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18050A - 风电场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风电场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18050A
CN116418050A CN202111650017.8A CN202111650017A CN116418050A CN 116418050 A CN116418050 A CN 116418050A CN 202111650017 A CN202111650017 A CN 202111650017A CN 116418050 A CN116418050 A CN 1164180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primary
frequency
wind farm
control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5001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左美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5001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1805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180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180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Controlling of the sharing of output between th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8Controlling the sharing of the in-phase compon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4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ducing oscillations of power in networks
    • H02J3/241The oscillation concerning frequenc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1Dispersed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8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wind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6Power conversion electric or electronic asp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Eletrric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风电场的控制方法及装置。该风电场的控制方法包括:基于所述风电场内的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备用功率计算风电场的总备用功率,其中,总备用功率包括风电场的上调总备用功率和风电场的下调总备用功率;基于风电场接入电网的当前频率、预定频率以及死区频率计算全场功率控制目标指令;基于全场功率控制目标指令、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备用功率以及总备用功率,针对每个一次调频从站计算一次调频从站功率控制目标指令。

Description

风电场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一种风电场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风电并网装机规模增长迅猛,并且未来风电并网规模仍将不断增加。近年来,随着特高压电网的发展和新能源大规模持续并网,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逐步形成,电网格局与电源结构发生重大改变,电网特性也发生深刻变化,高渗透率新能源接入、大容量直流输电馈入背景下,大规模风电并网运行工况更加复杂。
随着新能源占比增大,原有火电、水电调频能力不足,需要新能源参与频率控制。当遇到复杂的现场,比如1)风电场的风机台数过多,超过150 台,有功控制设备是一个,通过一个一次调频控制器无法实现;2)风电场建设时按照分批建设,但每一期的风电场环网及网络配置导致两期不能通过一个控制器控制,但调度处备案的是一个一次调频控制点时,无法满足;3)风电场比较大,比如超过300台,分了多个有功控制点,每个控制点都有有功控制设备,但在调度处备案是一个一次调频控制点时,无法满足。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风电场的控制方法及装置,以提高风电场的控制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风电场的控制方法,包括:基于风电场内的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备用功率计算风电场的总备用功率,其中,总备用功率包括风电场的上调总备用功率和风电场的下调总备用功率;基于风电场接入电网的当前频率、预定频率以及死区频率计算全场功率控制目标指令;基于全场功率控制目标指令、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备用功率以及总备用功率,针对每个一次调频从站计算一次调频从站功率控制目标指令。
可选地,基于风电场接入电网的当前频率、预定频率以及死区频率计算全场功率控制目标指令,可包括:计算风电场的当前频率和预定频率之间的差值;确定所述差值是否处于预设的频率精度范围内;当所述差值处于预设的频率精度范围内时,基于预定频率和死区频率计算全场功率控制目标指令。
可选地,基于风电场接入电网的当前频率、预定频率以及死区频率计算全场功率控制目标指令,还可包括:当所述差值不处于预设的频率精度范围内时,基于当前频率和死区频率计算全场功率控制目标指令。
可选地,基于全场功率控制目标指令、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备用功率以及总备用功率,针对每个一次调频从站计算一次调频从站功率控制目标指令,可包括:计算全场功率控制目标指令所需的功率与总备用功率的比值;基于所述比值和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备用功率分别计算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一次调频从站功率控制目标指令。
可选地,基于所述比值和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备用功率分别计算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一次调频从站功率控制目标指令,可包括:基于所述比值和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备用功率分别计算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分配功率;基于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分配功率分别确定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一次调频从站功率控制目标指令。
可选地,基于所述比值和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备用功率分别计算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一次调频从站功率控制目标指令,可包括:基于所述比值和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备用功率分别计算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功率调节比率系数;基于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功率调节比率系数分别确定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一次调频从站功率控制目标指令。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风电场的控制装置,包括:备用功率计算单元,被配置为基于风电场内的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备用功率计算风电场的总备用功率,其中,总备用功率包括风电场的上调总备用功率和风电场的下调总备用功率;目标计算单元,被配置为基于风电场接入电网的当前频率、预定频率以及死区频率计算全场功率控制目标指令;和功率分配单元,被配置为基于全场功率控制目标指令、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备用功率以及总备用功率,针对每个一次调频从站计算一次调频从站功率控制目标指令。
可选地,所述风电场的控制装置可设置在风电场的控制器中。
可选地,目标计算单元可被配置为:计算风电场的当前频率和预定频率之间的差值;确定所述差值是否处于预设的频率精度范围内;当所述差值处于预设的频率精度范围内时,基于预定频率和死区频率计算全场功率控制目标指令。
可选地,目标计算单元还可被配置为:当所述差值不处于预设的频率精度范围内时,基于当前频率和死区频率计算全场功率控制目标指令。
可选地,功率分配单元可被配置为:计算全场功率控制目标指令所需的功率与总备用功率的比值;基于所述比值和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备用功率分别计算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一次调频从站功率控制目标指令。
可选地,功率分配单元可被配置为:基于所述比值和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备用功率分别计算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分配功率;基于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分配功率分别确定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一次调频从站功率控制目标指令。
可选地,功率分配单元可被配置为:基于所述比值和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备用功率分别计算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功率调节比率系数;基于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功率调节比率系数分别确定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一次调频从站功率控制目标指令。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风电场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一个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风电场的控制方法。
可选地,所述计算装置可设置在风电场的控制器中。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的指令可由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执行以完成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风电场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风电场的控制方法即装置,通过基于所述风电场内的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备用功率计算风电场的总备用功率,基于风电场接入电网的当前频率、预定频率以及死区频率计算全场功率控制目标指令,基于全场功率控制目标指令、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备用功率以及总备用功率,针对每个一次调频从站计算一次调频从站功率控制目标指令,从而提高了风电场的控制效果。
将在接下来的描述中部分阐述本公开总体构思另外的方面和/或优点,还有一部分通过描述将是清楚的,或者可以经过本公开总体构思的实施而得知。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示例性地示出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的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和特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风电场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一次调频主站以限值控制模式下发的一次调频从站功率控制目标指令的示例;
图3示出一次调频主站以限值控制模式下发的一次调频从站功率控制目标指令的示例;
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风电场的控制装置的框图;和
图5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计算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详细参照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的标号始终指的是相同的部件。以下将通过参照附图来说明所述实施例,以便解释本公开。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风电场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 1中的控制方法由一次调频主站执行。
参照图1,在步骤S101,基于风电场内的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备用功率计算风电场的总备用功率。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总备用功率可包括风电场的上调总备用功率和风电场的下调总备用功率。
一次调频从站的备用功率可包括:变桨方式上调备用功率、变桨方式下调备用功率、惯量上调备用功率、惯量下调备用功率、转子动能上调备用功率、制动电阻下调备用功率、全场上调备用功率、全场下调备用功率等。风电场的总备用功率(也称为一次调频主站的备用功率)可包括:变桨方式上调总备用功率、变桨方式下调总备用功率、惯量上调总备用功率、惯量下调总备用功率、转子动能上调总备用功率、制动电阻下调总备用功率、全场上调总备用功率、全场下调总备用功率等。
作为示例,将所有的一次调频从站的变桨方式上调备用功率的总和作为变桨方式上调总备用功率,将所有的一次调频从站的变桨方式下调备用功率的总和作为变桨方式下调总备用功率,将所有的一次调频从站的惯量上调备用功率的总和作为惯量上调总备用功率,将所有的一次调频从站的惯量下调备用功率的总和作为惯量下调总备用功率,将所有的一次调频从站的转子动能上调备用功率的总和作为转子动能上调总备用功率,将所有的一次调频从站的全场上调备用功率的总和作为制动电阻下调总备用功率,将所有的一次调频从站的转子动能上调备用功率的总和作为全场上调总备用功率,将所有的一次调频从站的全场下调备用功率的总和作为全场下调总备用功率。
在步骤S102,基于风电场接入电网的当前频率、预定频率以及死区频率计算全场功率控制目标指令。这里,预定频率也可被称为基础频率。
为保障风电场的安全稳定运行,一次调频运行期间有功功率分配时考虑如下约束条件:(1)新能源场站控制点的电压限值约束;(2)新能源场站控制点的电压突变量约束。
对一次调频期间的安全性的保证可包括:对下发的有功功率目标值的校验;在超出电压、频率限值范围时进行闭锁控制;新能源场站一次调频结束后,退出有功功率控制,新能源场站接收原AGC指令值控制。
由于目前国际上很多国家(比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针对频率响应的死区要求都非常小(例如,基本都在0.015~0.036之间),这么小的频率死区,如果遇到频率波动频繁将会导致频率响应动作频发触发,风机会频繁的响应频率控制,这样一来会影响载荷寿命,二来会导致一次调频和二次调频之间来回切换。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基于风电场接入电网的当前频率、预定频率以及死区频率计算全场功率控制目标指令时,可首先计算风电场的当前频率和预定频率之间的差值,然后确定所述差值是否处于预设的频率精度范围内,当所述差值处于预设的频率精度范围内时,基于预定频率和死区频率计算全场功率控制目标指令。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基于风电场接入电网的当前频率、预定频率以及死区频率计算全场功率控制目标指令时,还可当所述差值不处于预设的频率精度范围内时,基于当前频率和死区频率计算全场功率控制目标指令。
例如,如果当前频率和预定频率(基础频率)之间的差值大于频率精度,即,|FreValue-BaseFre|>FPrecision,则可使用此当前频率计算频率差值,进而计算全场功率控制目标指令。如果当前频率和预定频率(基础频率)之间的差值小于频率精度,即,|FreValue-BaseFre|<FPrecision,则使用预定频率(基础频率)计算频率差值,进而计算全场功率控制目标指令。这里, FreValue表示当前频率,BaseFre表示预定频率(基础频率),FPrecision表示频率精度。这里,预设的频率精度范围是小于FPrecision。
在步骤S103,基于全场功率控制目标指令、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备用功率以及总备用功率,针对每个一次调频从站计算一次调频从站功率控制目标指令。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基于全场功率控制目标指令、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备用功率以及总备用功率,针对每个一次调频从站计算一次调频从站功率控制目标指令时,可首先计算全场功率控制目标指令所需的功率与总备用功率的比值,然后基于所述比值和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备用功率分别计算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一次调频从站功率控制目标指令。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基于所述比值和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备用功率分别计算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一次调频从站功率控制目标指令时,可首先基于所述比值和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备用功率分别计算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分配功率,然后基于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分配功率分别确定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一次调频从站功率控制目标指令。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基于所述比值和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备用功率分别计算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一次调频从站功率控制目标指令时,可首先基于所述比值和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备用功率分别计算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功率调节比率系数,然后基于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功率调节比率系数分别确定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一次调频从站功率控制目标指令。
当一次调频从站与被控风电机组之间的控制模式为差值控制模式时,一次调频主站、一次调频从站、风电机组三者之间都要记录各自的起始有功功率P0,并以P0为起始标准,来计算需要执行的命令。一次调频主站和一次调频从站之间通过modbus TCP、IEC104等通信协议传输数据,通信需要占用时间,一次调频主站功率控制目标指令的计算是以一次调频主站计算一次调频从站功率控制目标指令的时刻的有功功率为起始有功功率计算,且控制具有控制周期,一次调频从站功率控制目标指令通过通信到达一次调频从站后,一次调频从站在一次调频从站功率控制目标指令的基础上,再以一次调频从站接到一次调频从站功率控制目标指令的时刻的有功功率为起始有功功率计算,则两个起始有功功率相差一定的值,此差值则会在不同的工况大不相同,这样则会导致最终的控制效果不稳定,精度不准确。因此一次调频主站和一次调频从站之间以差值控制模式下发,可以减少一次调频主站和一次调频从站之间的起始有功功率的获取时刻的差异和通信时间延时导致的差异。
一次调频主站和一次调频从站之间的策略分配,按照比例分配的方式进行。根据电网当时工况触发不同控制,给每个一次调频从站分配控制指令差值的同时,会分配相应控制工况的控制速率。
在差值控制模式下,最后下发分配的一次调频从站功率控制目标指令为比例计算分配后的控制指令。
图2示出一次调频主站以限值控制模式下发的一次调频从站功率控制目标指令的示例。如图2所示,如果接收的一次调频从站功率控制目标指令值调频恢复阶段目标值为1046.793,则一次调频主站以限值控制模式下发的一次调频从站功率控制目标指令值为1046。
图3示出一次调频主站以限值控制模式下发的一次调频从站功率控制目标指令的示例。如图3所示,在一次调频从站接收目标值为绝对值的情况下,一次调频从站功率控制目标指令值减去一次调频从站记录的起始有功功率P0 后得到需要执行的目标差值,一次调频从站功率控制目标指令值减去一次调频从站记录的起始有功功率P0后,目标差值会有一个大的波动,导致一次调频从站控制波形有大波动,且无法正常退出控制。
当一次调频从站与被控风电机组之间的控制模式以限值(绝对值)的方案进行控制时,一次调频主站、一次调频从站之间采用绝对值的方式控制直接明了。包括一次调频从站与被控风电机组不用都记录控制前的P0值,也不会因为不同设备之间记录P0的时刻差异、通信差异导致控制偏差。
一次调频主站与一次调频从站之前的策略分配,同样按照比例分配的方式进行。根据电网当时工况触发不同控制,给每个一次调频从站分配控制指令差值的同时,会分配相应控制工况的控制速率。最后下发分配的一次调频从站功率控制指令=分配给一次调频从站的功率增量值+P0。
P0的计算方法为一次调频主站调频控制结束后,对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实时功率进行记录,一旦开始调频动作后,此P0值则不再实时更新,保持控制前的最后一个值为控制初值。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风电场的控制方法。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可实现以下步骤:基于风电场内的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备用功率计算风电场的总备用功率,其中,总备用功率包括风电场的上调总备用功率和风电场的下调总备用功率;基于风电场接入电网的当前频率、预定频率以及死区频率计算全场功率控制目标指令;基于全场功率控制目标指令、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备用功率以及总备用功率,针对每个一次调频从站计算一次调频从站功率控制目标指令。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 (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计算机程序的有形介质,该计算机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包含的计算机程序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含在任意装置中;也可以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装置中。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的指令可由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执行以完成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风电场的控制的方法。
以上已经结合图1至图3对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风电场的控制方法进行了描述。在下文中,将参照图4对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风电场的控制装置及其单元进行描述。
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风电场的控制装置的框图。
参照图4,风电场的控制装置包括备用功率计算单元41、目标计算单元 42和功率分配单元43。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风电场的控制装置可设置在风电场的控制器中。
备用功率计算单元41被配置为基于风电场内的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备用功率计算风电场的总备用功率。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总备用功率可包括风电场的上调总备用功率和风电场的下调总备用功率。
目标计算单元42被配置为基于风电场接入电网的当前频率、预定频率以及死区频率计算全场功率控制目标指令。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目标计算单元42可被配置为:计算风电场的当前频率和预定频率之间的差值;确定所述差值是否处于预设的频率精度范围内;当所述差值处于预设的频率精度范围内时,基于预定频率和死区频率计算全场功率控制目标指令。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目标计算单元还42可被配置为:当所述差值不处于预设的频率精度范围内时,基于当前频率和死区频率计算全场功率控制目标指令。
功率分配单元43被配置为基于全场功率控制目标指令、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备用功率以及总备用功率,针对每个一次调频从站计算一次调频从站功率控制目标指令。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功率分配单元43可被配置为:计算全场功率控制目标指令所需的功率与总备用功率的比值;基于所述比值和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备用功率分别计算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一次调频从站功率控制目标指令。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功率分配单元43可被配置为:基于所述比值和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备用功率分别计算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分配功率;基于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分配功率分别确定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一次调频从站功率控制目标指令。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功率分配单元43可被配置为:基于所述比值和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备用功率分别计算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功率调节比率系数;基于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功率调节比率系数分别确定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一次调频从站功率控制目标指令。
以上已经结合图4对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风电场的控制装置进行了描述。接下来,结合图5对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计算装置进行描述。具体地,所述风电场的控制装置可设置在风电场的控制器中,具体如 VMP(电压管理平台),IEMP(集成能量管理平台)等。
图5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计算装置的示意图。
参照图5,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计算装置5,包括存储器51和处理器52,所述存储器51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52执行时,实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风电场的控制方法。所述计算装置5设置在风电场的控制器中,具体如VMP(电压管理平台),IEMP(集成能量管理平台)等。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52执行时,可实现以下步骤:基于风电场内的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备用功率计算风电场的总备用功率,其中,总备用功率包括风电场的上调总备用功率和风电场的下调总备用功率;基于风电场接入电网的当前频率、预定频率以及死区频率计算全场功率控制目标指令;基于全场功率控制目标指令、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备用功率以及总备用功率,针对每个一次调频从站计算一次调频从站功率控制目标指令。
图5示出的计算装置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以上已参照图1至图5描述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风电场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然而,应该理解的是:图4中所示的风电场的控制装置及其单元可分别被配置为执行特定功能的软件、硬件、固件或上述项的任意组合,图5中所示的计算装置并不限于包括以上示出的组件,而是可根据需要增加或删除一些组件,并且以上组件也可被组合。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风电场的控制方法即装置,通过基于所述风电场内的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备用功率计算风电场的总备用功率,基于风电场接入电网的当前频率、预定频率以及死区频率计算全场功率控制目标指令,基于全场功率控制目标指令、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备用功率以及总备用功率,针对每个一次调频从站计算一次调频从站功率控制目标指令,从而提高了风电场的控制效果。
尽管已经参照其示例性实施例具体显示和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

Claims (11)

1.一种风电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风电场内的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备用功率计算风电场的总备用功率,其中,总备用功率包括风电场的上调总备用功率和风电场的下调总备用功率;
基于风电场接入电网的当前频率、预定频率以及死区频率计算全场功率控制目标指令;
基于全场功率控制目标指令、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备用功率以及总备用功率,针对每个一次调频从站计算一次调频从站功率控制目标指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风电场接入电网的当前频率、预定频率以及死区频率计算全场功率控制目标指令,包括:
计算风电场的当前频率和预定频率之间的差值;
确定所述差值是否处于预设的频率精度范围内;
当所述差值处于预设的频率精度范围内时,基于预定频率和死区频率计算全场功率控制目标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风电场接入电网的当前频率、预定频率以及死区频率计算全场功率控制目标指令,还包括:
当所述差值不处于预设的频率精度范围内时,基于当前频率和死区频率计算全场功率控制目标指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全场功率控制目标指令、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备用功率以及总备用功率,针对每个一次调频从站计算一次调频从站功率控制目标指令,包括:
计算全场功率控制目标指令所需的功率与总备用功率的比值;
基于所述比值和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备用功率分别计算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一次调频从站功率控制目标指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比值和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备用功率分别计算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一次调频从站功率控制目标指令,包括:
基于所述比值和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备用功率分别计算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分配功率;
基于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分配功率分别确定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一次调频从站功率控制目标指令。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比值和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备用功率分别计算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一次调频从站功率控制目标指令,包括:
基于所述比值和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备用功率分别计算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功率调节比率系数;
基于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功率调节比率系数分别确定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一次调频从站功率控制目标指令。
7.一种风电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备用功率计算单元,被配置为基于风电场内的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备用功率计算风电场的总备用功率,其中,总备用功率包括风电场的上调总备用功率和风电场的下调总备用功率;
目标计算单元,被配置为基于风电场接入电网的当前频率、预定频率以及死区频率计算全场功率控制目标指令;和
功率分配单元,被配置为基于全场功率控制目标指令、每个一次调频从站的备用功率以及总备用功率,针对每个一次调频从站计算一次调频从站功率控制目标指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电场的控制装置设置在风电场的控制器中。
9.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风电场的控制方法。
10.一种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至少一个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风电场的控制方法。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计算装置,其中,所述计算装置设置在风电场的控制器中。
CN202111650017.8A 2021-12-30 2021-12-30 风电场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64180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50017.8A CN116418050A (zh) 2021-12-30 2021-12-30 风电场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50017.8A CN116418050A (zh) 2021-12-30 2021-12-30 风电场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18050A true CN116418050A (zh) 2023-07-11

Family

ID=87053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50017.8A Pending CN116418050A (zh) 2021-12-30 2021-12-30 风电场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1805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01770B2 (en) Photovoltaic power plant and primary frequency modulation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EP3618217B1 (en) Photovoltaic power plant and secondary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US10833508B2 (en) Active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multi-time scale coordinated optimization schedul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EP2679812B1 (en) Wind park control system
EP2719894A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nd power dispatch in a wind farm
EP2693589B1 (en) Wind park control system
US10707684B2 (en) Method for feeding electrical power into an electrical supply network
CN111512513A (zh) 用于混合功率装置的功率控制
JP6406391B2 (ja) 発電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JP5955581B2 (ja) 電力需給制御装置及び電力需給制御方法
US11454215B2 (en) Method for ramping up power in a power facility
CN116418050A (zh) 风电场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310979A (zh) 一种计及功率损耗的新能源场站频率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0994639A (zh) 一种电厂储能辅助调频的仿真定容方法、装置及设备
US10416620B2 (en) Method and control device for robust optimization of an electricity grid
US20220340034A1 (en)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harging of electrical storage devices
CN115735310A (zh) 用于可再生能量发电机的电压控制的方法和控制系统
CN113824132A (zh) 一种具备能量管理功能的新能源场站一次调频方法及系统
CN114747111A (zh) 用于电网稳定性的可再生发电站中有功功率控制
WO2024082746A1 (zh) 风电场的频率响应控制方法及装置
EP413170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power of wind farm
JP7208095B2 (ja) サーバ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CN114566997A (zh) 风电场频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5986777A (zh) 一种利用变压器过负荷能力的储能调频方法及系统
CN116418029A (zh) 风电场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