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19253A - 一种通信方法、基站、终端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基站、终端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19253A
CN116419253A CN202111682221.8A CN202111682221A CN116419253A CN 116419253 A CN116419253 A CN 116419253A CN 202111682221 A CN202111682221 A CN 202111682221A CN 116419253 A CN116419253 A CN 1164192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terminal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8222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刚
刘志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8222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1925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43746 priority patent/WO202312589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4192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192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2Traffic simulation tools or mod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6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simulated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0/00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 H04W60/04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using triggered ev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基站、终端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在接收到终端发起的无线网通知区RNA更新请求或者注册请求的情况下,从第二基站中获取历史通信模型信息,并确定目标通信模型信息;第二基站为终端上一次接入的基站;若目标通信模型信息与历史通信模型信息不同,则将目标通信模型信息对应目标通信模型中的目标编码模型发送至终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达到提高用户使用终端通信时的用户体验感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基站、终端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基站、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的日益普及,使用移动终端的用户越来越多,用户日常使用移动终端也越来越频繁,使得移动终端已经成为用户必不可少的移动设备之一。
目前,移动终端与基站之间是通过内置通信模型进行通信的,但是这种内置通信模型的方式导致用户在使用终端通信时的体验感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基站、终端及存储介质,能够提高用户使用终端通信时的用户体验感。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一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在接收到终端发起的无线网通知区RNA更新请求或者注册请求的情况下,从第二基站中获取历史通信模型信息,并确定目标通信模型信息;所述第二基站为所述终端上一次接入的基站;
若所述目标通信模型信息与所述历史通信模型信息不同,则将所述目标通信模型信息对应目标通信模型中的目标编码模型发送至所述终端。
在上述通信方法中,所述确定目标通信模型信息,包括:
从所述终端获取所述终端的处理能力参数;
根据所述处理能力参数和所述历史通信模型信息确定所述目标通信模型信息。
在上述通信方法中,所述根据所述处理能力参数和所述历史通信模型信息确定所述目标通信模型信息,包括:
确定所述处理能力参数对应的性能级别,并从预设模型信息库中查找所述性能级别对应的第一通信模型信息;
将所述第一通信模型信息确定为所述目标通信模型信息。
在上述通信方法中,所述确定目标通信模型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目标通信模型信息与所述历史通信模型信息相同,则从所述第二基站获取历史解码模型;所述历史解码模型为所述历史通信模型信息中历史解码模型信息对应的解码模型;
在与所述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历史解码模型与所述终端的历史编码模型实现通信。
在上述通信方法中,所述确定目标通信模型信息之后,所述将所述目标通信模型信息对应目标通信模型中的目标编码模型发送至所述终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目标通信模型信息与所述历史通信模型信息不同,则从预设模型库中获取所述目标通信模型信息对应的目标通信模型。
在上述通信方法中,所述将所述目标通信模型信息对应目标通信模型中的目标编码模型发送至所述终端,包括:
若所述目标编码模型对应的传输数据量大于预设传输数据量阈值,则将所述目标编码模型切分为多个编码模型分片,并依次将所述多个编码模型分片发送至所述终端。
在上述通信方法中,所述将所述目标通信模型信息对应目标通信模型中的目标编码模型发送至所述终端,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编码模型扩展与所述终端进行数据传输的传输参数,得到扩展后的传输参数;
通过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扩展后的传输参数,以将所述目标编码模型发送至所述终端。
在上述通信方法中,所述处理能力参数包括运算能力、信道状态参数和终端移动速度。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向第一基站发起无线网通知区RNA更新请求或者注册请求;
在接收到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目标编码模型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目标解码模型与目标RNA或者目标注册区内的基站进行通信;所述目标RNA和所述目标注册区为所述第一基站所在的RNA和注册区,同一个RNA和同一个注册区内的基站使用相同的目标解码模型。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基站,所述基站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在接收到终端发起的无线网通知区RNA更新请求或者注册请求的情况下,从第二基站中获取历史通信模型信息,并确定目标通信模型信息;所述第二基站为所述终端上一次接入的基站;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若所述目标通信模型信息与所述历史通信模型信息不同,则将所述目标通信模型信息对应目标通信模型中的目标编码模型发送至所述终端。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一基站发起无线网通知区RNA更新请求或者注册请求;
第二通信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目标编码模型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目标解码模型与目标RNA或者目标注册区内的基站进行通信;所述目标RNA和所述目标注册区为所述第一基站所在的RNA和注册区,同一个RNA和同一个注册区内的基站使用相同的目标解码模型。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基站,所述基站包括:第一处理器、第一发送器、第一存储器及第一通信总线;所述第一处理器执行第一存储器存储的运行程序时实现如上述应用于第一基站的通信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第二处理器、第二发送器、第二存储器及第二通信总线;所述第二处理器执行第二存储器存储的运行程序时实现如上述应用于终端的通信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第一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应用于第一基站的通信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二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第二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应用于终端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基站、终端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在接收到终端发起的无线网通知区RNA更新请求或者注册请求的情况下,从第二基站中获取历史通信模型信息,并确定目标通信模型信息;第二基站为终端上一次接入的基站;若目标通信模型信息与历史通信模型信息不同,则将目标通信模型信息对应目标通信模型中的目标编码模型发送至终端;采用上述实现方案,第一基站在接收到终端发起的RNA更新请求或者注册请求的情况下,获取第二基站的历史通信模型信息,并确定终端和基站对应的目标通信模型信息,然后在目标通信模型信息和历史通信模型信息不同的情况下,将目标编码模型发送至终端,以供终端利用目标编码模型与第一基站实现通信,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由于终端向第一基站发起RNA更新请求表征第一基站未与终端建立通信,因此,本申请是在第一基站还未与终端建立通信之前,确定了两者在通信时、需要使用的目标通信模型信息,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内置通信模型,本申请能够在基站与不同终端建立连接之前,确定终端和基站在通信时最优的通信模型,并将终端通信时需要使用的编码模型预先发送至终端,提高了用户在使用终端进行通信时的用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流程图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确定目标通信模型信息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流程图二;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基站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基站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在终端与基站进行通信时,由于终端和基站的差异,对于相同的无线功能,存在不同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通信模型,需要网络基于不同的场景进行AI模型的下载。
现有的终端应用层使用的AI模型下载,可以通过应用层更新,但是如果用于无线网络功能的模型,比如物理层信道压缩,信道估计等模型,无法通过应用层更新。目前只有预先配置在终端侧或者在业务使用的时候在连接态下进行模型的下载。
在模型下载时,由于终端上下文的不同,比如信道质量和移动速度等差异,使得处理无线功能的AI模型存在差异,并且不同的基站站型(比如宏站和微站)覆盖能力,处理能力的不同,对于相同的无线功能,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AI模型进行处理,比如对于下行信道反馈压缩模型,位于网络端的解码网络模型和位于终端侧的编码网络模型可能不同。
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一基站,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流程图一,如图1所示,通信方法可以包括:
S101、在接收到终端发起的无线网通知区RNA更新请求或者注册请求的情况下,从第二基站中获取历史通信模型信息,并确定目标通信模型信息;第二基站为终端上一次接入的基站。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基站在接收到终端发起的无线网通知区RNA更新请求或者注册请求的情况下,从第二基站中获取历史通信模型信息,并确定目标通信模型信息;第二基站为终端上一次接入的基站。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通信方法可以应用在终端与基站未建立连接时、预下载模型的场景下。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在进入去激活态(RRC_INACTIVE),对于核心网而言,仍然处于连接态(CM_CONNECTED)。终端在去激活态下,终端前一次连接的基站上保留了用户上下文信息,并保持与核心网的连接,这样在终端需要恢复连接态时能够尽快恢复。
需要说明的是,当终端周期性或者移出无线网通知区(RAN Notification ARea,RNA)或者注册区的时候,触发终端向第一基站发起无线网通知区RNA更新请求或者注册请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基站可以为终端在从第一RNA移动至第二RNA之后,通过小区重选规则从第二RNA中重选的基站;第一基站也可以为终端在从第一注册区移动至第二注册区之后,通过小区重选规则从第二注册区中重选的基站。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基站为终端处于第一RNA或者第一注册区中时接入的基站。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起获取用户上下文信息的请求,第二基站在接收到请求之后,将用户上下文信息发送给第一基站,其中,用户上下文信息中包括历史通信模型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历史通信模型信息包括终端与第二基站连接时、应用于终端的历史编码模型信息和应用于第二基站的历史解码模型信息;例如,通信模型的标识和版本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确定目标通信模型信息;具体的,从终端获取终端的处理能力参数;根据处理能力参数和历史通信模型信息确定目标通信模型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在进入去激活态时,当第一基站接收到RNA更新请求时,可以向终端发起查询请求,获取终端的处理能力参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的处理能力参数包括终端的运算能力、信道状态参数和终端移动速度。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的运算能力包括终端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框架能力、AI算子能力、AI模型能力和模型推理能力等;其中,AI框架能力如机器学习tensorflow、卷积神经网络caffe和Python机器学习pytorch等框架能力,AI算子能力如卷积、池化、去激活和全连接等,AI模型能力如卷积神经网络(Super-Resolutio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R-CNN)、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和自编码器autoencoder等,模型推理能力如AI模型推理的时间和终功耗等。
需要说明的是,信道状态参数包括大尺度的信道信息和小尺度的信道信息;其中,大尺度的信道信息包括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RSRQ)和信干噪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Noise Ratio,RS-SINR)等;小尺度的信道信息包括视距(LineOf Sight,LOS)和非视距(Not Line Of Sight,NLOS)信道特征、全量的信道测量数据矩阵样本信息和信道特征值样本信息,其中,LOS和NLOS信道特征如反映信道多径的莱斯信道K因子;全量的信道测量数据矩阵样本信息包括:基于子载波和端口号的频域的信道冲击响应、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IFFT)转换后,基于抽头数和端口号的时延扩展冲击响应等;信道特征值样本信息为信道矩阵经过奇异值分解后的特征值信息,信道矩阵为频率无关的长周期信道信息矩阵和频率相关的瞬时信道信息矩阵等。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移动速度可以通过终端侧上的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 System,GPS)获取。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图2为本申请给出的一种示例性的确定目标通信模型信息方法流程图,如图2所示,方法如下:
S201、确定处理能力参数对应的性能级别,并从预设模型信息库中查找性能级别对应的第一通信模型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基站确定处理能力参数对应的性能级别,并从预设模型信息库中查找性能级别对应的第一通信模型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当终端的运算能力越强,越能支持更复杂的编码模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LOS信道下,K因子越高,对终端侧的编码模型的复杂程度要求越低,反之在NLOS信道下,K因子越低,对终端侧的编码模型的复杂程度要求越高。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移动速度越快,对终端侧的编码模型推理时延要求越高,对终端侧的编码模型的复杂程度要求越低。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终端的处理能力参数综合确定终端对应的性能级别,示例性的,性能级别为高级、中级和低级,具体的性能级别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确定出终端的性能级别之后,从预设模型信息库中查找性能级别对应的第一通信模型信息,包括应用于终端的编码模型信息和应用于基站的解码模型信息,一般来说,为了保障一定的信道恢复精度,编码模型和解码模型的能力和复杂度要互相搭配,才能满足一定的精度,比如对于终端侧的编码模型,在性能级别低的情况下,模型要求相对简单,但是对网络侧的解码模型相对要求较高,较复杂;反之,如果编码模型较为复杂,解码模型相对要求简单。
S202、将第一通信模型信息确定为目标通信模型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基站在查找到第一通信模型信息之后,将第一通信模型信息确定为目标通信模型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通信模型信息为第一基站根据终端的处理能力参数确定出的适用于终端与第一基站通信的最优通信模型信息。
S102、若目标通信模型信息与历史通信模型信息不同,则将目标通信模型信息对应目标通信模型中的目标编码模型发送至终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基站在获取到历史通信模型信息,并确定出目标通信模型信息之后,若目标通信模型信息与历史通信模型信息不同,则将目标通信模型信息对应目标通信模型中的目标编码模型发送至终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确定目标通信模型信息之后,将目标编码模型信息对应的目标编码模型发送至终端之前,方法还包括:若目标通信模型信息与历史通信模型信息不同,则从预设模型库中获取目标通信模型信息对应的目标通信模型。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模型库为预设模型信息库对应的模型库,存储有多种预设模型。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基站在从预设模型库中获取目标通信模型时,可以通过服务化接口获取,在获取到目标通信模型后,将目标通信模型中的目标解码模型存储至本地,并向终端发起更新编码模型的请求,当终端接收目标编码模型完毕后,向第一基站发送目标编码模型更新完毕的通知,当第一基站收到目标编码模型更新完毕的通知后,根据目标通信模型信息更新从第二基站中获取的历史通信模型信息,得到第一基站对应的通信模型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可通过扩展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重配置消息或者新定义控制面消息来支持第一基站向终端发起传输目标编码模型的传输请求,具体的,可以在重配置消息中定义目标编码模型的元信息,包括模型的类型、标识、版本、大小、输入和输出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目标编码模型的传输,可以采用控制面和用户面两种方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控制面传输;具体的,若目标编码模型对应的传输数据量大于预设传输数据量阈值,则将目标编码模型切分为多个编码模型分片,并依次将多个编码模型分片发送至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目标编码模型切分为多个编码模型分片之后,通过分片类型SegmentType来指示编码模型分片是否是最后一个分片,通过分片号码SegmentNumber来指示分片编号,通过容器container来传递目标编码模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用户面传输;具体的,基于目标编码模型扩展与终端进行数据传输的传输参数,得到扩展后的传输参数;通过向终端发送扩展后的传输参数,以将目标编码模型发送至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用户面传输需要通过扩展用户面的包头来指示目标编码模型数据包的传输。比如通过扩展服务数据适配协议(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DAP)的头来指示目标编码模型传输,增加模型指示来指示是否传递的是目标编码模型,增加事务标识号TransactionID来指定本次传输会话的标识,如果目标编码模型数据较大,通过分片号码SegmentNumber来指定分片的编号,另外增加结束标记EndMarker来指示目标编码模型传输的最后一个包。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基站在将目标编码模型发送至终端后,基于目标通信模型中的目标解码模型与终端的目标编码模型实现通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确定目标通信模型信息之后,基于目标解码模型信息对应的目标解码模型与终端的目标编码模型实现通信之前,方法还包括:若目标通信模型信息与历史通信模型信息相同,则从第二基站获取历史解码模型;历史解码模型为历史通信模型信息中历史解码模型信息对应的解码模型。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基站从第二基站获取历史解码模型时,可以直接通过基站间的接口向第二基站发起模型请求,第二基站在接收到第一基站发送的模型请求之后,向第一基站发送响应消息,响应消息中包括历史解码模型的元信息,包括模型的类型、标识、版本、大小、输入和输出等,同时采用控制面或者用户面的方式向第一基站发送历史解码模型,在历史解码模型传输完毕之后,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模型传输完毕的通知,发送通知可以通过新定义接口应用流程协议XnAP控制面消息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目标通信模型信息和历史通信模型信息相同,则说明终端上的历史编码模型不用更新,可以继续使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基站在从第二基站获取到历史解码模型之后,在与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的情况下,基于历史解码模型与终端的历史编码模型实现通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基站和终端的通信模型都配置成功之后,终端重新进入去激活态,并且在进入工作态与第一基站建立通信连接之后,能够直接根据配置好的通信模型与基站进行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一基站,该方法包括:在接收到终端发起的无线网通知区RNA更新请求或者注册请求的情况下,从第二基站中获取历史通信模型信息,并确定目标通信模型信息;第二基站为终端上一次接入的基站;若目标通信模型信息与历史通信模型信息不同,则将目标通信模型信息对应目标通信模型中的目标编码模型发送至终端;采用上述实现方案,第一基站在接收到终端发起的RNA更新请求或者注册请求的情况下,获取第二基站的历史通信模型信息,并确定终端和基站对应的目标通信模型信息,然后在目标通信模型信息和历史通信模型信息不同的情况下,将目标编码模型发送至终端,以供终端利用目标编码模型与第一基站实现通信,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由于终端向第一基站发起RNA更新请求表征第一基站未与终端建立通信,因此,本申请是在第一基站还未与终端建立通信之前,确定了两者在通信时、需要使用的目标通信模型信息,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内置通信模型,本申请能够在基站与不同终端建立连接之前,确定终端和基站在通信时最优的通信模型,并将终端通信时需要使用的编码模型预先发送至终端,提高了用户在使用终端进行通信时的用户体验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终端,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流程图二,如图3所示,通信方法可以包括:
S301、向第一基站发起无线网通知区RNA更新请求或者注册请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向第一基站发起无线网通知区RNA更新请求或者注册请求。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在从第一RNA移动至第二RNA时或者从第一注册区移动至第二注册区时,触发终端向第一基站发起无线网通知区RNA更新请求或者注册请求。
S302、在接收到第一基站发送的目标编码模型的情况下,基于目标解码模型与目标RNA或者目标注册区内的基站进行通信;目标RNA和目标注册区为第一基站所在的RNA和注册区,同一个RNA和同一个注册区内的基站使用相同的目标解码模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在接收到第一基站发送的目标编码模型的情况下,基于目标解码模型与目标RNA或者目标注册区内的基站进行通信;目标RNA和目标注册区为第一基站所在的RNA和注册区,同一个RNA和同一个注册区内的基站使用相同的目标解码模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基站根据终端的处理能力参数确定出与终端进行通信的目标通信模型信息之后,同一RNA或者同一注册区内的基站都可以通过该目标通信模型信息与终端进行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终端,该方法包括:向第一基站发起无线网通知区RNA更新请求或者注册请求;在接收到第一基站发送的目标编码模型的情况下,基于目标解码模型与目标RNA或者目标注册区内的基站进行通信;目标RNA和目标注册区为第一基站所在的RNA和注册区,同一个RNA和同一个注册区内的基站使用相同的目标解码模型;本申请能够在基站与不同终端建立连接之前,确定终端和基站在通信时最优的通信模型,并将终端通信时需要使用的编码模型预先发送至终端,提高了用户在使用终端进行通信时的用户体验感。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第一基站1,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第一基站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一,如图4所示,该第一基站1包括:
获取单元10,用于在接收到终端发起的无线网通知区RNA更新请求或者注册请求的情况下,从第二基站中获取历史通信模型信息,并确定目标通信模型信息;所述第二基站为所述终端上一次接入的基站;
第一发送单元11,用于若所述目标通信模型信息与所述历史通信模型信息不同,则将所述目标通信模型信息对应目标通信模型中的目标编码模型发送至所述终端。
可选的,第一基站1包括:确定单元;
所述获取单元10,还用于从所述终端获取所述终端的处理能力参数;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处理能力参数和所述历史通信模型信息确定所述目标通信模型信息。
可选的,第一基站1还包括:查找单元;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处理能力参数对应的性能级别;
所述查找单元,用于从预设模型信息库中查找所述性能级别对应的第一通信模型信息;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将所述第一通信模型信息确定为所述目标通信模型信息。
可选的,第一基站1还包括:第一通信单元;
所述获取单元10,还用于若所述目标通信模型信息与所述历史通信模型信息相同,则从所述第二基站获取历史解码模型;所述历史解码模型为所述历史通信模型信息中历史解码模型信息对应的解码模型;
所述第一通信单元,还用于在与所述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历史解码模型与所述终端的历史编码模型实现通信。
可选的,所述获取单元10,还用于若所述目标通信模型信息与所述历史通信模型信息不同,则从预设模型库中获取所述目标通信模型信息对应的目标通信模型。
可选的,第一基站1还包括:模型切分单元;
所述模型切分单元,用于若所述目标编码模型对应的传输数据量大于预设传输数据量阈值,则将所述目标编码模型切分为多个编码模型分片;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11,还用于依次将所述多个编码模型分片发送至所述终端。
可选的,第一基站1还包括:数据处理单元;
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目标编码模型扩展与所述终端进行数据传输的传输参数,得到扩展后的传输参数;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11,还用于通过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扩展后的传输参数,以将所述目标编码模型发送至所述终端。
可选的,所述处理能力参数包括运算能力、信道状态参数和终端移动速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基站,该基站包括:获取单元和第一发送单元;其中,获取单元,用于在接收到终端发起的无线网通知区RNA更新请求或者注册请求的情况下,从第二基站中获取历史通信模型信息,并确定目标通信模型信息;第二基站为终端上一次接入的基站;第一发送单元,用于若目标通信模型信息与历史通信模型信息不同,则将目标通信模型信息对应目标通信模型中的目标编码模型发送至终端;采用上述实现方案,第一基站在接收到终端发起的RNA更新请求或者注册请求的情况下,获取第二基站的历史通信模型信息,并确定终端和基站对应的目标通信模型信息,然后在目标通信模型信息和历史通信模型信息不同的情况下,将目标编码模型发送至终端,以供终端利用目标编码模型与第一基站实现通信,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由于终端向第一基站发起RNA更新请求表征第一基站未与终端建立通信,因此,本申请是在第一基站还未与终端建立通信之前,确定了两者在通信时、需要使用的目标通信模型信息,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内置通信模型,本申请能够在基站与不同终端建立连接之前,确定终端和基站在通信时最优的通信模型,并将终端通信时需要使用的编码模型预先发送至终端,提高了用户在使用终端进行通信时的用户体验感。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基站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二,在实际应用中,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同一公开构思下,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基站1包括:第一处理器12、第一发送器13、第一存储器14及第一通信总线15。
在具体的实施例的过程中,上述获取单元10、确定单元、第一通信单元、查找单元、模型切分单元和数据处理单元可由位于第一基站1上的第一处理器12实现,上述第一发送单元11可由位于第一基站1上的第一发送器13实现,上述第一处理器12可以为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图像处理装置(DSPD,Digital SignalProcessing Device)、可编程逻辑图像处理装置(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CPU、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中的至少一种。可以理解地,对于不同的第一基站,用于实现上述处理器功能的电子器件还可以为其它,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通信总线15用于实现第一处理器12、第一发送器13和第一存储器14之间的连接通信;上述第一处理器12执行第一存储器14中存储的运行程序时实现如下的通信方法:
在接收到终端发起的无线网通知区RNA更新请求或者注册请求的情况下,从第二基站中获取历史通信模型信息,并确定目标通信模型信息;所述第二基站为所述终端上一次接入的基站;
若所述目标通信模型信息与所述历史通信模型信息不同,则将所述目标通信模型信息对应目标通信模型中的目标编码模型发送至所述终端。
可选的,所述第一处理器12还用于从所述终端获取所述终端的处理能力参数;根据所述处理能力参数和所述历史通信模型信息确定所述目标通信模型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处理器12还用于确定所述处理能力参数对应的性能级别,并从预设模型信息库中查找所述性能级别对应的第一通信模型信息;将所述第一通信模型信息确定为所述目标通信模型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处理器12还用于若所述目标通信模型信息与所述历史通信模型信息相同,则从所述第二基站获取历史解码模型;所述历史解码模型为所述历史通信模型信息中历史解码模型信息对应的解码模型;在与所述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历史解码模型与所述终端的历史编码模型实现通信。
可选的,所述第一处理器12还用于若所述目标通信模型信息与所述历史通信模型信息不同,则从预设模型库中获取所述目标通信模型信息对应的目标通信模型。
可选的,所述第一处理器12还用于若所述目标编码模型对应的传输数据量大于预设传输数据量阈值,则将所述目标编码模型切分为多个编码模型分片,并依次将所述多个编码模型分片发送至所述终端。
可选的,所述第一处理器12还用于基于所述目标编码模型扩展与所述终端进行数据传输的传输参数,得到扩展后的传输参数;通过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扩展后的传输参数,以将所述目标编码模型发送至所述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处理器执行,应用于第一基站中,该计算机程序实现如上述的通信方法。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终端2,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一,如图6所示,该终端2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20,用于向第一基站发起无线网通知区RNA更新请求或者注册请求;
第二通信单元21,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目标编码模型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目标解码模型与目标RNA或者目标注册区内的基站进行通信;所述目标RNA和所述目标注册区为所述第一基站所在的RNA和注册区,同一个RNA和同一个注册区内的基站使用相同的目标解码模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第二发送单元和第二通信单元;其中,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一基站发起无线网通知区RNA更新请求或者注册请求;第二通信单元,用于在接收到第一基站发送的目标编码模型的情况下,基于目标解码模型与目标RNA或者目标注册区内的基站进行通信;目标RNA和目标注册区为第一基站所在的RNA和注册区,同一个RNA和同一个注册区内的基站使用相同的目标解码模型;申请能够在基站与不同终端建立连接之前,确定终端和基站在通信时最优的通信模型,并将终端通信时需要使用的编码模型预先发送至终端,提高了用户在使用终端进行通信时的用户体验感。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二,在实际应用中,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同一公开构思下,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终端2包括:第二处理器22、第二发送器23、第二存储器24及第二通信总线25。
在具体的实施例的过程中,上述第二通信单元21可由位于终端2上的第二处理器22实现,上述第二发送单元22可由位于终端2上的第二发送器23实现,上述第二处理器22可以为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图像处理装置(DSPD,DigitalSignal Processing Device)、可编程逻辑图像处理装置(PLD,Programmable LogicDevice)、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CPU、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中的至少一种。可以理解地,对于不同的终端,用于实现上述处理器功能的电子器件还可以为其它,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第二通信总线25用于实现第二处理器22、第二发送器23和第二存储器24之间的连接通信;上述第二处理器22执行第二存储器24中存储的运行程序时实现如下的通信方法:
向第一基站发起无线网通知区RNA更新请求或者注册请求;
在接收到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目标编码模型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目标解码模型与目标RNA或者目标注册区内的基站进行通信;所述目标RNA和所述目标注册区为所述第一基站所在的RNA和注册区,同一个RNA和同一个注册区内的基站使用相同的目标解码模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二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第二处理器执行,应用于第一基站中,该计算机程序实现如上述的通信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相关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图像显示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公开各个实施例所述的通信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在接收到终端发起的无线网通知区RNA更新请求或者注册请求的情况下,从第二基站中获取历史通信模型信息,并确定目标通信模型信息;所述第二基站为所述终端上一次接入的基站;
若所述目标通信模型信息与所述历史通信模型信息不同,则将所述目标通信模型信息对应目标通信模型中的目标编码模型发送至所述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目标通信模型信息,包括:
从所述终端获取所述终端的处理能力参数;
根据所述处理能力参数和所述历史通信模型信息确定所述目标通信模型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处理能力参数和所述历史通信模型信息确定所述目标通信模型信息,包括:
确定所述处理能力参数对应的性能级别,并从预设模型信息库中查找所述性能级别对应的第一通信模型信息;
将所述第一通信模型信息确定为所述目标通信模型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目标通信模型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目标通信模型信息与所述历史通信模型信息相同,则从所述第二基站获取历史解码模型;所述历史解码模型为所述历史通信模型信息中历史解码模型信息对应的解码模型;
在与所述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历史解码模型与所述终端的历史编码模型实现通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目标通信模型信息之后,所述将所述目标通信模型信息对应目标通信模型中的目标编码模型发送至所述终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目标通信模型信息与所述历史通信模型信息不同,则从预设模型库中获取所述目标通信模型信息对应的目标通信模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目标通信模型信息对应目标通信模型中的目标编码模型发送至所述终端,包括:
若所述目标编码模型对应的传输数据量大于预设传输数据量阈值,则将所述目标编码模型切分为多个编码模型分片,并依次将所述多个编码模型分片发送至所述终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目标通信模型信息对应目标通信模型中的目标编码模型发送至所述终端,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编码模型扩展与所述终端进行数据传输的传输参数,得到扩展后的传输参数;
通过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扩展后的传输参数,以将所述目标编码模型发送至所述终端。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能力参数包括运算能力、信道状态参数和终端移动速度。
9.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向第一基站发起无线网通知区RNA更新请求或者注册请求;
在接收到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目标编码模型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目标解码模型与目标RNA或者目标注册区内的基站进行通信;所述目标RNA和所述目标注册区为所述第一基站所在的RNA和注册区,同一个RNA和同一个注册区内的基站使用相同的目标解码模型。
10.一种第一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在接收到终端发起的无线网通知区RNA更新请求或者注册请求的情况下,从第二基站中获取历史通信模型信息,并确定目标通信模型信息;所述第二基站为所述终端上一次接入的基站;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若所述目标通信模型信息与所述历史通信模型信息不同,则将所述目标通信模型信息对应目标通信模型中的目标编码模型发送至所述终端。
1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一基站发起无线网通知区RNA更新请求或者注册请求;
第二通信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目标编码模型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目标解码模型与目标RNA或者目标注册区内的基站进行通信;所述目标RNA和所述目标注册区为所述第一基站所在的RNA和注册区,同一个RNA和同一个注册区内的基站使用相同的目标解码模型。
12.一种第一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第一处理器、第一发送器、第一存储器及第一通信总线;所述第一处理器执行第一存储器存储的运行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第二处理器、第二发送器、第二存储器及第二通信总线;所述第二处理器执行第二存储器存储的运行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
14.一种第一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第一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5.一种第二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第二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
CN202111682221.8A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通信方法、基站、终端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4192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82221.8A CN116419253A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通信方法、基站、终端及存储介质
PCT/CN2022/143746 WO2023125893A1 (zh) 2021-12-31 2022-12-30 一种通信方法、基站、终端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82221.8A CN116419253A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通信方法、基站、终端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19253A true CN116419253A (zh) 2023-07-11

Family

ID=86998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82221.8A Pending CN116419253A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通信方法、基站、终端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19253A (zh)
WO (1) WO202312589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79870A1 (en) * 2017-03-24 2018-09-26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participating in radio access network update procedure
CN109041219B (zh) * 2017-06-09 2020-1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EP3704883B1 (en) * 2017-11-13 2023-04-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managing ue context and device supporting the same
CN110012477B (zh) * 2018-01-04 2020-08-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方法、终端及基站
EP3777303A4 (en) * 2018-04-02 2022-01-0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MBINED AREA UPDATING AND REQUEST FOR ON-DEMAND SYSTEM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25893A1 (zh) 2023-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3045535C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ccess network device, core network device, and user equipment
CN110474840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US817558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to facilitate downloading data at a mobile wireless device
EP4080925B1 (en) Tau method and device based on mobile iab node
KR101579636B1 (ko) 라디오 액세스 기술 선택
CN109327883B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KR101762993B1 (ko) 전자 장치들에 망 액세스를 제공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EP2534872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of measurement data
US8874710B2 (en) Access network discovery
US2009012428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seamless broadband internet access to web applications
CN110149370A (zh) 一种升级文件下载方法及装置
EP3091808B1 (en)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system information,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WO2018106162A1 (en) Method and migration managing module for managing a migration of a service
CN114844785B (zh) 通信系统中的模型更新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EP3220691A1 (en) Network node selection and activ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2601280A (zh) 一种寻址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5843435A (zh) 一种网络设备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5636168A (zh) 移动终端的搜网控制方法及装置
US20240022470A1 (en) Network model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6419253A (zh) 一种通信方法、基站、终端及存储介质
Aboud et al. Markov chain based predictive model for efficient handover management in vehicle-to-infrastructure communications
CN114501612B (zh)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终端、网络设备、存储介质
CN110089156B (zh) 无线设备、网络节点以及用于它们的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CN114080000B (zh) 网络切片的确定方法、装置、核心网设备及终端
WO2022000379A1 (zh) 设备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