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01105A - 硬件配置校验的方法和校验系统 - Google Patents
硬件配置校验的方法和校验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401105A CN116401105A CN202310047428.0A CN202310047428A CN116401105A CN 116401105 A CN116401105 A CN 116401105A CN 202310047428 A CN202310047428 A CN 202310047428A CN 116401105 A CN116401105 A CN 11640110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ardware configuration
- computing node
-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message
- upper compu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8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1056 performance tes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41000465502 Tobacco latent vir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2 add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94 diacetyl cellulos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798 recombin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15 recomb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UONOETXJSWQNOL-UHFFFAOYSA-N tungsten carbide Chemical compound [W+]#[C-] UONOETXJSWQNO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22—Detection or location of defective computer hardware by testing during standby operation or during idle time, e.g. start-up testing
- G06F11/2289—Detection or location of defective computer hardware by testing during standby operation or during idle time, e.g. start-up testing by configuration test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22—Detection or location of defective computer hardware by testing during standby operation or during idle time, e.g. start-up testing
- G06F11/2294—Detection or location of defective computer hardware by testing during standby operation or during idle time, e.g. start-up testing by remote tes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50—Test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硬件配置校验的方法和校验系统。校验系统包括计算设备和上位机,计算设备包括计算节点和网络设备,上位机通过网络设备连接计算节点,本实施例中,方法包括:计算节点获取自身的硬件配置信息;上位机获取硬件配置信息,将硬件配置信息与预先存储的计算节点对应的标准硬件配置信息比较,得到硬件配置校验结果;其中,标准硬件配置信息指示了规定的计算节点的硬件配置。在实施例中,在计算节点和网络设备组装后得到计算设备,通过上位机和计算设备中的计算节点通信,自动化对计算设备中的服务器进行硬件配置的校验,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硬件配置校验的效率和准确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服务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硬件配置校验的方法和校验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服务器的发展,由于面向不同的客户,配置种类多种多样,主要由于以下3点的不同:①不同的网卡以及网卡类型、②不同的硬盘以及硬盘类型、③不同的电源配置。
在整机柜服务器加工过程中,网卡、网卡类型(厂家、模式)、硬盘、硬盘类型(厂家、模式)、电源、电源类型(厂家、模式)均存在多种多样的配置种类。
目前,主要采用人工在整机柜服务器组装的过程中进行检查。
但是人工检查的方式容易出现遗漏一些配置的检查,或者,对一些配置的检查出现错误。因此,目前亟需一种对整机柜服务器中的服务器进行硬件配置校验的方法。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硬件配置校验的方法和校验系统,计算节点和网络设备组装后得到计算设备,上位机和计算设备中的计算节点通过网络设备通信,从而自动化对计算设备中的计算节点进行硬件配置的校验,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硬件配置校验的效率和准确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硬件配置校验的方法,应用于校验系统,所述校验系统包括计算设备和上位机,所述计算设备包括计算节点和网络设备,所述上位机通过所述网络设备连接所述计算节点,所述方法包括:所述计算节点获取自身的硬件配置信息;所述上位机获取所述硬件配置信息,将所述硬件配置信息与预先存储的所述计算节点对应的标准硬件配置信息比较,得到硬件配置校验结果;其中,所述标准硬件配置信息指示了规定的所述计算节点的硬件配置。
本方案中,计算节点和网络设备组装后得到计算设备,上位机和计算设备中的计算节点通过网络设备通信,从而自动化对计算设备中的计算节点进行硬件配置的校验,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硬件配置校验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计算节点获取自身的硬件配置信息,包括:所述计算节点采集自身的硬件配置信息,将所述硬件配置信息写入遵循网络协议的报文中,得到第一报文;将所述第一报文发送到所述网络设备;
所述上位机获取所述硬件配置信息,包括:所述上位机从所述网络设备中获取所述第一报文。
本方案中,在网络设备、计算节点组装后,通过网络设备可以实现上位机和计算节点之间的通信,这样,上位机通过网络设备可以和计算设备中的多个计算节点同时通信,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硬件配置校验的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报文包括所述上位机的通信地址;所述网络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报文后,基于所述第一报文中所述上位机的通信地址,将所述第一报文转发给所述上位机,以使所述上位机从所述网络设备获取所述第一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计算节点采集自身的硬件配置信息,将所述硬件配置信息写入遵循网络协议的报文中,得到第一报文,包括:所述上位机向所述计算节点发送第一控制信号;所述计算节点基于第一控制信号,将所述硬件配置信息写入遵循网络协议的报文中,得到第一报文。
本方案中,由上位机控制计算节点将硬件配置信息写入遵循网络协议的报文中,无需专门为硬件配置校验开发新的软件,直接利用原有的软件即可实现上位机对计算节点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软件开发的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存储所述第一报文;所述上位机从所述网络设备中获取所述第一报文,包括:所述上位机从所述网络设备中下载所述第一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计算设备包括背板,所述背板连接所述计算节点和所述网络设备,所述第一报文位于测试报文中,所述测试报文还包括对所述背板和/或所述计算节点和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情况进行测试的第二报文;所述网络设备获取所述测试报文中的第一报文。
本方案中,将对计算设备测试的报文和硬件配置检验的报文组装,从而便于后续对测试情况的分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协议包括预留参数,所述预留参数包括第一参数,所述第一报文中的第一参数的参数信息包括所述硬件配置信息,所述预留参数为所述网络协议中可自定义的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协议为链路层发现协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计算节点包括基板管理控制器,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连接所述上位机;所述硬件配置信息由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获取;所述上位机与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通信,以获取所述硬件配置信息。
本方案中,上位机可以控制计算节点的基板管理控制器,获取基板管理控制获取的硬件配置信息;在一个场景中,基板管理控制器可以直接和上位机通过线缆连接,由于无需经过网络设备,可以降低通过网络设备传输过程中硬件配置信息过程中数据损坏或被修改的可能性,确保获取的硬件配置信息的准确性;在一个场景中,计算设备中的各计算节点的基板管理控制器通过网络设备连接上位机,这样便于对计算设备中的各计算节点同时进行硬件配置校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硬件配置校验的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计算设备的数量为多个,所述上位机连接所述多个计算设备中的所述计算节点,所述上位机存储有所述多个计算设备中的计算节点的标准信息配置信息。
本方案中,由上位机校验多个计算设备中的计算节点的配置,可以缩短硬件配置校验的时间,实现多样化的硬件配置的校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硬件配置信息包括硬件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硬件类型、硬件数目和/或硬件在所述计算节点中的位置,所述硬件为主板、硬盘、电源、网卡中的至少一个。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校验系统,校验系统包括服务器机柜和上位机,服务器机柜和上位机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中的各个步骤。该校验系统服务器机柜和上位机所执行的具体功能及达到的有益效果请参考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的各个步骤的功能,在此不再赘述。
示例性地,校验系统包括:计算设备和上位机,所述计算设备包括计算节点和网络设备,所述上位机通过网络设备连接所述计算节点;
所述计算节点,用于获取自身的硬件配置信息;
所述上位机,用于获取所述硬件配置信息,将所述硬件配置信息与预先存储的所述计算节点对应的标准硬件配置信息比较,得到硬件配置校验结果;其中,所述标准硬件配置信息指示了规定的所述计算节点的硬件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计算节点用于采集自身的硬件配置信息,将所述硬件配置信息写入遵循网络协议的报文中,得到第一报文;将所述第一报文发送到所述网络设备;
所述上位机用于从所述网络设备中获取所述第一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报文包括所述上位机的通信地址;所述网络设备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报文后,基于所述第一报文中所述上位机的通信地址,将所述第一报文转发给所述上位机,以使所述上位机从所述网络设备获取所述第一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上位机,用于向所述计算节点发送第一控制信号;所述计算节点,用于基于第一控制信号,将所述硬件配置信息写入遵循网络协议的报文中,得到第一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用于存储所述第一报文;所述上位机用于从所述网络设备中下载所述第一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计算设备包括背板,所述背板连接所述计算节点和所述网络设备,所述第一报文位于测试报文中,所述测试报文还包括对所述背板和/或所述计算节点和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情况进行测试的第二报文;
所述网络设备用于获取所述测试报文中的第一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协议包括预留参数,所述预留参数包括第一参数,所述第一报文中的第一参数的参数信息包括所述硬件配置信息,所述预留参数为所述网络协议中可自定义的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协议为链路层发现协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计算节点包括基板管理控制器,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连接所述上位机;所述硬件配置信息由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获取;所述上位机用于与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通信,以获取所述硬件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计算节点包括多个计算设备,所述上位机连接所述多个计算设备中的所述计算节点,所述上位机存储有所述多个计算设备中的计算节点的标准信息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硬件配置信息包括硬件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硬件类型、硬件数目和/或硬件在所述计算节点中的位置,所述硬件为主板、硬盘、电源、网卡中的至少一个。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硬件配置校验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程序,当存储器存储的程序被执行时,处理器用于执行第一方面中计算节点提供的方法,或者上位机所提供的方法。
示例性的,该装置可以为芯片,或处理器。
在一个例子中,该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可以与存储器耦合,读取存储器中的指令并根据该指令执行第一方面中计算节点提供的方法,或者上位机所提供的方法。其中,该存储器可以集成在芯片或处理器中,也可以独立于芯片或处理器之外。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中计算节点提供的方法,或者上位机所提供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中计算节点提供的方法,或者上位机所提供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校验系统的系统架构图一;
图1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校验系统的系统架构图二;
图1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校验系统的系统架构图三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硬件配置校验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硬件配置校验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4a是图3中的步骤211中的流程示意图;
图4b是图3中的步骤212、步骤230和步骤221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4c是图3中的步骤212、步骤230和步骤221的流程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示例性的”、“例如”或者“举例来说”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例如”或者“举例来说”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例如”或者“举例来说”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同时存在A和B这三种情况。另外,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多个系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多个终端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终端。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对于将原有机架与机器分离的架构进行融合,打包成为一个独立的产品,以一个整机柜为最小颗粒度进行交付的服务器,这样的服务器称为整机柜服务器。整机柜服务器包含多个计算节点,计算节点具有完整的服务器的功能,相当于一个服务器;示例性地,整机柜服务器中可以包含机架服务器,则计算节点可以理解为机架服务器;示例性地,整机柜服务器中包含高密服务器,高密服务器包含若干个服务器单元,每个服务器单元可以理解为计算节点;示例性地,整机柜服务器可以为刀片服务器,刀片服务器中的刀片可以理解为计算节点。
对于服务器的发展,由于面向不同的客户,配置种类多种多样,主要由于以下3点的不同:①不同的网卡以及网卡类型、②不同的硬盘以及硬盘类型、③不同的电源配置。
在整机柜服务器加工过程中,网卡、网卡类型(厂家、模式)、硬盘、硬盘类型(厂家、模式)、电源、电源类型(厂家、模式)均存在多种多样的配置种类。
目前,主要采用人工在整机柜服务器组装的过程中进行检查。
但是人工检查的方式容易出现遗漏一些配置的检查,或者,对一些配置的检查出现错误。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硬件配置校验的方法。
在计算节点连接上位机,上位机预先配置好物料清单BOM(Bill of Material,Bom),BOM包括各种整机柜服务器的若干种类型的计算节点各自的标准硬件配置信息。在对整机柜服务器的配置进行校验时,上位机可以获取到整机柜服务器的各个计算节点的硬件的硬件配置信息之后,上位机基于各个计算节点已经配置好的标准硬件配置信息,对各个计算节点的硬件配置信息进行校验,实现自动化的硬件配置的校验。示例性地,硬件可以包括主板、网卡、电源、硬盘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计算节点可以和网络设备组装得到整机柜服务器,则可以由网络设备连接上位机,每个计算节点采集自身的硬件的硬件配置信息后写入报文(为了便于描述和区别,称为第一报文)发送到网络设备后,由网络设备转发到上位机,或者,网络设备存储第一报文后上位机从网络设备中下载,从而使得上位机获取到整机柜服务器中各计算节点的硬件配置信息;之后,上位机基于已经配置好的各计算节点的标准硬件配置信息,对各计算节点的硬件配置信息进行校验,实现自动化的硬件配置的校验。
值得注意的是,在计算节点和网络设备组装后得到整机柜服务器后,可以进行整机柜服务器的测试,比如,测试计算节点通过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情况,另外,若计算节点和网络设备通过背板通信,则还可以对背板进行测试;在实际实现时,可以在整机柜服务器发货前的测试环节进行硬件配置校验。
接下来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硬件配置校验的方法可能应用的校验系统进行介绍。图1a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校验系统的架构示例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硬件配置校验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a所示的校验系统。
如图1a所示,校验系统包括服务器机柜150、N个计算节点110、M(M大于等于1)个交换机120、背板130、上位机140;其中,N个计算节点110、M(M大于等于1)个交换机120和背板130设置在服务器机柜150中,形成整机柜服务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整机柜服务器称为计算设备。示例性地,计算节点110可以为机架服务器;示例性地,计算节点110可以为高密服务器中的服务器单元,则服务器机柜150中包括多个高密服务器,每个高密服务器可以包括若干个计算节点110;示例性地,计算节点110可以为刀片,服务器机柜150可以为刀片服务器机箱,则图1a和图1b可以理解为刀片服务器。需要说明的是,交换机120是网络设备的一种示例,本申请实施例以交换机120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系统和方法;值得注意的是,交换机120并不构成网络设备的具体限定,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使用与交换机120的功能类似的其他的网络设备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系统和方法,比如网关。
在其他实施例中,计算设备也可以不包括服务器机柜,计算节点、交换机和背板可以设置在其他承载物体上。
其中,计算节点110可以为硬件服务器。可以用于提供服务,是一种可以与其他的设备建立通信连接、且能为其他的设备提供运算功能和/或存储功能的服务器。
示例性地,计算节点110可以包括主板111、处理器112、易失性存储器113、基板管理控制器(Baseboard Management Controller,BMC)114、非易失性存储器115,网卡116、电源117、背板连接器118、网口119。
其中,主板111也叫母板,安装在计算机主机箱内,是计算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在整个计算机系统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主板111是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核心。计算节点111中的各个部件都是通过主板111来连接的,在正常运行时对系统内存、存储设备比如易失性存储器113和非易失性存储器115,以及其他I/O设备的操控都必须通过主板111来完成。
其中,处理器112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其中,易失性存储器113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date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 RAM)。
其中,BMC114可以进行固件升级、查看机器设备等一些操作。可选地,BMC114连接有网口(为了便于描述和区别,记为管理网口Wm)。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公司的服务器对BMC有不同的称呼,例如一些公司称为BMC,一些公司称为iLO,另一公司称为iDRAC。不论是叫BMC,还是叫iLO或iDRAC,都可以理解为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BMC。
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115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PROM)、闪存、机械硬盘(hard disk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SSD)。
其中,网卡116用于通信,向外发送数据,或者,接收数据。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多个,当网卡116有多个时,多个网卡116由于体积较大,多个网卡116很难直接和背板连接器118连接,因此,多个网卡116可以分别通过高速线缆(Direct Attach Cable,简称DAC)连接到背板连接器118。在一些可能的情况,若网卡116只有一个,可以直接在网卡116上设置背板连接器118,无需通过高速线缆连接到背板连接器118。其中,高速线缆作为一种替代光模块的低成本短距离连接方案,广泛应用于SATA存储设备、RADI系统场景、核心路由器、10G或40G以太网等数据中心。应当理解的是,高速线缆仅仅作为示例并不构成具体限定,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结合实际需求灵活的选择线缆的类型。
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112用于处理网卡116发送的数据,并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网卡116发出。另外,网卡116设置有网口,通常用于发送和接收业务相关的数据,为了便于描述和区别,称为业务网口Wb。示例性地,网卡116可以设置1个业务网口Wb;示例性地,网卡116可以设置多个业务网口Wb,其中,1个业务网口Wb可以连接到BMC114,作为管理网口Wm使用。
其中,电源117用于为计算节点110中的部件供电。
其中,背板连接器118用于连接背板130。在一些可行的实现方式,背板连接器118设置有若干个信号连接件,一个信号连接件用于连接一个信号,若干个信号连接件形成信号端子。这里,信号连接件可以为金属针、金属片、金属柱等可插拔连接件。
示例地,信号连接件直接对外连接,对应的,背板连接器118可以为高精密插头连接器,通常称为公头连接器。高精密插头连接器可以理解为体积较小的连接器,可以连接在背板130。需要说明的是,背板130体积较小,对应的,高精密插头连接器的体积很小。举例来说,高精密插头连接器中的信号连接件可以为PIN针。这里,PIN针材料为“碳化钨”,是硬质合金,具有很高的硬度、强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被誉为“工业牙齿”;PIN针属于高精密的产品,公差要求是±0.001—±0.0005。
示例地,信号连接件采用插槽的方式对外连接,对应的,背板连接器118可以为可以为高精密插孔连接器,通常称为母头连接器。高精密插孔连接器可以理解为体积较小的连接器,可以连接在背板130上。需要说明的是,高精密插头连接器或高精密插孔连接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区别所起的名称,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名称,比如,高精密插孔连接器也可以称为高精密母头连接器,高精密插头连接器也可以称为高精密公头连接器。
需要说明的是,背板连接器118用于连接网卡116设置的业务网口Wb和BMC114连接的管理网口Wm。
在一种可能的情况,网卡116设置有1个业务网口Wb;BMC114设置有1个管理网口Wm(图1a中未示意)。
在另一种可能的情况,网卡116设置有多个业务网口Wb,比如2个,其中的1个业务网口Wb可以连接BMC114,作为BMC114连接的管理网口Wm(图1a中未示意)。
对应的,背板连接器118中的若干个信号连接件中包括连接业务网口Wb的信号连接件(为了便于描述和区别,记为信号连接件Sb)和管理网口Wm的信号连接件(为了便于描述和区别,记为信号连接件Sm)。示例性地,信号连接件Sb可以有多个,可以和网卡116的数目相同,从而连接多个网卡116的业务网口Wb;信号连接件Sm的数量和BMC的数目相同,一般为1个,从而连接BMC114连接的管理网口Wm。
其中,网口119用于连接其他的外部的设备,以实现和外部的设备的通信,比如可以连接上位机140。
当然,为了简化,图1a中仅示出了该计算节点110中与本申请有关的组件中的一些,省略了诸如总线、输入/输出接口等等的组件。除此之外,根据具体应用情况,计算节点110还可以包括任何其他适当的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a仅仅是计算节点110的示例,并不构成对计算节点110的限定,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
本申请实施例中,N个计算节点110可以是相同,比如网卡116的数目相同,网卡116的带宽相同。
其中,交换机120包括多个网口121(图1a至图1c中通过示意出的1个网口121表示多个网口121),对于任一网口121,该网口可以为网口121a,也可以为网口121b。其中,网口121a可以为高精密的网口,用于连接背板130;网口121a为对外的网口,用于通过网线和其他的设备的网口连接;其他的设备可以为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网关、计算设备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M个交换机120包括m1个交换机120A和m2个交换机120B,交换机120A用于连接网卡116设置的业务网口Wb,交换机120B用于连接BMC114连接的管理网口Wm。
示例性地,如图1a所示,交换机120A可以包括多个网口121a和多个网口121b,网口121a连接网卡116的业务网口Wb,实现交换机120A和计算节点110之间的连接。
示例性地,如图1b所示,交换机120B可以包括多个网口121b,网口121b连接BMC114所连接的管理网口Wm,实现交换机120A和计算节点110之间的连接。
其中,一个计算节点110可以连接m1个交换机120A中的1个或多个,比如,一个计算节点110可以连接m1个交换机120A中每个。
如图1a所示,m=1,即交换机120A有1个,1个交换机120A和N个计算节点110连接,N个计算节点110可以通过交换机120A通信;这里,交换机120A具有6个网口121,每个网口121连接一个计算节点110;示例性地,如图1a所示,1个交换机120A连接计算节点110-1、110-2、110-3、110-4、110-5、110-6。
图1a示出的连接方式仅仅作为示例,并不构成具体限定,具体可结合实际需求设计;比如,m1大于等于2,即交换机120A有多个。示例性地,比如2个,本申请实施例以2个交换机120为例进行说明,为了便于描述和区别,记为交换机120A1和交换机120A2。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交换机120还可以均设于整服务器机柜的中部。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交换机120设置在整服务器机柜内的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情况中,N个计算节点110分别和2个交换机120A连接,N个计算节点110可以通过交换机120A1或交换机120A2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情况中,N个计算节点110中的n1个计算节点110连接一个交换机120A1,连接交换机120A1的n1个计算节点110之间可以通过交换机120A1通信;n2个计算节点110连接另一个交换机120A2,连接交换机120A2的n2个计算节点110之间可以通过交换机A2通信;其中,N=n1+n2。在具体实现时,交换机120A1具有n1个网口121,每个网口121连接一个计算节点110;交换机120A2具有n2个网口121a,每个网口121a连接一个计算节点110。若交换机120A1和交换机120A2的网口121b之间连接,则连接交换机120A1的计算节点110和连接交换机120A2的计算节点110之间,可以通过交换机120A1和交换机120A2通信。
交换机120B和计算节点110的连接情况类同,不再赘述。在一种可能的情况,网卡116设置有1个业务网口Wb;BMC114设置有1个管理网口Wm(图1a中未示意);对应的,如图1b所示,交换机120A和120B是不同的交换机,交换机120B的网口121无需连接背板130。在另一种可能的情况,网卡116设置有多个业务网口Wb,比如2个,其中的1个业务网口Wb可以连接BMC114,作为BMC114连接的管理网口Wm(图1a中未示意);对应的,如图1a所示,交换机120A和120B可以是同一个交换机120。
本申请实施例中,交换机120可以接收通过网口121发送的数据,并从多个网口121中确定转发数据的网口121,基于确定的网口121转发数据。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交换机120可以包括处理器112和存储器。这里,存储器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113,进一步的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115;存储器用于存储地址映射表E,地址映射表E用于存储网口121和网卡116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地址的映射关系。对应的,处理器115用于接收网口121发送的数据,基于地址映射表D确定转发数据的转发数据的网口121,并将数据发送到网口121转出。
其中,背板130至少用于走线。可选地,背板130包括多条高速线缆131,不同的高速线缆131一端连接计算节点110的背板连接器118,实现和网卡116的业务网口Wb的连接,另一端连接交换机120A的网口121a,值得注意的是,一个高速线缆131连接一个网卡116的业务网口Wb,不同的网卡116的业务网口Wb连接不同的高速线缆131;从而使得N个计算节点110通过多条高速线缆131连接到交换机120A。另外,背板130还包括多个管理线缆(图中未示意),管理线缆一端连接计算节点110的背板连接器118,实现和BMC114连接的管理网口Wm的连接,另一端连接交换机120B的网口121b;值得注意的是,一个管理线缆连接一个BMC114的管理网口Wm,不同的BMC114的管理网口Wm连接不同的管理线缆;从而使得N个计算节点110通过多条管理线缆连接到交换机120B。
在具体实现时,背板130包括N个第一插槽(图中未示意)、m1个第二插槽(图中未示意),若交换机120B可插入背板130,则背板130还设置有m2个第三插槽。这里,N个第一插槽中的每个均可以可插拔的方式连接一个计算节点110的背板连接器118,m1个第二插槽中的每个均可以可插拔的方式连接一个交换机120A,从而通过背板130实现计算节点110和交换机120A之间的连接。m2个第三插槽中的每个均可以插拔的方式连接一个交换机120B,从而通过背板130实现计算节点110和交换机120B之间的连接。值得注意的是,计算节点110的背板连接器118为高精密插头连接器,和第一插槽之间可插拔连接。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插槽可以设置有若干个信号连接件,第二插槽也可以设置有若干个信号连接件。背板130上走线,实现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的信号连接件之间连接,从而通过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使得计算节点110和交换机120A之间连接。具体地,第一插槽中的一个信号连接件连接第二插槽的一个信号连接件。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插槽的1个信号连接件用于连接高速线缆131和管理线缆,背板连接器118设置有多个信号连接件,包括信号连接件Sb和信号连接件Sm,信号连接件Sb连接网卡116的业务网口Wb,信号连接件Sm连接管理网口Wm;这样,在背板连接器118和第一插槽连接后,背板连接器118连接的每个网卡116的业务网口Wb连接到1个高速线缆,背板连接器118连接的每个管理网口Wm连接到1个管理线缆上。第二插槽的1个信号连接件用于连接一根高速线缆131,这样,在交换机120A的多个网口121和第二插槽连接后,每个网口121均连接一根高速线缆131。那么,同一根高速线缆131连接的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之间连接,这样,第一插槽连接的业务网口Wb连接到交换机120A的网口121。交换机120B的多个网口121和第三插槽连接后,每个网口121均连接一根管理线缆,那么,同一根管理线缆连接的第一插槽和第三插槽之间连接,这样,第一插槽连接的管理网口Wm连接到交换机120B的网口121。
应当理解的是,在交换机120A和交换机120B为用一个交换机120时,高速线缆131和管理线缆是同一根线缆。
根据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如图1a和图1b所示,每个第一插槽连接m1个第二插槽,第一插槽的信号可以流向m1个第二插槽,具体地,第一插槽连接m1组高速线缆131,每组高速线缆131连接一个第二插槽,从而连接m1个第二插槽;这里,每组高速线缆131连接计算节点110中的所有的网卡116的业务网口Wb,换言之,将计算节点110的所有网卡116的业务网口Wb分别连接的高速线缆131作为1组;对应地,计算节点110和m1个交换机120A中的每个交换机120A连接。
对应的,第一插槽和第三插槽的连接,可以实现计算节点110和m2个交换机120B中的每个交换机120B的连接;第一插槽和第三插槽的连接的方式和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的连接的方式类同,区别在于高速线缆131换成了管理线缆,网卡116替换为BMC114,另外,一个计算节点110一般只有一个BMC114。
根据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每个第一插槽连接m1个第二插槽中的部分第二插槽,比如,1个,本申请实施例以1个为例进行描述。具体地,第一插槽连接1组高速线缆131,1组高速线缆131连接一个第二插槽;这里,每组高速线缆131连接计算节点110中的所有的网卡116的业务网口Wb,换言之,将计算节点110的所有网卡116的业务网口Wb分别连接的高速线缆131作为1组。示例性地,假设一共有6个第一插槽,2个第二插槽,其中3个第一插槽连接1个第二插槽,另外三个第一插槽连接另外一个第二插槽,从而使得第一插槽连接的计算节点110连接1个交换机120。
对应的,第一插槽和第三插槽的连接,可以实现计算节点110和m2个交换机120B中的部分交换机120B的连接;第一插槽和第三插槽的连接的方式和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的连接的方式类同,区别在于高速线缆131换成了管理线缆,网卡116替换为BMC114,另外,一个计算节点110一般只有一个BMC114。
其中,上位机140用来给下位机发送指令以及从下位机接收反馈数据。本申请实施例中,下位机至少包括M个交换机120和N个计算节点110。示例性地,上位机140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可以实现人机交互的设备。本方案中涉及的上位机140的示例性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搭载iOS、android、Windows、鸿蒙系统(Harmony OS)或者其他操作系统的电子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上位机140的类型不做具体限定。另外,上位机140通过自身运行的软件(称为上位机软件)来控制下位机。
在一个例子中,上位机140包括主板111、处理器112、易失性存储器113、基板管理控制器(Baseboard Management Controller,BMC)114、非易失性存储器115,网卡116、电源117、背板连接器118、网口119等。详细内容参见上文,不再赘述。这里,上位机140的网口119可以包括业务网口Wb,也可以包括管理网口Wm。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一些可行的实现方式中,上位机140连接M个交换机120。
在一种可能的情况中,如图1a所述,网卡116设置有多个业务网口Wb,比如2个,其中的1个业务网口Wb可以连接BMC114,作为BMC114连接的管理网口Wm(图1a中未示意);网卡116的多个业务网口Wb连接到交换机120,交换机120可以同时作为交换机120A和交换机120B,则上位机140可以向交换机120发送控制器指令,交换机120可以将控制指令转发到计算节点110,从而实现上位机140对交换机120和计算节点110的控制。
在一种可能的情况中,如图1b所示,网卡116设置有1个业务网口Wb,连接交换机120A;BMC114设置有1个管理网口Wm(图1a中未示意)连接交换机120B。后续,则上位机140可以向交换机120A和交换机120B发送控制指令,交换机120A、交换机120B、N个计算节点110接收到控制指令,从而实现上位机140对交换机120A、交换机120B和计算节点110的控制。
另外,如图1c所示,校验系统包括多个服务器机柜150,多个服务器机柜150中的交换机120可以连接到上位机140的网口119。需要说明的是,图1c中的服务器机柜150、计算节点110和交换机120之间的连接关系为图1a示出的连接关系,该连接关系仅仅作为示例,并不构成具体限定;比如,服务器机柜150、计算节点110和交换机120之间的连接关系还可以为图1b,这样,交换机120A和交换机120B均连接到上位机140的网口119。
示例性地,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1c所示,多个服务器机柜150各自包含的计算节点110和交换机120之间的连接关系为图1a示出的连接关系。
示例性地,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多个服务器机柜150各自包含的计算节点110和交换机120之间的连接关系为图1b示出的连接关系。
示例性地,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多个服务器机柜150中,部分包含的计算节点110和交换机120之间的连接关系为图1a示出的连接关系,另一部分包含的计算节点110和交换机120之间的连接关系为图1b示出的连接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图1a至图1c示出的校验系统仅仅作为示例,并不构成具体限定;在一些可能的情况中,交换机120可以位于服务器机柜150之外,通过网线和服务器机柜150中的计算节点110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以图1a至图1c示出的情况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硬件配置校验的方法。
接下来,结合上述提供的校验系统,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硬件配置校验的方法进行详细介绍。每个计算节点110实现硬件配置校验的方式相同,下面以一个计算节点110为例进行描述,为了便于描述和区别,称为第一计算节点110。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硬件配置校验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硬件配置校验的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0、第一计算节点110获取自身的硬件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计算节点110的BMC114可以获取硬件配置信息。
其中,硬件配置信息至少包括硬件的配置信息;进一步的,还可以包括第一计算节点的类型(为了便于描述和区别,称为第一类型)。其中,硬件可以包括主板111、电源117、网卡116和硬盘(比如上述非易失性存储器115)中的至少一个或多个。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硬件类型、硬件数目和/或硬件在第一计算节点110中的位置。
示例性地,主板111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主板的型号。
示例性地,电源117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电源数目、电源类型;示例性地,电源类型可以通过输入的数目确定,比如电源类型为单输入,再比如为双输入;示例性地,电源类型可以通过输入的数目和电源的功率区别;比如,电源类型可以为单输入3000W,双输入3000W。
示例性地,网卡116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网卡数目、网卡类型、网卡116在第一计算节点110内的总线接口位置编号(用于表示网卡116在第一计算节点110的位置)。这里,网卡116的总线位置接口可以理解为PCIe(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一种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接口的地址。本申请实施例中,网卡116的总线接口位置编号用于表示网卡116在第一计算节点110内所有可以接入网卡116的总线接口的全局的位置的编号;这里,第一计算节点110内所有可以接入网卡116的总线接口的位置编号不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计算节点110内的所有可以连接网卡116的多个总线接口的总线接口位置编号是连续的。
示例性地,硬盘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硬盘数目、硬盘类型;比如,硬盘类型可以为SDD(Solid State Drives,固态硬盘);进一步地,还可以包括硬盘在第一计算节点内的硬盘插槽位置编号(用于表示硬盘在第一计算节点110的位置)。本申请实施例中,硬盘的硬盘插槽位置编号用于表示硬盘插入的硬盘插槽,在第一计算节点110内所有的硬盘插槽的全局的位置编号;比如,第一计算设备内所有硬盘插槽的位置编号不同。
其中,硬盘(比如上述非易失性存储器115)设置在硬板背板上,具体来说,硬盘背板可以设置多个硬盘插槽,每个硬盘插槽连接一个硬盘。硬盘具有硬盘序列号(Hard DiskSerialNumber,简称SN),该号是出厂时生产厂家为区别产品而设置的,是唯一的,是只读的。硬盘序列号就如同每个人的身份证编号一样。示例性地,第一计算节点110包括1个硬盘背板,则第一计算节点110包括1个硬盘背板上的所有的硬盘插槽;示例性地,第一计算节点110包括多个硬盘背板,则第一计算节点110包括多个硬盘背板上的所有的硬盘插槽。在实际应用中,第一计算节点110的操作系统会给所有的硬盘插槽分配位置编号,得到所有硬盘插槽的位置编号,并建立硬盘插槽的位置编号和硬盘插槽连接的硬盘的SN的关联关系。这里,不同的硬盘插槽的位置编号不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计算节点110内的所有硬盘插槽的硬盘插槽位置编号是连续的。
步骤220、上位机140获取硬件配置信息,将硬件配置信息,与预先存储的第一计算节点110对应的标准硬件配置信息比较,得到硬件配置校验结果;其中,标准硬件配置信息指示了预先规定的第一计算节点110的硬件配置。
具体实现时,判断硬件配置信息和标准硬件配置信息是否一致,若一致,则硬件配置校验结果为校验通过,否则为校验失败。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对于网卡116的总线接口位置编号,若网卡116有多个,则标准硬件配置信息中的多个网卡116的总线接口位置编号应该是连续的;硬盘的硬盘插槽位置编号类同。
在一种可能的情况,若上位机140仅仅需要验证一种类型的计算节点110,则硬件配置信息中可以不包含第一计算节点110的第一类型。
在一种可能的情况,若上位机140需要验证多种类型的计算节点110,则硬件配置信息中需要包含第一计算节点110的第一类型。后续,上位机140得到硬件配置信息,基于硬件配置信息中第一计算节点的第一类型,获取第一类型的标准硬件配置信息,作为第一计算节点110对应的标准硬件配置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上位机140中可以存储多种类型的计算节点110的配置,从而实现对多样化的硬件配置的校验。具体来说,上位机140可以连接多个服务器机柜150中的计算节点110,存储多个服务器机柜150中的计算节点110对应的标准硬件配置信息;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存储不同类型的计算节点110对应的标准硬件配置信息;多个服务器机柜150中的多个计算节点110的类型相同,不同服务器机柜150中的计算节点110的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综上,本方案中通过计算节点自动获取硬件配置信息,上位机自动获取计算节点的硬件配置信息后自动校验,实现自动化的硬件配置的校验。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第一计算节点110采用网络通信的方式将硬件配置信息写入第一报文后发送到连接的网络设备,连接的网络设备可以捕获到硬件配置信息,可以直接发送到上位机140,或者上位机140从网络设备下载硬件配置信息,从而获取硬件配置信息。
下面以网络设备为第一交换机120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硬件配置校验的方法。为了便于描述和区别,将该交换机120称为第一交换机120。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硬件配置校验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步骤210可以包括:
步骤211、第一计算节点110获取自身的硬件配置信息,将硬件配置信息写入遵循网络协议的报文中,得到第一报文。
其中,网络协议为具有预留参数的协议,可以将预留参数中的第一参数定义为硬件配置的参数,硬件配置信息写入第一参数的参数信息中,从而得到第一报文。
示例性地,网络协议可以为链路层的LLDP(Link Layer Discovery Protocol,链路层发现协议)。其中,LLDP协议提供了一种标准的链路层发现方式,使得接入局域网络的一台设备可以将其主要的能力,管理地址,设备标识,接口标识等信息发送给接入同一个局域网络的其它设备。当一个设备从网络中接收到其它设备的这些信息时,它就将这些信息以MIB的形式存储起来。这些MIB信息可用于发现设备的物理拓扑结构以及管理配置信息。对应的,第一报文为LLDP报文。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计算节点110开启了LLDP功能,这样才能生成LLDP报文。
LLDP协议包括LLDPDU(用于表示数据部分),LLDPDU包括多个TLV,每个TLV都代表一个信息。TLV的结构如下表1所示。
其中,在TLV类型,0~8以及127字节是规范中已经明确占用的数值,9~126个Byte(字节)则是预留参数。本申请实施例定义了9~126中若干个数值为第一参数,即用于硬件配置的参数,之后将硬件配置信息写入第一参数的TLV数据部分即可。
其中,第一报文中包含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这里,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为两个网卡116的地址。
本申请实施例中,主要通过如下两种实现方式得到LLDP报文。
实现方式V1,第一计算节点110中的BMC114获取自身的硬件配置信息,将硬件配置信息写入遵循LLDP协议的报文中,得到LLDP报文。
实现方式V2,如图4a所示,步骤211包括:
步骤2111、上位机140向第一计算节点110发送第一控制信号。
步骤2112、第一计算节点110基于第一控制信号,将硬件配置信息写入遵循网络协议的报文中,得到第一报文。
在具体实现时,上位机140可以控制第一计算节点110下载报文修改工具。比如,上位机140可以向第一计算节点110发送报文修改工具的下载地址,第一计算节点110基于下载地址下载报文修改工具;在一个例子中,下载地址可以为上位机140中存储报文修改工具的地址,从而使得第一计算节点110可以从上位机140中下载报文修改工具。这里描述的报文修改工具的下载方式仅仅作为示例,并不构成具体限定;在一些可能的情况,上位机140之外的设备(为了便于描述和区别,可以称为工具存储设备)中存储报文修改工具,第一计算节点110可以直接连接到工具存储设备,或者,通过网络设备比如交换机等连接到工具存储设备,则下载地址可以为工具存储设备中存储报文修改工具的地址,从而使得第一计算节点110可以从工具存储设备中下载报文修改工具。示例性地,在第一报文为LLDP报文的情况下,报文修改工具用于实现对LLDP报文的修改操作;示例性地,报文修改工具可以为lldpd工具,也可以为lldpad工具。
接着,上位机140基于报文修改工具,控制第一计算节点110写入遵循网络协议的报文中,得到第一报文。具体来说,第一计算节点110可以基于第一控制信号,通过报文修改工具,将硬件配置信息写入遵循网络协议的报文中,得到第一报文。
步骤212、第一计算节点110向第一交换机120发送第一报文。
进一步地,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30、第一交换机120获取第一报文。
其中,上位机140可以向第一交换机120发送控制指令(为了便于描述和区别,可以称为控制指令C1),第一交换机120可以基于控制指令C1进行动作,比如,可以存储第一报文,再比如,可以转发第一报文到上位机140。
示例性地,控制指令C1可以为capture-packet指令,capture-packet指令用于在设备捕获符合设置规则的报文,并上送到上位机140显示,或保存到本地。示例性地,这里的规则可以为第一报文中的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
根据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上位机140可以向第一交换机120发送控制指令C1,第一交换机120可以基于控制指令C1获取第一报文并存储。比如,在第一报文为LLDP报文的情况下,第一交换机120以MIB的形式保存LLDP报文到本地。
根据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上位机140可以向第一交换机120发送控制指令C1,第一交换机120可以基于控制指令C1获取第一报文并发送到上位机140。
对应的,步骤220包括:
对应地,步骤221、上位机140从第一交换机120获取第一报文并解析,将得到的硬件配置信息,与预先存储的第一计算节点110对应的标准硬件配置信息比较,得到硬件配置校验结果。
根据一种可能的情况,在第一交换机120存储第一报文时,上位机140从第一交换机120下载第一报文,从而从第一交换机120获取第一报文。
根据另一种可能的情况,在第一交换机120发送第一报文至上位机140,上位机140接收到了第一交换机120发送的第一报文,从而从第一交换机120获取第一报文。
综上,在具体实现时,第一计算节点110需要获取自身的硬件配置信息,将硬件配置信息写入遵循网络协议的报文中,得到第一报文。然后将第一报文发送到连接的第一交换机120,连接的第一交换机120将第一报文转发到上位机140,或者,连接的第一交换机120存储第一报文,上位机140从第一交换机120下载第一报文;之后,上位机140解析第一报文,得到硬件配置信息,将硬件配置信息,与预先存储的第一计算节点110对应的标准硬件配置信息比较,得到硬件配置校验结果。
在上述方案中,第一报文中包含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这里,源MAC地址对应的网卡116位于第一计算节点110中,为了便于描述和区别,将目的MAC地址对应的网卡116所在的设备称为目的设备,目的设备为计算节点110或者上位机140。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交换机120可以理解为第一计算节点110和第一报文中的目的MAC地址通信需要使用的交换机120中的至少部分,或全部。第一交换机120可以为交换机120A,也可以为交换机120B,可以是一个交换机120,也可以是多个交换机120,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示例性地,在图1a、图1b所示的情况下,第一交换机120可以为1个交换机120。
下面对第一交换机120实现第一计算节点110和目的设备的通信进行描述。为了便于描述,源MAC地址对应的第一计算节点110中的网卡116称为第一网卡116,将目的MAC地址对应的网卡116称为第二网卡116。
第一计算节点110确定地址寻找信号,地址寻找信号包括源MAC和目的MAC,其中,源MAC为第一计算节点110中的第一网卡116的MAC地址,目的MAC为目的设备中第二网卡116的MAC地址。
第一交换机120在接收到地址寻找信号之后,建立接收地址寻找信号的网口121,和地址寻找信号中的源MAC地址的映射关系,并存储在地址映射表E1中;另外,生成一个请求信号,通过自身所有的网口121广播请求信号给连接的每个计算节点110和上位机140,请求信号包括地址寻找信号中的目的MAC地址,用于指示计算节点110和上位机140在自身的网卡的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相同时返回响应信号。
之后,N个计算节点110和上位机140各自判断自身的网卡的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是否相同,如果是发送响应信号给交换机120A。
第一交换机120建立接收响应信号的网口121,和地址寻找信号中的目的MAC地址的映射关系,并存储在地址映射表E1,这样,第一交换机120基于地址映射表E1,可以将第一计算节点110的第一网卡116发送的信息转发给目的设备的第二网卡116,实现第一计算节点110的第一网卡116和目的设备的第二网卡116之间的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计算节点110可以包括多张网卡116,则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可以为第一计算节点110中的两张不同的网卡116的MAC地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交换机120A可以为交换机120A,源MAC地址为第一计算节点110中的网卡116的MAC地址。目的设备为其他的计算节点110,换言之,目的MAC地址为其他的计算节点110中的网卡116的MAC地址。为了便于描述和区别,将第二网卡116所在的计算节点110称为第二计算节点110。
在该实现方式的一种可能的情况中,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可以为组装后的服务器机柜150的性能测试过程中,需要通信的两个计算节点110中的网卡116的MAC地址。这里,性能测试一般测试网卡116的业务接口Wb,模拟真实的业务场景,因此,第一交换机120为交换机120A。
示例性地,性能测试可以包括背板130的性能测试,比如,SER(symbol errorrate,误码率)计算,还可以包括两个计算节点110之间的网络通信情况的测试。
在性能测试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交换机120A实现N个计算节点110中任意两个计算节点110之间的通信连接。可选地,上位机140会控制N个计算节点110上报自身的网卡116的MAC地址,进一步,上位机140会基于N个计算节点110中的网卡116的MAC地址,构建多个测试对TP,每个测试对TP中包括两个计算节点110各自的一个网卡116的MAC地址;后续,在测试前,对于任一测试对TP,会将测试对TP告知测试对TP中的任一或两个网卡116各自所在的计算节点110,若只有一个网卡116所在的计算节点110拿到测试对TP,则可以基于测试对TP和自身不具有的网卡116通信,由此,测试对TP中每个网卡116所在的计算节点110均会拿到自身的测试对TP。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计算节点110可能存在多个网卡116,一张网卡116可能和其他计算节点110的多个网卡116形成测试对TP,因此,计算节点110可以拿到至少一个测试对TP。对应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计算节点110为具有若干个测试对TP的计算节点110,可以基于任一测试对TP构建第一报文中的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对应的,第一交换机120A可以捕获第一计算节点110和第二计算节点110通信过程中的第一报文,存储,或者直接转发给上位机140。
在该实现方式中,第一计算节点110利用测试过程中的测试对TP构建第一报文,能够在测试过程实现硬件配置的校验。
值得注意的是,在性能测试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多种类型测试,对于每种类型的测试,均需要生成一种报文,在进行性能测试过程中加入硬件配置校验的测试,对生成的多种的报文进行合并,得到测试报文。其中,测试报文包括第一报文和第二报文,第二报文为背板测试和/或两个计算节点110之间的网络通信情况测试需要的报文。对应的,第一交换机120可以捕获测试报文中的第一报文。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测试报文可以理解为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相同的报文的组合,换言之,第一报文和第二报文中的源MAC地址和目的MAC是相同的。应当理解的是,采用测试报文这样的方式,将信息整合到一起,有助于后续的测试分析的效果和准确性。
对应的,如图4b所示,步骤212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21、第一计算节点110基于第一报文,确定测试报文。
步骤2122、第一计算节点110向第一交换机120发送测试报文。
对应的,步骤231包括:
步骤231a、第一交换机120捕获测试报文中的第一报文并存储。
应当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第一交换机120提前存储有第一报文中的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
对应的,步骤221包括:
步骤2211a、上位机140从第一交换机120下载第一报文并解析,将得到的硬件配置信息,与预先存储的第一计算节点110对应的标准硬件配置信息比较,得到硬件配置校验结果。
示例性地,第一报文为LLDP报文;第一计算节点110获取自身的硬件配置信息,将硬件配置信息写入遵循LLDP协议的报文中,得到LLDP报文。第一计算节点110基于LLDP报文,生成测试报文;其中,测试报文包括LLDP报文。第一计算节点110向第一交换机120发送测试报文。上位机140可以向第一交换机120发送控制指令C1,第一交换机120可以基于控制指令C1捕获LLDP报文并以MIB的形式保存到本地。上位机140从第一交换机120下载第一报文后解析,将得到的硬件配置信息,与预先存储的第一计算节点110对应的标准硬件配置信息比较,得到硬件配置校验结果。
对应的,如图4b所示,步骤212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21、第一计算节点110基于第一报文,确定测试报文。
步骤2122、第一计算节点110向第一交换机120发送测试报文。
对应的,步骤230包括:
步骤231b、第一交换机120捕获测试报文中的第一报文。
步骤232b、第一交换机120向上位机140发送第一报文。
对应的,步骤221包括:
步骤2211b、上位机140解析接收到的第一报文,将得到的硬件配置信息,与预先存储的第一计算节点110对应的标准硬件配置信息比较,得到硬件配置校验结果。
示例性地,第一报文为LLDP报文;第一计算节点110获取自身的硬件配置信息,将硬件配置信息写入遵循LLDP协议的报文中,得到LLDP报文。第一计算节点110基于LLDP报文,生成测试报文;其中,测试报文包括LLDP报文。第一计算节点110向第一交换机120发送测试报文。其中,上位机140可以向第一交换机120发送控制指令C1,第一交换机120可以基于控制指令C1捕获LLDP报文,向上位机140发送LLDP报文。上位机140解析第一报文,将得到的硬件配置信息,与预先存储的第一计算节点110对应的标准硬件配置信息比较,得到硬件配置校验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源MAC地址为第一计算节点110中的网卡116的MAC地址。目的MAC地址为上位机140中的网卡114的MAC地址。
具体来说,硬件配置信息为BMC114的管理信息,第一计算节点110的BMC114可以连接到上位机140,上位机140可以直接从第一计算节点110的BMC114中获取硬件配置信息。在具体实现时,硬件配置信息可以通过BMC114连接的管理网口Wm发送到上位机140。对应的,第一交换机120为交换机120B。换言之,第一计算节点110可以通过BMC114获取硬件配置信息并通过管理网口Wm发送至上位机140,从而使得上位机140可以获取到硬件配置信息。
应当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上位机140可以向第一计算节点110的BMC114发送控制指令(为了便于描述和区别,可以称为控制指令C2),从而使得第一计算节点110的BMC114可以通过控制指令C2获取硬件配置信息,并管理网口Wm发送到上位机140。示例性地,控制命令C2可以为ipmcget-d psinfo命令,该命令可以查看管理网口的ip信息,并通过管理网口获取操作系统信息,硬件信息和软件信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查看连接第一计算节点110的BMC114连接的管理网口Wm的ip信息,并通过管理网口Wm发送硬件配置信息到上位机140。
在该实现方式的一种可能的情况,如图1a所示,网卡116的多个业务网口Wb中的1个作为管理网口Wm,连接BMC114,则交换机120A和交换机120B一体化设置;对应的,网卡116的连接BMC114的业务网口Wb作为管理网口Wm。这样,通过图1a所示的交换机120A可以将第一计算节点110的MBC114获取的硬件配置信息转发到上位机140中。
在该实现方式的另一种可能的情况,如图1b所示,网口119作为BMC114连接的管理网口Wm,可以连接到交换机120B,交换机120B可以连接上位机140。这样,通过交换机120B可以将第一计算节点110的BMC114获取的硬件配置信息转发到上位机140中。这样,通过交换机120B可以将第一计算节点110发送的硬件配置信息转发到上位机140中。
进一步地,在不存在考虑交换机120的情况下,在该实现方式的一种可能的情况,网口119作为BMC114连接的管理网口Wm,可以通过线缆直接连接上位机140。这样,无需通过交换机120B可以直接实现信息交互。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位机140不通过交换机120B和计算节点110的BMC114交互时,在对每个计算节点110进行测试时,都需要通过线缆接入计算节点110,测试过程繁琐;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选择交换机120B实现第一计算节点110和上位机140的BMC114的交互,这样,服务器机柜150中的各计算节点的BMC114通过交换机120连接上位机140,可以对服务器机柜150中的各计算节点同时进行硬件配置校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硬件配置校验的效率。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硬件配置校验的方法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在计算节点和服务器机柜组装后得到计算设备,上位机可以和计算设备中的计算节点通信,自动化对整机柜服务器中的各计算节点进行硬件配置的校验,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硬件配置校验的效率和准确性。
2.在计算节点、网络设备和服务器机柜组装后得到计算设备,上位机通过网络设备和计算设备中的计算节点通信,可以同时对整机柜服务器中的各计算节点进行硬件配置校验,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硬件配置校验的效率。
3.由上位机控制计算节点将硬件配置信息写入遵循网络协议的第一报文中,无需专门为硬件配置校验开发新的软件,直接利用原有的软件即可实现上位机对计算节点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软件开发的开销。
4.将硬件配置校验的第一报文和整机柜服务器的性能测试的第二报文组装,得到测试报文,从而便于后续对测试情况的分析;同时将硬件配置校验和整机柜服务器的性能测试结合,可以提高测试效率。
5.上位机可以控制计算节点的基板管理控制器,获取基板管理控制获取的硬件配置信息;在一个场景中,基板管理控制器可以直接和上位机通过线缆连接,由于无需经过网络设备,可以降低通过网络设备传输过程中硬件配置信息过程中数据损坏或被修改的可能性,确保获取的硬件配置信息的准确性;在一个场景中,计算设备中的各计算节点的基板管理控制器通过网络设备连接上位机,这样便于对计算设备中的各计算节点同时进行硬件配置校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硬件配置校验的效率。
6.由上位机校验多个计算设备中的计算节点的硬件配置,可以缩短硬件配置校验的时间,实现多样化的硬件配置的校验。
基于上文提供的硬件配置校验的方法,对硬件配置校验的方法进行具体示例。下文继续以第一计算节点110和第一交换机120为例进行示例。
示例A:
上位机140启用SSH(远程连接工具)登录第一交换机120,建立上位机140和第一交换机120之间的连接,然后输入capture-packet命令到第一交换机120,capture-packet命令用于设置获取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下的LLDP报文。
第一计算节点110的BMC114获取硬件配置信息,并将硬件配置信息写入遵循LLDP协议的报文中,得到LLDP报文,处理器111将LLDP报文和性能测试的第二报文组装成测试报文,通过网卡116发送到连接的第一交换机120。硬件配置信息包括第一计算节点110的第一类型。其中,LLDP报文中的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为capture-packet命令设置的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
第一交换机120基于capture-packet命令捕获测试报文中的LLDP报文,上位机140从第一交换机120获取到LLDP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情况,将LLDP报文转发到上位机140中。对应的,上位机140获取到LLDP报文。
在另一种可能的情况,第一交换机120以MIB的形式存储LLDP报文。对应的,上位机140下载LLDP报文,以获取LLDP报文。
后续,上位机140解析获取到的LLDP报文,将硬件配置信息,与预先存储的第一计算节点110对应的标准硬件配置信息比较,得到硬件配置校验结果。
示例B:
上位机140启用SSH(远程连接工具)登录第一交换机120,建立上位机140和第一交换机120之间的连接,然后输入capture-packet命令到第一交换机120,capture-packet命令用于设置获取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下的LLDP报文。
第一计算节点110的BMC114获取硬件配置信息。
上位机140启用SSH(远程连接工具)登录第一计算节点110,建立上位机140和第一计算节点110之间的连接,然后控制第一计算节点110安装LLDPD工具;之后,上位机140调用LLDPD工具将BMC114获取的硬件配置信息,写入遵循LLDP协议的报文中,得到LLDP报文,处理器111将LLDP报文和性能测试的第二报文组装成测试报文,通过网卡116发送到连接的第一交换机120。硬件配置信息包括第一计算节点110的第一类型。其中,LLDP报文中的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为capture-packet命令设置的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
第一交换机120基于capture-packet命令捕获测试报文中的LLDP报文,上位机140从第一交换机120获取到LLDP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情况,将LLDP报文转发到上位机140中。对应的,上位机140获取到LLDP报文。
在另一种可能的情况,第一交换机120以MIB的形式存储LLDP报文。对应的,上位机140下载LLDP报文,以获取LLDP报文。
后续,上位机140解析LLDP报文,将硬件配置信息,与预先存储的第一计算节点110对应的标准硬件配置信息比较,得到硬件配置校验结果。
示例C:
第一计算节点110的BMC114获取硬件配置信息。
上位机140启用SSH(远程连接工具)登录第一计算节点110,建立上位机140和第一计算节点110的BMC114之间的连接,下发ipmcget-d psinfo命令到第一计算节点110的BMC114,第一计算节点110的BMC114将获取到硬件配置信息,通过BMC114连接的管理网口Wm发往上位机140。
后续,上位机140解析LLDP报文,将硬件配置信息,与预先存储的第一计算节点110对应的标准硬件配置信息比较,得到硬件配置校验结果。
除了上述方法和计算节点以外,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被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本说明书上述“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本申请各种实施例的硬件配置校验的方法中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节点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节点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节点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节点或服务器上执行。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被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本说明书上述“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硬件配置校验的方法中的步骤。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中提及的优点、优势、效果等仅是示例而非限制,不能认为这些优点、优势、效果等是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必须具备的。另外,上述公开的具体细节仅是为了示例的作用和便于理解的作用,而非限制,上述细节并不限制本公开为必须采用上述具体的细节来实现。
本公开中涉及的器件、装置、设备、系统的方框图仅作为例示性的例子并且不意图要求或暗示必须按照方框图示出的方式进行连接、布置、配置。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可以按任意方式连接、布置、配置这些器件、装置、设备、系统。诸如“包括”、“包含”、“具有”等等的词语是开放性词汇,指“包括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这里所使用的词汇“或”和“和”指词汇“和/或”,且可与其互换使用,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不是如此。这里所使用的词汇“诸如”指词组“诸如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公开的装置、设备和方法中,各部件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公开的等效方案。
为了例示和描述的目的已经给出了以上描述。此外,此描述不意图将本公开的实施例限制到在此公开的形式。尽管以上已经讨论了多个示例方面和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其某些变型、修改、改变、添加和子组合。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硬件配置校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校验系统,所述校验系统包括计算设备和上位机,所述计算设备包括计算节点和网络设备,所述上位机通过所述网络设备连接所述计算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计算节点获取自身的硬件配置信息;
所述上位机获取所述硬件配置信息,将所述硬件配置信息与预先存储的所述计算节点对应的标准硬件配置信息比较,得到硬件配置校验结果;其中,所述标准硬件配置信息指示了规定的所述计算节点的硬件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节点获取自身的硬件配置信息,包括:
所述计算节点采集自身的硬件配置信息,将所述硬件配置信息写入遵循网络协议的报文中,得到第一报文;将所述第一报文发送到所述网络设备;
所述上位机获取所述硬件配置信息,包括:
所述上位机从所述网络设备中获取所述第一报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节点采集自身的硬件配置信息,将所述硬件配置信息写入遵循网络协议的报文中,得到第一报文,包括:
所述上位机向所述计算节点发送第一控制信号;
所述计算节点基于第一控制信号,将所述硬件配置信息写入遵循网络协议的报文中,得到第一报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存储所述第一报文;
所述上位机从所述网络设备中获取所述第一报文,包括:
所述上位机从所述网络设备中下载所述第一报文。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设备包括背板,所述背板连接所述计算节点和所述网络设备,所述第一报文位于测试报文中,所述测试报文还包括对所述背板和/或所述计算节点和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情况进行测试的第二报文;
所述网络设备获取所述测试报文中的第一报文。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协议包括预留参数,所述预留参数包括第一参数,所述第一报文中的第一参数的参数信息包括所述硬件配置信息,所述预留参数为所述网络协议中可自定义的参数;和/或,
所述网络协议为链路层发现协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节点包括基板管理控制器,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连接所述上位机;
所述硬件配置信息由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获取;
所述上位机与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通信,以获取所述硬件配置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设备的数量为多个,所述上位机连接所述多个计算设备中的所述计算节点,所述上位机存储有所述多个计算设备中的计算节点的标准信息配置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硬件配置信息包括硬件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硬件类型、硬件数目和/或硬件在所述计算节点中的位置,所述硬件为主板、硬盘、电源、网卡中的至少一个。
10.一种校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设备和上位机,所述计算设备包括计算节点和网络设备,所述上位机通过所述网络设备连接所述计算节点;
所述计算节点,用于获取自身的硬件配置信息;
所述上位机,用于获取所述硬件配置信息,将所述硬件配置信息与预先存储的所述计算节点对应的标准硬件配置信息比较,得到硬件配置校验结果;其中,所述标准硬件配置信息指示了规定的所述计算节点的硬件配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047428.0A CN116401105A (zh) | 2023-01-31 | 2023-01-31 | 硬件配置校验的方法和校验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047428.0A CN116401105A (zh) | 2023-01-31 | 2023-01-31 | 硬件配置校验的方法和校验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401105A true CN116401105A (zh) | 2023-07-07 |
Family
ID=87011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047428.0A Pending CN116401105A (zh) | 2023-01-31 | 2023-01-31 | 硬件配置校验的方法和校验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401105A (zh) |
-
2023
- 2023-01-31 CN CN202310047428.0A patent/CN116401105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165532B (zh) | 节点访问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9951325B (zh) | 一种网络线缆连接检查方法和装置 | |
JP6656612B2 (ja) | ネットワークサービス構成方法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管理装置 | |
US20030140128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validating a network | |
US20060092843A1 (en) | Storage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nectivity checking | |
US10387347B2 (en) | Method to locate SAS JBOD cable routing | |
CN110673941A (zh) | 多机房中微服务的迁移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4003445B (zh) | Bmc的i2c监控功能测试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 |
CN113806037A (zh) | 服务的调用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CN115129249A (zh) | Sas链路拓扑识别管理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 |
CN111585821B (zh) | 一种高速互连网络拓扑发现方法,装置,介质及高性能计算系统 | |
CN113141405A (zh) | 服务访问方法、中间件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1064786A (zh) | 账户标识管理方法及设备 | |
CN113656339A (zh) | Nvme热插拔的处理方法、bmc、装置、设备及介质 | |
CN117596197A (zh) | 一种服务器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 |
TWI799179B (zh) | 運算系統及網路裝置管理方法 | |
CN116401105A (zh) | 硬件配置校验的方法和校验系统 | |
CN113835762B (zh) | 硬盘背板默认配置更新方法及系统 | |
CN115604095A (zh) | 网络设备配置方法及系统 | |
CN110955537B (zh) | 一种物理机纳管方法及装置 | |
CN109450682B (zh) | 一种ib网卡连通配置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
EP3284214A1 (en) | Converged system compliance checking | |
CN113852516B (zh) | 交换机诊断程序生成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 |
CN117194388B (zh) | 数据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1124445A (zh) | 一种家庭网关的升级方法及家庭网关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