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57528A - 风力发电机组 - Google Patents

风力发电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57528A
CN116357528A CN202211521562.1A CN202211521562A CN116357528A CN 116357528 A CN116357528 A CN 116357528A CN 202211521562 A CN202211521562 A CN 202211521562A CN 116357528 A CN116357528 A CN 1163575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shaft
lead tube
output shaft
condu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2156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亮
李术林
黄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jiang Goldwi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jiang Goldwi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jiang Goldwi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jiang Goldwi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2156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5752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3575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575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15/00Transmission of mechanical pow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9/00Adaptations of wind motors for special use; Combinations of wind motors with apparatus driven thereby; Wind mo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ation in particular locations
    • F03D9/20Wind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en apparatus
    • F03D9/25Wind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en apparatus the apparatus being an electrical genera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包括:齿轮箱,包括输入轴、输出轴以及连接于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的齿轮系;发电机,包括转动配合的转子以及定子,转子与输出轴连接;引线管,至少部分设置于齿轮箱以及发电机内,引线管在自身轴向上的一端与输入轴连接,引线管的另一端伸入输出轴并与输出轴转动配合;传导元件,与引线管连接并抵接于转子,以使转子上的轴电压通过引线管引导至接地点。本申请既能够保证将轴电压的抑制要求,同时能够降低传导元件的磨损量,提高传导元件的使用寿命,降低风力发电机组的维护成本。

Description

风力发电机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风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风力发电机组。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机组在运行时,由于存在容性耦合和传导耦合,存在数量众多的由变流器经定子绕组、发电机定转子支架、齿轮箱并最终返回到变流器的各种以变频器开关频率倍频特征的杂散电流路径。另外由于发电机本身存在转子偏心、气隙不均匀、磁路不平衡等原因,也存在数量众多的由发电机经定子绕组、定子铁芯、发电机定转子支架、齿轮箱并最终返回到发电机的各种以发电机基频倍频特征的杂散电流路径。
不同时间尺度和强度的杂散电流如果不加以抑制和控制,非常容易导致齿轮箱内如轴承、齿轮、密封元件等的损伤。为抑制如上所述的杂散电流,通常会额外增加安装套筒以及传导元件,通过安装套筒以及传导元件将输出轴上的轴电压传输至接地点,使得齿轮箱的输出轴上的电势尽可能的低,从而抑制轴电压和轴电流。
但是已有的风力发电机组,通过增设安装套筒以及传导元件的方式虽然能够满足轴电压的抑制需求,但是传导元件与安装套筒的配合方式使得传导元件的磨损速度较快,使用寿命短,需要定期维护及更换,提高了风力发电机组的维护成本。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既能够保证将轴电压的抑制要求,同时能够降低传导元件的磨损量,提高传导元件的使用寿命,降低风力发电机组的维护成本。
一方面,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包括:齿轮箱,包括输入轴、输出轴以及连接于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的齿轮系;发电机,包括转动配合的转子以及定子,转子与输出轴连接;引线管,至少部分设置于齿轮箱以及发电机内,引线管在自身轴向上的一端与输入轴连接,引线管的另一端伸入输出轴并与输出轴转动配合;传导元件,与引线管连接并抵接于转子,以使转子上的轴电压通过引线管引导至接地点。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发电机还包括安装套筒,安装套筒环绕引线管设置并与转子连接,安装套筒的径向尺寸大于引线管的径向尺寸,安装套筒用于安装刹车部件,传导元件位于安装套筒的内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风力发电机组还包括传动系,传动系包括转动配合并电连接的动轴及定轴,定轴上设置有接地点,输入轴与动轴连接,转子上的轴电压经由引线管、动轴以及定轴引导至接地点。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传动系还包括防雷接地部件,动轴以及定轴通过防雷接地部件电连接,防雷接地部件设置于动轴以及定轴中的一者并与另一者滑动配合。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传导元件包括相连接的支撑座以及导电件,支撑座连接于引线管的外周面,沿轴向,导电件夹持于支撑座与转子之间并与转子以及支撑座电连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导电件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导电件沿引线管的周向间隔分布,每个导电件分别与支撑座以及转子电连接,支撑座呈整环状并环绕引线管设置;或者,支撑座呈弧形片状,每个导电件通过一个支撑座与引线管连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沿轴向,转子面向传导元件一侧的表面具有第一区以及第二区,第一区与传导元件滑动配合,第一区的粗糙度大于第二区的粗糙度;和/或,第一区的平面度大于第二区的平面度。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转子包括转子本体以及摩擦部,转子本体与输出轴连接并与定子转动配合,摩擦部与转子本体可拆卸连接,第一区位于摩擦部且第二区位于转子本体。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风力发电机组还包括滑环以及拨动组件,滑环包括转动配合并彼此电连接的转动部以及固定部,固定部与定子连接,拨动组件连接于引线管以及转动部,其中,引线管与滑环绝缘设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拨动组件包括拨杆以及拨叉,拨杆以及拨叉中的一者与引线管连接且另一者与转动部连接,拨叉至少部分伸入拨杆内并与拨杆彼此卡接配合,拨叉以及拨杆中至少一者为绝缘材料体。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输入轴上设置有第一法兰,引线管朝向输入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法兰,第一法兰以及第二法兰在轴向上相互层叠并可拆卸连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力发电机组,其包括齿轮箱、发电机、引线管以及传导元件,齿轮箱的输入轴由叶轮获取动能经过齿轮系多级增速后传递至输出轴,由于发电机的转子与输出轴连接,通过输出轴带动转子相对于定子转动,实现风能至电能的转换。由于传导元件与引线管连接并抵接在转子上,既能够通过传导元件以及引线管使得转子与接地点连接,以将转子上产生的杂散电流引导至接地点,降低对发电机的损害。并且,引线管与齿轮箱的输入轴连接并能够随输入轴相对输出轴转动,使得传导元件能够随引线管转动,相对于传导元件静止状态下相对转子的滑动行程量减小,可以大幅延长传导元件使用寿命,降低维护作业,进而降低了风力发电机组的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风力发电机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风力发电站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风力发电机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
10-齿轮箱;11-输入轴;111-第一法兰;12-输出轴;13-箱体;
20-发电机;21-转子;21a-第一区;21b-第二区;211-转子本体;212-摩擦部;22-定子;23-安装套筒;
30-引线管;31-第二法兰;
40-传导元件;41-支撑座;42-导电件;
50-传动系;51-动轴;52-定轴;53-防雷接地部件;
60-滑环;61-转动部;62-固定部;
70-拨动组件;71-拨叉;72-拨杆;
80-叶轮;81-轮毂;82-叶片。
100-接地点;X-轴向;Y-径向。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申请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的更好的理解。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至少部分的公知结构和技术没有被示出,以便避免对本申请造成不必要的模糊;并且,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部分结构的尺寸。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风力发电机组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兆瓦级半直驱风力发电机组兼具直驱风力发电机机组和双馈风力发电机机组的优势。相比双馈风力发电机组、半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组,无高速齿轮箱高速级故障、维护量较少以及具有良好电网故障穿越能力。
半直驱机组的齿轮箱和发电机通常在结构上高度耦合,可装配为一个整体,以下简称“组合体”,可单独运输、吊装等。
在已有的风力发电机组中,组合体在齿轮箱的箱体处机械连接在底座上。通常组合体的齿轮箱输入轴将来自叶轮的转矩经多级行星轮系增速后传递给发电机,并最终通过发电机能量转换,实现风能到电能的转换。一般发电机定子固定在齿轮箱外壳或后端盖上,发电机转子连接在齿轮箱输出轴上。另外发电机定转子和齿轮箱的连接通常为硬连接,即导电良好。
风力发电机组在运行时,由于存在容性耦合和传导耦合,存在数量众多的由变流器经定子绕组、发电机定转子支架、齿轮箱并最终返回到变流器的各种以变频器开关频率倍频特征的杂散电流路径。另外,由于发电机本身存在转子偏心、气隙不均匀、磁路不平衡等原因,也存在数量众多的由发电机经定子绕组、定子铁芯、发电机定转接支架、齿轮箱并最终返回到发电机的各种以发电机基频倍频特征的杂散电流路径。
不同时间尺度和强度的杂散电流如果不加以抑制和控制,非常容易导致齿轮箱内如轴承、齿轮、密封元件等的损伤。
为抑制如上所述的杂散电流,已有的风力发电机组,通常会额外增加一安装套筒,并相应设置能够接地的传导元件,该安装套筒的径向尺寸远大于齿轮箱的输出轴的径向尺寸,安装套筒与齿轮箱的输出轴同轴设置并通过转子支架与输出轴电连接。传导元件布置在安装套筒的圆周方向并与套筒抵接且电接触,以将齿轮箱输出轴上的轴电压通过转子支架、安装套筒以及传导元件传输至接地点,使得输出轴上的电势尽可能的低,从而抑制轴电压和轴电流。
由于安装套筒是要随齿轮箱的输出轴同步转动,具有较高的转速,传导元件通常与定子连接并且与安装套筒的外周面配合,另外,安装套筒具有较大的外径尺寸,一般大于0.6m。也就是说,传导元件处于静止状态并与径向尺寸较大的安装套筒一直处于高速滑动摩擦状态,传导元件具有较大的滑动里程,风力发电机组实际运行时,每年传导元件的磨损里程达到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米,这造成传导元件的寿命较短,需要定期维护及更换,提高了风力发电机组的维护成本。
对于风力发电机机组,特别对于海上风力发电机机组,由于到达困难,通常期望对于传导元件的维护工作越少越好。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风力发电机组,既能够保证将轴电压的接地要求,同时能够降低传导元件的磨损量,提高传导元件的使用寿命,降低风力发电机组的维护成本。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力发电机组,风力发电机组包括塔架、机舱、发电机20、齿轮箱10、引线管30、传导元件40以及叶轮80,塔架连接于风机基础,机舱设置于塔架的顶端,机舱包括底座,机舱能够通过底座与塔架连接,发电机20以及齿轮箱10设置于机舱,叶轮80包括轮毂81以及叶片82,轮毂81通过齿轮箱10与发电机20连接。
齿轮箱10包括输入轴11、输出轴12以及连接于输入轴11和输出轴12之间的齿轮系。发电机20包括转动配合的转子21以及定子22,转子21与输出轴12连接。转子21与输出轴12连接。引线管30至少部分设置于齿轮箱10以及发电机20内,引线管30在自身轴向X上的一端与输入轴11连接,引线管30的另一端伸入输出轴12并与输出轴12转动配合。传导元件40与引线管30连接并抵接于转子21,以使转子21上的轴电压通过引线管30引导至接地点100。
可选地,齿轮系还包括箱体13,输入轴11、输出轴12以及齿轮系可以设置于箱体13。
可选地,齿轮系可以包括多级行星齿轮,多级行星齿轮连接于输入轴11以及输出轴12之间并位于箱体13内,具有增速等功能。
可选地,引线管30可以用于放置电缆等,可选地,引线管30可以插接于输出轴12的内部并与输入轴11直接或者间接连接。
由于叶片82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桨距角会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而发生改变,相应的变桨系统存在一些电缆用于给变桨系统供电等作用,叶轮80引出的电缆可以伸入引线管30中通过引线管30进行收拢并防护。由于轮毂81是要相对于齿轮箱10转动的,因此,通过使得引线管30与输入轴11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能够使得引线管30跟随输入轴11转动,避免叶轮80中引出至引线管30中的电缆发生扭缆现象。
可选地,传导元件40具有导电功能,既能够使得输出轴12与引线管30之间转动配合,同时能够保证转子21与引线管30之间电连接,使得转子21上的轴电压可以通过传动件引导至引线管3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力发电机组,其包括齿轮箱10、发电机20、引线管30以及传导元件40,齿轮箱10的输入轴11由叶轮80获取的动能经过齿轮系多级增速后传递至输出轴12。由于发电机20的转子21与输出轴12连接,通过输出轴12带动转子21相对于定子22转动,实现风能至电能的转换。由于传导元件40与引线管30连接并抵接在转子21上,既能够通过传导元件40以及引线管30使得转子21与接地点100连接,以将转子21上产生的杂散电流引导至接地点100,降低对发电机20的损害。并且,引线管30与齿轮箱10的输入轴11连接并能够随输入轴11相对输出轴12转动,使得传导元件40能够随引线管30转动,相对于传导元件40静止状态下相对转子21的滑动行程量减小,可以大幅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护作业,降低了风力发电机组的维护成本。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力发电机组,发电机20还包括安装套筒23,安装套筒23环绕引线管30设置并与转子21连接,安装套筒23的径向尺寸大于引线管30的径向尺寸,安装套筒23用于安装刹车部件,传导元件40位于安装套筒23的内部。
可选地,可以使得安装套筒23的内径大于或者等于5倍的引线管30的外径。
可选地,刹车部件用于与定子22配合,当发生故障或者停机需求时,用于锁定转子21与定子22的相对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力发电机组,通过设置安装套筒23,能够利于刹车部件等结构的安装,保证发电机20的安全性能。
并且,本申请改变原有的技术路径,不再使得传导元件40抵接在与转子21连接的直径较大且转速较高的安装套筒23上,而是将传导元件40连接在引线管30上,传导元件40与引线管30连接并抵接在转子21上,同时使得传导元件40位于安装套筒23内部,有效的减小传导元件40在引线管30的径向Y上的尺寸,能够进一步减小传导元件40的滑动里程,进而降低传导元件40的磨损量,提高传导元件40的使用寿命,降低风力发电机组的维护成本。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力发电机组,传导元件40包括相连接的支撑座41以及导电件42,支撑座41连接于引线管30的外周面,沿轴向X,导电件42夹持于支撑座41与转子21之间并与转子21以及支撑座41电连接。
支撑座41与引线管30之间可以采用粘接、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当然,支撑座41与引线管30之间也可以采用螺栓等紧固件可拆卸连接。
导电件42与支撑座41之间可以采用固定方式连接,当然,也可以采用螺栓等紧固件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力发电机组,通过使得传导元件40包括相连接的支撑座41以及导电件42,能够通过支撑座41与引线管30连接,并且能够通过导电件42与转子21滑动接触并电连接,保证转子21与引线管30之间的电连接需求,利于转子21上的轴电压的导出。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力发电机组,导电件42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导电件42沿引线管30的周向间隔分布,每个导电件42分别与支撑座41以及转子21电连接,支撑座41呈整环状并环绕引线管30设置。
可选地,导电件42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导电件42的结构形式可以相同。每个导电件42可以呈片状结构体,可选采用弧形片状结构。
可选地,导电件42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当然也可以为三个、四个甚至更多个。两个以上导电件42在引线管30的周向上可以依次拼接设置,当然,也可以相互间隔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力发电机组,通过使得支撑座41呈环状并环绕引线管30设置,利于满足支撑座41与引线管30之间的连接需求并且利于两个以上导电件42的安装。同时,通过使得导电件42的数量为两个以上,能够保证与转子21之间的多点接触,利于轴电压的导出。当任一导电件42发生损害时,可以仅更换相应位置的导电件42即可,降低维修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支撑座41呈整环状并环绕引线管30设置只是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但不限于上述方式,在有些实施例中,还可以使得支撑座41呈弧形片状,每个导电件42通过一个支撑座41与引线管30连接。同样能够满足各导电件42的安装,保证转子21上轴电压的传输需求。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力发电机组,沿轴向X,转子21面向传导元件40一侧的表面具有第一区21a以及第二区21b,第一区21a与传导元件40滑动配合,第一区21a的粗糙度大于第二区21b的粗糙度。
可选地,第一区21a可以是用于与传导元件40滑动配合的区域,沿轴向X上,第一区21a的正投影覆盖传导元件40,第二区21b的正投影与传导元件40错开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力发电机组,通过使得转接面向传导元件40一侧的表面具有第一区21a以及第二区21b,并使得第一区21a与传导元件40滑动配合,能够提高转子21与传导元件40之间的耦合程度,保证二者之间的电连接需求。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力发电机组,第一区21a的平面度大于第二区21b的平面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力发电机组,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保证转子21相对传导元件40的顺畅性,避免第一区21a的平面度较差对转子21的转动产生干涉,并且能够避免转子21因第一区21a的平面度较差使得转子21在转动时对不同位置的导电件42磨损量不同,保证各导电件42寿命的一致性。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力发电机组,其第一区21a可以直接通过在转子本体211上采用机加工的方式成型,当然,此为一种可选地实施例,但不限于上述方式。
如图3所示,在有些实施例中,还可以使得转子21包括转子本体211以及摩擦部212,转子本体211与输出轴12连接并与定子22转动配合,摩擦部212与转子本体211可拆卸连接,第一区21a位于摩擦部212且第二区21b位于转子本体211。
通过上述设置,同样能够满足转子21的不同区的粗糙度要求,保证转子21上轴电压的传导需求。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力发电机组,摩擦部212可以呈圆环状结构并且设置于转子本体211在轴向X上的一端,摩擦部212与转子本体211之间可以采用螺栓等紧固方式可拆卸连接。
继续参阅图1至图3所示,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力发电机组,还包括传动系50,传动系50包括转动配合并电连接的动轴51及定轴52,定轴52上设置有接地点100,输入轴11与动轴51连接,转子21上的轴电压经由引线管30、动轴51以及定轴52引导至接地点100。
可选地,动轴51也可以位于定轴52的外部,当然,动轴51可以位于定轴52的内部。示例性的,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力发电机组,将以动轴51位于定轴52的内部为例进行举例说明。
可选地,动轴51可以与轮毂81连接,当风能作用于叶片82时,叶片82能够驱动轮毂81转动,进而通过轮毂81带动动轴51相对于定轴52转动,由于输入轴11与动轴51连接,通过动轴51能够将轮毂81的动能传递至输入轴11,满足动能的传递需求。
由于发电机20与齿轮箱10的高度集成,造成结构空间紧凑,接地碳刷、碳传导元件40的安装位置受到约束,传导元件40通常安装在发电机20远离齿轮箱10的一侧,已有的风力发电机组,通常是将转子21上产生的轴电压通过传导元件40以及配置的支架等结构件传导至定子22上的接地点位置,这种布局通常容易产生对与输出轴12配合的主轴承造成危害的低频或高频的环路电流。
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力发电机组件,通过使得风力发电机组中传动系50的定轴52上设置接地点100,并且动轴51与定轴52转动配合并电连接,同时输入轴11与动轴51连接,使得转子21传递至引线管30上的轴电压能够经由动轴51以及定轴52被引导至接地点100,使得转子21上的轴电压实现接地旁路保护。不会经由定子22传导至定子22上的接地点,避免形成环路电流的形成,提高风力发电机组的安全性能。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力发电机组,传动系50还包括防雷接地部件53,动轴51以及定轴52通过防雷接地部件53电连接,防雷接地部件53设置于动轴51以及定轴52中的一者并与另一者滑动配合。
可选地,防雷接地部件53可以设置在定轴52并与动轴51滑动配合,有些示例中,也可以使得防雷接地部件53设置在动轴51并与定轴52滑动配合。上述两种方式,既能够避免对动轴51以及定轴52之间的转动产生干涉,同时能够保证动轴51以及定轴52之间的电连接需求,保证轴电压的传输。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力发电机组,输入轴11上设置有第一法兰111,引线管30朝向输入轴1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法兰31,第一法兰111以及第二法兰31在轴向X上相互层叠并可拆卸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力发电机组,通过使得输入轴11上设置第一法兰111,引线管30上设置第二法兰31,既能够保证输入轴11与引线管30之间的连接需求,同时利于二者之间的拆装。
可选地,输入轴11可以采用中空的结构体,第一法兰111可以位于输入轴11的内部并连接于输入轴11的内壁面,第一法兰111与输入轴11之间可以采用焊接或者一体式结构。第二法兰31可以位于引线管30的外部并连接于引线管30的外壁面,第二法兰31与引线管30之间可以采用焊接或者一体式结构。
通过上述设置,利于第一法兰111以及第二法兰31层叠设置,同时能够保证二者层叠且相连接需求。
如图4以及图5所示,作为一些可选地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力发电机组,风力发电机组还包括滑环60以及拨动组件70,滑环60包括转动配合并彼此电连接的转动部61以及固定部62,固定部62与定子22连接,拨动组件70连接于引线管30以及转动部61,其中,引线管30与滑环60绝缘设置。
滑环60也可以理解为集电环,可以用在任何要求连续旋转的同时,又需要从固定位置到旋转位置传输电源和信号的机电系统中。滑环60能够提高系统性能,简化系统结构,避免导线在旋转过程中造成扭伤。
在风力发电机组中,轮毂81与叶片82通过变桨系统连接,变桨系统可以改变叶片82的桨距角,变桨系统连接有多根电缆,引线管30可以用于放置电缆。电缆由引线管30穿过后与滑环60的转动部61电连接,引线管30通过拨动组件70与滑环60的转动部61机械连接,引线管30的转动动能通过拨动组件70传递至转动部61,使得转动部61随电缆同步转动,避免扭缆。并且转动部61在相对于滑环60的固定部62转动的同时,能够实现各类信号的传导,保证风力发电机机组的功能需求。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力发电机组,通过设置滑环60以及拨动组件70,既能够避免扭缆且能够满足各信号的传导。同时,通过使得引线管30与滑环60绝缘设置,能够进一步避免转子21上轴电压形成环路电流,利于轴电压的旁路传输至接地点100。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拨动组件70包括拨杆72以及拨叉71,拨杆72以及拨叉71中的一者与引线管30连接且另一者与转动部61连接,拨叉71至少部分伸入拨杆72内并与拨杆72彼此卡接配合,拨叉71以及拨杆72中至少一者为绝缘材料体。
可选地,可以使得拨杆72与引线管30连接并使得拨叉71与转动部61连接,当然,在有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使得拨杆72与转动部61连接且拨叉71与引线管30连接。
可选地,可以使得拨叉71为绝缘材料体,也可以使得拨杆72为绝缘材料体,当然,在有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使得拨叉71以及拨杆72均为绝缘材料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力发电机组,通过使得拨动组件70包括拨杆72以及拨叉71,并且限制拨叉71以及拨杆72各自与引线管30以及转动部61的配合关系,有效的避免扭缆。同时,通过使得拨叉71以及拨杆72中至少一者为绝缘材料体,能够阻断轴电压在拨动组件70上的传输,有效的避免环路电流的形成。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1)

1.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齿轮箱(10),包括输入轴(11)、输出轴(12)以及连接于所述输入轴(11)和所述输出轴(12)之间的齿轮系;
发电机(20),包括转动配合的转子(21)以及定子(22),所述转子(21)与所述输出轴(12)连接;
引线管(30),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齿轮箱(10)以及所述发电机(20)内,所述引线管(30)在自身轴向(X)上的一端与所述输入轴(11)连接,所述引线管(30)的另一端伸入所述所述输出轴(12)并与所述输出轴(12)转动配合;
传导元件(40),与所述引线管(30)连接并抵接于所述转子(21),以使所述转子(21)上的轴电压通过所述引线管(30)引导至接地点(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20)还包括安装套筒(23),所述安装套筒(23)环绕所述引线管(30)设置并与所述转子(21)连接,所述安装套筒(23)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引线管(30)的径向尺寸,所述安装套筒(23)用于安装刹车部件,所述传导元件(40)位于所述安装套筒(23)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机(20)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发电机组还包括传动系(50),所述传动系(50)包括转动配合并电连接的动轴(51)及定轴(52),所述定轴(52)上设置有所述接地点(100),所述输入轴(11)与所述动轴(51)连接,所述转子(21)上的所述轴电压经由所述引线管(30)、所述动轴(51)以及所述定轴(52)引导至所述接地点(1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系(50)还包括防雷接地部件(53),所述动轴(51)以及所述定轴(52)通过所述防雷接地部件(53)电连接,所述防雷接地部件(53)设置于所述动轴(51)以及所述定轴(52)中的一者并与另一者滑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机(20)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元件(40)包括相连接的支撑座(41)以及导电件(42),所述支撑座(41)连接于所述引线管(30)的外周面,沿所述轴向(X),所述导电件(42)夹持于所述支撑座(41)与所述转子(21)之间并与所述转子(21)以及所述支撑座(41)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42)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导电件(42)沿所述引线管(30)的周向间隔分布,每个所述导电件(42)分别与所述支撑座(41)以及所述转子(21)电连接;
所述支撑座(41)呈整环状并环绕所述引线管(30)设置;或者,所述支撑座(41)呈弧形片状,每个所述导电件(42)通过一个所述支撑座(41)与所述引线管(30)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轴向(X),所述转子(21)面向所述传导元件(40)一侧的表面具有第一区(21a)以及第二区(21b),所述第一区(21a)与所述传导元件(40)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区(21a)的粗糙度大于所述第二区(21b)的粗糙度;和/或,所述第一区(21a)的平面度大于所述第二区(21b)的平面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21)包括转子本体(211)以及摩擦部(212),所述转子本体(211)与所述输出轴(12)连接并与所述定子(22)转动配合,所述摩擦部(212)与所述转子本体(211)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区(21a)位于所述摩擦部(212)且所述第二区(21b)位于所述转子本体(211)。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发电机组还包括滑环(60)以及拨动组件(70),所述滑环(60)包括转动配合并彼此电连接的转动部(61)以及固定部(62),所述固定部(62)与所述定子(22)连接,所述拨动组件(70)连接于所述引线管(30)以及所述转动部(61),其中,所述引线管(30)与所述滑环(60)绝缘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组件(70)包括拨杆(72)以及拨叉(71),所述拨杆(72)以及所述拨叉(71)中的一者与所述引线管(30)连接且另一者与所述转动部(61)连接,所述拨叉(71)至少部分伸入所述拨杆(72)内并与所述拨杆(72)彼此卡接配合,所述拨叉(71)以及所述拨杆(72)中至少一者为绝缘材料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11)上设置有第一法兰(111),所述引线管(30)朝向所述输入轴(1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法兰(31),所述第一法兰(111)以及所述第二法兰(31)在所述轴向(X)上相互层叠并可拆卸连接。
CN202211521562.1A 2022-11-30 2022-11-30 风力发电机组 Pending CN1163575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21562.1A CN116357528A (zh) 2022-11-30 2022-11-30 风力发电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21562.1A CN116357528A (zh) 2022-11-30 2022-11-30 风力发电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57528A true CN116357528A (zh) 2023-06-30

Family

ID=86925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21562.1A Pending CN116357528A (zh) 2022-11-30 2022-11-30 风力发电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5752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16844B1 (ko) 풍력 터빈 로터 및 풍력 터빈
US5663600A (en) Variable speed wind turbine with radially oriented gear drive
CN205583942U (zh) 发电机组件和用于冷却或清洁发电机的滑环组件的系统
US20110143880A1 (en) Drivetrain for generator in wind turbine
US8536726B2 (en) Electrical machines, wind turbines, and methods for operating an electrical machine
US20120032450A1 (en) Generator Arrangement for a Wind Power Plant
CN102395782B (zh) 风能设备和用于风能设备的能量传输装置
AU2013349341A1 (en) Machine with two co-axial rotors
CN101001036A (zh) 变速恒频风电机及其励磁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6357528A (zh) 风力发电机组
CN115995915B (zh) 组合体以及风力发电机组
US20230041688A1 (en) Electrical generators in wind turbines
CN111835145B (zh) 一种双向全贯流永磁发电机
KR20090072285A (ko) 풍력발전기의 접지 장치
CN114787504A (zh) 风力涡轮机动力传动系统
KR101988163B1 (ko) 풍력 발전기, 이의 설치장치 및 설치방법
CA2919245A1 (en) Wind turbine converter
CN117189515A (zh) 风力发电机组
US11346326B2 (en) Wind turbine having a multi-stage magnetic transmission
CN202004606U (zh) 带有串联式电磁耦合器的同步风力发电机组传动链
CN101988476B (zh) 风力发电机
CN219181264U (zh) 转子、发电机、发电系统以及风力发电机组
CN110999048A (zh) 用于风能设施的发电机以及具有发电机的风能设施
GB2416566A (en) Wind turbine with 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ng generator
CN116846102A (zh) 定子、电机以及风力发电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o.107 Shanghai Road, Urumq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Urumqi City,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Applicant after: Jinf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07 Shanghai Road, Urumq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Urumqi City,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Applicant before: XINJIANG GOLDWIND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