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46885A - 标识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Google Patents

标识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46885A
CN116346885A CN202310586933.2A CN202310586933A CN116346885A CN 116346885 A CN116346885 A CN 116346885A CN 202310586933 A CN202310586933 A CN 202310586933A CN 116346885 A CN116346885 A CN 1163468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terminal
information
sequence
ident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8693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46885B (zh
Inventor
张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Flywheel Dat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Flywheel Dat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Flywheel Dat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Flywheel Dat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8693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468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468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468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468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468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6Markers for unambiguous identification of a particular session, e.g. session cookie or URL-en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60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08Key distribution or management, e.g. generation, sharing or updating,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H04L9/0861Generation of secret information including derivation or calculation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H04L9/0866Generation of secret information including derivation or calculation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involving user or device identifiers, e.g. serial number, physical or biometrical information, DNA, hand-signature or measurabl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公开了标识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该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第一分配终端将第一请求信息发送至相关联的各个分配终端;第一分配终端将第一请求信息和各个请求信息输入至预先训练的对比结果信息生成模型中,得到第一对比结果信息;第一分配终端向对应第一对比结果信息的各个分配终端发送第一同意标识信息;第一分配终端将第一分配终端确定为主分配终端;主分配终端确定初始标识信息;主分配终端生成第一加密标识信息序列;客户端生成标识信息序列;客户端将标识信息对应的至少一个事务基本信息发送至告警终端以进行告警操作。该实施方式可以减少事务基本信息的混乱。

Description

标识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标识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分配终端为客户端分配唯一的标识信息之后,客户端可以向事务分配唯一的标识信息,以便客户端通过唯一的标识信息查询到指定事务的事务基本信息。目前,生成标识信息,通常采用的方式为:首先当客户端未分配的标识信息不足时向分配终端申请标识信息,接着分配终端通过雪花算法生成标识信息,然后分配终端将生成的标识信息发送至客户端。
然而,采用上述方式通常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第一,雪花算法依赖机器时钟,当机器时钟回拨时,会导致出现重复的标识信息,难以生成唯一的标识信息,向事务分配的不唯一的标识信息时,容易造成事务基本信息的混乱;
第二,只通过一个分配终端生成标识信息,当分配终端出现异常(例如,死锁、死循环等)时,难以生成标识信息,无法向事务分配标识信息,容易造成事务基本信息的混乱;
第三,分配终端将未经加密的标识信息直接发送至客户端,容易泄露标识信息;
第四,当客户端未分配的标识信息不足时才向分配终端申请标识信息时,无法及时向事务分配标识信息,容易造成事务基本信息的混乱。
该背景技术部分中所公开的以上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本发明构思的背景的理解,并因此,其可包含并不形成本国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内容部分用于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出了标识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来解决以上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技术问题中的一项或多项。
第一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标识信息生成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分配终端将第一请求信息发送至相关联的各个分配终端;上述第一分配终端响应于接收到上述各个分配终端发送的各个请求信息,将上述第一请求信息和上述各个请求信息输入至预先训练的对比结果信息生成模型中,得到第一对比结果信息;上述第一分配终端向对应上述第一对比结果信息的各个分配终端发送第一同意标识信息;上述第一分配终端响应于接收到满足预设数量条件的各个分配终端发送的同意标识信息,将上述第一分配终端确定为主分配终端;上述主分配终端确定初始标识信息;上述主分配终端基于上述初始标识信息,生成第一加密标识信息序列,以及将上述第一加密标识信息序列发送至相关联的客户端;上述客户端响应于接收到上述主分配终端发送的第一加密标识信息序列,以及响应于接收到相关联的用户终端发送的第一事务基本信息,基于上述第一加密标识信息序列,生成标识信息序列;上述客户端响应于确定上述标识信息序列中的标识信息满足预设异常告警条件,将上述标识信息对应的至少一个事务基本信息发送至告警终端以进行告警操作。
第二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第三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本公开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标识信息生成方法,可以减少事务基本信息的混乱。具体来说,向事务分配的不唯一的标识信息时,容易造成事务基本信息的混乱的原因在于:雪花算法依赖机器时钟,当机器时钟回拨时,会导致出现重复的标识信息,难以生成唯一的标识信息。基于此,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标识信息生成方法,首先,第一分配终端将第一请求信息发送至相关联的各个分配终端。其次,上述第一分配终端响应于接收到上述各个分配终端发送的各个请求信息,将上述第一请求信息和上述各个请求信息输入至预先训练的对比结果信息生成模型中,得到第一对比结果信息。由此,可以通过对比结果信息生成模型生成第一对比结果信息,以便后续确定主分配终端。接着,上述第一分配终端向对应上述第一对比结果信息的各个分配终端发送第一同意标识信息。然后,上述第一分配终端响应于接收到满足预设数量条件的各个分配终端发送的同意标识信息,将上述第一分配终端确定为主分配终端。由此,当超过半数的分配终端同意第一分配终端作为主分配终端时,可以将第一分配终端确定为主分配终端。再然后,上述主分配终端确定初始标识信息。之后,上述主分配终端基于上述初始标识信息,生成第一加密标识信息序列,以及将上述第一加密标识信息序列发送至相关联的客户端。由此,主分配终端可以基于初始标识信息生成第一加密标识信息序列,因此没有依赖机器时钟,不会受到机器时钟回拨的影响。再之后,上述客户端响应于接收到上述主分配终端发送的第一加密标识信息序列,以及响应于接收到相关联的用户终端发送的第一事务基本信息,基于上述第一加密标识信息序列,生成标识信息序列。由此,客户端可以为事务分配唯一的标识信息。最后,上述客户端响应于确定上述标识信息序列中的标识信息满足预设异常告警条件,将上述标识信息对应的至少一个事务基本信息发送至告警终端以进行告警操作。由此,可以对多个事务对应一个标识信息的各个事务进行告警以便重新分配标识信息,以确保一个事务对应一个标识信息。从而,可以生成唯一的标识信息。进而,可以减少事务基本信息的混乱。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贯穿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应当理解附图是示意性的,原件和元素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标识信息生成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的多个装置之间所交互的消息或者信息的名称仅用于说明性的目的,而并不是用于对这些消息或信息的范围进行限制。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参考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标识信息生成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100。该标识信息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第一分配终端将第一请求信息发送至相关联的各个分配终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分配终端可以将第一请求信息发送至相关联的各个分配终端。其中,分配终端可以是用于向客户端发送标识信息的进程。客户端可以是用于向分配终端申请标识信息的终端。分配终端可以是但不限于:第一分配终端、第二分配终端、第三分配终端、第四分配终端。与第一分配终端相关联的各个分配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项:第二分配终端、第三分配终端、第四分配终端等。上述第一请求信息可以表征第一分配终端想要作为主分配终端。这里,主分配终端可以是用于生成标识信息的进程。标识信息可以表征一个唯一的ID(Identity document,身份标识号)。这里,标识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项:标识号、标识状态信息。标识号可以是ID号。标识状态信息可以表征标识号是否分配给事务。事务可以是读写操作。其中,标识状态信息的初始信息可以是表征标识号未分配给事务的信息。
步骤102,第一分配终端响应于接收到各个分配终端发送的各个请求信息,将第一请求信息和各个请求信息输入至预先训练的对比结果信息生成模型中,得到第一对比结果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分配终端可以响应于接收到上述各个分配终端发送的各个请求信息,将上述第一请求信息和上述各个请求信息输入至预先训练的对比结果信息生成模型中,得到第一对比结果信息。其中,上述对比结果信息生成模型可以是以请求信息组为输入,以对比结果信息为输出的神经网络模型。请求信息组中的请求信息可以表征与请求信息对应的分配终端想要作为主分配终端。请求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项:请求时间、内存资源信息、硬盘资源信息、内存地址、分配终端标识。请求时间可以是分配终端发送请求信息的时间。内存资源信息可以表征分配终端所占有的内存资源。硬盘资源信息可以表征分配终端所占有的硬盘资源。内存地址可以表征分配终端在内存中的地址。分配终端标识可以唯一确定一个分配终端。对比结果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至少一个对比权重值。对比权重值可以表征请求信息组中的请求信息的优先级。这里,最大的对比权重值对应的分配终端可以是各个分配终端中能够作为主分配终端的分配终端。第一对比结果信息可以是第一分配终端对应的对比结果信息。
可选地,预先训练的对比结果信息生成模型可以是通过以下步骤训练得到的:
第一步,获取训练样本集。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分配终端可以通过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的方式从终端设备上获取训练样本集。其中,上述训练样本集中的训练样本可以包括:样本请求信息组和样本对比结果信息。这里,样本对比结果信息可以是样本请求信息组对应的样本标签。
第二步,确定初始对比结果信息生成模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分配终端可以确定初始对比结果信息生成模型。其中,上述初始对比结果信息生成模型可以是以请求信息组为输入,以对比结果信息为输出的神经网络模型。这里,上述初始对比结果信息生成模型可以包括:初始注意力模型、初始对比模型。
上述初始注意力模型可以是以样本请求信息为输入,以初始注意力信息为输出的注意力模型。例如,初始注意力模型可以是Self-Attention(自注意力)模型。初始注意力信息可以包括高权重资源信息和低权重资源信息。这里,高权重资源信息可以是权重大于0.8的第一资源信息。低权重资源信息可以是权重小于0.2的第二资源信息。第一资源信息可以是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项:请求时间、内存资源信息、硬盘资源信息。第二状态信息可以是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项:内存地址、分配终端标识。
上述初始对比模型可以是以初始注意力信息组为输入,以初始对比结果信息为输出的自定义模型。这里,自定义模型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输入层,用于接收初始注意力信息组,以及将初始注意力信息组输入至第二层。
第二层,处理层,包括:第一子模型和第二子模型。第一子模型可以是以初始注意力信息组为输入,以第一对比信息为输出的模型。例如,第一子模型可以是决策树模型。第二子模型可以是以初始注意力信息组为输入,以第二对比信息为输出的按照误差逆向传播算法训练的多层前馈神经网络模型。例如,第二子模型可以是BP(back propagation,多层前馈神经网络)模型。其中,第一对比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至少一个第一对比权重值。第一对比权重值可以是通过第一子模型对初始注意力信息组中的第一个初始注意力信息与初始注意力信息组中初始注意力信息相比的对比权重值。第二对比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至少一个第二对比权重值。第二对比权重值可以是通过第二子模型对初始注意力信息组中的第一个初始注意力信息与初始注意力信息组中初始注意力信息相比的对比权重值。这里,第一对比信息包括的至少一个第一对比权重值中第一个第一对比权重值可以是:初始注意力信息组中第一个初始注意力信息与初始注意力信息组中的第一个初始注意力信息相比的对比权重值(例如1)。第二对比信息包括的至少一个第二对比权重值中第一个第二对比权重值可以是:初始注意力信息组中第一个初始注意力信息与初始注意力信息组中的第一个初始注意力信息相比的对比权重值(例如1)。对比权重值大于1时可以表征对应的初始注意力信息的优先级高于初始注意力信息组中的第一个初始注意力信息。
第三层,输出层,用于:首先,对于第一对比信息包括的每个第一对比权重值,将上述第一对比权重值和第二对比信息包括的对应上述第一对比权重值的第二对比权重值的平均值确定为平均权重值。然后,将所确定的各个平均权重值确定为初始对比结果信息。最后,将初始对比结果信息作为整个自定义模型的输出。
第三步,从上述训练样本集中选取训练样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分配终端可以从上述训练样本集中选取训练样本。实践中,上述第一分配终端可以随机从上述训练样本集中选取训练样本。
第四步,将上述训练样本包括的样本请求信息组输入至上述初始注意力模型中,得到初始注意力信息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分配终端可以将上述训练样本包括的样本请求信息组输入至上述初始注意力模型中,得到初始注意力信息组。实践中,上述第一分配终端可以将上述训练样本包括的样本请求信息组中的每个样本请求信息输入至上述初始注意力模型中,以生成初始注意力信息,得到初始注意力信息组。
第五步,将上述初始注意力信息组输入至上述初始对比模型中,得到初始对比结果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分配终端可以将上述初始注意力信息组输入至上述初始对比模型中,得到初始对比结果信息。
第六步,基于预设的损失函数,确定上述初始对比结果信息与上述训练样本包括的样本对比结果信息之间的差异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预设的损失函数,上述第一分配终端可以确定上述初始对比结果信息与上述训练样本包括的样本对比结果信息之间的差异值。其中,预设的损失函数可以是但不限于:均方误差损失函数(MSE)、合页损失函数(SVM)、交叉熵损失函数(CrossEntropy)、0-1损失函数、绝对值损失函数、log对数损失函数、平方损失函数、指数损失函数等。
第七步,响应于确定上述差异值满足预设差异条件,调整上述初始对比结果信息生成模型的网络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分配终端可以响应于确定上述差异值满足预设差异条件,调整上述初始对比结果信息生成模型的网络参数。其中,上述预设差异条件可以是上述差异值大于预设差异值。例如,可以对上述差异值和预设差异值求差值。在此基础上,利用反向传播、梯度下降等方法对上述初始对比结果信息生成模型的网络参数进行调整。需要说明的是,反向传播算法和梯度下降法是目前广泛研究和应用的公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其中,对于预设差异值的设定,不作限定,例如,预设差异值可以是0.1。
步骤102中的可选的技术内容作为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个发明点,解决了背景技术提及的技术问题二“容易造成事务基本信息的混乱”。容易造成事务基本信息的混乱的因素往往如下:只通过一个分配终端生成标识信息,当分配终端出现异常(例如,死锁、死循环等)时,难以生成标识信息,无法向事务分配标识信息。如果解决了上述因素,就能达到可以生成标识信息的效果。为了达到这一效果,第一,获取训练样本集。其中,上述训练样本集中的训练样本包括:样本请求信息组和样本对比结果信息。第二,确定初始对比结果信息生成模型。其中,上述初始对比结果信息生成模型包括:初始注意力模型、初始对比模型。上述初始注意力模型是以样本请求信息为输入,以初始注意力信息为输出的注意力模型。上述初始对比模型是以初始注意力信息组为输入,以初始对比结果信息为输出的自定义模型。这里,自定义模型分为三层:第一层,输入层,用于接收初始注意力信息组,以及将上述初始注意力信息组输入至第二层。第二层,处理层,包括:第一子模型和第二子模型。其中,上述第一子模型是以初始注意力信息组为输入,以第一对比信息为输出的模型。上述第二子模型是以初始注意力信息组为输入,以第二对比信息为输出的按照误差逆向传播算法训练的多层前馈神经网络模型。上述第一对比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对比权重值。上述第二对比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对比权重值。由此,相较于根据分配终端申请的请求信息的先后顺序来确定不同分配终端的对比信息的方式,第一子模型和第二子模型除了考虑到请求信息的先后顺序以外,还考虑到了分配终端包括的资源信息,可以使得通过第一子模型和第二子模型输出的第一对比信息和第二对比信息更为准确。第三层,输出层,用于:首先,对于上述第一对比信息包括的每个第一对比权重值,将上述第一对比权重值和上述第二对比信息包括的对应上述第一对比权重值的第二对比权重值的平均值确定为平均权重值,然后,将所确定的各个平均权重值确定为初始对比结果信息,最后,将上述初始对比结果信息作为整个自定义模型的输出。由此,考虑了第一子模型和第二子模型的输出结果,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初始对比信息。第三,从上述训练样本集中选取训练样本。第四,将上述训练样本包括的样本请求信息组输入至上述初始注意力模型中,得到初始注意力信息组。由此,可以通过初始注意力模型,对不同重要的信息赋予不同的权重,以便缩短后续模型的训练时间。第五,将上述初始注意力信息组输入至上述初始对比模型中,得到初始对比结果信息。由此,可以通过初始对比模型得到较为准确的初始对比结果信息。第六,基于预设的损失函数,确定上述初始对比结果信息与上述训练样本包括的样本对比结果信息之间的差异值。由此,可以通过预设的损失函数确定差异值,可以判断是否需要调整初始对比结果信息生成模型。例如,当差异值小于等于预设差异值时,表示当前的初始对比结果信息生成模型已经训练完成,无须再调整初始对比结果信息生成模型的网络参数。第七,响应于确定上述差异值满足预设差异条件,调整上述初始对比结果信息生成模型的网络参数。由此,调整初始对比结果信息生成模型的网络参数,可以让模型生成的对比结果信息更为准确。从而,可以根据较为准确的对比结果信息确定出各个分配终端对应的请求信息的较为准确的优先级,可以将优先级最高的请求信息对应的分配终端确定为主分配终端,当主分配终端出现异常时,可以将优先级第二高的请求信息对应的分配终端确定为主分配终端。因此,当主分配终端出现异常时,可以重新确定主分配终端,可以通过重新确定出的主分配终端来生成标识信息。进而,可以向事务分配标识信息,可以减少事务基本信息的混乱。
可选地,响应于确定上述差异值不满足上述预设差异条件,将上述初始对比结果信息生成模型确定为训练后的对比结果信息生成模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分配终端可以响应于确定上述差异值不满足上述预设差异条件,将上述初始对比结果信息生成模型确定为训练后的对比结果信息生成模型。
步骤103,第一分配终端向对应第一对比结果信息的各个分配终端发送第一同意标识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分配终端可以向对应上述第一对比结果信息的各个分配终端发送第一同意标识信息。实践中,上述第一分配终端可以向上述第一对比结果信息中大于预设数值的各个数值对应的各个分配终端发送第一同意标识信息。上述第一同意标识信息可以表征第一分配终端同意对应的分配终端作为主分配终端。其中,预设数值可以是1。
步骤104,第一分配终端响应于接收到满足预设数量条件的各个分配终端发送的同意标识信息,将第一分配终端确定为主分配终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分配终端可以响应于接收到满足预设数量条件的各个分配终端发送的同意标识信息,将上述第一分配终端确定为主分配终端。其中,预设数量条件可以是发送的同意标识信息的各个分配终端的数量超过所有分配终端的数量的一半。同意标识信息可以表征对应的分配终端同意第一分配终端作为主分配终端。
步骤105,主分配终端确定初始标识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主分配终端可以确定初始标识信息。其中,上述初始标识信息可以表征主分配终端确定的第一个标识信息。例如,初始标识信息包括的初始标识号可以是0。初始标识信息包括的初始标识状态信息可以是表征初始标识号未分配给事务的信息。
步骤106,主分配终端基于初始标识信息,生成第一加密标识信息序列,以及将第一加密标识信息序列发送至相关联的客户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主分配终端可以基于上述初始标识信息,生成第一加密标识信息序列,以及可以将上述第一加密标识信息序列发送至相关联的客户端。其中,客户端可以用于向分配终端申请标识信息。相关联的客户端可以是向上述主分配终端申请标识信息的终端。
实践中,上述主分配终端基于上述初始标识信息,可以通过以下步骤生成第一加密标识信息序列:
第一步,上述主分配终端响应于接收到相关联的客户端发送的第一标识请求信息,基于上述初始标识信息和上述第一标识请求信息,生成第一目标标识信息。其中,第一标识请求信息可以表征客户端向上述主分配终端申请的标识信息的数量。实践中,上述主分配终端响应于接收到相关联的客户端发送的第一标识请求信息,可以将上述初始标识信息包括的初始标识号和上述第一标识请求信息对应的数值的和确定为第一目标标识信息包括的第一目标标识号。例如,第一标识请求信息可以表征申请的标识信息的数量是1000。第一目标标识信息包括的第一目标标识号可以是1000。
第二步,上述主分配终端对上述第一目标标识信息进行加密处理,以生成第一加密目标标识信息,以及将上述第一加密目标标识信息发送至相关联的各个分配终端。
实践中,上述主分配终端可以通过以下子步骤对上述第一目标标识信息进行加密处理,以生成第一加密目标标识信息:
第一子步骤,上述主分配终端对上述第一目标标识信息进行第一加密处理,以生成初始加密标识信息。实践中,上述主分配终端可以通过第一加密算法对上述第一目标标识信息进行第一加密处理,以生成初始加密标识信息。其中,第一加密算法可以是对称加密算法(例如,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高级加密标准)算法)。
第二子步骤,上述主分配终端将上述初始加密标识信息和密钥进行拼接处理,以生成拼接加密标识信息。其中,上述密钥可以是上述第一加密算法对应的密钥。
第三子步骤,上述主分配终端对上述拼接加密标识信息进行第二加密处理,以生成第一加密目标标识信息。实践中,上述主分配终端可以通过第二加密算法对上述拼接加密标识进行第二加密处理,以生成第一加密目标标识。其中,第二加密算法可以是非对称加密算法(例如,RSA算法)。
第三步,上述主分配终端响应于接收到满足上述预设数量条件的各个分配终端发送的确认信息,基于上述初始标识信息和上述第一目标标识信息,生成第一中转标识信息序列。其中,上述第一中转标识信息序列中的第一个第一中转标识信息可以是上述初始标识信息。上述第一中转标识信息序列中的最后一个第一中转标识信息可以是上述第一目标标识信息与预设标识信息的差值。例如,预设标识信息包括的预设标识号可以是1。这里,第一中转标识信息序列中第一中转标识信息的排列顺序可以是第一中转标识号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第一中转标识信息序列中的第一中转标识信息的数量可以是上述第一标识请求信息表征申请的标识信息的数量。
第四步,上述主分配终端对上述第一中转标识信息序列进行加密处理,以生成第一加密标识信息序列。其中,对上述第一中转标识信息序列进行加密处理的具体实现方式及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106,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06中的相关技术内容作为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个发明点,解决了背景技术提及的技术问题三“容易泄露标识信息”。容易泄露标识信息的因素往往如下:分配终端将未经加密的标识信息直接发送至客户端。如果解决了上述因素,就能达到可以避免泄露标识信息的效果。为了达到这一效果,首先,对上述第一目标标识信息进行第一加密处理,以生成初始加密标识信息。由此,可以提高第一目标标识信息的安全性。其次,将上述初始加密标识信息和密钥进行拼接处理,以生成拼接加密标识信息。由此,可以将密钥传输给客户端,便于客户端进行解密处理。然后,对上述拼接加密标识信息进行第二加密处理,以生成第一加密目标标识信息。由此,可以保证密钥在传输时的安全性,以及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目标标识信息的安全性。从而,可以避免泄露标识信息。
步骤107,客户端响应于接收到主分配终端发送的第一加密标识信息序列,以及响应于接收到相关联的用户终端发送的第一事务基本信息,基于第一加密标识信息序列,生成标识信息序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客户端可以响应于接收到上述主分配终端发送的第一加密标识信息序列,以及响应于接收到相关联的用户终端发送的第一事务基本信息,基于上述第一加密标识信息序列,生成标识信息序列。其中,第一事务基本信息可以表征用户终端向客户端发送的读写操作。用户终端可以是向客户端发送事务基本信息的终端。相关联的用户终端可以是向上述客户端发送第一事务基本信息的终端。
实践中,上述客户端响应于接收到上述主分配终端发送的第一加密标识信息序列,以及响应于接收到相关联的用户终端发送的第一事务基本信息,基于上述第一加密标识信息序列,可以通过以下步骤生成标识信息序列:
第一步,上述客户端响应于接收到上述主分配终端发送的第一加密标识信息序列,对上述第一加密标识信息序列进行解密处理,以生成第一解密标识信息序列。实践中,首先,上述客户端可以响应于接收到上述主分配终端发送的第一加密标识信息序列,通过上述第二加密算法对上述第一加密标识信息序列进行解密处理,以生成第一解密信息和密钥。然后,上述客户端可以通过上述密钥和上述第一加密算法对上述第一解密信息进行解密处理,以生成第一解密标识信息序列。
第二步,上述客户端响应于接收到相关联的用户终端发送的第一事务基本信息,将上述第一解密标识信息序列中满足预设分配条件的第一解密标识信息与上述第一事务基本信息进行组合处理,以生成事务标识信息。其中,上述预设分配条件可以是第一解密标识信息未与第一事务基本信息组合。
第三步,上述客户端基于所生成的各个事务标识信息,对上述第一解密标识信息序列进行更新处理,以生成标识信息序列。实践中,上述客户端可以将上述第一解密标识信息序列中的目标第一解密标识信息包括的目标第一解密标识状态信息更新为目标第一解密标识号已分配给事务,以对上述第一解密标识信息序列进行更新处理,生成标识信息序列。其中,上述目标第一解密标识信息可以是第一解密标识信息序列中与上述各个事务标识信息中的事务标识信息对应的第一解密标识信息。
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
第一步,上述客户端响应于确定上述标识信息序列满足预设分配请求条件,向相关联的分配终端发送第三标识请求信息。其中,上述预设分配请求条件可以是上述标识信息序列中目标标识信息的数量与上述标识信息序列中标识信息的数量的比值是大于预设值。这里,目标标识信息可以是标识信息序列中标识状态信息是表征标识号已分配给事务的标识信息。例如,预设值可以是0.8。
第二步,上述客户端响应于接收到相关联的分配终端发送的第三加密标识信息序列,对上述第三加密标识信息序列进行解密处理,以生成第三解密标识信息序列。其中,上述第三加密标识信息序列可以是主分配终端生成的对应第三标识请求信息的第三加密标识信息序列。这里,生成第三加密标识信息序列的具体实现方式及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106-107,在此不再赘述。
第三步,上述客户端对上述标识信息序列和上述第三解密标识信息序列进行合并处理,以生成合并标识信息序列。其中,上述合并标识信息序列中合并标识信息的排列顺序可以是合并标识号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
第四步,上述客户端将上述合并标识信息序列确定为第一解密标识信息序列,以供再次执行上述组合处理。
步骤107中的可选的技术内容作为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个发明点,解决了背景技术提及的技术问题四“容易造成事务基本信息的混乱”。容易造成事务基本信息的混乱的因素往往如下:当客户端未分配的标识信息不足时才向分配终端申请标识信息时,无法及时向事务分配标识信息。如果解决了上述因素,就能达到可以减少事务基本信息的混乱的效果。为了达到这一效果,首先,上述客户端响应于确定上述标识信息序列满足预设分配请求条件,向相关联的分配终端发送第三标识请求信息。由此,可以避免当事务向客户端申请标识信息时,客户端没有未分配的标识信息分配给事务。其次,上述客户端响应于接收到相关联的分配终端发送的第三加密标识信息序列,对上述第三加密标识信息序列进行解密处理,以生成第三解密标识信息序列。由此,客户端可以接收到分配终端发送的未分配的标识信息,以避免出现客户端不存在未分配的标识信息的情况。然后,上述客户端对上述标识信息序列和上述第三解密标识信息序列进行合并处理,以生成合并标识信息序列。最后,上述客户端将上述合并标识信息序列确定为第一解密标识信息序列,以供再次执行上述组合处理。由此,可以得到第一解密标识信息序列,以便后续客户端向事务分配第一解密标识信息。从而,可以及时向事务分配标识信息。因此,可以减少事务基本信息的混乱。
可选地,在步骤108之前,上述方法还包括:
第一步,第二分配终端将第二请求信息发送至相关联的各个分配终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分配终端可以将第二请求信息发送至相关联的各个分配终端。其中,第二请求信息可以表征上述第二分配终端想要作为主分配终端。与第二分配终端相关联的各个分配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项:第一分配终端、第三分配终端、第四分配终端等。
第二步,上述第二分配终端响应于接收到相关联的各个分配终端发送的各个请求信息,将上述第二请求信息和上述各个请求信息输入至上述对比结果信息生成模型中,得到第二对比结果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分配终端可以响应于接收到相关联的各个分配终端发送的各个请求信息,将上述第二请求信息和上述各个请求信息输入至上述对比结果信息生成模型中,得到第二对比结果信息。其中,第二对比结果信息可以是第二分配终端对应的对比结果信息。
第三步,上述第二分配终端向对应上述第二对比结果信息的各个分配终端发送第二同意标识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分配终端可以向对应上述第二对比结果信息的各个分配终端发送第二同意标识信息。实践中,上述第二分配终端可以向上述第二对比结果信息中大于上述预设数值的各个数值对应的各个分配终端发送第二同意标识信息。上述第二同意标识信息可以表征第二分配终端同意对应的分配终端作为主分配终端。
第四步,上述第二分配终端响应于接收到不满足上述预设数量条件的各个分配终端发送的同意标识信息,以及响应于接收到相关联的客户端发送的第二标识请求信息,向上述主分配终端发送上述第二标识请求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分配终端可以响应于接收到不满足上述预设数量条件的各个分配终端发送的同意标识信息,以及响应于接收到相关联的客户端发送的第二标识请求信息,向上述主分配终端发送上述第二标识请求信息。其中,上述第二标识请求信息可以表征客户端向上述第二分配终端申请的标识信息的数量。例如,第二标识请求信息可以表征申请的标识信息的数量是2000。
第五步,上述主分配终端响应于接收到上述第二分配终端发送的第二标识请求信息,基于上述第一目标标识信息和上述第二标识请求信息,生成第二加密标识信息序列,以及将上述第二加密标识信息序列发送至上述第二分配终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主分配终端可以响应于接收到上述第二分配终端发送的第二标识请求信息,基于上述第一目标标识信息和上述第二标识请求信息,生成第二加密标识信息序列,以及将上述第二加密标识信息序列发送至上述第二分配终端。
实践中,上述主分配终端响应于接收到上述第二分配终端发送的第二标识请求信息,可以通过以下子步骤基于上述第一目标标识信息和上述第二标识请求信息,生成第二加密标识信息序列:
第一子步骤,上述主分配终端响应于接收到上述第二分配终端发送的第二标识请求信息,基于上述第一目标标识信息和上述第二标识请求信息,生成第二目标标识信息。实践中,上述主分配终端响应于接收到上述第二分配终端发送的第二标识请求信息,可以将上述第一目标标识信息包括的第一目标标识号和上述第二标识请求信息对应的数值的和确定为第二目标标识信息包括的第二目标标识号。例如,第二目标标识信息包括的第二目标标识号可以是3000。
第二子步骤,上述主分配终端对上述第二目标标识信息进行加密处理,以生成第二加密目标标识信息,以及将上述第二加密目标标识信息发送至相关联的各个分配终端。其中,对上述第二目标标识信息进行加密处理的具体实现方式及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106,在此不再赘述。
第三子步骤,上述主分配终端响应于接收到满足上述预设数量条件的各个分配终端发送的确认信息,基于上述第一目标标识信息和上述第二目标标识信息,生成第二中转标识信息序列。其中,上述第二中转标识信息序列中的第一个第二中转标识信息可以是上述第一目标标识信息。上述第二中转标识信息序列中的最后一个第二中转标识信息可以是上述第二目标标识信息与上述预设标识信息的差值。这里,第二中转标识信息序列中第二中转标识信息的排列顺序可以是第二中转标识号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第二中转标识信息序列中的第二中转标识信息的数量可以是上述第二标识请求信息表征申请的标识信息的数量。
第四子步骤,上述主分配终端对上述第二中转标识信息序列进行加密处理,以生成第二加密标识信息序列。其中,对上述第二中转标识信息序列进行加密处理的具体实现方式及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106,在此不再赘述。
第六步,上述第二分配终端响应于接收到上述主分配终端发送的第二加密标识信息序列,将上述第二加密标识信息序列发送至上述客户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分配终端可以响应于接收到上述主分配终端发送的第二加密标识信息序列,将上述第二加密标识信息序列发送至上述客户端。
第七步,上述客户端响应于接收到上述第二分配终端发送的第二加密标识信息序列,以及响应于接收到相关联的用户终端发送的第二事务基本信息,基于上述第二加密标识信息序列,生成第一标识信息序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客户端可以响应于接收到上述第二分配终端发送的第二加密标识信息序列,以及响应于接收到相关联的用户终端发送的第二事务基本信息,基于上述第二加密标识信息序列,生成第一标识信息序列。其中,第二事务基本信息可以表征用户终端向客户端发送的读写操作。相关联的用户终端可以是向上述客户端发送第二事务基本信息的终端。这里,基于上述第二加密标识信息序列,生成第一标识信息序列的具体实现方式及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107,在此不再赘述。
第八步,上述客户端将上述第一标识信息序列和上述标识信息序列进行合并处理,以生成第二标识信息序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客户端可以将上述第一标识信息序列和上述标识信息序列进行合并处理,以生成第二标识信息序列。
第九步,上述客户端将上述第二标识信息序列确定为标识信息序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客户端可以将上述第二标识信息序列确定为标识信息序列。
可选地,上述第二分配终端响应于确定上述主分配终端满足预设异常条件,将第二分配终端确定为主分配终端,以重新确定初始标识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分配终端可以响应于确定上述主分配终端满足预设异常条件,将第二分配终端确定为主分配终端,以重新确定初始标识信息。其中,预设异常条件可以是上述主分配终端发生死锁、死循环等异常情况。这里,重新确定的初始标识信息包括的初始标识号可以大于等于初始目标标识号。初始目标标识号可以是原主分配终端生成的最后一个目标标识信息包括的标识号。
步骤108,客户端响应于确定标识信息序列中的标识信息满足预设异常告警条件,将标识信息对应的至少一个事务基本信息发送至告警终端以进行告警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客户端可以响应于确定上述标识信息序列中的标识信息满足预设异常告警条件,将上述标识信息对应的至少一个事务基本信息发送至告警终端以进行告警操作。其中,上述预设异常告警条件可以是标识信息对应的事务不止一个。上述告警处理可以是显示警告性的文字或控制扬声器发出提示音。
本公开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标识信息生成方法,可以减少事务基本信息的混乱。具体来说,向事务分配的不唯一的标识信息时,容易造成事务基本信息的混乱的原因在于:雪花算法依赖机器时钟,当机器时钟回拨时,会导致出现重复的标识信息,难以生成唯一的标识信息。基于此,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标识信息生成方法,首先,第一分配终端将第一请求信息发送至相关联的各个分配终端。其次,上述第一分配终端响应于接收到上述各个分配终端发送的各个请求信息,将上述第一请求信息和上述各个请求信息输入至预先训练的对比结果信息生成模型中,得到第一对比结果信息。由此,可以通过对比结果信息生成模型生成第一对比结果信息,以便后续确定主分配终端。接着,上述第一分配终端向对应上述第一对比结果信息的各个分配终端发送第一同意标识信息。然后,上述第一分配终端响应于接收到满足预设数量条件的各个分配终端发送的同意标识信息,将上述第一分配终端确定为主分配终端。由此,当超过半数的分配终端同意第一分配终端作为主分配终端时,可以将第一分配终端确定为主分配终端。再然后,上述主分配终端确定初始标识信息。之后,上述主分配终端基于上述初始标识信息,生成第一加密标识信息序列,以及将上述第一加密标识信息序列发送至相关联的客户端。由此,主分配终端可以基于初始标识信息生成第一加密标识信息序列,因此没有依赖机器时钟,不会受到机器时钟回拨的影响。再之后,上述客户端响应于接收到上述主分配终端发送的第一加密标识信息序列,以及响应于接收到相关联的用户终端发送的第一事务基本信息,基于上述第一加密标识信息序列,生成标识信息序列。由此,客户端可以为事务分配唯一的标识信息。最后,上述客户端响应于确定上述标识信息序列中的标识信息满足预设异常告警条件,将上述标识信息对应的至少一个事务基本信息发送至告警终端以进行告警操作。由此,可以对多个事务对应一个标识信息的各个事务进行告警以便重新分配标识信息,以确保一个事务对应一个标识信息。从而,可以生成唯一的标识信息。进而,可以减少事务基本信息的混乱。
下面参考图2,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例如分配终端、客户端)200的结构示意图。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诸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车载终端(例如车载导航终端)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图2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2所示,电子设备200可以包括处理装置(例如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等)2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2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装置2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2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203中,还存储有电子设备2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装置201、ROM202以及RAM 203通过总线2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205也连接至总线204。
通常,以下装置可以连接至I/O接口205:包括例如触摸屏、触摸板、键盘、鼠标、摄像头、麦克风、加速度计、陀螺仪等的输入装置206;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扬声器、振动器等的输出装置207;包括例如磁带、硬盘等的存储装置208;以及通信装置209。通信装置209可以允许电子设备200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线或有线通信以交换数据。虽然图2示出了具有各种装置的电子设备200,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或具备所有示出的装置。可以替代地实施或具备更多或更少的装置。图2中示出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装置,也可以根据需要代表多个装置。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装置2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或者从存储装置208被安装,或者从ROM202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装置2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记载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客户端、服务器可以利用诸如HTTP(HyperText Transfer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之类的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协议进行通信,并且可以与任意形式或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互连。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网际网(例如,互联网)以及端对端网络(例如,ad hoc端对端网络),以及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上述第一分配终端响应于接收到上述各个分配终端发送的各个请求信息,将上述第一请求信息和上述各个请求信息输入至预先训练的对比结果信息生成模型中,得到第一对比结果信息;上述第一分配终端向对应上述第一对比结果信息的各个分配终端发送第一同意标识信息;上述第一分配终端响应于接收到满足预设数量条件的各个分配终端发送的同意标识信息,将上述第一分配终端确定为主分配终端;上述主分配终端确定初始标识信息;上述主分配终端基于上述初始标识信息,生成第一加密标识信息序列,以及将上述第一加密标识信息序列发送至相关联的客户端;上述客户端响应于接收到上述主分配终端发送的第一加密标识信息序列,以及响应于接收到相关联的用户终端发送的第一事务基本信息,基于上述第一加密标识信息序列,生成标识信息序列;上述客户端响应于确定上述标识信息序列中的标识信息满足预设异常告警条件,将上述标识信息对应的至少一个事务基本信息发送至告警终端以进行告警操作。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功能可以至少部分地由一个或多个硬件逻辑部件来执行。例如,非限制性地,可以使用的示范类型的硬件逻辑部件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片上系统(SOC)、复杂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等等。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一些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8)

1.一种标识信息生成方法,包括:
第一分配终端将第一请求信息发送至相关联的各个分配终端;
所述第一分配终端响应于接收到所述各个分配终端发送的各个请求信息,将所述第一请求信息和所述各个请求信息输入至预先训练的对比结果信息生成模型中,得到第一对比结果信息;
所述第一分配终端向对应所述第一对比结果信息的各个分配终端发送第一同意标识信息;
所述第一分配终端响应于接收到满足预设数量条件的各个分配终端发送的同意标识信息,将所述第一分配终端确定为主分配终端;
所述主分配终端确定初始标识信息;
所述主分配终端基于所述初始标识信息,生成第一加密标识信息序列,以及将所述第一加密标识信息序列发送至相关联的客户端;
所述客户端响应于接收到所述主分配终端发送的第一加密标识信息序列,以及响应于接收到相关联的用户终端发送的第一事务基本信息,基于所述第一加密标识信息序列,生成标识信息序列;
所述客户端响应于确定所述标识信息序列中的标识信息满足预设异常告警条件,将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至少一个事务基本信息发送至告警终端以进行告警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主分配终端基于所述初始标识信息,生成第一加密标识信息序列,包括:
所述主分配终端响应于接收到相关联的客户端发送的第一标识请求信息,基于所述初始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标识请求信息,生成第一目标标识信息;
所述主分配终端对所述第一目标标识信息进行加密处理,以生成第一加密目标标识信息,以及将所述第一加密目标标识信息发送至相关联的各个分配终端;
所述主分配终端响应于接收到满足所述预设数量条件的各个分配终端发送的确认信息,基于所述初始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目标标识信息,生成第一中转标识信息序列;
所述主分配终端对所述第一中转标识信息序列进行加密处理,以生成第一加密标识信息序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客户端响应于确定所述标识信息序列中的标识信息满足预设异常告警条件,将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至少一个事务基本信息发送至告警终端以进行告警操作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二分配终端将第二请求信息发送至相关联的各个分配终端;
所述第二分配终端响应于接收到相关联的各个分配终端发送的各个请求信息,将所述第二请求信息和所述各个请求信息输入至所述对比结果信息生成模型中,得到第二对比结果信息;
所述第二分配终端向对应所述第二对比结果信息的各个分配终端发送第二同意标识信息;
所述第二分配终端响应于接收到不满足所述预设数量条件的各个分配终端发送的同意标识信息,以及响应于接收到相关联的客户端发送的第二标识请求信息,向所述主分配终端发送所述第二标识请求信息;
所述主分配终端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二分配终端发送的第二标识请求信息,基于所述第一目标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二标识请求信息,生成第二加密标识信息序列,以及将所述第二加密标识信息序列发送至所述第二分配终端;
所述第二分配终端响应于接收到所述主分配终端发送的第二加密标识信息序列,将所述第二加密标识信息序列发送至所述客户端;
所述客户端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二分配终端发送的第二加密标识信息序列,以及响应于接收到相关联的用户终端发送的第二事务基本信息,基于所述第二加密标识信息序列,生成第一标识信息序列;
所述客户端将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序列和所述标识信息序列进行合并处理,以生成第二标识信息序列;
所述客户端将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序列确定为标识信息序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主分配终端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二分配终端发送的第二标识请求信息,基于所述第一目标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二标识请求信息,生成第二加密标识信息序列,包括:
所述主分配终端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二分配终端发送的第二标识请求信息,基于所述第一目标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二标识请求信息,生成第二目标标识信息;
所述主分配终端对所述第二目标标识信息进行加密处理,以生成第二加密目标标识信息,以及将所述第二加密目标标识信息发送至相关联的各个分配终端;
所述主分配终端响应于接收到满足所述预设数量条件的各个分配终端发送的确认信息,基于所述第一目标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二目标标识信息,生成第二中转标识信息序列;
所述主分配终端对所述第二中转标识信息序列进行加密处理,以生成第二加密标识信息序列。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分配终端响应于确定所述主分配终端满足预设异常条件,将第二分配终端确定为主分配终端,以重新确定初始标识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客户端响应于接收到所述主分配终端发送的第一加密标识信息序列,以及响应于接收到相关联的用户终端发送的第一事务基本信息,基于所述第一加密标识信息序列,生成标识信息序列,包括:
所述客户端响应于接收到所述主分配终端发送的第一加密标识信息序列,对所述第一加密标识信息序列进行解密处理,以生成第一解密标识信息序列;
所述客户端响应于接收到相关联的用户终端发送的第一事务基本信息,将所述第一解密标识信息序列中满足预设分配条件的第一解密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一事务基本信息进行组合处理,以生成事务标识信息;
所述客户端基于所生成的各个事务标识信息,对所述第一解密标识信息序列进行更新处理,以生成标识信息序列。
7.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方法。
8.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310586933.2A 2023-05-24 2023-05-24 标识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Active CN1163468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86933.2A CN116346885B (zh) 2023-05-24 2023-05-24 标识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86933.2A CN116346885B (zh) 2023-05-24 2023-05-24 标识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46885A true CN116346885A (zh) 2023-06-27
CN116346885B CN116346885B (zh) 2023-07-28

Family

ID=86893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86933.2A Active CN116346885B (zh) 2023-05-24 2023-05-24 标识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4688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62319A (zh) * 2023-09-04 2023-10-10 北京国电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电力指标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55928A1 (en) * 2004-11-05 2006-05-10 Hitachi,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a unique identifier to a network node
US20100257108A1 (en) * 2009-03-17 2010-10-07 Skeels Iv William H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building-specific data management using a globally unique identifier
CN111448549A (zh) * 2017-12-08 2020-07-24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网络系统中的分布式标识
CN113076303A (zh) * 2021-04-16 2021-07-06 北京京东拓先科技有限公司 分布式系统中业务标识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14003644A (zh) * 2021-10-21 2022-02-01 河南星环众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分布式事务处理方法、设备、介质和数据库系统
US20220051113A1 (en) * 2020-08-17 2022-02-17 Cujo LLC Network device identification
CN115052041A (zh) * 2022-06-16 2022-09-13 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渠道标识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55928A1 (en) * 2004-11-05 2006-05-10 Hitachi,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a unique identifier to a network node
US20100257108A1 (en) * 2009-03-17 2010-10-07 Skeels Iv William H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building-specific data management using a globally unique identifier
CN111448549A (zh) * 2017-12-08 2020-07-24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网络系统中的分布式标识
US20220051113A1 (en) * 2020-08-17 2022-02-17 Cujo LLC Network device identification
CN113076303A (zh) * 2021-04-16 2021-07-06 北京京东拓先科技有限公司 分布式系统中业务标识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14003644A (zh) * 2021-10-21 2022-02-01 河南星环众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分布式事务处理方法、设备、介质和数据库系统
CN115052041A (zh) * 2022-06-16 2022-09-13 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渠道标识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62319A (zh) * 2023-09-04 2023-10-10 北京国电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电力指标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6862319B (zh) * 2023-09-04 2023-11-24 北京国电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电力指标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46885B (zh) 2023-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35659B (zh) 用于处理数据请求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8923925B (zh) 应用于区块链的数据存储方法和装置
CN113609781B (zh) 基于联邦学习的汽车生产模具优化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6346885B (zh) 标识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5599640A (zh) 异常供应端告警方法、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1030827A (zh) 信息交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781351B (zh) 基于电力数据的投标文件解析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4006769B (zh) 基于横向联邦学习的模型训练方法及其设备
CN116150249B (zh) 表格数据导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2329044A (zh) 信息获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1010283B (zh) 用于生成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6129440B (zh) 异常用户端告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1767550A (zh) 数据存储方法和装置
CN109218339B (zh) 请求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6361121A (zh) 异常接口告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4780124A (zh) 差分升级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752625A (zh) 用于接口mock的方法和装置
CN116843800B (zh) 动画信息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5378743B (zh) 信息加密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6049904B (zh) 基于区块链多点存证的电子单据加密签章方法、电子设备
CN111163156A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578427B (zh) 资源设备调度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2468470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6702169B (zh) 数据加密迁移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1835846B (zh) 信息更新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