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00821A - 显示装置以及包括其的触摸输入系统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以及包括其的触摸输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00821A
CN116400821A CN202211283901.7A CN202211283901A CN116400821A CN 116400821 A CN116400821 A CN 116400821A CN 202211283901 A CN202211283901 A CN 202211283901A CN 116400821 A CN116400821 A CN 1164008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hielding
shielding member
display device
shape
tou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8390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智娜
金注延
朴源祥
沈昌佑
李圣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4008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008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04Detection arrangements using opto-electronic means
    • G06F3/0317Detection arrangements using opto-electronic means in co-operation with a patterned surface, e.g. absolute position or relative movement detection for an optical mouse or pen positioned with respect to a coded surface
    • G06F3/0321Detection arrangements using opto-electronic means in co-operation with a patterned surface, e.g. absolute position or relative movement detection for an optical mouse or pen positioned with respect to a coded surface by optically sensing the absolute position with respect to a regularly patterned surface forming a passive digitiser, e.g. pen optically detecting position indicative tags printed on a paper shee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5Pens or styl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2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ctive external devices, e.g. active pens, for transmitting changes in electrical potential to be received by the digiti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10K50/865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compris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s, e.g. light-block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及包括其的触摸输入系统。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部,包括多个发光区域;多个触摸电极,以围绕所述多个发光区域的方式配置于所述显示部上而感测触摸;遮光部件,以预先设定的码形状覆盖所述多个触摸电极中的至少一个触摸电极的前面一部分而形成码图案;以及反射电极,以一部分区域与所述遮光部件重叠的方式形成于所述遮光部件的背面而反射所述前面的光。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以及包括其的触摸输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以及包括其的触摸输入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对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的需求以各种形式增加。例如,显示装置适用于智能电话、数码相机、笔记本计算机、导航仪以及智能电视机之类的各种电子设备。显示装置可以是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场发射显示装置(Field Emission Display Device)、有机发光显示装置(Organic Light EmittingDisplay Device)等之类的平板显示装置。在这样的平板显示装置中,发光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的像素的每一个可以自行发光的发光元件,从而在显示面板中没有提供光的背光单元也可以显示图像。
最近的显示装置支持利用用户的身体一部分(例如,手指)的触摸输入以及利用电子笔的触摸输入。显示装置通过感测利用电子笔的触摸输入,从而可以比仅采用利用用户的身体一部分的触摸输入时更精细地感测触摸输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利用显示面板的码图案来执行触摸输入装置的触摸输入的显示装置以及包括其的触摸输入系统。
另外,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码图案结构得到改善以使得可以提高识别率的显示装置以及包括其的触摸输入系统。
本发明的课题不限于以上提及的课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从下面的记载清楚地理解未提及的其它技术课题。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部,包括多个发光区域;多个触摸电极,配置于所述多个发光区域之间并感测触摸;遮光部件,以预先设定的码形状覆盖所述多个触摸电极中的至少一个触摸电极的前面一部分而形成码图案;以及反射电极,以一部分区域与所述遮光部件重叠的方式形成于所述遮光部件的背面而反射所述前面的光。
可以是,所述码图案的平面形状形成为矩形、正方形、圆形以及菱形中的至少一种闭环(Closed Loop)形状、局部围绕所述多个发光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发光区域的开环(OpenLoop)形状以及预先设定长度的直线或者曲线形状中的任一种形状。
可以是,所述遮光部件包含吸收红外线或者紫外线的无机或者有机黑色颜料,并以覆盖所述至少一个触摸电极的所述前面一部分和侧面一部分的方式进行图案化而形成。
可以是,所述反射电极在所述触摸电极的背面的不同的工艺层中以与将所述多个触摸电极中的每两个触摸电极电连接的连接电极相同的金属物质通过相同的工艺过程形成,所述多个触摸电极中的每两个触摸电极通过多个接触孔与所述连接电极电连接。
可以是,所述反射电极向平面上所述遮光部件的外周面和内周面中的至少一个面凸出,从而形成为围绕所述遮光部件的外周面和内周面中的所述至少一个面的形状。
可以是,所述反射电极向平面上所述遮光部件的第一至第四对角线方向以及上、下、左、右方向的外周面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外周面凸出,从而形成为围绕所述遮光部件的第一至第四对角线方向以及上、下、左、右方向的外周面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方向的外周面的形状。
可以是,所述反射电极向平面上所述遮光部件的第一至第四对角线方向以及上、下、左、右方向的内周面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内周面凸出,从而形成为围绕所述遮光部件的第一至第四对角线方向以及上、下、左、右方向的内周面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方向的内周面的形状。
可以是,所述反射电极与所述多个触摸电极以及所述连接电极电分离而保持为浮置状态。
可以是,所述反射电极的第一至第四对角线方向和上、下、左、右方向中的至少任一个方向的宽度形成为比所述遮光部件的宽度更大的宽度,所述反射电极形成为在平面上围绕所述遮光部件的第一至第四对角线方向以及上、下、左、右方向的内周面和外周面全部的形状。
可以是,所述反射电极的第一至第四对角线方向和上、下、左、右方向中的至少任一个方向的宽度形成为比所述遮光部件的宽度更大的宽度,所述反射电极形成为在平面上围绕所述遮光部件的第一至第四对角线方向以及上、下、左、右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外周面的形状。
可以是,所述反射电极的第一至第四对角线方向和上、下、左、右方向中的至少任一个方向的宽度形成为比所述遮光部件的宽度更大的宽度,所述反射电极形成为在平面上围绕所述遮光部件的第一至第四对角线方向以及上、下、左、右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内周面的形状。
可以是,所述反射电极的宽度形成为与所述遮光部件的宽度相同的宽度,所述反射电极形成为一部分区域与所述遮光部件重叠,并在平面上向所述遮光部件的第一至第四对角线方向以及上、下、左、右方向的外周面凸出而围绕所述外周面的形状。
可以是,所述反射电极的宽度形成为与所述遮光部件的宽度相同的宽度,所述反射电极形成为一部分区域与所述遮光部件重叠,并在平面上向所述遮光部件的第一至第四对角线方向以及上、下、左、右方向的内周面凸出而围绕所述内周面的形状。
可以是,所述反射电极向平面上所述遮光部件的第一至第四对角线方向和上、下、左、右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外周面方向以曲线形态凸出,从而形成为以半球形状或者凸起的曲线形状围绕平面上所述遮光部件的所述至少一个方向的外周面。
可以是,所述反射电极向平面上所述遮光部件的第一至第四对角线方向和上、下、左、右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内周面方向以曲线形态凸出,从而形成为以半球形状或者凸起的曲线形状围绕平面上所述遮光部件的所述至少一个方向的内周面。
可以是,所述反射电极分别形成为圆形或者多边形状,从而配置成向平面上所述遮光部件的至少一个方向的边角的外周面方向以圆形或者多边形状凸出的形态,并且形成为以圆形或者多边形状围绕所述遮光部件的所述至少一个方向的边角的外周面的形态。
可以是,所述反射电极配置成以扇形形状围绕所述遮光部件的至少一个方向的边角的内周面的形态。
可以是,所述反射电极的宽度形成为比所述遮光部件的宽度更宽的宽度,形成为平面上圆形或者多边形状的所述反射电极向所述遮光部件的至少一个边角的外周面和内周面方向凸出,从而形成为以圆形或者多边形状围绕所述遮光部件的所述至少一个边角的外周面和内周面。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一实施例的触摸输入系统包括:显示装置,显示图像;以及触摸输入装置,向所述显示装置输入触摸,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部,包括多个发光区域;多个触摸电极,配置于所述多个发光区域之间并感测触摸;遮光部件,以预先设定的码形状覆盖所述多个触摸电极中的至少一个触摸电极的前面一部分而形成码图案;以及反射电极,以一部分区域与所述遮光部件重叠的方式形成于所述遮光部件的背面,从而反射来自所述触摸输入装置的光。
可以是,所述触摸输入装置包括:码检测部,感测所述码图案;码处理器,接收针对所述码图案的形状数据而提取与所述码图案的形状对应的数据码,并生成与所述数据码对应的坐标数据;以及通信模块,将所述坐标数据传送给所述显示装置。
依据根据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以及包括其的触摸输入系统,可以利用显示面板的码图案来生成触摸输入装置的触摸坐标数据而无需复杂的运算以及校正,并执行触摸输入装置的触摸输入。尤其是,可以执行基于准确的输入坐标的触摸输入功能,可以节减费用,减少耗电,简化驱动过程。
另外,依据根据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以及包括其的触摸输入系统,通过包括遮光图案以及配置于遮光图案的周边的反射图案的码图案的改善的结构,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码图案以及码信息识别率。
根据实施例的效果不限于以上示例的内容,更多种效果包括在本说明书中。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触摸输入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具体示出图1所示的触摸输入装置和显示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3是具体示出图2所示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具体示出图2所示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部的平面图。
图6是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触摸感测部的平面图。
图7是图6所示的A1区域的放大图。
图8是具体地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码图案部以及A1区域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9是具体地示出图8的I-I'截面结构的截面图。
图10是图6所示的B1区域的放大图。
图11是具体地示出图10的I-I'截面结构的截面图。
图12是具体地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码图案部以及B1区域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13是具体地示出图12的I-I'截面结构的截面图。
图14是具体地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码图案部以及B1区域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15是具体地示出图14的I-I'截面结构的截面图。
图16是具体地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码图案部以及B1区域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17是具体地示出图16的C-C'截面结构的截面图。
图18是具体地示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码图案部以及B1区域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19是具体地示出图18的C-C'截面结构的截面图。
图20和图2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22和图2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又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显示装置 20:触摸输入装置
100:显示面板 200:显示驱动部
300:电路板 400:触摸驱动部
500:主处理器 600:通信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与所附附图一起详细后述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以及实现它们的方法会变得清楚。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下面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实现为彼此不同的各种形式,本实施例仅仅是为了使本发明的公开完整且为了将发明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的人而提供,本发明仅通过权利要求书的范畴来定义。
称为元件(elements)或者层在其它元件或者层“上(on)”是包括直接在其它元件之上或者在中间隔有其它层或其它元件的所有情况。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相同构成要件。在用于说明实施例的附图中公开的形状、尺寸、比率、角度、数量等是示例性的,本发明不限于图示的内容。
虽然第一、第二等为了叙述各种构成要件而使用,但显然这些构成要件并不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区分一个构成要件与其它构成要件而使用。因此,显然在下面提及的第一构成要件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也可以是第二构成要件。
本发明的各实施例的各个特征可以局部或者整体地彼此结合或者组合,技术上可以进行各种连动以及驱动,各实施例既可以相对于彼此独立地实施,也可以通过关联关系一起实施。
以下,参照所附附图来详细说明具体实施例。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触摸输入系统的结构图。图2是具体示出图1所示的触摸输入装置和显示装置的结构框图。
参照图1以及图2,显示装置10可以适用于移动电话(Mobile Phone)、智能电话(Smart Phone)、平板PC(Tablet Personal Computer;平板个人计算机)、移动通信终端机、电子笔记本、电子书、PMP(Portable Multimedia Player;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导航仪、UMPC(Ultra Mobile PC;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等之类的携带用电子设备。例如,显示装置10可以用作电视机、笔记本、监视器、广告牌或者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装置的显示部。举另一例,显示装置10可以适用于智能手表(Smart Watch)、手表电话(WatchPhone)、眼镜式显示器以及头戴式显示器(Head Mounted Display,HMD)之类的可穿戴装置(Wearable Device)。
显示装置10包括显示面板100、显示驱动部200、触摸驱动部400、主处理器500以及通信部600。另外,触摸输入装置20包括码检测部21、压电传感器22、码处理器23、通信模块24以及存储器25。
显示装置10将触摸输入装置20用作触摸输入工具。这样的显示装置10的显示面板100可以包括显示图像的显示部DU以及感测手指等人体部位和触摸输入装置20等的触摸感测部TSU。显示部DU可以包括多个像素并通过多个像素显示图像。
显示面板100的触摸感测部TSU可以形成于显示面板100的前面部。触摸感测部TSU可以包括多个触摸电极而通过电容方式感测用户的触摸。在此,在多个触摸电极中的一部分触摸电极上形成码图案,以使得通过触摸输入装置20感测码图案。
显示面板100的码图案包括将多个触摸电极中的一部分电极以预定面积覆盖而形成平面码形状的遮光部件。另外,码图案包括以根据遮光部件的平面码形状而一部分区域与遮光部件重叠的方式形成在遮光部件的背面的反射电极。由此,码图案根据遮光部件的平面码形状以及平面码的尺寸等而被触摸输入装置20感测。反射部件可以形成于遮光部件的背面层(或者,下层),并形成为向遮光部件的内周面和外周面中的至少一面凸出的形状。作为前面形状,反射部件配置为向遮光部件的至少一侧面凸出的形状,可以通过反射部件的光反射效果来提高阴暗的遮光部件的感测以及识别率。关于这样的显示面板100的触摸感测部TSU以及码图案的详细结构,将在下面参照所附附图更具体地说明。
显示驱动部200可以输出用于驱动显示部DU的信号和电压。显示驱动部200可以向数据布线供应数据电压。显示驱动部200可以向电源布线供应电源电压,并向栅极驱动部供应栅极控制信号。
触摸驱动部400可以接通于触摸感测部TSU。触摸驱动部400可以向触摸感测部TSU的多个触摸电极供应触摸驱动信号,并感测多个触摸电极之间的电容的变化量。触摸驱动部400可以基于多个触摸电极之间的电容的变化量来计算用户的触摸输入与否以及触摸坐标。
主处理器500可以控制显示装置10的所有功能。例如,主处理器500可以将数字视频数据供应给显示驱动部200以使显示面板100显示图像。例如,主处理器500可以从触摸驱动部400接收触摸数据而判断用户的触摸坐标后,生成基于触摸坐标的数字视频数据,或者执行显示在用户的触摸坐标的图标所指示的应用程序。作为又另一例,主处理器500可以从触摸输入装置20接收坐标数据而判断触摸输入装置20的触摸坐标后,生成基于触摸坐标的数字视频数据,或者执行显示在触摸输入装置20的触摸坐标的图标所指示的应用程序。
通信部600可以与外部装置执行有线无线通信。例如,通信部600可以与触摸输入装置20的通信模块24收发通信信号。通信部600可以从触摸输入装置20接收由数据码构成的坐标数据,并将坐标数据提供给主处理器500。
触摸输入装置20用作触摸输入工具,可以由智能笔(Smart Pen)等之类的电子笔构成。触摸输入装置20作为利用光学方式感测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光或在显示面板100中反射的光的电子笔,可以基于感测到的光检测包括在显示面板100中的码图案并生成坐标数据。这样的触摸输入装置20可以是书写工具形状的电子笔,但是不简单地仅限于书写工具形态或结构。
参照图2,触摸输入装置20的码检测部21配置于与触摸输入装置20的笔尖部相邻的位置,从而感测包括在显示装置10的显示面板100中的码图案。为此,码检测部21包括利用至少一个红外线光源射出红外线的发光部21(a)以及用红外线相机检测从码图案部的码图案反射的红外线的受光部21(b)。
包括在发光部21(a)中的至少一个红外线光源可以由矩阵结构的红外线LED阵列构成。另外,受光部21(b)的红外线相机可以包括阻断除红外线以外的波段而使红外线通过的过滤器、将通过过滤器的红外线聚焦的透镜系统以及将通过透镜系统形成的光学图像转换为电图像信号并将其输出的光学图像传感器等。光学图像传感器可以与红外线LED阵列一样构成为矩阵结构的阵列,从而根据从码图案部的码图案反射的红外线形状将码图案的形状数据提供到码处理器23。如此,触摸输入装置20的码检测部21可以根据用户的控制以及移动而连续检测包括在触摸感测部TSU的一部分区域中的码图案部,并连续生成码图案的形状数据并将其提供到码处理器23。
码处理器23可以从码检测部21连续接收码图案部的形状数据。例如,码处理器23可以连续接收与包括在码图案部中的码图案有关的形状数据,并可以辨别码图案的配置结构和形状。码处理器23可以提取或生成与码图案的配置结构和形状对应的数据码,并可以提取或生成与组合数据码而组合的数据码对应的坐标数据。码处理器23可以将生成的坐标数据通过通信模块24传送给显示装置10。尤其是,码处理器23接收码图案部的形状数据而生成并转换与码图案分别对应的数据码,从而可以无需复杂的运算以及校正而迅速生成坐标数据。
通信模块24可以与外部装置执行有线无线通信。例如,通信模块24可以与显示装置10的通信部600收发通信信号。通信模块24可以从码处理器23接收由数据码构成的坐标数据,并可以将坐标数据提供给通信部600。
存储器25可以存储触摸输入装置20的驱动所需的数据。在存储器25中存储码图案的形状数据以及与各个形状数据和码图案分别对应的数据码。另外,在存储器25中存储基于数据码以及数据码的组合的坐标数据。存储器25与码处理器23共享与各个形状数据和码图案分别对应的数据码以及基于数据码的组合的坐标数据。由此,码处理器23可以通过存储在存储器25中的数据码以及坐标数据而组合数据码,并提取或生成与组合的数据码对应的坐标数据。
图3是具体示出图2所示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另外,图4是具体示出图2所示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截面图。
参照图3以及图4,显示装置10可以形成为与四边形近似的平面形状。例如,显示装置10可以具有与具有X轴方向的短边和Y轴方向的长边的四边形近似的平面形状。X轴方向的短边和Y轴方向的长边相交的边角可以形成为圆形以使得具有预定的曲率或者形成为直角。显示装置10的平面形状不限于四边形,可以与其它多边形、圆形或者椭圆形近似地形成。
显示面板100可以包括主区域MA以及子区域SBA。
主区域MA可以包括具备显示图像的像素的显示区域DA以及配置于显示区域DA的周边的非显示区域NDA。显示区域DA可以从多个发光区域或者多个开口区域发射光。例如,显示面板100可以包括像素电路、像素界定膜以及自发光元件(Self-Light EmittingElement),所述像素电路包括开关元件,所述像素界定膜界定发光区域或者开口区域。
非显示区域NDA可以是显示区域DA的外侧区域。非显示区域NDA可以定义为显示面板100的主区域MA的边缘区域。非显示区域NDA可以包括向栅极布线供应栅极信号的栅极驱动部(未图示)以及连接显示驱动部200和显示区域DA的扇出布线(未图示)。
子区域SBA可以从主区域MA的一侧延伸。子区域SBA可以包含能够弯曲(Bending)、折叠(Folding)、卷曲(Rolling)等的柔性(Flexible)物质。例如,当弯曲子区域SBA时,子区域SBA可以与主区域MA在厚度方向(Z轴方向)上重叠。子区域SBA可以包括显示驱动部200以及与电路板300接通的焊盘部。选择性地,可以省略子区域SBA,显示驱动部200以及焊盘部可以配置于非显示区域NDA。
显示驱动部200可以形成为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而通过COG(Chipon Glass;玻璃上芯片)方式、COP(Chip on Plastic;塑料上芯片)方式或者超声波焊接方式安装于显示面板100上。例如,显示驱动部200可以配置于子区域SBA,并可以通过子区域SBA的弯曲与主区域MA在厚度方向(Z轴方向)上重叠。举另一例,显示驱动部200可以安装于电路板300上。
电路板300可以利用各向异性导电膜(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ACF)附着于显示面板100的焊盘部上。电路板300的引线布线可以电连接于显示面板100的焊盘部。电路板300可以是柔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或者覆晶薄膜(Chip on Film)之类的柔性膜(Flexible Film)。
触摸驱动部400可以安装于电路板300上。触摸驱动部400可以形成为集成电路(IC)。如前述那样,触摸驱动部400可以向触摸感测部TSU的多个触摸电极供应触摸驱动信号,并感测多个触摸电极之间的电容的变化量。在此,触摸驱动信号可以是具有预定的频率的脉冲信号。触摸驱动部400基于多个触摸电极之间的电容的变化量来计算触摸输入与否以及触摸坐标。
参照图4,显示面板100可以包括显示部DU、触摸感测部TSU以及偏振膜(未图示)。显示部DU可以包括基板SUB、薄膜晶体管层TFTL、发光元件层EML以及封装层TFEL。
基板SUB可以是基底基板或者基底部件。基板SUB可以是能够弯曲(Bending)、折叠(Folding)、卷曲(Rolling)等的柔性(Flexible)基板。例如,基板SUB可以包含玻璃材料或者金属材料,但不限于此。举另一例,基板SUB可以包含聚酰亚胺(PI)之类的高分子树脂。
薄膜晶体管层TFTL可以配置于基板SUB上。薄膜晶体管层TFTL可以包括构成像素的像素电路的多个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层TFTL可以还包括栅极布线、数据布线、电源布线、栅极控制布线、连接显示驱动部200和数据布线的扇出布线以及连接显示驱动部200和焊盘部的引线布线。在栅极驱动部形成于显示面板100的非显示区域NDA的一侧的情况下,栅极驱动部也可以包括薄膜晶体管。
薄膜晶体管层TFTL可以配置于显示区域DA、非显示区域NDA以及子区域SBA。薄膜晶体管层TFTL的像素的每一个的薄膜晶体管、栅极布线、数据布线以及电源布线可以配置于显示区域DA。薄膜晶体管层TFTL的栅极控制布线以及扇出布线可以配置于非显示区域NDA。薄膜晶体管层TFTL的引线布线可以配置于子区域SBA。
发光元件层EML可以配置于薄膜晶体管层TFTL上。发光元件层EML可以包括依次层叠第一电极、发光层以及第二电极而发出光的多个发光元件以及界定像素的像素界定膜。发光元件层EML的多个发光元件可以配置于显示区域DA。发光层可以是包含有机物质的有机发光层。发光层可以包括空穴传输层(Hole Transporting Layer)、有机发光层(OrganicLight Emitting Layer)以及电子传输层(Electron Transporting Layer)。若第一电极通过薄膜晶体管层TFTL的薄膜晶体管接收预定的电压,第二电极接收阴极电压,则空穴和电子可以分别通过空穴传输层和电子传输层移动到有机发光层,并可以在有机发光层中彼此复合而发光。例如,可以是,第一电极为阳极电极,第二电极为阴极电极,但不限于此。
举另一例,多个发光元件可以包括包含量子点发光层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或者包含无机半导体的无机发光二极管。
封装层TFEL可以覆盖发光元件层EML的上面和侧面,并可以保护发光元件层EML。封装层TFEL可以包括用于封装发光元件层EML的至少一个无机膜和至少一个有机膜。
触摸感测部TSU可以配置于封装层TFEL上。触摸感测部TSU可以包括用于通过电容方式感测用户的触摸的多个触摸电极、接通多个触摸电极和触摸驱动部400的触摸布线。例如,触摸感测部TSU可以通过自电容(Self-Capacitance)方式或者互电容(MutualCapacitance)方式感测用户的触摸。
举另一例,触摸感测部TSU可以配置于配置在显示部DU上的单独基板上。在此情况下,支承触摸感测部TSU的基板可以是封装显示部DU的基底部件。
触摸感测部TSU的多个触摸电极可以配置于与显示区域DA重叠的触摸传感器区域。触摸感测部TSU的触摸布线可以配置于与非显示区域NDA重叠的触摸周边区域。
显示面板100的子区域SBA可以从主区域MA的一侧延伸。子区域SBA可以包含能够弯曲(Bending)、折叠(Folding)、卷曲(Rolling)等的柔性(Flexible)物质。例如,当弯曲子区域SBA时,子区域SBA可以与主区域MA在厚度方向(Z轴方向)上重叠。子区域SBA可以包括显示驱动部200以及与电路板300接通的焊盘部。
图5是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部的平面图。
参照图5,显示部DU的显示区域DA作为显示图像的区域,可以定义为显示面板100的中央区域。显示区域DA可以包括多个像素SP、多个栅极布线GL、多个数据布线DL以及多个电源布线VL。多个像素SP的每一个可以定义为输出光的最小单位。
多个栅极布线GL可以将从栅极驱动部210接收的栅极信号供应给多个像素SP。多个栅极布线GL可以在X轴方向上延伸,并可以在与X轴方向交叉的Y轴方向上彼此隔开。
多个数据布线DL可以将从显示驱动部200接收的数据电压供应给多个像素SP。多个数据布线DL可以在Y轴方向上延伸,并可以在X轴方向上彼此隔开。
多个电源布线VL可以将从显示驱动部200接收的电源电压供应给多个像素SP。在此,电源电压可以是驱动电压、初始化电压以及基准电压中的至少一种。多个电源布线VL可以在Y轴方向上延伸,并可以在X轴方向上彼此隔开。
显示部DU的非显示区域NDA可以围绕显示区域DA。非显示区域NDA可以包括栅极驱动部210、扇出布线FOL以及栅极控制布线GCL。栅极驱动部210可以基于栅极控制信号生成多个栅极信号,并可以将多个栅极信号按照设定的顺序依次供应给多个栅极布线GL。
扇出布线FOL可以从显示驱动部200延伸至显示区域DA。扇出布线FOL可以将从显示驱动部200接收的数据电压供应给多个数据布线DL。
栅极控制布线GCL可以从显示驱动部200延伸至栅极驱动部210。栅极控制布线GCL可以将从显示驱动部200接收的栅极控制信号供应给栅极驱动部210。
子区域SBA可以包括显示驱动部200、显示焊盘区域DPA、第一以及第二触摸焊盘区域TPA1、TPA2。
显示驱动部200可以向扇出布线FOL输出用于驱动显示面板100的信号和电压。显示驱动部200可以通过扇出布线FOL将数据电压供应给数据布线DL。数据电压可以供应给多个像素SP,并可以确定多个像素SP的亮度。显示驱动部200可以通过栅极控制布线GCL将栅极控制信号供应给栅极驱动部210。
显示焊盘区域DPA、第一触摸焊盘区域TPA1以及第二触摸焊盘区域TPA2可以配置于子区域SBA的边缘。显示焊盘区域DPA、第一触摸焊盘区域TPA1以及第二触摸焊盘区域TPA2可以利用各向异性导电膜或者SAP(高吸水树脂)等之类的低电阻高可靠性材料电连接到电路板300。
显示焊盘区域DPA可以包括多个显示焊盘部DP。多个显示焊盘部DP可以通过电路板300接通到主处理器500。多个显示焊盘部DP可以与电路板300接通而接收数字视频数据,并可以将数字视频数据供应给显示驱动部200。
图6是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触摸感测部的平面图。
参照图6,触摸感测部TSU可以包括感测用户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区域TSA以及配置于触摸传感器区域TSA的周边的触摸周边区域TPA。触摸传感器区域TSA可以重叠于显示部DU的显示区域DA,触摸周边区域TPA可以重叠于显示部DU的非显示区域NDA。
触摸传感器区域TSA可以包括多个触摸电极SEN以及多个虚设电极DE。多个触摸电极SEN可以为了感测物体或者人的触摸而形成互电容或者自电容。多个触摸电极SEN可以包括多个驱动电极TE以及多个感测电极RE。
多个驱动电极TE可以在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上排列。多个驱动电极TE可以在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上彼此隔开。在Y轴方向上相邻的驱动电极TE可以通过多个连接电极CE电连接。
多个驱动电极TE可以通过驱动布线TL与第一触摸焊盘部TP1接通。驱动布线TL可以包括下驱动布线TLa以及上驱动布线TLb。例如,配置于触摸传感器区域TSA的下侧的一部分驱动电极TE可以通过下驱动布线TLa接通于第一触摸焊盘部TP1,配置于触摸传感器区域TSA的上侧的另一部分驱动电极TE可以通过上驱动布线TLb接通于第一触摸焊盘部TP1。下驱动布线TLa可以经过触摸周边区域TPA的下侧延伸至第一触摸焊盘部TP1。上驱动布线TLb可以经由触摸周边区域TPA的上侧、左侧以及下侧延伸至第一触摸焊盘部TP1。第一触摸焊盘部TP1可以通过电路板300接通于触摸驱动部400。
连接电极CE可以折弯至少一次。例如,连接电极CE可以具有尖括号形态(“<”或者“>”),但是连接电极CE的平面形状不限于此。在Y轴方向上彼此相邻的驱动电极TE可以通过多个连接电极CE电连接,即使多个连接电极CE中的任一个断线,驱动电极TE也可以通过剩余连接电极CE稳定地连接。彼此相邻的驱动电极TE可以通过两个连接电极CE连接,但是连接电极CE的数量不限于此。
连接电极CE可以配置于与多个驱动电极TE以及多个感测电极RE彼此不同的层。在X轴方向上彼此相邻的感测电极RE可以通过配置于与多个驱动电极TE或者多个感测电极RE相同的层的连接部电连接。即,多个感测电极RE可以在X轴方向上延伸并在Y轴方向上彼此隔开。多个感测电极RE可以在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上排列,在X轴方向上相邻的感测电极RE可以通过连接部电连接。
在Y轴方向上相邻的驱动电极TE可以通过配置于与多个驱动电极TE或者多个感测电极RE彼此不同的层的连接电极CE电连接。连接电极CE可以形成于形成有驱动电极TE和感测电极RE的层的背面层(或者,下层)。连接电极CE通过多个接触孔与相邻的各个驱动电极TE电连接。由此,即使连接电极CE与多个感测电极RE在Z轴方向上彼此重叠,多个驱动电极TE和多个感测电极RE也可以彼此绝缘。在驱动电极TE和感测电极RE之间可以形成互电容。
连接电极CE形成于形成有驱动电极TE和感测电极RE的层的背面层(或者,下层),可以形成于与形成各个码图案的反射电极相同的层。由此,形成各个码图案的反射电极可以与连接电极CE以相同的金属物质通过相同的工艺过程形成于相同的层。连接电极CE和反射电极虽然通过相同的工艺过程形成于相同的层,但是形成并配置成彼此物理分离和电分离的状态。
多个感测电极RE可以通过感测布线RL接通于第二触摸焊盘部TP2。例如,配置于触摸传感器区域TSA的右侧的一部分感测电极RE可以通过感测布线RL接通于第二触摸焊盘部TP2。感测布线RL可以经由触摸周边区域TPA的右侧以及下侧延伸至第二触摸焊盘部TP2。第二触摸焊盘部TP2可以通过电路板300接通于触摸驱动部400。
多个虚设电极DE的每一个可以被驱动电极TE或者感测电极RE围绕。多个虚设电极DE的每一个可以与驱动电极TE或者感测电极RE隔开并绝缘。因此,虚设电极DE可以电浮置。
在多个驱动电极TE、多个感测电极RE以及多个虚设电极DE中的至少任一电极的前面一部分区域中形成有用于形成预先设定的平面码形状的遮光部件。在形成有遮光部件的层的背面层设置有根据遮光部件的平面码形状与连接电极CE以相同的物质通过相同的工艺形成的反射电极。
显示焊盘区域DPA、第一触摸焊盘区域TPA1以及第二触摸焊盘区域TPA2可以配置于子区域SBA的边缘。显示焊盘区域DPA、第一触摸焊盘区域TPA1以及第二触摸焊盘区域TPA2可以利用各向异性导电膜或者SAP等之类的低电阻高可靠性材料电连接于电路板300。
第一触摸焊盘区域TPA1可以配置于显示焊盘区域DPA的一侧,并可以包括多个第一触摸焊盘部TP1。多个第一触摸焊盘部TP1可以电连接于配置在电路板300上的触摸驱动部400。多个第一触摸焊盘部TP1可以通过多个驱动布线TL将触摸驱动信号供应给多个驱动电极TE。
第二触摸焊盘区域TPA2可以配置于显示焊盘区域DPA的另一侧,并可以包括多个第二触摸焊盘部TP2。多个第二触摸焊盘部TP2可以电连接于配置在电路板300上的触摸驱动部400。触摸驱动部400可以通过与多个第二触摸焊盘部TP2接通的多个感测布线RL接收触摸感测信号,并可以感测驱动电极TE和感测电极RE之间的互电容变化。
举另一例,触摸驱动部400可以向多个驱动电极TE以及多个感测电极RE的每一个供应触摸驱动信号,并可以从多个驱动电极TE以及多个感测电极RE的每一个接收触摸感测信号。触摸驱动部400可以基于触摸感测信号感测多个驱动电极TE以及多个感测电极RE的每一个的电荷变化量。
图7是图6所示的A1区域的放大图。另外,图8是具体地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码图案部以及A1区域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参照图7以及图8,多个驱动电极TE、多个感测电极RE以及多个虚设电极DE可以配置于相同的层,并可以彼此隔开。
多个驱动电极TE可以在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上排列。多个驱动电极TE可以在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上彼此隔开。在Y轴方向上相邻的驱动电极TE可以通过连接电极CE电连接。
多个感测电极RE可以在X轴方向上延伸且在Y轴方向上彼此隔开。多个感测电极RE可以在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上排列,在X轴方向上相邻的感测电极RE可以电连接。例如,感测电极RE可以通过连接部电连接,连接部可以配置于彼此相邻的驱动电极TE的最短距离内。
多个连接电极CE可以配置于与驱动电极TE以及感测电极RE不同的层,例如背面层。连接电极CE可以包括第一部分CEa以及第二部分CEb。例如,连接电极CE的第一部分CEa可以通过第一接触孔CNT1连接于配置在一侧的驱动电极TE并在第三方向DR3上延伸。连接电极CE的第二部分CEb可以在与感测电极RE重叠的区域中从第一部分CEa折弯而在第二方向DR2上延伸,并可以通过第一接触孔CNT1连接于配置在另一侧的驱动电极TE。以下,可以是,第一方向DR1是X轴方向和Y轴方向之间的方向,第二方向DR2是Y轴方向的相反方向和X轴方向之间的方向,第三方向DR3是第一方向DR1的相反方向,第四方向DR4是第二方向DR2的相反方向。因此,多个连接电极CE的每一个可以接通在Y轴方向上相邻的驱动电极TE。
多个像素可以包括第一至第三子像素,第一至第三子像素可以分别包括第一至第三发光区域EA1、EA2、EA3。例如,第一发光区域EA1可以发出第一颜色的光或者红色光,第二发光区域EA2可以发出第二颜色的光或者绿色光,第三发光区域EA3可以发出第三颜色的光或者蓝色光。与此不同,多个像素可以包括第一至第三子像素或者第一至第四子像素,第一至第四子像素也可以分别包括第一至第四发光区域EA1~EA4,但不限于此。
一个像素组PG可以通过第一至第三发光区域EA1~EA3或者第一至第四发光区域EA1~EA4呈现白色灰度。另外,可以通过组合从第一至第三发光区域EA1~EA3或者第一至第四发光区域EA1~EA4发出的光而呈现白色等各种颜色的灰度。
根据第一至第三子像素或者第一至第四子像素的配置结构,多个驱动电极TE、多个感测电极RE以及多个虚设电极DE可以形成为平面上网格(Mesh)结构或者网眼结构。
多个驱动电极TE、多个感测电极RE以及多个虚设电极DE可以在平面上围绕像素组PG的第一至第三发光区域EA1、EA2、EA3的每一个。因此,多个驱动电极TE、多个感测电极RE以及多个虚设电极DE可以与第一至第三发光区域EA1、EA2、EA3不重叠。多个连接电极CE还可以与第一至第三发光区域EA1、EA2、EA3不重叠。因此,显示装置10可以防止从第一至第三发光区域EA1、EA2、EA3发出的光的亮度由于触摸感测部TSU而减小。
多个驱动电极TE的每一个可以形成为包括在第一方向DR1上延伸的第一部分TEa以及在第二方向DR2上延伸的第二部分TEb,从而与第一至第三发光区域EA1、EA2、EA3不重叠。另外,多个感测电极RE的每一个可以包括在第一方向DR1上延伸的第一部分REa以及在第二方向DR2上延伸的第二部分REb。
在包括多个虚设电极DE、多个驱动电极TE、多个感测电极RE以及多个连接电极CE的触摸感测部TSU中以预先设定的预定间距(例如,约300μm间距)形成有码图案CDP。
码图案CDP包括遮光部件CP,所述遮光部件CP以预先设定尺寸的平面码形状覆盖多个驱动电极TE、多个感测电极RE以及多个虚设电极DE中的至少任一电极的整个面的一部分区域而形成平面线。另外,在遮光部件CP的背面配置有反射电极CR,反射电极CR可以根据遮光部件CP的平面码形状形成为至少一部分区域重叠于遮光部件CP的背面。在此,码图案CDP的位置码形状可以通过遮光部件CP的平面码形状来确定。
遮光部件CP可以以平面码形状覆盖多个驱动电极TE、多个感测电极RE以及多个虚设电极DE中的至少任一电极的前面(或者上面)的一部分区域而形成。此时,也可以是,不仅覆盖各电极的前面的一部分而形成,还与前面一起覆盖至少一个侧面而形成。
遮光部件CP的平面码形状可以形成为矩形、正方形、圆形或者菱形等闭环(ClosedLoop)形状。与此不同,遮光部件CP的平面码形状也可以形成为仅围绕一个发光区域的开环(Open Loop)形状。另外,遮光部件CP的平面码形状也可以形成为预先设定长度的直线或者曲线形状。另一方面,当遮光部件CP围绕多个发光区域之间和外围全部而并非围绕一个发光区域时,遮光部件CP的整体形状也可以形成为平面上网格(Mesh)结构或者网眼结构。以下,将说明遮光部件CP的平面形状形成为呈闭环的菱形形状的例子。
反射电极CR形成于与多个驱动电极TE、多个感测电极RE以及多个虚设电极DE不同的工艺层。如前述那样,反射电极CR可以在形成连接电极CE时,以与连接电极CE相同的物质通过与连接电极CE相同的工艺过程形成。由此,反射电极CR可以位于形成有遮光部件CP的层的背面层(或者,下层),并可以根据遮光部件CP的尺寸以及平面码形状形成为至少一部分区域重叠于遮光部件CP的背面。尤其是,反射电极CR可以向平面上遮光部件CP的外周面和内周面中的至少一个面凸出,从而形成为沿着遮光部件CP的外周面和内周面中的至少一个面围绕至少一个面的形状。
具体地,反射电极CR可以向平面上遮光部件CP的第一至第四方向DR1~DR4以及上、下、左、右方向的外周面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外周面凸出,从而形成为围绕遮光部件CP的第一至第四方向DR1~DR4以及上、下、左、右方向的外周面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外周面的形状。另外,反射电极CR可以向平面上遮光部件CP的第一至第四方向DR1~DR4以及上、下、左、右方向的内周面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内周面凸出,从而形成为围绕遮光部件CP的第一至第四方向DR1~DR4以及上、下、左、右方向的内周面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内周面的形状。
作为一例,如图8那样,反射电极CR可以向平面上遮光部件CP的第一至第四方向DR1~DR4和上、下、左、右方向的外周面凸出,从而形成为围绕遮光部件CP的第一至第四方向DR1~DR4和上、下、左、右方向的外周面全部的形状。此时,反射电极CR可以还向平面上遮光部件CP的第一至第四方向DR1~DR4的内周面凸出,从而形成为还围绕遮光部件CP的第一至第四方向DR1~DR4的内周面全部的形状。如此,通过向平面上遮光部件CP的至少一个外周侧面或至少一个内周侧面更宽地凸出而反射前面的光的反射电极CR,可以增加遮光部件CP的反射光量和反射电极CR的反射光量之差。由此,可以提高触摸输入装置20针对遮光部件CP的辨别灵敏度并提高遮光部件CP的识别率。
图9是具体地示出图8的I-I'截面结构的截面图。
参照图9,在基板SUB上可以配置阻挡膜BR。基板SUB可以由高分子树脂等绝缘物质形成。例如,基板SUB可以由聚酰亚胺(polyimide)形成。基板SUB可以是能够弯曲(bending)、折叠(folding)、卷曲(rolling)等的柔性(flexible)基板。
阻挡膜BR是用于保护薄膜晶体管层TFTL的晶体管和发光元件层EML的发光层172免受通过易受透湿的基板SUB渗透的水分的影响的膜。阻挡膜BR可以由交替层叠的多个无机膜形成。例如,阻挡膜BR可以由交替层叠氮化硅层、氮氧化硅层、氧化硅层、氧化钛层以及氧化铝层中的一个以上的无机膜而得的多重膜形成。
在阻挡膜BR上可以配置薄膜晶体管ST1。各个薄膜晶体管ST1包括有源层ACT1、栅极电极G1、源极电极S1以及漏极电极D1。
在阻挡膜BR上可以配置薄膜晶体管ST1的有源层ACT1、源极电极S1以及漏极电极D1。薄膜晶体管ST1的有源层ACT1包含多晶硅、单晶硅、低温多晶硅、非晶硅或者氧化物半导体。在基板SUB的厚度方向即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与栅极电极G1重叠的有源层ACT1可以定义为沟道区域。源极电极S1和漏极电极D1作为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与栅极电极G1不重叠的区域,可以在硅半导体或者氧化物半导体中掺杂离子或者杂质而具有导电性。
在薄膜晶体管ST1的有源层ACT1、源极电极S1以及漏极电极D1上可以配置栅极绝缘膜130。栅极绝缘膜130可以由无机膜,例如氮化硅层、氮氧化硅层、氧化硅层、氧化钛层或者氧化铝层形成。
在栅极绝缘膜130上可以配置薄膜晶体管ST1的栅极电极G1。栅极电极G1可以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与有源层ACT1重叠。栅极电极G1可以形成为由钼(Mo)、铝(Al)、铬(Cr)、金(Au)、钛(Ti)、镍(Ni)、钕(Nd)以及铜(Cu)中的任一种或者它们的合金形成的单层或者多层。
在薄膜晶体管ST1的栅极电极G1上可以配置第一层间绝缘膜141。第一层间绝缘膜141可以由无机膜,例如氮化硅层、氮氧化硅层、氧化硅层、氧化钛层或者氧化铝层形成。第一层间绝缘膜141可以由多个无机膜形成。
在第一层间绝缘膜141上可以配置电容器电极CAE。电容器电极CAE可以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与薄膜晶体管ST1的栅极电极G1重叠。第一层间绝缘膜141具有预定的介电常数,因此可以通过电容器电极CAE、栅极电极G1以及配置于它们之间的第一层间绝缘膜141形成电容器。电容器电极CAE可以形成为由钼(Mo)、铝(Al)、铬(Cr)、金(Au)、钛(Ti)、镍(Ni)、钕(Nd)以及铜(Cu)中的任一种或者它们的合金形成的单层或者多层。
在电容器电极CAE上可以配置第二层间绝缘膜142。第二层间绝缘膜142可以由无机膜,例如氮化硅层、氮氧化硅层、氧化硅层、氧化钛层或者氧化铝层形成。第二层间绝缘膜142可以由多个无机膜形成。
在第二层间绝缘膜142上可以配置第一阳极连接电极ANDE1。第一阳极连接电极ANDE1可以通过贯通栅极绝缘膜130、第一层间绝缘膜141以及第二层间绝缘膜142的第一连接接触孔ANCT1连接于薄膜晶体管ST1的漏极电极D1。第一阳极连接电极ANDE1可以形成为由钼(Mo)、铝(Al)、铬(Cr)、金(Au)、钛(Ti)、镍(Ni)、钕(Nd)以及铜(Cu)中的任一种或者它们的合金形成的单层或者多层。
在第一阳极连接电极ANDE1上可以配置用于平坦化由薄膜晶体管ST1引起的台阶的第一平坦化膜160。第一平坦化膜160可以由丙烯酸树脂(acryl resin)、环氧树脂(epoxyresin)、酚醛树脂(phenolic resin)、聚酰胺树脂(polyamide resin)、聚酰亚胺树脂(polyimide resin)等的有机膜形成。
在第一平坦化膜160上可以配置第二阳极连接电极ANDE2。第二阳极连接电极ANDE2可以通过贯通第一平坦化膜160的第二连接接触孔ANCT2连接于第一阳极连接电极ANDE1。第二阳极连接电极ANDE2可以形成为由钼(Mo)、铝(Al)、铬(Cr)、金(Au)、钛(Ti)、镍(Ni)、钕(Nd)以及铜(Cu)中的任一种或者它们的合金形成的单层或者多层。
在第二阳极连接电极ANDE2上可以配置第二平坦化膜180。第二平坦化膜180可以由丙烯酸树脂(acryl resin)、环氧树脂(epoxy resin)、酚醛树脂(phenolic resin)、聚酰胺树脂(polyamide resin)、聚酰亚胺树脂(polyimide resin)等的有机膜形成。
在第二平坦化膜180上可以配置发光元件LEL和堤坝190。发光元件LEL的每一个包括像素电极171、发光层172以及公共电极173。
像素电极171可以配置于第二平坦化膜180上。像素电极171可以通过贯通第二平坦化膜180的第三连接接触孔ANCT3连接于第二阳极连接电极ANDE2。
在以发光层172为基准向公共电极173方向发光的顶部发光(top emission)结构中,像素电极171可以由铝和钛的叠层结构(Ti/Al/Ti)、铝和ITO(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Oxide)的叠层结构(ITO/Al/ITO)、APC合金以及APC合金和ITO的叠层结构(ITO/APC/ITO)之类的反射率高的金属物质形成。APC合金是银(Ag)、钯(Pd)以及铜(Cu)的合金。
堤坝190可以为了界定第一至第四发光区域EA1~EA4,在第二平坦化膜180上以划分像素电极171的方式形成。堤坝190可以配置成覆盖像素电极171的边缘。堤坝190可以由丙烯酸树脂(acryl resin)、环氧树脂(epoxy resin)、酚醛树脂(phenolic resin)、聚酰胺树脂(polyamide resin)、聚酰亚胺树脂(polyimide resin)等的有机膜形成。
第一至第四发光区域EA1~EA4的每一个表示如下的区域:依次层叠像素电极171、发光层172以及公共电极173,并且来自像素电极171的空穴和来自公共电极173的电子在发光层172中彼此复合而发光。
在像素电极171和堤坝190上可以配置发光层172。发光层172可以包含有机物质而发出预定颜色的光。例如,发光层172包含空穴传输层(hole transporting layer)、有机物质层以及电子传输层(electron transporting layer)。
公共电极173可以配置于发光层172上。公共电极173可以配置成覆盖发光层172。公共电极173可以是共同形成于第一发光区域EA1、第二发光区域EA2、第三发光区域EA3、第四发光区域EA4的公共层。在公共电极173上可以形成封盖层(capping layer)。
在顶部发光结构中,公共电极173可以由可以透射光的ITO、IZO之类的透明的金属物质(TCO,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形成,或者由镁(Mg)、银(Ag)或镁(Mg)和银(Ag)的合金之类的半透射金属物质(Semi-transmissive Conductive Material)形成。当公共电极173由半透射金属物质形成时,可以通过微腔(micro cavity)提高出光效率。
在公共电极173上可以配置封装层TFEL。封装层TFEL为了防止氧气或者水分渗透到发光元件层EML而包括至少一个无机膜。另外,封装层TFEL为了保护发光元件层EML免受灰尘之类的异物的影响而包括至少一个有机膜。例如,封装层TFEL包括第一封装无机膜TFE1、封装有机膜TFE2以及第二封装无机膜TFE3。
可以是,第一封装无机膜TFE1配置于公共电极173上,封装有机膜TFE2配置于第一封装无机膜TFE1上,第二封装无机膜TFE3配置于封装有机膜TFE2上。第一封装无机膜TFE1和第二封装无机膜TFE3可以由交替层叠氮化硅层、氮氧化硅层、氧化硅层、氧化钛层以及氧化铝层中的一种以上的无机膜而得的多重膜形成。封装有机膜TFE2可以是丙烯酸树脂(acryl resin)、环氧树脂(epoxy resin)、酚醛树脂(phenolic resin)、聚酰胺树脂(polyamide resin)、聚酰亚胺树脂(polyimide resin)等的有机膜。
在封装层TFEL上可以配置触摸感测部TSU。触摸感测部TSU包括第一触摸绝缘膜TINS1、连接电极CE、第二触摸绝缘膜TINS2、驱动电极TE、感测电极RE以及第三触摸绝缘膜TINS3。
第一触摸绝缘膜TINS1可以由无机膜,例如氮化硅层、氮氧化硅层、氧化硅层、氧化钛层或者氧化铝层形成。
在第一触摸绝缘膜TINS1上可以配置连接电极CE。连接电极CE可以形成为由钼(Mo)、铝(Al)、铬(Cr)、金(Au)、钛(Ti)、镍(Ni)、钕(Nd)以及铜(Cu)中的任一种或者它们的合金形成的单层或者多层。
在形成连接电极CE时,以形成连接电极CE的相同金属物质同时形成呈码图案的反射电极CR。即,连接电极CE和反射电极CR可以在相同工艺过程中以相同金属物质形成在相同层中。这样的连接电极CE和反射电极CR虽然在相同的工艺层中通过图案化等相同工艺过程形成,但是形成并配置成彼此物理分离和电分离的状态。由此,反射电极CR可以与连接电极CE不同而保持为浮置状态。
在包括连接电极CE和反射电极CR的第一触摸绝缘膜TINS1上配置第二触摸绝缘膜TINS2。第二触摸绝缘膜TINS2可以由无机膜,例如氮化硅层、氮氧化硅层、氧化硅层、氧化钛层或者氧化铝层形成。或者,第二触摸绝缘膜TINS2可以由丙烯酸树脂(acryl resin)、环氧树脂(epoxy resin)、酚醛树脂(phenolic resin)、聚酰胺树脂(polyamide resin)、聚酰亚胺树脂(polyimide resin)等的有机膜形成。
在第二触摸绝缘膜TINS2上可以配置驱动电极TE和感测电极RE。另外,不仅是驱动电极TE和感测电极RE,图6所示的虚设电极DE、下驱动布线TLa、上驱动布线TLb以及感测布线RL也可以配置于第二触摸绝缘膜TINS2上。
驱动电极TE和感测电极RE以及虚设电极DE由导电性金属电极形成,导电性金属电极由钼(Mo)、铝(Al)、铬(Cr)、金(Au)、钛(Ti)、镍(Ni)、钕(Nd)以及铜(Cu)中的任一种或者它们的合金形成。驱动电极TE和感测电极RE以及虚设电极DE形成为网格结构或者网眼结构以与第一至第四发光区域EA1、EA2、EA3、EA4不重叠。各个驱动电极TE和感测电极RE可以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与连接电极CE局部重叠。驱动电极TE可以通过贯通第二触摸绝缘膜TINS2的第一接触孔CNT1连接于连接电极CE。
在驱动电极TE、感测电极RE以及虚设电极DE的前面一部分区域中以预先设定的平面码形状形成多个遮光部件CP。各个遮光部件CP可以由包含红外线或者紫外线吸收物质的物质形成。例如,遮光部件CP可以由包含无机或者有机黑色颜料的物质形成。在此,无机黑色颜料可以是包含碳黑(Carbon Black)、花青(Cyanin)、聚甲炔(Polymethine)、蒽醌(Anthraquinone)以及酞菁(Phthalocyanine)类化合物中的至少任一种化合物的颜料。相反,有机黑色颜料可以包含内酰胺黑(Lactam Black)、苝黑(Perylene Black)以及苯胺黑(Aniline Black)中的至少一种物质,但不限于此。
当来自触摸输入装置20的红外线光施加到触摸感测部TSU时,以平面码形状形成的各个遮光部件CP可以与周边的其它电极,即未被遮光部件CP覆盖的周边的其它电极区分。形成为遮光部件CP的码图案被识别红外线或紫外线的触摸输入装置20检测,从而可以不影响显示装置10的图像质量。
如前所述,反射电极CR可以位于形成有遮光部件CP的工艺层的背面层(或者,下层),并根据遮光部件CP的尺寸以及平面码形状而至少一部分区域重叠于遮光部件CP的背面。尤其是,反射电极CR的第一至第四方向DR1~DR4和上、下、左、右方向中的至少任一个方向的宽度CRw可以形成为比遮光部件CP的宽度CPw更大的宽度。因此,如图8以及图9所示,反射电极CR可以向平面上遮光部件CP的第一至第四方向DR1~DR4和上、下、左、右方向的外周面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外周面凸出,从而形成为围绕遮光部件CP的第一至第四方向DR1~DR4和上、下、左、右方向的外周面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外周面的形状。另外,反射电极CR可以向平面上遮光部件CP的第一至第四方向DR1~DR4的内周面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内周面凸出,从而形成为围绕遮光部件CP的第一至第四方向DR1~DR4的内周面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内周面的形状。
在包括多个遮光部件CP的各个驱动电极TE和感测电极RE上形成第三触摸绝缘膜TINS3。第三触摸绝缘膜TINS3可以起到平坦化由于驱动电极TE、感测电极RE以及连接电极CE而形成的台阶的作用。为此,第三触摸绝缘膜TINS3可以由无机膜,即氮化硅层、氮氧化硅层、氧化硅层、氧化钛层或者氧化铝层形成。与此不同,第三触摸绝缘膜TINS3也可以由丙烯酸树脂(acryl resin)、环氧树脂(epoxy resin)、酚醛树脂(phenolic resin)、聚酰胺树脂(polyamide resin)、聚酰亚胺树脂(polyimide resin)等的有机膜形成。
在触摸感测部TSU上可以形成滤色器层CFL。滤色器层CFL也可以在第三触摸绝缘膜TINS3上以平面形状形成并配置多个第一至第四滤色器CFL1、CFL2、CFL3、CFL4。
滤色器层CFL可以以分别与第一至第四发光区域EA1~EA4重叠的方式形成于第三触摸绝缘膜TINS3上,但是也可以以分别与第一至第四发光区域EA1~EA4重叠的方式形成于包括驱动电极TE和感测电极RE的第二触摸绝缘膜TINS2上。
可以是,第一滤色器CFL1配置于发出第一颜色光的第一发光区域EA1上,第二滤色器CFL2配置于发出第二颜色光的第二发光区域EA2上,第三滤色器CFL3配置于发出第三颜色光的第三发光区域EA3上。另外,第四滤色器CFL4可以配置于发出第二颜色光的第四发光区域EA4上。
图10是图6所示的B1区域的放大图。
参照图10,形成码图案CDP的遮光部件CP可以以预先设定尺寸的平面码形状覆盖虚设电极DE的前面一部分区域而形成。
反射电极CR可以位于形成有遮光部件CP的工艺层的背面层(或者,下层),并可以在遮光部件CP的背面中形成为至少一部分区域与遮光部件CP重叠。作为一例,反射电极CR可以向平面上遮光部件CP的第一至第四方向DR1~DR4和上、下、左、右方向的外周面全部凸出,从而形成为围绕遮光部件CP的第一至第四方向DR1~DR4的外周面全部的形状。另外,反射电极CR可以向平面上遮光部件CP的第一至第四方向DR1~DR4的内周面全部凸出,从而形成为围绕遮光部件CP的第一至第四方向DR1~DR4的内周面全部的形状。
图11是具体地示出图10的I-I'截面结构的截面图。
参照图11,在虚设电极DE的形成区域的第一触摸绝缘膜TINS1上在形成连接电极CE时以与连接电极CE相同的金属物质图案化反射电极CR。连接电极CE和反射电极CR虽然在相同的层中通过相同工艺过程形成,但是配置成彼此物理分离和电分离的状态。另外,在包括连接电极CE和反射电极CR的第一触摸绝缘膜TINS1上配置第二触摸绝缘膜TINS2。
在第二触摸绝缘膜TINS2上可以图案化并配置虚设电极DE。另外,在虚设电极DE的前面一部分区域可以以预先设定的平面码形状形成多个遮光部件CP。此时,各个遮光部件CP可以包含红外线或者紫外线吸收物质而进行图案化并形成。由此,反射电极CR可以位于形成有遮光部件CP的层的背面层(或者,下层),并在遮光部件CP的背面处至少一部分区域与遮光部件CP重叠。
作为一例,反射电极CR的宽度CRw可以形成为比遮光部件CP的宽度CPw更大的宽度。因此,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反射电极CR可以向平面上遮光部件CP的第一至第四方向DR1~DR4的外周面凸出,从而形成为围绕遮光部件CP的第一至第四方向DR1~DR4的外周面的形状。另外,反射电极CR可以在平面上还向遮光部件CP的第一至第四方向DR1~DR4的内周面凸出,从而形成为还围绕遮光部件CP的第一至第四方向DR1~DR4的内周面的形状。因此,当来自触摸输入装置20的红外线光施加到触摸感测部TSU时,以平面码形状形成的多个遮光部件CP可以与未被遮光部件CP覆盖的另一部分的电极区分。尤其是,如此,可以通过向平面上遮光部件CP的外周以及内周侧面方向更宽地凸出而反射前面的光的反射电极CR,以使得遮光部件CP的反射光量和反射电极CR的反射光量之差更大。由此,可以提高触摸输入装置20针对遮光部件CP的辨别灵敏度并提高遮光部件CP的识别率。
图12是具体地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码图案部以及B1区域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参照图12,形成码图案CDP的遮光部件CP可以以预先设定的平面码形状覆盖驱动电极TE、感测电极RE以及虚设电极DE的前面一部分区域而形成。
反射电极CR可以位于形成有遮光部件CP的工艺层的背面层,并可以形成为根据遮光部件CP的尺寸以及平面码形状而一部分区域与遮光部件CP重叠。作为一例,如图12那样,反射电极CR可以向平面上遮光部件CP的外周面方向全部凸出,从而形成为围绕遮光部件CP的外周面全部的形状。与此不同,反射电极CR也可以向平面上遮光部件CP的第一至第四方向DR1~DR4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外周面凸出,从而形成为围绕遮光部件CP的至少一个方向的外周面的形状。
图13是具体地示出图12的I-I'截面结构的截面图。
参照图13,反射电极CR在与显示部DU对应的第一触摸绝缘膜TINS1上以与连接电极CE相同的金属物质进行图案化而形成。连接电极CE和反射电极CR在相同的层中通过相同工艺过程形成,并配置成彼此电分离的状态。因此,反射电极CR可以保持为浮置状态。另外,在包括连接电极CE和反射电极CR的第一触摸绝缘膜TINS1上配置第二触摸绝缘膜TINS2。
在第二触摸绝缘膜TINS2上可以配置驱动电极TE、感测电极RE以及虚设电极DE。另外,在驱动电极TE、感测电极RE以及虚设电极DE的前面一部分区域中以预先设定的平面码形状形成多个遮光部件CP。由此,各个反射电极CR可以位于形成有遮光部件CP的层的背面层,并根据遮光部件CP的尺寸以及平面码形状而至少一部分区域与遮光部件CP重叠。
作为一例,反射电极CR的至少一个方向的宽度CRw可以形成为与遮光部件CP的宽度CPw相同的宽度,并可以向平面上遮光部件CP的第一至第四方向DR1~DR4的外周面凸出,从而形成为围绕遮光部件CP的外周面全部的形状。另外,反射电极CR的宽度CRw可以形成为比遮光部件CP的至少一个方向的宽度CPw更大的宽度,并向平面上遮光部件CP的第一至第四方向DR1~DR4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外周面凸出,从而形成为围绕遮光部件CP的至少一个方向的外周面的形状。
图14是具体地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码图案部以及B1区域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参照图14,遮光部件CP可以以预先设定的平面码形状覆盖驱动电极TE、感测电极RE以及虚设电极DE的前面一部分区域而形成。
反射电极CR可以位于形成有遮光部件CP的层的背面层,并形成为根据遮光部件CP的平面形状而一部分区域与遮光部件CP重叠。作为一例,如图14那样,反射电极CR可以向平面上遮光部件CP的内周面(或者,内面)方向全部凸出,从而形成为围绕遮光部件CP的内周面全部的形状。与此不同,反射电极CR也可以向平面上遮光部件CP的第一至第四方向DR1~DR4的内周面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内周面凸出,从而形成为仅围绕遮光部件CP的至少一个方向的内周面的形状。
图15是具体地示出图14的I-I'截面结构的截面图。
参照图15,反射电极CR在第一触摸绝缘膜TINS1上以与连接电极CE相同的金属物质进行图案化而形成。连接电极CE和反射电极CR彼此电分离,从而反射电极CR保持为浮置状态。在包括连接电极CE和反射电极CR的第一触摸绝缘膜TINS1上配置第二触摸绝缘膜TINS2。
在第二触摸绝缘膜TINS2上配置驱动电极TE、感测电极RE以及虚设电极DE。另外,在驱动电极TE、感测电极RE以及虚设电极DE的前面一部分区域中以平面码形状形成多个遮光部件CP。由此,各个反射电极CR可以位于形成有遮光部件CP的层的背面层,并至少一部分区域与遮光部件CP重叠。
作为一例,反射电极CR的宽度CRw可以形成为与遮光部件CP的宽度CPw相同的宽度,并可以向平面上遮光部件CP的内周面方向全部凸出,从而形成为围绕遮光部件CP的内周面全部的形状。另外,反射电极CR的至少一个方向的宽度CRw也可以形成为比遮光部件CP的宽度CPw更大的宽度,并向平面上遮光部件CP的第一至第四方向DR1~DR4的内周面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内周面凸出,从而形成为仅围绕遮光部件CP的至少一个方向的内周面的形状。
图16是具体地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码图案部以及B1区域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参照图16,遮光部件CP可以以预先设定的平面码形状覆盖驱动电极TE、感测电极RE以及虚设电极DE的前面一部分区域而形成。
反射电极CR可以位于形成有遮光部件CP的层的背面层,并可以形成为根据遮光部件CP的平面形状而一部分区域与遮光部件CP重叠。另外,反射电极CR可以向平面上遮光部件CP的外周面方向以曲线形态凸出,从而形成为以半球形状或者凸起的曲线形状围绕平面上遮光部件CP的外周面全部。与此不同,反射电极CR也可以向平面上遮光部件CP的第一至第四方向DR1~DR4的外周面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外周面方向以曲线形态凸出,从而形成为以半球形状或者凸起的曲线形状围绕遮光部件CP的至少一个方向的外周面。
另外,反射电极CR可以向平面上遮光部件CP的内周面(或者,内面)方向局部凹陷地凸出,从而形成为分别围绕遮光部件CP的内周面边角的形状。即,反射电极CR的内周面可以形成为圆形或者椭圆形。反射电极CR的圆形或者椭圆形的内周面可以向遮光部件CP的内周面方向进一步凸出。
反射电极CR也可以向平面上遮光部件CP的第一至第四方向DR1~DR4的内周面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内周面方向以曲线形态凸出,从而形成为以半球形状或者凸起的曲线形状围绕遮光部件CP的至少一个方向的内周面。
图17是具体地示出图16的C-C'截面结构的截面图。
参照图17,反射电极CR在第一触摸绝缘膜TINS1上以与连接电极CE相同的金属物质进行图案化而形成。在包括连接电极CE和反射电极CR的第一触摸绝缘膜TINS1上可以配置第二触摸绝缘膜TINS2。
在第二触摸绝缘膜TINS2上配置驱动电极TE、感测电极RE以及虚设电极DE。另外,在驱动电极TE、感测电极RE以及虚设电极DE的前面一部分区域中以平面码形状形成多个遮光部件CP。由此,各个反射电极CR可以位于形成有遮光部件CP的层的背面层,并至少一部分区域与遮光部件CP重叠。
作为一例,反射电极CR可以形成为平面上凸起形状或者半球形状,反射电极CR的宽度CRw可以以比遮光部件CP的宽度CPw更窄或更宽地变化的形式形成,以使反射电极CR形成为平面上凸起形状或者半球形状。形成为平面上凸起形状或者半球形状的反射电极CR可以向平面上遮光部件CP的第一至第四方向DR1~DR4的外周面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外周面方向以曲线形态凸出,从而形成为以半球形状或者凸起的曲线形状围绕遮光部件CP的至少一个方向的外周面。
图18是具体地示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码图案部以及B1区域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参照图18,遮光部件CP可以以预先设定的平面码形状覆盖驱动电极TE、感测电极RE以及虚设电极DE的前面一部分区域而形成。
反射电极CR可以位于形成有遮光部件CP的层的背面层,并形成为根据遮光部件CP的平面形状而一部分区域与遮光部件CP重叠。另外,反射电极CR可以形成为圆形或者多边形状。由此,反射电极CR可以向平面上遮光部件CP的各个边角的外周面方向以圆形或者多边形状凸出,从而形成为以圆形或者多边形状围绕平面上遮光部件CP的各个边角的外周面全部。与此不同,反射电极CR也可以向平面上遮光部件CP的上、下、左、右方向的边角中的至少一个边角的外周面方向以圆形或者多边形状凸出,从而形成为以圆形或者多边形状围绕遮光部件CP的至少一个方向的边角的外周面。此时,反射电极CR可以配置成以扇形形状围绕遮光部件CP的至少一个方向的边角的内周面的形状。
图19是具体地示出图18的C-C'截面结构的截面图。
参照图19,反射电极CR在第一触摸绝缘膜TINS1上以与连接电极CE相同的金属物质进行图案化而形成。在包括连接电极CE和反射电极CR的第一触摸绝缘膜TINS1上配置第二触摸绝缘膜TINS2。
在第二触摸绝缘膜TINS2上配置驱动电极TE、感测电极RE以及虚设电极DE。另外,在驱动电极TE、感测电极RE以及虚设电极DE的前面一部分区域中以平面码形状形成多个遮光部件CP。由此,各个反射电极CR可以位于形成有遮光部件CP的层的背面层,并至少一部分区域与遮光部件CP重叠。
反射电极CR可以形成为平面上圆形或者多边形状,反射电极CR的宽度CRw可以形成为比遮光部件CP的宽度CPw更宽的宽度,以使得反射电极CR形成为平面上圆形或者多边形状。形成为平面上圆形或者多边形状的反射电极CR可以向平面上遮光部件CP的上、下、左、右方向的边角的外周面和内周面方向凸出,从而形成为以圆形或者多边形状围绕遮光部件CP的至少一个方向的边角的外周面和内周面。
图20和图2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在图20和图21中示例了显示装置10是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折叠的可折叠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0可以保持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全部。显示装置10可以以前面配置于内侧的内折叠(in-folding)方式折叠。当显示装置10以内折叠方式弯曲或折叠时,显示装置10的前面可以配置成彼此相面对。或者,显示装置10可以以前面配置于外侧的外折叠(out-folding)方式折叠。当显示装置10以外折叠方式弯曲或折叠时,显示装置10的背面可以配置成彼此相面对。
第一非折叠区域NFA1可以配置于折叠区域FDA的一侧,例如右侧。第二非折叠区域NFA2可以配置于折叠区域FDA的另一侧,例如左侧。在第一非折叠区域NFA1以及第二非折叠区域NFA2上可以分别形成并配置根据本说明书的实施例的触摸感测部TSU。
可以是,第一折叠线FOL1和第二折叠线FOL2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显示装置10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折叠。由此,显示装置10的第一方向(X轴方向)的长度可以缩减为大致一半,因此用户可以便于携带显示装置10。
另一方面,第一折叠线FOL1的延伸方向和第二折叠线FOL2的延伸方向不限于第二方向(Y轴方向)。例如,可以是,第一折叠线FOL1和第二折叠线FOL2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延伸,显示装置10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折叠。在此情况下,显示装置10的第二方向(Y轴方向)的长度可以缩减为大致一半。或者,第一折叠线FOL1和第二折叠线FOL2可以在相当于第一方向(X轴方向)和第二方向(Y轴方向)之间的显示装置10的对角方向上延伸。在此情况下,显示装置10可以折叠成三角形形状。
当第一折叠线FOL1和第二折叠线FOL2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时,折叠区域FDA的第一方向(X轴方向)的长度可以比第二方向(Y轴方向)的长度短。另外,第一非折叠区域NFA1的第一方向(X轴方向)的长度可以比折叠区域FDA的第一方向(X轴方向)的长度长。第二非折叠区域NFA2的第一方向(X轴方向)的长度可以比折叠区域FDA的第一方向(X轴方向)的长度长。
第一显示区域DA1可以配置于显示装置10的前面。第一显示区域DA1可以与折叠区域FDA、第一非折叠区域NFA1以及第二非折叠区域NFA2重叠。因而,当显示装置10展开时,在显示装置10的折叠区域FDA、第一非折叠区域NFA1以及第二非折叠区域NFA2中可以向前面方向显示图像。
第二显示区域DA2可以配置于显示装置10的背面。第二显示区域DA2可以与第二非折叠区域NFA2重叠。因而,当显示装置10折叠时,在显示装置10的第二非折叠区域NFA2中可以向前面方向显示图像。
在图20和图21中示例了形成相机SDA等的贯通孔TH配置于第一非折叠区域NFA1,但不限于此。贯通孔TH或相机SDA可以配置于第二非折叠区域NFA2或者折叠区域FDA。
图22和图2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又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在图22和图23中示例了显示装置10是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折叠的可折叠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0可以保持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全部。显示装置10可以以前面配置于内侧的内折叠(in-folding)方式折叠。当显示装置10以内折叠方式弯曲或折叠时,显示装置10的前面可以配置成彼此相面对。或者,显示装置10可以以前面配置于外侧的外折叠(out-folding)方式折叠。当显示装置10以外折叠方式弯曲或折叠时,显示装置10的背面可以配置成彼此相面对。
显示装置10可以包括折叠区域FDA、第一非折叠区域NFA1以及第二非折叠区域NFA2。可以是,折叠区域FDA为折叠显示装置10的区域,第一非折叠区域NFA1和第二非折叠区域NFA2为不折叠显示装置10的区域。第一非折叠区域NFA1可以配置于折叠区域FDA的一侧,例如下侧。第二非折叠区域NFA2可以配置于折叠区域FDA的另一侧,例如上侧。
在第一非折叠区域NFA1以及第二非折叠区域NFA2上可以分别形成并配置根据本说明书的实施例的触摸感测部TSU。
相反,折叠区域FDA可以是在第一折叠线FOL1和第二折叠线FOL2处以预定的曲率弯曲的区域。因而,可以是,第一折叠线FOL1为折叠区域FDA和第一非折叠区域NFA1的边界,第二折叠线FOL2为折叠区域FDA和第二非折叠区域NFA2的边界。
可以是,第一折叠线FOL1和第二折叠线FOL2如图22以及图23那样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延伸,显示装置10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折叠。由此,显示装置10的第二方向(Y轴方向)的长度可以缩减为大致一半,因此用户可以便于携带显示装置10。
另一方面,第一折叠线FOL1的延伸方向和第二折叠线FOL2的延伸方向不限于第一方向(X轴方向)。例如,可以是,第一折叠线FOL1和第二折叠线FOL2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显示装置10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折叠。在此情况下,显示装置10的第一方向(X轴方向)的长度可以缩减为大致一半。或者,第一折叠线FOL1和第二折叠线FOL2可以在相当于第一方向(X轴方向)和第二方向(Y轴方向)之间的显示装置10的对角方向上延伸。在此情况下,显示装置10可以折叠成三角形形状。
当第一折叠线FOL1和第二折叠线FOL2如图22以及图23那样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延伸时,折叠区域FDA的第二方向(Y轴方向)的长度可以比第一方向(X轴方向)的长度短。另外,第一非折叠区域NFA1的第二方向(Y轴方向)的长度可以比折叠区域FDA的第二方向(Y轴方向)的长度长。第二非折叠区域NFA2的第二方向(Y轴方向)的长度可以比折叠区域FDA的第二方向(Y轴方向)的长度长。
第一显示区域DA1可以配置于显示装置10的前面。第一显示区域DA1可以与折叠区域FDA、第一非折叠区域NFA1以及第二非折叠区域NFA2重叠。因而,当显示装置10展开时,在显示装置10的折叠区域FDA、第一非折叠区域NFA1以及第二非折叠区域NFA2中可以向前面方向显示图像。
第二显示区域DA2可以配置于显示装置10的背面。第二显示区域DA2可以与第二非折叠区域NFA2重叠。因而,当显示装置10折叠时,在显示装置10的第二非折叠区域NFA2中可以向前面方向显示图像。
在图22和图23中示例了配置相机SDA等的贯通孔TH配置于第二非折叠区域NFA2,但不限于此。贯通孔TH可以配置于第一非折叠区域NFA1或者折叠区域FDA。
以上,参照所附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在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的人应能理解,在不改变本发明的其技术构思或必要特征的情况下,可以以其它具体方式实施。因此,应当理解以上叙述的实施例在所有方面为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

Claims (20)

1.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包括:
显示部,包括多个发光区域;
多个触摸电极,配置于所述多个发光区域之间并感测触摸;
遮光部件,以预先设定的码形状覆盖所述多个触摸电极中的至少一个触摸电极的前面一部分而形成码图案;以及
反射电极,以一部分区域与所述遮光部件重叠的方式形成于所述遮光部件的背面而反射所述前面的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码图案的平面形状形成为矩形、正方形、圆形以及菱形中的至少一种闭环形状、局部围绕所述多个发光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发光区域的开环形状以及预先设定长度的直线或者曲线形状中的任一种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遮光部件包含吸收红外线或者紫外线的无机或者有机黑色颜料,并以覆盖所述至少一个触摸电极的所述前面一部分和侧面一部分的方式进行图案化而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反射电极在所述触摸电极的背面的不同的工艺层中以与将所述多个触摸电极中的每两个触摸电极电连接的连接电极相同的金属物质通过相同的工艺过程形成,所述多个触摸电极中的每两个触摸电极通过多个接触孔与所述连接电极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反射电极向平面上所述遮光部件的外周面和内周面中的至少一个面凸出,从而形成为围绕所述遮光部件的外周面和内周面中的所述至少一个面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反射电极向平面上所述遮光部件的第一至第四对角线方向以及上、下、左、右方向的外周面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外周面凸出,从而形成为围绕所述遮光部件的第一至第四对角线方向以及上、下、左、右方向的外周面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方向的外周面的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反射电极向平面上所述遮光部件的第一至第四对角线方向以及上、下、左、右方向的内周面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内周面凸出,从而形成为围绕所述遮光部件的第一至第四对角线方向以及上、下、左、右方向的内周面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方向的内周面的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反射电极与所述多个触摸电极以及所述连接电极电分离而保持为浮置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反射电极的第一至第四对角线方向和上、下、左、右方向中的至少任一个方向的宽度形成为比所述遮光部件的宽度更大的宽度,所述反射电极形成为在平面上围绕所述遮光部件的第一至第四对角线方向以及上、下、左、右方向的内周面和外周面全部的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反射电极的第一至第四对角线方向和上、下、左、右方向中的至少任一个方向的宽度形成为比所述遮光部件的宽度更大的宽度,所述反射电极形成为在平面上围绕所述遮光部件的第一至第四对角线方向以及上、下、左、右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外周面的形状。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反射电极的第一至第四对角线方向和上、下、左、右方向中的至少任一个方向的宽度形成为比所述遮光部件的宽度更大的宽度,所述反射电极形成为在平面上围绕所述遮光部件的第一至第四对角线方向以及上、下、左、右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内周面的形状。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反射电极的宽度形成为与所述遮光部件的宽度相同的宽度,所述反射电极形成为一部分区域与所述遮光部件重叠,并在平面上向所述遮光部件的第一至第四对角线方向以及上、下、左、右方向的外周面凸出而围绕所述外周面的形状。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反射电极的宽度形成为与所述遮光部件的宽度相同的宽度,所述反射电极形成为一部分区域与所述遮光部件重叠,并在平面上向所述遮光部件的第一至第四对角线方向以及上、下、左、右方向的内周面凸出而围绕所述内周面的形状。
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反射电极向平面上所述遮光部件的第一至第四对角线方向和上、下、左、右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外周面方向以曲线形态凸出,从而形成为以半球形状或者凸起的曲线形状围绕平面上所述遮光部件的所述至少一个方向的外周面。
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反射电极向平面上所述遮光部件的第一至第四对角线方向和上、下、左、右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的内周面方向以曲线形态凸出,从而形成为以半球形状或者凸起的曲线形状围绕平面上所述遮光部件的所述至少一个方向的内周面。
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反射电极分别形成为圆形或者多边形状,从而配置成向平面上所述遮光部件的至少一个方向的边角的外周面方向以圆形或者多边形状凸出的形态,并且形成为以圆形或者多边形状围绕所述遮光部件的所述至少一个方向的边角的外周面的形态。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反射电极配置成以扇形形状围绕所述遮光部件的至少一个方向的边角的内周面的形态。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反射电极的宽度形成为比所述遮光部件的宽度更宽的宽度,形成为平面上圆形或者多边形状的所述反射电极向所述遮光部件的至少一个边角的外周面和内周面方向凸出,从而形成为以圆形或者多边形状围绕所述遮光部件的所述至少一个边角的外周面和内周面。
19.一种触摸输入系统,其中,包括:
显示装置,显示图像;以及
触摸输入装置,向所述显示装置输入触摸,
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部,包括多个发光区域;
多个触摸电极,配置于所述多个发光区域之间并感测所述触摸;
遮光部件,以预先设定的码形状覆盖所述多个触摸电极中的至少一个触摸电极的前面一部分而形成码图案;以及
反射电极,以一部分区域与所述遮光部件重叠的方式形成于所述遮光部件的背面,从而反射来自所述触摸输入装置的光。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触摸输入系统,其中,
所述触摸输入装置包括:
码检测部,感测所述码图案;
码处理器,接收针对所述码图案的形状数据而提取与所述码图案的形状对应的数据码,并生成与所述数据码对应的坐标数据;以及
通信模块,将所述坐标数据传送给所述显示装置。
CN202211283901.7A 2022-01-06 2022-10-20 显示装置以及包括其的触摸输入系统 Pending CN11640082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20001850A KR20230106758A (ko) 2022-01-06 2022-01-06 표시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 입력 시스템
KR10-2022-0001850 2022-01-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00821A true CN116400821A (zh) 2023-07-07

Family

ID=86991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83901.7A Pending CN116400821A (zh) 2022-01-06 2022-10-20 显示装置以及包括其的触摸输入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797118B2 (zh)
KR (1) KR20230106758A (zh)
CN (1) CN116400821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75821B1 (ko) * 2013-11-07 2020-11-0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이미지를 갖는 접촉 위치 감지 패널
KR102557140B1 (ko) * 2016-06-16 2023-07-2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KR102374168B1 (ko) 2017-08-08 2022-03-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입력감지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장치
TWI657367B (zh) * 2018-05-04 2019-04-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裝置及觸控位置偵測系統
KR102414056B1 (ko) 2018-09-19 2022-06-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감지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KR20220049031A (ko) * 2019-08-23 2022-04-20 보에 테크놀로지 그룹 컴퍼니 리미티드 표시장치,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구동기판
CN112447931B (zh) 2020-11-20 2023-07-1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797118B2 (en) 2023-10-24
US20230214033A1 (en) 2023-07-06
KR20230106758A (ko) 2023-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230016737A (ko) 표시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 입력 시스템
KR20230025562A (ko) 표시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센싱 시스템
EP4216042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touch input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CN117311540A (zh) 触摸感测模块以及包括该触摸感测模块的显示装置
CN115700440A (zh) 显示装置和包括该显示装置的感测系统
KR20220165865A (ko) 표시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 입력 시스템
US11797118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reflective electrode and connection electrode formed from a same metal and touch input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US11861116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touch input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EP4209871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touch input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US20230350511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position input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US11847285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position input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US11747946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touch input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US11755155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touch input system
KR20240025084A (ko) 표시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 입력 시스템
US20230221810A1 (en) Touch input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220962385U (zh) 触摸检测模块和显示装置
US20240122025A1 (en) Display device
KR20230126289A (ko) 표시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위치 입력 시스템
KR20230123534A (ko) 표시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 입력 시스템
KR20230092077A (ko) 표시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입력 시스템
KR20230025603A (ko) 표시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센싱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