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62624A - 建筑抗震性能的评估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建筑抗震性能的评估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62624A
CN116362624A CN202310573112.5A CN202310573112A CN116362624A CN 116362624 A CN116362624 A CN 116362624A CN 202310573112 A CN202310573112 A CN 202310573112A CN 116362624 A CN116362624 A CN 1163626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ding
loss
seismic
target building
earthqu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7311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昊
郭小霞
赵俊
罗超
任泽新
孟佳豪
邓世杰
李晶晶
张明灏
冯怀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jiazhuang Tiedao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ijiazhuang Tiedao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jiazhuang Tiedao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ijiazhuang Tiedao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057311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62624A/zh
Publication of CN1163626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626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5Risk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activit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8Constru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抗震性能的评估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基于场地危险性函数和地震易损性函数计算目标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发生各级别破坏状态的破坏概率;基于目标建筑的损失指标计算发生各级别破坏状态的地震损失;基于目标建筑的各个破坏概率和各个地震损失,确定目标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的损失期望;基于损失期望确定目标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并基于全寿命周期费用对目标建筑进行抗震性能评估。本发明将建筑的抗震性能量化为费用损失对目标建筑进行评估,使得目标建筑的抗震性能评估结果全面、准确、直观,满足业主对建筑投资成本的要求。

Description

建筑抗震性能的评估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震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抗震性能的评估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可以更好的衡量建筑性能,建筑的抗震性能和建造、维护成本是业主选择建筑抗震性能指标的考虑因素。目前已有学者提出使用基于强度和位移等结构抗震性能指标的评估方法,虽然能够评估结构的在地震作用下破坏程度,但未考虑地震引起的维护或维修成本、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无法满足业主对建筑成本的要求。
以全寿命周期费用作为建筑结构设计的控制性能指标,能够在满足业主对建筑成本要求的基础上,确定建筑的性能指标,所设计的建筑能以最低的成本减少结构地震损伤和地震引起的经济损失。然而目前结构全寿命周期费用评估缺乏简便有效的理论模型,地震引起的直接损失、间接损失以及人员伤亡难以量化。因而,亟需建立一种建筑抗震性能和建筑投资成本的衡量标准,从而使业主在选择建筑抗震性能时,兼顾对投资成本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抗震性能的评估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以解决选择建筑抗震性能指标时难以兼顾成本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抗震性能的评估方法,包括:
基于场地危险性函数和地震易损性函数计算目标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发生各级别破坏状态的破坏概率;
基于目标建筑的损失指标计算发生各级别破坏状态的地震损失;
基于目标建筑的各个破坏概率和各个地震损失,确定目标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的损失期望;
基于损失期望确定目标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并基于全寿命周期费用对目标建筑进行抗震性能评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场地危险性函数和地震易损性函数计算目标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发生各级别破坏状态的破坏概率包括:
基于场地危险性函数和地震易损性函数确定目标建筑的地震风险概率函数;其中,地震风险概率函数表示建筑发生某一级别破坏状态的概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场地危险性函数为:
Figure SMS_1
其中,
Figure SMS_2
表示地震动强度参数,
Figure SMS_3
表示地震动强度参数
Figure SMS_4
的年超越概率,
Figure SMS_5
表示地震危险性曲线在对数坐标中的斜率,
Figure SMS_6
表示地震规模参数;
地震易损性函数为:
Figure SMS_7
其中,
Figure SMS_8
表示建筑地震需求,
Figure SMS_9
表示建筑抗震能力,
Figure SMS_10
表示地震需求超过抗震能力,
Figure SMS_11
表示建筑达到或超过某种破坏等级的概率;
地震风险概率函数为:
Figure SMS_12
其中,
Figure SMS_13
表示建筑发生
Figure SMS_14
破坏状态的概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目标建筑的损失指标计算发生各级别破坏状态的地震损失包括:
基于目标建筑的损失指标计算
Figure SMS_15
,得到目标建筑发生第
Figure SMS_16
等级的破坏状态的地震损失;
其中,
Figure SMS_29
表示目标建筑发生第
Figure SMS_20
等级的破坏状态引起的地震损失,
Figure SMS_25
为目标建筑发生第
Figure SMS_23
等级的破坏状态引起的建筑损失,
Figure SMS_26
为目标建筑发生第
Figure SMS_24
等级的破坏状态引起的租金损失,
Figure SMS_32
为目标建筑发生第
Figure SMS_22
等级的破坏状态引起的搬迁损失,
Figure SMS_27
为目标建筑发生第
Figure SMS_21
等级的破坏状态引起的收入损失,
Figure SMS_30
为目标建筑发生第
Figure SMS_18
等级的破坏状态引起的个人财产损失,
Figure SMS_31
为目标建筑发生第
Figure SMS_17
等级的破坏状态引起的商业库存损失,
Figure SMS_28
为目标建筑发生第
Figure SMS_19
等级的破坏状态引起的生命价值损失。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损失指标包括中心损伤因子和修复时间;
建筑损失为:
Figure SMS_33
其中,
Figure SMS_34
目标建筑的初始造价,
Figure SMS_35
发生第
Figure SMS_36
等级的破坏状态的中心损伤因子;
租金损失为:
Figure SMS_37
其中,
Figure SMS_38
目标建筑的租金,
Figure SMS_39
表示发生第
Figure SMS_40
等级破坏时目标建筑的修复时间;
搬迁损失为:
Figure SMS_41
其中,
Figure SMS_42
目标建筑的搬迁成本;
收入损失为:
Figure SMS_43
其中,
Figure SMS_44
个人或者业主因房屋重建或修复导致业主方人员误工而减少的收入;
个人财产损失为:
Figure SMS_45
其中,
Figure SMS_46
按建筑价值百分比估算的个人财产价值;
商业库存损失为:
Figure SMS_47
其中,
Figure SMS_48
按销售额或者生产价值百分比估算的商业价值;
生命价值损失为:
Figure SMS_49
其中,
Figure SMS_52
目标建筑内的人口总数,
Figure SMS_54
人的生命价值,
Figure SMS_56
发生第
Figure SMS_50
破坏等级时目标建筑内轻伤的伤亡率,
Figure SMS_53
发生第
Figure SMS_55
破坏等级时目标建筑内重伤的伤亡率,
Figure SMS_57
发生第
Figure SMS_51
破坏等级时目标建筑内死亡的伤亡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损失期望确定目标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包括:
计算
Figure SMS_58
,得到目标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其中,
Figure SMS_62
表示目标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总费用,
Figure SMS_65
为全寿命周期总费用的期望,
Figure SMS_59
表示建筑初始造价,
Figure SMS_61
表示发生第
Figure SMS_64
破坏等级时的地震损失,
Figure SMS_67
Figure SMS_60
为贴现系数,
Figure SMS_63
为年贴现率,
Figure SMS_66
为建筑寿命周期。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抗震性能的评估装置,包括:
破坏概率计算模块,用于基于场地危险性函数和地震易损性函数计算目标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发生各级别破坏状态的破坏概率;
单位损失计算模块,用于基于目标建筑的损失指标计算发生各级别破坏状态的地震损失;
损失期望计算模块,用于基于目标建筑的各个破坏概率和各个地震损失,确定目标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的损失期望;
建筑评估模块,基于损失期望确定目标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并基于全寿命周期费用对目标建筑进行抗震性能评估。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抗震性能的评估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目标建筑的损坏概率和地震损失,计算建筑在全寿命周期中可能受到的地震损失,将建筑的抗震性能量化为费用损失,提供了评估建筑抗震性能的标准,使得目标建筑的抗震性能评估结果全面、准确、直观,便于业主根据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费用选取建筑的抗震性能指标,满足业主对建筑投资成本的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建筑抗震性能的评估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建筑抗震性能的评估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建筑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建筑抗震性能的评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发明的描述。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密度的增加,建筑的抗震性能变得更加重要。一旦发生大地震,抗震性能差的建筑将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影响。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可以更好的衡量建筑性能,允许业主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选择性能指标。目前已有学者提出使用基于强度和位移等建筑抗震性能指标的评估方法,虽然能够评估建筑的在地震作用下破坏程度,但无法考虑地震引起的维护或维修成本、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以全寿命周期费用作为建筑设计的控制性能指标,所设计的建筑能以最低的成本减少建筑地震损伤和地震引起的经济损失。然而目前建筑全寿命周期费用评估缺乏简便有效的理论模型,地震引起的直接损失、间接损失以及人员伤亡难以量化。因而,亟需建立一种建筑抗震性能和投资成本的衡量标准,从而以最小的成本使得建筑抗震性能最大化。
参见图1,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抗震性能的评估方法的实现流程图,详述如下:
步骤101,基于场地危险性函数和地震易损性函数计算目标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发生各级别破坏状态的破坏概率。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建筑的场地危险性表示目标建筑所在位置发生地震的概率,与地震动强度参数和形状参数相关;目标建筑的地震易损性表示目标建筑在不同强度的地震作用下的损坏概率,受到建筑的自身特性和地震动场不确定性的影响。
步骤102,基于目标建筑的损失指标计算发生各级别破坏状态的地震损失。
在本实施例中,损失指标是指建筑发生各级别破坏状态时,影响地震损失的自身特性指标。
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可以分为直接损失、间接损失和人员伤亡损失等。直接经济损失为由于建筑结构失效造成的建筑本身的维修和更换费用,包括承重构件、非承重构件、附属结构的损失以及建筑维修、修复和拆除的费用等。
间接损失为结构破坏引发的间接损失,是由于结构不能正常使用所造成的非实物经济损失,包括租金损失、搬迁损失、收入损失、个人财产损失、商业库存损失等。
建筑结构在遭遇地震时可能会造成不可忽略的人员伤亡。在遭遇地震时结构的破坏程度,可直接影响人员伤亡情况。因此,在评估结构因地震可能造成的灾害时,将人员伤亡作为评价指标是十分必要的。若需将人员伤亡损失与地震损失纳入同一衡量尺度,可将人员伤亡损失费用化,定义为生命价值损失。
步骤103,基于目标建筑的各个破坏概率和各个地震损失,确定目标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的损失期望。
在本实施例中,损失期望即损失的预估值,基于损失期望可定量地了解建筑地震损失程度以进行建造决策。受到地震影响后,建筑的维修和拆除费用实际上也是一种地震损失,因而可将建筑维修、拆除费用和地震失效损失合并统一考虑。
步骤104,基于损失期望确定目标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并基于全寿命周期费用对目标建筑进行抗震性能评估。
在本实施例中,全寿命周期费用评估是对建筑结构的初始造价、使用期间内的维修和拆除费用以及地震引起的失效损失进行整体评估,采用考虑贴现率的建筑结构全寿命周期费用评估模型来评估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可表示为:
Figure SMS_68
(1)
其中,
Figure SMS_69
表示建筑全寿命周期总费用
Figure SMS_70
为全寿命周期总费用的期望,
Figure SMS_71
表示建筑初始造价,
Figure SMS_72
表示建筑破坏造成的地震损失,
Figure SMS_73
为贴现系数,
Figure SMS_74
为年贴现率,
Figure SMS_75
为建筑寿命周期。
为了更准确地评估建筑地震损失造成的费用,将建筑的破坏状态划分为若干个等级,计算每级破坏状态在建筑寿命周期内可能发生的概率,分别评估每个地震破坏状态等级所需的修复费用和修复时间,最后采用全概率的思想将这些费用累加,计算目标建筑的损失期望。因而,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可表达为下面的形式:
Figure SMS_76
(2)
其中,
Figure SMS_77
表示建筑发生第
Figure SMS_78
等级破坏造成的地震损失。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场地危险性函数和地震易损性函数计算目标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发生各级别破坏状态的破坏概率包括:
基于场地危险性函数和地震易损性函数确定目标建筑的地震风险概率函数;其中,地震风险概率函数表示建筑发生某一级别破坏状态的概率。
在本实施例中,将场地危险性函数和地震易损性函数结合,可得到目标建筑在所处场地发生某一地震动强度时,发生某一级别破坏状态的概率,也就是地震风险概率函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场地危险性函数为:
Figure SMS_79
其中,
Figure SMS_80
表示地震动强度参数,
Figure SMS_81
表示地震动强度参数
Figure SMS_82
的年超越概率,
Figure SMS_83
表示地震危险性曲线在对数坐标中的斜率,
Figure SMS_84
表示地震规模参数;
地震易损性函数为:
Figure SMS_85
其中,
Figure SMS_86
表示建筑地震需求,
Figure SMS_87
表示建筑抗震能力,
Figure SMS_88
表示地震需求超过抗震能力,
Figure SMS_89
表示建筑达到或超过某种破坏等级的概率;
地震风险概率函数为:
Figure SMS_90
其中,
Figure SMS_91
表示建筑发生
Figure SMS_92
破坏状态的概率。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性能的全概率地震风险评估决策框架将建筑发生地震破坏的概率表达为“地震危险性
Figure SMS_93
地震易损性”的形式:
Figure SMS_94
(3)
其中,
Figure SMS_97
为概率地震风险,表示年平均发生
Figure SMS_98
的概率,
Figure SMS_100
(Damage Value)是地震风险的决策变量,可以用地震损失来代表,
Figure SMS_96
表示随机变量
Figure SMS_99
Figure SMS_101
条件下的余累积分布函数,
Figure SMS_102
为地震易损性函数,表示在某一地震动强度下,结构损伤超过一定限值的超越概率,
Figure SMS_95
为地震危险性模型,表征在某一场地某一地震动强度的年超越概率。
由式(3),结合地震易损性分析、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概率风险分析,可以得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概率。设
Figure SMS_103
结构响应和
Figure SMS_104
Figure SMS_105
个极限状态限值,则各级性能水平的破坏概率可由式(3)计算得到式(4)和式(5)。
Figure SMS_106
(4)
Figure SMS_107
(5)
其中,
Figure SMS_108
为极限状态失效概率或超越概率,即结构发生超越极限状态
Figure SMS_109
破坏的概率;
Figure SMS_110
为破坏状态失效概率,即结构处于破坏状态
Figure SMS_111
的概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目标建筑的损失指标计算发生各级别破坏状态的地震损失包括:
基于目标建筑的损失指标计算
Figure SMS_112
,得到目标建筑发生第
Figure SMS_113
等级的破坏状态的地震损失;
其中,
Figure SMS_121
表示目标建筑发生第
Figure SMS_117
等级的破坏状态引起的地震损失,
Figure SMS_123
为目标建筑发生第
Figure SMS_120
等级的破坏状态引起的建筑损失,
Figure SMS_125
为目标建筑发生第
Figure SMS_122
等级的破坏状态引起的租金损失,
Figure SMS_129
为目标建筑发生第
Figure SMS_114
等级的破坏状态引起的搬迁损失,
Figure SMS_124
为目标建筑发生第
Figure SMS_116
等级的破坏状态引起的收入损失,
Figure SMS_127
为目标建筑发生第
Figure SMS_118
等级的破坏状态引起的个人财产损失,
Figure SMS_128
为目标建筑发生第
Figure SMS_115
等级的破坏状态引起的商业库存损失,
Figure SMS_126
为目标建筑发生第
Figure SMS_119
等级的破坏状态引起的生命价值损失。
在本实施例中,将建筑的地震破坏状态和建筑的地震损失、修复时间和修复费用联系起来。根据全概率理论,建筑总的地震失效损失可按下式表达:
Figure SMS_130
(6)
其中,
Figure SMS_131
表示建筑处于第
Figure SMS_132
等级的破坏状态的概率,
Figure SMS_133
表示建筑处于第
Figure SMS_134
等级的破坏状态的损失。建筑处于第
Figure SMS_135
等级的破坏状态的损失由下式计算:
Figure SMS_136
(7)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损失指标包括中心损伤因子和修复时间;
建筑损失为:
Figure SMS_137
(8)
其中,
Figure SMS_138
目标建筑的初始造价,
Figure SMS_139
发生第
Figure SMS_140
等级的破坏状态的中心损伤因子;
租金损失为:
Figure SMS_141
(9)
其中,
Figure SMS_142
目标建筑的租金,
Figure SMS_143
表示发生第
Figure SMS_144
等级破坏时目标建筑的修复时间;
搬迁损失为:
Figure SMS_145
(10)
其中,
Figure SMS_146
目标建筑的搬迁成本;
收入损失为:
Figure SMS_147
(11)
其中,
Figure SMS_148
个人或者业主因房屋重建或修复导致业主方人员误工而减少的收入;
个人财产损失为:
Figure SMS_149
(12)
其中,
Figure SMS_150
按建筑价值百分比估算的个人财产价值;
商业库存损失为:
Figure SMS_151
(13)
其中,
Figure SMS_152
按销售额或者生产价值百分比估算的商业价值;
生命价值损失为:
Figure SMS_153
(14)
其中,
Figure SMS_155
目标建筑内的人口总数,
Figure SMS_158
人的生命价值,
Figure SMS_160
发生第
Figure SMS_156
破坏等级时目标建筑内轻伤的伤亡率,
Figure SMS_157
发生第
Figure SMS_159
破坏等级时目标建筑内重伤的伤亡率,
Figure SMS_161
发生第
Figure SMS_154
破坏等级时目标建筑内死亡的伤亡率。
在本实施例中,不同破坏状态的中心损伤因子可以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SMS_162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建筑损失期望确定目标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包括:
计算
Figure SMS_165
,得到目标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其中,
Figure SMS_168
表示目标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总费用,
Figure SMS_171
为全寿命周期总费用的期望,
Figure SMS_164
表示建筑初始造价,
Figure SMS_167
表示发生第
Figure SMS_170
破坏等级时的地震损失,
Figure SMS_172
Figure SMS_163
为贴现系数,
Figure SMS_166
为年贴现率,
Figure SMS_169
为建筑寿命周期。
在本实施例中,公共建筑年贴现率取3%到4%较为合理,非公共建筑取4%到6%较为合理。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采用本发明提供方法对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实际工程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具体步骤如下:
(一)获取隔震结构的基本建筑信息,生成结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
该建筑的抗震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g,该建筑共8层,总建筑面积为9500m2。建筑物总高度为29.7m,底层3.9m,2~6层3.6m,7层4.2m,8层3.6m。
(二)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
对于此隔震结构,通过下式可计算场地危险性。
Figure SMS_173
(三) 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
对于此隔震结构,通过下式可计算地震易损性,计算结果列于表2。
表2
Figure SMS_175
(四) 进行全概率地震风险评估;
对于此隔震结构,通过下式可计算地震风险,计算结果列于表3。
Figure SMS_176
表3
Figure SMS_177
(五)计算地震损失即直接损失、间接损失和人员伤亡损失;
通过式(8)~(14)计算地震造成的直接损失、间接损失和人员伤亡损失。隔震结构在50年设计基准期内的地震损失
Figure SMS_178
列于表4。
表4
Figure SMS_179
(六) 地震损失结合隔震结构的初始造价进行隔震结构的全寿命周期费用评估。
通过式(2)、(6)和计算隔震结构全寿命周期费用。隔震结构在50年设计基准期内的全寿命周期费
Figure SMS_180
用列于表5。
表5
Figure SMS_181
由上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首先,提出基于性能的全概率地震风险评估决策框架,计算建筑寿命周期内的地震破坏概率。其次,计算建筑由地震破坏引起的地震损失,将建筑的地震破坏状态和建筑的地震损失、修复时间和修复费用联系起来。将地震损失费用化,提出直接损失、间接损失和生命价值损失的具体计算公式,更加直观的表达由地震引起的经济损失。
本发明通过目标建筑不同等级破坏发生的概率和相应的地震损失,计算建筑在全寿命周期中可能受到的地震损失,将建筑的抗震性能量化为费用损失,提供了评估建筑抗震性能的标准,使得目标建筑的抗震性能评估结果全面、准确、直观,便于业主根据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费用选取建筑的抗震性能指标,满足业主对建筑投资成本的要求。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以下为本发明的装置实施例,对于其中未详尽描述的细节,可以参考上述对应的方法实施例。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抗震性能的评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如图4所示,建筑抗震性能的评估装置4包括:
破坏概率计算模块41,用于基于场地危险性函数和地震易损性函数计算目标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发生各级别破坏状态的破坏概率;
单位损失计算模块42,用于基于目标建筑的损失指标计算发生各级别破坏状态的地震损失;
损失期望计算模块43,用于基于目标建筑的各个破坏概率和各个地震损失,确定目标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的损失期望;
建筑评估模块44,基于损失期望确定目标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并基于全寿命周期费用对目标建筑进行抗震性能评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破坏概率计算模块41具体用于:
基于场地危险性函数和地震易损性函数确定目标建筑的地震风险概率函数;其中,地震风险概率函数表示建筑发生某一级别破坏状态的概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场地危险性函数为:
Figure SMS_182
其中,
Figure SMS_183
表示地震动强度参数,
Figure SMS_184
表示地震动强度参数
Figure SMS_185
的年超越概率,
Figure SMS_186
表示地震危险性曲线在对数坐标中的斜率,
Figure SMS_187
表示地震规模参数;
地震易损性函数为:
Figure SMS_188
其中,
Figure SMS_189
表示建筑地震需求,
Figure SMS_190
表示建筑抗震能力,
Figure SMS_191
表示地震需求超过抗震能力,
Figure SMS_192
表示建筑达到或超过某种破坏等级的概率;
地震风险概率函数为:
Figure SMS_193
其中,
Figure SMS_194
表示建筑发生
Figure SMS_195
破坏状态的概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单位损失计算模块42具体用于:
基于目标建筑的损失指标计算
Figure SMS_196
,得到目标建筑发生第
Figure SMS_197
等级的破坏状态的地震损失;
其中,
Figure SMS_205
表示目标建筑发生第
Figure SMS_202
等级的破坏状态引起的地震损失,
Figure SMS_207
为目标建筑发生第
Figure SMS_204
等级的破坏状态引起的建筑损失,
Figure SMS_206
为目标建筑发生第
Figure SMS_199
等级的破坏状态引起的租金损失,
Figure SMS_212
为目标建筑发生第
Figure SMS_208
等级的破坏状态引起的搬迁损失,
Figure SMS_213
为目标建筑发生第
Figure SMS_198
等级的破坏状态引起的收入损失,
Figure SMS_210
为目标建筑发生第
Figure SMS_203
等级的破坏状态引起的个人财产损失,
Figure SMS_209
为目标建筑发生第
Figure SMS_201
等级的破坏状态引起的商业库存损失,
Figure SMS_211
为目标建筑发生第
Figure SMS_200
等级的破坏状态引起的生命价值损失。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损失指标包括中心损伤因子和修复时间;
建筑损失为:
Figure SMS_214
其中,
Figure SMS_215
目标建筑的初始造价,
Figure SMS_216
发生第
Figure SMS_217
等级的破坏状态的中心损伤因子;
租金损失为:
Figure SMS_218
其中,
Figure SMS_219
目标建筑的租金,
Figure SMS_220
表示发生第
Figure SMS_221
等级破坏时目标建筑的修复时间;
搬迁损失为:
Figure SMS_222
其中,
Figure SMS_223
目标建筑的搬迁成本;
收入损失为:
Figure SMS_224
其中,
Figure SMS_225
个人或者业主因房屋重建或修复导致业主方人员误工而减少的收入;
个人财产损失为:
Figure SMS_226
其中,
Figure SMS_227
按建筑价值百分比估算的个人财产价值;
商业库存损失为:
Figure SMS_228
其中,
Figure SMS_229
按销售额或者生产价值百分比估算的商业价值;
生命价值损失为:
Figure SMS_230
其中,
Figure SMS_231
目标建筑内的人口总数,
Figure SMS_234
人的生命价值,
Figure SMS_236
发生第
Figure SMS_233
破坏等级时目标建筑内轻伤的伤亡率,
Figure SMS_235
发生第
Figure SMS_237
破坏等级时目标建筑内重伤的伤亡率,
Figure SMS_238
发生第
Figure SMS_232
破坏等级时目标建筑内死亡的伤亡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建筑评估模块44具体用于:
计算
Figure SMS_239
,得到目标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其中,
Figure SMS_243
表示目标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总费用,
Figure SMS_246
为全寿命周期总费用的期望,
Figure SMS_241
表示建筑初始造价,
Figure SMS_242
表示发生第
Figure SMS_245
破坏等级时的地震损失,
Figure SMS_248
Figure SMS_240
为贴现系数,
Figure SMS_244
为年贴现率,
Figure SMS_247
为建筑寿命周期。
本发明通过目标建筑不同等级破坏发生的概率和相应的地震损失,计算建筑在全寿命周期中可能受到的地震损失,将建筑的抗震性能量化为费用损失,提供了评估建筑抗震性能的标准,使得目标建筑的抗震性能评估结果全面、准确、直观,便于业主根据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费用选取建筑的抗震性能指标,满足业主对建筑投资成本的要求。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实施例的终端5包括:处理器50、存储器51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51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5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52。所述处理器5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52时实现上述各个建筑抗震性能的评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1所示的步骤101至步骤104。或者,所述处理器5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52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4所示模块/单元41至44的功能。
示例性的,所述计算机程序52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51中,并由所述处理器50执行,以完成本发明。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所述计算机程序52在所述终端5中的执行过程。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52可以被分割成图4所示的模块/单元41至44。
所述终端5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计算设备。所述终端5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50、存储器5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5仅仅是终端5的示例,并不构成对终端5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终端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称处理器5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 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51可以是所述终端5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终端5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51也可以是所述终端5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终端5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51还可以既包括所述终端5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51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所述终端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存储器5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终端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终端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建筑抗震性能的评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是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建筑抗震性能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场地危险性函数和地震易损性函数计算目标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发生各级别破坏状态的破坏概率;
基于所述目标建筑的损失指标计算发生各级别破坏状态的地震损失;
基于所述目标建筑的各个破坏概率和各个地震损失,确定所述目标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的损失期望;
基于所述损失期望确定所述目标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并基于所述全寿命周期费用对所述目标建筑进行抗震性能评估;
所述基于所述损失期望确定所述目标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包括:
计算
Figure QLYQS_2
,得到所述目标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其中,
Figure QLYQS_6
表示所述目标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费用,
Figure QLYQS_9
为全寿命周期总费用的期望,
Figure QLYQS_3
表示所述目标建筑的初始造价,
Figure QLYQS_4
表示发生第
Figure QLYQS_7
破坏等级时的地震损失,
Figure QLYQS_10
Figure QLYQS_1
为贴现系数,
Figure QLYQS_5
为年贴现率,
Figure QLYQS_8
为所述目标建筑的寿命周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抗震性能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场地危险性函数和地震易损性函数计算目标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发生各级别破坏状态的破坏概率包括:
基于场地危险性函数和地震易损性函数确定目标建筑的地震风险概率函数;其中,所述地震风险概率函数表示建筑发生某一级别破坏状态的概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抗震性能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场地危险性函数为:
Figure QLYQS_11
其中,
Figure QLYQS_12
表示地震动强度参数,
Figure QLYQS_13
表示地震动强度参数
Figure QLYQS_14
的年超越概率,
Figure QLYQS_15
表示地震危险性曲线在对数坐标中的斜率,
Figure QLYQS_16
表示地震规模参数;
所述地震易损性函数为:
Figure QLYQS_17
其中,
Figure QLYQS_18
表示建筑地震需求,
Figure QLYQS_19
表示建筑抗震能力,
Figure QLYQS_20
表示地震需求超过抗震能力,
Figure QLYQS_21
表示建筑达到或超过某种破坏等级的概率;
所述地震风险概率函数为:
Figure QLYQS_22
其中,
Figure QLYQS_23
表示建筑发生
Figure QLYQS_24
破坏状态的概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抗震性能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建筑的损失指标计算发生各级别破坏状态的地震损失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建筑的损失指标计算
Figure QLYQS_25
,得到所述目标建筑发生第
Figure QLYQS_26
等级的破坏状态的地震损失;
其中,
Figure QLYQS_32
表示所述目标建筑发生第
Figure QLYQS_30
等级的破坏状态引起的地震损失,
Figure QLYQS_37
为所述目标建筑发生第
Figure QLYQS_29
等级的破坏状态引起的建筑损失,
Figure QLYQS_35
为所述目标建筑发生第
Figure QLYQS_36
等级的破坏状态引起的租金损失,
Figure QLYQS_42
为所述目标建筑发生第
Figure QLYQS_34
等级的破坏状态引起的搬迁损失,
Figure QLYQS_40
为所述目标建筑发生第
Figure QLYQS_28
等级的破坏状态引起的收入损失,
Figure QLYQS_39
为所述目标建筑发生第
Figure QLYQS_31
等级的破坏状态引起的个人财产损失,
Figure QLYQS_38
为所述目标建筑发生第
Figure QLYQS_33
等级的破坏状态引起的商业库存损失,
Figure QLYQS_41
为所述目标建筑发生第
Figure QLYQS_27
等级的破坏状态引起的生命价值损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抗震性能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损失指标包括中心损伤因子和修复时间;
建筑损失为:
Figure QLYQS_43
其中,
Figure QLYQS_44
所述目标建筑的初始造价,
Figure QLYQS_45
发生第
Figure QLYQS_46
等级的破坏状态的中心损伤因子;
租金损失为:
Figure QLYQS_47
其中,
Figure QLYQS_48
所述目标建筑的租金,
Figure QLYQS_49
表示发生第
Figure QLYQS_50
等级破坏时所述目标建筑的修复时间;
搬迁损失为:
Figure QLYQS_51
其中,
Figure QLYQS_52
所述目标建筑的搬迁成本;
收入损失为:
Figure QLYQS_53
其中,
Figure QLYQS_54
个人或者业主因房屋重建或修复导致业主方人员误工而减少的收入;
个人财产损失为:
Figure QLYQS_55
其中,
Figure QLYQS_56
按建筑价值百分比估算的个人财产价值;
商业库存损失为:
Figure QLYQS_57
其中,
Figure QLYQS_58
按销售额或者生产价值百分比估算的商业价值;
生命价值损失为:
Figure QLYQS_59
其中,
Figure QLYQS_60
所述目标建筑内的人口总数,
Figure QLYQS_63
人的生命价值,
Figure QLYQS_65
发生第
Figure QLYQS_62
破坏等级时所述目标建筑内轻伤的伤亡率,
Figure QLYQS_64
发生第
Figure QLYQS_66
破坏等级时所述目标建筑内重伤的伤亡率,
Figure QLYQS_67
发生第
Figure QLYQS_61
破坏等级时所述目标建筑内死亡的伤亡率。
6.一种建筑抗震性能的评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破坏概率计算模块,用于基于场地危险性函数和地震易损性函数计算目标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发生各级别破坏状态的破坏概率;
单位损失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建筑的损失指标计算发生各级别破坏状态的地震损失;
损失期望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建筑的各个破坏概率和各个地震损失,确定所述目标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的损失期望;
建筑评估模块,基于所述损失期望确定所述目标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并基于所述全寿命周期费用对所述目标建筑进行抗震性能评估;
所述建筑评估模块具体用于:
计算
Figure QLYQS_68
,得到所述目标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其中,
Figure QLYQS_73
表示所述目标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费用,
Figure QLYQS_76
为全寿命周期总费用的期望,
Figure QLYQS_70
表示所述目标建筑的初始造价,
Figure QLYQS_72
表示发生第
Figure QLYQS_75
破坏等级时的地震损失,
Figure QLYQS_77
Figure QLYQS_69
为贴现系数,
Figure QLYQS_71
为年贴现率,
Figure QLYQS_74
为所述目标建筑的寿命周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抗震性能的评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破坏概率计算模块具体用于:
基于场地危险性函数和地震易损性函数确定目标建筑的地震风险概率函数;其中,地震风险概率函数表示建筑发生各级别破坏状态的概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抗震性能的评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场地危险性函数为:
Figure QLYQS_78
其中,
Figure QLYQS_79
表示地震动强度参数,
Figure QLYQS_80
表示地震动强度参数
Figure QLYQS_81
的年超越概率,
Figure QLYQS_82
表示地震危险性曲线在对数坐标中的斜率,
Figure QLYQS_83
表示地震规模参数;
所述地震易损性函数为:
Figure QLYQS_84
其中,
Figure QLYQS_85
表示建筑地震需求,
Figure QLYQS_86
表示建筑抗震能力,
Figure QLYQS_87
表示地震需求超过抗震能力,
Figure QLYQS_88
表示建筑达到或超过某种破坏等级的概率;
所述地震风险概率函数为:
Figure QLYQS_89
其中,
Figure QLYQS_90
表示建筑发生
Figure QLYQS_91
破坏状态的概率。
9.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的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的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310573112.5A 2023-05-22 2023-05-22 建筑抗震性能的评估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3626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73112.5A CN116362624A (zh) 2023-05-22 2023-05-22 建筑抗震性能的评估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73112.5A CN116362624A (zh) 2023-05-22 2023-05-22 建筑抗震性能的评估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62624A true CN116362624A (zh) 2023-06-30

Family

ID=86939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73112.5A Pending CN116362624A (zh) 2023-05-22 2023-05-22 建筑抗震性能的评估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6262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54011A (zh) * 2024-01-11 2024-02-13 石家庄铁道大学 隔震罐体类结构地震失效评估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84932A (zh) * 2018-07-25 2018-12-11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建筑结构特性快速提取方法及相应损失评估计算方法
CN115618624A (zh) * 2022-10-27 2023-01-17 北京师范大学 一种古建筑震后期望破坏率计算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84932A (zh) * 2018-07-25 2018-12-11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建筑结构特性快速提取方法及相应损失评估计算方法
CN115618624A (zh) * 2022-10-27 2023-01-17 北京师范大学 一种古建筑震后期望破坏率计算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谷瑞: ""典型村镇砌体结构抗震韧性评估方法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 no. 02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54011A (zh) * 2024-01-11 2024-02-13 石家庄铁道大学 隔震罐体类结构地震失效评估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CN117554011B (zh) * 2024-01-11 2024-03-29 石家庄铁道大学 隔震罐体类结构地震失效评估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arulanda et al. Probabilistic earthquake risk assessment using CAPRA: application to the city of Barcelona, Spain
Šipoš et al. Rapid seismic risk assessment
Jordan et al. Operational earthquake forecasting can enhance earthquake preparedness
Barbat et al. Seismic vulnerability and risk evaluation methods for urban areas. A review with application to a pilot area
Cardona et al. CAPRA–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probabilistic risk assessment: international initiative for risk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US10949924B2 (en) Inter-arrival times triggered, probabilistic risk transfer system and a corresponding method thereof
KR102476663B1 (ko) 쇠퇴지역의 재난재해를 종합진단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Xiao et al. Optimizing historic preservation under climate change: Decision support for cultural resource adaptation planning in national parks
CN116362624A (zh) 建筑抗震性能的评估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JP5312485B2 (ja) 地震イベントのインパクトを決定する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と方法
Saharizan et al. Spatial flood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in Peninsular Malaysia using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KR101650168B1 (ko) 방재력 비용지수 평가방법
Anelli et al. A large-scale prioritisation to strengthen the resilience of communities in Italian territorial contexts
US20220364381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flood resiliency
Sung et al. Seismic risk assessment system of existing bridges in Taiwan
Costa et al. Seismic loss scenarios based on hazard disaggregation. Application to the metropolitan region of Lisbon, Portugal
Wei et al. Economic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pre-earthquake strengthening of buildings in a moderate seismicity/high vulnerability area
Singhal et al. Development of a civil infrastructure resilience assessment framework
Kellens et al. A GIS tool for flood risk analysis in Flanders (Belgium)
MARULANDA-FRAUME et al. Seismic risk assessment for risk transfer: The voluntary collective insurance in Manizales, Colombia
Oliveira et al. Earthquake risk reduction: from scenario simulators including systemic interdependency to impact indicators
Tsionis et al. Framework for resilience analysis of EU buildings
Salgado-Gálvez et al. Urban seismic risk index for Medellín, Colombia: A probabilistic and holistic approach
Carreño et al. Holistic seismic risk assessment of port of spain: an integrated evaluation and tool in the framework of CAPRA
CN114202257A (zh) 自然灾害综合减灾能力评估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3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