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84884B - 一种智能保管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保管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84884B
CN116384884B CN202310656844.0A CN202310656844A CN116384884B CN 116384884 B CN116384884 B CN 116384884B CN 202310656844 A CN202310656844 A CN 202310656844A CN 116384884 B CN116384884 B CN 1163848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ed
height
storage
unit
artic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5684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84884A (zh
Inventor
杨鹏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Qilin Ca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Qilin C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Qilin Ca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Qilin C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5684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84884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848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848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848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848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7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e.g. order filling, procurement or balancing against or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00Details of other kinds or type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65D25/02Internal fitt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00Details of other kinds or type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65D25/02Internal fittings
    • B65D25/04Partitions
    • B65D25/06Partitions adapted to be fitted in two or more alternative posi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2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 G06K17/002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the arrangement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interrogation of grouped or bundled articles tagged with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50Depth or shape recover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60Analysis of geometric attributes
    • G06T7/62Analysis of geometric attributes of area, perimeter, diameter or volum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智能保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保管控制系统,包括交互模块、保管模块和中控处理器,所述保管模块包括储物箱,所述储物箱为六面立体结构,储物箱的五面内壁上均设有若干可伸缩活动的隔板,通过所述隔板的伸缩活动以将所述储物箱分隔成若干独立的与所述待储存物品相适应的储存区域;所述中控处理器,包括相互连接的计算单元、第一调度单元、第二调度单元和控制单元,其中,计算单元用以确定储存参量,第一调度单元和第二调度单元用以对待储存物品进行储存进行储存调度,控制单元用以控制所述隔板伸缩活动以将所述储物箱分隔出与所述待储存物品相适应的储存区域。本发明提高了储物空间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保管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保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保管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智能保管的需求日益增高,比如对于文档的智能保管,以实现智能盘点和查询,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对于银行贷款业务中抵押质押品的智能保管,以实现信息化管理,避免了库存缺失或管理疏漏;以及典当行中贵重物品的保管等。
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7886144A公开了一种智能识别保管柜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包含管理系统,以及若干个分别与该管理系统连接的保管柜;每个所述的保管柜包含:中控模组,与管理系统通信连接;若干个保管箱,分别与中控模组通信连接;每个所述的保管箱包含:控制模块,与中控模组通信连接;若干个资料盒,每个资料盒上均设置有RFID标签;第一RFID标签读取装置,与控制模块连接,读取保管箱内的各个资料盒上的RFID标签。
现有的保管箱一般包含两种或三种规格的储物柜,以满足对尺寸大小不同的待储存物品的储存,然而,这种预制规格的保管箱对于一些超出储物柜规格的待储存物品无法储存,且,由于为预制规格,无法依据待储存物品的尺寸进行定制储存,导致储存空间利用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保管控制系统,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储存空间利用率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保管控制系统,包括:
交互模块,用以处理用户的存物申请和取物申请;
保管模块,其与所述交互模块相连,包括用以对待储存物品进行储存的储物箱、用以待储存物品储存前临时放置的置物区和图像获取装置;
所述储物箱为六面立体结构,储物箱的五面内壁上均设有若干可伸缩活动的隔板,通过所述隔板的伸缩活动以将所述储物箱分隔成若干独立的与所述待储存物品相适应的储存区域;
所述图像获取装置设置在所述置物区的上方,用以获取所述待储存物品的三维图像以计算待储存物品所需储存空间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所述宽度对应储物箱的深度;
中控处理器,其与所述保管模块相连,包括相互连接的计算单元、第一调度单元、第二调度单元和控制单元,其中,
所述计算单元用以根据若干历史待储存物品所需储存空间的长度和高度的乘积构建正态分布曲线以确定第一乘积对比参量和第二乘积对比参量,以及确定长度平均值和高度平均值;
所述第一调度单元用以在待储存物品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基于待储存物品的长度或高度对其进行储存,并将储存指令发送至所述控制单元,或将待储存物品暂时放置在所述置物区内;
所述第二调度单元用以按照所述置物区内的待储存物品的高度进行降序排列以获取高度中位数,基于高度中位数对所述待储存物品进行储存,并将储存指令发送至所述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用以根据所述储存指令控制所述隔板伸缩活动以将所述储物箱分隔出与所述待储存物品相适应的储存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交互模块包括:
信息采集单元,用以在用户申请存物时采集相关信息,所述信息包括用户身份信息和待储存物品信息;
审核单元,其与所述信息采集单元相连,用以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审核,将未通过审核的信息返回至所述信息采集单元,以使用户对所述信息进行修改或补充,或,将通过审核的信息发送至信息写入单元和存取物单元;
所述信息写入单元,其与所述审核单元相连,用以将通过审核的信息写入RFID标签;所述RFID标签与所述待储存物品相对应;
信息储存单元,其与所述审核单元相连,用以储存通过审核的信息;
验证单元,其与所述信息储存单元相连,用以在用户申请取物时验证用户的身份信息,将通过验证的指令发送至所述存取物单元和读取装置;
所述存取物单元,其与所述审核单元和验证单元相连,用以根据审核单元的审核结果控制存物口的开闭,以及根据验证单元的指令控制取物口的开闭。
进一步地,所述保管模块还包括:
所述读取装置,其与所述验证单元相连,用以在接收到验证单元的指令时读取所述RFID标签信息以对待取物品进行定位;
抓取装置,其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用以对所述待储存物品和/或待取物品进行抓取以储物或取物;
移动托盘,其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用以与所述抓取装置配合以储物或取物。
进一步地,所述计算单元统计若干历史待储存物品所需储存空间的长度和高度,计算长度和高度的乘积,将乘积作为随机变量构建正态分布曲线,确定所述正态分布曲线的95%置信区间,将95%置信区间对应的两个端点值作为第一乘积对比参量和第二乘积对比参量,所述第一乘积对比参量小于第二乘积对比参量。
进一步地,所述计算单元计算95%置信区间内各乘积对应的长度的长度平均值及各乘积对应的高度的高度平均值。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度单元在第一待储存物品的乘积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将第一待储存物品的长度与所述长度平均值进行比对,若第一待储存物品的长度大于等于0.9×长度平均值且小于等于1.1×长度平均值,则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隔板在储物箱一侧分隔出与第一待储存物品相适应的第一储存区域;
或,将所述第一待储存物品暂时放置在所述置物区内;
其中,所述第一待储存物品的乘积大于等于所述第一乘积对比参量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二乘积对比参量判定为符合要求。
进一步地,若存在所述第一储存区域,所述第一调度单元将第二待储存物品的高度与所述第一待储存物品的高度进行比对,若所述第二待储存物品的高度满足第一高度要求,则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隔板在所述第一储存区域一侧分隔出与第二待储存物品相适应的第二储存区域;
否则,将所述第二待储存物品暂时放置在所述置物区内;
其中,所述第二待储存物品的高度大于等于0.9×第一待储存物品的高度且小于等于第一待储存物品的高度判定为满足第一高度要求;
所述第一排储存区域为由所述第一储存区域底部隔板分隔出的与第一储存区域处于同一高度、且与所述第一储存区域并行排列的储存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调度单元在第一预设条件下按照所述置物区内的待储存物品的高度进行降序排列,并获取高度中位数,将所述待储存物品中的最小高度依次与部分降序排列后的高度相加,所述部分降序排列后的高度小于高度中位数,若存在高度加和小于等于高度中位数且大于等于0.9×高度中位数,则将所述高度加和对应的两个待储存物品储存在相同储存区域内,并将所述储存区域的高度设置为高度中位数,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隔板将所述储存区域分成上下两个分别与所述对应的待储存物品的高度相适应的储存区域;
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所述置物区内的待储存物品所占用的储存空间大于等于置物区储存空间的50%。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调度单元将所述置物区内剩余待储存物品中满足第二高度要求的待储存物品进行储存;
在储物箱的整排的储存区域储满后,若二次剩余的满足第二高度要求的所述待储存物品所能占据的长度加和小于0.5×储物箱的储存空间的长度,则重新按照待储存物品的高度进行降序排列以进行储存;
其中,所述置物区内剩余待储存物品的高度小于等于所述高度中位数且大于等于0.9×高度中位数判定为满足第二高度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储存指令控制所述抓取装置与移动托盘配合将待储存物品放置在对应的储存区域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在储物箱的内壁上设置可伸缩活动的隔板,通过控制隔板将储物箱分隔成若干与待储存物品相适应的储存区域,相比于传统的储物柜,实现了对待储存物品的定制化储存,使储物箱在对待储存物品进行储存时不再受到待储存物品的尺寸的限制,从而扩大了储物箱的储存能力,通过隔板分隔出与待储存物品相适应的储存区域,避免了储存空间浪费,从而提高了储存空间的利用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历史数据构建历史待储存物品所需储存空间的长度和高度乘积的正态分布曲线,以获取95%置信区间对应的两个端点值作为第一乘积对比参量和第二乘积对比参量,通过第一乘积对比参量和第二乘积对比参量提取出处于第一乘积对比参量和第二乘积对比参量之间的乘积对应的长度的长度平均值,由于第一乘积对比参量和第二乘积对比参量之间对应的为95%置信区间,则区间内计算的长度平均值为大部分待储存物品近似的长度,以该长度平均值作为待储存物品的长度比较标准,符合待储存物品的所需储存空间的长度的趋势,当处于第一乘积对比参量和第二乘积对比参量之间的乘积对应的长度在一个设定的区间浮动时,乘积对应的高度也趋于近似,将长度和高度都趋于近似的待储存物品进行依次储存时,能够节省储存空间,减少隔板使用数量。
进一步地,本发明在对第一待储存物品进行储存时,在第一待储存物品的乘积大于等于所述第一乘积对比参量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二乘积对比参量时,将第一待储存物品的长度限定在长度平均值的上下10%以内,则其对应的高度也处于高度平均值的上下10%以内,以便将储物箱分隔出一排适应性较大的储存区域,以此提高储物箱的空间利用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在对第二待储存物品进行储存时,在存在第一储存区域的情况下,已形成了一排高度相同的储存区域,此时,在高度确定的储存区域内储存时,本发明对第二待储存物品的高度进行限定,使第二待储存物品的高度在储存区域高度的90%以上,从而提高储物箱的空间利用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设置置物区,以暂时储存长度或高度不符合储存要求的待储存物品,同时在待储存物品所占用的储存空间大于等于置物区储存空间的50%时,对置物区内的待储存物品进行高度的统计和排列,获取高度中位数,并通过两两组合的方式,将高度较小的待储存物品进行匹配储存,由于小高度的储存区域的适用性较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避免了对小高度的待储存物品单独分隔储存区域,从而提高了储存空间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智能保管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智能保管控制系统的进一步结构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处理器的结构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交互模块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保管控制系统,包括:
交互模块,用以处理用户的存物申请和取物申请;
保管模块,其与所述交互模块相连,包括用以对待储存物品进行储存的储物箱、用以待储存物品储存前临时放置的置物区和图像获取装置;
所述储物箱为六面立体结构,储物箱的五面内壁上均设有若干可伸缩活动的隔板,通过所述隔板的伸缩活动以将所述储物箱分隔成若干独立的与所述待储存物品相适应的储存区域;
所述图像获取装置设置在所述置物区的上方,用以获取所述待储存物品的三维图像以计算待储存物品所需储存空间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所述宽度对应储物箱的深度;
中控处理器,其与所述保管模块相连,包括相互连接的计算单元、第一调度单元、第二调度单元和控制单元,其中,
所述计算单元与所述图像获取装置相连,用以根据若干历史待储存物品所需储存空间的长度和高度的乘积构建正态分布曲线以确定第一乘积对比参量和第二乘积对比参量,以及确定长度平均值和高度平均值;
所述第一调度单元分别与所述计算单元和保管模块相连,用以在待储存物品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基于待储存物品的长度或高度对其进行储存,并将储存指令发送至所述控制单元,或将待储存物品暂时放置在所述置物区内;
所述第二调度单元分别与所述计算单元和第一调度单元相连,用以按照所述置物区内的待储存物品的高度进行降序排列以获取高度中位数,基于高度中位数对所述待储存物品进行储存,并将储存指令发送至所述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调度单元、第二调度单元以及保管模块相连,用以根据所述储存指令控制所述隔板伸缩活动以将所述储物箱分隔出与所述待储存物品相适应的储存区域。
本实施例中六面立体结构可为长方体结构或正方体结构。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调度单元分别与所述计算单元和保管模块相连,用以在第一待储存物品的乘积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一待储存物品的长度对其进行储存,并将储存指令发送至所述控制单元,或将第一待储存物品暂时放置在所述置物区内;
以及,用以在第二待储存物品的高度满足第一高度要求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二待储存物品的高度对其进行储存,并将储存指令发送至所述控制单元,或将第二待储存物品暂时放置在所述置物区内。
请参阅图4所示,所述交互模块包括:
信息采集单元,用以在用户申请存物时采集相关信息,所述信息包括用户身份信息和待储存物品信息;
审核单元,其与所述信息采集单元相连,用以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审核,将未通过审核的信息返回至所述信息采集单元,以使用户对所述信息进行修改或补充,或,将通过审核的信息发送至信息写入单元和存取物单元;
所述信息写入单元,其与所述审核单元相连,用以将通过审核的信息写入RFID标签;所述RFID标签与所述待储存物品相对应;
信息储存单元,其与所述审核单元相连,用以储存通过审核的信息;
验证单元,其与所述信息储存单元相连,用以在用户申请取物时验证用户的身份信息,将通过验证的指令发送至所述存取物单元和读取装置;
所述存取物单元,其与所述审核单元和验证单元相连,用以根据审核单元的审核结果控制存物口的开闭,以及根据验证单元的指令控制取物口的开闭。
所述存物口和取物口均与保管模块相连。
具体而言,所述保管模块还包括:
所述读取装置,其与所述验证单元相连,用以在接收到验证单元的指令时读取所述RFID标签信息以对待取物品进行定位;
抓取装置,其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用以对所述待储存物品和/或待取物品进行抓取以储物或取物;
移动托盘,其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用以与所述抓取装置配合以储物或取物。
本发明通过在储物箱的内壁上设置可伸缩活动的隔板,通过控制隔板将储物箱分隔成若干与待储存物品相适应的储存区域,相比于传统的储物柜,实现了对待储存物品的定制化储存,使储物箱在对待储存物品进行储存时不再受到待储存物品的尺寸的限制,从而扩大了储物箱的储存能力,通过隔板分隔出与待储存物品相适应的储存区域,避免了储存空间浪费,从而提高了储存空间的利用率。
具体而言,所述计算单元统计若干历史待储存物品所需储存空间的长度L和高度H,计算长度和高度的乘积S,设定S=L×H,将乘积S作为随机变量构建正态分布曲线,确定所述正态分布曲线的95%置信区间,将95%置信区间对应的两个端点值作为第一乘积对比参量S1和第二乘积对比参量S2,第一乘积对比参量S1小于第二乘积对比参量S2。
具体而言,所述计算单元计算95%置信区间内各乘积S对应的长度的长度平均值Lp及各乘积S对应的高度H的高度平均值Hp,设定
其中,Li为第i乘积Si对应的长度,Hj为第j乘积Sj对应的高度,n为95%置信区间内乘积S的数量,i的取值为1~n,j的取值为1~n。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调度单元在第一待储存物品的乘积S′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将第一待储存物品的长度L′与长度平均值Lp进行比对,若0.9×Lp≤L′≤1.1×Lp,则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隔板在储物箱一侧分隔出与第一待储存物品相适应的第一储存区域,并控制所述抓取装置与移动托盘配合将第一待储存物品放置在所述第一储存区域内;
或,将所述第一待储存物品暂时放置在所述置物区内;
其中,所述第一待储存物品的乘积S′满足S1≤S′≤S2判定为符合要求。
本发明通过历史数据构建历史待储存物品所需储存空间的长度和高度乘积的正态分布曲线,以获取95%置信区间对应的两个端点值作为第一乘积对比参量S1和第二乘积对比参量S2,通过第一乘积对比参量S1和第二乘积对比参量S2提取出处于S1至S2之间的乘积S对应的长度的长度平均值Lp,由于S1至S2对应的为95%置信区间,则区间内计算的长度平均值为大部分待储存物品近似的长度,以该长度平均值作为待储存物品的长度比较标准,符合待储存物品的所需储存空间的长度的趋势,当处于S1至S2之间的乘积S对应的长度在一个设定的区间浮动时,乘积S对应的高度也趋于近似,将长度和高度都趋于近似的待储存物品进行依次储存时,能够节省储存空间,减少隔板使用数量。
当待储存物品为不规则形状时,将该待储存物品模拟放置于一矩形空间,所述矩形空间的长度即为该待储存物品的长度,所述矩形空间的高度即为该待储存物品的高度,所述矩形空间的宽度与储物箱的宽度相适应,以确保储物箱可以储存该待储存物品。
本发明在对第一待储存物品进行储存时,在第一待储存物品的乘积大于等于所述第一乘积对比参量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二乘积对比参量时,将第一待储存物品的长度限定在长度平均值的上下10%以内,则其对应的高度也处于高度平均值的上下10%以内,以便将储物箱分隔出一排适应性较大的储存区域,以此提高储物箱的空间利用率。
具体而言,若存在所述第一储存区域,所述第一调度单元将第二待储存物品的高度H”与第一待储存物品的高度H′进行比对,若所述第二待储存物品的高度满足第一高度要求,则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隔板在所述第一储存区域一侧分隔出与第二待储存物品相适应的第二储存区域,并控制所述抓取装置与移动托盘配合将第二待储存物品放置在所述第二储存区域内直至将所述储物箱的第一排储存区域储满为止;
否则,将所述第二待储存物品暂时放置在所述置物区内;
其中,所述第二待储存物品的高度H”满足0.9×H′≤H”≤H′判定为满足第一高度要求;
所述第一排储存区域为由所述第一储存区域底部隔板分隔出的与第一储存区域处于同一高度、且与所述第一储存区域并行排列的储存区域。
在重新开始下一排储存区域划分时,重复第一待储存物品的储存过程。
若不存在第一储存区域,则将第二待储存物品重复第一待储存物品的储存过程。
待储存物品在进行尺寸计算时,可水平方向旋转待储存物品,以使待储存物品的宽度能够适应储物箱的深度,以此增加储物箱对于待储存物品的适应性,但是,不可对待储存物品进行翻转、挤压,以免造成对待储存物品的损坏。
本发明在对第二待储存物品进行储存时,在存在第一储存区域的情况下,已形成了一排高度相同的储存区域,此时,在高度确定的储存区域内储存时,本发明对第二待储存物品的高度进行限定,使第二待储存物品的高度在储存区域高度的90%以上,从而提高储物箱的空间利用率。
具体而言,所述第二调度单元在第一预设条件下按照所述置物区内的待储存物品的高度进行降序排列,并获取高度中位数Hz,将所述待储存物品中的最小高度依次与部分降序排列后的高度相加,所述部分降序排列后的高度小于高度中位数Hz,若存在高度加和小于等于高度中位数Hz且大于等于0.9×Hz,则将所述高度加和对应的两个待储存物品储存在相同储存区域内,并将所述储存区域的高度设置为高度中位数Hz,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隔板将所述储存区域分成上下两个分别与所述对应的待储存物品的高度相适应的储存区域;重复上述操作,直至高度加和不能满足小于等于高度中位数Hz且大于等于0.9×Hz的条件;
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所述置物区内的待储存物品所占用的储存空间大于等于置物区储存空间的50%。
在实际应用中,将高度加和小于等于高度中位数Hz且大于等于0.9×Hz的两个待储存物品储存在相同储存区域内时,优选长度相同或相近的且高度加和满足小于等于高度中位数Hz且大于等于0.9×Hz的两个待储存物品进行储存,在储物箱的一侧分隔出高度为高度中位数Hz的储存区域,并控制隔板将所述储存区域分割成上下两个与待储存物品的高度相适应的储存区域。
本发明通过设置置物区,以暂时储存长度或高度不符合储存要求的待储存物品,同时在待储存物品所占用的储存空间大于等于置物区储存空间的50%时,对置物区内的待储存物品进行高度的统计和排列,获取高度中位数,并通过两两组合的方式,将高度较小的待储存物品进行匹配储存,由于小高度的储存区域的适用性较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避免了对小高度的待储存物品单独分隔储存区域,从而提高了储存空间的利用率。
具体而言,所述第二调度单元将所述置物区内剩余待储存物品中满足第二高度要求的待储存物品进行储存,在进行储存时,将对应储存区域的高度设置为高度中位数Hz,且与高度加和小于等于高度中位数Hz且大于等于0.9×Hz的两个待储存物品的储存区域并行排列;
在储物箱的整排的储存区域储满后,若二次剩余的满足第二高度要求的所述待储存物品所能占据的长度加和小于0.5×储物箱的储存空间的长度,则重新按照待储存物品的高度进行降序排列以进行储存;
其中,所述置物区内剩余待储存物品的高度小于等于所述高度中位数Hz且大于等于0.9×Hz判定为满足第二高度要求。
具体而言,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储存指令控制所述抓取装置与移动托盘配合将待储存物品放置在对应的储存区域内。
具体而言,当用户通过所述交互模块申请取物时,所述验证单元通过身份验证后,将通过验证的指令发送至所述读取装置,读取装置读取所述RFID标签信息以对待取物品进行定位,并控制所述抓取装置取出待取物品放置在所述移动托盘上,由移动托盘将待取物品输送至所述取物口。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智能保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交互模块,用以处理用户的存物申请和取物申请;
保管模块,其与所述交互模块相连,包括用以对待储存物品进行储存的储物箱、用以待储存物品储存前临时放置的置物区和图像获取装置;
所述储物箱为六面立体结构,储物箱的五面内壁上均设有若干可伸缩活动的隔板,通过所述隔板的伸缩活动以将所述储物箱分隔成若干独立的与所述待储存物品相适应的储存区域;
所述图像获取装置设置在所述置物区的上方,用以获取所述待储存物品的三维图像以计算待储存物品所需储存空间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所述宽度对应储物箱的深度;
中控处理器,其与所述保管模块相连,包括相互连接的计算单元、第一调度单元、第二调度单元和控制单元,其中,
所述计算单元用以根据若干历史待储存物品所需储存空间的长度和高度的乘积构建正态分布曲线以确定第一乘积对比参量和第二乘积对比参量,以及确定长度平均值和高度平均值;
所述第一调度单元用以在待储存物品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基于待储存物品的长度或高度对其进行储存,并将储存指令发送至所述控制单元,或将待储存物品暂时放置在所述置物区内;
所述第二调度单元用以按照所述置物区内的待储存物品的高度进行降序排列以获取高度中位数,基于高度中位数对所述待储存物品进行储存,并将储存指令发送至所述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用以根据所述储存指令控制所述隔板伸缩活动以将所述储物箱分隔出与所述待储存物品相适应的储存区域;
所述计算单元统计若干历史待储存物品所需储存空间的长度和高度,计算长度和高度的乘积,将乘积作为随机变量构建正态分布曲线,确定所述正态分布曲线的95%置信区间,将95%置信区间对应的两个端点值作为第一乘积对比参量和第二乘积对比参量,所述第一乘积对比参量小于第二乘积对比参量;
所述计算单元计算95%置信区间内各乘积对应的长度的长度平均值及各乘积对应的高度的高度平均值;
所述第一调度单元在第一待储存物品的乘积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将第一待储存物品的长度与所述长度平均值进行比对,若第一待储存物品的长度大于等于0.9×长度平均值且小于等于1.1×长度平均值,则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隔板在储物箱一侧分隔出与第一待储存物品相适应的第一储存区域;
或,将所述第一待储存物品暂时放置在所述置物区内;
其中,所述第一待储存物品的乘积大于等于所述第一乘积对比参量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二乘积对比参量判定为符合要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保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互模块包括:
信息采集单元,用以在用户申请存物时采集相关信息,所述信息包括用户身份信息和待储存物品信息;
审核单元,其与所述信息采集单元相连,用以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审核,将未通过审核的信息返回至所述信息采集单元,以使用户对所述信息进行修改或补充,或,将通过审核的信息发送至信息写入单元和存取物单元;
所述信息写入单元,其与所述审核单元相连,用以将通过审核的信息写入RFID标签;所述RFID标签与所述待储存物品相对应;
信息储存单元,其与所述审核单元相连,用以储存通过审核的信息;
验证单元,其与所述信息储存单元相连,用以在用户申请取物时验证用户的身份信息,将通过验证的指令发送至所述存取物单元和读取装置;
所述存取物单元,其与所述审核单元和验证单元相连,用以根据审核单元的审核结果控制存物口的开闭,以及根据验证单元的指令控制取物口的开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保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管模块还包括:
所述读取装置,其与所述验证单元相连,用以在接收到验证单元的指令时读取所述RFID标签信息以对待取物品进行定位;
抓取装置,其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用以对所述待储存物品和/或待取物品进行抓取以储物或取物;
移动托盘,其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用以与所述抓取装置配合以储物或取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保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若存在所述第一储存区域,所述第一调度单元将第二待储存物品的高度与所述第一待储存物品的高度进行比对,若所述第二待储存物品的高度满足第一高度要求,则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隔板在所述第一储存区域一侧分隔出与第二待储存物品相适应的第二储存区域;
否则,将所述第二待储存物品暂时放置在所述置物区内;
其中,所述第二待储存物品的高度大于等于0.9×第一待储存物品的高度且小于等于第一待储存物品的高度判定为满足第一高度要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保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度单元在第一预设条件下按照所述置物区内的待储存物品的高度进行降序排列,并获取高度中位数,将所述待储存物品中的最小高度依次与部分降序排列后的高度相加,所述部分降序排列后的高度小于高度中位数,若存在高度加和小于等于高度中位数且大于等于0.9×高度中位数,则将所述高度加和对应的两个待储存物品储存在相同储存区域内,并将所述储存区域的高度设置为高度中位数,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隔板将所述储存区域分成上下两个分别与所述对应的待储存物品的高度相适应的储存区域;
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所述置物区内的待储存物品所占用的储存空间大于等于置物区储存空间的5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保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度单元将所述置物区内剩余待储存物品中满足第二高度要求的待储存物品进行储存;
在储物箱的整排的储存区域储满后,若二次剩余的满足第二高度要求的所述待储存物品所能占据的长度加和小于0.5×储物箱的储存空间的长度,则重新按照待储存物品的高度进行降序排列以进行储存;
其中,所述置物区内剩余待储存物品的高度小于等于所述高度中位数且大于等于0.9×高度中位数判定为满足第二高度要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保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储存指令控制所述抓取装置与移动托盘配合将待储存物品放置在对应的储存区域内。
CN202310656844.0A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智能保管控制系统 Active CN1163848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56844.0A CN116384884B (zh)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智能保管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56844.0A CN116384884B (zh)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智能保管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84884A CN116384884A (zh) 2023-07-04
CN116384884B true CN116384884B (zh) 2023-08-11

Family

ID=86971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56844.0A Active CN116384884B (zh)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智能保管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84884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35429A (zh) * 2018-02-22 2018-07-27 杭州共喜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家用智能快递柜及家用自助收发快递系统
CN108885813A (zh) * 2018-06-06 2018-11-23 深圳前海达闼云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售货柜、物品识别的方法、装置、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CN109658631A (zh) * 2019-01-14 2019-04-19 北京印刷学院 一种智能快递箱、其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9843749A (zh) * 2016-08-04 2019-06-04 欧佩克斯公司 具有用于检测物品超出尺寸阈值的检测器的自动存储和取回系统
CN113351522A (zh) * 2021-06-11 2021-09-07 梅卡曼德(北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物品分拣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31653A1 (en) * 2016-08-12 2018-02-15 United States Postal Service Smart drop box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43749A (zh) * 2016-08-04 2019-06-04 欧佩克斯公司 具有用于检测物品超出尺寸阈值的检测器的自动存储和取回系统
CN108335429A (zh) * 2018-02-22 2018-07-27 杭州共喜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家用智能快递柜及家用自助收发快递系统
CN108885813A (zh) * 2018-06-06 2018-11-23 深圳前海达闼云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售货柜、物品识别的方法、装置、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CN109658631A (zh) * 2019-01-14 2019-04-19 北京印刷学院 一种智能快递箱、其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3351522A (zh) * 2021-06-11 2021-09-07 梅卡曼德(北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物品分拣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84884A (zh) 2023-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60670B (zh) 一种仓储物流智能分配存储系统
Yang et al. A grouped storage method for minimizing relocations in block stacking systems
Zachariadis et al. The pallet-packing vehicle routing problem
BERRY Elements of warehouse layout
US20170091704A1 (en) Warehouse rack space optimization
Cakmak et al. Determining the size and design of flow type and u-type warehouses
EA001302B1 (ru) Способ организации хранения различающихся между собой товарных единиц
Jang et al. The optimization of mixed block stacking requiring relocations
CN104915817A (zh) 一种集装箱的装箱方法和装置
CN202542300U (zh) 自动化智能仓库系统
US6738687B2 (en) Storage shelf
CN106779539A (zh) 一种基于rfid的仓库入库管理方法及系统
CN202594237U (zh) 智能生产线入库系统
Muralidharan et al. Shuffling heuristics for the storage location assignment in an AS/RS
CN112580852A (zh) 一种面向电力物资的密集型自动化立体仓库货位优化方法
Beckschäfer et al. Simulating storage policies for an automated grid-based warehouse system
CN116384884B (zh) 一种智能保管控制系统
CN111523918A (zh) 商品聚类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369055B (zh) 货品容器的位置确定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Park et al. Comparing handling and space costs for various types of stacking methods
CN113762875A (zh) 物品入库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CN111056210B (zh) 料箱位置调整方法及装置、仓储系统、介质和电子设备
Arif et al. Optimization of storage allocation for final goods warehouse using genetic algorithm
CN112200390B (zh) 基于分布估计算法的无人化发货仓承运货架空间规划方法
JP3447046B2 (ja) ピッキング作業のためのロケーションの設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