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60615A - 触控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触控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60615A
CN116360615A CN202111633755.1A CN202111633755A CN116360615A CN 116360615 A CN116360615 A CN 116360615A CN 202111633755 A CN202111633755 A CN 202111633755A CN 116360615 A CN116360615 A CN 1163606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channels
characteristic
edge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3375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佳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3375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60615A/zh
Publication of CN1163606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606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 G06F3/04186Touch location disambigu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触控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接收对电子设备的边缘触控信号,根据边缘触控信号,确定用户触控特征,而后根据用户触控特征和误触控特征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其中,误触控特征,是预先根据电子设备的误触控信号分析得到的。通过本公开,由于分析边缘触控信号得到用户触控特征,并根据用户触控特征和误触控信号的误触控特征进行比对,以对电子设备进行响应控制,能够有效提升误触控检测的准确性和检测效率,提升电子设备的误触控检测效果。

Description

触控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触摸屏的普及,电子设备触控屏的尺寸越来越大,屏占比越来越高,电子设备的边缘越来越窄,用户在手握电子设备时,手掌或者虎口位置容易误触电子设备的触控屏,会导致误操作。
发明内容
本公开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触控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由于分析边缘触控信号得到用户触控特征,并根据用户触控特征和误触控信号的误触控特征进行比对,以对电子设备进行响应控制,能够有效提升误触控检测的准确性和检测效率,提升电子设备的误触控检测效果。
本公开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触控信息处理方法,包括:接收对电子设备的边缘触控信号;根据边缘触控信号,确定用户触控特征;根据用户触控特征和误触控特征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其中,误触控特征,是预先根据电子设备的误触控信号分析得到的。
本公开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触控信息处理方法,通过接收对电子设备的边缘触控信号,根据边缘触控信号,确定用户触控特征,而后根据用户触控特征和误触控特征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其中,误触控特征,是预先根据电子设备的误触控信号分析得到的,由于分析边缘触控信号得到用户触控特征,并根据用户触控特征和误触控信号的误触控特征进行比对,以对电子设备进行响应控制,能够有效提升误触控检测的准确性和检测效率,提升电子设备的误触控检测效果。
本公开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的触控信息处理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对电子设备的边缘触控信号;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边缘触控信号,确定用户触控特征;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用户触控特征和误触控特征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其中,误触控特征,是预先根据电子设备的误触控信号分析得到的。
本公开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的触控信息处理装置,通过接收对电子设备的边缘触控信号,根据边缘触控信号,确定用户触控特征,而后根据用户触控特征和误触控特征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其中,误触控特征,是预先根据电子设备的误触控信号分析得到的,由于分析边缘触控信号得到用户触控特征,并根据用户触控特征和误触控信号的误触控特征进行比对,以对电子设备进行响应控制,能够有效提升误触控检测的准确性和检测效率,提升电子设备的误触控检测效果。
本公开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本公开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触控信息处理方法。
本公开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公开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触控信息处理方法。
本公开第五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的指令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本公开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触控信息处理方法。
本公开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公开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公开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出的触控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出的触控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中误触控过程的边缘触控信号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出的触控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确定用户触控特征相关数据的流程图;
图6是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出的触控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出的触控信息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适于用于实现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示例性电子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公开,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相反,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本公开实施例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单维度感应数据特征进行分析处理,判定用户触控特征是否为误触控,而导致误触控检测的准确性不高,检测效率不佳,影响电子设备误触控检测效果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触控信息处理方法,通过接收对电子设备的边缘触控信号,根据边缘触控信号,确定用户触控特征,而后根据用户触控特征和误触控特征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其中,误触控特征,是预先根据电子设备的误触控信号分析得到的,由于分析边缘触控信号得到用户触控特征,并根据用户触控特征和误触控信号的误触控特征进行比对,以对电子设备进行响应控制,能够有效提升误触控检测的准确性和检测效率,提升电子设备的误触控检测效果。
图1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出的触控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触控信息处理方法的执行主体为触控信息处理装置,该触控信息处理装置可以由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该触控信息处理装置可以配置在电子设备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终端设备、服务器端等。
如图1所示,该触控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S101:接收对电子设备的边缘触控信号。
其中,触控信号,是指电子设备触控屏由于检测到触碰信息而产生的信号,该信号可用于控制电子设备响应功能操作指令,该触控信号可以是由人体部位或者其他任意能够对电子设备触控屏进行触控的物品(如触控笔),触碰电子设备触控屏而产生,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边缘触控信号,是指电子设备触控屏的边缘区域接收到的触控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用户在手握电子设备时,手掌或者虎口位置容易误触电子设备触控屏,而导致误操作,因此,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实时地探测边缘触控信号,并在探测到边缘触控信号时,触发后续步骤,以基于该边缘触控信号判断是否为误触控,能够有效提升误触控检测效率。
S102:根据边缘触控信号,确定用户触控特征。
其中,用户触控特征,是指该次触控操作过程中与边缘触控信号相关的信号特征,或者还可以是基于边缘触控信号的信号特征分析得到的用户触控动作相关的特征,该用户触控特征可以例如为用户触控动作对电子设备触控屏进行触控的触控面积,触控位置等相关信息,或者与边缘触控信号相关的信号强度,触控持续时间等多个维度的数据特征,对此不做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在被误触控时产生的用户触控特征,与被正常触控时产生的用户触控特征相比,可能存在差异,因此,本公开实施例中根据边缘触控信号,确定用户触控特征,可以采用该用户触控特征确定用户触控动作是否为误触控,实现基于特征分析比对的方式来进行误触控检测,而不会受到单维度感应数据特征的约束,使得误触控检测更为灵活,适配多样化的误触控场景,从而提升误触控检测的准确性,具体可以参见后续步骤。
S103:根据用户触控特征和误触控特征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其中,误触控特征,是预先根据电子设备的误触控信号分析得到的。
其中,控制,是指在判定用户触控特征是否是误触控特征后,根据判定结果控制电子设备屏蔽边缘该触控信号,或者,控制电子设备响应该边缘触控信号,执行对应操作,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误触控特征,是指预先确定的,用户对电子设备产生误触控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如误触控时产生的触控面积、触控时长等,对此不做限制。
该误触控特征,可以是预先基于误触控检测模型得到,通过将多个误触控信号输入至该误触控检测模型中,以得到误触控特征,或者,也可以预先建立电子设备与大数据服务器的通信链接,从该大数据服务器中请求得到误触控特征,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误触控信号,是指在误触控过程中,电子设备触控屏所接收到的信号。
也即是说,本公开实施例在确定用户触控特征后,可以根据用户触控特征和误触控特征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从而有效提升触控信息处理的鲁棒性。
一些实施例中,在根据用户触控特征和误触控特征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时,可以对用户触控特征和误触控特征之间进行相似度比对,如果用户触控特征和误触控特征之间的相似度大于或等于相似度阈值,表明边缘触控信号较大概率是误触控,则可以控制电子设备屏蔽边缘触控信号,如果用户触控特征和误触控特征之间的相似度小于相似度阈值,表明边缘触控信号较小概率是误触控,则可以控制电子设备响应边缘触控信号。
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用户触控特征和误触控特征,确定边缘触控信号的置信度,并根据该置信度判定是否触发控制电子设备响应边缘触控信号,对此不做限制。
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任意可能的方式对用户触控特征和误触控特征进行联合分析,并根据联合分析的结果判定是否触发控制电子设备响应边缘触控信号,对此不做限制。
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接收对电子设备的边缘触控信号,根据边缘触控信号,确定用户触控特征,而后根据用户触控特征和误触控特征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其中,误触控特征,是预先根据电子设备的误触控信号分析得到的,由于分析边缘触控信号得到用户触控特征,并根据用户触控特征和误触控信号的误触控特征进行比对,以对电子设备进行响应控制,能够有效提升误触控检测的准确性和检测效率,提升电子设备的误触控检测效果。
图2是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出的触控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2所示,该触控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S201:接收对电子设备的边缘触控信号。
S201的描述说明可以具体参见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S202:根据边缘触控信号,确定用户触控特征,其中,用户触控特征包括:触控时长、和/或重心偏移特征,和/或通道信息。
也即是说,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时长、重心偏移特征、通道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作为用户触控特征,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触控时长,是基于边缘触控信号,对作用于电子设备的触控操作的触控时间确定得到的。触控时长,是指触控过程中,电子设备触控屏接收触控信号的持续时长。该触控时长可以通过计算触控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的差值获取,或者,也可以利用第三方计时装置获取触控时长,并将所得触控时长传输至本公开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对此不做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在正常的触控操作过程中,触控时长通常比较短,而误触控过程中的触控时长可能会比较长。
举例而言,在用户持握电子设备的过程中,用户手指对电子设备触控屏产生的触控时长,因此,所得触控时长后续可以被作为用户触控特征,与误触控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以判定是否触发控制电子设备响应边缘触控信号。
其中,重心偏移特征,是基于边缘触控信号和触控时长,对触控操作的重心偏移情况确定得到的。重心是指触控操作过程中,用户触控动作对电子设备触控屏产生的目标触控点,重心偏移是指触控过程中触控点所发生的位置偏移,而重心偏移特征,可以是在触控过程中,用来描述触控点所发生的位置偏移的相关特征,该重心偏移特征可以是重心偏移速度、重心偏移方向等,对此不做限制。
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边缘触控信号,确定用户针对电子设备的触控重心位置坐标,而后确定触控重心位置坐标在触控时长内的位置变化量,并将位置变化量作为重心偏移特征,当基于触控重心位置坐标在触控时长内的位置变化量确定重心偏移特征时,可以使所得重心偏移特征有效表征触控时长内触控重心变化情况,该重心变化情况可以作为用户触控特征之一被用于后续判定该触控操作是否为误触控,能够有效提升用户触控特征对该触控过程的表征准确性。
其中,通道信息,是基于边缘触控信号和触控时长,对电子设备触控屏中被触控的通道确定得到的。
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触控屏中,预先分布配置有多个用于检测触控信号的触控信号检测点,该触控信号检测点可以检测到触控信号并分析触控信号强度。
其中,通道,是指所检测到的触控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预先设置的信号强度阈值的触控信号检测点。可以理解的是,单个触控信号检测点的面积非常小,因此在触控过程中可能存在多个通道,而通道信息是指触控过程中,检测到的通道的相关信息,该相关信息可以是触控过程中通道数量、通道信号强度等,对此不做限制。
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边缘触控信号,确定触控操作起始时的初始通道总数量,根据边缘触控信号,确定触控操作持续触控时长时的目标通道数量,而后将初始通道总数量和目标通道数量共同作为通道信息,由此,将初始通道总数量和目标通道数量共同作为通道信息,可以使所得通道信息有效地表征触控时长内通道数量的变化情况,能够有效提升该通道信息在识别误触控过程中的关联性,将所得通道信息作为用户触控特征之一,可以有效提升根据用户触控特征判定是否是误触控特征的合理性。
一些实施例中,根据边缘触控信号,确定触控持续触控时长时的目标通道数量,可以是确定触控持续触控时长时的通道总数量,并将该通道总数量作为目标通道数量,或者,还可以是确定触控持续触控时长时增加或减少的通道数量,并将增加或减少的通道数量作为目标通道数量,对此不做限制。
可选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边缘触控信号,确定触控操作持续触控时长时的目标通道数量,可以是根据边缘触控信号,确定触控操作持续触控时长时电子设备触控屏中被触控的边缘通道数量和/或次边缘通道数量;将边缘通道数量和/或次边缘通道数量作为目标通道数量,由此,将触控操作持续触控时长时电子设备触控屏中被触控的边缘通道数量和/或次边缘通道数量作为目标通道数量,可以使所得目标通道数量有效地表征触控时长时边缘触控信号的相关信息(如触控重心位置、触控信号强度等),该相关信息可以被用于后续结合起始触控时边缘触控信号的相关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处理,所得处理结果后续可以被用于识别该触控操作是否为误触控,从而有效提升该触控信息处理方法识别误触控的可靠性。
其中,边缘通道,是指电子设备触控屏中,所检测到的触控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预先设置的信号强度阈值,且紧靠触控屏边缘的触控信号检测点。而次边缘通道,是指触控信号检测点所检测到的触控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预先设置的信号强度阈值,且与触控屏边缘相隔一个触控信号检测点。
举例而言,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中误触控过程的边缘触控信号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N帧和第N+1帧为两个时间上连续的帧,图3中的数据为多个触控信号检测点在第N帧检测到的触控信号强度大小,当设定触控信号强度阈值为100时,在误触控过程中,第N帧的第一行通道数量(边缘通道数量)为11,第二行通道数量(次边缘通道数量)为2;第N+1帧的第一行通道数量(边缘通道数量)为12,第二行通道数量(次边缘通道数量)为7,其中,第N+1帧的次边缘通道数量7大于第N帧的次边缘通道数量2,这个变化过程可以发生在用户握持电子设备时产生的误触控。
由此,当基于边缘触控信号,确定触控时长、和/或重心偏移特征和/或通道信息共同作为触控特征时,实现提取出多维度的用户触控特征,使得提取出的用户触控特征更有效的表征用户触控过程的相关信息,该相关信息后续可以被用于结合误触控特征,分析判断该触控操作是否为误触控,能够有效打破单维度感测数据特征检测的局限性,从而有效提升误触控检测准确性,保障针对电子设备触控的正确响应。
S203:根据重心偏移特征、和/或触控时长、和/或初始通道总数量,和/或目标通道数量,判定用户触控特征是误触控特征。
本公开实施例中,根据重心偏移特征、和/或触控时长、和/或初始通道总数量,和/或目标通道数量,判定用户触控特征是否是误触控特征,可以是将重心偏移特征、和/或触控时长、和/或初始通道总数量,和/或目标通道数量输入至预训练的误触控检测模型(该误触控检测模型可以预先基于人工智能方法训练得到)中,并将检测结果传输至本公开实施例的执行主体,由本公开实施例的执行主体根据检测结果判定是否触发控制电子设备响应边缘触控信号,或者,也可以采用其他任意可能的方式根据重心偏移特征、和/或触控时长、和/或初始通道总数量,和/或目标通道数量判断用户触控特征是否是误触控特征,对此不做限制。
也即是说,本公开实施例中,判断用户触控特征是否为误触控,可以是根据重心偏移特征、和/或触控时长、和/或初始通道总数量,和/或目标通道数量,判断用户触控特征是否是误触控特征,由此,当基于重心偏移特征、和/或触控时长、和/或初始通道总数量,和/或目标通道数量判断用户触控特征是否是误触控特征,可以从多个维度综合分析判断用户触控特征是否符合误触控特征,能够有效提升该触控信息处理方法判断误触控过程的灵活性和严谨性。
S204:根据判定的结果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当判定的结果是用户触控特征不是误触控特征,则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响应所述边缘触控信号,如果判定的结果是用户触控特征是误触控特征,则将边缘触控信号判别为误触控。
本实施例中,通过接收对电子设备的边缘触控信号,根据边缘触控信号,确定用户触控特征,而后根据用户触控特征和误触控特征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其中,误触控特征,是预先根据电子设备的误触控信号分析得到的,由于分析边缘触控信号得到用户触控特征,并根据用户触控特征和误触控信号的误触控特征进行比对,以对电子设备进行响应控制,能够有效提升误触控检测的准确性和检测效率,提升电子设备的误触控检测效果。当基于边缘触控信号,确定触控时长、和/或重心偏移特征和/或通道信息共同作为触控特征时,实现提取出多维度的用户触控特征,使得提取出的用户触控特征更有效的表征用户触控过程的相关信息,该相关信息后续可以被用于结合误触控特征,分析判断该触控操作是否为误触控,能够有效打破单维度感测数据特征检测的局限性,从而有效提升误触控检测准确性,保障针对电子设备触控的正确响应。当基于重心偏移特征、和/或触控时长、和/或初始通道总数量,和/或目标通道数量判断用户触控特征是否是误触控特征,可以从多个维度综合分析判断用户触控特征是否符合误触控特征,能够有效提升该触控信息处理方法判断误触控过程的灵活性和严谨性。
图4是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出的触控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4所示,该触控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S401:接收对电子设备的边缘触控信号。
S402:根据边缘触控信号,确定用户触控特征,其中,用户触控特征包括:触控时长、和/或重心偏移特征、和/或通道信息。
S401-S402的描述说明可以具体参见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S403:根据重心偏移特征、和/或触控时长、和/或偏移比对阈值、和/或时长比对阈值、和/或待比对通道数量,和/或初始通道总数量,判定用户触控特征是误触控特征,其中,偏移比对阈值,由触控重心位置坐标和初始通道总数量确定;时长比对阈值,由触控重心位置坐标和初始通道总数量确定;待比对通道数量,由初始通道总数量和目标通道数量确定。。
其中,偏移对比阈值,可用于结合所得重心偏移特征对比分析用户触控特征是否是误触控特征。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触控重心位置坐标可以确定触控重心位置坐标与电子设备触控屏边缘的距离,在通常情况下,偏移比对阈值与该距离成正比例关系,偏移比对阈值与初始通道总数量也成正比例关系,即当触控重心位置坐标远离电子设备触控屏边缘时,该触控操作更倾向于正常触控操作,在初始通道总数量比较多时,该触控操作更倾向于正常触控操作,因此,当该触控操作更倾向于正常触控操作时,可以根据触控重心位置坐标和初始通道总数量自适应增大偏移比对阈值。
其中,时长对比阈值,可用于结合触控时长对比分析用户触控特征是否是误触控特征。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触控重心位置坐标可以确定触控重心位置坐标与电子设备触控屏边缘的距离,在通常情况下,该距离远近与时长比对阈值成反比例关系,即当距离比较远时,该触控操作更倾向于正常触控操作,而正常触控操作的触控时长可能比较短;在通常情况下,初始通道总数量与时长比对阈值成正比例关系,即当初始通道总数量比较多时,该触控操作更倾向于正常触控操作,触控过程的触控面积可能会比较大,一般情况下,则该触控过程耗时可能会比较长,因此,可以根据触控重心位置坐标和初始通道总数量自适应调整时长比对阈值。
其中,待比对通道数量,可用于分析触控部位类型为手指的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人体手指在正常触控电子设备触控屏边缘时,由于手指的形状特征,终止次边缘通道数量为D会大于终止边缘通道数量为C,即即终止次边缘通道数量为D与终止边缘通道数量C的比值会偏大,且触控重心会远离电子设备触控屏边缘,即终止次边缘通道数量为D与初始通道总数量b的比值会比较大,因此,待比对通道数量Y应满足上述公式,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待比对通道数量Y分析判断用户触控特征是否是误触控特征。
举例而言,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确定用户触控特征相关数据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示例过程为:在触控起始时t1=0,触控重心位置坐标和电子设备边缘的距离为a,初始通道总数量为b,边缘通道数量为c,次边缘通道数量为d,在触控结束时t2=t,触控重心位置坐标偏移量为A,终止通道总数量为B,终止边缘通道数量为C,终止次边缘通道数量为D。
如果将偏移比对阈值设为X,则该偏移比对阈值X,应满足公式:
X=K3*a+b*K4
其中,k3和k4为预先根据应用场景设定的常数。
如上述公式所示,偏移比对阈值X与距离a和初始通道总数量b成正比例关系。
如果将时长比对阈值设为T,则该时长比对阈值T,应满足公式:
T=k1/a+b/k2
其中,k1和k2是预先根据应用场景设定的常数。
如上述公式所示,时长比对阈值T与距离a成反比例关系,与初始通道总数量b成正比例关系。
如果将待比对通道数量设为Y,则该待比对通道数量Y,应满足公式:
Y=D/b+D/C;
如上述公式所示,可以根据终止次边缘通道数量为D与初始通道总数量b的比值以及终止次边缘通道数量为D与终止边缘通道数量为C的比值,确定待比对通道数量。
本公开实施例中,根据重心偏移特征、和/或触控时长、和/或偏移比对阈值、和/或时长比对阈值、和/或待比对通道数量,和/或初始通道总数量,判定用户触控特征是误触控特征,可以是将重心偏移特征、和/或触控时长、和/或偏移比对阈值、和/或时长比对阈值、和/或待比对通道数量,和/或初始通道总数量输入至第三方误触控判定装置中,以判断用户触控特征是否是误触控特征,或者,还可以采用其他任意可能的方式根据重心偏移特征、偏移比对阈值、触控时长、时长比对阈值、待比对通道数量,以及初始通道总数量判断用户触控特征是否是误触控特征,对此不做限制。
可选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重心偏移特征、和/或触控时长、和/或偏移比对阈值、和/或时长比对阈值、和/或待比对通道数量,和/或初始通道总数量,判定用户触控特征是误触控特征,可以是根据第一比对结果、和/或第二比对结果、和/或第三比对结果、和/或第四比对结果确定待分析置信度,如果待分析置信度大于第三设定数值,则判定用户触控特征不是误触控特征,如果待分析置信度小于或等于第三设定数值,则判定用户触控特征是误触控特征,其中,第一比对结果,由重心偏移特征和偏移比对阈值确定,第二比对结果,由触控时长和所述时长比对阈值确定,所述第三比对结果,由所述待比对通道数量与第一设定数值确定,所述第四比对结果,由所述初始通道总数量与第二设定数值确定,由此,当基于第一比对结果、和/或第二比对结果、和/或第三比对结果、和/或第四比对结果确定待分析置信度,使得该待分析置信度可以从多个维度综合表征用户触控特征的置信度,而后根据该待分析置信度,结合具体应用场景中预设的第三设定数值对用户触控特征是否是误触控特征进行判定,可以有效提升该判断逻辑的适用性,保障判定逻辑过程的可靠性。
其中,对比结果,是指将所得单个维度的数据与对比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的针对用户触控特征是否是误触控特征的判断结果,第一对比结果可以是从重心偏移特征角度分析得到的判断结果,第二对比结果可以是从触控时长角度分析得到的判断结果,第三对比结果可以是从待比对通道数量角度分析得到的判断结果,第四对比结果可以是从初始通道总数量角度分析得到的判断结果。
其中,设定数值,是预先根据应用场景设定的,用于对比分析用户触控特征是否是误触控特征的数值,第一设定数值,可以是预先设定用于与待比对通道数量进行分析对比,以判断用户触控特征是否是误触控特征的数值,第二设定数值,可以是预先设定用于与初始通道总数量进行分析对比,以判断用户触控特征是否是误触控特征的数值,第四对比数值,可以是预先设定用于与待分析置信度进行分析对比,以判断用户触控特征是否是误触控特征的数值。
其中,待分析置信度,是指根据第一比对结果、第二比对结果、第三比对结果以及第四比对结果确定的,用以表征用户触控特征为正常触控操作的可靠性的数据,该比对数据可以与第四对比数值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判断用户触控特征是否是误触控特征。
也即是说,本公开实施例中,在确定用户触控特征后,可以根据触控重心位置坐标和初始通道总数量确定时长比对阈值,根据触控重心位置坐标和初始通道总数量确定偏移比对阈值,根据初始通道总数量和目标通道数量确定待比对通道数量,而后根据重心偏移特征、和/或触控时长、和/或偏移比对阈值、和/或时长比对阈值、和/或待比对通道数量,和/或初始通道总数量,判定用户触控特征是误触控特征,由此,当基于触控重心位置坐标和初始通道总数量确定时长比对阈值,基于触控重心位置坐标和初始通道总数量确定偏移比对阈值,基于初始通道总数量和目标通道数量确定待比对通道数量,所得时长对比阈值、偏移对比阈值以及待比对通道数量可以为判断用户触控特征是否是误触控特征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结合重心偏移特征、触控时长以及初始通道总数量判断用户触控特征是否是误触控特征,可以有效提升误触控判定过程的严谨性和合理性。
举例而言,在上述举例说明中,已经确定时长比对阈值T、偏移比对阈值X、待比对通道数量Y、初始通道总数量b,如果设用户触控特征为正常触控特征的待分析置信度为F,设待比对通道数量Y的阈值为1.5,设初始通道总数量b的阈值为8,则待分析置信度为F应满足公式:
F=L*(if(t<T))+M*(if(A<X))+N*(if(Y>1.5))+P*(if(b>8));
其中,L、M、N、P分别是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设定的置信度权重。
本公开实施例中,当基于触控重心位置坐标和初始通道总数量确定时长比对阈值,基于触控重心位置坐标和初始通道总数量确定偏移比对阈值,基于初始通道总数量和目标通道数量确定待比对通道数量,所得时长对比阈值、偏移对比阈值以及待比对通道数量可以为判断用户触控特征是否是误触控特征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结合重心偏移特征、触控时长以及初始通道总数量判断用户触控特征是否是误触控特征,可以有效提升误触控判定过程的严谨性和合理性。当基于第一比对结果、和/或第二比对结果、和/或第三比对结果、和/或第四比对结果确定待分析置信度,使得该待分析置信度可以从多个维度综合表征用户触控特征的置信度,而后根据该待分析置信度,结合具体应用场景中预设的第三设定数值对用户触控特征是否是误触控特征进行判定,可以有效提升该判断逻辑的适用性,保障判定逻辑过程的可靠性。
图6是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出的触控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6所示,该触控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S601:接收对电子设备的边缘触控信号。
S602:根据边缘触控信号,确定用户触控特征。
S601-S602的描述说明可以具体参见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S603:将用户触控特征输入判定模型中,以判定用户触控特征是误触控特征。
其中,判定模型,是指预先基于人工智能训练方法训练得到的人工智能模型,该人工智能模型可以例如是神经网络模型或者是机器学习模型,该判定模型可以被用于对比分析用户触控特征和误触控特征之间的匹配性,以判定用户触控特征与误触控特征是否匹配,并将判定结果输入至本公开实施例的执行主体,该判定模型可以是K-邻近(K-NearestNeighbor,KNN)模型、朴素贝叶斯模型等,对此不作限制。
由此,当基于预先训练的判定模型对所得用户触控特征和误触控特征进行分析处理,根据判定模型输出的判定结果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可以有效提高该触控信息处理方法对误触控的识别检测效率和识别检测效果,能够有效地提升触控信息处理过程的智能化程度。
S604:如果用户触控特征不是误触控特征,则控制电子设备响应边缘触控信号。
本公开实施例中,当用户触控特征不是误触控特征时,该边缘触控信号可能是用户发出的正常触控指令,此时控制电子设备响应边缘触控信号,可以保证电子设备正常执行用户触控指令,有效提升触控信息处理过程的合理性。
S605:如果用户触控特征是误触控特征,则将边缘触控信号判别为误触控。
本公开实施例中,当用户触控特征是误触控特征时,该边缘触控信号可能是用户误触控产生的,此时将边缘触控信号判别为误触控,可以有效避免误触控影响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
也即是说,本公开实施例中,在用户触控特征和误触控特征不匹配时,控制电子设备响应边缘触控信号,在用户触控特征和误触控特征匹配时,将边缘触控信号判别为误触控,可以有效地识别用户的正常触控操作和误触控操作,从而在避免误触控操作影响电子设备正常工作状态的同时,保证电子设备正常的边缘触控性能和长按触控性能。
本公开实施例中,当基于预先训练的判定模型对所得用户触控特征和误触控特征进行分析处理,根据判定模型输出的判定结果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可以有效提高该触控信息处理方法对误触控的识别检测效率和识别检测效果,能够有效地提升触控信息处理过程的智能化程度。在用户触控特征和误触控特征不匹配时,控制电子设备响应边缘触控信号,在用户触控特征和误触控特征匹配时,将边缘触控信号判别为误触控,可以有效地识别用户的正常触控操作和误触控操作,从而在避免误触控操作影响电子设备正常工作状态的同时,保证电子设备正常的边缘触控性能和长按触控性能。
图7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出的触控信息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该触控信息处理装置70,包括:
接收模块701,用于接收对电子设备的边缘触控信号;
确定模块702,用于根据边缘触控信号,确定用户触控特征;
控制模块703,用于根据用户触控特征和误触控特征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其中,误触控特征,是预先根据电子设备的误触控信号分析得到的。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用户触控特征包括:触控时长、和/或重心偏移特征,和/或通道信息;
其中,触控时长,是基于边缘触控信号,对作用于电子设备的触控操作的触控时间确定得到的;
重心偏移特征,是基于边缘触控信号和触控时长,对触控操作的重心偏移情况确定得到的;
通道信息,是基于边缘触控信号和触控时长,对电子设备触控屏中被触控的通道确定得到的。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确定模块702,用于:
根据边缘触控信号,确定用户针对电子设备的触控重心位置坐标;
确定触控重心位置坐标在触控时长内的位置变化量,并将位置变化量作为重心偏移特征。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确定模块702,用于:
根据边缘触控信号,确定触控操作起始时的初始通道总数量;
根据边缘触控信号,确定触控操作持续触控时长时的目标通道数量;
将初始通道总数量和目标通道数量共同作为通道信息。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模块703,用于:
根据重心偏移特征、和/或触控时长、和/或初始通道总数量,和/或目标通道数量,判定用户触控特征是误触控特征。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模块703,用于:
根据重心偏移特征、和/或触控时长、和/或偏移比对阈值、和/或时长比对阈值、和/或待比对通道数量,和/或初始通道总数量,判定用户触控特征是误触控特征;
其中,偏移比对阈值,由触控重心位置坐标和初始通道总数量确定;时长比对阈值,由触控重心位置坐标和初始通道总数量确定;待比对通道数量,由初始通道总数量和目标通道数量确定。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模块703,还用于:
根据第一比对结果、和/或第二比对结果、和/或第三比对结果、和/或第四比对结果确定待分析置信度;
在待分析置信度大于第三设定数值时,判定用户触控特征不是误触控特征;
在待分析置信度小于或等于第三设定数值时,判定用户触控特征是误触控特征;
其中,第一比对结果,由重心偏移特征和偏移比对阈值确定;第二比对结果,由触控时长和时长比对阈值确定;第三比对结果,由待比对通道数量与第一设定数值确定;第四比对结果,由初始通道总数量与第二设定数值确定。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边缘触控信号,确定触控操作持续触控时长时电子设备触控屏中被触控的边缘通道数量和/或次边缘通道数量;
将边缘通道数量和/或次边缘通道数量作为目标通道数量。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模块703,具体用于:
在用户触控特征不是误触控特征时,控制电子设备响应边缘触控信号;
在用户触控特征是误触控特征时,将边缘触控信号判别为误触控。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模块703,还用于:
将用户触控特征输入判定模型中,以判定用户触控特征是误触控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对触控信息处理方法的解释说明也适用于本实施例的触控信息处理装置,此处不再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接收对电子设备的边缘触控信号,根据边缘触控信号,确定用户触控特征,而后根据用户触控特征和误触控特征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其中,误触控特征,是预先根据电子设备的误触控信号分析得到的,由于分析边缘触控信号得到用户触控特征,并根据用户触控特征和误触控信号的误触控特征进行比对,以对电子设备进行响应控制,能够有效提升误触控检测的准确性和检测效率,提升电子设备的误触控检测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公开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如本公开前述实施例提出的触控信息处理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公开还提出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公开前述实施例提出的触控信息处理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公开还提出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的指令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本公开前述实施例提出的触控信息处理方法。
图8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示例性电子设备的框图。图8显示的电子设备12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8所示,电子设备12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电子设备12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或者处理单元16,系统存储器28,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系统存储器28和处理单元16)的总线18。
总线18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器总线或者存储器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器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举例来说,这些体系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以下简称:ISA)总线,微通道体系结构(Micro Channel Architecture;以下简称:MAC)总线,增强型IS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ideo Electronics StandardsAssociation;以下简称:VESA)局域总线以及外围组件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ion;以下简称:PCI)总线。
电子设备12典型地包括多种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这些介质可以是任何能够被电子设备12访问的可用介质,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介质,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介质。
存储器28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形式的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以下简称:RAM)30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32。电子设备12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可移动/不可移动的、易失性/非易失性计算机系统存储介质。仅作为举例,存储系统34可以用于读写不可移动的、非易失性磁介质(图8未显示,通常称为“硬盘驱动器”)。
尽管图8中未示出,可以提供用于对可移动非易失性磁盘(例如“软盘”)读写的磁盘驱动器,以及对可移动非易失性光盘(例如:光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 OnlyMemory;以下简称:CD-ROM)、数字多功能只读光盘(Digital Video Disc Read OnlyMemory;以下简称:DVD-ROM)或者其它光介质)读写的光盘驱动器。在这些情况下,每个驱动器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数据介质接口与总线18相连。存储器28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具有一组(例如至少一个)程序模块,这些程序模块被配置以执行本公开各实施例的功能。
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42的程序/实用工具40,可以存储在例如存储器28中,这样的程序模块42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程序模块42通常执行本公开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的功能和/或方法。
电子设备12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14(例如键盘、指向设备、显示器24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电子设备12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电子设备12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22进行。并且,电子设备12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2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以下简称:LAN),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以下简称: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20通过总线18与电子设备12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12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处理单元16通过运行存储在系统存储器28中的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实现前述实施例中提及的触控信息处理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公开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应当理解,本公开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公开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21)

1.一种触控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对电子设备的边缘触控信号;
根据所述边缘触控信号,确定用户触控特征;
根据所述用户触控特征和误触控特征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控制,其中,所述误触控特征,是预先根据所述电子设备的误触控信号分析得到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触控特征包括:触控时长、和/或重心偏移特征,和/或通道信息;
其中,所述触控时长,是基于所述边缘触控信号,对作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触控操作的触控时间确定得到的;
所述重心偏移特征,是基于所述边缘触控信号和所述触控时长,对所述触控操作的重心偏移情况确定得到的;
所述通道信息,是基于所述边缘触控信号和所述触控时长,对所述电子设备触控屏中被触控的通道确定得到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
根据所述边缘触控信号,确定用户针对所述电子设备的触控重心位置坐标;
确定所述触控重心位置坐标在所述触控时长内的位置变化量,并将所述位置变化量作为所述重心偏移特征。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
根据所述边缘触控信号,确定触控操作起始时的初始通道总数量;
根据所述边缘触控信号,确定触控操作持续所述触控时长时的目标通道数量;
将所述初始通道总数量和所述目标通道数量共同作为所述通道信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用户触控特征和误触控特征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控制,包括:
根据所述重心偏移特征、和/或所述触控时长、和/或所述初始通道总数量,和/或所述目标通道数量,判定所述用户触控特征是所述误触控特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重心偏移特征、和/或所述触控时长、和/或所述初始通道总数量,和/或所述目标通道数量,判定所述用户触控特征是所述误触控特征,包括:
根据所述重心偏移特征、和/或所述触控时长、和/或偏移比对阈值、和/或时长比对阈值、和/或所述待比对通道数量,和/或所述初始通道总数量,判定所述用户触控特征是所述误触控特征;
其中,所述偏移比对阈值,由所述触控重心位置坐标和所述初始通道总数量确定;所述时长比对阈值,由所述触控重心位置坐标和所述初始通道总数量确定;所述待比对通道数量,由所述初始通道总数量和所述目标通道数量确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重心偏移特征、和/或所述触控时长、和/或偏移比对阈值、和/或时长比对阈值、和/或所述待比对通道数量,和/或所述初始通道总数量,判定所述用户触控特征是所述误触控特征,包括:
根据第一比对结果、和/或第二比对结果、和/或第三比对结果、和/或第四比对结果确定待分析置信度;
如果所述待分析置信度大于第三设定数值,则判定所述用户触控特征不是所述误触控特征;
如果所述待分析置信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设定数值,则判定所述用户触控特征是所述误触控特征;
其中,所述第一比对结果,由所述重心偏移特征和所述偏移比对阈值确定;所述第二比对结果,由所述触控时长和所述时长比对阈值确定;所述第三比对结果,由所述待比对通道数量与第一设定数值确定;所述第四比对结果,由所述初始通道总数量与第二设定数值确定。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边缘触控信号,确定触控操作持续所述触控时长时的目标通道数量,包括:
根据所述边缘触控信号,确定触控操作持续所述触控时长时所述电子设备触控屏中被触控的边缘通道数量和/或次边缘通道数量;
将所述边缘通道数量和/或次边缘通道数量作为所述目标通道数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用户触控特征和误触控特征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控制,包括:
如果所述用户触控特征不是所述误触控特征,则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响应所述边缘触控信号;
如果所述用户触控特征是所述误触控特征,则将所述边缘触控信号判别为误触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所述用户触控特征输入判定模型中,以判定所述用户触控特征是所述误触控特征。
11.一种触控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对电子设备的边缘触控信号;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边缘触控信号,确定用户触控特征;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触控特征和误触控特征对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控制,其中,所述误触控特征,是预先根据所述电子设备的误触控信号分析得到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触控特征包括:触控时长、和/或重心偏移特征,和/或通道信息;
其中,所述触控时长,是基于所述边缘触控信号,对作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触控操作的触控时间确定得到的;
所述重心偏移特征,是基于所述边缘触控信号和所述触控时长,对所述触控操作的重心偏移情况确定得到的;
所述通道信息,是基于所述边缘触控信号和所述触控时长,对所述电子设备触控屏中被触控的通道确定得到的。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边缘触控信号,确定用户针对所述电子设备的触控重心位置坐标;
确定所述触控重心位置坐标在所述触控时长内的位置变化量,并将所述位置变化量作为所述重心偏移特征。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边缘触控信号,确定触控操作起始时的初始通道总数量;
根据所述边缘触控信号,确定触控操作持续所述触控时长时的目标通道数量;
将所述初始通道总数量和所述目标通道数量共同作为所述通道信息。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重心偏移特征、和/或所述触控时长、和/或所述初始通道总数量,和/或所述目标通道数量,判定所述用户触控特征是所述误触控特征。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重心偏移特征、和/或所述触控时长、和/或偏移比对阈值、和/或时长比对阈值、和/或所述待比对通道数量,和/或所述初始通道总数量,判定所述用户触控特征是所述误触控特征;
其中,所述偏移比对阈值,由所述触控重心位置坐标和所述初始通道总数量确定;所述时长比对阈值,由所述触控重心位置坐标和所述初始通道总数量确定;所述待比对通道数量,由所述初始通道总数量和所述目标通道数量确定。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
根据第一比对结果、和/或第二比对结果、和/或第三比对结果、和/或第四比对结果确定待分析置信度;
在所述待分析置信度大于第三设定数值时,判定所述用户触控特征不是所述误触控特征;
在所述待分析置信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设定数值时,判定所述用户触控特征是所述误触控特征;
其中,所述第一比对结果,由所述重心偏移特征和所述偏移比对阈值确定;所述第二比对结果,由所述触控时长和所述时长比对阈值确定;所述第三比对结果,由所述待比对通道数量与第一设定数值确定;所述第四比对结果,由所述初始通道总数量与第二设定数值确定。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边缘触控信号,确定触控操作持续所述触控时长时所述电子设备触控屏中被触控的边缘通道数量和/或次边缘通道数量;
将所述边缘通道数量和/或次边缘通道数量作为所述目标通道数量。
1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0.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1.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111633755.1A 2021-12-28 2021-12-28 触控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3606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33755.1A CN116360615A (zh) 2021-12-28 2021-12-28 触控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33755.1A CN116360615A (zh) 2021-12-28 2021-12-28 触控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60615A true CN116360615A (zh) 2023-06-30

Family

ID=86926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33755.1A Pending CN116360615A (zh) 2021-12-28 2021-12-28 触控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6061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48542B (zh) 手势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EP2681642B1 (en) Multi-pass touch contact tracking
US2010032951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hands of subject in real time
CN105573538B (zh) 滑动断线补偿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7422901B (zh) 触控屏防误触的方法和系统
CN108235747A (zh) 边缘防误触方法、触摸控制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KR102427158B1 (ko) 터치 스크린 디스플레이에 연결된 터치 콘트롤러의 연속적 레이턴시를 측정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10850982A (zh) 基于ar的人机交互学习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846339B (zh) 一种文字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2662533A (zh) 消除红外触摸系统中非正常接触性干扰方法
JP6060501B2 (ja) 筆跡管理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表示装置
US20190101996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detect touch input gestures
CN116360615A (zh) 触控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160021629A (ko) 사용자 입력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CN114846513A (zh) 动作分析系统和动作分析程序
WO2024103488A1 (zh) 接触式红外触控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20299837A1 (en) Identifying contacts and contact attributes in touch sensor data using spatial and temporal features
US20210326657A1 (en) Image recognition method and device thereof and ai model training method and device thereof
TWI768407B (zh) 預測控制方法、輸入系統及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
US20120188175A1 (en) Single Finger Gesture Determination Method, Touch Control Chip, Touch Control System and Computer System
US8773388B2 (en) Click disambiguation on a touch-sensitive input device
CN115145366B (zh) 一种设备的合盖确认方法
CN114860111B (zh) 触控轨迹的更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061367B (zh) 一种自助设备手势鼠标的实现方法
US11269443B2 (en) Method for distinguishing touch inputs on display from function of recognizing fingerprint and electronic device employing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