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99013A - 多光谱恒温、恒湿设备的控制方法及其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多光谱恒温、恒湿设备的控制方法及其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99013A
CN116399013A CN202310356731.9A CN202310356731A CN116399013A CN 116399013 A CN116399013 A CN 116399013A CN 202310356731 A CN202310356731 A CN 202310356731A CN 116399013 A CN116399013 A CN 1163990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rotating speed
constant
error range
humidity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5673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99013B (zh
Inventor
胡代花
王宇临
冯自立
陈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31035673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990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990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990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990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990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absorption or discharge of heat in outdoor units
    • F24F11/871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absorption or discharge of heat in outdoor units by controlling outdoor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Control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Air Blow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多光谱恒温、恒湿设备的控制方法及其控制系统,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外风机采用第一转速将恒温、恒湿设备内部温度调整至指定温度的第一预设误差范围内,基于恒温、恒湿设备内部体积计算维持指定温度所需的风量,根据风量确定外风机的第二转速;S2、外风机采用第二转速运行指定时间后,判断恒温、恒湿设备内部温度是否满足在指定温度的第二预设误差范围内,通过本发明能够第一时间降低外风机的转速,达到快速降噪的效果,同时快速通过二次转速调整,达到外风机运行时的转速能够使恒温、恒湿设备在指定温度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工作以及长期稳定运行的目的,并且长时间有效降噪。

Description

多光谱恒温、恒湿设备的控制方法及其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恒温、恒湿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多光谱恒温、恒湿设备的控制方法及其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多光谱恒温、恒湿设备包括内、外风机,其中外风机用于进行恒温恒湿设备内部的内外换热,外风机在较高转数下运行时会产生噪音。
现有技术中通过设置降噪装置对外风机进行降噪,但大量实际案例表明,降噪装置的使用寿命及降噪设备与恒温、恒湿设备安装时的契合度,均会导致恒温、恒湿设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时出现故障。
如何针对外风机进行有效降噪,并保持恒温、恒湿设备长期稳定运行,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对于外风机难以稳定降噪并稳定维持恒温恒湿设备长期正常工作的问题,提供了多光谱恒温、恒湿设备的控制方法及其控制系统,通过有效控制外风机工作时的转速实现降噪。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光谱恒温、恒湿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外风机采用第一转速将恒温、恒湿设备内部温度调整至指定温度的第一预设误差范围内,基于恒温、恒湿设备内部体积计算维持指定温度所需的风量,根据风量确定外风机的第二转速;
S2、外风机采用第二转速运行指定时间后,判断恒温、恒湿设备内部温度是否满足在指定温度的第二预设误差范围内,若满足,则外风机仍采用第二转速运行;若不满足,则基于第二转速进行调整并循环执行步骤S2,直至获得满足在第二预设误差范围内的第三转速,外风机采用第三转速运行。
优选的,基于所述指定温度设置第一预设误差范围及第二预设误差范围,所述第一预设误差范围大于第二预设误差范围。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基于恒温、恒湿设备内部体积计算维持指定温度所需的风量的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4163545430000021
其中,Q表示风量,单位为m3/h;V表示恒温、恒湿设备内部体积;ΔT表示指定温度与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单位为℃;ρ表示空气的密度,单位为kg/3;Cp表示空气的比热容,单位为J/(kg·℃);η表示外风机的效率。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周期性检测外风机第二转速运行指定时间内的恒温、恒湿设备内部温度,判断所有检测获得的温度值是否均在第二预设误差范围内。
优选的,步骤S2中,所述基于第二转速进行调整包括:
S201、筛选出不在第二预设误差范围内温度值,并求取平均值;
S202、指定温度大于环境温度情况下,平均值大于指定温度时,将第二转速以预设调整参数进行下调;当平均值小于指定温度时,将第二转速以预设调整参数进行上调;或
指定温度小于环境温度情况下,平均值大于指定温度时,将第二转速以预设调整参数进行上调;当平均值小于指定温度时,将第二转速以预设调整参数进行下调。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所述控制方法的控制系统,包括:
外风机,所述外风机安装于用于恒温、恒湿设备通风口位置,用于执行第一转速、第二转速及第三转速进行工作,辅助恒温、恒湿设备进行内外换热;
温度调节模块,所述温度调节模块基于恒温、恒湿设备内部体积计算维持指定温度所需的风量,根据风量确定外风机的第二转速;用于判断恒温、恒湿设备内部温度是否满足在指定温度的第二预设误差范围内,若满足,则控制外风机采用第二转速运行;若不满足,则基于第二转速进行调整,直至获得满足在第二预设误差范围内的第三转速,控制外风机采用第三转速运行;以及
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检测恒温、恒湿设备内部,用于检测温度值并发送至所述温度调节模块。
优选的,基于所述指定温度设置第一预设误差范围及第二预设误差范围,所述第一预设误差范围大于第二预设误差范围。
优选的,基于恒温、恒湿设备内部体积计算维持指定温度所需的风量的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4163545430000031
其中,Q表示风量,单位为m3/h;V表示恒温、恒湿设备内部体积;ΔT表示指定温度与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单位为℃;ρ表示空气的密度,单位为kg/3;Cp表示空气的比热容,单位为J/(kG·℃);η表示外风机的效率。
优选的,周期性检测外风机第二转速运行指定时间内的恒温、恒湿设备内部温度,判断所有检测获得的温度值是否均在第二预设误差范围内。
优选的,所述基于第二转速进行调整包括:
筛选出不在第二预设误差范围内温度值,并求取平均值;
指定温度大于环境温度情况下,平均值大于指定温度时,将第二转速以预设调整参数进行下调;当平均值小于指定温度时,将第二转速以预设调整参数进行上调;或
指定温度小于环境温度情况下,平均值大于指定温度时,将第二转速以预设调整参数进行上调;当平均值小于指定温度时,将第二转速以预设调整参数进行下调。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第一时间降低外风机的转速,达到快速降噪的效果,同时快速通过二次转速调整,达到外风机运行时的转速能够使恒温、恒湿设备在指定温度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工作以及长期稳定运行的目的,并且长时间有效降噪。
本发明实施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实施例,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中的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的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公开的概念。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并非意在限制本公开。在此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等表明了所述特征、步骤、操作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或部件。
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除非另外定义。应注意,这里使用的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本说明书的上下文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刻板的方式来解释。
在使用类似于“A、B和C等中至少一个”这样的表述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应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该表述的含义来予以解释(例如,“具有A、B和C中至少一个的系统”应包括但不限于单独具有A、单独具有B、单独具有C、具有A和B、具有A和C、具有B和C、和/或具有A、B、C的系统等)。在使用类似于“A、B或C等中至少一个”这样的表述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应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该表述的含义来予以解释(例如,“具有A、B或C中至少一个的系统”应包括但不限于单独具有A、单独具有B、单独具有C、具有A和B、具有A和C、具有B和C、和/或具有A、B、C的系统等)。
附图中示出了一些方框图和/或流程图。应理解,方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一些方框或其组合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从而这些指令在由该处理器执行时可以创建用于实现这些方框图和/或流程图中所说明的功能/操作的装置。本公开的技术可以硬件和/或软件(包括固件、微代码等)的形式来实现。另外,本公开的技术可以采取存储有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供指令执行系统使用或者结合指令执行系统使用。
多光谱恒温、恒湿设备是指拥有至少两种光源的恒温、恒湿设备,通过光源系统的控制板控制电路,交流转直流电源,拥有四路定制光源及分路,深紫外光源及要求定制的不同波长光源,(目前255nm,265nm,275nm,365纳米)为了保证LED的均匀性,在内胆顶部设置有16个出光窗口,窗口的排列按照xcm处的光照强度和LED的有效发光角设置,目的在于尽量的照射均匀,每个出光窗口的光源有4种不同的光源。
光源系统包括:深紫外LED光源及电路基板,以及要求定制的光源及电路基板、光源发射窗口(对紫外透过率要求90%以上的蓝宝石材料)、密封防水胶圈(LED基板与内胆)、固定装置-铝板(强度要求符合载重,散热要求良好的导热性)、散热器、风扇、电控箱及控制开关(右侧的开关盒)。
LED可以产生单一的光谱谱线(半高宽10nm),不同波长的LED可以根据需求搭配设置,不产生任何臭氧。
多光谱恒温、恒湿设备的散热系统包括:外风机、温度调节模块、温度传感器、内风机以及处理器和存储有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处理器与温度传感器、温度调节模块、内风机和外风机电连接。
本发明通过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对多光谱恒温、恒湿设备的散热系统中的外风机、温度调节模块及温度传感器进行控制。
如图1所示,一种多光谱恒温、恒湿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外风机采用第一转速将恒温、恒湿设备内部温度调整至指定温度的第一预设误差范围内,基于恒温、恒湿设备内部体积计算维持指定温度所需的风量,根据风量确定外风机的第二转速;
S2、外风机采用第二转速运行指定时间后,判断恒温、恒湿设备内部温度是否满足在指定温度的第二预设误差范围内,若满足,则外风机仍采用第二转速运行;若不满足,则基于第二转速进行调整并循环执行步骤S2,直至获得满足在第二预设误差范围内的第三转速,外风机采用第三转速运行。
本发明中,外风机通过第一转速辅助内风机进行恒温、恒湿设备内部温度的调整,第一转速根据实际需求的温度调整速率而定,温度调整速率越高需要外风机的第一转速也越高,同时噪音也越大,当恒温、恒湿设备内部温度到达指定温度的第一预设误差范围内时,外风机的第一转速需要进行首次降低,降低至第二转速时,可以呈现出明显的降噪效果,但由于一些难以避免因素(例如:恒温、恒湿设备内部的实际体积难以精确、恒温、恒湿设备的绝热性差异、外风机的实际工作效率难以提前估计等),会导致外风机采用第二转速运行时,恒温、恒湿设备内部温度存在与指定温度有差距的可能,当出现这种情况时,需要基于第二转速进行调整,获得第三转速,确保恒温、恒湿设备内部温度与指定温度满足在第二预设误差范围内,达到实际温度与指定温度误差小、外风机运行噪音低的效果。
优选的,基于所述指定温度设置第一预设误差范围及第二预设误差范围,所述第一预设误差范围大于第二预设误差范围。
实际应用中,例如指定温度为80℃,第一预设误差范围根据80℃进行设置,指定温度±1.5℃为第一预设误差范围,即为78.5℃~81.5℃,可以避免在后续转速调整过程中外导致恒温、恒湿设备内部实际温度与指定温度波动较大的问题,外风机由第一转速降低至第二转速运行,通过计算能够快速获得第二转速,使外风机快速向某个转速值进行调整,进而实现第一时间降噪的效果,但第二转速实际是一个很接近理想的外风机转速,因上述难以避免因素存在,外风机采用第二转速运行下恒温、恒湿设备内部温度可能与指定温度存在一定差距,为了使恒温、恒湿设备内部实际温度与指定温度之间的温度差距尽可能小,需要设定第二预设误差范围,并对外风机采用第二转速运行状态下的恒温、恒湿设备内部温度进行评价,第二转速可能使恒温、恒湿设备内部温度满足第二预设误差范围,也可能不满足,当不满足时,需要在第二转速基础上进行微调,这时需要使恒温、恒湿设备内部实际温度更加接近指定温度,例如设定指定温度±0.2℃为第二预设误差范围,即为79.8℃~80.2℃。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进行例举的温度范围,仅作为本发明方案的原理举例说明,并非本方法方案能够实现的技术上限,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本发明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及实际需要,可以进一步缩小第一预设误差范围及第二预设误差范围的区间。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基于恒温、恒湿设备内部体积计算维持指定温度所需的风量的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4163545430000081
其中,Q表示风量,单位为m3/h;V表示恒温、恒湿设备内部体积;ΔT表示指定温度与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单位为℃;ρ表示空气的密度,单位为kg/3;Cp表示空气的比热容,单位为J/(kg·℃);η表示外风机的效率。
通过上述表达式,当恒温、恒湿设备内部温度达到第一预设误差范围内时,可通过该表达式进行计算获得外风机的第二转速,并进行第一时间的转速降低,使噪音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控制。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周期性检测外风机第二转速运行指定时间内的恒温、恒湿设备内部温度,判断所有检测获得的温度值是否均在第二预设误差范围内。
当外风机采用第二转速进行运作时,需要对该转速下的恒温、恒湿设备内部温度进行检测,进而判断第二转速是否会使恒温、恒湿设备内部温度与指定温度差距过大,使外风机采用第二转速进行运作指定时间,并对该运作时间内恒温、恒湿设备内部温度周期性检测,例如以250ms或500ms为一个检测周期,检测50个周期内恒温、恒湿设备内部温度,获得并采用50个温度值与第二预设误差范围进行对比。
优选的,步骤S2中,所述基于第二转速进行调整包括:
S201、筛选出不在第二预设误差范围内温度值,并求取平均值;
S202、指定温度大于环境温度情况下,平均值大于指定温度时,将第二转速以预设调整参数进行下调;当平均值小于指定温度时,将第二转速以预设调整参数进行上调;或
指定温度小于环境温度情况下,平均值大于指定温度时,将第二转速以预设调整参数进行上调;当平均值小于指定温度时,将第二转速以预设调整参数进行下调。
通过求取超出第二预设误差范围的温度值的平均值,能够判定第二转速下的恒温、恒湿设备内部温度过高或是过低,当平均值大于指定温度时,恒温、恒湿设备内部温度过高;平均值小于指定温度时,恒温、恒湿设备内部温度过低。通过对比指定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大小,基于第二转速进行相应调整。
其中,预设调整参数用于进行转速调整,例如预设调整参数为50,则代表每次进行上调或下调的转速值为50。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所述控制方法的控制系统,包括:
外风机,所述外风机安装于用于恒温、恒湿设备通风口位置,用于执行第一转速、第二转速及第三转速进行工作,辅助恒温、恒湿设备进行内外换热;
温度调节模块,所述温度调节模块基于恒温、恒湿设备内部体积计算维持指定温度所需的风量,根据风量确定外风机的第二转速;用于判断恒温、恒湿设备内部温度是否满足在指定温度的第二预设误差范围内,若满足,则控制外风机采用第二转速运行;若不满足,则基于第二转速进行调整,直至获得满足在第二预设误差范围内的第三转速,控制外风机采用第三转速运行;以及
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检测恒温、恒湿设备内部,用于检测温度值并发送至所述温度调节模块。
本发明中,外风机通过第一转速辅助内风机进行恒温、恒湿设备内部温度的调整,第一转速根据实际需求的温度调整速率而定,温度调整速率越高需要外风机的第一转速也越高,同时噪音也越大,当恒温、恒湿设备内部温度到达指定温度的第一预设误差范围内时,外风机的第一转速需要进行首次降低,降低至第二转速时,可以呈现出明显的降噪效果,但由于一些难以避免因素(例如:恒温、恒湿设备内部的实际体积难以精确、恒温、恒湿设备的绝热性差异、外风机的实际工作效率难以提前估计等),会导致外风机采用第二转速运行时,恒温、恒湿设备内部温度存在与指定温度有差距的可能,当出现这种情况时,需要基于第二转速进行调整,获得第三转速,确保恒温、恒湿设备内部温度与指定温度满足在第二预设误差范围内,达到实际温度与指定温度误差小、外风机运行噪音低的效果。
优选的,基于所述指定温度设置第一预设误差范围及第二预设误差范围,所述第一预设误差范围大于第二预设误差范围。
实际应用中,例如指定温度为80℃,第一预设误差范围根据80℃进行设置,指定温度±1.5℃为第一预设误差范围,即为78.5℃~81.5℃,可以避免在后续转速调整过程中外导致恒温、恒湿设备内部实际温度与指定温度波动较大的问题,外风机由第一转速降低至第二转速运行,通过计算能够快速获得第二转速,使外风机快速向某个转速值进行调整,进而实现第一时间降噪的效果,但第二转速实际是一个很接近理想的外风机转速,因上述难以避免因素存在,外风机采用第二转速运行下恒温、恒湿设备内部温度可能与指定温度存在一定差距,为了使恒温、恒湿设备内部实际温度与指定温度之间的温度差距尽可能小,需要设定第二预设误差范围,并对外风机采用第二转速运行状态下的恒温、恒湿设备内部温度进行评价,第二转速可能使恒温、恒湿设备内部温度满足第二预设误差范围,也可能不满足,当不满足时,需要在第二转速基础上进行微调,这时需要使恒温、恒湿设备内部实际温度更加接近指定温度,例如设定指定温度±0.2℃为第二预设误差范围,即为79.8℃~80.2℃。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进行例举的温度范围,仅作为本发明方案的原理举例说明,并非本方法方案能够实现的技术上限,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本发明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及实际需要,可以进一步缩小第一预设误差范围及第二预设误差范围的区间。
优选的,基于恒温、恒湿设备内部体积计算维持指定温度所需的风量的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4163545430000111
其中,Q表示风量,单位为m3/h;V表示恒温、恒湿设备内部体积;ΔT表示指定温度与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单位为℃;ρ表示空气的密度,单位为kg/3;Cp表示空气的比热容,单位为J/(kg·℃);η表示外风机的效率。
通过上述表达式,当恒温、恒湿设备内部温度达到第一预设误差范围内时,可通过该表达式进行计算获得外风机的第二转速,并进行第一时间的转速降低,使噪音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控制。
优选的,周期性检测外风机第二转速运行指定时间内的恒温、恒湿设备内部温度,判断所有检测获得的温度值是否均在第二预设误差范围内。
当外风机采用第二转速进行运作时,需要对该转速下的恒温、恒湿设备内部温度进行检测,进而判断第二转速是否会使恒温、恒湿设备内部温度与指定温度差距过大,使外风机采用第二转速进行运作指定时间,并对该运作时间内恒温、恒湿设备内部温度周期性检测,例如以250ms或500ms为一个检测周期,检测50个周期内恒温、恒湿设备内部温度,获得并采用50个温度值与第二预设误差范围进行对比。
优选的,所述基于第二转速进行调整包括:
筛选出不在第二预设误差范围内温度值,并求取平均值;
指定温度大于环境温度情况下,平均值大于指定温度时,将第二转速以预设调整参数进行下调;当平均值小于指定温度时,将第二转速以预设调整参数进行上调;或
指定温度小于环境温度情况下,平均值大于指定温度时,将第二转速以预设调整参数进行上调;当平均值小于指定温度时,将第二转速以预设调整参数进行下调。
通过求取超出第二预设误差范围的温度值的平均值,能够判定第二转速下的恒温、恒湿设备内部温度过高或是过低,当平均值大于指定温度时,恒温、恒湿设备内部温度过高;平均值小于指定温度时,恒温、恒湿设备内部温度过低。通过对比指定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大小,基于第二转速进行相应调整。
其中,预设调整参数用于进行转速调整,例如预设调整参数为50,则代表每次进行上调或下调的转速值为50。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存储器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光谱恒温、恒湿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外风机采用第一转速将恒温、恒湿设备内部温度调整至指定温度的第一预设误差范围内,基于恒温、恒湿设备内部体积计算维持指定温度所需的风量,根据风量确定外风机的第二转速;
S2、外风机采用第二转速运行指定时间后,判断恒温、恒湿设备内部温度是否满足在指定温度的第二预设误差范围内,若满足,则外风机仍采用第二转速运行;若不满足,则基于第二转速进行调整并循环执行步骤S2,直至获得满足在第二预设误差范围内的第三转速,外风机采用第三转速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指定温度设置第一预设误差范围及第二预设误差范围,所述第一预设误差范围大于第二预设误差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基于恒温、恒湿设备内部体积计算维持指定温度所需的风量的表达式为:
Figure FDA0004163545420000011
其中,Q表示风量,单位为m3/h;V表示恒温、恒湿设备内部体积;ΔT表示指定温度与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单位为℃;ρ表示空气的密度,单位为kg/3;Cp表示空气的比热容,单位为J/(kg·℃);η表示外风机的效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周期性检测外风机第二转速运行指定时间内的恒温、恒湿设备内部温度,判断所有检测获得的温度值是否均在第二预设误差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基于第二转速进行调整包括:
S201、筛选出不在第二预设误差范围内温度值,并求取平均值;
S202、指定温度大于环境温度情况下,平均值大于指定温度时,将第二转速以预设调整参数进行下调;当平均值小于指定温度时,将第二转速以预设调整参数进行上调;或
指定温度小于环境温度情况下,平均值大于指定温度时,将第二转速以预设调整参数进行上调;当平均值小于指定温度时,将第二转速以预设调整参数进行下调。
6.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5任意所述控制方法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风机,所述外风机安装于用于恒温、恒湿设备通风口位置,用于执行第一转速、第二转速及第三转速进行工作,辅助恒温、恒湿设备进行内外换热;
温度调节模块,所述温度调节模块基于恒温、恒湿设备内部体积计算维持指定温度所需的风量,根据风量确定外风机的第二转速;用于判断恒温、恒湿设备内部温度是否满足在指定温度的第二预设误差范围内,若满足,则控制外风机采用第二转速运行;若不满足,则基于第二转速进行调整,直至获得满足在第二预设误差范围内的第三转速,控制外风机采用第三转速运行;以及
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检测恒温、恒湿设备内部,用于检测温度值并发送至所述温度调节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指定温度设置第一预设误差范围及第二预设误差范围,所述第一预设误差范围大于第二预设误差范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基于恒温、恒湿设备内部体积计算维持指定温度所需的风量的表达式为:
Figure FDA0004163545420000031
其中,Q表示风量,单位为m3/h;V表示恒温、恒湿设备内部体积;ΔT表示指定温度与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单位为℃;ρ表示空气的密度,单位为kg/m3;Cp表示空气的比热容,单位为J/(kg·℃);η表示外风机的效率。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周期性检测外风机第二转速运行指定时间内的恒温、恒湿设备内部温度,判断所有检测获得的温度值是否均在第二预设误差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第二转速进行调整包括:
筛选出不在第二预设误差范围内温度值,并求取平均值;
指定温度大于环境温度情况下,平均值大于指定温度时,将第二转速以预设调整参数进行下调;当平均值小于指定温度时,将第二转速以预设调整参数进行上调;或
指定温度小于环境温度情况下,平均值大于指定温度时,将第二转速以预设调整参数进行上调;当平均值小于指定温度时,将第二转速以预设调整参数进行下调。
CN202310356731.9A 2023-04-04 2023-04-04 多光谱恒温、恒湿设备的控制方法及其控制系统 Active CN1163990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56731.9A CN116399013B (zh) 2023-04-04 2023-04-04 多光谱恒温、恒湿设备的控制方法及其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56731.9A CN116399013B (zh) 2023-04-04 2023-04-04 多光谱恒温、恒湿设备的控制方法及其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99013A true CN116399013A (zh) 2023-07-07
CN116399013B CN116399013B (zh) 2023-11-03

Family

ID=87019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56731.9A Active CN116399013B (zh) 2023-04-04 2023-04-04 多光谱恒温、恒湿设备的控制方法及其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9901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31926A (zh) * 2023-10-09 2023-11-10 广东科明环境仪器工业有限公司 结合场景需求的恒温恒湿机自适应控制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25206A (zh) * 2016-10-31 2017-12-2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WO2018049717A1 (zh) * 2016-09-14 2018-03-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适于空调器的达温停机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07883545A (zh) * 2017-11-10 2018-04-0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控制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移动空调
CN109098999A (zh) * 2018-07-28 2018-12-28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六研究所 一种电子设备风机转速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10836517A (zh) * 2019-11-06 2020-02-25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设备、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935208A (zh) * 2022-05-05 2022-08-23 青岛海尔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控制恒温恒湿箱的方法及装置、恒温恒湿箱、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49717A1 (zh) * 2016-09-14 2018-03-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适于空调器的达温停机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07525206A (zh) * 2016-10-31 2017-12-2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CN107883545A (zh) * 2017-11-10 2018-04-0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控制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移动空调
CN109098999A (zh) * 2018-07-28 2018-12-28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六研究所 一种电子设备风机转速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10836517A (zh) * 2019-11-06 2020-02-25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设备、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935208A (zh) * 2022-05-05 2022-08-23 青岛海尔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控制恒温恒湿箱的方法及装置、恒温恒湿箱、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唐文秀;吕南南;: "移动基站温度控制节能系统研究", 信息化纵横, no. 05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31926A (zh) * 2023-10-09 2023-11-10 广东科明环境仪器工业有限公司 结合场景需求的恒温恒湿机自适应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7031926B (zh) * 2023-10-09 2024-01-30 广东科明环境仪器工业有限公司 结合场景需求的恒温恒湿机自适应控制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99013B (zh) 2023-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42433B2 (en) Environmental control for module housing electronic equipment racks
CN116399013B (zh) 多光谱恒温、恒湿设备的控制方法及其控制系统
US10082308B2 (en) Thermostat with heat rise compensation based on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US7490479B2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advanced fan speed control
CN114415454B (zh) 投影设备散热控制方法、装置、投影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190383477A1 (en) 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ntrol of Light Fixtures
US20130261810A1 (en)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US20120215359A1 (en) Adaptive fan control based on server configuration
US9798333B2 (en) Programmable temperature controller for hazardous location enclosures
CN108571460A (zh) 风扇转速控制方法和装置
US20140362526A1 (en) Server system and heat-dissipation method of the same
TW201830817A (zh) 用於與包含溫控容器系統的製冷設備一起使用的設備
US10817039B2 (en) Adjusting a power limit in response to a temperature difference
US20150241077A1 (en)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system and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method
CN109375755A (zh) 散热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110919B (zh) 外风机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空调器
CN105715569B (zh) 风扇转速控制方法、装置及投影系统的散热方法
US20080186674A1 (en) Electronic system with dynamic thermal management
CN109424570B (zh) 一种风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US10168753B2 (en) Power delivery optimization based on system capability
US20150192316A1 (en) Management of airflow provisioning to meet a cooling influence redundancy level
US20160282886A1 (en) Upper dome temperature closed loop control
TW201632030A (zh) 自動功率控制器
US20180107476A1 (en) Adjustment of voltage regulator firmware settings based upon external factors
US20170163065A1 (en) Constant power supply for thermo-electric cel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