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91326A - 亚太赫兹子带平坦化反馈 - Google Patents
亚太赫兹子带平坦化反馈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391326A CN116391326A CN202180072782.8A CN202180072782A CN116391326A CN 116391326 A CN116391326 A CN 116391326A CN 202180072782 A CN202180072782 A CN 202180072782A CN 116391326 A CN116391326 A CN 11639132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reless device
- channel
- precoding feedback
- subband
- flatte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0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3595 spec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0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384 transportation and deli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37 de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934 del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69 different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63 phase shif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38 attenu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27 coher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23 data manag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735 defic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593 degra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geranyl diphosphat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C)=C\CO[P@](O)(=O)OP(O)(O)=O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43 imp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44 propag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826 table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23 tempo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4—Antenna weights or vector/matrix coeffici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Channel estimation of frequency respons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5/03343—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891—Spatial equalizers
- H04L25/03949—Spatial equalizers equalizer selection or adaptation based on feedbac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891—Spatial equalizers
- H04L25/03949—Spatial equalizers equalizer selection or adaptation based on feedback
- H04L25/03955—Spatial equalizers equalizer selection or adaptation based on feedback in combination with downlink estimations, e.g. downlink path loss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Amplifier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文呈现的各方面可使得接收方设备能够用更简单的接收机来接收高频信号以降低与该接收机相关联的总体复杂度和成本。在一方面,一种装置从第二无线设备接收参考信号。该装置相对于设定点来测量参考信号的振幅和相位。该装置在预编码反馈中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信道平坦化信息,该预编码反馈至少包括该参考信号的振幅与针对子带的设定点之间的差异。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20年11月4日提交的题为“SUB-TERAHERTZ SUB-BAND FLATTENINGFEEDBACK(亚太赫兹子带平坦化反馈)”的美国专利申请No.17/089,511的权益,该申请通过援引全部明确纳入于此。
引言
本公开一般涉及通信系统,尤其与涉及子带平坦化的无线通信相关。
无线通信系统被广泛部署以提供诸如电话、视频、数据、消息接发、和广播等各种电信服务。典型的无线通信系统可采用能够通过共享可用系统资源来支持与多个用户通信的多址技术。此类多址技术的示例包括码分多址(C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系统、以及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系统。
这些多址技术已经在各种电信标准中被采纳以提供使不同的无线设备能够在城市、国家、地区、以及甚至全球级别上进行通信的共同协议。示例电信标准是5G新无线电(NR)。5G NR是由第三代伙伴项目(3GPP)为满足与等待时间、可靠性、安全性、可缩放性(例如,与物联网(IoT))相关联的新要求以及其他要求所颁布的连续移动宽带演进的部分。5GNR包括与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MTC)和超可靠低等待时间通信(URLLC)相关联的服务。5G NR的一些方面可以基于4G长期演进(LTE)标准。存在对5G NR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的需求。这些改进还可适用于其他多址技术以及采用这些技术的电信标准。
概述
以下给出了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简要概述以提供对此类方面的基本理解。此概述不是所有构想到的方面的详尽综览,并且既非旨在标识出所有方面的关键性或决定性要素亦非试图界定任何或所有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目的是以简化形式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以作为稍后给出的更详细描述之序言。
在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存储器和耦合到该存储器的至少一个处理器,该存储器和该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成:从第二无线设备接收参考信号,相对于设定点来测量该参考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以及在预编码反馈中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信道平坦化信息,该预编码反馈至少包括该参考信号的振幅与针对子带的设定点之间的差异。
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第一无线设备处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从第二无线设备接收参考信号;相对于设定点来测量该参考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以及在预编码反馈中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信道平坦化信息,该预编码反馈至少包括该参考信号的振幅与针对子带的设定点之间的差异。
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设备。该设备包括:用于从第二无线设备接收参考信号的装置;用于相对于设定点来测量该参考信号的振幅和相位的装置;以及用于在预编码反馈中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信道平坦化信息的装置,该预编码反馈至少包括该参考信号的振幅与针对子带的设定点之间的差异。
在本公开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第一无线设备处进行无线通信的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用于以下操作的代码:从第二无线设备接收参考信号;相对于设定点来测量该参考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以及在预编码反馈中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信道平坦化信息,该预编码反馈至少包括该参考信号的振幅与针对子带的设定点之间的差异。
在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存储器和至少一个处理器,该存储器和该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成: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参考信号;在预编码反馈中从第二无线设备接收信道平坦化信息,该预编码反馈至少包括该参考信号的振幅与针对子带的设定点之间的差异;以及对用于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一个或多个数据的信号应用该预编码反馈。该装置还可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该一个或多个数据。
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第一无线设备处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参考信号;在预编码反馈中从第二无线设备接收信道平坦化信息,该预编码反馈至少包括该参考信号的振幅与针对子带的设定点之间的差异;以及对用于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一个或多个数据的信号应用该预编码反馈。该方法还可包括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该一个或多个数据。
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设备。该设备包括:用于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参考信号的装置;用于在预编码反馈中从第二无线设备接收信道平坦化信息的装置,该预编码反馈至少包括该参考信号的振幅与针对子带的设定点之间的差异;以及用于对用于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一个或多个数据的信号应用该预编码反馈的装置。该设备还可包括用于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该一个或多个数据的装置。
在本公开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第一无线设备处进行无线通信的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用于以下操作的代码: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参考信号;在预编码反馈中从第二无线设备接收信道平坦化信息,该预编码反馈至少包括该参考信号的振幅与针对子带的设定点之间的差异;以及对用于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一个或多个数据的信号应用该预编码反馈。该装置还可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该一个或多个数据。
为了达成前述及相关目的,这一个或多个方面包括在下文充分描述并在权利要求中特别指出的特征。以下描述和附图详细阐述了这一个或多个方面的某些解说性特征。但是,这些特征仅仅是指示了可采用各种方面的原理的各种方式中的若干种,并且本描述旨在涵盖所有此类方面及其等效方案。
附图简述
图1是解说无线通信系统和接入网的示例的示图。
图2A是解说根据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第一帧的示例的示图。
图2B是解说根据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子帧内的DL信道的示例的示图。
图2C是解说根据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第二帧的示例的示图。
图2D是解说根据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子帧内的UL信道的示例的示图。
图3是解说接入网中的基站和用户装备(UE)的示例的示图。
图4是解说涉及宽波束的示例通信的示图。
图5是解说接收方设备从宽波束接收/观察到的信号的示例的示图。
图6是解说示例均衡器的示图。
图7A是解说涉及窄波束的通信的示例的示图。
图7B是解说接收方设备从窄波束接收/观察到的信号的示例的示图。
图8是解说来自高频范围内的窄波束传输的示例信号的示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无线设备之间的示例通信流。
图10是解说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子带平坦化的示例的示图。
图11是解说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经平坦化子带的示例的示图。
图12是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无线设备之间的示例通信流。
图13是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14是解说示例设备的硬件实现的示例的示图。
图15是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16是解说示例设备的硬件实现的示例的示图。
详细描述
以下结合附图阐述的详细描述旨在作为各种配置的描述而无意表示可实践本文所描述的概念的仅有配置。本详细描述包括具体细节以提供对各种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的是,没有这些具体细节也可实践这些概念。在一些实例中,以框图形式示出众所周知的结构和组件以便避免淡化此类概念。
现在将参考各种装置和方法给出电信系统的若干方面。这些装置和方法将在以下详细描述中进行描述并在附图中由各种框、组件、电路、过程、算法等(统称为“元素”)来解说。这些元素可使用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其任何组合来实现。此类元素是实现成硬件还是软件取决于具体应用和加诸于整体系统上的设计约束。
作为示例,元素、或元素的任何部分、或者元素的任何组合可被实现为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的“处理系统”。处理器的示例包括:微处理器、微控制器、图形处理单元(GPU)、中央处理单元(CPU)、应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精简指令集计算(RISC)处理器、片上系统(SoC)、基带处理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状态机、门控逻辑、分立的硬件电路以及其他配置成执行本公开中通篇描述的各种功能性的合适硬件。处理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以执行软件。软件应当被宽泛地解释成意为指令、指令集、代码、代码段、程序代码、程序、子程序、软件组件、应用、软件应用、软件包、例程、子例程、对象、可执行件、执行的线程、规程、函数等,无论其是用软件、固件、中间件、微代码、硬件描述语言、还是其他术语来述及皆是如此。
相应地,在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所描述的功能可以在硬件、软件、或其任何组合中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则各功能可作为一条或多条指令或代码存储或编码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可由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可用介质。作为示例而非限制,此类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光盘存储、磁盘存储、其他磁性存储设备、上述类型的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组合、或能够被用于存储可被计算机访问的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计算机可执行代码的任何其他介质。
无线设备(诸如基站和UE)可通过波束成形技术来彼此通信以提高通信速度和可靠性。波束成形技术可使得无线设备能够朝向特定方向传送信号,而不是在所有方向上传送全向信号。在一些示例中,无线设备可使用对于来自多个天线的传输是共用的波长和相位来从该多个天线传送信号,并且来自该多个天线的信号可被组合以创建具有更长射程和更定向波束的经组合信号。该信号的波束宽度可基于传送频率而变化。例如,波束的宽度可以与频率负相关,其中波束宽度可随着传送频率增大而减小,因为可能由于更小的波长而在发射机处的每个给定区域放置更多辐射元件。
与使用较宽波束传送的信号相比,使用较窄波束传送的信号可能由于视线条件下的更少反射或折射而具有更少的失真。例如,以非常高的频率且在非常窄的波束中传送的信号(诸如在亚太赫兹频率范围内形成的窄波束)可以在该信号到达接收方设备时具有波动非常小或没有波动的单个波瓣。这样的信号在没有许多波动的情况下可以由较低复杂度的接收机组件来处理。例如,复杂度较高的接收机组件可以包括可用于均衡从较宽波束接收的信号(例如,反转传输期间信号引起的失真)的均衡器,而复杂度较低的接收机可以在没有均衡器的情况下处理信号。在一个示例中,由于宽载波的较大快速傅立叶变换尺寸,较高复杂度的接收机对于宽带宽载波(例如,具有大带宽的载波,诸如每载波1000MHz或以上)可能是不切实际的。较低复杂度的接收机可以包括很少的组件或者不太复杂的组件,这可以提供制造节约和效率。
频率选择性信号(例如,信号的振幅在频域上波动)可以通过补偿和/或衰减信号来平坦化,以跨信号的诸频率提供更一致的振幅,诸如通过对频率选择性信号应用迫零均衡。如果频率选择性信号被转换/调谐为在频域中具有一致振幅的信号,则接收方设备能够使用较低复杂度的接收机来接收这些信号。例如,具备具有单个延迟元件的均衡器的较低复杂度接收机和/或被配置为从单个路径接收信号的接收机对于接收在频域中具有一致振幅的信号可能更合适并且更具成本效益。具有单个延迟元件的均衡器和/或从单个路径接收信号的接收机可以被称为“单抽头接收机”和/或“单抽头均衡器”。在该上下文中,术语“抽头”可以指延迟线上的对应于均衡器中的某一延迟的点。抽头还可以是延迟元件或者包括均衡器内的延迟元件。对于在不具有频率选择性的情况下仅向所传送的信号引入延迟和衰减的信道,可以使用单抽头接收机来恢复和补偿所传送的信号。向所传送的信号引入延迟和衰减的信道也可以被称为“单抽头信道”,并且单抽头信道可以是时域上的平坦信道。由于单抽头接收机可以具有较少的组件并且使用较低复杂度的算法来均衡所接收的信号,因此与高复杂度均衡器相比,单抽头接收机的制造和实现可以相对较便宜。因此,根据一个或多个示例,如果无线设备能够在单抽头信道中通信,则无线设备可以使用单抽头接收机来接收信号,这可以降低无线设备的接收机的成本、功率和/或管芯尺寸。如上所述,较低复杂度的接收机可以在没有复杂均衡器的情况下处理信号。换言之,如果接收到的信道具有单个抽头(例如,接收到的信道能够用单抽头接收机来处理传入信号),则接收方设备可以用较低复杂度的接收机来处理从该信道接收到的信号。
本文中呈现的各方面可使得接收方设备(诸如UE)能够使用较低复杂度的接收机(诸如单抽头接收机(例如,具有单个延迟元件和/或从单个路径接收信号的接收机/均衡器))来接收高频信号(例如,THz和/或亚THz频率范围内的信号),以降低与接收机相关联的总体复杂度和成本。接收方设备可以向传送方设备(诸如基站)传送预编码反馈(包括信道平坦化信息(例如,可用于使信号平坦化以跨该信号的频率提供更一致的振幅的信息))。基于预编码反馈或信道平坦化信息,传送方设备可创建伪单抽头信道(例如,类似于单抽头信道的一个或多个特性的信道)以用于传送数据。换言之,传送方设备可基于预编码反馈来对发射信号应用衰减或补偿,以使得接收方设备可接收跨频域具有相同或相似振幅(例如,该振幅可以是基本上一致的)的信号。例如,跨频域具有统一振幅的信号可使用单抽头接收机来接收,因为该信号可包括可由单抽头接收机补偿或恢复的衰减和延迟。与使用具有高复杂度的均衡器的接收机相比,单抽头接收机的成本可以相对较低并消耗较少功率。在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文呈现的各方面(例如,所公开的预编码方法)可以更适用于高频波束成形环境中的通信,并且可将所得的单抽头信道用作针对低复杂度高频接收机的设计考虑,因为单抽头接收机可由无线设备用来接收信号。
图1是解说无线通信系统和接入网100的示例的示图。无线通信系统(亦称为无线广域网(WWAN))包括基站102、UE 104、演进型分组核心(EPC)160和另一核心网190(例如,5G核心(5GC))。基站102可包括宏蜂窝小区(高功率蜂窝基站)和/或小型蜂窝小区(低功率蜂窝基站)。宏蜂窝小区包括基站。小型蜂窝小区包括毫微微蜂窝小区、微微蜂窝小区、和微蜂窝小区。
在某些方面,UE 104可包括预编码反馈报告组件198,该组件被配置成传送子带预编码反馈报告,该报告包含用于使被占用带宽的一个或多个信道频率响应平坦化的系数。在一方面,预编码反馈报告组件198可被配置成从第二无线设备接收参考信号。预编码反馈报告组件198可被进一步配置成相对于设定点来测量该参考信号的振幅和相位。预编码反馈报告组件198可被进一步配置成在预编码反馈中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信道平坦化信息,该预编码反馈至少包括该参考信号的振幅与针对子带的设定点之间的差异。
在某些方面,基站102/180可包括伪单抽头信道生成组件199,该组件被配置成基于从接收方设备接收到的一个或多个系数来生成伪单抽头信道。在一方面,伪单抽头信道生成组件199可被配置成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参考信号。伪单抽头信道生成组件199可被进一步配置成在预编码反馈中从第二无线设备接收信道平坦化信息,该预编码反馈至少包括该参考信号的振幅与针对子带的设定点之间的差异。伪单抽头信道生成组件199可被进一步配置成对用于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一个或多个数据的信号应用该预编码反馈。伪单抽头信道生成组件199可被进一步配置成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该一个或多个数据。
配置成用于4G LTE的基站102(统称为演进型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地面无线电接入网(E-UTRAN))可通过第一回程链路132(例如,S1接口)与EPC 160对接。配置成用于5G NR的基站102(统称为下一代RAN(NG-RAN))可通过第二回程链路184与核心网190对接。除了其他功能,基站102还可执行以下功能中的一者或多者:用户数据的传递、无线电信道暗码化和暗码解译、完整性保护、报头压缩、移动性控制功能(例如,切换、双连通性)、蜂窝小区间干扰协调、连接建立和释放、负载平衡、非接入阶层(NAS)消息的分发、NAS节点选择、同步、无线电接入网(RAN)共享、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MBMS)、订户和装备追踪、RAN信息管理(RIM)、寻呼、定位、以及警报消息的递送。基站102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例如,通过EPC 160或核心网190)在第三回程链路134(例如,X2接口)上彼此通信。第一回程链路132、第二回程链路184和第三回程链路134可以是有线的或无线的。
基站102可与UE 104进行无线通信。每个基站102可为各自相应的地理覆盖区域110提供通信覆盖。可能存在交叠的地理覆盖区域110。例如,小型蜂窝小区102'可具有与一个或多个宏基站102的覆盖区域110交叠的覆盖区域110'。包括小型蜂窝小区和宏蜂窝小区两者的网络可被称为异构网络。异构网络还可包括归属演进型B节点(eNB)(HeNB),该HeNB可向被称为封闭订户群(CSG)的受限群提供服务。基站102与UE 104之间的通信链路120可包括从UE 104到基站102的上行链路(UL)(亦称为反向链路)传输和/或从基站102到UE 104的下行链路(DL)(亦称为前向链路)传输。通信链路120可使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技术,包括空间复用、波束成形和/或发射分集。这些通信链路可通过一个或多个载波。对于在每个方向上用于传输的总共至多达Yx MHz(x个分量载波)的载波聚集中分配的每个载波,基站102/UE 104可使用至多达Y MHz(例如,5、10、15、20、100、400MHz等)带宽的频谱。这些载波可以或者可以不彼此毗邻。载波的分配可以关于DL和UL是非对称的(例如,与UL相比可将更多或更少载波分配给DL)。分量载波可包括主分量载波以及一个或多个副分量载波。主分量载波可被称为主蜂窝小区(PCell),并且副分量载波可被称为副蜂窝小区(SCell)。
某些UE 104可使用设备到设备(D2D)通信链路158来彼此通信。D2D通信链路158可使用DL/UL WWAN频谱。D2D通信链路158可使用一个或多个侧链路信道,诸如物理侧链路广播信道(PSBCH)、物理侧链路发现信道(PSDCH)、物理侧链路共享信道(PSSCH)、以及物理侧链路控制信道(PSCCH)。D2D通信可通过各种各样的无线D2D通信系统,诸如举例而言,WiMedia、蓝牙、ZigBee、以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标准为基础的Wi-Fi、LTE、或NR。
无线通信系统可进一步包括例如在5GHz无执照频谱等中经由通信链路154与Wi-Fi站(STA)152处于通信的Wi-Fi接入点(AP)150。当在无执照频谱中通信时,STA 152/AP150可在通信之前执行畅通信道评估(CCA)以确定该信道是否可用。
小型蜂窝小区102'可在有执照和/或无执照频谱中操作。当在无执照频谱中操作时,小型蜂窝小区102'可采用NR并且使用与由Wi-Fi AP 150所使用的相同的无执照频谱(例如,5GHz等)。在无执照频谱中采用NR的小型蜂窝小区102'可推升接入网的覆盖和/或增大接入网的容量。
通常基于频率/波长来将电磁频谱细分成各种类、频带、信道等。在5G NR中,两个初始操作频带已被标识为频率范围指定FR1(410MHz–7.125GHz)和FR2(24.25GHz–52.6GHz)。FR1与FR2之间的频率通常被称为中频带频率。尽管FR1的一部分大于6GHz,但在各种文档和文章中,FR1通常(可互换地)被称为“亚6GHz”频带。关于FR2有时会出现类似的命名问题,尽管不同于由国际电信联盟(ITU)标识为“毫米波”频带的极高频率(EHF)频带(30GHz–300GHz),但是FR2在各文档和文章中通常(可互换地)被称为“毫米波”频带。
考虑到以上各方面,除非特别另外声明,否则应理解,如果在本文中使用,术语“亚6GHz”等可广义地表示可小于6GHz、可在FR1内、或可包括中频带频率的频率。此外,除非特别另外声明,否则应理解,如果在本文中使用,术语“毫米波”等可广义地表示可包括中频带频率、可在FR2内、或可在EHF频带内的频率。
无论是小型蜂窝小区102'还是大型蜂窝小区(例如,宏基站),基站102可包括和/或被称为eNB、g B节点(gNB)、或另一类型的基站。一些基站(诸如gNB 180)可在传统亚6GHz频谱中、在毫米波频率、和/或近毫米波频率中操作以与UE 104通信。当gNB 180在毫米波频率或近毫米波频率中操作时,gNB 180可被称为毫米波基站。毫米波基站180可以利用与UE104的波束成形182来补偿路径损耗和短射程。在一些示例中,基站102或180以及UE 104可以在亚THz频率范围中交换通信。作为示例,频率范围可包括140GHz频率。在一些示例中,通信可以在例如频率范围4(FR4)或频率范围5(FR5)中。在一些示例中,频率范围可以包括在例如140GHz到300GHz的至少一部分内的频率范围。基站180和UE 104可各自包括多个天线,诸如天线振子、天线面板和/或天线阵列以促成波束成形。
基站180可在一个或多个传送方向182'上向UE 104传送经波束成形信号。UE 104可在一个或多个接收方向182”上从基站180接收经波束成形信号。UE 104也可在一个或多个传送方向上向基站180传送经波束成形信号。基站180可在一个或多个接收方向上从UE104接收经波束成形信号。基站180/UE 104可执行波束训练以确定基站180/UE 104中的每一者的最佳接收方向和传送方向。基站180的传送方向和接收方向可以相同或可以不同。UE104的传送方向和接收方向可以相同或可以不同。
EPC 160可包括移动性管理实体(MME)162、其他MME 164、服务网关166、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MBMS)网关168、广播多播服务中心(BM-SC)170和分组数据网络(PDN)网关172。MME 162可与归属订户服务器(HSS)174处于通信。MME 162是处理UE 104与EPC 160之间的信令的控制节点。一般而言,MME 162提供承载和连接管理。所有用户网际协议(IP)分组通过服务网关166来传递,服务网关166自身连接到PDN网关172。PDN网关172提供UE IP地址分配以及其他功能。PDN网关172和BM-SC 170连接到IP服务176。IP服务176可包括因特网、内联网、IP多媒体子系统(IMS)、PS流送服务、和/或其他IP服务。BM-SC 170可提供用于MBMS用户服务置备和递送的功能。BM-SC 170可用作内容提供商MBMS传输的进入点、可用来授权和发起公共陆地移动网(PLMN)内的MBMS承载服务、并且可用来调度MBMS传输。MBMS网关168可被用来向属于广播特定服务的多播广播单频网(MBSFN)区域的基站102分发MBMS话务,并且可负责会话管理(开始/停止)并负责收集eMBMS相关的收费信息。
核心网190可包括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MF)192、其他AMF 193、会话管理功能(SMF)194、以及用户面功能(UPF)195。AMF 192可与统一数据管理(UDM)196处于通信。AMF192是处理UE 104与核心网190之间的信令的控制节点。一般而言,AMF 192提供QoS流和会话管理。所有用户网际协议(IP)分组通过UPF 195来传递。UPF 195提供UE IP地址分配以及其他功能。UPF 195连接到IP服务197。IP服务197可包括因特网、内联网、IP多媒体子系统(IMS)、分组交换(PS)流送(PSS)服务、和/或其他IP服务。
基站可包括和/或被称为gNB、B节点、eNB、接入点、基收发机站、无线电基站、无线电收发机、收发机功能、基本服务集(BSS)、扩展服务集(ESS)、传送接收点(TRP)、或某个其他合适术语。基站102为UE 104提供去往EPC 160或核心网190的接入点。UE 104的示例包括蜂窝电话、智能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IP)电话、膝上型设备、个人数字助理(PDA)、卫星无线电、全球定位系统、多媒体设备、视频设备、数字音频播放器(例如,MP3播放器)、相机、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智能设备、可穿戴设备、交通工具、电表、气泵、大型或小型厨房电器、健康护理设备、植入物、传感器/致动器、显示器、或任何其他类似的功能设备。一些UE 104可被称为IoT设备(例如,停车计时器、油泵、烤箱、交通工具、心脏监视器等)。UE 104也可被称为站、移动站、订户站、移动单元、订户单元、无线单元、远程单元、移动设备、无线设备、无线通信设备、远程设备、移动订户站、接入终端、移动终端、无线终端、远程终端、手持机、用户代理、移动客户端、客户端、或某种其他合适的术语。
图2A是解说5G NR帧结构内的第一子帧的示例的示图200。图2B是解说5G NR子帧内的DL信道的示例的示图230。图2C是解说5G NR帧结构内的第二子帧的示例的示图250。图2D是解说5G NR子帧内的UL信道的示例的示图280。5G NR帧结构可以是频分双工(FDD)的,其中对于特定副载波集(载波系统带宽),该副载波集内的子帧专用于DL或UL;或者可以是时分双工(TDD)的,其中对于特定副载波集(载波系统带宽),该副载波集内的子帧专用于DL和UL两者。在由图2A、2C提供的示例中,5G NR帧结构被假定为TDD,其中子帧4被配置有时隙格式28(大部分是DL)且子帧3被配置有时隙格式1(全部是UL),其中D是DL,U是UL,并且F是供在DL/UL之间灵活使用的。虽然子帧3、4分别被示为具有时隙格式1、28,但是任何特定子帧可被配置有各种可用时隙格式0-61中的任一者。时隙格式0、1分别是全DL、全UL。其他时隙格式2-61包括DL、UL、和灵活码元的混合。UE通过所接收到的时隙格式指示符(SFI)而被配置成具有时隙格式(通过DL控制信息(DCI)来动态地配置,或者通过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来半静态地/静态地配置)。注意,以下描述也适用于为TDD的5G NR帧结构。
其他无线通信技术可具有不同的帧结构和/或不同的信道。一帧(10ms)可被划分成10个相等大小的子帧(1ms)。每个子帧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时隙。子帧还可包括迷你时隙,其可包括7、4或2个码元。每个时隙可包括7或14个码元,这取决于时隙配置。对于时隙配置0,每个时隙可包括14个码元,而对于时隙配置1,每个时隙可包括7个码元。DL上的码元可以是循环前缀(CP)OFDM(CP-OFDM)码元。UL上的码元可以是CP-OFDM码元(对于高吞吐量场景)或离散傅立叶变换(DFT)扩展OFDM(DFT-s-OFDM)码元(也称为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码元)(对于功率受限的场景;限于单流传输)。子帧内的时隙数目基于时隙配置和参数设计。对于时隙配置0,不同参数设计μ为0到4分别允许每子帧1、2、4、8和16个时隙。对于时隙配置1,不同参数设计0到2分别允许每子帧2、4和8个时隙。相应地,对于时隙配置0和参数设计μ,存在每时隙14个码元和每子帧2μ个时隙。副载波间隔和码元长度/历时因变于参数设计。副载波间隔可等于2μ*15kHz,其中μ为参数设计0到4。如此,参数设计μ=0具有15kHz的副载波间隔,而参数设计μ=4具有240kHz的副载波间隔。码元长度/历时与副载波间隔逆相关。图2A至图2D提供了每时隙14个码元的时隙配置0和每子帧4个时隙的参数设计μ=2的示例。时隙历时为0.25ms,副载波间隔为60kHz,并且码元历时为大约16.67μs。在帧集合内,可能存在被频分复用的一个或多个不同的带宽部分(BWP)(参见图2B)。每一BWP可具有特定的参数设计。
资源网格可被用于表示帧结构。每个时隙包括延伸12个连贯副载波的资源块(RB)(也称为物理RB(PRB))。资源网格被划分成多个资源元素(RE)。由每个RE携带的比特数取决于调制方案。
如图2A中解说的,一些RE携带用于UE的参考(导频)信号(RS)。RS可包括用于UE处的信道估计的解调RS(DM-RS)(对于一个特定配置指示为R,但其他DM-RS配置是可能的)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RS还可包括波束测量RS(BRS)、波束精化RS(BRRS)和相位跟踪RS(PT-RS)。
图2B解说了帧的子帧内的各种DL信道的示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在一个或多个控制信道元素(CCE)(例如,1、2、4、8或16个CCE)内携带DCI,每个CCE包括6个RE群(REG),每个REG包括RB的OFDM码元中的12个连贯RE。一个BWP内的PDCCH可被称为控制资源集(CORESET)。UE被配置成在CORESET上的PDCCH监视时机期间在PDCCH搜索空间(例如,共用搜索空间、因UE而异的搜索空间)中监视PDCCH候选,其中PDCCH候选具有不同的DCI格式和不同的聚集等级。附加BWP可被定位在跨越信道带宽的更高和/或更低频率处。主同步信号(PSS)可在帧的特定子帧的码元2内。PSS由UE 104用于确定子帧/码元定时和物理层身份。副同步信号(SSS)可在帧的特定子帧的码元4内。SSS由UE用于确定物理层蜂窝小区身份群号和无线电帧定时。基于物理层身份和物理层蜂窝小区身份群号,UE可确定物理蜂窝小区标识符(PCI)。基于PCI,UE可确定前述DM-RS的位置。携带主信息块(MIB)的物理广播信道(PBCH)可以在逻辑上与PSS和SSS编群在一起以形成同步信号(SS)/PBCH块(也被称为SS块(SSB))。MIB提供系统带宽中的RB数目、以及系统帧号(SFN)。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携带用户数据、不通过PBCH传送的广播系统信息(诸如系统信息块(SIB))、以及寻呼消息。
如在图2C中解说的,一些RE携带用于基站处的信道估计的DM-RS(对于一个特定配置指示为R,但其他DM-RS配置是可能的)。UE可传送用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的DM-RS和用于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DM-RS。PUSCH DM-RS可在PUSCH的前一个或前两个码元中被传送。PUCCH DM-RS可取决于传送短PUCCH还是传送长PUCCH并取决于所使用的特定PUCCH格式而在不同配置中被传送。UE可传送探通参考信号(SRS)。SRS可在子帧的最后码元中被传送。SRS可具有梳齿结构,并且UE可在梳齿之一上传送SRS。SRS可由基站用于信道质量估计以在UL上启用取决于频率的调度。
图2D解说了帧的子帧内的各种UL信道的示例。PUCCH可位于如在一种配置中指示的位置。PUCCH携带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诸如调度请求、信道质量指示符(CQI)、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秩指示符(RI)、以及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ACK/NACK反馈。PUSCH携带数据,并且可附加地用于携带缓冲器状态报告(BSR)、功率净空报告(PHR)、和/或UCI。
图3是接入网中基站310与UE 350处于通信的框图。在DL中,来自EPC 160的IP分组可被提供给控制器/处理器375。控制器/处理器375实现层3和层2功能性。层3包括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层,并且层2包括服务数据适配协议(SDAP)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以及媒体接入控制(MAC)层。控制器/处理器375提供与系统信息(例如,MIB、SIB)的广播、RRC连接控制(例如,RRC连接寻呼、RRC连接建立、RRC连接修改、以及RRC连接释放)、无线电接入技术(RAT)间移动性、以及UE测量报告的测量配置相关联的RRC层功能性;与报头压缩/解压缩、安全性(暗码化、暗码解译、完整性保护、完整性验证)、以及切换支持功能相关联的PDCP层功能性;与上层分组数据单元(PDU)的传递、通过ARQ的纠错、RLC服务数据单元(SDU)的级联、分段和重组、RLC数据PDU的重新分段、以及RLC数据PDU的重新排序相关联的RLC层功能性;以及与逻辑信道和传输信道之间的映射、将MAC SDU复用到传输块(TB)上、从TB解复用MAC SDU、调度信息报告、通过HARQ的纠错、优先级处置、以及逻辑信道优先级区分相关联的MAC层功能性。
发射(TX)处理器316和接收(RX)处理器370实现与各种信号处理功能相关联的层1功能性。包括物理(PHY)层的层1可包括传输信道上的检错、传输信道的前向纠错(FEC)译码/解码、交织、速率匹配、映射到物理信道上、物理信道的调制/解调、以及MIMO天线处理。TX处理器316基于各种调制方案(例如,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正交相移键控(QPSK)、M相移键控(M-PSK)、M正交调幅(M-QAM))来处置至信号星座的映射。经译码和经调制的码元可随后被拆分成并行流。每个流可随后被映射到OFDM副载波、在时域和/或频域中与参考信号(例如,导频)复用、并且随后使用快速傅立叶逆变换(IFFT)组合到一起以产生携带时域OFDM码元流的物理信道。OFDM流被空间预编码以产生多个空间流。来自信道估计器374的信道估计可被用来确定编码和调制方案以及用于空间处理。信道估计可从由UE 350传送的参考信号和/或信道状况反馈推导出。每个空间流随后可经由分开的发射机318TX被提供给一不同的天线320。每个发射机318TX可用相应各个空间流来调制RF载波以供传输。
在UE 350处,每个接收机354RX通过其各自相应的天线352来接收信号。每个接收机354RX恢复出调制到RF载波上的信息并将该信息提供给接收(RX)处理器356。TX处理器368和RX处理器356实现与各种信号处理功能相关联的层1功能性。RX处理器356可对信息执行空间处理以恢复出以UE 350为目的地的任何空间流。如果有多个空间流以UE 350为目的地,则它们可由RX处理器356组合成单个OFDM码元流。RX处理器356随后使用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将该OFDM码元流从时域变换到频域。频域信号对OFDM信号的每个副载波包括单独的OFDM码元流。通过确定最有可能由基站310传送的信号星座点来恢复和解调每个副载波上的码元、以及参考信号。这些软判决可基于由信道估计器358计算出的信道估计。这些软判决随后被解码和解交织以恢复出原始由基站310在物理信道上传送的数据和控制信号。这些数据和控制信号随后被提供给实现层3和层2功能性的控制器/处理器359。
控制器/处理器359可与存储程序代码和数据的存储器360相关联。存储器360可被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在UL中,控制器/处理器359提供传输信道与逻辑信道之间的解复用、分组重组、暗码解译、报头解压缩以及控制信号处理以恢复出来自EPC 160的IP分组。控制器/处理器359还负责使用ACK和/或NACK协议进行检错以支持HARQ操作。
类似于结合由基站310进行的DL传输所描述的功能性,控制器/处理器359提供与系统信息(例如,MIB、SIB)捕获、RRC连接、以及测量报告相关联的RRC层功能性;与报头压缩/解压缩、以及安全性(暗码化、暗码解译、完整性保护、完整性验证)相关联的PDCP层功能性;与上层PDU的传递、通过ARQ的纠错、RLC SDU的级联、分段、以及重组、RLC数据PDU的重新分段、以及RLC数据PDU的重新排序相关联的RLC层功能性;以及与逻辑信道和传输信道之间的映射、将MAC SDU复用到TB上、从TB解复用MAC SDU、调度信息报告、通过HARQ的纠错、优先级处置、以及逻辑信道优先级区分相关联的MAC层功能性。
由信道估计器358从由基站310所传送的参考信号或反馈推导出的信道估计可由TX处理器368用于选择恰适的编码和调制方案、以及促成空间处理。由TX处理器368生成的空间流可经由分开的发射机354TX被提供给不同的天线352。每个发射机354TX可用相应空间流来调制RF载波以供传输。
在基站310处以与结合UE 350处的接收机功能所描述的方式类似的方式来处理UL传输。每个接收机318RX通过其相应的天线320来接收信号。每个接收机318RX恢复出调制到RF载波上的信息并将该信息提供给RX处理器370。
控制器/处理器375可与存储程序代码和数据的存储器376相关联。存储器376可被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在UL中,控制器/处理器375提供传输信道与逻辑信道之间的解复用、分组重组、暗码解译、报头解压缩、控制信号处理以恢复出来自UE 350的IP分组。来自控制器/处理器375的IP分组可被提供给EPC 160。控制器/处理器375还负责使用ACK和/或NACK协议进行检错以支持HARQ操作。
TX处理器368、RX处理器356和控制器/处理器359中的至少一者可被配置成与图1的预编码反馈报告组件198相结合地执行各方面以传送包含用于使被占用带宽的一个或多个信道频率响应平坦化的系数的子带预编码反馈报告。
TX处理器316、RX处理器370和控制器/处理器375中的至少一者可被配置成与图1的伪单抽头信道生成组件199相结合地执行各方面以基于从接收方设备接收到的一个或多个系数来生成伪单抽头信道。
图4是解说涉及宽波束通信的示例通信系统400的示图。通信系统400包括无线设备(诸如基站402和UE 404),这些无线设备可以使用宽波束406彼此通信或与其他基站和/或设备通信。例如,宽波束406可包括比结合图7A的706描述的窄波束405更宽的波束。在一些示例中,图4的较宽波束(例如,406)可以是用于mmW通信的波束,且图7A的较窄波束(例如,706)可具有是用于mmW通信的波束宽度的一部分的波束宽度,例如通过在相同天线孔径中具有更大数目的辐射元件。因此,出于本公开的目的,术语“宽波束”或“较宽波束”可以指与窄波束或较窄波束(诸如窄波束406或图7A的窄波束706)相比相对较宽(具有更大的波束宽度)的波束。
如图4所示,通过宽波束406的传输或许更可能遇到非视线(NLOS)条件408,其中物体410(例如,建筑物、树等)可能遮挡或可能在宽波束406传输路径内。宽波束406也更有可能遇到反射,诸如由从发射机Tx(例如,基站402)到接收机Rx(例如,UE 404)的路径412所示,其中一个或多个行进路径中的信号可能在到达接收机之前从物体414反弹和/或遇到折射,诸如路径416所示,其中信号在一个或多个行进路径中的方向可以随着在到达接收机之前穿过介质418(例如,信号能够穿过/穿透的材料或物体)而改变。由于宽波束406的较宽传输路径(或多个传输路径),NLOS条件408、反射和/或折射可能导致接收机从多个路径以不同角度和/或时间接收信号,并且接收到的信号也更有可能具有失真。例如,当信号在多个路径中(例如,在频率选择性信道中)从发射机传送到接收机时,相同的信号可以在具有不同延迟的情况下从多个方向到达接收机。例如,行进通过路径412和路径416的信号可以比行进通过不遇到任何反射或折射的路径(例如,路径420)的信号更晚到达接收机。该接收机可以包括具有多个抽头的均衡器(例如,多抽头接收机),该多个抽头被配置为处理行进通过具有不同延迟的多个路径的信号,其中每个抽头可以对应于一路径,并且处理行进通过该路径的信号的延迟。来自每个抽头的信号然后可被组合/混合成一个信号。例如,图6中的均衡器600可被称为提供具有四个抽头的延迟线的“四抽头均衡器”或“四抽头接收机”。该上下文中的抽头可以指延迟线上的对应于某一延迟的点。抽头还可以是延迟元件或者包括延迟元件。
图5是解说可由接收方设备(例如,UE 404)从宽波束(例如,宽波束406)接收/观察到的信号的示例的示图500,其中该信号可由传送方设备(例如,基站402)传送。因为通过宽波束的传输可能由于更宽的传输路径而遇到更多的反射、折射和/或NLOS条件,所以使用宽波束传送的信号更有可能具有更多的波动,这至少部分是由失真引起的,诸如示图500中的波形502所示,其中接收到的信号在整个频域上下波动。此外,宽波束更有可能与宽带多径信道或频率选择性信道相关联地使用,其中从宽波束传送的信号可以通过两个或更多个路径到达接收方设备。因此,通信信道(例如,频率选择性信道)可以具有跨系统带宽变化的频率响应(即,具有波动的非平坦波形)。
当接收方设备接收到具有失真的信号时,接收方设备可以使用均衡器来均衡接收到的信号。均衡器可以恢复或反转通过通信信道传送的信号所引起的失真,以使得可以在接收方设备处再现所传送的信息(例如,原始信号波形)。换言之,均衡可以反转通过信道传送的信号所引起的失真。
图6是解说示例均衡器600的示图。均衡器600可以通过以下操作来均衡失真的输入信号602(例如,非均衡输入信号):应用该输入信号602的逆604以补偿该输入信号602的振幅和/或相位。在补偿了振幅和/或相位失真之后,所得信号输出606(例如,经均衡输出信号)可以包括具有线性相位的平坦振幅频率响应。均衡器600可包括多个延迟元件608,其中每个延迟元件或延迟元件的组合可被称为“抽头”。均衡器600还可以包括多个乘法器610,该多个乘法器基于可基于算法或算法组件612计算的均衡系数来设置针对该多个延迟元件608的增益。延迟元件608、乘法器610和/或算法组件612的组合可以使均衡器600能够创建具有失真信道的本质上相反的频率响应的数字滤波器。由于均衡器的频率响应本质上是失真信道的频率响应的镜像,因此均衡器600可以使用相反的频率响应来恢复所传送的信号。
均衡器可以实时地(例如,在运行中)均衡失真的信号。当输入信号或通信信道包含许多失真时,诸如图5的示图500中的波形502所示,均衡器可以实现或使用更复杂的算法、附加延迟组件和/或乘法器来均衡该输入信号,例如以便在短历时内创建该输入信号的逆。因此,当要处理的信号具有许多失真和波动时,均衡器的复杂度可能会增加。具有更高复杂度的均衡器(例如,高复杂度均衡器)制造起来可能比较低复杂度的均衡器(例如,预期处理不包含许多失真的信号的具有较少延迟元件和乘法器和/或较低复杂度算法等的均衡器)更昂贵。
图7A是解说涉及窄波束的示例通信的示图700A,其中无线设备(诸如基站702和UE704)可使用窄(或较窄)波束706来彼此通信或与其他基站和/或设备通信。出于本公开的目的,术语“窄波束”或“较窄波束”可以指与宽波束或另一波束(诸如结合图4的宽波束406描述的宽波束705)相比相对较窄(具有更小的波束宽度)的波束。例如,较窄波束可以具有用于mmW通信的波束宽度的一部分(例如,5%、15%、25%、35%、50%、70%等)。在一个示例中,较窄波束可以在高频下形成,诸如在亚THz频率范围内,以使得较窄波束可以用于亚THz通信。如图7A所示,窄波束706的传输路径或许更有可能针对接收机被狭窄地定制。因此,由于窄波束706更有可能在不被(诸)障碍物(例如710)遮挡的情况下到达接收机,传输或许更可能满足视线(LOS)条件708。由于传输路径是窄的,因此对于窄波束706而言也不太可能发生反射和/或折射。
图7B是解说可由接收方设备(例如,UE 704)从窄波束(例如,窄波束706)接收/观察到的信号的示例的示图700B,其中该信号可由传送方设备(例如,基站702)传送。与图4中所示的较宽波束不同,由于窄波束在传输期间可能由于较窄的传输路径而遇到较少的反射或折射,因此与使用宽波束传送的信号相比,使用窄波束传送的信号可具有较少的失真,诸如图7B的示图700B中的波形712所示。
随着无线技术的不断增长,可能会出现对频率范围2(FR2)以上的更高频带(例如,24.25GHz–52.6GHz)中(包括140GHz以上或300GHz和3THz之间的亚太赫兹(亚THz)频带等中)的频谱的需求。与FR2或以下的波束结构相比,亚THz频率范围无线电技术可以实现窄得多的波束结构(例如,铅笔波束、激光波束等),因为由于较小的波长,可以在天线处的每个给定区域放置更多的辐射元件。亚THz频率范围可以具有短延迟扩展(例如,几纳秒),并且可以被转换为数10MHz的相干频率带宽。另外,亚THz频率范围可以提供巨大的可用带宽,其可以被更大带宽载波占用,诸如每个载波1000MHz或更高。
如结合图7A和7B所描述的,由于在视线条件下较少的反射或折射,使用较窄波束传送的信号可经历较少的失真。由于波束的宽度可能与发射频率负相关,因此以非常高的频率(例如,在亚THz频率范围内)操作的无线设备能够在非常窄的波束中传送信号,并且该信号可以在具有非常小的失真或没有失真的情况下到达接收机。换言之,在接收机处接收到的信号可以具有波动(例如上升或下降)一次或没有波动的单个波瓣。
如结合图7A和7B所解释的,当接收到的信号不具有许多失真时(例如,信号在整个频域中不上下波动),接收机可以使用较低复杂度的均衡器来均衡接收到的信号。由于较低复杂度的均衡器可以包括较少的延迟组件和/或乘法器并且使用较不复杂的算法,因此与高复杂度均衡器相比,制造和/或实现很有可能是较不昂贵的。此外,由于宽载波(例如,亚THz频率范围内的1000MHz载波)的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尺寸较大,因此高复杂度均衡器对于宽载波可能是不切实际的。另一方面,时域均衡器的复杂度可以与信道带宽和/或其处理多径传输的能力成比例。因此,用于处理亚THz频率范围的信号或宽副载波的时域均衡器的复杂度可能相对较高且昂贵。
图8是解说可由接收方设备在亚THz频率范围内从窄波束传输接收/观察到的示例信号802、804和806的示图800,其中信号802、804和806可以具有没有陷波和/或波峰的平滑曲线,例如,信号802、804和806在由接收方设备接收时可以波动一次或者没有波动。当所传送的信号在具有衰减和延迟且没有失真的情况下到达接收机时,可以用具有单个延迟元件或少数延迟元件的均衡器来均衡或接收该信号。在一些示例中,具有单个延迟元件的均衡器和/或从单个路径接收信号的接收机可以被称为“单抽头接收机”和/或“单抽头均衡器”。换言之,单抽头接收机可以用于在不具有频率选择性的情况下向所传送的信号引入延迟和衰减的信道。向所传送的信号引入延迟和衰减的信道也可以被称为“单抽头信道”,并且单抽头信道可以是时域上的平坦信道。因此,使用窄波束的传输可以具有提供具有小延迟扩展(例如,在几纳秒的数量级上)的单抽头信道或少数抽头信道的能力,因为信号可以在具有极少或不具有失真的情况下到达接收机。由于单抽头接收机可以具有较少的组件并且使用较低复杂度的算法来均衡所接收的信号,因此与高复杂度均衡器相比,单抽头接收机的制造和实现可以相对较便宜。因此,根据一个或多个示例,如果无线设备能够在单抽头信道中通信,则无线设备可以使用单抽头接收机来接收信号,这可以降低无线设备的接收机的成本、功率和/或管芯尺寸。
频率选择性信号(例如,振幅在频域上波动的信号)可以在发射机处通过补偿和/或衰减该信号而被平坦化,以便跨该信号的诸频率提供更一致的振幅。因此,如果将诸如信号802、804和806之类的非频率选择性信号(或具有减小的波动量的信号)转换/调谐为在频域中具有一致振幅的信号,则接收方设备能够使用较低复杂度的接收机(诸如可以用于单抽头信道的单抽头接收机)来接收这些信号。换言之,如果有效收到信道是单抽头的,则可以降低时域接收机的复杂度,并且还可以降低亚THz接收机的总体成本和/或功耗。
本文中呈现的各方面可使得接收方设备(诸如UE)能够使用更简单的接收机(诸如单抽头接收机)来接收高频信号(例如,亚THz频率范围内的信号),以降低与接收机相关联的总体复杂度和成本。在一方面,接收方设备可以向传送方设备(诸如基站)传送包括信道平坦化信息的预编码反馈(例如,子带数字经预编码信号)。基于预编码反馈或信道平坦化信息,传送方设备可创建伪单抽头信道(例如,类似于单抽头信道的一个或多个特性的信道)以用于传送数据。换言之,传送方设备可基于该预编码反馈来对发射信号应用衰减或补偿,以使得接收方设备可以接收在频域中具有更恒定振幅(例如,类似于平坦线)的信号,诸如使用单抽头接收机。该预编码可以更适用于高频(例如,亚THz)波束成形环境中的通信,并且可将所得的单抽头信道用作针对低复杂度高频(例如,亚THz)接收机的设计考虑。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UE 902(例如,接收方设备或第一无线设备)和基站904(例如,传送方设备或第二无线设备)之间的示例通信流900。在906,基站904可以向UE902传送信号。信号906可以是基站向UE 902传送的参考信号,诸如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统称为“参考信号”)。在一些示例中,信号906可以是数据(例如,基于先前传输的数据)。信号906的一部分可以由图10中的示图1000中的信号1002来解说。
在908,UE 902可相对于设定点来测量该参考信号(例如,信号1002)的振幅和相位。如图10的示图1000所示,设定点1004可以提供参考振幅(例如,点或值等)以供UE 902在一个或多个测量点1006处(例如,在不同的频率或副载波频率等处)测量参考信号1002和设定点1004之间的振幅差。在一些示例中,该参考振幅可被称为设定点。例如,如图10所示,对于800MHz子带1008(例如,副载波),设定点1004可被设为2.1dB,并且多个测量点1006可被配置用于UE 902或在UE 902处定义。例如,UE 902可以被配置为在子带1008内按固定间隔(例如,10MHz、25MHz、100MHz等)和/或在相对于子带1008或相对于实际频率范围(例如,0Hz至300THz)等定义的频率(例如,0MHz、200MHz、500MHz等)处进行测量或设置测量点1006。例如,如示图1000所示,UE 902可以在子带1008内以每100MHz间隔测量参考信号1002和设定点1004之间的振幅差,其中UE 902可以获得在0MHz处(例如,相对于子带)-1.1dB的振幅差、在100MHz处-0.7dB的振幅差、在500MHz处0.3dB的振幅差、在800MHz处0.75dB的振幅差,等等。
返回参考图9,在910处,在UE 902测量参考信号1002和针对子带1008的设定点1004之间的振幅差(诸如在测量点1006处)后,UE 902可以将测量传送到基站904。例如,UE902可以向基站904提供相对于平坦线信道的测量,例如,在每个频率区间处提供相对于平坦线信道的差测量。例如,可以在子带预编码反馈报告中传送测量,这些测量可以被基站904用作用以调谐传送到UE 902的信号的参考,诸如用于使发射信号平坦化(例如,对其应用迫零)。换言之,子带预编码反馈报告可以包括用于使占用带宽(诸如子带1008内)的信道频率响应平坦化的一个或多个每子带系数。
在912,在基站904接收到测量(诸如在预编码反馈中)后,基站904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接收到的测量来调谐要传送到UE 902的一个或多个信号(例如,携带诸如PDSCH之类的一个或多个数据的信号)的振幅和/或相位。该预编码反馈可以是子带预编码反馈。例如,基站904可基于接收到的测量来对一个或多个信号应用衰减或补偿中的至少一者,以使得UE902可以在期望波形中接收该一个或多个信号。
在914,基站904可以向UE 902传送经调谐/经调节信号(例如,PDSCH)。当UE 902从基站906接收到该一个或多个信号时(诸如在916),经调谐/经调节的一个或多个信号可以在不同频率上具有更一致(例如,相似或相同)的振幅。被应用于每个信号的调节可有助于跨多个副载波使信道平坦化,例如以减少相对于平坦线信道的变化。换言之,该一个或多个信号可作为平坦线被UE 902感知到或由该UE处理,诸如图11的示图1100中的收到信号1102所示。由于接收到的信号在整个频率上可具有相似或相同的振幅,因此接收到的信号可类似于在单抽头信道中传送/接收的信号的特性。因此,UE 902可以使用单抽头接收机来接收一个或多个信号。这可以极大地降低UE 902处的接收机的复杂度和成本,并且可以使UE902能够使用单抽头接收机而不会降低其性能。UE 902和基站904可以在特定的历时和/或传输之后重复相同的过程。
图12是解说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创建伪单抽头信道(例如,时域上的平坦信道)的另一示例的示图1200。在1206A,基站1204(例如,传送方设备或第一无线设备)可以向UE1202(例如,接收方设备或第一无线设备)传送参考信号1208。出于解说的目的,所传送的参考信号1208在基站1204处被示为平坦水平线,例如图形1210所示。由于UE 1202可以使用参考信号1208来测量或估计不同频率处的路径损耗,因此参考信号1208可以是任何波形形状。在UE 1202接收到参考信号1208之后,由于可能的路径损耗(例如,传播信号的自由空间损伤),因此参考信号1208可处于如由UE 1202所接收/感知到的不同波形,诸如图形1212所示。
在1206B,UE 1202可以相对于设定点1214来测量接收到的参考信号1208的振幅和/或相位,诸如图形1216所示。如结合图9描述的,设定点1214可提供参考振幅以供UE1202在一个或多个测量点处测量参考信号1208和设定点1214之间的振幅差。该测量可由基站1204用作用于使被占用带宽或子带的信道频率响应平坦化的每子带系数。在测量参考信号1208和设定点1214之间的差异(例如,振幅和/或相位方面)后,UE 1202可以向基站1204传送测量。例如,UE 1202可以在子带预编码反馈报告中传送测量。反馈报告可以至少包含信道平坦化信息,其可以不同于包含频谱效率信息(诸如PMI、CQI和秩指示符(RI)反馈)的反馈报告。换言之,报告中的优化准则和有效载荷结构可以用于信道平坦化而不是频谱效率准则。
在1206C,在基站1204接收到预编码反馈报告(或每子带系数)之后,基站1204可以使用预编码反馈来创建伪单抽头信道,以使得UE 1202通过单抽头信道接收到的信号可以在整个频率上具有更一致或相同的振幅。例如,预编码反馈报告可指示第一测量点1222(例如,图形1216内)处的振幅差是-1.1dB(例如,相对于设定点1214)并且第二测量点1224处的振幅差是0.7dB。当基站1204正在传送PDSCH 1217时(出于解说目的在图形1220中被示为平坦线),基站1204可以将1.1dB的补偿(例如增加1.1dB)应用于要在对应于测量点1222的频率(例如在点1226)处传送到UE 1202的PDSCH 1217,并且基站1204还可以对在对应于测量点1222的频率(例如在点1228)处的PDSCH 1217应用0.7dB的衰减(例如减小0.7dB)。基于该预编码反馈报告,基站1204可将原始PDSCH 1217调谐为经调谐PDSCH 1218,并且可以向UE1202传送该经调谐PDSCH 1218。因此,当UE 1202接收到PDSCH 1218时,由于基站1204已经预补偿/衰减,PDSCH 1218的振幅在子带内的不同频率上可以是更一致或相同的。例如,如图形1230所示,PDSCH 1218可以作为从单抽头信道接收的信号被UE 1202接收并感知到,其中PDSCH 1218的频带可以类似于频域中的平坦线(例如,具有相同的振幅)。因此,UE 1202可以使用单抽头接收机来接收PDSCH 1218。在另一示例中,当本文所呈现的各方面与亚THz频率范围相关联地使用时,亚THz发射机(例如,在基站1204处)可以使用预编码反馈,以便从亚THz接收机(例如,UE 1202处)的角度产生伪单抽头信道。这可以实现用于亚THz设备的更低成本、更低功率和/或更低管芯尺寸的接收机。
图13是无线通信方法1300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由第一无线设备或第一无线设备的组件(例如,UE 104、350、902、1202;处理系统,其可包括存储器360并且可以是整个UE350或UE 350的组件(诸如TX处理器368、RX处理器356和/或控制器/处理器359))来执行。可选方面用虚线解说。该方法可使得第一无线设备能够测量并向基站或另一无线设备报告用于使被占用带宽(例如,子带)的一个或多个信道频率响应平坦化的一个或多个系数。
在1302,第一无线设备可以从第二无线设备接收参考信号,诸如结合图9和12描述的。例如,在906,UE 902可以从基站904接收参考信号。该参考信号可以是CSI-RS。因此,第一无线设备可以是用户装备并且第二无线设备可以是基站。该参考信号的接收可以例如由图14中的设备的接收组件1430、参考信号处理组件1440和/或RF收发机1422来执行。
在1304,第一无线设备可以相对于设定点来测量该参考信号的振幅和相位,诸如结合图9和12描述的。例如,在908,UE 902可相对于设定点来测量该参考信号的振幅和相位。该设定点可用于提供频域上一致的振幅。该测量可以例如由设备1402的通信管理器1432的测量组件1442来执行。
在1306,第一无线设备可以在预编码反馈中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信道平坦化信息,其中该预编码反馈可以至少包括该参考信号的振幅与针对子带的设定点之间的差异,诸如结合图9和12描述的。例如,在910处,在UE 902测量参考信号1002和针对子带1008的设定点1004之间的振幅差后,UE 902可以将测量传送到基站904。该传输可以例如由图14中的设备的传输组件1434、预编码反馈组件1444和/或RF收发机1422来执行。子带可包括THz或亚THz中的频率范围。另外,信道平坦化信息可以不同于频谱效率信息。在一个示例中,该预编码反馈可包括用于使子带中的被占用带宽的信道频率响应平坦化的一个或多个子带系数,其中子带系数可基于参考信号和设定点之间的测量来获取。在另一示例中,预编码反馈还可指示用于多个子带的每子带平坦化系数。
在1308,在第一无线设备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包含信道平坦化信息的预编码反馈后,第一无线设备可以基于该预编码反馈在该子带中从第二无线设备接收一个或多个数据,诸如结合图9和12的步骤914和1206C描述的。例如,第一无线设备可基于预编码反馈来接收具有相位和/或振幅调节的传输。在另一示例中,第一无线设备可以诸如通过使用单抽头接收机来在单抽头信道中接收该一个或多个数据。
图14是解说设备1402的硬件实现的示例的示图1400。在一些示例中,设备1402可以是UE。在其他示例中,设备1402可以是接收无线通信的另一无线设备。在一些示例中,设备1402可以是在亚THz频率范围内接收传输的无线设备。该设备1402包括耦合到蜂窝RF收发机1422和一个或多个订户身份模块(SIM)卡1420的蜂窝基带处理器1404(也被称为调制解调器)、耦合到安全数字(SD)卡1408和屏幕1410的应用处理器1406、蓝牙模块1412、无线局域网(WLAN)模块1414、全球定位系统(GPS)模块1416和电源1418。蜂窝基带处理器1404通过蜂窝RF收发机1422例如与UE 104和/或BS 102/180通信。蜂窝基带处理器1404可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器。蜂窝基带处理器1404负责一般性处理,包括对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器上的软件的执行。该软件在由蜂窝基带处理器1404执行时使蜂窝基带处理器1404执行上文所描述的各种功能。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器还可被用于存储由蜂窝基带处理器1404在执行软件时操纵的数据。蜂窝基带处理器1404进一步包括接收组件1430、通信管理器1432和传输组件1434。通信管理器1432包括该一个或多个所解说的组件。通信管理器1432内的组件可被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器中和/或配置为蜂窝基带处理器1404内的硬件。蜂窝基带处理器1404可以是UE 350的组件且可包括存储器360和/或以下至少一者:TX处理器368、RX处理器356和控制器/处理器359。在一种配置中,设备1402可以是调制解调器芯片并且仅包括基带处理器1404,并且在另一配置中,设备1402可以是整个UE(例如,参见图3的350)并且包括设备1402的附加模块。
通信管理器1432包括参考信号处理组件1440,该组件被配置成从第二无线设备接收参考信号,例如,如结合图13的1302所描述的。通信管理器1432进一步包括测量组件1442,该组件被配置成相对于设定点来测量该参考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例如,如结合图13的1304所描述的。通信管理器1432进一步包括预编码反馈组件1444,该组件被配置成在预编码反馈中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信道平坦化信息,该预编码反馈至少包括该参考信号的振幅与针对子带的设定点之间的差异,例如,如结合图13的1306所描述的。
该设备可包括执行图13的前述流程图中的算法的每个框的附加组件。如此,图13的前述流程图中的每个框可由一组件执行且该设备可包括那些组件中的一者或多者。这些组件可以是专门配置成执行所述过程/算法的一个或多个硬件组件、由配置成执行所述过程/算法的处理器实现、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由处理器实现、或其某种组合。
在一种配置中,设备1402并且具体而言是蜂窝基带处理器1404包括用于从第二无线设备接收参考信号的装置。例如,参考信号处理组件1440、接收组件1430和/或蜂窝RF收发机1422可以提供用于通过各种其他设备从第二无线设备接收参考信号的装置。该设备1402包括用于相对于设定点来测量该参考信号的振幅和相位的装置。例如,通信管理器1432的测量组件1442可以提供用于通过各种其他设备相对于设定点来测量该参考信号的振幅和相位的装置。设备1402包括用于在预编码反馈中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信道平坦化信息的装置,该预编码反馈至少包括该参考信号的振幅与针对子带的设定点之间的差异。例如,预编码反馈组件1444、传输组件1434和/或蜂窝RF收发机1422可提供用于通过各种其他设备在预编码反馈中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信道平坦化信息的装置。信道平坦化信息可以不同于频谱效率信息。设备1402可选地包括用于基于该预编码反馈来在子带中从第二无线设备接收一个或多个数据的装置。接收组件1430和/或RF蜂窝收发机可以提供用于通过各种其他设备诸如通过使用参考信号处理组件1440、测量组件1442和/或预编码反馈组件1444来基于预编码反馈接收该数据的装置。子带可包括THz或亚THz中的频率范围。在一种配置中,该一个或多个数据是使用单抽头接收机在单抽头信道中接收的。
在一种配置中,该预编码反馈包括用于使子带中的被占用带宽的信道频率响应平坦化的一个或多个子带系数。在这一配置中,预编码反馈指示用于多个子带的每子带平坦化系数。
在一种配置中,第一无线设备是用户装备并且第二无线设备是基站。
前述装置可以是设备1402中被配置成执行由前述装置叙述的功能的前述组件中的一者或多者。如上文所描述的,设备1402可包括TX处理器368、RX处理器356和控制器/处理器359。如此,在一种配置中,前述装置可以是被配置成执行由前述装置叙述的功能的TX处理器368、RX处理器356和控制器/处理器359。
图15是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1500。该方法可以由第一无线设备或第一无线设备的组件(例如,基站102、180、310、904、1204;处理系统,其可包括存储器376并且其可以是整个基站310或基站310的组件(诸如TX处理器316、RX处理器370、和/或控制器/处理器375))来执行。可任选方面用虚线解说。该方法可使得第一无线设备能够基于从接收方设备接收到的信道平坦化信息来创建用于传送数据的伪单抽头信道。
在1502,第一无线设备可以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参考信号,诸如结合图9和12描述的。例如,在906,基站904可以向UE 902传送参考信号(例如,CSI-RS)。因此,第一无线设备可以是基站并且第二无线设备可以是用户装备。该参考信号的传输可以例如由图14中的设备的传输组件1634和/或参考信号处理组件1640来执行。
在1504,第一无线设备可以在预编码反馈中从第二无线设备接收信道平坦化信息,其中该预编码反馈可以至少包括该参考信号的振幅与针对子带的设定点之间的差异,诸如结合图9和12描述的。例如,在910处,在UE 902测量参考信号1002和针对子带1008的设定点1004之间的振幅差后,UE 902可以将测量传送到基站904,其中UE 902可以在预编码反馈中传送测量。子带可包括THz或亚THz中的频率范围。另外,信道平坦化信息可以不同于频谱效率信息。在一个示例中,该预编码反馈可包括用于使子带中的被占用带宽的信道频率响应平坦化的一个或多个子带系数,其中子带系数可由第二无线设备基于参考信号和设定点之间的测量来获取。在另一示例中,预编码反馈还可指示用于多个子带的每子带平坦化系数。该设定点可用于提供频域上一致的振幅。预编码反馈中的信道平坦化信息的接收可以例如由图14中的设备的接收组件1630和/或预编码反馈接收组件1642来执行。
在1506,第一无线设备可以对用于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一个或多个数据的信号应用该预编码反馈,诸如结合图9和12描述的。例如,在912,在基站904接收到测量后,基站904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接收到的测量来调谐将被传送至UE 902的一个或多个信号的振幅和/或相位。因此,在对用于传送该一个或多个数据的信号应用该预编码反馈中,第一无线设备可以基于该预编码反馈来向该信号应用衰减或补偿中的至少一者。对信号应用该预编码反馈可以例如由图14中的设备的信道平坦化组件1644和/或经调谐信号传输组件1646来执行。
在1508,第一无线设备可以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该一个或多个数据,诸如结合图9和12描述的。例如,在914,基站904可以向UE 902传送经调谐信号(例如,PDSCH)。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无线设备可以通过单抽头信道来传送该一个或多个数据。该一个或多个数据的传输可以例如由图14中的设备的经调谐信号传输组件1646和/或传输组件1634来执行。
图16是解说设备1602的硬件实现的示例的示图1600。在一些示例中,设备1602可以是基站。在其他示例中,该设备可以是传送方设备。在一些示例中,设备1602可以是在亚THz频率范围内传送传输的无线设备。设备1602包括基带单元1604。基带单元1604可以通过蜂窝RF收发机与UE 104或其他无线设备通信。基带单元1604可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器。基带单元1604负责一般性处理,包括对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器上的软件的执行。该软件在由基带单元1604执行时使该基带单元1604执行以上描述的各种功能。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器还可被用于存储由基带单元1604在执行软件时操纵的数据。基带单元1604进一步包括接收组件1630、通信管理器1632和传输组件1634。通信管理器1632包括该一个或多个所解说的组件。通信管理器1632内的组件可被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器中和/或配置为基带单元1604内的硬件。基带单元1604可以是BS 310或其他无线设备的组件且可包括存储器376和/或以下至少一者:TX处理器316、RX处理器370、以及控制器/处理器375。
通信管理器1632包括参考信号组件1640,该组件被配置成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参考信号,例如,如结合图15的1502所描述的。通信管理器1632进一步包括预编码反馈接收组件1642,该组件被配置成在预编码反馈中从第二无线设备接收信道平坦化信息,该预编码反馈至少包括该参考信号的振幅与对于子带的设定点之间的差异,例如,如结合图15的1504所描述的。通信管理器1632包括信道平坦化组件1644,该组件被配置成对用于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一个或多个数据的信号应用该预编码反馈,例如,如结合图15的1506所描述的。通信管理器1632包括经调谐信号传输组件1646,该组件被配置成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该一个或多个数据,例如,如结合图15的1508所描述的。
该设备可包括执行图15的前述流程图中的算法的每个框的附加组件。如此,图15的前述流程图中的每个框可由一组件执行且该设备可包括那些组件中的一者或多者。这些组件可以是专门配置成执行所述过程/算法的一个或多个硬件组件、由配置成执行所述过程/算法的处理器实现、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由处理器实现、或其某种组合。
在一种配置中,设备1602并且具体而言是蜂窝基带处理器1604包括用于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参考信号的装置。例如,基带单元1604的参考信号组件1640、传输组件1634可以提供用于通过各种其他设备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参考信号的装置。设备1602包括用于在预编码反馈中从第二无线设备接收信道平坦化信息的装置,该预编码反馈至少包括该参考信号的振幅与针对子带的设定点之间的差异。另外,信道平坦化信息可以不同于频谱效率信息。例如,通信管理器1632的预编码反馈接收组件1642可以提供用于通过各种其他设备在预编码反馈中从第二无线设备接收信道平坦化信息的装置,该预编码反馈至少包括该参考信号的振幅与针对子带的设定点之间的差异。设备1602包括用于对用于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一个或多个数据的信号应用该预编码反馈的装置。例如,通信管理器的信道平坦化组件1644可以提供用于通过各种其他设备对用于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一个或多个数据的信号应用该预编码反馈的装置。该设备1602包括用于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该一个或多个数据的装置。该一个或多个数据可以在单抽头信道中传送。例如,通信管理器1632的经调谐信号传输组件1646可以提供用于通过各种其他设备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该一个或多个数据的装置。设备1602包括用于诸如通过参考信号组件1640、预编码反馈接收组件1642、信道平坦化组件1644、经调谐信号传输组件1646和/或通过各种其他设备基于预编码反馈来对信号应用衰减或补偿中的至少一者的装置。子带可包括THz或亚THz中的频率范围。
在一种配置中,该预编码反馈包括用于使子带中的被占用带宽的信道频率响应平坦化的一个或多个子带系数。在这一配置中,预编码反馈指示用于多个子带的每子带平坦化系数。
在一种配置中,第一无线设备是基站并且第二无线设备是用户装备。
前述装置可以是设备1602中被配置成执行由前述装置叙述的功能的前述组件中的一者或多者。如上文所描述的,设备1602可包括TX处理器316、RX处理器370和控制器/处理器375。如此,在一种配置中,前述装置可以是被配置成执行由前述装置叙述的功能的TX处理器316、RX处理器370和控制器/处理器375。
本文中呈现的各方面可使得接收方设备(诸如UE)能够使用更简单的接收机(诸如单抽头接收机)来接收高频信号(例如,亚THz频率范围内的信号)。因此,可降低与接收机相关联的总体复杂度和成本。本文中呈现的各方面可以更适用于高频(例如,亚THz)波束成形环境中的通信,并且可将所得的单抽头信道用作针对低复杂度高频(例如,亚THz)接收机的设计考虑。
以下示例仅仅是解说性的,且其各方面可与本文所描述的其它示例或教导的各方面组合而不受限制。
方面1是一种在第一无线设备处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从第二无线设备接收参考信号;相对于设定点来测量所述参考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以及在预编码反馈中向所述第二无线设备传送信道平坦化信息,所述预编码反馈至少包括所述参考信号的振幅与针对子带的设定点之间的差异。
在方面2中,如方面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基于所述预编码反馈来在所述子带中从所述第二无线设备接收一个或多个数据。
在方面3中,如方面1或方面2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从所述第二无线设备接收一个或多个数据,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是在单抽头信道中接收的。
在方面4中,如方面1-3中的任一者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从所述第二无线设备接收一个或多个数据,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是使用单抽头接收机来接收的。
在方面5中,如方面1-4中的任一者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从所述第二无线设备接收一个或多个数据,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是在时域上平坦的信道中接收的。
在方面6中,如方面1-5中的任一者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所述设定点是非频率选择性的。
在方面7中,如方面1-6中的任一者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所述设定点提供频域上一致的振幅。
在方面8中,如方面1-7中的任一者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所述预编码反馈包括用于使所述子带中的被占用带宽的信道频率响应平坦化的一个或多个子带系数。
在方面9中,如方面1-8中的任一者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所述预编码反馈指示用于多个子带的每子带平坦化系数。
在方面10中,如方面1-9中的任一者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所述子带包括THz或亚THz中的频率范围。
在方面11中,如方面1-10中的任一者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所述信道平坦化信息不同于频谱效率信息。
在方面12中,如方面1-11中的任一者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无线设备是用户装备且所述第二无线设备是基站。
方面13是一种在第一无线设备处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参考信号;在预编码反馈中从所述第二无线设备接收信道平坦化信息,所述预编码反馈至少包括所述参考信号的振幅与针对子带的设定点之间的差异;对用于向所述第二无线设备传送一个或多个数据的信号应用所述预编码反馈;以及向所述第二无线设备传送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
在方面14中,如方面13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所述设定点是非频率选择性的。
在方面15中,如方面13或方面14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所述设定点提供频域上一致的振幅。
在方面16中,如方面13-15中的任一者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对用于向所述第二无线设备传送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的所述信号应用所述预编码反馈进一步包括:基于所述预编码反馈来对所述信号应用衰减或补偿中的至少一者。
在方面17中,如方面13-16中的任一者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所述预编码反馈包括用于使所述子带中的被占用带宽的信道频率响应平坦化的一个或多个子带系数。
在方面18中,如方面13-17中的任一者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所述预编码反馈指示用于多个子带的每子带平坦化系数。
在方面19中,如方面13-18中的任一者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所述子带包括THz或亚THz中的频率范围。
在方面20中,如方面13-19中的任一者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是在单抽头信道中传送的。
在方面21中,如方面13-20中的任一者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所述信道平坦化信息不同于频谱效率信息。
在方面22中,如方面13-21中的任一者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无线设备是基站且所述第二无线设备是用户装备。
方面23是一种装置,包括:存储器;以及耦合到所述存储器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以及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成执行如方面1-12中的任一者所述的方法。
方面24是一种设备,包括:用于执行如方面1-12中的任一者所述的方法的装置。
方面25是一种存储用于第一无线设备的无线通信的计算机可执行代码的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代码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方面1-12中的任一者所述的方法。
方面26是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存储器;以及耦合到所述存储器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以及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成执行如条款13-22中的任一者所述的方法。
方面27是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设备,包括:用于执行如方面13-22中的任一者所述的方法的装置。
方面28是一种存储用于第一无线设备的无线通信的计算机可执行代码的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代码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方面13-22中的任一者所述的方法。
应理解,所公开的过程/流程图中的各个框的具体次序或层次是示例办法的解说。应理解,基于设计偏好,可以重新编排这些过程/流程图中的各个框的具体次序或层次。此外,一些框可被组合或被略去。所附方法权利要求以范例次序呈现各种框的要素,且并不意味着被限定于所呈现的具体次序或层次。
提供先前描述是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均能够实践本文中所描述的各个方面。对这些方面的各种修改将容易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明白,并且在本文中所定义的普适原理可被应用于其他方面。由此,权利要求并非旨在被限定于本文中所示的方面,而是应被授予与语言上的权利要求相一致的全部范围,其中对要素的单数形式的引述除非特别声明,否则并非旨在表示“有且仅有一个”,而是“一个或多个”。诸如“如果”、“当……时”和“在……时”之类的术语应被解读为意味着“在该条件下”,而不是暗示直接的时间关系或反应。即,这些短语(例如,“当……时”)并不暗示响应于动作的发生或在动作的发生期间的立即动作,而仅暗示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将发生动作,而并不需要供动作发生的特定的或立即的时间约束。措辞“示例性”在本文中用于表示“用作示例、实例、或解说”。本文中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方面不必被解释为优于或胜过其他方面。除非特别另外声明,否则术语“一些/某个”指的是一个或多个。诸如“A、B或C中的至少一者”、“A、B或C中的一者或多者”、“A、B和C中的至少一者”、“A、B和C中的一者或多者”、以及“A、B、C或其任何组合”之类的组合包括A、B和/或C的任何组合,并且可包括多个A、多个B或者多个C。具体而言,诸如“A、B或C中的至少一者”、“A、B或C中的一者或多者”、“A、B和C中的至少一者”、“A、B和C中的一者或多者”以及“A、B、C或其任何组合”之类的组合可以是仅A、仅B、仅C、A和B、A和C、B和C、或者A和B和C,其中任何此类组合可包含A、B或C中的一个或多个成员。本公开通篇描述的各个方面的要素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当前或今后所知的所有结构上和功能上的等效方案通过引述被明确纳入于此,且旨在被权利要求所涵盖。此外,本文所公开的任何内容都不旨在捐献于公众,无论此类公开内容是否明确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措辞“模块”、“机制”、“元素”、“设备”等可以不是措辞“装置”的代替。如此,没有任何权利要求元素应被解释为装置加功能,除非该元素是使用短语“用于……的装置”来明确叙述的。
Claims (65)
1.一种在第一无线设备处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从第二无线设备接收参考信号;
相对于设定点来测量所述参考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以及
在预编码反馈中向所述第二无线设备传送信道平坦化信息,所述预编码反馈至少包括所述参考信号的振幅与针对子带的所述设定点之间的差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基于所述预编码反馈来在所述子带中从所述第二无线设备接收一个或多个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单抽头信道中从所述第二无线设备接收一个或多个数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使用单抽头接收机来从所述第二无线设备接收一个或多个数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设定点是非频率选择性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设定点提供频域上一致的振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编码反馈包括用于使所述子带中的被占用带宽的信道频率响应平坦化的一个或多个子带系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编码反馈指示用于多个子带的每子带平坦化系数。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子带包括太赫兹(THz)或亚THz中的频率范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道平坦化信息不同于频谱效率信息。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无线设备是用户装备并且所述第二无线设备是基站。
12.一种在第一无线设备处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参考信号;
在预编码反馈中从所述第二无线设备接收信道平坦化信息,所述预编码反馈至少包括所述参考信号的振幅与针对子带的设定点之间的差异;
对用于向所述第二无线设备传送一个或多个数据的信号应用所述预编码反馈;以及
向所述第二无线设备传送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设定点是非频率选择性的。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设定点提供频域上一致的振幅。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对用于向所述第二无线设备传送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的所述信号应用所述预编码反馈进一步包括:
基于所述预编码反馈来对所述信号应用衰减或补偿中的至少一者。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编码反馈包括用于使所述子带中的被占用带宽的信道频率响应平坦化的一个或多个子带系数。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编码反馈指示用于多个子带的每子带平坦化系数。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子带包括太赫兹(THz)或亚THz中的频率范围。
19.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是在单抽头信道中传送的。
20.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道平坦化信息不同于频谱效率信息。
21.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无线设备是基站并且所述第二无线设备是用户装备。
22.一种用于第一无线设备的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
存储器;以及
耦合到所述存储器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以及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成:
从第二无线设备接收参考信号;
相对于设定点来测量所述参考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以及
在预编码反馈中向所述第二无线设备传送信道平坦化信息,所述预编码反馈至少包括所述参考信号的振幅与针对子带的所述设定点之间的差异。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存储器和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进一步配置成:
基于所述预编码反馈来在所述子带中从所述第二无线设备接收一个或多个数据。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存储器和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进一步配置成:
在单抽头信道中从所述第二无线设备接收一个或多个数据。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存储器和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进一步配置成:
使用单抽头接收机来从所述第二无线设备接收一个或多个数据。
26.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设定点是非频率选择性的。
27.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设定点提供频域上一致的振幅。
28.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预编码反馈包括用于使所述子带中的被占用带宽的信道频率响应平坦化的一个或多个子带系数。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预编码反馈指示用于多个子带的每子带平坦化系数。
30.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子带包括太赫兹(THz)或亚THz中的频率范围。
31.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信道平坦化信息不同于频谱效率信息。
32.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无线设备是用户装备并且所述第二无线设备是基站。
33.一种用于第一无线设备的无线通信的设备,包括:
用于从第二无线设备接收参考信号的装置;
用于相对于设定点来测量所述参考信号的振幅和相位的装置;以及
用于在预编码反馈中向所述第二无线设备传送信道平坦化信息的装置,所述预编码反馈至少包括所述参考信号的振幅与针对子带的所述设定点之间的差异。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设备,进一步包括:
用于基于所述预编码反馈来在所述子带中从所述第二无线设备接收一个或多个数据的装置。
35.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设备,进一步包括:
用于在单抽头信道中从所述第二无线设备接收一个或多个数据的装置。
36.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设备,进一步包括:
用于使用单抽头接收机来从所述第二无线设备接收一个或多个数据的装置。
37.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设定点是非频率选择性的。
38.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设定点提供频域上一致的振幅。
39.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预编码反馈包括用于使所述子带中的被占用带宽的信道频率响应平坦化的一个或多个子带系数。
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预编码反馈指示用于多个子带的每子带平坦化系数。
41.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子带包括太赫兹(THz)或亚THz中的频率范围。
42.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信道平坦化信息不同于频谱效率信息。
43.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无线设备是用户装备并且所述第二无线设备是基站。
44.一种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其存储用于第一无线设备的无线通信的计算机可执行代码,所述代码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
从第二无线设备接收参考信号;
相对于设定点来测量所述参考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以及
在预编码反馈中向所述第二无线设备传送信道平坦化信息,所述预编码反馈至少包括所述参考信号的振幅与针对子带的所述设定点之间的差异。
45.一种用于第一无线设备的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
存储器;以及
耦合到所述存储器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以及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成:
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参考信号;
在预编码反馈中从所述第二无线设备接收信道平坦化信息,所述预编码反馈至少包括所述参考信号的振幅与针对子带的设定点之间的差异;
对用于向所述第二无线设备传送一个或多个数据的信号应用所述预编码反馈;以及
向所述第二无线设备传送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
46.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设定点是非频率选择性的。
47.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设定点提供频域上一致的振幅。
48.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装置,其中在配置成对用于向所述第二无线设备传送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的所述信号应用所述预编码反馈时,所述存储器和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进一步配置成:
基于所述预编码反馈来对所述信号应用衰减或补偿中的至少一者。
49.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预编码反馈包括用于使所述子带中的被占用带宽的信道频率响应平坦化的一个或多个子带系数。
50.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预编码反馈指示用于多个子带的每子带平坦化系数。
51.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子带包括太赫兹(THz)或亚THz中的频率范围。
52.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是在单抽头信道中传送的。
53.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信道平坦化信息不同于频谱效率信息。
54.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无线设备是基站并且所述第二无线设备是用户装备。
55.一种用于第一无线设备的无线通信的设备,包括:
用于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参考信号的装置;
用于在预编码反馈中从所述第二无线设备接收信道平坦化信息的装置,所述预编码反馈至少包括所述参考信号的振幅与针对子带的设定点之间的差异;
用于对用于向所述第二无线设备传送一个或多个数据的信号应用所述预编码反馈的装置;以及
用于向所述第二无线设备传送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的装置。
56.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设定点是非频率选择性的。
57.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设定点提供频域上一致的振幅。
58.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设备,其中用于对用于向所述第二无线设备传送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的所述信号应用所述预编码反馈的装置包括:
用于基于所述预编码反馈来对所述信号应用衰减或补偿中的至少一者的装置。
59.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预编码反馈包括用于使所述子带中的被占用带宽的信道频率响应平坦化的一个或多个子带系数。
60.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预编码反馈指示用于多个子带的每子带平坦化系数。
61.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子带包括太赫兹(THz)或亚THz中的频率范围。
62.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是在单抽头信道中传送的。
63.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信道平坦化信息不同于频谱效率信息。
64.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无线设备是基站并且所述第二无线设备是用户装备。
65.一种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其存储用于第一无线设备的无线通信的计算机可执行代码,所述代码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
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参考信号;
在预编码反馈中从所述第二无线设备接收信道平坦化信息,所述预编码反馈至少包括所述参考信号的振幅与针对子带的设定点之间的差异;
对用于向所述第二无线设备传送一个或多个数据的信号应用所述预编码反馈;以及
向所述第二无线设备传送所述一个或多个数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7/089,511 | 2020-11-04 | ||
US17/089,511 US11290170B1 (en) | 2020-11-04 | 2020-11-04 | Sub-terahertz sub-band flattening feedback |
PCT/US2021/057405 WO2022098586A1 (en) | 2020-11-04 | 2021-10-29 | Sub-terahertz sub-band flattening feedback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391326A true CN116391326A (zh) | 2023-07-04 |
Family
ID=78820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80072782.8A Pending CN116391326A (zh) | 2020-11-04 | 2021-10-29 | 亚太赫兹子带平坦化反馈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1290170B1 (zh) |
EP (1) | EP4241388A1 (zh) |
JP (2) | JP7408879B2 (zh) |
KR (2) | KR102648836B1 (zh) |
CN (1) | CN116391326A (zh) |
TW (2) | TW202224364A (zh) |
WO (1) | WO202209858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290170B1 (en) | 2020-11-04 | 2022-03-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ub-terahertz sub-band flattening feedback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787131A (en) * | 1995-12-22 | 1998-07-28 | Ericsson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tigation of self interference using array processing |
DE19961594B4 (de) * | 1999-12-21 | 2013-08-14 | Ipcom Gmbh & Co. Kg | Verfahren für die Übertragung von Datensignalen zwischen einer Sendestation und mehreren Empfangsstationen, Sendestation und Empfangsstation |
CN101390356B (zh) * | 2006-02-24 | 2013-07-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
US8718165B2 (en) | 2007-06-14 | 2014-05-06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multi-antenna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7974242B2 (en) * | 2007-10-25 | 2011-07-05 | Intel Corporation |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US8019014B2 (en) * | 2007-11-02 | 2011-09-13 | Chunghwa Telecom Co., Ltd. | Pre-coding apparatus on account of adaptive estimation |
WO2010093226A2 (ko) | 2009-02-13 | 2010-08-19 | 엘지전자주식회사 | 다중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방법 및 장치 |
US9014024B2 (en) * | 2010-10-04 | 2015-04-2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evices for determining a reference subframe and determining a mode |
EP2670057A4 (en) | 2011-01-27 | 2017-06-28 | LG Electronics Inc. | Channel status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multi-node system |
KR101935782B1 (ko) * | 2012-03-29 | 2019-01-0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다중 셀룰러 네트워크에서 신호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EP2865153B1 (en) * | 2012-06-25 | 2018-12-26 | Cohere Technologies, Inc. | Modulation and equalization in an orthonormal time-frequency shifting communications system |
EP3437197B1 (en) * | 2016-04-01 | 2022-03-09 | Cohere Technologies, Inc. | Tomlinson-harashima precoding in an otfs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2355817B1 (ko) * | 2017-01-17 | 2022-01-26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반영속적 채널 상태 보고 방법 및 장치 |
CN114050854A (zh) * | 2017-06-16 | 2022-02-1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和装置 |
KR102436802B1 (ko) * | 2017-08-11 | 2022-08-2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비주기적 채널 상태 보고 시점 지시 방법 및 장치 |
CN114844533A (zh) * | 2018-04-12 | 2022-08-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报告方法、接收方法和通信节点 |
US20200136700A1 (en) * | 2018-10-31 | 2020-04-30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Channel Prediction for Adaptive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Feedback Overhead Reduction |
US11290167B2 (en) * | 2019-04-19 | 2022-03-2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based on Kronecker product |
US11290170B1 (en) | 2020-11-04 | 2022-03-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ub-terahertz sub-band flattening feedback |
-
2020
- 2020-11-04 US US17/089,511 patent/US11290170B1/en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10-29 JP JP2023525490A patent/JP7408879B2/ja active Active
- 2021-10-29 TW TW110140334A patent/TW202224364A/zh unknown
- 2021-10-29 KR KR1020237014214A patent/KR102648836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21-10-29 WO PCT/US2021/057405 patent/WO2022098586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1-10-29 KR KR1020247008535A patent/KR20240038824A/ko active Search and Examination
- 2021-10-29 EP EP21819277.1A patent/EP4241388A1/en active Pending
- 2021-10-29 TW TW113115041A patent/TW202431795A/zh unknown
- 2021-10-29 CN CN202180072782.8A patent/CN116391326A/zh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03-28 US US17/656,779 patent/US11990967B2/en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12-20 JP JP2023214681A patent/JP7587010B2/ja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4241388A1 (en) | 2023-09-13 |
KR20230065359A (ko) | 2023-05-11 |
US11990967B2 (en) | 2024-05-21 |
JP2024037987A (ja) | 2024-03-19 |
TW202431795A (zh) | 2024-08-01 |
TW202224364A (zh) | 2022-06-16 |
KR102648836B1 (ko) | 2024-03-15 |
US20220286182A1 (en) | 2022-09-08 |
JP2023546972A (ja) | 2023-11-08 |
US11290170B1 (en) | 2022-03-29 |
JP7408879B2 (ja) | 2024-01-05 |
JP7587010B2 (ja) | 2024-11-19 |
WO2022098586A1 (en) | 2022-05-12 |
KR20240038824A (ko) | 2024-03-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700758B2 (en) |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CSI acquisition and beam management | |
CN115136532B (zh) | 用于至少两个发送/接收点的探测参考信号配置 | |
CN114175560B (zh) | 用于接入链路和侧链路的联合探通和测量 | |
EP3915212B1 (en) | Techniques for frequency domain restriction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with frequency domain compression | |
CN114128169B (zh) | 用户设备发起的信道状态反馈码本选择 | |
CN114450913B (zh) | 将csi与sl-sch复用用于侧边链路通信 | |
CN116569634B (zh) | 全双工模式相关的物理层优先级 | |
US11528630B2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facilitate layer 1 user equipment (UE) filtering for millimeter wave frequencies | |
CN118020260A (zh) | 用于csi测量的csi-rs资源配置 | |
WO2021159439A1 (en) | Delay spread scaling | |
WO2019242679A1 (en) | Ul transmission utilizing full tx power at ue | |
CN114642021B (zh) | 用于fr2的sfn传输规程 | |
CN116349209A (zh) | 用于o-ru的prach处理 | |
WO2023060675A1 (en) |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ci) for non-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 (pmi) -base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
US11889450B2 (en) | Techniques for compensating timing advance for full duplex communication | |
JP7587010B2 (ja) | サブテラヘルツサブバンド平坦化フィードバック | |
CN116210287A (zh) | 基于用于自干扰测量的pl-rs的全双工系统的功率控制 | |
CN117480737A (zh) | 用于oam mimo通信的径向模式 | |
US20220085908A1 (en) | Dynamic numerology for link adaptation | |
US20240080072A1 (en) | Uplink codebook design for device collaboration | |
US20240080070A1 (en) | Support of hierarchical/adjustable codebook structure for dl and ul device collaboration | |
US20240080071A1 (en) | Codebook re-configuration/update and precoder indication | |
WO2024065691A1 (en) | Coherent joint transmission codebook for localized multi-transmit receive point mode | |
US20230111205A1 (en) | Csi acquisition for distributed mimo | |
US20240121055A1 (en) | Precoding configuration and indication for simultaneous pusch to multiple trp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