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04952B - 一种光伏储能逆变器能量调度系统及其调度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伏储能逆变器能量调度系统及其调度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04952B
CN116404952B CN202310673954.8A CN202310673954A CN116404952B CN 116404952 B CN116404952 B CN 116404952B CN 202310673954 A CN202310673954 A CN 202310673954A CN 116404952 B CN116404952 B CN 1164049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torage
wall
groups
inverter
photovolta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7395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404952A (zh
Inventor
张晓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Naisit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Naisit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Naisit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Naisit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7395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04952B/zh
Publication of CN1164049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049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4049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049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10/00PV power plants; Combinations of PV energy systems with other systems for the 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SSOLAR HEAT COLLECTORS; SOLAR HEAT SYSTEMS
    • F24S30/00Arrangements for moving or orienting solar heat collector modules
    • F24S30/40Arrangements for moving or orienting solar heat collector modules for rotary movement
    • F24S30/42Arrangements for moving or orienting solar heat collector modules for rotary movement with only one rotation axis
    • F24S30/425Horizontal axi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20/00Supporting structures for PV modules
    • H02S20/30Supporting structures being movable or adjustable, e.g. for angle adjust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30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2S40/32Electrical components comprising DC/AC inverter means associated with the PV module itself, e.g. AC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30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2S40/38Energy storage means, e.g. batterie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PV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40Thermal components
    • H02S40/42Cooling means
    • H02S40/425Cooling means using a gaseous or a liquid coolant, e.g. air flow ventilation, water circ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伏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伏储能逆变器能量调度系统及其调度方法,包括逆变器壳体、储能组件和转换组件;所述逆变器壳体为开放式结构,且所述逆变器壳体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有逆变器主体,所述逆变器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光伏能板,且所述第一光伏能板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光伏板,所述储能组件与转换组件均滑动连接在逆变器壳体的内壁,通过驱动组件带动储能组件与转换组件相互靠近,使转换组件与切换后符合使用标准的储能组件电性连接,用于提高了光伏储能逆变器高效吸收太阳能的同时,又能够自适应调节将符合光伏储能逆变器使用标准的储能组件切换连接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光伏储能逆变器能量调度系统及其调度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伏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伏储能逆变器能量调度系统及其调度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光伏装机量的迅速骤增,许多国家开始对光伏系统提出许多限制要求,而且,光伏补贴不断削减,使得精确掌握光伏系统工作状态以便光伏发电的电能在本地合理的消耗掉变得尤为重要。
经检索,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721168389.6申请日:2017-9-13,公开了一种支持全信息展示的光伏储能逆变器显示模块,显示输出器上有一组子模块分别与显示屏上的相应固定显示区域连接,包括当前系统时间显示模块、逆变器工作状态显示模块、光伏电量显示模块、光伏组串A的发电功率显示模块、光伏组串B的发电功率显示模块、当前显示系统的馈网功率/电网用电功率显示模块、用户负载功率显示模块和电池充电/放电功率显示模块。可以显示功率流动的状况,反映逆变器使光伏组件单向流出能量、负载单向流入能量、磷酸铁锂储能电池与电网的能量双向流动能量,以及各方面能量的流动的实时变化情况。工况显示清晰完整,便于观察对比。
但该设备仍存在以下缺陷:虽然能够显示功率流动的状况,反映逆变器使光伏组件单向流出能量、负载单向流入能量、磷酸铁锂储能电池与电网的能量双向流动能量,但储能电池的热量无法进行自适应的冷却检测,容易将不符合使用标准的储能电池与光伏储能逆变器连接后造成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伏储能逆变器能量调度系统,包括逆变器壳体、储能组件和转换组件;
所述逆变器壳体为开放式结构,且所述逆变器壳体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有逆变器主体,所述逆变器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光伏能板,且所述第一光伏能板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光伏板,所述储能组件与转换组件均滑动连接在逆变器壳体的内壁,且所述逆变器主体、第一光伏能板、第二光伏板、储能组件和转换组件均电性连接,所述逆变器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板,所述第一横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组驱动组件,且两组所述驱动组件以第一横板的中轴线为中心呈对称设置,两组所述驱动组件均与储能组件、转换组件传动连接,两组所述驱动组件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且两组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均与第二光伏板的底部活动抵触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储能组件包括储能壳体、若干组装配机构、辅助机构和同步电机;所述储能壳体为圆柱形结构,若干组所述装配机构均嵌入安装在储能壳体的外壁,且若干组所述装配机构以储能壳体的中轴线为中心呈环形阵列设置,若干组所述装配机构内均活动卡接有电池组,所述电池组的一侧外壁嵌入安装有接线正极与接线负极,且所述接线正极与接线负极以电池组的中轴线为中心呈对称设置,所述辅助机构嵌入安装在储能壳体的中轴线中心处,所述辅助机构与装配机构相互连通且配合使用,所述辅助机构的两端延伸至储能壳体的端面,且所述辅助机构的两端均与同步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同步电机远离输出端的一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联动块。
进一步的,所述装配机构包括第一贴合部、第二贴合部和两组第三贴合部;所述第一贴合部、第二贴合部固定连接在两组所述第三贴合部的相邻一侧壁之间,所述第一贴合部与第二贴合部以第三贴合部的中轴线为中心呈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贴合部与第二贴合部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第一贴合部与第二贴合部的相邻一侧壁均与电池组的外壁贴合,且所述电池组的两端均与两组所述第三贴合部的外壁贴合,所述第一贴合部与第二贴合部的结构、形状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贴合部包括第一横板和第二横板;所述第一横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隔离框,且所述第一隔离框的外壁与第一横板的边缘处贴合,所述第一横板的表面开设有第一锁紧槽,所述第一横板的顶部还固定连接有第二隔离框,且所述第二隔离框套接在第一锁紧槽的外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离框的一侧外壁还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横板的表面开设有第二锁紧槽,所述第二横板的表面还开设有若干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横板的底部固定连接在第一隔离框与第二隔离框的顶部,所述第一锁紧槽与第二锁紧槽尺寸相同且相互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贴合部包括贴合块;所述贴合块为矩形结构,所述贴合块的外壁且靠近电池组的一侧壁嵌入安装有若干组温度传感器,若干组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布在贴合块的拐角处,且若干组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入端均与电池组的外部活动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机构包括集风筒;所述集风筒的两端贯穿且固定连接在储能壳体的外壁,且所述集风筒的两端均与第一联动块固定连接,所述集风筒的外壁且靠近第一联动块的一端开设有若干组导热孔,所述集风筒的内壁设置有风扇,所述集风筒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若干组第二电动推杆和导流管,若干组所述第二电动推杆和导流管均以集风筒的中轴线为中心呈环形阵列设置,若干组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均传动连接有夹持块,所述夹持块的两端均滑动贴合连接在第一锁紧槽与第二锁紧槽的内壁,且所述夹持块的两端均与电池组的外壁活动抵触连接,若干组所述导流管的一端与集风筒相互连通,且所述导流管的另一端均与第一通孔相互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转换组件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为开放式结构,且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与储能壳体的外壁贴合,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壁且靠近储能壳体的一侧开设有两组第一对接孔,两组所述第一对接孔以第一壳体的中轴线为中心呈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壳体的两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联动块,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开设有两组第二对接孔,且两组所述第二对接孔均与两组第一对接孔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底端设置有两组导电筒,两组所述导电筒位于每组第二对接孔的顶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还固定连接有能量转换器,所述能量转换器的两侧外壁与导电筒相邻一侧壁之间均设置有扭力弹簧,所述导电筒和能量转换器均与逆变器主体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装配板;所述装配板的外壁且靠近逆变器壳体的一侧开设有导向滑腔,所述导向滑腔的内壁底端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丝杆,且所述丝杆与第一联动块、第二联动块螺纹连接,所述丝杆的端部且远离伺服电机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导向滑腔的内壁。
一种光伏储能逆变器能量调度系统的调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第一电动推杆推动两组第二光伏板,使两组第二光伏板以逆变器壳体的顶部两侧为中心转动;
通过储能组件对内部的电池组进行降温检测,自适应调节符合逆变器主体使用的电池组;
通过驱动组件带动储能组件与转换组件相互分离,使储能组件内符合使用标准的电池组旋转至转换组件的底部;
通过驱动组件带动储能组件与转换组件相互靠近,使转换组件与切换后符合使用标准的储能组件电性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第一电动推杆推动两组第二光伏板,使两组第二光伏板以逆变器壳体的顶部两侧为中心转动,通过储能组件对内部的电池组进行降温检测,自适应调节符合逆变器主体使用的电池组,通过驱动组件带动储能组件与转换组件相互分离,使储能组件内符合使用标准的电池组旋转至转换组件的底部,通过驱动组件带动储能组件与转换组件相互靠近,使转换组件与切换后符合使用标准的储能组件电性连接,用于提高了光伏储能逆变器高效吸收太阳能的同时,又能够自适应调节将符合光伏储能逆变器使用标准的储能组件切换连接的效果。
2、通过第一横板通过第一隔离框与第二隔离框的配合使用,使第二横板与第一横板形成均匀吸附电池组两侧壁热量的腔体,并通过每组贴合块与拐角处温度传感器的配合使用,能够对每组电池组的拐角处进行热量的检测作用,提高了每组电池组对温度控制检测分析的精准度。
3、通过通过第一壳体下移活动贴合连接在储能壳体的外壁,利用电池组上的接线正极与接线负极,依次贯穿第一对接孔和第二对接孔的同时,使两组导电筒弹性抵触扭力弹簧的过程中套接在接线正极、接线负极上,用于电池组与能量转换器电性连接的作用,提高了符合标准的电池组与能量转换器连接时的切换效率。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光伏储能逆变器能量调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储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储能组件的端部结构剖视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装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第一贴合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第三贴合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辅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转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第二壳体的结构剖视图;
图10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逆变器壳体;2、逆变器主体;3、第一光伏能板;4、第二光伏板;5、储能组件;51、储能壳体;52、装配机构;521、第一贴合部;5211、第三横板;5212、第一隔离框;5213、第一锁紧槽;5214、第二隔离框;5215、第一通孔;5216、第二横板;5217、第二锁紧槽;5218、第二通孔;522、第二贴合部;523、第三贴合部;5231、贴合块;5232、温度传感器;53、电池组;54、接线正极;55、接线负极;56、辅助机构;561、集风筒;562、风扇;563、第二电动推杆;564、夹持块;565、导流管;57、第一联动块;58、同步电机;6、转换组件;61、第一壳体;62、第一对接孔;63、第二联动块;64、第二壳体;65、第二对接孔;66、导电筒;67、能量转换器;68、扭力弹簧;7、第一横板;8、驱动组件;81、装配板;82、导向滑腔;83、伺服电机;84、丝杆;9、第一电动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光伏储能逆变器能量调度系统,包括逆变器壳体1、储能组件5和转换组件6;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
所述逆变器壳体1为开放式结构,且所述逆变器壳体1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有逆变器主体2,所述逆变器壳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光伏能板3,且所述第一光伏能板3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光伏板4,所述储能组件5与转换组件6均滑动连接在逆变器壳体1的内壁,且所述逆变器主体2、第一光伏能板3、第二光伏板4、储能组件5和转换组件6均电性连接,所述逆变器壳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板7,所述第一横板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组驱动组件8,且两组所述驱动组件8以第一横板7的中轴线为中心呈对称设置,两组所述驱动组件8均与储能组件5、转换组件6传动连接,两组所述驱动组件8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9,且两组所述第一电动推杆9的输出端均与第二光伏板4的底部活动抵触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逆变器壳体1的外壁转动连接有两组检修窗,且两组所述检修窗分别与逆变器主体2、储能组件5活动卡接。
具体的,所述第一光伏能板3与第二光伏板4用于吸收太阳能并转换为电能储存在储能组件5内,利用储能组件5检测其内部电池组的工作状态,并将符合标准的电池组通过驱动组件8调节后,使储能组件5与转换组件6进行自适应的切换,用于将调节后的储能组件5通过转换组件6与逆变器主体2进行电性连接的作用。
所述储能组件5包括储能壳体51、若干组装配机构52、辅助机构56和同步电机58;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
所述储能壳体51为圆柱形结构,若干组所述装配机构52均嵌入安装在储能壳体51的外壁,且若干组所述装配机构52以储能壳体51的中轴线为中心呈环形阵列设置,若干组所述装配机构52内均活动卡接有电池组53,所述电池组53的一侧外壁嵌入安装有接线正极54与接线负极55,且所述接线正极54与接线负极55以电池组53的中轴线为中心呈对称设置,所述辅助机构56嵌入安装在储能壳体51的中轴线中心处,所述辅助机构56与装配机构52相互连通且配合使用,所述辅助机构56的两端延伸至储能壳体51的端面,且所述辅助机构56的两端均与同步电机58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同步电机58远离输出端的一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联动块57。
所述装配机构52包括第一贴合部521、第二贴合部522和两组第三贴合部523;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
所述第一贴合部521、第二贴合部522固定连接在两组所述第三贴合部523的相邻一侧壁之间,所述第一贴合部521与第二贴合部522以第三贴合部523的中轴线为中心呈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贴合部521与第二贴合部522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第一贴合部521与第二贴合部522的相邻一侧壁均与电池组53的外壁贴合,且所述电池组53的两端均与两组所述第三贴合部523的外壁贴合,所述第一贴合部521与第二贴合部522的结构、形状相同。
具体的,若干组所述装配机构52均匀分布在储能壳体51的外壁周围,用于活动卡接电池组53的作用,并利用辅助机构56,对活动卡接后的电池组53进行锁紧以及降温冷却的作用,并在第一联动块57的作用使若干组电池组53自由切换与转换组件6电性连接,用于自适应切换调节后将符合标准的一组电池组53与逆变器主体2调度连接的作用。
所述第一贴合部521包括第三横板5211和第二横板5216;示例性的,如图4和图5所示。
所述第三横板52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隔离框5212,且所述第一隔离框5212的外壁与第三横板5211的边缘处贴合,所述第三横板5211的表面开设有第一锁紧槽5213,所述第三横板5211的顶部还固定连接有第二隔离框5214,且所述第二隔离框5214套接在第一锁紧槽5213的外部,所述第一隔离框5212的一侧外壁还开设有第一通孔5215,所述第二横板5216的表面开设有第二锁紧槽5217,所述第二横板5216的表面还开设有若干组第二通孔5218,所述第二横板5216的底部固定连接在第一隔离框5212与第二隔离框5214的顶部,所述第一锁紧槽5213与第二锁紧槽5217尺寸相同且相互连通。
所述第三贴合部523包括贴合块5231;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
所述贴合块5231为矩形结构,所述贴合块5231的外壁且靠近电池组53的一侧壁嵌入安装有若干组温度传感器5232,若干组所述温度传感器5232分布在贴合块5231的拐角处,且若干组所述温度传感器5232的信号输入端均与电池组53的外部活动贴合。
具体的,所述第三横板5211通过第一隔离框5212与第二隔离框5214的配合使用,使第二横板5216与第三横板5211形成均匀吸附电池组53两侧壁热量的腔体,并通过每组贴合块5231与拐角处温度传感器5232的配合使用,能够对每组电池组53的拐角处进行热量的检测作用。
所述辅助机构56包括集风筒561;示例性的,如图7所示。
所述集风筒561的两端贯穿且固定连接在储能壳体51的外壁,且所述集风筒561的两端均与第一联动块57固定连接,所述集风筒561的外壁且靠近第一联动块57的一端开设有若干组导热孔,所述集风筒561的内壁设置有风扇562,所述集风筒56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若干组第二电动推杆563和导流管565,若干组所述第二电动推杆563和导流管565均以集风筒561的中轴线为中心呈环形阵列设置,若干组所述第二电动推杆563的输出端均传动连接有夹持块564,所述夹持块564的两端均滑动贴合连接在第一锁紧槽5213与第二锁紧槽5217的内壁,且所述夹持块564的两端均与电池组53的外壁活动抵触连接,若干组所述导流管565的一端与集风筒561相互连通,且所述导流管565的另一端均与第一通孔5215相互连通。
具体的,所述风扇562的持续工作,使集风筒561内产生负压,并利用导流管565与第一通孔5215连通的作用,使若干组第二通孔5218附近电池组53的热量吸附至集风筒561内,并通过集风筒561两端的导热孔将热量排出,并通过每组第二电动推杆563的输出端带动夹持块564滑动连接在第一锁紧槽5213与第二锁紧槽5217内壁的同时,对电池组53的两侧外壁进行限位固定的作用,能够提高每组电池组53活动卡接后的稳定。
所述转换组件6包括第一壳体61;示例性的,如图8和图9所示。
所述第一壳体61为开放式结构,且所述第一壳体61的底部与储能壳体51的外壁贴合,所述第一壳体61的外壁且靠近储能壳体51的一侧开设有两组第一对接孔62,两组所述第一对接孔62以第一壳体61的中轴线为中心呈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壳体61的两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联动块63,所述第一壳体6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64,所述第二壳体64的底部开设有两组第二对接孔65,且两组所述第二对接孔65均与两组第一对接孔62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壳体61的内壁底端设置有两组导电筒66,两组所述导电筒66位于每组第二对接孔65的顶部,所述第一壳体61的内壁还固定连接有能量转换器67,所述能量转换器67的两侧外壁与导电筒66相邻一侧壁之间均设置有扭力弹簧68,所述导电筒66和能量转换器67均与逆变器主体2电性连接。
具体的,所述第一壳体61下移活动贴合连接在储能壳体51的外壁,利用电池组53上的接线正极54与接线负极55,依次贯穿第一对接孔62和第二对接孔65的同时,使两组导电筒66弹性抵触扭力弹簧68的过程中套接在接线正极54、接线负极55上,用于电池组53与能量转换器67电性连接的作用。
所述驱动组件8包括装配板81;示例性的,如图10所示。
所述装配板81的外壁且靠近逆变器壳体1的一侧开设有导向滑腔82,所述导向滑腔82的内壁底端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83,所述伺服电机83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丝杆84,且所述丝杆84与第一联动块57、第二联动块63螺纹连接,所述丝杆84的端部且远离伺服电机83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导向滑腔82的内壁。
具体的,所述伺服电机83带动丝杆84旋转,使丝杆84上的第一联动块57、第二联动块63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用于调节储能壳体51与第一壳体61之间的间距。
利用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光伏储能逆变器能量调度系统,其工作原理如下:
通过第三横板5211通过第一隔离框5212与第二隔离框5214的配合使用,使第二横板5216与第三横板5211形成均匀吸附电池组53两侧壁热量的腔体,并通过每组贴合块5231与拐角处温度传感器5232的配合使用,能够对每组电池组53的拐角处进行热量的检测作用;
通过风扇562的持续工作,使集风筒561内产生负压,并利用导流管565与第一通孔5215连通的作用,使若干组第二通孔5218附近电池组53的热量吸附至集风筒561内,并通过集风筒561两端的导热孔将热量排出,并通过每组第二电动推杆563的输出端带动夹持块564滑动连接在第一锁紧槽5213与第二锁紧槽5217内壁的同时,对电池组53的两侧外壁进行限位固定的作用,能够提高每组电池组53活动卡接后的稳定;
通过第三横板5211通过第一隔离框5212与第二隔离框5214的配合使用,使第二横板5216与第三横板5211形成均匀吸附电池组53两侧壁热量的腔体,并通过每组贴合块5231与拐角处温度传感器5232的配合使用,能够对每组电池组53的拐角处进行热量的检测作用;
通过第一壳体61下移活动贴合连接在储能壳体51的外壁,利用电池组53上的接线正极54与接线负极55,依次贯穿第一对接孔62和第二对接孔65的同时,使两组导电筒66弹性抵触扭力弹簧68的过程中套接在接线正极54、接线负极55上,用于电池组53与能量转换器67电性连接的作用;
通过伺服电机83带动丝杆84旋转,使丝杆84上的第一联动块57、第二联动块63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用于调节储能壳体51与第一壳体61之间的间距。
在上述一种光伏储能逆变器能量调度系统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伏储能逆变器能量调度系统的调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第一电动推杆推动两组第二光伏板,使两组第二光伏板以逆变器壳体的顶部两侧为中心转动;
通过储能组件对内部的电池组进行降温检测,自适应调节符合逆变器主体使用的电池组;
通过驱动组件带动储能组件与转换组件相互分离,使储能组件内符合使用标准的电池组旋转至转换组件的底部;
通过驱动组件带动储能组件与转换组件相互靠近,使转换组件与切换后符合使用标准的储能组件电性连接。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3)

1.一种光伏储能逆变器能量调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逆变器壳体(1)、储能组件(5)和转换组件(6);
所述逆变器壳体(1)为开放式结构,且所述逆变器壳体(1)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有逆变器主体(2),所述逆变器壳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光伏能板(3),且所述第一光伏能板(3)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光伏板(4),所述储能组件(5)与转换组件(6)均滑动连接在逆变器壳体(1)的内壁,且所述逆变器主体(2)、第一光伏能板(3)、第二光伏板(4)、储能组件(5)和转换组件(6)均电性连接,所述逆变器壳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板(7),所述第一横板(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组驱动组件(8),且两组所述驱动组件(8)以第一横板(7)的中轴线为中心呈对称设置,两组所述驱动组件(8)均与储能组件(5)、转换组件(6)传动连接,两组所述驱动组件(8)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9),且两组所述第一电动推杆(9)的输出端均与第二光伏板(4)的底部活动抵触连接;
所述储能组件(5)包括储能壳体(51)、若干组装配机构(52)、辅助机构(56)和同步电机(58);所述储能壳体(51)为圆柱形结构,若干组所述装配机构(52)均嵌入安装在储能壳体(51)的外壁,且若干组所述装配机构(52)以储能壳体(51)的中轴线为中心呈环形阵列设置,若干组所述装配机构(52)内均活动卡接有电池组(53),所述电池组(53)的一侧外壁嵌入安装有接线正极(54)与接线负极(55),且所述接线正极(54)与接线负极(55)以电池组(53)的中轴线为中心呈对称设置,所述辅助机构(56)嵌入安装在储能壳体(51)的中轴线中心处,所述辅助机构(56)与装配机构(52)相互连通且配合使用,所述辅助机构(56)的两端延伸至储能壳体(51)的端面,且所述辅助机构(56)的两端均与同步电机(58)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同步电机(58)远离输出端的一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联动块(57);
所述装配机构(52)包括第一贴合部(521)、第二贴合部(522)和两组第三贴合部(523);所述第一贴合部(521)、第二贴合部(522)固定连接在两组所述第三贴合部(523)的相邻一侧壁之间,所述第一贴合部(521)与第二贴合部(522)以第三贴合部(523)的中轴线为中心呈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贴合部(521)与第二贴合部(522)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第一贴合部(521)与第二贴合部(522)的相邻一侧壁均与电池组(53)的外壁贴合,且所述电池组(53)的两端均与两组所述第三贴合部(523)的外壁贴合,所述第一贴合部(521)与第二贴合部(522)的结构、形状相同;
所述第一贴合部(521)包括第三横板(5211)和第二横板(5216);所述第三横板(52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隔离框(5212),且所述第一隔离框(5212)的外壁与第三横板(5211)的边缘处贴合,所述第三横板(5211)的表面开设有第一锁紧槽(5213),所述第三横板(5211)的顶部还固定连接有第二隔离框(5214),且所述第二隔离框(5214)套接在第一锁紧槽(5213)的外部;
所述第一隔离框(5212)的一侧外壁还开设有第一通孔(5215),所述第二横板(5216)的表面开设有第二锁紧槽(5217),所述第二横板(5216)的表面还开设有若干组第二通孔(5218),所述第二横板(5216)的底部固定连接在第一隔离框(5212)与第二隔离框(5214)的顶部,所述第一锁紧槽(5213)与第二锁紧槽(5217)尺寸相同且相互连通;
所述第三贴合部(523)包括贴合块(5231);所述贴合块(5231)为矩形结构,所述贴合块(5231)的外壁且靠近电池组(53)的一侧壁嵌入安装有若干组温度传感器(5232),若干组所述温度传感器(5232)分布在贴合块(5231)的拐角处,且若干组所述温度传感器(5232)的信号输入端均与电池组(53)的外部活动贴合;
所述辅助机构(56)包括集风筒(561);所述集风筒(561)的两端贯穿且固定连接在储能壳体(51)的外壁,且所述集风筒(561)的两端均与第一联动块(57)固定连接,所述集风筒(561)的外壁且靠近第一联动块(57)的一端开设有若干组导热孔,所述集风筒(561)的内壁设置有风扇(562),所述集风筒(56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若干组第二电动推杆(563)和导流管(565),若干组所述第二电动推杆(563)和导流管(565)均以集风筒(561)的中轴线为中心呈环形阵列设置,若干组所述第二电动推杆(563)的输出端均传动连接有夹持块(564),所述夹持块(564)的两端均滑动贴合连接在第一锁紧槽(5213)与第二锁紧槽(5217)的内壁,且所述夹持块(564)的两端均与电池组(53)的外壁活动抵触连接,若干组所述导流管(565)的一端与集风筒(561)相互连通,且所述导流管(565)的另一端均与第一通孔(5215)相互连通;
所述转换组件(6)包括第一壳体(61);所述第一壳体(61)为开放式结构,且所述第一壳体(61)的底部与储能壳体(51)的外壁贴合,所述第一壳体(61)的外壁且靠近储能壳体(51)的一侧开设有两组第一对接孔(62),两组所述第一对接孔(62)以第一壳体(61)的中轴线为中心呈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壳体(61)的两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联动块(63),所述第一壳体(6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64),所述第二壳体(64)的底部开设有两组第二对接孔(65),且两组所述第二对接孔(65)均与两组第一对接孔(62)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壳体(61)的内壁底端设置有两组导电筒(66),两组所述导电筒(66)位于每组第二对接孔(65)的顶部,所述第一壳体(61)的内壁还固定连接有能量转换器(67),所述能量转换器(67)的两侧外壁与导电筒(66)相邻一侧壁之间均设置有扭力弹簧(68),所述导电筒(66)和能量转换器(67)均与逆变器主体(2)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储能逆变器能量调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8)包括装配板(81);所述装配板(81)的外壁且靠近逆变器壳体(1)的一侧开设有导向滑腔(82),所述导向滑腔(82)的内壁底端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83),所述伺服电机(83)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丝杆(84),且所述丝杆(84)与第一联动块(57)、第二联动块(63)螺纹连接,所述丝杆(84)的端部且远离伺服电机(83)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导向滑腔(82)的内壁。
3.一种由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光伏储能逆变器能量调度系统实施的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方法包括:
通过第一电动推杆推动两组第二光伏板,使两组第二光伏板以逆变器壳体的顶部两侧为中心转动;
通过储能组件对内部的电池组进行降温检测,自适应调节符合逆变器主体使用的电池组;
通过驱动组件带动储能组件与转换组件相互分离,使储能组件内符合使用标准的电池组旋转至转换组件的底部;
通过驱动组件带动储能组件与转换组件相互靠近,使转换组件与切换后符合使用标准的储能组件电性连接。
CN202310673954.8A 2023-06-08 2023-06-08 一种光伏储能逆变器能量调度系统及其调度方法 Active CN1164049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73954.8A CN116404952B (zh) 2023-06-08 2023-06-08 一种光伏储能逆变器能量调度系统及其调度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73954.8A CN116404952B (zh) 2023-06-08 2023-06-08 一种光伏储能逆变器能量调度系统及其调度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04952A CN116404952A (zh) 2023-07-07
CN116404952B true CN116404952B (zh) 2023-09-01

Family

ID=87012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73954.8A Active CN116404952B (zh) 2023-06-08 2023-06-08 一种光伏储能逆变器能量调度系统及其调度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04952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146970B1 (ko) * 2012-03-16 2012-05-22 (주)세진파워텍 축전지 감시와 보호가 가능한 무정전전원장치
CN206517370U (zh) * 2017-03-01 2017-09-22 广州力博特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电站用高安全性储能装置
CN207166223U (zh) * 2017-09-13 2018-03-30 上海煦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支持全信息展示的光伏储能逆变器显示模块
CN211790913U (zh) * 2020-04-09 2020-10-27 南京莱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急储能设备
CN214480462U (zh) * 2021-03-02 2021-10-22 萨瑞新能源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离网型光伏逆变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188249A1 (en) * 2013-12-31 2015-07-02 Fabio Pereira Ac cable assembly interconnection technologies for microinverter array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146970B1 (ko) * 2012-03-16 2012-05-22 (주)세진파워텍 축전지 감시와 보호가 가능한 무정전전원장치
CN206517370U (zh) * 2017-03-01 2017-09-22 广州力博特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电站用高安全性储能装置
CN207166223U (zh) * 2017-09-13 2018-03-30 上海煦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支持全信息展示的光伏储能逆变器显示模块
CN211790913U (zh) * 2020-04-09 2020-10-27 南京莱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急储能设备
CN214480462U (zh) * 2021-03-02 2021-10-22 萨瑞新能源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离网型光伏逆变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04952A (zh) 2023-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89733A (zh) 一种热管理装置及电源装置
CN203014414U (zh) 一种太阳能与市电互补的电动汽车充电站
CN203747724U (zh) 一种自然流水型光伏-光热-温差发电综合利用装置
WO2012163063A1 (zh) 基于反射聚光器的太阳能风能一体发电单元及其系统
CN205070917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板联动装置
CN203014421U (zh) 太阳能绿色手术室供电系统
CN203243105U (zh) 汽车分布式电源装置
CN116404952B (zh) 一种光伏储能逆变器能量调度系统及其调度方法
CN108336446B (zh)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散热装置
CN201898464U (zh) 一种太阳能温差发电机
CN105743149A (zh) 一种具有聚光功能的太阳能电动汽车充电桩
CN203839391U (zh) 太阳能光伏光热复合组件
CN203840255U (zh) 分体式阳台壁挂太阳能光伏光热集成系统
CN212571759U (zh) 一种减震防护性好的环网柜
CN114362378A (zh) 一种储能装置及复合墙体单元
CN203491280U (zh) 太阳能多重利用装置
CN209982437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发电电池组
CN113028480A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热泵微网系统
CN201236430Y (zh) 太阳能光伏电池与建筑一体化装置
CN206394874U (zh) 一种无人机用太阳能充电电池
CN221042671U (zh) 一种光伏发电设备逆变器本体的遮阳装置
CN213512404U (zh) 一种供热管道防冻装置
CN204358600U (zh) 智能型太阳能路灯
CN214480369U (zh) 一种便携式风光互补发电并储能的装置
CN203057035U (zh) 一种高倍聚光的光伏光热发电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