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66964A - 一种具有脸部识别功能可添加的大数据监控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脸部识别功能可添加的大数据监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66964A
CN116366964A CN202310137359.2A CN202310137359A CN116366964A CN 116366964 A CN116366964 A CN 116366964A CN 202310137359 A CN202310137359 A CN 202310137359A CN 116366964 A CN116366964 A CN 1163669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itoring
data
module
fac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3735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66964B (zh
Inventor
罗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ef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Shiq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Shiq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Shiq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3735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66964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669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669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669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669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 H04N23/61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where the recognised objects include parts of the human bod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7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using pattern recognition or machine learning
    • G06V10/764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using pattern recognition or machine learning using classification, e.g. of video objec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06V40/168Feature extraction; Face represent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20Movements or behaviour, e.g. gesture recogn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95Control of camera direction for changing a field of view, e.g. pan, tilt or based on tracking of obj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8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Psychiatry (AREA)
  • Social Psycholog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Systems (AREA)
  • Image Analysis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脸部识别功能可添加的大数据监控系统,涉及大数据监控技术领域,包括监控平台、监控数据接收系统、监控数据处理系统、数据云计算处理系统和数据存储系统,所述监控数据接收系统用于接收监控平台中的信息数据并将信息数据传递到监控数据处理系统中,所述监控数据处理系统用于将监控数据接收系统传递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所述数据云计算处理系统用于对系统覆盖区域内的目标人员进行搜索以及跟踪。该具有脸部识别功能可添加的大数据监控系统,能够对系统覆盖区域内的人物面部进行识别,还能随时加入目标人物的面部特征,然后快速的在系统覆盖区域内找到符合目标人物特征的人,然后持续的进行跟踪。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脸部识别功能可添加的大数据监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数据监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脸部识别功能可添加的大数据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识别的一系列相关技术,通常也叫做人像识别、面部识别,现在是个数据时代,人脸识别技术通过与大数据技术结合能够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便捷,例如将人脸识别技术运用到监控系统中。
如申请号为CN201910841845.6的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大数据 人脸识别方法,包括:通过摄像头采集人脸图像;人脸识别终端提取待识别的人脸图像的人脸特征区块,并将待识别的人脸图像的人脸特征区块分别与人脸特征区块库中的人脸特征区块进行比对,当比对成功时,获取与待识别的人脸图像相匹配的清晰的人脸图像及其对应的身份信息。
但是还存在如下的缺陷:不能随意的增加目标人物并在发现目标人物的时候持续进行跟踪。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出一种具有脸部识别功能可添加的大数据监控系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脸部识别功能可添加的大数据监控系统,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具有脸部识别功能可添加的大数据监控系统,包括监控平台、监控数据接收系统、监控数据处理系统、数据云计算处理系统和数据存储系统,所述监控平台用于对系统覆盖区域内进行监控并获取视频数据信息以及系统覆盖区域内的人脸部数据信息并将视频数据信息以及人脸部数据信息传输到监控数据接收系统,且监控平台的输出端与监控数据接收系统网络连接,所述监控数据接收系统用于接收监控平台中的信息数据并将信息数据传递到监控数据处理系统中,所述监控数据处理系统用于将监控数据接收系统传递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且监控数据处理系统与数据云计算处理系统通信连接,所述数据云计算处理系统用于对系统覆盖区域内的目标人员进行搜索以及跟踪,所述数据存储系统分别与存储监控平台、监控数据接收系统、监控数据处理系统和数据云计算处理系统通信连接,且数据存储系统用于存储监控平台、监控数据接收系统、监控数据处理系统和数据云计算处理系统中的信息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监控平台包括视频监控模块、人脸面部扫描模块和监控数据预存模块,且视频监控模块和人脸面部扫描模块均和监控数据预存模块通信连接,所述监控数据预存模块用于存储视频监控模块和人脸面部扫描模块中的信息数据并将信息数据传递到监控数据接收系统中。
进一步的,所述视频监控模块基于多个监控设备对系统覆盖区域内进行视频监控并形成视频信息数据,且监控设备具体包括:摄像头和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 DSP 的单路视频编码器。
进一步的,所述人脸面部扫描模块基于多个人脸扫描仪对系统覆盖区域内行人的脸部进行扫描并形成人脸面部信息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监控数据接收系统上网络连接有第一网关模块和第二网关模块,且第一网关模块和第二网关模块均至少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网关模块与视频监控模块通信连接用于视频监控模块与监控数据处理系统之间信息数据的传递,所述第二网关模块与人脸面部扫描模块通信连接用于人脸面部扫描模块与监控数据处理系统之间信息数据的传递。
进一步的,所述监控数据处理系统包括人体姿态解析模块和人脸面部信息数据处理模块,所述人体姿态解析模块对人体的姿态进行分析处理,且根据预设姿态进行分类,同时预设姿态包括:站立、坐、卧和行走,所述人脸面部信息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人脸面部信息数据进行建模并进行存储。
进一步的,所述人脸面部信息数据处理模块包括人脸面部信息数据建模单元和人脸面部信息存储库,所述人脸面部信息数据建模单元将人脸面部信息数据进行三维建模并将建立的人脸面部三维模型存储在人脸面部信息存储库中。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云计算处理系统包括目标人物输入模块、目标人物建模模块、目标人物对比模块和目标人物跟踪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目标人物输入模块用于连接外在端口用于输入目标人物的图像信息数据,且目标人物输入模块与目标人物建模模块通信连接,所述目标人物建模模块用于将目标人物的图像信息数据进行三维建模形成目标人物的三维模型,所述目标人物对比模块用于将目标人物建模模块建立的目标人物的三维模型与人脸面部信息存储库b中的人脸面部三维模型进行对比,若目标人物的三维模型与人脸面部三维模型对比的相似度达到八十五以上将人脸面部三维模型输送到目标人物跟踪模块中进行目标人物的跟踪。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脸部识别功能可添加的大数据监控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具有脸部识别功能可添加的大数据监控系统,能够对系统覆盖区域内的人物面部进行识别,还能随时加入目标人物的面部特征,然后快速的在系统覆盖区域内找到符合目标人物特征的人,然后持续的进行跟踪;
本申请通过人体姿态解析模块对人体的姿态进行分析处理,且根据预设姿态进行分类,同时预设姿态包括:站立、坐、卧和行走,人脸面部信息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人脸面部信息数据进行建模并进行存储,人脸面部信息数据建模单元将人脸面部信息数据进行三维建模并将建立的人脸面部三维模型存储在人脸面部信息存储库中。
然后,目标人物输入模块用于连接外在端口用于输入目标人物的图像信息数据,目标人物建模模块将目标人物的图像信息数据进行三维建模形成目标人物的三维模型,目标人物对比模块将目标人物建模模块建立的目标人物的三维模型与人脸面部信息存储库中的人脸面部三维模型进行对比,若目标人物的三维模型与人脸面部三维模型对比的相似度达到八十五以上将人脸面部三维模型输送到目标人物跟踪模块中进行目标人物的跟踪。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具有脸部识别功能可添加的大数据监控系统的系统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具有脸部识别功能可添加的大数据监控系统的监控平台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具有脸部识别功能可添加的大数据监控系统的监控数据接收系统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具有脸部识别功能可添加的大数据监控系统的监控数据处理系统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具有脸部识别功能可添加的大数据监控系统的数据云计算处理系统的流程示意图。
图中:1、监控平台;101、视频监控模块;102、人脸面部扫描模块;103、监控数据预存模块;2、监控数据接收系统;201、第一网关模块;202、第二网关模块;3、监控数据处理系统;301、人体姿态解析模块;302、人脸面部信息数据处理模块;302a、人脸面部信息数据建模单元;302b、人脸面部信息存储库;4、数据云计算处理系统;401、目标人物输入模块;402、目标人物建模模块;403、目标人物对比模块;404、目标人物跟踪模块;5、数据存储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脸部识别功能可添加的大数据监控系统,包括监控平台1、监控数据接收系统2、监控数据处理系统3、数据云计算处理系统4和数据存储系统5,监控平台1用于对系统覆盖区域内进行监控并获取视频数据信息以及系统覆盖区域内的人脸部数据信息并将视频数据信息以及人脸部数据信息传输到监控数据接收系统2,且监控平台1的输出端与监控数据接收系统2网络连接,监控数据接收系统2用于接收监控平台1中的信息数据并将信息数据传递到监控数据处理系统3中,监控数据处理系统3用于将监控数据接收系统2传递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且监控数据处理系统3与数据云计算处理系统4通信连接,数据云计算处理系统4用于对系统覆盖区域内的目标人员进行搜索以及跟踪,数据存储系统5分别与存储监控平台1、监控数据接收系统2、监控数据处理系统3和数据云计算处理系统4通信连接,且数据存储系统5用于存储监控平台1、监控数据接收系统2、监控数据处理系统3和数据云计算处理系统4中的信息数据。
请参阅图2,具体为,监控平台1包括视频监控模块101、人脸面部扫描模块102和监控数据预存模块103,且视频监控模块101和人脸面部扫描模块102均和监控数据预存模块103通信连接,监控数据预存模块103用于存储视频监控模块101和人脸面部扫描模块102中的信息数据并将信息数据传递到监控数据接收系统2中。
视频监控模块101基于多个监控设备对系统覆盖区域内进行视频监控并形成视频信息数据,且监控设备具体包括:摄像头和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 DSP 的单路视频编码器。
人脸面部扫描模块102基于多个人脸扫描仪对系统覆盖区域内行人的脸部进行扫描并形成人脸面部信息数据。
请参阅图3,具体为,监控数据接收系统2上网络连接有第一网关模块201和第二网关模块202,且第一网关模块201和第二网关模块202均至少设置有两个,第一网关模块201与视频监控模块101通信连接用于视频监控模块101与监控数据处理系统3之间信息数据的传递,第二网关模块202与人脸面部扫描模块102通信连接用于人脸面部扫描模块102与监控数据处理系统3之间信息数据的传递。
请参阅图4,具体为,监控数据处理系统3包括人体姿态解析模块301和人脸面部信息数据处理模块302,人体姿态解析模块301对人体的姿态进行分析处理,且根据预设姿态进行分类,同时预设姿态包括:站立、坐、卧和行走,人脸面部信息数据处理模块302用于对人脸面部信息数据进行建模并进行存储。
人脸面部信息数据处理模块302包括人脸面部信息数据建模单元302a和人脸面部信息存储库302b,人脸面部信息数据建模单元302a将人脸面部信息数据进行三维建模并将建立的人脸面部三维模型存储在人脸面部信息存储库302b中。
请参阅图4,具体为,数据云计算处理系统4包括目标人物输入模块401、目标人物建模模块402、目标人物对比模块403和目标人物跟踪模块404。
目标人物输入模块401用于连接外在端口用于输入目标人物的图像信息数据,且目标人物输入模块401与目标人物建模模块402通信连接,目标人物建模模块402用于将目标人物的图像信息数据进行三维建模形成目标人物的三维模型,目标人物对比模块403用于将目标人物建模模块402建立的目标人物的三维模型与人脸面部信息存储库302b中的人脸面部三维模型进行对比,若目标人物的三维模型与人脸面部三维模型对比的相似度达到八十五以上将人脸面部三维模型输送到目标人物跟踪模块404中进行目标人物的跟踪。
综上,该具有脸部识别功能可添加的大数据监控系统,使用时,首先通过监控平台1对系统覆盖区域内进行监控并获取视频数据信息以及系统覆盖区域内的人脸部数据信息并将视频数据信息以及人脸部数据信息传输到监控数据接收系统2中,监控数据接收系统2接收监控平台1中的信息数据并将信息数据传递到监控数据处理系统3中,监控数据处理系统3用于将监控数据接收系统2传递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数据云计算处理系统4对系统覆盖区域内的目标人员进行搜索以及跟踪,数据存储系统5用于存储监控平台1、监控数据接收系统2、监控数据处理系统3和数据云计算处理系统4中的信息数据。
其中,监控数据预存模块103用于存储视频监控模块101和人脸面部扫描模块102中的信息数据并将信息数据传递到监控数据接收系统2中,视频监控模块101基于多个监控设备对系统覆盖区域内进行视频监控并形成视频信息数据,且监控设备具体包括:摄像头和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 DSP 的单路视频编码器,人脸面部扫描模块102基于多个人脸扫描仪对系统覆盖区域内行人的脸部进行扫描并形成人脸面部信息数据。
第一网关模块201与视频监控模块101通信连接用于视频监控模块101与监控数据处理系统3之间信息数据的传递,第二网关模块202与人脸面部扫描模块102通信连接用于人脸面部扫描模块102与监控数据处理系统3之间信息数据的传递。
然后,人体姿态解析模块301对人体的姿态进行分析处理,且根据预设姿态进行分类,同时预设姿态包括:站立、坐、卧和行走,人脸面部信息数据处理模块302用于对人脸面部信息数据进行建模并进行存储,人脸面部信息数据建模单元302a将人脸面部信息数据进行三维建模并将建立的人脸面部三维模型存储在人脸面部信息存储库302b中。
然后,目标人物输入模块401用于连接外在端口用于输入目标人物的图像信息数据,目标人物建模模块402将目标人物的图像信息数据进行三维建模形成目标人物的三维模型,目标人物对比模块403将目标人物建模模块402建立的目标人物的三维模型与人脸面部信息存储库302b中的人脸面部三维模型进行对比,若目标人物的三维模型与人脸面部三维模型对比的相似度达到八十五以上将人脸面部三维模型输送到目标人物跟踪模块404中进行目标人物的跟踪。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Claims (9)

1.一种具有脸部识别功能可添加的大数据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控平台(1)、监控数据接收系统(2)、监控数据处理系统(3)、数据云计算处理系统(4)和数据存储系统(5),所述监控平台(1)用于对系统覆盖区域内进行监控并获取视频数据信息以及系统覆盖区域内的人脸部数据信息并将视频数据信息以及人脸部数据信息传输到监控数据接收系统(2),且监控平台(1)的输出端与监控数据接收系统(2)网络连接,所述监控数据接收系统(2)用于接收监控平台(1)中的信息数据并将信息数据传递到监控数据处理系统(3)中,所述监控数据处理系统(3)用于将监控数据接收系统(2)传递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且监控数据处理系统(3)与数据云计算处理系统(4)通信连接,所述数据云计算处理系统(4)用于对系统覆盖区域内的目标人员进行搜索以及跟踪,所述数据存储系统(5)分别与存储监控平台(1)、监控数据接收系统(2)、监控数据处理系统(3)和数据云计算处理系统(4)通信连接,且数据存储系统(5)用于存储监控平台(1)、监控数据接收系统(2)、监控数据处理系统(3)和数据云计算处理系统(4)中的信息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脸部识别功能可添加的大数据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平台(1)包括视频监控模块(101)、人脸面部扫描模块(102)和监控数据预存模块(103),且视频监控模块(101)和人脸面部扫描模块(102)均和监控数据预存模块(103)通信连接,所述监控数据预存模块(103)用于存储视频监控模块(101)和人脸面部扫描模块(102)中的信息数据并将信息数据传递到监控数据接收系统(2)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脸部识别功能可添加的大数据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视频监控模块(101)基于多个监控设备对系统覆盖区域内进行视频监控并形成视频信息数据,且监控设备具体包括:摄像头和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 DSP 的单路视频编码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脸部识别功能可添加的大数据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脸面部扫描模块(102)基于多个人脸扫描仪对系统覆盖区域内行人的脸部进行扫描并形成人脸面部信息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脸部识别功能可添加的大数据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数据接收系统(2)上网络连接有第一网关模块(201)和第二网关模块(202),且第一网关模块(201)和第二网关模块(202)均至少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网关模块(201)与视频监控模块(101)通信连接用于视频监控模块(101)与监控数据处理系统(3)之间信息数据的传递,所述第二网关模块(202)与人脸面部扫描模块(102)通信连接用于人脸面部扫描模块(102)与监控数据处理系统(3)之间信息数据的传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脸部识别功能可添加的大数据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数据处理系统(3)包括人体姿态解析模块(301)和人脸面部信息数据处理模块(302),所述人体姿态解析模块(301)对人体的姿态进行分析处理,且根据预设姿态进行分类,同时预设姿态包括:站立、坐、卧和行走,所述人脸面部信息数据处理模块(302)用于对人脸面部信息数据进行建模并进行存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脸部识别功能可添加的大数据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脸面部信息数据处理模块(302)包括人脸面部信息数据建模单元(302a)和人脸面部信息存储库(302b),所述人脸面部信息数据建模单元(302a)将人脸面部信息数据进行三维建模并将建立的人脸面部三维模型存储在人脸面部信息存储库(302b)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具有脸部识别功能可添加的大数据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云计算处理系统(4)包括目标人物输入模块(401)、目标人物建模模块(402)、目标人物对比模块(403)和目标人物跟踪模块(40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具有脸部识别功能可添加的大数据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人物输入模块(401)用于连接外在端口用于输入目标人物的图像信息数据,且目标人物输入模块(401)与目标人物建模模块(402)通信连接,所述目标人物建模模块(402)用于将目标人物的图像信息数据进行三维建模形成目标人物的三维模型,所述目标人物对比模块(403)用于将目标人物建模模块(402)建立的目标人物的三维模型与人脸面部信息存储库(302b)中的人脸面部三维模型进行对比,若目标人物的三维模型与人脸面部三维模型对比的相似度达到八十五以上将人脸面部三维模型输送到目标人物跟踪模块(404)中进行目标人物的跟踪。
CN202310137359.2A 2023-02-20 2023-02-20 一种具有脸部识别功能可添加的大数据监控系统 Active CN1163669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37359.2A CN116366964B (zh) 2023-02-20 2023-02-20 一种具有脸部识别功能可添加的大数据监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37359.2A CN116366964B (zh) 2023-02-20 2023-02-20 一种具有脸部识别功能可添加的大数据监控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66964A true CN116366964A (zh) 2023-06-30
CN116366964B CN116366964B (zh) 2024-05-14

Family

ID=86938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37359.2A Active CN116366964B (zh) 2023-02-20 2023-02-20 一种具有脸部识别功能可添加的大数据监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66964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24045A (zh) * 2012-11-16 2014-05-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人脸识别跟踪方法及系统
US20160086015A1 (en) * 2007-01-09 2016-03-24 Si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ed face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
CN111479087A (zh) * 2019-01-23 2020-07-31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3d监控场景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870235A (zh) * 2020-08-04 2020-11-03 杭州艺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ippg的吸毒人员筛查方法
CN113221732A (zh) * 2021-05-10 2021-08-06 精点视界(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人脸识别的大数据精准制作智能证卡的实现方法
CN113486690A (zh) * 2020-05-27 2021-10-08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身份识别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3673320A (zh) * 2021-07-12 2021-11-19 深圳市万物互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5g网络的智慧校园三维视觉重建方法和系统
CN114817638A (zh) * 2022-05-11 2022-07-29 东南大学 一种固定场景监控视频的回溯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086015A1 (en) * 2007-01-09 2016-03-24 Si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ed face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
CN103824045A (zh) * 2012-11-16 2014-05-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人脸识别跟踪方法及系统
CN111479087A (zh) * 2019-01-23 2020-07-31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3d监控场景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86690A (zh) * 2020-05-27 2021-10-08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身份识别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1870235A (zh) * 2020-08-04 2020-11-03 杭州艺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ippg的吸毒人员筛查方法
CN113221732A (zh) * 2021-05-10 2021-08-06 精点视界(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人脸识别的大数据精准制作智能证卡的实现方法
CN113673320A (zh) * 2021-07-12 2021-11-19 深圳市万物互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5g网络的智慧校园三维视觉重建方法和系统
CN114817638A (zh) * 2022-05-11 2022-07-29 东南大学 一种固定场景监控视频的回溯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陈惠红;刘世明;胡耀民;: "人脸识别技术分析与系统架构", 新型工业化, no. 0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66964B (zh) 2024-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186452A1 (e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Interactive Apparatus and Method Based on Deep Learning Posture Estimation
US20210227126A1 (en) Deep learning inference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aging systems
CN110135249B (zh) 基于时间注意力机制和lstm的人体行为识别方法
Burel et al. Detection and localization of faces on digital images
US6504944B2 (en) Image recogni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US10061389B2 (en) Gesture recognition system and gesture recognition method
CN114049681A (zh) 一种监控方法、识别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US20130076943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mage recognition of facial areas in photographic images from a digital camera
US20220180534A1 (en) Pedestrian tracking method, computing device, pedestrian tracking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US8644614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KR101943433B1 (ko) 몽타주 인식을 통한 실시간 수배자 검출 시스템
CN111898524A (zh) 一种5g边缘计算网关及其应用
KR102309111B1 (ko) 딥러닝 기반 비정상 행동을 탐지하여 인식하는 비정상 행동 탐지 시스템 및 탐지 방법
CN110718227A (zh) 一种基于多模态交互的分布式物联网设备协同方法及其系统
CN101674363A (zh) 移动设备及通话方法
EP1590762A4 (en) METHOD AND / OR SYSTEM FOR AUTOMATED FACE RECOGNITION AND AUTOMATED FACE COMPARISON USING MULTIPLE 2D FACE PICTURES PAINTED FROM A RECORDED 3D FACE IMAGE
Zhao et al. Real-time human detection with depth camera via a physical radius-depth detector and a CNN descriptor
CN114255508A (zh) 一种基于OpenPose的学生体态检测分析及效率评估方法
CN116366964B (zh) 一种具有脸部识别功能可添加的大数据监控系统
CN109002776B (zh) 人脸识别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738555A (zh) 视频处理方法及装置
KR20060080995A (ko) 패턴인식을 이용한 매칭 서비스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6997449A (zh) 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机器人和人脸识别方法
CN109889753A (zh) 双目摄像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Shrivastava et al. Human activity recognition by analysis of skeleton joint position in internet of things (IOT) environ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23

Address after: 518000, Building B, 312, Guoren Building, No. 5 Keji Middle Third Road, Maling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Defa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101, Building 2, Ruiyangju, Nanfang Garden, No. 833, Shuanglong Avenue, Dongshan Street, Jiangning District, Nanjing, 210000,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Nanjing Shiqi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