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装置未设置慢化剂或设置有单独的慢化层,与铀盐溶液分隔设置,导致中子能量较高、能谱不均匀,使得同位素产量较低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加速器驱动的液态次临界同位素生产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反射层组件、容器和加速器;所述反射层组件的内部形成有容留腔,所述容留腔的内部注有第一溶液,其为重水和铀盐溶液的混合物;所述容器设置于所述容留腔的内部,所述容器的内部注有重水;所述加速器的下部插于所述反射层组件的第一通道并延伸至所述容器的内部并被所述容器内的重水浸泡产生反应以生产中子,所述中子和所述第一溶液发生核反应和慢化反应,以生产同位素。
在上述加速器驱动的液态次临界同位素生产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反射层组件包括外壳体、内壳体和反射材料层;所述外壳体套设于所述内壳体的外部并在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反射材料层填充于所述间隙,所述内壳体的内部为所述容留腔。
在上述加速器驱动的液态次临界同位素生产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真空差分系统,其位于所述容器的顶部并和所述容器连通,用于抽取所述容器内部的空气。通过设置真空差分系统能够将加速器和容器内重水反应所产生的空气排出。
在上述加速器驱动的液态次临界同位素生产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系统还包括调合组件,其包括调合箱、第一管道和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和所述调合箱连通,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插于所述反射层组件的第二通道并和所述容留腔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安装在所述第一管道上。通过设置调合组件可将第二溶液输送至容留腔内,完成补充溶液。
在上述加速器驱动的液态次临界同位素生产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同位素提取组件,其用于提取同位素,所述同位素提取组件包括同位素提取器、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和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和所述同位素提取器连通,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插于所述反射层组件的第三通道并延伸至所述容留腔的内底部,用于吸入掺杂同位素的所述第一溶液进入所述同位素提取器;所述同位素提取器和合成模块连通,用于对被分离出的所述同位素进行加工;所述第三管道的一端和所述同位素提取器连通,所述第三管道的另一端和所述调合箱连通,用于输送被分离出的所述第一溶液进入所述调合箱,所述第二电磁阀安装在所述第三管道上。通过设置同位素提取组件能够将同位素和第一溶液分离,并将第一溶液输送至调合箱内可再次利用,进而节省成本。
在上述加速器驱动的液态次临界同位素生产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系统还包括重水补给组件,其用于补充重水,所述重水补给组件包括重水存储箱、第四管道、第三电磁阀、第五管道和第四电磁阀;所述重水存储箱的内部存储有重水;所述第四管道的一端和所述重水存储箱连通,所述第四管道的另一端插于所述反射层组件的第四通道并和所述容器连通,用于为所述容器补充重水,所述第三电磁阀安装在所述第四管道上;所述第五管道的一端和所述重水存储箱连通,所述第五管道的另一端和所述调合箱连通,用于重水进入所述调合箱,所述第四电磁阀安装在所述第五管道上。通过设置重水补给组件可为容器补充重水,同时可向调合箱输送重水,以便调合组件调和成第二溶液。
在上述加速器驱动的液态次临界同位素生产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系统还包括液态燃料补给组件,其用于添加铀盐溶液,所述液态燃料补给组件包括液态燃料存储箱、第六管道和第五电磁阀;所述液态燃料存储箱的内部存储有铀盐溶液;所述第六管道的一端和所述液态燃料存储箱连通,所述第六管道的另一端和所述调合箱连通,用于铀盐溶液进入所述调合箱,所述第五电磁阀安装在所述第六管道上。通过设置液态燃料补给组件,用于向调合箱输送铀盐溶液,以便调合组件调和成第二溶液。
在上述加速器驱动的液态次临界同位素生产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系统还包括搅拌仪和成分检测仪;所述搅拌仪安装于所述调合箱的内部,用于搅拌所述第一溶液、所述重水、所述铀盐溶液,以形成第二溶液;所述成分检测仪安装于所述调合箱的内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溶液,以使得符合标准的所述第二溶液进入所述容留腔。通过设置搅拌仪使得第一溶液、重水和铀盐溶液搅拌均匀,形成第二溶液,并且通过成分检测仪对第二溶液进行检测,以满足需求。
在上述加速器驱动的液态次临界同位素生产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系统还包括液位测量组件,其包括第一液位计、第二液位计和第三液位计;所述第一液位计设置于所述容器的内部,用于测量所述容器内部重水的位置,所述第二液位计设置于所述容留腔的内部,用于测量所述第一溶液的位置,所述第三液位计设置于所述调合箱的内部,用于测量所述第二溶液的位置。通过设置第一液位计、第二液位计和第三液位计可对重水、第一溶液、第二溶液的位置进行检测以实现测量的目的。
在上述加速器驱动的液态次临界同位素生产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所述第四电磁阀和所述第五电磁阀连接;所述控制装置还分别与所述第一液位计、所述第二液位计和所述第三液位计连接。通过控制装置接收第一液位计、第二液位计和第三液位计的液位信息,并控制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和第五电磁阀开启,实现自动补充功能。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本发明的系统包括反射层组件、容器和加速器,其中,反射层组件的内部形成有容留腔,在容留腔的内部注有第一溶液,该第一溶液为重水和铀盐溶液的混合物,容器设置于容留腔的内部,在容器的内部注有重水,加速器的下部插于反射层组件的第一通道并延伸至容器的内部并被重水浸泡产生反应以生产中子,中子和容留腔内的铀盐溶液发生核反应,以便中子能量降低,生产同位素,同时容留腔内的重水对中子发生慢化反应,能谱慢化均匀,因此可提高同位素的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见附图并结合加速器驱动的液态次临界同位素生产系统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发明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加速器驱动的液态次临界同位素生产系统中的部件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发明的主旨。
基于背景技术指出的传统加速器驱动的液态次临界同位素生产系统未设置慢化剂或设置有单独的慢化层,与铀盐溶液分隔设置,导致中子能量较高、能谱不均匀,使得同位素产量较低的问题。
参见图1,图1是本发明的加速器驱动的液态次临界同位素生产系统的剖面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速器驱动的液态次临界同位素生产系统包括反射层组件、容器5和加速器6。其中,反射层组件的内部形成有容留腔3,在容留腔3的内部注有第一溶液,该第一溶液为重水和铀盐溶液的混合物。容器5设置于容留腔3的内部,容器5的内部注有重水,加速器6的下部插于反射层组件的第一通道并延伸至容器5的内部、并被容器5内的重水浸泡产生反应以生产中子,该中子和第一溶液发生核反应和慢化反应,以便中子能量降低、能谱慢化均匀,以生产同位素。本发明通过将铀盐溶液和重水混合后设置于容留腔3的内部,铀盐溶液和中子发生核反应产生能量较高的中子,同时重水对能量较高的中子进行慢化处理,使得中子能量降低,中子能谱慢化均匀,因此可提高同位素的产量。
进一步地,第一溶液可以回收重复利用,从而显著减少放射性废物的产生,同时不存在散热问题。
具体地,中子和第一溶液中的重水发生核反应,即,主要是散射反应,使得中子能量降低,能谱慢化,由于第一溶液中的铀盐溶液和重水均匀混合,该铀盐溶液发生核反应产生的能量较高的中子直接与重水反应,使得中子能量降低、能谱慢化,整个容器5内部的中子能谱都比较均匀,因此可提高生产同位素的核反应,进而提高同位素的产量。铀盐溶液在重水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不与重水发生反应,重水对中子慢化能力好,吸收能力弱,利用重水作为中子慢化剂,可降低堆铀燃料富集度的要求,使用低富集度的液态铀盐溶液,无核扩散风险。加速器6加速氘离子,用氘离子来打重水中的氘离子,通过氘氚聚变反应产生中子,产生的中子与液态燃料反应生产同位素,通过同位素提取器11可在线提取同位素,提取后的第一溶液可通过调合组件再次入堆辐照生产同位素。铀盐溶液为低浓铀,作为燃料使用,可避免临界安全事故又可以防止核扩散问题,而且装置建设运行的审批难度较小。
此外,通过在容器5的内部注重水,该重水和加速器6产生反应产生中子,以重水为靶心,在生产中子的同时将核热带走,因此不需要额外配置冷却系统,节省成本,况且结构简单。解决现有液态次临界堆同位素生产装置利用靶作为中子靶介质需要配置冷却系统,造成结构繁琐,进而增加制造成本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对重水和铀盐溶液混合比例作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对容器5的具体形状作任何限制,该容器5可以是矩形或是圆桶形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定。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反射层组件的第一通道包括外壳体第一通孔7、反射材料层第一通孔8和内壳体第一通孔9。其中,外壳体第一通孔7开设于外壳体1,反射材料层第一通孔8开设于反射材料层4、并和外壳体第一通孔7对应设置,内壳体第一通孔9开设于内壳体2、并和反射材料层第一通孔8对应设置。外壳体第一通孔7、反射材料层第一通孔8和内壳体第一通孔9贯通,便于加速器6的下部插于外壳体第一通孔7和反射材料层第一通孔8、内壳体第一通孔9、并至容器5内。通过设置上述结构为加速器6插于容器5内提供便利,况且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参见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反射层组件包括外壳体1、内壳体2和反射材料层4。其中,外壳体1套设于内壳体2的外部并在内壳体2和外壳体1之间形成有间隙,反射材料层4填充于间隙,内壳体2的内部为容留腔3。通过在外壳体1和内壳体2之间设置反射材料层4,用于避免中子泄漏,提高反应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对外壳体1和内壳体2的具体形状作任何限制,该外壳体1和内壳体2的形状可以是圆桶形状或是矩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定。
在本实施例中,反射材料层4可以是铍、氧化铍、铅、铅合金、水、不锈钢中的任一一种。
继续参见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系统还包括真空差分系统10,其位于容器5的顶部并和容器5连通,用于抽取容器5内部的空气。通过设置真空差分系统10能够将加速器6和容器5内重水反应所产生的空气排出,进而提高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该真空差分系统10的下部固定用于容器5顶部的盖子上,盖子上加工有通孔用于和真空差分系统10的下部连通,便于将空气排出。
继续参见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系统还包括调合组件,其包括调合箱12、第一管道15和第一电磁阀16。其中,第一管道15的一端和调合箱12连通,第一管道15的另一端插于反射层组件的第二通道并和容留腔3连通,第一电磁阀16安装在第一管道15上。通过设置调合组件可将第二溶液输送至容留腔3内,完成补充溶液。
其中,反射层组件的第二通道和反射层组件的第一通道结构形式相同,在此不再重述。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调合箱12设置于反射层组件的外部一侧,并靠近于该反射层组件的外壳体1,用于缩短第一管道15的长度,进而节省输送第二溶液的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对调合箱12的具体形状作任何限制,该调合箱12的形状可以是圆桶形状或是矩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定。
继续参见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系统还包括同位素提取组件,其用于提取同位素,同位素提取组件包括同位素提取器11、第二管道25、第三管道26和第二电磁阀27。其中,第二管道25的一端和同位素提取器11连通,第二管道25的另一端插于反射层组件的第三通道并延伸至容留腔3的内底部,用于吸入掺杂同位素的第一溶液进入同位素提取器11,同位素提取器11和合成模块连通,用于对被分离出的同位素进行加工。第三管道26的一端和同位素提取器11连通,第三管道26的另一端和调合箱12连通,用于输送被分离出的第一溶液进入调合箱12,第二电磁阀27安装在第三管道26上。通过同位素提取器11在提取同位素的同时可将分离出同位素以后的第一溶液输送到调合组件进行再次利用,进而节省成本。
其中,反射层组件的第三通道和反射层组件的第一通道结构形式相同,在此不再重述。
在本实施例中,同位素提取器11设置于反射层组件的外部一侧,靠近于该反射层组件的外壳体1,其用于缩短第二管道25的长度,进而节省吸取掺杂同位素的第一溶液的时间。该第二管道25的另一端位于容留腔3的底部上方,并具有一定间隙,这样可充分吸取掺杂同位素的第一溶液。
在本实施例中,同位素提取器11可提取C-14,P-32,S-35,Co-60,Sr-89,Mo-99,I-125,I-131,Ba-131,Sm-153,Lu-177,Ir-192中的任一一种。
继续参见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系统还包括重水补给组件,其用于补充重水,重水补给组件包括重水存储箱20、第四管道21、第三电磁阀(图中未示出)、第五管道23和第四电磁阀24。其中,重水存储箱20的内部存储有重水,第四管道21的一端和重水存储箱20连通,第四管道21的另一端插于反射层组件的第四通道并和容器5连通,用于为容器5补充重水,第三电磁阀安装在第四管道21上,第五管道23的一端和重水存储箱20连通,第五管道23的另一端和调合箱12连通,用于重水进入调合箱12,第四电磁阀24安装在第五管道23上。通过设置重水补给组件可为容器5补充重水,同时可向调合箱12输送重水,以便调合组件调和成第二溶液。
其中,反射层组件的第四通道和反射层组件的第一通道结构形式相同,在此不再重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对重水存储箱20的具体形状作任何限制,该重水存储箱20的形状可以是圆桶形状或是矩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定。
在本实施例中,重水存储箱20设置于反射层组件的外部一侧,并靠近于该反射层组件的外壳体1,在重水存储箱20的底面设有两个通孔,其中一个通孔和第四管道21的一端密封连接,另个通孔和第五管道23的一端密封连接,第五管道23的另一端和调合箱12的顶部对应的通孔密封连通。通过将第四管道21和第五管道23连接于重水存储箱20的底面,重水流动性较好。
进一步地,第四管道21的另一端位于容器5的中部位置,避免在添加重水时产生过多空气。
具体地,参见图1,重水存储箱20的高度高于调合箱12的高度和反射层组件的高度,这样重水存储箱20内的重水无需动力装置即可进入调合箱12和容器5,节省成本。
参见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系统还包括液态燃料补给组件,其用于添加铀盐溶液,该液态燃料补给组件包括液态燃料存储箱17、第六管道18和第五电磁阀19。其中,液态燃料存储箱17的内部存储有铀盐溶液,第六管道18的一端和液态燃料存储箱17连通,第六管道18的另一端和调合箱12连通,用于铀盐溶液进入调合箱12,第五电磁阀19安装在第六管道18上。通过设置液态燃料补给组件,用于向调合箱12输送铀盐溶液,以便调合组件调和成第二溶液。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对液态燃料存储箱17的具体形状作任何限制,该液态燃料存储箱17的形状可以是圆桶形状或是矩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定。
具体地,参见图1,液态燃料存储箱17的高度高于调合箱12的高度,这样液态燃料存储箱17内的铀盐溶液无需动力装置即可进入调合箱12内,可节省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液态燃料存储箱17设置于反射层组件的外部一侧,靠近于该反射层组件的外壳体1,在液态燃料存储箱17的底面设有通孔,该通孔和第六管道18的一端密封连接,第六管道18的另一端和调合箱12的顶部对应的通孔密封连通。通过将第六管道18连接于液态燃料存储箱17的底面,这样铀盐溶液流动较好。
继续参见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系统还包括搅拌仪13和成分检测仪14。其中,搅拌仪13安装于调合箱12的内部,用于搅拌第一溶液、重水、铀盐溶液,以形成第二溶液。成分检测仪14安装于调合箱12的内部,用于检测第二溶液,以使得符合标准的第二溶液进入容留腔3。通过设置搅拌仪13使得第一溶液、重水和铀盐溶液搅拌均匀,形成第二溶液,并且通过成分检测仪14对第二溶液进行检测,以满足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搅拌仪13设置于调合箱12的内底部,搅拌仪13在调合箱12的内底部搅拌第一溶液、重水、铀盐溶液,使得第二溶液更加均匀,并且可在短时间内完成搅拌,进而可节省搅拌时间,节省电能。成分检测仪14的下部位于调合箱12的内中部,并位于搅拌仪13的一侧上方,这样可充分检测第二溶液,并且和搅拌仪13相互不干涉。
继续参见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系统还包括液位测量组件,其第一液位计(图中未示出)、第二液位计(图中未示出)和第三液位计22。其中,第一液位计设置于容器5的内部,用于测量容器5内部重水的位置,第二液位计设置于容留腔3的内部,用于测量第一溶液的位置,第三液位计22设置于调合箱12的内部,用于测量第二溶液的位置。通过设置第一液位计、第二液位计和第三液位计22可对重水、第一溶液、第二溶液的位置进行检测以实现测量的目的。
具体地,下面以容器5内的重水满载10升为例,第一液位计时时对容器5内的重水的存量进行测量,并将测量数据上传至控制装置,当容器5内的重水满载8升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三电磁阀打开,此时重水存储箱20内的重水进入容器5内完成容器5补充重水。
继续参见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其分别与第一电磁阀16、第二电磁阀27、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24和第五电磁阀19连接。控制装置还分别与第一液位计、第二液位计和第三液位计22连接。控制装置用于接收第一液位计、第二液位计和第三液位计22的液位信息,并控制第一电磁阀16、第二电磁阀27、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24和第五电磁阀19开启实现自动补充功能。
可选地,控制装置为计算机或单片机,其存储有现有的控制程序。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