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66138A -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66138A
CN112866138A CN201911175248.0A CN201911175248A CN112866138A CN 112866138 A CN112866138 A CN 112866138A CN 201911175248 A CN201911175248 A CN 201911175248A CN 112866138 A CN112866138 A CN 1128661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urce
resources
group
service
servic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7524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春生
钟其文
朱志刚
李日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7524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6613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30424 priority patent/WO202110416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8661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661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6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e.g. in-call renegotiation requested by the user or requested by the network in response to changing network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0Actions related to the user profile or the type of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和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取m个业务的k组资源数,每组资源数对应一个资源分配单位N,每组资源数包括每个业务对应的系数a,所述系数a表示一个业务包括的资源分配单位的个数,所述资源分配单位N表示一个资源分配单位包括的资源的个数,k≥1,N≥1且k,N均为正整数;根据所述k组资源数在L个资源中确定所述m个业务对应的资源。本方法通过将m个业务的资源数分成k组资源数,并按照k组资源数中每组资源数所对应的资源分配单位进行资源分配,由于该资源分配单位指示了一组资源数中分配资源的最小单位,实现了对较小资源粒度的资源分配,提高了资源分配的灵活性和拓展性。

Description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灵活以太网通信传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和设备。
背景技术
早期原生以太网诞生于局域网中,采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arrier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CSMA/CD)技术将多点进行互联,当时局域网一般 为总线型网络拓扑。随着以太网的发展,普通以太网沿用了原生以太网的帧格式,并制定了 IEEE 802.3以太网标准,广泛应用于园区、企业以及数据中心中。普通以太网采用全双工模 式,不再需要CSMA/CD技术,网络速率以10倍速度增长,发展出了10兆比特每秒(Million bits per second,Mbps)、100Mbps(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FE)、1Gbps(吉比特以太网 Gigabit Ethernet,GE)、10Gbps(10GE)、100Gbps(100GE)等以太网。
随着网络流量的多样化,近年来,制定出不同速率的以太网,如40Gbps、25Gbps以太 网。随着以太网在局域网中的广泛应用,运营商和设备厂商希望在电信网络中引入这种具有 良好的经济性、互通性和易用性的网络技术,因此诞生了电信级以太网。电信级以太网是在 普通以太网基础上引入传送网功能,具备高可靠性、端到端服务质量(Quality ofService,QoS) 保障能力、完善的OAM(Operation、Administration、Maintenance,操作、管理、维护的简 称)机制以及可管理性。
随着5G时代的到来,各种新型业务(如云服务、车联网等)不断涌现,对以太网技术提出了新的需求,产生灵活以太网技术。灵活以太网(Flexible Ethernet,FlexE)是一种轻量 级增强以太网技术,支持端口绑定,支持通道化技术,能够构建端到端链路。灵活以太网通 过端口绑定,支持更大带宽,如绑定8个100Gbps端口可实现800Gbps带宽。通过通道化技术,实现带宽的灵活分配,支持多样化的业务速率接入,不必受制于IEEE 802.3标准制定的阶梯型速率体系。通过构建端到端链路,为多业务承载提供更强的QoS能力,增强用户体验。
为了实现灵活以太网,光互联网论坛(Optical Internetworking Forum,OIF)制定了FlexE 标准,实现灵活的带宽分配。FlexE通过绑定多个物理层(Physical Layer,PHY)形成灵活以 太网组(FlexE group),从而获得更大带宽;通过将接口划分成时隙再分配的方式,实现带宽 的灵活分配。FlexE将100Gbps接口划分成20个时隙,每个时隙为5Gbps,因此FlexE可通 过时隙分配方式支持N×5Gbps业务。
但现实中业务速率是多种多样的,如准同步数字系列(Plesiochronous DigitalHierarchy, PDH)网络中E1业务速率为2.048Mbps,同步数字系列(Synchronous DigitalHierarchy,SDH) 的STM-1(Synchronous Transport Module level 1,同步传送模块水平1)业务速率为155Mbps, STM-4业务速率为622Mbps,光传送网(Optical TransportNetwork,OTN)的光通道数据单 元(Optical channel Data Unit,ODU)0速率为1.25Gbps,ODU1速率为2.5Gbps。
在FlexE标准中,FlexE划分的时隙颗粒为5Gbps,分配的带宽必须是以固定的5Gbps 为基本单元,进行资源传输和分配,因此对于小颗粒时隙而言,FlexE的时隙配置表的规模有 限,传输的资源不灵活,也不具有可扩展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更简单灵活的资源分配方法,来实现多路业务的复用或解复用,并定义 了一种灵活的帧格式,支持多路业务的实时复用或解复用。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核心思路是,每个业务对于带宽资源需求是一个确定的值,在将该 值转换成一种进制表示时,可将m个业务分成k组来进行资源分配,其中每组分配的资源分 配单元代表了资源粒度,发送端可按照该资源粒度依次分配资源,即可得到唯一确定的m个 业务复用方案。接收端也可根据所需资源数值,按照资源粒度分配,得到同样的m个业务解 复用方案。
这种资源分配方法简单直接,不需要任何计算,可根据资源数实时给出当前资源所属业 务。发送端可根据业务所需的资源数对多路业务进行实时地复用,接收端为了实时地解复用, 需要提前获取业务参数,包括业务个数、业务编号以及每个业务所需的资源数。因此定义了 一种灵活的帧格式,将业务参数放在业务数据之前传输,可动态的调整业务数量、业务编号、 业务所需的资源数以及资源总数。
此外,为了能够兼容现有标准FlexE,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接口与FlexE接口互通的方案。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包括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发送端设备,也 可以应用于接收端设备,具体地,该方法包括:获取m个业务的k组资源数,每组资源数对 应一个资源分配单位N,每组资源数包括每个业务对应的系数a,所述系数a表示一个业务包 括的资源分配单位的个数,所述资源分配单位N表示一个资源分配单位包括的资源的个数, k≥1,N≥1且k,N均为正整数;根据所述k组资源数在L个资源中确定所述m个业务对应 的资源,L为正整数且L≥1。
本方面提供的方法,通过将m个业务的资源数分成k组资源数,并按照k组资源数中每 组资源数所对应的资源分配单位进行资源分配,由于该资源分配单位指示了一组资源数中分 配资源的最小单位,所以实现了对较小资源粒度的资源分配,提高了资源分配的灵活性和拓 展性。
另外,按照k组资源数进行业务资源的分配,可以避免发送资源配置表的局限性,不必 再发送冗余的资源配置表,节省了传输开销。
其中,本申请中,所述的资源粒度通过本技术方案中的资源分配单位N来表达,即当资 源分配单位N越小时,对应的资源粒度越小。
可选的,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获取m个业务的k组资 源数,包括:获取所述m个业务所对应的m个资源数,每个所述资源数按照第一进制表示,m≥1;将每个所述按照第一进制表示的资源数通过第二进制表示后得到所述k组资源数,所述第二进制包括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制为十进制,所述第二进制为二进制。
更进一步地,所述k组资源数中的一个资源数C1可以表示为:
C1=(a1,1,a1,2,…,a1,k)=a1,1×α0+a1,2×α1+…+a1,k×αk-1
其中,C1为第一业务S1的资源数,a1,1,a1,2,...,a1,n为系数,基底为α01,...,αk-1,所述资 源分配单位N为α01,...,αk-1,所述系数a取值范围为[0,α-1],所述第一业务的资源数C1 按照:第一组分配ai,1×α0个资源,对应的资源分配单位N为α0;第二组分配ai,2×α1个资源, 对应的资源分配单位N为α1,第k组分配的资源数是ai,k×αk-1个资源进行分配,对应的资源 分配单位N为αk-1
例如,在二进制中,系数a的取值为0或1。在二进制中,系数a的取值范围为0至9。
本实现方式,可以将基于二进制资源分配方法扩展到任意进制,从而实现多路业务的资 源分配,用于复用或解复用过程,以增加资源分配的灵活性,并且降低业务分配的抖动性。
可选的,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根据所述k组资源数在L 个资源中确定所述m个业务对应的资源,包括:将所述k组资源数按照第1组至第k组的顺 序,在所述L个资源中确定所述m个业务对应的资源,其中每组分配的资源数为m个业务的系数a之和与所述每组对应的资源分配单位N的乘积。本实现中,按照组号次序分配资源,提高了资源分配效率。
可选的,还包括:将所述k组资源数按照第1组至第k组中任意排列组合的顺序进行资 源分配。
可选的,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将所述k组资源数按照第 1组至第k组的顺序,在所述L个资源中确定所述m个业务对应的资源,包括:按照所述第 1组至第k组的顺序,如果所述第1组至第k组中的任意一组分配的资源包含两个或两个以 上业务,则对包含所述两个或两个以上业务的组按照业务编号的顺序、或者按照业务编号交 织的顺序分配每个业务对应的资源。本实现中,当一组资源数对应两个或两个以上业务时, 将业务所对应的资源交织分配,从而降低业务分配的抖动性。
可选的,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根据所述k组资源数在L 个资源中确定所述m个业务对应的资源,包括:获取第一序列,所述第一序列用于指示所述 k组资源数的资源分配单位N之间的位置关系;根据所述k组资源数和所述第一序列,在L 个资源中确定所述m个业务对应的资源。本实现中,通过第一序列来指示每个业务的资源分 配情况,从而能够更灵活地分配各个业务的资源数,并且还降低了业务分配的抖动性。
其中,所述第一序列用于指示所述k组资源数中的第1组至第k组资源所对应的资源分 配单位N的位置顺序是任意的。
进一步地,在第1组至第k组资源数中,第1组资源数对应的资源分配单位N为20,第2组资源数对应的资源分配单位N为21,第3组资源数对应的资源分配单位N为22,第k组 资源数对应的资源分配单位N为2k-1
其中,可选的,所述第一序列包括k个第一单元,不同的第一单元对应不同的组资源数。 例如第1个第一单元对应第1组资源数,第2个第一单元对应第2组资源数,第k个第一单 元对应第k组资源数,则通过第一序列可以指示第1组至第k组资源数之间的位置关系。且 第一序列指示k个第一单元之间的顺序可以是任意的。
另外,可选的,所述第一序列包括z个第二单元,不同的第二单元对应不同的组资源数, 至少一个第二单元对应至少两个组资源数,z<k,z为正整数且z≥2。
例如,z=2,k=4,第一序列包含两个所述第二单元,其中每个所述第二单元对应两组资 源数,比如一个第二单元对应第1组资源数和第2组资源数,另一个第二单元对应第3组资 源数和第4组资源数。本实现方式中,将m个业务的所有资源分成两个单元,然后再对每个 单元进一步地分组,比如将每个单元分成两组,从而实现更小资源粒度的资源分配。
可选的,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序列包括p个第 三单元,一个组资源数在所述第一序列中对应N个不同的第三单元。
进一步地,p=2k-1,在所述2k-1个第三单元中,每个所述第三单元对应一个组号i,i为 1至k中的任一个,第i组资源数在所述第一序列中对应2i-1个第三单元。例如,k=4,则第一 序列共包含15个第三单元,且这15个第三单元中包含2i-1=8个4,i=4;2i-1=4个3,i=3;2i-1=2 个2,i=2和2i-1=1个1,i=1。并且,本实施方式对这15个第三单元所对应的组号i的顺序不 予限制。
其中,一个组资源数在所述第一序列中对应N个不同的第三单元,例如,i=4,第4组资 源数在第一序列中对应资源分配单位N个不同的第三单元,所述N=24-1=8,即第4组资源数 在第一序列指示的15个第三单元中占用其中的8个第三单元,另外的7个第三单元则由第1 至第3组占用。
进一步地,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i组资源数对应的资源分配单位N为2i-1,第i+1 组资源数对应的资源分配单位N为2i+1-1,其中,所述2i-1个资源中包括第i组的第一资源,第2i+1-1个资源中包括第i+1组的第一资源和第i+1组的第二资源;所述第一序列用于指示所述第i组的第一资源在L个资源中位于所述第i+1组的第一资源和所述第i+1组的第二资源之 间。
例如,i=3,第3组资源数对应的资源分配单位N为4,在第3组的一个资源分配单位中 包括第3组的第一资源、第二资源、第三资源和第四资源,如果所述第3组的四个资源对应 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则所述第一序列指示:将所述第3组的第一资源和第3组的第二资源 分配给所述第一业务;将所述第3组的第三资源和第3组的第四资源分配给所述第二业务; 或者,将所述第3组的第一资源和第3组的第三资源分配给所述第一业务;将所述第3组的 第二资源和第3组的第四资源分配给所述第二业务。本实现方式中,在4个资源中,将第一 业务的两个资源和第二业务的两个资源交织分配,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业务资源分配的抖动。
可选的,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序列包含2k-1个 单元,每个单元对应一个组号i,i为1至k中的任一个;所述第一序列用于指示每个所述单 元所对应的组号i,所述根据所述k组资源数和所述第一序列,在L个资源中确定所述m个 业务对应的资源,包括:根据所述k组资源数和所述第一序列指示的每个单元所对应的组号 i,确定所述m个业务对应的资源。
其中,所述第一序列为比特位的回文排列,所述组号i为第1至第k比特位中的任意一 个比特位,所述2k-1个单元组成的序列号中,以序列号为2k-1为第一中心,所述第一中心的 左边序列号所对应的比特位序列与右边序列号所对应的比特位序列关于所述第一中心对称; 在所述第一中心的左边序列号,以序列号为2k-2为第二中心,所述第二中心的左边序列号所 对应的比特位序列与右边序列号所对应的比特位序列关于所述第二中心对称;在以序列号为 2k-(k-1)为第k-1中心,所述第k-1中心的左边序列号所对应的比特位序列与右边序列号所对应 的比特位序列关于所述第k-1中心对称。
本实现中,通过生成的第一序列为比特位的回文排列,使得各个比特位关于中心比特位 对称,将每组的资源分配单位拆分成交织排列,从而降低业务资源的抖动性。
可选的,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获取第一序列,包括: 对每组资源数由二进制表示的比特值从全0开始到比特值全1依次列出,共计2k个计数单位; 每生成一个计数单位,比较当前计数单位与前一个计数单位的比特值变化,确定出发生跳变 的比特位,所述发生跳变是指同一比特位上的比特值从所述前一个计数单位的0在所述当前 计数单位变成1;对确定的2k-1个计数单位所对应的所有所述发生跳变的比特位进行排序, 生成所述第一序列。其中,所述2k-1个计数单位是除去比特值全0的第一个计数单位之外剩 余的所有计数单位。
可选的,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获取第一序列,包括: 将所述k组资源数的k个资源分配单位作为k个业务,利用预设算法建立所述k个业务与所 述k个业务组成的资源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对应关系生成所述第一序列;其中, 所述预设算法为:l×B modQ,l为常数,l的取值范围从1到Q;B为k个业务表示的第1至第k个业务中的任一个所需的资源数,Q为一参数,且Q≥Max{B1,B2,B3,……,Bk}, B1表示第1个业务所需资源数,B2表示第2个业务所需资源数,Bk表示第k个业务所需资 源数,且Q≥B1至Bk中的最大值;mod表示取余数运算,l×B modQ表示l×B除以Q所得 的余数。
其中,所述第一序列为比特位序列。所述预设算法为Sigma/Delta算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小写的“l”与大写的“L”含义不同,小写的“l”为一常数,取值范围是1~Q,Q≥1且为正整数。大写的“L”表示在一条链路通道中, 单位时间内传输资源的总数,L大于等于m个业务的资源总数。
本实现中,通过Sigma/Delta算法生成比特位序列,可以交错地分配m个业务所需的资 源,从而降低业务资源的抖动性。
可选的,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获取第一序列,包括: 通过间插比特位的方法生成所述比特位序列,所述间插比特位方法包括:在2k-1个比特位组 成的比特位序列中,在序列号为2k-1的位置插入第1比特位;以所述第1比特位为中心,在 所述第1比特位的左边和右边各自插入一个第2比特位;以每个所述第2比特位为中心,在 所述每个第2比特位的左边和右边各自插入一个第3比特位;直到以每个第k-1比特位为中 心,在每个所述第k-1比特位的左边和右边各自插入一个第k比特位为止。
可选的,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获取第一序列,包括: 所述第一装置对所有二进制表示的比特值从全0开始到所述比特值全1依次列出,共计2k个 计数单位,编号依次为0、1、2、……、2k-1,其中所述编号用w表示;所述第一装置在计数 器每计数一次输出一个比特位,所述比特位满足k-j,其中,j为2的指数幂,0≤j<k,并且 在满足第一关系式:
Figure BDA0002289783960000051
商为a,余数为b,判断在满足所有商a为奇数的情况下的j值中,j取最小值;将计数器输出的所有计数单位的比特位进行排序生成所述比特位序列。
可选的,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利用开 销帧发送业务参数,所述业务参数包括:业务个数m、m个业务编号和m个资源数。
可选的,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利用开销帧发送业务个数 m和所述m个资源数,包括:发送32个灵活以太网FlexE开销帧来传输所述业务参数;其中,第1至第20个FlexE开销帧用于携带所述m个业务编号,第21至第27个FlexE开销帧 用于携带所述m个资源数,第28至第32个FlexE开销帧用于承载保留资源;并且在每个所 述FlexE开销帧中的版本标识VER字段上配置有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FlexE开销帧所携带的业务编号或资源数为当前使用的业务参数。本实现方式中,通过VER字段来指示当前传输的业务参数,从而避免传输冗余的时隙资源配置表,节省了传输开销。
其中,每个业务对应一个所需的资源数和一个业务编号。
进一步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标识对应的比特值为1。
可选的,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利用开销帧发送所述业务 参数,包括:发送2m+2个开销帧来传输所述业务参数;其中,所述2m+2个开销帧中包括第1开销帧、第2开销帧、第3开销帧至第2m+2开销帧,所述第1开销帧中包括m个资源 数的资源数总和,所述第2开销帧中包括所述业务个数m,所述第3至第m+2开销帧中的m 个开销帧中包括m个业务编号,第m+3至第2m+2开销帧中的m个开销帧中包括所述m个 资源数,并且在每个开销帧中的版本标识VER字段上配置有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 示所述开销帧所携带的业务编号或资源数为当前使用的业务参数。
本实现中,将FlexE接口进行了扩展,不再受制于原先100Gbps接口最多只能支持20个 业务资源分配的限制;扩展后的FlexE接口,可根据业务需要定义资源粒度,从而确定总资 源数,以及每个业务所需的资源数,进而实现多路业务的带宽灵活分配。
可选的,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开销帧包括一个控制 码块和Y个数据码块,Y≥2且Y为正整数,所述控制码块用于定位和传输所述业务个数m, 所述Y个数据码块用于传输所述m个资源数和所述m个业务编号。
进一步地,所述Y个数据码块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码块,其中,一个所述第一码块用于 承载所述m个资源数,或者,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码块中的m个第一码块用于承载所述m个 资源数。
本实现中定义了一种新的帧格式,该帧格式可随着复用业务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能承载 的业务更加灵活,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另外,m个业务所对应的m个业务参数同只通过一次 发送就可以将所有业务参数都传输给接收端,提高了传输效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资源分配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以 及第一方面各种实现方式中的资源分配方法。其中,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功能单元或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一个功能单元包括获取单元、处理单元、发送单元等。
其中,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m个业务的k组资源数,每组资源数对应一个资源分配 单位N,每组资源数包括每个业务对应的系数a,所述系数a表示一个业务包括的资源分配单 位的个数,所述资源分配单位N表示一个资源分配单位包括的资源的个数,k≥1,N≥1且k, N均为正整数;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k组资源数在L个资源中确定所述m个业务对 应的资源。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所 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耦合,进一步地,所述通信接口,用于获取m个业务的k组资源数, 每组资源数对应一个资源分配单位N,每组资源数包括每个业务对应的系数a,所述系数a 表示一个业务包括的资源分配单位的个数,所述资源分配单位N表示一个资源分配单位包括 的资源的个数,k≥1,N≥1且k,N均为正整数;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k组资源数在 L个资源中确定所述m个业务对应的资源。
可选的,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通信接口,具体用于获 取所述m个业务所对应的m个资源数,每个所述资源数按照第一进制表示,m≥1;将每个 所述按照第一进制表示的资源数通过第二进制表示后得到所述k组资源数,所述第二进制包 括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
可选的,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将 所述k组资源数按照第1组至第k组的顺序,在所述L个资源中确定所述m个业务对应的资 源,其中每组分配的资源数为m个业务的系数a之和与所述每组对应的资源分配单位N的乘 积。
可选的,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按 照所述第1组至第k组的顺序,如果所述第1组至第k组中的任意一组分配的资源包含两个 或两个以上业务,则对包含所述两个或两个以上业务的组按照业务编号的顺序、或者按照业 务编号交织的顺序分配每个业务对应的资源。
可选的,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获 取第一序列,所述第一序列用于指示所述k组资源数的资源分配单位N之间的位置关系;根 据所述k组资源数和所述第一序列,在L个资源中确定所述m个业务对应的资源。
其中,所述第一序列包括k个第一单元,且不同的第一单元对应不同的组资源数。
可选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序列包括z个第二单元,不同的第二单元对应 不同的组资源数,至少一个第二单元对应至少两个组资源数,z<k,z为正整数且z≥2。
可选的,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序列包括p个第三单元,一个组资源数在所 述第一序列中对应N个不同的第三单元。
进一步地,p=2k-1,在所述2k-1个第三单元中,每个所述第三单元对应一个组号i,i为 1至k中的任一个,第i组资源数在所述第一序列中对应2i-1个第三单元。
可选的,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中,i为1至k中的任一个,第 i组资源数对应的资源分配单位N为2i-1,第i+1组资源数对应的资源分配单位N为2i+1-1,其 中,所述2i-1个资源中包括第i组的第一资源,第2i+1-1个资源中包括第i+1组的第一资源和第 i+1组的第二资源;所述第一序列用于指示所述第i组的第一资源在L个资源中位于所述第i+1 组的第一资源和所述第i+1组的第二资源之间。
可选的,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序列包含2k-1个 单元,每个单元对应一个组号i,i为1至k中的任一个;所述第一序列用于指示每个所述单 元所对应的组号i,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所述k组资源数和所述第一序列指示的每个单元 所对应的组号i,确定所述m个业务对应的资源。
其中,所述第一序列为比特位的回文排列,所述组号i为第1至第k比特位中的任意一 个比特位,所述2k-1个单元组成的序列号中,以序列号为2k-1为第一中心,所述第一中心的 左边序列号所对应的比特位序列与右边序列号所对应的比特位序列关于所述第一中心对称; 在所述第一中心的左边序列号,以序列号为2k-2为第二中心,所述第二中心的左边序列号所 对应的比特位序列与右边序列号所对应的比特位序列关于所述第二中心对称;在以序列号为 2k-(k-1)为第k-1中心,所述第k-1中心的左边序列号所对应的比特位序列与右边序列号所对应 的比特位序列关于所述第k-1中心对称。
可选的,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对 每组资源数由二进制表示的比特值从全0开始到比特值全1依次列出,共计2k个计数单位; 每生成一个计数单位,比较当前计数单位与前一个计数单位的比特值变化,确定出发生跳变 的比特位,所述发生跳变是指同一比特位上的比特值从所述前一个计数单位的0在所述当前 计数单位变成1;对确定的2k-1个计数单位所对应的所有所述发生跳变的比特位进行排序, 生成所述第一序列。其中,所述2k-1个计数单位是除去比特值全0的第一个计数单位之外剩 余的所有计数单位。
可选的,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将 所述k组资源数的k个资源分配单位作为k个业务,利用预设算法建立所述k个业务与所述 k个业务组成的资源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对应关系生成所述第一序列;其中,所 述预设算法为:l×B modQ,l为常数,l的取值范围从1到Q;B为k个业务表示的第1至第k个业务中的任一个所需的资源数,B的取值范围为B1到Bk,Q≥Max{B1,B2,B3,……,Bk};mod表示取余数运算,l×B modQ表示l×B除以Q所得的余数。
可选的,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通 过间插比特位的方法生成所述比特位序列,所述间插比特位方法包括:在2k-1个比特位组成 的比特位序列中,在序列号为2k-1的位置插入第1比特位;以所述第1比特位为中心,在所 述第1比特位的左边和右边各自插入一个第2比特位;以每个所述第2比特位为中心,在所 述每个第2比特位的左边和右边各自插入一个第3比特位;直到以每个第k-1比特位为中心, 在每个所述第k-1比特位的左边和右边各自插入一个第k比特位为止。
可选的,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所 述第一装置对所有二进制表示的比特值从全0开始到所述比特值全1依次列出,共计2k个计 数单位,编号依次为0、1、2、……、2k-1,其中所述编号用w表示;所述第一装置在计数器 每计数一次输出一个比特位,所述比特位满足k-j,其中,j为2的指数幂,0≤j<k,并且在 满足第一关系式:
Figure BDA0002289783960000081
商为a,余数为b,判断在满足所有商a为奇数的情况下的j值中, j取最小值;将计数器输出的所有计数单位的比特位进行排序生成所述比特位序列。
可选的,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通信接口,还用于利 用开销帧发送业务参数,所述业务参数包括:业务个数m、m个业务编号和m个资源数。
可选的,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通信接口,具体用于 通过32个灵活以太网FlexE开销帧发送所述业务参数;其中,第1至第20个FlexE开销帧 用于携带所述m个业务对应的m个业务编号,第21至第27个FlexE开销帧用于携带所述m个资源数,第28至第32个FlexE开销帧用于承载保留资源;并且在每个所述FlexE开销帧 中的版本标识VER字段上配置有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FlexE开销帧所携带的业务编号或资源数为当前使用的业务参数。
进一步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标识对应的比特位为1。
可选的,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通信接口,具体用于 发送2m+2个开销帧来传输所述业务参数;其中,所述2m+2个开销帧中包括第1开销帧、第2开销帧、第3开销帧至第2m+2开销帧,所述第1开销帧中包括m个资源数的资源数总 和,所述第2开销帧中包括所述业务个数m,所述第3至第m+2开销帧中的m个开销帧中包 括m个业务编号,第m+3至第2m+2开销帧中的m个开销帧中包括所述m个资源数,并且 在每个开销帧中的版本标识VER字段上配置有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开销帧 所携带的业务编号或资源数为当前使用的业务参数。
可选的,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开销帧包括一个控制 码块和Y个数据码块,Y≥2且Y为正整数,所述控制码块用于定位和传输所述业务个数m, 所述Y个数据码块用于传输所述m个资源数和所述m个业务编号。
进一步地,所述Y个数据码块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码块,其中,一个第一码块用于承载 所述m个资源数,或者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码块中的m个第一码块用于承载所述m个资源数。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系统,该网络系统中包括发送端设备和接收 端设备,所述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可以为前述第三方面各种实现方式所述的网络设备, 所述网络设备用于实现前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各种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 该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可实现包括本申请提供的资源分配方法各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 骤。
另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 机指令,例如资源分配指令等。在计算机上运行所述指令时,可实现包括本申请提供的资源 分配方法各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开销帧,所述开销帧中包括版本标识VER字段,所 述VER字段中配置有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开销帧所携带的业务编号或资源 数为当前使用的业务参数。可选的,所述第一标识所携带的比特值为“1”。
进一步地,当所述第一标识所携带的比特值为“1”时,所述开销帧中还用于携带一个业务 的业务编号,或者该业务所需的资源数。
其中,所述开销帧为灵活以太网FlexE开销帧。
进一步地,通过32个FlexE开销帧发送业务参数;其中,第1至第20个FlexE开销帧用于携带所述m个业务对应的m个业务编号,第21至第27个FlexE开销帧用于携带所述m 个资源数,第28至第32个FlexE开销帧用于承载保留资源。
可选的,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通过2m+2个开销帧发送 所述业务个数m和所述m个资源数;其中,所述2m+2个开销帧中所携带的内容包括:所述业务个数m,m个业务所需的资源数总和P,业务编号和所述m个资源数;并且在每个所述 开销帧中的版本标识VER字段所配置有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开销帧所携带的业务编号或资源数为当前使用的业务参数。
可选的,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还可以通过发送2m+2个开销帧来传输所述业务参数, 具体地,所述2m+2个开销帧中包括第1开销帧、第2开销帧、第3开销帧至第2m+2开销帧,所述第1开销帧中包括m个资源数的资源数总和,所述第2开销帧中包括所述业务个数m,所述第3至第m+2开销帧中的m个开销帧中包括m个业务编号,第m+3至第2m+2开 销帧中的m个开销帧中包括所述m个资源数,并且在每个开销帧中的版本标识VER字段上 配置有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开销帧所携带的业务编号或资源数为当前使用 的业务参数。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开销帧,该开销帧包括一个控制码块和Y个数据 码块,Y≥2且为正整数,所述控制码块用于定位和传输所述业务个数m,所述Y个数据码 块用于传输所述m个资源数和所述m个业务编号。
进一步地,所述Y个数据码块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码块,其中,一个第一码块用于承载 所述m个资源数,或者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码块中的m个第一码块用于承载所述m个资源数。
本实施例提供的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通过将m个业务的资源数分成k组资源数,并按 照k组资源数中每组资源数所对应的资源分配单位进行资源分配,由于该资源分配单位指示 了一组资源数中分配资源的最小单位,所以实现了对较小资源粒度的资源分配,提高了资源 分配的灵活性和拓展性。
另外,在资源分配粒度较小时,通过发送端和接收端两端一致的规则,使得发送端只需 发送业务分配的复用方案,不必将冗余的资源配置表发送给接收端,从而减小了原发送较长 的资源配置表的资源开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FlexE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FlexE时隙配置表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括发送端10和接收端20的网络系统架构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分配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照顺序法分配业务资源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照交织法分配业务资源的示意图;
图7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二进制的资源数分组的示意图;
图7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按照分段法分配业务资源的示意图;
图7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按照分段法分配业务资源的示意图;
图7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按照分段法分配业务资源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业务资源的示意图;
图9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资源数进行分组的示意图;
图9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业务资源分配的示意图;
图10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比特序列的示意图;
图10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跳变比特位的示意图;
图10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比特位回文排列的示意图;
图10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每个比特位与业务之间的对应关系的示意图;
图10e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用比特位的回文排列实现业务资源分配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成比特位的回文排列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生成比特位的回文排列的示意图;
图13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用Sigma/Delta算法进行比特位分配的示意图;
图13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用Sigma/Delta算法生成比特位序列的示意图;
图13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用比特位序列实现业务资源分配的示意图;
图14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FlexE开销码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4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用FlexE开销码块传输业务参数的示意图;
图14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利用FlexE开销码块传输业务参数的示意图;
图15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销帧的结构示意图;
图15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销帧中的控制码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5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码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分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说明之前,首先对本申请涉及的名词和相关背景进行介绍。
以太网(Ethernet)是一种基带局域网规范,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 标准。灵活以太网(Flexible Ethernet,FlexE)是实现业务隔离承载和网络分片的一种接口技 术,近两年发展迅速,被各大标准组织广泛接纳。泛在以太网(X-Ethernet,X-E)是一种基 于Ethernet物理层的比特码块(Bit Block)交换的技术体系,具备确定性超低时延的特征, X-E所采用的编码类型可以为64B/66B编码类型等。
其中,对于FlexE,光互联论坛(Optical Internetworking Forum,OIF)标准化组织定义 的FlexE标准协议,基于若干个50/100/200/400G等以太网物理接口构成的物理链路组,每个 接口支持一个或者多个FlexE实例,每个实例引入固定的周期帧结构。基于时分复用机制 (Testing Data Management,TDM)划分时隙,以一个或者多个时隙支持一个以太网业务流, 或者灵活以太网客户(FlexE Client)信号。对于100Gbps的FlexE实例,一个固定的周期帧 结构包括20个时隙,每个时隙有8184(1023×8=8184)个66比特的传输窗口。由于一个时 隙的带宽为5Gbps,因此,每个66比特的传输窗口相当于0.61Mbps(5Gbps/8184=0.61Mbps) 的带宽资源。
在灵活以太网中,OIF制定了FlexE标准,通过引入FlexE Shim实现了媒体介入控制层 (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与物理层(Physical Layer,PHY)层之间速率的解耦,即 MAC层的速率不需要与PHY层速率一一对应。
如图1所示,FlexE标准定义了FlexE客户端(Client)、FlexE垫层(Shim)和FlexE组(Group)。FlexE Client为MAC层业务,其业务速率可为10Gbps、40Gbps或m×25Gbps。 FlexEGroup是将多个PHY绑定成一组,用于支持更大带宽,如两个100Gbps的PHY可绑定 成200Gbps端口。FlexE Shim层是将FlexE Client信号映射或解映射到FlexE Group,其包括复用过程和解复用过程。其中,FlexE复用过程指发送方向,从FlexE Client映射到FlexEGroup;解复用过程指接收方向,从FlexE Group解映射出FlexE Client。
FlexE通过时隙划分,支持更低的业务速率;通过时隙分配,实现灵活的带宽分配。对于 100Gbps PHY,FlexE将其划分成20个时隙,每个时隙为5Gbps,因此FlexE最低可支持5Gbps 速率的业务。根据实际业务速率,FlexE利用FlexE配置表(Calendar)按需分配时隙,如15Gbps 业务,FlexE Calendar可为其分配3个时隙,每个时隙均为15Gbps带宽。FlexECalendar通过 确定每个时隙所属业务进行带宽分配。
如图2所示,FlexE标准中,Calendar分为配置表A和配置表B。其中配置表A和配置表B互为备份。配置表A共有20个表项,对应20个时隙,每个表项指示当前时隙所属具体 客户端ID。例如,客户端ID用于配置表A的时隙0(英文:Client ID for calendar A slot 0),又例如,配置表A中第2个表项填写的是客户端ID 0x1111,第2个表项对应时隙1(slot 1),表明时隙1被客户端ID 0x1111占用。配置表A中不同时隙可以具有相同客户端ID,表示这些时隙被分配给同一个客户端。同理地,对于配置表B与配置表A相似,也具有20个表项, 每个表项指示当前时隙所属的具体客户端。
FlexE通过上述时隙划分和时隙分配,打破了IEEE 802.3标准制定的阶梯型速率体系, 实现了带宽的灵活分配,支持任意的N×5Gbps业务。同时华为更进一步,私有地实现了1Gbps 颗粒的FlexE,从而支持N×1Gbps业务。
虽然现有的对FlexE分配机制实现了时隙粒度为5Gbps,或者更小粒度的1Gbps的业务, 但是,所划分的时隙粒度仍然不满足对小颗粒业务以及非整数时隙颗粒业务的需求,对于这 些更小时隙颗粒的业务支持不够灵活。为了高效支持更小颗粒业务以及非整数时隙颗粒业务, 必然要求所划分的时隙粒度要更小,导致相同接口下所划分的时隙数量变多。时隙数量的增 多会增加时隙维护和管理的代价,因此对于小颗粒时隙,FlexE的时隙配置表不具有可扩展性。 此外,FlexE的时隙配置是通过FlexE复帧进行传输的,无法做到实时地动态分配带宽。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场景,以及技术场景中所包含的设备进行介绍。
本申请各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应用的技术场景包括但不限于以太网、灵活以太网、光 传送网(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OTN),在这些网络中包括至少两个网络设备。所述网络 设备的产品形态可以包括典型的核心路由器、边沿路由器、OTN传输设备等,以及面向具体 场景的IP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盒式或框式传输设备、分组传送网(Packet Transport Network,PTN)盒式或框式传输设备等。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应用于任意两个网络设备的接口之间,比如多路业务从一个设备接 口输入,从另一个设备接口输出。进一步地,所述网络设备的接口可以是FlexE接口、OTN 接口、以太接口等,或者还可以是这些接口划分出的管道。
如图3所示,在一网络系统中,包括发送端10和接收端20,且发送端10和接收端20之间通过通信接口连接。发送端10用于对多路业务进行复用,并将复用后的数据发送给接收 端20。接收端20获取到来自发送端10的复用数据后,对该数据进行解复用,从而恢复出原 来的多路业务数据。
其中,所述多路业务复用,是指多路业务数据共用一个传输管道进行传输,在该传输管 道中,每个业务会根据自身业务带宽需求占用传输管道中的资源。所述多路业务解复用,是 多路业务复用的逆过程,它是指从传输管道中恢复出原来的多路业务数据。
具体地,在发送端10侧,首先获取业务参数,所述业务参数包括:业务数量、业务编号 和每个业务所需的资源数。比如已知业务个数为m,m≥1,每个业务对应一个编号,m个业务则分别对应的业务编号为S1、S2、……、Sm,且每个业务需要一定数量的资源(可称为 资源数)承载;业务编号为S1、S2、……、Sm的m个业务所对应的资源数分别为C1、C2、……、 Cm。然后,发送端10根据各个业务所需的资源数确定复用方案;最后,发送端10根据复用 方案对m个业务进行复用,并发送复用后的数据给接收端20。
在接收端20侧,接收端20首先获取业务参数,然后根据该业务参数确定解复用方案, 最后再根据解复用方案对发送端10发送的复用数据流进行解复用操作,恢复出m路业务。 其中,接收端20采用与发送端10相同方式和过程确定解复用方案,从而保证接收端20的解 复用方案与发送端10的复用方案是一致的。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对于发送端还是接收端,均需要知道传输管道中的资源是属于哪个 业务的,才能够顺利的对多路业务进行复用或解复用,并且保证复用或解复用过程中,传输 管道中每个资源属于哪个业务在两端设备中确定的结果是一致的,为了保证两端设备在复用 或解复用过程中确定的结果一致,需要采用一定规则或方法对资源进行分配,下面各个实施 例中将对预设规则或分配方法进行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以发送端10为例,对发送端10的复用操作进行详细说明。具体地,发送端 主要的核心方法流程,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该方法的各个步骤可 以由发送端10来执行,具体地,该方法包括:
101:获取m个业务的k组资源数,每组资源数对应一个资源分配单位N,每组资源数包括每个业务对应的系数a,k≥1,N≥1且k,N均为正整数。
其中,所述系数a表示一个业务包括的资源分配单位的个数,所述资源分配单位N表示 一个资源分配单位包括的资源的个数。所述资源个数,或简称资源数是指传输某一业务所需 的资源,比如一个以太网业务需要10Mbps带宽,若以1Mbps带宽作为资源的基本单位,那 么该业务需要10个这样的资源,即资源数为10。
步骤101包括:获取所述m个业务所对应的m个资源数,每个所述资源数按照第一进制 表示,m≥1;将每个所述按照第一进制表示的资源数通过第二进制表示后得到所述k组资源 数,所述第二进制包括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等。
例如,发送端获取3个业务(m=3)所对应的3个资源数,所述资源数用“C”表示,所述业务用业务编号“S”表示,则业务S1、S2和S3所对应的资源数分别是C1、C2和C3。 且每个资源数C由第一进制,比如十进制表示。在一示例中,业务S1、S2和S3所对应的资 源数C1、C2和C3分别是,C1=10,C2=4,C3=6,资源总数为C1+C2+C3=20。
将每个十进制表示的C1、C2和C3分别转换成二进制数后得到k组资源数,
C1=10=0×20+1×21+0×22+1×23,二进制表示为0101;
C2=4=0×20+0×21+1×22+0×23,二进制表示为0010;
C3=6=0×20+1×21+1×22+0×23,二进制表示为0110。
根据所述二进制表示的3个资源数得到4组资源数,k=4,
Figure BDA0002289783960000131
其中,步骤101中获取的4组资源数分别是,第一组资源数{0,0,0},第二组资源数{2,0,2}, 第二组资源数{0,4,4},第二组资源数{8,0,0}。第一组资源数对应的资源分配单位N为1,第 二组资源数对应的资源分配单位N为2,第三组资源数对应的资源分配单位N为4,第四组 资源数对应的资源分配单位N为8。对于二进制来说,所述系数a为0或1。
由上面关系式可见,对于业务S1来说,在第2组和第4组中需要分配2个和8个资源;对于业务S2,在第3组中需要分配4个资源;对于业务S3,在第2组和第3组需要分配2 和4个资源。
102:根据所述k组资源数在L个资源中确定所述m个业务对应的资源。
其中,L个资源是指在一条链路通道中,单位时间内传输资源的总数。且L大于等于m 个业务的资源数总和,即L≥(C1+C2+C3+……+Cm)。进一步地,若L大于m个业务的资 源数总和,则表示还有空余资源;进一步地,如果将这些空余资源作为一个业务所需的资源, 则可以理解为L个资源等于m+1个业务的资源数总和。
发送端将m个业务所需的资源数配置在L个传输资源中,形成m个业务的复用方案,然后根据该复用方案对m个业务进行复用,并向接收端发送复用后的数据流。
例如,在所述L个资源中,每组分配的资源数为m个业务的系数a之和与所述每组对应 的资源分配单位N的乘积。L为资源数总和,本示例中,L=20,即将3个业务所需的20个资源通过4组资源数,分配在L个资源中,进一步地,在第1组中资源数为0,无资源分配; 在第2组中资源数是4(4=(1+0+1)×2),对应业务S1和S3,每个业务分配2个资源;在 第3组中资源数是8(8=(0+1+1)×4),对应业务S2和S3,每个业务分配4个资源;在第 4组中资源数是8(8=(1+0+0)×8),对应业务S1,且需要为业务S1分配8个资源。如表 1所示,
表1
组号 资源分配单位N 业务S1 业务S2 业务S3
第1组 N=1 0 0 0
第2组 N=2 1 0 1
第3组 N=4 0 1 1
第4组 N=8 1 0 0
第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是,获取第一序列,该第一序列用于指示所述k组资源数的资源 分配单位N之间的位置关系。
具体地,所述第一序列包括k个第一单元,不同的第一单元对应不同的组资源数。例如 k组资源数为k个第一单元,其中,第1个第一单元对应第1组资源数,第2个第一单元对应第2组资源数,以此类推,第k个第一单元对应第k组资源数,则通过第一序列可以指示 第1组至第k组资源数之间的位置关系。进一步地,第一序列指示k个第一单元之间的顺序 可以是任意的。
在一示例中,将k个第一单元按照1至k的顺序在L个资源中分配m个业务所对应的资 源。例如图5所示,k=4,第一序列指示4个第一单元的顺序是1、2、3、4。由于第1组无 资源,所以图5未示出,从第2组开始,按照业务编号从S1至S3的顺序,依次排列出20 个资源的业务分配情况,发送端将第1~2,13~20号时隙资源分配给业务S1,将第3~4,9~12 号时隙资源分配给业务S3,将第5~8号时隙资源分配给业务S2。最终得到从时隙1至时隙 20所对应的业务编号依次分别是:S1、S1、S3、S3、S2、S2、S2、S2、S3、S3、S3、S3、 S1、S1、S1、S1、S1、S1、S1、S1。
概况地,对于m个业务的复用方案,m个业务的所对应的业务编号为S1、S2、……、Sm,对应的资源数分别为C1、C2、……、Cm,Ci为C1至Cm中的任意一个,在Ci采用二 进制表示时,可以写成:Ci=(ai,1,ai,2,…,ai,k)=ai,1×20+ai,2×21+…+ai,k×2k-1
其中k为资源组数,ai,j为系数,且在二进制中,ai,j∈{0,1},系数ai,j所对应的基底为2j-1, i=1,2,……,m,j=1、2、……、k。
利用资源数Ci的二进制表示,可根据基底分k组完成资源分配,每组所分配的资源单位 是上一组的2倍。第1组的资源分配单位N为1,第2组的资源分配单位N为2,第3组的 资源分配单位N为4,如此分配下去,第j组的资源分配单位N为2j-1,最后第k组的资源 分配单位N为2k-1个资源。然后发送可根据系数a确定在第i组对业务Si进行资源分配。比 如,当资源数Ci的系数ai,j为“1”时,表示需要在第j组对业务Si分配资源;当所述系数ai,j为“0”时,表示不需要在第j次对业务Si分配资源。
此外,所述方法还包括:
103:根据所述m个业务对应的资源生成m个业务的复用方案,并根据所述复用方案对 当前资源进行复用。
发送端根据所述S1、S2和S3的3个业务所对应的20个时隙资源的对应关系,对当前的20个时隙资源进行复用,以及将复用后的数据发送给接收端。具体地,发送端复用和发送复用数据的过程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本实施例对此不予限制。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将m个业务的资源数分成k组资源数,并按照k组资源数中 每组资源数所对应的资源分配单位进行资源分配,由于该资源分配单位指示了一组资源数中 分配资源的最小单位,所以实现了对较小资源粒度的资源分配,提高了资源分配的灵活性和 拓展性。
可选的,在上述步骤102中,在L个资源中确定所述m个业务对应的资源时,如果第1组至第k组中的任意一组分配的资源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业务,则对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业 务的组可以按照交织的顺序分配每个业务对应的资源,又简称“交织法”。
第二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是,所述第一序列指示4个第一单元的组顺序是1、2、3、4。并 且,在上述表1中,第2组资源数对应业务S1和S3,且资源分配单位N为2,则在一次分 配中可将业务S1和业务S3交织分配,即将S1和S3作为一个整体来分配业务。参见图6, 在第2组的4个资源中,将第一资源(时隙1)和第三资源(时隙3)分配给业务S1,将第 二资源(时隙2)和第四资源(时隙4)分配给业务S2。同理地,在第3组资源分配中,需 要分配的业务有S2和S3,则按照S2和S3交织轮询的顺序分配第3组的8个资源。因此, 得到的复用方案如图6所示,发送端将第1,3,13~20号时隙资源分配给业务S1,将第5,7, 9,11号时隙资源分配给业务S2,将第2,4,6,8,10,12号时隙资源分配给业务S3。发 送端该根据复用方案,可对3路业务进行复用。
其中,可选的,由所述第2组至第4组的组号所构成的序列可称为第一序列,第一序列 指示k组资源数之间的位置关系,每组资源数可以作为一个第一单元,即k组资源数对应k 个第一单元。
第三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是,所述第一序列包括z个第二单元,不同的第二单元对应不同 的组资源数,并且至少一个第二单元对应至少两个组资源数,z<k,z为正整数且z≥2。所 述第一序列指示z个第二单元的顺序是1、2、3、……、z。所述k组资源数可以分为至少两 个第二单元,每个第二单元又可以进一步地拆分成两组或两组以上资源数。
例如k=4时,包含4组资源数,z=2,第一序列包括两个第二单元,且每个第二单元又对 应k组中的两组资源数。比如,一个第二单元对应k组中的第1组和第2组资源数,另一个 第二单元对应k组中的第3组和第4组资源数;然后对每个第二单元中的两个组进行位置排 序。
或者,在一组资源数所对应的系数a不为二进制的比特值“1”或“0”时,可以将该系数a进行分段,比如将系数a按照二进制规则划分成两段或两段以上,每段中包含的字符个数(或比特数)相同,相邻两段之间称为段间,一个段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字符称为段内,本方法称为“分段法”。
具体地,每个业务所需资源数通过二进制表示时,系数a决定业务是否需要分配资源, 基底确定每次分配的资源数。例如对于任一业务Si,所需的资源数Ci可采用二进制表示为:
Ci=(ai,1,ai,2,…,ai,k)=ai,1×20+ai,2×21+…+ai,k×2k-1
其中,k为资源组数,ai,j为系数,ai,j∈{0,1},系数ai,j所对应的基底为2j-1,i=1,2,……, m,j=1、2、……、k。
假设k=p×d,对资源数Ci的二进制序列可以划分成p段,每段包含d个资源分配单位, 则资源数Ci可表示为:
Ci=((ai,1,ai,2,…,ai,d),(ai,d+1,ai,d+2,…,ai,2d),......(ai,(p-1)d+1,ai,(p-1)d+2,…,ai,pd))
=(ai,1×20+…+ai,d×2d-1)+(ai,d+1×2d+…+ai,2d×22d-1)+(ai,(p-1)d+1×2(p-1)d+…+ai,pd×2pd-1)
=(ai,1×20+…+ai,d×2d-1)+(ai,d+1+…+ai,2d×2d-1)×2d+…+(ai,(p-1)d+1+…+ai,pd×2d-1)×2(p-1)d
因此业务Si可按照p段进行资源分配,每段内可按照顺序法、或轮询交织法、或顺序法 和轮询交织法来进行资源分配。每个段内的d个资源分配单位也可按照顺序法、或轮询交织 法、或顺序法和轮询交织法来进行资源分配。
下面以上述实施例中的业务个数m=3为例进行说明,其中,3个业务的业务编号分别为 S1、S2和S3,对应的资源数分别为C1、C2和C3,且C1=10,C2=4,C3=6,总资源数为20。将每个资源数所对应的二进制进行分段,分两段,每段包含2个比特位,即p=2,d=2。
C1=10=((0,1),(0,1))=(0×1+1×21)+(0×1+1×21)×22
C2=4=((0,0),(1,0))=(0×1+0×21)+(1×1+0×21)×22
C3=6=((0,1),(1,0))=(0×1+1×21)+(1×1+0×21)×22
分段之后,3个业务包括两组资源数,即两个第二单元,z=2,
Figure BDA0002289783960000151
第1个第二单元对应的资源数为4,资源分配单位N为1,系数为4(4=2+0+2);第2个第二单元对应的资源数为16,对应的资源分配单位N为4,系数为4(4=2+1+1)。
如图7a所示,为了避免业务的第一个资源为0,对应的系数a为“0”,则先将业务S1、S2和S3每个二进制表示的段内字符的“0”和“1”的顺序调换,即段内按照从高到低的顺 序依次是:C1=((1,0),(1,0)),C2=((0,0),(0,1)),C3=((1,0),(0,1))。然后得到第1 组对应的3个业务的系数为{10,00,10},第1组对应的3个业务的系数为{10,01,01}。按照组 的顺序第1组分配4个资源,第2组分配16个资源。
对于每个组的资源,可以按照顺序法或者交织法进行业务分配。具体地,
一种组间的分配方式是,如图7b所示,对于第1组资源数的4个资源,对应业务S1和S3,组内的资源分配单位是2,按照顺序法对应的4个资源分别是S1、S1、S3和S3。对于 第2组的16个资源,按照交织法,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对应的4个资源分别是S2、S3、 S1和S1,则第2组的16个资源按照每4个资源的小组进行资源分配,重复4次。按照该分 配方法建立的从时隙资源1至20所对应的业务复用方案为:S1、S1、S3、S3、S2、S3、S1、 S1、S2、S3、S1、S1、S2、S3、S1、S1、S2、S3、S1、S1。
另一种组间的分配方式是,如图7c所示,段内和段间均按照轮询交织法进行分配。将第 1组资源数的4个资源,按照业务S1和S3交织的方式分配得到4个资源分别是S1、S3、S1和S3。然后再与第2组的16个资源组成复用方案,第2组的分配方式也可以按照S2、S3、 S1、S1交织的顺序进行分配。
此外,又一种组间的分配方式还可以是,对第1组和第2组的资源数均采用顺序方法进 行分配,得到的资源复用方案如图7d所示,第1组资源数按照S1、S1、S3、S3的顺序分配资源,第2组资源数按照S2、S3、S1、S1的顺序分配资源,且第2组中资源分配单位为4。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上述组间的各种具体的分配方式不进行限制。并且对于分段 或分组过程中,可以对每个大组资源数进行一次或一次以上小组资源数划分,直到划分后每 个小组的资源数是以二进制的资源分配单元时为止,本实施例对分段或分组的次数不进行限 定。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分段的资源分配方法,在分配业务时将资源数的比特位进行分段, 通过段内和段间实现业务的资源分配,并且通过段内的再分段,形成递归的资源分配方法。 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业务资源分配的抖动。
另外,当段内和段间都采用轮询交织的方式进行资源时,各个业务占用的资源相对更均 匀,抖动更低。
进一步地,可以理解地,本实施例是将资源数比特序列分段,业务的资源分配通过段内 和段间的资源分配实现。如果划分的段内长度较大,则还可对段内的比特序列再进一步划分, 如此形成递归的分段法,可称之为递归的资源分配方法。进一步地,对更进一步地划分,以 及划分后对资源的分配情况与前述图7a至图7d所示的分配方法相同,不再赘述。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当m=1时,即只有一个业务S1,S1所需的资源数为C1,例如C1=10,本实施例对该业务的资源分配过程包括:
101:获取业务S1的k组资源数。具体地,将十进制的资源数C1转换成二进制后得到4 组资源数,k=4。
C1=10=0×20+1×21+0×22+1×23,二进制表示为0101。
其中,第1组和第3组无资源分配,第2组的资源数为2,对应的系数a为1,资源分配单位N为2;第4组的资源数为8,对应的系数a为1,资源分配单位N为8。
102:根据第2组的资源数和第4组的资源数在L个资源中确定业务S1所对应的资源。
如图8所示,L=10,在10个时隙资源中,时隙1和2分配业务S1的第2组的两个资源,时隙3至10分配业务S1的第4组的8个资源,从而完成对C1=10个资源的业务分配。
实施例三
上述实施例均按照二进制(第二进制)的规则对每个十进制(第一进制)的资源数进行 转换和资源分配。本申请中资源分配方法还可以拓展到任意进制,比如八进制、十进制、十 六进制等。本实施例以所述第二进制为十进制举例。
例如,m=3,业务S1、S2和S3对应的资源数分别是C1=10,C2=4,C3=6,通过十进制 表示分别是:
C1=10=0×100+1×101,十进制表示为0,1;
C2=4=4×100+0×101,十进制表示为4,0;
C3=6=6×100+0×101,十进制表示为6,0。
进而得到3个业务对应的两组资源数,k=2,
Figure BDA0002289783960000171
第1组资源数为10,资源分配单位N为1,系数为10(10=0+4+6),第2组资源数为10,资源分配单位N为10,系数为1(1=1+0+0)。其中在第1组资源数中,包含业务S2和S3, 且业务S2需要分配的资源数是4,S3需要分配的资源数是6。在第2组资源数中,仅包含业 务S1,且S2需要分配的资源数是10。
进一步地,可以将第1组中的两个业务所需的资源数再分组,即将业务S2对应的系数 a=4,和业务S3对应的系数a=6再分小组分配。例如,将系数a的4和6转换成二进制表示,
4=0×20+0×21+1×22,二进制表示为0,0,1;
6=0×20+1×21+1×22,二进制表示为0,1,1。
再次分配的系数4和6可以划分为3个小组,如图9a所示,第1小组的资源数为0,第2小组的资源数为2,第3小组的资源数为8。在第2小组中仅包含业务S3,该业务S3所对 应的资源分配单位为2;在第3小组中包含业务S2和S3,每个业务所对应的资源分配单位为 4;存在两种分配方式。一种是按照业务编号S2、S3的顺序分配,对应的资源分配单位为S2、 S2、S3、S3。另一种是按照业务编号S2、S3交织分配,对应的资源分配单位为S2、S3、S2、 S3。
如图9b所示,将第1组的资源数10按照第2小组和第3小组的分配方式,得到业务S1、 S2和S3的复用方案。最后确定3个业务所对应的资源分配方案为:S3、S3、S2、S3、S2、S3、S2、S3、S2、S3、S1、S1、S1、S1、S1、S1、S1、S1、S1、S1。
本实施例中,对每组资源数中的系数a大于等于2时,可进一步地按照二进制划分更小 的组,从而分配更小的资源分配单位,达到每个小组内的业务交叉分配,从而提高业务分配 的灵活性,同时还能够有效地降低业务资源分配的抖动。
概括地,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以任意机制规则的资源分配方法,对于任意业务Si,其所 对应的资源数为Ci,且Ci可以表示为:
Ci=(ai,1,ai,2,…,ai,k)=ai,1×α0+ai,2×α1+…+ai,n×αk-1
其中k为资源组数,ai,j为系数,ai,j∈{0,1},系数ai,j所对应的基底为αj-1,i=1,2,……,m,j=1、2、……、k。对于业务Si可分成k组完成资源分配,每组的资源数为ai,j×αj-1,其 中,系数ai,j可以一个业务包括的资源分配单位的个数,基底αj-1为资源分配单位N。例如业 务资源数Ci=45,如果采用十六进制,则可表示为:Ci=45=0x2D=13+2×16。
该业务Si对应的资源数45,可分成2组完成资源分配,第1组的资源数为13,第2组的资源数为32,该第2组的32个资源可以进一步地分成两个小组分配,比如分成第1小组 和第2小组,每个小组对应的资源分配单位为16。
本实施例将基于二进制资源分配方法扩展到任意进制,从而实现多路业务的资源分配, 用于复用或解复用过程,以增加资源分配的灵活性,并且降低业务分配的抖动性。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是针对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步骤102的各种不同的实现方式,具体地,上述步骤 102包括:获取第一序列,所述第一序列用于指示k组资源数的资源分配单位N之间的位置 关系;根据所述k组资源数和所述第一序列,在L个资源中确定所述m个业务对应的资源。
其中,对于第i组资源数对应的资源分配单位N为2i-1,第i+1组资源数对应的资源分配 单位N为2i+1-1,i为1至k中的任一值,其中,所述2i-1个资源中包括第i组的第一资源,第2i+1-1个资源中包括第i+1组的第一资源和第i+1组的第二资源;所述第一序列用于指示所述第i组的第一资源在L个资源中位于所述第i+1组的第一资源和所述第i+1组的第二资源之间。
例如,i=2,第2组所对应的资源分配单位为22-1=2,第2组中包括第一资源和第二资源; 第3组所对应的资源分配单位为23-1=4,第3组中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资源;则第 一序列用于指示第2组的第一资源位于第3组的第一资源和第3组的第二资源之间;还可以 指示第2组的第二资源位于第3组的第三资源和第3组的第四资源之间。从而实现不同组的 资源分配单位之间的资源交织。
进一步地,在第3组的一个资源分配单位中包括第3组的第一资源、第二资源、第三资 源和第四资源,如果第3组的四个资源对应第一业务S1和第二业务S2,则第一序列指示将 第3组的第一资源和第3组的第二资源分配给第一业务S1;将第3组的第三资源和第3组的 第四资源分配给第二业务S2,即为S1、S1、S2、S2。或者,第一序列指示将第3组的第一 资源和第3组的第三资源分配给第一业务S1,将第3组的第二资源和第3组的第四资源分配 给第二业务S2,即为S1、S2、S1、S2。
本实施例根据资源组数k得到第一序列,该第一序列包含p个第三单元,一个组资源数 在所述第一序列中对应N个不同的第三单元,p为正整数且p≥2,N为资源分配单元。
可选的,在二进制规则中,p=2k-1个第三单元,每个第三单元对应一个组号i,i为1至 k中的任一个,第一序列用于指示每个所述单元所对应的组号i,第i组资源数在所述第一序 列中对应2i-1个第三单元。例如,i=4,第4组资源数对应资源分配单位N(N=8)个第三单元, 即包含8个4。
概括地,对于二进制规则,所述2k-1个第三单元的组号包括2k-1-i个k-i,其中 i=0,1,2,......,k-1。例如k=4时,第一序列由15个单元组成,每个第三单元中对应1至4中的一个组号,且这15个第三单元中包括24-1=8个组号4(i=0),24-1-1=4个组号3(i=1),24 -1-2=2 个组号2(i=2)和24-1-3=1个组号1(i=3)。然后发送端根据第一序列中每个第三单元的组号, 以及每个组号与业务之间的对应关系在L个资源中分配m个业务的资源组号。
应理解,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序列指示不限于二进制规则的序列,还可以指示其他进制 的第三单元的位置关系。本实施例以二进制规则表示的序列为例进行说明。
下面对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序列的生成过程,以及根据第一序列的指示实现对m个业务的 资源数做分配的各种实现进行说明。
第一种实现方式,所述获取第一序列,包括:
第1步:对每组资源数由二进制表示的比特值从全0开始到比特值全1依次列出,共计 2k个计数单位。
第2步:每生成一个计数单位,比较当前计数单位与前一个计数单位的比特值变化,确 定出发生跳变的比特位,所述发生跳变是指同一比特位上的比特值从所述前一个计数单位的 0在所述当前计数单位变成1。
第3步:对确定的2k-1个计数单位所对应的所有所述发生跳变的比特位进行排序,生成 所述第一序列,所述第一序列为比特位的回文排列。其中所述2k-1个计数单位是除去比特值 全0的第一个计数单位之外剩余的所有计数单位。
举例说明,发送端获取3个业务(m=3)所对应的3个资源数,业务编号S1、S2和S3所对应的资源数分别是C1、C2和C3。且每个资源数C由第一进制,比如十进制表示。在一 示例中,业务S1、S2和S3所对应的资源数C1、C2和C3分别是,C1=9,C2=7,C3=4,资 源总数为C1+C2+C3=20。
将每个十进制表示的C1、C2和C3分别转换成二进制数后得到k组资源数。
C1=9=1×20+0×21+0×22+1×23,二进制表示为1001;
C2=7=1×20+1×21+1×22+0×23,二进制表示为1110;
C3=4=0×20+0×21+1×22+0×23,二进制表示为0010。
本实施例中,资源组数k与经过二进制转换后的比特位数相同,本实施例中每个资源数 可以通过4个比特表示,比特位数为4,即k=4。
可选的,所述比特位位数也可称为比特位位宽。具体地,确定所述比特位位宽k可以通 过以下两种方式:
方式一、根据总传输资源数的比特位位宽作为所述计数器的比特位位宽,所述总传输资 源数是各个业务所需的资源数的和。例如,在上述3个业务S1、S2和S3,且资源数分别是 C1、C2和C3。其中,C1=9,C2=7,C3=4,资源总数为20。将该资源总数20通过二进制表示为00101,共有5个比特位,则比特位位宽k=5,从左到右排序依次是:第1比特位、第2 比特位、第3比特位、第4比特位和第5比特位。
方式二、根据第一业务所需的资源数的比特位位宽作为所述计数器的比特位位宽,其中, 所述第一业务所需的资源数为所有业务中所需资源数最大的一个。例如,在上述3个业务S1、 S2和S3中最大的资源数是C1。将C1通过二进制表示为1001,共有4个比特位,即k=4, 从左到右排序依次是:第1比特位、第2比特位、第3比特位和第4比特位。
由于方式二确定的比特位位宽的值小于方式一,在计算上简单,所以本申请实施例以上 述方式二确定的比特位位宽来进行对应关系的建立。
在上述“第1步”中,按照比特位次序从低到高的顺序,或者还可以是按照比特位次序 从高到低。本实施例以比特位次序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序,如图10a所示,k=4,共包含24=16 个计数单位,计数单位的序号用w表示,w取值范围为从0至15。每个计数单位对应一个比 特序列,例如序号0对应比特序列0000,序号1对应比特序列0001,以此类推,序号15对应比特序列1111。本实施例中共包括16个比特序列。
在上述“第2步”中,逐一比较后一个计数单位与前一个计数单位的比特序列的比特值 变化,筛选出发生跳变的比特位,所述发生跳变的比特位是指同一比特位上比特值从0变成 1的比特位,定义跳变:当一个比特位的比特值从0变成1,则定义为发生一次跳变;另外, 所述比特位为第1至第k比特位中的一个。
按照二进制计数规则,第k个比特位有2k-1次跳变,第k-1个比特位有2k-2次跳变,…, 第2个比特位有两次跳变,第1个比特位有一次跳变。
具体地,从第一个计数单位的比特序列开始与下一个计数单位的比特序列进行比较,即 比较序号0的比特序列0000和序号1的比特序列0001中发生跳变的比特位,可见只有第4 比特位从0变成1,所以从第一个计数单位到第二个计数单位发生跳变的比特是“第4比特”, 记录所述比特序列0001对应的跳变比特是“4”。
另外对于如果比特位从1变成0的情况,则不属于本申请所定义的“发生跳变”的情况。
在上述“第3步”中,将除去比特值全0的一个计数单位之外的2k-1个计数单位所对应 的所有发生跳变的比特位按次序排列,计数器每计数一次,比较后一个计数单位与前一个计 数单位的比特序列,并记录每个发生变化的比特位,即输出跳变比特位的位置,最终所输出 序列为比特位的回文排列。
比如,如图10b所示,对于序号8的比特序列1000,确定其发生跳变的比特位时,比较 前一个序号7的比特序列0111与当前比特序列1000中发送跳变的比特位,可见,只有第1比特为从0变化成1,所以记录所述比特序列1000对应的跳变比特是“1”。同理地,确定出 从序号0至序号15的总共发生跳变的15个比特位,得到比特位的回文排列。本实施例中, 如图10c所示,所述比特位的回文排列为:4 3 4 2 4 3 4 1 4 3 4 2 4 3 4。
根据所述比特位的回文排列,以及每个比特位所对应的业务确定每个业务与其所在时隙 的对应关系。其中,每个比特位所对应的业务编号可以基于二进制表示的资源数,如图10d 所示,C1、C2和C3中所有比特值为“1”的比特位为需要分配资源的业务,比特值为“0” 的比特位则不需要分配业务。
由此可得,每个比特位与每个业务之间的对应关系,资源数C1的比特序列1001(按照 比特位从高到低的顺序为1001)在第4比特位和第1比特位上需要分配业务S1,在第3和第 2比特位上不分配资源。资源数C2的比特序列1110(按照比特位从高到低的顺序为0111)在第1至第3比特位上需要分配业务S2,在第4比特位上不分配资源。资源数C3的比特序 列0010(按照比特位从高到低的顺序为0100)在第3比特位上需要分配业务S3,在其余比 特位,第4、第2和第1比特位上不分配资源。
根据上述图10c所示的比特位的回文排列,以及图10d中每个业务与比特位之间的对应 关系,得到业务S1、S2和S3与时隙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10e所示,所述回文排列的 序号1对应的比特位是“4”,第4比特位,该第4比特位上需要传输的业务为S1,且对应一个时隙,则在时隙1中配置的业务为S1(即时隙1用于传输业务S1)。
同理地,对于所述比特位的回文排列的序号2所对应的比特位是“3”,则根据上述图10d 所示的对应关系,在第3比特位上需要配置的业务有S2和S3,每个业务对应一个时隙,则 时隙2用于传输业务S2,时隙3用于传输业务S3。类似地,对于第2比特位需要传输的业务 只有S2,所以第2比特位所对应的时隙6和时隙17用于传输业务S2;对于第1比特位需要 传输的业务有S1和S2,则在每个第2比特位上需要占用两个时隙资源来传输业务S1和S2, 例如,第1比特位指示的时隙包括时隙15和时隙16,则时隙15用于传输业务S1,时隙16用于传输业务S2。
最终,发送端在20个资源中为每个业务分配一定的资源,得到所有业务的复用方案,完 成对时隙资源的分配。
本实施例提供的实现方法,先利用计数器建立比特位的回文排列,然后再根据比特位的 回文排列建立每个业务与各个业务所在资源的对应关系,从而完成L个资源中对每个业务的 资源分配。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的上述“第1步”在生成比特序列时是按照比特位从 低到高的顺序排序,此外,还可以按照比特位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序。即第k比特位,第k-1比特位,……,第2比特位,第1比特位。然后剩余的过程与本实施例的“第2步”和“第 3步”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概况地,本实施例生成所述第一序列为比特位的回文排列,该比特位的回文排列中由2k-1 个组号i,其中,组号i为第1至第k比特位中的任意一个比特位。进一步地,所述2k-1个 单元组成的序列号中,以序列号为2k-1为第一中心,所述第一中心的左边序列号所对应的比特 位序列与右边序列号所对应的比特位序列关于所述第一中心对称;在第一中心的左边序列号, 以序列号为2k-2为第二中心,所述第二中心的左边序列号所对应的比特位序列与右边序列号所 对应的比特位序列关于所述第二中心对称;在以序列号为2k-(k-1)为第k-1中心,所述第k-1中 心的左边序列号所对应的比特位序列与右边序列号所对应的比特位序列关于第k-1中心对 称。
例如,以图10c所示的比特位的回文排列:4 3 4 2 4 3 4 1 4 3 4 2 4 3 4为例。第一中心为 序列号8的第1比特位,在第1比特位的左边序列4 3 4 2 4 3 4与第1比特位的右边序列4 3 4 2 4 3 4对称;在所述第1比特位的左边序列中,以序列号4的第2比特位为中心,即第二中 心,关于该第二中心的左边序列4 3 4与右边序列4 3 4对称;在第2比特位的左边序列4 3 4 中关于第三中心(即第3比特位)左右两边对称。
本实施例中通过生成的第一序列为比特位的回文排列,使得各个比特位关于中心比特位 对称,将每组的资源分配单位拆分成交织排列,从而降低业务资源的抖动性,并提高了资源 分配的灵活性。
可选的,本申请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获取所述第一序列,具体地,
第二种实现方式,按照比特位从低到高的顺序,从第1比特位开始到第k比特位所代表 的资源数分别为1,2,…,2k-1。将k个比特位作为k个业务,业务编号分别为S1,S2,…,Sk,那么每个业务所需的资源数分别是C1=1,C2=2,…,Ck=2k-1,资源总数P=2k-1。例如,在k=4时,Ck=24-1=8,资源总数P=24-1=15,表示比特位从次序从1至15总共15个比特位。
在二进制规则中,由于业务所需资源数是按照2的倍数递增,所以可利用间插和递归的 方式生成一种比特位的回文排列,具体地,所述方法包括:先确定中间位置的比特位,然后 再以该中间位置的比特位向两边排插比特位。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以所述比特位位宽k等于4为例,如图11所示,生成比特位的 回文排列的方法包括:
第一步,按照比特位从第1至第k比特位的次序,将第1比特位的序列编号放在中间。
第二步,将两个第2比特位的序列编号分别放置在所述第1比特位序列编号的两边。
第三步,将至少两个第3比特位的序列编号分别插在每个所述第1比特位和所述第2比 特位的序列编号之间,包括在两个所述第2比特位的序列编号的两端位置。
第四步,以此类推,直至将至少两个第4(k=4)比特位的序列编号排插在每两个比特位 的序列编号之间,以及两端位置时为止,得到比特位的回文排列。
例如,在3、2、3、1、3、2、3之间以及两端位置分别插入第4比特,得到所述比特位 的回文排列,如图10c所示为:4 3 4 2 4 3 4 1 4 3 4 2 4 3 4。
最后,根据所述比特位的回文排列,如图10c所示,以及每个比特位所对应的业务编号, 如图10d所示,确定每个业务与其所在时隙的对应关系,如图10e所示,即在3个业务S1、 S2和S3所对应的资源数C1、C2和C3分别为C1=9,C2=7,C3=4,资源总数为20的情况下,确定从时隙1至时隙20所对应的业务依次分别是:S1、S2、S3、S1、S2、S1、S2、S3、 S1、S1、S2、S1、S2、S3、S1、S2、S1、S2、S3、S1。
具体的实现过程与前述实施例的步骤相似,本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图10c所示比特位的回文排列,还可以对中间不相邻的 两个不同的比特位调换位置。例如,将图10c中的序列号4与6的比特位互相调换,调换后 序列号4的比特位为第3比特,序列号6的比特位为第2比特;同理地,还可以将序列号10和12上的比特位互相调换,如图12所示,调换后得到比特位的回文排列为:4 3 4 3 4 2 41 4 2 4 3 4 3 4。
第三种实现方式,本实现方式利用奇偶条件来生成比特位的回文排列,具体地该方法包 括:
第一步,确定所述比特位位宽k。具体的确定方法与前述实施例相同,不再赘述。
第二步,对2k个比特序列进行排序。具体过程与前述实施例相同,不再赘述。
在一示例中,以k=4为例,即包含4个比特位,总共有16(24)个比特序列,按照从比特值全0开始到所述比特值全1依次列出,所述比特位次序按照从低到高排序,如图10a所示。其中,16个比特序列的序号用w表示,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为:0、1、2、……、 14、15。
第三步,计数器每计数一次,输出一个比特位位置,所述比特位位置满足k-j,记录计数 器输出的所有计数单位的比特位位置,统计生成比特位的回文排列。
其中,k为比特位位宽,j为2的指数幂,即2的j次方,且0≤j<k。进一步地,一种确定j的方法包括:
在满足第一关系式:
Figure BDA0002289783960000221
商为a,余数为b(mod b)的情况下,判断在满足所有a为奇数的情况下的j值中,j取最小值。也即判断a为奇数,b为0时所对应的j值。
在一示例中,w取任一值,比如w=8,当j=0时,根据所述第一关系式得到a=8,b=0, 商b为偶数,不满足条件;当j=1时,根据所述第一关系式得到a=4,商为偶数,不满足条件; 当j=2时,根据所述第一关系式得到a=2,商为偶数,不满足条件;当j=3时,得到a=1,商 为奇数,b=0,余数为0,满足条件;当j=4时,得到a=0,商为偶数,不满足条件;所以在 上述j取值为0,1,2,3和4中,只有j=3时满足判断条件,因此确定j=3。输出的比特位为k-j=4-3=1,所以在w=8时,对应的比特位为“1”,即第1比特位。
在另一示例中,比如w=7,当j=0~3时,所对应的商a和余数b的值。具体见表2所示,
表2
Figure BDA0002289783960000222
由上表2可见,只有j取值为0、1、2时,满足商a为奇数的条件,且在这3个商为奇 数的范围中,选取余数b为0所对应的j值,或者选取满足3个a为奇数条件下的j的最小值, 即j为0,此时输出比特位为k-0=4。
同理地,按照上述方法,确定w取其它值时所对应的输出比特位,最后组成比特位的回 文排列。本实施例中,按照图10a所示的比特位序号经过所述第一关系式得到的商和余数比 较后,生成所述比特位回文排列为:4 3 4 2 4 3 4 1 4 3 4 2 4 3 4。
此外,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方法获取所述第一序列,该方法利用Sigma/Delta算法生成所 述第一序列,该第一序列又称比特位序列。具体地,该比特位序列的生成方法包括:将k组 资源数的k个资源分配单位N,或比特位位宽k作为k个业务,然后利用预设算法建立所述k 个业务与所述k个业务组成的资源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最后根据所述对应关系生成所述第 一序列。其中,所述预设算法为Sigma/Delta算法。
具体过程包括:从第1比特位开始到第k比特位所代表的资源数分别为1,2,…,2k -1。 将比特位位宽k作为k个业务,业务编号分别为S1,S2,…,Sk,那么每个业务所需的资源数用B表示,比如B1,B2,…,Bk,其中Bk=2k-1,资源总数P=2k-1。
例如,当k=4时,即包含4个业务,对应4个比特位,从第1比特位至第4比特位所需的资源数B1,B2,B3,B4分别为1,2,4,8;资源总数P=24-1=15,表示比特位从次序(序 号)从1至15总共15个。
选取参数Q,且Q≥Max{B1,B2,B3,B4}=Max{1,2,4,8}=8。
利用Sigma/Delta算法对4个业务(4个比特位)进行资源分配,所述Sigma/Delta算法 可以表示为:l×B modQ,
其中,l为常数,l取值范围从1到8;B表示每个业务所需的资源数,B的取值范围为B1到Bk;Q为选取参数,mod表示取余数运算,l×B modQ,表示l×B除以Q所得的商取 余数。
如图13a所示,为一种利用Sigma/Delta算法来确定比特位排列的示意图。以B=B1,Q=8 为例,l×B1 modQ取余数,l的取值范围是1至8,得到的余数分别为1,2,3,4,5,6,7,0。同理地,当B=B2=2时,l的取值范围从1至8,得到的余数分别为2,4,6,0,2,4, 6,0。当B=B3=4时,l的取值范围从1至8,得到的余数分别为4,0,4,0,4,0,4,0。 当B=B4=8时,l的取值范围从1至8,得到的余数分别为全部都是0,因为都能被8整除。 将所有余数为0的位置标记为需要分配资源的比特位。
如图13b所示,按照l的取值范围从1至8,在l取值为1时,需要分配的业务对应第4比特位;在l取值为2时,需要分配的业务对应第3和第4比特位;在l取值为3时,需要分 配的业务对应第4比特位;当l取值为4时,需要分配的业务对应第2至第4比特位;在l取 值为5时,需要分配的业务对应第4比特位;在l取值为6时,需要分配的业务对应第3和第 4比特位;在l取值为7时,需要分配的业务对应第4比特位;在l取值为8时,需要分配的 业务对应第1至第4比特位,最后得到所述比特位序列为:4 3 4 4 2 3 4 4 3 4 4 1 2 3 4。
该比特位序列对应的序列号为从1至15,然后,根据每个比特位为与业务编号之间的对 应关系,比如图10d所示的对应关系,得到3个业务所对应的20个资源的复用方案。例如, 如图13c所示,在3个业务S1、S2和S3所对应的资源数C1、C2和C3分别为C1=9,C2=7,C3=4,资源总数为20的情况下,确定从时隙1至时隙20所对应的业务复用方案为:S1、S2、S3、S1、S1、S2、S2、S3、S1、S1、S2、S3、S1、S1、S1、S2、S2、S2、S3、S1。
本方法,采用Sigma/Delta算法得到第一序列,然后按照二进制比特位进行资源分配,最 后得到业务复用方案可以降低了资源分配方法的抖动性。
应理解,本实施例中仅举例了获取第一序列的四种实现方式,包括三种生成比特位的回 文排列的方法,和,一种生成比特位序列的方法,此外还可以包括在上述各种实现方式基础 上改进的其他实现方式,本实施例不进行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实施例的各个方法步骤主要针对发送端设备,即发送端设备根 据业务参数生成第一序列,并按照第一序列生成业务资源的复用方案,并根据复用方案对各 个业务所对应的资源进行分配。同样地,还可以应用于接收端设备,即接收端获取k组资源 数后,根据该k组资源数确定L个资源中的解复用方案,最后再根据该解复用方案对发送端 传输的复用数据流进行解复用操作,恢复出m个业务。由于接收端和发送端采用一致的规则, 所以接收端可以得到与发送端的复用方案一致的解复用方案。更进一步地,接收端根据k组 资源数确定L个资源解复用方案的过程,与前述发送端生成L个资源的复用方案的过程相同, 参见上述各实施例的描述,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资源分配方法,可用于多路业务的复用或解复用过程。基于k组资源数 的资源分配方法,可直接根据业务所需的资源分配单位的大小确定该业务在传输管道所占用 的资源,简单直接,不需要任何计算,且易于扩展。
另外,在资源分配粒度较小时,通过发送端和接收端两端一致的规则,使得发送端只需 发送业务分配的复用方案,不必将冗余的资源配置表发送给接收端,从而减小了原发送较长 的资源配置表的资源开销。另外,本方法还实现了资源的自动分配,解决了FlexE对小粒度 业务以及非整数时隙粒度业务分配资源不灵活的问题。
此外,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发送端利用开销帧发送业务个数m和所 述m个资源数。其中,所述该具体步骤包括:发送端发送业务参数,所述业务参数包括所述 业务个数m和所述m个资源数。所述业务参数通过开销帧来携带和传输,具体包括以下实现 方式:
第一种实现方式,在OIF标准中以FlexE开销帧(FlexE Overhead frame)的结构为基础, 通过改变原标准中定义的FlexE开销帧中某些字段,使得修改后的FlexE开销帧中携带所述 业务参数。
具体地,在FlexE标准中,100Gbps的FlexE接口被划分成20个时隙,每个时隙带宽为 5Gpbs。FlexE标准中定义的时隙配置表(Calendar)中一共包含20个表项,每个表项对应一 个时隙资源,表项中所填写的业务编号(service ID)用于说明每个时隙属于哪个业务。并且 若一个业务需要多个时隙时,所述时隙配置表中两个或两个以上表项对应同一个业务ID。
如图14a所示,为一种FlexE开销帧和复帧的示意图,包括66bit的帧头,其中字段“SH” 表示同步头,占用2bit。FlexE帧头包含8个码块(block)组成,按顺序编号为码块1(block 1)至码块8(block 8)。其中,block 3中第2bit至第33bit用于传输业务参数。进一步地,第 2bit至第17bit用于传输时隙配置表A的业务参数(英文:service parametersfor A);第18bit 至第33bit用于传输时隙配置表B的业务参数(英文:service parametersfor B)。时隙配置表 B和时隙配置表A互为备份。
下表3中示出了图14a所示的帧结构中所包含的内容的中文释义。
表3
Figure BDA0002289783960000241
Figure BDA0002289783960000251
其中,业务参数为时隙配置表A的业务ID(英文:Service ID for A),例如Service1ID for A表示配置表A的业务1所对应的业务编号(ID)。同理地,每个帧中携带一个时隙的业务 表项,传输20个业务的表项则需要20个开销帧。其余的第21帧至第32帧则用于传输每个 业务ID所对应的资源数。
具体地,一种实施方法是,发送端通过32个灵活以太网FlexE开销帧发送所述业务参数。 如图14b所示,第1至第20个FlexE开销帧用于携带业务参数中对应的所有所述业务编号, 第21至第27个FlexE开销帧用于携带所述业务参数中的所述资源数,比如“C1 forA”表示 时隙配置表A的业务编号(Service ID)1所对应的资源数是C1,“C2 for A”表示时隙配置 表A的业务编号(Service ID)2所对应的资源数是C2,以此类推。且每个16bit码块中可以 携带3个业务的资源数指示信息,每个资源数的指示信息占用5bit,比如第21帧中携带C1、 C2和C3共3种业务的资源数,占用15bit,剩余1bit为保留字段(Reserved)。此外,第28 至第32个FlexE开销帧用于传输保留字段,所述保留字段用于配置保留资源。
其中,在每个所述FlexE开销帧中的版本标识(Version,VER)字段中配置的内容为第 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FlexE开销帧所携带的所述业务编号或所述资源数为当 前使用的业务参数。比如,第一标识用比特值“1”表示,当VER字段指示比特值为“1”时, 表示FlexE开销帧传输的是本实施例定义的业务参数;当VER字段指示比特值为“0”时,表示FlexE开销帧传输的是标准定义的参数。
本实施例利用资源分配方法生成FlexE的时隙配置表,从而实现了时隙资源的自动配置。
由于“第一种实现方式”仅适用于包含20个时隙资源的时隙配置表,不适用于更多业务 的资源配置,所以在此基础上,设计第二种实现方式,来传输更多业务和资源数的业务参数。
第二种实现方式,参见图14c,拓展了一种FlexE开销码块中Calendar字段,用于传递 所需的业务参数,包括业务个数m,m个业务所需的资源数总和P,或称总资源数,每个业务的业务编号S1、S2、…、Sm,以及每个业务所需的资源数C1、C2、…、Cm。
例如对于一个100Gbps接口,若以2Mbps为资源粒度,则总资源是数P=50000,每个资 源数需要二进制的16个比特位表示;最多支持的业务个数m=50000,并且业务编号也需要 16比特位表示,所以传输的业务个数和资源数均较多时,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发送所述业务参 数。
如图14c所示,发送端发送第一开销帧,所述第一个开销帧中包括所述资源数总和P; 在具体的字段中表示为时隙配置表A的总资源数P,英文为Rescource number(P)for A。
发送第二开销帧,所述第二个开销帧中包括业务个数m,具体地,在该第二开销帧的一 个字段中表示为时隙配置表A的业务个数m,英文为Service number(m)for A。
发送第3至第m+2开销帧,所述第3至第m+2开销帧中的m个开销帧用于传输m个所述业务编号,其中m个开销帧中每个开销帧中包括一个业务编号。例如m=3,表示第三开销帧发送业务1所对应的业务编号(ID)。
发送第m+3至第2m+2开销帧,所述第m+3至第2m+2开销帧中的m个开销帧用于传输所述m个资源数,其中每个所述开销帧中携带一个业务所需的资源数。例如,在第m+3帧中传输业务ID 1所需的资源数,在具体的字段中表示为:Service 1resource required forA。若每 次发送指示一个业务的资源数,则m个业务总共需要m个帧来传输资源数,且最后一个开销 帧为第2m+2开销帧。
此外,在每个开销帧中,还将FlexE开销码块的第1个开销码块中第12bit作为FlexE开 销码块的版本标识(VER),VER字段的指示为“1”时表示使用新的版本,传递的是资源分配 方法所需的业务参数。具体地,FlexE开销码块的第3个开销码块中原先Calendar字段重新 定义,通过2m+2个帧传递资源分配方法所需的参数。
本实施例基于资源分配方法,将FlexE接口进行了扩展,不再受制于原先100Gbps接口 最多只能支持20个业务资源分配的限制;扩展后的FlexE接口,可根据业务需要定义资源粒 度,从而确定总资源数,以及每个业务所需的资源数,进而实现多路业务的带宽灵活分配。 并且保证接收端能够对复用的数据流进行解复用。
本实施例扩展了FlexE接口,支持更多的业务以及更灵活的带宽分配。
上述两种实现方式均采用了标准FlexE定义的帧格式,由于标准FlexE帧格式具有固定 周期,每帧所对应的码块数量是固定的,所以在对多路业务进行复用时,必然受制于FlexE 帧格式大小,所以无法满足支持更多业务,更细的资源粒度的需求。
本申请提供了第三种实现方式,本实现方式中定义一种新的帧结构,用于传输所述业务 参数。比如第一帧,并且通过发送第一帧一次性地传输所述业务参数给接收端。
具体地,如图15a所示,发送端利用开销帧发送业务参数,所述业务参数包括业务个数 m和所述m个资源数。其中,所述开销帧包括一个控制码块和Y个数据码块,Y≥2且Y为正 整数,所述控制码块用于定位和传输所述业务个数m,所述Y个数据码块用于传输所述m个 资源数。
可选的,所述控制码块可通过“U”表示,所述控制码块U的类型为0x4B与0xE的结合,其中,0x4B表示64B/66B码块为O码,0xE表示所述O码的类型。
可选的,Y个数据码块中的每个数据码块可通过“D”(Data)表示。
进一步地,如图15b所示,所述控制码块U为一个66bit的码块,该控制码块U中包括第一指示字段和第二指示字段,所述第一指示字段用于指示所述总资源数P;所述第二指示字段用于指示所述业务个数m。其中,所述第一指示字段长度为16bit,从第9bit至第24bit;所述第二指示字段长度为8bit,从第25bit至第32bit。
此外,所述Y个数据码块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码块,其中,可以通过一个第一码块承载 所述m个资源数,或者,通过m个第一码块承载所述m个资源数。具体地,如图15c所示,S0表示所述第一码块,每个所述第一码块用于传输一个业务的资源数。比如,第一码块S0中携带时隙配置表A的业务编号1和业务编号1所需的资源数C1,以及时隙配置表B的业 务编号1和业务编号1所需的资源数C1。
具体地,第一码块S0(C1)中所包含的指示信息为:对于时隙配置表A的业务编号S1, 其所需的资源数C1,和,对于时隙配置表B的业务编号S1,其所需的资源数C1。同理地,对于第一码块S0(C2)中所包含的指示信息为:对于时隙配置表A的业务编号S2,其所需 的资源数C2,和对于时隙配置表B的业务编号S2,其所需的资源数C2;以此类推,对于第 一码块S0(Cm)中所包含的指示信息为:对于时隙配置表A和B的业务编号Sm和其所需 的资源数Cm。且总共包含m个第一码块,承载m个业务的业务编号和资源数。
本实施例定义了一种新的帧格式,该帧格式可随着复用业务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能承载 的业务更加灵活,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另外,m个业务所对应的m个业务参数同只通过一次 发送就可以将所有业务参数都传输给接收端,提高了传输效率。
参见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分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是前述 任意实施例中的接收端,或者也可以是发送端,用于实现前述各个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
如图16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获取单元161,处理单元162和发送单元163,此外,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部件,例如存储单元等,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进一步地,获取单元161,用于获取m个业务的k组资源数,每组资源数对应一个资源 分配单位N,每组资源数包括每个业务对应的系数a,所述系数a表示一个业务包括的资源分 配单位的个数,所述资源分配单位N表示一个资源分配单位包括的资源的个数,k≥1,N≥1 且k,N均为正整数;处理单元162,用于根据所述k组资源数在L个资源中确定所述m个业务对应的资源。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获取单元161,具体用于获取所述m个 业务所对应的m个资源数,每个所述资源数按照第一进制表示,m≥1;以及,将每个所述按 照第一进制表示的资源数通过第二进制表示后得到所述k组资源数,所述第二进制包括二进 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等。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162,具体用于将所述k组 资源数按照第1组至第k组的顺序,在所述L个资源中确定所述m个业务对应的资源,其中每组分配的资源数为m个业务的系数a之和与所述每组对应的资源分配单位N的乘积。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的又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162,具体用于按照所述第1 组至第k组的顺序,如果所述第1组至第k组中的任意一组分配的资源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 业务,则对包含所述两个或两个以上业务的组按照业务编号的顺序、或者按照业务编号交织 的顺序分配每个业务对应的资源。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的又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162,具体用于获取第一序 列,根据所述k组资源数和所述第一序列,在L个资源中确定所述m个业务对应的资源;所 述第一序列用于指示所述k组资源数的资源分配单位N之间的位置关系。
其中,所述第一序列包括k个第一单元,不同的第一单元对应不同的组资源数。
例如,第i组为第1组至第k组中的任意一组,在i组资源数中,第1组资源数对应的资 源分配单位N为20,第2组资源数对应的资源分配单位N为21,第3组资源数对应的资源分配单位N为22,第i组资源数对应的资源分配单位N为2i-1;所述第一序列指示i组资源数的资源分配单位N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第1组的20个、第2组的21个、第3组的22个、第i 组的2i-1个资源。
可选的,所述第一序列包括z个第二单元,不同的第二单元对应不同的组资源数,至少 一个第二单元对应至少两个组资源数,z<k,z为正整数且z≥2。
可选的,所述第一序列包括p个第三单元,一个组资源数在所述第一序列中对应N个不 同的第三单元。其中N为资源分配单元。
进一步地,p=2k-1,在所述2k-1个第三单元中,每个所述第三单元对应一个组号i,i为 1至k中的任一个,第i组资源数在所述第一序列中对应2i-1个第三单元,p为正整数且p≥2。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i组资源数对应的资源分配单位N为2i-1,第i+1组资源数 对应的资源分配单位N为2i+1-1,其中,所述2i-1个资源中包括第i组的第一资源,第2i +1-1个 资源中包括第i+1组的第一资源和第i+1组的第二资源;所述第一序列用于指示所述第i组的 第一资源在L个资源中位于所述第i+1组的第一资源和所述第i+1组的第二资源之间。
例如,i=3,第3组资源数对应的资源分配单位N为4,在所述第3组的一个资源分配单 位中包括第3组的第一资源、第二资源、第三资源和第四资源。处理单元162,具体用于在所述第3组的四个资源对应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一序列指示将所述第 3组的第一资源和第3组的第二资源分配给所述第一业务;将所述第3组的第三资源和第3 组的第四资源分配给所述第二业务;或者,将所述第3组的第一资源和第3组的第三资源分 配给所述第一业务;将所述第3组的第二资源和第3组的第四资源分配给所述第二业务。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的又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当k=4时,所述k组资源数中,第1 组资源数和第2组资源数为第一大组资源数,第3组资源数和第4组资源数为第二大组资源 数;所述第一序列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大组资源数和所述第二大组资源数之间的位置关系。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序列包含2k-1个单元,每个单元对应一个组号i, i为1至k中的任一个;所述第一序列用于指示每个所述单元所对应的组号i,处理单元162, 具体用于根据所述k组资源数和所述第一序列指示的每个单元所对应的组号i,确定所述m 个业务对应的资源。
可选的,所述第一序列为比特位的回文排列,所述组号i为第1至第k比特位中的任意 一个比特位。所述2k-1个单元组成的序列号中,以序列号为2k-1为第一中心,所述第一中心 的左边序列号所对应的比特位序列与右边序列号所对应的比特位序列关于所述第一中心对 称;在所述第一中心的左边序列号,以序列号为2k-2为第二中心,所述第二中心的左边序列 号所对应的比特位序列与右边序列号所对应的比特位序列关于所述第二中心对称;在以序列 号为2k-(k-1)为第k-1中心,所述第k-1中心的左边序列号所对应的比特位序列与右边序列号所 对应的比特位序列关于所述第k-1中心对称。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的又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162,具体用于对每组资源 数由二进制表示的比特值从全0开始到比特值全1依次列出,共计2k个计数单位;每生成一 个计数单位,比较当前计数单位与前一个计数单位的比特值变化,确定出发生跳变的比特位, 所述发生跳变是指同一比特位上的比特值从所述前一个计数单位的0在所述当前计数单位变 成1;对确定的2k-1个计数单位所对应的所有所述发生跳变的比特位进行排序,生成所述第 一序列。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的又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处理单元162,具体用于将所述k组 资源数的k个资源分配单位作为k个业务,利用预设算法建立所述k个业务与所述k个业务 组成的资源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对应关系生成所述第一序列。
其中,所述预设算法为:l×B modQ,l为常数,l的取值范围从1到Q;B为k个业务 表示的第1至第k个业务中的任一个所需的资源数,Q≥Max{B1,B2,B3,……,Bk};mod 表示取余数运算,l×B modQ表示l×B除以Q所得的余数。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又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发送单元163,用于利用开销帧发送业 务参数,所述业务参数包括业务个数m、m个业务编号和m个资源数。
进一步地,发送单元163,具体用于通过32个灵活以太网FlexE开销帧发送所述业务参 数;其中,第1至第20个FlexE开销帧用于携带所述m个业务对应的m个业务编号,第21至第27个FlexE开销帧用于携带所述m个资源数,第28至第32个FlexE开销帧用于承载保 留资源;并且在每个所述FlexE开销帧中的版本标识VER字段上配置有第一标识,所述第一 标识用于指示所述FlexE开销帧所携带的业务编号或资源数为当前使用的业务参数。
可选的,在又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发送单元163,具体用于发送2m+2个开销帧来传 输所述业务参数;其中,所述2m+2个开销帧中包括第1开销帧、第2开销帧、第3开销帧至第2m+2开销帧,所述第1开销帧中包括m个资源数的资源数总和,所述第2开销帧中包 括所述业务个数m,所述第3至第m+2开销帧中的m个开销帧中包括m个业务编号,第m+3 至第2m+2开销帧中的m个开销帧中包括所述m个资源数,并且在每个开销帧中的版本标识 VER字段上配置有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开销帧所携带的业务编号或资源数 为当前使用的业务参数。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所述的发送单元163用于利用开销帧发送业务参数的过程中,又一 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是,所述开销帧包括一个控制码块和Y个数据码块,Y≥2且Y为正整数, 所述控制码块用于定位和传输所述业务个数m,所述Y个数据码块用于传输所述m个资源数。
进一步地,所述Y个数据码块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码块,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码块中包括 所述m个资源数。更进一步地,一个第一码块用于承载所述m个资源数,或者所述至少一个 第一码块中的m个第一码块用于承载所述m个资源数。
在一个具体硬件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系统,该网络系统 可以是前述实施例中的以太网(Ethernet)、灵活以太网FlexE、泛在以太网X-E等,所述网 络系统中包括发送端10和接收端20,进一步地,所述发送端10中包括存储器1001、处理器 1002和通信接口1003。可选的,所述通信接口1003为FlexE接口,用于获取业务参数。此 外,该发送端10中还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具体地,处理器1002为发送端10的控制中心,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001内的 软件程序和/或单元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001内的数据,以执行复用过程中的各种 功能。
所述处理器1002可以由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组成,例如可以由单颗封装的 IC所组成,也可以由连接多颗相同功能或不同功能的封装IC而组成。举例来说,处理器可 以仅包括CPU,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以及控制芯片的组合。
存储器1001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1002来控制执行。 具体地,处理器1002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1001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代码,实现上述各实施 例中的资源分配方法。
进一步地,存储器1001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 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 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 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 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 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此外,当所述存储器1001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时,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可存储有程序, 该程序执行时可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资源分配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并且,在上述实 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 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
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 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上述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 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
通信接口1003中可以包括收发芯片,或接收机、发射机与天线等部件,用于接收业务参 数,比如k组资源数,以及数据码流,比如复用后的数据流。另外,还用于发送业务参数和 所述数据码流。进一步地,所述通信接口1003中可以包括无线局域网模块、蓝牙模块、基带 (base band)模块等通信模块,以及该通信模块对应的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用 于进行无线局域网络通信、蓝牙通信、红外线通信及/或蜂窝式通信系统通信。此外,通信接 口1003还可以支持直接内存存取(direct memory access)。
在本申请的不同实施方式中,通信接口1003中的各种收发芯片可以以集成电路芯片 (integrated circuit chip)的形式出现,并可进行选择性组合,而不必包括所有收发模块及对 应的天线组。例如,可以仅包括基带芯片、射频芯片以及相应的天线以在一个蜂窝通信系统 中提供通信功能。
示例性地,在本申请图16所示的资源分配装置实施例中,获取单元161和发送单元163 所要实现的功能可以由所述发送端10的通信接口1003来实现,或者由处理器1002控制所述 通信接口1003实现;所述处理单元162所要实现的功能则可以由处理器1002来实现。
例如,通信接口1003用于获取m个业务的k组资源数,每组资源数对应一个资源分配 单位N,每组资源数包括每个业务对应的系数a,所述系数a表示一个业务包括的资源分配单 位的个数,所述资源分配单位N表示一个资源分配单位包括的资源的个数,k≥1,N≥1且k, N均为正整数;处理器1002用于根据所述k组资源数在L个资源中确定所述m个业务对应 的资源。
同理地,在图17所示的系统中,接收端20中包括存储器2001、处理器2002和通信接口2003等部件。具体地,该存储器2001、处理器2002和通信接口2003中的各个部件的功 能与前述所述存储器1001、处理器1002和通信接口1003的结构和功能相同,本实施例此处 不再赘述。
其中,通信接口2003用于接收来自发送端10的业务参数和复用后的数据流,所述业务 参数包括k组资源数,并根据该业务参数对复用后的数据流进行解复用,得到k组资源数所 对应的m个业务,例如业务1、业务2至业务m。
此外,本实施例所述存储器1001或存储器2001中用于存储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 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例如资源分配指令。在计算机加载和执行所述 计算机程序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方法流程或功能。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销帧,所述开销帧包括一个控制码块和Y个数据码块,Y≥2且 为正整数,所述控制码块用于定位和传输所述业务个数m,所述Y个数据码块用于传输所述 m个资源数。其中,所述Y个数据码块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码块,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码块中 的一个或多个第一码块用于承载所述m个资源数。通过该开销帧可以一次性地发送m个业务 所对应的业务参数,并且该开销帧可以随着复用业务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使得承载的业务更 加灵活。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 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 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 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 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尤其,对于一种码块生成装 置、接收装置、分组承载设备和系统的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 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即可。
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另外,为了便 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 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 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以上所述的本申请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

Claims (36)

1.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m个业务的k组资源数,每组资源数对应一个资源分配单位N,每组资源数包括每个业务对应的系数a,所述系数a表示一个业务包括的资源分配单位的个数,所述资源分配单位N表示一个资源分配单位包括的资源的个数,k≥1,N≥1且k,N均为正整数;
根据所述k组资源数在L个资源中确定所述m个业务对应的资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m个业务的k组资源数,包括:
获取所述m个业务所对应的m个资源数,每个所述资源数按照第一进制表示,m≥1;
将每个所述按照第一进制表示的资源数通过第二进制表示后得到所述k组资源数,所述第二进制包括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k组资源数在L个资源中确定所述m个业务对应的资源,包括:
将所述k组资源数按照第1组至第k组的顺序,在所述L个资源中确定所述m个业务对应的资源,其中每组分配的资源数为m个业务的系数a之和与所述每组对应的资源分配单位N的乘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k组资源数按照第1组至第k组的顺序,在所述L个资源中确定所述m个业务对应的资源,包括:
按照所述第1组至第k组的顺序,如果所述第1组至第k组中的任意一组分配的资源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业务,则对包含所述两个或两个以上业务的组按照业务编号的顺序、或者按照业务编号交织的顺序分配每个业务对应的资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k组资源数在L个资源中确定所述m个业务对应的资源,包括:
获取第一序列,所述第一序列用于指示所述k组资源数的资源分配单位N之间的位置关系;
根据所述k组资源数和所述第一序列,在L个资源中确定所述m个业务对应的资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序列包括k个第一单元,不同的第一单元对应不同的组资源数。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序列包括z个第二单元,不同的第二单元对应不同的组资源数,至少一个第二单元对应至少两个组资源数,z<k,z为正整数且z≥2。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序列包括p个第三单元,一个组资源数在所述第一序列中对应N个不同的第三单元,p为正整数且p≥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p=2k-1,在所述2k-1个第三单元中,每个所述第三单元对应一个组号i,i为1至k中的任一个,第i组资源数在所述第一序列中对应2i-1个第三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i为1至k中的任一个,第i组资源数对应的资源分配单位N为2i-1,第i+1组资源数对应的资源分配单位N为2i+1-1
其中,所述2i-1个资源中包括第i组的第一资源,第2i+1-1个资源中包括第i+1组的第一资源和第i+1组的第二资源;
所述第一序列用于指示所述第i组的第一资源在L个资源中位于所述第i+1组的第一资源和所述第i+1组的第二资源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5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第一序列,包括:
对每组资源数由二进制表示的比特值从全0开始到比特值全1依次列出,共计2k个计数单位;
每生成一个计数单位,比较当前计数单位与前一个计数单位的比特值变化,确定出发生跳变的比特位,所述发生跳变是指同一比特位上的比特值从所述前一个计数单位的0在所述当前计数单位变成1;
对确定的2k-1个计数单位所对应的所有所述发生跳变的比特位进行排序,生成所述第一序列。
12.根据权利要求5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第一序列,包括:
将所述k组资源数的k个资源分配单位作为k个业务,利用预设算法建立所述k个业务与所述k个业务组成的资源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对应关系生成所述第一序列;
其中,所述预设算法为:l×B mod Q,
l为常数,l的取值范围从1到Q;B为k个业务表示的第1至第k个业务中的任一个所需的资源数,Q≥Max{B1,B2,B3,……,Bk},mod表示取余数运算,l×B mod Q表示l×B除以Q所得的余数。
13.根据权利要求2-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利用开销帧发送业务参数,所述业务参数包括:业务个数m、m个业务编号和m个资源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开销帧发送所述业务参数,包括:
发送32个灵活以太网FlexE开销帧来传输所述业务参数;
其中,第1至第20个FlexE开销帧用于携带所述m个业务编号,第21至第27个FlexE开销帧用于携带所述m个资源数,第28至第32个FlexE开销帧用于承载保留资源;并且在每个所述FlexE开销帧中的版本标识VER字段上配置有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FlexE开销帧所携带的业务编号或资源数为当前使用的业务参数。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开销帧发送所述业务参数,包括:
发送2m+2个开销帧来传输所述业务参数;
其中,所述2m+2个开销帧中包括第1开销帧、第2开销帧、第3开销帧至第2m+2开销帧,所述第1开销帧中包括m个资源数的资源数总和,所述第2开销帧中包括所述业务个数m,所述第3至第m+2开销帧中的m个开销帧中包括m个业务编号,第m+3至第2m+2开销帧中的m个开销帧中包括所述m个资源数,并且在每个开销帧中的版本标识VER字段上配置有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开销帧所携带的业务编号或资源数为当前使用的业务参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销帧包括一个控制码块和Y个数据码块,Y为正整数且Y≥2,
所述控制码块用于定位和传输所述业务个数m,所述Y个数据码块用于传输所述m个资源数和所述m个业务编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Y个数据码块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码块,其中,一个所述第一码块用于承载所述m个资源数,或者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码块中的m个第一码块用于承载所述m个资源数。
18.一种资源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m个业务的k组资源数,每组资源数对应一个资源分配单位N,每组资源数包括每个业务对应的系数a,所述系数a表示一个业务包括的资源分配单位的个数,所述资源分配单位N表示一个资源分配单位包括的资源的个数,k≥1,N≥1且k,N均为正整数;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k组资源数在L个资源中确定所述m个业务对应的资源。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获取所述m个业务所对应的m个资源数,每个所述资源数按照第一进制表示,m≥1;以及,将每个所述按照第一进制表示的资源数通过第二进制表示后得到所述k组资源数,所述第二进制包括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k组资源数按照第1组至第k组的顺序,在所述L个资源中确定所述m个业务对应的资源,其中每组分配的资源数为m个业务的系数a之和与所述每组对应的资源分配单位N的乘积。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按照所述第1组至第k组的顺序,如果所述第1组至第k组中的任意一组分配的资源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业务,则对包含所述两个或两个以上业务的组按照业务编号的顺序、或者按照业务编号交织的顺序分配每个业务对应的资源。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获取第一序列,根据所述k组资源数和所述第一序列,在L个资源中确定所述m个业务对应的资源;所述第一序列用于指示所述k组资源数的资源分配单位N之间的位置关系。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序列包括k个第一单元,不同的第一单元对应不同的组资源数。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序列包括z个第二单元,不同的第二单元对应不同的组资源数,至少一个第二单元对应至少两个组资源数,z<k,z为正整数且z≥2。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序列包括p个第三单元,一个组资源数在所述第一序列中对应N个不同的第三单元,p为正整数且p≥2。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p=2k-1,在所述2k-1个第三单元中,每个所述第三单元对应一个组号i,i为1至k中的任一个,第i组资源数在所述第一序列中对应2i -1个第三单元。
27.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i为1至k中的任一个,第i组资源数对应的资源分配单位N为2i-1,第i+1组资源数对应的资源分配单位N为2i+1-1,其中,所述2i-1个资源中包括第i组的第一资源,第2i+1-1个资源中包括第i+1组的第一资源和第i+1组的第二资源;
所述第一序列用于指示所述第i组的第一资源在L个资源中位于所述第i+1组的第一资源和所述第i+1组的第二资源之间。
28.根据权利要求22或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对每组资源数由二进制表示的比特值从全0开始到比特值全1依次列出,共计2k个计数单位;每生成一个计数单位,比较当前计数单位与前一个计数单位的比特值变化,确定出发生跳变的比特位,所述发生跳变是指同一比特位上的比特值从所述前一个计数单位的0在所述当前计数单位变成1;对确定的2k-1个计数单位所对应的所有所述发生跳变的比特位进行排序,生成所述第一序列。
29.根据权利要求22或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k组资源数的k个资源分配单位作为k个业务,利用预设算法建立所述k个业务与所述k个业务组成的资源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对应关系生成所述第一序列;
其中,所述预设算法为:l×B mod Q,
l为常数,l的取值范围从1到Q;B为k个业务表示的第1至第k个业务中的任一个所需的资源数,Q≥Max{B1,B2,B3,……,Bk},mod表示取余数运算,l×B mod Q表示l×B除以Q所得的余数。
30.根据权利要求18-2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利用开销帧发送业务参数,所述业务参数包括:业务个数m、m个业务编号和m个资源数。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发送32个灵活以太网FlexE开销帧来传输所述业务参数;
其中,第1至第20个FlexE开销帧用于携带所述m个业务编号,第21至第27个FlexE开销帧用于携带所述m个资源数,第28至第32个FlexE开销帧用于承载保留资源;并且在每个所述FlexE开销帧中的版本标识VER字段所配置有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FlexE开销帧所携带的业务编号或资源数为当前使用的业务参数。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发送2m+2个开销帧来传输所述业务参数;
其中,所述2m+2个开销帧中包括第1开销帧、第2开销帧、第3开销帧至第2m+2开销帧,所述第1开销帧中包括m个资源数的资源数总和,所述第2开销帧中包括所述业务个数m,所述第3至第m+2开销帧中的m个开销帧中包括m个业务编号,第m+3至第2m+2开销帧中的m个开销帧中包括所述m个资源数,并且在每个开销帧中的版本标识VER字段上配置有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开销帧所携带的业务编号或资源数为当前使用的业务参数。
33.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销帧包括一个控制码块和Y个数据码块,Y为正整数且Y≥2,所述控制码块用于定位和传输所述业务个数m,所述Y个数据码块用于传输所述m个资源数和所述m个业务编号。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Y个数据码块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码块,其中,一个所述第一码块用于承载所述m个资源数,或者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码块中的m个第一码块用于承载所述m个资源数。
35.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耦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指令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
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1175248.0A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和设备 Pending CN1128661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75248.0A CN112866138A (zh)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和设备
PCT/CN2020/130424 WO2021104168A1 (zh) 2019-11-26 2020-11-20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75248.0A CN112866138A (zh)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和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66138A true CN112866138A (zh) 2021-05-28

Family

ID=75984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75248.0A Pending CN112866138A (zh) 2019-11-26 2019-11-26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66138A (zh)
WO (1) WO2021104168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45625A1 (zh) * 2021-09-23 2023-03-30 苏州盛科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码块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6663854A (zh) * 2023-07-24 2023-08-29 匠人智慧(江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慧园区的资源调度管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WO2023207378A1 (zh) * 2022-04-24 2023-1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时隙分配方法及相关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96432A (zh) * 2021-10-20 2023-04-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时隙一致性验证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88516B (zh) * 2016-09-29 2021-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承载业务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EP3809665B1 (en) * 2016-10-24 2022-10-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device in flexible ethernet
CN108011702B (zh) * 2016-10-28 2021-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的传输、接收方法及系统
CN109995455B (zh) * 2017-12-29 2020-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45625A1 (zh) * 2021-09-23 2023-03-30 苏州盛科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码块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WO2023207378A1 (zh) * 2022-04-24 2023-1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时隙分配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6663854A (zh) * 2023-07-24 2023-08-29 匠人智慧(江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慧园区的资源调度管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6663854B (zh) * 2023-07-24 2023-10-17 匠人智慧(江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慧园区的资源调度管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04168A1 (zh) 2021-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82199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in optical network and optical network device
CN112866138A (zh)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和设备
KR100567326B1 (ko) Sonet/sdh, pdh, 그리고 이더넷 신호의 통합스위칭/전달 장치 및 그 방법
WO2019128664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9228201A1 (zh) 一种业务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20221141A1 (zh) 光传送网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8416770B2 (en) Universal service transport transitional encoding
US11381338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JP6412155B2 (ja) フレーマ、及びフレーミング方法
WO2020187418A1 (en) Routing flexe data in a network
US2011014203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witching packet/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tdm) including tdm circuit and carrier ethernet packet signal
CN112398734B (zh) 一种业务传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23109424A1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JP5467535B2 (ja) 多重伝送システム、多重装置、多重分離装置、及び多重伝送方法
US7558260B2 (en) Byte-timeslot-synchronous, dynamically switched multi-source-node data transport bus system
WO2018196833A1 (zh) 报文发送方法和报文接收方法及装置
WO2023231764A1 (zh) 业务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10890936A (zh) 一种码块生成方法、接收方法和装置
WO2024032269A1 (zh) 通信方法、相关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4040884A1 (zh)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3232097A1 (zh) 业务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5603879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8075641A (zh) 一种带宽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16418455A (zh) 分组信号的发送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装置
CN116806418A (zh) 通信方法及网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