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41298A - 一种仿真引擎与模型解耦适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仿真引擎与模型解耦适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41298A
CN116341298A CN202310631577.1A CN202310631577A CN116341298A CN 116341298 A CN116341298 A CN 116341298A CN 202310631577 A CN202310631577 A CN 202310631577A CN 116341298 A CN116341298 A CN 1163412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l
simulation
reuse
models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3157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41298B (zh
Inventor
来国军
郭亚泽
王晓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viation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viation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viation College filed Critical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viation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31063157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41298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412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412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412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412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4Interprogram communication
    • G06F9/544Buffers; Shared memory; Pip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5Replication or mirroring of data, e.g. scheduling or transport for data synchronisation between network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6Grouping or aggregating service requests, e.g. for unified proces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02CAD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e.g. collaborative CAD or distributed simul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真引擎与模型解耦适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收集模型可信性相关证据,评估仿真模型在一定假设条件下对于特定目的应用的可信性,并且对概念模型、数学逻辑模型、仿真程序模型校核及验证;基于多Agent机制,在模型与数据分离的基础上能进一步模型间松耦合设计,增加模型功能内敛能力;将模型的性能数据、状态数据存储和公布在统一的内存空间,同时进行透明数据交互和松耦合运行;提供模型运行所需数据,包括态势感知交互、环境感知交互,增强了模型运行独立性,提供模型资源应用的加载与独立运行管理支持,支持重用模型资源在平台仿真时钟、态势同步控制下的模型集成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仿真引擎与模型解耦适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模拟训练模型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仿真引擎与模型解耦适配方法。
背景技术
面向开发人员、组训人员、教研人员、管理人员不同用户,模拟训练模型与计算中心主要保证仿真模型的合理性和可用性,以应对跨学科仿真与分析需求以及应用环境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变化;
模拟训练模型与计算中心以训练仿真模型共享共用、运行环境支撑、管理服务机制保障能力为重点,搭建具备“按需构建计算资源”与“快捷弹性伸缩”能力的云仿真计算环境,基于统一的模型框架构建一系列高可信、高实用、高重用的仿真模型资源体系;
在上述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一种仿真引擎与模型解耦适配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仿真引擎与模型解耦适配方法,建立可持续的模型开发与服务机制,打造可重复执行的在线实验运行管控平台,为长效解决模型低水平重复开发严重问题、利用在线实验为模型校验提供手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仿真引擎与模型解耦适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收集模型可信性相关证据,评估仿真模型在一定假设条件下对于特定目的应用的可信性,并且对概念模型、数学逻辑模型、仿真程序模型校核及验证;
基于多Agent机制,在模型与数据分离的基础上能进一步模型间松耦合设计,增加模型功能内敛能力;
将模型的性能数据、状态数据存储和公布在统一内存空间,同时进行透明数据交互和松耦合运行;
提供模型运行所需数据,包括态势感知交互、环境感知交互,增强了模型运行独立性,提供模型资源应用的加载与独立运行管理支持,支持重用模型资源在平台仿真时钟、态势同步控制下的模型集成应用。
优选的,所述平台仿真时钟、态势同步控制能集成于重用模型集成中间件,平台仿真时钟、态势同步控制信息存储于共享内存用于支持和控制重用模型资源时间推进和态势同步控制。
优选的,所述方法采用组件化建模技术,基于程序开发形成的原子动作库和原子条件库,作为基于状态机行为建模的支撑;
平台组件、通信组件通过装配的方式形成具体的型号装备实体模型;装备实体模型通过聚合行为聚合编队实体模型;
最后基于实体模型和行为模型,能进行训练仿真想定的编辑,并能够基于仿真引擎实现推演运行。
优选的,所述概念模型围绕实际仿真要求不断充实和完善,保存领域通用的重复使用的知识信息,供其他仿真应用重复使用;
所述概念模型对功能上存在等价关系、支持同一仿真问题的多个概念模型,可进行统一的规范化的描述,从重用的角度降低代价,实现领域知识的共享和重用。
优选的,所述数学逻辑模型中逻辑单元对概念模型中的领域知识进行归类和进一步抽象,采用形式化方法进行面向对象的描述,能够重用于不同的仿真软件平台;
所述数学逻辑模型中数学单元以描述逻辑单元中的算法实现为目的,在逻辑单元基础上,形成标准算法,同时规定数学逻辑模型使用的约束条件,设计相对通用和标准的模型接口。
优选的,所述方法采用面向对象和层次性结构,在仿真引擎的不同层次上进行功能和模块划分,仿真引擎能在不同的仿真层次上具有重用性;
所述不同的仿真层次具有重用性具体为:模型级重用、构建级重用和应用级重用,提高仿真系统在可重用、互操作、可扩展以及可移植方面的性能。
优选的,所述方法中,所有模型框架均是按层次方法对模型进行分解和分类后形成的模型体系结构;模型分解将模型模块化和组件化,使模型的通用性增强,实现了模型的分解重用;模型分类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对概念进行抽象与泛化,使模型的泛化能力增强,实现模型的泛化重用;
所述方法中,所有模型的规范化为模型的表示规定了统一的内容和结构,为模型的重用的基础;
具体为:建立仿真模型开发框架,通过抽取基本的模型描述和模型互操作模式,将模型的设计信息与运行信息分离;
所述仿真引擎的平台独立、跨平台重用和集成,在多个层面、仿真建模的多个阶段实现仿真模型的重用性,提高仿真模型开发和应用的效率,实现对于仿真模型的多样化重用需求。
优选的,所述概念模型和数学逻辑模型采用实体、行为、任务、交互进行实现,同时引入组件化建模思路,具体为:先构建实体组件模型,再通过组件模型装配或搭载的方式组合,聚合形成多样化装备实体模型和/或聚合实体模型;
任务行为模型建设,则是先将任务行为模型进行抽象,再将其分解为多个相对独立的动作模型,结合行为动作规则,形成多样化的组合行为模型,实现动作模型的重用,交互计算则是通过组件、平台交互计算结果累计聚合实体之间交互计算结果。
优选的,所述概念模型,主要完成了装备实体属性和效能行动和效能业务抽象和描述,根据模拟训练需求和保障关键物理属性参数,限定实体之间、实体环境之间交互的触发、结束条件以及基本算法和参数数据,所述概念模型全面梳理概括了行动规则,包括执行条件、终止条件、结束条件的判断依据,支撑多样化任务想定构建;
所述概念模型对模型与数据分离引擎直接对模型数据建模,对模型和数据无法分离的引擎,依据概念模型文档对业务的抽象描述实现快速建模;
所述数学逻辑模型,是概念模型的数学表达,基于概念模型对业务抽象描述的结果,数学逻辑模型着重对概念模型中实体静态属性、动态属性、基本队形、交互事件进行结构化描述,对输入输出数据和核心算法进行明确和说明,实现编程人员模型的仿真代码;
所述数学逻辑模型通过模型接口,对于地理信息服务、电磁环境计算服务,通过仿真中间件以计算服务方式为基于不同引擎的仿真应用系统提供相应模型计算服务,实现模型服务重用。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仿真引擎与模型解耦适配方法,与传统的技术相比,本发明建立可持续的模型开发与服务机制,打造可重复执行的在线实验运行管控平台,为长效解决模型低水平重复开发严重问题、利用在线实验为模型校验提供手段;
进一步的,模拟训练模型与计算中心需要具备的能力包括:支持组训能力、模型资源体系持续构建能力、运行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机制建设保障能力;
另外,利用可执行想定库开展在线实验,可支持检查典型作战场景下仿真模型的可用性和可信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训练模型管理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Agent建模架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模型组装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仿真引擎与模型解耦适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收集模型可信性相关证据,评估仿真模型在一定假设条件下对于特定目的应用的可信性,并且对概念模型、数学逻辑模型和仿真程序模型校核及验证;数学逻辑模型中逻辑单元对概念模型中的领域知识进行归类和进一步抽象,采用形式化方法进行面向对象的描述,能够重用于不同的仿真软件平台;
数学逻辑模型中数学单元以描述逻辑单元中的算法实现为目的,在逻辑单元基础上,形成标准算法,同时规定数学逻辑模型使用的约束条件,设计相对通用和标准的模型接口。
其次,概念模型和数学逻辑模型采用实体、行为、任务、交互进行实现,同时引入组件化建模思路,具体为:先构建实体组件模型,再通过组件模型装配或搭载的方式组合,聚合形成多样化装备实体模型和/或聚合实体模型;
任务行为模型建设,则是先将任务行为模型进行抽象,再将其分解为多个相对独立的动作模型,结合行为动作规则,形成多样化的组合行为模型,实现动作模型的重用,交互计算则是通过组件、平台交互计算结果累计聚合实体之间交互计算结果。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概念模型,主要完成了装备实体属性和效能行动和效能业务抽象和描述,根据模拟训练需求和保障关键物理属性参数,限定实体之间、实体环境之间交互的触发、结束条件以及基本算法和参数数据,概念模型全面梳理概括了行动规则,包括执行条件、终止条件、结束条件的判断依据,支撑多样化任务想定构建;
概念模型对模型与数据分离引擎直接对模型数据建模,对模型和数据无法分离的引擎,依据概念模型文档对业务的抽象描述实现快速建模;
数学逻辑模型,是概念模型的数学表达,基于概念模型对业务抽象描述的结果,数学逻辑模型着重对概念模型中实体静态属性、动态属性、基本队形、交互事件进行结构化描述,对输入输出数据和核心算法进行明确和说明,实现编程人员模型的仿真代码;
数学逻辑模型通过模型接口,对于地理信息服务、电磁环境计算服务,通过仿真中间件以计算服务方式为基于不同引擎的仿真应用系统提供相应模型计算服务,实现模型服务重用。
多Agent机制,在模型与数据分离的基础上能进一步模型间松耦合设计,增加模型功能内敛能力;
将模型的性能数据、状态数据存储和公布在统一内存空间,同时进行透明数据交互和松耦合运行;
提供模型运行所需数据,包括态势感知交互、环境感知交互,增强了模型运行独立性,提供模型资源应用的加载与独立运行管理支持,支持重用模型资源在平台仿真时钟、态势同步控制下的模型集成应用。
上述方法,建立可持续的模型开发与服务机制,打造可重复执行的在线实验运行管控平台,为长效解决模型低水平重复开发严重问题、利用在线实验满足校模验模需求提供手段。
如图1-3所示,平台仿真时钟、态势同步控制能集成于重用模型集成中间件,平台仿真时钟、态势同步控制信息存储于共享内存用于支持和控制重用模型资源时间推进和态势同步控制,方法采用组件化建模技术,基于程序开发形成的原子动作和原子条件库,作为基于状态机的行为建模的支撑;
平台组件、通信组件通过装配的方式形成具体的型号装备实体模型;装备实体模型通过聚合行为聚合编队实体模型;
最后基于实体模型和行为模型,能进行训练仿真想定的编辑,并能够基于仿真引擎实现推演运行。
进一步的,概念模型围绕实际仿真要求不断充实和完善,保存领域通用的重复使用的知识信息,供其他仿真应用重复使用;
概念模型对功能上存在价关系、支持同一仿真问题的多个概念模型,可进行统一的规范化的描述,从重用的角度降低代价,实现领域知识的共享和重用。
值得说明的是,方法采用面向对象和层次性结构,在仿真引擎的不同层次上进行功能和模块划分,仿真引擎能在不同的仿真层次上具有重用性;
不同的仿真层次具有重用性具体为:模型级重用、构建级重用和应用级重用,提高仿真系统在可重用、互操作、可扩展以及可移植方面的性能,方法中,所有模型框架均是按层次方法对模型进行分解和分类后形成的模型体系结构;模型分解将模型模块化和组件化,使模型的通用性增强,实现了模型的分解重用;模型分类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对概念进行抽象与泛化,使模型的范化能力增强,实现模型的泛化重用;
方法中,所有模型的规范化为模型的表示规定了统一的内容和结构,为模型的重用的基础;
具体为:建立仿真模型开发框架,通过抽取基本的模型描述和模型互操作模式,将模型的设计信息与运行信息分离;
仿真引擎的平台独立、跨平台重用和集成,在多个层面、仿真建模的多个阶段实现仿真模型的重用性,提高仿真模型开发和应用的效率,实现对于仿真模型的多样化重用需求。
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能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同替换、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作为进一步的,本方法在使用时,需要满足如下要求:
教研人员和仿真应用系统开发人员通过模型与计算中心查询已有的各类模拟训练模型,包括概念模型、数学逻辑模型、三维模型和计算机仿真程序模型,下载模型文档和可执行构件,用于仿真应用系统的开发,从而缩短开发周期、节省开发成本,提高应用系统开发效益。
模型开发人员通过模型与计算中心的模型开发集成环境,使用统一的模型开发工具、模板和平台,进行仿真建模,并对模型进行维护、修改、迭代和优化。在模型开发和管理环境中对配套的概念模型、数学逻辑模型和仿真程序模型三种模型前向自动映射和后向追溯;通过建模平台将所需或所开发的模型封装成仿真应用系统开发所需的程序或数据标准接口。
模型开发人员依托模型与计算中心云仿真服务平台,利用HPC服务器、云物理主机、GPU服务器计算资源,针对所开发的或从模型库中下载的已有模型,结合可执行想定,设计仿真背景和训练想定,结合模型库中其他模型,设计闭环构造仿真应用系统,利用云仿真计算环境自动开设与云仿真资源自动部署的机制,按需创建模型运行支撑环境,构建合理的仿真运行,通过仿真结果对模型进行校核和验证提供数据支撑。
教研人员依托模型与计算中心提供的云仿真服务平台,利用HPC服务器、云物理主机、GPU服务器计算资源,按需动态创建多样化的仿真模型运用支撑环境,结合院校模拟训练教学要求,结合作战概念,选择合适的可执行想定,预先设置战场环境要素、敌我兵力规模与部署情况、对抗任务、仿真推演和毁伤裁决内容,并通过集成模型库的中构件化仿真模型,以闭环构造仿真模式,构建以Agent模式运行CGF计算构造仿真实验在动态构建的云仿真运行环境自动在线执行,以开展仿真研究。
应用系统开发人员为提高开发效率,通过模型与计算中心的中心(云仿真计算平台)-边缘计算拓扑结构的高性能仿真计算环境,搭建协同仿真应用系统,可重用构件化模型和战场环境模型在中心节点或边缘节点部署和计算,与各节点部署的新开发或已有的仿真应用系统进行协同仿真计算。
提供地形、气象、电磁在线计算服务,支持现有的“指挥训练系统”和“分队训练系统”协同仿真计算,组训时使用模型与计算中心提供的地形、气象、电磁对装备作战影响的在线计算服务。

Claims (9)

1.一种仿真引擎与模型解耦适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收集模型可信性相关证据,评估仿真模型在一定假设条件下对于特定目的应用的可信性,并且对概念模型、数学逻辑模型、仿真程序模型校核及验证;
基于多Agent机制,在模型与数据分离的基础上能进一步模型间松耦合设计,增加模型功能内敛能力;
将模型的性能数据、状态数据存储和公布在统一内存空间,同时进行透明数据交互和松耦合运行;
提供模型运行所需数据,包括态势感知交互、环境感知交互,增强了模型运行独立性,提供模型资源应用的加载与独立运行管理支持,支持重用模型资源在平台仿真时钟、态势同步控制下的模型集成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真引擎与模型解耦适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仿真时钟、态势同步控制能集成于重用模型集成中间件,平台仿真时钟、态势同步控制信息存储于共享内存用于支持和控制重用模型资源时间推进和态势同步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真引擎与模型解耦适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采用组件化建模技术,基于程序开发形成的原子动作和原子条件库,作为基于状态机的行为建模的支撑;
平台组件、通信组件通过装配的方式形成具体的型号装备实体模型;装备实体模型通过聚合行为聚合编队实体模型;
最后基于实体模型和行为模型,能进行训练仿真想定的编辑,并能够基于仿真引擎实现推演运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任一所述的仿真引擎与模型解耦适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概念模型围绕实际仿真要求不断充实和完善,保存领域通用的重复使用的知识信息,供其他仿真应用重复使用;
所述概念模型对功能上存在等价关系、支持同一仿真问题的多个概念模型,可进行统一的规范化的描述,从重用的角度降低代价,实现领域知识的共享和重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真引擎与模型解耦适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学逻辑模型中逻辑单元对概念模型中的领域知识进行归类和进一步抽象,采用形式化方法进行面向对象的描述,能够重用于不同的仿真软件平台;
所述数学逻辑模型中数学单元以描述逻辑单元中的算法实现为目的,在逻辑单元基础上,形成标准算法,同时规定数学逻辑模型使用的约束条件,设计相对通用和标准的模型接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真引擎与模型解耦适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采用面向对象和层次性结构,在仿真引擎的不同层次上进行功能和模块划分,仿真引擎能在不同的仿真层次上具有重用性;
所述不同的仿真层次具有重用性具体为:模型级重用、构建级重用和应用级重用,提高仿真系统在可重用、互操作、可扩展以及可移植方面的性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真引擎与模型解耦适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中,所有模型框架均是按层次方法对模型进行分解和分类后形成的模型体系结构;模型分解将模型模块化和组件化,使模型的通用性增强,实现了模型的分解重用;模型分类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对概念进行抽象与泛化,使模型的泛化能力增强,实现模型的泛化重用;
所述方法中,所有模型的规范化为模型的表示规定了统一的内容和结构,为模型的重用的基础;
具体为:建立仿真模型开发框架,通过抽取基本的模型描述和模型互操作模式,将模型的设计信息与运行信息分离;
所述仿真引擎的平台独立、跨平台重用和集成,在多个层面、仿真建模的多个阶段实现仿真模型的重用性,提高仿真模型开发和应用的效率,实现对于仿真模型的多样化重用需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真引擎与模型解耦适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概念模型和数学逻辑模型采用实体、行为、任务、交互进行实现,同时引入组件化建模思路,具体为:先构建实体组件模型,再通过组件模型装配或搭载的方式组合,聚合形成多样化装备实体模型和/或聚合实体模型;
任务行为模型建设,则是先将任务行为模型进行抽象,再将其分解为多个相对独立的动作模型,结合行为动作规则,形成多样化的组合行为模型,实现动作模型的重用,交互计算则是通过组件、平台交互计算结果累计聚合实体之间交互计算结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真引擎与模型解耦适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概念模型,主要完成了装备实体属性和效能行动和效能业务抽象和描述,根据模拟训练需求和保障关键物理属性参数,限定实体之间、实体环境之间交互的触发、结束条件以及基本算法和参数数据,所述概念模型全面梳理概括了行动规则,包括执行条件、终止条件、结束条件的判断依据,支撑多样化任务想定构建;
所述概念模型对模型与数据分离引擎直接对模型数据建模,对模型和数据无法分离的引擎,依据概念模型文档对业务的抽象描述实现快速建模;
所述数学逻辑模型,是概念模型的数学表达,基于概念模型对业务抽象描述的结果,数学逻辑模型着重对概念模型中实体静态属性、动态属性、基本队形、交互事件进行结构化描述,对输入输出数据和核心算法进行明确和说明,实现编程人员模型的仿真代码;
所述数学逻辑模型通过模型接口,对于地理信息服务、电磁环境计算服务,通过仿真中间件以计算服务方式为基于不同引擎的仿真应用系统提供相应模型计算服务,实现模型服务重用。
CN202310631577.1A 2023-05-31 2023-05-31 一种仿真引擎与模型解耦适配方法 Active CN1163412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31577.1A CN116341298B (zh) 2023-05-31 2023-05-31 一种仿真引擎与模型解耦适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31577.1A CN116341298B (zh) 2023-05-31 2023-05-31 一种仿真引擎与模型解耦适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41298A true CN116341298A (zh) 2023-06-27
CN116341298B CN116341298B (zh) 2023-08-22

Family

ID=86880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31577.1A Active CN116341298B (zh) 2023-05-31 2023-05-31 一种仿真引擎与模型解耦适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4129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96684A (zh) * 2023-08-25 2023-09-22 牛芯半导体(深圳)有限公司 高速串行接口的自适应均衡算法的仿真验证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6371A (zh) * 2015-05-12 2015-08-26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 一种基于Agent行动图的作战建模方法与仿真系统
US20180247001A1 (en) * 2015-09-06 2018-08-30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mpany Limited Digital simulation system of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CN109300354A (zh) * 2018-09-30 2019-02-01 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 一种武器装备体系对抗仿真系统
CN113781856A (zh) * 2021-07-19 2021-12-10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联合作战武器装备运用训练仿真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15982982A (zh) * 2022-12-19 2023-04-18 中国人民解放军63892部队 一种支持多源模型联合运行的仿真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6371A (zh) * 2015-05-12 2015-08-26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 一种基于Agent行动图的作战建模方法与仿真系统
US20180247001A1 (en) * 2015-09-06 2018-08-30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mpany Limited Digital simulation system of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CN109300354A (zh) * 2018-09-30 2019-02-01 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 一种武器装备体系对抗仿真系统
CN113781856A (zh) * 2021-07-19 2021-12-10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联合作战武器装备运用训练仿真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15982982A (zh) * 2022-12-19 2023-04-18 中国人民解放军63892部队 一种支持多源模型联合运行的仿真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96684A (zh) * 2023-08-25 2023-09-22 牛芯半导体(深圳)有限公司 高速串行接口的自适应均衡算法的仿真验证方法及系统
CN116796684B (zh) * 2023-08-25 2023-11-17 牛芯半导体(深圳)有限公司 高速串行接口的自适应均衡算法的仿真验证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41298B (zh) 2023-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opçu et al. Distributed simulation
Lin et al. Efficient container virtualization-based digital twin simulation of smart industrial systems
CN111460621B (zh) 一种组件化仿真建模方法及系统
Garro et al. On the integration of HLA and FMI for supporting interoperability and reusability in distributed simulation
Pereira et al. BigActors: a model for structure-aware computation
CN110442041B (zh) 一种基于异构云计算框架的仿真平台构建方法及仿真系统
CN111767031B (zh) 一种基于仿真的核电工业互联网实验床
CN116341298B (zh) 一种仿真引擎与模型解耦适配方法
CN112527647B (zh) 基于NS-3的Raft共识算法测试系统
Zhang et al. DEVS/RMI-An auto-adaptive and reconfigurable distributed simulation environment for engineering studies
Nüst et al. The rockerverse: packages and applications for containerization with r
Kress In situ visualization techniques for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Bennouar et al. A new approach for component’s port modeling in software architecture
US20120311542A1 (en) Dynamic interface reduction for software model checking
Sirjani et al. Model Checking, Automated Abstraction, and Compositional Verification of Rebeca Models.
Roth et al. A gateway to easily integrate simulation platforms for co-simulation of cyber-physical systems
CN112755534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Shanliang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a rule-based expert system for application of weapon system of systems
Rattray Specifica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concurrent systems
Huang et al. Research on intelligent cloud test platform
Song et al. A SIMULATION-LANGUAGE-COMPILER-BASED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FRAMEWORK.
Battulga et al. Speck: Composition of stream processing applications over fog environments
Risco-Martín et al. Model Management and Execution in DEVS Unified Process
Li et 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n cloud simulation
Sanders A Call for a New Army Modeling Frame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