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07694B - 一种自动化吸痰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化吸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07694B
CN116407694B CN202310267242.6A CN202310267242A CN116407694B CN 116407694 B CN116407694 B CN 116407694B CN 202310267242 A CN202310267242 A CN 202310267242A CN 116407694 B CN116407694 B CN 1164076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utum
hollow
pipe
tube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6724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407694A (zh
Inventor
沈蕾
陶永红
赵亦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PUBLIC HEALTH CLINICAL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PUBLIC HEALTH CLINICAL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PUBLIC HEALTH CLINICAL CENTER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PUBLIC HEALTH CLINICAL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31026724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07694B/zh
Publication of CN1164076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076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4076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076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71Suction drainage syste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0Other methods or instruments for diagnosis, e.g. instruments for taking a cell sample, for biopsy, for vaccination diagnosis; Sex determination; Ovulation-period determination; Throat striking implements
    • A61B10/004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ody liquids
    • A61B10/0051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ody liquids for taking saliva or sputum samp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60Containers for suction drainage, adapted to be used with an external suction sour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84Drainage tubes; Aspiration tip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化吸痰装置,其属于吸痰装置领域,包括箱体;痰液收集单元包括有痰液收集瓶,痰液收集瓶通过连通管与外部负压吸引系统相连通;吸痰引导单元包括引导管,引导管的一端延伸进痰液收集腔内并与痰液收集瓶相连通,引导管的另一端伸出箱体外并与吸痰管拆卸的连接;转动单元为引导管提供转动动力;伸缩单元为引导管提供前伸或回缩动力。本申请通过设置吸痰管引导单元可以对吸痰管进行引导,通过伸缩单元带动吸痰管伸缩,可以实现将吸痰管插入患者气道,通过设置的转动单元在气道有阻力或者患者刺激咳嗽时,可带动吸痰管旋转,且通过伸缩单元带动吸痰管回退,实现对患者的自动化吸痰。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化吸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吸痰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化吸痰装置。
背景技术
吸痰术指经口腔,鼻腔,人工气道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在对患者进行吸痰时,常常需要护理人员手持吸痰管将其一端与负压吸引系统相连接,另一端再插入患者气道内,再通过负压吸引系统进行吸引从而实现对患者的吸痰。
但是在对一些肺结核患者的吸痰过程中,由于其痰液或体液具有传染性,手动吸痰过程中,护理人员又不可避免的接触他们的痰液或体液,将会大大增加护理人员的暴露风险。
所以,现有的吸痰方式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对于具有传染性的患者,在吸痰过程中,无法保证护理人员的安全。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吸痰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具有传染性的患者,在吸痰过程中,无法保证护理人员的安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化吸痰装置,所述吸痰装置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内通过隔板分隔有痰液收集腔和吸痰动力腔,所述痰液收集腔位于吸痰动力腔的下方;
痰液收集单元,所述痰液收集单元包括有痰液收集瓶,所述痰液收集瓶设置在痰液收集腔内,所述痰液收集瓶通过连通管与外部负压吸引系统相连通;
吸痰管引导单元,所述吸痰管引导单元拆卸的安装在吸痰动力腔内,所述吸痰引导单元包括引导管,所述引导管位于吸痰动力腔内,所述引导管的一端延伸进痰液收集腔内并与痰液收集瓶相连通,所述引导管的另一端伸出箱体外并与吸痰管拆卸的连接;
转动单元,所述转动单元设置在吸痰动力腔内,所述转动单元为引导管提供转动动力;
伸缩单元,所述伸缩单元设置在吸痰动力腔内,所述伸缩单元为引导管提供前伸或回缩动力。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吸痰管引导单元还包括有快速拆卸支撑架组件,所述快速拆卸支撑架组件包括支撑底板、L形支撑板、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
所述第一缺口开设在隔板上,且所述第一缺口连通痰液收集腔和吸痰动力腔,所述第二缺口为L形,且所述第二缺口开设在箱体的顶壁与侧壁上,且所述第二缺口连通吸痰动力腔与外部空间;
所述支撑底板与第一缺口相对应,所述第一缺口能供痰液收集瓶通过,所述L形支撑板与第二缺口相对应;
所述支撑底板位于L形支撑板的顶板的下方,所述支撑底板与L形支撑板固定连接;
所述引导管的一端贯穿L形支撑板的侧板并伸出箱体外,所述引导管的另一端与痰液收集瓶相连通;
所述引导管与L形支撑板的侧板之间呈间隙;
所述吸痰动力腔内引导管的长度为a,所述引导管和L形支撑板的侧板的交点与引导管和支撑底板的交点的距离为b,所述a>b。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吸痰管引导单元还包括有引导吸痰管的引导组件;
所述引导组件包括中空管体、中空定型软管、环形压力传感器、第一环形磁铁和第二环形磁铁;
所述中空管体固定安装在L形支撑板的侧板外壁,所述中空管体的外壁开设有螺纹,所述中空定型软管的一端与中空管体螺纹连接,所述中空定型软管的另一端与患者气管导管螺纹连接;
所述中空定型软管的长度大于吸痰管的长度;
所述第一环形磁铁固定安装在箱体外的引导管上,所述第一环形磁铁与第二环形磁铁磁性连接,且所述环形压力传感器设置在第一环形磁铁与第二环形磁铁之间,所述环形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第一环形磁铁与第二环形磁铁之间的压力;
所述第二环形磁铁固定安装在吸痰管的一端,所述吸痰管的另一端穿过并伸出中空定型软管;
所述吸痰管的内径大于引导管的外径;
所述第一环形磁铁的外壁与中空定型软管的内壁之间呈间隙设置;
所述第二环形磁铁的外壁与中空定型软管的内壁之间均呈间隙设置。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痰液收集单元还包括有带动痰液收集瓶摆动的摆动组件;
所述摆动组件包括有第一中空管、第二中空管、连接软管、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摆动杆和第一转动动力元件;
所述第一中空管的一端贯穿支撑底板的上下端面伸入吸痰动力腔内,且所述第一中空管通过密封板密封,所述第一中空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连接软管的一端,所述连接软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中空管的一端,所述第二中空管的另一端螺纹连接痰液收集瓶;
所述引导管贯穿密封板并连通第一中空管;
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在第一中空管上,所述第二固定块固定在第二中空管上,所述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的转动轴线与第一中空管的轴线相垂直;
所述摆动杆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转动动力元件的转动动力输出端,所述摆动杆的另一端与痰液收集瓶的外壁相贴合且推动痰液收集瓶转动,所述摆动杆的转动轴线方向与第二固定块的转动轴线方向相平行,所述第一转动动力元件带动摆动杆摆动。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痰液收集瓶包括主瓶体、入口管和痰液标本收集瓶体;
所述主瓶体的顶部连通的设置有入口管,所述入口管位于主瓶体的偏心位置,所述入口管与第二中空管螺纹连接;
所述主瓶体靠近摆动杆的一侧通过刚性管体拆卸的安装有痰液标本收集瓶体,所述痰液标本收集瓶体的轴线与主瓶体的轴线相平行,所述痰液标本收集瓶体的底端面的水平高度小于主瓶体的底端面的水平高度;
所述主瓶体的轴线、入口管的轴线与痰液标本收集瓶体的轴线共面,所述入口管的轴线位于主瓶体的轴线与痰液标本收集瓶体的轴线之间;
所述摆动杆的转动轴线方向与主瓶体的轴线所在平面相垂直,所述摆动杆与主瓶体的外壁相贴合。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转动单元包括滑动台、中空转动柱、第一夹持块、第二夹持块、导向套筒、支撑台、凹槽、转动辊、环形限位筒、环形导向槽、限位滑块、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二转动动力元件;
所述滑动台滑动安装在吸痰动力腔内,所述滑动台的滑动方向与引导管的前伸方向相平行;
所述支撑台设置在滑动台上,所述支撑台上端面开设有凹槽,若干所述转动辊转动安装在凹槽内,且所述转动辊的轴线与中空转动柱的轴线相平行,所述环形限位筒固定套在中空转动柱外,所述中空转动柱的轴线方向与滑动台的滑动方向相平行;
所述环形限位筒的侧壁开设有环形导向槽,所述限位滑块的一端滑动连接环形导向槽,所述限位滑块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凹槽的侧壁上;
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安装在中空转动柱的外壁,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齿轮由第二转动动力元件带动转动;
所述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均固定安装在中空转动柱内,所述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夹紧引导管;
所述引导管为柔性管,所述第一夹持块与第二夹持块之间的距离小于柔性管的外径;
所述导向套筒固定安装在L形支撑板的顶板上,所述导向套筒的轴线与中空转动柱的轴线相重合,所述引导管穿过导向套筒和中空转动柱。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伸缩单元包括第一螺纹杆、第三转动动力元件、第二螺纹杆、第四转动动力元件、限位卡槽、限位卡块、容纳腔、电磁铁、弹簧;
所述第一螺纹杆转动安装在吸痰动力腔内,所述第一螺纹杆与滑动台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的轴线方向与滑动台的滑动方向相平行,所述第三转动动力元件带动第一螺纹杆转动;
所述支撑台包括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
所述第一支撑块固定安装在滑动台上端面,所述第二支撑块滑动安装在滑动台上端面,所述第二支撑块的滑动方向与第一螺纹杆的轴线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二螺纹杆转动安装在滑动台上端面,所述第二螺纹杆与第二支撑块螺纹连接,所述第四转动动力元件带动第二螺纹杆转动;
所述凹槽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限位滑块包括第一限位滑块和第二限位滑块,所述第一齿轮包括两个半圆形齿轮,所述中空转动柱包括两个半圆柱体,所述环形限位筒包括两个半圆形限位筒体,所述环形导向槽包括两个半圆导向槽;
所述第一凹槽开设在第一支撑块上,所述第二凹槽开设在第二支撑块上,部分所述转动辊转动安装在第一凹槽内,另一部分所述转动辊转动安装在第二凹槽内;
两个所述半圆柱体组成中空转动柱,所述第一夹持块固定安装在其中一个半圆柱体内,所述第二夹持块固定安装在另一个半圆柱体内;
两个所述半圆形齿轮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半圆柱体上,且两个所述半圆形齿轮组成一整个圆形齿轮;
两个所述半圆形限位筒体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半圆柱体上,且两个所述半圆形限位筒体组成环形限位筒;
两个所述半圆导向槽连通呈环形导向槽,所述第一限位滑块和第二限位滑块均与环形导向槽滑动连接;
所述第一限位滑块固定安装在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限位滑块固定安装在第二凹槽内;
若干所述限位卡槽沿圆形限位筒体的轴线圆形阵列在圆形限位筒体的外侧壁;
所述第二凹槽内开设有容纳腔,所述限位卡块一端插入限位卡槽内,所述限位卡块的另一端贯穿第二凹槽的底壁与容纳腔,且所述限位卡块与容纳腔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卡块的底壁与容纳腔的底壁之间通过弹簧连接;
所述电磁铁固定安装在容纳腔内,所述电磁铁套在限位卡块外。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吸痰装置还包括氧气连接管和负压连接管;
所述氧气连接管的一端贯穿密封板并连通第一中空管,所述氧气连接管的另一端贯穿L形支撑板的伸出箱体外;
所述负压连接管的一端也贯穿密封板并连通第一中空管,所述负压连接管的另一端贯穿L形支撑板的伸出箱体外。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吸痰装置还包括第一刚性连接插头、第二刚性连接插头和第三刚性连接插头;
所述第一刚性连接插头固定在支撑底板上,所述第一刚性连接插头的一端贯穿支撑底板上下端面连通第一中空管,所述第一刚性连接插头的另一端连通引导管;
所述第二刚性连接插头固定在支撑底板上,所述第二刚性连接插头的一端贯穿支撑底板上下端面连通第一中空管,所述第二刚性连接插头的另一端连通氧气连接管;
所述第三刚性连接插头固定在支撑底板上,所述第三刚性连接插头的一端贯穿支撑底板上下端面连通第一中空管,所述第三刚性连接插头的另一端连通负压连接管。
作为可选方案,所述吸痰装置还包括用于向痰液收集瓶内注入固化剂的固化剂储存单元;
所述固化剂储存单元包括固化剂储存罐、固化剂连接管、电动阀门、门板、取物口;
所述固化剂储存罐拆卸的安装在痰液收集腔内,所述固化剂连接管位于吸痰动力腔内,所述固化剂连接管的一端贯穿隔板并连通固化剂储存罐内,所述固化剂连接管的另一端贯穿密封板并连通第一中空管体内,所述电动阀门设置在固化剂连接管上;
所述痰液收集腔的侧壁开设有取物口,所述门板转动安装在箱体外壁,且所述门板开闭取物口。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自动化吸痰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通过设置吸痰管引导单元,可以使吸痰管连接在吸痰管引导单元的引导管上,通过伸缩单元可以带动吸痰管前伸,从而使吸痰管插入患者的气道内,在气道有阻力或者患者刺激咳嗽时,通过设置的转动单元,可带动吸痰管旋转,且通过伸缩单元带动吸痰管回退,实现自动化的吸痰,从而可以减小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接触时间;
2、本申请通过设置的中空定型软管,由于其有一定的可塑性,可以将吸痰管的端部进行固定便于其插入患者气道中,同时当吸痰完成后可以让吸痰管完全缩回中空定型软管,避免护理人员与污染了的吸痰管直接接触,同时还可以减少污染了的吸痰管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 避免引起传染;
3、本申请通过设置的快速拆卸支撑架组件,可以快速的将与痰液接触的相关管道进行取下,便于进行彻底的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4、本申请通过设置摆动组件,可以带动痰液收集瓶摆动,从而使引导管内吸出的痰液可以进入到痰液标本收集瓶体,便于进行不同吸痰时段的取样。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发明的结构剖视图;
图3显示为本发明的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显示为本发明的痰液收集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为本发明的快速拆卸支撑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显示为本发明的转动单元和伸缩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显示为本发明的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显示为本发明的伸缩单元的结构剖视图;
图9显示为本发明的图8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显示为本发明的滑动台和第三转动动力元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1显示为本发明的第一刚性连接插头、第二刚性连接插头和第三刚性连接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显示为本发明的箱体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1.箱体;102.痰液收集腔;103.吸痰动力腔;104.吸痰管;
201.主瓶体;202.入口管;203.痰液标本收集瓶体;
301.引导管;302.支撑底板;303.L形支撑板;304.第一缺口;305.第二缺口;306.中空管体;307.中空定型软管;308.环形压力传感器;309.第一环形磁铁;310.第二环形磁铁;311.第一中空管;312.第二中空管;313.连接软管;314.第一固定块;315.第二固定块;316.摆动杆;
401.滑动台;402.半圆柱体;403.第一夹持块;404.第二夹持块;405.导向套筒;406.第一支撑块;407.第二支撑块;408.第一凹槽;409.第二凹槽;410.转动辊;411.半圆形限位筒体;412.半圆导向槽;413.第一限位滑块;414.第二限位滑块;415.半圆形齿轮;416.第二齿轮;
501.第一螺纹杆;502.第二螺纹杆;503.限位卡槽;504.限位卡块;505.容纳腔;506.电磁铁;507.弹簧;
601.氧气连接管;602.负压连接管;603.第一刚性连接插头;604.第二刚性连接插头;605.第三刚性连接插头;
701.固化剂储存罐;702.固化剂连接管;703.电动阀门;704.门板;705.取物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12。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以下各个实施例仅是为了举例说明。各个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组合,其不仅仅限于以下单个实施例展现的内容。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化吸痰装置,它包括:
箱体101,所述箱体101内通过隔板分隔有痰液收集腔102和吸痰动力腔103,所述痰液收集腔102位于吸痰动力腔103的下方;
痰液收集单元,所述痰液收集单元包括有痰液收集瓶,所述痰液收集瓶设置在痰液收集腔102内,所述痰液收集瓶通过连通管与外部负压吸引系统相连通;
吸痰管引导单元,所述吸痰管引导单元拆卸的安装在吸痰动力腔103内,所述吸痰引导单元包括引导管301,所述引导管301位于吸痰动力腔103内,所述引导管301的一端延伸进痰液收集腔102内并与痰液收集瓶相连通,所述引导管301的另一端伸出箱体101外并与吸痰管104拆卸的连接;
转动单元,所述转动单元设置在吸痰动力腔103内,所述转动单元为引导管301提供转动动力;
伸缩单元,所述伸缩单元设置在吸痰动力腔103内,所述伸缩单元为引导管301提供前伸或回缩动力。
将吸痰管104插在引导管301上,从而将其进行固定,若患者带有气管导管,则将吸痰管104插入气管导管内,若患者未携带气管导管,则将吸痰管104放在气道口,启动伸缩单元,带动吸痰管104前伸,从而使吸痰管104插入患者气道内,当吸痰管104插到位置之后,通过转动单元可以带动吸痰管104转动,同时通过伸缩单元,带动吸痰管104回缩,通过外部负压吸引系统,实现旋转提吸,从而实现自动化的吸痰。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和图5,所述吸痰管引导单元还包括有快速拆卸支撑架组件,所述快速拆卸支撑架组件包括支撑底板302、L形支撑板303、第一缺口304和第二缺口305;
所述第一缺口304开设在隔板上,且所述第一缺口304连通痰液收集腔102和吸痰动力腔103,所述第二缺口305为L形,且所述第二缺口305开设在箱体101的顶壁与侧壁上,且所述第二缺口305连通吸痰动力腔103与外部空间;
所述支撑底板302与第一缺口304相对应,所述第一缺口304能供痰液收集瓶通过,所述L形支撑板303与第二缺口305相对应;
所述支撑底板302位于L形支撑板303的顶板的下方,所述支撑底板302与L形支撑板303固定连接;
所述引导管301的一端贯穿L形支撑板303的侧板并伸出箱体101外,所述引导管301的另一端与痰液收集瓶相连通;
此处引导管301连通痰液收集瓶,可以是在支撑底板302上开设贯穿其上下端面通孔,再将引导管301插入通孔内,从而实现与与痰液收集瓶的连通;
所述引导管301与L形支撑板303的侧板之间呈间隙,由于它们之间呈间隙设置便于将引导管301从L形支撑板303上取下;
所述吸痰动力腔103内引导管301的长度为a,所述引导管301和L形支撑板303的侧板的交点与引导管301和支撑底板302的交点的距离为b,所述a>b,通过将引导管301设置成有较长的长度,可以便于使吸痰管104外伸。
通过将引导管301安装在L形支撑板303的侧板与支撑底板302之间,当对一个患者吸痰完成之后,向上提起L形支撑板303,从而将L形支撑板303和支撑底板302取出箱体101,从而将引导管301取出,实现快取,快装;
同时由于引导管301能取出,可以实现对其的浸泡消毒。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3,所述吸痰管引导单元还包括有引导吸痰管104的引导组件;
所述引导组件包括中空管体306、中空定型软管307、环形压力传感器308、第一环形磁铁309和第二环形磁铁310;
所述中空管体306固定安装在L形支撑板303的侧板外壁,所述中空管体306的外壁开设有螺纹,所述中空定型软管307的一端与中空管体306螺纹连接,所述中空定型软管307的另一端与患者气管导管螺纹连接;
所述中空定型软管307的长度大于吸痰管104的长度;
所述第一环形磁铁309固定安装在箱体101外的引导管301上,所述第一环形磁铁309与第二环形磁铁310磁性连接,且所述环形压力传感器308设置在第一环形磁铁309与第二环形磁铁310之间,所述环形压力传感器308用于监测第一环形磁铁309与第二环形磁铁310之间的压力;
所述第二环形磁铁310固定安装在吸痰管104的一端,所述吸痰管104的另一端穿过并伸出中空定型软管307;
所述吸痰管104的内径大于引导管301的外径,由于吸痰管104的内径大于引导管301的外径,在将吸痰管104插入引导管301内时,可以对吸痰管104进行径向的定位,通过第一环形磁铁309与第二环形磁铁310的磁吸,可以对吸痰管104进行轴向和圆周方向的定位,从而实现对吸痰管104的定位,同时由于吸痰管104与引导管301之间有间隙,可以保证吸痰管104上的力传递至环形压力传感器308上,进而可以实时监测吸痰管104上的力的变化;
所述第一环形磁铁309的外壁与中空定型软管307的内壁之间呈间隙设置;
所述第二环形磁铁310的外壁与中空定型软管307的内壁之间均呈间隙设置。
在安装吸痰管104时,先将吸痰管104放在中空定型软管307内,再将引导管301插入吸痰管104内,并将第一环形磁铁309与第二环形磁铁310进行磁吸,将中空定型软管307拧在中空管体306上,从而将中空定型软管307固定,捏动中空定型软管307,将其另一端靠近患者口部;
同时还可以在中空定型软管307的另一端设置外螺纹,在气管导管上设置内螺纹,可以将其与气管导管螺纹连接;
由于中空定型软管307的可塑形性,可以保证对吸痰管104进行导向和固定,从而使软质的吸痰管104能够正常的前伸;
当吸痰完成后,吸痰管104可以退回中空定型软管307内,从而可以减少吸痰管104外壁的患者的体液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5,所述痰液收集单元吸痰管引导单元还包括有带动痰液收集瓶摆动的摆动组件;
所述摆动组件包括有第一中空管311、第二中空管312、连接软管313、第一固定块314、第二固定块315、摆动杆316和第一转动动力元件;
所述第一中空管311的一端贯穿支撑底板302的上下端面伸入吸痰动力腔103内,且所述第一中空管311通过密封板密封,所述第一中空管3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连接软管313的一端,所述连接软管31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中空管312的一端,所述第二中空管312的另一端螺纹连接痰液收集瓶;
此处的连接软管313可以是软水管,也可以是波纹管;
所述引导管301贯穿密封板并连通第一中空管311;
所述第一固定块314固定在第一中空管311上,所述第二固定块315固定在第二中空管312上,所述第一固定块314与第二固定块315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315的转动轴线与第一中空管311的轴线相垂直;
所述摆动杆316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转动动力元件的转动动力输出端,所述摆动杆316的另一端与痰液收集瓶的外壁相贴合且推动痰液收集瓶转动,所述摆动杆316的转动轴线方向与第二固定块315的转动轴线方向相平行,所述第一转动动力元件带动摆动杆316摆动;
此处的第一转动动力元件可以是电机,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痰液收集腔102内,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摆动杆316;
第一转动动力元件还可以是电动伸缩杆,所述摆动杆316转动安装在隔板上,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一端转动安装在痰液收集腔102内,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摆动杆316铰接,且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伸缩方向与摆动杆316的转动方向相垂直。
通过第一转动动力元件,带动摆动杆316转动,从而推动痰液收集瓶和第二中空管312转动。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所述痰液收集瓶包括主瓶体201、入口管202和痰液标本收集瓶体203;
所述主瓶体201的顶部连通的设置有入口管202,所述入口管202位于主瓶体201的偏心位置,所述入口管202与第二中空管312螺纹连接;
所述主瓶体201靠近摆动杆316的一侧通过刚性管体拆卸的安装有痰液标本收集瓶体203,所述痰液标本收集瓶体203的轴线与主瓶体201的轴线相平行,所述痰液标本收集瓶体203的底端面的水平高度小于主瓶体201的底端面的水平高度;
所述主瓶体201的侧壁固定安装朝下倾斜的刚性管体,所述刚性管体连通主瓶体201内,所述刚性管体与主瓶体201的交点位置位于主瓶体201的中部,所述刚性管体的另一端螺纹连接痰液标本收集瓶体203,从而实现将痰液标本收集瓶体203固定在主瓶体201上;
所述主瓶体201的轴线、入口管202的轴线与痰液标本收集瓶体203的轴线共面,所述入口管202的轴线位于主瓶体201的轴线与痰液标本收集瓶体203的轴线之间;
所述摆动杆316的转动轴线方向与主瓶体201的轴线所在平面相垂直,所述摆动杆316与主瓶体201的外壁相贴合。
主瓶体201未转动时,第一中空管311、第二中空管312、连接软管313呈竖直状态,从而使吸出的痰液通过引导管301直接下落至主瓶体201内,当需要进行痰液标本取样时,摆动杆316转动带动主瓶体201向上转动,从而带动痰液的下落点位于主瓶体201的上部,痰液从引导管301下落时,落在主瓶体201的侧壁,再流入刚性管体内,从而流入痰液标本收集瓶体203内,当收集完成后,启动摆动杆316反转复位,从而使主瓶体201重新进行痰液的收集;
同时还可以在主瓶体201内盛放消毒剂,可以在吸痰时既能对痰液进行消杀。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至图8,所述转动单元包括滑动台401、中空转动柱、第一夹持块403、第二夹持块404、导向套筒405、支撑台、凹槽、转动辊410、环形限位筒、环形导向槽、限位滑块、第一齿轮、第二齿轮416和第二转动动力元件;
所述滑动台401滑动安装在吸痰动力腔103内,所述滑动台401的滑动方向与引导管301的前伸方向相平行;
所述支撑台设置在滑动台401上,所述支撑台上端面开设有凹槽,若干所述转动辊410转动安装在凹槽内,且所述转动辊410的轴线与中空转动柱的轴线相平行,所述环形限位筒固定套在中空转动柱外,所述中空转动柱的轴线方向与滑动台401的滑动方向相平行;
所述环形限位筒的侧壁开设有环形导向槽,所述限位滑块的一端滑动连接环形导向槽,所述限位滑块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凹槽的侧壁上;
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安装在中空转动柱的外壁,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416相啮合,所述第二齿轮416由第二转动动力元件带动转动;
此处的第二转动动力元件可以是电机,所述电机可以直接固定连接第二齿轮416,也可以通过减速器连接第二齿轮416;
所述第一夹持块403和第二夹持块404均固定安装在中空转动柱内,所述第一夹持块403和第二夹持块404夹紧引导管301;
所述引导管301为柔性管,所述第一夹持块403与第二夹持块404之间的距离小于柔性管的外径;
所述导向套筒405固定安装在L形支撑板303的顶板上,所述导向套筒405的轴线与中空转动柱的轴线相重合,所述引导管301穿过导向套筒405和中空转动柱,通过设置的导向套筒405可使较长的引导管301在进入中空转动柱内时与中空转动柱共轴线,便于第一夹持块403与第二夹持块404对引导管301进行夹持。
第一夹持块403和第二夹持块404夹持住引导管301,通过滑动的滑动台401可以带动引导管301前伸,从而带动吸痰管104前伸实现将其插入患者气道,当需要旋转吸痰管104时,启动第二转动动力元件,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416带动中空转动柱转动,实现吸痰管104的旋转提吸。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至图10,所述伸缩单元包括第一螺纹杆501、第三转动动力元件、第二螺纹杆502、第四转动动力元件、限位卡槽503、限位卡块504、容纳腔505、电磁铁506、弹簧507;
所述第一螺纹杆501转动安装在吸痰动力腔103内,所述第一螺纹杆501与滑动台401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501的轴线方向与滑动台401的滑动方向相平行,所述第三转动动力元件带动第一螺纹杆501转动;
此处的第三转动动力元件和第四转动动力元件均为正反电机;
所述支撑台包括第一支撑块406和第二支撑块407;
所述第一支撑块406固定安装在滑动台401上端面,所述第二支撑块407滑动安装在滑动台401上端面,所述第二支撑块407的滑动方向与第一螺纹杆501的轴线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二螺纹杆502转动安装在滑动台401上端面,所述第二螺纹杆502与第二支撑块407螺纹连接,所述第四转动动力元件带动第二螺纹杆502转动;
所述凹槽包括第一凹槽408和第二凹槽409,所述限位滑块包括第一限位滑块413和第二限位滑块414,所述第一齿轮包括两个半圆形齿轮415,所述中空转动柱包括两个半圆柱体402,所述环形限位筒包括两个半圆形限位筒体411,所述环形导向槽包括两个半圆导向槽412;
所述第一凹槽408开设在第一支撑块406上,所述第二凹槽409开设在第二支撑块407上,部分所述转动辊410转动安装在第一凹槽408内,另一部分所述转动辊410转动安装在第二凹槽409内;
两个所述半圆柱体402组成中空转动柱,所述第一夹持块403固定安装在其中一个半圆柱体402内,所述第二夹持块404固定安装在另一个半圆柱体402内;
两个所述半圆形齿轮415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半圆柱体402上,且两个所述半圆形齿轮415组成一整个圆形齿轮;
两个所述半圆形限位筒体411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半圆柱体402上,且两个所述半圆形限位筒体411组成环形限位筒;
两个所述半圆导向槽412连通呈环形导向槽,所述第一限位滑块413和第二限位滑块414均与环形导向槽滑动连接;
所述第一限位滑块413固定安装在第一凹槽408内,所述第二限位滑块414固定安装在第二凹槽409内;
若干所述限位卡槽503沿圆形限位筒体的轴线圆形阵列在圆形限位筒体的外侧壁;
所述第二凹槽409内开设有容纳腔505,所述限位卡块504一端插入限位卡槽503内,所述限位卡块504的另一端贯穿第二凹槽409的底壁与容纳腔505,且所述限位卡块504与容纳腔505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卡块504的底壁与容纳腔505的底壁之间通过弹簧507连接;
所述电磁铁506固定安装在容纳腔505内,所述电磁铁506套在限位卡块504外。
通过设置的第三转动动力元件,带动第一螺纹杆501正反向转动,从而可以带动滑动台401前后移动;
同时当需要取出第一夹持块403与第二夹持块404之间的引导管301时,启动电磁铁506,带动限位卡块504外伸,并使其插入限位卡槽503内,从而固定住第二支撑块407上半圆形限位筒体411的转动位置,启动第四转动动力元件正转,带动第二支撑块407远离第一支撑块406,使第二支撑块407上的半圆柱体402、半圆形齿轮415和半圆形限位筒体411远离第一支撑块406,从而便于向上取出引导管301。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吸痰装置还包括氧气连接管601和负压连接管602;
所述氧气连接管601的一端贯穿密封板并连通第一中空管311,所述氧气连接管601的另一端贯穿L形支撑板303的伸出箱体101外;
所述负压连接管602的一端也贯穿密封板并连通第一中空管311,所述负压连接管602的另一端贯穿L形支撑板303的伸出箱体101外。
通过设置的氧气连接管601,在患者痰液稀薄前,先将其通过氧气连接软管313与氧气源连通,通氧完成后,通过橡胶帽或橡胶塞将氧气连接管601封堵,再将负压连接管602连接外部负压吸引系统,对患者进行自动化的吸痰;
在患者痰液粘稠时,则将氧气连接管601与雾化器的出气口连接,将雾化器的进入口与氧气源连通,即可先对患者进行雾化,然后再给予纯氧,最后再进行吸痰。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所述吸痰装置吸痰管引导单元还包括第一刚性连接插头603、第二刚性连接插头604和第三刚性连接插头605;
所述第一刚性连接插头603固定在支撑底板302上,所述第一刚性连接插头603的一端贯穿支撑底板302上下端面连通第一中空管311,所述第一刚性连接插头603的另一端连通引导管301;
所述第二刚性连接插头604固定在支撑底板302上,所述第二刚性连接插头604的一端贯穿支撑底板302上下端面连通第一中空管311,所述第二刚性连接插头604的另一端连通氧气连接管601;
所述第三刚性连接插头605固定在支撑底板302上,所述第三刚性连接插头605的一端贯穿支撑底板302上下端面连通第一中空管311,所述第三刚性连接插头605的另一端连通负压连接管602。
通过设置的第一刚性连接插头603、第二刚性连接插头604和第三刚性连接插头605,可以快速的将引导管301、氧气连接管601、负压连接管602与第一中空管311相连通,便于进行快速的案子,同时将引导管301、氧气连接管601、负压连接管602与第一中空管311设置成可以拆开,便于分开进行消毒。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12,所述吸痰装置还包括用于向痰液收集瓶内注入固化剂的固化剂储存单元;
所述固化剂储存单元包括固化剂储存罐701、固化剂连接管702、电动阀门703、门板704、取物口705;
所述固化剂储存罐701拆卸的安装在痰液收集腔102内,所述固化剂连接管702位于吸痰动力腔103内,所述固化剂连接管702的一端贯穿隔板并连通固化剂储存罐701内,所述固化剂连接管702的另一端贯穿密封板并连通第一中空管311内,所述电动阀门703设置在固化剂连接管702上;
所述固化剂储存罐701内存放有固化剂,所述固化剂可以是吸水树脂;
密封板上还设置有插接固化剂连接管702的刚性连接插头,便于快速插装固化剂连接管702;
所述痰液收集腔102的侧壁开设有取物口705,所述门板704转动安装在箱体101外壁,且所述门板704开闭取物口705。
当对患者进行吸痰时,启动电动阀门703,通过负压可以将固化剂储存罐701内的固化剂吸至痰液收集瓶内,可以使得痰液固化,便于后续医疗废弃物的处理。
当固化剂储存罐701内的固化剂被使用完后,开启门板704,通过取物口705可以向痰液收集腔102内更换新的固化剂储存罐701。
综上所述,本发明中,当需要对患者吸痰时,先将吸痰管104放入中空定型软管307内,再将吸痰管104插入引导管301,并使第一环形磁铁309与第二环形磁铁310相磁吸,将中空定型软管307固定在中空管体306上,并将中空定型软管307的出口端靠近患者,将负压连接管602通过软管连接外部负压吸引系统,将氧气连接管601通过氧气连接软管313与氧气源连通,将入口管202螺纹连接在第二中空管312上,启动第三转动动力元件带动引导管301前伸,从而带动吸痰管104前伸,使其伸入患者的气道内,启动氧气源向患者气道内通氧,通氧一段时间后,拔出氧气连接软管313,并将氧气连接管601通过橡胶帽或橡胶塞进行封堵,继续启动第三转动动力元件,使吸痰管104继续前伸,当环形压力传感器308监测到有压力变化时,提示气道有阻力,启动外部负压吸引系统,可以对患者进行吸痰,同时启动第三转动动力元件带动吸痰管104后移,且启动第二转动动力元件带动吸痰管104转动,从而实现对患者进行旋转提吸,实现对其气道内的全方位的吸痰,启动电动阀门703,负压会将固化剂储存罐701内的固化剂吸入主瓶体201内,实现对痰液进行固化;
当需要进行痰液的取样时,启动第一转动动力元件,带动摆动杆316转动,从而推动主瓶体201向上转动,痰液下落时,将会通过刚性管体流入痰液标本收集瓶体203内,当取液完成后,摆动杆316转动复位,从而使主瓶体201向下转动复位,重新进行痰液的收集;
当吸痰完成后,控制第二转动动力元件,使第二支撑块407上方的半圆柱体402的半圆端面呈竖直状态,启动电磁铁506,使限位卡块504插入限位卡槽503内,从而限制住半圆柱体402不会转动,启动第四转动动力元件,使第二支撑块407远离第一支撑块406,向上提起L形支撑板303,从而可以将引导管301、支撑底板302、第一中空管311、第二中空管312、连接软管313、主瓶体201全部取出箱体101,实现快速拆卸。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8)

1.一种自动化吸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痰装置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内通过隔板分隔有痰液收集腔和吸痰动力腔,所述痰液收集腔位于吸痰动力腔的下方;
痰液收集单元,所述痰液收集单元包括有痰液收集瓶,所述痰液收集瓶设置在痰液收集腔内,所述痰液收集瓶通过连通管与外部负压吸引系统相连通;
吸痰管引导单元,所述吸痰管引导单元可拆卸地安装在吸痰动力腔内,所述吸痰管引导单元包括引导管,所述引导管位于吸痰动力腔内,所述引导管的一端延伸进痰液收集腔内并与痰液收集瓶相连通,所述引导管的另一端伸出箱体外并与吸痰管可拆卸地连接;
转动单元,所述转动单元设置在吸痰动力腔内,所述转动单元为引导管提供转动动力;
伸缩单元,所述伸缩单元设置在吸痰动力腔内,所述伸缩单元为引导管提供前伸或回缩动力;
所述吸痰管引导单元还包括有快速拆卸支撑架组件,所述快速拆卸支撑架组件包括支撑底板、L形支撑板、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
所述第一缺口开设在隔板上,且所述第一缺口连通痰液收集腔和吸痰动力腔,所述第二缺口为L形,且所述第二缺口开设在箱体的顶壁与侧壁上,且所述第二缺口连通吸痰动力腔与外部空间;
所述支撑底板与第一缺口相对应,所述第一缺口能供痰液收集瓶通过,所述L形支撑板与第二缺口相对应;
所述支撑底板位于L形支撑板的顶板的下方,所述支撑底板与L形支撑板固定连接;
所述引导管的一端贯穿L形支撑板的侧板并伸出箱体外,所述引导管的另一端与痰液收集瓶相连通;
所述引导管与L形支撑板的侧板之间呈间隙;
所述吸痰动力腔内引导管的长度为a,所述引导管和L形支撑板的侧板的交点与引导管和支撑底板的交点的距离为b,所述a>b;
所述痰液收集单元还包括有带动痰液收集瓶摆动的摆动组件;
所述摆动组件包括有第一中空管、第二中空管、连接软管、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摆动杆和第一转动动力元件;
所述第一中空管的一端贯穿支撑底板的上下端面伸入吸痰动力腔内,且所述第一中空管通过密封板密封,所述第一中空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连接软管的一端,所述连接软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中空管的一端,所述第二中空管的另一端螺纹连接痰液收集瓶;
所述引导管贯穿密封板并连通第一中空管;
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在第一中空管上,所述第二固定块固定在第二中空管上,所述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的转动轴线与第一中空管的轴线相垂直;
所述摆动杆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转动动力元件的转动动力输出端,所述摆动杆的另一端与痰液收集瓶的外壁相贴合且推动痰液收集瓶转动,所述摆动杆的转动轴线方向与第二固定块的转动轴线方向相平行,所述第一转动动力元件带动摆动杆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吸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痰管引导单元还包括有引导吸痰管的引导组件;
所述引导组件包括中空管体、中空定型软管、环形压力传感器、第一环形磁铁和第二环形磁铁;
所述中空管体固定安装在L形支撑板的侧板外壁,所述中空管体的外壁开设有螺纹,所述中空定型软管的一端与中空管体螺纹连接,所述中空定型软管的另一端与患者气管导管螺纹连接;
所述中空定型软管的长度大于吸痰管的长度;
所述第一环形磁铁固定安装在箱体外的引导管上,所述第一环形磁铁与第二环形磁铁磁性连接,且所述环形压力传感器设置在第一环形磁铁与第二环形磁铁之间,所述环形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第一环形磁铁与第二环形磁铁之间的压力;
所述第二环形磁铁固定安装在吸痰管的一端,所述吸痰管的另一端穿过并伸出中空定型软管;
所述吸痰管的内径大于引导管的外径;
所述第一环形磁铁的外壁与中空定型软管的内壁之间呈间隙设置;
所述第二环形磁铁的外壁与中空定型软管的内壁之间均呈间隙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吸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痰液收集瓶包括主瓶体、入口管和痰液标本收集瓶体;
所述主瓶体的顶部连通的设置有入口管,所述入口管位于主瓶体的偏心位置,所述入口管与第二中空管螺纹连接;
所述主瓶体靠近摆动杆的一侧通过刚性管体可拆卸地安装有痰液标本收集瓶体,所述痰液标本收集瓶体的轴线与主瓶体的轴线相平行,所述痰液标本收集瓶体的底端面的水平高度小于主瓶体的底端面的水平高度;
所述主瓶体的轴线、入口管的轴线与痰液标本收集瓶体的轴线共面,所述入口管的轴线位于主瓶体的轴线与痰液标本收集瓶体的轴线之间;
所述摆动杆的转动轴线方向与主瓶体的轴线所在平面相垂直,所述摆动杆与主瓶体的外壁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化吸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单元包括滑动台、中空转动柱、第一夹持块、第二夹持块、导向套筒、支撑台、凹槽、转动辊、环形限位筒、环形导向槽、限位滑块、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二转动动力元件;
所述滑动台滑动安装在吸痰动力腔内,所述滑动台的滑动方向与引导管的前伸方向相平行;
所述支撑台设置在滑动台上,所述支撑台上端面开设有凹槽,若干所述转动辊转动安装在凹槽内,且所述转动辊的轴线与中空转动柱的轴线相平行,所述环形限位筒固定套在中空转动柱外,所述中空转动柱的轴线方向与滑动台的滑动方向相平行;
所述环形限位筒的侧壁开设有环形导向槽,所述限位滑块的一端滑动连接环形导向槽,所述限位滑块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凹槽的侧壁上;
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安装在中空转动柱的外壁,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齿轮由第二转动动力元件带动转动;
所述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均固定安装在中空转动柱内,所述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夹紧引导管;
所述引导管为柔性管,所述第一夹持块与第二夹持块之间的距离小于柔性管的外径;
所述导向套筒固定安装在L形支撑板的顶板上,所述导向套筒的轴线与中空转动柱的轴线相重合,所述引导管穿过导向套筒和中空转动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化吸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单元包括第一螺纹杆、第三转动动力元件、第二螺纹杆、第四转动动力元件、限位卡槽、限位卡块、容纳腔、电磁铁、弹簧;
所述第一螺纹杆转动安装在吸痰动力腔内,所述第一螺纹杆与滑动台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的轴线方向与滑动台的滑动方向相平行,所述第三转动动力元件带动第一螺纹杆转动;
所述支撑台包括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
所述第一支撑块固定安装在滑动台上端面,所述第二支撑块滑动安装在滑动台上端面,所述第二支撑块的滑动方向与第一螺纹杆的轴线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二螺纹杆转动安装在滑动台上端面,所述第二螺纹杆与第二支撑块螺纹连接,所述第四转动动力元件带动第二螺纹杆转动;
所述凹槽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限位滑块包括第一限位滑块和第二限位滑块,所述第一齿轮包括两个半圆形齿轮,所述中空转动柱包括两个半圆柱体,所述环形限位筒包括两个半圆形限位筒体,所述环形导向槽包括两个半圆导向槽;
所述第一凹槽开设在第一支撑块上,所述第二凹槽开设在第二支撑块上,部分所述转动辊转动安装在第一凹槽内,另一部分所述转动辊转动安装在第二凹槽内;
两个所述半圆柱体组成中空转动柱,所述第一夹持块固定安装在其中一个半圆柱体内,所述第二夹持块固定安装在另一个半圆柱体内;
两个所述半圆形齿轮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半圆柱体上,且两个所述半圆形齿轮组成一整个圆形齿轮;
两个所述半圆形限位筒体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半圆柱体上,且两个所述半圆形限位筒体组成环形限位筒;
两个所述半圆导向槽连通呈环形导向槽,所述第一限位滑块和第二限位滑块均与环形导向槽滑动连接;
所述第一限位滑块固定安装在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限位滑块固定安装在第二凹槽内;
若干所述限位卡槽沿圆形限位筒体的轴线圆形阵列在圆形限位筒体的外侧壁;
所述第二凹槽内开设有容纳腔,所述限位卡块一端插入限位卡槽内,所述限位卡块的另一端贯穿第二凹槽的底壁与容纳腔,且所述限位卡块与容纳腔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卡块的底壁与容纳腔的底壁之间通过弹簧连接;
所述电磁铁固定安装在容纳腔内,所述电磁铁套在限位卡块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吸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痰装置还包括氧气连接管和负压连接管;
所述氧气连接管的一端贯穿密封板并连通第一中空管,所述氧气连接管的另一端贯穿L形支撑板的伸出箱体外;
所述负压连接管的一端也贯穿密封板并连通第一中空管,所述负压连接管的另一端贯穿L形支撑板的伸出箱体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动化吸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痰装置还包括第一刚性连接插头、第二刚性连接插头和第三刚性连接插头;
所述第一刚性连接插头固定在支撑底板上,所述第一刚性连接插头的一端贯穿支撑底板上下端面连通第一中空管,所述第一刚性连接插头的另一端连通引导管;
所述第二刚性连接插头固定在支撑底板上,所述第二刚性连接插头的一端贯穿支撑底板上下端面连通第一中空管,所述第二刚性连接插头的另一端连通氧气连接管;
所述第三刚性连接插头固定在支撑底板上,所述第三刚性连接插头的一端贯穿支撑底板上下端面连通第一中空管,所述第三刚性连接插头的另一端连通负压连接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吸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痰装置还包括用于向痰液收集瓶内注入固化剂的固化剂储存单元;
所述固化剂储存单元包括固化剂储存罐、固化剂连接管、电动阀门、门板、取物口;
所述固化剂储存罐可拆卸地安装在痰液收集腔内,所述固化剂连接管位于吸痰动力腔内,所述固化剂连接管的一端贯穿隔板并连通固化剂储存罐内,所述固化剂连接管的另一端贯穿密封板并连通第一中空管体内,所述电动阀门设置在固化剂连接管上;
所述痰液收集腔的侧壁开设有取物口,所述门板转动安装在箱体外壁,且所述门板开闭取物口。
CN202310267242.6A 2023-03-20 2023-03-20 一种自动化吸痰装置 Active CN1164076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67242.6A CN116407694B (zh) 2023-03-20 2023-03-20 一种自动化吸痰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67242.6A CN116407694B (zh) 2023-03-20 2023-03-20 一种自动化吸痰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07694A CN116407694A (zh) 2023-07-11
CN116407694B true CN116407694B (zh) 2023-09-12

Family

ID=87049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67242.6A Active CN116407694B (zh) 2023-03-20 2023-03-20 一种自动化吸痰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07694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74939A (ja) * 2004-12-21 2006-07-06 Yuzo Yamaguchi 吸痰管駆動装置及び吸痰装置
CN105126218A (zh) * 2015-08-31 2015-12-09 李庆喜 自动吸痰机
CN105816925A (zh) * 2016-05-16 2016-08-03 西安交通大学第附属医院 一种吸痰机器人
CN106039428A (zh) * 2016-05-16 2016-10-26 西安交通大学第附属医院 一种智能吸痰装置
CN113975500A (zh) * 2021-12-12 2022-01-28 李青青 一种呼吸科护理吸痰装置
CN114712577A (zh) * 2022-04-19 2022-07-08 海美珺(江门)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吸痰装置、吸痰管驱动机构
CN115227931A (zh) * 2022-08-25 2022-10-25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一种痰液吸引和气管插管同步的气管插管导管装置
CN115317681A (zh) * 2022-07-25 2022-11-11 无锡三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密闭吸痰装置及其吸痰方法
CN115463274A (zh) * 2022-10-17 2022-12-13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一种用于远程控制的自动吸痰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74939A (ja) * 2004-12-21 2006-07-06 Yuzo Yamaguchi 吸痰管駆動装置及び吸痰装置
CN105126218A (zh) * 2015-08-31 2015-12-09 李庆喜 自动吸痰机
CN105816925A (zh) * 2016-05-16 2016-08-03 西安交通大学第附属医院 一种吸痰机器人
CN106039428A (zh) * 2016-05-16 2016-10-26 西安交通大学第附属医院 一种智能吸痰装置
CN113975500A (zh) * 2021-12-12 2022-01-28 李青青 一种呼吸科护理吸痰装置
CN114712577A (zh) * 2022-04-19 2022-07-08 海美珺(江门)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吸痰装置、吸痰管驱动机构
CN115317681A (zh) * 2022-07-25 2022-11-11 无锡三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密闭吸痰装置及其吸痰方法
CN115227931A (zh) * 2022-08-25 2022-10-25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一种痰液吸引和气管插管同步的气管插管导管装置
CN115463274A (zh) * 2022-10-17 2022-12-13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一种用于远程控制的自动吸痰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07694A (zh) 2023-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631871U (zh) 一种医疗导管超滑亲水涂层无级电子紫外线固化机
CN111388816A (zh) 一种吸痰除液呼吸器
CN116407694B (zh) 一种自动化吸痰装置
CN109731165A (zh) 一种内科用负压装置
CN110075370A (zh) 一种肿瘤积水抽取装置
CN112370585A (zh) 一种智能自清洁负压可调吸痰设备
CN206007677U (zh) 一种多功能吸痰器
CN219323718U (zh) 一种负压耳鼻喉吸痰装置
CN214911057U (zh) 一种护理内科多功能吸痰装置
CN204352258U (zh) 一种医院高危病人用自清洗式吸痰装置
CN206197976U (zh) 一种感染科专用化脓处理装置
CN219022514U (zh) 一种吸痰器
CN209695175U (zh) 一种医学临床内科用的监护仪
CN211272704U (zh) 一种肺结核病取痰装置
CN216258443U (zh) 一种防止漏气的吸痰装置
CN214417233U (zh) 一种吸痰处理装置
CN218961419U (zh) 一种监护室用护理吸痰装置
CN211383010U (zh) 一种吸痰连接导管的固定装置
CN213552146U (zh) 一种消化科室用便携式取石装置
CN219001590U (zh) 气管插管
CN112535785A (zh) 一种具有除液功能的呼吸器
CN210501498U (zh) 一种方便管进入的气管插管用球囊安装机
CN214550439U (zh) 一种便于清洁的护理内科吸痰装置
CN113975474A (zh) 一种抽吸力度可调节的呼吸科护理用插入式吸痰装置
CN215916035U (zh) 一种呼吸患者呼吸道清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