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71117B - 一种采用面向id的网络的会话层通信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采用面向id的网络的会话层通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71117B
CN110771117B CN201880039883.3A CN201880039883A CN110771117B CN 110771117 B CN110771117 B CN 110771117B CN 201880039883 A CN201880039883 A CN 201880039883A CN 110771117 B CN110771117 B CN 1107711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ssion
network element
message
layer
session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3988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71117A (zh
Inventor
黎仁蔚
基兰·马可贾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7711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711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711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711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7Signalling methods or messages providing extensions to protocols defined by standard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69Session establishment or de-establis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80Responding to Q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7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session layer [OSI layer 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网络端点之间提供会话层连接的系统和方法。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创建和保持的会话层连接采用端点标识符(EID),并且,当发生网络故障或当端点从一个网络连接移到另一网络连接而导致下层连接中断时,所述会话层连接支持会话层连续性。

Description

一种采用面向ID的网络的会话层通信
相关申请案交叉申请
本发明要求于2017年6月20日递交的发明名称为“一种采用面向ID的网络的会话层通信”的第15/628,410号美国非临时专利申请案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以再现的方式结合在本申请中。
关于由联邦政府赞助研究或开发的声明
不适用。
参考缩微胶片附录
不适用。
背景技术
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protocol,TCP/IP)是公共互联网(即“互联网”)的协议。然而,从图1所示的OSI参考模型100与传统TCP/IP协议栈之间的粗略比较中可以看出,TCP/IP缺少“会话层”,所述会话层是一种为协作计算机提供组织和同步其对话以及管理其数据交换的必要手段。由于传统TCP/IP协议栈缺乏正式的会话层,因此应用程序负责保持其相互间的连接并负责执行所有底层连接中断后所需的再同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旨在通过传统的基于TCP/IP的网络创建和保持会话层连接。
在第一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具有第一端点标识符(first endpoint identifier,EID)的第一网元建立与由第二EID标识的第二网元的会话层连接的方法包括:从应用层接收用于监听会话层连接请求的请求,其中,所述应用层与所述第一网元相关联;指示传输层监听新传输层连接请求,其中,所述传输层与所述第一网元相关联;从所述第二网元接收第一传输层连接请求,其中,所述传输层连接请求包括第一IP地址;建立与所述第二网元的第一传输层连接;从所述第二网元接收第一会话层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第一会话层连接请求包括会话标识符(identifier,ID)和所述第二EID;以及建立与所述第二网元的会话层连接。
在第一实施例的变型中,建立所述会话层可以包括通过所述传输层连接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会话层确认消息。在第一实施例的变型中,建立所述会话层连接可以包括:通过所述传输层连接从所述第二网元接收凭证信息;以及对所述凭证信息进行鉴权。在第一实施例的变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通过所述会话层连接从所述第二网元接收第一会话层消息;将所述第一会话层消息转发至所述应用层;从所述应用层接收第二会话层消息,其中,所述第二会话层消息包含有指示将所述第二会话层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网元的指令;以及通过所述会话层连接将所述第二会话层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网元。本变型还可以包括:保持与所述会话层连接相关联的本地消息序列号;将所述本地消息序列号插入到每个所述第二会话层消息中;在发送每个会话层消息之后递增所述本地消息序列号;保持与所述会话层连接相关联的本地消息确认号;以及根据从每个所述第一会话层消息中提取的接收消息确认号,更新所述本地消息确认号。本变型还可以包括:从所述第二网元接收第二传输层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传输层连接请求包括所述第一IP地址;建立与所述第二网元的第二传输层连接;从所述第二网元接收第二会话层再同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会话层再同步请求可以包括所述会话ID和所述第二EID;重新建立与所述第二网元的所述会话层连接;以及根据所述本地消息序列号和所述本地消息确认号对所述会话层连接进行再同步。本变型还可以包括:从所述第二网元接收第二传输层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传输层连接请求可以包括第二IP地址;建立与所述第二网元的第二传输层连接;从所述第二网元接收第二会话层再同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会话层再同步请求可以包括所述会话ID和所述第二EID;重新建立与所述第二网元的所述会话层连接;以及根据所述本地消息序列号和所述本地消息确认号对所述会话层连接进行再同步。在进一步的变型中,每个所述第一会话层消息可以包括会话头,其中,所述会话头可以包括所述会话ID、所述第一EID、所述第二EID、消息序列号和消息确认号。
在第二实施例中,一种用于由第一EID标识的第一网元建立与由第二EID标识的第二网元的会话层连接的方法包括:从应用层接收用于建立新会话层连接的请求,其中,所述请求包括所述第二EID,所述应用层与所述第一网元相关联;将所述第二EID转换为与所述第二网元相关联的第二IP地址;生成会话ID,其中,所述会话ID唯一标识所述会话层连接;根据标识所述第一网元的第一IP地址和所述第二IP地址,指示传输层建立与所述第二网元的传输层连接,其中,所述传输层与所述第一网元相关联;以及通过所述传输层连接和所述会话ID,建立与所述第二网元的所述会话层连接。
在第二实施例的变型中,将所述第二EID转换为所述第二IP地址可以包括:向映射系统发送请求消息,其中,所述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第二EID;以及从所述映射系统接收响应消息,其中,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所述第二IP地址。
在第二实施例的变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通过所述会话层连接从所述第二网元接收第一会话层消息;将所述第一会话层消息转发至所述应用层;从所述应用层接收第二会话层消息,其中,所述第二会话层消息包含有指示将所述第二会话层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网元的指令;以及通过所述会话层连接将所述第二会话层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网元。本变型还可以包括:保持与所述会话层连接相关联的本地消息序列号;将所述本地消息序列号插入到每个所述第二会话层消息中;在发送每个会话层消息之后递增所述消息序列号;保持与所述会话层连接相关联的本地消息确认号;以及根据从每个所述第一会话层消息中提取的接收消息确认号,更新所述本地消息确认号。本变型还可以包括:识别所述传输层连接中的中断;重新建立与所述第二网元的传输层连接;从所述第二网元接收新会话层消息;以及根据所述本地消息序列号和所述本地消息确认号对所述会话层连接进行再同步。在本实施例的变型中,每个所述第一会话层消息包括会话头,其中,所述会话头包括所述会话ID、所述第一EID、所述第二EID、消息序列号和消息确认号。
在第二实施例中,由第一端点标识符(EID)标识的第一网元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编程逻辑以实现应用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和网络接入层;网络接口,通过互联网与第二网元耦合;以及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和所述网络接口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应用层接收用于监听会话层连接请求的请求;指示所述传输层监听新传输层连接请求;通过所述网络接口从由第二EID标识的所述第二网元接收传输层连接请求;通过所述网络接口建立与所述第二网元的传输层连接;通过所述网络接口从所述第二网元接收会话层连接请求,其中,所述会话层连接请求包括会话ID;以及通过所述网络接口建立与所述第二网元的会话层连接。
在第三实施例的变型中,每个所述第一会话层消息可以包括会话头,其中,所述会话头包括所述会话ID、所述第一EID、所述第二EID、消息序列号和消息确认号。在本变型中,所述处理器可以用于:通过所述会话层连接从所述第二网元接收第一会话层消息;将所述第一会话层消息转发至所述应用层;从所述应用层接收第二会话层消息,其中,所述第二会话层消息包含有指示将所述第二会话层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网元的指令;以及通过所述会话层连接将所述第二会话层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网元。在本变型中,所述存储器可以包括本地消息序列号和本地消息确认号,所述处理器可以用于:将所述本地消息序列号插入到每个所述第二会话层消息中;在发送每个会话层消息之后递增所述本地消息序列号;以及根据从每个所述第一会话层消息中提取的接收消息确认号,更新所述本地消息确认号。在本变型中,所述处理器可以用于:从所述第二网元接收第二传输层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传输层连接请求包括第一IP地址;建立与所述第二网元的第二传输层连接;从所述第二网元接收第二会话层再同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会话层再同步请求包括所述会话ID和所述第二EID;重新建立与所述第二网元的所述会话层连接;以及根据所述本地消息序列号和所述本地消息确认号对所述会话层连接进行再同步。在本变型中,所述处理器可以用于:从所述第二网元接收第二传输层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传输层再同步请求包括第二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建立与所述第二网元的第二传输层连接;从所述第二网元接收第二会话层再同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会话层连接请求包括所述会话ID和所述第二EID;重新建立与所述第二网元的所述会话层连接;以及根据所述本地消息序列号和所述本地消息确认号对所述会话层连接进行再同步。
以下结合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详细描述有助于更清楚地理解这些特征和其他特征。
附图说明
为了更透彻地理解本发明,现参阅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而描述的以下简要说明,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分。
图1示出了OSI参考模型和传统TCP/IP模型之间的比较。
图2示出了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的网络架构。
图3示出了适合用作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端点的网元的物理结构。
图4示出了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的网络分层配置。
图5示出了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的IP数据报。
图6示出了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用于发起、采用和终止会话层连接的流程图。
图7示出了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的会话头。
图8示出了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会话层请求并采用会话层的流程图。
图9示出了在本发明的面向客户端的实施例中会话层连接再同步的流程图。
图10示出了在本发明的面向服务器的实施例中会话层连接再同步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了可以在传统网络例如TCP/IP网络上运作的会话层。所述公开的实施例将传统网络的实现细节与应用层分开,并且使应用层免受由物理中断和网络地址改变引起的底层连接中断。例如,移动设备本质上从一个位置移到另一个位置,而且它们的网络地址可能会随着其位置的移动而改变。在传统的TCP/IP网络中,移动设备在其网络地址改变之后,必须重新建立连接,并且之前的包括连接状态、数据、鉴权等在内的连接信息将丢失。在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情况下,即使网络地址或传输层连接已改变,应用程序仍保留所述连接状态、数据、鉴权等。
更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创建和采用位于传统TCP/IP传输层之上的有状态会话层。此外,通过采用通用会话协议和基元,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从应用层将会话管理功能和传输层实现细节进行解耦。此外,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采用面向身份的网络(identity-oriented network,ION)的框架,例如在“一种面向未来网络采用无人机的ID/定位符分离原型”和“采用面向ID的网络(ION)的跨线筒和跨生态IoT通信”(均在2017年4月23日至27日“第十届国际通信理论、可靠性和业务质量会议”上发表)中描述的框架。ION遵循标识符(ID)和定位符命名空间拆分的概念。传统IP地址假设过载语义既为端点标识符又为路由定位符。在文献中,已经提出了若干建议,将IP解耦成两层,形成ID层和IP层。所述IP层与成功的互联网实践保持一致以建立全局可达性,而所述ID层执行端点标识所必需的功能。ION框架中的ID层具有两个组件:网络映射系统(Network Mapping System,NMS),用于在每次查询时将ID转换为定位符;ID管理系统(ID Management System,IDMS),用于集中或分布式管理通用标识符。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业务来定义端点ID(EID),由此可以将端点与其IP地址进行解耦。为了在ION中通过ID-ID通信在两个实体之间交换数据,端点标识的定位符是通过映射系统解析后的定位符。因此,通过在ION框架上创建有状态会话层,在底层网络改变时,即无论发生任何IP地址变化时,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提供会话连续性和/或无缝移动性。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布置在图2所示的网络拓扑200中,在图2中,端点2101和2102以及映射系统230连接到互联网220。互联网220可以是任何支持TCP/IP消息的网络,并且可以包括局域网段、广域网段、分组交换网段等。端点2101和2102可以由端点标识符(EID)2101和2102以及IP地址2021和2022来标识。虽然任何给定的IP地址可以根据网络拓扑而改变,但是EID唯一识别与网络拓扑无关的给定端点。例如,如果端点2101从一个本地网络连接到互联网220,则可以具有动态分配的第一IP地址2021;如果端点2101从不同的本地网络进行连接,则可以具有第二IP地址2021';然而,无论如何连接到互联网220,其EID 2011将保持不变。映射系统230提供EID和IP地址之间的转换,并且可以如第62/421,015号美国专利申请案公开的那样进行配置,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端点2101和2102可以配置为类似于图3中所示的网元310,其配备有处理器303、存储器304和网络接口305。作为示例而非限制,所述处理器303可以是中央处理器、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前述任何一项的多个和/或组合,或适合执行计算机程序的任何其他设备。所述处理器303可以具有用于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离散模块,包括网络接入层模块312、网络层模块313、传输层模块314、会话层模块315和应用层模块317。此外,处理器303包括适合计算机程序分布式执行的多个组件,模块312至317中一些可以在多个组件上执行。所述存储器304可以包括程序306、配置数据307和瞬态数据308以供模块312至317使用,并且可以是动态存储器、静态存储器、磁盘驱动器、闪存驱动器、前述任何一项的组合,或任何其他形式的计算机存储器。网络接口305可以是以太网接口、无线接口,或任何其他可用于连接网络的物理接口。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端点2101和2102可以包括如图4所示的分层网络架构400。所述分层网络架构400包括网络接入层412、网络层413、传输层414、会话层415和应用层417。所述网络接入层412可以通过标准协议来实现,例如IEEE 802.3(以太网)或IEEE802.11(无线)。所述网络层413和传输层414可以通过TCP/IP来实现。所述会话层415将在下文进行详细的讨论。应用层417提供高级网络相关的业务,例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流媒体或需要端到端会话连接的任何其他标准或专有网络应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应用层417和会话层415之间可以存在标准接口。作为示例而非限制,所述接口可以包括如表1所示的公共会话级请求。
表1
Figure BDA0002315117460000061
Figure BDA0002315117460000071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会话层415可以通过标准的IP数据报发送和接收消息,例如,图5中所示的包括IP报头502、TCP报头503和数据504的IP数据报500。例如,在RFC 791(“互联网协议DARPA互联网程序协议规范”)中描述的IP报头502字段,以及在RFC 793(“传输控制协议DARPA互联网程序协议规范”)中描述的TCP报头503字段。除非另有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按照普通用法采用IP报头502和TCP报头503的字段。图5中的IP数据报500采用互联网协议版本4(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IPv4)数据报的形式。然而,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支持IPv6的网络上可以采用互联网协议版本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IPv6)数据报。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端点2101根据流程图600的操作建立与端点2102的会话。端点2101和2102可以分别通过如图3所示的网元310的配置来实现(虽然端点2101和2102在硬件或软件配置方面不必相同),并且彼此连接且通过互联网220连接到映射系统230,如图2所示。在流程图600的第一操作之前,端点2101已经配置了EID2011。此外,端点2101可能已经配置了固定IP地址2021,或者可选地,它可能已经从本地路由器接收到动态IP地址2021。进一步地,端点2101已经通过映射系统230注册了其EID2011和IP地址2021。类似地,端点2102也已经分配了固定或动态IP地址2022,并且已经通过映射系统230注册了其EID 2012和IP地址2022。EID和IP地址的一些或全部初始设置可以通过与映射系统230通信的网络层4131和4132(分别位于端点2101和2102上)来执行。
在操作6001中,应用层4171(即,端点2101上的应用层417)指示会话层4151启动与端点2102的新会话。在提出其请求时,应用层4171可以将端点2012识别为EID 2012,并且还可以通过名称、数字标识符或一些其他指示来请求特定业务,例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而且,应用层4171可以包括其他会话属性,例如业务质量、超时值和其他可选设置。
在操作6002中,会话层4151生成会话ID 605。当建立会话层时、在会话层连接的数据交换中、当会话层连接需要同步时、或者当会话层终止时,会话ID 605可以用于识别特定会话层连接。会话ID 605在会话层连接期间不会发生改变。按照惯例,会话ID 605可以是EID 2011、EID 2012的函数、特定业务的数字标识符、会话属性(例如点对点、点对多点、业务质量、连续性标志、持久性标志等),和/或可用于区分一个会话与另一个会话的任何其他标识符。
在操作6002中,会话层4151指示传输层4141通过会话ID 605请求与端点2102的传输层连接。根据实现方式,传输层4141可以将EID 2012解析为其对应的IP地址2022。如果端点2101当前具有与端点2102的另一有效会话层连接,则可能会涉及在本地存储器中简单地查找EID信息;否则,它可能需要通过互联网220向映射系统230发送请求,并等待映射系统230响应。一旦解析了IP地址2022,传输层4141就将IP地址2022插入到IP数据报500中的IP报头502的目的IP地址字段中,并将传统IP和TCP报头字段的其余部分填入IP数据报500中,这适合启动TCP/IP连接。这可以包括将会话ID 605插入到IP数据报500中的可用字段(例如,源端口和/或目的端口),并通过传统方法将IP数据报500中的open请求发送至端点2102。例如,IP数据报500可以经过传输层4141、网络层4131、网络接入层4121,最终到达物理媒介。因为IP数据报500采用传统的IP地址,所以消息将像任何其他TCP/IP消息一样通过互联网220路由到端点2102
在操作6004中,IP数据报500到达端点2102,在所述端点2102上的操作系统接收消息并将其通过网络接入层4122、网络层4132和传输层4142进行路由。传输层4142可以与传输层4141执行额外的传统消息交换以建立传输层连接,然后传输层4142可以向会话层4152通知会话层连接请求。会话层4152可以通过从会话ID 605提取EID 2011来确定端点2101的标识(如果按照惯例,会话ID 605包括EID 2011)。可选地,会话层4152(或传输层4142)可以通过根据IP数据报500的IP报头502中的源IP地址字段中找到的IP地址2021查询映射系统230来确定端点2101的标识。会话层4152可以存储会话层连接信息,包括会话ID 605、EID 2011和任何可选设置,并且它还可以将一个或多个消息序列计数器初始化。会话层4152可以向应用层4172通知与端点2101的新会话层连接。会话层4152可以将会话连接请求确认消息发送回会话层4151
在操作6005中,会话层4151从会话层4152接收新会话层建立的确认消息。会话层4151可以存储会话层连接信息,包括会话ID 605、EID 2012和任何可选设置,并且它还可以将一个或多个消息序列计数器初始化。
在操作6006中,端点2101和2102可以通过与会话ID 605相关联的会话层连接开始消息交换。例如,应用层4171可以指示会话层4151将数据发送至端点2102。按照实现方式,会话层4151可以创建并填充一些或全部IP数据报500,包括数据504,或者它可以依赖于传输层4141来填充一些或全部IP报头502和TCP报头503。然后,会话层4151指示传输层4141通过正常的操作系统接口将消息发送至端点2102(即,通过传输层、网络层和网络接入层发送至互联网220物理接口)。
在操作6007中,应用层4171指示会话层4151结束与会话ID 605相关联的会话层连接。会话层4151可以通过IP地址2022、会话ID 605和会话层连接正在正常终止的指示来重用IP数据报500。然后,会话层4151可以将IP数据报500发送至端点2102。一旦接收到IP数据报500,会话层4152可以发送会话层连接已被终止的确认消息。然后,会话层4151和4152可以通过正常的TCP/IP终止消息序列来终止TCP/IP连接。
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以在不脱离实施例的精神的情况下改变流程图600中的操作。作为示例而非限制,可以对流程图600的操作做出以下变型。
在操作6003中,会话ID 605可以插入到IP数据报500的TCP报头503的源和/或目的端口字段中。在一些变型中,IP数据报500中的数据504可以以会话头706为前缀,如图7所示。在该配置中,会话ID 605可以插入到会话头706的会话ID字段中,并且数据504的其余部分可以用于任何应用层数据707。此外,在该配置中,EID 2011和EID 2012可以插入到会话头706的源EID字段和目的EID字段中,并且在传统系统中可以采用TCP报头503的源端口字段和目的端口字段(例如,作为特定业务的标识符)。
此外,在操作6003至6005中,建立会话层连接为建立传输层连接的一部分。在一些变型中,可以先建立传输层连接,然后会话层4151和4152可以协商会话层连接的建立,例如通过交换凭证信息(名称/密码、数字证书等)、业务质量要求、超时值、请求的业务等。
此外,在流程图600中,假定端点2102为由EID 2012标识的单个端点。在一些变型中,EID 2012可以与多个端点210n相关联,并且操作6004可以包括创建与每个所述端点210n的传输层连接,操作6005可以包括创建单个会话层连接,其可以具有单个会话ID 605但可以利用多个底层传输层连接;在此配置中,操作6006可以包括在每个所述传输层连接上发送和接收会话层数据。此外,单个传输层连接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用于多个会话层连接。
此外,在操作6006中,端点2101和2102简单地交换数据。在一些变型中,会话层4151和4152可以采用消息确认方案作为一个端点发送的全部消息已被另一端点接收的确认。这种确认方案可能需要在每个消息之后进行确认,或者它可以采用如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滑动窗口方法。会话头706可以包括支持所述确认方案的序列号和确认号字段,并且会话层4151和4152可以保留本地计数器以便识别链路错误并管理再同步。
此外,在流程图600的操作中,会话层4151和4152分别与应用层4171和4172进行通信。在一些变型中,在应用层和会话层之间可以存在表示层,其中,所述表示层可以提供数据加密和解密、数据压缩和解压缩,或者应用层数据707中的数据的转码等。
此外,在流程图600的操作中,会话层4151采用TCP/IP在端点2101和2102之间创建传输层连接。在一些变型中,会话层4151可以通过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protocol,UDP)消息或直接访问与
Figure BDA0002315117460000101
或其他个人区域网络相关联的较低层通信协议来创建会话层连接。这种实现方式对于在不需要完整TCP/IP堆栈的设备之间实现会话层可能是有用的,例如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IoT)设备。
此外,会话头706的业务ID/选项字段可以用于标识特定业务,例如电子邮件或文件传输;在一些变型中,可以通过名称来标识业务,而在其他变型中,可以通过数字来标识业务。在一些变型中,该字段可以指示业务质量要求、超时值和/或操作特性。在一些变型中,它可以用于区分无损连接(其可能需要消息缓冲以允许会话中断之后进行再同步)或实时连接(例如,会话中断之后可以不需要再同步的音频或视频流)。
此外,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建议的会话头706中的字段是示例性的,并且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可以包括这些字段中的一些或全部,并且可以包括图7中未示出的其他字段。此外,不应该得出关于会话头706中所示的各种字段的大小的结论;例如,“会话ID”和“源EID”显示为相同的大小,然而,实际上,所述字段的大小可以相同或不同。此外,如图7所建议的,会话头706是数据504的一部分。可选地,会话头706可以是TCP报头503中的选项字段的一部分。
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并且可以是流程图600的实施例的对应部分。同样,端点2101和2102分别可以通过如图3所示的网元310的配置来实现(虽然端点2101和2102在硬件或软件配置方面不必相同),但是它们彼此连接并且通过互联网220连接到映射系统230,如图2所示。如流程图800所述,用作服务器的第一端点2101在用作客户端的第二端点的请求下建立与第二端点的会话层连接。与流程图600一样,在流程图800的第一操作之前,端点2101已经配置了EID 2011。此外,端点2101可能已经配置了固定分配的IP地址2021,或者可选地,它可能已经从本地路由器接收到动态IP地址2021。进一步地,端点2101已经通过映射系统230注册了其EID 2011和IP地址2021。类似地,端点2102也已分配了固定或动态IP地址2022,并且已经通过映射系统230注册了其EID 2012和IP地址2022。EID和IP地址的一些或者全部初始设置可以通过与映射系统230通信的网络层4131和4132(分别位于端点2101和2102上)来执行。
在操作8001中,应用层4171指示会话层4151监听所识别的业务的会话层连接请求。作为响应,会话层4151可以指示传输层4141监听TCP/IP连接请求。
在操作8002中,传输层4141向会话层4151上报它已经从端点2102接收传输层连接请求。传输层4141可以以IP数据报500的形式提供传输层连接请求信息。IP数据报500也可以包括会话层连接请求,包括会话ID 805。会话层4151可以通过从会话ID 805提取EID 2012来确定端点2102的标识(如果按照惯例,会话ID 805包括EID 2012)。会话层4151可以存储会话层连接信息,包括会话ID 805、EID 2012和任何可选设置,并且它还可以将一个或多个消息序列计数器初始化。
在操作8003中,会话层4151从端点2102接受会话层连接请求。会话层4151可以向应用层4171通知与端点2102的新会话层连接,它可以指示传输层4151接受与端点2102的传输层连接,并且它可以指示传输层4151将会话连接请求确认消息返回给端点2102
在操作8004中,端点2101和2102可以通过与会话ID 805相关联的会话层连接来开始消息交换。例如,端点2102可以向端点2101发送应用层数据请求。数据请求可以作为IP数据报500通过互联网220物理接口以及通过网络接入层、网络层和传输层到达会话层4151;然后,会话层4151可以从IP数据报500提取数据请求,并将所述数据请求转发至应用层4171。作为响应,应用层4171可以指示会话层4151将所请求的数据发送回端点2102,然后会话层4151通过正常操作系统接口将数据发送至端点2102(即,通过传输层、网络层和网络访问层发送至互联网220物理接口)。
在操作8006中,应用层4171指示会话层4151关闭与会话ID 805相关联的会话层连接。会话层4151可以通过IP地址2022、会话ID 805以及会话层连接正在正常终止的指示来重用IP数据报500。然后,会话层4151可以将IP数据报500发送至端点2102。一旦接收到IP数据报500,会话层4152可以发送会话层连接已被终止的确认消息。然后,会话层4151和4152可以通过正常的TCP/IP终止消息序列来终止TCP/IP连接。
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以在不脱离实施例的精神的情况下改变流程图800中的操作。作为示例而非限制,可以对流程图800的操作做出以下变型。
在操作8001中,传输层4141可以将所识别的业务转换为用于监听TCP/IP连接请求的端口号。在一些变型中,这可以通过在将业务转换为端口号的数据库中查找所识别的业务来实现。在其他变型中,应用层4171可以直接提供所述端口号。在其他变型中,会话层4151可以采用与通用会话层管理业务相关联的端口号,并将端口号插入到会话头706中的业务ID字段中。
此外,在操作8001中,传输层4141可以从任何远程端点监听传入连接请求;如果应用层4171是允许多个连接的服务器,则同样适用。在一些变型中,传输层4141可以从单个特定(或非特定)远程端点监听传入连接请求;这可能适合于对等会话。
此外,在操作8001中,对于所识别的业务,应用层4171指示会话层4151监听会话层连接请求,但是未指定任何进一步连接限制。在一些变型中,应用层4171可以将会话层连接请求限制到指定端点或端点列表,在这种情况下,在操作8002中,会话层4151可以拒绝来自任何其他端点的任何请求。此外,在一些变型中,会话层4151可以通过交换凭证信息、业务质量要求、超时值、所请求的业务等对会话层连接的建立进行协商,并且可以基于凭证无效、用户未授权、网络资源不足等拒绝会话层连接请求,以满足所请求的业务质量等。
此外,结合流程图600讨论的所述变型一般适用于流程图800的操作。此外,在一些变型中,会话层4151可以用于实现流程图600和流程图800的操作。在其他变型中,会话层4151可以仅用于提供一个或另一个的操作。在其他变型中,会话层4151可以具体用作客户端-服务器-业务架构中的服务器或客户端,或者用作对等架构中的对等体。
图9从发起链接的端点的角度示出了会话层连接恢复序列(例如,流程图600的实施例)。同样,端点2101和2102可以分别通过如图3所示的网元310的配置来实现(虽然端点2101和2102在硬件或软件配置方面不必相同),并且彼此连接且通过互联网220连接到映射系统230,如图2所示。如流程图900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端点2101和2102之间的传输层连接突然断开。当端点2101和2102重新建立传输层连接时,会话层4151和4152进行再同步,使得没有数据丢失,并且应用层4171和4172可以不知道传输层连接的中断。
在流程图900的第一操作之前,已经通过流程图600中描述的操作建立了端点2101和2102之间的会话层连接,并且会话层4151和4152正在交换消息。最初,端点2101通过第一本地网络(例如,无线局域网)连接到互联网220。当会话层4151和4152发送和接收消息时,各自保留序列号906(表示已发送给对方的最后一个消息的序列号),并且各自保留确认号907(表示对方确认的最后消息的序列号)。为了解释本实施例,假设会话层4151已经发送了消息序列号0至100,并且已经接收到消息序列号0至95的确认消息;也就是说,假设序列号9061为100,确认号9071为95。同样地,假设会话层4152已经发送了消息序列号200至300并且已经接收到消息序列号200至295的确认消息;也就是说,假设序列号9062为200,确认号9072为295。最后,假设会话层连接已经分配了会话ID 905,端点2101和2102已经分别分配了EID2011和2012并且分别动态分配了IP地址2021和2022
在操作9001中,端点2101已经从其与互联网220的第一网络连接断开;例如,它可能已移出其无线局域网的范围。传输层4141可以向会话层4151发送错误消息,表示所述传输层连接已意外终止。
在操作9002中,端点2101已经通过第二网络连接重新加入互联网220,例如,通过第四代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网络连接,这可以导致将新IP地址2021'分配给端点2101。底层网络层4131/4132和/或传输层4141/4142可以重新建立底层连接。
在操作9003中,会话层4151从4152接收会话再同步请求。因此,当会话层4151将该消息识别为已建立的会话层连接的一部分时,该请求将使用相同的会话ID 905。会话层4151检查序列号9061和确认号9071,确定它需要重新发送消息序列号96至100的消息。类似地,会话层4151可以向会话层4152发送会话再同步请求,其将检查序列号9062和确认号9072,确定它需要重新发送消息序列号296至300的消息。
在操作9004中,已经再同步的会话层4151和4152可以通过与会话ID 905相关联的会话层连接继续交换消息。即使物理连接已断开,需要在传输层、网络层和网络访问层建立新连接,与会话ID 905相关联的会话层连接仍保持不变,并且应用层4171和4172可以永远不知道由会话层4151和4152管理的底层连接断开、重连以及再同步事件。
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以在不脱离实施例的精神的情况下改变流程图900中的操作。作为示例而非限制,可以对流程图900的操作做出以下变型。
在操作9001中,传输层4141通知会话层4151底层传输层连接已被破坏。在一些变型中,这可能在下层识别出连接丢失时异步发生,或者可能在下层响应发送或接收请求时返回错误代码期间同步发生。可选地,会话层4151和4152可以就“心跳”消息的周期性交换达成一致,并且当会话层4151未能从会话层4152接收到调度的心跳消息时,会话层4151可能已经识别出链路故障。可选地,传输层4141可以从会话层4151完全隐藏传输层连接的丢失和重建。此外,会话层4151可以从应用层4171隐藏传输层连接的丢失和重建。
此外,在操作9001中,传输层连接可以在端点2101改变其IP地址时终止,例如因为它已经从一个网络移到了另一个网络。在其他变型中,由于业务提供商网络故障,链路可能已经暂时断开,而在其他变型中,端点2101和2102可能已经移到了其他网络。可选地,如果发现业务质量已经降低到最小值以下,并且另一个物理链路可用(例如,当有线和无线链路都可用时),则其中一个所述会话层可以有目的地断开传输层连接。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会话层4151和4152保持激活(或保留足够的会话层信息以正常重启),就可以重新启动和再同步与会话ID 905相关联的会话层连接,而无论IP地址是否发生任何变化。
此外,在操作9002中,如果端点2101已经移到另一网络,则在建立与新网络的新连接之后,会话层4151(或端点2101上的较低层)可以向映射系统230发送更新,使得它具有当前EID到IP地址的映射。
此外,在操作9003中,当会话层4151通过会话ID 905向会话层4152发送会话层消息时,会话层连接可以立即开始再同步。在其他变型中,会话层4151和4152可以执行额外的信号交换,例如,通过映射系统230重新交换凭证和/或重新确认EID和IP地址。
此外,在操作9003中,会话层4151和4152可以发送再同步请求消息,以发起丢失消息的重新发送。在其他变型中,会话层4151和4152可以在没有明确请求的情况下识别是否需要进行再同步;相反,会话层4151和4152可以通过检查序列号9061/9062和确认号9071/9072来推断是否需要进行再同步。
此外,流程图900中所示的实施例假设有必要进行会话再同步。例如,如果会话用于下载文件,则在会话中断的情况下,再同步将确保整个文件被正确下载。然而,例如,如果采用会话来传输来自直播事件的视频,则从流媒体视频重新发送丢失帧可能不如保持及时的视频输入那么重要。在一些变型中,会话层4151和4152可以就再同步参数达成一致,例如是否保存未确认消息以进行可能的再同步和/或待保存的未确认消息的数量。
此外,与流程图700和800有关的任何变型可以应用于流程图900的操作。
图10示出的流程图1000描述了类似于流程图900的会话层连接恢复序列,从未发起会话的端点的角度来看(例如,流程图800的实施例)的情况除外。同样,端点2101和2102分别可以通过如图3所示的网元310的配置来实现(尽管端点2101和2102在硬件或软件配置方面不必相同),并且彼此连接且通过互联网220连接到映射系统230,如图2所示。如流程图1000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端点2101和2102之间的传输层连接突然断开。当端点2101和2102重新建立传输层连接时,会话层4151和4152进行再同步,使得没有数据丢失,并且应用层4171和4172可以不知道传输层连接的中断。
在流程图1000的第一操作之前,已经通过流程图800中描述的操作建立了端点2101和2102之间的会话层连接,并且会话层4151和4152正在交换消息。当会话层4151和4152发送和接收消息时,各自保留序列号1006(表示已发送给对方的最后一个消息的序列号),并且各自保留确认号1007(表示对方确认的最后消息的序列号)。为了解释本实施例,假设会话层4151已经发送了消息序列号0至100并且已经接收到消息序列号0至95的确认消息;也就是说,假设序列号10061为100,确认号10071为95。同样地,假设会话层4152已经发送了消息序列号200至300并且已经接收到消息序列号200至295的确认;也就是说,假设序列号10062为200,确认号10072为295。此外,假设会话层连接已经分配了会话ID 1005,端点2101和2102已经分别分配了EID 2011和2012并且分别动态分配了IP地址2021和2022。最后,假设会话层4151已指示传输层4141继续侦听来自其他端点的新传输层连接请求。
在操作10001中,端点2102和互联网220之间的本地网络连接中断(例如,端点2102可能已经移出无线局域网的范围)。虽然这可能导致端点2101和端点2102之间的传输层连接断开,但是会话层4151可能不会立即意识到该故障。在某一时刻,端点2102可以通过第二网络连接例如LTE网络重新建立与互联网220的连接,这可能导致将新IP地址2022'分配给端点2102。然后,端点2102可以通过会话层4152发起传输和会话层的重新连接,如流程图900中所述。
在操作10002中,传输层4141从端点2102接收传输层连接请求。该请求可以指示端点2102的不同IP地址(IP地址2022')但是相同的会话ID(会话ID 1005)。在操作10003中,会话层4151在接收到传输层连接请求时可以将其识别为端点2101和2102之间会话层连接再同步的请求,并接受所述传输层连接请求。
在操作10004中,会话层4151检查序列号10061和确认号10071,确定它需要重新发送消息序列号96至100的消息。类似地,会话层4152检查序列号10062和确认号10072,确定它需要重新发送消息序列号296至300的消息。在操作10005中,已经再同步的会话层4151和4152可以通过与会话ID 1005相关联的会话层连接继续交换消息。
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以在不脱离实施例的精神的情况下改变流程图1000中的操作。作为示例而非限制,针对流程图700、800和900公开的变型也可以应用于流程图1000的操作。
因此,本文公开了:一种用于在由第一EID标识的第一网元和由第二EID标识的第二网元之间建立会话层连接的方法。所述方法具有用于从应用层接收用于监听会话层连接请求的请求的方式,其中,所述应用层与所述第一网元相关联;一种用于指示传输层监听新传输层连接请求的方式,其中,所述传输层与所述第一网元相关联;一种用于从所述第二网元接收第一传输层连接请求的方式,其中,所述传输层连接请求包括第一IP地址;一种用于建立与所述第二网元的第一传输层连接的方式;一种用于从所述第二网元接收第一会话层连接请求的方式,其中,第一会话层连接请求包括会议ID和所述第二EID;以及一种用于建立与所述第二网元的会话层连接的方式。
本文进一步公开了:一种用于在由第一EID标识的第一网元和由第二EID标识的第二网元之间建立会话层连接的方法。所述方法具有从应用层接收用于建立新会话层连接的请求的方式,其中,所述请求包括所述第二EID,所述应用层与所述第一网元相关联;一种用于将所述第二EID转换为与所述第二网元相关联的第二互联网协议IP地址的方式;一种用于生成会话ID的方式,其中,所述会话ID唯一标识所述会话层连接;一种用于根据标识所述第一网元的第一IP地址和所述第二IP地址指示传输层建立与所述第二网元的传输层连接的方式,其中,所述传输层与所述第一网元相关联;一种用于通过所述传输层连接和所述会话ID建立与所述第二网元的所述会话层连接的方式。
本文进一步公开了:由第一EID标识的第一网元,其具有一种用于存储编程逻辑以实现应用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和网络接入层的工具;一种用于通过互联网与第二网元进行通信的工具;一种用于从所述应用层接收用于监听会话层连接请求的请求的工具;一种用于指示所述传输层监听新传输层连接请求的工具;一种用于通过网络接口从由第二EID标识的所述第二网元接收传输层连接请求的工具;一种用于通过所述网络接口与所述第二网元建立传输层连接的工具;一种用于通过所述网络接口从所述第二网元接收会话层连接请求的工具,其中,所述会话层连接请求包括会话ID;以及一种用于通过所述网络接口与所述第二网元建立会话层连接的工具。
尽管已经参考本发明的特定特征和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明显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制定本发明的各种修改和组合。说明书和附图仅被视为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本发明的说明并意图涵盖本发明范围内的任何和所有修改、变型、组合或均等物。

Claims (20)

1.一种用于第一网元建立与第二网元的会话层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所述第一网元的应用层接收用于监听会话层连接请求的请求,其中,所述第一网元由第一端点标识符EID标识;
指示所述第一网元的传输层监听新传输层连接请求;
从所述第二网元接收第一传输层连接请求,其中,所述传输层连接请求包括第一互联网协议IP地址,所述第二网元由第二EID标识;
建立与所述第二网元的第一传输层连接;
从所述第二网元接收第一会话层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第一会话层连接请求包括会话标识符ID和所述第二EID;以及
建立与所述第二网元的会话层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所述会话层还包括通过所述传输层连接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会话层确认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所述会话层连接还包括:
通过所述传输层连接从所述第二网元接收凭证信息;以及
对所述凭证信息进行鉴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所述会话层连接从所述第二网元接收第一会话层消息;
将所述第一会话层消息转发至所述应用层;
从所述应用层接收第二会话层消息,其中,所述第二会话层消息包含有指示将所述第二会话层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网元的指令;以及
通过所述会话层连接将所述第二会话层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网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保持与所述会话层连接相关联的本地消息序列号;
将所述本地消息序列号插入到每个所述第二会话层消息中;
在发送每个会话层消息之后递增所述本地消息序列号;
保持与所述会话层连接相关联的本地消息确认号;以及
根据从每个所述第一会话层消息中提取的接收消息确认号,更新所述本地消息确认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从所述第二网元接收第二传输层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传输层连接请求包括第一IP地址;
建立与所述第二网元的第二传输层连接;
从所述第二网元接收第二会话层再同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会话层再同步请求包括会话ID和所述第二EID;
重新建立与所述第二网元的所述会话层连接;以及
根据所述本地消息序列号和所述本地消息确认号对所述会话层连接进行再同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从所述第二网元接收第二传输层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传输层连接请求包括第二IP地址;
建立与所述第二网元的第二传输层连接;
从所述第二网元接收第二会话层再同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会话层再同步请求包括会话ID和所述第二EID;
重新建立与所述第二网元的所述会话层连接;以及
根据所述本地消息序列号和所述本地消息确认号对所述会话层连接进行再同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每个所述第一会话层消息包括会话头,其中,所述会话头包括会话ID、第一EID、所述第二EID、消息序列号和消息确认号。
9.一种用于第一网元建立与第二网元之间的会话层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所述第一网元的应用层接收建立新会话层连接的请求,其中,所述第一网元由第一端点标识符EID标识,所述第二网元由第二EID标识,所述请求包括所述第二EID;
将所述第二EID转换为与所述第二网元相关联的第二互联网协议IP地址;
生成会话标识符ID,其中,所述会话ID唯一标识所述会话层连接;
根据标识所述第一网元的第一IP地址和第二IP地址,指示所述第一网元的传输层建立与所述第二网元的传输层连接,其中,所述传输层与所述第一网元相关联;以及
通过所述传输层连接和所述会话ID,建立与所述第二网元的所述会话层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二EID转换为所述第二IP地址包括:
向映射系统发送请求消息,其中,所述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第二EID;以及
从所述映射系统接收响应消息,其中,所述响应消息包括所述第二IP地址。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所述会话层连接从所述第二网元接收第一会话层消息;
将所述第一会话层消息转发至所述应用层;
从所述应用层接收第二会话层消息,所述第二会话层消息包含有指示将所述第二会话层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网元的指令;以及
通过所述会话层连接将所述第二会话层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网元。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保持与所述会话层连接相关联的本地消息序列号;
将所述本地消息序列号插入到每个所述第二会话层消息中;
在发送每个会话层消息之后递增所述消息序列号;
保持与所述会话层连接相关联的本地消息确认号;以及
根据从每个所述第一会话层消息中提取的接收消息确认号,更新所述本地消息确认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识别所述传输层连接中的中断;
重新建立与所述第二网元的传输层连接;
从所述第二网元接收新会话层消息;以及
根据所述本地消息序列号和所述本地消息确认号对所述会话层连接进行再同步。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会话层消息包括会话头,其中,所述会话头包括会话ID、第一EID、所述第二EID、消息序列号和消息确认号。
15.一种第一网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编程逻辑以实现应用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和网络接入层;
网络接口,通过互联网与第二网元耦合,其中,所述第一网元在互联网上由第一端点标识符EID标识,所述第二网元在互联网上由第二EID标识;以及
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和所述网络接口耦合,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
从所述第一网元的所述应用层接收用于监听会话层连接请求的请求;
指示所述第一网元的所述传输层监听新传输层连接请求;
通过所述网络接口从所述第二网元接收传输层连接请求;
通过所述网络接口建立与所述第二网元的传输层连接;
通过所述网络接口从所述第二网元接收会话层连接请求,其中,所述会话层连接请求包括会话标识符ID;以及
通过所述网络接口建立与所述第二网元的会话层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第一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通过所述会话层连接从所述第二网元接收第一会话层消息;
将所述第一会话层消息转发至所述第一网元的所述应用层;
从所述第一网元的所述应用层接收第二会话层消息其中,所述第二会话层消息包含有指示将所述第二会话层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网元的指令;以及
通过所述会话层连接将所述第二会话层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网元。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第一网元,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会话层消息包括会话头,其中,所述会话头包括会话ID、第一EID、所述第二EID、消息序列号和消息确认号。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第一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包括本地消息序列号和本地消息确认号,其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将所述本地消息序列号插入到每个所述第二会话层消息中;
在发送每个会话层消息之后递增所述本地消息序列号;以及
根据从每个所述第一会话层消息中提取的接收消息确认号,更新所述本地消息确认号。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第一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从所述第二网元接收第二传输层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传输层连接请求包括第一互联网协议IP地址;
建立与所述第二网元的第二传输层连接;
从所述第二网元接收第二会话层再同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会话层再同步请求包括所述会话ID和所述第二EID;
重新建立与所述第二网元的所述会话层连接;以及
根据所述本地消息序列号和所述本地消息确认号对所述会话层连接进行再同步。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第一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从所述第二网元接收第二传输层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传输层再同步请求包括第二互联网协议IP地址;
建立与所述第二网元的第二传输层连接;
从所述第二网元接收第二会话层再同步请求,其中,所述第二会话层连接请求包括所述会话ID和所述第二EID;
重新建立与所述第二网元的所述会话层连接;以及
根据所述本地消息序列号和所述本地消息确认号对所述会话层连接进行再同步。
CN201880039883.3A 2017-06-20 2018-06-07 一种采用面向id的网络的会话层通信 Active CN1107711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628,410 2017-06-20
US15/628,410 US10404810B2 (en) 2017-06-20 2017-06-20 Session layer communications using an ID-oriented network
PCT/CN2018/090183 WO2018233495A1 (en) 2017-06-20 2018-06-07 SESSION LATE COMMUNICATIONS USING AN ID-BASED NETWORK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71117A CN110771117A (zh) 2020-02-07
CN110771117B true CN110771117B (zh) 2021-01-29

Family

ID=64658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39883.3A Active CN110771117B (zh) 2017-06-20 2018-06-07 一种采用面向id的网络的会话层通信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404810B2 (zh)
EP (1) EP3632081B1 (zh)
CN (1) CN110771117B (zh)
WO (1) WO20182334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59204A1 (ja) * 2017-02-28 2018-09-0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US11477289B2 (en) * 2018-10-09 2022-10-18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Supporting a routing protocol with a transport layer protocol
CN111416874A (zh) * 2020-04-02 2020-07-1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用于会话重建或共享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2061A (zh) * 2010-05-24 2011-09-28 微软公司 客户机-服务器会话并行化
CN102246489A (zh) * 2008-10-08 2011-11-16 思杰系统有限公司 对通过http的异步消息通信进行连接管理的系统和方法
WO2011119793A3 (en) * 2010-03-26 2012-01-19 Social Communications Company Managing network communications between network nodes and stream transport protocol
WO2012018748A1 (en) * 2010-08-05 2012-02-09 Citrix System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okie proxy management across cores in a multi-core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06805B1 (en) * 1999-09-09 2007-04-17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Asynchronous transcription object management system
US7290056B1 (en) * 1999-09-09 2007-10-30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Monitoring latency of a network to manage termination of distributed transactions
US10284356B2 (en) * 2011-02-03 2019-05-07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US10243719B2 (en) * 2011-11-09 2019-03-26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for MIMO radios
US9325432B2 (en) * 2012-02-08 2016-04-26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ull-duplex signal shaping
EP2720432B1 (en) 2012-10-12 2016-12-14 Qnective AG Mobile Network Session Protocol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US9172756B2 (en) * 2013-03-12 2015-10-27 Cisco Technology, Inc. Optimizing application performance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US9319230B2 (en) * 2014-02-10 2016-04-19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Providing multiple multicast streams over a single transport bearer channel
EP3213488A1 (en) 2014-10-31 2017-09-06 Convida Wireless, LLC End-to-end service layer authentication
US10219242B2 (en) * 2015-01-20 2019-02-26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livering notification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46489A (zh) * 2008-10-08 2011-11-16 思杰系统有限公司 对通过http的异步消息通信进行连接管理的系统和方法
WO2011119793A3 (en) * 2010-03-26 2012-01-19 Social Communications Company Managing network communications between network nodes and stream transport protocol
CN102202061A (zh) * 2010-05-24 2011-09-28 微软公司 客户机-服务器会话并行化
WO2012018748A1 (en) * 2010-08-05 2012-02-09 Citrix System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okie proxy management across cores in a multi-core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32081B1 (en) 2021-11-03
EP3632081A1 (en) 2020-04-08
WO2018233495A1 (en) 2018-12-27
CN110771117A (zh) 2020-02-07
US20180367620A1 (en) 2018-12-20
EP3632081A4 (en) 2020-06-24
US10404810B2 (en) 2019-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22027B2 (en) End-to-end M2M service layer sessions
US10863422B2 (en) Mechanisms for ad hoc service discovery
US10298627B2 (en) Concentration of independent tunneled encapsulated media
US10608985B2 (en) Multihoming for tunneled encapsulated media
EP3488581B1 (en) EFFICIENT TRANSPORT OF ENCAPSULATED MEDIA TRAFFIC OVER 
A DATAGRAM BASED TRANSPORT LAYER
CN110771117B (zh) 一种采用面向id的网络的会话层通信
WO2018112327A1 (en) Methods of concurrency control for block transfer in coap publish-subscribe architecture
US20050135269A1 (en) Automatic configuration of a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JP6548445B2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0148723A1 (zh) 外部终端远程登录方法、主设备及从设备
US10334086B2 (en) Header redundancy removal for tunneled media traffic
US9614816B2 (en) Dynamic encryption for tunneled real-time communications
US20090052446A1 (en) Communications Interface
US20230171683A1 (en) Monitoring mobile device data network usage to identify authentic wi-fi service
US10158680B2 (en) Co-transported tunnels for encapsulated traffic
JP2006261958A (ja)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