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67121A - 感知方法、通信装置、介质和芯片 - Google Patents

感知方法、通信装置、介质和芯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67121A
CN116367121A CN202111615249.XA CN202111615249A CN116367121A CN 116367121 A CN116367121 A CN 116367121A CN 202111615249 A CN202111615249 A CN 202111615249A CN 116367121 A CN116367121 A CN 1163671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communication device
target object
terminal device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1524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佳
杜贤峰
黄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1524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6712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40709 priority patent/WO202312519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3671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671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2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e.g. protecting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 [PI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40Security arrangements using identity modules
    • H04W12/47Security arrangements using identity modules using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 or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modu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的实施例提供了感知方法、通信装置、介质和芯片。根据本说明书的实施例,终端设备首先认证其是否具有对待测物体进行感知的权限。如果终端设备具有感知权限,则终端设备对该待测物体进行感知。如果终端设备没有感知权限,则终端设备不对待测物体进行感知。以此方式,防止了待测物体的隐私泄露。

Description

感知方法、通信装置、介质和芯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感知的方法以及相关联的通信装置、介质和芯片。
背景技术
射频(Radio Frequency,RF)感知技术是电磁波传感技术之一。由于其穿透性和安全性,射频感知技术可以作为安全检查、隐蔽物体探知、环境重构和监控等方面的重要备选技术。同时由于其和通信架构的兼容性较好,便于和通信架构或者其他IOT设备等进行归一化设计。例如,射频感知技术可以包括雷达技术。雷达技术将电磁能量发射至空间之中,借由接收空间内存在物体所反射的电磁波,可以计算出该物体之方向,高度及速度,并且可以探测物体的形状。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的示例实施例提供了感知中隐私保护的方案。
在本说明书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感知目标物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响应于终端设备发现目标物体,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号。第一信号用于认证终端设备感知目标物体。该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接收第二信号。第二信号指示目标物体的感知权限信息。该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基于感知权限信息确定终端设备是否被认证感知目标物体。该方法还包括如果终端设备被认证感知目标物体,终端设备对目标物体进行感知。以此方式,实现了终端设备在进行感知之前的认证权限,从而提高了隐私保护。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信号是激励信号。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号包括:终端设备向目标物体包括的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激励信号。以此方式,触发了感知权限的认证,从而提高了隐私保护。
在某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号包括:终端设备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信号。第一信号用于请求第二通信装置向目标物体包括的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激励信号。第二通信装置与第一通信装置位于不同位置。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从第二通信装置接收确认请求的第三信号。以此方式,引入了其他设备来实现了感知权限的认证,扩大了可感知的区域范围。
在某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接收第二信号包括:终端设备从第一通信装置接收第二信号。第二信号是第一通信装置针对激励信号的反馈信号,该反馈信号包括该目标感知的权限信息。以此方式,实现了感知权限的认证,从而提高了隐私保护。
在某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接收第二信号包括:终端设备从第二通信装置接收第二信号。第二信号是第一通信装置针对激励信号的反馈信号。以此方式,引入了其他设备来实现了感知权限的认证,扩大了可感知的区域范围。
在某些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用于指示第二通信装置停止发送激励信号的停止信号。以此方式,实现了对认证过程的控制。
在某些实施例中,激励信号针对第一通信装置的发送角度与针对用于感知所述目标物体的感知信号的反射信号的接收角度之间的差值小于预定值。以此方式,实现了确保了认证过程和感知过程中目标物体的匹配,从而提高了隐私保护。
在某些实施例中,激励信号在终端设备被认证感知目标物体期间以及在终端设备对目标物体进行感知期间是周期性发送的或持续发送的。以此方式,实现了确保了认证过程和感知过程中目标物体的匹配,从而提高了隐私保护。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感知信号。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用于指示第二通信装置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感知信号的指示信号。以此方式,实现了对目标物体的感知。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从第一通信装置接收第一通信装置针对感知信号的反馈信号。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从第二通信装置接收第一通信装置针对第三信号的反馈信号,或者第四信号是经第二通信装置处理的针对第三信号的反馈信号。以此方式,实现了对目标物体的感知。
在本说明书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感知目标物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目标物体包括的第一通信装置接收激励信号。激励信号用于激励第一通信装置发送该目标物体的感知权限信息,以用于完成终端设备认证感知目标物体的权限。该方法还包括:第一通信装置发送针对激励信号的第一反馈信号。第一反馈信号指示目标物体的感知权限信息。该方法还包括:第一通信装置接收感知信号。第一通信装置反射所述感知信号。以此方式,实现了终端设备在进行感知之前的认证权限,从而提高了隐私保护。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通信装置广播第一反馈信号。以此方式,实现了认证信息的发送。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通信装置从终端设备接收激励信号。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通信装置从第二通信装置接收激励信号。第二通信装置与第一通信装置位于不同位置。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通信装置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反馈信号。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反馈信号。以此方式,实现了终端设备在进行感知之前的认证权限。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通信装置从终端设备接收感知信号。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通信装置从第二通信装置接收感知信号。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通信装置向终端设备发射感知信号。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射感知信号。以此方式,引入了其他设备来实现了感知权限的认证,扩大了可感知的区域范围。
在某些实施例中,其中激励信号在终端设备感知目标物体期间是周期性发送的或持续接收的。以此方式,实现了确保了认证过程和感知过程中目标物体的匹配,从而提高了隐私保护。
在本说明书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感知目标物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二通信装置从终端设备接收请求信号。请求信号用于请求第二通信装置向目标物体包括的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激励信号。该方法包括:第二通信装置向终端设备发送针对请求信号的确认信号。该方法包括第二通信装置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激励信号。以此方式,实现了终端设备在进行感知之前的认证权限,从而提高了隐私保护。
在某些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第二通信装置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感知信号。该方法包括第二通信装置从第一通信装置接收感知信号的反射信号。以此方式,引入了其他设备来实现了感知权限的认证,扩大了可感知的区域范围。
在某些实施例中,反馈信号是广播信号。以此方式,实现了认证信息的及时发送。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装置向终端设备转发反射信号。在某些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第二通信装置处理反射信号。该方法还包括第二通信装置向终端设备发送经处理的反射信号。以此方式,引入了其他设备来实现了感知权限的认证,扩大了可感知的区域范围。
在某些实施例中,激励信号针对第一通信装置的发送角度与针对用于感知所述目标物体的感知信号的反射信号的接收角度之间的差值小于预定值。以此方式,实现了确保了认证过程和感知过程中目标物体的匹配,从而提高了隐私保护。
在某些实施例中,激励信号在终端设备被认证感知目标物体期间以及在终端设备对目标物体进行感知期间是周期性发送的或持续发送的。以此方式,实现了确保了认证过程和感知过程中目标物体的匹配,从而提高了隐私保护。
在本说明书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被配置为执行根据上述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操作。
在本说明书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被配置为执行根据上述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操作。
在本说明书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被配置为执行根据上述第三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操作。
在本说明书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单元;以及至少一个存储器,至少一个存储器被耦合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并且存储用于由至少一个处理单元执行的指令,指令在由至少一个处理单元执行时使终端设备实现根据上述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本说明书的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单元;以及至少一个存储器,至少一个存储器被耦合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并且存储用于由至少一个处理单元执行的指令,指令在由至少一个处理单元执行时使通信装置实现根据上述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本说明书的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单元;以及至少一个存储器,至少一个存储器被耦合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并且存储用于由至少一个处理单元执行的指令,指令在由至少一个处理单元执行时使通信装置实现根据上述第三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本说明书的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被有形地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并且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设备实现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操作。
在本说明书的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用于实现根据上述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部件。
在本说明书的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用于实现根据上述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部件。
在本说明书的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用于实现根据上述第三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部件。
在本说明书的第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用于实现根据上述第一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部件、用于实现根据上述第二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部件,以及用于实现根据上述第三方面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部件。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详细说明,本说明书各实现方式的特征、优点及其他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在此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说明书的若干实现方式,在附图中:
图1A和图1B分别示出了可以在其中实现本说明书的实施例的通信环境的示意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些实施例的在终端设备处实现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些实施例的在通信装置处实现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说明书的另一些实施例的在通信装置处实现的流程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些实施例的通信过程的交互信令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些实施例的通信过程的交互信令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些实施例的通信过程的交互信令图;
图8A至图8C分别示出了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些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示意框图;以及
图9示出了适合实现本说明书的实施例的示例设备的简化框图。
在各个附图中,相同或相似参考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元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说明书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说明书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说明书。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说明书的保护范围。
在本说明书的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包括”及其类似用语应当理解为开放性包含,即“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应当理解为“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或“该实施例”应当理解为“至少一个实施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一种技术特征,通过“第一”、“第二”、“第三”、“A”、“B”、“C”和“D”等区分该种技术特征中的技术特征,该“第一”、“第二”、“第三”、“A”、“B”、“C”和“D”描述的技术特征间无先后顺序或者大小顺序。下文还可能包括其他明确的和隐含的定义。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网络设备”是可以用于与终端设备通信的实体或节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到的网络设备包括接入网设备,例如基站(Base Station,BS),BS可以是一种部署在无线接入网中能够和终端进行无线通信的设备。其中,基站可能有多种形式,比如宏基站、微基站、中继站和接入点等。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到的基站可以是5G中的基站或LTE中的基站,其中,5G中的基站还可以称为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Reception Point,TRP)或gNB。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网络设备的功能的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网络设备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网络设备中。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以用于实现网络设备的功能的装置是网络设备,以网络设备是基站为例,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通信设备间的无线通信。通信设备间的无线通信可以包括:网络设备和终端间的无线通信、网络设备和网络设备间的无线通信以及终端和终端间的无线通信。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无线通信”还可以简称为“通信”,术语“通信”还可以描述为“数据传输”、“信息传输”或“传输”。
如上所述,射频感知技术可以作为安全检查、隐蔽物体探知、环境重构和监控等方面的重要备选技术。然而,在利用射频感知技术来探测物体时,没有考虑待测物体的隐私保护。这些导致一些不期望的结果,例如,待测物体的信息泄露。因此,需要提出新的技术方案以实现对待测物体的感知以及隐私保护。
根据本说明书的实施例,终端设备首先认证其是否具有对待测物体进行感知的权限。如果终端设备具有感知权限,则终端设备对该待测物体进行感知。如果终端设备没有感知权限,则终端设备不对待测物体进行感知。以此方式,防止了待测物体的隐私泄露。
图1A和图1B分别示出了可以在其中实现本说明书的实施例的通信环境100的示意图。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1A所示,通信环境100可以包括终端设备110以及包括通信装置125的目标物体120。备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1B所示,通信环境100可以包括终端设备110、包括通信装置125的目标物体120,以及通信装置130。终端设备110、通信装置125以及通信装置130之间可以彼此通信。应当理解,图1所示的多种设备的数目及其连接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给出的,没有提出任何限制。通信环境100可以包括适合于实现本说明书的实施例的任何合适数目的设备和网络。
终端设备110是能够与网络设备之间或者彼此之间进行有线或无线通信的任何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到的终端设备还可以称为终端,可以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其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等)。终端设备可以是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其中,UE包括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或计算设备。示例性地,UE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或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终端设备还可以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等。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终端的功能的装置可以是终端;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终端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终端中。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以用于实现终端的功能的装置是终端,以终端是UE为例,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通信装置125可以是能够进行非接触式数据通信的设备。通信装置125可以是具有无线射频标识(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功能的装置。例如,通信装置125可以是RFID标签。通信装置125可以是有源RFID标签、无源RFID标签以及半有源RFID标签中的一项。在某些实施例中,通信装置125可以是具有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IoT)功能的装置。例如,通信装置125可以是IoT标签。
通信装置130可以是能够辅助终端设备110和通信装置125之间进行通信的任意合适设备。例如,通信装置130可以是基站、网关或WiFi装置中的任一种。通信装置130也可以是终端设备。通信装置130可以被称为辅助设备(Helper)。
通信环境100中的通信可以根据任何适当的通信协议来实现。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可以根据任何适当的通信协议来实施,包括但不限于,第四代(Fourth Generation,4G)和第五代(Fifth Generation,5G)等蜂窝通信协议、诸如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802.11等的无线局域网通信协议、和/或目前已知或者将来开发的任何其他协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应用于遵循任何适当的通信系统,例如: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s Service,UMTS)、窄带物联网(Narrow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通信系统、第五代(5G)系统或新无线(New Radio,NR)、未来的通信系统,等等。通信环境100中的通信还可以以射频信号进行通信。
本说明书的示例实施例。为便于讨论,将参考图1A和图1B的示例通信环境来描述根据本说明书示例实施例的感知中隐私保护的流程以及通信实体间信令交互。应理解,本说明书的示例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各种场景。例如,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可以应用于运输物品检测中,例如,快递包裹、城市货运等。本说明书的实施例还可以应用于公共场所的安全检测中,例如,机场、地铁以及高铁快速通道检测。此外,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大宗货物检测中,例如货运码头无开箱货物检测等等。以下参考图2、图3和图4对本说明书的实施例进行概括性描述。
图2给出了一种示例的感知目标物体的方法200的流程的示意图。方法200实现在终端设备处,例如,终端设备110。
在步骤210处,终端设备110发送第一信号。该第一信号用于认证终端设备感知目标物体。在某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10可以向通信装置125发送第一信号。在此情况下,该第一信号是激励信号。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10可以向通信装置130发送第一信号。在此情况下,该第一信号用于请求通信装置130发送激励信号。在某些实施例中,激励信号可以是序列。例如,激励信号可以是M序列。备选地,激励信号也可以是伪随机(Pseudo-Noise,PN)序列。在某些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110完成认证过程之后,激励信号也可以继续被发送,从而确保了认证的准确性。
在步骤220处,终端设备110接收第二信号。该第二信号指示目标物体120的感知权限信息。在某些实施例中,该第二信号可以来自通信装置125。在其他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10可以从通信装置130接收该第二信号。在此情况下,该第二信号是针对由通信装置130发送的激励信号的反馈信号。该反馈信号包括感知权限信息。感知权限信息可以包括针对不同检测用户群而划分等级,以及针对某个等级是否开放感知权限。作为示例,如果目标物体120是一般物品,则感知权限信息可以指示对所有终端设备同意认证检测。如果目标物体120是特殊物品(例如,贵重物品),则感知权限信息可以指示仅对某个或某些用户设备同意认证感知。在某些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110完成认证过程之后,终端设备110也可以从通信装置125持续接收针对激励信号的反馈信号,从而确保了认证的准确性。
在步骤230处,终端设备110基于感知权限信息确定其是否被认证感知目标物体120。仅作为示例,如果感知权限信息指示针对某个或某些终端设备开放感知权限,终端设备110可以确定其是否属于这些终端设备。如果感知权限信息可以指示对所有终端设备同意认证检测,则该终端设备110可以确定其被认证感知目标物体120。
在步骤240处,如果终端设备110被认证感知目标物体120,则终端设备110对目标物体120进行感知。在某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10可以向通信装置125发送感知信号。在此情况下,终端设备110可以从通信装置125接收该感知信号的反射信号,并且基于该反射信号对目标物体120进行感知。在其他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10可以触发通信装置130向通信装置125发送感知信号。在此情况下,终端设备110可以从通信装置130接收通信装置125接收该感知信号的反射信号。
在某些实施例中,感知信号可以是以感知为主的线性调频连续波(Frequency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FMCW)信号。例如,终端设备110可以发出频率随时间线性增加的连续波信号。在此情况下,当感知信号被目标物体120反射时,由于传播路径上的延时,该反射信号与感知信号存在频率差Δf,并且该频率差与传播延时成正相关。终端设备110可以将收到的反射信号与发出的感知进行混频,从而获得两者的频率差Δf。进一步地,终端设备110可以基于频率差来确定其与目标物体120之间的距离。终端设备110还可以基于反射信号的能量来确定目标物体120的反射系数,从而确定目标物体120的固有属性。
备选地,感知信号也可以是以通信为主的信号,例如,OFDM信号。在此情况下,终端设备110可以基于感知信号和反射信号之间的时延来确定其与目标物体120之间的距离。终端设备110也可以基于反射信号的能量来确定目标物体120的反射系数,从而确定目标物体120的固有属性。
在某些实施例中,感知信号的发送必须与激励信号在同一个角度或者方向。例如,感知信号的发送角度与激励信号的发送的角度差值小于预定值。以此方式,进一步增加了对隐私的保护。
图3给出了一种示例的感知目标物体的方法300的流程的示意图。方法300实现在终端设备处,例如,通信装置125。
在步骤310处,通信装置125接收激励信号。该激励信号用于认证终端设备110感知目标物体120。在某些实施例中,通信装置125可以从终端设备110接收该激励信号。在其他实施例中,通信装置125可以通信装置130接收激励信号。如上所述,激励信号可以是序列。例如,激励信号可以是M序列或PN序列。在某些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110完成认证过程之后,通信装置125也可以持续接收激励信号,从而确保了认证的准确性。
在步骤320处,通信装置125发送针对激励信号的第一反馈信号。该第一反馈信号指示目标物体120的感知权限信息。在某些实施例中,通信装置125可以向终端设备110发送该第一反馈信号。在其他实施例中,通信装置125可以向通信装置130发送该第一反馈信号。在某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反馈信号可以是全向信号。备选地,该第一反馈信号可以是定向信号。感知权限信息可以包括针对不同检测用户群而划分等级,以及针对某个等级是否开放感知权限。
在步骤330处,通信装置125接收感知信号。在某些实施例中,通信装置125可以从终端设备110接收该感知信号。在其他实施例中,通信装置125可以通信装置130接收感知信号。在某些实施例中,感知信号可以是以感知为主的FMCW信号。备选地,感知信号也可以是以通信为主的信号。
在步骤340处,通信装置125反射该感知信号。在某些实施例中,通信装置125可以向终端设备110反射该感知信号。在其他实施例中,通信装置125可以向通信装置130反射该感知信号。在某些实施例中,该反射信号可以是全向信号。备选地,该反射信号可以是定向信号。
图4给出了一种示例的感知目标物体的方法400的流程的示意图。方法400实现在终端设备处,例如,通信装置130。
在步骤410处,通信装置130从终端设备110接收请求信号。该请求信号用于请求通信装置130向目标物体120发送激励信号。该请求信号可以是任意合适通信协议的信号。
在步骤420处,通信装置130向终端设备110发送针对请求信号的确认信号。在框430处,通信装置130向通信装置125发送激励信号。在某些实施例中,激励信号可以是序列。例如,激励信号可以是M序列或者是PN序列。在某些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110完成认证过程之后,通信装置130可以持续发送激励信号,从而确保了认证的准确性。
可以理解,图4中示出的框420和框430的顺序仅为示例性的。在某些实施例中,通信装置130可以先发送针对请求信号的确认信号,然后发送激励信号。在其他实施例中,通信装置130可以先发送激励信号,然后发送针对请求信号的确认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装置130可以同时发送针对请求信号的确认信号以及激励信号。
在某些实施例中,通信装置130可以向通信装置125发送感知信号。在某些实施例中,感知信号可以是以感知为主的FMCW信号。可选的,感知信号也可以是以通信为主的信号。
通信装置130还可以从通信装置125接收该感知信号的反射信号。在某些实施例中,通信装置130可以将接收到的反射信号直接地转发到终端设备110。备选地,通信装置130可以对接收到的反射信号进行处理,并且将经处理的反射信号发送给终端设备110。在某些实施例中,该反射信号可以是全向信号。备选地,该反射信号可以是定向信号。
可以理解,上述针对方法200、方法300和方法400的描述仅为实施例的概括性描述。下面将参考图5至图7来描述具体的示例实施例。
图5示出了在包括终端设备和目标物体的两点式组网中各个设备之间的交互500的信令图。以下将结合图1A对交互500进行描述。交互500包括两个主要的部分,即,认证过程和感知过程。
终端设备110向通信装置125发送5010激励信号。在某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10可以在确定目标物体120的存在后,发送上述激励信号。例如,终端设备110可以获取目标物体120的存在信息。该激励信号用于认证终端设备110感知目标物体120。该激励信号可以是序列信号。例如,该激励信号可以是PN序列。备选地,该激励信号可以是M序列。在某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10可以通过通信数据发送。例如,终端设备110可以在OFDM信号中承载该激励信号。备选地,终端设备110也可以通过感知信号来发送该激励信号。例如,终端设备110可以通过FMCW信号来承载该激励信号。可以理解,该激励信号可以通过任意合适的方式发送。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激励信号可以是定向信号。例如,终端设备110可以基于目标物体120的存在信息来确定目标物体120的方向,然后发送该激励信号。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激励信号可以是全向信号。
在某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10可以周期性地发送激励信号。发送激励信号的周期可以由终端设备110来确定。备选地,终端设备110可以持续地发送激励信号。以此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对隐私地保护。
通信装置125向终端设备110发送5020针对该激励信号的反馈信号。该反馈信号可以是全向信号。换言之,通信装置125可以广播该反馈信号。在某些实施例中,该反馈信号可以是定向信号。例如,通信装置125可以基于激励信号的方向来发送该反馈信号。在某些实施例中,该反馈信号是针对该激励信号的反射信号,也可以称为回波信号。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反馈信号是由激励信号来触发发送的。
该反馈信号指示目标物体120的感知权限信息。感知权限信息可以包括针对不同检测用户群而划分等级,以及针对某个等级是否开放感知权限。作为示例,如果目标物体120是一般物品,则感知权限信息可以指示对所有终端设备同意认证检测。如果目标物体120是特殊物品(例如,贵重物品),则感知权限信息可以指示仅对某个或某些用户设备同意认证感知。
终端设备110基于感知权限信息确定5030其是否被认证感知目标物体120。仅作为示例,如果感知权限信息指示针对某个或某些终端设备开放感知权限,终端设备110可以确定其是否属于这些终端设备。如果感知权限信息可以指示对所有终端设备同意认证检测,则该终端设备110可以确定其被认证感知目标物体120。如果终端设备110不被认证感知目标物体120,则终端设备110不对目标物体120进行感知。
如果终端设备110被认证感知目标物体120,终端设备110对目标物体120进行感知。在此情况下,终端设备110向通信装置发送5040感知信号。在某些实施例中,感知信号可以是以感知为主的线性调FMCW信号。例如,终端设备110可以发出频率随时间线性增加的连续波信号。备选地,感知信号也可以是以通信为主的信号,例如,OFDM信号。
通信装置125向终端设备110发射5050感知信号。该反射信号可以是全向信号。换言之,通信装置125可以广播该反射信号。在某些实施例中,该反射信号可以是定向信号。
终端设备110可以基于接收到的反射信号来确定目标物体120的信息。例如,在某些实施例中,如上所述,终端设备110可以发送频率随时间线性增加的连续波信号。在此情况下,当感知信号被目标物体120反射时,由于传播路径上的延时,该反射信号与感知信号存在频率差Δf,并且该频率差与传播延时成正相关。终端设备110可以将收到的反射信号与发出的感知进行混频,从而获得两者的频率差Δf。进一步地,终端设备110可以基于频率差来确定其与目标物体120之间的距离。终端设备110还可以基于反射信号的能量来确定目标物体120的反射系数,从而确定目标物体120的固有属性。
备选地,在某些实施例中,如上所述,终端设备110可以发送OFDM信号。在此情况下,终端设备110可以基于感知信号和反射信号之间的时延来确定其与目标物体120之间的距离。终端设备110也可以基于反射信号的能量来确定目标物体120的反射系数,从而确定目标物体120的固有属性。
在某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10可以在感知目标物体120的同时保持发送激励信号。换言之,在感知目标物理120的过程中,终端设备110的认证过程不中断。由此方式,在感知目标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增加对隐私的保护,防止用户发起对RFID认证与目标不匹配的问题。
如果终端设备110实现了感知目标,则终端设备110可以停止感知过程。在此情况下,终端设备110可以停止发送激励信号以及感知信号。在某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10可以换一个方向来对目标物体120进行感知。例如,终端设备110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再次发送感知信号,从而实现对目标物体120的多角度感知探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感知信号的发送角度与针对激励信号的反馈信号的接收角度需要在同一个角度或方向。例如,感知信号的发送角度与针对激励信号的反馈信号的接收角度之间的差值小于预定角度。由此方式,确保了认证物体与感知物体是同一个物体。
根据本说明书的以上实施例,通过利用RFID认证过程,增加了感知目标探测的权限,保全了客户的隐私,同时给客户分配了感知探测的权限,也方便了执法机关检查。此外,可以通过设置RFID认证与探测目标感知信号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用户隐私的保护。进一步地,上述实施例无需对硬件进行修改。同时它是利用高频感知探测的特性通过引入RFID的特性解决了用户隐私保护的问题。
图6示出了在包括终端设备和目标物体的三点式组网中各个设备之间的交互600的信令图。以下将结合图1B对交互600进行描述。交互600包括两个主要的部分,即,认证过程和感知过程。在某些实施例中,通信装置130可以是由终端设备110确定的。备选地,通信装置130可以是由网络设备确定的。通信装置130的开启以及关闭可以由终端设备110来触发。
终端设备110向通信装置130发送6010请求信号。在某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10可以在确定目标物体120的存在后,发送请求激励信号。例如,终端设备110可以获取目标物体120的存在信息。该请求信号用于请求通信装置130向通信装置125发送激励信号。该请求信号可以是任意合适通信协议的信号。
通信装置130向终端设备110发送6020针对请求信号的确认信号。通信装置130可以搜索目标物体120。在搜索到目标物体120后,通信装置130向通信装置125发送6030激励信号。可以理解,图6中示出的确认信号和激励信号的发送顺序仅为施例性的。在某些实施例中,通信装置130可以先发送针对请求信号的确认信号,然后发送激励信号。在其他实施例中,通信装置130可以先发送激励信号,然后发送针对请求信号的确认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装置130可以同时发送针对请求信号的确认信号以及激励信号。
上述激励信号用于认证终端设备110感知目标物体120。该激励信号可以是序列信号。例如,该激励信号可以是PN序列。备选地,该激励信号可以是M序列。在某些实施例中,通信装置130可以通过通信数据发送。例如,通信装置130可以在OFDM信号中承载该激励信号。备选地,通信装置130也可以通过感知信号来发送该激励信号。例如,通信装置130可以通过FMCW信号来承载该激励信号。可以理解,该激励信号可以通过任意合适的方式发送。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激励信号可以是定向信号。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激励信号可以是全向信号。在某些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110完成认证过程之后,通信装置130可以持续发送激励信号,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隐私地保护。
通信装置125向终端设备110发送6040针对该激励信号的反馈信号。该反馈信号可以是全向信号。换言之,通信装置125可以广播该反馈信号。在某些实施例中,该反馈信号可以是定向信号。例如,通信装置125可以基于激励信号的方向来发送该反馈信号。在某些实施例中,该反馈信号是针对该激励信号的反射信号,也可以称为回波信号。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反馈信号是由激励信号来触发发送的。
该反馈信号指示目标物体120的感知权限信息。感知权限信息可以包括针对不同检测用户群而划分等级,以及针对某个等级是否开放感知权限。作为示例,如果目标物体120是一般物品,则感知权限信息可以指示对所有终端设备同意认证检测。如果目标物体120是特殊物品(例如,贵重物品),则感知权限信息可以指示仅对某个或某些用户设备同意认证感知。
终端设备110基于感知权限信息确定6050其是否被认证感知目标物体120。仅作为示例,如果感知权限信息指示针对某个或某些终端设备开放感知权限,终端设备110可以确定其是否属于这些终端设备。如果感知权限信息可以指示对所有终端设备同意认证检测,则该终端设备110可以确定其被认证感知目标物体120。如果终端设备110不被认证感知目标物体120,则终端设备110不对目标物体120进行感知。
如果终端设备110被认证感知目标物体120,终端设备110对目标物体120进行感知。在此情况下,终端设备110向通信装置125发送6060感知信号。在某些实施例中,感知信号可以是以感知为主的线性调FMCW信号。例如,终端设备110可以发出频率随时间线性增加的连续波信号。备选地,感知信号也可以是以通信为主的信号,例如,OFDM信号。
通信装置125向终端设备110发射6070感知信号。该反射信号可以是全向信号。换言之,通信装置125可以广播该反射信号。在某些实施例中,该反射信号可以是定向信号。
终端设备110可以基于接收到的反射信号来确定目标物体120的信息。例如,在某些实施例中,如上所述,终端设备110可以发送频率随时间线性增加的连续波信号。在此情况下,当感知信号被目标物体120反射时,由于传播路径上的延时,该反射信号与感知信号存在频率差Δf,并且该频率差与传播延时成正相关。终端设备110可以将收到的反射信号与发出的感知进行混频,从而获得两者的频率差Δf。进一步地,终端设备110可以基于频率差来确定其与目标物体120之间的距离。终端设备110还可以基于反射信号的能量来确定目标物体120的反射系数,从而确定目标物体120的固有属性。
备选地,在某些实施例中,如上所述,终端设备110可以发送OFDM信号。在此情况下,终端设备110可以基于感知信号和反射信号之间的时延来确定其与目标物体120之间的距离。终端设备110也可以基于反射信号的能量来确定目标物体120的反射系数,从而确定目标物体120的固有属性。
如果终端设备110实现了感知目标,则终端设备110可以停止感知过程。在此情况下,终端设备110可以向通信装置130发送6080停止信号,使得该通信装置130停止向通信设备125发送激励信号。在某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10可以换一个方向来对目标物体120进行感知。例如,终端设备110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再次发送感知信号,从而实现对目标物体120的多角度感知探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感知信号的发送角度与针对激励信号的反馈信号的接收角度需要在同一个角度或方向。例如,感知信号的发送角度与针对激励信号的反馈信号的接收角度之间的差值小于预定角度。由此方式,确保了认证物体与感知物体是同一个物体。
根据本说明书的以上实施例,通过利用RFID认证过程,增加了感知目标探测的权限,保全了客户的隐私,同时给客户分配了感知探测的权限,也方便了执法机关检查。此外,可以通过设置RFID认证与探测目标感知信号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用户隐私的保护。进一步地,上述实施例无需对硬件进行修改。同时它是利用高频感知探测的特性通过引入RFID的特性解决了用户隐私保护的问题。通过引入了通信装置130,解决了IOT设备近距离激励的需求,能满足远距离感知探测的场景。根据本说明书的上述实施例,无需对硬件进行修改,同时利用高频感知探测的特性通过引入RFID的特性解决了用户隐私保护的问题。高频探测特性主要包括,穿透力强,波束窄。
图7示出了在包括终端设备和目标物体的三点式组网中各个设备之间的交互700的信令图。以下将结合图1B对交互700进行描述。交互700包括两个主要的部分,即,认证过程和感知过程。在某些实施例中,通信装置130可以是由终端设备110确定的。备选地,通信装置130可以是由网络设备确定的。通信装置130的开启以及关闭可以由终端设备110来触发。
终端设备110向通信装置130发送7010请求信号。在某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10可以在确定目标物体120的存在后,发送请求激励信号。例如,终端设备110可以获取目标物体120的存在信息。该请求信号用于请求通信装置130向通信装置125发送激励信号。该请求信号可以是任意合适通信协议的信号。
通信装置130向终端设备110发送7020针对请求信号的确认信号。在某些实施例中,如果通信装置130从多个终端设备接收到请求信号,则通信装置130分别向这些终端设备发送确认信号。在此情况下,确认信号可以指示由该终端设备的触发的激励信号的发送时间。以此方式,区分了不同的终端设备,避免认证过程的混淆。
通信装置130可以搜索目标物体120。在搜索到目标物体120后,通信装置130向通信装置125发送7030激励信号。上述激励信号用于认证终端设备110感知目标物体120。该激励信号可以是序列信号。例如,该激励信号可以是PN序列。备选地,该激励信号可以是M序列。在某些实施例中,通信装置130可以通过通信数据发送。例如,通信装置130可以在OFDM信号中承载该激励信号。备选地,通信装置130也可以通过感知信号来发送该激励信号。例如,通信装置130可以通过FMCW信号来承载该激励信号。可以理解,该激励信号可以通过任意合适的方式发送。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激励信号可以是定向信号。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激励信号可以是全向信号。在某些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110完成认证过程之后,通信装置130可以在时域中持续发送激励信号,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隐私地保护。
可以理解,图7中示出的确认信号和激励信号的发送顺序仅为施例性的。在某些实施例中,通信装置130可以先发送针对请求信号的确认信号,然后发送激励信号。在其他实施例中,通信装置130可以先发送激励信号,然后发送针对请求信号的确认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装置130可以同时发送针对请求信号的确认信号以及激励信号。
通信装置125向通信装置130发送7040针对该激励信号的反馈信号。该反馈信号可以是全向信号。换言之,通信装置125可以广播该反馈信号。在某些实施例中,该反馈信号可以是定向信号。例如,通信装置125可以基于激励信号的方向来发送该反馈信号。在某些实施例中,该反馈信号是针对该激励信号的反射信号,也可以称为回波信号。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反馈信号是由激励信号来触发发送的。
该反馈信号指示目标物体120的感知权限信息。感知权限信息可以包括针对不同检测用户群而划分等级,以及针对某个等级是否开放感知权限。作为示例,如果目标物体120是一般物品,则感知权限信息可以指示对所有终端设备同意认证检测。如果目标物体120是特殊物品(例如,贵重物品),则感知权限信息可以指示仅对某个或某些用户设备同意认证感知。
通信装置130向终端设备110发送7050上述反馈信号。终端设备110基于感知权限信息确定7060其是否被认证感知目标物体120。仅作为示例,如果感知权限信息指示针对某个或某些终端设备开放感知权限,终端设备110可以确定其是否属于这些终端设备。如果感知权限信息可以指示对所有终端设备同意认证检测,则该终端设备110可以确定其被认证感知目标物体120。如果终端设备110不被认证感知目标物体120,则终端设备110不对目标物体120进行感知。
如果终端设备110被认证感知目标物体120,终端设备110对目标物体120进行感知。在此情况下,终端设备110向通信装置130发送7070触发信号,该触发信号用于触发通信装置130发送感知信号。
通信装置130向通信装置125发送7080感知信号。在某些实施例中,感知信号可以是以感知为主的线性调FMCW信号。例如,通信装置130可以发出频率随时间线性增加的连续波信号。备选地,感知信号也可以是以通信为主的信号,例如,OFDM信号。
通信装置125向通信装置130反射7090感知信号。该反射信号可以是全向信号。换言之,通信装置125可以广播该反射信号。在某些实施例中,该反射信号可以是定向信号。
通信装置130向终端设备110转发7092接收到的反射信号。在某些实施例中,通信装置130可以将接收到的反射信号直接地转发到终端设备110。以此方式,可以更快地完成感知过程。备选地,通信装置130可以对接收到的反射信号进行处理,并且将经处理的反射信号发送给终端设备110。以此方式,可以减轻终端设备处的处理任务。
终端设备110可以基于接收到的反射信号来确定目标物体120的信息。例如,在某些实施例中,如上所述,终端设备110可以发送频率随时间线性增加的连续波信号。在此情况下,当感知信号被目标物体120反射时,由于传播路径上的延时,该反射信号与感知信号存在频率差Δf,并且该频率差与传播延时成正相关。终端设备110可以将收到的反射信号与发出的感知进行混频,从而获得两者的频率差Δf。进一步地,终端设备110可以基于频率差来确定其与目标物体120之间的距离。终端设备110还可以基于反射信号的能量来确定目标物体120的反射系数,从而确定目标物体120的固有属性。
备选地,在某些实施例中,如上所述,终端设备110可以发送OFDM信号。在此情况下,终端设备110可以基于感知信号和反射信号之间的时延来确定其与目标物体120之间的距离。终端设备110也可以基于反射信号的能量来确定目标物体120的反射系数,从而确定目标物体120的固有属性。
如果终端设备110实现了感知目标,则终端设备110可以停止感知过程。在此情况下,终端设备110可以向通信装置130发送7095停止信号,使得该通信装置130停止向通信设备125发送激励信号。在某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10可以换一个方向来对目标物体120进行感知。例如,终端设备110可以触发通信装置130从另一个角度再次发送感知信号,从而实现对目标物体120的多角度感知探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感知信号的发送角度与针对激励信号的反馈信号的接收角度需要在同一个角度或方向。例如,感知信号的发送角度与针对激励信号的反馈信号的接收角度之间的差值小于预定角度。由此方式,确保了认证物体与感知物体是同一个物体。
根据本说明书的以上实施例,通过利用RFID认证过程,增加了感知目标探测的权限,保全了客户的隐私,同时给客户分配了感知探测的权限,也方便了执法机关检查。此外,可以通过设置RFID认证与探测目标感知信号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用户隐私的保护。进一步地,上述实施例无需对硬件进行修改。同时它是利用高频感知探测的特性通过引入RFID的特性解决了用户隐私保护的问题。通过引入了通信装置130,解决了IOT设备近距离激励的需求,能满足远距离感知探测的场景。根据本说明书的上述实施例,无需对硬件进行修改,同时利用高频感知探测的特性通过引入RFID的特性解决了用户隐私保护的问题。高频探测特性主要包括,穿透力强,波束窄。
图8A示出了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些实施例的用于感知物体的装置810的示意框图。该装置810可以被实现为设备或者设备中的芯片,本说明书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该装置810可以被实现为如图1A和图1B中示出的终端设备110或者终端设备110的一部分。如图8A所示,装置810包括:发送模块811,被配置为发送第一信号。该第一信号用于认证终端设备感知目标物体。例如,发送模块811可以执行图5中的步骤5010、图6中的步骤6010或图7中的步骤7010。装置810还包括:接收模块812,被配置为接收第二信号。该第二信号指示目标物体的感知权限信息。装置810还包括:感知模块813,被配置为基于感知权限信息确定终端设备是否被认证感知目标物体以及对目标物体进行感知。例如,感知模块814可以执行图5中的步骤5030、图6中的步骤6050或图7中的步骤7060。该装置810还可以包括用于实现图5至图7中终端设备110所执行的步骤的模块。为了简明的目的,在此不做赘述。
图8B示出了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些实施例的用于感知物体的装置820的示意框图。该装置820可以被实现为设备或者设备中的芯片,本说明书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该装置820可以被实现为如图1A和图1B中示出的通信装置125或者通信装置125的一部分。如图8B所示,装置820包括:接收模块821,被配置为接收激励信号。该激励信号用于认证终端设备感知目标物体。装置820包括:确定模块822,用于确定针对激励信号的第一反馈信号。该第一反馈信号指示所述目标物体的所述感知权限信息。装置820包括:发送模块824,被配置发送针对激励信号的第一反馈信号。该第一反馈信号指示所述目标物体的感知权限信息。例如,发送模块822可以执行图5中的步骤5020、图6中的步骤6040或图7中的步骤7040。该接收模块821,还被配置为接收感知信号。该发送模块822,还被配置反射感知信号。例如,发送模块822可以执行图5中的步骤5050、图6中的步骤6070或图7中的步骤7090。该装置820还可以包括用于实现图5至图7中通信装置125所执行的步骤的模块。为了简明的目的,在此不做赘述。
图8C示出了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些实施例的用于感知物体的装置830的示意框图。该装置830可以被实现为设备或者设备中的芯片,本说明书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该装置830可以被实现为如图1B中示出的通信装置130或者通信装置130的一部分。如图8C所示,装置830包括:接收模块831,被配置为接收请求信号。该请求信号用于请求第二通信装置向目标物体包括的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激励信号。装置830包括:确定模块832,用于确定针对所述请求信号的确认信号。装置830包括:发送模块833,被配置发送针对请求信号的确认信号。例如,发送模块833可以执行图6中的步骤6020或图7中的步骤7020。该发送模块833,还被配置为发送激励信号。例如,发送模块833可以执行图6中的步骤8030或图7中的步骤7030。该装置830还可以包括用于实现图6至图7中通信装置130所执行的步骤的模块。为了简明的目的,在此不做赘述。
图9是适合于实现本说明书的实施例的示例设备900的简化框图。设备900可以用于实现如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以及网络设备。如图所示,设备9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910,耦合到处理器910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器920,以及耦合到处理器910的通信模块940。在某些实施例中,存储器920和处理器910可以集成在一起。
通信模块940可以用于双向通信。通信模块940可以具有用于通信的至少一个通信接口。通信接口可以包括与其他设备通信所必需的任何接口。
处理器910可以是适合于本地技术网络的任何类型,并且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或基于控制器的多核控制器架构中的一个或多个。设备900可以具有多个处理器,例如专用集成电路芯片,其在时间上从属于与主处理器同步的时钟。
存储器92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非易失性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924、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闪存、硬盘、光盘(Compact Disc,CD)、数字视频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或其他磁存储和/或光存储。易失性存储器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922、或不会在断电持续时间中持续的其他易失性存储器。
计算机程序930包括由关联处理器910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程序930可以存储在ROM 920中。处理器910可以通过将程序930加载到RAM 920中来执行任何合适的动作和处理。
可以借助于程序930来实现本说明书的实施例,使得设备900可以执行如参考图2至图7中所讨论的任何过程。本说明书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硬件或通过软件和硬件的组合来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程序930可以有形地包含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在设备900中(诸如在存储器920中)或者可以由设备900访问的其他存储设备。可以将程序930从计算机可读介质加载到RAM 922以供执行。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任何类型的有形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ROM、EPROM、闪存、硬盘、CD、DVD等。
通常,本说明书的各种实施例可以以硬件或专用电路、软件、逻辑或其任何组合来实现。一些方面可以用硬件实现,而其他方面可以用固件或软件实现,其可以由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计算设备执行。虽然本说明书的实施例的各个方面被示出并描述为框图,流程图或使用一些其他图示表示,但是应当理解,本文描述的框,装置、系统、技术或方法可以实现为,如非限制性示例,硬件、软件、固件、专用电路或逻辑、通用硬件或控制器或其他计算设备,或其某种组合。
本说明书还提供有形地存储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至少一个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例如包括在程序模块中的指令,其在目标的真实或虚拟处理器上的设备中执行,以执行如上参考图2至图7的过程/方法。通常,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库、对象、类、组件、数据结构等。在各种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在程序模块之间组合或分割程序模块的功能。用于程序模块的机器可执行指令可以在本地或分布式设备内执行。在分布式设备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本地和远程存储介质中。
用于实现本说明书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用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编写。这些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的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使得程序代码在被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的数据处理装置执行的时候,引起在流程图和/或框图中规定的功能/操作被实施。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在计算机上、部分在计算机上、作为独立的软件包、部分在计算机上且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或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
在本说明书的上下文中,计算机程序代码或者相关数据可以由任意适当载体承载,以使得设备、装置或者处理器能够执行上文描述的各种处理和操作。载体的示例包括信号、计算机可读介质、等等。信号的示例可以包括电、光、无线电、声音或其它形式的传播信号,诸如载波、红外信号等。
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包含或存储用于或有关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的程序的任何有形介质。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其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详细示例包括带有一根或多根导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储存取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或其任意合适的组合。
此外,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说明书的方法的操作,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操作,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操作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相反,流程图中描绘的步骤可以改变执行顺序。附加地或备选地,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组合为一个步骤执行,和/或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还应当注意,根据本说明书的两个或更多装置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装置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装置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装置来具体化。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说明书的各实现,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的,并且也不限于所公开的各实现。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现的范围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很好地解释各实现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他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公开的各个实现方式。

Claims (36)

1.一种用于感知目标物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终端设备发现所述目标物体,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用于认证所述终端设备感知所述目标物体;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二信号,所述第二信号指示所述目标物体的感知权限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感知权限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是否被认证感知所述目标物体;以及
如果所述终端设备被认证感知所述目标物体,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物体进行感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是激励信号,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号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目标物体包括的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所述激励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号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所述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用于请求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向所述目标物体包括的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激励信号,其中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位于不同位置;以及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接收确认所述请求的第三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二信号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接收所述第二信号,所述第二信号是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针对所述激励信号的反馈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二信号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接收所述第二信号,所述第二信号是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针对所述激励信号的反馈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四信号,所述第四信号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停止发送所述激励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励信号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发送角度与针对用于感知所述目标物体的感知信号的反射信号的接收角度之间的差值小于预定值。
8.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励信号在所述终端设备被认证感知所述目标物体期间以及在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物体进行感知期间是周期性发送的或持续发送的。
9.一种用于感知目标物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目标物体包括的第一通信装置接收激励信号,所述激励信号用于激励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所述目标物体的感知权限信息;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针对所述激励信号的第一反馈信号,所述第一反馈信号指示所述目标物体的感知权限信息;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接收感知信号;以及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反射所述感知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所述第一反馈信号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广播所述第一反馈信号。
11.一种用于感知目标物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通信装置从终端设备接收请求信号,所述请求信号用于请求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向所述目标物体包括的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激励信号;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针对所述请求信号的确认信号;以及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激励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感知信号;以及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接收所述感知信号的反射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信号是广播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2-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励信号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发送角度与针对用于感知所述目标物体的感知信号的反射信号的接收角度之间的差值小于预定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2-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励信号在所述终端设备被认证感知所述目标物体期间以及在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物体进行感知期间是周期性发送的或在时域中持续发送的。
16.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终端设备发现所述目标物体来发送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用于认证所述终端设备感知所述目标物体;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信号,所述第二信号指示所述目标物体的感知权限信息;以及
感知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感知权限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是否被认证感知所述目标物体,并且如果所述终端设备被认证感知所述目标物体来对所述目标物体进行感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是激励信号,其中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目标物体包括的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所述激励信号。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
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所述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用于请求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向所述目标物体包括的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激励信号,其中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位于不同位置;以及
其中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接收确认所述请求的第三信号。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
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接收所述第二信号,所述第二信号是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针对所述激励信号的反馈信号。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
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接收所述第二信号,所述第二信号是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针对所述激励信号的反馈信号。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四信号,所述第四信号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停止发送所述激励信号。
22.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励信号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发送角度与针对用于感知所述目标物体的感知信号的反射信号的接收角度之间的差值小于预定值。
23.根据权利要求17-22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励信号在所述终端设备被认证感知所述目标物体期间以及在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物体进行感知期间是周期性发送的或持续发送的。
24.一种用于感知目标物体的第一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激励信号,所述激励信号用于激励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所述目标物体的感知权限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针对所述激励信号的第一反馈信号,所述第一反馈信号指示所述目标物体的所述感知权限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第一反馈信号;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感知信号;以及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反射所述感知信号。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第一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
广播所述第一反馈信号。
26.一种用于感知目标物体的第二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从终端设备接收请求信号,所述请求信号用于请求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向所述目标物体包括的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激励信号;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针对所述请求信号的确认信号;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针对所述请求信号的所述确认信号,以及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激励信号。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第二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感知信号;以及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接收所述感知信号的反射信号。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第二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信号是广播信号。
29.根据权利要求27-28任一项所述的第二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励信号针对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发送角度与针对用于感知所述目标物体的感知信号的反射信号的接收角度之间的差值小于预定值。
30.根据权利要求27-28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二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励信号在所述终端设备被认证感知所述目标物体期间以及在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物体进行感知期间是周期性发送的或持续发送的。
31.一种芯片,被配置为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或权利要求9至10中任一项或权利要求11至15中任一项的方法所述的操作。
32.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单元;以及
至少一个存储器,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被耦合到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并且存储用于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在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执行时使终端设备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3.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单元;以及
至少一个存储器,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被耦合到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并且存储用于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在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执行时使所述通信装置实现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
34.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单元;以及
至少一个存储器,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被耦合到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并且存储用于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在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执行时使所述通信装置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5.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执行时使设备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或权利要求1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6.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被有形地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并且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设备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或权利要求1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615249.XA 2021-12-27 2021-12-27 感知方法、通信装置、介质和芯片 Pending CN1163671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15249.XA CN116367121A (zh) 2021-12-27 2021-12-27 感知方法、通信装置、介质和芯片
PCT/CN2022/140709 WO2023125197A1 (zh) 2021-12-27 2022-12-21 感知方法、通信装置、介质和芯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15249.XA CN116367121A (zh) 2021-12-27 2021-12-27 感知方法、通信装置、介质和芯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67121A true CN116367121A (zh) 2023-06-30

Family

ID=86937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15249.XA Pending CN116367121A (zh) 2021-12-27 2021-12-27 感知方法、通信装置、介质和芯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67121A (zh)
WO (1) WO202312519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6610B (zh) * 2008-08-20 2012-09-05 康准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通信认证系统及方法
US9699261B2 (en) * 2014-01-14 2017-07-04 Cyber-Ark Software Ltd. Monitoring sessions with a session-specific transient agent
KR101874085B1 (ko) * 2016-12-08 2018-08-02 에스케이테크엑스 주식회사 복합 판단을 통한 기상 센서의 이상 감지 장치, 그 방법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이 기록된 기록매체
CN111083142A (zh) * 2019-12-17 2020-04-28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物联网的数据访问方法及系统、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25197A1 (zh) 2023-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00149B2 (ja) 無線周波数識別システム、中継ネットワークを構築する方法、リーダ、及びリピータ
US20170123039A1 (en) Ultra wideband (uwb)-based high precision positioning method and system
CN109477886A (zh) 无线电通信与雷达探测的共存
CN109477885B (zh) 采用导频信号的雷达探测
US20170280399A1 (en) Managing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Usage By A Wireless Network Node
US20080026767A1 (en) Restricted frequency band remote device communication authorization by geographic location
CN104185269A (zh) 一种毫米波无线通信链路的建立方法及终端设备
US10543810B2 (en) Authorizing the use of a motor vehicle
US9161330B2 (en) Method of enabling single chain ranging operations
US20220349984A1 (en) Low power radar in radio communication terminal
Zhang et al. Multipath mitigation algorithm for multifrequency-based ranging via convex relaxation in passive UHF RFID
CN108828573B (zh) 电力线定位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US20230254687A1 (en) Correlating devices and clients across addresses
CN116367121A (zh) 感知方法、通信装置、介质和芯片
US10536920B1 (en) System for location finding
CN115113132A (zh) 一种智能电表的电压实时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11641430B (zh) 一种信号调整方法及相关设备
JP5872926B2 (ja) 電波環境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電波環境管理方法
CN117687013B (zh) 基于5g的安防高精度定位方法
Jacovic et al. Experimentation framework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nder jamming scenarios
CN117499979B (zh) 一种相控阵天线的目标探测方法及装置
CN113615221A (zh) 便携终端装置、通信控制系统、通信控制方法及通信控制程序
CN116488693B (zh) 一种天线波束的干扰调节方法
CN113132894B (zh) 定位方法及装置、wlan设备、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30176207A1 (en) Backscatter localiz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