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65529B - 一种基于负荷用电特性的工业用户可调节潜力评估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负荷用电特性的工业用户可调节潜力评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65529B
CN116365529B CN202211648647.6A CN202211648647A CN116365529B CN 116365529 B CN116365529 B CN 116365529B CN 202211648647 A CN202211648647 A CN 202211648647A CN 116365529 B CN116365529 B CN 1163655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ex
transferable
representing
interruptible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4864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65529A (zh
Inventor
肖先勇
冉博路
张姝
黄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164864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655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655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655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655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655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 H02J3/1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by switching loads on to, or off from, network, e.g. progressively balanced loading
    • H02J3/144Demand-response operation of the power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network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03Load forecast, e.g. methods or systems for forecasting future load deman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20Simulating, e g planning, reliability check, modelling or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CAD]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负荷用电特性的工业用户可调节潜力评估方法,涉及潜力评估技术领域,包括:获取用户的历史日负荷监测数据并建立日负荷曲线;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对日负荷曲线进行聚类以获得可中断特性和可转移特性;基于可中断特性和可转移特性确定中断区间和可转移区间;根据中断区间和可转移区间分别计算得到可中断指标和可转移指标;利用CRITIC客观赋权法对可中断指标和可转移指标进行赋权以得到指标权重;基于指标权重和VIKOR法对用户的可调节潜力进行评估以得到评估结果;本发明通过在评估指标体系中加入可调节时间的相关指标,利用VIKOR评估方法解决了优势指标补偿劣势指标和忽略单个指标最优值及最差值权重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负荷用电特性的工业用户可调节潜力评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潜力评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负荷用电特性的工业用户可调节潜力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用户可调节潜力指的是工业用户在需求响应时段内可调节负荷的能力。一方面,大部分工业用户的用电量较大,能够快速准确地调整其峰值负荷时间,在紧急情况下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另一方面,大部分工业设备已经配备了测量,控制和通信基础设施,相关数据可以更容易地采集和处理。因此,工业用户适合参与需求响应且具有较大的响应潜力。部分大工业用户可直接参与辅助服务市场的交易,在辅助服务市场交易过程中需要提前上报响应潜力,这就需要工业用户对其次日的响应潜力进行评估,并以此为依据来制定市场投标策略。如果次日的实际响应潜力与上报响应潜力相差较大,工业用户将受到经济惩罚。因此对需求响应潜力的日前概率评估可以为工业用户在辅助服务市场的交易过程中提供参考信息,降低决策风险,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
现有技术中针对工业用户可调节潜力评估的指标体系只考虑了用户可调节容量,而没有考虑用户的可调节时间,而且还存在优势指标补偿劣势指标、忽略单个指标最优值和最差值权重的问题,其大大影响了评估结果。
基于此,本申请提出一种基于负荷用电特性的工业用户可调节潜力评估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负荷用电特性的工业用户可调节潜力评估方法,其通过在评估指标体系中加入可调节时间的相关指标,利用VIKOR评估方法能够避免优势指标补偿劣势指标和忽略单个指标最优值及最差值权重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负荷用电特性的工业用户可调节潜力评估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用户的历史日负荷监测数据并建立日负荷曲线;
S2、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对日负荷曲线进行聚类以获得可中断特性和可转移特性;
S3、基于可中断特性和可转移特性分别确定中断区间和可转移区间;
S4、根据中断区间计算得到可中断指标,根据可转移区间计算得到可转移指标;
S5、利用CRITIC客观赋权法对可中断指标和可转移指标进行赋权以得到可中断指标和可转移指标的指标权重;
S6、基于指标权重和VIKOR法对用户的可调节潜力进行评估以得到评估结果。
进一步地,步骤S2中,上述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采用的模型公式为:
其中,J表示目标函数,U表示隶属度矩阵,c表示聚类数,p表示天数,uij表示第i条负荷曲线属于第j类的隶属度,lij表示第i条负荷曲线到第j个聚类中心的距离,di表示第i条负荷曲线,vj表示第j条聚类中心负荷曲线。
进一步地,步骤S4中,上述可中断指标包括可中断容量和可中断时长,上述可中断容量的计算公式为:
Pint=α1P11+...+αcP1c
其中,Pint表示可中断容量,c为可中断曲线的数量,αc表示可中断曲线c所在类的曲线数量占比,P1c表示可中断曲线c中各自中断区间内容量的均值;
上述可中断时长的计算公式为:
tint=α1t1+...+αctc
其中,tint表示可中断时长,αc表示可中断曲线c所在类的曲线数量占比,tc表示可中断曲线c中各自中断区间的时长。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S4中,上述可转移指标包括可转移指标、可转移时长和峰时用电占比,上述可转移容量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Ptrans表示可转移容量,和/>分别表示可转移区间1和2的转移容量,a和b表示可转移区间1和2内监测点数量,P2a表示可转移区间1内监测点功率值,P3b表示可转移区间2内监测点功率值,P2min和P3min分别表示可转移区间1和2内最小功率值;
上述可转移时长的计算公式为:
Ttrans=|T1-T2|,
其中,Ttrans表示可转移时长,T1和T2分别表示可转移曲线1和2的峰值时刻;
上述峰时用电占比的计算公式为:
Gr=Wp/Wd
其中,Gr表示峰时用电占比,Wp表示用户典型用电曲线高峰时段的用电量,Wd表示用户典型用电曲线一整天的用电量。
进一步地,步骤S5中,上述利用CRITIC客观赋权法对可中断指标和可转移指标进行赋权的计算过程为:
cj=vj×dj
其中,i和j均为正整数,n表示用户数,m表示指标数,bij表示第i个用户第j个指标的初始值,rij表示第i个指标与第j个指标之间的关联度,cov(Bi’,Bj’)表示规范化矩阵B’第i列和第j列的协方差,表示矩阵B’第i列的均值,/>表示矩阵B’第j列的均值,b′ij表示第i个用户第j个指标向量规范化后的值,vj表示第j个指标与其他指标冲突性的量化结果;dj表示第j个指标波动性的量化结果,cj表示第j个指标包含的信息量,ωj表示第j个指标的权重。
进一步地,步骤S6中,上述基于指标权重和VIKOR法对用户的可调节潜力进行评估的步骤包括:
基于指标权重,计算得到每个指标的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表示正理想解,/>表示负理想解,i和j均为正整数,n表示用户数,bij表示第i个用户第j个指标的初始值;
基于每个指标的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计算得到用户的群体效用值和个体损失值,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表示正理想解,/>表示负理想解,i和j均为正整数,n表示用户数,m表示指标数,bij表示第i个用户第j个指标的初始值,Si表示群体效用值,Ri表示个体损失值,ωj表示第j个指标的权重;
基于群体效用值和个体损失值,计算得到用户的折衷收益,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i为正整数,Si表示群体效用值,S*表示Si的最小值,Sˉ表示Si的最大值,Ri表示个体损失值,R*表示Ri的最小值,Rˉ表示Ri的最大值,Qi表示折衷收益,v表示决策机制系数;
根据用户的折衷收益对用户的可调节潜力进行评估。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处理器;
当上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上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一种基于负荷用电特性的工业用户可调节潜力评估方法。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一种基于负荷用电特性的工业用户可调节潜力评估方法。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一种基于负荷用电特性的工业用户可调节潜力评估方法,通过加入可调节时间相关的指标,完善了评估指标体系,从而提高了评估的精准性;
(2)本发明通过使用VIKOR法对用户的可调节潜力进行评估,避免了优势指标补偿劣势指标以及忽略单个指标最优值和最差值权重的问题;
(3)本发明通过评估工业用户的可调节潜力,可以根据评估结果对工业用户进行负荷用电的调节,为企业减负的同时保障了电力系统的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基于负荷用电特性的工业用户可调节潜力评估方法的步骤图;
图2为可中断特性的示意图;
图3为可转移特性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性结构框图。
图标:101、存储器;102、处理器;103、通信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术语解释:
可中断特性:具有根据电量供需情况和系统用电高峰时间段能够对生产计划进行中断的特性;
可转移特性:具有根据系统用电高峰时间段,将一定时间段内的生产计划转移到其他时间段的特性;
用电特性:工业用户的可中断特性和可转移特性。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各个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基于负荷用电特性的工业用户可调节潜力评估方法的步骤图。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负荷用电特性的工业用户可调节潜力评估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用户的历史日负荷监测数据并建立日负荷曲线;
S2、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对日负荷曲线进行聚类以获得可中断特性和可转移特性;
S3、基于可中断特性和可转移特性分别确定中断区间和可转移区间;
S4、根据中断区间计算得到可中断指标,根据可转移区间计算得到可转移指标;
S5、利用CRITIC客观赋权法对可中断指标和可转移指标进行赋权以得到可中断指标和可转移指标的指标权重;
S6、基于指标权重和VIKOR法对用户的可调节潜力进行评估以得到评估结果。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步骤S2中,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采用的模型公式为:
其中,J表示目标函数,U表示隶属度矩阵,c表示聚类数,p表示天数,uij表示第i条负荷曲线属于第j类的隶属度,lij表示第i条负荷曲线到第j个聚类中心的距离,di表示第i条负荷曲线,vj表示第j条聚类中心负荷曲线。
需要说明的是,模糊C均值聚类基本思想是不断迭代调整各条曲线的隶属度矩阵U,使目标函数J最小,不断迭代调整各条曲线的隶属度矩阵U和聚类中心矩阵V,目标函数J最小时,获得最终的聚类结果,得到可中断特性和可转移特性如图2-3,图2所示为可中断特性的示意图,可中断曲线1和可中断曲线c均为监测点和容量的关系曲线;图3所示为可转移特性的示意图,可转移曲线1和可转移曲线2均为监测点和容量的关系曲线。
其中,定义中断区间和可转移区间的方法为:
(1)取可中断特性曲线;
(2)然后设置变量ηi,阈值β,读取ΔPi(ΔPi=Pi+1-Pi),i=1、2、…;判断ΔPi正负,若为非负,则ηi赋值为1,否则,ηi赋值为-1;
(3)然后将ηi值绘制成图,将持续为1的监测点数大于等于阈值β的区间定义为区间①;将持续为-1的监测点数大于等于阈值β的区间定义为区间③;两者之间的区间定义为区间②;
(4)然后将区间②定义为中断区间;
(5)最后针对可转移特性曲线,重复步骤(2)至步骤(3),将区间①起始端点至区间③结束端点定义为可转移区间。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步骤S4中,可中断指标包括可中断容量和可中断时长,可中断容量的计算公式为:
Pint=α1P11+...+αcP1c
其中,Pint表示可中断容量,可中断容量是用户可中断的部分或全部负荷量,为正向指标,c为可中断曲线的数量,αc表示可中断曲线c所在类的曲线数量占比,P1c表示可中断曲线c中各自中断区间内容量的均值;
可中断时长的计算公式为:
tint=α1t1+...+αctc
其中,tint表示可中断时长,可中断时长是用户中断部分或全部负荷持续的时长,是正向指标,αc表示可中断曲线c所在类的曲线数量占比,tc表示可中断曲线c中各自中断区间的时长。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步骤S4中,可转移指标包括可转移指标、可转移时长和峰时用电占比,可转移容量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Ptrans表示可转移容量,可转移容量是用户在用电高峰期可以转移到其他用电时间段的负荷量,为正向指标,和/>分别表示可转移区间1和2的转移容量,a和b表示可转移区间1和2内监测点数量,P2a表示可转移区间1内监测点功率值,P3b表示可转移区间2内监测点功率值,P2min和P3min分别表示可转移区间1和2内最小功率值;
可转移时长的计算公式为:
Ttrans=|T1-T2|,
其中,Ttrans表示可转移时长,可转移时长是用户在用电高峰期转移一定负荷量时,能够转移的时间长度,可转移时长越长,调节越灵活,为正向指标,T1和T2分别表示可转移曲线1和2的峰值时刻;
峰时用电占比的计算公式为:
Gr=Wp/Wd
其中,Gr表示峰时用电占比,是在用户典型用电曲线中,高峰时段用电量占全天用电量的比例,该指标值越大,用户用电时间段越集中,转移效果越好,该指标为正向指标,Wp表示用户典型用电曲线高峰时段的用电量,Wd表示用户典型用电曲线一整天的用电量。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步骤S5中,利用CRITIC客观赋权法对可中断指标和可转移指标进行赋权的计算过程为:
针对n户工业用户,根据可中断指标和可转移指标形成初始评价矩阵B=(bij)n×m,i=1,2,…,n;j=1,2,…,m;n表示用户数,m表示指标数,m=5;bij表示第i个用户第j个指标的初始值;
采用向量规范法将初始评价矩阵规范化,得到规范化矩阵规范化计算公式为:
其中,i和j均为正整数,n表示用户数,m表示指标数,bij表示第i个用户第j个指标的初始值;
对规范化矩阵B’计算相关系数矩阵R=(rij)m×m,其中rij为:
其中,i和j均为正整数,n表示用户数,rij表示第i个指标与第j个指标之间的关联度,cov(Bi’,Bj’)表示规范化矩阵B’第i列和第j列的协方差,表示矩阵B’第i列的均值,表示矩阵B’第j列的均值,bij′表示第i个用户第j个指标向量规范化后的值;
然后计算冲突性V=(vj)1×m和波动性D=(dj)1×m,其中vj和dj分别为:
其中,i和j均为正整数,n表示用户数,m表示指标数,rij表示第i个指标与第j个指标之间的关联度,表示矩阵B’第j列的均值,b′ij表示第i个用户第j个指标向量规范化后的值,vj表示第j个指标与其他指标冲突性的量化结果,dj表示第j个指标波动性的量化结果;
进而计算每个指标包含的信息量C=(cj)1×m,其中cj为:
cj=vj×dj
其中,cj表示第j个指标包含的信息量,vj表示第j个指标与其他指标冲突性的量化结果,dj表示第j个指标波动性的量化结果;
最后计算每个指标的权重ω=(ωj)1×m,其中ωj计算公式为:
其中,j均为正整数,m表示指标数,cj表示第j个指标包含的信息量,ωj表示第j个指标的权重。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步骤S6中,基于指标权重和VIKOR法对用户的可调节潜力进行评估的步骤包括:
基于指标权重,计算得到每个指标的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表示正理想解,/>表示负理想解,i和j均为正整数,n表示用户数,bij表示第i个用户第j个指标的初始值;
基于每个指标的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计算得到用户的群体效用值和个体损失值,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表示正理想解,bj -表示负理想解,i和j均为正整数,n表示用户数,m表示指标数,bij表示第i个用户第j个指标的初始值,Si表示群体效用值,Ri表示个体损失值,ωj表示第j个指标的权重;
基于群体效用值和个体损失值,计算得到用户的折衷收益,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i为正整数,Si表示群体效用值,S*表示Si的最小值,Sˉ表示Si的最大值,Ri表示个体损失值,R*表示Ri的最小值,Rˉ表示Ri的最大值,Qi表示折衷收益,v表示决策机制系数;
根据用户的折衷收益对用户的可调节潜力进行评估。
实施例2
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性结构框图。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101、处理器102和通信接口103,该存储器101、处理器102和通信接口103相互之间直接或间接地电性连接,以实现数据的传输或交互。例如,这些元件相互之间可通过一条或多条通讯总线或信号线实现电性连接。存储器101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及模块,处理器102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01内的软件程序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该通信接口103可用于与其他节点设备进行信令或数据的通信。
其中,存储器101可以是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PROM),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lectric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等。
处理器102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处理能力。该处理器10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可以理解,图中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一种基于负荷用电特性的工业用户可调节潜力评估方法还可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中所示不同的配置。图中所示的各组件可以采用硬件、软件或其组合实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或框图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负荷用电特性的工业用户可调节潜力评估方法,通过获取用户的历史日负荷监测数据并建立日负荷曲线;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对日负荷曲线进行聚类以获得可中断特性和可转移特性;然后基于可中断特性和可转移特性分别确定中断区间和可转移区间;再根据中断区间计算得到可中断指标,根据可转移区间计算得到可转移指标;进而利用CRITIC客观赋权法对可中断指标和可转移指标进行赋权以得到可中断指标和可转移指标的指标权重,完善了评估指标体系,从而提高了评估的精准性;最后基于指标权重和VIKOR法对用户的可调节潜力进行评估以得到评估结果,从而通过评估工业用户的可调节潜力,可以根据评估结果对工业用户进行负荷用电的调节,为企业减负的同时保障了电力系统的稳定,避免了优势指标补偿劣势指标以及忽略单个指标最优值和最差值权重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申请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它的具体形式实现本申请。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申请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8)

1.一种基于负荷用电特性的工业用户可调节潜力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用户的历史日负荷监测数据并建立日负荷曲线;
S2、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对日负荷曲线进行聚类以获得可中断特性和可转移特性;
S3、基于可中断特性和可转移特性分别确定中断区间和可转移区间;
S4、根据中断区间计算得到可中断指标,根据可转移区间计算得到可转移指标;
S5、利用CRITIC客观赋权法对可中断指标和可转移指标进行赋权以得到可中断指标和可转移指标的指标权重;
S6、基于指标权重和VIKOR法对用户的可调节潜力进行评估以得到评估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负荷用电特性的工业用户可调节潜力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采用的模型公式为:
其中,J表示目标函数,U表示隶属度矩阵,c表示聚类数,p表示天数,uij表示第i条负荷曲线属于第j类的隶属度,lij表示第i条负荷曲线到第j个聚类中心的距离,di表示第i条负荷曲线,vj表示第j条聚类中心负荷曲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负荷用电特性的工业用户可调节潜力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所述可中断指标包括可中断容量和可中断时长,所述可中断容量的计算公式为:
Pint=α1P11+…+αcP1c
其中,Pint表示可中断容量,c为可中断曲线的数量,αc表示可中断曲线c所在类的曲线数量占比,P1c表示可中断曲线c中各自中断区间内容量的均值;
所述可中断时长的计算公式为:
tint=α1t1+…+αctc
其中,tint表示可中断时长,αc表示可中断曲线c所在类的曲线数量占比,tc表示可中断曲线c中各自中断区间的时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负荷用电特性的工业用户可调节潜力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所述可转移指标包括可转移容量、可转移时长和峰时用电占比,所述可转移容量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Ptrans表示可转移容量,P1 trans和P2 trans分别表示可转移区间1和2的转移容量,a和b表示可转移区间1和2内监测点数量,P2a表示可转移区间1内监测点功率值,P3b表示可转移区间2内监测点功率值,P2min和P3min分别表示可转移区间1和2内最小功率值;
所述可转移时长的计算公式为:
Ttrans-|T1-T2|,
其中,Ttrans表示可转移时长,T1和T2分别表示可转移曲线1和2的峰值时刻;
所述峰时用电占比的计算公式为:
Gr=Wp/Wd
其中,Gr表示峰时用电占比,Wp表示用户典型用电曲线高峰时段的用电量,Wd表示用户典型用电曲线一整天的用电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负荷用电特性的工业用户可调节潜力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所述利用CRITIC客观赋权法对可中断指标和可转移指标进行赋权的计算过程为:
cj=vj×dj
其中,i和j均为正整数,n表示用户数,m表示指标数,bij表示第i个用户第j个指标的初始值,rij表示第i个指标与第j个指标之间的关联度,cov(B’i,Bj’)表示规范化矩阵B’第i列和第j列的协方差,表示矩阵B’第i列的均值,/>表示矩阵B’第j列的均值,b′ij表示第i个用户第j个指标向量规范化后的值,vj表示第j个指标与其他指标冲突性的量化结果;dj表示第j个指标波动性的量化结果,cj表示第j个指标包含的信息量,ωj表示第j个指标的权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负荷用电特性的工业用户可调节潜力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中,所述基于指标权重和VIKOR法对用户的可调节潜力进行评估的步骤包括:
基于指标权重,计算得到每个指标的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表示正理想解,/>表示负理想解,i和j均为正整数,n表示用户数,bij表示第i个用户第j个指标的初始值;
基于每个指标的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计算得到用户的群体效用值和个体损失值,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表示正理想解,/>表示负理想解,i和j均为正整数,n表示用户数,m表示指标数,bij表示第i个用户第j个指标的初始值,Si表示群体效用值,Ri表示个体损失值,ωj表示第j个指标的权重;
基于群体效用值和个体损失值,计算得到用户的折衷收益,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i为正整数,Si表示群体效用值,S*表示Si的最小值,S-表示Si的最大值,Ri表示个体损失值,R*表示Ri的最小值,R-表示Ri的最大值,Qi表示折衷收益,v表示决策机制系数;
根据用户的折衷收益对用户的可调节潜力进行评估。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处理器;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负荷用电特性的工业用户可调节潜力评估方法。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负荷用电特性的工业用户可调节潜力评估方法。
CN202211648647.6A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基于负荷用电特性的工业用户可调节潜力评估方法 Active CN1163655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48647.6A CN116365529B (zh)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基于负荷用电特性的工业用户可调节潜力评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48647.6A CN116365529B (zh)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基于负荷用电特性的工业用户可调节潜力评估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65529A CN116365529A (zh) 2023-06-30
CN116365529B true CN116365529B (zh) 2024-01-23

Family

ID=86910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48647.6A Active CN116365529B (zh)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基于负荷用电特性的工业用户可调节潜力评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6552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39709A (zh) * 2017-10-23 2018-05-15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可中断潜力评估的电力可中断负荷的管理方法
CN109146252A (zh) * 2018-07-25 2019-01-04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基于调节潜力指标的用户用电行为聚类分析方法和系统
CN110782171A (zh) * 2019-10-29 2020-02-11 青海格尔木鲁能新能源有限公司 确定需求侧资源需求响应效益值的方法、装置和计算设备
CN113450031A (zh) * 2021-08-31 2021-09-28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供电服务管理中心 居民智慧用能服务潜在台区选取方法及装置
CN114243779A (zh) * 2021-12-22 2022-03-25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基于虚拟电厂的用户可调负荷资源需求响应方法及系统
CN115438959A (zh) * 2022-09-05 2022-12-06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组合赋权的工业用户需求响应潜力评估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71793B (zh) * 2019-08-23 2021-01-12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柔性负荷需求响应效果多维识别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39709A (zh) * 2017-10-23 2018-05-15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可中断潜力评估的电力可中断负荷的管理方法
CN109146252A (zh) * 2018-07-25 2019-01-04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基于调节潜力指标的用户用电行为聚类分析方法和系统
CN110782171A (zh) * 2019-10-29 2020-02-11 青海格尔木鲁能新能源有限公司 确定需求侧资源需求响应效益值的方法、装置和计算设备
CN113450031A (zh) * 2021-08-31 2021-09-28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供电服务管理中心 居民智慧用能服务潜在台区选取方法及装置
CN114243779A (zh) * 2021-12-22 2022-03-25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基于虚拟电厂的用户可调负荷资源需求响应方法及系统
CN115438959A (zh) * 2022-09-05 2022-12-06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组合赋权的工业用户需求响应潜力评估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的TOPSIS电能质量综合评估;刘康康 等;《智能计算机与应用》;第12卷(第10期);第176-179+183页 *
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电量平衡的可调节负荷互动潜力分析;韩凝晖 等;《电力需求侧管理》;第24卷(第06期);第70-76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65529A (zh) 2023-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60977B (zh) 短期负荷的概率预测方法和概率预测装置
CN111160617A (zh) 一种电力日负荷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4336651B (zh) 一种基于削峰潜力的电力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12465403B (zh) 一种区域电力需求侧响应潜力评估方法
CN116365529B (zh) 一种基于负荷用电特性的工业用户可调节潜力评估方法
CN113657678A (zh) 一种基于信息新鲜度的电网电力数据预测方法
CN112002949A (zh) 一种动力电池主动均衡的监测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1967733A (zh) 一种聚合群电源调峰潜力模糊综合评估方法
CN111126499A (zh) 一种基于二次聚类的用电行为模式分类方法
CN111311431B (zh) 一种基于分段斜率的负荷曲线形态聚类方法
CN115935212A (zh) 一种基于纵向趋势预测的可调节负荷聚类方法及系统
CN117034046A (zh) 一种基于isodata聚类的柔性负荷可调潜力评估方法
CN116826710A (zh) 基于负荷预测的削峰策略推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801363B (zh) 一种电力负荷损失预测方法、介质、电子设备和系统
CN113300375A (zh) 一种考虑用户参与意愿差异的温控负荷需求响应控制方法
Smolyak Valuation of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with randomly degraded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CN113159540A (zh) 一种考虑负荷价值的需求侧资源梯级调用方法及装置
CN112488416A (zh) 一种电网运行态势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12348235A (zh) 风光母线负荷自适应预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
CN116996076B (zh) 一种用于校园设备的电气能耗数据智能管理方法
CN115496392B (zh) 一种基于共识聚类的多目标电网阻塞分区方法及产品
US7933851B2 (en) Processing of high-dimensional categorical predictors in classification settings
CN115907421A (zh) 一种参与需求响应用户的用电模型构建方法
CN111951123A (zh) 控制用电负荷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382754B (zh) 用户聚类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