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80489A - 配重车的牵引杆的自动收放装置 - Google Patents

配重车的牵引杆的自动收放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80489A
CN116380489A CN202310322922.3A CN202310322922A CN116380489A CN 116380489 A CN116380489 A CN 116380489A CN 202310322922 A CN202310322922 A CN 202310322922A CN 116380489 A CN116380489 A CN 1163804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magnet
rod
permanent magnet
traction
s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2292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驰
黄浩
程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Marine Machinery Pla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Marine Machinery Pla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Marine Machinery Pla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Marine Machinery Pla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2292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80489A/zh
Publication of CN1163804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804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7/00Testing of vehicles
    • G01M17/007Wheeled or endless-tracked vehic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sting Of Balanc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配重车的牵引杆的自动收放装置,属于牵引技术领域。所述自动收放装置包括壳体、电磁结构、下压杆和复位弹性结构;所述下压杆的一端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下压杆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容置腔外,且用于抵压所述配重车的牵引杆;所述电磁结构位于所述容置腔内,用于在通电时驱动所述下压杆沿自身轴线移动;所述复位弹性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牵引杆的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位置连接,所述复位弹性结构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配重车连接,所述复位弹性结构用于向所述牵引杆施加驱动所述牵引杆的第二端向所述配重车移动的作用力,本公开通过控制复位件可以使得牵引杆能够自动抬起与放下。

Description

配重车的牵引杆的自动收放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牵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配重车的牵引杆的自动收放装置。
背景技术
配重车是很多机械设备中的常用结构,可以对驱动装置的性能进行试验验证等等。
相关技术中,为了实现配重车与驱动装置的连接,配重车的顶部设有牵引杆,牵引杆的一端与配重车的顶部活动连接,牵引杆的另一端通过挂钩与驱动装置连接。这样,配重车便可在挂钩和牵引杆的牵引下进行往复运动。根据试验需求,在每次试验时,为了防止配重车的牵引杆撞击驱动装置,一般在配重车靠近驱动装置时预先截停配重车,并手动抬起牵引杆,然后再推动配重车移动直至牵引杆位于驱动装置的上方,再手动下拉牵引杆后与驱动装置的挂钩再次啮合。
然而,采用以上方式对牵引杆进行收放,大大降低试验效率。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重车的牵引杆的自动收放装置,可以使得配重车的牵引杆能够自动抬起与放下,以此提高配重车试验效率。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重车的牵引杆的自动收放装置,所述牵引杆的第一端与所述配重车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牵引杆的第二端与待试验的驱动装置配合;所述自动收放装置包括壳体、电磁结构、下压杆和复位弹性结构;所述壳体用于与所述配重车的底部连接,且具有容置腔,所述下压杆的一端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下压杆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容置腔外,且用于抵压所述配重车的牵引杆;所述电磁结构位于所述容置腔内,用于在通电时驱动所述下压杆沿自身轴线移动;所述复位弹性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牵引杆的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位置连接,所述复位弹性结构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配重车连接,所述复位弹性结构用于向所述牵引杆施加驱动所述牵引杆的第二端向所述配重车移动的作用力。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电磁结构包括第一电磁铁和永磁体,所述第一电磁铁和所述永磁体沿所述下压杆的轴线方向顺次布置,所述永磁体与所述下压杆的位于所述容置腔内的一端连接,且所述下压杆位于所述永磁体的远离所述第一电磁铁的一侧;所述第一电磁铁被配置为在通电时,与所述永磁体之间产生排斥力,以带动所述下压杆沿自身轴线朝向所述牵引杆移动。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配重车具有多个牵引杆,所述多个牵引杆平行排列;所述第一电磁铁为长条形结构,所述第一电磁铁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下压杆的轴线方向垂直且与所述多个牵引杆的排列方向相同;所述永磁体被配置为能够沿所述第一电磁铁的长度方向移动。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电磁结构还包括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二电磁铁与所述第一电磁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铁与所述第一电磁铁之间形成限位腔,所述永磁体位于所述限位腔内,所述第二电磁铁被配置为在通电时,能够吸附所述永磁体。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电磁铁为长条形结构,且所述第二电磁铁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下压杆的轴线方向相同。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电磁结构还包括第三电磁铁,所述第三电磁铁与所述第一电磁铁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磁铁、所述第二电磁铁和所述第一电磁铁之间形成U型结构,所述永磁体位于所述第三电磁铁和所述第二电磁铁之间,所述第三电磁铁被配置为在通电时,能够吸附所述永磁体。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电磁铁为长条形结构,且所述第三电磁铁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下压杆的轴线方向相同。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自动收放装置还包括下压头,所述下压头与所述下压杆远离所述永磁体的一端连接,所述下压头的外径大于所述下压杆的外径。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底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相对平行布置,所述底板位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连接,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底板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下压杆的轴线平行布置;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与所述底板相对的一侧与配重车连接。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还包括通电模块,所述通电模块与所述壳体连接且与所述配重车连接,所述通电模块与所述电磁结构电连接,且用于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配重车的牵引杆的自动收放装置在对配重车的牵引杆进行收放时,可以通过壳体将该收放装置固定在配重车的底部,以实现该配重车的牵引杆的自动收放装置与配重车的连接。
由于电磁结构能够在通电时驱动所述下压杆沿自身轴线移动。这样,当需要将配重车的牵引杆在与驱动装置连接时,便可使得电磁结构通电,随之下压杆向下移动而下压牵引杆,从而使得牵引杆能够与驱动装置配合在一起,再对电磁结构进行断电以进行试验。而当需要抬起牵引杆时,驱动装置停止工作,牵引杆在惯性作用下与驱动装置实现脱离,然后牵引杆在复位弹性结构的作用下便可自动抬起。
也就是说,本申请公开的自动收放装置,可以使得配重车的牵引杆实现自动抬起与放下,避免手动操作,大大提高的操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配重车的牵引杆的自动收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牵引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回收装置的回收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回收装置的下压状态示意图;
图5为图1的侧视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电磁铁与第一电磁铁之间吸合状态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牵引杆与驱动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配重车的试验开始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电磁铁与第一电磁铁之间吸合状态图。
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1、壳体;10、容置腔;111、第一侧板;112、第二侧板;113、底板;12、通电模块;
2、电磁结构;21、第一电磁铁;22、永磁体;23、第二电磁铁;24、第三电磁铁;20、限位腔;
3、下压杆;
4、复位弹性结构;41、复位弹簧;42、连接头;
5、下压头;
101、滚轮;102、支撑腿;103、顶棚结构;104、牵引杆;105、球头;
200、挂钩;201、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为了清楚的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配重车的牵引杆的收放装置,先对配重车的试验过程进行简单说明。
通常来讲,为了验证一种驱动装置的驱动能力,需要将待试验的驱动装置通过牵引杆与配重车连接,然后通过记录配重车的行驶状况,便可得知驱动装置的驱动能力。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配重车包括两列平行布置的滚轮101、与滚轮101一一对应布置的支撑腿102和顶棚结构103,支撑腿102的一端与对应的滚轮101连接,支撑腿102的另一端与顶棚结构103的底部连接。
顶棚结构103的顶部用于支撑不同重量的重物,以便实现配重车的不同配重。
配重车还包括至少一个牵引杆104,牵引杆104的第一端与顶棚结构103的底部活动连接,牵引杆104的第二端用于与待试验的驱动装置配合。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重车的牵引杆的自动收放装置,如图1所示,自动收放装置包括壳体1、电磁结构2、下压杆3和复位弹性结构4。壳体1用于与所述配重车的底部连接,且具有容置腔10,下压杆3的一端位于容置腔10内,下压杆3的另一端位于容置腔10外,且用于抵压配重车的牵引杆。电磁结构2位于容置腔10内,用于在通电时驱动下压杆3沿自身轴线移动。复位弹性结构4的一端与牵引杆的靠近第二端的位置连接,复位弹性结构4的另一端用于与配重车连接,复位弹性结构4用于向牵引杆施加驱动牵引杆的第二端向配重车移动的作用力。
通过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配重车的牵引杆的自动收放装置在对配重车的牵引杆进行收放时,可以通过壳体1将该收放装置固定在配重车的顶棚结构103的底面上,以实现该配重车的牵引杆的自动收放装置与配重车的连接。
由于电磁结构2能够在通电时驱动下压杆3沿自身轴线移动。这样,当需要将配重车的牵引杆在与驱动装置连接时,便可使得电磁结构2通电,随之下压杆3向下移动而下压牵引杆,从而使得牵引杆能够与驱动装置配合在一起,再对电磁结构2进行断电以进行试验。而当需要抬起牵引杆时,驱动装置停止工作,牵引杆在惯性作用下与驱动装置实现脱离,然后牵引杆在复位弹性结构4的作用下便可自动抬起。
也就是说,本申请公开的自动收放装置,可以使得配重车的牵引杆实现自动抬起与放下,避免手动操作,大大提高的操作效率。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自动收放装置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牵引杆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牵引杆的远离配重车的一端连接有球头105,球头105为圆柱形结构,球头105的轴线与牵引杆的轴线相互垂直。
再次参见图1,待试验的驱动装置连接有挂钩200,挂钩200的顶部为弧形斜坡状,球头105与挂钩200的顶部可以啮合在一起,且挂钩200的升高侧具有限位槽201,限位槽201用于卡装球头105。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球头105和限位槽201之间的配合,使得牵引杆能够牢固的与待试验的驱动装置配合一起,同时又便于牵引杆从驱动装置上脱离。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回收装置的回收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回收装置的下压状态示意图,结合图3和图4,可选地,电磁结构2包括第一电磁铁21和永磁体22,第一电磁铁21和永磁体22沿下压杆3的轴线方向顺次布置,永磁体22与下压杆3的位于容置腔10内的一端连接,且下压杆3位于永磁体22的远离第一电磁铁21的一侧。第一电磁铁21被配置为在通电时,与永磁体22之间产生排斥力,以带动下压杆3沿自身轴线朝向牵引杆移动。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由于第一电磁铁21被配置为在通电的作用下,与永磁体22之间产生排斥力,这样对第一电磁铁21通电时,第一电磁铁21受到斥力带动下压杆3沿自身轴线移动。
当需要将配重车的牵引杆在与驱动装置连接时,便可使得第一电磁铁21通电,随之第一电磁铁21与永磁体22之间便会产生斥力,进而第一电磁铁21便会带着下压杆3向下移动而下压牵引杆(牵引杆从图3的状态变为图4的状态),从而使得牵引杆能够与驱动装置配合一起,再对第一电磁铁21进行断电,以进行试验。
图5为图1的侧视图,结合图5,可选地,配重车具有多个牵引杆104,多个牵引杆104平行排列。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电磁铁与第一电磁铁之间吸合状态图,结合图6,第一电磁铁21为长条形结构,第一电磁铁21的长度方向与下压杆3的轴线方向垂直且与多个牵引杆的排列方向相同。永磁体22被配置为能够沿第一电磁铁21的长度方向移动。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以上结构可以使得永磁体22沿着第一电磁铁21的长度方向灵活移动,这样便可调整下压杆3相对第一电磁铁21的位置,进而调整下压杆3相对牵引杆的位置,使得下压杆3能够对准待下压地牵引杆,以便下压。
再次参见图5,示例性地,配重车的牵引杆104可以为两个,两个牵引杆104相对布置。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由于驱动装置是预先布置在地面上,所以设置两个牵引杆104,可以方便配重车与不同的待试验的驱动装置实现连接,以便验证不同驱动装置的驱动性能。
本实施例中,待试验的驱动装置可以为两个,即可以预先在地面上布置两个驱动装置。
继续参见图6,可选地,电磁结构2还包括第二电磁铁23,第二电磁铁23与第一电磁铁21的一端连接,第二电磁铁23与第一电磁铁21之间形成限位腔20,永磁体22位于限位腔20内,第二电磁铁23被配置为在通电时,能够吸附永磁体22。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设置第二电磁铁23能够通过第二电磁铁23对永磁体22进行吸附,以便使得永磁体22能够自动移动至第一位置(第一位置可以为与其中一个牵引杆的正上方对应的位置),进而使得下压杆3能够自动移动至第一位置,以便位于其中一个牵引杆的正上方,从而提高永磁体22的移动效率以及下压杆3的下压效率。
继续参见图6,可选地,第二电磁铁23为长条形结构,且第二电磁铁23的长度方向与下压杆3的轴线方向相同。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将第二电磁铁23设置为长条形结构,且第二电磁铁23的长度方向为下压杆3的轴线方向,这样可以使得永磁体22在第一电磁铁21的斥力作用下,能够沿着第二电磁铁23的长度方向移动,以此对永磁体22的移动方向以及下压杆3的移动进行限位,避免下压杆3在对牵引杆的下压时跑偏。
当然,为了使得永磁体22在第一电磁铁21的斥力作用下,沿着第二电磁铁23的长度方向顺利移动,可以在永磁体2到达第一位置后,控制第二电磁铁23断电,使得第二电磁铁23和永磁体22不产生吸引力。
继续参见图6,可选地,电磁结构2还包括第三电磁铁24,第三电磁铁24与第一电磁铁21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磁铁24、第二电磁铁23和第一电磁铁21之间形成U型结构,永磁体22位于第三电磁铁24和第二电磁铁23之间,第三电磁铁24被配置为在通电时,能够吸附永磁体22。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第三电磁铁24能够对永磁体22进行吸附,以便使得永磁体22能够自动移动至第二位置(第二位置可以为与另一个牵引杆的正上方对应的位置),进而使得下压杆3能够自动移动至第二位置,以便位于另一个牵引杆的正上方,从而提高永磁体22的移动效率以及下压杆3的下压效率。
也就是说,通过设置第二电磁铁23和第三电磁铁24,可以使得永磁体22能够进行相反方向的移动,以便与配重车的两根牵引杆进行对应。
继续参见图6,可选地,第三电磁铁24为长条形结构,且第三电磁铁24的长度方向与下压杆3的轴线方向相同。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将第三电磁铁24设置为长条形结构,且第三电磁铁24的长度方向为下压杆3的轴线方向,这样可以使得永磁体22在第一电磁铁21的斥力作用下,能够沿着第三电磁铁24的长度方向移动,以此对永磁体22的移动方向以及下压杆3的移动进行限位,避免下压杆3在对另一根牵引杆的下压时跑偏。
当然,为了使得永磁体22在第一电磁铁21的斥力作用下,沿着第三电磁铁24的长度方向顺利移动,可以在永磁体2到达第二位置后,控制第三电磁铁24断电,使得第三电磁铁24和永磁体22不产生吸引力。
可选地,自动收放装置还包括下压头5,下压头5与下压杆3远离永磁体22的一端连接,下压头5的外径大于下压杆3的外径。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在下压杆3的端部布置下压头5,可以通过下压头5较大的外径更好的抵接在牵引杆的外壁上,以此提高下压效率。
示例性地,下压头5可以为圆盘形的橡胶头。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将下压头5设置为圆盘形的橡胶头,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橡胶头增加下压头5与牵引杆之间的摩擦力,另一方面又可以避免下压头5应戳牵引杆,进而防止牵引杆发生破损。
再次参见图3,可选地,壳体1包括第一侧板111、第二侧板112和底板113,第一侧板111和第二侧板112相对平行布置,底板113位于第一侧板111和第二侧板112之间,且分别与第一侧板111和第二侧板112连接,第一侧板111、第二侧板112和底板113形成容置腔10,第一侧板111与下压杆3的轴线平行布置。第一侧板111和第二侧板112的与底板113相对的一侧与配重车连接。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将壳体1设置为矩体结构(这里说的矩体结构为具有U型腔的长方体结构件),这样可以通过底板113对下压杆3进行限位,同时又可以通过第一侧板111、第二侧板112和底板113围成长条形的容置腔10,以便通过容置腔10对第一电磁铁21等进行容置。
示例性地,第一侧板111、第二侧板112和底板113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可以连接在一起,这样可以提高壳体1的牢固度。
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下压杆3滑出容置腔10外,底板113设有供下压杆3滑动的滑孔,滑孔的内径小于下压头5的外径,且大于下压杆3的外径。
可选地,配重车的牵引杆的自动收放装置还包括通电模块12,通电模块12与壳体1连接且与配重车的底部连接,通电模块12与电磁结构2电连接,且用于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通电模块12用于对电磁结构2中的第一电磁铁21等进行磁性控制,以便控制永磁体22的移动方向,从而实现对不同牵引杆进行自动下压,同时也用于将壳体1与配重车连接。
示例性地,通电模块12为带有通电接口的结构,这样方便与外部电源以及电磁结构2中的第一电磁铁21等进行电连接。
再次参见图1,可选地,复位弹性结构4包括复位弹簧41和两个连接头42,两个连接头42中的一个连接头42与复位弹簧41的一端连接,且与配重车的顶棚结构的底部连接,另一个连接头42与复位弹簧41的另一端连接,且与牵引杆的外壁连接在一起。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将复位弹性结构4设置为复位弹簧41和两个连接头42,这样可以通过连接头42方便的将复位弹簧41分别与配重车的牵引杆和顶棚结构连接,同时可以通过复位弹簧的伸缩使得牵引杆在与驱动装置脱离后,能够自动抬起。
示例性的,复位弹簧41和两个连接头42为一体结构件,连接头42为复位弹簧41端部伸出的挂钩结构。这样可以简化复位弹性结构4的结构。
下面结合图7至图9简单介绍一下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配重车的牵引杆的自动收放装置的工作方式:
在使用时,配重车需要重新撤回与驱动装置连接时,两根牵引杆处于抬起状态,配重车在快要回撤至驱动装置上方时,截停配重车。
若对其中一个驱动装置进行试验,此时,控制第二电磁铁23通电,待永磁体22沿着第一电磁铁21的长度方向移动后与第二电磁铁23吸合后(参见图6),控制第二电磁铁23断电,再使得第一电磁铁21通电,第一电磁铁21与永磁体22产生斥力,永磁体22带动下压杆3沿着第二电磁铁23的长度方向向下移动下压牵引杆(参见图7),直至牵引杆被下压至极限位置。在此种状态下,再手动推动配重车使得牵引杆卡接在驱动装置的挂钩200中。
由于驱动装置的挂钩结构可以将牵引杆挂住,此时,切断第一电磁铁21的电流,回收下压杆3,整个配重车处于试验开始状态(参见图8)。
同理,若对另一个驱动装置进行试验时,控制第三电磁铁24通电,待永磁体22沿着第一电磁铁21的长度方向移动后并与第三电磁铁24吸合后(参见图9),再控制第三电磁铁24,并控制第一电磁铁21通电。此时,第一电磁铁21与永磁体22产生斥力,永磁体22带动下压杆3沿着第二电磁铁23向下移动下压牵引杆,直至牵引杆被下压至极限位置。在此种状态下,手动推动配重车使得牵引杆卡接在驱动装置的挂钩200中。
在试验过程中,驱动装置通过牵引杆带着配重车进行运动,当驱动装置停止后,牵引杆与驱动装置脱离,此时,牵引杆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自动抬起,达到自动复位的效果,省却后续配重车回撤时手动抬起牵引杆的过程,大大加快试验效率。
本申请公开的自动收放装置,可以使得配重车的牵引杆实现自动抬起与放下,避免手动操作,大大提高的操作效率。并且,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自动收放装置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以上仅为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配重车的牵引杆的自动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杆的第一端与所述配重车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牵引杆的第二端与待试验的驱动装置配合;
所述自动收放装置包括壳体(1)、电磁结构(2)、下压杆(3)和复位弹性结构(4);
所述壳体(1)用于与所述配重车的底部连接,且具有容置腔(10),
所述下压杆(3)的一端位于所述容置腔(10)内,所述下压杆(3)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容置腔(10)外,且用于抵压所述配重车的牵引杆;
所述电磁结构(2)位于所述容置腔(10)内,用于在通电时驱动所述下压杆(3)沿自身轴线移动;
所述复位弹性结构(4)的一端与所述牵引杆的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位置连接,所述复位弹性结构(4)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配重车连接,所述复位弹性结构(4)用于向所述牵引杆施加驱动所述牵引杆的第二端向所述配重车移动的作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结构(2)包括第一电磁铁(21)和永磁体(22),所述第一电磁铁(21)和所述永磁体(22)沿所述下压杆(3)的轴线方向顺次布置,
所述永磁体(22)与所述下压杆(3)的位于所述容置腔(10)内的一端连接,且所述下压杆(3)位于所述永磁体(22)的远离所述第一电磁铁(21)的一侧;
所述第一电磁铁(21)被配置为在通电时,与所述永磁体(22)之间产生排斥力,以带动所述下压杆(3)沿自身轴线朝向所述牵引杆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自动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车具有多个牵引杆,所述多个牵引杆平行排列;
所述第一电磁铁(21)为长条形结构,所述第一电磁铁(2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下压杆(3)的轴线方向垂直且与所述多个牵引杆的排列方向相同;
所述永磁体(22)被配置为能够沿所述第一电磁铁(21)的长度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结构(2)还包括第二电磁铁(23),所述第二电磁铁(23)与所述第一电磁铁(2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铁(23)与所述第一电磁铁(21)之间形成限位腔(20),所述永磁体(22)位于所述限位腔(20)内,
所述第二电磁铁(23)被配置为在通电时,能够吸附所述永磁体(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磁铁(23)为长条形结构,且所述第二电磁铁(23)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下压杆(3)的轴线方向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结构(2)还包括第三电磁铁(24),所述第三电磁铁(24)与所述第一电磁铁(2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磁铁(24)、所述第二电磁铁(23)和所述第一电磁铁(21)之间形成U型结构,所述永磁体(22)位于所述第三电磁铁(24)和所述第二电磁铁(23)之间,
所述第三电磁铁(24)被配置为在通电时,能够吸附所述永磁体(2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磁铁(24)为长条形结构,且所述第三电磁铁(24)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下压杆(3)的轴线方向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收放装置还包括下压头(5),所述下压头(5)与所述下压杆(3)远离所述永磁体(22)的一端连接,
所述下压头(5)的外径大于所述下压杆(3)的外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第一侧板(111)、第二侧板(112)和底板(113),
所述第一侧板(111)和所述第二侧板(112)相对平行布置,所述底板(113)位于所述第一侧板(111)和所述第二侧板(112)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111)和所述第二侧板(112)连接,所述第一侧板(111)、所述第二侧板(112)和所述底板(113)形成所述容置腔(10),所述第一侧板(111)与所述下压杆(3)的轴线平行布置;
所述第一侧板(111)和所述第二侧板(112)的与所述底板(113)相对的一侧与配重车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自动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电模块(12),所述通电模块(12)与所述壳体(1)连接且与所述配重车连接,所述通电模块(12)与所述电磁结构(2)电连接,且用于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CN202310322922.3A 2023-03-29 2023-03-29 配重车的牵引杆的自动收放装置 Pending CN1163804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22922.3A CN116380489A (zh) 2023-03-29 2023-03-29 配重车的牵引杆的自动收放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22922.3A CN116380489A (zh) 2023-03-29 2023-03-29 配重车的牵引杆的自动收放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80489A true CN116380489A (zh) 2023-07-04

Family

ID=86974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22922.3A Pending CN116380489A (zh) 2023-03-29 2023-03-29 配重车的牵引杆的自动收放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8048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65369B (zh) 电磁接触器
CN107588371B (zh) 一种适时通断电的一体升降吸顶灯
WO2018161909A1 (zh) 设模块化插头分离机构的弹出插头
CN116380489A (zh) 配重车的牵引杆的自动收放装置
CN112242655B (zh) 一种临时配电箱搭建装置
CN113415446A (zh) 一种电磁触发的压紧释放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19164261U (zh) 充电装置
CN109176740B (zh) 利用高压气体固定夹合的木材切割悬磁牵引装置
CN211137197U (zh) 一种电磁推拉式电磁吸附装置
CN212725172U (zh) 弱电磁力开关
CN210865976U (zh) 双控机械开关、起动机开关装置及起动机系统
CN114122827A (zh) 一种自调节通电口的led电源
CN114005707A (zh) 一种带熄弧装置的继电器
CN108526785B (zh) 一种焊接用挂具
CN219293875U (zh) 一种充电枪端子装配扭簧机构
CN112564543A (zh) 一种磁致伸缩微位移平台
CN107588406B (zh) 一种带电气连接功能的升降机构及适时通断电的吸顶灯
CN106504916B (zh) 一种电磁销
CN221651408U (zh) 一种推杆机构及电池断路装置
CN110649216A (zh) 一种节能易取电池
CN210850318U (zh) 一种复合型机器人的吸盘装置
CN215377340U (zh) 一种提升触点分断能力的电磁继电器
CN219094855U (zh) 一种新型电磁式自动化按键夹具装置
CN212062321U (zh) 一种小型拍合式电磁继电器
CN219553526U (zh) 一种用于交流接触器的缓冲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