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78170B - 一种用于负压消除的分布式能量补偿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负压消除的分布式能量补偿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378170B CN116378170B CN202310509691.7A CN202310509691A CN116378170B CN 116378170 B CN116378170 B CN 116378170B CN 202310509691 A CN202310509691 A CN 202310509691A CN 116378170 B CN116378170 B CN 11637817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oating
- buffer
- supporting
- water supply
- pipel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8030 elimin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3379 elim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4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4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3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4677 Nyl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29920001778 nylo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719 thicken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639 Spring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400 supply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11/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tanks for water supply
- E03B11/1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tanks for water supply for public or like main water supply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11/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tanks for water supply
- E03B11/02—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tanks for water supply for domestic or like local water supply
- E03B11/06—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tanks for water supply for domestic or like local water supply with air regulator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5/00—Use of pumping plants or installations; Layouts thereof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7/00—Water main or service pipe systems
- E03B7/02—Public or like main pipe system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7/00—Water main or service pipe systems
- E03B7/07—Arrangement of devices, e.g. filters, flow controls, measuring devices, siphons or valves, in the pipe system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7/00—Water main or service pipe systems
- E03B7/07—Arrangement of devices, e.g. filters, flow controls, measuring devices, siphons or valves, in the pipe systems
- E03B7/072—Arrangement of flowmeter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7/00—Water main or service pipe systems
- E03B7/07—Arrangement of devices, e.g. filters, flow controls, measuring devices, siphons or valves, in the pipe systems
- E03B7/075—Arrangement of devices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low rate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7/00—Water main or service pipe systems
- E03B7/09—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7/00—Water main or service pipe systems
- E03B7/09—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E03B7/095—Component holders or housings, e.g. boundary box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Jet Pumps And Other Pumps (AREA)
- Other Liquid Machine Or Engine Such As Wave Power Us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负压供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负压消除的分布式能量补偿装置,主供水管路及与主供水管路连接的供水支路,每个供水支路上均设置有补偿装置,补偿装置包括:进水主管路,进水主管路与供水支路连接;稳流罐,若干稳流罐依次设置,且稳流罐的进水口与进水主管路连接;送水主管路,出水主管路与每个稳流罐的出水口连接;送水承接管路,若干送水承接管路并联设置且一端与送水主管路连接;出水主管路,若干并联的送水承接管路的另一端出水主管路连接;增压组件,每个送水承接管路上均设置有增压组件,送水承接管路通过法兰连接盘与增压组件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负压供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负压消除的分布式能量补偿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无负压已经成为较成熟的二次供水技术,大部分的二次增压场合均采用无负压设备进行供水,节水型无负压供水设备对生活用水过程中出现的水压不足、水量不稳的情况得到有效解决,控制模式比较复杂。
同时传统的无负压供水设备中的增压泵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震动,使得水泵与出水管之间的连接容易失效而发生漏水的现象,影响装置整体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易于控制并能降低震动带来的故障的负压消除的分布式能量补偿装置。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负压消除的分布式能量补偿装置,主供水管路及与主供水管路连接的供水支路,每个供水支路上均设置有补偿装置,补偿装置包括:
进水主管路,进水主管路与供水支路连接;
稳流罐,若干稳流罐依次设置,且稳流罐的进水口与进水主管路连接;
送水主管路,送水主管路与每个稳流罐的出水口连接;
送水承接管路,若干送水承接管路并联设置且一端与送水主管路连接;
出水主管路,若干并联的送水承接管路的另一端与出水主管路连接;
增压组件,每个送水承接管路上均设置有增压组件,送水承接管路通过法兰连接盘与增压组件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增压组件包括:
增压泵,增压泵垂直设置;
泵底座,在增压泵的底部设置有泵底座,泵底座的上端与增压泵固定连接,下端的两侧形成有与送水承接管路连接的连接管;
安装座,泵底座设置在安装座上,且与安装座固定连接;
其中安装座包括:
安装底板,安装底板的底部设置有缓冲橡胶垫;
减震底座,在安装底板上设置有减震底座,泵底座固定设置在减震底座上;
侧支撑板,在安装底板两侧向上形成有侧支撑板,每个侧支撑板上均形成有一个安装孔,
浮动连接组件,安装孔上设置有浮动连接组件,泵底座的连接管与浮动连接组件连接;
内浮动延伸管件,在泵底座的连接管内延伸出有内浮动伸缩管件;
外减震保持架,在侧支撑板上设置有对内浮动延伸管起支撑作用的外减震保持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连接管包括:
管体,管体与泵底座固定连接;
泵座法兰,在管体靠侧支撑板的一端设置有泵座法兰,且泵座法兰与侧支撑板相抵;
延伸部,在泵座法兰上向侧支撑板的安装孔内延伸形成有截面外径小于管体的延伸部,且延伸部与安装孔间隙配合;
浮动连接组件包括:
浮动轴套,在泵座法兰端面上设置有若干按圆周均匀分布的连接孔,连接孔上设置有浮动轴套,浮动轴呈阶梯状,包括递减的与泵座法兰端面相抵的第一阶梯部、位于连接孔内的第二阶梯部,及延伸出连接孔的第三阶梯部;
固定件,固定件穿过浮动轴套与侧支撑板固定螺纹连接;
其中第二阶梯部的截面呈勒洛三角形状,且浮动轴套由尼龙制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浮动连接组件还包括:
内缓冲垫圈,环状的内缓冲垫圈设置在泵座法兰与侧支撑板之间,且截面面积大于等于泵座法兰的直径;
内减震垫片,环状的内减震垫片设置在泵座法兰与内缓冲垫圈之间,内减震垫片的宽度小于内缓冲垫圈的宽度,且泵座法兰向内减震垫片方向形成有加高部,且内缓冲垫圈向内减震垫片及加高部内环方向形成有阶梯承接部,所述的第三阶梯部穿过内缓冲垫圈及减震垫片,且与侧支撑板之间有一定间隙;
内压紧螺帽,在延伸部螺纹连接有内压紧螺帽,内压紧螺帽将内缓冲垫圈的阶梯承接部抵在泵座法兰上,且内压紧螺帽一部分位于安装孔内;
内压紧垫片,在阶梯承接部与内压紧螺帽之间设置有内压紧垫片;
外缓冲套层,在内压紧螺帽外设置有外缓冲套层,且外缓冲套层与安装孔的内壁贴和。
在本技术方案中,内浮动垫圈能在泵座法兰与侧支撑板之间起到良好的弹性连接的作用,并且综合和一部分的轴向振动;而设置的减震垫片能进一步浮动连接组件在轴向上的减震效果;通过阶梯承接部与加高部的设置能减少泵座法兰与侧支撑板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更好得提高减震缓冲的效果;而内压螺帽及外缓冲套层的设置能减少延伸段与安装孔之间的间隙,从而提高延伸部与安装孔之间的贴合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内浮动延伸管件包括:
内支撑套筒,内支撑套筒设置管体内并延伸入延伸部内,在管体连接泵座法兰的一侧内形成有阶梯沿,内支撑套筒抵在阶梯沿的端面上;
伸缩内筒,在内支撑套筒内同轴设置插设有可滑动的伸缩内筒,且伸缩内筒延伸出内支撑套筒;
外浮动元件,在内支撑套筒的外部上套设有外浮动元件,外浮动元件由橡胶制成;
外预紧组件,在延伸部的端口向内设置有外预紧组件,外预紧组件向延伸部的内壁方向形成有内定位沿,内定位沿与延伸部内壁间隙配合;
中间缓冲轴套,在内支撑套筒与外预紧组件之间设置有中间缓冲轴套,且伸缩内筒与中间缓冲轴套及外预紧组件滑动配合;
外环状止水圈,在外环状止水圈套设置在外预紧组件上,一端与内定位沿相抵,且外环状止水圈外壁与延伸部的内壁相抵,且外环状止水圈由塑胶制成;
外压环,在延伸部的端面上螺纹连接有外压环,外压环抵住外环状止水圈及外预紧组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内支撑套筒包括:
加厚部,加厚部位于与阶梯沿相抵的一侧;
套筒本体,套筒本体位于远离阶梯沿的一侧,并从加厚部端面向套筒本体内壁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定位槽;
其中在伸缩内筒靠内支撑套筒加厚部的一侧形成有若干与定位槽配合的定位块,且定位槽的深度为定位块厚度的2-4倍;其中外浮动元件的两端与外预紧组件及内支撑套筒的加厚部相抵;
外浮动元件包括;
外浮动块,外浮动块的内壁形成有内浮动坡,内浮动坡包括两个对称的内斜坡,及用于连接两个内斜坡的内承接段,且内斜坡呈从中部向两边倾斜;
内浮动块,内浮动块的外壁形成有外浮动坡,外浮动坡包括两个互为对称的外斜坡及位于两个外斜坡之间的外承接段,且外斜坡呈充中部向两边倾斜;
其中外浮动块与内浮动块呈内外交替分布;且内斜坡与外斜坡先适配,使得相邻的外浮动块之间形成有一个外承接段的距离,相邻的内浮动块之间通形成有一个内承接段的距离;
内浮动延伸管件还包括:
密封环,在套筒本体及外预紧组件内壁分别形成有若干等距分布的密封槽,每个密封槽上均设置有密封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外减震保持架包括:
外支撑块,外支撑块的截面呈正多边形,且与侧支撑板固定连接,外支撑块中部形成有与安装孔同轴设置且直径大于安装孔的通过孔,伸缩内筒从通过孔穿出;
外悬臂,在外支撑块的侧部上设置有若干按圆周分布且向远离侧支撑板的方向延伸形成有外悬臂;
外支撑盘,在外悬臂内侧设置有若干同轴设置的环状的外支撑盘,且外支撑盘通过螺栓与外悬臂连接;
调节滑槽,每个外悬臂上均设置有一个调节滑槽,外支撑盘上用于固定的螺栓的一端滑动设置在调节滑槽上;
内浮动环,在每个外支撑盘的内侧均设置有一个内浮动环;
内浮动件,在浮动环与外支撑盘之间设置有若干按圆周均分分布的内浮动件。
在本技术方案中,外支撑块的设置能便于外减震保持架整体的固定;外悬臂用于支撑外支撑盘,而调节滑槽的设置能便于外支撑盘位置的调整,从而提高实用性能;而内浮动环用于支撑管道,内浮动件在外固定环与外支撑盘之间起到良好的浮动及缓冲的效果。其中外支撑盘由金属材料制成,内浮动环由尼龙材料制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内浮动件包括:
下底盘,下底盘的上形成有延伸出的螺纹柱,下底盘通过螺纹柱连接在外支撑盘的内壁;
外支撑环,在下支撑盘远离外支撑盘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外支撑环;
上限位盘,在外支撑环远离下底盘的一侧上设置有上限位盘,上限位盘与外支撑环固定连接,且在上限位盘的中部形成有缓冲孔,并在上限位盘外沿远离外支撑环的一侧上形成有限位沿;
内缓冲柱,在外支撑环内侧设置有内缓冲柱,内缓冲柱通过缓冲孔延伸出上限位盘,且在内缓冲柱位于外支撑环的一侧形成有截面大于缓冲孔的限位部;
下缓冲件,在外支撑环内设置有与限位部相抵的下缓冲件;
上缓冲件,在上限位盘上设置有套设在内缓冲柱上的上缓冲件力其中上缓冲件及下缓冲件均由弹性金属制成,如弹簧钢等材料。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伸缩内筒穿过通过孔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设置有金属软管,且金属软管从内浮动环中穿过,且在金属软管的另一端一体成型有外连接法兰,增压组件通过外连接法兰与法兰连接盘连接;
其中下缓冲件包括:
U型连接部,在外支撑环靠下底盘的一侧设置有卡槽,U型连接部卡在卡槽上;
第一斜面支撑部,在弧形连接部的两侧形成有向远离U型连接部中部且呈远离下底盘方向倾斜设置的第一斜面支撑部;
平面支撑部,在每个第一斜面支撑部的末端均设置有一个与限位部平行设置且与限位部相抵的平面支撑部;
第二斜面支撑部,在每个平面支撑部的末端设置有向靠近U型连接部中部且呈靠近下底盘方向倾斜设置的第二斜面支撑部;
平面夹持部,在每个第二斜面支撑部的末端设置有与下底盘贴合的平面夹持部,并在外支撑环上形成有卡住平面夹持部的限位槽;
上缓冲件包括:
环形卡盘,环形卡盘套设在内缓冲柱上且与上限位盘相抵;
弧形支撑板,若干弧形支撑板设置在环形卡盘外沿,且弧形支撑板呈向远离上限位盘一侧并向弧形支撑板中部延伸的弧状结构,且若干弧形支撑部的末端在环形卡盘的中部上端聚拢;
弧顶支撑部,在每个弧形支撑板的末端均形成有一个弧顶支撑部,在内缓冲柱的顶部形成有弧顶部,弧顶支撑部的底部与弧顶部相抵;且内浮动环上设置有若干按圆周分布且数量与下缓冲件数量相等沉槽,且同一个下缓冲件上的弧顶支撑部均延伸入同一个沉槽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补偿装置还包括;
压力检测器,在出水主管路及送水主管路上均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直通管路,在每个送水承接管路上且位于补偿装置的两侧并联有一个直通管路,直通管道上设置有一个直通电控阀;
手动截止阀,在送水承接管路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手动截止阀;
控制柜,控制柜内设置有控制器,控制电路及若干个变频器,一个变频器对应控制一个增压泵;
流量检测器,在每个送水承接管路的出端均设置有一个流量检测器;
控制器控制补偿装置的运行方式包括:
控制器内预设有出水主管路内的水压阈值PΔ,PΔ为范围值,压力检测器检测到的出水主管路内的实时压力为P1,压力检测器检测到的送水主管路内的实时压力为P2;流量检测器检测各送水承接管路的输出是否异常;
当P1<PΔ同时P2<PΔ时,控制器通过变频器依次阶梯式得提高各个送水承接管路上增压泵的输出功率,直至P1处在PΔ的范围内,后控制器通过变频器维持增压泵的当前输出功率;
当P1>PΔ同时P2<PΔ时,控制器通过变频器依次阶梯式得降低各个送水承接管路上增压泵的输出功率,直至P1处在PΔ的范围内,后控制器通过变频器维持增压泵的当前输出功率;
当P1<PΔ而P2>PΔ时,控制器通过变频器依次关闭各个送水承接管路上增压泵同时开启对应送水承接管路上的直通电控阀,直通电控阀的开度为阶梯式得打开,直至P1处在PΔ的范围内,后控制器通过维持增压泵及直通电控阀的当前状态;
当P1>PΔ而P2>PΔ时,控制器通过变频器依次关闭送水承接管路上增压泵同时开启对应送水承接管路上的直通电控阀,刚开启的直通电控阀的开度最大,后阶梯式得关闭直通电控阀,直至P1处在PΔ的范围内,后控制器通过维持增压泵及直通电控阀的当前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分布式的补偿装置能保证各个供水支路上水压的稳定;
2.通过设置安装座保证了增压泵运行的稳定性; 3.并通过设置多个送水承接管路且每个送水承接管路上均设置有增压组件,从而即便有一路或及路出现固定,也能保证供水支路的正常供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局部结构图;
图3是图2中Ⅰ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3中Ⅱ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中浮动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内支撑套筒与伸缩内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外减震保持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外减震保持架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上缓冲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中下缓冲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表示为:1-供水支路、2-进水主管路、3-稳流罐、4-送水主管路、5-送水承接管路、6-出水主管路、7-连接管、7a-管体、7b-泵座法兰、7c-延伸部、7d-加高部、8-泵底座、9-安装底板、10-减震底座、11-侧支撑板、12-浮动轴套、12a-第一阶梯部、12b-第二阶梯部、12c-第三阶梯部、13-固定件、14-内缓冲垫圈、14a-阶梯承接部、15-内减震垫片、16-内压紧螺帽、17-内压紧垫片、18-外缓冲套层、19-内支撑套筒、19a-加厚部、19b-套筒本体、19c-定位槽、20-阶梯沿、21-伸缩内筒、21a-定位块、22-外浮动元件、221-外浮动块、221a-内斜坡、221b-内承接段、222-内浮动块、222a-外斜坡、222b-外承接段、23-外预紧组件、23a-内定位沿、24-中间缓冲轴套、25-外环状止水圈、26-外压环、27-密封环、28-外支撑块、29-外悬臂、30-外支撑盘、31-调节滑槽、32-内浮动环、33-下底盘、34-外支撑环、35-上限位盘、37-内缓冲柱、37a-限位部、39-下缓冲件、39a-U型连接部、39b-第一斜面支撑部、39c-平面支撑部、39d-第二斜面支撑部、39e-平面夹持部、40-上缓冲件、40a-环形卡盘、40b-弧形支撑板、40c-弧顶支撑部、41-金属软管、42-直通管路、43-增压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负压消除的分布式能量补偿装置,主供水管路及与主供水管路连接的供水支路1,每个供水支路1上均设置有补偿装置,补偿装置包括:
进水主管路2,进水主管路2与供水支路1连接;
稳流罐3,若干稳流罐3依次设置,且稳流罐3的进水口与进水主管路2连接;
送水主管路4,送水主管路4与每个稳流罐3的出水口连接;
送水承接管路5,若干送水承接管路5并联设置且一端与送水主管路4连接;
出水主管路6,若干并联的送水承接管路5的另一端与出水主管路6连接;
增压组件,每个送水承接管路5上均设置有增压组件,送水承接管路5通过法兰连接盘与增压组件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其中主供水管路为供水厂直连的管道,通过在每个供水支路1上均设置一个补偿装置,从而达到通过分布式的方式对每个供水支路1进行负压消除及压力补偿的效果;而每个补充装置中设置有多个稳流罐3,从而能更好的起到无负压稳流的供水效果;而通过多个增压组件的设置能进一步起到负压消除及增压补充的效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负压消除的分布式能量补偿装置,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外,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增压组件包括:
增压泵43,增压泵43垂直设置;
泵底座8,在增压泵43的底部设置有泵底座8,泵底座8的上端与增压泵43固定连接,下端的两侧形成有与送水承接管路5连接的连接管7;
安装座,泵底座8设置在安装座上,且与安装座固定连接;
其中安装座包括:
安装底板9,安装底板的底部设置有缓冲橡胶垫;
减震底座10,在安装底板上设置有减震底座10,泵底座8固定设置在减震底座10上;
侧支撑板11,在安装底板9两侧向上形成有侧支撑板11,每个侧支撑板11上均形成有一个安装孔,
浮动连接组件,安装孔上设置有浮动连接组件,泵底座8的连接管7与浮动连接组件连接;
内浮动延伸管件,在泵底座8的连接管7内延伸出有内浮动伸缩管件;
外减震保持架,在侧支撑板11上设置有对内浮动延伸管起支撑作用的外减震保持架。
在本实施例中,增压泵43用于对进入送水承接管内的水进行增压;而安装座用于安置增压泵43等;泵底座8起到连接增压泵43及送水承接管的作用;而在泵底座8底部设置有减震底座10,从而能减少增压泵43运行时引起的振动,进而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及防漏效果;而设置的侧支撑板11能用于对泵底座8两侧起良好的支撑作用;而设置的浮动连接组件能在连接管7与侧支撑板11之间起到良好的缓冲浮动的效果;内浮动延伸管的设置能保证连接管7连接外部管道良好的缓冲减震的作用;而设置的外减震保持架能对连接管7进一步减震支撑的效果。其中安装座及泵底座8均由金属材料制成。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负压消除的分布式能量补偿装置,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外,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连接管7包括:
管体7a,管体7a与泵底座8固定连接;
泵座法兰7b,在管体7a靠侧支撑板11的一端设置有泵座法兰7b,且泵座法兰7b与侧支撑板11相抵;
延伸部7c,在泵座法兰7b上向侧支撑板11的安装孔内延伸形成有截面外径小于管体7a的延伸部7c,且延伸部7c与安装孔间隙配合;
浮动连接组件包括:
浮动轴套12,在泵座法兰7b端面上设置有若干按圆周均匀分布的连接孔,连接孔上设置有浮动轴套12,浮动轴呈阶梯状,包括递减的与泵座法兰7b端面相抵的第一阶梯部12a、位于连接孔内的第二阶梯部12b,及延伸出连接孔的第三阶梯部12c;
固定件13,固定件13穿过浮动轴套12与侧支撑板11固定螺纹连接;
其中第二阶梯部12b的截面呈勒洛三角形状,且浮动轴套12由尼龙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泵座法兰7b能便于连接管7与侧支撑板11连接同时保证连接的稳定性;延伸部7c的设置能延伸部7c能便于后期管道的连接;而浮动轴套12的设置能在泵座法兰7b固定后保证泵座法兰7b能相对侧支撑板11一定的浮动,从而综合增压泵43运算时产生的一部分径向上的振动,同时能防止出现泄漏;固定件13能起到固定泵座法兰7b的效果;而浮动轴承与本座法兰连接孔配合的第二阶梯部12b的截面呈勒洛三角形状且最大直径小于等于连接孔的之间,能够更好得增大浮动的间隙,并保证浮动轴套12安装的稳定性;浮动轴套12由尼龙制成从而能保证浮动轴套12具备一定的弹性,且振动时能减低噪音。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负压消除的分布式能量补偿装置,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外,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浮动连接组件还包括:
内缓冲垫圈14,环状的内缓冲垫圈14设置在泵座法兰7b与侧支撑板11之间,且截面面积大于等于泵座法兰7b的直径;
内减震垫片15,环状的内减震垫片15设置在泵座法兰7b与内缓冲垫圈14之间,内减震垫片15的宽度小于内缓冲垫圈14的宽度,且泵座法兰7b向内减震垫片15方向形成有加高部7d,且内缓冲垫圈14向内减震垫片15及加高部7d内环方向形成有阶梯承接部14a,所述的第三阶梯部12c穿过内缓冲垫圈14及减震垫片,且与侧支撑板11之间有一定间隙;
内压紧螺帽16,在延伸部7c螺纹连接有内压紧螺帽16,内压紧螺帽16将内缓冲垫圈14的阶梯承接部14a抵在泵座法兰7b上,且内压紧螺帽16一部分位于安装孔内;
内压紧垫片17,在阶梯承接部14a与内压紧螺帽16之间设置有内压紧垫片17;
外缓冲套层18,在内压紧螺帽16外设置有外缓冲套层18,且外缓冲套层18与安装孔的内壁贴和。
在本实施例中,内浮动垫圈能在泵座法兰7b与侧支撑板11之间起到良好的弹性连接的作用,并且综合一部分的轴向振动;而设置的减震垫片能进一步浮动连接组件在轴向上的减震效果;通过阶梯承接部14a与加高部7d的设置能减少泵座法兰7b与侧支撑板11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更好得提高减震缓冲的效果;而内压螺帽及外缓冲套层18的设置能减少延伸段与安装孔之间的间隙,从而提高延伸部7c与安装孔之间的贴合度。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负压消除的分布式能量补偿装置,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外,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内浮动延伸管件包括:
内支撑套筒19,内支撑套筒19设置管体7a内并延伸入延伸部7c内,在管体7a连接泵座法兰7b的一侧内形成有阶梯沿20,内支撑套筒19抵在阶梯沿20的端面上;
伸缩内筒21,在内支撑套筒19内同轴设置插设有可滑动的伸缩内筒21,且伸缩内筒21延伸出内支撑套筒19;
外浮动元件22,在内支撑套筒19的外部上套设有外浮动元件22,外浮动元件22由橡胶制成;
外预紧组件23,在延伸部7c的端口向内设置有外预紧组件23,外预紧组件23向延伸部7c的内壁方向形成有内定位沿23a,内定位沿23a与延伸部7c内壁间隙配合;
中间缓冲轴套24,在内支撑套筒19与外预紧组件23之间设置有中间缓冲轴套24,且伸缩内筒21与中间缓冲轴套24及外预紧组件23滑动配合;
外环状止水圈25,在外环状止水圈25套设置在外预紧组件23上,一端与内定位沿23a相抵,且外环状止水圈25外壁与延伸部7c的内壁相抵,且外环状止水圈25由塑胶制成;
外压环26,在延伸部7c的端面上螺纹连接有外压环26,外压环26抵住外环状止水圈25及外预紧组件23。
在本实施例中,内支撑套筒19用于限位伸缩内管,从而保证伸缩内管不会脱离延伸部7c;外浮动元件22由橡胶材料制成,通过外浮动元件22的设置能更好的保证内伸缩杆良好的减震的效果;而外预紧组件23用于限位内支撑套筒19;中间缓冲轴套24在外预紧组件23的配合下能更好的抵住内支撑套筒19;而外环状止水圈25能在外预紧组件23起到良好的弹性支撑的效果,从而当伸缩内筒21带动外预紧组件23振动时能进行一定的减震效果;而外压环26的设置能更好的固定外环状止水圈25及外预紧组件23。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负压消除的分布式能量补偿装置,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外,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内支撑套筒19包括:
加厚部19a,加厚部19a位于与阶梯沿20相抵的一侧;
套筒本体19b,套筒本体19b位于远离阶梯沿20的一侧,并从加厚部19a端面向套筒本体19b内壁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定位槽19c;
其中在伸缩内筒21靠内支撑套筒19加厚部19a的一侧形成有若干与定位槽19c配合的定位块21a,且定位槽19c的深度为定位块21a厚度的2-4倍;其中外浮动元件22的两端与外预紧组件23及内支撑套筒19的加厚部19a相抵;
外浮动元件22包括;
外浮动块221,外浮动块221的内壁形成有内浮动坡,内浮动坡包括两个对称的内斜坡221a,及用于连接两个内斜坡221a的内承接段221b,且内斜坡221a呈从中部向两边倾斜;
内浮动块222,内浮动块222的外壁形成有外浮动坡,外浮动坡包括两个互为对称的外斜坡222a及位于两个外斜坡222a之间的外承接段222b,且外斜坡222a呈充中部向两边倾斜;
其中外浮动块221与内浮动块222呈内外交替分布;且内斜坡221a与外斜坡222a先适配,使得相邻的外浮动块221之间形成有一个外承接段222b的距离,相邻的内浮动块222之间通形成有一个内承接段221b的距离;
内浮动延伸管件还包括:
密封环27,在套筒本体19b及外预紧组件23内壁分别形成有若干等距分布的密封槽,每个密封槽上均设置有密封环27。
在本实施例中,加厚部19a的设置能更好的保证定位槽19c的开设;套筒本体19b与定位槽19c的配合能确保能保证伸缩内筒21在定位块21a的限位下进行滑动同时防止伸缩内筒21旋转,从而使得伸缩内筒21具备一定的伸缩功能从而既能便于连接,也能为增压组件出现一定位移时提供空间,同时定位槽19c的深度为定位块21a厚度的2-4倍,从而限定了伸缩内筒21的伸缩量;由于外浮动元件22包括了外浮动块221及内浮动块222,且外浮动元件22及内浮动元件上均形成有浮动坡,而外浮动块221与内浮动块222交替分布并通过外浮动坡及内浮动坡相抵能更好的起到轴向缓冲及径向缓冲的效果;而通过在套筒本体19b及外预紧组件23上分别设置有若干密封环27,从而能更好的起到密封防漏的效果。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负压消除的分布式能量补偿装置,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外,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外减震保持架包括:
外支撑块28,外支撑块28的截面呈正多边形,且与侧支撑板11固定连接,外支撑块28中部形成有与安装孔同轴设置且直径大于安装孔的通过孔,伸缩内筒21从通过孔穿出;
外悬臂29,在外支撑块28的侧部上设置有若干按圆周分布且向远离侧支撑板11的方向延伸形成有外悬臂29;
外支撑盘30,在外悬臂29内侧设置有若干同轴设置的环状的外支撑盘30,且外支撑盘30通过螺栓与外悬臂29连接;
调节滑槽21,每个外悬臂29上均设置有一个调节滑槽21,外支撑盘30上用于固定的螺栓的一端滑动设置在调节滑槽21上;
内浮动环32,在每个外支撑盘30的内侧均设置有一个内浮动环32;
内浮动件,在浮动环与外支撑盘30之间设置有若干按圆周均分分布的内浮动件。
在本实施例中,外支撑块28的设置能便于外减震保持架整体的固定;外悬臂29用于支撑外支撑盘30,而调节滑槽21的设置能便于外支撑盘30位置的调整,从而提高实用性能;而内浮动环32用于支撑管道,内浮动件在外固定环与外支撑盘30之间起到良好的浮动及缓冲的效果。其中外支撑盘30由金属材料制成,内浮动环32由尼龙材料制成。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负压消除的分布式能量补偿装置,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外,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内浮动件包括:
下底盘33,下底盘33的上形成有延伸出的螺纹柱,下底盘33通过螺纹柱连接在外支撑盘30的内壁;
外支撑环34,在下支撑盘远离外支撑盘30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外支撑环34;
上限位盘35,在外支撑环34远离下底盘33的一侧上设置有上限位盘35,上限位盘35与外支撑环34固定连接,且在上限位盘35的中部形成有缓冲孔,并在上限位盘35外沿远离外支撑环34的一侧上形成有限位沿;
内缓冲柱37,在外支撑环34内侧设置有内缓冲柱37,内缓冲柱37通过缓冲孔延伸出上限位盘35,且在内缓冲柱37位于外支撑环34的一侧形成有截面大于缓冲孔的限位部37a;
下缓冲件39,在外支撑环34内设置有与限位部37a相抵的下缓冲件39;
上缓冲件40,在上限位盘35上设置有套设在内缓冲柱37上的上缓冲件40力其中上缓冲件40及下缓冲件39均由弹性金属制成,如弹簧钢等材料。
在本实施例中,下底盘33的设置能便于内浮动件整体的固定;外支撑环34与上限位盘35的设置能更好的限位及安置内缓冲柱37,而内缓冲柱37在下缓冲件39的配合下能起到良好的弹性浮动的效果;而上缓冲件40能进一步起到弹性支撑的效果,从而通过上缓冲件40及内缓冲柱37的配合达到良好的浮动缓冲性能。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负压消除的分布式能量补偿装置,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外,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伸缩内筒21穿过通过孔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设置有金属软管41,且金属软管41从内浮动环32中穿过,且在金属软管41的另一端一体成型有外连接法兰,增压组件通过外连接法兰与法兰连接盘连接;
其中下缓冲件39包括:
U型连接部39a,在外支撑环34靠下底盘33的一侧设置有卡槽,U型连接部39a卡在卡槽上;
第一斜面支撑部39b,在弧形连接部的两侧形成有向远离U型连接部39a中部且呈远离下底盘33方向倾斜设置的第一斜面支撑部39b;
平面支撑部39c,在每个第一斜面支撑部39b的末端均设置有一个与限位部37a平行设置且与限位部37a相抵的平面支撑部39c;
第二斜面支撑部39d,在每个平面支撑部39c的末端设置有向靠近U型连接部39a中部且呈靠近下底盘33方向倾斜设置的第二斜面支撑部39d;
平面夹持部,在每个第二斜面支撑部39d的末端设置有与下底盘33贴合的平面夹持部,并在外支撑环34上形成有卡住平面夹持部的限位槽;
上缓冲件40包括:
环形卡盘40a,环形卡盘40a套设在内缓冲柱37上且与上限位盘35相抵;
弧形支撑板40b,若干弧形支撑板40b设置在环形卡盘40a外沿,且弧形支撑板40b呈向远离上限位盘35一侧并向弧形支撑板40b中部延伸的弧状结构,且若干弧形支撑部的末端在环形卡盘40a的中部上端聚拢;
弧顶支撑部40c,在每个弧形支撑板40b的末端均形成有一个弧顶支撑部40c,在内缓冲柱37的顶部形成有弧顶部,弧顶支撑部40c的底部与弧顶部相抵;且内浮动环32上设置有若干按圆周分布且数量与下缓冲件39数量相等沉槽,且同一个下缓冲件39上的弧顶支撑部40c均延伸入同一个沉槽内。
在本实施例中,下缓冲件39通过平面支撑部39c对内缓冲柱37接触,后通过第一斜面支撑部39b及第二斜面支撑部39d的配合达到良好的弹性支撑的效果,而U型连接部39a及平面夹持部的设置能便于下缓冲件39整体的安装与固定。而环形卡盘40a的设置能便于内缓冲柱37的安装与固定;弧形支撑板40b起到了支撑的效果,通过有于其由弹性金属制成,从而能起到良好的弹性支撑效果;而设置的弧顶支撑部40c与沉槽的配合能更好的保证上缓冲件40与内浮动环3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负压消除的分布式能量补偿装置,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外,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补偿装置还包括;
压力检测器,在出水主管路6及送水主管路4上均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直通管路42,在每个送水承接管路5上且位于补偿装置的两侧并联有一个直通管路42,直通管道上设置有一个直通电控阀;
手动截止阀,在送水承接管路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手动截止阀;
控制柜,控制柜内设置有控制器,控制电路及若干个变频器,一个变频器对应控制一个增压泵43;
流量检测器,在每个送水承接管路5的出端均设置有一个流量检测器;
控制器控制补偿装置的运行方式包括:
控制器内预设有出水主管路6内的水压阈值PΔ,PΔ为范围值,压力检测器检测到的出水主管路6内的实时压力为P1,压力检测器检测到的送水主管路4内的实时压力为P2;流量检测器检测各送水承接管路5的输出是否异常;
当P1<PΔ同时P2<PΔ时,控制器通过变频器依次阶梯式得提高各个送水承接管路5上增压泵43的输出功率,直至P1处在PΔ的范围内,后控制器通过变频器维持增压泵43的当前输出功率;
当P1>PΔ同时P2<PΔ时,控制器通过变频器依次阶梯式得降低各个送水承接管路5上增压泵43的输出功率,直至P1处在PΔ的范围内,后控制器通过变频器维持增压泵43的当前输出功率;
当P1<PΔ而P2>PΔ时,控制器通过变频器依次关闭各个送水承接管路5上增压泵43同时开启对应送水承接管路5上的直通电控阀,直通电控阀的开度为阶梯式得打开,直至P1处在PΔ的范围内,后控制器通过维持增压泵43及直通电控阀的当前状态;
当P1>PΔ而P2>PΔ时,控制器通过变频器依次关闭送水承接管路5上增压泵43同时开启对应送水承接管路5上的直通电控阀,刚开启的直通电控阀的开度最大,后阶梯式得关闭直通电控阀,直至P1处在PΔ的范围内,后控制器通过维持增压泵43及直通电控阀的当前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直通管道,能在送水主管路4内的水压足够时可不通过增压泵43直接供水;流量检测器检测各送水承接管路5的输出是否异常,当增压泵43开启时无流量或流量接近为无,则判断该位置的增压泵43运行异常,则控制器控制变频器停止该增压泵43的运行,从而便于后期的维护检修,而手动截止阀的设置便于设备的维护及检修;而当出水主管路6内水压过小时,提高增压泵43的输出功率,当出水主管路6内水压过大则降低增压泵43的输出功率,从而更好得对增压组件进行控制。其中依次且阶梯式得降低各个送水承接管路5上增压泵43的输出功率为先降低第一个增压泵43的输出功率为此一定时间,若压力仍过大,则继续降低输出功率,控制器内设置有增压泵43最小的运行功率,直至该增压泵43的输出功率达到最小,后再开始减低第二个增压泵43的输出功率;而依次且阶梯式得提供输出泵的功率也是如此。而依次关闭送水承接管路5上增压泵43同时开启对应送水承接管路5上的直通电控阀的控制方法为,先关闭一个送水承接管路5上的增压泵43,并同时打开这个送水承接管路5上的直通电控阀,刚开启时开度最大,后每一定时间关小一定的开度,直至直通电控阀完全关闭还达不到效果,则开始关闭第二个送水承接管的增压泵43。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是可以相互组合的,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6)
1.一种用于负压消除的分布式能量补偿装置,主供水管路及与主供水管路连接的供水支路(1),每个所述的供水支路(1)上均设置有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补偿装置包括:
进水主管路(2),所述的进水主管路(2)与供水支路(1)连接;
稳流罐(3),若干所述的稳流罐(3)依次设置,且稳流罐(3)的进水口与进水主管路(2)连接;
送水主管路(4),所述的送水主管路(4)与每个所述的稳流罐(3)的出水口连接;
送水承接管路(5),若干所述的送水承接管路(5)并联设置且一端与送水主管路(4)连接;
出水主管路(6),若干并联的送水承接管路(5)的另一端与出水主管路(6)连接;
增压组件,每个所述的送水承接管路(5)上均设置有增压组件,送水承接管路(5)通过法兰连接盘与增压组件连接;
所述的增压组件包括:
增压泵(43),所述的增压泵(43)垂直设置;
泵底座(8),在所述的增压泵(43)的底部设置有泵底座(8),泵底座(8)的上端与增压泵(43)固定连接,且下端的两侧形成有与送水承接管路(5)连接的连接管(7);
安装座,所述的泵底座(8)设置在安装座上,且与安装座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的安装座包括:
安装底板(9),所述的安装底板(9)的底部设置有缓冲橡胶垫;
减震底座(10),在所述的安装底板(9)上设置有减震底座(10),所述的泵底座(8)固定设置在减震底座(10)上;
侧支撑板(11),在所述的安装底板(9)两侧向上形成有侧支撑板(11),每个所述的侧支撑板(11)上均形成有一个安装孔,
浮动连接组件,安装孔上设置有浮动连接组件,所述的泵底座(8)的连接管(7)与浮动连接组件连接;
内浮动延伸管件,在所述的泵底座(8)的连接管(7)内延伸出有内浮动伸缩管件;
外减震保持架,在所述的侧支撑板(11)上设置有对内浮动延伸管起支撑作用的外减震保持架;
所述的连接管(7)包括:
管体(7a),所述的管体(7a)与泵底座(8)固定连接;
泵座法兰(7b),在管体(7a)靠侧支撑板(11)的一端设置有泵座法兰(7b),且泵座法兰(7b)与侧支撑板(11)相抵;
延伸部(7c),在泵座法兰(7b)上向侧支撑板(11)的安装孔内延伸形成有截面外径小于管体(7a)的延伸部(7c),且延伸部(7c)与安装孔间隙配合;
所述的浮动连接组件包括:
浮动轴套(12),在所述的泵座法兰(7b)端面上设置有若干按圆周均匀分布的连接孔,所述的连接孔上设置有浮动轴套(12),所述的浮动轴呈阶梯状,包括递减的与泵座法兰(7b)端面相抵的第一阶梯部(12a)、位于连接孔内的第二阶梯部(12b),及延伸出连接孔的第三阶梯部(12c);
固定件(13),所述的固定件(13)穿过浮动轴套(12)与侧支撑板(11)固定螺纹连接;
其中所述的第二阶梯部(12b)的截面呈勒洛三角形状,且所述的浮动轴套(12)由尼龙制成;
内缓冲垫圈(14),环状的内缓冲垫圈(14)设置在泵座法兰(7b)与侧支撑板(11)之间,且截面面积大于等于泵座法兰(7b)的直径;
内减震垫片(15),环状的所述的内减震垫片(15)设置在泵座法兰(7b)与内缓冲垫圈(14)之间,内减震垫片(15)的宽度小于内缓冲垫圈(14)的宽度,且泵座法兰(7b)向内减震垫片(15)方向形成有加高部(7d),且内缓冲垫圈(14)向内减震垫片(15)及加高部(7d)内环方向形成有阶梯承接部(14a);
内压紧螺帽(16),在所述的延伸部(7c)螺纹连接有内压紧螺帽(16),所述的内压紧螺帽(16)将内缓冲垫圈(14)的阶梯承接部(14a)抵在泵座法兰(7b)上,且内压紧螺帽(16)一部分位于安装孔内;
内压紧垫片(17),在阶梯承接部(14a)与内压紧螺帽(16)之间设置有内压紧垫片(17);
外缓冲套层(18),在所述的内压紧螺帽(16)外设置有外缓冲套层(18),且外缓冲套层(18)与安装孔的内壁贴和;
所述的内浮动延伸管件包括:
内支撑套筒(19),所述的内支撑套筒(19)设置管体(7a)内并延伸入延伸部(7c)内,在管体(7a)连接泵座法兰(7b)的一侧内形成有阶梯沿(20),内支撑套筒(19)抵在阶梯沿(20)的端面上;
伸缩内筒(21),在所述的内支撑套筒(19)内同轴设置插设有可滑动的伸缩内筒(21),且伸缩内筒(21)延伸出内支撑套筒(19);
外浮动元件(22),在所述的内支撑套筒(19)的外部上套设有外浮动元件(22);
外预紧组件(23),在所述的延伸部(7c)的端口向内设置有外预紧组件(23),所述的外预紧组件(23)向延伸部(7c)的内壁方向形成有内定位沿(23a),所述的内定位沿(23a)与延伸部(7c)内壁间隙配合;
中间缓冲轴套(24),在所述的内支撑套筒(19)与外预紧组件(23)之间设置有中间缓冲轴套(24),且所述的伸缩内筒(21)与中间缓冲轴套(24)及外预紧组件(23)滑动配合;
外环状止水圈(25),在所述的外环状止水圈(25)套设置在外预紧组件(23)上,一端与内定位沿(23a)相抵,且外环状止水圈(25)外壁与延伸部(7c)的内壁相抵;
外压环(26),在所述的延伸部(7c)的端面上螺纹连接有外压环(26),所述的外压环(26)抵住外环状止水圈(25)及外预紧组件(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负压消除的分布式能量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支撑套筒(19)包括:
加厚部(19a),所述的加厚部(19a)位于与阶梯沿(20)相抵的一侧;
套筒本体(19b),套筒本体(19b)位于远离阶梯沿(20)的一侧,并从加厚部(19a)端面向套筒本体(19b)内壁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定位槽(19c);
其中在所述的伸缩内筒(21)靠内支撑套筒(19)加厚部(19a)的一侧形成有若干与定位槽(19c)配合的定位块(21a),且定位槽(19c)的深度为定位块(21a)厚度的2-4倍;
所述的外浮动元件(22)包括:
外浮动块(221),所述的外浮动块(221)的内壁形成有内浮动坡,所述的内浮动坡包括两个对称的内斜坡(221a),及用于连接两个内斜坡(221a)的内承接段(221b),且内斜坡(221a)呈从中部向两边倾斜;
内浮动块(222),所述的内浮动块(222)的外壁形成有外浮动坡,所述的外浮动坡包括两个互为对称的外斜坡(222a)及位于两个外斜坡(222a)之间的外承接段(222b),且外斜坡(222a)呈充中部向两边倾斜;
其中所述的外浮动块(221)与内浮动块(222)呈内外交替分布;且内斜坡(221a)与外斜坡(222a)先适配,使得相邻的外浮动块(221)之间形成有一个外承接段(222b)的距离,相邻的内浮动块(222)之间通形成有一个内承接段(221b)的距离;
内浮动延伸管件还包括:
密封环(27),在所述套筒本体(19b)及外预紧组件(23)内壁分别形成有若干等距分布的密封槽,每个密封槽上均设置有密封环(2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负压消除的分布式能量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减震保持架包括:
外支撑块(28),所述的外支撑块(28)的截面呈正多边形,且与侧支撑板(11)固定连接,外支撑块(28)中部形成有与安装孔同轴设置且直径大于安装孔的通过孔,所述的伸缩内筒(21)从通过孔穿出;
外悬臂(29),在所述的外支撑块(28)的侧部上设置有若干按圆周分布且向远离侧支撑板(11)的方向延伸形成有外悬臂(29);
外支撑盘(30),在外悬臂(29)内侧设置有若干同轴设置的环状的外支撑盘(30),且所述的外支撑盘(30)通过螺栓与外悬臂(29)连接;
调节滑槽(31),每个所述的外悬臂(29)上均设置有一个调节滑槽(31),所述的外支撑盘(30)上用于固定的螺栓的一端滑动设置在调节滑槽(31)上;
内浮动环(32),在每个所述的外支撑盘(30)的内侧均设置有一个内浮动环(32);
内浮动件,在浮动环与外支撑盘(30)之间设置有若干按圆周均分分布的内浮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负压消除的分布式能量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浮动件包括:
下底盘(33),所述的下底盘(33)的上形成有延伸出的螺纹柱,下底盘(33)通过螺纹柱连接在外支撑盘(30)的内壁;
外支撑环(34),在下支撑盘远离外支撑盘(30)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外支撑环(34);
上限位盘(35),在外支撑环(34)远离下底盘(33)的一侧上设置有上限位盘(35),上限位盘(35)与外支撑环(34)固定连接,且在上限位盘(35)的中部形成有缓冲孔,并在上限位盘(35)外沿远离外支撑环(34)的一侧上形成有限位沿;
内缓冲柱(37),在所述的外支撑环(34)内侧设置有内缓冲柱(37),所述的内缓冲柱通过缓冲孔延伸出上限位盘(35),且在内缓冲柱(37)位于外支撑环(34)的一侧形成有截面大于缓冲孔的限位部(37a);
下缓冲件(39),在外支撑环(34)内设置有与限位部(37a)相抵的下缓冲件(39);
上缓冲件(40),在所述的上限位盘(35)上设置有套设在内缓冲柱(37)上的上缓冲件(4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负压消除的分布式能量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缩内筒(21)穿过通过孔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金属软管(41),且金属软管(41)从内浮动环(32)中穿过,且在金属软管(41)的另一端一体成型有外连接法兰,增压组件通过外连接法兰与法兰连接盘连接;
其中所述的下缓冲件(39)包括:
U型连接部(39a),在外支撑环(34)靠下底盘(33)的一侧设置有卡槽,所述的U型连接部(39a)卡在卡槽上;
第一斜面支撑部(39b),在弧形连接部的两侧形成有向远离U型连接部(39a)中部且呈远离下底盘(33)方向倾斜设置的第一斜面支撑部(39b);
平面支撑部(39c),在每个所述的第一斜面支撑部(39b)的末端均设置有一个与限位部(37a)平行设置且与限位部(37a)相抵的平面支撑部(39c);
第二斜面支撑部(39d),在每个所述的平面支撑部(39c)的末端设置有向靠近U型连接部(39a)中部且呈靠近下底盘(33)方向倾斜设置的第二斜面支撑部(39d);
平面夹持部(39e),在每个所述的第二斜面支撑部的末端设置有与下底盘(33)贴合的平面夹持部(39e),并在外支撑环(34)上形成有卡住平面夹持部(39e)的限位槽;
所述的上缓冲件(40)包括:
环形卡盘(40a),所述的环形卡盘(40a)套设在内缓冲柱(37)上且与上限位盘(35)相抵;
弧形支撑板(40b),若干所述的弧形支撑板(40b)设置在环形卡盘(40a)外沿,且弧形支撑板(40b)呈向远离上限位盘(35)一侧并向弧形支撑板(40b)中部延伸的弧状结构,且若干弧形支撑部的末端在环形卡盘(40a)的中部上端聚拢;
弧顶支撑部(40c),在每个所述的弧形支撑板(40b)的末端均形成有一个弧顶支撑部(40c),且内浮动环(32)上设置有若干按圆周分布且数量与上缓冲件(40)数量相等沉槽,且同一个上缓冲件(40)上的弧顶支撑部(40c)均延伸入同一个沉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负压消除的分布式能量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补偿装置还包括;
压力检测器,在所述的出水主管路(6)及送水主管路(4)上均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直通管路(42),在每个所述的送水承接管路(5)上且位于补偿装置的两侧并联有一个直通管路(42),直通管道上设置有一个直通电控阀;
控制柜,控制柜内设置有控制器,控制电路及若干个变频器,一个变频器对应控制一个增压泵(43);
流量检测器,在每个送水承接管路(5)的出端均设置有一个流量检测器;
所述的控制器控制补偿装置的运行方式包括:
控制器内预设有出水主管路(6)内的水压阈值PΔ,PΔ为范围值,压力检测器检测到的出水主管路(6)内的实时压力为P1,压力检测器检测到的送水主管路(4)内的实时压力为P2;流量检测器检测各送水承接管路(5)的输出是否异常;
当P1<PΔ同时P2<PΔ时,控制器通过变频器依次阶梯式得提高各个送水承接管路(5)上增压泵(43)的输出功率,直至P1处在PΔ的范围内,后控制器通过变频器维持增压泵(43)的当前输出功率;
当P1>PΔ同时P2<PΔ时,控制器通过变频器依次阶梯式得降低各个送水承接管路(5)上增压泵(43)的输出功率,直至P1处在PΔ的范围内,后控制器通过变频器维持增压泵(43)的当前输出功率;
当P1<PΔ而P2>PΔ时,控制器通过变频器依次关闭各个送水承接管路(5)上增压泵(43)同时开启对应送水承接管路(5)上的直通电控阀,直通电控阀的开度为阶梯式得打开,直至P1处在PΔ的范围内,后控制器通过维持增压泵(43)及直通电控阀的当前状态; 当P1>PΔ而P2>PΔ时,控制器通过变频器依次关闭送水承接管路(5)上增压泵(43)同时开启对应送水承接管路(5)上的直通电控阀,刚开启的直通电控阀的开度最大,后阶梯式得关闭直通电控阀,直至P1处在PΔ的范围内,后控制器通过维持增压泵(43)及直通电控阀的当前状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509691.7A CN116378170B (zh) | 2023-05-05 | 2023-05-05 | 一种用于负压消除的分布式能量补偿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509691.7A CN116378170B (zh) | 2023-05-05 | 2023-05-05 | 一种用于负压消除的分布式能量补偿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378170A CN116378170A (zh) | 2023-07-04 |
CN116378170B true CN116378170B (zh) | 2023-09-22 |
Family
ID=86967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509691.7A Active CN116378170B (zh) | 2023-05-05 | 2023-05-05 | 一种用于负压消除的分布式能量补偿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378170B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3795522U (zh) * | 2014-04-03 | 2014-08-27 | 孙万春 | 多仓无负压变频供水设备 |
CN106400891A (zh) * | 2016-07-20 | 2017-02-15 | 南方中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nfwgⅲ型多级罐体供水设备 |
KR101727888B1 (ko) * | 2016-09-01 | 2017-04-18 | 화랑시스템(주) | 하이브리드 급수시스템 및 그 운전방법 |
CN206829250U (zh) * | 2017-05-31 | 2018-01-02 | 南方中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双灌补偿式无负压加压泵站供水设备 |
CN211172200U (zh) * | 2019-10-09 | 2020-08-04 | 苏州市晔达给水设备有限公司 | 无负压给水设备 |
CN211285837U (zh) * | 2019-11-21 | 2020-08-18 | 上海尤孚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商业中心的高层无负压供水设备 |
CN112012270A (zh) * | 2020-08-25 | 2020-12-01 | 无锡康宇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小区供水的节能型静音叠压供水装置 |
CN214143936U (zh) * | 2020-12-04 | 2021-09-07 | 江西上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全变频二次无负压供水设备 |
-
2023
- 2023-05-05 CN CN202310509691.7A patent/CN11637817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3795522U (zh) * | 2014-04-03 | 2014-08-27 | 孙万春 | 多仓无负压变频供水设备 |
CN106400891A (zh) * | 2016-07-20 | 2017-02-15 | 南方中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nfwgⅲ型多级罐体供水设备 |
KR101727888B1 (ko) * | 2016-09-01 | 2017-04-18 | 화랑시스템(주) | 하이브리드 급수시스템 및 그 운전방법 |
CN206829250U (zh) * | 2017-05-31 | 2018-01-02 | 南方中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双灌补偿式无负压加压泵站供水设备 |
CN211172200U (zh) * | 2019-10-09 | 2020-08-04 | 苏州市晔达给水设备有限公司 | 无负压给水设备 |
CN211285837U (zh) * | 2019-11-21 | 2020-08-18 | 上海尤孚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商业中心的高层无负压供水设备 |
CN112012270A (zh) * | 2020-08-25 | 2020-12-01 | 无锡康宇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小区供水的节能型静音叠压供水装置 |
CN214143936U (zh) * | 2020-12-04 | 2021-09-07 | 江西上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全变频二次无负压供水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378170A (zh) | 2023-07-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6378170B (zh) | 一种用于负压消除的分布式能量补偿装置 | |
CN2563292Y (zh) | 液压式带压换阀用油管堵塞器 | |
CN112412810A (zh) | 可降低内部压力脉动的离心泵 | |
CN111702722B (zh) | 一种核级柱塞泵逆止阀座拆卸装置及拆卸方法 | |
CN221322655U (zh) | 一种污水处理厂提升泵流量动态调节设备 | |
CN210239898U (zh) | 一种中拆式水轮机转轴中孔封堵装置 | |
CN212028863U (zh) | 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分水器 | |
CN221003941U (zh) | 一种节能消声止回阀 | |
CN2192780Y (zh) | 伸缩筒式止回阀 | |
CN205776507U (zh) | 管中泵增压装置 | |
CN216407290U (zh) | 一种防堵塞管道泵 | |
CN213116237U (zh) | 带压更换井口装置 | |
CN213479249U (zh) | 一种钢管水压机试压用放气放水装置 | |
CN114482950A (zh) | 注水井增注装置 | |
CN218266365U (zh) | 一种带有防护结构的潜水排污泵 | |
CN220204100U (zh) | 一种带有流量控制装置的变量泵 | |
CN218954311U (zh) | 一种外镶内螺纹管件的输水带 | |
CN213270169U (zh) | 一种便于安装的径向柱塞泵出水口安装结构 | |
CN209977443U (zh) | 一种用于装管线的支吊架 | |
CN215781933U (zh) |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抗菌除臭型过滤基材结构 | |
CN211201901U (zh) | 一种天然气井排水采气装置 | |
CN210566584U (zh) | 一种带有安全溢流功能的自动脱气浮子阀 | |
CN216861785U (zh) | 一种适用于水下液压系统的外压平衡装置 | |
CN217898919U (zh) | 一种终端式单向阀 | |
CN220337704U (zh) | 一种水电站机械用的快拆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