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82169A - 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控制系统、方法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控制系统、方法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82169A
CN116382169A CN202310362121.XA CN202310362121A CN116382169A CN 116382169 A CN116382169 A CN 116382169A CN 202310362121 A CN202310362121 A CN 202310362121A CN 116382169 A CN116382169 A CN 1163821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field
remote control
area
manag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6212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成群
范士兴
刘侃
田晶
李龙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6212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82169A/zh
Publication of CN1163821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821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42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using digital processors
    • G05B19/0423Input/output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3Pc programming
    • G05B2219/23051Remote control, enter program remote, detachable programm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控制系统、方法及介质。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控制系统,包括:现场末端设备;管理端;中心服务端;智能网关,通过现场总线与现场末端设备建立第一连接,通过上层网络与管理端建立第二连接,以及通过上层网络与中心服务端建立第三连接,智能网关用于将第一连接转换成第二连接,将第二连接转换成第一连接,以将第一区域内的现场末端设备与第二区域内的管理端远程连接,以及将第一连接转换成第三连接,第三连接转换成第一连接,以将第一区域内的现场末端设备与第三区域内的中心服务端远程连接。能够通过智能网关实现上层网络与现场总线之间有机的互联互通,进而将上层网络与现场总线进行无缝对接,形成全生态网络系统。

Description

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控制系统、方法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远程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控制系统、方法及介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物联网远程控制模式主要是针对现有的现场总线模式(有线通信)通过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配置、控制、查询的远程管理。为实现该远程控制模式,需要建立和维护从有线通信-无线通信-有线通信的跨区域数据链路。其中,在同一区域内,有线通信主要应用在中心服务端与现场末端设备相互通信的应用场景。无线通信主要应用在现场与中心服务端相互通信、现场末端设备与管理端进行相互通信以及管理端与中心服务端相互通信的应用场景。
但上层网络与现场总线属于不同类型的网络,二者所支持的网络协议也不同,进而当需要跨不同网络类型区域进行远程交互时,则会因网络协议不同而导致无法正常通信,导致当物联网需要跨不同网络类型区域对现场末端设备进行远程控制管理时,会因网络类型不同而无法与现场末端设备建立远程连接,进而无法实现与现场末端设备的远程控制。
鉴于此,亟需一种能够跨不同网络类型区域实现对现场末端设备进行远程控制的系统。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无法跨不同网络类型区域对现场末端设备进行远程控制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控制系统、方法及介质。
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方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现场末端设备,部署在应用现场总线的第一区域内;
管理端,部署在应用上层网络的第二区域内;
中心服务端,部署在应用上层网络的第三区域内;
智能网关,通过现场总线与所述现场末端设备建立第一连接,通过上层网络与所述管理端建立第二连接,以及通过上层网络与所述中心服务端建立第三连接,所述智能网关用于将所述第一连接转换成所述第二连接,将所述第二连接转换成所述第一连接,以将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所述现场末端设备与所述第二区域内的管理端远程连接,以及将所述第一连接转换成所述第三连接,所述第三连接转换成所述第一连接,以将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所述现场末端设备与所述第三区域内的中心服务端远程连接。
在该方式中,通过智能网关,可以实现上层网络与现场总线之间有机的互联互通,进而管理端或者中心服务端对现场末端设备进行远程控制管理时,能够将上层网络与现场总线进行无缝对接,形成全生态网络系统,从而提高跨不同网络类型区域进行远程控制的连接成功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网关,用于将所述第一连接对应的总线协议转换成所述第二连接对应的第一上层网络协议,将所述第一上层网络协议转换成所述总线协议,将所述总线协议转换成所述第三连接对应的第二上层网络协议,将所述第二上层网络协议转换成所述总线协议。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实施例,在第一方面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层网络协议和所述第二上层网络协议与所述总线协议在所述智能网关内的封装格式相同。
根据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控制方法,应用于智能网关,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目标端发送的远程控制指令,确定待与所述目标端建立远程连接的现场末端设备,所述现场末端设备部署在应用现场总线的第一区域内;
若所述目标端为管理端,则将与所述管理端之间的第二连接转换成与所述现场末端设备之间的第一连接,以将所述远程控制指令转发至所述现场末端设备,所述管理端部署在应用上层网络的第二区域内;
若所述目标端为中心服务端,则将与所述中心服务端之间的第三连接转换成所述第一连接,以将所述远程控制指令转发至所述现场末端设备,所述中心服务端部署在应用上层网络的第三区域内。
在该方式中,智能网关能够将上层网络与现场总线进行无缝对接,形成全生态网络系统,使管理端或者中心服务端通过上层网络发送的远程控制指令可以发送到处于现场总线的现场末端设备,实现跨不同网络类型区域的远程连接,有助于提高跨不同网络类型区域的远程控制的连接成功率,进而有助于保障物联网全区域内远程控制的有效性。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将与所述管理端之间的第二连接转换成与所述现场末端设备之间的第一连接,包括:
将所述第二连接对应的第一上层网络协议转换成所述第一连接对应的总线协议,以将与所述管理端之间的第二连接转换成与所述现场末端设备之间的第一连接。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将与所述中心服务端之间的第三连接转换成所述第一连接,包括:
将所述第三连接对应的第二上层网络协议转换成所述第一连接对应的总线协议,以将与所述中心服务端之间的第三连接转换成所述第一连接。
结合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第一实施例或者第二方面的第二实施例,在第二方面的第三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现场末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发送的控制数据,所述控制数据为所述现场末端设备响应所述远程控制指令生成的数据;
若所述目标端为所述管理端,则基于所述第二连接,将所述控制数据发送至所述管理端;
若所述目标端为所述中心服务端,则基于所述第三连接,将所述控制数据发送至所述中心服务端。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实施例,在第二方面的第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二连接,将所述控制数据发送至所述管理端,包括:
将所述控制数据按照所述第二连接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格式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第一传输数据;
将所述第一传输数据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发送至所述管理端。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实施例,在第二方面的第五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三连接,将所述控制数据发送至所述中心服务端,包括:
将所述控制数据按照所述第三连接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格式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第二传输数据;
将所述第二传输数据通过所述第三连接发送至所述中心服务端。
根据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第二方面及其可选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控制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出的另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相关技术中,上层网络与现场总线属于不同类型的网络,二者所支持的网络协议也不同,进而当需要跨不同网络类型区域进行远程交互时,则会因网络协议不同而导致无法正常通信,导致当物联网需要跨不同网络类型区域对现场末端设备进行远程控制管理时,会因网络类型不同而无法与现场末端设备建立远程连接,进而无法实现与现场末端设备的远程控制。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控制系统,包括:现场末端设备,部署在应用现场总线的第一区域内;管理端,部署在应用上层网络的第二区域内;中心服务端,部署在应用上层网络的第三区域内;智能网关,通过现场总线与所述现场末端设备建立第一连接,通过上层网络与所述管理端建立第二连接,以及通过上层网络与所述中心服务端建立第三连接,所述智能网关用于将所述第一连接转换成所述第二连接,将所述第二连接转换成所述第一连接,以将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所述现场末端设备与所述第二区域内的管理端远程连接,以及将所述第一连接转换成所述第三连接,所述第三连接转换成所述第一连接,以将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所述现场末端设备与所述第三区域内的中心服务端远程连接。通过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控制系统,通过智能网关,可以实现上层网络与现场总线之间有机的互联互通,从而提高跨不同网络类型区域进行远程控制的连接成功率。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控制系统包括现场末端设备10、管理端20、中心服务端30和智能网关40。
现场末端设备10,部署在应用现场总线的第一区域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现场末端设备10可以理解为是部署在现场需要通过现场总线进行控制的末端设备。例如:若处于建筑设施的现场,则现场末端设备10可以是空调、照明、泵、电梯、景观等设备。
管理端20,部署在应用上层网络的第二区域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管理端20可以理解为是用于对现场末端设备10进行管理的设备。管理端20可以根据需求决定是否在现场部署。其中,管理端可以是智能手机、个人电脑、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以及智能机器人等其他智能硬件设备。其中,管理端20包括现场管理端或者用户管理端。
中心服务端30,部署在应用上层网络的第三区域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中心服务端30可以理解为是物联网中的配置中心,部署在应用上层网络的第三区域内。中心服务端30可以是一台服务器,也可以为由多台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在本发明中不进行限制。
由于中心服务端30属于配置中心,因此,中心服务端30即可以与管理端20进行远程交互,也可以与现场末端设备10进行远程交互。
智能网关40,通过现场总线与现场末端设备10建立第一连接,通过上层网络与管理端20建立第二连接,以及通过上层网络与中心服务端30建立第三连接,智能网关40用于将第一连接转换成第二连接,将第二连接转换成第一连接,以将第一区域内的现场末端设备10与第二区域内的管理端20远程连接,以及将第一连接转换成第三连接,第三连接转换成第一连接,以将第一区域内的现场末端设备10与第三区域内的中心服务端30远程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智能网关40是一种用于将上层网络与现场总线对接的硬件设备,能够分别与现场末端设备10、管理端20、中心服务端30建立通信连接。即,智能网关40可以基于与现场末端设备10之间的第一连接,与现场末端设备10进行交互。智能网关40可以基于与管理端20之间的第二连接,与管理端20进行交互。智能网关40可以基于与中心服务端30之间的第二连接,与中心服务端30进行交互。其中,智能网关40在与现场末端设备10、管理端20或者中心服务端30进行交互时,不限于收/发指令或者数据传输。
由于在不同区域内对应部署的网络不同,因此,当第二区域内的管理端20或者第三区域内的中心服务端30需要与第一区域内的现场末端设备10建立远程连接,以远程控制现场末端设备时,可以通过智能网关40进行网络切换,以使管理端20或者中心服务端30能够与现场末端设备10建立远程连接,从而提高与现场末端设备10进行远程连接的成功率,保障远程控制的有效性。即,若第二区域内的管理端20需要与第一区域内的现场末端设备10建立远程连接,以实现对现场末端设备10的远程控制时,则可以通过智能网关40将第二连接转换成第一连接,或者将第一连接转换成第二连接。若第三区域内的中心服务端30需要与第一区域内的现场末端设备10建立远程连接,以实现对现场末端设备10的远程控制时,则可以通过智能网关40将第三连接转换成第一连接,或者将第一连接转换成第三连接。
通过上述实施例,通过智能网关,可以实现上层网络与现场总线之间有机的互联互通,进而管理端或者中心服务端对现场末端设备进行远程控制管理时,能够将上层网络与现场总线进行无缝对接,形成全生态网络系统,从而提高跨不同网络类型区域进行远程控制的连接成功率。
在一实施场景中,若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在物理空间上是同一区域,则管理端20可以通过上层网络与现场末端设备10建立通信关系。
在另一实施场景中,若第三区域与第二区域在物理空间上属于同一区域,则中心服务端30可以通过上层网络与管理端20建立第二通信关系,进而与管理端20在无线网络环境下进行远程交互。若第三区域与第一区域在物理空间上属于同一区域,则中心服务端30需要与现场末端设备10进行远程交互时,可以通过现场总线与现场末端设备10建立第一连接,进而与现场末端设备10在有线网络环境下进行远程交互。
在一实施例中,智能网关40,用于将第一连接对应的总线协议转换成第二连接对应的第一上层网络协议,将第一上层网络协议转换成总线协议,将总线协议转换成第三连接对应的第二上层网络协议,将第二上层网络协议转换成总线协议。
总线协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意一种总线协议:Modbus总线、DALI总线、KNX总线、BACNET总线。
第一上层网络协议或者第二上层网络协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意一种上层网络协议:基于传输层协议(TCP/IP)的套接字(SOCKET)、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Protocol,HTTP)、消息队列遥测传输(Message Queuing Telemetry Transport,MQTT)、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imple NetworkManagement Protocol,SNMP)。
由于总线协议与第一上层网络协议或者第二上层网络协议并不相同,因为,为实现上层网络与现场总线能够无缝对接,形成全生态网络系统,则在智能网关40内预先建立多个上层网络协议与总线协议之间的对应关系,以使智能网关40可以将总线协议与第一上层网络协议进行相互转换,或者将总线协议与第二上层网络协议进行相互转换,从而形成全生态领域的、全过程管理的、全统一服务的服务体系。其中,多个上层网络协议包括第一上层网络协议和第二上层网络协议。
在另一实施例中,为便于统一管理,则可以将第一上层网络协议设置成与第二上层网络协议相同的上层网络协议,将第二连接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方式设置成与第三连接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方式相同的数据传输方式,进而有助于协议整合,提高协议转换效率,从而有助于快速实现管理端20或者中心服务端30与现场末端设备10之间的远程连接。
在又一实施例中,第一上层网络协议和第二上层网络协议与总线协议在智能网关内的封装格式相同,有助于保障物联网全区域的数据传输标准化,进而有助于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基于相同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于智能网关的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控制方法。其中,智能网关可以为本发明提供的任意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控制系统内的智能网关。
在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控制方法中,接收目标端发送的远程控制指令,确定待与目标端建立远程连接的现场末端设备,现场末端设备部署在应用现场总线的第一区域内;若目标端为管理端,则将与管理端之间的第二连接转换成与现场末端设备之间的第一连接,以将远程控制指令转发至现场末端设备,管理端部署在应用上层网络的第二区域内;若目标端为中心服务端,则将与中心服务端之间的第三连接转换成第一连接,以将远程控制指令转发至现场末端设备,中心服务端部署在应用上层网络的第三区域内。通过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控制方法,智能网关能够将上层网络与现场总线进行无缝对接,形成全生态网络系统,进而使通过上层网络发送的远程控制指令可以成功发送到处于现场总线的现场末端设备,从而提高跨不同网络类型区域进行远程控制的连接成功率。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201至步骤S204。
在步骤S201中,接收目标端发送的远程控制指令,确定待与目标端建立远程连接的现场末端设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远程控制指令为目标端用于请求与现场末端设备建立远程连接的请求,以当现场末端设备同意与目标端建立远程连接时,目标端可以实现对现场末端设备的远程控制。其中,远程控制包括但不限于:执行远程管理、远程配置、远程查询等操作。
现场末端设备部署在应用现场总线的第一区域内。目标端部署在应用上层网络的区域内,与第一区域所应用的现场总线存在实质性的不同。
在步骤S202中,若目标端为管理端,则将与管理端之间的第二连接转换成与现场末端设备之间的第一连接,以将远程控制指令转发至现场末端设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管理端部署在应用上层网络的第二区域内。若目标端为管理端,则表征管理端需要跨不同网络类型区域与现场末端设备建立远程连接,以对现场末端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因此,智能网关将与管理端之间的第二连接转换成与现场末端设备之间第一连接,以将管理端发送的远程控制指令转发至现场末端设备,以使部署在应用上层网络的第二区域内的管理端能够与部署在现场总线的第一区域内的现场末端设备建立远程连接,进而实现跨不同网络类型区域的远程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为实现第二连接与第一连接之间的转换,则先确定第二连接对应的第一上层网络协议,进而基于预置的多个上层网络协议与总线协议之间的对应关系,将第一上层网络协议转换成第一连接对应的总线协议,以便后续可以按照总线协议将远程控制指令转发至现场末端设备。
在步骤S203中,若目标端为中心服务端,则将与中心服务端之间的第三连接转换成第一连接,以将远程控制指令转发至现场末端设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中心服务端部署在应用上层网络的第三区域内。若目标端为中心服务端,则表征中心服务端需要跨不同网络类型区域与现场末端设备建立远程连接,以对现场末端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因此,智能网关将与中心服务端之间的第三连接转换成与现场末端设备之间第一连接,以将中心服务端发送的远程控制指令转发至现场末端设备,以使部署在应用上层网络的第三区域内的中心服务端能够与部署在现场总线的第一区域内的现场末端设备建立远程连接,进而实现跨不同网络类型区域的远程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为实现第三连接与第一连接之间的转换,则先确定第三连接对应的第二上层网络协议,进而基于预置的多个上层网络协议与总线协议之间的对应关系,将第二上层网络协议转换成第一连接对应的总线协议,以便后续可以按照总线协议将远程控制指令转发至现场末端设备。
通过上述实施例,智能网关能够将上层网络与现场总线进行无缝对接,形成全生态网络系统,使管理端或者中心服务端通过上层网络发送的远程控制指令可以发送到处于现场总线的现场末端设备,实现跨不同网络类型区域的远程连接,有助于提高跨不同网络类型区域的远程控制的连接成功率,进而有助于保障物联网全区域内远程控制的有效性。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S301中,接收目标端发送的远程控制指令,确定待与目标端建立远程连接的现场末端设备。
在步骤S302中,若目标端为管理端,则将与管理端之间的第二连接转换成与现场末端设备之间的第一连接,以将远程控制指令转发至现场末端设备。
在步骤S303中,若目标端为中心服务端,则将与中心服务端之间的第三连接转换成第一连接,以将远程控制指令转发至现场末端设备。
在步骤S304中,接收现场末端设备通过第一连接发送的控制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数据为所述现场末端设备响应所述远程控制指令生成的数据。
在步骤S305中,若目标端为管理端,则基于第二连接,将控制数据发送至管理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便于管理端接收到现场末端设备回传的控制数据,则智能网关将接收到的控制数据基于与管理端之间的第二连接发送至管理端。
在一实施例中,为保障数据传输的有效性,则将控制数据按照第二连接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格式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第一传输数据,进而将第一传输数据通过第二连接发送至管理端,以便管理端能够顺利接收该控制数据。
在步骤S306中,若目标端为中心服务端,则基于第三连接,将控制数据发送至中心服务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便于中心服务端接收到现场末端设备回传的控制数据,则智能网关将接收到的控制数据基于与中心服务端之间的第二连接发送至中心服务端。
在一实施例中,为保障数据传输的有效性,则将控制数据按照第三连接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格式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第二传输数据,进而将第二传输数据通过第三连接发送至中心服务端,以便中心服务端能够顺利接收该控制数据。
通过上述实施例,能够基于智能网关实现上层网络与现场总线之间有机的互联互通,使管理端或者中心服务端能够顺利与跨不同网络类型区域的现场末端设备建立远程连接,进行远程交互,从而将物联网的整个生态环境系统联通,形成全生态领域的、全过程管理的、全统一服务的服务体系。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认证方法。其中,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Access Memory,RA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缩写: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等;存储介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现场末端设备,部署在应用现场总线的第一区域内;
管理端,部署在应用上层网络的第二区域内;
中心服务端,部署在应用上层网络的第三区域内;
智能网关,通过现场总线与所述现场末端设备建立第一连接,通过上层网络与所述管理端建立第二连接,以及通过上层网络与所述中心服务端建立第三连接,所述智能网关用于将所述第一连接转换成所述第二连接,将所述第二连接转换成所述第一连接,以将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所述现场末端设备与所述第二区域内的管理端远程连接,以及将所述第一连接转换成所述第三连接,所述第三连接转换成所述第一连接,以将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所述现场末端设备与所述第三区域内的中心服务端远程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网关,用于将所述第一连接对应的总线协议转换成所述第二连接对应的第一上层网络协议,将所述第一上层网络协议转换成所述总线协议,将所述总线协议转换成所述第三连接对应的第二上层网络协议,将所述第二上层网络协议转换成所述总线协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层网络协议和所述第二上层网络协议与所述总线协议在所述智能网关内的封装格式相同。
4.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智能网关,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目标端发送的远程控制指令,确定待与所述目标端建立远程连接的现场末端设备,所述现场末端设备部署在应用现场总线的第一区域内;
若所述目标端为管理端,则将与所述管理端之间的第二连接转换成与所述现场末端设备之间的第一连接,以将所述远程控制指令转发至所述现场末端设备,所述管理端部署在应用上层网络的第二区域内;
若所述目标端为中心服务端,则将与所述中心服务端之间的第三连接转换成所述第一连接,以将所述远程控制指令转发至所述现场末端设备,所述中心服务端部署在应用上层网络的第三区域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与所述管理端之间的第二连接转换成与所述现场末端设备之间的第一连接,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连接对应的第一上层网络协议;
基于预置的多个上层网络协议与总线协议之间的对应关系,将所述第一上层网络协议转换成所述第一连接对应的总线协议,以将与所述管理端之间的第二连接转换成与所述现场末端设备之间的第一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与所述中心服务端之间的第三连接转换成所述第一连接,包括:
确定所述第三连接对应的第二上层网络协议;
基于预置的多个上层网络协议与总线协议之间的对应关系,将所述第二上层网络协议转换成所述第一连接对应的总线协议,以将与所述中心服务端之间的第三连接转换成所述第一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现场末端设备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发送的控制数据,所述控制数据为所述现场末端设备响应所述远程控制指令生成的数据;
若所述目标端为所述管理端,则基于所述第二连接,将所述控制数据发送至所述管理端;
若所述目标端为所述中心服务端,则基于所述第三连接,将所述控制数据发送至所述中心服务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二连接,将所述控制数据发送至所述管理端,包括:
将所述控制数据按照所述第二连接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格式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第一传输数据;
将所述第一传输数据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发送至所述管理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三连接,将所述控制数据发送至所述中心服务端,包括:
将所述控制数据按照所述第三连接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格式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第二传输数据;
将所述第二传输数据通过所述第三连接发送至所述中心服务端。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4-9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控制方法。
CN202310362121.XA 2023-04-06 2023-04-06 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控制系统、方法及介质 Pending CN1163821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62121.XA CN116382169A (zh) 2023-04-06 2023-04-06 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控制系统、方法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62121.XA CN116382169A (zh) 2023-04-06 2023-04-06 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控制系统、方法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82169A true CN116382169A (zh) 2023-07-04

Family

ID=86961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62121.XA Pending CN116382169A (zh) 2023-04-06 2023-04-06 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控制系统、方法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8216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42480B1 (ko) 로컬 네트워크 장치를 원격으로 관리하기 위한 통신 장치,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3596191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网元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US8966013B2 (en) Unified device management method and system
CN110730116B (zh) 局域网内的通信设备的操作方法、通信设备及网关设备
CN113572835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网元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3457985B (zh) 一种双通道通信方法和系统
CN105262836A (zh) 服务器推送信息的方法及客户端接收推送信息的方法
CN104993979A (zh) 网络连接监测方法、终端设备及通信系统
JPWO2007039942A1 (ja) 端末装置及びサーバ装置及び指令装置
US20130064250A1 (en) Remotely accessing and controlling user equipment in a private network
US20200322418A1 (en) Secure remote computer network
EP2136535B1 (en)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2025782A (zh) 一种点对点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635979B (zh) 局域网内的通信设备之间互联的方法
EP2466814B1 (en) Method, remote access server and system for configuring quality of service
CN110771117B (zh) 一种采用面向id的网络的会话层通信
CN116382169A (zh) 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控制系统、方法及介质
KR101014224B1 (ko) 홈 네트워크에서의 단대단 서비스 품질 제어 시스템 및 방법
JP5162641B2 (ja) メディアアダプタ装置とルータ装置の自動設定システム
US2007024385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ly Transferring Data withi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JP6219005B1 (ja) 中継システム
JP2015201758A (ja) 中継装置、通信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EP3487147A1 (en) Information synchronization method and device
US20090052446A1 (en) Communications Interface
JP5769267B2 (ja) 無線通信端末、通信システム、通信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