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18025A - 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调节方法、装置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调节方法、装置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18025A
CN116418025A CN202310074426.0A CN202310074426A CN116418025A CN 116418025 A CN116418025 A CN 116418025A CN 202310074426 A CN202310074426 A CN 202310074426A CN 116418025 A CN116418025 A CN 1164180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rect
voltage
current
receiving end
converter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7442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春华
申旭辉
郭小江
张晓辉
张钧阳
陈怡静
苏人奇
孙栩
关建越
赵瑞斌
李铮
江增元
奚嘉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Clean Energy Branch of Huaneng Zhejiang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Clean Energy Branch of Huaneng Zhejiang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Clean Energy Branch of Huaneng Zhejiang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31007442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18025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180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180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6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via a high-tension dc link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483Converters with outputs that each can have more than two voltages leve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8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wind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6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or generators via a high voltage DC link [HVC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调节方法、装置及设备,应用于柔直输电外送系统,柔直输电外送系统包括:虚拟电感;该方法包括:如果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产生盈余功率,则确定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的直流电流变化率;根据直流电流变化率和虚拟电感,控制柔直输电外送系统存储盈余功率,以对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进行调节。通过本公开,针对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调节,能够有效地兼顾调节成本和调节响应效率,有效提升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调节效果。

Description

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调节方法、装置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调节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与陆上风电相比,海上风电具有风能资源稳定、不占用土地、消纳条件良好等独特优势。供应链产能、并网方式、低电压穿越能力等多种因素直接影响海上风电开发规模和速度。目前,海上风电送出的并网方式主要分为高压交流输电和高压直流输电两大类。其中,高压直流输电均采用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将风电场内部交流系统与外部大电网有效地隔离开。因此,海上风电的强随机性、高间歇性和大波动性对主网的负面影响就减轻到最小程度,极大地提升了海上风电并网安全稳定性。陆上交流故障发生后,柔直输电外送系统陆上换流站的交流侧有功功率送出能力下降。由于海上风电场的功率无法全部送出,直流系统中出现大量盈余功率,导致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换流站中子模块电压和极间直流电压快速上升,几毫秒至几十毫秒即可触发过电压保护,引起系统停止运行。
相关技术中的控制策略包括采取耗能电阻装置、风电机组降功率运行,或者,基于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快速调节能力调整海上送端换流站的交流母线电压幅值等。
这些方式下,针对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调节,不能够有效地兼顾调节成本和调节响应效率,导致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调节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公开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针对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调节,能够有效地兼顾调节成本和调节响应效率,有效提升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调节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调节方法,应用于柔直输电外送系统,柔直输电外送系统包括:虚拟电感;包括:如果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产生盈余功率,则确定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的直流电流变化率;根据直流电流变化率和虚拟电感,控制柔直输电外送系统存储盈余功率,以对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进行调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调节装置,应用于柔直输电外送系统,柔直输电外送系统包括:虚拟电感;包括:确定模块,用于在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产生盈余功率的情况下,确定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的直流电流变化率;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直流电流变化率和虚拟电感,控制柔直输电外送系统存储盈余功率,以对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进行调节。
本公开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如本公开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调节方法。
本公开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公开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调节方法。
本公开第五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的指令由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本公开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调节方法。
本公开提供的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通过在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产生盈余功率的情况下,确定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的直流电流变化率,并根据直流电流变化率和虚拟电感,控制柔直输电外送系统存储盈余功率,以对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进行调节,针对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调节,能够有效地兼顾调节成本和调节响应效率,有效提升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调节效果。
本公开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公开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公开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出的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调节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出的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调节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中陆上送端换流站的控制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出的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示例性电子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公开,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相反,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图1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出的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调节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以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调节方法被配置为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调节装置中来举例说明,本实施例中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调节方法可以被配置在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调节装置中,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调节装置可以设置在服务器中,或者也可以设置在终端设备中,对此不作限制。
本实施例以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调节方法被配置在终端设备中为例。其中,终端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电子书等具有各种操作系统的硬件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在硬件上可以例如为服务器或者终端设备中的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在软件上可以例如为服务器或者终端设备中的相关的后台服务,对此不作限制。
本公开实施例可以应用于柔直输电外送系统,柔直输电外送系统包括:虚拟电感,其中,虚拟电感可以是柔直输电外送系统中的一种电感装置,在一些场景下,虚拟电感可在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的直流电流变化率的作用下,输出电感值,如果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的直流电流变化率不为零,则虚拟电感输出对应的电感值,如果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的直流电流变化率为零,则虚拟电感的电感值为零。
如图1所示,该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调节方法,包括:
S101:如果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产生盈余功率,则确定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的直流电流变化率。
其中,盈余功率,是指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所产生且未被交流系统吸收的剩余功率。
举例而言,确定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所产生的盈余功率的方式可以如下:
Pec=Pin-Pout
其中,Pin表示风电机组输入功率为,Pout表示交流系统吸收功率,Pec表示盈余功率。
可以理解的是,柔直输电外送系统由多种储能元件(例如,电容元件、电感元件)构成,因而,柔直输电外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量裕度。因此,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利用柔直输电外送系统中的储能元件作为“容器”,在确定产生盈余功率时,对盈余功率进行回收并暂时存储,能够有效地避免能量的浪费。
本公开实施例中,在确定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产生盈余功率的情况下,可以确定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的直流电流变化率,其中,直流电流变化率,表示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的直流电流的变化的速率,在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产生盈余功率的情况下,直流电流变化率不为零,从而该直流电流变化率影响虚拟电感产生一定的电感值,基于该电感值可以相应的控制柔直输电外送系统存储盈余功率,当基于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的直流电流变化率来控制柔直输电外送系统存储盈余功率,能够有效提升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调节响应效率。
S102:根据直流电流变化率和虚拟电感,控制柔直输电外送系统存储盈余功率,以对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进行调节。
上述在确定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的直流电流变化率之后,可以根据直流电流变化率和虚拟电感,控制柔直输电外送系统存储盈余功率,以对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进行调节,由于是直接利用柔直输电外送系统的储能元件作为“容器”以对盈余功率进行回收并暂时存储,还能够有效地节省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调节成本,从而实现有效地兼顾调节成本和调节响应效率。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柔直输电外送系统还包括:耗能装置,本公开实施例中,还可以是根据直流电流变化率和虚拟电感,控制柔直输电外送系统存储部分盈余功率,而后,控制耗能装置存储剩余盈余功率,由此,实现利用柔直输电外送系统中的储能单元作为“容器”主动地对盈余功率进行回收并暂时存储,另外,还结合耗能装置来实现高效地解决盈余功率引起直流过电压的技术问题,能够较大程度地提升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调节效果,可有效避免能量的浪费。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产生盈余功率的情况下,确定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的直流电流变化率,并根据直流电流变化率和虚拟电感,控制柔直输电外送系统存储盈余功率,以对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进行调节,针对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调节,能够有效地兼顾调节成本和调节响应效率,有效提升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调节效果。
图2是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出的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调节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应用于柔直输电外送系统,柔直输电外送系统包括:虚拟电感和耗能装置。
如图2所示,该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调节方法,包括:
S201:如果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产生盈余功率,则确定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的直流电流变化率。
本实施例中,在确定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产生盈余功率的情况下,可以确定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的直流电流变化率,其中,直流电流变化率,表示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的直流电流的变化的速率,在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产生盈余功率的情况下,直流电流变化率不为零,从而该直流电流变化率影响虚拟电感产生一定的电感值,基于该电感值可以相应的控制柔直输电外送系统存储盈余功率,当基于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的直流电流变化率来控制柔直输电外送系统存储盈余功率,能够有效提升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调节响应效率。
S202:根据直流电流变化率和虚拟电感,确定待处理电压差值。
上述在确定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的直流电流变化率之后,可以基于直流电流变化率,确定虚拟电感所产生的电感值,而后基于直流电流变化率和电感值,计算得到电压差值,该电压差值即可以被称为待处理电压差值。
举例而言,即利用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储能特性,在陆上换流站直流电压外环控制器增加虚拟电感控制环节,承载故障期间直流电流变化率,将该直流电流变化率转换为电压变化量(即待处理电压差值),而后,基于该电压变化量(即待处理电压差值)实现由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存储盈余功率。
S203:确定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的直流电压额定值和初始直流电压整定值。
其中,初始采集的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的直流电压整定值,可以被称为初始直流电压整定值。
上述在根据直流电流变化率和虚拟电感,确定待处理电压差值之后,还可以确定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的直流电压额定值和初始直流电压整定值,而后,基于一定的策略对初始直流电压整定值进行修正处理,修正处理所得直流电压整定值可以被称为修正直流电压整定值。
S204:根据待处理电压差值和直流电压额定值,确定修正直流电压整定值。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根据待处理电压差值和直流电压额定值,确定修正直流电压整定值时,可以是将待处理电压差值和直流电压额定值的加和值作为修正直流电压整定值,以实现快速准确地确定出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的修正直流电压整定值。
S205:将初始直流电压整定值调整为修正直流电压整定值,其中,在修正直流电压整定值大于直流电压额定值的情况下,可基于虚拟电感存储盈余功率。
S206:确定设定比例值。
其中,设定比例值可以是1.1。
S207:根据设定比例值处理直流电压额定值,得到参考直流电压额定值。
其中,可以将设定比例值与直流电压额定值作乘积处理,处理所得直流电压额定值可以被称为参考直流电压额定值,该参考直流电压额定值可以是切换耗能装置存储剩余盈余功率的电压门限值。
举例而言,上述将该直流电流变化率转换为电压变化量(即待处理电压差值),而后,基于该电压变化量(即待处理电压差值),支持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存储盈余功率,比如可以将电压变化量(即待处理电压差值)与直流电压额定值叠加(加和处理),并将加和处理所得结果作为外环直流电压整定值(即修正直流电压整定值),将耗能装置的电压切换上限设置为1.1倍的直流电压额定值,在修正直流电压整定值大于直流电压额定值的情况下,可基于虚拟电感存储盈余功率,从而实现将一部分盈余功率存储至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
S208:将修正直流电压整定值调整为参考直流电压额定值,以启动耗能装置存储剩余盈余功率。
举例而言,在修正直流电压整定值大于直流电压额定值,以及修正直流电压整定值小于或等于参考直流电压额定值的情况下,可基于虚拟电感存储盈余功率,而后,还可以将修正直流电压整定值调整为参考直流电压额定值,以切换耗能装置存储剩余盈余功率。
本公开实施例中耗能装置的投切指令如下式所示:
Figure SMS_1
其中,L表示由直流电流变化率影响虚拟电感所产生的电感值,I表示直流电流,
Figure SMS_2
表示虚拟电感存储的部分盈余功率,Pec表示由耗能装置存储的盈余功率,所以,当耗能装置监测到Pec>0时,随机投入,吸收剩余盈余功率,电阻R可以选取合适值,对此不做限制。
如图3所示,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中陆上送端换流站的控制电路结构示意图。其中,直流电流变化率是
Figure SMS_3
由/>
Figure SMS_4
给虚拟电感引入的电感值是L,则待处理电压差值表示为/>
Figure SMS_5
由于故障期间,直流电流降低,所以直流电流变化率为负,因此公式中包含负号。图3中,Udcref_i表示陆上受端换流站直流电压,UACref_i表示交流电压整定值,Udc_i表示陆上受端换流站直流电压,UAc_i表示交流电压实际测量值,Idref_i和Iqref_i分别表示陆上受端换流站交流电流d、q轴分量,Uaref_i、Ubref_i、Ucref_i分别表示陆上受端换流站交流电流调制波参考值,IdcN为直流电流额定值,di/dt为直流电流变化率,L为虚拟电感的电感值,UdcN表示初始直流电压额定值。
在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正常运行时,陆上受端换流站采用定直流电压、定交流电压控制策略,此时直流电流稳定在IdcN,di/dt=0,虚拟电感为零,直流电压整定值Udcref_i=UdcN(初始直流电压整定值),当陆上受端换流站交流母线发生故障时,直流电流Idc降低,产生直流电流变化率
Figure SMS_6
作用到虚拟电感上,产生电压差/>
Figure SMS_7
与直流电压额定值叠加,产生修正直流电压整定值,进而,Udcref_i>UdcN,触发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储存能量,当Udcref_i=1.1UdcN(参考直流电压额定值)后,耗能装置启动并投入,开始消耗盈余功率,实现协同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与耗能装置对盈余功率进行存储。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产生盈余功率的情况下,确定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的直流电流变化率,并根据直流电流变化率和虚拟电感,控制柔直输电外送系统存储盈余功率,以对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进行调节,针对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调节,能够有效地兼顾调节成本和调节响应效率,有效提升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调节效果。在根据待处理电压差值和直流电压额定值,确定修正直流电压整定值时,可以是将待处理电压差值和直流电压额定值的加和值作为修正直流电压整定值,以实现快速准确地确定出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的修正直流电压整定值。
图4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出的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调节装置可应用于柔直输电外送系统,柔直输电外送系统包括:虚拟电感。
如图4所示,该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调节装置40,包括:
确定模块401,用于在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产生盈余功率的情况下,确定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的直流电流变化率。
控制模块402,用于根据直流电流变化率和虚拟电感,控制柔直输电外送系统存储盈余功率,以对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进行调节。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柔直输电外送系统还包括:耗能装置;其中,控制模块402,具体用于:
根据直流电流变化率和虚拟电感,控制柔直输电外送系统存储部分盈余功率,并控制耗能装置存储剩余盈余功率。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模块402,具体用于:
根据直流电流变化率和虚拟电感,确定待处理电压差值;
确定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的直流电压额定值;
根据待处理电压差值和直流电压额定值,确定修正直流电压整定值;
其中,在修正直流电压整定值大于直流电压额定值的情况下,可基于虚拟电感存储盈余功率。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模块402,具体用于:
确定设定比例值;
根据设定比例值处理直流电压额定值,得到参考直流电压额定值;
在修正直流电压整定值等于参考直流电压额定值的情况下,启动耗能装置以存储剩余盈余功率。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模块402,进一步用于:
将待处理电压差值和直流电压额定值的加和值作为修正直流电压整定值。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对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调节方法的解释说明也适用于本实施例的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调节装置,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产生盈余功率的情况下,确定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的直流电流变化率,并根据直流电流变化率和虚拟电感,控制柔直输电外送系统存储盈余功率,以对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进行调节,针对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调节,能够有效地兼顾调节成本和调节响应效率,有效提升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调节效果。
图5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示例性电子设备的框图。图5显示的电子设备12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5所示,电子设备12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电子设备12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或者处理单元16,系统存储器28,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系统存储器28和处理单元16)的总线18。
总线18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器总线或者存储器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器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举例来说,这些体系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以下简称:ISA)总线,微通道体系结构(Micro Channel Architecture;以下简称:MAC)总线,增强型IS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ideo Electronics StandardsAssociation;以下简称:VESA)局域总线以及外围组件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ion;以下简称:PCI)总线。
电子设备12典型地包括多种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这些介质可以是任何能够被电子设备12访问的可用介质,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介质,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介质。
存储器28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形式的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以下简称:RAM)30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32。电子设备12可以进一步包括其他可移动/不可移动的、易失性/非易失性计算机系统存储介质。仅作为举例,存储系统34可以用于读写不可移动的、非易失性磁介质(图5未显示,通常称为“硬盘驱动器”)。
尽管图5中未示出,可以提供用于对可移动非易失性磁盘(例如“软盘”)读写的磁盘驱动器,以及对可移动非易失性光盘(例如:光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 OnlyMemory;以下简称:CD-ROM)、数字多功能只读光盘(Digital Video Disc Read OnlyMemory;以下简称:DVD-ROM)或者其他光介质)读写的光盘驱动器。在这些情况下,每个驱动器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数据介质接口与总线18相连。存储器28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具有一组(例如至少一个)程序模块,这些程序模块被配置以执行本公开各实施例的功能。
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42的程序/实用工具40,可以存储在例如存储器28中,这样的程序模块42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他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程序模块42通常执行本公开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的功能和/或方法。
电子设备12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14(例如键盘、指向设备、显示器24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人体能与该电子设备12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电子设备12能与一个或多个其他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22进行。并且,电子设备12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2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以下简称:LAN),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以下简称: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20通过总线18与电子设备12的其他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12使用其他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处理单元16通过运行存储在系统存储器28中的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实现前述实施例中提及的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调节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公开还提出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公开前述实施例提出的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调节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公开还提出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的指令由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本公开前述实施例提出的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调节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公开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应当理解,本公开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公开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3)

1.一种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柔直输电外送系统,所述柔直输电外送系统包括:虚拟电感;所述方法包括:
如果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产生盈余功率,则确定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的直流电流变化率;
根据所述直流电流变化率和所述虚拟电感,控制所述柔直输电外送系统存储所述盈余功率,以对所述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进行调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柔直输电外送系统还包括:耗能装置;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直流电流变化率和所述虚拟电感,控制所述柔直输电外送系统存储所述盈余功率,包括:
根据所述直流电流变化率和所述虚拟电感,控制所述柔直输电外送系统存储部分盈余功率;
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耗能装置存储剩余盈余功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直流电流变化率和所述虚拟电感,控制所述柔直输电外送系统存储部分盈余功率,包括:
根据所述直流电流变化率和所述虚拟电感,确定待处理电压差值;
确定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的直流电压额定值和初始直流电压整定值;
根据所述待处理电压差值和所述直流电压额定值,确定修正直流电压整定值;
将所述初始直流电压整定值调整为所述修正直流电压整定值,其中,在所述修正直流电压整定值大于所述直流电压额定值的情况下,可基于所述虚拟电感存储所述盈余功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耗能装置存储剩余盈余功率,包括:
确定设定比例值;
根据所述设定比例值处理所述直流电压额定值,得到参考直流电压额定值;
将所述修正直流电压整定值调整为所述参考直流电压额定值,以启动所述耗能装置存储剩余盈余功率。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待处理电压差值和所述直流电压额定值,确定修正直流电压整定值,包括:
将所述待处理电压差值和所述直流电压额定值的加和值作为所述修正直流电压整定值。
6.一种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柔直输电外送系统,所述柔直输电外送系统包括:虚拟电感;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产生盈余功率的情况下,确定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的直流电流变化率;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直流电流变化率和所述虚拟电感,控制所述柔直输电外送系统存储所述盈余功率,以对所述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进行调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直输电外送系统还包括:耗能装置;其中,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直流电流变化率和所述虚拟电感,控制所述柔直输电外送系统存储部分盈余功率,并控制所述耗能装置存储剩余盈余功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直流电流变化率和所述虚拟电感,确定待处理电压差值;
确定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的直流电压额定值;
根据所述待处理电压差值和所述直流电压额定值,确定修正直流电压整定值;
其中,在所述修正直流电压整定值大于所述直流电压额定值的情况下,可基于所述虚拟电感存储所述盈余功率。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设定比例值;
根据所述设定比例值处理所述直流电压额定值,得到参考直流电压额定值;
在所述修正直流电压整定值等于所述参考直流电压额定值的情况下,启动所述耗能装置以存储剩余盈余功率。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进一步用于:
将所述待处理电压差值和所述直流电压额定值的加和值作为所述修正直流电压整定值。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310074426.0A 2023-01-13 2023-01-13 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调节方法、装置及设备 Pending CN1164180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74426.0A CN116418025A (zh) 2023-01-13 2023-01-13 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调节方法、装置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74426.0A CN116418025A (zh) 2023-01-13 2023-01-13 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调节方法、装置及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18025A true CN116418025A (zh) 2023-07-11

Family

ID=87048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74426.0A Pending CN116418025A (zh) 2023-01-13 2023-01-13 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调节方法、装置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1802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4358335A1 (en) Dc fault clearing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for hybrid mmc, and storage medium
CN109038634B (zh) 高压直流输电二次换相失败的抑制方法、装置与存储介质
CN108110783B (zh) 一种同步调相机和lcc-hvdc之间的协调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8933540B (zh) 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故障快速恢复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3162112B (zh) 光伏并离网系统的母线电压控制方法及光伏并离网系统
CN105633997A (zh) 风力发电机组电压穿越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5633998A (zh) 风力发电机组高电压穿越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7155103B (zh) 逆变器功率控制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CN113300620B (zh) 一种模块化多电平矩阵换流器的启动方法及其系统
CN116418025A (zh) 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过载能力调节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0854916A (zh) 一种基于用户储能的能量平衡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139364B (zh) 一种大风下持续发电的风力发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995281A (zh) 一种风电机组故障恢复的控制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7335479B (zh) 柔直断面失电过电压和交流避雷器能量抑制的方法及系统
CN116054227A (zh) 变流器与柔直系统协同的交流故障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6131294B (zh) 一种不对称交流故障穿越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7595638B (zh) 一种暂态均流控制方法、装置及多模块并联系统
CN118630713A (zh) 海上风电场在故障恢复阶段的过电压抑制方法和装置
CN113489345B (zh) 可控整流器的控制方法、整流控制器、变频器及存储介质
CN110718907B (zh) 一种大容量岸电运行控制方法
CN116565929A (zh) 基于虚拟电阻的直流电压受端mmc换流站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15189389A (zh) 弱受端hvdc系统换相故障抑制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
JPH05173654A (ja) 自励式変換器の無効電力制御装置
CN117175582A (zh) 柔直故障穿越方法和系统
CN118174385A (zh) 双端弱馈系统线路故障时负序分量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