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00421A - 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分布范围和地下水监测的物探方法 - Google Patents

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分布范围和地下水监测的物探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00421A
CN116400421A CN202310402340.6A CN202310402340A CN116400421A CN 116400421 A CN116400421 A CN 116400421A CN 202310402340 A CN202310402340 A CN 202310402340A CN 116400421 A CN116400421 A CN 1164004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ndfill
refuse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garbage
ground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0234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瑞
吴多贵
林尤强
宋小毛
蔡苗
谢舒茜
邝美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ujin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Hain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ujin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Hain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ujin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Hain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Pujin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Hain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0234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00421A/zh
Publication of CN1164004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004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3/00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 G01V3/08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operating with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produced or modified by objects or geological structures or by detect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3/00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 G01V3/08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operating with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produced or modified by objects or geological structures or by detecting devices
    • G01V3/081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operating with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produced or modified by objects or geological structures or by detecting devices the magnetic field is produced by the objects or geological structur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分布范围和地下水监测的物探方法,包括:以第一预设方法对垃圾填埋区的底部进行一次物探,并获取地下水的水位信息;以第二预设方法对垃圾填埋区的底部进行二次物探,并获取地下水和垃圾之间的位置关系信息;以第三预设方法对垃圾填埋区的底部进行三次物探,并获取地下水样本;对地下水样本进行化学分析,并获取地下水样本的化学信息;如此,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地下水的位置和流动方向;并且可以精确定位地下水和垃圾之间的界面位置和厚度,而获取所述地下水样本的化学信息,能够评估垃圾对地下水的影响;从而,具有非侵入性、高效、精准等优点,可以大大降低地下水监测的成本和时间。

Description

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分布范围和地下水监测的物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探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分布范围和地下水监测的物探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对环保日益重视,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逐步提高,据城建部统计,2021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49亿吨,无害化处理场1407座,无害化处理能力105.7万吨/天,年无害化处理率为99.8%,基本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有研究表明,我国可统计的存量垃圾约80亿吨,占地近1000平方公里,目前迫切需要对现存存量垃圾场及其周边场地和不达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进行深度治理,扎实推进存量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进程;以海南省某垃圾填埋场为例,在该垃圾填埋场的周边新发现有垃圾填埋以及填埋分布范围不明确等问题;因此,亟需一种非侵入性、高效以及精准的物探方法进行环境探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非侵入性、高效以及精准的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分布范围和地下水监测的物探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分布范围和地下水监测的物探方法,包括:
以第一预设方法对垃圾填埋区的底部进行一次物探,并获取地下水的水位信息;
以第二预设方法对垃圾填埋区的底部进行二次物探,并获取地下水和垃圾之间的位置关系信息;
以第三预设方法对垃圾填埋区的底部进行三次物探,并获取地下水样本;
对所述地下水样本进行化学分析,并获取所述地下水样本的化学信息。
可选地,以第一预设方法对垃圾填埋区的底部进行一次物探,并获取地下水的水位信息,包括:
采用地电法和/或电磁法对垃圾填埋场的底部进行探测,并获取地下水的位置信息以及地下水的水流方向信息。
可选地,以第二预设方法对垃圾填埋区的底部进行二次物探,并获取地下水和垃圾之间的位置关系信息,包括:
采用电磁法对垃圾填埋场的底部进行探测,并获取地下水和垃圾之间的分界位置参数。
可选地,采用电磁法对垃圾填埋场的底部进行探测,并获取地下水和垃圾之间的分界位置参数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分界位置参数,计算垃圾的实际厚度参数。
可选地,以第三预设方法对垃圾填埋区的底部进行三次物探,并获取地下水样本,包括:
采用钻孔取样法获取所述地下水样本。
可选地,所述地下水样本的化学信息包括地下水中的化学成分以及污染物浓度。
可选地,在以第一预设方法对垃圾填埋区的底部进行一次物探,并获取地下水的水位信息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以第四预设方法对垃圾填埋场进行物探,并获取所述垃圾填埋区的信息。
可选地,以第四预设方法对垃圾填埋场进行物探,并获取所述垃圾填埋区的信息,包括:
采用高密度电法对垃圾填埋场进行探测,并获取对应地质层的电性变化参数。
可选地,以第四预设方法对垃圾填埋场进行物探,并获取所述垃圾填埋区的信息,包括:
采用激发极化法对垃圾填埋场进行探测,并获取对应的地质层是垃圾堆体或者普通土层。
可选地,以第四预设方法对垃圾填埋场进行物探,并获取所述垃圾填埋区的信息,包括:
采用地震面波法对垃圾填埋场进行探测,并获取预设深度内的垃圾堆体分布信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分布范围和地下水监测的物探方法包括:以第一预设方法对垃圾填埋区的底部进行一次物探,并获取地下水的水位信息;以第二预设方法对垃圾填埋区的底部进行二次物探,并获取地下水和垃圾之间的位置关系信息;以第三预设方法对垃圾填埋区的底部进行三次物探,并获取地下水样本;对所述地下水样本进行化学分析,并获取所述地下水样本的化学信息,如此,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地下水的位置和流动方向,同时也可以检测到垃圾下方的地下水;并且可以精确定位地下水和垃圾之间的界面位置和厚度,而获取所述地下水样本的化学信息,能够评估垃圾对地下水的影响。也就是说,利用物探的方法探测地下水可以定性的了解地下水是否可能受污染,及区域内污染程度的空间变化情况,同时,也可优化钻探点位布设,可增加捕捉污染的可能性和节约监测成本;与传统的钻孔取样分析相比,本发明的物探方法具有非侵入性、高效、精准等优点,可以大大降低地下水监测的成本和时间,并且对地下水和垃圾之间的界面位置、厚度和污染程度等信息进行了更为准确的评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分布范围和地下水监测的物探方法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分布范围和地下水监测的物探方法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分布范围和地下水监测的物探方法的5线实测电阻率断面与钻孔对比解释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分布范围和地下水监测的物探方法的5线电阻率断面等值线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分布范围和地下水监测的物探方法的垃圾土层与低阻层岩芯对比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分布范围和地下水监测的物探方法的DZ1点(ABSTMW7)地震面波频散曲线及反演解释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分布范围和地下水监测的物探方法的E区验证孔钻探结果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近年来,我国对环保日益重视,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逐步提高,据城建部统计,2021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49亿吨,无害化处理场1407座,无害化处理能力105.7万吨/天,年无害化处理率为99.8%,基本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有研究表明,我国可统计的存量垃圾约80亿吨,占地近1000平方公里,目前迫切需要对现存存量垃圾场及其周边场地和不达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进行深度治理,扎实推进存量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进程;以海南省某垃圾填埋场为例,在该垃圾填埋场的周边新发现有垃圾填埋以及填埋分布范围不明确等问题;因此,亟需一种非侵入性、高效以及精准的物探方法进行环境探测。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分布范围和地下水监测的物探方法。图1至图7为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分布范围和地下水监测的物探方法的具体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分布范围和地下水监测的物探方法第一实施例。
所述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分布范围和地下水监测的物探方法包括:
以第一预设方法对垃圾填埋区的底部进行一次物探,并获取地下水的水位信息;
以第二预设方法对垃圾填埋区的底部进行二次物探,并获取地下水和垃圾之间的位置关系信息;
以第三预设方法对垃圾填埋区的底部进行三次物探,并获取地下水样本;
S50:对所述地下水样本进行化学分析,并获取所述地下水样本的化学信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分布范围和地下水监测的物探方法包括:以第一预设方法对垃圾填埋区的底部进行一次物探,并获取地下水的水位信息;以第二预设方法对垃圾填埋区的底部进行二次物探,并获取地下水和垃圾之间的位置关系信息;以第三预设方法对垃圾填埋区的底部进行三次物探,并获取地下水样本;对所述地下水样本进行化学分析,并获取所述地下水样本的化学信息;如此,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地下水的位置和流动方向,同时也可以检测到垃圾下方的地下水;并且可以精确定位地下水和垃圾之间的界面位置和厚度,而获取所述地下水样本的化学信息,能够评估垃圾对地下水的影响。也就是说,利用物探的方法探测地下水可以定性的了解地下水是否可能受污染,及区域内污染程度的空间变化情况,同时,也可优化钻探点位布设,可增加捕捉污染的可能性和节约监测成本;同时,与传统的钻孔取样分析相比,本发明的物探方法具有非侵入性、高效、精准等优点,可以大大降低地下水监测的成本和时间,并且对地下水和垃圾之间的界面位置、厚度和污染程度等信息进行了更为准确的评估。
具体地,以第一预设方法对垃圾填埋区的底部进行一次物探,并获取地下水的水位信息,包括:
S201:采用地电法和/或电磁法对垃圾填埋场的底部进行探测,并获取地下水的位置信息以及地下水的水流方向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地电法和/或电磁法对垃圾填埋场底部进行探测,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地下水的位置和流动方向,同时也可以检测到垃圾下方的地下水。
具体地,以第二预设方法对垃圾填埋区的底部进行二次物探,并获取地下水和垃圾之间的位置关系信息,包括:
S301:采用电磁法对垃圾填埋场的底部进行探测,并获取地下水和垃圾之间的分界位置参数。
同时,采用电磁法对垃圾填埋场的底部进行探测,并获取地下水和垃圾之间的分界位置参数的步骤S301之后,还包括:
S302:根据所述分界位置参数,计算垃圾的实际厚度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电磁法对地下水和垃圾之间的界面位置和厚度进行探测,可以精确定位地下水和垃圾之间的界面位置和厚度;。
具体地,以第三预设方法对垃圾填埋区的底部进行三次物探,并获取地下水样本,包括:
S401:采用钻孔取样法获取所述地下水样本。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钻孔取样分析对地下水样本进行化学分析,可以确定地下水中的化学成分和污染物浓度,从而评估垃圾对地下水的影响。并且与传统的钻孔取样分析相比,本发明的物探方法具有非侵入性、高效、精准等优点,可以大大降低地下水监测的成本和时间,并且对地下水和垃圾之间的界面位置、厚度和污染程度等信息进行了更为准确的评估。
在本发明中,所述地下水样本的化学信息包括地下水中的化学成分以及污染物浓度。
请参阅图2,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分布范围和地下水监测的物探方法第二实施例。
在以第一预设方法对垃圾填埋区的底部进行一次物探,并获取地下水的水位信息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S10:以第四预设方法对垃圾填埋场进行探测,并获取所述垃圾填埋区的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工程实例及垃圾填埋场实际情况,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地震面波法和激电测深法等探测技术,提出垃圾分布勘测方法和布点方案,同时结合钻探技术获取地层地质结构特征,与高密度电法结果进行验证,进一步分析数据采集结果,得到垃圾填埋分布范围、填埋深度及估计体量,明确垃圾处理厂四周垃圾填埋分布现状及渗滤液的水平渗流情况及垂直渗流深度,为下一步完善处理提供数据支撑。
具体地,以第四预设方法对垃圾填埋场进行物探,并获取所述垃圾填埋区的信息S10,包括:
S101:采用高密度电法对垃圾填埋场进行探测,并获取对应地质层的电性变化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高密度电法进行探测,探测深度随着供电电极AB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当观测层数逐次增大时,AB电极距也逐次增大,对地下深部介质的反映能力亦逐步增强。通过高密度电阻率连续观测,可反映不同深度地质层的纵、横向电性变化,据此进行电性地质分层和地质层横向连续性解释;当地下存在渗透带时,垃圾液在重力作用下将沿垂向和水平向渗流,形成明显的低阻异常通道,对于不同围岩条件,垃圾液电性异常值是不相同的,各种条件下需具体分析研究,以获取正确的解释结果。
以海南省某垃圾填埋场为例,在实地踏勘,了解治理工程具体位置、垃圾堆填现状后,结合场区地形地貌及治理工程形态分布,设计物探测线及测试方法,研究区域共分为A~E五个区块,共布设高密度电法勘查线14条,测线长度4067m、计测点7826个,分别位于废铁处理厂内(1线~3线)、某存量垃圾场东南角(4线~7线)、北侧和东侧(8线和9线)、南侧(12线和13线)以及混凝土厂内(10线、11线和14线);进一步根据高密度电法勘察结果补充7个地震面波勘察点,最后根据物理探测结果布设24个钻探点,对物理探测结果进行验证,若发现边界存在垃圾,则需增加勘察布点/线,向外延伸,直至探明垃圾填埋边界。
结合钻探结果及测试结果可总结为:
(1)、生活垃圾的电阻率低于建筑垃圾,且受到地下水浸泡影响,垃圾层在水位线上下的电阻率存在明显差异。如表1所示,生活垃圾层电阻率范围为6.92Ωm~28.5Ωm,其中水位线以下的电阻率为6.92Ωm~14.8Ωm,平均电阻率为11.2Ωm,水位线以上的电阻率为13.8Ωm~28.5Ωm,平均为17.8Ωm。建筑垃圾层电阻率范围为18.3Ωm~68.5Ωm,其中水位线以下的电阻率为18.3Ωm~27.4Ωm,平均为20.6Ωm,水位线以上的电阻率为27.4Ωm~68.5Ωm,平均为39.8Ωm。
表1已知钻孔垃圾土电性值统计
Figure BDA0004180161760000081
(2)、5线测线位于垃圾场南侧、北东向布设,将垃圾土异常与钻孔资料对比解释可知,如图3和图4所示,垃圾土的底部界限大致对应实测断面中电阻率极小值的连线,解释垃圾土集中在2.5~27.5点间,长度250m,低阻层大致对应潜水位线,解释垃圾层底板埋深为7.6m,此外,垃圾渗滤液悬浮在垃圾土体中,位于垃圾体底界之上,从垃圾底层电阻率值分析,该测线在14~15点和19~20点下方垃圾渗滤液相对富集,其它地段垃圾渗滤液逐渐稀释于潜水层中。从图5也可看出,上部填土层和垃圾土上层较干燥,垃圾土下层较湿,且垃圾土下伏黄色粉质粘土,属隔液层,目前垃圾液无下渗迹象。
(2)、部分区域虽存在低阻异常点,与垃圾电阻率相近,但钻探仅见深灰色、深褐色及黄色粘土,未揭露垃圾,这可能与砖厂不规则开挖、回填有关。需在钻孔旁进行地震面波和激电测深试验,从而辅助划分调查区域的垃圾层和软粘土层,如表2所示。
表2实测低阻异常与验证孔对应深度的岩性对比
Figure BDA0004180161760000091
(4)、实测断面中具水平层状电性分布、向下无扩展异常,将浅部小于13Ωm的低阻体划分为生活垃圾土的分布,电阻率越低、低阻体范围越大,指示垃圾土越集中分布。实测断面中具水平层状电性分布、并向下具扩展异常,将浅部小于10Ωm的低阻体解释为软可塑素填土分布,如表3所示。
表3各测线物探异常点解释成果表
Figure BDA0004180161760000092
Figure BDA0004180161760000101
具体地,以第四预设方法对垃圾填埋场进行物探,并获取所述垃圾填埋区的信息S10,包括:
S102:采用激发极化法对垃圾填埋场进行探测,并获取对应的地质层是垃圾堆体或者普通土层。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激发极化法进行探测,在激发极化法中,激电测深在探测层电阻率的基础上增加了激发极化测试,由于垃圾体金属元素和炭质含量偏高,具有极化效应(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由于电化学作用引起的这种随时间缓慢变化的附加电场现象),根据极化率值的变化来判别垃圾堆体和普通土层。
在高密度电法检测基础上,对6个异常低电阻点ABSTMW6、ABSTMW7、ABSTMW8、ABSTMW9、BSTLJ3、BSTMW7采取地震面波法进行测试,其结果如下,由于地表为水泥路、碎石路且已压实,形成浅地表高速盖层,实测频散曲线表现为“之”字形,造成无法反演或拟合误差大,但可参考频散点原始数据对应的波速值进行分析。部分反演成果见图6。
地震面波测试结果可大致区分软粘土与垃圾土的分布,各测点均反演解释3层波速,分别对应为填土、软土、原状土,其中软粘土层波速在165m/s~180m/s间(据频散数据定性解释),平均值为175m/s;垃圾土层波速为117m/s~130m/s,平均值为123m/s,软粘土层的波速值仍高于垃圾土,波速差异在1.42倍左右。具体见表4。
表4地震面波点解释成果表
Figure BDA0004180161760000102
Figure BDA0004180161760000111
具体地,以第四预设方法对垃圾填埋场进行物探,并获取所述垃圾填埋区的信息S10,包括:
S103:采用地震面波法对垃圾填埋场进行探测,并获取预设深度内的垃圾堆体分布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地震面波法进行探测,在地震面波法中,在弹性分层的半空间中,瑞雷波表现各分层界面频散特性和弹性差异。瑞雷波的频散特性比较直观地反映地表以下(相当于半个波长的深度)地层的弹性参数,包含岩土层纵横波速度、土层密度,其中又以地层的剪切波速度和厚度参数对反演模型的确定性起主要作用。垃圾层的剪切波速度一般在70m/s~130m/s间,属软弱土层;而原状土层的剪切波速度一般大于150m/s,属中软土,与密实度和成份有关。可知地层剪切波速度差异明显,易于物探地层划分,地震面波可有效探测15m深度内垃圾堆体分布。
在高密度电法检测基础上,对6个异常低电阻点ABSTMW6、ABSTMW7、ABSTMW8、ABSTMW9、BSTLJ3、BSTMW7采取激电测深法进行测试,测试点距在1.5m~15m之间,其结果如表5所示,一般垃圾土层的极化率高于粘土层,但实测场区浅层极化率范围值在0.38%~8.7%间,由浅入深极化率逐渐升高,总体显示场区地层极化率偏高,这是由于区内粘土层中铁锰质含量高,浅部填土层中多见铁锰结核硬块。因此,本场区无法从极化率参数区分软弱粘土、垃圾土和原状土。
表5测孔点不同极距深度地层极化率
Figure BDA0004180161760000121
现场钻探结果表明,除E区外其他钻孔均未发现填埋垃圾。E区南侧ABSTMW12发现填埋垃圾,对ABSTMW12点位周边区域进行加密钻探,详细结果见图7,说明某存量垃圾治理工程周边区域仅有E区南侧存在填埋垃圾,钻探结果与物探结果基本一致。
由上述探测过程可以得出结论:(1)海南省某存量垃圾治理工程外围的垃圾堆体分布于该垃圾场南侧及7线向东至水塘边,平面呈不规则形态分布,按平均值估算填埋生活垃圾面积为18787.5m2,外围垃圾堆体的体量为94689m3。场区垃圾渗滤液分布深度与潜水水位基本一致,在1m~6m之间,平均深度为3.5m。(2)勘查区原为砖厂,周边粘土层开挖坑呈不规则鸡窝状分布,后人工回填,钻孔揭露最大回填深度达10m,这种回填土在地下潜水位附近长期浸泡,形成软粘土低阻异常,是本场区电法勘探强干扰异常,且低阻异常具有下扩特性。(3)孔旁地震面波试验解释软粘土层波速在165m/s~180m/s间,平均为175m/s;垃圾土层波速为117m/s~130m/s,平均为123m/s,软粘土层的波速值仍高于垃圾土,波速差异在1.42倍,利用地震面波速度可大致区分软粘土与垃圾土的分布。(4)垃圾场A区和B区地下水流向为沿着止水帷幕自西向东流,C区西北侧水位较高,南侧水位较低,整体流向为由西北向南侧向,D、E、F区浅层地下水由西向东流动,经过治理工程南侧止水帷幕后向东、东北和南侧方向扩散。
由此可知,通过本发明的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分布范围和地下水监测的物探方法,能够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地下水的位置和流动方向,同时也可以检测到垃圾下方的地下水;并且可以精确定位地下水和垃圾之间的界面位置和厚度,而获取所述地下水样本的化学信息,能够评估垃圾对地下水的影响。同时,与传统的钻孔取样分析相比,本发明的物探方法具有非侵入性、高效、精准等优点,可以大大降低地下水监测的成本和时间,并且对地下水和垃圾之间的界面位置、厚度和污染程度等信息进行了更为准确的评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分布范围和地下水监测的物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以第一预设方法对垃圾填埋区的底部进行一次物探,并获取地下水的水位信息;
以第二预设方法对垃圾填埋区的底部进行二次物探,并获取地下水和垃圾之间的位置关系信息;
以第三预设方法对垃圾填埋区的底部进行三次物探,并获取地下水样本;
对所述地下水样本进行化学分析,并获取所述地下水样本的化学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分布范围和地下水监测的物探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第一预设方法对垃圾填埋区的底部进行一次物探,并获取地下水的水位信息,包括:
采用地电法和/或电磁法对垃圾填埋场的底部进行探测,并获取地下水的位置信息以及地下水的水流方向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分布范围和地下水监测的物探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第二预设方法对垃圾填埋区的底部进行二次物探,并获取地下水和垃圾之间的位置关系信息,包括:
采用电磁法对垃圾填埋场的底部进行探测,并获取地下水和垃圾之间的分界位置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分布范围和地下水监测的物探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电磁法对垃圾填埋场的底部进行探测,并获取地下水和垃圾之间的分界位置参数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分界位置参数,计算垃圾的实际厚度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分布范围和地下水监测的物探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第三预设方法对垃圾填埋区的底部进行三次物探,并获取地下水样本,包括:
采用钻孔取样法获取所述地下水样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分布范围和地下水监测的物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水样本的化学信息包括地下水中的化学成分以及污染物浓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分布范围和地下水监测的物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以第一预设方法对垃圾填埋区的底部进行一次物探,并获取地下水的水位信息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以第四预设方法对垃圾填埋场进行物探,并获取所述垃圾填埋区的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分布范围和地下水监测的物探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第四预设方法对垃圾填埋场进行物探,并获取所述垃圾填埋区的信息,包括:
采用高密度电法对垃圾填埋场进行探测,并获取对应地质层的电性变化参数。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分布范围和地下水监测的物探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第四预设方法对垃圾填埋场进行物探,并获取所述垃圾填埋区的信息,包括:
采用激发极化法对垃圾填埋场进行探测,并获取对应的地质层是垃圾堆体或者普通土层。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分布范围和地下水监测的物探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第四预设方法对垃圾填埋场进行物探,并获取所述垃圾填埋区的信息,包括:
采用地震面波法对垃圾填埋场进行探测,并获取预设深度内的垃圾堆体分布信息。
CN202310402340.6A 2023-04-14 2023-04-14 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分布范围和地下水监测的物探方法 Pending CN1164004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02340.6A CN116400421A (zh) 2023-04-14 2023-04-14 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分布范围和地下水监测的物探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02340.6A CN116400421A (zh) 2023-04-14 2023-04-14 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分布范围和地下水监测的物探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00421A true CN116400421A (zh) 2023-07-07

Family

ID=87017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02340.6A Pending CN116400421A (zh) 2023-04-14 2023-04-14 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分布范围和地下水监测的物探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0042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uzuki et al. Groundwater flow after heavy rain in landslide-slope area from 2-D inversion of resistivity monitoring data
CN101639540B (zh) 一种止水帷幕渗漏通道隐患的探测方法
Feng et al. Leachate leakage investigation, assessment and engineering countermeasures for tunneling underneath a MSW landfill
Perttu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aquifers in the Vientiane Basin, Laos, using magnetic resonance sounding and vertical electrical sounding
Abd El Aal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ear surface cavities in Tuwaiq Mountain Limestone, Riyadh, KSA,“detection and treatment”
Lee et al. Hydr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a large rockfill dam: Implications for water leakage
CN214348626U (zh) 一种增强渗透性的污染土壤修复系统
CN112836270B (zh) 一种应用于预测潜水降水对建筑物沉降影响的方法
Raji et al. Dam safety assessment using 2D electrical resistivity geophysical survey and geological mapping
Mas‐Pla et al. Anticipating the effects of groundwater withdrawal on seawater intrusion and soil settlement in urban coastal areas
Kayode et al. Monitoring of seepages around dams using geophysical methods: a brief review
Karagkounis et al. Geology and geotechnical evaluation of Doha rock formations
Epting et al. Integrated investigations of karst phenomena in urban environments
Andrade Intervention of Electrical Resistance Tomography (ERT) in resolving hydrological problems of a semi arid granite terrain of Southern India
Nordiana et al. 2-D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 (ERT) assessment of ground failure in urban area
Jolly et al. Resolution of electrical imaging of fluid movement in landfills
Özel et al. The examination of the spread of the leachates coming out of a solid waste disposal area on the ground with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methods (Sivas, Turkey)
Xu et al. Study on the loess immersion test of Metro Line 2 in Xi’an, Shaanxi Province, China
Culshaw et al. Impacts of abandoned mine workings on aspects of urban development
CN116400421A (zh) 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分布范围和地下水监测的物探方法
Ogilvy et al. The possibilities of geophysical methods applied for investigating the impact of man on the geological medium
Chengliang et al. Investigation of karst collapses using integrated geophysical methods: an example from Conghua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China
Whiteley et al.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rolling impact compaction at a brownfield site with high and low frequency seismic surface waves and geotechnical testing
Yassin et al. Application of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 (ERT) and arial photographs techniques in geo hazard assessment of karst features in constructing sites in Perak, Peninsular Malaysia
Jug et al. Landslide investigation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exploratory drill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