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05164A - 译码方法、装置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译码方法、装置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05164A
CN116405164A CN202310666661.7A CN202310666661A CN116405164A CN 116405164 A CN116405164 A CN 116405164A CN 202310666661 A CN202310666661 A CN 202310666661A CN 116405164 A CN116405164 A CN 1164051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hip memory
preset
storage space
preset thresh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6666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405164B (zh
Inventor
檀甲甲
倪海峰
丁克忠
张名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Chuangxin Huil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Chuangxin Huil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Chuangxin Huil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Chuangxin Huil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6666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05164B/zh
Publication of CN1164051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051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4051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051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78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 H04L1/0091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receivers, e.g. format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译码方法、装置及设备,包括:确定基站发送的第一数据存在译码错误;若确定片内存储器中预设存储空间的已用存储容量与第一数据的数据量之和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片外存储器不存在延迟,则将第一数据存储到片外存储器中;若确定已用存储容量与第一数据的数据量之和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片外存储器存在延迟,则将第一数据存储到预设存储空间中;接收第二数据,将第二数据和第一数据进行合并,并对合并数据进行译码。本申请通过预先给片内存储器的预设存储空间预留部分存储空间,在检测到片外存储器存在延迟时,可以将译码错误的数据存储到预设存储空间中,以避免或者减少数据丢失,进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译码的鲁棒性。

Description

译码方法、装置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译码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通用移动通信技术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和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th generation mobilenetworks,5G)这样的系统,通常采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技术来增加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终端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数据之后,将数据进行译码,如果译码错误,则需要将数据缓存下来,并与下次接收到的重传数据合并,合并后的数据再次进行译码。
相关技术中,缓存数据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将缓存的数据优先存储在片内存储器中,当片内存储器存储不下的时候,再把缓存的数据存到片外存储器中。
但是,上述方式中,如果片外存储器存在延时,就会导致数据丢失,进而影响译码的鲁棒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译码方法,能够在片外存储器存在延时的情况下,避免或者减少数据丢失,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译码的鲁棒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译码方法,包括:
确定基站发送的第一数据存在译码错误;
若确定片内存储器中预设存储空间的已用存储容量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量之和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检测到片外存储器不存在延迟,则将所述第一数据存储到所述片外存储器中,其中所述预设存储空间的容量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
若确定所述已用存储容量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量之和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且检测到所述片外存储器存在延迟,则将所述第一数据存储到所述预设存储空间中;
接收第二数据,将所述第二数据和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合并,得到合并数据,并对所述合并数据进行译码;其中,所述第二数据为所述第一数据的重传数据。
第二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译码装置,包括:
译码单元,用于确定基站发送的第一数据存在译码错误;
存储单元,用于若确定片内存储器中预设存储空间的已用存储容量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量之和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检测到片外存储器不存在延迟,则将所述第一数据存储到所述片外存储器中,其中所述预设存储空间的容量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
所述存储单元,还用于若确定所述已用存储容量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量之和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且检测到所述片外存储器存在延迟,则将所述第一数据存储到所述预设存储空间中;
所述译码单元,还用于接收第二数据,将所述第二数据和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合并,得到合并数据,并对所述合并数据进行译码;其中,所述第二数据为所述第一数据的重传数据。
第三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并根据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译码方法、装置及设备中,可以通过预先给片内存储器的预设存储空间预留部分存储空间,在检测到片外存储器存在延迟时,可以将译码错误的数据存储到预设存储空间中,以避免或者减少数据丢失,进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译码的鲁棒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相关技术中译码错误数据存储的过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译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译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译码错误数据存储的过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译码装置的结构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相关技术(例如,HARQ技术中)中,如图1所示,终端设备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数据(例如,软比特数据)之后,利用片内存储器中的缓冲器(Buffer)将数据缓存,并对缓存数据进行译码(比如可以利用迭代译码方式进行译码)。如果译码错误,则需要将缓存数据保存下来(例如,可以选择保存在片内存储器中专门用来存储译码错误的数据的预设存储空间中,或者保存在片外存储器中),用于下次HARQ重传时与从基站接收到的重传数据进行合并。
缓冲器用于缓存接收的软比特数据,若译码结果表示译码正确则释放缓存,如果译码错误,则需要将缓存保存下来,用于与后面的同一个HARQ数据进行合并。
迭代译码主要是指LTE的Turbo译码和5G的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ow DensityParityCheck,LDPC)译码。如果一次传输译码错误,基站会进行多次重传,终端设备会将多次重传的数据进行合并之后进行译码。通过重传合并可以大大提高译码性能。
若确定译码错误,则会将缓存的软比特数据保存到片内存储器的预设存储空间或者片外存储器,供下次译码使用。如果连续多个码块(code block,CB)都译码错误,而且片内存储器的预设存储空间不够用,则需要将数据搬移到片外存储器缓存。而片外存储器会有多个模块共同使用,虽然优先级高但写入片外存储器需要相应时间,如果片外存储器的瞬时延迟(latency)比较大,则数据来不及写入,从而造成数据丢掉。例如,假设译码错误的数据包含13个符号,这13个符号中包含了152个码块。按照每个符号从缓冲器中搬移到片外存储器中需要35us的时间来算,每个码块的搬移时间大约为3us;若瞬时延迟为1us的时间,则这个瞬时延迟的影响将会比较大,很大概率会造成数据来不及写入片外存储器,从而造成数据丢失。
相关技术中,将待合并的软比特数据保存下来通常可以通过如下方式:第一种就是把待合并的软比特数据保存在片内存储器的预设存储空间,但是对于5G这样的大数据量系统,存储量非常大,从面积角度无法接受(由于5G这样的大数据量系统,需要存储的数据量较大,因此,需要的片内存储器的预设存储空间较大,导致预设存储空间的面积较大);第二种就是把待合并的软比特数据保存在片外存储器,通常利用双倍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DDR SDRAM)(DDR SDRAM,人们习惯简称为DDR)进行存储,但是同样因为类似于5G的大数据流量,对DDR的带宽(读写和存储速率)要求很高,甚至先进的DDR4都无法满足要求;第三种就是将缓存的数据优先存储在片内存储器的预设存储空间中,当片内存储器的预设存储空间存储不下的时候,再把缓存的数据存到片外存储器中,但是这个方法,由于片外存储器可能存在较高的瞬时延迟,从而导致数据无法存到片外存储器,片内存储器的预设存储空间存储不了,片外存储器又来不及搬运,导致数据丢数,进而影响译码的鲁棒性。
通信系统中DDR是多个模块复用的,优先级高的任务会打断优先级低的任务,优先去访问DDR。DDR访问是以码块为单位进行数据处理的,优先级低的任务如果一个码块没有处理完成,高优先级任务也会等待其处理完成,这时候这一码块的处理时间就是DDR的瞬时延迟。码块的大小会影响DDR使用的效率,一般也不会设置太小。一般来说,译码模块优先级是比较高的,低优先级任务的存在会带来瞬时的延迟,这个延迟的时间就等于DDR中码块的大小除以DDR处理带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方案中,可以通过预先给片内存储器的预设存储空间预留部分存储空间,在检测到片外存储器存在延迟时,可以将译码错误的数据存储到预设存储空间中,以避免或者减少数据丢失,进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译码的鲁棒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用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信息、用户个人信息等)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分析的数据、存储的数据、展示的数据等),均为经用户授权或者经过各方充分授权的信息和数据,并且相关数据的收集、使用和处理需要遵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并提供有相应的操作入口,供用户选择授权或者拒绝。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译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译码方法包括:
步骤201,确定基站发送的第一数据存在译码错误。
具体的,步骤201之后,可以执行步骤202,或者步骤203。
其中,本申请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终端设备。例如,该终端设备可以为手机或者电脑等。
具体的,该终端设备可以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数据,并将第一数据缓存在缓冲器中。然后,可以从缓冲器中读取第一数据,并对该第一数据做译码处理。
步骤202,若确定片内存储器中预设存储空间的已用存储容量与第一数据的数据量之和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检测到片外存储器不存在延迟,则将第一数据存储到片外存储器中,其中预设存储空间的容量大于第一预设阈值。
具体的,步骤202之后可以执行步骤204。
其中,片内存储器中的预设存储空间可以专门用来存储译码错误的数据(即第一数据)。
其中,第一预设阈值为根据实际情况预先设置的阈值。
具体的,可以检测片内存储器中预设存储空间的已用存储容量以及第一数据的数据量,并计算出片内存储器中预设存储空间的已用存储容量与第一数据的数据量之和。若确定片内存储器中预设存储空间的已用存储容量与第一数据的数据量之和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并且检测到片外存储器不存在延迟,则可以将第一数据存储到片外存储器中。
其中,该片外存储器不仅可以用于存储第一数据,还可以用于存储其他业务数据。
例如,该片外存储器可以为双倍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
步骤203,若确定已用存储容量与第一数据的数据量之和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检测到片外存储器存在延迟,则将第一数据存储到预设存储空间中。
具体的,若确定片内存储器中预设存储空间的已用存储容量与第一数据的数据量之和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并且检测到片外存储器存在延迟,则可以将第一数据存储到预设存储空间中。
具体的,由于当预设存储空间的已用存储容量与第一数据的数据量之和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片外存储器不存在延迟时,会将第一数据存储到片外存储器中。而预设存储空间的容量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因此,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给预设存储空间预留部分存储空间(预设存储空间中预留的存储空间的容量等于预设存储空间的容量减去第一预设阈值)。当确定片内存储器中预设存储空间的已用存储容量与第一数据的数据量之和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并且检测到片外存储器存在延迟时,可以利用预设存储空间中预留的存储空间来存储该第一数据,以避免或者减少数据丢失,进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译码的鲁棒性。
步骤204,接收第二数据,将第二数据和第一数据进行合并,得到合并数据,并对合并数据进行译码;其中,第二数据为第一数据的重传数据。
具体的,由于第一数据存在译码错误,因此基站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数据。其中,该第二数据为第一数据的重传数据。终端设备可以接收该第二数据,并将该第二数据和第一数据进行合并,得到合并数据。进而可以对该合并数据进行译码。
本申请提供的译码方法中,可以通过预先给片内存储器的预设存储空间预留部分存储空间,在检测到片外存储器存在延迟时,可以将译码错误的数据存储到预设存储空间中,以避免或者减少数据丢失,进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译码的鲁棒性。
进一步的,还可以通过增加片内存储器的预设存储空间,来避免或者减少译码错误数据丢失。或者,还可以通过减小片外存储器的码块大小,或者增大片外存储器的处理带宽,来降低片外存储器的瞬时延迟时间,进而降低检测到的片外存储器的延迟概率,来避免或者减少译码错误数据丢失。
图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译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译码方法包括:
步骤301,确定基站发送的第一数据存在译码错误。
具体的,步骤301之后可以执行步骤302,或者步骤303,或者步骤304。
具体的,步骤301与步骤201的原理、实现方式类似,不再赘述。
步骤302,若确定片内存储器中预设存储空间的已用存储容量与第一数据的数据量之和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检测到片外存储器不存在延迟,则将第一数据存储到片外存储器中,其中预设存储空间的容量大于第一预设阈值。
具体的,步骤302之后,可以执行步骤305。
具体的,若确定片内存储器中预设存储空间的已用存储容量与第一数据的数据量之和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并且检测到片外存储器不存在延迟,则可以将第一数据存储到片外存储器中。
其中,预设存储空间的容量大于第一预设阈值。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第一预设阈值为根据接收的基站传输的数据的传输速率确定的。
其中,第一预设阈值为根据实际情况预先设置的值。
具体的,由于基站传输数据的传输速率越快,在一定程度上相同时间内终端设备接收到的数据量就越大。相应的,在检测到片外存储器存在延迟时,就需要将更多的数据存储到预设存储空间中。因此,需要预设存储空间中预留的存储空间就越大。因此,基站传输的数据的传输速率越快,可以将第一预设阈值设置的越小,以便使预设存储空间预留更多的可用存储空间。若第一预设阈值设置不合理易造成第一数据丢失。因此可以根据接收的基站传输的数据的传输速率来确定第一预设阈值。进而可以避免第一预设阈值设置不合理易造成的第一数据丢失问题。
例如,第一预设阈值可以设置为预设存储空间的存储容量的1/3。
步骤303,若确定已用存储容量与第一数据的数据量之和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检测到片外存储器存在延迟,则将第一数据存储到预设存储空间中。
具体的,步骤303之后,可以执行步骤305。
具体的,若确定片内存储器中预设存储空间的已用存储容量与第一数据的数据量之和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并且检测到片外存储器存在延迟,则可以将第一数据存储到预设存储空间中。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若确定已用存储容量大于第二预设阈值,且检测到片外存储器存在延迟,则压缩第一数据,并将压缩后的第一数据存储至预设存储空间中;其中,第二预设阈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
其中,第二预设阈值为根据实际情况预先设置的值。并且,第二预设阈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
具体的,若确定片内存储器中预设存储空间的已用存储容量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并且检测到片外存储器存在延迟,则可以先压缩第一数据,然后将压缩后的第一数据存储至预设存储空间中。
其中,本申请对压缩第一数据的数据压缩方式不做限制。
具体的,在预设存储空间中的可用存储空间所剩不多时(即预设存储空间的已用存储容量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又检测到片外存储器存在延迟,此时,为了预防第一数据的数据量较大造成数据丢失,可以先将第一数据压缩后再存入预设存储空间中。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第二预设阈值为根据接收的基站传输的数据的传输速率确定的。
具体的,由于基站传输数据的传输速率越快,在一定程度上相同时间内终端设备接收到的数据量就越大。相应的,在检测到片外存储器存在延迟时,就需要将更多的数据存储到预设存储空间中。因此,基站传输数据的传输速率越快,相应的可以将第二预设阈值设置的越小。第二预设阈值设置不合理易造成第一数据丢失。因此可以根据接收的基站传输的数据的传输速率来确定第二预设阈值,进而可以避免第二预设阈值设置不合理易造成的第一数据丢失问题。
例如,第二预设阈值可以设置为预设存储空间的存储容量的4/5。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若确定已用存储容量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检测到片外存储器不存在延迟,则将预设存储空间中多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数据搬移至片外存储器中。
具体的,若确定片内存储器中预设存储空间的已用存储容量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检测到片外存储器不存在延迟,则可以将预设存储空间中多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数据搬移至片外存储器中。
具体的,当片外存储器存在延迟时,若预设存储空间的可用存储空间不够,易造成数据丢失。因此,可以在预设存储空间的已用存储容量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检测到片外存储器不存在延迟时,将预设存储空间中多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数据搬移至片外存储器中,以释放一部分预设存储空间的存储空间,预防由于预设存储空间的可用存储空间不够,易造成的数据丢失问题。
步骤304,若确定已用存储容量与第一数据的数据量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则将第一数据存储在预设存储空间中。
具体的,若确定片内存储器中预设存储空间的已用存储容量与第一数据的数据量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则可以将第一数据存储在预设存储空间中。
当译码错误数据的数据量较少时(即片内存储器中预设存储空间的已用存储容量与第一数据的数据量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将第一数据存入预设存储空间中,可以保证数据处理速度。
步骤305,接收第二数据,将第二数据和第一数据进行合并,得到合并数据,并对合并数据进行译码;其中,第二数据为第一数据的重传数据。
具体的,步骤305与步骤204的原理、实现方式类似,不再赘述。
如图4所示,缓冲器用于缓存译码数据(缓冲器为片内存储器中的一部分空间,专门用于接收并缓存基站发送的数据)。如果译码错误则需要将译码数据(即第一数据)从缓冲器中搬入到片内存储器中的预设存储空间中或者片外存储器中,这里可能会有多个码块待搬运。其中,预设存储空间专门用于存储译码错误的数据。预设存储空间与缓冲器是片内存储器中相互独立的空间。当片内存储器中预设存储空间的已使用空间与第一数据的数据量之和不高于门限时,则可以将缓存的第一数据存入片内存储器的预设存储空间中。当片内存储器中预设存储空间的已使用空间与第一数据的数据量之和高于门限,且检测到片外存储器不存在延迟时,则可以将缓存的第一数据存入片外存储器中的预设存储空间中。
若检测到片外存储器存在延迟,且此时有个码块正在搬入片外存储器,但一直处理等待或者搬入状态,一直没有完成,且缓冲器内其他已经译码完成的码块还在等待搬出,由于等待时间过长,导致缓冲器满了(缓冲器的存储空间一般较小,很容易满)。缓冲器满了之后需要腾出空间,此时可以将码块搬运到片内存储器中的预设存储空间存储,如果片内存储器的预设存储空间也满了只能丢弃。
本申请可以通过预先给片内存储器的预设存储空间预留部分存储空间,在检测到片外存储器存在延迟,且在缓冲器满了时,可以将译码错误的数据存储到预设存储空间中,以避免或者减少数据丢失,进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译码的鲁棒性。
进一步的,可以通过增大缓冲器的存储空间,来避免或者减少译码错误数据的丢失。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译码装置的结构图。
如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的译码装置500,包括:
译码单元510,用于确定基站发送的第一数据存在译码错误;
存储单元520,用于若确定片内存储器中预设存储空间的已用存储容量与第一数据的数据量之和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检测到片外存储器不存在延迟,则将第一数据存储到片外存储器中,其中预设存储空间的容量大于第一预设阈值;
存储单元520,还用于若确定已用存储容量与第一数据的数据量之和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检测到片外存储器存在延迟,则将第一数据存储到预设存储空间中;
译码单元510,还用于接收第二数据,将第二数据和第一数据进行合并,得到合并数据,并对合并数据进行译码;其中,第二数据为第一数据的重传数据。
存储单元520,具体用于若确定已用存储容量与第一数据的数据量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则将第一数据存储在预设存储空间中。
存储单元520,具体用于若确定已用存储容量大于第二预设阈值,且检测到片外存储器存在延迟,则压缩第一数据,并将压缩后的第一数据存储至预设存储空间中;
其中,第二预设阈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
存储单元520,具体用于若确定已用存储容量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检测到片外存储器不存在延迟,则将预设存储空间中多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数据搬移至片外存储器中。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第一预设阈值为根据接收的基站传输的数据的传输速率确定的。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第二预设阈值为根据接收的基站传输的数据的传输速率确定的。
示例性,本实施例所示装置中各个单元的功能和作用的实现过程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图。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600包括处理组件610,其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由存储器620所代表的存储器资源,用于存储可由处理组件610的执行的指令,例如应用程序。存储器620中存储的应用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每一个对应于一组指令的模块。此外,处理组件610被配置为执行指令,以执行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译码方法。
终端设备600还可以包括一个电源组件被配置为执行终端设备600的电源管理,一个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被配置为将终端设备600连接到网络,和一个输入输出(I/O)接口。终端设备600可以操作基于存储在存储器620的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 Server TM,Mac OSXTM,Unix TM,Linux TM,FreeBSD TM或类似。
本说明书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译码方法。
本说明书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该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译码方法。
可以理解,本文中的具体的例子只是为了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说明书实施方式,而非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可以理解,在本说明书中的各种实施方式中,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说明书实施方式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可以理解,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种实施方式,既可以单独实施,也可以组合实施,本说明书实施方式对此并不限定。
除非另有说明,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说明书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说明书的范围。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在本说明书实施方式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上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可以理解,本说明书实施方式的处理器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方式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说明书实施方式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本说明书实施方式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方式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说明书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方式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说明书所提供的几个实施方式中,应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方式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说明书各个实施方式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说明书各个实施方式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仅为本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说明书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说明书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译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基站发送的第一数据存在译码错误;
若确定片内存储器中预设存储空间的已用存储容量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量之和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检测到片外存储器不存在延迟,则将所述第一数据存储到所述片外存储器中,其中所述预设存储空间的容量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
若确定所述已用存储容量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量之和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且检测到所述片外存储器存在延迟,则将所述第一数据存储到所述预设存储空间中;
接收第二数据,将所述第二数据和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合并,得到合并数据,并对所述合并数据进行译码;其中,所述第二数据为所述第一数据的重传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确定所述已用存储容量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量之和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则将所述第一数据存储在所述预设存储空间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确定所述已用存储容量大于第二预设阈值,且检测到所述片外存储器存在延迟,则压缩所述第一数据,并将压缩后的第一数据存储至所述预设存储空间中;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确定所述已用存储容量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且检测到所述片外存储器不存在延迟,则将所述预设存储空间中多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数据搬移至所述片外存储器中。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为根据接收的基站传输的数据的传输速率确定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为根据接收的基站传输的数据的传输速率确定的。
7.一种译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译码单元,用于确定基站发送的第一数据存在译码错误;
存储单元,用于若确定片内存储器中预设存储空间的已用存储容量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量之和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检测到片外存储器不存在延迟,则将所述第一数据存储到所述片外存储器中,其中所述预设存储空间的容量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
所述存储单元,还用于若确定所述已用存储容量与所述第一数据的数据量之和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且检测到所述片外存储器存在延迟,则将所述第一数据存储到所述预设存储空间中;
所述译码单元,还用于接收第二数据,将所述第二数据和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合并,得到合并数据,并对所述合并数据进行译码;其中,所述第二数据为所述第一数据的重传数据。
8.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并根据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0666661.7A 2023-06-07 2023-06-07 译码方法、装置及设备 Active CN1164051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66661.7A CN116405164B (zh) 2023-06-07 2023-06-07 译码方法、装置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66661.7A CN116405164B (zh) 2023-06-07 2023-06-07 译码方法、装置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05164A true CN116405164A (zh) 2023-07-07
CN116405164B CN116405164B (zh) 2023-09-26

Family

ID=87016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66661.7A Active CN116405164B (zh) 2023-06-07 2023-06-07 译码方法、装置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05164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95513A (zh) * 2012-08-15 2014-02-19 重庆重邮信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harq数据存取方法及装置
CN104850503A (zh) * 2015-05-06 2015-08-19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第七七一研究所 一种通用地址空间管理方法及其结构
CN106411479A (zh) * 2015-07-31 2017-02-15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harq技术的数据接收端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CN113254392A (zh) * 2021-07-12 2021-08-13 深圳比特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片上系统的数据存储方法和基于片上系统的设备
CN115373908A (zh) * 2021-05-21 2022-11-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5913473A (zh) * 2023-02-21 2023-04-04 深圳云豹智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选择性重传方法及其系统、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95513A (zh) * 2012-08-15 2014-02-19 重庆重邮信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harq数据存取方法及装置
CN104850503A (zh) * 2015-05-06 2015-08-19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第七七一研究所 一种通用地址空间管理方法及其结构
CN106411479A (zh) * 2015-07-31 2017-02-15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harq技术的数据接收端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CN115373908A (zh) * 2021-05-21 2022-11-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3254392A (zh) * 2021-07-12 2021-08-13 深圳比特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片上系统的数据存储方法和基于片上系统的设备
CN115913473A (zh) * 2023-02-21 2023-04-04 深圳云豹智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选择性重传方法及其系统、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05164B (zh) 2023-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137446A1 (zh) 一种编译码方法和终端
US8156407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emory management in a HARQ communications system
WO2011120298A1 (zh) 一种harq存储器的分层管理方法和系统
US10680762B2 (en) Modem chip for perform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processing, application processor including the modem chip, and operating method of the modem chip
US10230501B2 (en) Technique for storing softbits
JP2022043166A (ja) 情報伝送のための方法及びデバイス
CN103326831A (zh) 在多路传输控制协议中的链路处理方法和移动终端
US11323209B2 (en) Modem chips and receivers for perform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processing
KR20120046899A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합 자동 재전송 요청을 위한 버퍼 관리 장치 및 방법
US8537037B2 (en) Adaptive control for efficient HARQ memory usage
WO2021147103A1 (zh) 一种译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636879A (zh) 基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码块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16405164B (zh) 译码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6293542B (zh) 一种文件解压缩的方法及装置
CN109756307A (zh) 数据重传方法及装置
CN116582826A (zh) 一种报文传输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012325A1 (zh) 一种harq-ack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6633499B (zh) 接收端的数据存储方法、数据存储装置和处理器
CN112152636A (zh) 译码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N113890673B (zh) 译码方法、译码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19134071A1 (zh) 反馈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314031B (zh) 一种harq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611558B (zh) 采集移动终端信息的方法、装置、采集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12174819A1 (zh) Harq的合并方法及装置
CN117499992A (zh) 基于语义的DTN网络BP与LTP跨层bundle传输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