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17470A -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17470A
CN116417470A CN202310140020.8A CN202310140020A CN116417470A CN 116417470 A CN116417470 A CN 116417470A CN 202310140020 A CN202310140020 A CN 202310140020A CN 116417470 A CN116417470 A CN 1164174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exible substrate
display
substrate
barrier layer
via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4002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鹏
陈立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4002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1747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174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174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layout of the wiring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e.g. scanning lines in LCD pixel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59Multistep manufacturing metho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其中,显示基板,包括:柔性基底;位于所述柔性基底第一表面的显示功能层;位于所述柔性基底第二表面的柔性电路板FPC,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为所述柔性基底相背的两个表面;其中,所述显示功能层的信号走线通过贯穿所述柔性基底的过孔与所述FPC的绑定引脚连接。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显示装置的窄边框。

Description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柔性显示面板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轻薄等优点而在电子设备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随着电子设备屏幕的发展,“全面屏”概念逐渐获得市场的认可,实现全面屏,需要减小屏幕的边框。为了减小边框尺寸,相关技术利用柔性显示面板的可弯折性,将柔性线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及部分走线弯折至显示面板背面,但受弯折区宽度及显示面板耐弯折性等多方限制,边框变小比较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能够实现显示装置的窄边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包括:
柔性基底;
位于所述柔性基底第一表面的显示功能层;
位于所述柔性基底第二表面的柔性电路板FPC,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为所述柔性基底相背的两个表面;
其中,所述显示功能层的信号走线通过贯穿所述柔性基底的过孔与所述FPC的绑定引脚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绑定引脚在所述柔性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过孔在所述柔性基底上的正投影内。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基底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
第一柔性衬底;
第一阻隔层;
第二柔性衬底;
第二阻隔层;
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
位于所述第一阻隔层与所述第二柔性衬底之间的连接走线,所述信号走线通过所述连接走线与所述绑定引脚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过孔包括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所述第一过孔贯穿所述第一柔性衬底和所述第一阻隔层,所述第二过孔贯穿所述第二柔性衬底和所述第二阻隔层;
所述第一过孔在所述柔性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连接走线在所述柔性基底上的正投影内;
所述第二过孔在所述柔性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连接走线在所述柔性基底上的正投影内;
所述信号走线通过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连接走线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过孔在所述柔性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过孔在所述柔性基底上的正投影内。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走线采用Ti/Al/Ti结构或Mo/Al/Mo结构。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基板。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制备柔性基底;
在所述柔性基底的第一表面形成显示功能层;
在所述柔性基底的第二表面绑定柔性电路板FPC,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为所述柔性基底相背的两个表面,所述显示功能层的信号走线通过贯穿所述柔性基底的过孔与所述FPC的绑定引脚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备柔性基底包括:
在设置有凸起部的刚性载板上形成第一柔性衬底,所述第一柔性衬底远离所述刚性载板的一侧表面为齐平的,所述第一柔性衬底包括对应所述凸起部的第一区域和除所述第一区域之外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厚度,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刚性载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凸起部在所述刚性载板上的正投影重合;
在所述第一柔性衬底上形成第一阻隔层;
在所述第一阻隔层上形成第二柔性衬底;
在所述第二柔性衬底上形成第二阻隔层;
在所述第二阻隔层上制备显示功能层并去除所述刚性载板后,从所述第一柔性衬底远离所述第一阻隔层的一侧对所述第一区域进行激光烧蚀,形成所述过孔。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备柔性基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阻隔层上形成连接走线;
形成所述第二柔性衬底包括:
在所述连接走线远离所述第一阻隔层的一侧形成第二柔性衬底;
在所述第二柔性衬底上形成第二阻隔层;
形成所述过孔包括:
对所述第二柔性衬底和所述第二阻隔层进行刻蚀,形成暴露出所述连接走线的第二过孔;
在所述第二阻隔层上制备显示功能层并去除所述刚性载板后,从所述第一柔性衬底远离所述第一阻隔层的一侧对所述第一区域进行激光烧蚀,形成第一过孔,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二过孔组成所述过孔。
本发明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上述方案中,在柔性基底的第二表面直接绑定FPC,FPC通过贯穿柔性基底的过孔与第一表面的信号走线连接,一方面可以省去现有的弯折制程,简化显示基板的制作工艺;另一方面显示基板无需设置弯折区,能够显著减小显示基板的边框。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显示装置弯折区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制作显示基板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驱动电路
2FPC3 弯折区
4 第二背膜
5 间隔层
6超净泡沫复合膜
7 第一背膜
8 显示区
9 偏光片
10光学胶层
11 盖板
12 绑定引脚
13 绑定区
21 柔性衬底
22 阻隔层
23 栅金属层
24 第一栅绝缘层
25 第二栅绝缘层
26 层间绝缘层
27 源漏金属层
28 平坦层
31 刚性载板
32 第一柔性衬底
33 第一阻隔层
34 第二柔性衬底
35 第二阻隔层
36 信号走线
37 第一栅绝缘层
38 第二栅绝缘层
39 层间绝缘层
40 连接走线
41 平坦层
311 凸起部
50 第一过孔
51 第二过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现有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包括驱动电路1、FPC2、柔性显示面板、第二背膜4、间隔层5、超净泡沫复合膜6、第一背膜7、偏光片9、光学胶层10和盖板11,柔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8和弯折区3,为了减小边框,如图1所示,采用弯折(bending)方式,将FPC2及部分走线弯折至柔性显示面板背面。图2为图1所示显示装置弯折区的放大示意图,如图2所示,柔性显示面板包括柔性衬底21、阻隔层22、栅金属层23、第一栅绝缘层24、第二栅绝缘层25、层间绝缘层26、源漏金属层27和平坦层28。为了进一步缩小边框,需持续压缩图1中a及b的值,为了尽量减小b的值,需提升弯折区3的弯折性能,如图2所示,在换线区将不耐弯折的栅金属层23制备的走线换线至源漏金属层27制备的走线。但因显示基板固有的走线宽度、换线区结构、弯折区宽度及显示基板耐弯折性等多方限制,边框变小比较困难。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能够实现显示装置的窄边框。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包括:
柔性基底,柔性基底可以采用聚酰亚胺PI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位于所述柔性基底第一表面的显示功能层,显示功能层包括但不限于:缓冲层、有源层、栅金属层、第一栅绝缘层、第二栅绝缘层、层间绝缘层、源漏金属层、阳极层、发光层和阴极层;
位于所述柔性基底第二表面的柔性电路板FPC,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为所述柔性基底相背的两个表面;
如图3所示,所述显示功能层的信号走线通过贯穿所述柔性基底的过孔与所述FPC2的绑定引脚12连接。
本实施例中,在柔性基底的第二表面直接绑定FPC,FPC通过贯穿柔性基底的过孔与第一表面的信号走线连接,一方面可以省去现有的弯折制程,简化显示基板的制作工艺;另一方面显示基板无需设置换线区和弯折区,能够显著减小显示基板的边框。
本实施例中,过孔设置在显示基板的绑定区13,图7为显示基板的绑定区13的示意图,绑定区13的显示基板包括柔性基底,设置在柔性基底上的信号走线36、第一栅绝缘层37、第二栅绝缘层38、层间绝缘层39,其中,信号走线36可以采用栅金属层制作;所述柔性基底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柔性衬底32;第一阻隔层33;第二柔性衬底34;第二阻隔层35。其中,第一柔性衬底32和第二柔性衬底34可以采用PI,第一阻隔层33和第二阻隔层35可以采用无机绝缘材料,比如氮化硅或氧化硅。
一些实施例中,信号走线36可以通过贯穿柔性基底的过孔直接与绑定引脚12连接。所述绑定引脚12在所述柔性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过孔在所述柔性基底上的正投影内,这样绑定引脚12能够穿过所述过孔直接与显示基板的信号走线36连接,能够提高信号走线36与绑定引脚连接的可靠性。
栅金属层一般采用Mo,抗腐蚀性能较差;为了保证信号走线36与绑定引脚12连接的可靠性,如图7所示,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阻隔层33与所述第二柔性衬底34之间的连接走线40,所述信号走线36通过所述连接走线40与所述绑定引脚12连接,连接走线40可以采用Ti/Al/Ti结构或Mo/Al/Mo结构,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抗腐蚀性能,能够保证信号走线36与绑定引脚连接的可靠性。其中,连接走线40并不局限于采用Ti/Al/Ti结构或Mo/Al/Mo结构,只要采用具有高韧性、断裂伸长率高的金属结构即可。
如图7所示,所述过孔包括第一过孔50和第二过孔51,所述第一过孔50贯穿所述第一柔性衬底32和所述第一阻隔层33,所述第二过孔51贯穿所述第二柔性衬底34和所述第二阻隔层35;所述信号走线36通过所述第二过孔51与所述连接走线40连接,绑定引脚12通过第一过孔50与连接走线40连接,从而实现信号走线36与绑定引脚12之间的电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孔50在所述柔性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连接走线40在所述柔性基底上的正投影内,所述绑定引脚12在所述柔性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过孔50在所述柔性基底上的正投影内,这样绑定引脚12能够穿过所述第一过孔50直接与连接走线40连接,无需设置转接的走线,能够提高信号走线36与绑定引脚12连接的可靠性;
所述第二过孔51在所述柔性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连接走线40在所述柔性基底上的正投影内,这样信号走线36能够穿过所述第二过孔51直接与连接走线40连接,能够提高信号走线36与连接走线40连接的可靠性。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孔50在所述柔性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过孔51在所述柔性基底上的正投影内,这样第二过孔51的面积比较大,能够保证信号走线36与连接走线40有足够的接触面积,降低信号走线36与连接走线40之间的接触电阻。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基板。
该显示装置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网络模块、音频输出单元、输入单元、传感器、显示单元、用户输入单元、接口单元、存储器、处理器、以及电源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显示装置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显示装置的限定,显示装置可以包括上述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包括但不限于显示器、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可穿戴电子设备、导航显示设备等。
所述显示装置可以为:电视、显示器、数码相框、手机、平板电脑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其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柔性电路板、印刷电路板和背板。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括FPC2、显示基板、超净泡沫复合膜6、第一背膜7、偏光片9、光学胶层10和盖板11,显示基板包括显示区8和绑定区13,绑定区13设置有信号走线36,信号走线与FPC2的绑定引脚12连接。
其中,SCF复合膜一般包括沿远离显示基板的方向依次层叠的粘结层、缓冲层和散热层。SCF复合膜能够对作用于显示基板的应力起到缓冲作用,且能够散发显示基板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对显示基板起到一定的保护效果。第一背膜7用于为显示基板提供支撑;偏光片9能够提高对比度,减少反射光;光学胶层10能够将盖板11与显示基板固定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在显示基板的背面直接绑定FPC,FPC通过贯穿柔性基底的过孔与第一表面的信号走线连接,一方面可以省去现有的弯折制程,简化显示基板的制作工艺;另一方面显示基板无需设置换线区和弯折区,能够显著减小显示基板的边框。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制备柔性基底;
在所述柔性基底的第一表面形成显示功能层;
在所述柔性基底的第二表面绑定柔性电路板FPC,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为所述柔性基底相背的两个表面,所述显示功能层的信号走线通过贯穿所述柔性基底的过孔与所述FPC的绑定引脚连接。
本实施例中,在柔性基底的第二表面直接绑定FPC,FPC通过贯穿柔性基底的过孔与第一表面的信号走线连接,一方面可以省去现有的弯折制程,简化显示基板的制作工艺;另一方面显示基板无需设置换线区和弯折区,能够显著减小显示基板的边框。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柔性基底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柔性衬底32;第一阻隔层33;第二柔性衬底34;第二阻隔层35。其中,第一柔性衬底32和第二柔性衬底34可以采用PI,第一阻隔层33和第二阻隔层35可以采用无机绝缘材料,比如氮化硅或氧化硅。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备柔性基底包括:
在设置有凸起部的刚性载板上形成第一柔性衬底,所述第一柔性衬底远离所述刚性载板的一侧表面为齐平的,所述第一柔性衬底包括对应所述凸起部的第一区域和除所述第一区域之外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厚度,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刚性载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凸起部在所述刚性载板上的正投影重合;
在所述第一柔性衬底上形成第一阻隔层;
在所述第一阻隔层上形成第二柔性衬底;
在所述第二柔性衬底上形成第二阻隔层;
在所述第二阻隔层上制备显示功能层并去除所述刚性载板后,从所述第一柔性衬底远离所述第一阻隔层的一侧对所述第一区域进行激光烧蚀,形成所述过孔。
本实施例中,在设置有凸起部的刚性载板上形成第一柔性衬底,这样可以使得第一柔性衬底的第一区域的厚度比较薄,后续采用激光烧蚀很容易去除第一区域的第一柔性衬底,在去除第一柔性衬底之后,第一阻隔层随之脱落,形成所述过孔。其中,凸起部的高度和第二区域的厚度决定了第一区域的厚度,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厚度之差等于凸起部的高度,第一区域的厚度可以不大于2微米,这样通过激光烧蚀可以快速去除第一区域。
一些实施例中,信号走线36可以通过贯穿柔性基底的过孔直接与绑定引脚12连接。信号走线36可以采用栅金属层制作,栅金属层一般采用Mo,抗腐蚀性能较差;为了保证信号走线36与绑定引脚12连接的可靠性,如图7所示,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阻隔层33与所述第二柔性衬底34之间的连接走线40,所述信号走线36通过所述连接走线40与所述绑定引脚12连接,连接走线40可以采用Ti/Al/Ti结构或Mo/Al/Mo结构,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抗腐蚀性能,能够保证信号走线36与绑定引脚连接的可靠性。
一具体示例中,如图4-图7所示,制备所述显示基板包括:
如图4所示,在设置有凸起部311的刚性载板31上形成第一柔性衬底32,具体地,可以在刚性载板31上涂覆一层聚酰亚胺形成第一柔性衬底32,所述第一柔性衬底32远离所述刚性载板31的一侧表面为齐平的,所述第一柔性衬底32包括对应所述凸起部311的第一区域和除所述第一区域之外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厚度,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刚性载板31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凸起部311在所述刚性载板31上的正投影重合;其中,凸起部311的高度和涂覆的厚度决定了第一区域的厚度,涂覆的厚度减去凸起部311的高度等于第一区域的厚度,第一区域的厚度可以不大于2微米;
在所述第一柔性衬底32上形成第一阻隔层33,第一阻隔层33可以选用氧化物、氮化物或者氧氮化合物,对应的反应气体是SiH4、NH3、N2或SiH2Cl2、NH3、N2
在所述第一阻隔层33上形成连接走线40,连接走线40可以采用多层结构比如Ti\Al\Ti,Ti\Al\Ti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抗腐蚀性能,采用溅射或热蒸发的方法形成一层金属层,在金属层上涂覆一层光刻胶,采用掩膜板对光刻胶进行曝光,使光刻胶形成光刻胶未保留区域和光刻胶保留区域,其中,光刻胶保留区域对应于连接走线40的图形所在区域,光刻胶未保留区域对应于上述图形以外的区域;进行显影处理,光刻胶未保留区域的光刻胶被完全去除,光刻胶保留区域的光刻胶厚度保持不变;通过刻蚀工艺完全刻蚀掉光刻胶未保留区域的金属层,剥离剩余的光刻胶,形成连接走线40的图形,凸起部311在柔性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连接走线40在柔性基底上的正投影内;
在所述第一阻隔层33上形成第二柔性衬底34,可以在第一阻隔层33上涂覆一层聚酰亚胺形成第二柔性衬底34,;
在所述第二柔性衬底34上形成第二阻隔层35,第二阻隔层35可以选用氧化物、氮化物或者氧氮化合物,对应的反应气体是SiH4、NH3、N2或SiH2Cl2、NH3、N2
如图4所示,对第二柔性衬底34和所述第二阻隔层35进行刻蚀,形成暴露出所述连接走线的第二过孔51,其中,第二过孔51在柔性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连接走线40在柔性基底上的正投影内;
采用溅射或热蒸发的方法形成栅金属层,栅金属层可以是Cu,Al,Ag,Mo,Cr,Nd,Ni,Mn,Ti,Ta,W等金属以及这些金属的合金,在栅金属层上涂覆一层光刻胶,采用掩膜板对光刻胶进行曝光,使光刻胶形成光刻胶未保留区域和光刻胶保留区域,其中,光刻胶保留区域对应于信号走线36的图形所在区域,光刻胶未保留区域对应于上述图形以外的区域;进行显影处理,光刻胶未保留区域的光刻胶被完全去除,光刻胶保留区域的光刻胶厚度保持不变;通过刻蚀工艺完全刻蚀掉光刻胶未保留区域的栅金属层,剥离剩余的光刻胶,形成信号走线36的图形,信号走线36通过第二过孔51与连接走线40连接。
形成第一栅绝缘层37,第一栅绝缘层37可以选用氧化物、氮化物或者氧氮化合物,对应的反应气体是SiH4、NH3、N2或SiH2Cl2、NH3、N2
形成第二栅绝缘层38,第二栅绝缘层38可以选用氧化物、氮化物或者氧氮化合物,对应的反应气体是SiH4、NH3、N2或SiH2Cl2、NH3、N2
形成层间绝缘层39,层间绝缘层39可以选用氧化物、氮化物或者氧氮化合物,对应的反应气体是SiH4、NH3、N2或SiH2Cl2、NH3、N2
形成平坦层41,平坦层41可以采用有机树脂,有机树脂可以是苯并环丁烯(BCB),也可以是其他的有机感光材料。
如图5所示,去除刚性载板31,去除刚性载板31后,第一柔性衬底32对应凸起部311的第一区域形成有凹槽,使得第一区域的厚度d小于2微米;
如图6和图7所示,从所述第一柔性衬底32远离所述第一阻隔层33的一侧对所述第一区域进行激光烧蚀,形成第一过孔50,所述第一过孔50与所述第二过孔51组成所述过孔。
后续在显示基板上绑定FPC时,可以直接在显示基板背面进行绑定,无需弯折显示基板,FPC的绑定引脚12可以穿过第一过孔50与连接走线40直接接触。本实施例在制备显示基板时,可以省去现有的弯折制程,简化显示基板的制作工艺;另外,显示基板无需设置换线区和弯折区,能够显著减小显示基板的边框。
需要说明,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产品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产品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可以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之类的元件被称作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柔性基底;
位于所述柔性基底第一表面的显示功能层;
位于所述柔性基底第二表面的柔性电路板FPC,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为所述柔性基底相背的两个表面;
其中,所述显示功能层的信号走线通过贯穿所述柔性基底的过孔与所述FPC的绑定引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定引脚在所述柔性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过孔在所述柔性基底上的正投影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基底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
第一柔性衬底;
第一阻隔层;
第二柔性衬底;
第二阻隔层;
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
位于所述第一阻隔层与所述第二柔性衬底之间的连接走线,所述信号走线通过所述连接走线与所述绑定引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孔包括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所述第一过孔贯穿所述第一柔性衬底和所述第一阻隔层,所述第二过孔贯穿所述第二柔性衬底和所述第二阻隔层;
所述第一过孔在所述柔性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连接走线在所述柔性基底上的正投影内;
所述第二过孔在所述柔性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连接走线在所述柔性基底上的正投影内;
所述信号走线通过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连接走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过孔在所述柔性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过孔在所述柔性基底上的正投影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走线采用Ti/Al/Ti结构或Mo/Al/Mo结构。
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
8.一种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备柔性基底;
在所述柔性基底的第一表面形成显示功能层;
在所述柔性基底的第二表面绑定柔性电路板FPC,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为所述柔性基底相背的两个表面,所述显示功能层的信号走线通过贯穿所述柔性基底的过孔与所述FPC的绑定引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柔性基底包括:
在设置有凸起部的刚性载板上形成第一柔性衬底,所述第一柔性衬底远离所述刚性载板的一侧表面为齐平的,所述第一柔性衬底包括对应所述凸起部的第一区域和除所述第一区域之外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厚度,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刚性载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凸起部在所述刚性载板上的正投影重合;
在所述第一柔性衬底上形成第一阻隔层;
在所述第一阻隔层上形成第二柔性衬底;
在所述第二柔性衬底上形成第二阻隔层;
在所述第二阻隔层上制备显示功能层并去除所述刚性载板后,从所述第一柔性衬底远离所述第一阻隔层的一侧对所述第一区域进行激光烧蚀,形成所述过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柔性基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阻隔层上形成连接走线;
形成所述第二柔性衬底包括:
在所述连接走线远离所述第一阻隔层的一侧形成第二柔性衬底;
在所述第二柔性衬底上形成第二阻隔层;
形成所述过孔包括:
对所述第二柔性衬底和所述第二阻隔层进行刻蚀,形成暴露出所述连接走线的第二过孔;
在所述第二阻隔层上制备显示功能层并去除所述刚性载板后,从所述第一柔性衬底远离所述第一阻隔层的一侧对所述第一区域进行激光烧蚀,形成第一过孔,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二过孔组成所述过孔。
CN202310140020.8A 2023-02-20 2023-02-20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64174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40020.8A CN116417470A (zh) 2023-02-20 2023-02-20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40020.8A CN116417470A (zh) 2023-02-20 2023-02-20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17470A true CN116417470A (zh) 2023-07-11

Family

ID=87057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40020.8A Pending CN116417470A (zh) 2023-02-20 2023-02-20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1747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15521B (zh) 一种显示模组、电子设备和显示模组的制造方法
US7948768B2 (en) Tape circuit substrate with reduced size of base film
US8487190B2 (en)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CN111524927B (zh) 驱动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1200914B (zh) 电子装置及具有该电子装置的拼接电子系统
US20210104594A1 (en) Display panel,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30180548A1 (en) Chip-on-film structure,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101772255A (zh) 用于发光二极管背光单元的柔性印刷电路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0993775B (zh) 一种背板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模组、显示面板
CN113380779A (zh) 驱动基板、发光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US20230006024A1 (en) Display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354774A (zh) 显示基板、其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US20070200220A1 (en) Flexible substrate
CN113745393B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EP3430469B1 (en) Flexible circuit board, array substrate,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TW201141319A (en) Double-sided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070023877A1 (en) Chip on flex tape with dimension retention pattern
JP2007012781A (ja) 回路基板の製造方法及び回路基板及び表示装置
CN110519911B (zh) 一种覆晶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4156395A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
CN116417470A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JP2012059923A (ja) 配線板の製造方法及び配線板
KR102175544B1 (ko) 터치패널
CN110827683A (zh) 一体化柔性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CN114156396B (zh) 显示背板、显示背板的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