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03331A - 移动补能设备的防盗窃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移动补能设备的防盗窃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03331A
CN116403331A CN202211541770.8A CN202211541770A CN116403331A CN 116403331 A CN116403331 A CN 116403331A CN 202211541770 A CN202211541770 A CN 202211541770A CN 116403331 A CN116403331 A CN 1164033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energy
state
supplementing device
supplementing
energy suppleme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4177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炜
王阳
侯恩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4177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03331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033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033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FCOIN-FREED OR LIKE APPARATUS
    • G07F15/00Coin-freed apparatus with meter-controlled dispensing of liquid, gas or electricity
    • G07F15/003Coin-freed apparatus with meter-controlled dispensing of liquid, gas or electricity for electricity
    • G07F15/005Coin-freed apparatus with meter-controlled dispensing of liquid, gas or electricity for electricity dispensed for the electrical charging of vehicl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5Retrieval from the web
    • G06F16/953Querying, e.g. by the use of web search engines
    • G06F16/9537Spatial or temporal dependent retrieval, e.g. spatiotemporal querie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13/00Burglar, theft or intruder alarms
    • G08B13/22Electrical actu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提供了一种移动补能设备的防盗窃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由所述移动补能设备发送的位置信息,所述位置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移动补能设备所处的地理位置;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和预设的安全范围,判断所述移动补能设备是否处于所述预设的安全范围内;在判断结果表明所述移动补能设备未处于所述安全范围内且所述登录状态为未登录状态的情况下,发送锁定指令至所述移动补能设备,以锁定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电力输出功能。

Description

移动补能设备的防盗窃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安全监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补能设备的防盗窃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移动补能设备是一种便携式补能设备,当以动力电池为主要驱动来源的新能源汽车面临电力不足的情况时,可以由运营商所维护的移动补能设备为该新能源汽车提供临时性的补能服务,从而使该新能源汽车恢复动力。
然而,因为移动补能设备具有便携的特点,其容易被不法分子轻松盗窃。但是在相关技术中,却没有有效的手段来解决上述问题,故如何防止移动补能设备被轻松盗窃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移动补能设备容易被盗窃的缺点,本说明书提供了一种移动补能设备的防盗窃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移动补能设备的防盗窃方法,应用于服务端,所述服务端用于在接收到针对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登录请求且所述登录请求所含的用户信息通过权限验证的情况下,将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登录状态设置为已登录状态,否则,将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登录状态设置为未登录状态,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由所述移动补能设备发送的位置信息,所述位置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移动补能设备所处的地理位置;
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和预设的安全范围,判断所述移动补能设备是否处于所述预设的安全范围内;
在判断结果表明所述移动补能设备未处于所述安全范围内且所述登录状态为未登录状态的情况下,发送锁定指令至所述移动补能设备,以锁定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电力输出功能。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移动补能设备的防盗窃方法,应用于所述移动补能设备,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登录状态被维护于服务端,所述服务端用于在接收到针对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登录请求且所述登录请求所含的用户信息通过权限验证的情况下,将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登录状态设置为已登录状态,否则,将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登录状态设置为未登录状态,所述方法包括:
向所述服务端发送位置信息,所述位置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移动补能设备所处的地理位置;
接收由服务端发送的锁定指令,以锁定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电力输出功能,所述锁定指令由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和预设的安全范围,判断所述移动补能设备是否处于所述预设的安全范围内,并在判断结果表明所述移动补能设备未处于所述安全范围内且所述登录状态为未登录状态的情况下发送。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移动补能设备的防盗窃装置,应用于服务端,所述服务端用于在接收到针对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登录请求且所述登录请求所含的用户信息通过权限验证的情况下,将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登录状态设置为已登录状态,否则,将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登录状态设置为未登录状态,所述装置包括:
位置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由所述移动补能设备发送的位置信息,所述位置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移动补能设备所处的地理位置;
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和预设的安全范围,判断所述移动补能设备是否处于所述预设的安全范围内;
锁定指令发送单元,用于在判断结果表明所述移动补能设备未处于所述安全范围内且所述登录状态为未登录状态的情况下,发送锁定指令至所述移动补能设备,以锁定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电力输出功能。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移动补能设备的防盗窃装置,应用于所述移动补能设备,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登录状态被维护于服务端,所述服务端用于在接收到针对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登录请求且所述登录请求所含的用户信息通过权限验证的情况下,将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登录状态设置为已登录状态,否则,将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登录状态设置为未登录状态,所述装置包括:
位置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服务端发送位置信息,所述位置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移动补能设备所处的地理位置;
锁定指令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由服务端发送的锁定指令,以锁定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电力输出功能,所述锁定指令由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和预设的安全范围,判断所述移动补能设备是否处于所述预设的安全范围内,并在判断结果表明所述移动补能设备未处于所述安全范围内且所述登录状态为未登录状态的情况下发送。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储存有可执行指令;其中,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说明书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说明书的实施例中,通过移动补能设备发送的位置信息,服务端可以判断该移动补能设备是否处于预设的安全范围内,从而服务端可以及时将未处于安全范围内且登录状态为未登录状态的移动补能设备锁定,有效防止移动补能设备被轻松盗窃,保护移动补能设备的运营商的资产安全。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说明书。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说明书的原理。
图1是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补能设备的应用场景图;
图2是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补能设备的防盗窃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补能设备的防盗窃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端与移动补能设备的交互示意图;
图5是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结构图;
图6是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补能设备的防盗窃装置的框图;
图7是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补能设备的防盗窃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并不一定按照本说明书示出和描述的顺序来执行相应方法的步骤。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其方法所包括的步骤可以比本说明书所描述的更多或更少。此外,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单个步骤,在其他实施例中可能被分解为多个步骤进行描述;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多个步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能被合并为单个步骤进行描述。应当理解,尽管在本说明书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说明书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随着不可再生的石油能源的不断消耗,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用户的不二之选。然而,虽然新能源汽车具有清洁能源的优势,但是其充电补能的方式也困扰着用户。在新能源汽车处于低电量的情况下,用户需要寻找对应的充电桩来进行充电,充电时长少则二十分钟,多则达数小时,有时甚至用户抵达的充电桩时,该充电桩却早已暂停服务,而此时却已没有足够的剩余电量前往下一个充电桩。有鉴于此,移动补能设备应运而生,移动补能设备将传统的“车找桩”模式转变为“桩找车”模式,由此这种新兴的补能模式也使得用户无需再驱车前往充电桩,提升用户体验,同时该移动补能设备的体积较小,运营人员可以从运营站点以手提、车载等较为便捷的方式快速抵达订单用户身边,及时提供补能服务。例如,该移动补能设备可以由一个控制单元和至少一个储能单元组成,所有单元均可拆卸,且每一单元的体积较小,具有一定的便携性,运营人员可以将所述控制单元和一定数量的储能单元进行组装,以作为本次订单服务的移动补能设备。
然而,正是由于移动补能设备的便携性,其容易被不法分子轻松盗窃,造成运营商的资产损失。可在相关技术中,却没有有效手段来防止移动补能设备的失窃。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提供一种移动补能设备的防盗窃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
图1是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补能设备的应用场景图,图1所示,其可以包括服务端10和多台移动补能设备(如移动补能设备11、移动补能设备12和移动补能设备13)
服务端10可以部署在包含一独立主机的物理服务器,或者该服务端10可以部署在主机集群承载的虚拟服务器(如云服务器),本说明书对此不进行限制。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服务端10并未部署于安全范围内,其为云端服务器,但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服务端10直接部署于安全范围内,作为安全范围对应的本地服务端。服务端10可以接收移动补能设备发送的位置信息,并判断该位置信息是否处于如图1所示的安全范围内,若判断结果表明该移动补能设备未处于安全范围内,且该移动补能设备的登录状态为未登录状态,则服务端10可以向移动补能设备(例如移动补能设备13发送对应的锁定指令),以锁定移动补能设备的电力输出功能。通过服务端10来灵活判断移动补能设备是否需要被及时锁定,可以有效防止移动补能设备被恶意盗窃,保护运营商的资产安全。
移动补能设备11可以为如图1所示的新能源汽车提供移动补能服务,且该移动补能设备体积较小、具有一定的便携性。该移动补能设备11可以由对应的运营人员进行登录,从而可以使运营人员将处于已登录状态的移动补能设备携带至需要补能的新能源汽车附近,并执行移动补能操作,避免用户驱车寻找充电桩,提升用户体验。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移动补能设备也可以具有自动导航功能,从而自主移动至对应的新能源汽车,无需安排如前所述的运营人员进行携带,本说明书对此不进行限制。为了防止移动补能设备的失窃,该移动补能设备11可以向服务端发送对应的位置信息,使得服务端可以判断是否需要发送锁定指令,从而及时将未处于安全范围且登录状态为未登录状态的移动补能设备锁定,避免不法分子的成功窃取。关于移动补能设备12和移动补能设备13的相关介绍可参见上述内容,本说明书在此不再赘述。
图2是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补能设备的防盗窃方法的流程图,应用于服务端,该服务端用于在接收到针对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登录请求且所述登录请求所含的用户信息通过权限验证的情况下,将移动补能设备的登录状态设置为已登录状态,否则,将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登录状态设置为未登录状态,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2、接收由所述移动补能设备发送的位置信息,所述位置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移动补能设备所处的地理位置。
登录请求可以由用户终端通过获取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设备信息并结合自身维护的用户信息而发起;或,登录请求可以由移动补能设备通过采集用户信息并结合自身的设备信息而发起。实际上,登录请求可以用于判断用户是否具有移动补能设备的使用权限,而登录请求可以有两种方式发起,其一为用户终端发起,例如,以移动终端手机为例,该移动补能设备可以有对应的唯一的设备信息,如设备识别码,当用户通过手机获取该移动补能设备的设备信息后,移动终端手机可以将设备信息和用户信息发送至服务端,从而服务端可以基于设备信息和用户信息维护该移动补能设备的登录状态。具体的,用户通过用户终端获取设备信息的方式可以为用户终端扫描该移动补能设备对应的二维码、用户在用户终端上手动输入该移动补能设备对应的设备识别码等,本说明书对此不进行限制。其二为移动补能设备发起,例如,该移动补能设备装配有面容识别模块、指纹识别模块、NFC(Near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模块、蓝牙模块等可以具有用户信息识别功能的模块时,移动补能设备可以通过该模块来采集用户信息,并将采集的用户信息和自身对应的设备信息发送至服务端,以使服务端可以维护对应的登录状态,即权限认证通过时,移动补能设备的登录状态从未登录状态调整为登录状态。权限认证未通过时,移动补能设备的登录状态保持为未登录状态。因为面容识别模块、指纹识别模块、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模块、蓝牙模块等已广泛用于用户信息的采集,其具体如何实现用户信息的采集可以参见相关技术中的内容,本说明书在此不再赘述。
虽然服务端可以维护移动补能设备的登录状态,从而将处于未登录状态的且未处于安全范围的移动补能设备锁定,但其可能存在运营人员监守自盗的现象,即运营人员的用户信息通过权限验证后,即便该移动补能设备未处于安全范围内,服务端也不会发送对应的锁定指令,存在运营人员监守自盗的可能。所以,此时登录请求还可以包含移动补能订单信息,换言之,移动补能设备的登录状态设置为已登录状态可以设置两个条件:用户信息通过权限验证,从而表明该用户为认可的运营人员,以及,登录请求包含有移动补能订单信息,从而表明确实有用户下发移动补能订单,需要使用移动补能设备,防止运营人员的随意登录。甚至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为移动补能订单一对一地分配指定的运营人员,从而只有该指定的运营人员基于对应的移动补能订单才能登录该移动补能设备。
位置信息的生成可以基于移动补能设备配置的定位模块,具体的,该定位模块可以为以经纬度坐标表示的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模块。也就是说,移动补能设备可以向服务端发送自身的经纬度坐标,从而利用该经纬度坐标,服务端可以获取移动补能设备所处的地理位置。当然,为了节约移动补能设备的制造成本,也可以使用信号发射装置来代替该定位模块,即可以在安全范围边界处设置一个或多个信号接收装置,通过多个信号接收装置接收移动补能设备发送的信号的时间差,来实现移动补能设备的定位。
若移动补能设备持续、实时发送如前所述的位置信息,势必会增加移动补能设备的功耗,浪费移动补能设备的资源。所以,在一实施例中,服务端可以接收由移动补能设备在针对自身运动状态的监测结果表明所述移动补能设备处于运动状态的情况下发送的位置信息。也就是说,移动补能设备并不会实时向服务端发送位置信息,只有在移动补能设备监测到自身处于运动状态下,该移动补能设备才会向服务端发送对应的位置信息,使得服务端接收由移动补能设备在运动状态下而发送的位置信息。针对移动补能设备的运动状态的监测可以由移动补能设备配置的状态监测模块来实现,具体的,状态监测模块可以为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或陀螺仪等,本说明书对此不进行限制。通过为“发送位置信息”设置对应的触发条件,可以避免移动补能设备实时发送位置信息所带来的高功耗,节约移动补能设备的系统资源。
在移动补能设备处于运动状态后,其可以将位置信息发送至服务端,以使服务端判断移动补能设备是否处于安全范围内。然而,假设移动补能设备处于运动状态时,仍旧实时、持续上报位置信息,可能会导致移动补能设备的电量在较短的时长内消耗完毕。所以可以为位置信息设置对应的发送频率。如每隔3秒发送一次、每隔5秒发送一次等。不过,此时可能存在以下问题:若移动补能设备的运动速率较小,那么多个位置信息可能均表明同一地理位置,此时每隔3秒发送一次位置信息并没有较大的实用意义;若移动补能设备的运动速率较大,那么多个位置信息表明的地理位置可能相距极大,则无法判断移动补能设备的精确位置。故在一实施例中,服务端可以接收由移动补能设备在针对自身运动状态的监测结果表明所述移动补能设备处于运动状态的情况下,以第一频率或第二频率发送的位置信息。即为位置信息设置不同的发送频率,譬如,位置信息的发送频率可以包括第一频率和第二频率,第一频率大于第二频率,第一频率为5次/分钟,而第二频率为3次/分钟等,而第一频率可以用于在所述状态监测结果表明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运动速率大于等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使移动补能设备以第一频率发送所述位置信息;第二频率可以用于在状态监测结果表明移动补能设备的运动速率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使移动补能设备以第二频率发送所述位置信息。也就是说,在移动补能设备的运动速率较小时,以较小的频率向服务端发送位置信息;在移动补能设备的运动速率较大时,以较大的频率向服务端发送位置信息。通过为位置信息设置不同的发送频率,既可以获取较为准确的地理位置,也可以同时节约移动补能设备的功耗。
步骤204、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和预设的安全范围,判断所述移动补能设备是否处于所述预设的安全范围内。
安全范围的设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确定,例如,将运营站点的中心点为圆点,半径为5千米的圆围成的区域作为安全区域、将边长为5千米的正方形围成的区域作为安全区域(如图1所示)等。当然,还可以是由人为划分的不规则区域,甚至是人为划分的不规则镂空区域,本说明书对此不进行限制。
服务端可以基于移动补能设备发送的位置信息,判断该移动补能设备是否处于预设的安全范围内,以图1所示实施例为例,假设移动补能设备11发送了位置信息A,移动补能设备12发送了位置信息B,移动补能设备13发送了位置信息C,此时服务端可以根据位置信息A、位置信息B和位置信息C得到以下判断:移动补能设备11和移动补能设备12处于安全范围内,移动补能设备13未处于安全范围内,上述位置信息可以是如前所述的经纬度信息。
步骤206、在判断结果表明所述移动补能设备未处于所述安全范围内且所述登录状态为未登录状态的情况下,发送锁定指令至所述移动补能设备,以锁定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电力输出功能。
通过将处于未登录状态的移动补能设备锁定,可以防止该移动补能设备被不法分子盗窃。
然而,运营人员可能因为仓促,而忘记执行如前所述的扫码登录的步骤,此时服务端若依旧通过锁定指令锁定移动补能设备的电力输出功能,可能会导致补能服务的终止,影响用户体验。故可以设置二次验证的步骤,即在移动补能设备返回至所述安全范围内或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登录状态切换至已登录状态的情况下,发送解锁指令至所述移动补能设备,以恢复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电力输出功能。该登录状态的切换可以是在该移动补能设备未处于安全范围时,由运营人员如通过扫码登录(二次验证)后,使得该移动补能设备从未登录状态切换至已登录状态。通过该解锁指令的作用,可以避免因运营人员人为失误(忘记扫码登录)造成的移动补能设备的持续锁定,保证移动补能服务的正常进行。需要说明的是,当移动补能设备未处于安全范围内时,其对应的位置信息的发送频率依旧可以是如前所述的第一频率和第二频率,也可以是实时发送位置信息,本说明书对此不进行限制。
在该移动补能设备被服务端锁定时,假设该移动补能设备的登录状态并未切换,或者并未返回至安全范围内,则该移动补能设备也可以发送对应的警告信息至服务端或预设对象,从而可以使相关人员及时获取对应警告信息,继而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
图3是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补能设备的防盗窃方法的流程图,应用于所述移动补能设备,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登录状态被维护于服务端,所述服务端用于在接收到针对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登录请求且所述登录请求所含的用户信息通过权限验证的情况下,将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登录状态设置为已登录状态,否则,将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登录状态设置为未登录状态,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2、向所述服务端发送位置信息,所述位置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移动补能设备所处的地理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登录请求可以由用户终端通过获取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设备信息并结合自身维护的用户信息而发起;或,该登录请求可以由所述移动补能设备通过采集用户信息并结合自身的设备信息而发起。
在一实施例中,移动补能设备可以包括状态监测模块,而状态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所述移动补能设备是否处于运动状态,此时移动补能设备可以在状态监测模块的监测结果表明该移动补能设备处于运动状态的情况下,向服务端发送位置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位置信息的发送频率可以包括第一频率和第二频率,第一频率大于5所述第二频率,移动补能设备可以在状态监测模块的监测结果表明该移动补能设备的运
动速率大于等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以所述第一频率发送所述位置信息;或,移动补能设备在状态监测模块的监测结果表明该移动补能设备的运动速率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以所述第二频率发送所述位置信息。
步骤304、接收由服务端发送的锁定指令,以锁定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电力输出功0能,所述锁定指令由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和预设的安全范围,判断所述移动补
能设备是否处于所述预设的安全范围内,并在判断结果表明所述移动补能设备未处于所述安全范围内且所述登录状态为未登录状态的情况下发送。
在一实施例中,移动补能设备还可以接收由服务端发送的解锁指令,以恢复所述移
动补能设备的电力输出功能,该解锁指令由服务端在移动补能设备返回至所述安全范围5内或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登录状态切换至已登录状态的情况下发送。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说明书所述的一种移动补能设备的防盗窃方案,下面结合附图4进行详细描述,图4是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端和移动补能设备的交
互示意图,以如前所述的扫码登录验证为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2、运营人员扫码归还移动补能设备。
0在用户下单后,即用户下达移动补能订单后,运营人员扫码登录对应的移动补能设
备后,可以携带该移动补能设备至移动补能订单对应的新能源汽车旁,并由该移动补能设备进行电力输出,以完成对应的订单的补能份额。而运营人员在完成订单任务后,可以通过扫描移动补能设备显示的二维码以归还该移动补能设备,当然如前所述,扫码归
还仅仅是一示例性的归还方式,其还可以有如人脸识别等其他归还方式,本说明书对此5不进行限制。运营人员扫码归还移动补能设备后,该移动补能设备对应的登录状态可以
被设置为未登录状态。
步骤404、服务端实时统计登录的移动补能设备。
服务端可以实时统计登录的移动补能设备,并且基于总的移动补能设备的数量,可
以得到哪些移动补能设备处于未登录状态,从而可以重点关注处于未登录状态的移动补0能设备,节约服务端的系统的负载。当然,为了避免运营人员的监守自盗,服务端也可
以同时关注处于未登录状态的移动补能设备和处于登录状态的移动补能设备。
步骤406、移动补能设备进入休眠状态(处于未登录状态)。
移动补能设备处于未登录状态即表示该移动补能设备并没有需要服务的移动补能订单,其应该被安全地存放于补能站点,而当该移动补能设备需要提供补能服务时,可以由运营人员扫码,使其从未登录状态变为登录状态。
步骤408、移动补能设备唤醒定位模块。
因为处于未登录状态的移动补能设备存在被不法分子盗窃的可能,故此时需要唤醒定位模块,以向服务端发送对应的位置信息。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例中,定位模块仅工作在设备未登录状态时,但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模块也可以实时工作,即不受设备是否登录的影响,从而即便是运营人员正常使用移动补能设备,也可以获取对应的位置信息,继而可以统计订单完成的详情,如补能站点设置是否合理,订单距离推送是否合适等,优化移动补能服务。
步骤410、服务端进行位置信息校验。
如前所述,服务端基于移动补能设备发送的位置信息,可以判断该移动补能设备是否处于安全范围内,在一实施例中,服务端可以基于GPS定位模块,获取移动补能设备对应的经纬度,并基于该经纬度进行位置信息的校验。
步骤412、服务端维护该设备的登录状态。
假设位置信息表明该移动补能设备处于安全范围内,则服务端不必下发如前所述的锁定指令,而是继续保持接收该服务端发送的位置信息,从而确保该处于未登录状态的移动补能设备处于持续的安全监视下,防止该移动补能设备被盗窃。
步骤414、服务端发送锁定指令。
假设位置信息表明该移动补能设备未处于安全范围内,且该移动补能设备对应的登录状态为未登录状态,则服务端可以向该移动补能设备发送对应的锁定指令,以限制该移动补能设备的电力输出功能。
步骤416、移动补能设备接收锁定指令。
移动补能设备未处于安全范围内且该移动补能设备对应的登录状态为未登录状态时,移动补能设备可以接收由服务端发送的锁定指令,从而使该移动补能设备无法进行正常的电力输出。
步骤418、移动补能设备支持二次校验。
如前所述,运营人员可能因为工作疏忽,而忘记扫码登录的操作,从而欲直接携带该移动补能设备至需要服务的新能源汽车旁,此时移动补能设备可以支持二次校验,即假设在锁定该移动补能设备后,运营人员可以扫码进行登录,从而使移动补能设备的登录状态从未登录状态变为登录状态,此时,服务端可以下发对应的解锁指令,以使该移动补能设备恢复正常。
步骤420、恢复正常。
移动补能设备在返回至安全区域后,或者该移动补能设备的登录状态从未登录状态变为登录状态,则服务端会下发解锁指令,以是该移动补能设备恢复正常,从而可以继续为移动补能订单服务。
步骤422、保持锁定(生成告警信息,并上报定位)。
在移动补能设备进行二次校验时,若验证失败,则可以确定是非运营人员对该移动补能设备进行了搬运,存在恶意盗窃的可能,故该移动补能设备会保持锁定,并生成对应的告警信息,以及上报此时的定位至服务端。当然,上报的频率依旧可以是如前所述的实时上报、或第一频率上报或第二频率上报等。
基于上述实施例可知,本说明书所述的移动补能设备的防盗窃方案,通过使移动补能设备向服务端发送对应的位置信息,使得服务端可以判断是否需要发送锁定指令,从而及时将未处于安全范围且登录状态为未登录状态的移动补能设备锁定,避免不法分子的成功窃取,有效保护运营商的资产安全。
与前述方法的实施例相对应,本说明书还提供了移动补能设备的防盗窃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的实施例。
图5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结构图。请参考图5,在硬件层面,该设备包括处理器501、网络接口502、内存503、非易失性存储器504以及内部总线505,当然还可能包括其他业务所需要的硬件。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基于软件方式来实现,比如由处理器501从非易失性存储器504中读取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到内存503中然后运行。当然,除了软件实现方式之外,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并不排除其他实现方式,比如逻辑器件抑或软硬件结合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说以下处理流程的执行主体并不限定于各个逻辑单元,也可以是硬件或逻辑器件。
图6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补能设备的防盗窃装置的框图。请参考图6,其中,该装置应用于服务端,应用于服务端,该服务端用于在接收到针对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登录请求且所述登录请求所含的用户信息通过权限验证的情况下,将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登录状态设置为已登录状态,否则,将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登录状态设置为未登录状态,该装置可以包括:
位置信息接收单元602,用于接收由所述移动补能设备发送的位置信息,所述位置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移动补能设备所处的地理位置;
判断单元604,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和预设的安全范围,判断所述移动补能设备是否处于所述预设的安全范围内;
锁定指令发送单元606,用于在判断结果表明所述移动补能设备未处于所述安全范围内且所述登录状态为未登录状态的情况下,发送锁定指令至所述移动补能设备,以锁定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电力输出功能。
可选地,所述登录请求由用户终端通过获取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设备信息并结合自身维护的用户信息而发起;或,所述登录请求由所述移动补能设备通过采集用户信息并结合自身的设备信息而发起。
可选地,所述位置信息接收单元602具体用于:
接收由所述移动补能设备在针对自身运动状态的监测结果表明所述移动补能设备处于运动状态的情况下发送的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位置信息接收单元602具体用于:
接收由所述移动补能设备在针对自身运动状态的监测结果表明所述移动补能设备处于运动状态的情况下,以第一频率或第二频率发送的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频率大于所述第二频率,所述第一频率用于在所述状态监测结果表明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运动速率大于等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使所述移动补能设备以所述第一频率发送所述位置信息;所述第二频率用于在所述状态监测结果表明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运动速率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使所述移动补能设备以所述第二频率发送所述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解锁指令发送单元608,用于在所述移动补能设备返回至所述安全范围内或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登录状态切换至已登录状态的情况下,发送解锁指令至所述移动补能设备,以恢复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电力输出功能。
图7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补能设备的防盗窃装置的框图。请参考图7,该装置应用于移动补能设备,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登录状态被维护于服务端,所述服务端用于在接收到针对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登录请求且所述登录请求所含的用户信息通过权限验证的情况下,将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登录状态设置为已登录状态,否则,将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登录状态设置为未登录状态,该装置可以包括:
位置信息发送单元702,用于向所述服务端发送位置信息,所述位置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移动补能设备所处的地理位置。
锁定指令接收单元704,用于接收由服务端发送的锁定指令,以锁定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电力输出功能,所述锁定指令由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和预设的安全范围,判断所述移动补能设备是否处于所述预设的安全范围内,并在判断结果表明所述移动补能设备未处于所述安全范围内且所述登录状态为未登录状态的情况下发送。
可选地,所述登录请求由用户终端通过获取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设备信息并结合自身维护的用户信息而发起;或,所述登录请求由所述移动补能设备通过采集用户信息并结合自身的设备信息而发起。
可选地,所述移动补能设备包括状态监测模块,所述状态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所述移动补能设备是否处于运动状态,所述位置信息发送单元702具体用于:
在所述状态监测模块的监测结果表明所述移动补能设备处于运动状态的情况下,向所述服务端发送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位置信息的发送频率包括第一频率和第二频率,所述第一频率大于所述第二频率,所述位置信息发送单元702具体用于:
在所述状态监测模块的监测结果表明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运动速率大于等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以所述第一频率发送所述位置信息;或,
在所述状态监测模块的监测结果表明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运动速率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以所述第二频率发送所述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解锁指令接收单元706,用于接收由服务端发送的解锁指令,以恢复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电力输出功能,所述解锁指令由所述服务端在所述移动补能设备返回至所述安全范围内或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登录状态切换至已登录状态的情况下发送。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说明书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机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说明书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说明书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说明书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说明书。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说明书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说明书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说明书,凡在本说明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移动补能设备的防盗窃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服务端,所述服务端用于在接收到针对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登录请求且所述登录请求所含的用户信息通过权限验证的情况下,将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登录状态设置为已登录状态,否则,将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登录状态设置为未登录状态,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由所述移动补能设备发送的位置信息,所述位置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移动补能设备所处的地理位置;
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和预设的安全范围,判断所述移动补能设备是否处于所述预设的安全范围内;
在判断结果表明所述移动补能设备未处于所述安全范围内且所述登录状态为未登录状态的情况下,发送锁定指令至所述移动补能设备,以锁定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电力输出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登录请求由用户终端通过获取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设备信息并结合自身维护的用户信息而发起;或,
所述登录请求由所述移动补能设备通过采集用户信息并结合自身的设备信息而发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由所述移动补能设备发送的位置信息,包括:
接收由所述移动补能设备在针对自身运动状态的监测结果表明所述移动补能设备处于运动状态的情况下发送的位置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由所述移动补能设备在针对自身运动状态的监测结果表明所述移动补能设备处于运动状态的情况下发送的位置信息,包括:
接收由所述移动补能设备在针对自身运动状态的监测结果表明所述移动补能设备处于运动状态的情况下,以第一频率或第二频率发送的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频率大于所述第二频率,所述第一频率用于在所述状态监测结果表明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运动速率大于等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使所述移动补能设备以所述第一频率发送所述位置信息;所述第二频率用于在所述状态监测结果表明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运动速率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使所述移动补能设备以所述第二频率发送所述位置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移动补能设备返回至所述安全范围内或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登录状态切换至已登录状态的情况下,发送解锁指令至所述移动补能设备,以恢复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电力输出功能。
6.一种移动补能设备的防盗窃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所述移动补能设备,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登录状态被维护于服务端,所述服务端用于在接收到针对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登录请求且所述登录请求所含的用户信息通过权限验证的情况下,将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登录状态设置为已登录状态,否则,将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登录状态设置为未登录状态,所述方法包括:
向所述服务端发送位置信息,所述位置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移动补能设备所处的地理位置;
接收由服务端发送的锁定指令,以锁定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电力输出功能,所述锁定指令由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和预设的安全范围,判断所述移动补能设备是否处于所述预设的安全范围内,并在判断结果表明所述移动补能设备未处于所述安全范围内且所述登录状态为未登录状态的情况下发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登录请求由用户终端通过获取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设备信息并结合自身维护的用户信息而发起;或,
所述登录请求由所述移动补能设备通过采集用户信息并结合自身的设备信息而发起。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补能设备包括状态监测模块,所述状态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所述移动补能设备是否处于运动状态,所述向所述服务端发送位置信息,包括:
在所述状态监测模块的监测结果表明所述移动补能设备处于运动状态的情况下,向所述服务端发送位置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信息的发送频率包括第一频率和第二频率,所述第一频率大于所述第二频率,所述向所述服务端发送位置信息,包括:
在所述状态监测模块的监测结果表明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运动速率大于等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以所述第一频率发送所述位置信息;或,
在所述状态监测模块的监测结果表明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运动速率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以所述第二频率发送所述位置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由服务端发送的解锁指令,以恢复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电力输出功能,所述解锁指令由所述服务端在所述移动补能设备返回至所述安全范围内或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登录状态切换至已登录状态的情况下发送。
11.一种移动补能设备的防盗窃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服务端,所述服务端用于在接收到针对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登录请求且所述登录请求所含的用户信息通过权限验证的情况下,将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登录状态设置为已登录状态,否则,将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登录状态设置为未登录状态,所述装置包括:
位置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由所述移动补能设备发送的位置信息,所述位置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移动补能设备所处的地理位置;
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和预设的安全范围,判断所述移动补能设备是否处于所述预设的安全范围内;
锁定指令发送单元,用于在判断结果表明所述移动补能设备未处于所述安全范围内且所述登录状态为未登录状态的情况下,发送锁定指令至所述移动补能设备,以锁定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电力输出功能。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解锁指令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移动补能设备返回至所述安全范围内或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登录状态切换至已登录状态的情况下,发送解锁指令至所述移动补能设备,以恢复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电力输出功能。
13.一种移动补能设备的防盗窃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所述移动补能设备,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登录状态被维护于服务端,所述服务端用于在接收到针对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登录请求且所述登录请求所含的用户信息通过权限验证的情况下,将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登录状态设置为已登录状态,否则,将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登录状态设置为未登录状态,所述装置包括:
位置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服务端发送位置信息,所述位置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移动补能设备所处的地理位置;
锁定指令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由服务端发送的锁定指令,以锁定所述移动补能设备的电力输出功能,所述锁定指令由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和预设的安全范围,判断所述移动补能设备是否处于所述预设的安全范围内,并在判断结果表明所述移动补能设备未处于所述安全范围内且所述登录状态为未登录状态的情况下发送。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或6至10中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15.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或6至10中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211541770.8A 2022-12-02 2022-12-02 移动补能设备的防盗窃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64033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41770.8A CN116403331A (zh) 2022-12-02 2022-12-02 移动补能设备的防盗窃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41770.8A CN116403331A (zh) 2022-12-02 2022-12-02 移动补能设备的防盗窃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03331A true CN116403331A (zh) 2023-07-07

Family

ID=87006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41770.8A Pending CN116403331A (zh) 2022-12-02 2022-12-02 移动补能设备的防盗窃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0333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00759B2 (en) Support apparatus, support method, program, and support system
CN105243838B (zh) 车辆行驶安全监控方法和装置、系统
JP6074039B2 (ja) 車両群に対する段階的アクセスレベル
TWI645305B (zh) 用於調節運載工具存取之系統及方法
US6457129B2 (en) Geographic location receiver based computer system security
EP3127095B1 (en) Car theft track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09562802B (zh) 用于保护车辆的系统及方法
CN105966354A (zh) 一种基于网络的电动车安全智能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US9485655B1 (en) Providing power control to an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authentication
US11361596B2 (en) Method for shared vehicle storage management
CN103370950A (zh) 用于机器到机器设备管理的系统、服务器、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CN108427360A (zh) 一种安全运输管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WO2017068564A1 (en) A system for securing fuel in vehicles using iot devices
WO2018057754A1 (en)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equipment monitoring and access control
CN103327444A (zh) 一种基于位置信息的解锁方法和移动电子设备
KR20150051407A (ko) 블랙박스와 스마트폰을 이용한 교통사고 정보 수집 및 공유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JP2008191825A (ja) 位置情報を用いた認証システム
US9489537B2 (en)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for navigation systems
US11279319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dentifying unauthorized vehicle use
CN116403331A (zh) 移动补能设备的防盗窃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US8818895B2 (en) Vehicle device, ad hoc network and method for a road toll system
US20210323492A1 (en) Shared vehicle i/o expander
CN109451024B (zh) 基于北斗系统的电网资源数据更新移动作业终端保护方法
Isik et al. E-scooter Sharing Platforms: Understanding Their Architecture and Cybersecurity Threats
US10169736B1 (en) Implementing device operational modes using motion information or location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rout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