训练神经网络的算法。
第二装置训练神经网络时,将当前的环境信息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神经网络输出性能评估值。第二装置采用不同的方法训练神经网络时,神经网络输出的性能评估值不相同。例如,第二装置采用强化学习算法训练神经网络,神经网络输出的性能评估值为损失值。再例如,第二装置采用梯度下降训练神经网络时,神经网络输出的性能评估值为精确度和损失值。因此,性能评估值包括神经网络的精确度和损失值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精确度是0到1范围内的值,精确度用于反应神经网络训练的精度。精确度的值越靠近1,表明训练的神经网络的神经网络参数精度越高。损失值反应的是给定神经网络的输入,神经网络的输出与目标值之间的误差。损失值越小,表明神经网络参数训练的结果越好。本申请实施例不规定损失值的范围。
另外,第二装置训练神经网络时,神经网络还输出该神经网络的神经网络参数。神经网络参数包括神经网络的结构、权值(weight)、偏置(bias)。神经网络参数用于决策STA接入信道。
可见,第二装置通过训练决策STA接入信道的神经网络,可获得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
S102.第二装置发送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
可理解的,第二装置向第一装置发送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以使得第一装置根据该性能评估值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
S103.第一装置接收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
可理解的,第一装置接收来自第二装置的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
S104.第一装置根据性能评估值,从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第二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载波侦听冲突避免机制决策STA接入信道。
当性能评估值为精确度时,第一装置根据精确度从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或者根据该精确度和STA已使用的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精确度,从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当性能评估值为损失值时,第一装置根据该损失值和STA已使用的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损失值,从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当性能评估值为精确度和损失值时,第一装置选择采用精确度或损失值来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
其中,STA已使用的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精确度是指:STA最近一次利用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决策接入信道时所采用的神经网络的精确度。STA已使用的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损失值是指:STA最近一次利用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决策接入信道时所采用的神经网络的损失值。
第一装置根据精确度或损失值,从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可参见下述:
实施方式1.第一装置根据精确度,从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
第一装置根据精确度和第一预设值的大小,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也就是说,第一装置根据性能评估值,从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包括:第一装置在精确度大于第一预设值时,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第一装置在精确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二信道接入方式。第一预设值是第一装置预先设定的,第一预设值大于0且小于1。
可理解的,精确度大于第一预设值时,表明训练的神经网络的精度达到了预期值,从而第一装置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即确定STA利用神经网络决策接入信道;精确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表明训练的神经网络的精度未达到预期值,从而第一装置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二信道接入方式,即确定STA利用载波侦听冲突避免机制决策接入信道。
可见,当第一装置获得的性能评估值为精确度时,可在训练的神经网络的精度达到预期值时,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在训练的神经网络的精度未达到预期值时,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从而使得STA采用合适的信道接入方式决策接入信道。
实施方式2.第一装置根据精确度和STA已使用的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精确度,从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
第一装置根据第一值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第一值为获得的精确度减去STA已使用的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精确度的值。也就是说,第一装置根据性能评估值,从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包括:第一装置在第一值大于第二预设值时,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第一装置在第一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时,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二信道接入方式。
第二预设值大于零,表明第一装置获得的精确度大于STA已使用的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精确度,即训练的神经网络的精度大于STA已使用的神经网络的精度。第一值大于第二预设值,表明训练的神经网络的精度大于STA已使用的神经网络的精度的程度超过预期值,从而第一装置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第一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表明训练的神经网络的精度大于STA已使用的神经网络的精度的程度未超过预期值,即STA不适合采用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决策接入信道,从而第一装置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二信道接入方式。
可见,第一装置根据获得的精确度大于STA已使用的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精确度的程度,从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或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从而可使得STA采用合适的信道接入方式决策接入信道。
实施方式3.第一装置根据损失值和STA已使用的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损失值,从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
第一装置根据第一值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第一值为STA已使用的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损失值减去获得的损失值的值。第一装置根据第一值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和上述实施方式2相同,即第一装置在第一值大于第二预设值时,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第一装置在第一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时,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二信道接入方式。
第二预设值大于零,表明STA已使用的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损失值大于第一装置获得的损失值,那么训练的神经网络的误差小于STA已使用的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所采用的神经网络的误差。第一值大于第二预设值,表明训练的神经网络的误差小于STA已使用的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所采用的神经网络的误差的程度达到预期值,从而第一装置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第一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表明训练的神经网络的误差小于STA已使用的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所采用的神经网络的误差的程度未达到预期值,从而第一装置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二信道接入方式。
可见,第一装置根据训练的神经网络的误差小于STA已使用的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所采用的神经网络的误差的程度,从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从而可使得STA采用合适的信道接入方式决策接入信道。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装置还可根据获得的损失值与STA已使用的第一接入方式的精确度之间的其他函数关系,从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第一装置根据获得的损失值与STA已使用的第一接入方式的精确度,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的实施例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装置训练决策STA接入信道的神经网络,获得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并向该性能评估值发送给第一装置。第一装置根据该性能评估值,从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第一装置是根据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也就是说,训练的神经网络性能较好时,第一装置确定STA采用神经网络决策接入信道;训练的神经网络性能较差时,第一装置确定STA不采用神经网络决策接入信道,而采用CSMA/CA机制决策接入信道。从而STA是采用合适的信道接入方式决策接入信道的,可减少STA发送数据时的信道冲突或丢包率,进而可提升系统吞吐量,降低通信时延。
当网络中STA的算力不够大时,STA无法训练决策接入信道的神经网络,则由AP训练决策STA接入信道的神经网络。因此,本申请实施例还以第一装置为AP,第二装置为STA为例,提出了一种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200。图6是该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200的交互示意图。该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200从AP与STA之间交互的角度进行阐述。该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200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S201.AP训练神经网络,获得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神经网络决策站点STA接入信道,性能评估值包括神经网络的精确度和损失值中的至少一种。
本申请实施例中,AP训练神经网络的实施方式可参见上述S101中第二装置训练神经网络的实施方式,不再赘述。
S202.AP向STA发送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
S203.STA接收来自AP的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
S204.STA根据性能评估值,从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第二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载波侦听冲突避免机制决策STA接入信道。
本申请实施例中,STA根据性能评估值,从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的实施方式,可参见上述S104中第一装置根据性能评估值,从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的实施方式,不再赘述。
S205.STA在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与STA的当前信道接入方式不相同时,向AP发送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
STA在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与当前信道接入方式不相同时,将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发送给AP,以向AP请求将当前信道接入方式切换为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
示例性地,STA当前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一信道接入方式,STA根据性能评估值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二信道接入方式,那么STA将第二信道接入方式发送给AP,以向AP请求将STA当前的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切换为第二信道接入方式。
示例性地,STA当前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二信道接入方式,STA根据性能评估值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一信道接入方式,那么STA将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发送给AP,以向AP请求将STA当前的第二信道接入方式切换为第一信道接入方式。
S206.AP接收来自STA的信道接入方式。
S207.AP根据该信道接入方式更新信道接入方式状态表,信道接入方式状态表包括与AP关联的多个STA中每个STA的身份标识、每个STA是否支持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每个STA的当前信道接入方式。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AP接收到来自STA的信道接入方式后,根据信道接入方式状态太表中该STA的当前信道接入方式,获知到接收的信道接入方式与该STA的当前信道接入方式不相同,从而确定是否同意STA将当前的信道接入方式切换为接收的信道接入方式。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AP接收到来自STA的信道接入方式后,默认STA请求将当前信道接入方式切换为接收的信道接入方式,从而AP确定是否同意STA将当前的信道接入方式切换为接收的信道接入方式。
可理解的,若AP同意STA将当前的信道接入方式切换为接收的信道接入方式,则根据该接收的信道接入方式更新AP本地存储的信道接入方式状态表。AP根据接收的信道接入方式更新信道接入方式状态表是指:AP将信道接入方式状态表中该STA的当前信道接入方式更新为接收的信道接入方式。
其中,信道接入方式状态表包括与AP关联的多个STA中每个STA的身份标识、每个STA是否支持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每个STA的当前信道接入方式。每个STA支持的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或第二信道接入方式。
示例性的,AP本地存储的信道接入方式状态表如下表1所示。该信道接入方式状态表中,与AP关联的3个STA中每个STA的身份标识为标识#1、标识#2、标识#3,该身份标识为介质访问控制层(Media Access Control,MAC)标识。标识#1和标识#2分别对应的STA#1和STA#2均支持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标识#3对应的STA#3不支持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即STA#1和STA#2均可采用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决策接入信道,而STA#3只能采用第二信道接入方式决策接入信道。STA#1、STA#2、STA#3的当前信道接入方式均为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第二信道接入方式、第二信道接入方式。若AP接收到来自STA#2的第一信道接入方式,且AP同意STA#2将当前的第二信道接入方式切换为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时,则AP将STA#2的当前接入方式更新为第一信道接入方式。
表1
STA的身份标识 是否支持第一信道接入方式 当前信道接入方式
STA#1 第一信道接入方式
STA#2 第二信道接入方式
STA#3 第二信道接入方式
STA是否支持采用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决策接入信道的功能可以携带在UHTcapabilities element中。UHT capabilities element是STA与AP关联的过程中携带在STA向AP发送的无线帧中。UHT capabilities element的帧格式可参见图7所示,即UHTcapabilities element包括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支持子字段,该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支持子字段用于指示STA是否支持采用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决策接入信道。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AP同意STA将当前信道接入方式切换为接收的信道接入方式时,AP还可将与该AP关联的多个STA中,每个当前信道接入方式与接收的信道接入方式均不他的STA的信道接入方式均更新为接收的信道接入方式,以使得与该AP关联的所有STA均采用接收的信道接入方式决策接入信道,进一步提升系统的吞吐量,以及降低通信时延。
示例性的,与AP关联的STA为STA#1、STA#2、STA#3,STA#1、STA#2、STA#3均支持采用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决策接入信道,STA#1和STA#2的当前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二信道接入方式,STA#3的当前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一信道接入方式。AP接收到来自STA#2的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即AP获知到STA#2请求将当前的第二信道接入方式切换为第一信道接入方式。AP同意STA#2将当前第二信道接入方式切换为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时,将信道状态表中STA#2的当前信道接入方式更新为第一信道接入方式,以及将信道状态表中STA#1的当前信道接入方式也更新为第一信道接入方式,以使得STA#1、STA#2均采用STA#2确定的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决策接入信道,从而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吞吐量,以及降低通信时延。
S208.AP向STA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AP同意将STA的信道接入方式更新为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
可选的,当AP在更新信道接入方式状态表中该STA的当前信道接入方式时,也更新了其他STA的当前信道接入方式时,AP还可向其他STA发送更新后的信道接入方式,以使得其他STA将当前信道接入方式切换为为该信道接入方式。
S209.STA接收来自AP的第二指示信息。
S210.STA将当前的信道接入方式切换为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
STA通过第二指示信息,确定AP同意该STA将当前信道接入方式切换为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从而STA将当前的信道接入方式切换为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进而该STA可采用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决策接入信道。
本申请实施例中,STA还可在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时,确定STA是否需要更新信道接入参数。其中,信道接入参数可以包括训练的神经网络的神经网络结构和神经网络参数。神经网络结构包括:神经网络类型(如全连接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等)、神经网络层数、每层神经元个数、每层激活函数。神经网络参数包括权值(weight)和偏置(bias)。
STA在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时,确定STA是否需要更新信道接入参数的实施方式如下: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若STA根据精确度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时,STA还可在该精确度大于第三预设值时,向AP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STA需更新信道接入参数。第三预设值大于第一预设值。也就是说,训练的神经网络的精度远大于预期值时,STA确定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一信道接入方式,且STA需更新神经网络的参数,以及通过第一指示信息向AP指示STA需更新神经网络的参数。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若STA根据上述第一值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时,STA还可在第一值大于第四预设值时,向第二装置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STA需更新信道接入参数。也就是说,训练的神经网络的精度大于STA已使用的神经网络的精度的程度远超过预期值时,或者,训练的神经网络的误差小于STA已使用的神经网络的误差的程度远超过预期值时,STA确定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一信道接入方式,且STA需更新神经网络的参数,以及通过第一指示信息向AP指示STA需更新神经网络的参数。
从而,AP还可接收来自STA的第一指示信息,并通过第一指示信息获知到STA需更新信道接入参数。进而AP向STA单播信道接入参数。那么STA接收来自AP的信道接入参数,并根据该信道接入参数更新神经网络,获得更新后的神经网络,从而STA采用更新后的神经网络决策接入信道。
又一种实施方式中,若AP还将与该AP关联的其他STA的当前第二信道接入方式更新为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则AP还可向此类STA广播信道接入参数,以使得此类STA根据接收的信道接入参数更新神经网络,并根据更新后的神经网络决策接入信道。
本申请实施例中,AP训练用于决策STA接入信道的神经网络,获得了采用神经网络决策STA接入信道的性能评估值,并将该性能评估值发送给STA。从而STA根据该性能评估值从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STA在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与当前的信道接入方式不相同时,向AP发送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以请求AP同意将当前的信道接入方式切换为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AP同意STA将当前信道接入方式切换为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时,通过指示信息告知该STA,从而STA采用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决策接入信道。可见,STA最终采用的信道接入方式是根据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确定的。也就是说,训练的神经网络性能较好时,STA确定STA采用神经网络决策接入信道;训练的神经网络性能较差时,第一装置确定STA不采用神经网络决策接入信道,而采用CSMA/CA机制决策接入信道。从而STA是采用合适的信道接入方式决策接入信道的,可减少STA发送数据时的信道冲突或丢包率,进而可提升系统吞吐量,降低通信时延。
当网络中STA具有较强的算力时,STA可训练决策接入信道的神经网络。因此,本申请实施例还以第一装置为STA,第二装置为AP为例,提出了一种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300。图8是该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300的交互示意图。该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300从AP与STA之间交互的角度进行阐述。该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300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S301.STA训练神经网络,获得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神经网络决策站点STA接入信道,性能评估值包括神经网络的精确度和损失值中的至少一种。
本申请实施例中,STA训练神经网络的实施方式可参见上述S101中第二装置训练神经网络的实施方式,不再赘述。
S302.STA向AP发送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
S303.AP接收来自STA的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
S304.AP根据性能评估值,从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AP根据性能评估值,从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的实施方式,可参见上述S104中第一装置根据性能评估值,从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的实施方式,不再赘述。
S305.AP在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与STA的当前信道接入方式不相同时,更新信道接入方式状态表。
可理解的,AP可信道信道接入方式状态表中该STA的当前信道接入方式,确定该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与STA的当前信道接入方式是否相同。AP在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与STA的当前信道接入方式不相同时,确定STA需将当前信道接入方式切换为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因此,AP将信道接入方式状态表中该STA的当前信道接入方式更新为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AP更新信道接入方式状态表的实施方式可参见上述S206中更新信道接入方式状态表的实施方式,不再赘述。
S306.AP向STA发送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
可理解的,AP将信道接入方式状态表中STA的当前信道接入方式更新为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后,向STA发送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以使得STA将当前信道接入方式切换为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
S307.STA接收来自AP的信道接入方式。
S308.STA将当前的信道接入方式切换为该信道接入方式。
STA接收的信道接入方式是AP根据性能评估值确定的,且该信道接入方式与STA的当前信道接入方式不相同,因此STA将当前信道接入方式切换为该接收的信道接入方式,从而STA采用AP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决策接入信道,即STA是采用合适的信道接入方式决策接入信道,可提高系统吞吐量,降低通信时延。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AP根据精确度或上述第一值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一信道接入方式,且根据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200中的实施方式确定STA需更信道接入参数时,AP向STA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STA需更新信道接入参数。从而STA根据训练的神经网络对应的信道接入参数,更新该神经网络,获得更新后的神经网络,进而STA采用该更新后的神经网络决策接入信道。
本申请实施例中,STA训练决策接入信道的神经网络,获得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并将该性能评估值发送给AP。AP根据该性能评估值,从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AP在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与STA的当前信道接入方式不相同时,向STA发送该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从而STA将当前信道接入方式切换为该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进而STA采用AP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决策接入信道。该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是AP根据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确定的,因此STA是采用合适的信道接入方式决策接入信道,可提高系统吞吐量,降低通信时延。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400。图9是该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400的流程示意图。该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400从第一装置的角度进行阐述。该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400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S401.第一装置训练神经网络,获得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神经网络决策站点STA接入信道,性能评估值包括神经网络的精确度和损失值中的至少一种。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装置训练神经网络,获得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的实施方式可参见上述S101中第二装置训练神经网络,获得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的实施方式,不再赘述。
S402.第一装置根据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从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第二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载波侦听冲突避免机制决策STA接入信道。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装置根据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从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可参见上述S104中的实施方式,不再赘述。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装置训练决策STA接入信道的神经网络,获得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并根据该性能评估值,从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从而可使得STA采用合适的信道接入方式决策接入信道,进而有利于提升系统吞吐量,降低通信时延。
当通信系统中的STA算力较小,且STA的通信开销较大时,STA无法训练决策接入信道的神经网络,也无法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因此,本申请实施例还以第一装置是AP,第二装置是STA为例,提出了一种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500。图10是该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500的交互示意图。该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500从AP与STA之间交互的角度进行阐述。该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500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S501.AP训练神经网络,获得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神经网络决策站点STA接入信道,性能评估值包括神经网络的精确度和损失值中的至少一种。
本申请实施例中,AP训练神经网络,获得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的实施方式可参见上述S101中第二装置训练神经网络,获得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的实施方式,不再赘述。
S502.AP根据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从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第二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载波侦听冲突避免机制决策STA接入信道。
本申请实施例中,AP根据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从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可参见上述S104中第一装置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的实施方式,不再赘述。
S503.AP在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与STA的当前信道接入方式不相同时,更新信道接入状态表。
AP可根据本地存储的信道接入方式状态表确定该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与STA的当前信道接入方式是否相同。AP在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与STA的当前信道接入方式不相同时,确定STA需切换信道接入方式,因此也将信道接入方式状态表中STA的当前信道接入方式更新为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以保持后续和STA相同的信道接入方式。信道接入方式状态表可参见上述所述,不再赘述。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AP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一信道接入方式,且根据如上述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200中的实施方式,确定STA需更新信道接入参数时,向STA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STA需更新信道接入参数。从而STA通过接收来自第一装置的第一指示信息,获知到自身需更新信道接入参数。
AP确定STA需更新信道接入参数时,向STA发送训练的神经网络对应的信道接入参数。信道接入参数如上述所述,不再赘述。
S504.AP向STA发送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
S505.STA接收来自AP的信道接入方式。
S506.STA将当前信道接入方式切换为该信道接入方式。
STA接收到来自AP的信道接入方式后,默认将当前信道接入方式切换为接收的信道接入方式,从而后续采用接收的信道接入方式决策接入信道。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STA接收来自AP的信道接入参数,并采用该信道接入参数更新神经网络,获得更新后的神经网络,进而采用更新后的神经网络决策接入信道。
本申请实施例中,AP训练决策STA接入信道的神经网络,获得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并根据该性能评估值,从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AP在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与STA的当前信道接入方式不相同时,向STA发送该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从而STA将当前信道接入方式切换为AP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并采用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决策接入信道。该方式使得STA采用的信道接入方式是AP根据第一性能评估值确定的,即使得STA是采用合适的信道接入方式决策接入信道,可提升系统的吞吐量,降低通信时延。
当通信系统中的STA具有较好的算力,且支持较高的通信开销时,STA可训练用于决策接入信道的神经网络,并根据训练结果确定信道接入方式。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以第一装置是STA,第二装置是AP为例,提出了一种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600。图11是该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600的交互示意图。该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600从AP与STA之间交互的角度进行阐述。该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600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S601.STA训练神经网络,获得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神经网络决策站点STA接入信道,性能评估值包括神经网络的精确度和损失值中的至少一种。
本申请实施例中,STA训练神经网络,获得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的实施方式可参见上述S101中第二装置训练神经网络,获得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的实施方式,不再赘述。
S602.STA根据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从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第二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载波侦听冲突避免机制决策STA接入信道。
本申请实施例中,STA根据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从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可参见上述S104中第一装置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的实施方式,不再赘述。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STA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一信道接入方式,且根据如上述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200中的实施方式,确定STA需更新信道接入参数时,向AP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STA需更新信道接入参数。
S603.STA在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与STA的当前信道接入方式不相同时,将当前信道接入方式转换为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以及向AP发送该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
STA在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与当前信道接入方式不相同时,进行信道接入方式的切换,向AP发送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以使得AP获知到自身已将当前信道接入方式切换为该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STA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一信道接入方式,且STA需更新信道接入参数时,STA根据训练的神经网络对应的信道接入参数,更新该神经网络,获得更新后的神经网络。从而STA采用更新后的神经网络决策接入信道。
S604.AP接收来自STA的信道接入方式。
S605.AP根据该信道接入方式更新信道接入方式状态表。
AP接收到来自STA的信道接入方式后,可根据自身存储的信道接入方式状态表,获知到接收到的信道接入方式与STA的当前信道接入方式不相同,从而将信道接入方式中STA的当前信道接入方式更新为接收的信道接入方式,从而保持了与STA相同的信道接入方式。信道接入方式状态表可参见上述,不再赘述。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AP还可接收来自STA的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STA需更新神经网络参数。那么若AP在更新了STA的当前信道接入方式时,也更新了其他STA的当前信道接入方式,则AP还可训练用于决策STA接入信道的神经网络,并将训练后神经网络对应的信道接入参数发送给更新了当前信道接入方式的其他STA,以使得其他STA也根据接收的信道接入参数更新神经网络,以及采用更新后的神经网络决策接入信道。
本申请实施例中,STA自行训练决策接入信道的神经网络,获得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并根据该性能评估值,从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STA的信道接入方式。STA在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与STA的当前信道接入方式不相同时,将当前信道接入方式切换为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以采用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决策接入信道。从而STA是采用根据性能评估值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决策接入信道,即采用了合适的信道接入方式决策接入信道,可提升系统的吞吐量,降低通信时延。
四.通信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各功能,第一装置或第二装置可以包括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以硬件结构、软件模块、或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形式来实现上述各功能。上述各功能中的某个功能以硬件结构、软件模块、还是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
如图1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1200。该通信装置1200可以是第一装置的部件(例如,集成电路,芯片等等),也可以是第二装置的部件(例如,集成电路,芯片等等)。该通信装置1200也可以是其他通信单元,用于实现本申请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该通信装置1200可以包括:通信单元1201和处理单元1202。可选的,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1203。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图12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单元可能由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来实现,或者由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来实现;或者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收发器实现;或者由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所述处理器、存储器、收发器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集成。
所述通信装置1200具备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第一装置的功能,可选的,通信装置1200具备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第二装置的功能。比如,所述通信装置1200包括第一装置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第一装置涉及步骤所对应的模块或单元或手段(means),所述功能或单元或手段(means)可以通过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还可以通过软件和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详细可进一步参考前述对应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描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一种通信装置1200可包括:
通信单元1201,用于接收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神经网络决策站点STA接入信道,所述性能评估值包括所述神经网络的精确度和损失值中的至少一种;
处理单元1202,用于根据所述性能评估值,从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所述STA的信道接入方式;所述第二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载波侦听冲突避免机制决策所述STA接入信道。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1202根据所述性能评估值,从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所述STA的信道接入方式,具体用于:在所述精确度大于第一预设值时,确定所述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在所述精确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确定所述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二信道接入方式。
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1202根据所述性能评估值,从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所述STA的信道接入方式,具体用于:在第一值大于第二预设值时,确定所述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所述第二预设值大于零;在第一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时,确定所述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二信道接入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值是所述精确度减去所述STA已使用的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精确度的值;或,所述第一值是所述STA已使用的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损失值减去所述损失值的值。
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1202确定所述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时,还可用于:在所述精确度大于第三预设值时,向第二装置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STA需更新信道接入参数;所述第三预设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1202确定所述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时,还可用于:在所述第一值大于第四预设值时,向第二装置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STA需更新信道接入参数;所述第四预设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
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1202还可用于:在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与所述STA的当前信道接入方式不相同时,通过通信单元1201向所述第二装置发送所述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
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1200为所述STA,通信单元1201还可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装置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装置同意将所述第一装置的信道接入方式切换为所述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处理单元1202还可将所述第一装置的信道接入方式切换为所述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
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1200为接入点AP,处理单元1202还可根据所述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更新信道接入方式状态表;所述信道接入方式状态表包括与所述第一装置关联的多个STA中每个STA的身份标识、所述每个STA是否支持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所述每个STA的当前信道接入方式。
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1200为所述STA,通信单元1201还可接收信道接入参数;所述信道接入参数包括所述神经网络的神经网络结构参数和神经网络参数;处理单元1202还可根据所述信道接入参数更新所述神经网络,获得更新后的神经网络。
本申请实施例和上述所示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带来的技术效果也相同,具体原理请参照上述所示实施例的描述,不再赘述。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一种通信装置1200可包括:
处理单元1202,用于训练神经网络,获得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神经网络决策站点STA接入信道;所述性能评估值包括所述神经网络的精确度和损失值中的至少一种;
通信单元1201,用于发送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
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1201,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装置的信道接入方式;所述信道接入方式是所述第一装置根据所述性能评估值确定。
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1200为接入点AP,处理单元1202还可更新信道接入方式状态表;所述信道接入方式状态表包括与所述第一装置关联的多个STA中每个STA的身份标识、所述每个STA是否支持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所述每个STA的当前信道接入方式;通信单元1201,还用于向所述第一装置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装置同意所述第一转置将所述第一装置的信道接入方式切换为所述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
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1200为所述STA,所述处理单元1202还可将所述第二装置的信道接入方式切换为所述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
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1200为接入点AP,通信单元1201,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装置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STA需更新信道接入参数;发送信道接入参数;所述信道接入参数包括所述神经网络的神经网络结构参数和神经网络参数。
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1200为接入点AP,通信单元1201,还可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装置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STA需更新信道接入参数;所述处理单元1202还可根据所述神经网络对应的信道接入参数更新所述神经网络,获得更新后的神经网络。
本申请实施例和上述所示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带来的技术效果也相同,具体原理请参照上述所示实施例的描述,不再赘述。
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一种通信装置1200可包括:
处理单元1202,用于训练神经网络,获得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所述神经网络决策站点STA接入信道,所述性能评估值包括所述神经网络的精确度和损失值中的至少一种;
处理单元1202,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从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所述STA的信道接入方式;所述第二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载波侦听冲突避免机制决策所述STA接入信道。
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1202根据所述性能评估值,从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所述STA的信道接入方式,具体用于:在所述精确度大于第一预设值时,确定所述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在所述精确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确定所述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二信道接入方式。
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1202根据所述性能评估值,从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所述STA的信道接入方式,具体用于:在第一值大于第二预设值时,确定所述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所述第二预设值大于零;在第一值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值时,确定所述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二信道接入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值是所述精确度减去所述STA已使用的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精确度的值;或,所述第一值是所述STA已使用的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损失值减去所述损失值的值。
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1202确定所述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时,还用于:在所述精确度大于第三预设值时,向第二装置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STA需更新信道接入参数;所述第二预设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1202确定所述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时,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值大于第四预设值时,向第二装置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STA需更新信道接入参数;所述第四预设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
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1202在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与所述STA的当前信道接入方式不相同时,还可通过通信单元1201向所述第二装置发送所述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
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1200为接入点AP,处理单元1202还可更新信道接入方式状态表;所述信道接入方式状态表包括与所述第一装置关联的多个ST中每个STA的身份标识、所述每个STA是否支持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所述每个STA的当前信道接入方式。
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1200为所述STA,处理单元1202还可将所述第一装置的信道接入方式切换为所述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
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1200为所述AP,通信单元1201还可发送信道接入参数,所述信道接入参数包括所述神经网络的所述神经网络的神经网络结构参数和神经网络参数。
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1200为所述STA,处理单元1202还可根据所述神经网络对应的信道接入参数更新所述神经网络,获得更新后的神经网络;所述信道接入参数包括所述神经网络的所述神经网络的神经网络结构参数和神经网络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和上述所示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带来的技术效果也相同,具体原理请参照上述所示实施例的描述,不再赘述。
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一种通信装置1200可包括:
通信单元1201,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装置的信道接入方式;
处理单元1202,用于将当前信道接入方式切换为所述信道接入方式;所述信道接入方式是所述第一装置根据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从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的;
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神经网络决策站点STA接入信道;所述第二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载波侦听冲突避免机制决策所述STA接入信道;所述性能评估值包括所述神经网络的精确度和损失值中的至少一种。
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1201,还用于接收信道接入参数;所述信道接入参数包括所述神经网络的神经网络结构参数和神经网络参数;处理单元1202,还用于根据所述信道接入参数更新所述神经网络,获得更新后的神经网络。
本申请实施例和上述所示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带来的技术效果也相同,具体原理请参照上述所示实施例的描述,不再赘述。
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一种通信装置1200可包括:
通信单元1201,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装置的信道接入方式;
处理单元1202,用于根据所述信道接入方式,更新信道接入方式状态表;
所述信道接入方式是所述第一装置根据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从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的;
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神经网络决策站点述STA接入信道;所述第二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载波侦听冲突避免机制决策所述STA接入信道;所述性能评估值包括所述神经网络的精确度和损失值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信道接入方式状态表包括与所述第一装置关联的多个STA中每个STA的身份标识、所述多个STA中每个STA是否支持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所述每个STA的当前信道接入方式。
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1201,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装置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STA需更新信道接入参数;向所述第二装置关联的多个STA中除所述STA外的STA发送信道接入参数;所述信道接入参数包括所述神经网络的神经网络结构参数和神经网络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和上述所示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带来的技术效果也相同,具体原理请参照上述所示实施例的描述,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1300,图13为通信装置13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通信装置1300可以是第一装置或第二装置,也可以是支持第一装置实现上述方法的芯片、芯片系统、或处理器等,还可以是支持第二装置实现上述方法的芯片、芯片系统、或处理器等。该装置可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具体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
所述通信装置13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301。所述处理器13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或者专用处理器等。例如可以是基带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或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基带处理器可以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可以用于对通信装置(如,基站、基带芯片,终端、终端芯片,DU或CU等)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
可选的,所述通信装置1300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1302,其上可以存有指令1304,所述指令可在所述处理器1301上被运行,使得所述通信装置13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可选的,所述存储器1302中还可以存储有数据。所述处理器1301和存储器1302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集成在一起。
存储器1302可包括但不限于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等非易失性存储器,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EP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或便携式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等等。
可选的,所述通信装置13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1305、天线1306。所述收发器1305可以称为收发单元、收发机、或收发电路等,用于实现收发功能。收发器1305可以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接收器可以称为接收机或接收电路等,用于实现接收功能;发送器可以称为发送机或发送电路等,用于实现发送功能。
所述通信装置1300为第一装置:处理器1301用于执行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100中的S104,以及用于执行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400中的S401、S402;收发器1305用于执行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100中的S103。
所述通信装置1300为第二装置:处理器1301用于执行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100中的S101。收发器1305用于执行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100中的S102。
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1301中可以包括用于实现接收和发送功能的收发器。例如该收发器可以是收发电路,或者是接口,或者是接口电路。用于实现接收和发送功能的收发电路、接口或接口电路可以是分开的,也可以集成在一起。上述收发电路、接口或接口电路可以用于代码/数据的读写,或者,上述收发电路、接口或接口电路可以用于信号的传输或传递。
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可选的,处理器1301可以存有指令1303,指令1303在处理器1301上运行,可使得所述通信装置13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指令1303可能固化在处理器1301中,该种情况下,处理器1301可能由硬件实现。
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装置1300可以包括电路,所述电路可以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中发送或接收或者通信的功能。本申请实施例中描述的处理器和收发器可实现在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模拟IC、射频集成电路RFIC、混合信号IC、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board,PCB)、电子设备等上。该处理器和收发器也可以用各种IC工艺技术来制造,例如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nMetal-oxide-semiconductor,NMOS)、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positive channel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PMOS)、双极结型晶体管(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BJT)、双极CMOS(BiCMOS)、硅锗(SiGe)、砷化镓(GaAs)等。
本申请实施例和上述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100至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600所示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带来的技术效果也相同,具体原理请参照上述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100至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600所示实施例的描述,不再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储存计算机软件指令,当所述指令被通信装置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的功能。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用于储存计算机软件指令,当所述指令被通信装置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的功能。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的功能。
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交互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高密度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SSD))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7)

1.一种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装置接收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神经网络决策站点STA接入信道,所述性能评估值包括所述神经网络的精确度和损失值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一装置根据所述性能评估值,从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所述STA的信道接入方式;
所述第二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载波侦听冲突避免机制决策所述STA接入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置根据所述性能评估值,从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所述STA的信道接入方式,包括:
所述第一装置在所述精确度大于第一预设值时,确定所述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
所述第一装置在所述精确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时,确定所述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二信道接入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置根据所述性能评估值,从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所述STA的信道接入方式,包括:
所述第一装置在第一值大于第二预设值时,确定所述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所述第二预设值大于零;
所述第一装置在第一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时,确定所述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二信道接入方式;
所述第一值是所述精确度减去所述STA已使用的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精确度的值;或,
所述第一值是所述STA已使用的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损失值减去所述损失值的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置确定所述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装置在所述精确度大于第三预设值时,向第二装置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STA需更新信道接入参数;
所述第三预设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置确定所述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装置在所述第一值大于第四预设值时,向第二装置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STA需更新信道接入参数;
所述第四预设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装置在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与所述STA的当前信道接入方式不相同时,向所述第二装置发送所述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置为所述STA,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装置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装置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装置同意将所述第一装置的信道接入方式切换为所述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
所述第一装置将所述第一装置的信道接入方式切换为所述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置为接入点AP,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装置根据所述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更新信道接入方式状态表;
所述信道接入方式状态表包括与所述第一装置关联的多个STA中每个STA的身份标识、所述每个STA是否支持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所述每个STA的当前信道接入方式。
9.根据权利要求4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装置为所述STA,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装置接收信道接入参数;所述信道接入参数包括所述神经网络的神经网络结构参数和神经网络参数;
所述第一装置根据所述信道接入参数更新所述神经网络,获得更新后的神经网络。
10.一种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装置训练神经网络,获得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神经网络决策站点STA接入信道;所述性能评估值包括所述神经网络的精确度和损失值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二装置发送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装置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装置的信道接入方式;所述信道接入方式是所述第一装置根据所述性能评估值确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装置为接入点AP,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转置更新信道接入方式状态表;所述信道接入方式状态表包括与所述第一装置关联的多个STA中每个STA的身份标识、所述每个STA是否支持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所述每个STA的当前信道接入方式;
所述第二装置向所述第一装置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装置同意所述第一转置将所述第一装置的信道接入方式切换为所述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装置为所述STA,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装置将所述第二装置的信道接入方式切换为所述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装置为接入点AP;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装置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装置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STA需更新信道接入参数;
所述第二装置发送信道接入参数;所述信道接入参数包括所述神经网络的神经网络结构参数和神经网络参数。
15.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装置为所述STA;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装置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装置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装置需更新信道接入参数;
所述第二装置根据所述神经网络对应的信道接入参数更新所述神经网络,获得更新后的神经网络。
16.一种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装置训练神经网络,获得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所述神经网络决策站点STA接入信道,所述性能评估值包括所述神经网络的精确度和损失值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一装置根据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从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所述STA的信道接入方式;
所述第二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载波侦听冲突避免机制决策所述STA接入信道。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置根据所述性能评估值,从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所述STA的信道接入方式,包括:
所述第一装置在所述精确度大于第一预设值时,确定所述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
所述第一装置在所述精确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确定所述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二信道接入方式。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置根据所述性能评估值,从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所述STA的信道接入方式,包括:
所述第一装置在第一值大于第二预设值时,确定所述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所述第二预设值大于零;
所述第一装置在第一值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值时,确定所述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第二信道接入方式;
所述第一值是所述精确度减去所述STA已使用的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精确度的值;或,
所述第一值是所述STA已使用的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损失值减去所述损失值的值。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置确定所述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装置在所述精确度大于第三预设值时,向第二装置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STA需更新信道接入参数;
所述第二预设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置确定所述STA的信道接入方式为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装置在所述第一值大于第四预设值时,向第二装置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STA需更新信道接入参数;
所述第四预设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
21.根据权利要求16至2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装置在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与所述STA的当前信道接入方式不相同时,向所述第二装置发送所述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置是接入点AP;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装置更新信道接入方式状态表;
所述信道接入方式状态表包括与所述第一装置关联的多个ST中每个STA的身份标识、所述每个STA是否支持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所述每个STA的当前信道接入方式。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置是所述STA;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装置将所述第一装置的信道接入方式切换为所述确定的信道接入方式。
24.根据权利要求16至2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置是所述AP;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装置发送信道接入参数,所述信道接入参数包括所述神经网络的所述神经网络的神经网络结构参数和神经网络参数。
25.根据权利要求16至21任一项,或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置是所述STA;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装置根据所述神经网络对应的信道接入参数更新所述神经网络,获得更新后的神经网络;
所述信道接入参数包括所述神经网络的所述神经网络的神经网络结构参数和神经网络参数。
26.一种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装置接收来自第一装置的信道接入方式;
所述第二装置将当前信道接入方式切换为所述信道接入方式;
所述信道接入方式是所述第一装置根据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从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的;
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神经网络决策站点STA接入信道;
所述第二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载波侦听冲突避免机制决策所述STA接入信道;
所述性能评估值包括所述神经网络的精确度和损失值中的至少一种。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装置接收信道接入参数;所述信道接入参数包括所述神经网络的神经网络结构参数和神经网络参数;
所述第二装置根据所述信道接入参数更新所述神经网络,获得更新后的神经网络。
28.一种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装置接收来自第一装置的信道接入方式;
所述第二装置根据所述信道接入方式,更新信道接入方式状态表;
所述信道接入方式是所述第一装置根据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从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的;
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神经网络决策站点述STA接入信道;
所述第二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载波侦听冲突避免机制决策所述STA接入信道;
所述性能评估值包括所述神经网络的精确度和损失值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信道接入方式状态表包括与所述第一装置关联的多个STA中每个STA的身份标识、所述多个STA中每个STA是否支持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所述每个STA的当前信道接入方式。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装置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装置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STA需更新信道接入参数;
所述第二装置向所述第二装置关联的多个STA中除所述STA外的STA发送信道接入参数;
所述信道接入参数包括所述神经网络的神经网络结构参数和神经网络参数。
30.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接收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神经网络决策站点STA接入信道,所述性能评估值包括所述神经网络的精确度和损失值中的至少一种;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性能评估值,从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所述STA的信道接入方式;所述第二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载波侦听冲突避免机制决策所述STA接入信道。
3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训练神经网络,获得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神经网络决策站点STA接入信道;所述性能评估值包括所述神经网络的精确度和损失值中的至少一种;
通信单元,用于发送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
32.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训练神经网络,获得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所述神经网络决策站点STA接入信道,所述性能评估值包括所述神经网络的精确度和损失值中的至少一种;
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从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所述STA的信道接入方式;所述第二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载波侦听冲突避免机制决策所述STA接入信道。
33.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装置的信道接入方式;
处理单元,用于将当前信道接入方式切换为所述信道接入方式;
所述信道接入方式是所述第一装置根据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从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的;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神经网络决策站点STA接入信道;所述第二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载波侦听冲突避免机制决策所述STA接入信道;所述性能评估值包括所述神经网络的精确度和损失值中的至少一种。
34.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装置的信道接入方式;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信道接入方式,更新信道接入方式状态表;
所述信道接入方式是所述第一装置根据第一信道接入方式的性能评估值,从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和第二信道接入方式中确定的;所述第一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神经网络决策站点述STA接入信道;所述第二信道接入方式是指利用载波侦听冲突避免机制决策所述STA接入信道;
所述性能评估值包括所述神经网络的精确度和损失值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信道接入方式状态表包括与所述第一装置关联的多个STA的标识、所述多个STA中每个STA支持的信道接入方式、所述每个STA的当前信道接入方式。
3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所述收发器用于与其它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以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以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权利要求10至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以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权利要求16至2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以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方法,或者,以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方法。
3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或者权利要求10至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或者权利要求16至2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或者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方法被执行;或者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37.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或者权利要求10至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或者权利要求16至2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或者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方法被执行;或者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CN202111660704.8A 2021-12-30 2021-12-30 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64194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60704.8A CN116419416A (zh) 2021-12-30 2021-12-30 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及装置
PCT/CN2022/134771 WO2023124694A1 (zh) 2021-12-30 2022-11-28 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60704.8A CN116419416A (zh) 2021-12-30 2021-12-30 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19416A true CN116419416A (zh) 2023-07-11

Family

ID=86997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60704.8A Pending CN116419416A (zh) 2021-12-30 2021-12-30 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19416A (zh)
WO (1) WO202312469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23006A1 (ko) * 2015-07-31 2017-02-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채널 본딩 기반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11586809B (zh) * 2020-04-08 2022-05-10 西安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sdn的异构无线网络接入选择方法及系统
CN113784359A (zh) * 2021-09-08 2021-12-10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算法的动态信道接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24694A1 (zh) 2023-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89922B2 (ja) ベースチャネルと60GHzチャネルとの間で切り替え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US8126502B2 (en) Channel width switching in multiple OBSS systems
CN102067515B (zh) 用于无线局域网中多播传送的竞争缓解
US20080151796A1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providing improved network service information delivery
US9432962B2 (en) Wireless link monitoring and active troubleshooting
US20080205358A1 (en) Usage of network load information for rate adaptation purposes
WO2022002221A1 (zh) 多链路建立方法及通信装置
US20130095761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amless switching between a plurality of wireless connections for wireless transmissions
US9351226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based on association mechanism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system
KR20100052538A (ko)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 내의 송신들을 관리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JP2010278565A (ja)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制御装置
WO2022012561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080170558A1 (en) Techniques for transmission protection for wireless networks
WO2022262734A1 (zh) 一种信道接入方法及相关装置
US8185050B2 (en) Coexistance device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Bluetooth device and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device
CN114175840B (zh) 随机接入方法和装置
CN116419416A (zh) 信道接入方式确定方法及装置
WO2021203892A1 (zh)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518352B (zh) 层二测量方法和网络侧设备
CN114760719B (zh) 发现和连接到软接入设备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877318B2 (en) Channel assessment in a single contention-free channel access period
WO2023011106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3040794A1 (zh) 通信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WO2023237039A1 (zh) 信道接入方法和相关产品
WO2023202206A1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