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42842A - 一种虚拟世界的数据传输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虚拟世界的数据传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42842A
CN116342842A CN202310316010.5A CN202310316010A CN116342842A CN 116342842 A CN116342842 A CN 116342842A CN 202310316010 A CN202310316010 A CN 202310316010A CN 116342842 A CN116342842 A CN 1163428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rtual world
world
virtual
module
intr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1601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42842B (zh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ore Thread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oore Thread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ore Thread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oore Thread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1601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428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428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428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428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428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9/00Manipulating 3D models or images for computer graphics
    • G06T19/006Mixed re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4Interprogram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虚拟世界的数据传输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世界隧道模块、世界融合模块和世界入侵模块,其中,世界隧道模块用于提供第一虚拟世界的连接接口,所述连接接口用于和第二虚拟世界的连接接口结合形成连接隧道;世界融合模块用于提供第一虚拟世界的合并接口和叠加接口,所述合并接口用于第一虚拟世界和第二虚拟世界进行世界合并,所述叠加接口用于第一虚拟世界和第二虚拟世界进行世界叠加;世界入侵模块用于提供第一虚拟世界的入侵接口,所述入侵接口用于第一虚拟世界和第二虚拟世界间进行对象和/或规则引擎的单向传输。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虚拟世界的数据传输系统能够满足不同虚拟世界间的信息交互,提高虚拟世界间的数据传输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虚拟世界的数据传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虚拟世界的数据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虚拟世界是以模拟环境为基础,以虚拟的人物化身为载体,用户在其中生活、交流的网络世界。虚拟世界的用户可以选择虚拟的数字模型作为自己的化身,以走、飞、乘坐交通工具等各种手段移动,通过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各种媒介交流。虚拟世界独立于现实世界,当前大多数人更为关注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交互,对不同虚拟世界间的信息交互并没有提出一个完整的系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出了一种虚拟世界的数据传输系统,对不同虚拟世界间的信息交互给出明确的方法,提高虚拟世界间的信息传输效率。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虚拟世界的数据传输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世界隧道模块、世界融合模块和世界入侵模块,其中,所述世界隧道模块,用于提供第一虚拟世界的连接接口,所述连接接口用于和第二虚拟世界的连接接口结合形成连接隧道,所述第一虚拟世界表示任意一个虚拟世界,所述第二虚拟世界表示除所述第一虚拟世界以外的任意一个或多个虚拟世界,所述连接隧道用于直接在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和所述第二虚拟世界之间传送对象;所述世界融合模块,用于提供所述第一虚拟世界的合并接口和叠加接口,所述合并接口用于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和所述第二虚拟世界进行世界合并,所述叠加接口用于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和所述第二虚拟世界进行世界叠加;所述世界入侵模块,用于提供所述第一虚拟世界的入侵接口,所述入侵接口用于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和第二虚拟世界间进行对象和/或规则引擎的单向传输,所述规则引擎用于模拟物理规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世界隧道模块包括隧道搭建模块和规则同化模块,其中,所述隧道搭建模块用于和所述第二虚拟世界的隧道搭建模块结合形成所述连接隧道;所述规则同化模块用于将经由所述连接隧道到达所述第一虚拟世界的对象的规则引擎与所述第一虚拟世界的规则引擎进行同一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虚拟世界的第一对象经由所述连接隧道到达所述第二虚拟世界的过程中:在所述第一对象进入所述连接隧道之前,所述第一对象的规则引擎和所述第一虚拟世界的规则引擎同一化;在所述第一对象处于所述连接隧道中,所述第一对象的规则引擎和所述连接隧道的规则引擎同一化;在所述第一对象达到所述第二虚拟世界后,所述第一对象的规则引擎和所述第二虚拟世界的规则引擎同一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世界合并为整体合并、分块合并或者部分合并;在所述世界合并为所述整体合并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和所述第二虚拟世界进行世界合并包括: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和第二虚拟世界直接合并得到合并后的虚拟世界;在所述世界合并为所述分块合并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和所述第二虚拟世界进行世界合并包括: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和第二虚拟世界各自分成多个子虚拟世界,各子虚拟世界合并得到合并后的虚拟世界;在所述世界合并为所述部分合并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和所述第二虚拟世界进行世界合并包括: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和第二虚拟世界各自选择部分对象和空间进行合并,得到合并后的虚拟世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合并后的虚拟世界的规则引擎与所述第一虚拟世界的规则引擎一致,或者与第二虚拟世界的规则引擎一致,或者遵循用户设置的规则引擎。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世界叠加包括整体叠加、部分叠加或者时间叠加三种情况,其中,在所述世界叠加为所述整体叠加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和所述第二虚拟世界进行世界叠加包括: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和第二虚拟世界直接叠加得到叠加后的虚拟世界;在所述世界叠加为所述部分叠加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和所述第二虚拟世界进行世界叠加包括: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和第二虚拟世界各自选择部分对象和空间进行叠加,得到叠加后的虚拟世界;在所述世界叠加为时间叠加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和所述第二虚拟世界进行世界叠加包括: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叠加到第二虚拟世界的时间线上,得到叠加后的虚拟世界,以供使用者通过选择不同的时间选择不同的虚拟世界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叠加后的虚拟世界的规则引擎与所述第一虚拟世界的规则引擎一致,或者与所述第二虚拟世界的规则引擎一致,或者遵循用户设置的规则引擎。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虚拟世界与所述第二虚拟世界为完全虚拟世界的情况下,所述入侵接口用于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向所述第二虚拟世界的入侵或者所述第二虚拟世界向所述第一虚拟世界的入侵,所述完全虚拟世界表示不与物理世界关联的虚拟世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虚拟世界的等级高于所述第二虚拟世界的情况下,所述入侵接口用于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向所述第二虚拟世界发送对象和规则引擎,以实现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向所述第二虚拟世界的入侵;在所述第一虚拟世界的等级低于所述第二虚拟世界或者所述第一虚拟世界的等级与所述第二虚拟世界的等级相同的情况下,所述入侵接口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虚拟世界的对象和规则引擎,以实现所述第二虚拟世界向所述第一虚拟世界的入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世界入侵模块包括可控入侵模块和不可控入侵模块,其中,所述可控入侵模块用于筛选进行单向传输的第二虚拟世界和/或所述入侵接口待传输的对象和规则引擎;所述不可控入侵模块用于直接使用所述入侵接口单向待传输对象和随机规则引擎。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可控入侵模块包括定向入侵模块和随机入侵模块,其中,所述定向入侵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坐标位置筛选进行单向传输的第二虚拟世界;所述随机入侵模块用于根据随机坐标筛选所述进行单向传输的第二虚拟世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定向入侵模块还用于根据预设条件筛选所述入侵接口待传输的对象和规则引擎;所述随机入侵模块还用于根据随机条件筛选所述入侵接口待传输的对象和规则引擎。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可控入侵模块还用于按照预设时间间隔或预设规则对第二虚拟世界进行入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世界入侵模块还包括规则生成模块和环境生成模块,其中,所述规则生成模块用于在入侵过程中生成新的规则引擎;所述环境生成模块用于在入侵过程中生成新的环境模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虚拟世界的任意一个对象的能量达到预设的阈值的情况下,所述对象通过世界入侵模块入侵到所述第二虚拟世界;在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入侵所述第二虚拟世界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虚拟世界的规则引擎、环境模型根据入侵程度进行更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虚拟世界为孪生虚拟世界、异化虚拟世界或者预设虚拟世界,其中,所述孪生虚拟世界表示与物理世界孪生的数字孪生世界的状态和规则引擎一致的虚拟世界;所述异化虚拟世界表示改变所述数字孪生世界的规则引擎得到的虚拟世界;所述预设虚拟世界表示使用者根据需要创建的虚拟世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系统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虚拟世界的多个连接接口、合并接口、叠加接口和入侵模块的开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系统还包括虚拟大厅,所述虚拟大厅用于部署所述连接接口、所述合并接口、所述叠加接口和所述入侵接口中的一者或多者。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世界隧道模块、世界融合模块和世界入侵模块给出虚拟世界间的信息交互方式,能够满足虚拟世界间数据传输的不同场景,提高虚拟世界间的数据传输效率。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调用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部署上述系统。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而非限制本公开。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这些附图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虚拟世界的数据传输系统的框图。
图2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世界隧道模块的框图。
图3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世界融合模块的框图。
图4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世界入侵模块的框图。
图5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可控入侵模块的框图。
图6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世界入侵模块的框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虚拟世界的数据传输系统的框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虚拟世界的数据传输系统的框图。
图9示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交互模块的框图。
图10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1900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术语“至少一种”表示多种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中的至少两种的任意组合,例如,包括A、B、C中的至少一种,可以表示包括从A、B和C构成的集合中选择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元素。
另外,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公开,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公开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公开的主旨。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虚拟世界的数据传输系统的框图。如图1所示,所述虚拟世界的数据传输系统可以包括世界隧道模块11、世界融合模块12和世界入侵模块13。
其中,所述世界隧道模块11,用于提供第一虚拟世界的连接接口。
其中,所述连接接口可以用于和第二虚拟世界的连接接口结合形成连接隧道,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可以表示任意一个虚拟世界,所述第二虚拟世界可以表示除所述第一虚拟世界以外的任意一个或多个虚拟世界,所述连接隧道可以用于直接在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和所述第二虚拟世界之间传送对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虚拟世界(包括第一虚拟世界和第二虚拟世界)可以为孪生虚拟世界、异化虚拟世界或者预设虚拟世界。其中,所述孪生虚拟世界表示与物理世界孪生的数字孪生世界的状态和规则引擎一致的虚拟世界;所述异化虚拟世界表示改变所述数字孪生世界的规则引擎得到的虚拟世界;所述预设虚拟世界表示使用者根据需要创建的虚拟世界。
其中,规则引擎可以用于模拟物理规律,具体的可以用于重现虚拟世界中事物对应的属性功能、力学表现、运动表现和流体表现等物理世界存在的规则。虚拟世界通过规则引擎对物理世界进行仿真,以此得到可以自主设计和运行的虚拟世界。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虚拟世界是基于数字孪生世界得到的,其中,数字孪生世界则是根据物理世界中采集到的感知数据得到的虚拟世界,可以对物理世界的信息进行实时性准确性的传输。所述感知数据可以包括三维成像数据、生命体的生物数据、生命体或者物品的空间位置数据以及环境数据。所述感知系统可以对物理世界的任意多种数据进行采集,感知数据的种类越多,数字孪生模型的维度就越高,数字孪生模型与物理世界的相似度也就越高。所述感知系统进行感知数据采集时,不仅可以对物理世界的非生物数据进行采集(例如环境中的水分、土壤数据等),还可以对物理世界的生物数据进行采集(例如生物的温度等),这样保证了感知数据的完整性和丰富度。
数字孪生世界可以与物理世界进行实时性的数据传输,即物理世界的数据发生变化,数字孪生世界也会同步发生同样的变化,因此,为了能够得到可以自由变换状态的虚拟世界,就需要在数字孪生世界的基础上得到与物理世界的数据不发生同步变化的虚拟世界。即在得到使用者需要的虚拟世界前,需要先根据物理世界中的数据得到其对应的数字孪生世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通过物理世界的数据和规则引擎构建数字孪生世界,在一个示例中,系统将在雪地中运动中的雪兔的数据传输到计算单元中,计算单元根据得到的数据可以先完成对雪地和雪兔的建模,得到环境模型和生物模型,之后根据数据选择相应的规则引擎完善雪地模型和雪兔模型,即在材料引擎模块中寻找到雪兔表皮的属性,在力学引擎模块中寻找雪落在雪兔身上时的力学表现,在运动引擎模块中寻找雪兔奔跑时的运动表现,根据不同的规则引擎对最初搭建的生物模型进行完善得到雪兔的数字孪生模型。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孪生虚拟世界表示与物理世界孪生的数字孪生世界的状态和规则引擎一致的虚拟世界。使用者在得到与物理世界同步的数字孪生世界后,可以根据其状态和规则引擎得到对应的孪生虚拟世界,与数字孪生世界不同,孪生虚拟世界中的状态不随着物理世界同步变化,即孪生虚拟世界可以根据自身的规则引擎对物理世界进行模拟,自行更换状态,例如,物理世界中人为更改城市中的建筑群的位置和形态的情况下,数字孪生世界中对应的建筑群需要进行同步更改,而孪生虚拟世界则不需要跟随物理世界的改变而改变。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孪生虚拟世界可以随着虚拟世界中的使用者的指令而改变虚拟世界中的事物的状态,在孪生虚拟世界中使用者可以通过虚拟人的形式对虚拟世界的状态进行改变,而无需等待物理世界状态变化进行跟随,孪生虚拟世界中使用者可以通过虚拟人对想要控制的事物进行改变。
孪生虚拟世界是与数字孪生世界的状态和规则引擎一致的虚拟世界,即为现实世界的一种虚拟复刻,而在实际的使用中,仅有对现实世界的复刻是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的,因此所述虚拟世界还可以包括异化虚拟世界,所述异化虚拟世界表示改变所述数字孪生世界的规则引擎得到的虚拟世界。异化虚拟世界即为对数字孪生世界的规则引擎改变的虚拟世界,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对目前得到的数字孪生世界的规则引擎中的一条或多条进行更改,例如,对虚拟世界中的特定地点设置锚点,在使用者需要的时候,通过锚点即可传送到想要到达的位置;或者对虚拟世界中的虚拟人进行设置,为不同的虚拟人赋予不同的能力(飞行、喷火等)。所述异化虚拟世界可以在数字孪生世界的基础上得到,可以为以现实世界为背景模板的虚拟世界。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虚拟世界还包括预设虚拟世界,预设虚拟世界表示使用者根据需要创建的虚拟世界,即可以为使用者从无到有创建的虚拟世界,也可以为使用者将之前得到的虚拟世界进行更改得到的虚拟世界,虚拟世界中的虚拟人的形象也可以进行设定,例如,将虚拟人的形象设定为兽人、精灵等,通过不同的虚拟人想象为使用者带来更好的体验,通过虚拟世界体验到不同的虚拟种族;此外,预设虚拟世界还可以有独立的规则引擎,此处的规则引擎可以参考上述异化虚拟世界中提到的规则引擎的更改;预设虚拟世界还可以有不同的世界背景,例如,将某一款游戏的背景设定为所述预设虚拟世界的背景,让使用者拥有身历其境的感觉。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虚拟世界和第二虚拟世界都可以为孪生虚拟世界、异化虚拟世界或者预设虚拟世界中的任意一种,不同的虚拟世界通过各自世界中的世界隧道模块提供的连接接口构建两个虚拟世界间的连接隧道,以使得不同的虚拟世界间可以进行事物的传输。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每个虚拟世界中都可以有世界隧道模块,所述世界隧道模块可以为虚拟世界提供连接接口,具有世界隧道模块的任意两个虚拟世界都可以通过世界隧道模块建立两个虚拟世界间的连接,即通过两个虚拟世界中的连接接口结合形成连接隧道,所述连接隧道可以用于两个世界间对象(包括虚拟人物和虚拟事物等)的传输和交流,所述连接隧道可以看作是一个具有独立规则引擎的虚拟世界,即两个虚拟世界间的事物通过一个共用的虚拟世界到达另一个虚拟世界。
图2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世界隧道模块的框图。如图2所示,世界隧道模块可以包括隧道搭建模块和规则同化模块。其中,所述隧道搭建模块可以用于和所述第二虚拟世界的隧道搭建模块结合形成所述连接隧道。所述规则同化模块可以用于将经由所述连接隧道到达所述第一虚拟世界的对象的规则引擎与所述第一虚拟世界的规则引擎进行同一化。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虚拟世界的隧道搭建模块可以通过连接接口与第二虚拟世界的连接接口进行结合形成连接隧道,规则同化模块可以对经过连接隧道到达第一虚拟世界的对象的规则引擎进行同一化处理,即第二虚拟世界通过连接接口与第一虚拟世界进行连接,之后通过连接隧道将想要传输的事物传输到第一虚拟世界中,第一虚拟世界接收到传输的事物后对其规则进行同化,使其规则引擎与第一虚拟世界保持一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虚拟世界的第一对象经由所述连接隧道到达所述第二虚拟世界的过程中:在所述第一对象进入所述连接隧道之前,所述第一对象的规则引擎和所述第一虚拟世界的规则引擎同一化;在所述第一对象处于所述连接隧道中,所述第一对象的规则引擎和所述连接隧道的规则引擎同一化;在所述第一对象达到所述第二虚拟世界后,所述第一对象的规则引擎和所述第二虚拟世界的规则引擎同一化。
第一对象可以表示第一虚拟世界中的任意一个对象。所述连接隧道可以看成是一个具有独立规则引擎的虚拟世界,因此,在所述第一对象从第一虚拟世界经由连接隧道进入第二虚拟世界的过程中,第一对象的规则引擎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具体的,第一对象从第一虚拟世界进入连接隧道后,第一对象的规则引擎就会在连接隧道中同化为连接隧道的规则引擎,第一对象从连接隧道到达第二虚拟世界后则通过第二虚拟世界的规则同化模块(可以参照第一虚拟世界的规则同化模块)将第一对象的规则引擎从连接隧道的规则引擎同化为第二虚拟世界的规则引擎。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虚拟世界的第二对象经由所述连接隧道到达第一虚拟世界的过程中,在所述第二对象进入所述连接隧道之前,所述第二对象的规则引擎和所述第二虚拟世界的规则引擎一致,在所述第二对象在连接隧道的过程中,第二对象的规则引擎则与连接隧道的规则引擎一致,在第二对象到达第一虚拟世界后,第一虚拟世界通过规则同化模块对其规则引擎进行同化,使其规则引擎与第一虚拟世界的规则引擎一致,至此,第二对象完成了从第二虚拟世界传输到了第一虚拟世界的全过程。
第二对象可以表示第二虚拟世界中的任意一个对象。第二对象可以是原本就处于第二虚拟世界的对象,也可以为从第一虚拟世界进入第二虚拟世界的对象,还可以是第二虚拟世界中新产生的对象,对此本公开实施例不做限制。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两个不同的虚拟世界间,只要都具有世界隧道模块,就可以彼此间建立连接隧道,通过连接隧道达到两个不同的虚拟世界间的对象的传输,例如,第一虚拟世界中的虚拟人物可以通过连接隧道到达第二虚拟世界。在上述过程中,无论是第一虚拟世界中的事物还是第二虚拟世界中的事物在到达另一个虚拟世界后,都需要与到达的虚拟世界的规则引擎进行同化,例如,第一虚拟世界是一个异化的虚拟世界,虚拟人的形象可以为精灵,第二虚拟世界是一个孪生虚拟世界,虚拟人的形象可以是以现实世界中的人作为模板的人物形象,那么从第一虚拟世界中通过连接隧道到达第二虚拟世界的虚拟人在到达第二虚拟世界之后,虚拟人的形象就需要根据第二虚拟世界中的规则引擎将其变为以现实世界中的人作为模板的人物形象。
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虚拟世界的数据传输系统还包括世界融合模块12。图3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世界融合模块的框图。如图3所示,所述世界融合模块12用于提供所述第一虚拟世界的合并接口和叠加接口,所述合并接口用于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和所述第二虚拟世界进行世界合并,所述叠加接口用于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和所述第二虚拟世界进行世界叠加。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世界隧道模块可以让两个不同的虚拟世界间进行事物的传输,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两个虚拟世界进行短时间的数据传输,在面对有长期传输需要的两个虚拟世界,就需要给出一种效率更快,稳定性更高的数据传输方式,因此,本公开提出了世界融合模块,通过世界融合模块即可让两个不同的虚拟世界间进行世界合并或世界叠加,这样就可以将两个不同的虚拟世界融合为一个虚拟世界,可以让两个世界间的数据和事物具有稳定的交流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世界合并为整体合并、分块合并或者部分合并;在所述世界合并为所述整体合并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和所述第二虚拟世界进行世界合并包括: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和第二虚拟世界直接合并得到合并后的虚拟世界;在所述世界合并为所述分块合并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和所述第二虚拟世界进行世界合并包括: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和第二虚拟世界各自分成多个子虚拟世界,各子虚拟世界合并得到合并后的虚拟世界;在所述世界合并为所述部分合并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和所述第二虚拟世界进行世界合并包括: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和第二虚拟世界各自选择部分对象和空间进行合并,得到合并后的虚拟世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合并后的虚拟世界的规则引擎与所述第一虚拟世界的规则引擎一致,或者与第二虚拟世界的规则引擎一致,或者遵循用户设置的规则引擎。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虚拟世界和第二虚拟世界可以通过世界融合模块中的合并接口进行两个不同的虚拟世界间的合并,合并的形式包括整体合并、分块合并和部分合并。
在第一虚拟世界和第二虚拟世界进行整体合并的情况下,第一虚拟世界可以与第二虚拟世界直接进行合并得到合并后的虚拟世界,合并后的虚拟世界可以与第一虚拟世界或第二虚拟世界的规则引擎一致,也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自行设置规则引擎。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多个虚拟世界同样可以通过世界融合模块进行合并,在合并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任意一个虚拟世界作为主世界,使得合并后的虚拟世界的规则引擎与其一致,也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自行设置规则引擎,例如,在需要得到一个城市的虚拟世界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对不同的区域进行搭建虚拟世界,然后将得到的多个虚拟世界直接进行合并,即可得到一个完整的城市对应的虚拟世界。
在第一虚拟世界和第二虚拟世界进行分块合并的情况下,第一虚拟世界和第二虚拟世界可以各自分成多个子虚拟世界,然后根据使用者的需要对不同的子虚拟世界进行合并。例如,第一虚拟世界是一个城市群孪生虚拟世界,第二虚拟世界是一个河流的孪生虚拟世界,为了得到一个流经城市群的流域孪生虚拟世界,既可以将第一虚拟世界分为多个部分,得到子虚拟世界,根据使用者的需要,将子虚拟世界与第二虚拟世界进行合并,得到合并后的虚拟世界,该合并后的虚拟世界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要为其设置规则引擎,也可以将第一虚拟世界的规则引擎和第二虚拟世界的规则引擎结合。
在第一虚拟世界和第二虚拟世界进行部分合并的情况下,第一虚拟世界和第二虚拟世界可以各自选择部分对象和空间进行合并,在部分合并的情况下,第一虚拟世界可以仅将世界中的部分虚拟人与第二虚拟世界进行合并,即通过世界融合模块将部分虚拟人传输到第二虚拟世界中,或者第一虚拟世界可以将世界中的部分虚拟建筑、地形等传输到第二虚拟世界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合并接口还可以将第一虚拟世界中的体验者直接合并到第二虚拟世界中,即第一虚拟世界中的体验者可以通过合并接口将意识传输到第二虚拟世界,生成不同的虚拟人物,区别于直接将虚拟人传输到第二虚拟世界,该种方式仅将体验者的意识进行传输,而对第一虚拟世界中原本的事物没有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两个或多个不同的虚拟世界合并后,可以不存在一个统一的规则引擎,即合并后的虚拟世界可以根据地域的不同具有不同的规则引擎,这样,体验者可以在一个虚拟世界中,根据所处的位置体验到不同的感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世界叠加包括整体叠加、部分叠加或者时间叠加三种情况,其中,在所述世界叠加为所述整体叠加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和所述第二虚拟世界进行世界叠加包括: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和第二虚拟世界直接叠加得到叠加后的虚拟世界;在所述世界叠加为所述部分叠加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和所述第二虚拟世界进行世界叠加包括: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和第二虚拟世界各自选择部分对象和空间进行叠加,得到叠加后的虚拟世界;在所述世界叠加为时间叠加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和所述第二虚拟世界进行世界叠加包括: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叠加到第二虚拟世界的时间线上,得到叠加后的虚拟世界,以供使用者通过选择不同的时间选择不同的虚拟世界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叠加后的虚拟世界的规则引擎与所述第一虚拟世界的规则引擎一致,或者与所述第二虚拟世界的规则引擎一致,或者遵循用户设置的规则引擎。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世界融合模块还提供了一个叠加接口,不同的虚拟世界可以通过叠加接口进行世界叠加。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世界叠加可以将两个世界进行整体叠加,即将不同虚拟世界直接进行叠加,在叠加的过程中,可以选择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自行设置规则引擎。例如,使用者想要得到一个完整的矿区孪生虚拟世界,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对矿坑和矿上分别搭建虚拟世界,然后将得到的两个虚拟世界直接进行叠加,即可得到一个完整的矿区对应的虚拟世界,之后使用者可以对其设置规则引擎,例如将矿下和矿上分别设置不同的规则引擎。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多个虚拟世界同样可以通过世界融合模块进行叠加,在叠加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任意一个虚拟世界作为主世界,使得合并后的虚拟世界的规则引擎与其一致,例如,对一个大厦进行建模,可以分别对其各个楼层进行建模得到每层对应的虚拟世界,之后将多个虚拟世界进行叠加,即可得到一个完整的大厦的孪生虚拟世界。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叠加接口还可以将两个世界进行部分叠加,即将两个世界种的部分区域进行叠加,得到叠加后的虚拟世界。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叠加接口还可以将两个世界进行时间叠加,即将一个虚拟世界叠加到另一个虚拟世界的时间线上,例如,将第一虚拟世界叠加到第二虚拟世界的时间线上。还可以将第一虚拟世界进行分散叠加到第二虚拟世界的时间线上,即将第一虚拟世界分为多个子虚拟世界,之后将多个子虚拟世界叠加到第二虚拟世界的时间线上。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只要两个虚拟世界都具有世界融合模块,就可以通过世界融合模块将两个虚拟世界进行合并或者叠加,通过两个世界的融合,既可快速的将两个世界间的事物和数据进行互通,并且可以使得原有的两个虚拟世界之间形成一个稳定虚拟世界,使得两个世界可以稳定的传输数据。
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虚拟世界的数据传输系统还包括世界入侵模块13。
其中,所述世界入侵模块13可以用于提供所述第一虚拟世界的入侵接口,所述入侵接口用于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和第二虚拟世界间进行对象和/或规则引擎的单向传输,所述规则用于模拟物理规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虚拟世界与所述第二虚拟世界为完全虚拟世界的情况下,所述入侵接口用于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向所述第二虚拟世界的入侵或者所述第二虚拟世界向所述第一虚拟世界的入侵,所述完全虚拟世界表示不与物理世界关联的虚拟世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虚拟世界的等级高于所述第二虚拟世界的情况下,所述入侵接口用于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向所述第二虚拟世界发送对象和规则引擎,以实现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向所述第二虚拟世界的入侵;在所述第一虚拟世界的等级低于所述第二虚拟世界或者所述第一虚拟世界的等级与所述第二虚拟世界的等级相同的情况下,所述入侵接口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虚拟世界的对象和规则引擎,以实现所述第二虚拟世界向所述第一虚拟世界的入侵。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一个虚拟世界可以通过世界入侵模块对其他虚拟世界进行入侵,所述世界入侵是在虚拟深空之中进行的,即无论是入侵的虚拟世界还是被入侵的虚拟世界都是完全虚拟世界,所述虚拟深空即为由完全虚拟世界组成的虚拟世界集群,完全虚拟世界表示不与物理世界关联的虚拟世界,在虚拟深空之中的虚拟世界是具有等级的,虚拟世界等级的设定可以由使用者人为规定,例如,可以根据虚拟世界具有的规则引擎的数量级对虚拟世界的等级进行划分,所述世界入侵,是一个完全虚拟世界对世界等级低于自身的完全虚拟世界进行的,在入侵的过程中,第一虚拟世界可以强行与第二虚拟世界建立传输通道,将第一世界自身的事物或者规则引擎传输到第二虚拟世界之中,而被入侵的第二虚拟世界无法对传输通道进行更改,也无法通过传输通道将自身的事物或者规则引擎传输到第一虚拟世界中。
图4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世界入侵模块的框图。如图4所示,所述世界入侵模块包括可控入侵模块和不可控入侵模块,其中,所述可控入侵模块用于筛选进行单向传输的第二虚拟世界和/或所述入侵接口待传输的对象和规则引擎;所述不可控入侵模块用于直接使用所述入侵接口单向待传输对象和随机规则引擎。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世界入侵模块可以包括可控入侵模块和不可控入侵模块,两个模块分别对应世界入侵的两种入侵方式,可控入侵可以在第一虚拟世界强行与第二虚拟世界建立传输通道后,对传输通道中单向传输的对象和规则引擎进行筛选,而不可控入侵在第一虚拟世界与第二虚拟世界建立传输通道后,不可控制对第二虚拟世界传输的对象和规则引擎,通过可控入侵模块,第一虚拟世界可以实现使用者相应的目的,根据使用者的需要对第二虚拟世界进行入侵,而通过不可控入侵模块,则对第二虚拟世界将传输不可筛选的规则引擎,在一种可能的情况下,可以使得第二虚拟世界中连接的部分形成一个规则引擎混乱或者规则引擎不定的区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分区域可以形成为一个独立的虚拟世界。
图5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可控入侵模块的框图。如图5所示,所述可控入侵模块包括定向入侵模块和随机入侵模块,其中,所述定向入侵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坐标位置筛选进行单向传输的第二虚拟世界;所述随机入侵模块用于根据随机坐标筛选所述进行单向传输的第二虚拟世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定向入侵模块还用于根据预设条件筛选所述入侵接口待传输的对象和规则引擎;所述随机入侵模块还用于根据随机条件筛选所述入侵接口待传输的对象和规则引擎。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可控入侵模块可以包括定向入侵模块和随机入侵模块,即可控入侵可以通过定向入侵或者随机入侵的方式对其他虚拟世界进行入侵,例如,在知道虚拟深空中的其他虚拟世界的坐标后,可以根据想要入侵的虚拟世界的坐标筛选到该虚拟世界,之后通过世界入侵模块,对其建立入侵通道。而在一定的条件下,虚拟世界还可以对虚拟深空中的随机坐标位置对所在地的虚拟世界搭建入侵通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可控入侵模块还用于按照预设时间间隔或预设规则对第二虚拟世界进行入侵。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可控入侵模块可以根据使用者预设时间间隔对第二虚拟世界进行入侵,例如,使用者可以对选定的第二虚拟世界设定一个入侵周期,在达到入侵周期的情况下,第一虚拟世界可以对第二虚拟世界进行世界入侵,然后再下个入侵周期到达的情况下,再次对第二虚拟世界进行世界入侵,这样周而复始,直到达到使用者设定的入侵次数或无法找到第二虚拟世界的坐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控入侵模块可以按照使用者设定的规则对第二虚拟世界进行入侵,例如,使用者可以为第一虚拟世界设定激发式的入侵,在第一虚拟世界获得一个虚拟深空中的任意一个虚拟世界的坐标后,就可以按照坐标对该虚拟世界进行世界入侵。
图6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世界入侵模块的框图。如图6所示,在图4的基础上,所述世界入侵模块还包括规则生成模块和环境生成模块,其中,所述规则生成模块用于在入侵过程中生成新的规则引擎;所述环境生成模块用于在入侵过程中生成新的环境模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虚拟世界的任意一个对象的能量达到预设的阈值的情况下,所述对象通过世界入侵模块入侵到所述第二虚拟世界;在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入侵所述第二虚拟世界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虚拟世界的规则引擎、环境模型根据入侵程度进行更新。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世界入侵的过程中,第一虚拟世界可以不断生成新的规则引擎,并将其传输到第二虚拟世界之中,在第一虚拟世界入侵的过程中,第一虚拟世界可以在向第二虚拟世界传输数据的区域通过环境生成模块形成新的环境模型,改变第二虚拟世界的环境,这样,在入侵结束后,第二虚拟世界中被入侵的区域的环境和规则引擎都会发生变化。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虚拟世界除了与第二虚拟世界建立入侵通道外,还可以让第一虚拟世界中的任意一个对象单独入侵到第二虚拟世界之中,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为第一虚拟世界中的虚拟人设置一个能量阈值,在第一虚拟世界中的任意一个对象达到了预设的能量阈值的情况下,所述对象就可以通过世界入侵模块入侵到第二虚拟世界。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虚拟世界的数据传输系统的框图。如图7所示,在图1的基础上,所述系统还包括控制模块14和虚拟大厅15。所述控制模块14可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虚拟世界的多个连接接口、合并接口、叠加接口和入侵模块的开关。所述虚拟大厅15可以用于部署所述连接接口、所述合并接口、所述叠加接口和所述入侵接口中的一者或多者。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系统可以通过控制模块和虚拟大厅对虚拟世界中的多个连接接口、合并接口、叠加接口和入侵接口的开关进行控制,以此到达对其他不同的虚拟世界的传输方式的控制。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虚拟世界的数据传输系统的框图。如图8所示,在图7的基础上,所述系统还包括交互模块16,所述交互模块16可以用于提供所述虚拟世界与使用者的交互接口。
图9示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交互模块的框图。如图9所示,所述交互模块可以包括五感交互接口、虚拟现实设备接口、增强现实设备接口、脑机接口、人机接口和全息接口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五感交互接口可以实现五感交互功能。这里的五感指的是使用者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也就是说,全息交互模块可以通过五感交互接口获取到使用者的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信息,并将所述信息作为交互信息。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接口可以用来提供VR设备接口,从而获取使用者的面部信息和人体行为信息,并将所述面部信息和人体行为信息作为交互信息。
增强现实设备接口(Augmented Reality,AR)可以用来提供AR设备接口可以用来提供AR设备接口,从而获取使用者的语义、手势等信息,并将所述语义、手势信息作为交互信息。
人机接口是指人与计算机之间建立联系、交换信息的输入/输出设备的接口,这些设备包括键盘、显示器、打印机、鼠标器等。脑机接口,指在使用者与外部设备之间创建的直接连接,实现脑与设备的信息交换。所述人机/脑机接口可以获取使用者的神经信号或电信号,并将所述神经信号和电信号作为交互信息。
全息接口可以用来提供全息设备接口,从而获取使用者的动作信息,并将所述动作信息作为交互信息。
可以理解,本公开提及的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在不违背原理逻辑的情况下,均可以彼此相互结合形成结合后的实施例,限于篇幅,本公开不再赘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具体实施方式的上述方法中,各步骤的具体执行顺序应当以其功能和可能的内在逻辑确定。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运行上述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易失性或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调用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部署上述系统。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代码,或者承载有计算机可读代码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计算机可读代码在电子设备的处理器中运行时,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运行上述系统。
本公开涉及增强现实领域,通过获取现实环境中的目标对象的图像信息,进而借助各类视觉相关算法实现对目标对象的相关特征、状态及属性进行检测或识别处理,从而得到与具体应用匹配的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AR效果。示例性的,目标对象可涉及与人体相关的脸部、肢体、手势、动作等,或者与物体相关的标识物、标志物,或者与场馆或场所相关的沙盘、展示区域或展示物品等。视觉相关算法可涉及视觉定位、SLAM、三维重建、图像注册、背景分割、对象的关键点提取及跟踪、对象的位姿或深度检测等。具体应用不仅可以涉及跟真实场景或物品相关的导览、导航、讲解、重建、虚拟效果叠加展示等交互场景,还可以涉及与人相关的特效处理,比如妆容美化、肢体美化、特效展示、虚拟模型展示等交互场景。可通过卷积神经网络,实现对目标对象的相关特征、状态及属性进行检测或识别处理。上述卷积神经网络是基于深度学习框架进行模型训练而得到的网络模型。
图10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1900的框图。例如,电子设备1900可以被提供为一服务器或终端设备。参照图10,电子设备1900包括处理组件1922,其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由存储器1932所代表的存储器资源,用于存储可由处理组件1922的执行的指令,例如应用程序。存储器193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每一个对应于一组指令的模块。此外,处理组件1922被配置为执行指令,以执行上述方法。
电子设备1900还可以包括一个电源组件1926被配置为执行电子设备1900的电源管理,一个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1950被配置为将电子设备1900连接到网络,和一个输入输出(I/O)接口1958。电子设备1900可以操作基于存储在存储器1932的操作系统,例如微软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TM),苹果公司推出的基于图形用户界面操作系统(Mac OSXTM),多用户多进程的计算机操作系统(UnixTM),自由和开放原代码的类Unix操作系统(LinuxTM),开放原代码的类Unix操作系统(FreeBSDTM)或类似。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1932,上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可由电子设备1900的处理组件1922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
本公开可以是系统、方法和/或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载有用于使处理器实现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可以保持和存储由指令执行设备使用的指令的有形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光存储设备、电磁存储设备、半导体存储设备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便携式压缩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记忆棒、软盘、机械编码设备、例如其上存储有指令的打孔卡或凹槽内凸起结构、以及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这里所使用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不被解释为瞬时信号本身,诸如无线电波或者其他自由传播的电磁波、通过波导或其他传输媒介传播的电磁波(例如,通过光纤电缆的光脉冲)、或者通过电线传输的电信号。
这里所描述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下载到各个计算/处理设备,或者通过网络、例如因特网、局域网、广域网和/或无线网下载到外部计算机或外部存储设备。网络可以包括铜传输电缆、光纤传输、无线传输、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网关计算机和/或边缘服务器。每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网络适配卡或者网络接口从网络接收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并转发该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以供存储在各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
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所述编程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诸如Smalltalk、C++等,以及常规的过程式编程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编程语言。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利用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的状态信息来个性化定制电子电路,例如可编程逻辑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可编程逻辑阵列(PLA),该电子电路可以执行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从而实现本公开的各个方面。
这里参照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框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应当理解,流程图和/或框图的每个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框图中各方框的组合,都可以由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实现。
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从而生产出一种机器,使得这些指令在通过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时,产生了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装置。也可以把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这些指令使得计算机、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和/或其他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从而,存储有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则包括一个制造品,其包括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各个方面的指令。
也可以把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加载到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过程,从而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的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多个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指令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指令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具体通过硬件、软件或其结合的方式实现。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具体体现为计算机存储介质,在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产品具体体现为软件产品,例如软件开发包(Software Development Kit,SDK)等等。
上文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倾向于强调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之处,其相同或相似之处可以互相参考,为了简洁,本文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具体实施方式的上述方法中,各步骤的撰写顺序并不意味着严格的执行顺序而对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各步骤的具体执行顺序应当以其功能和可能的内在逻辑确定。
若本公开技术方案涉及个人信息,应用本公开技术方案的产品在处理个人信息前,已明确告知个人信息处理规则,并取得个人自主同意。若本公开技术方案涉及敏感个人信息,应用本公开技术方案的产品在处理敏感个人信息前,已取得个人单独同意,并且同时满足“明示同意”的要求。例如,在摄像头等个人信息采集装置处,设置明确显著的标识告知已进入个人信息采集范围,将会对个人信息进行采集,若个人自愿进入采集范围即视为同意对其个人信息进行采集;或者在个人信息处理的装置上,利用明显的标识/信息告知个人信息处理规则的情况下,通过弹窗信息或请个人自行上传其个人信息等方式获得个人授权;其中,个人信息处理规则可包括个人信息处理者、个人信息处理目的、处理方式以及处理的个人信息种类等信息。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19)

1.一种虚拟世界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世界隧道模块、世界融合模块和世界入侵模块,其中,
所述世界隧道模块,用于提供第一虚拟世界的连接接口,所述连接接口用于和第二虚拟世界的连接接口结合形成连接隧道,所述第一虚拟世界表示任意一个虚拟世界,所述第二虚拟世界表示除所述第一虚拟世界以外的任意一个或多个虚拟世界,所述连接隧道用于直接在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和所述第二虚拟世界之间传送对象;
所述世界融合模块,用于提供所述第一虚拟世界的合并接口和叠加接口,所述合并接口用于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和所述第二虚拟世界进行世界合并,所述叠加接口用于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和所述第二虚拟世界进行世界叠加;
所述世界入侵模块,用于提供所述第一虚拟世界的入侵接口,所述入侵接口用于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和第二虚拟世界间进行对象和/或规则引擎的单向传输,所述规则引擎用于模拟物理规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世界隧道模块包括隧道搭建模块和规则同化模块,其中,
所述隧道搭建模块用于和所述第二虚拟世界的隧道搭建模块结合形成所述连接隧道;
所述规则同化模块用于将经由所述连接隧道到达所述第一虚拟世界的对象的规则引擎与所述第一虚拟世界的规则引擎进行同一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虚拟世界的第一对象经由所述连接隧道到达所述第二虚拟世界的过程中:
在所述第一对象进入所述连接隧道之前,所述第一对象的规则引擎和所述第一虚拟世界的规则引擎同一化;在所述第一对象处于所述连接隧道中,所述第一对象的规则引擎和所述连接隧道的规则引擎同一化;在所述第一对象达到所述第二虚拟世界后,所述第一对象的规则引擎和所述第二虚拟世界的规则引擎同一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世界合并为整体合并、分块合并或者部分合并;
在所述世界合并为所述整体合并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和所述第二虚拟世界进行世界合并包括: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和第二虚拟世界直接合并得到合并后的虚拟世界;
在所述世界合并为所述分块合并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和所述第二虚拟世界进行世界合并包括: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和第二虚拟世界各自分成多个子虚拟世界,各子虚拟世界合并得到合并后的虚拟世界;
在所述世界合并为所述部分合并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和所述第二虚拟世界进行世界合并包括: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和第二虚拟世界各自选择部分对象和空间进行合并,得到合并后的虚拟世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合并后的虚拟世界的规则引擎与所述第一虚拟世界的规则引擎一致,或者与第二虚拟世界的规则引擎一致,或者遵循用户设置的规则引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世界叠加包括整体叠加、部分叠加或者时间叠加三种情况,其中,
在所述世界叠加为所述整体叠加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和所述第二虚拟世界进行世界叠加包括: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和第二虚拟世界直接叠加得到叠加后的虚拟世界;
在所述世界叠加为所述部分叠加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和所述第二虚拟世界进行世界叠加包括: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和第二虚拟世界各自选择部分对象和空间进行叠加,得到叠加后的虚拟世界;
在所述世界叠加为时间叠加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和所述第二虚拟世界进行世界叠加包括: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叠加到第二虚拟世界的时间线上,得到叠加后的虚拟世界,以供使用者通过选择不同的时间选择不同的虚拟世界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加后的虚拟世界的规则引擎与所述第一虚拟世界的规则引擎一致,或者与所述第二虚拟世界的规则引擎一致,或者遵循用户设置的规则引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虚拟世界与所述第二虚拟世界为完全虚拟世界的情况下,所述入侵接口用于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向所述第二虚拟世界的入侵或者所述第二虚拟世界向所述第一虚拟世界的入侵,所述完全虚拟世界表示不与物理世界关联的虚拟世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虚拟世界的等级高于所述第二虚拟世界的情况下,所述入侵接口用于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向所述第二虚拟世界发送对象和规则引擎,以实现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向所述第二虚拟世界的入侵;
在所述第一虚拟世界的等级低于所述第二虚拟世界或者所述第一虚拟世界的等级与所述第二虚拟世界的等级相同的情况下,所述入侵接口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虚拟世界的对象和规则引擎,以实现所述第二虚拟世界向所述第一虚拟世界的入侵。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世界入侵模块包括可控入侵模块和不可控入侵模块,其中,
所述可控入侵模块用于筛选进行单向传输的第二虚拟世界和/或所述入侵接口待传输的对象和规则引擎;
所述不可控入侵模块用于直接使用所述入侵接口单向待传输对象和随机规则引擎。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入侵模块包括定向入侵模块和随机入侵模块,其中,
所述定向入侵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坐标位置筛选进行单向传输的第二虚拟世界;
所述随机入侵模块用于根据随机坐标筛选所述进行单向传输的第二虚拟世界。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向入侵模块还用于根据预设条件筛选所述入侵接口待传输的对象和规则引擎;
所述随机入侵模块还用于根据随机条件筛选所述入侵接口待传输的对象和规则引擎。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入侵模块还用于按照预设时间间隔或预设规则对所述第二虚拟世界进行入侵。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世界入侵模块还包括规则生成模块和环境生成模块,其中,
所述规则生成模块用于在入侵过程中生成新的规则引擎;
所述环境生成模块用于在入侵过程中生成新的环境模型。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虚拟世界的任意一个对象的能量达到预设的阈值的情况下,所述对象通过世界入侵模块入侵到所述第二虚拟世界;
在所述第一虚拟世界入侵所述第二虚拟世界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虚拟世界的规则引擎、环境模型根据入侵程度进行更新。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虚拟世界为孪生虚拟世界、异化虚拟世界或者预设虚拟世界,其中,
所述孪生虚拟世界表示与物理世界孪生的数字孪生世界的状态和规则引擎一致的虚拟世界;
所述异化虚拟世界表示改变所述数字孪生世界的规则引擎得到的虚拟世界;
所述预设虚拟世界表示使用者根据需要创建的虚拟世界。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虚拟世界的多个连接接口、合并接口、叠加接口和入侵模块的开关。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虚拟大厅,所述虚拟大厅用于部署所述连接接口、所述合并接口、所述叠加接口和所述入侵接口中的一者或多者。
1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调用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部署权利要求1至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
CN202310316010.5A 2023-03-24 2023-03-24 一种虚拟世界的数据传输系统 Active CN1163428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16010.5A CN116342842B (zh) 2023-03-24 2023-03-24 一种虚拟世界的数据传输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16010.5A CN116342842B (zh) 2023-03-24 2023-03-24 一种虚拟世界的数据传输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42842A true CN116342842A (zh) 2023-06-27
CN116342842B CN116342842B (zh) 2024-01-23

Family

ID=86878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16010.5A Active CN116342842B (zh) 2023-03-24 2023-03-24 一种虚拟世界的数据传输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42842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319609A1 (en) * 2008-06-23 2009-12-2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User Value Transport Mechanism Across Multiple Virtual World Environments
US20100005028A1 (en) * 2008-07-07 2010-01-0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connecting a plurality of virtual world environments
US20100333031A1 (en) * 2009-06-30 2010-12-3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anaging multiple virtual world accounts from a single virtual lobby interface
US20110126272A1 (en) * 2009-11-25 2011-05-2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identity and virtual object management and sharing among virtual worlds
US20130111359A1 (en) * 2011-10-27 2013-05-02 Disney Enterprises, Inc. Relocating a user's online presence across virtual rooms, servers, and worlds based on locations of friends and characters
CN109829964A (zh) * 2019-02-11 2019-05-31 北京邮电大学 Web增强现实的渲染方法和装置
CN110163977A (zh) * 2018-07-13 2019-08-23 腾讯数码(天津)有限公司 多世界虚拟场景中的虚拟通道渲染方法及装置
CN112102499A (zh) * 2019-06-18 2020-12-18 明日基金知识产权控股有限公司 融合现实系统和方法
CN114344902A (zh) * 2022-01-07 2022-04-15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对象的互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309264A (zh) * 2022-07-15 2022-11-0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 一种面向虚拟和物理世界连接构建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319609A1 (en) * 2008-06-23 2009-12-2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User Value Transport Mechanism Across Multiple Virtual World Environments
US20100005028A1 (en) * 2008-07-07 2010-01-0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connecting a plurality of virtual world environments
US20100333031A1 (en) * 2009-06-30 2010-12-3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anaging multiple virtual world accounts from a single virtual lobby interface
US20110126272A1 (en) * 2009-11-25 2011-05-2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identity and virtual object management and sharing among virtual worlds
US20130111359A1 (en) * 2011-10-27 2013-05-02 Disney Enterprises, Inc. Relocating a user's online presence across virtual rooms, servers, and worlds based on locations of friends and characters
CN110163977A (zh) * 2018-07-13 2019-08-23 腾讯数码(天津)有限公司 多世界虚拟场景中的虚拟通道渲染方法及装置
CN109829964A (zh) * 2019-02-11 2019-05-31 北京邮电大学 Web增强现实的渲染方法和装置
CN112102499A (zh) * 2019-06-18 2020-12-18 明日基金知识产权控股有限公司 融合现实系统和方法
CN114344902A (zh) * 2022-01-07 2022-04-15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对象的互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309264A (zh) * 2022-07-15 2022-11-0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 一种面向虚拟和物理世界连接构建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42842B (zh) 2024-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67331B (zh) 共享空间多人沉浸式虚拟现实中共享触觉交互和用户安全
CN105637564B (zh) 产生未知对象的扩增现实内容
Papagiannakis et al. Mixed Reality, Gamified Presence, and Storytelling for Virtual Museums.
KR101989089B1 (ko) 클라우드 소싱 기반의 ar 컨텐츠 템플릿을 수집하여 ar 컨텐츠를 자동으로 생성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11298439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9035415B (zh) 虚拟模型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191590B (zh) 一种用于制作虚拟现实应用的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Barnett et al. Coordinated crowd simulation with topological scene analysis
Xiao et al. Loot boxes, gambling-like mechanics in video games
CN113506377A (zh) 一种基于虚拟漫游技术的教学培训方法
CN116127783B (zh) 一种虚拟世界生成系统
CN116342842B (zh) 一种虚拟世界的数据传输系统
Chen et al. [Retracted] Research on Museum Educational Display Based on Image Recognition Tracking
Park et al. AR room: Real-time framework of camera location and interaction for augmented reality services
CN116185203A (zh) 旅游场景交互系统
WO2019207875A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De Paolis et al. Augmented Reality, Virtual Reality, and Computer Graphics: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VR 2019, Santa Maria al Bagno, Italy, June 24–27, 2019, Proceedings, Part II
KR102388715B1 (ko) 문화유적복원 실감 장치
KR20190074558A (ko) 사물 의인화 및 사물 컨텍스트를 이용한 인공지능 대화 방법 및 시스템
Johnson et al. Human perception, virtual reality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
Lee et al. Developing an autonomous psychological behaviour of virtual user to atypical architectural geometry
KR102671707B1 (ko) 디오라마 적용을 위한 다수 참여 증강현실 콘텐츠 제공 장치 및 그 방법
Shasha et al. Object Recognition of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i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Based on Augmented Reality
Kvas Ntopia: A Google street view of Psychogeography in space-times of Cybergeography
Hsu et al. Development of a Real‐Time Detection System for Augmented Reality Driv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