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17719A - 端盖单元、储能装置、用电设备及储能装置的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端盖单元、储能装置、用电设备及储能装置的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17719A
CN116417719A CN202310657037.0A CN202310657037A CN116417719A CN 116417719 A CN116417719 A CN 116417719A CN 202310657037 A CN202310657037 A CN 202310657037A CN 116417719 A CN116417719 A CN 1164177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energy storage
injection hole
sub
end c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5703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417719B (zh
Inventor
陈志雄
洪纯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5703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177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64177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177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4177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177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48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15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0027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additional separating or treating functions
    • B01D46/0036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additional separating or treating functions by adsorption or absorp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02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 B01D53/0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stationary adsorb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26Drying gases or vapours
    • B01D53/261Drying gases or vapours by adsorp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74General processes for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53/81Solid phase processes
    • B01D53/82Solid phase processes with stationary reacta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35Safety or regulating additives or arrangements in electrodes, separators or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60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filling or topping-up with liquids; 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draining liquids from casings
    • H01M50/609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filling with liquid, e.g. electrolytes
    • H01M50/627Filling po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60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filling or topping-up with liquids; 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draining liquids from casings
    • H01M50/609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filling with liquid, e.g. electrolytes
    • H01M50/627Filling ports
    • H01M50/636Closing or sealing filling ports, e.g. using li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端盖单元、储能装置、用电设备及储能装置的组装方法,涉及储能技术领域。该端盖单元包括:端盖本体,具有注液孔,且端盖本体的内表面侧设置有滑道;活动舱盒,限位在滑道上,且用于填充吸气物质,活动舱盒具有注入口,以及至少一个走气孔;活动舱盒设置有磁性件,磁性件能够在受到外部磁力的作用下带动活动舱盒沿滑道移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在端盖本体的内表面侧设置活动舱盒,可通过活动舱盒内填充的吸气物质吸收有害气体,避免对储能装置造成的影响;活动舱盒位于注入口与注液孔正对的位置时,储能装置受到外力作用或意外掉落时,活动舱盒能够对晃动的电极液形成缓冲,以减小作用在密封钉上的冲击力,减小密封失效的情况。

Description

端盖单元、储能装置、用电设备及储能装置的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端盖单元、储能装置、用电设备及储能装置的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人们所需要的能源都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和空间性,为了合理利用能源并提高能量的利用率,需要通过一种介质或者设备,把一种能量形式用同一种或者转换成另外一种能量形式存储起来,再基于未来应用需要以特定的能量形式释放出来。众所周知,目前主要通过绿色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达到产生绿色电能的目的。
目前的绿色能源主要包括光能、风能、水势等,而光能和风能等普遍存在间歇性强、波动性大的问题,会造成绿色电网的电压不稳定(用电高峰时电不够,用电低谷时电太多),而不稳定的电压会对电力造成损害,因此可能因为用电需求不足或电网接纳能力不足。
而要解决用电需求不足或电网接纳能力不足的问题,就必须依赖储能装置。即通过储能装置将电能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手段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存储起来,需要的时候再将储能装置存储的能量转化为电能释放出来,简单来说,储能装置就类似一个大型“充电宝”,在光能、风能充足时,将电能储存起来,需要时再释放存储的电能。
目前的储能(即能量存储)应用场景较为广泛,包括发电侧储能、电网侧储能、可再生能源并网储能以及用户侧储能等方面,对应的储能装置的种类包括有:
(1)应用在电网侧储能场景的大型储能集装箱,其可作为电网中优质的有功无功调节电源,实现电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负荷匹配,增强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并在电网系统备用、缓解高峰负荷供电压力和调峰调频方面意义重大;
(2)应用在用户侧的工商业储能场景(银行、商场等)的中小型储能电柜以及应用在用户侧的家庭储能场景的户用小型储能箱,主要运行模式为“削峰填谷”。由于根据用电量需求在峰谷位置的电费存在较大的价格差异,用户有储能设备后,为了减少成本,通常在电价低谷期,对储能柜/箱进行充电处理;电价高峰期,再将储能设备中的电放出来进行使用,以达到节省电费的目的。另外,在边远地区,以及地震、飓风等自然灾害高发的地区,家用储能装置的存在,相当于用户为自己和电网提供了备用电源,免除由于灾害或其他原因导致的频繁断电带来的不便。
以用户侧储能中的家用储能场景为例进行说明,图1示出了一种户用储能系统,该户用储能系统包括储能装置100和电能转换装置200(比如光伏板),以及用户负载300(比如路灯、家用电器等),储能装置100为一小型储能箱,可通过壁挂方式安装于室外墙壁。具体的,电能转换装置200可以在电价低谷时期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并通过储能装置100进行存储,进而在电价高峰时供给用户负载300进行使用,或者在电网断电/停电时供给用户负载300进行使用。
而结合上述所述的通过物理或者电化学的手段进行能量存储的情况,以电化学储能为例,储能装置100包括至少一组化学电池,利用化学电池内的化学元素做储能介质,以通过储能介质的化学反应或者变化实现充放电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把光能、风能产生的电能通过储能介质的化学反应或者变化存在至少一组化学电池中,在外部电能的使用达到高峰时再通过储能介质的化学反应或者变化将至少一组化学电池存储的电量释放出来使用,或者转移给电量紧缺的地方再使用。
以储能装置为锂电池为例,锂电池作为一种新能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长、安全性好、绿色环保等诸多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锂电池的需求量逐渐增大,人们对其各方面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的要求。
相关技术中,锂电池通常是由盖板单元、电极组件和壳体组成。实际生产过程是分别制作盖板单元,电极组件和壳体,然后使用金属转接件分别焊接盖板单元的电极柱和电极组件的极耳,再将电极组件放入壳体内,再用盖板单元盖合壳体的开口后焊接密封,以形成锂电池的基本结构。之后,采用人工注液的方式,通过设置于盖板单元上的注液孔加注电解液,并在完成之后对注液孔进行焊接密封。
而在锂电池的循环使用过程中,会因各种原因比如电解液的分解、壳体内水分超标等产生有害气体,造成循环寿命和倍率性能变差;且随着壳体内有害气体的增多,也易导致在电极组件的极片表面游离过多的锂离子,久而久之便形成树枝状的结晶,待枝晶长到一定长度容易刺穿隔膜,导致锂电池的内部发生短路,安全性能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吸收有害气体的端盖单元、储能装置、用电设备及储能装置的组装方法。
为实现上述申请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端盖单元,应用于储能装置,所述端盖单元包括包括:
端盖本体,具有注液孔,以及朝向所述储能装置的内腔的内表面,且所述端盖本体的内表面侧设置有滑道;
活动舱盒,限位在所述滑道上,且用于填充吸气物质,所述活动舱盒具有朝向所述端盖本体的注入口,以及连通外部空间的至少一个走气孔;
其中,所述活动舱盒设置有磁性件,所述磁性件能够在受到外部磁力的作用下带动所述活动舱盒沿所述滑道移动,以使所述注入口与所述注液孔在所述端盖本体的厚度方向上正对,或者所述注入口与所述注液孔在所述端盖本体的厚度方向上不存在重合区域。
本申请中,通过在端盖本体的内侧设置活动舱盒,进而在包括有活动舱盒的端盖单元密封壳体后,可通过活动舱盒内填充的吸气物质实现对有害气体的吸收,避免有害气体对储能装置造成的影响;由于端盖本体具有足够大的内表面,从而可设置体积较大的活动舱盒,进而可提高活动舱盒内吸气物质的可吸气量,提高有害气体的吸收效果。
可选地,所述端盖单元包括密封钉,所述密封钉的一端自端盖本体朝向活动舱盒的方向穿过所述注液孔且伸入所述活动舱盒;
所述活动舱盒内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呈柱状结构,且具有开口位于朝向所述端盖本体的端面的限位槽,所述注入口与所述注液孔在所述端盖本体的厚度方向上正对时,所述密封钉伸入所述活动舱盒的端部能够限位在所述限位槽内。
本申请中,通过活动舱盒内限位部的设置,从而在密封钉的端部限位在限位槽内时,能够实现对活动舱盒的限位,避免活动舱盒随意晃动的情况。
可选地,所述注入口与所述注液孔在所述端盖本体的厚度方向上正对时,所述限位槽的槽壁在所述端盖本体上的投影环绕所述注液孔;
所述吸气物质为颗粒状结构,所述限位槽的槽壁具有至少一个缺口,所述缺口的尺寸宽度大于所述吸气物质的颗粒粒径。
本申请中,由于限位槽的槽壁在端盖本体上的投影环绕注液孔,从而沿注液孔伸入活动舱盒的密封钉的端部必然能够限位在限位槽内;另外,通过在限位槽的槽壁上设置至少一个缺口,从而能够保证限位槽内的吸气物质沿缺口流向活动舱盒的整个内腔,保证活动舱盒内吸气物质的注入效果。
可选地,在所述限位槽的深度方向上,所述密封钉伸入所述限位槽的部分的尺寸≥1.5mm,且≤3mm。
本申请中,通过限定密封钉伸入限位槽的尺寸的最小值,保证密封钉对活动舱盒的限位效果;且通过限定最大值,避免因限位槽较深而占用壳体的容纳腔较多的空间,影响储能装置的能量密度。
可选地,所述限位槽的槽壁具有多个缺口,所述多个缺口沿所述限位槽的周向均匀分布。
本申请中,沿注液孔填充在限位槽内的吸气物质,能够沿多个缺口更为均匀的流向活动舱盒内,进而保证吸气物质在活动舱盒内的填充效果。
可选地,所述端盖本体包括盖板和绝缘件,所述绝缘件位于所述盖板与所述活动舱盒之间;
所述滑道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子滑道和第二子滑道,且所述第一子滑道、所述第二子滑道均具有连接部和支撑部;
所述第一子滑道、所述第二子滑道的连接部均与所述绝缘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子滑道的支撑部和连接部固定连接,且在朝向所述第二子滑道的方向上支撑部伸出连接部,所述第二子滑道的支撑部和连接部固定连接,且在朝向所述第一子滑道的方向上支撑部伸出连接部,所述活动舱盒可移动地位于所述第一子滑道、所述第二子滑道的支撑部上。
本申请中,可通过第一子滑道、第二子滑道的支撑部实现对活动舱盒的支撑,且通过第一子滑道、第二子滑道的连接部实现对活动舱盒的限位,以保证活动舱盒仅能沿支撑部的长度方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子滑道、所述第二子滑道中的至少一者的端部设置有挡板,挡板与连接部和/或支撑部固定连接,所述活动舱盒滑动至与挡板抵接时,所述注入口与所述注液孔在所述端盖本体的厚度方向上正对。
本申请中,通过在第一子滑道和/或第二子滑道的端部设置挡板,即可实现对活动舱盒的限位,避免活动舱盒滑动时活动舱盒的注入口错过注液孔的情况。
可选地,所述活动舱盒贴合连接部的侧壁具有贯穿的第一走气孔,所述第一子滑道、所述第二子滑道的连接部具有贯穿的第二走气孔,所述注入口与所述注液孔在所述端盖本体的厚度方向上正对时,所述第一走气孔与所述第二走气孔存在重合区域。
本申请中,通过第一走气孔与第二走气孔的相对位置的设置,避免了连接部对活动舱盒的侧壁上的第一走气孔的堵塞,保证了活动舱盒位于注入口与注液孔正对的位置时,活动舱盒与壳体的容纳腔的连通面积,提高活动舱盒内吸气物质的吸气效果。
可选地,所述活动舱盒的底壁具有贯穿的第三走气孔,所述第一子滑道、所述第二子滑道的支撑部具有贯穿的第四走气孔,所述注入口与所述注液孔在所述端盖本体的厚度方向上正对时,所述第三走气孔与所述第四走气孔存在重合区域。
本申请中,通过第三走气孔与第四走气孔的相对位置的设置,避免了支撑部伸出连接部的部分对活动舱盒的底壁上的第三走气孔的堵塞,保证了活动舱盒位于注入口与注液孔正对的位置时,活动舱盒与壳体的容纳腔的连通面积,提高活动舱盒内吸气物质的吸气效果。
可选地,所述活动舱盒为对称结构,且所述活动舱盒的对称线与所述滑道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磁性件的几何中心位于所述活动舱盒的对称线上。
本申请中,通过设置活动舱盒的对称结构,以及设置磁性件的位置,便于在活动舱盒移动时,保证移动的平稳性,避免活动舱盒发生偏斜后,因与滑道的局部摩擦阻力较大而难以滑动的问题。
可选地,所述活动舱盒包括第一容纳部,所述第一容纳部为矩形结构,所述磁性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容纳部上与滑动方向垂直的侧壁上,所述吸气物质限位在所述第一容纳部内。
可选地,所述活动舱盒还包括第二容纳部,所述第二容纳部固定在所述第一容纳部上与滑动方向垂直的侧壁上,所述磁性件限位在所述第二容纳部内。
本申请中,通过第二容纳部的设置,便于简化磁性件在第一容纳部上的固定,从而简化磁性件的固定工艺。
可选地,所述注液孔为圆孔,所述端盖本体为矩形结构;
所述磁性件在所述端盖本体上的投影的几何中心与所述注液孔的圆心的连线、所述活动舱盒的滑动方向、所述端盖本体的长边均相互平行。
本申请中,在控制活动舱盒移动时,可控制外部磁性件沿与端盖本体的长边平行的方向移动,从而便于对活动舱盒的滑动方向进行控制,减小活动舱盒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偏斜的情况。
可选地,所述吸气物质为颗粒状,所述走气孔的孔径小于所述吸气物质的颗粒粒径。
本申请中,走气孔的孔径小于吸气物质的粒径,以避免吸气物质沿走气孔泄露的情况,进而避免吸气物质对储能装置的内部结构造成的影响。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储能装置,包括:
壳体,包括具有开口的容纳腔;
电极组件,容置于所述容纳腔内;
上述一方面所述的端盖单元,密封所述容纳腔的开口,且所述活动舱盒朝向所述电极组件。
本申请中,通过活动舱盒内填充的吸气物质可吸收储能装置产生的有害气体,避免储能装置发生鼓包的情况,同时减小储能装置的循环寿命、倍率性能变差的情况。
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所述用电设备包括上述一方面所述的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为所述用电设备供电。
本申请中,结合上述所述的储能装置,本申请的用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提高用电设备工作的稳定性,以及降低用电设备工作时的安全隐患。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储能装置的组装方法,所述方法用于组装上述一方面所述的储能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一壳体,所述壳体的容纳腔内容纳有电极组件;
提供上述一方面所述的端盖单元,所述活动舱盒上的注入口与所述端盖本体上的注液孔在所述端盖本体的厚度方向上不存在重合区域;
用所述端盖单元密封所述容纳腔的开口,且所述活动舱盒朝向所述电极组件;
沿所述注液孔向所述容纳腔内注液,并在完成注液后通过外部磁力控制设有所述磁性件的所述活动舱盒沿所述滑道移动,以使所述注入口与所述注液孔在所述端盖本体的厚度方向上正对;
沿所述注液孔和所述注入口向所述活动舱盒内注入吸气物质,并在完成注入后密封所述注液孔。
本申请中,对于采用上述方法组装的储能装置,通过在端盖本体的内侧设置活动舱盒,进而在包括有活动舱盒的端盖单元密封壳体后,可通过活动舱盒内填充的吸气物质吸收储能装置产生的有害气体,避免有害气体对储能装置造成的影响,同时提高吸气物质可靠性;由于端盖本体具有足够大的内表面,从而可设置体积较大的活动舱盒,进而可提高活动舱盒内吸气物质的可吸气量,提高有害气体的吸收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是一种户用储能系统的系统示意图。
图2是一种储能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储能装置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一种端盖单元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端盖单元的俯视轴侧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活动舱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一种端盖单元处于注液状态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一种端盖单元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的端盖单元沿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剖面图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另一种端盖单元沿图8所示的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剖面图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4所示的端盖单元的仰视轴侧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端盖单元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是一种储能装置的组装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储能装置;200、电能转换装置;300、用户负载;
10、壳体;20、电极组件;30、端盖单元;
11、容纳腔;
31、端盖本体;32、活动舱盒;33、密封钉;34、滑道;
311、注液孔;312、盖板;313、绝缘件;
321、注入口;322、磁性件;323、限位部;324、第一走气孔;325、第三走气孔;326、第一容纳部;327、第二容纳部;
3231、限位槽;3232、缺口;
331、台阶面;332、小径端;
341、第一子滑道;342、第二子滑道;343、连接部;344、支撑部;345、挡板;346、第二走气孔;347、第四走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申请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储能装置100,该储能装置100可以是但不限于单体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电池系统等。而对于单体电池,其可以为锂离子二次电池、锂硫电池、钠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镁离子电池等,单体电池可呈圆柱体、扁平体、长方体等,本申请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
接下来以储能装置100为单体电池为例,对储能装置100进行详细解释。
图2示例了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储能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储能装置100包括:壳体10,包括具有开口的容纳腔11;电极组件20,容置于容纳腔11内;端盖单元30,密封容纳腔11的开口。
对于壳体10,可以为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此时储能装置100包括一个端盖单元30,以能够对壳体10的一个开口进行密封;当然,壳体10也可以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此时储能装置100包括一个端盖单元30和一个端板,或者包括两个端盖单元30,如此一个端盖单元30和一个端板,或者两个端盖单元30能够分别对壳体10的两个开口进行密封。
对于端盖单元30,可以包括端盖本体31,如图3所示,端盖本体31上设置有注液孔311,以在端盖单元30密封容纳腔11的开口后,通过端盖本体31上的注液孔311向壳体10的容纳腔11内注入电解液。
而在完成电解液的注入后,如图3所示,可采用密封钉33对注液孔311进行密封,以避免电解液发生泄露的情况。其中,端盖本体31具有朝向电极组件20的内表面,即具有朝向储能装置100的内腔(容纳腔11)的内表面,此时密封钉33自端盖本体31朝向电极组件20的方向伸入注液孔311。为了避免密封钉33从注液孔311蹦出的情况,端盖本体31的外表面焊接有遮挡注液孔311的盖片。
可选地,端盖本体31上还设置有防爆阀,以及贯穿端盖本体31的电极端子,防爆阀用于外排电池壳体10的容置腔内的有害气体气体,以提高储能装置100使用的安全性,电极端子的一端与电极组件20连接,另一端裸露在外,以作为储能装置100的一个输出端。
对于电极组件20,包括层叠设置的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且隔膜位于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正极片、负极片的端部均具有极耳,以形成储能装置100的正极耳和负极耳。正极耳、负极耳可以位于电极组件20的同一端(比如方形单体电池),也可以位于电极组件20的不同端(比如圆形单体电池),当正极耳、负极耳位于电极组件20的同一端时,端盖本体31上设置的电极端子包括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且正极耳、负极耳分别与正极端子、负极端子连接,以通过正极端子、负极端子实现电极组件20的电能的输出;当正极耳、负极耳位于电极组件20的两端时,正极耳、负极耳中的一者与端盖单元30包括的电极端子连接,另一者与壳体10的底部或者另一端盖单元30包括的电极端子连接,以通过端盖单元30的电极端子和壳体10的底部,或者通过两个端盖单元30的电极端子实现电极组件20的电能的输出。
需要说明的是,储能装置100还包括金属转接件,可通过一个金属转接件实现电极组件20的一个极耳与一个电极端子的连接,以及通过另一个金属转接件实现电极组件20的另一个极耳与另一端子(壳体10的底部或另一电极端子)的连接。
在储能装置100的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有害气体,有害气体在壳体10的容纳腔11内聚集,容易引起储能装置100的鼓包,如果容纳腔11内的压力增大至临界值,将触发储能装置100的防爆阀,使储能装置100失效。另外,储能装置100产生的有害气体极易导致循环寿命和倍率性能变差,且随着有害气体的增多,也易导致在电极组件20的极片表面游离过多的锂离子,进而导致储能装置100的内部发生短路,安全性能大大降低。
为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端盖单元30,如图3所示,端盖单元30除了包括上述的端盖本体31外,还包括设置于端盖本体31的内表面侧的活动舱盒32,且活动舱盒32内填充有吸气物质(图中未示出)。如此,通过活动舱盒32内填充的吸气物质可吸收储能装置100产生的有害气体,避免储能装置100发生鼓包的情况,同时保证储能装置100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
图4示例了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端盖单元30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例了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端盖单元30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6示例了图5中活动舱盒32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图5和图6所示,该端盖单元30包括:端盖本体31,具有注液孔311,以及朝向储能装置100的内腔的内表面,且端盖本体31的内表面侧设置有滑道34;活动舱盒32,限位在滑道34上,且用于填充吸气物质,活动舱盒32具有朝向端盖本体31的注入口321,以及连通外部空间的至少一个走气孔(包括第一走气孔324和/或第三走气孔325);其中,活动舱盒32设置有磁性件322,磁性件322能够在受到外部磁力的作用下带动活动舱盒32沿滑道34移动,以使注入口321与注液孔311在端盖本体31的厚度方向上正对,或者注入口321与注液孔311在端盖本体31的厚度方向上不存在重合区域。
如此,通过在端盖本体31的内侧设置活动舱盒32,进而在包括有活动舱盒32的端盖单元30密封储能装置100的壳体10后,可通过活动舱盒32内填充的吸气物质实现对有害气体的吸收,避免有害气体对储能装置100造成的影响;由于端盖本体31具有足够大的内表面,从而可设置体积较大的活动舱盒32,进而可提高活动舱盒32内吸气物质的可吸气量,提高有害气体的吸收效果。另外,在活动舱盒32位于注入口321与注液孔311正对的位置时,在储能装置100受到外力作用或意外掉落时,活动舱盒32能够对晃动的电极液形成缓冲,从而减小作用在注液孔311内密封钉33上的冲击力,减小密封钉33对注液孔311密封失效的情况,延长端盖单元30的使用寿命。
其中,注入口321与注液孔311在端盖本体31的厚度方向上正对时,活动舱盒32的位置如图4所示,注入口321与注液孔311在端盖本体31的厚度方向上不存在重合区域时,活动舱盒32的位置如图7所示。
结合上述所述的端盖单元30,在组装储能装置100时,在端盖单元30密封容纳有电极组件20的壳体10后,由于活动舱盒32上设置的磁性件322能够在外部磁力的作用下带动活动舱盒32沿滑道34滑动,从而在沿注液孔311向储能装置100进行注液时,可先控制活动舱盒32滑动至注入口321与注液孔311在端盖本体31的厚度方向上不存在重合区域的位置,即注入口321避开注液孔311的位置,以避免电解液注入活动舱盒32,从而提高注液效率;完成注液后可采用抽气装置抽吸在注液时所产生的有害气体,之后再控制活动舱盒32滑动至注入口321与注液孔311在端盖本体31的厚度方向上正对的位置,即注入口321遮挡注液孔311的位置,并沿注液孔311和注入口321向活动舱盒32内注入吸气物质。如此,以避免吸气物质吸收储能装置100在注液时所产生的有害气体,提高吸气物质的可靠性;而在完成吸气物质的填充后,采用密封钉33对注液孔311进行密封。
当然,除了上述所述的在端盖单元30密封容纳有电极组件20壳体10后填充吸气物质外,也可预先在活动舱盒32内填充吸气物质,如此在在完成注液后,可直接采用密封钉33密封注液孔311,以提高储能装置100的组装效率。而此时,为了避免活动舱盒32内预先填充的吸气物质吸收注液时产生的有害气体,可在活动舱盒32上的走气孔内填充惰性封堵剂,惰性封堵剂的熔化温度≥46℃,且≤58℃。
其中,惰性封堵剂可选自石蜡、蜡酸、聚乙烯蜡等惰性相变材料,以避免惰性相变材料与单体电池内的电解液、水等发生副反应,给单体电池带来负面影响。
其中,由于储能装置100在注液时的温度大概在45℃(小于46℃),此时惰性封堵剂为固相,从而实现对走气孔的封堵,避免注液时产生的有害气体被吸气物质吸收;而储能装置100在充放电时的温度大概在60℃(大于58℃),此时惰性封堵剂熔化为液相并沉积在壳体10的容纳腔11的底部,从而保证充放电阶段产生的有害气体能够被吸气物质吸收。如此,惰性封堵剂能够在注液时避免吸气物质吸收产生的有害气体,同时保证在充放电阶段吸收产生的有害气体,从而提高吸气物质的可靠性。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活动舱盒32内填充的吸气物质可以是颗粒状结构,也可以是片状结构。而对于颗粒状结构的吸气物质,可以包括多种类型的颗粒,以实现对有害气体中的多种类型的有害气体进行吸收,提高吸气物质的可靠性。
其中,吸气物质并不会与储能装置100内的电解液等发生副反应,以避免对储能装置100的循环性能、倍率性能等造成影响。
示例地,吸气物质可以包括碳类颗粒,比如活性炭颗粒、碳纳米管,以对有害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吸收;吸气物质还可以包括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颗粒,以对有害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吸收;吸气物质还可以包括高锰酸钾颗粒,以对有害气体中的烷类气体进行吸收;吸气物质还可以包括锆钒铁三元合金颗粒,以对有害气体中的氧气进行吸收;吸气物质中还可以包括氧化钴颗粒、氧化铜颗粒、高锰酸钾颗粒等,以对有害气体中的一氧化碳进行吸收,吸气物质中还可以包括氧化镁颗粒,以对有害气体中的氢氟酸进行吸收。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活动舱盒32的顶部为敞口设置,以形成注入口321,从而便于实现活动舱盒32的注入口321与注液孔311的正对,且在活动舱盒32内注入吸气物质时,减小吸气物质漏出活动舱盒32的情况;当然,也可以是活动舱盒32的顶部设置有注入口321,以在活动舱盒32的注入口321与注液孔311正对时,通过注液孔311和注入口321向活动舱盒32内注入吸气物质。
其中,对于活动舱盒32的顶部设置有注入口321的情况,注入口321的开口尺寸大于注液孔311的孔径,且在活动舱盒32遮挡注液孔311时,注入口321在端盖本体31上的投影覆盖注液孔311,以避免沿注液孔311向活动舱盒32填充吸气物质时,吸气物质散在活动舱盒32外的情况。
可选地,对于活动舱盒32的顶部设置有注入口321的情况,注入口321可以是直线结构,且沿活动舱盒32的滑动方向延伸至活动舱盒32的两侧的边缘,以保证只要活动舱盒32滑动至注液孔311的正下方,即可实现注入口321与注液孔311的正对。
而沿注液孔311向活动舱盒32内填充吸气物质时,可在注入口321与注液孔311正对的情况下,通过外部磁力控制活动舱盒32往复摆动,以保证吸气物质能够有效填充活动舱盒32的整个内腔。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活动舱盒32的底壁和/或侧壁具有贯穿的走气孔,以便于活动舱盒32内填充的吸气物质能够吸收外部空间的有害气体(即有效吸收储能装置100产生的有害气体)。
而对于活动舱盒32具有走气孔的情况,可以是走气孔的孔径小于吸气物质的粒径,以避免吸气物质沿走气孔泄露的情况,进而避免吸气物质对储能装置100的内部结构造成的影响;当然,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活动舱盒32的内壁(侧壁和底壁)设置有具有孔隙结构的透气棉,且透气棉上孔隙的孔径小于吸气物质的粒径。如此,通过透气棉对吸气物质的阻挡,避免吸气物质的泄露,同时保证吸气物质对有害气体的正常吸收。
其中,透气棉还可以具有疏液功能,以通过透气棉的疏液作用,避免电解液浸入活动舱盒32内。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活动舱盒32包括第一容纳部326,第一容纳部326为矩形结构,磁性件322固定在第一容纳部326上与滑动方向X垂直的侧壁上,吸气物质限位在第一容纳部326内。
其中,第一容纳部326除了为矩形结构外,还可以为其他结构,只要能够在磁性件322的带动下沿滑道34滑动,且不会与端盖单元30包括的其他结构件发生干涉即可,本申请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
其中,对于磁性件322固定在第一容纳部326上与滑动方向垂直的侧壁上的情况,可以单独将磁性件322固定在第一容纳部326的侧壁上,此时磁性件322可以固定在第一容纳部326的外侧壁上,也可以固定在第一容纳部326的内侧壁上;当然,也可以在第一容纳部326的侧壁设置第二容纳部327,以将磁性件322限位在第二容纳部327内。
如图6所示,活动舱盒32还包括第二容纳部327,第二容纳部327固定在第一容纳部326上与滑动方向X垂直的侧壁上,磁性件322限位在第二容纳部327内。如此,通过第二容纳部327的设置,便于简化磁性件322在第一容纳部326上的固定,从而简化磁性件322的固定工艺。
其中,第二容纳部327可以设置在第一容纳部326的侧壁的外侧壁,当然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容纳部326的侧壁的内侧壁,本申请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另外,对于第二容纳部327,与第一容纳部326可具有重合的侧壁,以节省活动舱盒32的整体用料。比如,第一容纳部326上与滑动方向X垂直的侧壁同时作为第二容纳部327的部分侧壁。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活动舱盒32为对称结构,活动舱盒32的对称线S-S与滑道34的长度方向(即活动舱盒32的滑动方向X)平行,磁性件322的几何中心O1位于活动舱盒32的对称线S-S上。如此,通过设置活动舱盒32的结构,以及设置磁性件322的位置,便于在活动舱盒32移动时,保证移动的平稳性,避免活动舱盒32发生偏斜后,因与滑道34的局部摩擦阻力较大而难以移动的问题。
其中,由于磁性件322位于活动舱盒32的对称线S-S上,从而保证活动舱盒32限位在滑道34上时受力的均衡性,避免活动舱盒32在移动时因重心偏斜,造成在滑道34的宽度方向上一侧摩擦力较大而发生偏斜的情况。
其中,活动舱盒32在端盖本体31上的投影可以是矩形,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对称形状,本申请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以活动舱盒32在端盖本体31上的投影为矩形为例,活动舱盒32的每个角部均为圆弧倒角设计。如此,在活动舱盒32沿滑道34移动时,能够实现对活动舱盒32的导向,避免活动舱盒32出现偏斜的情况,提高活动舱盒32移动的平稳性。
当然,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活动舱盒32在端盖本体31上的投影也可以为非对称形状,只要活动舱盒32能够限位在滑道34上,且能够沿滑道34平稳的移动即可,本申请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以端盖本体31为矩形结构为例,如图7所示,注液孔311为圆孔,磁性件322在端盖本体31上的投影的几何中心O1与注液孔311的圆心O2的连线、活动舱盒32的滑动方向X、端盖本体31的长边L均相互平行。如此,在磁性件322受到外部磁性作用力以带动活动舱盒32沿滑道34滑动时,可控制磁性件322沿与端盖本体31的长边平行的方向移动,从而便于对活动舱盒32的滑动方向X进行控制,减小活动舱盒32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偏斜的情况,提高活动舱盒32的移动效率,以及移动时的平稳性。
当然,对于端盖本体31为矩形结构的情况,也可以是磁性件322在端盖本体31上的投影的几何中心O1与注液孔311的圆心O2的连线、活动舱盒32的滑动方向X、端盖本体31的宽边均相互平行。如此,可控制外部磁性件322与端盖本体31的宽边平行的方向移动,减小活动舱盒32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偏斜的情况,提高活动舱盒32的移动效率,以及移动时的平稳性。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如图8、图9和图10所示,端盖单元30包括密封钉33,密封钉33的一端自端盖本体31朝向活动舱盒32的方向穿过注液孔311且伸入活动舱盒32;活动舱盒32内设置有限位部323,限位部323呈柱状结构,且具有开口位于朝向端盖本体31的端面的限位槽3231,注入口321与注液孔311在端盖本体31的厚度方向上正对时,密封钉33伸入活动舱盒32的端部能够限位在限位槽3231内。如此,在活动舱盒32滑动至注入口321与注液孔311正对的位置后,采用密封钉33对注液孔311进行密封时,可通过密封钉33的端部在限位槽3231内的限位,避免活动舱盒32的晃动,保证活动舱盒32的稳定性。
可选地,如图9和图10所示,在限位槽3231的深度方向上,密封钉33伸入限位槽3231的部分的尺寸S1≥1.5mm,且≤3.0mm。如此,通过限定密封钉33伸入限位槽3231的尺寸的最小值,保证密封钉33对活动舱盒32的限位效果;且通过限定最大值,避免因限位槽3231较深而占用壳体10的容纳腔11较多的空间,影响储能装置100的能量密度。
其中,在活动舱盒32滑动至注入口321正对注液孔311的位置时,为了保证密封钉33的端部能够限位在限位槽3231内,可以是如图10所示,限位槽3231的槽壁在端盖本体31上的投影Y1环绕注液孔311。如此,由于限位槽3231的槽口尺寸大于注液孔311的孔径尺寸,从而在密封钉33的一端穿过注液孔311后,能够伸入限位槽3231,从而能够通过密封钉33实现对活动舱盒32的限位。
其中,在活动舱盒32的滑动方向上,只需要调整活动舱盒32的滑动后位置即可,而在活动舱盒32与滑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限位槽3231的几何中心到活动舱盒32的对称线的距离与注液孔311的几何中心到活动舱盒32的对称线的距离之间的差值≤限位槽3231的内径与注液孔311的孔径之间的差值。如此,结合上述限定后,只需要控制活动舱盒32相对端盖本体31滑动,即可保证活动舱盒32滑动至注入口321正对注液孔311的适当位置时限位槽3231的槽壁在端盖本体31上的投影环绕注液孔311。
而对于限位槽3231的槽壁在端盖本体31上的投影环绕注液孔311的情况,为了避免沿注液孔311向活动舱盒32内注入吸气物质时,由于吸气物质为颗粒状结构,导致吸气物质会被限制在限位槽3231内,此时如图6所示,限位槽3231的槽壁具有至少一个缺口3232,缺口3232的尺寸宽度S2大于吸气物质的颗粒粒径。如此,通过在限位槽3231的槽壁上设置至少一个缺口3232,从而能够保证限位槽3231内的吸气物质沿缺口3232流向活动舱盒32的整个内腔,保证活动舱盒32内吸气物质的注入效果。
可选地,如图6所示,限位槽3231的槽壁具有多个缺口3232,且多个缺口3232沿限位槽3231的周向均匀分布。如此,沿注液孔311填充在限位槽3231内的吸气物质,能够沿多个缺口3232更为均匀的流向活动舱盒32内,进而保证吸气物质在活动舱盒32内的填充效果。
当然,除了上述所述的限位槽3231的槽壁在端盖本体31上的投影Y1环绕注液孔311外,也可以是如图11和图12所示,密封钉33具有台阶面331,且密封钉33的小径端332能够限位在限位槽3231内,限位槽3231的槽壁在端盖本体31上的投影Y2位于注液孔311所在的区域内。如此,设置密封钉33在长度方向上为变径结构,从而在密封钉33的小径端332与限位槽3231配合时,能够减小限位槽3231的开口尺寸,从而减小限位部323的尺寸,进而向活动舱盒32内填充吸气物质时减小限位部323对吸气颗粒的阻挡;同时能够增大活动舱盒32内所能容纳的吸气物质的量,提高有害气体的吸气量。
可选地,如图12所示,限位槽3231为圆柱槽,限位槽3231的槽口直径d1与密封钉33的小径端332的直径d2之间的差值≥1.5mm,且≤3.0mm。如此,通过限定限位槽3231的槽口直径与密封钉33的小径端332的直径的大小关系,以保证密封钉33的端部能够顺利插入限位槽3231,同时保证密封钉33与限位槽3231的配合限位效果。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除了通过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限位槽3231与密封钉33的配合实现对活动舱盒32的限位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对活动舱盒32的限位位。比如在活动舱盒32内设置限位板等。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端盖本体31包括盖板312和绝缘件313,绝缘件313位于盖板312与活动舱盒32之间。
其中,绝缘件313可以为下塑胶等具有绝缘性能的构件,以实现电极组件20与盖板312之间的绝缘。对于端盖本体31上的注液孔311,其贯穿盖板312和绝缘件313,以保证端盖本体31密封容纳腔11的开口后,能够沿贯穿盖板312和绝缘件313的注液孔311向壳体10的容纳腔11内注入电解液;在完成电解液的注入后,可采用密封钉33(比如胶钉等)至少对注液孔311进行密封。
结合上述所述的端盖本体31的结构,对于端盖本体31的内表面侧所设置的滑道34,可以设置在绝缘件313背离端盖的表面,以便端盖单元30密封壳体10的容纳腔11的开口后,活动舱盒32朝向电极组件20。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如图13和图14所示,滑道34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子滑道341和第二子滑道342,且第一子滑道341、第二子滑道342均具有连接部343和支撑部344;第一子滑道341、第二子滑道342的连接部343均与绝缘件313固定连接,第一子滑道341的支撑部344和连接部343固定连接,且在朝向第二子滑道342的方向上第一子滑道341的支撑部344伸出第一子滑道341连接部343,第二子滑道342的支撑部344和连接部343固定连接,且在朝向第一子滑道341的方向上第二子滑道342的支撑部344伸出第二子滑道342的连接部343,活动舱盒32可移动地位于第一子滑道341、第二子滑道342的支撑部344上。
如此,可通过第一子滑道341、第二子滑道342的支撑部344实现对活动舱盒32的支撑,且通过第一子滑道341、第二子滑道342的连接部343实现对活动舱盒32的限位,以保证活动舱盒32仅能沿支撑部344的长度方向移动。
其中,第一子滑道341、第二子滑道342均为端面为L形的结构,即第一子滑道341、第二子滑道342均包括垂直连接的限位臂和支撑臂,限位臂与绝缘件313连接,以形成连接部343,同时对活动舱盒32在滑道34的宽度方向上进行限位,支撑臂支撑活动舱盒32,以形成支撑部344。
其中,在盖板312的厚度方向上,连接部343的尺寸略大于活动舱盒32的尺寸,以减小活动舱盒32沿滑道34滑动时与绝缘件313之间的摩擦力,同时避免活动舱盒32内的吸气物质沿活动舱盒32的顶部与绝缘件313之间的间隙泄露的情况。
结合上述所述的活动舱盒32,在活动舱盒32贴合连接部343的侧壁具有贯穿的第一走气孔324时,如图10或图12所示,第一子滑道341、第二子滑道342的连接部343具有贯穿的第二走气孔346,注入口321与注液孔311在端盖本体31的厚度方向上正对时,第一走气孔324与第二走气孔346存在重合区域。如此,通过第一走气孔324与第二走气孔346的相对位置的设置,避免了连接部343对活动舱盒32的侧壁上的第一走气孔324的堵塞,保证了活动舱盒32位于注入口321与注液孔311正对的位置时,活动舱盒32与壳体10的容纳腔11的连通面积,提高活动舱盒32内吸气物质的吸气效果。
在活动舱盒32的底壁具有贯穿的第三走气孔325时,如图4所示,第一子滑道341、第二子滑道342的支撑部344具有贯穿的第四走气孔347,注入口321与注液孔311在端盖本体31的厚度方向上正对时,第三走气孔325与第四走气孔347存在重合区域。如此,通过第三走气孔325与第四走气孔347的相对位置的设置,避免了支撑部344伸出连接部343的部分对活动舱盒32的底壁上的第三走气孔325的堵塞,保证了活动舱盒32位于注入口321与注液孔311正对的位置时,活动舱盒32与壳体10的容纳腔11的连通面积,提高活动舱盒32内吸气物质的吸气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连接部343上的第二走气孔346和支撑部344上的第四走气孔347,第二走气孔346、第四走气孔347的孔径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且第二走气孔346、第四走气孔347可以是圆孔,也可以是条状孔,本申请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而对于条状孔的设置,能够更有效的避免连接部343对活动舱盒32的侧壁上第一走气孔324的遮挡,以及支撑部344对活动舱盒32的底壁上的第三走气孔325的遮挡,提高活动舱盒32内吸气物质的吸气效率。
可选地,如图13和图14所示,第一子滑道341、第二子滑道342中的至少一者的端部设置有挡板345,挡板345与连接部343和/或支撑部344固定连接,活动舱盒32滑动至与挡板345抵接时,注入口321与注液孔311在端盖本体31的厚度方向上正对。如此,通过在第一子滑道341和/或第二子滑道342的端部设置挡板345,即可实现对活动舱盒32的限位,避免活动舱盒32滑动时活动舱盒32的注入口321错过注液孔311的情况。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除了在绝缘件313上设置相互平行的第一子滑道341和第二子滑道342外,也可以在绝缘件313上设置相互平行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此时活动舱盒32具有朝向端盖单元30的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且第一限位柱可滑动的限位在第一滑槽内,第二限位柱可滑动的限位在第二滑槽内。如此,可基于第一限位柱在第一滑槽内的滑动,以及第二限位柱在第二滑槽内的滑动,实现活动舱盒32的可滑动。
其中,对于第一限位柱在第一滑槽内的可滑动限位,以及第二限位柱在第二滑槽内的可滑动限位,均可参考相关技术(比如通过相对的两个台阶面相对抵接实现的限位等),本申请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组装方法,该方法用于组装包括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端盖单元的储能装置,如图15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510-步骤S1550。
步骤S1510:提供一壳体,壳体具有容纳腔,且容纳腔内容纳有电极组件。
步骤S1520:提供一端盖单元,端盖单元如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端盖单元包括的活动舱盒上的注入口与端盖本体上的注液孔在端盖本体的厚度方向上不存在重合区域。
步骤S1530:用端盖单元密封容纳腔的开口,且活动舱盒朝向电极组件。
步骤S1540:沿注液孔向容纳腔内注液,并在完成注液后通过外部磁力控制设有磁性件的活动舱盒沿滑道移动,以使注入口与注液孔在端盖本体的厚度方向上正对。
步骤S1550:沿注液孔和注入口向活动舱盒内注入吸气物质,并在完成注入后密封注液孔。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对于采用上述方法组装的储能装置,通过在端盖本体的内侧设置活动舱盒,进而在包括有活动舱盒的端盖单元密封壳体后,可通过活动舱盒内填充的吸气物质仅吸收储能装置在充放电阶段产生的有害气体,避免有害气体对储能装置造成的影响,同时提高吸气物质可靠性;由于端盖本体具有足够大的内表面,从而可设置体积较大的活动舱盒,进而可提高活动舱盒内吸气物质的可吸气量,提高有害气体的吸收效果。另外,在活动舱盒位于遮挡注液孔的位置时,在储能装置收到外力作用或意外掉落时,活动舱盒能够对晃动的电极液形成缓冲,从而减小作用在注液孔内密封钉的冲击力,减小密封钉对注液孔密封失效的情况,延长端盖单元的使用寿命。
其中,上述步骤S1510、上述步骤S1530的实现过程均可参考相关技术,上述步骤S1520中所提供的端盖单元的具体结构可参考上述实施方式所述,本申请实施方式对此不在赘述。
上述步骤S1540中,沿端盖本体上的注液孔注液的操作可参考相关技术,而对于通过磁性件与外部磁性件的配合控制活动舱盒沿滑道移动至遮挡注液孔的位置,具体可参考上述实施方式所述。
示例地,结合上述实施方式所述,假设端盖本体为矩形结构,且活动舱盒上所设置的磁性件在端盖本体上的投影的几何中心与注液孔的圆心的连线、活动舱盒的滑动方向X、端盖本体的长边均相互平行。此时完成注液后可先采用抽气装置沿注液孔抽吸容纳腔内的有害气体,并在完成抽吸后,基于活动舱盒所设置的磁性件的位置,在外部磁性件与磁性件的配合下沿与端盖本体的长边平行的方向移动外部磁性件,以带动活动舱盒沿与端盖本体的长边平行的方向移动至遮挡注液孔的位置。
上述步骤S1550中,对于沿注液孔向活动舱盒填充吸气物质的操作,可选地,可在活动舱盒与注液孔连通后,采用漏斗等辅助工具沿注液孔向活动舱盒内填充吸气物质,且在填充过程中,可控制活动舱盒沿滑道往复移动,以保证活动舱盒内吸气物质的填充效果,即填充活动舱盒的整个内腔。
密封注液孔的操作可参考相关技术,即采用密封钉(比如胶钉)伸入注液孔,以对注液孔进行密封。而在活动舱盒内设置限位板或限位部的情况,所采用的密封钉需要具有一定长度,以便于能够与限位板或限位部配合,实现对活动舱盒的限位。
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该用电设备可以是储能设备、车辆、储能集装箱等。该用电设备包括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储能装置100,储能装置100为用电设备供电。如此,结合上述所述的储能装置100,本申请的用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提高用电设备工作的稳定性,以及降低用电设备工作时的安全隐患。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方式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实施方式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实施方式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端盖单元(30),应用于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单元(30)包括:
端盖本体(31),具有注液孔(311),以及朝向所述储能装置(100)的内腔的内表面,且所述端盖本体(31)的内表面侧设置有滑道(34);
活动舱盒(32),限位在所述滑道(34)上,且用于填充吸气物质,所述活动舱盒(32)具有朝向所述端盖本体(31)的注入口(321),以及连通外部空间的至少一个走气孔;
其中,所述活动舱盒(32)设置有磁性件(322),所述磁性件(322)能够在受到外部磁力的作用下带动所述活动舱盒(32)沿所述滑道(34)移动,以使所述注入口(321)与所述注液孔(311)在所述端盖本体(31)的厚度方向上正对,或者所述注入口(321)与所述注液孔(311)在所述端盖本体(31)的厚度方向上不存在重合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单元(30),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单元(30)包括密封钉(33),所述密封钉(33)的一端自端盖本体(31)朝向活动舱盒(32)的方向穿过所述注液孔(311)且伸入所述活动舱盒(32);
所述活动舱盒(32)内设置有限位部(323),所述限位部(323)呈柱状结构,且具有开口位于朝向所述端盖本体(31)的端面的限位槽(3231),所述注入口(321)与所述注液孔(311)在所述端盖本体(31)的厚度方向上正对时,所述密封钉(33)伸入所述活动舱盒(32)的端部能够限位在所述限位槽(3231)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盖单元(30),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口(321)与所述注液孔(311)在所述端盖本体(31)的厚度方向上正对时,所述限位槽(3231)的槽壁在所述端盖本体(31)上的投影环绕所述注液孔(311);
所述吸气物质为颗粒状结构,所述限位槽(3231)的槽壁具有至少一个缺口(3232),所述缺口(3232)的尺寸宽度大于所述吸气物质的颗粒粒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盖单元(3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限位槽(3231)的深度方向上,所述密封钉(33)伸入所述限位槽(3231)的部分的尺寸≥1.5mm,且≤3mm。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盖单元(30),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3231)的槽壁具有多个缺口(3232),所述多个缺口(3232)沿所述限位槽(3231)的周向均匀分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单元(30),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本体(31)包括盖板(312)和绝缘件(313),所述绝缘件(313)位于所述盖板(312)与所述活动舱盒(32)之间;
所述滑道(34)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子滑道(341)和第二子滑道(342),且所述第一子滑道(341)、所述第二子滑道(342)均具有连接部(343)和支撑部(344);
所述第一子滑道(341)、所述第二子滑道(342)的连接部(343)均与所述绝缘件(31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子滑道(341)的支撑部(344)和连接部(343)固定连接,且在朝向所述第二子滑道(342)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子滑道(341)的支撑部(344)伸出所述第一子滑道(341)连接部(343),所述第二子滑道(342)的支撑部(344)和连接部(343)固定连接,且在朝向所述第一子滑道(341)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子滑道(342)的支撑部(344)伸出所述第二子滑道(342)的连接部(343),所述活动舱盒(32)可移动地位于所述第一子滑道(341)、所述第二子滑道(342)的支撑部(344)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盖单元(3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滑道(341)、所述第二子滑道(342)中的至少一者的端部设置有挡板(345),所述挡板(345)与连接部(343)和/或支撑部(344)固定连接,所述活动舱盒(32)滑动至与所述挡板(345)抵接时,所述注入口(321)与所述注液孔(311)在所述端盖本体(31)的厚度方向上正对。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盖单元(30),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舱盒(32)贴合连接部(343)的侧壁具有贯穿的第一走气孔(324),所述第一子滑道(341)、所述第二子滑道(342)的连接部(343)具有贯穿的第二走气孔(346),所述注入口(321)与所述注液孔(311)在所述端盖本体(31)的厚度方向上正对时,所述第一走气孔(324)与所述第二走气孔(346)存在重合区域。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盖单元(30),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舱盒(32)的底壁具有贯穿的第三走气孔(325),所述第一子滑道(341)、所述第二子滑道(342)的支撑部(344)具有贯穿的第四走气孔(347),所述注入口(321)与所述注液孔(311)在所述端盖本体(31)的厚度方向上正对时,所述第三走气孔(325)与所述第四走气孔(347)存在重合区域。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单元(30),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舱盒(32)为对称结构,且所述活动舱盒(32)的对称线与所述滑道(34)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磁性件(322)的几何中心位于所述活动舱盒(32)的对称线上。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单元(30),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舱盒(32)包括第一容纳部(326),所述第一容纳部(326)为矩形结构,所述磁性件(322)固定在所述第一容纳部(326)上与滑动方向垂直的侧壁上,所述吸气物质限位在所述第一容纳部(326)内。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端盖单元(30),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舱盒(32)还包括第二容纳部(327),所述第二容纳部(327)固定在所述第一容纳部(326)上与滑动方向垂直的侧壁上,所述磁性件(322)限位在所述第二容纳部(327)内。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单元(30),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孔(311)为圆孔,所述端盖本体(31)为矩形结构;
所述磁性件(322)在所述端盖本体(31)上的投影的几何中心与所述注液孔(311)的圆心的连线、所述活动舱盒(32)的滑动方向、所述端盖本体(31)的长边均相互平行。
14.如权利要求1-13任一所述的端盖单元(30),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物质为颗粒状,所述走气孔的孔径小于所述吸气物质的颗粒粒径。
15.一种储能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包括具有开口的容纳腔(11);
电极组件(20),容置于所述容纳腔(11)内;
权利要求1-14任一所述的端盖单元(30),密封所述容纳腔(11)的开口,且所述活动舱盒(32)朝向所述电极组件(20)。
16.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5所述的储能装置(100),所述储能装置(100)为所述用电设备供电。
17.一种储能装置(100)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组装权利要求14所述的储能装置(100),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一壳体(10),所述壳体(10)的容纳腔(11)内容纳有电极组件(20);
提供权利要求1-14任一所述的端盖单元(30),所述活动舱盒(32)上的注入口(321)与所述端盖本体(31)上的注液孔(311)在所述端盖本体(31)的厚度方向上不存在重合区域;
用所述端盖单元(30)密封所述容纳腔(11)的开口,且所述活动舱盒(32)朝向所述电极组件(20);
沿所述注液孔(311)向所述容纳腔(11)内注液,并在完成注液后通过外部磁力控制设有所述磁性件(322)的所述活动舱盒(32)沿所述滑道(34)移动,以使所述注入口(321)与所述注液孔(311)在所述端盖本体(31)的厚度方向上正对;
沿所述注液孔(311)和所述注入口(321)向所述活动舱盒(32)内注入吸气物质,并在完成注入后密封所述注液孔(311)。
CN202310657037.0A 2023-06-05 2023-06-05 端盖单元、储能装置、用电设备及储能装置的组装方法 Active CN1164177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57037.0A CN116417719B (zh) 2023-06-05 2023-06-05 端盖单元、储能装置、用电设备及储能装置的组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57037.0A CN116417719B (zh) 2023-06-05 2023-06-05 端盖单元、储能装置、用电设备及储能装置的组装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17719A true CN116417719A (zh) 2023-07-11
CN116417719B CN116417719B (zh) 2023-08-08

Family

ID=87059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57037.0A Active CN116417719B (zh) 2023-06-05 2023-06-05 端盖单元、储能装置、用电设备及储能装置的组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1771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65413A (zh) * 2023-07-12 2023-08-08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71159A (ja) * 2010-02-19 2011-09-0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電解液注液装置
JP2018120829A (ja) * 2017-01-27 2018-08-02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素子
CN111952527A (zh) * 2020-08-13 2020-11-17 梅州市量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软包装锂电池封装方法及封装设备
CN215578978U (zh) * 2021-05-11 2022-01-18 东莞市德瑞精密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真空注液机构
CN115663388A (zh) * 2022-11-18 2023-01-31 湖北钛时代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电池的封口装置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71159A (ja) * 2010-02-19 2011-09-0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電解液注液装置
JP2018120829A (ja) * 2017-01-27 2018-08-02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素子
CN111952527A (zh) * 2020-08-13 2020-11-17 梅州市量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软包装锂电池封装方法及封装设备
CN215578978U (zh) * 2021-05-11 2022-01-18 东莞市德瑞精密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真空注液机构
CN115663388A (zh) * 2022-11-18 2023-01-31 湖北钛时代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电池的封口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65413A (zh) * 2023-07-12 2023-08-08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6565413B (zh) * 2023-07-12 2023-09-15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17719B (zh) 2023-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417719B (zh) 端盖单元、储能装置、用电设备及储能装置的组装方法
JP3293287B2 (ja) 角形密閉式アルカリ蓄電池とその単位電池
CN116544627B (zh) 端盖单元、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JP3349321B2 (ja) 組電池
US3980501A (en) Use of hydrogen-absorbing electrode in alkaline battery
CN116387654B (zh) 储能装置与用电设备
CN116404280B (zh)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08011134B (zh) 一种高效镍氢电池
CN116581443B (zh)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6404324B (zh) 端盖单元、储能装置、用电设备及储能装置的组装方法
CN116387641B (zh)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KR20070025687A (ko) 리튬 이차전지
CN116417697B (zh) 储能装置与用电设备
CN116387714B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与用电设备
CN202094226U (zh) 单向阀式可维护锂离子电池
CN116565413B (zh)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6646630A (zh) 储能装置与用电设备
CN116344834B (zh)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214477615U (zh) 一种圆柱形低压氢镍电池
CN221379475U (zh) 一种镍氢电池
CN221447431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09544435U (zh) 一种密封性好的锂电池外壳
CN220420646U (zh) 二次电池
CN208939019U (zh) 一种改进型锂电池外壳
CN214043843U (zh) 一种具有防摔功能的锂电池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