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46613A - 一种接口自适应的方法、通信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口自适应的方法、通信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346613A CN116346613A CN202111604823.1A CN202111604823A CN116346613A CN 116346613 A CN116346613 A CN 116346613A CN 202111604823 A CN202111604823 A CN 202111604823A CN 116346613 A CN116346613 A CN 11634661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terface
- mode
- communication device
- frame structure
-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9000010419 fine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8187 granula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17 excl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356 surgical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604 ultrason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00 validation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1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itions triggering a change of settings
- H04L41/0816—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itions triggering a change of settings the condition being an adaptation, e.g. in response to network ev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76—Aspects of the degree of configuration automation
- H04L41/0886—Fully automatic configur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3—Assignment of logical groups to network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4—Negotiation of communication capabilit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1—Inter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or service data unit [SDU] definitions; Interfaces between laye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接口自适应的方法、通信装置及系统,能够应用于支持FG接口模式的第一通信装置,第一通信装置通过接口获取的数据流,并基于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第一数据帧结构,将接口设置为第一接口模式。第一通信装置能够根据数据流的数据格式,自动设置接口的接口模式,能够实现接口的接口模式与对端接口的接口模式相同。第一通信装置也能够基于获取接口配置信息自动配置接口,实现接口的自动配置。如此,能够实现通信装置自动配置接口,无需人为针对支持FG接口模式的接口进行配置,能够提高接口配置的效率,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接口自适应的方法、通信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业务的发展,业务场景具有多样化的需求。为了向用户提供更完善的网络服务,新一代通信系统可以将逻辑功能抽象为网络切片(network slice,NS)。网络切片技术能够在通用的物理基础设施上实现多个不同类型的网络应用,具体来说,网络切片技术是利用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etworkfunctions virtualization,NFV)等技术,将物理基础设施的资源虚拟化为多个相互独立且相互隔离的端到端的逻辑网络。
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承载网中,城域传送网(netro transport network,MTN)技术以灵活以太网(flexibleEthernet,FlexE)技术为内核,所能支持的网络切片粒度较大。在应用于具有更小切片粒度的带宽传输需求的业务场景中时,存在着带宽浪费的问题。基于此,细颗粒(finegranularity,FG)技术,又称为细颗粒切片技术,或小颗粒切片技术应运而生。FG技术能够支持较小粒度的网络切片,满足更小粒度的带宽传输的业务需求。
基于FG技术,可以对FlexE接口或者普通以太网(Ethernet)接口进行划分,能够得到粒度更小的FG接口。其中,普通以太网接口、FlexE接口和FG接口是基于接口的逻辑架构区分的接口类型。基于业务需要以及物理接口所能支持的逻辑层面的接口类型,可以配置物理接口所处的接口模式。而FG接口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接口模式,通常需要人为配置。人为配置接口模式效率较低,并且会耗费大量成本。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接口自适应的方法、通信装置及系统,能够实现通信装置自动配置接口,无需人为针对支持FG接口模式的接口进行配置,能够提高接口配置的效率,降低成本。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接口自适应的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第一通信装置通过接口获取数据流,并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所符合的数据帧结构。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第一数据帧结构,并将接口设置为第一接口模式。其中,接口支持包括细颗粒FG接口模式在内的至少两种接口模式。第一接口模式属于接口支持的至少两种接口模式。第一通信装置基于获取的数据流的数据格式,就能够将接口自适应地设置为与数据流的数据格式对应的接口模式,使得第一通信装置的接口所连接的链路两端的接口的接口模式相同。接口自适应地调整接口模式,无需人为配置,能够提高接口配置的效率。并且,接口的配置过程无需依赖控制设备,能够解决在第一通信装置未与控制设备连接时,无法配置接口的问题。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两种接口模式还包括其它类型的接口模式。第一通信装置在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第一数据帧结构之前,还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不符合其它类型的数据帧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两种接口模式除了包括第一接口模式,还包括第二接口模式。第二接口模式对应的数据帧结构为第二数据帧结构。第一通信装置在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第一数据帧结构之前,还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不符合第二数据帧结构。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两种接口模式除了包括第一接口模式,还包括第三接口模式。第三接口模式对应的数据帧结构为第三数据帧结构。第一通信装置在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第一数据帧结构之前,还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不符合第三数据帧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当至少两种接口模式除了包括第一接口模式,还包括第二接口模式和第三接口模式时,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确定数据流的数据结构不符合第二数据帧结构以及不符合第三数据帧结构的先后顺序。作为一种示例,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先判断数据流的数据结构是否符合第三数据帧结构,确定数据流的数据结构不符合第三数据帧结构。之后,第一通信装置再判断数据流的数据结构是否符合第二数据帧结构,确定数据流的数据结构不符合第二数据帧结构。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口支持的接口模式的类型有限,可以采用排除的方法来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第一数据帧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口支持的至少两种接口模式由第一接口模式、第二接口模式和第三接口模式组成。若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不符合第二数据帧结构以及第三数据帧结构,则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第一数据帧结构。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口支持的至少两种接口模式由第一接口模式和第二接口模式组成。若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不符合第二数据帧结构,则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第一数据帧结构。
在接口支持的接口模式有限的情况下,采用排除的方法,能够减少第一通信装置通过识别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第一数据帧结构的步骤,进一步提高配置接口的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数据帧结构、第二数据帧结构以及第三数据帧结构为不同类型的数据帧结构。
其中,第一数据帧结构为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的数据帧结构。在当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小颗粒FG帧结构时,小颗粒FG帧结构就是第一数据结构。类似的,在当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FlexE帧结构时,FlexE帧结构就是第一数据结构。在当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以太网帧结构时,以太网帧结构就是第一数据结构。
第二数据帧结构和第三数据帧结构为数据流的数据格式不符合的数据帧结构。在当数据流的数据格式不符合小颗粒FG帧结构时,小颗粒FG帧结构就是第二数据结构或者第三数据帧结构。类似的,在当数据流的数据格式不符合FlexE帧结构时,FlexE帧结构就是第二数据结构或者第三数据帧结构。在当数据流的数据格式不符合以太网帧结构时,以太网帧结构就是第二数据结构或者第三数据帧结构。
第一通信装置能够基于接口模式对应的逻辑架构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接口模式对应的数据帧结构。例如,当第一通信装置采用FG接口模式时,第一通信装置能够基于通过接口对应的FG垫层shim模块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FG帧结构。又例如,当第二通信装置采用FlexE接口模式时,第一通信装置能够基于通过接口对应的FlexE垫层shim模块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FlexE帧结构。
进一步的,在配置接口的接口模式后,第一通信装置还获取接口配置信息,并利用获取的接口配置信息配置接口。
其中,接口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第一信息、第二信息以及第三信息中的一项或者多项。第一信息标识接口支持第一工作模式。第二信息标识接口不支持第二工作模式。第一通信装置基于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中的一项或者多项,能够配置接口的能力。需要说明的是,工作模式是接口在接口模式下的工作的模式。例如,在FG接口模式下,接口的工作模式可以包括FG终止模式、FG感知模式、FG时隙表协商模式和FG时隙表同步模式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第一工作模式与第二工作模式不同。以上述FG接口模式为例,第一工作模式可以为FG终止模式和FG时隙表协商模式,第二工作模式可以为FG感知模式。第三信息标识接口所处的第三工作模式。第一通信装置基于第三信息,能够配置接口的工作状态,也就是接口所处的工作模式。第三工作模式属于第一工作模式。作为一种示例,仍以上述第一工作模式为FG终止模式和FG时隙表协商模式为例,第三工作模式可以是FG终止模式和FG时隙表协商模式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口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第四信息。第四信息标识接口不采用的第四工作模式。第四工作模式与第三工作模式不同,第四工作模式也可以属于第一工作模式。
接口配置信息可以携带在配置报文或者配置指令中。配置报文具体可以是数据通信网络DCN报文,或者链路层发现协议LLDP报文。
在配置报文为LLDP报文的情况下,接口配置信息可以承载在类型-长度-值TLV字段中。
作为一种示例,TLV字段包括能力Capabilities字段。Capabilities字段用于承载接口配置信息。Capabilities字段承载的接口配置信息具体可以包括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其中,Capabilities字段中第0比特位至第8比特位可以用于承载第一信息或者第二信息。比如,Capabilities字段中第0比特位标识接口是否支持以太网接口模式下的以太网模式。当第0比特位的值为1时,承载标识接口支持以太网模式的第一信息。当第0比特位的值为0时,承载标识接口不支持以太网模式的第二信息。
作为另一种示例,TLV字段包括灵活以太网组能力状态FlexE Group CapabilityStatus字段。灵活以太网组能力状态FlexE Group Capability Status字段用于承载接口配置信息。灵活以太网组能力状态FlexE Group Capability Status字段承载的接口配置信息具体可以包括第三信息。FlexE Group Capability Status字段中第0比特位至第8比特位可以用于承载第三信息。比如,FlexE Group Capability Status字段中第0比特位标识接口是否处于以太网接口模式下的以太网模式。当第0比特位的值为1时,承载标识接口处于以太网模式的第三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口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第四信息。FlexE GroupCapability Status字段中第0比特位至第8比特位还可以用于承载第四信息。比如,FlexEGroup Capability Status字段中,当第0比特位的值为0时,承载标识接口不采用以太网模式的第四信息。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接口自适应的方法。在该方法中,第一通信装置具有工作在细粒度FG接口模式的接口,也就是FG接口。第一通信装置获取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接口配置信息,并基于接口配置信息配置FG接口。其中,第二通信装置为转发装置。基于转发装置发送的接口配置信息,第一通信装置能够配置工作在FG接口模式的接口。如此,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基于转发装置生成的接口配置信息或者由转发装置转发的接口配置信息自适应配置接口。无需人为针对支持FG接口模式的接口进行配置,提高接口配置的效率,降低成本。并且,无需依赖控制设备就能实现接口的配置,能够解决在通信装置未与控制设备连接时,无法配置通信装置的接口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装置可以获取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配置指令。配置指令包括接口配置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装置可以获取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配置报文。配置报文包括接口配置信息。其中,配置报文可以是由第二通信装置生成的并发送至第一通信装置的。在此情况下,配置报文可以是链路层发现协议LLDP报文。配置报文也可以是由控制设备生成的,并通过第二通信装置发送至第一通信装置的。在此情况下,配置报文可以是数据通信网络DCN报文。控制设备可以是具有网络管理功能的设备,比如,控制器、网管等。如此可以实现当控制设备未与通信装置直接连接时,能够基于转发装置实现接口配置信息的传输,实现通信装置接口的配置。
第一通信装置获取的接口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第一信息、第二信息以及第三信息中的一项或者多项。第一信息标识接口支持第一工作模式。第二信息标识接口不支持第二工作模式。第一通信装置基于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中的一项或者多项,能够配置接口的能力。需要说明的是,工作模式是接口在接口模式下的工作的模式。例如,在FG接口模式下,接口的工作模式可以包括FG终止模式、FG感知模式、FG时隙表协商模式和FG时隙表同步模式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第一工作模式与第二工作模式不同。第三信息标识接口所处的第三工作模式。第一通信装置基于第三信息,能够配置接口的工作状态,也就是接口所处的工作模式。第三工作模式属于第一工作模式。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口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第四信息。第四信息标识接口不采用的第四工作模式。第四工作模式与第三工作模式不同,第四工作模式也可以属于第一工作模式。
在配置报文为LLDP报文的情况下,接口配置信息可以承载在类型-长度-值TLV字段中。
作为一种示例,TLV字段包括能力Capabilities字段。Capabilities字段用于承载接口配置信息。Capabilities字段承载的接口配置信息具体可以包括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其中,Capabilities字段中的第5比特位至第8比特位可以用于承载第一信息或者第二信息。比如,Capabilities字段中第5比特位标识接口是否支持FG接口模式下的FG终止模式。当第5比特位的值为1时,承载标识接口支持FG终止模式的第一信息。当第5比特位的值为0时,承载标识接口不支持FG终止模式的第二信息。
作为另一种示例,TLV字段包括灵活以太网组能力状态FlexE Group CapabilityStatus字段。灵活以太网组能力状态FlexE Group Capability Status字段用于承载接口配置信息。灵活以太网组能力状态FlexE Group Capability Status字段承载的接口配置信息具体可以包括第三信息。FlexE Group Capability Status字段中第5比特位至第8比特位可以用于承载第三信息。比如,FlexE Group Capability Status字段中第5比特位标识接口是否处于FG接口模式下的FG终止模式。当第5比特位的值为1时,承载标识接口处于FG终止模式的第三信息。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接口自适应的方法。在该方法中,第二通信装置获取接口配置信息,并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接口配置信息。其中,第二通信装置是转发装置。基于转发装置就能够实现其它通信装置的接口的自适应,无需人为针对支持FG接口模式的接口进行配置,提高接口配置的效率,降低成本。并且,无需依赖控制设备就能实现接口的配置,能够解决在通信装置未与控制设备连接时,无法配置通信装置的接口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通信装置可以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配置指令。配置指令包括接口配置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通信装置可以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配置报文。配置报文包括接口配置信息。其中,配置报文可以是由第二通信装置生成的并发送至第一通信装置的。在此情况下,配置报文可以是链路层发现协议LLDP报文。配置报文也可以是由控制设备生成的。第二通信装置获取控制设备发送的配置报文,并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在此情况下,配置报文可以是数据通信网络DCN报文。控制设备可以是具有网络管理功能的设备,比如,控制器、网管等。如此可以实现当控制设备未与通信装置直接连接时,能够基于转发装置实现接口配置信息的传输,实现通信装置接口的配置。
接口配置信息可以是第二通信装置基于本设备的接口生成的,也可以是第二通信装置从其它通信装置或设备,例如控制设备获取的。接口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第一信息、第二信息以及第三信息中的一项或者多项。第一信息标识接口支持第一工作模式。第二信息标识接口不支持第二工作模式。需要说明的是,工作模式是接口在接口模式下的工作的模式。例如,在FG接口模式下,接口的工作模式可以包括FG终止模式、FG感知模式、FG时隙表协商模式和FG时隙表同步模式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第一工作模式与第二工作模式不同。第三信息标识接口所处的第三工作模式。第三工作模式属于第一工作模式。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口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第四信息。第四信息标识接口不采用的第四工作模式。第四工作模式与第三工作模式不同,第四工作模式也可以属于第一工作模式。
在配置报文为LLDP报文的情况下,接口配置信息可以承载在类型-长度-值TLV字段中。
作为一种示例,TLV字段包括能力Capabilities字段。Capabilities字段用于承载接口配置信息。Capabilities字段承载的接口配置信息具体可以包括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作为另一种示例,TLV字段包括灵活以太网组能力状态FlexE Group CapabilityStatus字段。灵活以太网组能力状态FlexE Group Capability Status字段用于承载接口配置信息。灵活以太网组能力状态FlexE Group Capability Status字段承载的接口配置信息具体可以包括第三信息。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应用于第一通信装置中。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
其中,收发单元,用于通过接口获取数据流。其中,接口支持至少两种接口模式,至少两种接口模式包括细颗粒FG接口模式。处理单元,用于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第一数据帧结构,将接口设置为第一接口模式。第一接口模式属于至少两种接口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口支持的至少两种接口模式包括第二接口模式。该处理单元,用于在确定所述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第一数据帧结构之前,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不符合第二数据帧结构。其中,第二数据帧结构与第二接口模式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口支持的至少两种接口模式包括第三接口模式。该处理单元,用于在确定所述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第一数据帧结构之前,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不符合第三数据帧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口支持的至少两种接口模式由第一接口模式、第二接口模式和第三接口模式组成。处理单元,用于响应于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不符合第二数据帧结构和第三数据帧结构,则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第一数据帧结构。其中,第二数据帧结构和第二接口模式对应,第三数据帧结构和第三接口模式对应。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口支持的至少两种接口模式由第一接口模式和第二接口模式组成。处理单元,用于响应于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不符合第二数据帧结构,则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第一数据帧结构。其中,第二数据帧结构和第二接口模式对应。
作为一种示例,第一数据帧结构为FG帧结构,第一接口模式为FG接口模式。处理单元,用于通过接口对应的FG垫层shim模块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FG帧结构。
作为另一种示例,第一数据帧结构为灵活以太网FlexE帧结构,第一接口模式为FlexE接口模式。处理单元,用于通过接口对应的FlexE shim模块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FlexE帧结构。
作为又一种示例,第一数据帧结构为以太网帧结构,第一接口模式为以太网接口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收发单元,用于获取接口配置信息。处理单元,用于基于接口配置信息配置接口。
其中,收发单元,具体用于获取配置报文。配置报文包括接口配置信息。作为一种示例,配置报文可以为数据通信网络DCN报文。作为另一种示例,配置报文可以为链路层发现协议LLDP报文。
接口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第一信息、第二信息以及第三信息中的一项或者多项。第一信息标识接口支持第一工作模式。第二信息标识接口不支持第二工作模式。第一通信装置基于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中的一项或者多项,能够配置接口的能力。需要说明的是,工作模式是接口在接口模式下的工作的模式。例如,在以太网接口模式下,接口的工作模式可以为以太网模式。在FlexE接口模式下,接口的工作模式可以为FlexE终止模式或者FlexE感知模式。在FG接口模式下,接口的工作模式可以包括FG终止模式、FG感知模式、FG时隙表协商模式和FG时隙表同步模式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第一工作模式与第二工作模式不同。第三信息标识接口所处的第三工作模式。第一通信装置基于第三信息,能够配置接口的工作状态,也就是接口所处的工作模式。第三工作模式属于第一工作模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口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第四信息。第四信息标识接口不采用的第四工作模式。第四工作模式与第三工作模式不同,第四工作模式也可以属于第一工作模式。
在配置报文为LLDP报文的情况下,接口配置信息可以承载在类型-长度-值TLV字段中。
作为一种示例,TLV字段包括能力Capabilities字段。Capabilities字段用于承载接口配置信息。Capabilities字段承载的接口配置信息具体可以包括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具体的,Capabilities字段的第0位比特位至第8位比特位能够用于承载第一信息或者第二信息。
作为另一种示例,TLV字段包括灵活以太网组能力状态FlexE Group CapabilityStatus字段。灵活以太网组能力状态FlexE Group Capability Status字段用于承载接口配置信息。灵活以太网组能力状态FlexE Group Capability Status字段承载的接口配置信息具体可以包括第三信息。具体的,FlexE Group Capability Status字段的第0位比特位至第8位比特位能够承载第三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的通信装置,具体实现方式以及达到的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所示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另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应用于第一通信装置中。该通信装置包括收发单元以及处理单元。收发单元,用于获取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接口配置信息。其中,第二通信装置为转发装置。处理单元,用于基于接口配置信息配置接口。该接口工作在细颗粒FG接口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收发单元,具体用于获取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包括接口配置信息的配置报文。配置报文包括接口配置信息。作为一种示例,配置报文可以为数据通信网络DCN报文。作为另一种示例,配置报文可以为链路层发现协议LLDP报文。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另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应用于第二通信装置中。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单元和收发单元。其中,处理单元,用于获取接口配置信息。收发单元,用于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接口配置信息。作为一种示例,接口配置信息可以是由第二通信设备生成的。对应的,处理单元,用于获取第二通信设备生成的接口配置信息。接口配置信息可以是控制设备生成,并发送至第二通信设备的。处理单元,用于通过第二通信设备的接口获取接口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收发单元,具体用于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配置报文。配置报文包括接口配置信息。具体的,配置报文可以是LLDP报文或者DCN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获取由控制设备发送的配置报文。其中,配置报文可以是DCN报文。控制设备可以为网络管理设备。
在上述第五方面和第六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接口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第一信息、第二信息以及第三信息中的一项或者多项。第一信息标识接口支持第一工作模式。第二信息标识接口不支持第二工作模式。第一通信装置基于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中的一项或者多项,能够配置接口的能力。需要说明的是,工作模式是接口在接口模式下的工作的模式。例如,在FG接口模式下,接口的工作模式可以包括FG终止模式、FG感知模式、FG时隙表协商模式和FG时隙表同步模式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第一工作模式与第二工作模式不同。第三信息标识接口所处的第三工作模式。第一通信装置基于第三信息,能够配置接口的工作状态,也就是接口所处的工作模式。第三工作模式属于第一工作模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口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第四信息。第四信息标识接口不采用的第四工作模式。第四工作模式与第三工作模式不同,第四工作模式也可以属于第一工作模式。
在配置报文为LLDP报文的情况下,接口配置信息可以承载在类型-长度-值TLV字段中。
作为一种示例,TLV字段包括能力Capabilities字段。Capabilities字段用于承载接口配置信息。Capabilities字段承载的接口配置信息具体可以包括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具体的,Capabilities字段的第5位比特位至第8位比特位能够用于承载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
作为另一种示例,TLV字段包括灵活以太网组能力状态FlexE Group CapabilityStatus字段。灵活以太网组能力状态FlexE Group Capability Status字段用于承载接口配置信息。灵活以太网组能力状态FlexE Group Capability Status字段承载的接口配置信息具体可以包括第三信息。具体的,FlexE Group Capability Status字段的第5位比特位至第8位比特位能够承载第三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的通信装置,具体实现方式以及达到的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二方面所示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本申请第六方面提供的通信装置,具体实现方式以及达到的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三方面所示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网络系统,所述网络系统包括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为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连接的转发装置;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用于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接口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用于获取所述接口配置信息,基于所述接口配置信息配置接口,所述接口工作在FG接口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用于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配置报文,所述配置报文包括所述接口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系统还包括控制设备,所述控制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连接;
所述控制设备,用于生成所述配置报文,向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所述配置报文;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还用于获取所述配置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设备为网络管理通信装置。
作为一种示例,所述配置报文为LLDP报文。
作为另一种示例,所述配置报文为DCN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口配置信息包括第一信息、第二信息、第三信息和第四信息中的一项或者多项,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标识所述接口支持的工作状态,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标识所述接口不支持的工作状态,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接口开启的工作状态,所述第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接口关闭的工作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工作状态包括FG终止模式、FG感知模式、FG时隙表协商模式和FG时隙表同步模式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口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第一信息、第二信息以及第三信息中的一项或者多项。第一信息标识接口支持第一工作模式。第二信息标识接口不支持第二工作模式。第一通信装置基于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中的一项或者多项,能够配置接口的能力。需要说明的是,工作模式是接口在接口模式下的工作的模式。例如,在FG接口模式下,接口的工作模式可以包括FG终止模式、FG感知模式、FG时隙表协商模式和FG时隙表同步模式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第一工作模式与第二工作模式不同。第三信息标识接口所处的第三工作模式。第一通信装置基于第三信息,能够配置接口的工作状态,也就是接口所处的工作模式。第三工作模式属于第一工作模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口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第四信息。第四信息标识接口不采用的第四工作模式。第四工作模式与第三工作模式不同,第四工作模式也可以属于第一工作模式。
在配置报文为LLDP报文的情况下,接口配置信息可以承载在类型-长度-值TLV字段中。
作为一种示例,TLV字段包括能力Capabilities字段。Capabilities字段用于承载接口配置信息。Capabilities字段承载的接口配置信息具体可以包括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具体的,Capabilities字段的第5位比特位至第8位比特位能够用于承载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
作为另一种示例,TLV字段包括灵活以太网组能力状态FlexE Group CapabilityStatus字段。灵活以太网组能力状态FlexE Group Capability Status字段用于承载接口配置信息。灵活以太网组能力状态FlexE Group Capability Status字段承载的接口配置信息具体可以包括第三信息。具体的,FlexE Group Capability Status字段的第5位比特位至第8位比特位能够承载第三信息。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通信装置可以应用于上述第一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接口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接口通信,所述通信装置通过所述接口获取数据流,所述接口支持至少两种接口模式,所述至少两种接口模式包括细颗粒FG接口模式,所述处理器用于确定所述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第一数据帧结构,将所述接口设置为第一接口模式,所述第一接口模式属于所述至少两种接口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两种接口模式包括第二接口模式,所述处理器,用于确定所述数据流的数据格式不符合第二数据帧结构,所述第二数据帧结构和所述第二接口模式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两种接口模式包括第三接口模式,所述处理器,用于确定所述数据流的数据格式不符合第三数据帧结构,所述第三数据帧结构和所述第三接口模式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两种接口模式由所述第一接口模式、第二接口模式和第三接口模式组成,所述处理器,用于响应于确定所述数据流的数据格式不符合第二数据帧结构和第三数据帧结构,则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所述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所述第一数据帧结构,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帧结构和所述第二接口模式对应,所述第三数据帧结构和所述第三接口模式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两种接口模式由所述第一接口模式和第二接口模式组成,所述处理器,用于响应于确定所述数据流的数据格式不符合第二数据帧结构,确定所述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所述第一数据帧结构,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帧结构和所述第二接口模式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帧结构为FG帧结构,所述第一接口模式为FG接口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接口对应的FG垫层shim模块确定所述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所述FG帧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帧结构为灵活以太网FlexE帧结构,所述第一接口模式为FlexE接口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接口对应的FlexE shim模块确定所述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所述FlexE帧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帧结构为以太网帧结构,所述第一接口模式为以太网接口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装置的接口获取接口配置信息,处理器,用于基于所述接口配置信息配置所述接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装置的接口获取配置报文,所述配置报文包括所述接口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置报文为数据通信网络DCN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置报文为链路层发现协议LLDP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口配置信息包括第一信息、第二信息、和第三信息中的一项或者多项,所述第一信息标识所述接口支持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二信息标识所述接口不支持第二工作模式,所述第三信息指示所述接口所处的第三工作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口模式为所述FG接口模式,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包括FG终止模式、FG感知模式、FG时隙表协商模式和FG时隙表同步模式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LLDP报文包括类型-长度-值TLV字段,所述TLV字段用于承载所述接口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TLV字段包括能力Capabilities字段,所述Capabilities字段用于承载所述接口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口配置信息包括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所述第一信息标识所述接口支持的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二信息标识所述接口不支持的第二工作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TLV字段包括灵活以太网组能力状态FlexE GroupCapability Status字段,所述FlexE Group Capability Status字段用于承载所述接口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口配置信息包括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指示所述接口所处的第三工作模式。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可以应用于上述第一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接口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接口通信,所述通信装置通过所述接口获取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接口配置信息,所述处理器用于基于所述接口配置信息配置所述接口,所述接口工作在细颗粒FG接口模式,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为转发装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装置通过接口获取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配置报文,所述配置报文包括所述接口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置报文为数据通信网络DCN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置报文为链路层发现协议LLDP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口配置信息包括第一信息、第二信息和第三信息中的一项或者多项,所述第一信息标识所述接口支持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二信息标识所述接口不支持第二工作模式,所述第三信息指示所述接口所处的第三工作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包括FG终止模式、FG感知模式、FG时隙表协商模式和FG时隙表同步模式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LLDP报文包括TLV字段,所述TLV字段用于承载所述接口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TLV字段包括Capabilities字段,所述Capabilities字段用于承载所述接口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口配置信息包括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所述第一信息标识所述接口支持的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二信息标识所述接口不支持的第二工作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TLV字段包括FlexE Group Capability Status字段,所述FlexE Group Capability Status字段用于承载所述接口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口配置信息包括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指示所述接口所处的第三工作模式。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应用于第二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接口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接口通信,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取接口配置信息,通信装置通过接口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所述接口配置信息,所述接口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工作在FG接口模式的接口,第二通信装置为转发装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通过接口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配置报文,所述配置报文包括所述接口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装置通过接口获取控制设备发送的配置报文,处理器用于获取由控制设备发送的所述配置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置报文为LLDP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置报文为DCN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设备为网络管理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口配置信息包括第一信息、第二信息和第三信息中的一项或者多项,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标识所述接口支持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标识所述接口不支持第二工作模式,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接口所处的第三工作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包括FG终止模式、FG感知模式、FG时隙表协商模式和FG时隙表同步模式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LLDP报文包括TLV字段,所述TLV字段用于承载所述接口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TLV字段包括Capabilities字段,所述Capabilities字段用于承载所述接口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口配置信息包括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所述第一信息标识所述接口支持的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二信息标识所述接口不支持的第二工作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TLV字段包括FlexE Group Capability Status字段,所述FlexE Group Capability Status字段用于承载所述接口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口配置信息包括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指示所述接口所处的第三工作模式。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或程序代码,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指令或程序代码,并执行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或程序代码,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指令或程序代码,并执行第三方面、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网络系统,所述网络系统包括如第十一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和如第十二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
第十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程序或代码,当其在计算机上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接口自适应的方法,或者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接口自适应的方法,或者如第三方面所述的接口自适应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普通以太网接口模式下接口的逻辑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FlexE接口模式下接口的逻辑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FG接口模式下接口的逻辑架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口自适应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FlexE OH码块的帧格式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细粒度基本单元的帧格式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为FGU基帧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接口自适应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扩展的能力通告的TLV字段的格式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扩展后的工作状态的TLV字段的格式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目前,网络设备的接口所能支持的接口模式主要有以太网接口模式、灵活以太网接口模式和FG接口模式三种。其中,以太网接口模式对应于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802.3标准定义的以太网接口。工作在以太网接口模式下的接口也称为以太网接口。为了与FlexE接口模式进行区分,以太网接口模式也可以称为普通以太网接口模式,以太网接口也可以称为普通以太网接口。FlexE接口模式对应于光互联网论坛(optical internetworking forum,OIF)灵活以太网定义的FlexE接口。工作在FlexE接口模式下的接口也称为FlexE接口。FG接口模式对应于FG切片技术划分得到的FG接口。工作在FG接口模式下的接口也称为FG接口。FG接口可以是以兆比特每秒(Million bits per second,Mbps)为粒度的接口。
不同接口模式下接口的逻辑架构不同。这会导致不同接口模式的接口之间不能互通。参见图1-图3所示,图1-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三种接口模式下接口的逻辑架构的示意图。
其中,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普通以太网接口模式下接口的逻辑架构示意图。其中,普通以太网接口模式的物理(physical,PHY)层由物理媒介相关(physicalmedium dependent,PMD)子层、物理媒介附加(physical medium attachment,PMA)子层和物理编码子层(physical coding sublayer,PCS)构成。普通以太网接口模式的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由媒体访问控制子层和适配子层(reconciliationsublayer,RS)构成。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FlexE接口模式下接口的逻辑架构示意图。FlexE接口模式的物理层由物理媒介相关子层、物理媒介附加子层、物理编码子层低层(PCSLower)、灵活以太网垫层(FlexE shim)模块和物理编码子层高层构成。FlexE接口模式的媒体访问控制层由媒体访问控制子层和适配子层构成。FlexE shim模块用于实现FlexE接口的相关功能。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FG接口模式下接口的逻辑架构示意图。FG接口模式的物理层由物理媒介相关子层、物理媒介附加子层、物理编码子层低层(PCS Lower)、细颗粒垫层(FlexE shim)模块和物理编码子层高层(PCS Higher)构成。FG接口模式的媒体访问控制层由媒体访问控制子层和适配子层构成。FG shim模块用于实现FG接口的相关功能。
以采用以太网接口和采用FlexE接口连接的情况为例,结合图1和图2所示,以太网接口模式的逻辑架构不具有FlexE shim模块。以太网接口无法实现FlexE接口的功能,对FlexE接口发送的数据流进行处理,不会向MAC层传输处理后的数据。而FlexE接口的FlexEshim模块也无法处理从物理编码子层低层获取的以太网接口发送的数据流,同样不会向MAC层传输处理后的数据。这就导致以太网接口和FlexE接口的物理层以上无法互通。采用以太网接口和采用FG接口连接的情况类似。结合图1和图3,以太网接口模式的逻辑架构不具有FG shim模块。以太网接口无法实现FG接口的功能,不能对FG接口发送的数据流进行处理,也不会向MAC层传输处理后的数据。而FG接口的FG shim模块也无法处理从物理编码子层低层获取的以太网接口发送的数据流,同样不会向MAC层传输数据。这就导致以太网接口和FG接口的物理层以上无法互通。而采用FlexE接口和FG接口连接时,FlexE接口模式的逻辑架构中的FlexE shim模块无法实现FG接口的功能,也不能对FG接口发送的数据流进行处理,不会向MAC层发送处理后的数据。FG接口模式的逻辑架构中的FG shim模块也无法实现FlexE接口的功能,不能对FlexE接口发送的数据流进行处理,也不会得到处理后的数据。类似的,FG接口和FlexE接口的物理层以上无法互通。
由此可知,链路两端的接口需要采用相同的接口模式,才能传输业务。在接口模式相同的基础上,还需要配置接口的参数。在连接的两个接口的接口模式以及接口的参数相同时,接口才能正常处理业务。FG接口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接口模式,通常需要人为配置。技术人员可以通过与通信装置连接的控制设备,对通信装置的接口进行FG接口模式以及FG接口模式下参数的配置。但是,人为配置的效率较低,会增加时间以及人力成本。并且,当通信装置不能与控制设备连接时,技术人员无法利用控制设备对接口的接口模式以及接口的接口参数进行配置,出现通信装置无法接入网络或者接口不能正常处理业务等问题。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口自适应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包括支持FG接口模式的接口的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能够基于通过接口获取的数据流的数据格式,将接口自适应设置为与数据格式对应的接口模式,使得通信两端的通信装置的接口工作在相同的接口模式。进一步地,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方法,通信装置能够基于从连接的其它通信装置获取的接口配置信息配置接口,实现接口参数的自动配置。如此,能够实现通信装置自动配置接口,无需人为针对支持FG接口模式的接口进行配置,提高接口配置的效率,降低成本。此外,相对于由控制设备配置通信装置的接口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装置基于其它通信装置发送的数据流或者配置报文,能够实现接口的自适应配置,无需依赖控制设备就能实现接口的配置。如此,能够解决在通信装置未与控制设备连接时,无法配置通信装置的接口的问题。在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口自适应的方法之前,先结合图4,示例性的介绍一种本申请可以适用的网络架构。
参见图4所示,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该网络架构400包括用户边缘(customer rdge,CE)设备401、CE设备402、客户终端设备(customer premiserquipment,CPE)403、CPE404、服务边缘(provider edge,PE)设备405、PE设备406、网络边缘计算(network edge computing,NEC)设备407以及控制设备408。
其中,CE设备401与CPE403连接。CPE403通过接口409与PE设备405的接口410连接。CE设备402与CPE404连接。CPE404与PE设备405连接。PE设备405和PE设备406是属于城域传送网的网络设备。PE设备406还与NEC设备407连接。控制设备408分别与PE设备405、PE设备406和NEC设备407连接。PE设备405、PE设备406和NEC设备407属于网管可管理区域。控制设备408能够管理PE设备405、PE设备406和NEC设备407。而CE设备401、CE设备402、CPE设备403以及CPE设备404不属于网管可管理区域。控制设备408无法管理CE设备401、CE设备402、CPE设备403以及CPE设备。其中,控制设备408可以是具有网络管理功能的设备,例如控制器、网管等。
按照目前的技术方案,以CPE403为例,CPE403的接口409的接口模式与PE设备405的接口410的接口模式不同。而CPE403不属于网管可管理区域。控制设备408也无法配置CPE403的接口409,导致接口409的接口模式无法与接口410的接口模式匹配,CPE403无法与PE设备405互通,出现CPE403无法接入网络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图4所示的网络架构仅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口自适应的方法不限制通信装置在网络中的位置,能够应用于网络中与其它通信装置连接的通信装置。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通信装置,可以是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网络设备上的一部分组件,例如是网络设备上的单板,线卡,可以是网络设备上的一个功能模块,还可以是用于实现本申请方法的芯片,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参见图5,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口自适应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S501-S503。
S501:第一通信装置通过接口获取数据流。
第一通信装置的接口与其它通信装置的接口通过物理链路连接。为了便于表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第一接口表示第一通信装置的接口,采用第二通信装置表示与第一通信装置的接口连接的其它通信装置,采用第二接口表示第一通信装置的接口连接的通信装置的接口。其中,接口也可以称为网络接口。
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是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网络设备上的一部分组件,例如是网络设备上的单板,线卡,可以是网络设备上的一个功能模块,还可以是用于实现本申请方法的芯片等。
作为一种示例,结合图4所示,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是CPE403,第一接口可以是接口409,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是PE设备405,第二接口可以是接口410。作为另一种示例,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是PE设备405,第一接口可以是接口410,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是CPE403,第二接口可以是接口409。
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均是物理接口。其中,第一接口能够支持包括FG接口模式在内的至少两种接口模式。当第一通信装置未确定第一接口的接口模式时,第一接口能够基于所支持的接口模式的逻辑架构,获取并处理第二接口发送的数据流。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接口模式具有能够互通的PCS。以上述普通以太网接口模式、FlexE接口模式和FG接口模式为例,参见图1-图3,普通以太网接口模式的逻辑架构中的PCS、FlexE接口模式的逻辑架构中的PCS Lower以及FG接口模式的逻辑架构中的PCSLower,这三者中每两者之间能够互通。但是,不同的接口模式的接口之间仅能传输数据流。接口不能对其它接口模式对应的数据格式的数据流进行识别以及处理。
具体的,当第一接口的物理接口速率与第二接口的物理接口速率相同时,表示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之间的物理链路接通。第一接口就能够基于所支持的接口模式的逻辑架构,获取物理链路传输的数据流。
作为一种示例,在未确定接口模式之前,第一接口可以采用FG接口模式的逻辑架构。第二接口的接口模式例如可以是FlexE接口模式。第一通信装置的接口的逻辑架构中的PCS Lower能够与第二接口的逻辑架构中的PCS Lower互通。第一通信装置通过PCS Lower获取数据流。
作为另一种示例,第一接口能够支持FG接口模式和普通以太网接口模式。在未确定接口模式之前,第一接口可以采用普通以太网接口模式的逻辑架构。第二接口的接口模式例如可以是FlexE接口模式。第一接口的逻辑架构中的PCS能够与第二接口的逻辑架构中的PCS Lower互通。第一通信装置通过第一接口的PCS获取数据流。
S502: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第一数据帧结构。
数据流的数据格式是由第二通信装置基于第二接口的接口模式确定的。数据流的数据格式与第二接口的接口模式对应。第一通信装置基于获取的数据流的数据格式所设置的第一接口的接口模式,与第二接口的接口模式相同。如此就能够实现第一接口的接口模式与第二接口的接口模式的自适应。
接口所能识别的数据流的数据格式与接口模式的逻辑架构有关。基于接口模式的逻辑架构,接口能够识别与接口模式对应的数据格式的数据流。
具体的,基于FlexE接口模式的逻辑架构,接口能够识别FlexE帧结构的数据流。基于FG接口模式的逻辑架构,接口能够识别FG帧结构的数据流。
下面结合图2-图3,分别介绍基于两种接口模式的逻辑架构识别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的可能的实现方式。
结合图2,FlexE接口模式的逻辑架构中的FlexE shim模块能够识别数据流中是否包括FlexE帧结构的标识符。其中,FlexE shim模块的识别功能可以基于接口的物理板卡中的电路实现。如果数据流中包括FlexE帧结构的标识符,则确定数据流为FlexE帧结构。如果不包括,则说明数据流不为FlexE帧结构。
具体的,FlexE帧结构的标识符可以是FlexE开销(overhead,OH)帧中第一个开销码块中包含的“0x4B”的控制字符和“0x5”的“O code”字符。其中,一个FlexE OH帧由8个连续的FlexE OH码块组成。参见图6所示,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FlexE OH码块的帧格式的示意图。一个FlexE OH码块包括2比特的块标志和64位的块内容。块标志位于前2列,后面64列是块内容,如图4所示,第一个开销码块的块标志是10,后面7个开销码块的块标志是01或SS(SS表示内容不确定)。
其中,第一个开销码块的内容包括:
0x4B(8位,十六进制的4B)、时隙分配表配置(calendar configuration inuse,C)字段、开销复帧指示(overhead multiframe indicator,OMF)字段、远端PHY缺陷(remotePHY fault,RPF)字段、保留(reserved,RES)字段、同步控制(synchronization control,SC)字段、时隙分配表切换请求(calendar switch request,CR)字段、时隙分配表切换确认(calendar switch acknowledge,CA)字段、循环冗余检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字段。FlexE组号(group number)、0x5(4位,十六进制的5)、PHY图字段、PHY编号字段、0x000_0000(28位,都是0)。
FlexE OH帧中第一个码块以“0x4B”的控制字符或者“0x5”的“O code”字符作为标记字段,用于识别该码块为OH码块。FlexE shim模块通过确定“0x4B”的控制字符与“0x5”的“O code”字符匹配,确定第一个OH帧,从而能够确定传输的数据流的数据格式为FlexE帧结构。
结合图3,FG接口模式的逻辑架构中的FG shim模块能够识别数据流是否是FG帧结构。其中,FG shim模块的识别功能可以基于接口的物理板卡中的电路实现。其中,FG shim模块的实现电路与FlexE shim模块的实现电路不同。FlexE shim模块的实现电路能够识别和处理FlexE帧结构的数据流。FG shim模块的实现电路能够识别和处理FG帧结构的数据流。
下面来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细颗粒FG技术相关的技术概念。
(1)、细颗粒FG技术(也可称之为小颗粒技术,细粒度技术)。
细颗粒技术中,通过细颗粒单元(fine granularity unit,FGU)承载细颗粒业务。细颗粒技术继承了切片分组网(slicing packet network,SPN)高效以太网内核,将细粒度切片技术融入SPN整体架构,提供了低成本、精细化、硬隔离的细颗粒承载管道。FGU又称为泛在以太网(X-Ethernet)技术,对应于国际电联电信标准化部门(ITU-T)城域传送网标准。一种具体的实现中,FGU将硬切片的颗粒度从5吉比特每秒(G-bits per-second,Gpbs)细化为10兆比特每秒(megabits per second,Mbps),以满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垂直行业应用和专线业务等场景下小带宽、高隔离性、高安全性等差异化业务承载需求。
在细颗粒业务场景中可以包括多种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例如:多接入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EC)设备,或者各级的域控制器(domain controller,DC)。举例来说,当细颗粒技术应用在智慧医疗场景中,根据用途可以划分为多类切片,例如:医疗远程操控类切片、医疗检测类切片,或者,医疗远程会议和指导类切片。以医疗远程操控类切片为例,该切片中可能包括多种业务场景,例如:远程B超、远程急救、远程手术等。这些业务对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可以理解的是,细颗粒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多种场景,包括但不限于:电网、港口、铁路、或者专线业务等,此处不做限制。
(2)、细颗粒单元帧。
下面介绍细颗粒单元的具体帧结构。细颗粒单元帧,又称为小颗粒单元(finegranularity unit,FGU)帧,细颗粒基帧,细颗粒基本帧或者FGU帧等。细颗粒技术中采用时分复用(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TDM)机制,以固定周期循环发送细颗粒单元帧,而每帧包含的时隙数量和位置固定,因此每时隙的发送周期也是确定的。为了支持数量更多、粒度更小的时隙通道,同时提高带宽利用率,细颗粒业务方案采用复帧方式对SPN通道层的5Gbps颗粒进行时隙划分。
SPN通道层位于IEEE 802.3的物理编码子层,采用了IEEE 802.3的PCS64/66B编码格式。细颗粒单元帧采用了和SPN通道层相同的64/66B编码格式,将开销和包含多个时隙的净荷编码后封装到固定长度的S码块+D码块+T码块序列。一种具体实现中,参见图7所示,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细粒度基本单元的帧格式的示意图。一个细颗粒单元帧包括开始码块(S0)、195个数据码块和结束码块(T7)。
具体的,细颗粒单元帧包括FGU基本单元帧(又称为FGU基本帧、FGU基帧、基帧或者单帧),FGU基帧具有固定长度,包含1个开始码块(S0)、195个数据码块(D)和1个结束码块(T7),共197个66B码块(66B blocks)。FGU单帧的195个数据码块和1个结束(T7)码块提供了1567(195×8+7)字节的数据内容,包含7字节的开销和1560字节的净荷。其中净荷划分为相同大小的24个时隙(Sub-Slot)。来自业务的66B码块,经过66B到65B压缩后,填充到Sub-Slot净荷中。每个时隙(Sub-Slot)为65字节,可以承载8个65bit码块。对应于SPN通道层5Gbps颗粒,一个FGU复帧可包含20个FGU基本帧。一种具体实现中,每个FGU基本帧支持24个时隙,一个SPN通道层5Gbps颗粒支持480个时隙。每个FGU基本帧包括基帧开销(overhead,OH)和基帧净荷(payload)。需要说明的是,FGU基本帧还可以包括其它内容,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其中,一种开销格式的具体实现请参阅图8。开销包括保留(reserved,RES)字段、复帧指示(multi-frame indicator,MFI)、开销通道使用指示(flag)、时隙增大调整通告(S比特位)、时隙生效指示(C比特位)、时隙调整请求(CR比特位)、时隙调整应答(CA比特位)、通用通信通道(general communications channel,GCC)、子接口(client)标识(identifier,ID)、子时隙(sub-slot)ID、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其中,MFI用于指示复帧中每个细粒度基本单元的编号,对于每个复帧中第一个细粒度基本单元,MFI的值为0,之后的每个细粒度基本单元的MFI数值依次加1。GCC与client ID、sub-slot ID共用比特位置。由Flag值确定使用共用比特位置的字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FG shim模块识别到一个或者若干个连续的细粒度基本单元携带格式正确的开始码块,就能确定数据流中携带细粒度基本单元,从而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FG帧格式。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FG shim模块先根据细粒度基本单元携带的开始码块,确定连续的至少两个细粒度基本单元,再提取多个连续的细粒度基本单元的开销中携带的MFI的值。判断提取得到的多个连续的MFI的值是否依次递增。若递增,则能够锁定细粒度基本单元复帧,从而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FG帧格式。例如,提取三个连续的细粒度基本单元的开销中携带的MFI的值,如果三个MFI的值分别为3、4和5,则进入细粒度基本单元复帧的锁定状态,从而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FG帧结构。
基于上述识别FlexE帧结构的数据流的方式以及识别FG帧结构的数据流的方式,第一通信装置能够基于第一接口支持的接口模式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需要说明的是,以太帧结构的数据流可以利用排除的方法确定。在确定数据流不是FG帧结构以及FlexE帧结构后,能够确定数据流是以太帧结构。
在未确定第一接口的接口模式时,第一通信装置能够基于第一接口当前采用的接口模式的逻辑架构,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当第一通信装置基于第一接口当前采用的接口模式的逻辑架构不能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时,可以切换为其它的接口模式的逻辑架构来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其中,在一种具体实现中,切换接口模式的逻辑架构的顺序可以是预先设置的。第一通信装置基于第一接口支持的接口模式,最终能够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第一通信装置确定的数据流的数据格式为第一数据帧结构。
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两种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第一数据帧结构的可能的具体实现方式。
方式一:第一通信装置基于第一接口所支持的接口模式的逻辑架构,识别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第一数据帧结构。
第一接口能够支持包括FG接口模式在内的多种接口模式。例如,除FG接口模式外,第一接口还可以支持普通以太网接口模式和FlexE接口模式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控制第一接口基于任一种支持的接口模式的逻辑架构对数据流进行识别,最终确定数据流的数据结构符合第一数据帧结构。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第一接口识别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的顺序。
作为一种示例,第一接口能够支持两种接口模式。对应的,第一接口能够识别两种数据帧结构的数据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装置先判断数据流的数据格式是否符合其中一种数据帧结构。如果符合,则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为本次判断的数据帧结构。第一数据帧结构就是本次判断的数据帧结构。如果不符合,则继续判断数据的数据格式是否符合剩余的另一种数据帧结构。如果符合,则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为第二次判断的数据帧结构。第二数据帧结构就是第一次判断的数据帧结构,第一数据帧结构就是第二次判断的数据帧结构。
具体的,例如,第一接口支持FG接口模式和FlexE接口模式。参见图9所示,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第一数据帧结构的流程示意图,包括S901-S904。
S901:第一通信装置判断数据流的数据格式是否符合FlexE帧结构。
第一通信装置基于第一接口的FlexE接口模式的逻辑架构,识别数据流的数据格式是否符合FlexE帧结构。如果识别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FlexE帧结构,则执行S902。如果识别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不符合FlexE帧结构,则执行S903。
S902: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FlexE帧结构。
对于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FlexE帧结构的情况,第一数据帧结构就为FlexE帧结构。
S903:第一通信装置判断数据流的数据格式是否符合FG帧结构。
第一通信装置基于第一接口的FG接口模式的逻辑架构,识别数据流的数据格式否是符合FG帧结构。如果识别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FG帧结构,则执行S904。
S904: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FG帧结构。
对于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FG帧结构的情况,第一数据帧结构就为FG帧结构,第二数据帧结构为FlexE帧结构。
作为另一种示例,第一接口能够支持三种接口模式。对应的,第一接口能够识别三种数据帧结构的数据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装置先判断数据流的数据格式是否符合其中一种数据帧结构。
如果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该数据帧结构,则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为本次判断的数据帧结构。第一数据帧结构就是本次判断的数据帧结构。
如果不符合,则继续判断数据流的数据格式是否符合另一种数据帧结构。
如果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该另一种数据帧结构,则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为第二次判断的数据帧结构。第二数据帧结构就是第一次判断的数据帧结构,第一数据帧结构就是第二次判断的数据帧结构。
如果仍不符合,则继续判断数据流的数据格式是否符合最后一种数据帧结构。如果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最后一种数据帧结构,则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为第三次判断的数据帧结构。第三数据帧结构就是第一次判断的数据帧结构,第二数据帧结构就是第二次判断的数据帧结构,第一数据帧结构就是第三次判断的数据帧结构。
除上述方式一通过直接识别的方法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第一数据帧结构以外,由于第一接口所能支持的接口模式数量有限,也就是所能识别确定的数据流的数据格式有限,还可以采用排除的方式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
方式二:第一通信装置基于第一接口所支持的接口模式的逻辑架构,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不符合除第一数据帧结构以外的其它数据帧结构,从而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第一数据帧结构。
第一接口所能识别的数据流的数据格式有限,在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不是除第一数据帧结构以外的其它数据帧结构时,就能直接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第一数据帧结构。采用方式二的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识别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的过程,加快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的速度。
作为一种示例,当第一接口支持两种接口模式时,第一接口能够识别两种数据帧结构。当第一通信装置通过识别的方式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不符合其中一种数据帧结构时,可以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另一种数据帧结构。
比如,第一通信装置先判断数据流的数据格式是否符合其中一种数据帧结构。如果符合,则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为本次判断的数据帧结构。第一数据帧结构就是本次判断的数据帧结构。如果不符合,则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剩余的另一种数据帧结构。第二数据帧结构就是第一次判断的数据帧结构,第一数据帧结构就是剩余的另一种数据帧结构。
具体的,例如,第一接口支持FG接口模式和以太网接口模式。参见图10所示,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第一数据帧结构的流程示意图,包括S1001-S1003。
S1001:第一通信装置判断数据流的数据格式是否符合FG帧结构。
第一通信装置基于第一接口的FG接口模式的逻辑架构,识别数据流的数据格式是否符合FG帧结构。如果识别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FG帧结构,则执行S1002。如果识别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不符合FG帧结构,则执行S1003。
S1002: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FG帧结构。
对于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FG帧结构的情况,第一数据帧结构就为FG帧结构。
S1003: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以太网帧结构。
对于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以太网帧结构的情况,第一数据帧结构就为以太网帧结构,第二数据帧结构为FG帧结构。
作为另一种示例,当第一接口支持三种接口模式时,第一接口能够识别三种数据帧结构。第一通信装置判断数据流的数据格式是否符合其中一种数据帧结构。如果符合,则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为本次判断的数据帧结构。第一数据帧结构就是本次判断的数据帧结构。如果不符合,则判断数据流的数据格式是否符合另一种数据帧结构。如果符合,则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为第二次判断的数据帧结构。第二数据帧结构就是第一次判断的数据帧结构,第一数据帧结构就是第二次判断的数据帧结构。如果不符合,则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为剩余的最后一种数据帧结构。第三数据帧结构就是第一次判断的数据帧结构,第二数据帧结构就是第二次判断的数据帧结构,第一数据帧结构就是第三次判断的数据帧结构。
具体的,例如,第一接口支持FG接口模式、FlexE接口模式和以太网接口模式。参见图11所示,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第一数据帧结构的流程示意图,包括S1101-S1105。
S1101:第一通信装置判断数据流的数据格式是否符合FlexE帧结构。
第一通信装置基于第一接口的FlexE接口模式的逻辑架构,识别数据流的数据格式是否符合FlexE帧结构。如果识别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FlexE帧结构,则执行S1102。如果识别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不符合FlexE帧结构,则执行S1103。
S1102: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FlexE帧结构。
对于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FlexE帧结构的情况,第一数据帧结构就为FlexE帧结构。
S1103:第一通信装置判断数据流的数据格式是否符合FG帧结构。
第一通信装置基于第一接口的FG接口模式的逻辑架构,识别数据流的数据格式否是符合FG帧结构。如果识别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FG帧结构,则执行S1104。如果识别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不符合FG帧结构,则执行S1105。
S1104: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FG帧结构。
对于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FG帧结构的情况,第一数据帧结构就为FG帧结构,第二数据帧结构为FlexE帧结构。
S1105: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以太网帧结构。
对于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以太网帧结构的情况,第一数据帧结构就为以太网帧结构,第二数据帧结构为FG帧结构,第三数据帧结构为FlexE帧结构。
以上为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第一数据帧结构的方法。在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后,基于数据流的数据格式设置第一接口。
S503:第一通信装置将接口设置为第一接口模式。
在确定获取的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第一数据帧结构后,第一通信装置将获取数据流的接口,也就是上文中的第一接口,设置为第一数据帧结构对应的第一接口模式。
第一接口模式能够支持识别并处理数据格式为第一数据帧结构的数据流。以上述示例中提供的三种帧结构为例,若第一数据帧结构为FG帧结构,第一接口模式为FG接口模式。若第一数据帧结构为FlexE帧结构,第一接口模式为FlexE接口模式。若第一数据帧结构为普通以太网帧结构,第一接口模式为普通以太网接口模式。
在第一通信装置将第一接口设置为第一接口模式后,第一接口的逻辑架构就确定为第一接口模式对应的逻辑架构。第一接口能够处理第一数据帧结构的数据流。
基于以上内容可知,第一通信装置基于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数据流,能够自动设置第一接口的接口模式,使得第一接口的接口模式与第二接口的接口模式匹配,实现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的互通,便于第一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之间通信。
在相同的接口模式下,接口还可能具有多种工作模式。不同工作模式的接口处理数据流的方式不同。在链路两端的接口的接口模式相同后,还需要进一步配置接口的参数,使得链路两端的接口处于相同的工作模式下,采用相同的处理方式处理数据流。
目前,传统技术中是技术人员利用控制设备配置通信装置的FG接口的接口参数。采用人为配置的方法效率较低,会耗费大量的成本。并且,在当控制设备无法连接通信装置时,技术人员无法配置通信装置的FG接口的接口参数,导致通信装置无法正常处理获取的数据流。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接口自适应的方法,第一通信装置基于从第二通信装置获取的接口配置信息配置工作在FG接口模式下的接口。其中,第二通信装置为转发装置。如此,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基于转发装置生成的接口配置信息或者由转发装置转发的接口配置信息自适应配置接口参数。无需人为针对支持FG接口模式的接口进行配置,提高接口配置的效率,降低成本。并且,无需依赖控制设备就能实现接口的参数的配置,能够解决在通信装置未与控制设备连接时,无法配置通信装置的接口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配置通信装置接口的接口模式的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是技术人员通过控制设备配置接口为FG接口模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也可以是采用图5对应的实施例描述的接口自适应方法配置接口为FG接口模式。
参见图12所示,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接口自适应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包括S1201-S1204。
S1201:第二通信装置获取接口配置信息。
第二通信装置可以为与第一通信装置连接的转发装置。其中,转发装置可以是交换机、路由器等具有转发功能的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网络设备上的一部分具有转发功能的组件,例如是网络设备上的单板,线卡,可以是网络设备上的一个功能模块,还可以是用于实现本申请方法的芯片,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作为示例,结合图4,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是CPE403,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是PE设备405。或者,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是PE设备405,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是CPE403。
接口配置信息用于配置接口的参数。具体的,接口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第一信息、第二信息和第三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其中,第一信息标识接口支持的第一工作模式,第二信息标识接口不支持的第二工作模式。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是用于配置接口的能力的。第三信息标识接口所处的第三工作模式第三信息是用于配置接口的工作状态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FG接口模式的接口,工作模式可以包括FG终止(termination)模式、FG感知(aware)模式、FG时隙表协商模式和FG时隙表同步模式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对于FlexE接口模式或者MTN接口模式的接口,工作状态可以包括MTN终止模式、FlexE终止模式、MTN感知模式以及FlexE感知模式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其中,MTN是ITU-T的传输技术标准体系,主要对应SPN的切片通道层(slicing channel layer,SCL)和接口,包括切片路径层(path layer)和切片段层(section layer)。MTN接口模式能够兼容FlexE接口模式。处于MTN接口模式的接口能够识别和处理FlexE帧结构的数据流。对于以太网接口模式的接口,工作状态可以包括以太网模式。需要说明的是,工作状态还可以包括接口在接口模式下的其它模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是不同类型的工作模式。第三工作模式是接口能够支持的工作模式,也就是说,第三工作模式可以属于第一工作模式。
作为一种示例,接口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第一信息、第二信息和第三信息。其中,第一信息标识接口支持FG终止模式和FG时隙表协商模式。第二信息标识接口不支持FG感知模式。第三信息标识接口处于FG时隙表协商模式。
作为另一种示例,接口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第一信息和第三信息。其中,第一信息标识接口支持以太网模式。第三信息标识接口处于以太网模式。
作为又一种示例,接口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其中,第一信息标识接口支持FlexE终止模式。第二信息标识接口不支持FlexE感知模式。
此外,接口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第四信息。第四信息标识接口不采用的第四工作模式。第四工作模式与第三工作模式不同。第四工作模式可以属于第一工作模式,也可以属于第二工作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口配置信息可以是由控制设备生成的。第二通信装置可以从控制设备获取接口配置信息。其中,控制设备可以是网络管理设备。结合图4,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是CPE403,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是PE设备405,控制设备可以是控制设备408。
其中,接口配置信息可以携带在配置报文或者配置指令中。结合图4,控制设备408可以生成配置报文,并通过PE设备405转发至CPE40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设备,也就是控制设备生成配置报文的方法,具体请参见下文。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通信装置可以基于第二通信装置的接口的配置参数生成接口配置信息,或者基于控制设备下发的配置信息,生成接口配置信息。第二通信装置能够获取生成的接口配置信息。作为一种示例,第二通信装置可以基于与第一通信装置连接的接口的参数生成接口配置信息。
接口配置信息可以携带在配置报文中。第一通信装置可以获取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配置报文,从配置报文中获取接口配置信息。结合图4,PE设备405生成配置报文,并向CPE403发送配置报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二通信装置,也就是转发装置生成配置报文的方法,具体请参见下文。
S1202:第二通信装置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接口配置信息。
S1203:第一通信装置接收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接口配置信息。
S1204:第一通信装置基于获取的接口配置信息配置接口。
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基于接口配置信息确定所要配置的接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口配置信息中包括接口信息。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基于接口配置信息中的接口信息确定配置的接口。例如,接口信息可以是接口标识。作为示例,第一通信装置可以预先储存接口与接口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一通信装置基于获取的接口配置信息包括的接口标识,以及接口与接口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配置的接口。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装置还获取接口信息。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基于接口配置信息中的接口信息确定配置的接口。例如,第一通信装置获取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配置指令。配置指令包括接口配置信息以及接口信息。又例如,第一通信装置获取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配置报文。配置报文包括接口配置信息以及接口信息。其中,接口信息也可以是接口标识。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装置能够将获取接口配置信息的接口作为所要配置的接口。
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接口配置信息配置接口。
以上述接口配置信息包括第三信息,第三信息标识接口开启FG终止模式为例,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基于接口配置信息中的第三信息,将接口的工作状态配置为FG终止模式。
下面对转发装置生成配置报文的方式进行介绍。
转发装置生成配置报文。
需要说明的是,生成配置报文的转发装置可以是与第一通信装置直接连接的转发装置,也可以是与第一通信装置间接连接的转发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转发装置生成配置报文的触发条件。例如,在与第一通信装置直接连接的转发装置,检测到与第一通信装置连接的链路两端接口的接口模式相同后,转发装置生成配置报文。具体的,当转发装置能够识别并处理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数据流时,转发装置确定与第一通信装置连接的链路两端接口的接口模式相同,生成配置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发装置能够基于与第一通信装置连接的接口的参数,确定接口配置信息,生成包括该接口配置信息的配置报文。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发装置也可以基于从控制设备获取的接口参数确定接口配置信息,生成包括接口配置信息的配置报文。
由转发装置生成配置报文,并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配置报文,能够实现第一通信装置基于配置报文中的接口配置信息自适应配置接口。如此,第一通信装置能够自动配置第接口,提高接口配置的效率。并且,也能实现在第一通信装置未与控制设备连接的情况下,利用转发装置实现接口配置,解决部分场景下通信装置未与控制设备建立连接所导致的接口无法配置的问题。
其中,当转发装置发送配置报文的接口采用FlexE接口模式时,配置报文可以封装在FlexE开销帧的分段(section)管理通道字段中,或者封装在FlexE开销帧的垫层到垫层(shim to shim)管理通道字段中。当通信装置发送配置报文的接口为FG接口模式时,配置报文可以封装在细颗粒单元帧的GCC中。
具体的,转发装置生成的配置报文可以为链路层发现协议(Link LayerDiscovery Protocol,LLDP)报文。LLDP报文携带接口配置信息。
LLDP报文携带的接口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第一信息、第二信息、第三信息以及第四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LLDP报文携带接口配置信息的方式。例如,接口配置信息可以携带在LLDP报文的保留字段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LLDP报文中包括接口能力通告的类型-长度-值(tag-length-value,TLV)字段。能力通告的TLV字段携带用于指示接口能力的接口配置信息,也就是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作为一种示例,参见图1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扩展的能力通告的TLV字段的格式的示意图。其中,能力通告的TLV字段包括TLV类型(type)字段,长度域(lengthfield)字段、组织标识(organization ID)字段、组织子类型(organization sub type)字段、能力(Capabilities)字段、组能力标识(group capability ID)字段、组支持的最大物理层数量(MaxNum of PHYs in a Group)字段以及最大组数量(MaxNum of Groups)字段。
其中,Capabilities字段包括15个比特位。Capabilities字段用于配置接口支持或者不支持的工作状态。Capabilities字段携带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作为一种可能的扩展方式,请参见表1所示,表1为能力通告的TLV字段中包括的字段以及对应的描述及取值。
表1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表1中的TLV字段的格式以及字段的取值仅为一种示例。LLDP报文中携带接口配置信息的TLV字段可以采用其它格式,TLV字段中各个字段也可以采用其它取值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以上述表1中的TLV格式为例,其中,Capabilities字段的第0位比特位至第8位比特位能够用于承载第一信息或者第二信息。第0位比特位标识接口是否支持普通以太网接口模式下的以太网模式。第1位比特位到第4位比特位标识接口是否支持FlexE接口模式下的工作模式。第5位比特位到第8位比特位标识接口是否支持FG接口模式下的工作模式。第9位比特位到第15位比特位为预留位。
以上述表1中的取值方式为例,Capabilities字段的第0位比特位至第8位比特位中,取值为1的比特位承载第一信息,取值为0的比特位承载第二信息。比如,当第0位比特位取值为1时,第0位比特位承载标识接口支持以太网模式的第一信息。当第4位比特位取值为0时,第4位比特位承载标识接口不支持FlexE感知模式的第二信息。
对于用于配置FG接口模式或者普通以太网接口模式的LLDP报文,GroupCapability ID字段的取值为0。对于用于配置FelxE接口模式的LLDP报文,GroupCapability ID字段用于标识接口的组能力标识,取值范围为0x00000001~0xFFFFFFFE。
对于用于配置FG接口模式或者普通以太网接口模式的LLDP报文,MaxNum of PHYsin a Group字段的取值为0。对于用于配置FelxE接口模式的LLDP报文,Group CapabilityID字段用于标识FelxE组支持的最大PHY数量,取值范围为1至254。
对于用于配置FG接口模式或者普通以太网接口模式的LLDP报文,MaxNum ofGroups字段的取值为0。对于用于配置FelxE接口模式的LLDP报文,Group Capability ID字段用于标识支持FelxE组的最大数量,取值范围为1至254。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LLDP报文中包括接口工作状态的TLV字段。工作状态的TLV字段用于指示接口在接口模式下的具体工作状态。工作状态的TLV字段携带用于指示接口的工作状态的接口配置信息,也就是第三信息和第四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作为一种示例,参见图1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扩展后的工作状态的TLV字段的格式的示意图。
其中,工作状态的TLV字段包括TLV类型(type)字段,长度(length field)字段、组织标识(organization ID)字段、组织子类型(organization sub type)字段、灵活以太网组能力状态(FlexE Group Capability Status)字段、灵活以太网组标识(FlexE Group/Subgroup ID)字段以及灵活以太网组PHY编号(FlexE Group/SubGroup PHY Indication)字段。
FlexE Group Capability Status字段包括15个比特位。FlexE GroupCapability Status字段用于指示接口所处的工作状态。FlexE Group Capability Status字段携带第三信息和第四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作为一种示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能的扩展的工作状态的TLV字段。请参见表2所示,表2为工作状态的TLV字段中包括的字段以及对应的描述和取值。
表2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表2中的TLV字段的格式以及字段的取值仅为一种示例。LLDP报文中携带接口配置信息的TLV字段可以采用其它格式,TLV字段中各个字段也可以采用其它取值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以上述表2中的TLV格式为例,FlexE Group Capability Status字段中第0位比特位用于标识接口是否处于以太网接口模式下的以太网模式。FlexE Group CapabilityStatus字段中第1位比特位到第4位比特位用于标识接口是否处于FlexE接口模式下的工作模式。FlexE Group Capability Status字段中第5位比特位到第8位比特位用于标识接口是否处于FG接口模式下的工作模式。FlexE Group Capability Status字段中第9位比特位到第15位比特位为预留位。
以上述表2中的取值方式为例,FlexE Group Capability Status字段的第0位比特位至第8位比特位中,取值为1的比特位承载第三信息。比如,当第0位比特位取值为1时,第0位比特位承载标识接口处于以太网模式的第三信息。当第5位比特位取值为1时,第0位比特位承载标识接口处于FG终止模式的第三信息。
此外,接口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第四信息。第四信息标识接口不采用的工作模式。作为一种示例,第四信息可以承载在TLV字段的FlexE Group Capability Status字段中。以上述表2中的取值方式为例,FlexE Group Capability Status字段的第0位比特位至第8位比特位中,取值为0的比特位承载第四信息。比如,当FlexE Group Capability Status字段的第7位比特位取值为0时,第7位比特位承载标识接口不采用FG时隙表协商模式的第四信息。
方式二:控制设备生成配置报文。
配置报文可以是由控制设备生成的,并通过转发装置转发至第一通信装置的。如此能够配置未与控制设备建立直接连接的第一通信装置的接口,解决部分场景下通信装置未与控制设备建立直接连接所出现的接口无法配置的问题。
作为一种示例,结合图4所示,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是CPE403,生成配置报文的控制设备可以是控制设备408。控制设备408通过PE设备405向CPE403发送配置报文。
控制设备可以基于与第一通信装置连接的其它通信装置的接口的参数生成配置报文,以实现第一通信装置与其它通信装置连接的接口的参数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控制设备生成配置报文的触发条件。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控制设备可以在检测到第一通信装置接入网络后,生成配置报文。具体的,控制设备可以检测到第一通信装置通过其它通信装置接入网络。控制设备生成配置报文,并通过与第一通信装置连接的通信装置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配置报文。
在控制设备通过其它通信装置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配置报文的实现方式中,当通信装置发送配置报文的接口为FlexE接口模式时,配置报文可以封装在FlexE开销帧的section管理通道字段中,或者封装在FlexE开销帧的shim to shim管理通道字段中。当通信装置发送配置报文的接口为FG接口模式时,配置报文可以封装在细颗粒单元帧的GCC中。
控制设备生成的配置报文可以是数据通信网络(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DCN)报文。DCN报文中携带接口配置信息。
具体的,对于配置FG接口模式的接口的DCN报文,接口配置信息可以中携带第一信息、第二信息、第三信息以及第四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有关第一信息至第四信息的介绍,请参见上文的具体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图15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通信装置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可以实现图5所示实例中第一通信装置的功能。参阅图15,该通信装置包括:收发单元1501和处理单元1502。这些单元可以执行上述方法示例中第一通信装置的相应功能。收发单元1501,用于支持通信装置执行图5中S501;处理单元1502,用于支持通信装置执行图5中的S502-S503;和/或本文所描述的技术中第一通信装置执行的其它过程。例如,收发单元1501,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执行的各种接收和/或发送相关的操作;处理单元1502,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各种处理的操作。举例来说,收发单元1501,用于通过接口获取数据流。处理单元1502,用于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第一数据帧结构,将接口设置为第一接口模式。具体执行过程请参考上述图5所示实施例中相应步骤的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图16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通信装置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可以实现图12所示实例中第一通信装置的功能。参阅图16,该通信装置包括:收发单元1601和处理单元1602。
收发单元1601,用于支持通信装置执行图12中S1201;处理单元1602,用于支持通信装置执行图12中的S1202;和/或本文所描述的技术中第一通信装置执行的其它过程。例如,收发单元1601,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执行的各种接收和/或发送相关的操作;处理单元1602,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各种处理的操作。举例来说,收发单元1601,用于获取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接口配置信息;处理单元1602,用于基于接口配置信息配置接口。具体执行过程请参考上述图12所示实施例中相应步骤的详细描述,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图17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通信装置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可以实现图12所示实例中第二通信装置的功能。参阅图17,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单元1701和收发单元1702。处理单元1701,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装置执行的各种处理操作;收发单元1702,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装置各种发送的操作。举例来说,处理单元1701,用于获取接口配置信息;收发单元1702,用于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接口配置信息。作为一种示例,当接口配置信息是由第二通信装置生成的,则处理单元1701获取第二通信装置生成的接口配置信息。作为另一种示例,当接口配置信息是由控制设备生成的,处理单元1701通过第二通信装置的接口获取接口配置信息。具体执行过程请参考上述图12所示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装置的相应操作的详细描述,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例如,上述实施例中,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可以是同一个单元,也不同的单元。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申请所述的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例如通过相应的逻辑电路或集成电路实现各处理单元和/或收发单元所执行的相关操作,例如,通过收发器或通信接口实现收发单元执行的相关操作;本申请所述的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也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实现,上述硬件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各种设备,比如:可以是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等等。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1800,参见图18所示,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1800包括接口1801和与接口1801连接的处理器1802。该通信装置1800可以用于实现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的功能,或者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的功能或第二通信装置的功能。具体执行过程请参考上述图5或图12所示实施例中相应步骤的详细描述,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参阅图1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口自适应的系统,该系统用于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中接口自适应的方法。该系统包括通信装置1901和通信装置1902。通信装置1901可以实现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第一通信装置的功能,或者实现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的功能。具体执行过程请参考上述图5或图12所示实施例中相应步骤的详细描述,这里不再一一赘述。通信装置1902可以实现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第二通信装置的功能,或者实现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装置的功能。具体执行过程请参考上述图5或图12所示实施例中相应步骤的详细描述,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中的通信装置、图16中的通信装置、图17中的通信装置以及图18中的通信装置可以通过图20所示的设备来实现。参见图20,该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2001,通信总线2002以及至少一个网络接口2004,可选地,该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2003。
处理器2001例如可以是一个或多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处理器可以用于对接口进行配置,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接口自适应的方法。
比如,当图5中的第一通信装置通过图20所示的设备来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用于确定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的数据帧结构。当确认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第一数据帧结构时,第一通信装置将接口配置为第一接口模式。具体功能实现可参考方法实施例中对应第一通信装置的处理部分。又比如,当图12中的第一通信装置通过图20所示的设备来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用于基于获取的接口配置信息,配置接口。具体功能实现可参考方法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的处理部分。再比如,当图12中的第二通信装置通过图20所示的设备来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用于基于获取的接口配置信息,确定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具体功能实现可参考方法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装置的处理部分。
通信总线2002用于在处理器2001、网络接口2004和存储器2003之间传送信息。
存储器2003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它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存储器2003还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它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它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它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2003还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快闪存储器(flash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存储器2003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存储器2003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总线2002与处理器2001相连接。存储器2003也可以和处理器2001集成在一起。
可选地,存储器20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程序代码或指令,并由处理器20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2001用于执行存储器2003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或指令。程序代码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软件模块。可选地,处理器2001也可以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程序代码或指令,在这种情况下处理器2001不需要到存储器2003中读取程序代码或指令。
网络接口2004可以为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它通信装置、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通信网络可以为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N)或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s,WLAN)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口、网络接口、通信接口经常交替使用。网络接口2004可以用于获取数据流或者接口配置信息,或者发送接口配置信息,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接口自适应的方法。
其中,图5中的第一通信装置的接口,或者图12中的第一通信装置的接口能够通过图20所示的网络接口2004实现。比如,当图5中的第一通信装置通过图20所示的设备来实现时,该网络接口2004可以用于获取数据流,具体功能实现可参考方法实施例中对应第一通信装置的获取操作部分。又比如,当图12中的第一通信装置通过图20所示的设备来实现时,该网络接口2004可以获取的接口配置信息。具体功能实现可参考方法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的获取操作部分。再比如,当图12中的第二通信装置通过图20所示的设备来实现时,该网络接口2004可以用于获取控制设备发送的接口配置信息,或者用于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接口配置信息。具体功能实现可参考方法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装置的收发操作部分。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设备2000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20中所示的处理器2001和处理器2005。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multi-CPU)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该芯片系统实现上述图5所示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或图12所示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的方法。
可选地,该芯片系统中的处理器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该处理器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实现。当通过硬件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逻辑电路、集成电路等。当通过软件实现时,该处理器例如可以是通用处理器,通过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代码来实现。
可选地,该芯片系统中的存储器也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该存储器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一起,也可以和处理器分离设置,本申请并不限定。示例性的,存储器可以是非瞬时性处理器,例如只读存储器ROM,其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芯片上,本申请对存储器的类型,以及存储器与处理器的设置方式不作具体限定。
示例性的,该芯片系统可以是FPGA,可以是ASIC,还可以是系统芯片(system onchip,SoC),还可以是CPU,还可以是NP,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电路(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还可以是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unit,MCU),还可以是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他集成芯片。
应理解,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前述实施例中的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前述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上文中所提及的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处理器还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处理器可以是指一个处理器,也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括,例如,包括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申请中“至少一项(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本申请中认为“A和/或B”包括单独A,单独B,和A+B。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模块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获取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模块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模块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模块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申请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54)
1.一种接口自适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通信装置通过接口获取数据流,所述接口支持至少两种接口模式,所述至少两种接口模式包括细颗粒FG接口模式;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所述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第一数据帧结构,将所述接口设置为第一接口模式,所述第一接口模式属于所述至少两种接口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种接口模式包括第二接口模式,在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所述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第一数据帧结构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所述数据流的数据格式不符合第二数据帧结构,所述第二数据帧结构和所述第二接口模式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种接口模式包括第三接口模式,在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所述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第一数据帧结构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所述数据流的数据格式不符合第三数据帧结构,所述第三数据帧结构和所述第三接口模式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种接口模式由所述第一接口模式、第二接口模式和第三接口模式组成,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所述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第一数据帧结构,包括:
响应于确定所述数据流的数据格式不符合第二数据帧结构和第三数据帧结构,则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所述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所述第一数据帧结构,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帧结构和所述第二接口模式对应,所述第三数据帧结构和所述第三接口模式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种接口模式由所述第一接口模式和第二接口模式组成,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所述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第一数据帧结构,包括:
响应于确定所述数据流的数据格式不符合第二数据帧结构,则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所述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所述第一数据帧结构,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帧结构和所述第二接口模式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帧结构为FG帧结构,所述第一接口模式为FG接口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所述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第一数据帧结构,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通过所述接口对应的FG垫层shim模块确定所述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所述FG帧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帧结构为灵活以太网FlexE帧结构,所述第一接口模式为FlexE接口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所述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第一数据帧结构,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通过所述接口对应的FlexE shim模块确定所述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所述FlexE帧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帧结构为以太网帧结构,所述第一接口模式为以太网接口模式。
11.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获取接口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基于所述接口配置信息配置所述接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获取接口配置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获取配置报文,所述配置报文包括所述接口配置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报文为数据通信网络DCN报文。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报文为链路层发现协议LLDP报文。
15.根据权利要求11-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配置信息包括第一信息、第二信息、和第三信息中的一项或者多项,所述第一信息标识所述接口支持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二信息标识所述接口不支持第二工作模式,所述第三信息指示所述接口所处的第三工作模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模式为所述FG接口模式,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包括FG终止模式、FG感知模式、FG时隙表协商模式和FG时隙表同步模式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LDP报文包括类型-长度-值TLV字段,所述TLV字段用于承载所述接口配置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LV字段包括能力Capabilities字段,所述Capabilities字段用于承载所述接口配置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配置信息包括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所述第一信息标识所述接口支持的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二信息标识所述接口不支持的第二工作模式。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LV字段包括灵活以太网组能力状态FlexE Group Capability Status字段,所述FlexE Group Capability Status字段用于承载所述接口配置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17或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配置信息包括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指示所述接口所处的第三工作模式。
22.一种接口自适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通信装置获取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接口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为转发装置;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基于所述接口配置信息配置接口,所述接口工作在细颗粒FG接口模式。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获取接口配置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获取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配置报文,所述配置报文包括所述接口配置信息。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报文为数据通信网络DCN报文。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报文为链路层发现协议LLDP报文。
26.根据权利要求22-2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配置信息包括第一信息、第二信息和第三信息中的一项或者多项,所述第一信息标识所述接口支持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二信息标识所述接口不支持第二工作模式,所述第三信息指示所述接口所处的第三工作模式。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包括FG终止模式、FG感知模式、FG时隙表协商模式和FG时隙表同步模式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LDP报文包括TLV字段,所述TLV字段用于承载所述接口配置信息。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LV字段包括Capabilities字段,所述Capabilities字段用于承载所述接口配置信息。
30.根据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配置信息包括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所述第一信息标识所述接口支持的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二信息标识所述接口不支持的第二工作模式。
31.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LV字段包括FlexE GroupCapability Status字段,所述FlexE Group Capability Status字段用于承载所述接口配置信息。
32.根据权利要求28或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配置信息包括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指示所述接口所处的第三工作模式。
33.一种接口自适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通信装置获取接口配置信息;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所述接口配置信息,所述接口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工作在FG接口模式的接口,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为转发装置。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接口配置信息,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配置报文,所述配置报文包括所述接口配置信息。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获取接口配置信息,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获取由控制设备发送的所述配置报文。
36.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报文为LLDP报文。
37.根据权利要求34或3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报文为DCN报文。
38.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设备为网络管理设备。
39.根据权利要求33-3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配置信息包括第一信息、第二信息和第三信息中的一项或者多项,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标识所述接口支持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标识所述接口不支持第二工作模式,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接口所处的第三工作模式。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包括FG终止模式、FG感知模式、FG时隙表协商模式和FG时隙表同步模式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41.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LDP报文包括TLV字段,所述TLV字段用于承载所述接口配置信息。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LV字段包括Capabilities字段,所述Capabilities字段用于承载所述接口配置信息。
43.根据权利要求36或4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配置信息包括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所述第一信息标识所述接口支持的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二信息标识所述接口不支持的第二工作模式。
44.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LV字段包括FlexE GroupCapability Status字段,所述FlexE Group Capability Status字段用于承载所述接口配置信息。
45.根据权利要求36或4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配置信息包括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指示所述接口所处的第三工作模式。
46.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所述收发单元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45任一项权利要求中所述接口自适应方法中的收发操作,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45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接口自适应方法中的处理操作。
4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接口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接口通信,所述通信装置通过所述接口获取数据流,所述接口支持至少两种接口模式,所述至少两种接口模式包括细颗粒FG接口模式,所述处理器用于确定所述数据流的数据格式符合第一数据帧结构,将所述接口设置为第一接口模式,所述第一接口模式属于所述至少两种接口模式。
48.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应用于第一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接口和处理器,所述接口工作在细颗粒FG接口模式,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接口通信,所述通信装置通过所述接口获取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接口配置信息,所述处理器用于基于所述接口配置信息配置所述接口,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为转发装置。
49.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应用于第二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接口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接口通信,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取接口配置信息,所述通信装置通过所述接口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所述接口配置信息,所述接口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工作在FG接口模式的接口,第二通信装置为转发装置。
50.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或程序代码,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指令或程序代码,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21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接口自适应的方法,或者执行如权利要求22至32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接口自适应的方法。
5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或程序代码,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指令或程序代码,以执行如权利要求33至45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接口自适应的方法。
52.一种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系统包括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22至32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接口自适应的方法,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33至45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接口自适应的方法。
5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指令、程序或代码,当其在处理器上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21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接口自适应的方法,或者如权利要求22至32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接口自适应的方法,或者如权利要求33至4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接口自适应的方法。
54.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程序,当所述程序在处理器上运行时,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至21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接口自适应的方法,或者如权利要求22至32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接口自适应的方法,或者如权利要求33至4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接口自适应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604823.1A CN116346613A (zh) | 2021-12-24 | 2021-12-24 | 一种接口自适应的方法、通信装置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604823.1A CN116346613A (zh) | 2021-12-24 | 2021-12-24 | 一种接口自适应的方法、通信装置及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346613A true CN116346613A (zh) | 2023-06-27 |
Family
ID=86891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604823.1A Pending CN116346613A (zh) | 2021-12-24 | 2021-12-24 | 一种接口自适应的方法、通信装置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346613A (zh) |
-
2021
- 2021-12-24 CN CN202111604823.1A patent/CN116346613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469844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ervice flow based on flexible ethernet FlexE | |
CN109302372B (zh) |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1788794B (zh) | 用于配置灵活以太网节点的方法和设备 | |
EP4178297A1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 |
WO2019085816A1 (zh) | 业务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
US11271668B2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s, apparatuses, devices, and system | |
CN109698732B (zh) |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
US11438098B2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sending apparatus, and receiving apparatus | |
CN113557696A (zh) | 在网络中路由FlexE数据 | |
US11412508B2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 |
CN112866138A (zh) |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和设备 | |
CN109845217A (zh) | 灵活以太网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4826918A (zh) | 一种报文转发的方法、报文处理方法及设备 | |
CN116346613A (zh) | 一种接口自适应的方法、通信装置及系统 | |
WO2018196833A1 (zh) | 报文发送方法和报文接收方法及装置 | |
CN116264587A (zh) |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 |
US20110064088A1 (en)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ling method in ring network | |
CN111278059B (zh) |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 |
US20240205074A1 (en) | Slot negoti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17715195A (zh) | 数据传输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6112452A (zh) | 报文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 |
CN116527193A (zh) | 一种时隙分配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