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65685A - 一种上下电控制系统、方法、设备和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上下电控制系统、方法、设备和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65685A
CN116365685A CN202310235721.XA CN202310235721A CN116365685A CN 116365685 A CN116365685 A CN 116365685A CN 202310235721 A CN202310235721 A CN 202310235721A CN 116365685 A CN116365685 A CN 1163656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relay
personal computer
industrial personal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3572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65685B (zh
Inventor
林淦斌
庄伟龙
陈帆
叶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q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q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q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qi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3572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656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656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656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656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656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H02J9/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 H02J9/06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for DC powered load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下电控制系统、方法、设备和介质。该系统包括:控制板、供电电池和工控机;控制板包括:控制器、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和采样模块;其中,供电电池与第一继电器的常闭端连接,控制器分别与第一继电器的控制端以及第二继电器的控制端连接,第一继电器的常开端与采样模块连接,第二继电器并联在供电电池上,第二继电器与工控机建立连接;控制器与工控机建立连接;接收到上电指令,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二继电器闭合,以对工控机进行供电,并在第二继电器闭合之后,通过控制器控制断开第一继电器的常闭端与供电电池之间的连接,以及控制闭合第一继电器的常开端与采样模块之间的连接,从而实现了对工控机的上下电进行有效管理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上下电控制系统、方法、设备和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供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下电控制系统、方法、设备和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自主移动机器人(Autonomous Mobile Robot,AMR)作为自动化生产物流新兴的运输工具,应用得到快速的发展。基于环境自然导航的AMR,在未知的环境中,机器人通过自身所携带的内部传感器(比如,编码器和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Unit,IMU)等)和外部传感器(比如,激光雷达或视觉传感器)来对自身进行定位,并在定位的基础上利用外部传感器获取的环境信息增量式地构建环境地图,这个即是所熟知的同步定位与建图(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的导航原理。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通过编码器结合IMU计算得到里程计信息,运用机器人的运动模型得到机器人的位姿初估计,然后通过机器人装载的激光传感器获取的激光数据结合观测模型(激光的扫描匹配)对机器人位姿进行精确修正,得到机器人的精确定位,之后在精确定位的基础上,将激光数据添加到栅格地图中,反复如此,机器人在环境中运动,最终完成整个场景地图的构建。
为了应对这一系列复杂的算法计算,一个小尺寸、低功耗、高性能的计算平台必不可少。基于ARM或x86架构的工控机成为AMR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单元。工控机具有较高的防磁、防尘、防冲击能力,可在复杂环境下长时间稳定运行,可为AMR提供高效、可靠的控制系统,而此类工控机又通常由AMR自身携带的电源进行供电。
在AMR产品设计过程中,通常有一个控制电源开关按钮。为了方便操作,用户习惯性地通过该按钮对整个AMR系统进行下电操作,当然包括内置于AMR系统中工控机的电源供给,此操作会带来一个问题。众所周知,电脑开机状态直接切断电源可能会造成电脑软硬件方面出现损坏。硬件方面,电脑直接断电,可能会损坏电脑的电源,电源工作时突然断电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反向电动势,对电源的元器件会产生冲击导致电源损坏。还可能损坏硬盘,特别是机械硬盘,硬盘工作时会高速旋转,突然掉电,高速旋转的头可能会损伤盘面,对硬盘的磁头和盘片有一定得影响。如果是固态硬盘,突然断电可能丢失数据甚至损坏某些存储单元。另外还可能对主板的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CMOS)和主板上音视频卡产生影响,特别是显卡因其本身的电源滤波电容很大,极可能造成电容瞬间放电漏液和显卡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asic Input OutputSystem,BIOS)的损坏。主板的电源滤波电容也同样可能会因为瞬间放电产生漏液造成整个系统的损坏。如果是硬件损坏,基本上就需要换件维修了。软件方面,直接断电可能导致未保存的文件丢失,正在运行的各种系统文件损坏或者丢失,导致系统不能正常启动或者启动后不能正常使用。这种情况一般可以通过修复系统文件或者重装系统来解决。因此,通过对AMR供电系统进行设计,从而实现对工控机电源上下电逻辑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下电控制系统、方法、设备和介质,以实现对工控机的上下电进行有效管理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上下电控制系统,包括:控制板、供电电池和工控机;所述控制板包括:控制器、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和采样模块;其中,所述供电电池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闭端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控制端以及所述第二继电器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开端与所述采样模块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并联在所述供电电池上,以及所述第二继电器与所述工控机建立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工控机建立连接;
在接收到上电指令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继电器闭合,以对所述工控机进行供电,并在所述第二继电器闭合之后,通过所述控制器控制断开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闭端与所述供电电池之间的连接,以及控制闭合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开端与采样模块之间的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上下电控制方法,应用于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上下电控制系统;其中,所述上下电控制系统包括:控制板、供电电池和工控机;所述控制板包括:控制器、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和采样模块;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目标设备的上下电指令;
按照所述上下电指令控制所述第一继电器分别与所述供电电池以及所述采样模块之间的通断,以及控制所述第二继电器的通断,以控制所述工控机的上下电。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上下电控制系统,以及
与所述上下电控制系统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上下电控制系统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上下电控制系统执行,以使所述上下电控制系统能够执行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上下电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上下电控制系统执行时实现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上下电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接收到上电指令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二继电器闭合,以对工控机进行供电,并在第二继电器闭合之后,通过控制器控制断开第一继电器的常闭端与供电电池之间的连接,以及控制闭合第一继电器的常开端与采样模块之间的连接,从而保证了在第一继电器的常闭端与供电电池之间的连接断开之后,供电电池仍可以向工控机进行供电,以及闭合第一继电器的常开端与采样模块之间的连接,保证了对关机信号的实时采样,从而实现了对工控机的上下电进行有效管理的效果。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下电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上下电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下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一实施例中,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下电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避免工控机直接掉电所导致的硬件损坏和软件文件丢失的情况,该上下电控制系统可以采用硬件和/或软件的形式实现,该上下电控制系统可配置于电子设备中。示例性地,电子设备可以为AMR。
如图1所示,上下电控制系统包括:控制板10、供电电池20和工控机30;控制板10包括:控制器101、第一继电器102、第二继电器103和采样模块104;其中,供电电池20与第一继电器102的常闭端连接,控制器101分别与第一继电器102的控制端以及第二继电器103的控制端连接,第一继电器102的常开端与采样模块104连接,第二继电器103并联在供电电池20上,以及第二继电器103与工控机30建立连接;控制器101与工控机30建立连接;
在接收到上电指令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101控制第二继电器103闭合,以对工控机30进行供电,并在第二继电器103闭合之后,通过控制器101控制断开第一继电器102的常闭端与供电电池20之间的连接,以及控制闭合第一继电器102的常开端与采样模块104之间的连接。
在实施例中,通过控制板10控制供电电池20是否向工控机30进行供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工控机30的电源直接由供电电池20进行提供,即在供电电池20开启的情况下,工控机30即上电。示例性地,工控机30可以为导航板。
在实施例中,第一继电器102可以为双刀双掷继电器;第二继电器103可以为单刀单掷继电器。示例性地,第一继电器102可以包括八个引脚,其中,两个常开端,两个常闭端,两个公共端和两个控制端;第二继电器103包括动端和不动端。当然,在第二继电器103在需要同时保持供电电池20短接以及控制工控机30供电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八个引脚的双刀双掷继电器。其中,一对常开端、常闭端和公共端用于替代短接供电电池20的弱电控制信号;另一对常开端、常闭端和公共端用于控制工控机30上下电。在断电的情况下,第一继电器102的常闭端与供电电池20连接,并在接收到上电指令之后,可以正常开启供电电池20,以使供电电池20输出供电电压,以启动控制板10,即对控制板10进行供电。在控制板10启动之后,控制第二继电器103闭合,以对工控机30进行供电;并在第二继电器103闭合之后,通过控制器101控制第一继电器102的常闭端与供电电池20之间的连接断开,以及控制第一继电器102的常开端与采样模块104之间的连接闭合。在实施例中,第一继电器102的常闭端与供电电池20连接,是为了使得供电电池20的弱电控制信号的两个端子短接,从而使得供电电池20接通,以可以向工控机30进行供电。在第一继电器102的常开端与采样模块104之间的连接闭合的情况下,通过闭合的第二继电器103,仍可以保持供电电池20处于短接状态,从而可以保证供电电池20仍可以向工控机30进行供电。在实施例中,对供电电池20的类型不作限定。在供电电池20的弱电控制信号的两个端子常闭(即短接)的情况下,即为启动供电电池;在供电电池的弱电控制信号的两个端子常开(即未短接)的情况下,即为关闭供电电池。
在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电压转换模块对供电电池20输出的供电电压进行转换,以转换成符合控制板10的工作电压。示例性地,假设控制板10的工作电压为24V,则在供电电池20输出供电电压后,将供电电压转换成24V,以启动控制板10。
在实施例中,在第一继电器102的常开端与采样模块之间的连接闭合的情况下,开关机信号由采样模块104进行采样。在采样模块104采样到的关机信号是有效的,即可启动关机流程。在实施例中,第一继电器102可以安装在控制板10上,也可以安装在控制板10之外(即未安装在控制板10上),对此并不进行限定。在该实施例中,以第一继电器102安装在控制器101上为例,对上下电控制过程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接收到上电指令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二继电器闭合,以向工控机发送开机信号,并在第二继电器闭合之后,通过控制器控制断开第一继电器的常闭端与供电电池之间的连接,以及控制闭合第一继电器的常开端与采样模块之间的连接,从而保证了在第一继电器的常闭端与供电电池之间的连接断开之后,供电电池仍可以向工控机进行供电,以及闭合第一继电器的常开端与采样模块之间的连接,保证了对关机信号的实时采样,从而实现了对工控机的上下电进行有效管理的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采样模块采集到下电指令的情况下,通过控制板向工控机发送关机信号,以使工控机在接收到关机信号后,启动操作系统进行软关机操作,并在等待工控机完成关机之后,断开第二继电器,以关闭供电电池的输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控制板与工控机之间可以通过USB接口建立通信连接。在实施例中,在正常工作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采样模块进行关机信号的采样,若采样到的关机信号是有效的,则进入关机流程,并向工控机发送关机信号。在确认工控机接收到关机信号之后,工控机启动操作系统进行软关机操作,并在等待工控机完成关机之后,断开第二继电器,以通过断开第二继电器关闭供电电池的输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配置一个预设时长,即在确认工控机接收到关机信号之后,等待预设时长之后,即可断开第二继电器。其中,预设时长可以理解为工控机可以完成关机的时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工控机的具体配置参数对预设时长进行设定。示例性地,预设时长可以为30秒,对此并不进行限定,可以根据电子设备的具体情况进行设定。
在实施例中,关机信号是有效的,可以理解为,接收到的关机信号的持续时长达到一定时长。示例性地,一定时长可以为4秒,即在接收到的关机信号的持续时长达到4秒,则认为该关机信号是有效的。
在一实施例中,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上下电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上下电控制系统中新增供电控制模块、开关机键和开关机指示灯。如图2所示,该上下电控制系统还包括:供电控制模块105、开关机键106和开关机指示灯107。
其中,第二继电器103内嵌在供电控制模块105中,以及供电控制模块105与控制器101连接;通过供电控制模块105控制工控机30的上电或下电。在实施例中,供电控制模块105中包含第二继电器103和IO端口。其中,IO端口用于触发并控制第二继电器103的吸合,在IO端口输出高电平信号的情况下,即触发并控制第二继电器103闭合。在实施例中,通过第二继电器103的吸合决定是否向工控机30进行供电。在第二继电器103闭合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供电控制模块105控制工控机30的上电或下电,并通过控制器101向工控机30发送开机信号或关机信号。
其中,开关机键106与第一继电器102的公共端连接;响应于开关机键106的上电指令,启动供电电池20输出供电电压,以启动控制板10。其中,开关机键106指的是整个电子设备外部的开关机键,即电子设备的总开关。开关机键106用于触发是否启动电子设备。示例性地,开关机键106可以为卡扣式按键,也可以为其它类型按键,对此并不进行限定。在实施例中,在断电的情况下,开关机键106可以通过第一继电器102的常闭端直连供电电池20,并在开关机键106(比如,为卡扣式按键)锁住后,可以正常开启供电电池20,以进行供电电压的输出。在供电电池20输出供电电压之后,转换为控制板10的工作电压(比如,24V),以启动控制板10。
其中,开关机指示灯107与控制器101连接;在接收到上电指令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101按照开机信号控制开关机指示灯107的显示;在接收到下电指令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101按照关机信号控制开关机指示灯107的显示。在实施例中,开关机指示灯107用于对工控机30的开关机状态进行表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开机状态和关机状态对应的开关机指示灯107的闪烁情况是不同的,可以直观地向用户展示工控机30当前所处的状态,从而提升了用户的直观体验。示例性地,在处于开机状态的情况下,开关机指示灯107按照预设闪烁频率进行闪烁;在处于关机状态的情况下,开关机指示灯107常亮3秒。其中,预设闪烁频率可以由控制板10进行控制。
在一实施例中,在上电过程中接收到下电指令的情况下,通过控制板关闭除开关机指示灯和工控机之外的所有外设电源,并按照关机信号控制开关机指示灯的显示,以及向工控机发送关机信号,以使工控机在完成开机,以及接收到关机信号之后,启动操作系统进行软关机操作。在实施例中,上电过程可以理解为设备的开机过程;下电指令可以理解为设备的关机指令。在实施例中,在设备的开机过程中再次按下开关机按键,将触发关机的处理流程。在此开机过程中触发关机的处理流程,等同于关机操作。在开机过程中再次按下开关机按键触发关机的处理流程包括:控制板关闭除开关机指示灯以及工控机之外的所有外设电源;开关机指示灯按照关机信号进行显示(比如,常亮3秒),并在3秒后熄灭并关闭开关机指示灯;同时,向工控机持续发送关机信号,并在工控机完成开机,以及确认工控机接收关机信号之后,工控机启动操作系统进行软关机操作;等待工控机完成关机之后,断开第二继电器,以关闭供电电池的输出。可以理解为,在开机过程中再次按下开关机按键触发关机的处理流程,等同于关机操作。并且,与独立的关机流程的区别是:需要额外等待工控机开机的时间,但在工控机的开机过程中,直接按照关机信号进行开关机指示灯的显示,以向用户提示工控机正在关机。
在一实施例中,在下电过程中接收到上电指令的情况下,控制板按照开机信号控制开关机指示灯的显示,并在等待工控机完成关机之后,控制板控制第二继电器断开,以关闭供电电池的输出和控制控制板复位。在实施例中,下电过程可以理解为设备的关机过程;上电指令可以理解为设备的开机指令。在实施例中,在设备的关机过程中再次按下开关机按键,将触发开机的处理流程。在此关机过程中触发开机的处理流程,等同于开机操作。在关机过程中再次按下开关机按键触发开机的处理流程包括:控制板直接开启灯带电源,以使开关机指示灯按照开机信号进行显示(比如,白光按照一定闪烁频率进行闪烁);灯带工控机完成上次的关机流程(比如,等待30秒);控制板断开第二继电器,以关闭供电电池的输出。其中,断开第二继电器,以关闭供电电池的输出,导致控制板自身被复位。在控制板复位之后,闭合第一继电器的常闭端与供电电池之间的连接,以及断开第一继电器的常开端与采样模块之间的连接。由于开关机按键处于开机状态,供电电池再次可以对外供电,并按照上电流程进行执行(即将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二继电器闭合,以对工控机进行供电,并在第二继电器闭合之后,通过控制器控制断开第一继电器的常闭端与供电电池之间的连接,以及控制闭合第一继电器的常开端与采样模块之间的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控制板的复位期间,有一段时长内开关机指示灯的白光会熄灭,即向用户提示工控机已完成关机,并熄灭灯带电源(即开关机指示灯的供电电源)。可以理解为,在关机过程中再次按下开关机按键触发开机的处理流程,等同于开机操作。并且,与独立的开机流程的区别是:需要额外等待工控机关机的时间,并且控制板需要复位,且在工控机关机过程中直接按照开机信号进行开关机指示灯的显示,以向用户提示工控机正在开机。
在一实施例中,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下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应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上下电控制系统。其中,上下电控制系统包括:控制板、供电电池和工控机;控制板包括:控制器、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和采样模块。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上下电控制方法包括:
S310、接收目标设备的上下电指令。
其中,目标设备中配置上述实施例中的上下电控制系统。在实施例中,目标设备指的是需要外接的开关机按键触发开关机的终端设备。示例性地,目标设备可以为AMR。上下电指令指的是设备的上电指令(即开机指令)或下电指令(即关机指令)。
S320、按照上下电指令控制第一继电器分别与供电电池以及采样模块之间的通断,以及控制第二继电器的通断,以控制工控机的上下电。
在实施例中,在接收到上电指令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二继电器闭合,以向工控机进行供电,并在第二继电器闭合之后,通过控制器控制断开第一继电器的常闭端与供电电池之间的连接,以及控制闭合第一继电器的常开端与采样模块之间的连接,从而保证了在第一继电器的常闭端与供电电池之间的连接断开之后,供电电池仍可以向工控机进行供电,以及闭合第一继电器的常开端与采样模块之间的连接,保证了对关机信号的实时采样;在接收到下电指令的情况下,通过控制板向工控机发送关机信号,以使工控机在接收到关机信号之后,启动操作系统进行软关机操作,并在等待工控机完成关机之后,断开第二继电器,以关闭供电电池的输出,以实现控制板的自动复位。在断开第二继电器之后,控制板自身被复位;在控制板复位之后,闭合第一继电器的常闭端与供电电池之间的连接,以及断开第一继电器的常开端与采样模块之间的连接,以保证供电电池向工控机的正常供电,从而实现了对工控机的上下电进行有效管理的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上下电控制系统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上下电控制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示出了可以用来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410的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旨在表示各种形式的数字计算机,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工作台、个人数字助理、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大型计算机、和其它适合的计算机。电子设备还可以表示各种形式的移动装置,诸如,个人数字处理、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可穿戴设备(如头盔、眼镜、手表等)和其它类似的计算装置。本文所示的部件、它们的连接和关系、以及它们的功能仅仅作为示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文中描述的和/或者要求的本发明的实现。
如图4所示,电子设备410包括至少一个上下电控制系统411,以及与至少一个上下电控制系统411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如只读存储器(ROM)412、随机访问存储器(RAM)413等,其中,存储器存储有可被上下电控制系统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上下电控制系统411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412中的计算机程序或者从存储单元41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413中的计算机程序,来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413中,还可存储电子设备41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上下电控制系统411、ROM 412以及RAM 413通过总线41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415也连接至总线414。示例性地,电子设备410可以为AMR。
电子设备410中的多个部件连接至I/O接口415,包括:输入单元416,例如键盘、鼠标等;输出单元417,例如各种类型的显示器、扬声器等;存储单元418,例如磁盘、光盘等;以及通信单元419,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收发机等。通信单元419允许电子设备410通过诸如因特网的计算机网络和/或各种电信网络与其他设备交换信息/数据。
上下电控制系统411可以是各种具有处理和计算能力的通用和/或专用处理组件。上下电控制系统411的一些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中央处理单元(CPU)、图形处理单元(GPU)、各种专用的人工智能(AI)计算芯片、各种运行机器学习模型算法的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以及任何适当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等。上下电控制系统411执行上文所描述的各个方法和处理,例如上下电控制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下电控制方法可被实现为计算机程序,其被有形地包含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存储单元418。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的部分或者全部可以经由ROM 412和/或通信单元419而被载入和/或安装到电子设备410上。当计算机程序加载到RAM 413并由上下电控制系统411执行时,可以执行上文描述的上下电控制方法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备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上下电控制系统411可以通过其他任何适当的方式(例如,借助于固件)而被配置为执行上下电控制方法。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在数字电子电路系统、集成电路系统、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芯片上系统的系统(SOC)、负载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计算机硬件、固件、软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中实现。这些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实施在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中,该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可在包括至少一个可编程处理器的可编程系统上执行和/或解释,该可编程处理器可以是专用或者通用可编程处理器,可以从存储系统、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至少一个输出装置接收数据和指令,并且将数据和指令传输至该存储系统、该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该至少一个输出装置。
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编程语言的任何组合来编写。这些计算机程序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使得计算机程序当由处理器执行时使流程图和/或框图中所规定的功能/操作被实施。计算机程序可以完全在机器上执行、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作为独立软件包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且部分地在远程机器上执行或完全在远程机器或服务器上执行。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备选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会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为了提供与用户的交互,可以在电子设备上实施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该电子设备具有:用于向用户显示信息的显示装置(例如,CRT(阴极射线管)或者LCD(液晶显示器)监视器);以及键盘和指向装置(例如,鼠标或者轨迹球),用户可以通过该键盘和该指向装置来将输入提供给电子设备。其它种类的装置还可以用于提供与用户的交互;例如,提供给用户的反馈可以是任何形式的传感反馈(例如,视觉反馈、听觉反馈、或者触觉反馈);并且可以用任何形式(包括声输入、语音输入或者、触觉输入)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
可以将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实施在包括后台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作为数据服务器)、或者包括中间件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应用服务器)、或者包括前端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具有图形用户界面或者网络浏览器的用户计算机,用户可以通过该图形用户界面或者该网络浏览器来与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实施方式交互)、或者包括这种后台部件、中间件部件、或者前端部件的任何组合的计算系统中。可以通过任何形式或者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来将系统的部件相互连接。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区块链网络和互联网。
计算系统可以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客户端和服务器一般远离彼此并且通常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交互。通过在相应的计算机上运行并且彼此具有客户端-服务器关系的计算机程序来产生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关系。服务器可以是云服务器,又称为云计算服务器或云主机,是云计算服务体系中的一项主机产品,以解决了传统物理主机与VPS服务中,存在的管理难度大,业务扩展性弱的缺陷。
应该理解,可以使用上面所示的各种形式的流程,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步骤。例如,本发明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以顺序地执行也可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上下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板、供电电池和工控机;所述控制板包括:控制器、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和采样模块;其中,所述供电电池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闭端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控制端以及所述第二继电器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开端与所述采样模块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并联在所述供电电池上,以及所述第二继电器与所述工控机建立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工控机建立连接;
在接收到上电指令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继电器闭合,以对所述工控机进行供电,并在所述第二继电器闭合之后,通过所述控制器控制断开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闭端与所述供电电池之间的连接,以及控制闭合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开端与采样模块之间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采样模块采集到下电指令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控制板向所述工控机发送关机信号,以使所述工控机在接收到关机信号后,启动操作系统进行软关机操作,并在等待所述工控机完成关机之后,断开所述第二继电器,以关闭所述供电电池的输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还包括:供电控制模块;其中,所述第二继电器内嵌在所述供电控制模块中,以及所述供电控制模块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通过所述供电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工控机的上电或下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电控制系统,还包括:开关机键;其中,所述开关机键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公共端连接;
响应于所述开关机键的上电指令,启动所述供电电池输出供电电压,以启动所述控制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电控制系统还包括:开关机指示灯;所述开关机指示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在接收到上电指令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控制器按照开机信号控制所述开关机指示灯的显示;
在接收到下电指令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控制器按照关机信号控制所述开关机指示灯的显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上电过程中接收到下电指令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控制板关闭除开关机指示灯和所述工控机之外的所有外设电源,并按照关机信号控制所述开关机指示灯的显示,以及向所述工控机发送关机信号,以使所述工控机在完成开机,以及接收到关机信号之后,启动操作系统进行软关机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下电过程中接收到上电指令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板按照开机信号控制开关机指示灯的显示,并在等待所述工控机完成关机之后,所述控制板控制所述第二继电器断开,以关闭所述供电电池的输出和控制所述控制板复位。
8.一种上下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上下电控制系统;其中,所述上下电控制系统包括:控制板、供电电池和工控机;所述控制板包括:控制器、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和采样模块;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目标设备的上下电指令;
按照所述上下电指令控制所述第一继电器分别与所述供电电池以及所述采样模块之间的通断,以及控制所述第二继电器的通断,以控制所述工控机的上下电。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上下电控制系统,以及,
与所述上下电控制系统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上下电控制系统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上下电控制系统执行,以使所述上下电控制系统能够执行权利要求8所述的上下电控制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上下电控制系统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8所述的上下电控制方法。
CN202310235721.XA 2023-03-13 2023-03-13 一种上下电控制系统、方法、设备和介质 Active CN1163656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35721.XA CN116365685B (zh) 2023-03-13 2023-03-13 一种上下电控制系统、方法、设备和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35721.XA CN116365685B (zh) 2023-03-13 2023-03-13 一种上下电控制系统、方法、设备和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65685A true CN116365685A (zh) 2023-06-30
CN116365685B CN116365685B (zh) 2023-08-22

Family

ID=86939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35721.XA Active CN116365685B (zh) 2023-03-13 2023-03-13 一种上下电控制系统、方法、设备和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65685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3987A (zh) * 2019-05-15 2019-07-19 广州视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供电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799788A (zh) * 2020-07-14 2020-10-20 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断电控制系统、工程机械以及断电控制方法
CN112865287A (zh) * 2020-12-28 2021-05-28 智昌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ups的工控机上下电保护系统及保护方法
CN114915007A (zh) * 2021-02-09 2022-08-16 上海瑞仕格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供电系统、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和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3987A (zh) * 2019-05-15 2019-07-19 广州视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供电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799788A (zh) * 2020-07-14 2020-10-20 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断电控制系统、工程机械以及断电控制方法
CN112865287A (zh) * 2020-12-28 2021-05-28 智昌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ups的工控机上下电保护系统及保护方法
CN114915007A (zh) * 2021-02-09 2022-08-16 上海瑞仕格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供电系统、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和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65685B (zh) 2023-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09479B (zh) 一种开关机测试治具
CN104536551A (zh) 一种清除cmos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2750248A (zh) 一种usb设备工作模式切换方法及usb设备
CN110535209B (zh) 一种夜巡机器人的电源管理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04454198A (zh) 发电机组智能一体式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3530265A (zh) 实现电子设备的cf卡安全热插拔的装置及方法
CN109491287B (zh) 一种工作模式切换的方法、控制设备及微波感应器
CN103064486A (zh) 计算机装置及其即时时钟信号的重置方法
CN116365685B (zh) 一种上下电控制系统、方法、设备和介质
CN107678871B (zh) 一种电子设备开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930659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8005798B (zh) 一种基于dsp处理器的柴油机远程控制装置
CN207516792U (zh) 用于无人机反制干扰器的开关控制系统
CN106959877B (zh) 指纹识别芯片驱动电路、指纹识别芯片的驱动方法和装置
JP5353624B2 (ja) ロボット制御装置およびロボット制御方法
JPWO2012042588A1 (ja) プログラマブルコントローラシステム
CN115502065B (zh) 干燥炉后备模式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409383A (zh) 一种设备操作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496704B (zh) 一种远场语音控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858165A (zh) 一种芯片组、芯片组启动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4115657B (zh) 一种云手机的显示模式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7215287A (zh) 一种车载设备的运行状态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833654A (zh) 电机的电压保护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14261869A (zh) 电机驱动方向与门板运行方向一致性检测方法和门控制器
CN117608609A (zh) 一种电网自愈程序的更新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